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豬王的連環併購:傍上天堂硅谷 5年10倍野心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9011/

電話鈴聲響起,也許是由於連日的調研忙碌,宋曉燕的聲音略顯嘶啞,但接通電話後的她立馬興奮了起來:「是嗎?太好了!」簡短的通話之後,她馬上告訴 坐在對面的陳黎明:「剛剛基金部的周總來電話說我們一期基金募集的1.5億元資金已經超募了。」陳黎明聽罷微微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條縫,略顯富態的臉上流 露出一股成功在握的自信。

這是6月27日,江南煙雨朦朧。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天堂硅谷的壹號會所裡,大康牧業董事長陳黎明、天堂硅谷產業整合部總監宋曉燕正在共進午餐。宋曉燕剛剛提到的1.5億基金,是指大康牧業與天堂硅谷合作設立的產業基金,預計規模3億,第一期1.5億。

這也是在湘西雪峰山里長大的漢子陳黎明走出湖南的重要一步。天堂大康產業基金的預計規模3個億裡面,大康牧業和天堂硅谷各自出資3000萬,整個基金將主要用於收購整合浙江、湖北等多個省的養豬場,收購之後,將託管給大康牧業經營。

這個喜訊也來得正是時候——恰在此前一天,在《理財週報》舉辦的2012年董事會價值管理論壇現場,陳黎明與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先生交流時,還興奮地匯報了天堂大康將在浙江收購養豬場的想法。

傍上天堂硅谷

3億基金3年佈局9省,到時上游將增加一倍的產量

陳黎明這一步棋,落子之前思考良久。

大康牧業上市之前,不乏雄心,缺乏資金。2010年底上市之後,募集了約6個億的資金。錢有了,但是,在走向全國之前,必須先完成湖南省內的佈局,這個佈局,陳黎明在2011年忙活了一年多。今年年中,總算完成。

於是,殺向全國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但想歸想,對於過去多年一直紮根湖南西部的陳黎明來說,要完成全國範圍內的併購並非易事。這個當口,陳黎明開放的心態為他帶來了很好的機遇。

浙江天堂硅谷是一家管理資產超百億的著名投資機構,正好想在農業產業的整合方面有所作為。雙方甫一接觸,就一拍即合。

2011年10月,雙方合作註冊了天堂硅谷大康產業發展合夥企業(簡稱「天堂大康」),以此作為其跑馬圈地的重要平台。

天堂大康的出資總額為3 億元,大康牧業和天堂硅谷各自出資3000萬,佔天堂大康出 資總額的 10%,其餘80%的出資,即2.4億元,由天堂硅谷負責對外分兩期進行募集。而募集來的資金全部用於併購整合畜牧業及相關產業。

結伴天堂硅谷,是陳黎明令人拍手稱快的一步好棋。陳黎明得到的不僅是資本的支持,更是借助天堂硅谷的資源優勢、品牌效應及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更大範圍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這一管道的乘數效應。

記者瞭解到,此次產業基金的併購區域包括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中南部省區。在資金到位之前,大康牧業與天堂硅谷已經進行了多輪實地調研,有了七八家左右的併購對象。

「談判已經分頭進行,只要資金到位,很快就會有併購能夠完成。」陳黎明透露。

而陳黎明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沉澱十幾年的養殖技術和專業飼養人員快速擴張。其擴張的模式是輕資產運作,即「公司+基地+養殖村+農戶」式的規模擴張。陳黎明透露,「養殖村模式正在做試點,很快將進行全國推廣。」

陳黎明認為,此次完成募集基金佈局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到時,上游將增加至少一倍的產量。無疑,這將進一步增加他全產業鏈競爭的籌碼。

省內連環併購

「發債雖然也可以用公司資產抵押,但我選擇抵押自己所有的財產」

2010年底上市後的這一年多,是陳黎明最辛苦的日子。他深知自己所處的生豬養殖業已經進入了瘋狂跑馬圈地的時代,容不得他半點懈怠。

陳黎明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中國的養豬產業過於分散,美國現在四家企業佔美國豬肉供應量的90%,而中國的規模養殖企業數不勝數,美國的養殖場只有170多家。這是一個從分散到整合的過程,整合空間太大了。」

其實,早在1999年,陳黎明就嘗到了收購帶來的甜頭。當時對懷化周邊幾個豬場的低成本收購,奠定了大康後來發展的基礎,使得大康一躍成為當地最大的養殖企業。

陳黎明看到了機遇——只要快速擴張就能切到這塊大蛋糕,但更看到了挑戰:因為除了遙遙領先的全國龍頭廣東溫氏集團外,還有旗鼓相當的飼料大王唐人 神,以及雛鷹農牧的快速擴張。最難預料的是那些攜巨資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們,無論是民營農業龍頭的新希望,還是國企控股的中糧集團,抑或是國外投行高盛、德意志等都紛紛試水養豬業。尤其是中糧,生豬出欄量從零開始,迅速達到150萬頭,而大康2011年的出欄量只有24.31萬頭。

所以,從2010年11月上市開始,陳黎明迅速出擊,發動一連串的動作佈局大康的產業鏈。大康牧業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當時募集的資金全部用於兩個項 目的建設:一是30萬頭規模生態養豬小區建設,預計投資1.3781億元;二是4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預計投資0.811億元。總計2.1891億 元。

