📖 ZKIZ Archives


纵横集团董事长入围百富榜15天后公司陷入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9/0220560750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85

中集集团裁员调查:要求员工放假清退并举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0/0717561491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21

北车集团整体上市进入发审委审核阶段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newstock/20081211/020056193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55

传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离职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5/1319563667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24

特发集团牵手茂业系 深国商反收购四方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8/0808565210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5

港上市集團東莞被追半億主席林文燦現任保良局副主席


2008-12-20  AppleDaily


 

【本 報訊】本港上市公司毅力工業集團(332)位於東莞鳳崗的一間汽車電子廠,昨日遭百多名材料供應商追收貨款,總值達5,000萬元人民幣。他們指連日來得 不到主席林文燦的回應,一度企圖湧入工廠內理論,被保安和趕至的公安制止,他們只好在廠外舉牌抗議,並組成追債團隊,日夜留守廠外以防有人出貨後不還錢。

望供應商三折收錢

現 場為東莞鳳崗鎮宏盈工業區,其中一廠為港資毅力工業集團轄下的毅力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工廠專門生產車輛電子零件,分銷歐美和南美洲。早前由於經營問題,員 工由最高峯的1,000人,裁至最近只剩200人,規模雖縮小,但仍繼續生產。昨午有百多名材料供應商湧至,包括港商和內地商人,指稱在本年10月開始, 遭毅力拖欠貨至本月16日他們收到毅力的通知書,回應因周轉問題,希望供應商能三折收錢,又或香港法庭委託獨立專家執行債務償還,眾供應商嘩然。內地商人 崔先生說:「他們欠我差不多有26萬美元,是韓國製的晶片,我也要吃飯啊。」香港商人林先生說:「佢哋爭我百幾萬,去過佢哋紅磡總公司辦事處,搵唔到負責 人處理呢件事。」

本年業績由盈轉虧

毅力工業集團主席林文燦,也是保良局副主席,由於供應商聯絡不到他解決問題,昨日紛紛湧至 該電子廠,情緒激動,一度企圖衝入廠房內理論,但被保安和聞訊而至大批公安制止,眾人無奈只好在門外舉牌抗議,以示不滿。有供應商指,該廠經營10多年, 信譽一般,料不到年尾也要這樣拖欠他們貨款,大家商議後決定組成追債團隊,輪流在廠外留守,以防有人出貨後不還錢。資料顯示,毅力工業集團在本年中公佈的 業績,由盈轉虧,經營環境在金融海嘯後更為艱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61

雖中計,又再追入-建福集團(464)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6/30/%E8%9D%95%E9%AC%BC%E6%99%92-%E5%BB%BA%E7%A6%8F%E9%9B%86%E5%9C%98464/

由於公司上年做衍生公具虧錢,股價急跌,我在0.6元(上半盈利增長90%,以中期計預期2倍P/E)買,最後以0.383元沽出,虧損約6,00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1/LTN20081221012_C.pdf

公司老闆無講大話,生意又好番,然後又再公佈一份不錯的中期業績,盈利增長20%至3,938萬,每股盈利約9仙,派息2.7仙,預期下半年和上半年一樣,因出口退稅和免付台帳保證金令財政壓力減少,卻令盈利增加,故下半年盈利會更好,以保守下半年和上半年的90%計,公司盈利17.1仙,本年共派息約5.1仙,P/E不足1倍(無打錯!真係一倍),派息率高達30%。

公司隱憂和前述的富士高一樣,有應收帳劇增的問題,加上公司新廠落成,折舊或大增,但財政尚算平穩。

故我把上年剩下投入的9,000元全部投入,再加1,000多元,以競價限價每股0.205元購入48,000股,加上佣金260元,預計投入10,000元購入此股,若獲利50%先沽28,000股收回本錢,其他20,000股留來收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77

俊和集團新聞剪輯


2008-12-22  SingPao

俊和將擴展建築營造業務



 



【記者陳偉燊報道】隨着政府在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推出更多基礎建設及中小型項目刺激就業,俊和發展(711)董事總經理郭煜釗表示,該公司會從一年前參與投資性項目,轉而注意多些在建築營造項目的發展。

郭氏預期,隨十大建設項目出籠,市場內會增加供應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相對過往工程合約值只有5億至10億元為高,相信公司可以在當中取得適合數量的 工程項目。就算在物業市道較靜時,該公司仍然能夠承接一定樓廠建造項目。現時俊和手頭合約值達50億至60億元,未完成合約值約30億元,並且持續承接新 合約。該公司旗下俊和建築工程董事彭一邦指,以過往集團的經驗,其有能力可以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達四至五宗工程合約值逾10億元的項目。

