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倡私募基金投資香港公司免稅
1 :
GS(14)@2017-08-02 06:11:48【本報訊】香港為吸引海外私募基金落戶香港,早前已准海外私募基金投資離岸私人公司免稅,反而投資香港私人公司,或有實質業務的非香港私人公司,就不獲免稅,即使投資組合內只有一項香港投資,全個基金均不能免稅。金發局倡將投資香港公司一視同仁豁免徵稅。金發局發表報告,建議將涉及香港公司、香港業務的私募基金投資均予免稅,但持有大量香港住宅物業者除外。金發局招新業務小組召集人葉招桂芳解釋,由於住宅屬敏感行業,因此提議仍然將之撇除出免稅清單之外。金發局亦建議,免除現時一項香港投資已可污染(Taint)全個基金免稅豁免的做法,若持有不符合免稅資格的投資逾2年,從中所得的利潤應視為資本增值,意味不必繳納利得稅。葉招桂芳指,政府近5年曾幾次就促進離岸私募基金來港而修改法例,但私募基金來港未見顯著上升,故希望進一步為私募基金鬆綁。被問到為何當初政府不將投資香港公司納入免稅之列,葉招桂芳表示2013年時政府似「比較難接受」,及至2016年發出實務指引,明確表示即使基金內只有一項香港相關投資,亦令全個基金不獲免稅,「情況好嚴峻」,故希望現屆政府推動修改做法。一同負責報告的金發局拓新業務小組成員、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副主席雷約翰(John Levack)亦指,現時為吸引私募基金而做的免稅措施「差少少就有用」,引述4年前研究,指香港新股當中有約四、五成在上市前都有私募基金或創投基金投資,而IPO亦是私募基金將投資變現的重要出路,因此他希望有更多鼓勵基金在香港管理、決策的措施,對保持香港成為具吸引力的上市地有重要影響。現時港交所(388)就設立創新板、吸引初創新經濟公司上市,雷約翰表示支持活化香港市場、吸引科技公司上市,而鼓勵私募基金落戶香港,亦與創新板互有協同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1/20107908
集團虧損寬免稅務 金發局倡引入
1 :
GS(14)@2017-09-16 22:31:47【明報專訊】金發局昨日發表《有關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建議》報告,提出稅務改善建議,以鼓勵法團集團在香港進行投資活動。報告提出,在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需求,並列出不同的稅務寬免形式;又建議政府考慮容許集團以旗下某一家全資子公司的未抵免稅務虧損,用作抵消同一集團另一全資子公司的應課稅收入。
史美倫﹕提供優越營商環境
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具競爭力的稅制可為企業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容許集團公司之間轉移稅務虧損,令本港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看齊,而且政府除研究推行兩級稅制之外,亦可考慮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以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
畢馬威歡迎金發局的建議,其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認為,建議為實現香港稅制的現代化邁進一步,目前稅務虧損寬免制度已經過時,需要作出更新以配合本港企業需要,更重要是,香港需要不斷發展、創新,以保持其作為國際樞紐和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劉麥嘉軒又稱,現時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趨勢,是降低企業稅率並推動稅務制度現代化,以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和吸引外來投資。隨着這種形勢的變化,香港並不能單靠低稅率來保持其全球競爭力,尤其是香港16.5%的利得稅率,在國際間可能並不算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23&issue=20170912
金發局史美倫﹕擬向港府申撥款
1 :
GS(14)@2017-09-25 04:15:28【明報專訊】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在倫敦出席活動時表示,正在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討,增加金發局撥款,聘請專業人員,用作往外宣傳香港以及培養人才,但需要立法會通過,她指短期內金發局仍然會是諮詢組織的角色,獲得穩定資源的話,並無必要提升至法定組織的地位。