而實際募集的資金為5.6441億元,除了投向30萬頭生態養豬項目的1.378億元外,大康相繼投入1.16億元收購懷化新康牧業、澧縣平安種豬 場、石門縣盛旺達種豬場的全部資產以及漵浦縣伍少華等十七家養豬場的部分資產,保障30萬頭生豬出欄。4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也已順利投產,大大拓展了 生豬產業鏈。

此外,為完善整個產業鏈,陳黎明還向下游投資冷鮮肉等肉類加工環節,全力向生豬全產業鏈企業轉型。

「今年,我們將以打造生豬全產業鏈為目標,借助資本市場的有利平台,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陳黎明表示。

上游併購和打造全產業鏈的戰略,顯然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除了上市時募集的資金,以及與天堂硅谷合作之外,大康牧業目前還在運作發行3個多億的公司債。

而記者注意到,這次公司發債,是陳黎明以個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和資產進行抵押。募集所得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大康牧業的流動資金。

「發債雖然也可以用公司資產抵押,但我選擇抵押自己所有的財產,我家裡人還是有想法的。比如老婆說,如果失敗怎麼辦。我說大不了我們上山種苞谷去,我還有一百多畝山林呢。」陳黎明笑著對記者戲稱。

此外,資本連環動作還包括對常德匯一食品有限公司的收購,今年5月底,公司斥資不超過1.15億元收購匯一食品,這家常德生豬養殖屠宰龍頭企業在長 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擁有深厚的市場資源,它的加盟,令大康牧業一躍而成為湖南最大的生豬養殖、屠宰雙料冠軍,同時將長株潭、武漢城市圈的市場收入囊 中。

脫下皮鞋穿草鞋

「養豬沒有什麼訣竅的,它需要的就是一個負責任的飼養員隊伍」

如此精明的佈局,也許讓人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一個山裡人之手。而陳黎明則調侃自己說今天可以陪領導在星級酒店遊走,明天也可以回到山上住自己的茅草屋。正是這種遊刃有餘的韌性,讓一個退伍的軍人堅守15年,最終成長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出現在記者面前的陳黎明微胖,穿著隨和。黑色的七匹狼T恤,棕色的休閒皮鞋。左臉邊醒目的大痣不至於讓他淹沒在人群中。他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透露出山裡人特有的質樸和親切。朋友眼中的他很樸實,「穿的皮鞋都是天美意的。」

他的創業故事也正是一部脫下皮鞋穿草鞋的有趣歷史。陳黎明1985年從部隊退役後開始在家鄉漵浦縣外貿局當一名業務員,當時主要負責生豬的貿易、運輸、出口供港等,直到1996年任外貿土畜公司總經理。10年的外貿生涯讓他對珠三角、港澳的生豬養殖市場相當熟稔。

這個時期的陳黎明日子過得很瀟灑,工資高,待遇好,穿的是皮鞋。但隨著90年代的外貿體制改革,很多外貿員工都下崗了,面對負債200%的公司,陳黎明提出「與其主動下崗,不如老總先下崗」,於是辭職辦起了養豬場。

「當時命運逼得我們必須脫了皮鞋穿草鞋了。」此時是1996年,34歲的陳黎明開始穿起了草鞋。他帶領20多人,在懷化辦起了佔地幾百畝的養豬場。

陳黎明用「一路滾過來」形容當時創業的艱辛,最困難的時候,他不得不重做老本行——收購一些豬做外貿貼補豬場,或者用生豬抵押貸款。

「當時公司的創始人,包括我自己,和公司現任總經理夏正奇,很多時候都是吃在豬場,睡在豬場。甚至小孩子生下來就在豬場,差不多人豬合一了。」他半開玩笑地告訴記者「實在太苦了,當時的創業第一批員工,如今能夠留在公司的,還剩不到十人。」

陳黎明的精明之處還體現在對原則的堅持,以及對現代企業制度的提前佈局。

陳黎明2002就開始進行改制,將豬場作為一個現代企業運作。軍人出身的他,評價自己「做事乾脆」,在剛改制時,他就約法三章:大康不能搞家族企業,配偶和直系親屬不能在公司任職。

跟豬打交道20多年,陳黎明對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們企業就有一副對聯代表我們企業的想法和觀念。是我寫的,上聯是:把豬當人養。下聯是:把人當豬哄。橫批:以豬為本。」陳黎明的一番話,現場哈哈大笑。

談到大康牧業的飼養員團隊,陳黎明很是驕傲。他認為一個負責任的飼養員隊伍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的飼養員對豬真的很呵護,尤其是母豬懷孕產子後,飼養員會用熱毛巾擦拭母豬的乳頭,畢竟它是個特殊的勞動對象。」

在幾年的摸爬滾打中,大康牧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對引進品種的進行本土化、本地化和適應性的探索,陳黎明稱之為「洋為中用」,並形成了大康的獨有種群。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康真正的轉機從2006年開始,陳黎明緊緊地抓住了兩次重要發展機遇。

一是中央財政參股農業龍頭企業,大康爭取到了湖南省四個寶貴名額中的一個。四家中還包括現在也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湖南企業唐人神。

二是2007年的疫病和2008年的冰災。一系列的疫病在2007年集中爆發,讓人措手不及。接下來08年冰災,兩個月停水停電讓很多豬場都倒閉 了。兩場災寒,大康都安然渡過。這得益於大康牧業的生態養殖和陳黎明的堅持,他不跟風,一直堅持生態自然的喂養,每年都會儲備大量的稻草,冬天就給種豬和 小豬鋪稻草取暖。2008年以後的豬價猛漲,陳黎明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而山裡漢子陳黎明的前瞻性和開放性更是讓人驚嘆。自從2006年中央財政參股大康以後,他就開始謀劃上市。在他看來,一個農業企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與資本市場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對於大康這樣的資金密集型和人力資源密集型的產業,資本的作用如虎添翼。