泰國鋪路軌留 意印 度市場

俊和在過去10年內承接不少路軌鋪設工程,市場佔有率較高,亦培養了一批專業人員,郭氏指,除了靜待在香港的新鐵路項目之外,因應香港在鐵路建設開新標出 現短真空期,該公司擬留住現有專業人員,先轉移參與曼谷紅線鐵路為期36個月的鐵路合資鋪設路軌項目。因應後者已經取得日資銀行融資,因此在收入方面較有 保障。同時該公司已經在泰國提供顧問服務,亦有留意其他地區如印度市場的發展機會。俊和亦有在路軌鋪設方面有與內地夥伴切磋技術及作出交流,但是內地市場 並不易進入。

香 港商場租金年 收 逾千萬

彭氏指,一般工程項目及專門工程的淨利潤率分別達2%至3%及超過8%,專門工程佔建築業務比重約10%至20%。該公司更購置設備在新加坡做管道檢測, 將來有望運至香港市場應用。隨着今年物價表現穩定,承建商相對半年前較易控制成本,猶幸是該公司在上半年承接虧本的項目不算太多。

該公司將來擬維持香港收租業務及內地地產業務運作。當中單是香港的商場每年便提供1000萬至2000萬元租金收入。內地的揚州及石家莊樓盤更已經預售,對收入已經提供保證。

 2008-12-22  AppleDaily

俊和回歸建築業本行


 

【本 報訊】俊和發展(711)以建築聞名,但近年與公司相關的消息多與內地及中東地產項目有關。隨着樓市低迷,港府大力推動基建上馬,刺激經濟發展,俊和董事 總經理郭煜釗坦言,公司將回歸基本,把發展重點集中在本港各類型建築項目。不說不知,俊和建樓、修水渠固然專業,在本地路軌鋪設工程的市場佔有率亦超過一 半,曾參與建設西鐵及馬鞍山鐵路,就連廸士尼公園內、圍繞樂園走一圈的鐵路都是俊和建設。郭煜釗坦言,去年下半年鋼材價開始上升,鑑於成本風險增加,公司 決定減少投標或進行工程,結果令截至今年9月底中期業績,建築工程收入大減56%至5億元,並錄得經營虧損2400萬元。

港府推動基建改形勢

俊 和建築工程董事彭一邦舉例說,兩年前取得一項屋宇署工程,初建時鋼材價每噸3000元,建設中期升至9000元,完工時回落至5000元。「以前同供應商 落單,個價維持到三個月,舊年7月,鋼材價變海鮮價,只維持到兩日」,當時「根本估唔到(成本)風險」,惟有減少工程。隨着金融海嘯、鋼材價年中開始大幅 回落及各地政府包括香港推出大小型基建項目刺激經濟,郭煜釗認為,建築業發展形勢有變,俊和明年將爭取更多本地工程合約,主要是維修保養及基建工程,料將 來絕大部份建築收入來自本港。

拓泰國助參與港鐵項目

彭一邦表示,公司最近進軍泰國,獲曼谷鐵路紅線其中一段總值19.5億元 的建築合約,正可以累積國際經驗及維持高技術水平,為未來參與港鐵(066)推出的新鐵路工程鋪路。雖然泰國政局不明朗,但他強調,俊和純粹是建築商,並 非投資,加上屬國營項目,合約有保障條款,風險有限。最重要的是該鐵路屬於高技術工程,俊和剛替香港南環線完成同類型工程,為了固定現有團隊,保持技術水 平,公司決定將技術轉到泰國。高技術工程的利潤率超過8%,相對普通鐵路工程只有3至4%,前者當然是首選。

俊和各部門上半年度經營溢利

項 目:建築工程金額:-2403.3萬元升/跌幅:盈轉虧項目:物業發展金額:91.6萬元升/跌幅:-98%項目:物業投資金額:1375.1萬元升/跌 幅:-4%項目:專業服務金額:390.9萬元升/跌幅:+24%項目:其他業務金額:-344.1萬元升/跌幅:盈轉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00

TCL集团:工会减持1.29亿股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90115/0658576269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34

中集集团四季度巨亏 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2/07395846098.shtml


中集集团集装箱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金融海啸令中国出口放缓,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简称中集),受需求放缓影响,干货集装箱制造业务已全线停产。

整个集装箱行业也一片萧条,订单不继、裁员停产,寒风吹彻整个行业。

“中集的寒冬或将持续整个2009。”一位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说。

中集,如何突围?