用於推廣香港及聘專業人才
查史美倫表示,金發局現時大部分的會員均是半職,未有足夠資源去宣傳香港金融業,「比如佔中時,就應該出去同人講金融市場不受影響」,她指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較理想,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游說,政府做得不全面之處,金發局可以補上,以半官方式、業界聲音的角度宣傳香港金融。
稱無必要提升至法定組織
她指現屆政府願意增加向金發局撥款,而獲得立法會審批通過,則並沒有必要將金發局提升至法定機構的地位,「只要達到效果便可」,而決定權亦在政府手上。現時金發局從金管局、證監會、貿發局等機構借調人手,部分職位是每年調配,她指獲得穩定的資源對於金發局而言非常重要,又稱年初時立法會否決金發局建常設職位,理由是政府換屆後行政長官人選或有變,她指「每件事情都每5年檢討一次,香港就唔使做」。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成立的金融領導委員會上月已舉行第一次會議,成員之一的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表示,以往香港的監管機構各自為政,委員會可成為一個溝通平台,主要談論政策大方向,但不會干涉機構的工作,其中一項議程為金發局的報告建議有否落實,定期放在會上討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61&issue=20170923
查史美倫:推動金發局成法定機構
1 :
GS(14)@2017-10-09 03:47:07【本報訊】金融發展局主席查史美倫在倫敦出席貿發局活動時,提及她有份出席的金融領導委員會成立後,解決以往監管機構各自為政問題,在財政司帶領討論下更易達共識,並有助推動監管機構落實金發局建議。查史美倫指出,該委員會屬於高層次會議,由財政司列出討論議題,但不會談及具體細節,否則會影響監管機構運作;而金發局則是由下而上的平台,綜合業界提出的意見發表報告。
冀聘員工宣傳港金融市場
查史美倫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多撥資源予金發局,亦會思考推動金發局成法定機構,以穩定資源聘請足夠員工,可以多出外宣傳香港金融市場,代替目前不少人僅是以兼職形式向外宣傳,「我知道新加坡政府有低調去國外敲門,香港金管局有做,部份局長都有做,但唔全面,希望金發局有足夠員工去做呢項工作。」查史美倫舉例,在佔中期間的確有外國商界詢問本港政治環境,「都要有dedicated team同人解釋香港係冇事」。近來本港司法獨立遭到質疑,她指外國人並非完全不感到擔心,「好多報道偏頗,與事實不符,例如《紐約時報》之前未出判詞(雙學三子入獄)已報道,會斷章取義,又不了解情況」。她又指早前政府取消議員資格,亦遭英媒批評,「如果外國人知道詳細內容,都會覺得政府係合理,所以需要同人解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3/20161759
金發局獨立後 撥款料增數倍
1 :
GS(14)@2017-10-15 15:17:20【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到,要向金融發展局(下稱金發局)增撥資源,以強化研究、宣傳及培養人才的角色。政府消息人士昨日透露,詳細增撥資源的方法,是讓金發局成為獨立於政府的「擔保有限公司」,但由政府獲得的撥款,將較現時的預算多出數倍。金發局回應,增撥資源的建議是對金發局過去4年工作的重視,金發局各成員期待與政府和其他持份者繼續合作,加強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政府每年撥款 首年料達數千萬
前特首梁振英甫上任即成立金發局,是一個跨界別的諮詢組織。但人員一直只由財庫局、金管局、證監會等機構借調,金發局多次表示資源匱乏。政府消息人士稱,日後金發局成為獨立公司後,運作上可更靈活,並可增聘全職人員。至於財政資源方面,雖然金發局將獨立運作,但每年仍會由政府撥款。
現時金發局的財政預算為990萬元,消息人士指,獨立運作後首年度的撥款,將會達到數千萬元,是其今年預算的數倍。未來政府亦會每年向金發局撥款,有關預算將撥入財庫局的財經事務科當中。但金發局須每年與財庫局商討預算,並定期提交工作報告及帳目等資料。消息人士稱,計劃在今年11月就有關建議諮詢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目標明年底前可獨立運作。
目標明年內獨立運作 角色不變