事實證明,正是成功上市,讓陳黎明得以迅速連環收購,搶佔先機。

陳黎明的新野心

3-5年內目標出欄量超過100萬,營收估計達到30至50億元

一年多的精心耕耘,報表說明一切。

根據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26.62%,淨利潤5697.27萬元,同比增長39.47%。由於一系列的對外收購與擴張,2011年,公司生豬出欄數量增幅明顯,全年出欄生豬24.31萬頭。

「我們的目標是要在3-5年內,打造湖南省最大的覆蓋全產業鏈的放心豬肉供應商。出欄量超過100萬頭,營收估計達到30至50億元,利潤超過3個億,利潤率儘量穩定在15%。」 在談到未來三年的規劃時,陳黎明兩眼放光。

在大康牧業最新發佈的2012-2015年期間的戰略規劃中,陳黎明亮出了自己的新武器——「一機兩翼」,即以橫向生豬養殖規模擴張做大為機身;以 在進行養殖規模擴張的同時進行擇機、擇優、擇異進行產業資源整合,以及產業鏈結構優化發展做強為左翼;以兩大山脈自然而然的環境為依託、以價值鏈主導創立 獨特養殖模式與特色/特質的豬肉產品品牌持久發展為右翼。

在區域的佈局上,大康牧業也提出了目標——將以「兩個拳頭協同作戰」的模式展開。其中一個拳頭是以懷化為中心,覆蓋區域包括湖南省14個地州市以及 貴州、廣西、廣東、重慶等湖南省外西、南部地區;另一個拳頭是以長株潭為中心,覆蓋區域包括湖南省內14個地市和湖南省外東、北部省份如湖北、安徽、江 西、江浙滬等。

而國家在去年啟動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戰略,無疑為大康牧業的發展提速注入一劑強心針。大康牧業正處在武陵山片區核心地帶,國家的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正好為公司的發力夯實基礎。

當然,隨著近一年多來的連環收購,管理半徑也在迅速增大。陳黎明亦向理財週報坦言:「我們自身飼養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團隊和技術力量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4

銀泰傍上互聯網,科技範兒能否拯救百貨?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7/146887.html

\近年來,處於水深火熱的百貨行業試圖扭轉乾坤,在變革路上使出十八般武藝。

在百貨或深或淺的嘗試中,銀泰商業集團(下稱“銀泰”)的轉型最為搶眼,除了阿里巴巴入股,與百度、騰訊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這個層面上講,傳統百貨正在嘗試更現代化一點,將科技範兒、互聯網化這樣的因素植入百貨。問題是,百貨能否因此漸入佳境?

“戰鬥機”銀泰

因為銀泰與互聯網公司愈來愈頻繁地合作,銀泰在業內被稱為“百貨領域的互聯網公司”。

近日,銀泰宣布將接入百度旗下產品BaiduEye(智能眼鏡),進行智能商業領域的探索。此舉意在為消費者提供第一視角消費體驗。百度之所以選擇銀泰作為BaiduEye中國零售業首家合作夥伴,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余凱稱,是看中銀泰具備廣泛的實體連鎖優勢和互聯網思維。

銀泰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說法源於其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淵源最深的企業是阿里巴巴。今年3月,阿里巴巴以53.7億港元戰略投資銀泰商業。隨後,銀泰與阿里巴巴的合作產物接連推出。

銀泰最為得意的是和支付寶聯手推出了虛擬會員卡“銀泰寶”,打通辦卡、儲值、支付全鏈條。銀泰商業數據顯示,“銀泰寶”上線一個月,通過手機淘寶平臺和支付寶錢包的註冊會員超過170萬人,超過銀泰線下實體門店16年積累的會員總數。

日前銀泰又與阿里巴巴旗下淘點點合作,利用iBeacon的“微定位+室內導航”技術,引進購物中心餐飲導購項目。

在銀泰和阿里巴巴成為一家人之前,去年“雙十一”銀泰與天貓商城進行O2O領域合作,銀泰線下35個實體店參與“雙十一”大促。今年3·8手機淘寶購物節,銀泰再度全力配合阿里。

對於阿里巴巴入股銀泰,不論是外界還是銀泰自身都對未來充滿期待。強勢的阿里巴巴有豐富的會員和海量數據,如果二者能夠互相打通資源,威力無窮。理想的未來是:二者合作後,雙方將實現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和商品體系的對接,從而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會員營銷及會員服務無縫聯通。

此外,銀泰也支持微信支付。至此,銀泰已於BAT巨頭牽手。向O2O轉型是銀泰一直刻意標榜的,並且一路風生水起。

“銀泰的一系列轉型,說明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想法就能迅速實行,它在轉型路上走得比較遠。並且銀泰是一家資本意識比較強的企業,從它和阿里巴巴合作能看出。”利群百貨董事會秘書張兵對記者說。

深入合作遇阻

盡管銀泰踏上了變革的快車道,但獲得市場認同並不簡單,其半年報業績沒能給銀泰帶來一點亮色,更是給原本一片慘淡的百貨業潑了一盆涼水。

銀泰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79.17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5.07億元,同比減少30.72%。同店銷售下跌2.4%。38家百貨門店中有16家門店銷售出現負增長。