全线停产

2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先后走访了中集在深圳的两家公司基地:位于蛇口码头的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位于龙岗坪山的南方中集东部物流装备制造公司。

虽然已是农历正月十二,两家基地尚未见开工迹象,厂区内也看不到员工身影。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停工两个多月了,坪山的集装 箱生产也停工了,大家轮休回家,发8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放假”。“原因是金融危机嘛,没有订单了。”当被问及何时可以复工时,该员工称 现在还在等通知。

去年12月4日,道琼斯通讯社发表一篇文章称,中集干货集装箱部门2.2万名员工,正放假在家,不过,中集仍在向这部分员工发放薪资,并且为部 分员工提供换岗培训,中集目前的员工总数为5.8万人。东方早报则在第二天刊登文章称,中集的干货集装箱业务已停产两月,该公司的放假人数,相当于员工总 数的38%。

2月6日,中集总裁办媒体关系主管刘敏娜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每年淡季都会有工人放假轮休,停产也是周期性的。”不过刘敏娜对时代周报肯定地说:"集装箱业务是中集最早的、也是最具优势的核心主业,尽管短期内缺乏订单而停产,但中集绝不会放弃集装箱业务。”

刘敏娜对记者说,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尤其是干货箱制造业务是一项季节性变动业务。通常自第四季度到第二年的一季度都为传统的生产淡季,淡季工厂一般会由于开工不足而会有部分工人放假。

然而,对于中集停产的消息,接受采访的券商研究员多半并不吃惊,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当前整个国际海运业处于历史低潮,作为集装箱制造行业全球老大的中集受到影响实属正常。

中集集团在12月8日发布的停牌公告中解释,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全球金融海啸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集装箱贸易量下滑,影响集装箱的 新箱需求量。因此相对于以往年份,干货箱制造业务更早进入淡季,整个中国干货箱制造行业也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还表示:“中集已在近年主动调整 产品结构,公司收入与盈利已不再单纯依赖于干货箱业务。”

“中集集团10月份的订单只有1000个标准箱,而去年10月份的订单数是10万个。如果是在六年前,这场金融风暴可能让中集一蹶不振。”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此前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

六年前,中集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干货箱。经过多年产业布局调整,现在集装箱制造的利润只占集团总利润的50%。

尽管如此,中集四季度亏损仍可能直接受累于集装箱业务。

四季度巨亏

与员工放假带来的成本相比,中集旗下生产基地大面积停产后,市价高达93亿元的库存钢材如何消化更令人头疼。

据中集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集团钢材存货金额高达93.5亿元,比2007年底的78亿元,新增超过15亿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08年8~9月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急剧下跌,许多地区的线材、螺纹钢、热轧卷板、冷轧板、中厚板的价格几乎跌至 2008年初价位。集装箱主要原材料为热轧板,其中3mm热轧板从2008年年初的近4500元/吨,涨至年中近6000元/吨的高位,9月后就持续下跌 至近3700元/吨。

中集的高额库存将面临巨大“浮亏”压力。

2009年01月23日,中集集团发布2008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净利约15亿元左右,与上年31.6亿元相比,下降40%~60%。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6.7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17亿元。 但在四季度,公司亏损2亿元。

中集集团将四季度亏损归咎于外部因素,公告称,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全球航运市场及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第四季度集团主要产品—干货集装箱基本停产,道路运输车辆需求下降,使公司相关业务盈利下降;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亏损的2亿是否来自集装箱停产和库存的“囤钢”?中集总裁办人员对此语焉不详,但同时对时代周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集装箱订单减 少,中集集团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但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钻井平台都是需要大量用钢的业务,因此中集库存的钢材会很快消化掉。

转型图变

尽管集装箱业务目前已陷入困境,但中集坚持未来仍以该业务为主营方向。刘敏娜向记者表示,当中集把集装箱业务做到极致之后,三年之前就开始了开拓新利润增长点的工作。公司发展了两大非支柱性产业—车辆和装备行业,它们成为公司抗击冬天的利器。

实际上,中集一直在不断扩展自身的业务领域,以求减少在营收等方面对集装箱业务的依赖。此举被外界理解为中集集团的多元化,而且中集集团一直也被认为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十几年间,它将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做到了极致,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世界霸主。

2002年和2003年,中集分别收购了扬州通华和济南考格尔两家企业,并以此迅速搭建了中国华南、华东以及山东、华北大部分的专用车生 产,2003年5月,集团又购买了美国一家半挂车企业,拿下美国公司技术,并将国内零部件直接配套其在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现在,中集集团已占据美国集 装箱骨架车60%的市场份额—其进入该市场的时间不过是3年。

刘敏娜告诉记者,通过并购,除集装箱业务外,无论是专用车辆还是能源装备,公司都希望打造“全系列”产品线,来赢得行业比较优势。

截至2007年,集装箱、车辆和装备业务产品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9.82%、19.9%和9.2%。尽管从数字上来看,后两大板块未能比肩集团的核心业务,但其发展速度却甚为惊人。

以专用车辆为例,2002年刚刚起步时,该领域的收入仅为1805万元,截至2007年,销售总额已达到97.24亿元人民币。目前,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半挂车、栏板半挂车已实现国内销量第一,混凝土搅拌车则位居全国第二。环卫车、消防车、混凝土泵车项目也在启动之中。

现在,全球经济恶化已势无可挽,中集集团主业已受到波及,公司推行的“多元化转型”能否挺身而出,成为中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亦是中集正在寻找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