事實上,金發局最初便曾提出以「擔保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主席查史美倫又曾經指出不排除會接受捐款,因而惹來外界批評,才成為後來的法定組織。現在舊調重彈,政府消息人士強調,把金發局獨立於政府,是為了增加其靈活性,成員的工作性質並不會改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96&issue=20171012
金發局就業資訊日 林鄭﹕盼年輕人了解金融業
1 :
GS(14)@2017-10-22 15:44:16【明報專訊】金融發展局(下稱金發局)昨日舉辦第四屆就業資訊日,讓大專生及年輕畢業生進一步了解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活動上表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發展蓬勃,機遇處處,是從事金融業的理想城市。她鼓勵年輕畢業生充分了解傳統金融服務,迎合行業的最新趨勢和市場發展。
吸引逾300人出席
除林鄭月娥外,金發局主席史美倫及行會召集人陳智思亦有出席該活動。史美倫致開幕辭時稱,人才培訓是金融服務業蓬勃發展的基石,希望年輕人才透過活動與在職從業員進行互動,從而掌握第一手就業資訊。
是次就業資訊日有逾300人出席,設有以「在金融界發展事業」及「金融科技、創新與創業」為題的討論環節,講者包括麥肯錫公司資深董事兼大中華區總裁倪以理、港交所(0388)獨立非執行董事馮婉眉、瑞信(香港)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兼亞太區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聯席主管周紀恩、友邦保險(1299)區域首席執行官陳榮聲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34&issue=20171022
金發局獨立 員工平均月薪10萬 年花3200萬公帑 較現時多數倍
1 :
GS(14)@2017-11-04 15:33:06【明報專訊】政府有意將成立4年、目前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屬下諮詢組織身分運作的金融發展局(下稱金發局)轉變為獨立機構,並以公帑作為經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遞交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顯示,政府擬自2020年3月底止財年開始每年撥款3200萬元,比過去4年金發局的開支高出數倍,其中1660萬元作為員工開支,以13名員工編制計算,平均每人月薪10萬元。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上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已提到,政府有意向金發局增撥資源,以強化研究、宣傳及培養人才的角色,增撥資源的方法是讓金發局成為獨立於政府的「擔保有限公司」,但由政府獲得的撥款將較現時的預算多出數倍。
擬聘13人 包括行政總監
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遞交的文件,金發局獨立後,將設董事局和非執行主席,由特首或按特首授權委任;除行政總監外,所有董事為非受薪人員,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則擔任董事局當然成員。財政方面,預計2018/19年度政府會撥出3060萬元資助金額,當中包括1100萬元作為設立辦公室的費用,以及1960萬元用以支付營運開支。
從2019/20年度開始,政府將每年撥款3200萬元,包括員工開支、辦公室租金、宣傳推廣費及研究費等(見圖),當中以員工為最大一筆開支,年花1660萬元。以金發局獨立後預期的人手編制,這1660萬元用作包括一名行政總監在內的13名員工年薪,計算下來,則每位員工平均月薪10.6萬元。
由前特首梁振英成立的金發局是一個跨界別諮詢組織,人員原由財庫局、金管局、證監會等機構借調,過去4年,金發局每年開支不過數百萬元(見表),而今年的財政預算也只有990萬元,與獨立後年3000萬元差距頗大。
但以性質類似的投資推廣署來比較,該署過去3年的預算均逾億元,以去年為例,其預算開支達1.28億元,較金發局的3200萬元相去極遠。但另一方面,同年投資推廣署涉及合共36名員工的開支只有2674.5萬元,平均每人月薪才6萬元,不及在金發局工作的薪酬。
港府:公司化後 形象更鮮明
政府認為,金發局成為獨立公司後,運作上可更靈活,並能以獨立鮮明形象推廣香港金融服務業,如立法會通過有關撥款,將於明年展開有關工作 ,期望金發局最遲在明年年底可以獨立機構身分運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39&issue=201711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