只是,互聯網化沒有為銀泰帶來轉機。

與其他百貨一樣,處於陰霾之中的原因老生常談:整體經濟形勢不好;電商沖擊;限制“三公”消費政策。

銀泰的轉型並沒有成為業績提升的催化劑。張兵認為銀泰的改革很難在短期內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在實驗階段,銀泰多走一步,經驗積累得也會多些。

天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總監黃國軍表示,銀泰的轉型非常開放,和其他行業結合做得比較多。但目前銀泰只是初步提出願景,怎樣完全推進,最後怎麽落地,都有更高的要求。其轉型效果有待觀察。

銀泰高調宣布阿里巴巴入股之後,二者深入合作的進程也慢了下來。此前設想的各方面系統打通幾乎沒有更新的進展。

有人質疑銀泰的變革效果。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暉直言:“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是兩個不同的系統,難以完全融合。會員、支付、商品的打通只是理論上的願景,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投入那麽大,大家肯定都不想幹。而且涉及到兩方利益,誰應該付出更多的成本呢?互聯網企業肯定不會出,零售企業現在生意這麽差,也沒能力出。”

銀泰領先於其他企業進行新的嘗試,有可能占領先機,硬幣的另一面是,為試錯付出代價。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曾對媒體表示,銀泰網曾推出網絡購卡業務,本意是方便購物卡的消費人群可以網上購卡,但沒想到銷量一直趕不上實體店,而且人們更傾向於去業績好的實體店購買購物卡。所以這方面的投入石沈大海。

如何平衡試錯成本和公司業績,百貨業也是一片混沌。黃國軍表示,未來該怎麽走,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只能慢慢往前走審時度勢再做決定。

銀泰自建的網站銀泰網盡管在傳統零售業中屬於佼佼者,但銷量與重量級的電商企業相比不過九牛一毛,並且虧損不止。

2013年,銀泰網銷售額達9.0億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 5.9%。不過在劉暉看來,銀泰網已然成為雞肋。

電商企業掌握的豐富數據被認為是秒殺傳統零售企業的殺手鐧。不過,這種情況或許正在發生變化。劉暉表示,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是自己的數據,不是整個互聯網的數據,並不全面,現在需要的是互聯網數據的共享。這個數據百貨可以花錢買到的,花幾億建個網站並不劃算。

不過,百貨業的小夥伴不以為然,自建網上商城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黃國軍認為,百貨自建網上商城會經歷一個洗牌過程,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的。天虹現在布局了獨立於實體店的網上商城,還有終端便利店解決最後配送一公里。“不能割裂pc端和手機端。以後網站結合手機用戶端,能夠更好地發展移動互聯的作用,未來基於LBS的商業肯定大有所為。現在出現一些服裝品牌在線導航,為消費者提供搭配,這些都是基於LBS系統。”

O2O“虛火”

雖然百貨轉型方式各異,開放程度也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百貨樂於向互聯網公司拋出橄欖枝。上品折扣在杭州與騰訊攜手打造微信O2O概念店,王府井百貨嘗試導購數字化,百貨在微信上開通服務號更為常見。

張兵認為,現在O2O炒得比較火,但是線上線下融合需要時間,即便是互聯網思維下轉型速度加快,也需要時間。形式上的O2O達不到實際O2O的結果。

相比之前百貨入駐微信就宣稱自己推行O2O戰略,如今百貨和互聯網公司有了更深層次的合作。除了阿里巴巴和銀泰聯姻,萬達也與百度、騰訊結盟。令傳統百貨欣慰的是,這些巨頭對未來出路似乎也不太明晰,對於合作形式語焉不詳。

張兵分析道,現在的線上線下購物群體相互獨立性,交叉度還不夠。但是從大的趨勢來講,未來商家通過舉辦活動引導,客群的重合度會逐漸增加。他們的融合度越來越高的時候,合並優勢會體現得明顯一些,但這需要過程。

在張兵看來,在經濟環境競爭形勢的推動下,將會出現更多的資本滲透,最後達成線上線下融合。然後反饋到工業生產環節,引起整個供應鏈變革,最後達到新的平衡。

百貨嘗試新的轉型方向無異於進行一場前途未蔔的賭註,短期內效果不明顯,對於未來何去何從百貨們內心茫然,最省心的辦法是購物中心化和品牌調整。

以天虹為例,除了互聯網化,盡量摘掉老套的百貨標簽,進行購物中心化。在商場內增加體驗業態。此外,實現商品的主題編輯,按照場景、生活方式來陳列商品,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山東利群百貨的轉型也主要以品類調整、增加體驗式業態為主。

品牌調整的效果立竿見影。黃國軍指出,百貨再怎麽轉型,最核心的還是商品。百貨要要考慮的是,如何提供一個讓顧客更好、快速地以最低成本買到商品的環境。

不過,百貨品牌調整和購物中心化並不能抵禦行業寒冬,而且還有潛在的威脅在靠近。劉暉擔心,除了電商之外,百貨之後還會遇到其他沖擊。比如移動支付、APP等。“未來最有可能沖擊百貨的是APP,細分市場。我看了幾個項目,都沒大力做推廣。有的是品牌商自己做,有的是技術公司做的小型移動商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34

中文在線近50%收入依賴中移動 7000萬入股天翼閱讀“傍上”中國電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06/888522.html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昨日(1月5日)晚間,20家公司IPO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核準,除了萬眾矚目的萬達院線,中文在線也“赫然在列”。

中文在線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股票,主要用於數字內容資源平臺升級改造項目,擬利用募集資金近1.68億元。

中文在線的主營業務是數字閱讀產品、數字出版運營服務和數字內容增值服務,2014年前三個季度營業收入近1.67億元,其中數字閱讀產品收入占到“半壁江山”。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文在線通過向中移動浙江有限公司提供數字閱讀產品和運營服務,實現收入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在45%左右,最高時近67%;成為繼全通教育之後,又一家依賴中移動的上市公司。

2014年7月,中文在線斥資約7063萬元,通過增資的方式獲得天翼閱讀10.526%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中國電信則是天翼閱讀第一大股東;中文在線自稱是為降低對中移動的業務依賴。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註意到,天翼閱讀2013年凈利潤虧損近4301萬元。

綜合毛利率持續下滑

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中文在線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54億元、1.84億元、2.2億元和1.05億元。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來自中移動浙江有限公司的收入分別約為1.03億元、8454萬元、9689萬元和4835萬元。

中文在線坦言:“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作為國內手機閱讀業務的主要運營平臺和公司的主要客戶,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重要影響。”

業內人士擔心,若中移動浙江有限公司提出解除或不再與之續簽新的合作合同,或改變合作模式、降低結算價格等,都將對中文在線盈利產生不利影響。這被中文在線稱為對中移動依賴的風險。

同時,中文在線綜合毛利率持續走低。從2011年的56%下滑至2014年上半年的42%。

中文在線承認:“若優質數字版權競爭持續加劇,版權采集價格持續上漲,而未能帶來預期收入的增加,將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產生不利影響。”

政府補助占盈利逾20%

中文在線預計2014年營收為2.8億-3億元;盈利為4500萬元-5000萬元。但盈利中一部分來自政府補助。

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政府補助收入分別約為1371萬元、1274萬元、1103萬元和541萬元;同期,盈利各約為4915萬元、5440萬元、4487萬元和774萬元

另外,結算周期較長致中文在線應收賬款居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1年末到2014年上半年末,從約5174萬元升至8464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1年度到2013年度,中文在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皆為正數,但2014年上半年卻為負1339萬元。

高價入股天翼閱讀

2014年7月,中文在線斥資約7063萬元認繳天翼閱讀新增註冊資本2727萬元,增資完成後,中文在線持有後者10.526%股權,為第二大股東;中文在線自稱此舉是為降低對中移動的業務依賴。

天翼閱讀的主營業務是,以PC、手機平板電腦和TV為閱讀載體,為用戶提供圖書等各種類型數字化閱讀服務

中國電信出資2億元成立,100%持股;但中文在線等增資完成後,中國電信持股比例降至77.197%;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967%。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3年天翼閱讀營業收入約為1.8億元,凈利潤虧損4301萬元。

中文在線自稱已與三大運營商開展手機閱讀內容合作,其中,子公司四月天科技和中文傳媒是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內容提供商。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人均手機閱讀時長逐年增長,但其他社交娛樂應用的快速且多元化發展,可能影響數字閱讀的市場發展;另一方面,騰訊和百度等發力數字閱讀領域,與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構成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11

傍上苹果谷歌的流媒体:后数字音乐时代救世主?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688


作者:江然


近 日,国外音乐动态不断。苹果的全新流媒体音乐服务Apple Music将正式问世。数字音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回望中国,数字音乐也正在走向美好时 代。从早期彩铃时代的音乐销售模式转型,到近年来国内各大音乐平台对数字音乐的不断开垦,“数字专辑”等概念也进入到用户生活。面对汹涌而来的流媒体大 潮,国内音乐行业准备好了吗?

还有三天,Apple Music就将启动。但这个被贴着“自我革新”标签的新音乐服务系统,自6月初被苹 果公司发布后就“麻烦”不断:一边是被中国歌迷称为“霉霉”的美国著名乡村歌手Taylor Swift率众抵制,苹果“退让”——据外媒报 道,Apple Music在为用户提供三个月免费试听期间,也将向艺人支付版税;另一边是谷歌半路杀出,提前两天发布免费流媒体音乐服务。

热 闹的背后,无不显示着流媒体音乐服务不断壮大的趋势。以瑞典Spotify和美国Pandora等为首的龙头引领该领域发展至今。据国际唱片业协会 (IFPI)最新发布的《数字音乐201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它的存在已经开始拉动音乐产业的增长,甚至被读出音乐产业“救世主”的弦外 音。虽然以Spotify为代表的流媒体已经是一股无法小觑的力量,但如果无法解决盈利能力问题,流媒体的未来依然无法变得光明起来。

在 无数次的强调和摸爬滚打后,中国终于开启了自己的付费音乐时代。国内几大巨头也一早开始跑马圈地,BAT、网易甚至乐视,似乎都已马不停蹄地进入流媒体音 乐烧钱阶段。从“彩铃”——中国数字音乐的雏形,发展至目前状态,市场规模也在推测声中无限扩大。只是现在要谈盈利,还为时尚早。

无论 Apple Music能否进入中国,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眼下国内的从业者基本持有两个观点,一是国内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秩 序,还谈不上冲击,换句话说,Apple Music跟中国市场相关度不大;二,苹果需要在本地化上花费大工夫,才有可能真正在中国市场上立足,但中国市 场巨大,众口难调的难题似乎很难解决。

国际趋势:订阅付费用户稳步增长

6月初,苹果公司发布Apple  Music,被外界看来是自我革新,同时也将掀起行业洗牌之风。具体而言,这个音乐应用包括了流媒体播放、音乐电台、音乐下载三大功能;具备用户习惯学习 功能,可以推荐相应音乐;音乐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听众互动;3000万首曲目,将于6月30日上线,前三个月免费试用,单人收费每月9.99美元,家庭 用户每月14.99美元(至多6人)。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音乐也面向谷歌Android用户开放。

这一发布,标志着苹果,这家消费电子巨 头正式加入“流媒体音乐俱乐部”,而iTunes上沉淀下来的海量用户以及8亿张绑定的信用卡,亦让其成为Spotify、Pandora等先行者的头号 劲敌。穷追不舍的还有谷歌。6月24日,谷歌抢在苹果公司正式推出服务前,发布了其免费版音乐流媒体服务。

巨头涌入背后,难掩音乐产业以 及实体音乐下滑的尴尬事实。IFPI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音乐与实体音乐收入首次持平。其中,数字音乐收入上涨6.9%,达68.5亿美元,占 音乐总销量的46%,凸显了近年来全球音乐产业的深度转型。但这一数据却无法抵消全球音乐实体销量和下载量的下滑。2014年,音乐实体全球总收入较 2013年微降0.4%,为149.7亿美元。

互联网时代斗转星移,人们对数字音乐的消费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就连当年独领风骚的 iTunes付费下载模式都首次出现了下滑,数字音乐服务的转型似乎已迫在眉睫。流媒体音乐成为新宠。业内认为,流媒体对于音乐产业的创新主要在于改变了 录制音乐的收费模式以及收听模式。像Spotify这样的9.99美元包月的订阅收费模式,已经对iTunes和传统唱片业的销售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音乐产业在同时应对从实体到数字、从PC到移动、从下载到流媒体的三种转型。”上述报告援引索尼音乐娱乐国际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Edgar  Berger的话说,“就此而言,我认为整个行业表现得非常好,通过付费订阅模式,我们正在建立一种可持续存在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订阅服务的付费用户近几年也确实在稳步增长。过去5年中,全球付费用户数量增加了5倍多,达到4100万。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在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付费收听音乐是趋势所在。

目前,Spotify的流媒体用户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4年底,其已经拥有6000万免费用户以及1500万收费用户,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国内发展:巨头布局,“烧得起这个钱”

如 同苹果发布任何新战略一样,是否进入中国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无论Apple Music这次是否“绕道”中国,对于从业者而言,中国都是一个潜力巨大 且有待开发的音乐市场。据IFPI报告统计,中国目前在线用户多达6.5亿,授权数字音乐也在增长中。2014年,得益于流媒体收入的增加,市场增加了 5.6%。

实际上,中国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已开始“望风使舵”。“2014年,在几个服务商陆续推出付费产品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开始整合。”上述《报告》显示,“三大互联网公司通过几次收购,成为数字音乐市场的主力。”

截 至目前,阿里巴巴旗下运营着虾米和天天动听门户网站,酷我、酷狗与海洋音乐合并,网易云音乐、乐视纷纷发力。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接触大的唱片公司来达成 授权协议。索尼、华纳等与腾讯在2014年签署了授权协议。“就像很多外国原产商品、商业模式无法完全复制到中国一样,中国流媒体音乐服务业各有特色。” 一位长期关注流媒体音乐,且与各大唱片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国内音乐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较而言,酷狗、酷我最接地气,且有先发优势,非常适合 主流人群;QQ音乐则在版权上下了很多功夫,且投入不菲;而最专业的则是虾米。”

假设Apple Music进入中国,如想要抓住主流受 众,本地化必不可少,“必须符合中国审美。”这就要求苹果的曲库里得有相当数量和占比的华语歌曲,“但如果是针对大众市场,收费模式在推行时就有可能遇到 阻力。”上述国内音乐人说,“中国市场太大,‘众口难调’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国际唱片业协会认为,经过多年培养,中国已开启付费音乐 时代,只是占比还很小;同时,受制于仍然大量存在的免费服务,付费音乐在中国发展速度缓慢。《报告》提供的数据,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腾讯绿钻,收费 标准是每月10元人民币(约合1.6美元),目前大约有三百万用户。不过,另外也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数字并不止三百万用户。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持续看好中国广大的音乐市场。“在中国,有付费模式这一事实,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成就了。但它发展还需要时间。目前的困难是,消费者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免费得到他们想要的音乐”上述《报告》称。

尽管中国国内打击盗版的“亮剑行动”不断取得成效,但目前在国内发展该产业的困难,依然是“版权保护难和用户缺乏付费习惯”的老生常谈。

“现实是,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也都还在观望,谁也不敢为了盈利贸然向用户提收费一事。”另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一旦有公司步子迈大,提出付费,就将面临“掉粉”的尴尬。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布局流媒体音乐服务其实是防守之举。“这是最好的防守,能够很好地引流量。因为即便自己不做,也迅速会有其他人去做。”

“先不谈是否盈利,为公司导入了足够多的流量就是胜利。”一位从业者说,纵观国内几大涉足该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都是一个大公司群养这么一个部门,“烧得起这个钱。”

实际上,版权费用高企,在中国也是一个待解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型创业团队而言,这笔费用堪称“天价”。“这是由于国内市场欠缺规范等,版权采购尚无法做到在桌面上博弈,一旦火爆,就有可能坐地起价。”

据了解,大唱片公司的相关版权基本已经被几大互联网巨头“瓜分”完毕。一位创业者告诉记者,他希望行业里能出现“版权分销商”,可以适当分担版权采购的费用。

盈利难题:“钱”景不明,链条各方雁过拔毛

不可否认的是,流媒体对于音乐产业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2015年3月,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数据,美国流媒体音乐销售额为18.7亿美元,首次超过CD销售额18.5亿美元。

国际唱片业协会的报告中同样指出,2009年,流媒体的订阅收入和广告收入都只有2亿美元上下。但是到了2014年,流媒体的订阅收入以46%的年均增长率涨到了超过16亿美元,而广告收入也超过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0%左右。

“流媒体的收入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付费订阅,二是广告。”一位长期关注流媒体音乐,且与各大唱片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国内音乐人告诉记者。2014年,流媒体音乐广告收入的增幅为38.6%。

然 而,流媒体音乐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仍然是它的盈利难题。显然,如今的数字音乐市场更为复杂,“音乐人、发行平台、大唱片公司和数字音乐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和 对彼此态度也变得更加多变。大唱片公司一方面抱怨流媒体是‘小偷’和‘吝啬鬼’,一方面却获得取了平台上的大部分收益;数字平台给了音乐人们更多展示的机 会,但却无法让他们变得更为富有。”一家自媒体如是总结。

2014年,行业龙头Spotify的全年收入为10.8亿欧元,亏损1.62亿欧元。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Spotify需要向唱片公司支付大量的版税费用,2014年,Spotify向各大唱片公司支付了高达8.82亿欧元的版税。

“以 Spotify为例,其广告收入大约占两成,付费订阅占八成。”上述国内音乐人解释道,“但这样一笔流水却要为美国等地长期形成的版权保护体系买单。”一 般而言,在美国数字音乐服务运营商需要缴纳两大部分版权费用:词曲版权和录音版权,而这其中要经过强势的行业协会“雁过拔毛”似的费用收取。大量的收入都 拿来购买版权,这就是流媒体难以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不满的,还有“没有赚到钱的”音乐人。实际上,“霉霉”并不是第一次公开叫板流 媒体。此前,一位音乐人公开质疑Pandora,称自己的歌曲在Pandora平台播放了一百万次,所得报酬却只有16.89美元。然而,立马有业内人士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指出,并非如此。其原因就在于整个链条中环节太多,唱片公司、词曲作者、音乐人、版权代理机构之间关系复杂,以至于与艺人无关的部分 分走了高达53%的费用。(每日经济新闻)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27

盯上娛樂衍生品 QQ傍上二十世紀福克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697.html

盯上娛樂衍生品 QQ傍上二十世紀福克斯

一財網 劉佳 2015-12-03 15:54:00

QQ對外披露了“娛樂社交”戰略,通過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等方式,開展電影領域的合作,重點挖掘娛樂業和QQ相結合帶來的價值。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表示,連接器和數字內容是騰訊發展的兩大戰略,其中娛樂是數字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月3日,曾經出品了《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泰坦尼克號》等大片的二十世紀福克斯,披露了與中國社交平臺騰訊QQ展開合作,抓住更多年輕用戶。

而以這一合作為出發點,QQ對外披露了“娛樂社交”戰略,通過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等方式,開展電影領域的合作,重點挖掘娛樂業和QQ相結合帶來的價值。

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表示,連接器和數字內容是騰訊發展的兩大戰略,其中娛樂是數字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抓住年輕用戶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上周上映的《火星救援》已經和QQ進行了嘗試性的合作,在QQ個性化裝扮中推出了《火星救援》題材的表情、個性化簽名和背景。

數據顯示,QQ目前整體月活躍用戶為8.6億,移動端也達到6.39億,其中70%以上為90後用戶。

“QQ上有眾多的年輕用戶,這些用戶同樣也是《火星救援》的主力觀眾群。我們也是以此為契機,與二十世紀福斯達成了戰略合作,為年輕用戶引入更多影視資源的同時,也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市場部總經理李丹說。

“此次戰略合作,不僅僅是在以後的一些電影方面,包括之前的一些電影,都有可能會和QQ進行合作,為QQ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娛樂化素材。”李丹說。

在二十世紀福克斯(北京)咨詢有限公司中國董事總經理劉思汝看來,電影與互聯網連接將會建立高效的傳播效應, 以此次《火星救援》合作為例,用戶在使用這些表情、個性簽名時,也在無形之中傳播著電影,擴大著它的影響力。

《火星救援》只是二者合作的開始。劉思汝透露,明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還有《X戰警:天啟》、《獨立日:卷土重來》、《冰川時代:星際碰撞》、《死侍》等等,之後還有《猩球崛起》與《阿凡達》續集,“未來我們還將與QQ有更多合作,不限於電影植入,電影元素授權,會探尋更多合作方式”。

而根據李丹透露,2016年就將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一部科技電影做全球化的深度植入。

QQ三步

與此同時,QQ還對外披露了未來在娛樂社交領域的布局。

李丹表示,娛樂產業與社交平臺的融合,將讓社交行為更加豐滿,而娛樂元素天然具有強大的話題性,QQ平臺則擁有虛擬產品等承載手段,雙方將形成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據了解,QQ目前和電影的合作形式主要是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虛擬周邊指的是QQ的虛擬個性化產品,例如表情、個性化簽名、頭像掛件、來電動畫、空間皮膚等等。通過電影公司授權後,QQ會將電影原版形象、元素或者企鵝“Cosplay”的相關形象制作成個性化產品,上線QQ平臺供用戶下載使用;社群運營指的是,利用QQ關系鏈下的群、興趣部落、公眾號、熱聊等等平臺能力,幫助電影進行粉絲營銷,與電影產生雙向促進;聯合推廣指的是在品牌層面進行一些相互植入、互動式的推廣,並包括定制首映禮、票務衍生品等方面的內容。

“QQ在娛樂社交方面的布局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在於強IP的引入,未來QQ會努力引進更多的IP,包括電視、電影、動漫等等,這些可以為QQ用戶提供更多娛樂化的內容;其次,QQ在社群方面有龐大的資源,強IP的引入,將會使得群、興趣部落、公眾號、熱聊等平臺內容更加充實,同時也會促進內容在社群平臺的流轉;最後,QQ將會更加多元化的呈現娛樂內容的價值,比如QQ音樂、QQ空間、企鵝FM等平臺,這些可以和IP產生更多層面的合作。”

業內人士分析,QQ天然具有強大的娛樂基因,娛樂社交戰略將QQ上的各種資源進行體系化整合,為QQ未來連接娛樂產業提供了助力。隨著與QQ開展更多電影方面的合作,QQ將會成為騰訊數字內容發展上最重要的“連接器”。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08

傍上可穿戴設備,時尚產業尋求升級

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催化全球產業鏈的快速變遷,新的生產方式帶動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挑戰。

11月18日,FTIA時尚科技產業加速器聯合創始人張誠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接觸過不少科技產品創業團隊,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為外觀而止步於消費市場。

“初創團隊往往忽視外觀設計,這樣做屬於自high,消費者拿到產品卻不一定喜歡,更別談使用,在內容同樣好的情況下,是不是具備時尚度, 決定產品溢價空間。”張誠琳說道。

一場各取所需的遊戲

上世紀,喬布斯創建蘋果,隨後多年里,其提升大眾對於科技產品的審美品味。而對於目前的智能硬件行業,破除外觀局限,讓技術與外在設計達到統一能夠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捷孚凱)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場可穿戴產品的均價基本維持在300元左右。

FTIA時尚科技產業加速器聯合創始人張誠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少科技產品創業團隊,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為外觀而止步於消費市場。

兩年前,一款名為Elemoon的智能手鐲推出市場並引起美國兩大眾籌網站Indiegogo和Kickstarter爭搶。

“時尚感的帶入會是用戶降低對設備功能上的要求,拓展目標用戶群體,幫助廠商進一步擴大市場。” 易觀入口分析師王曉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Elemoon主打的是優雅路線,除了具備一般手環功能,屏幕被70多顆LED燈和225顆燈珠取代,用戶可以在客戶端上控制燈珠變換呈現圖案和顏色。

這款手環在Kickstarter眾籌售價為199美元,上線不到一天就籌到2萬美元。目前,這款手環售價已經達到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47元),比市場同類產品均價高出十倍。

盡管已經有不少時尚與科技融合例子,對於初創者而言,跨界設計仍然具有不小難度。“現在最大問題是如何彌補這個鴻溝,讓科技和時尚對接起來。”張誠琳告訴記者。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線下時尚產業受到沖擊,迎來產業模式到內涵的全面升級,科技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出口。這種轉型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傳統門店用科技方式管理,其次,產品逐漸帶有科技屬性。

去年6月,深圳市時尚設計師協會與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聯合創辦了FTIA時尚科技產業加速器,為科技或者時尚產品尋找相互對接的資源,計劃今年底入駐項目達到20個。

在張誠琳看來,跨界創業者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資金,而是對於潛在消費市場的理解。“創客組織或公司在定義產品的階段是沒有消費層面的人介入的,這樣他們沒有辦法知道消費者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這個階段需要對市場有深刻了解的人幫助,從這個層面來說,時尚和科技結合能夠彌補兩者的不足。

Smartcoach只能內衣是早期入駐FTIA的項目,通過梳理,從普通內衣設計到融入智能檢測芯片,通過心率變異性檢測,進行人體實時壓力分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內衣功能還在開發中,未來希望達到實時監測女性乳腺健康情況。

瓶頸:技術升級

市場研究公司IDC最新報告顯示,預計今年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1.01億臺,比去年增長29%。這一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並在2020年達到頂峰2.13億臺。

然而,智能穿戴的市場表現卻不如數據所表現理想:今年國內外大部分展會智能穿戴類型公司展出明顯減少。蘋果、三星、華為、Nike等很多廠商都涉足了智能穿戴硬件產品,所生產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甚至智能服飾占據了市場很大的份額,但可穿戴領域並沒有殺手級產品出現。

調研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認為目前智能手表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廠商都在等待行業創新。

“智能穿戴產業仍處於起步期,用戶體驗一般是現在降溫的一大主要原因,智能穿戴設備想獲得市場認可,滿足用戶需求是一方面,提高產品的便攜性和智能化也很重要。”王曉霞對記者分析道。

對比時尚行業,在跨界領域中,科技所扮演的角色顯然更為重要。

提高產品的便攜性與智能化必須解決芯片與電池問題。傳統鋰電池續航能力以及便攜性顯然不足,而石墨烯電池還為有實際應用場景,這些都是制約目前科技時尚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張誠琳告訴記者,其與團隊早前設計了一款智能珠寶,最後因為電池無法做到理想大小不得不放棄,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這個過程技術研發周期相對更長一點,每個元器件,其中一個研究出問題了,整個設備是不能用的,所以產品的開發調試,以及後期檢測,比傳統時尚產業要難得多,目前,電子元器件芯片行業有3%的不良率,如何降低這個不良率,需要技術深挖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