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hibor繼續全線上漲 1個月shibor連漲15日

2月16日消息,shibor利率繼續全線上漲。隔夜shibor報2.3330%,上漲6.72個基點。7天shibor報2.6435%,上漲1.65個基點。

1個月shibor上行2.04個基點,報4.0516%,連續第15個交易日上漲,續創2015年4月下旬來高位。3個月shibor漲1.24個基點,報4.2518%,連升13日至2015年4月底以來高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35

隔夜市場丨連漲11日,道指創25年來最長連漲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美股收盤再創新高,瘋狂漲勢已持續11日,標普500指數收漲0.15%,報2367.34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0.05%,報20821.7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17%,報5845.31點。

【歐股】周二歐股收盤大跌,德國DAX指數收跌1.20%,報11804.0 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33%,報7247.5點 ;法國CAC指數收漲0.96%,報4844.3點 。

【黃金】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漲6.90美元,漲幅0.6%,報1258.30美元/盎司,已連續第四周上漲。

【原油】WTI 4月原油期貨收跌0.46美元,跌幅0.84%,報53.99美元/桶;布倫特4月原油期貨收跌0.59美元,跌幅1.04%,報55.99美元/桶。

——國際要聞——

【蘇格蘭銀行再虧69億,已連續9年虧損】英國四大銀行之一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周五公布了2016年業績報告,全年凈虧損69.5億英鎊,已經連續9年虧損。而2015年的凈虧損為19.8億英鎊,預計2017年仍會處於虧損狀態。RBS同時宣布將於明年削減7.5億英鎊的營業開銷,以對沖低利率帶來的負面影響。

【LMC警告美國汽車增長面臨停滯】汽車顧問公司LMC周五公布行業報告顯示,美國2月汽車銷售將增加不到1%,即使給消費者的折扣仍保持在紀錄水平。2月美國新車銷量約為135萬臺,比上年同期增長0.6%。本月經季節性調整的銷量為1,770萬輛,比去年同期的1760萬輛更高。LMC預測2017年汽車銷量為1,770萬輛,增長可能會陷入停滯。

【白宮拒絕部分記者參與新聞發表會】CNN、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記者被拒絕進入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當部分媒體記者準備進入白宮發言人斯班賽的辦公室時,卻被警衛拒絕並警告他們並沒有在邀請媒體名單上。CNN發文稱,美國現代史上未曾出現過把白宮記者拒之門外的做法,這進一步加劇了特朗普政府和部分媒體的緊張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96

隔夜市場丨非農數據超出預期 美股連漲勢頭被終結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周五非農數據大好,納指和標普500指數結束6周連漲。標普500指數收漲0.33%,報2372.60點,本周累跌0.4%;道指收漲 0.21%,報20902.9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39%,報5861.73點,本周累跌0.15%。

【歐股】周五歐股小幅收高,德國DAX指數收跌0.13%,報11962.7點 ;富時100指數收漲0.55%,報7354.9點;法國CAC指數收漲0.34%,報4998.2點 。

【黃金】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跌1.80美元,跌幅0.2%,報1201.40美元/盎司。

【原油】WTI 4月原油期貨收跌0.79美元,跌幅1.60%,報48.49美元/桶創近4個月收盤新低;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跌0.82美元,跌幅1.57%,報51.37美元/桶。

——國際要聞——

【大眾尾氣排放造假認罪,被罰款近300億】周五,德國大眾汽車承認違反3條聯邦罪狀,並與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將支付刑事和民事罰款43億美元及向受影響方賠款250億美元,尾氣排放醜聞初告一段落。 大眾汽車此前在58萬輛車中安裝秘密軟件,使其能夠在六年的時間內通過排放測試,但實際上排放量超出法律允許標準的40倍。

【沃達豐在印度推出移動充電設備】電信巨頭沃達豐宣布在印度部分城市首推名為“Private Recharge”移動充電設備,所有沃達豐用戶無需提供電話號碼就能免費在這些充電設備中充電,保護用戶的私隱以及提供7*24小時的便利服務是“Private Recharge”的最大優點,用戶只需發送特定短信至電信營運商即可便捷開通。

【馬斯克自薦解決南澳洲供電短缺】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向南澳大利亞提出在100天內解決其供電問題,如果不能在限期內完成任務,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南澳大利亞由於受暴風侵襲,局部供電停止,導致電價高升。馬斯克希望利用旗下的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提供太陽能供電方案,其中包括安裝功率為100~300兆瓦特/小時的蓄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33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結束四連漲 調貶81個基點

3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782,較上日中間價6.8701貶值81個基點,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交易日的上調。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144個基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下近一個月以來新高。

興業證券分析稱,美元指數是否趨勢性突破100整數位尚待驗證:倘若維持在100-102區間震蕩,美元回升時人民幣仍將承壓;倘若下破前期低點99.233.人民幣存在升值動力,但需關註需盤反應。並且在美元指數貶值時因彈性問題而相對歐日英存在貶值壓力。4月中旬前總體仍維持人民幣平穩判斷,繼續關註4月美國財政部半年報以及中美元首會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87

PPI連漲5個月後回落,通脹壓力暫緩解

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了今年3月份和一季度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

數據顯示,3月份,CPI環比下降0.3%,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7.6%,漲幅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開始回落。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4%,PPI同比上漲7.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4%。

CPI維持低位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分析,3月份,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漲2.0%,與前兩個月大體相當,保持平穩態勢。

從環比看,3月份­­­CPI下降0.3%,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下降較多,該月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9%,影響CPI環比下降0.39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3月份CPI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3%、2.4%、2.3%和2.0%,合計影響CPI同比上漲1.4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繩國慶表示,據測算,在3月份0.9%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0.4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5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食品價格持續回落依然是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3月份CPI是年內首個不受“春節錯月”因素影響的通脹數據,但其同比增速僅從上個月的0.8%微彈至0.9%,反彈力度低於市場預期。核心CPI從上個月的1.8%反彈至2.0%,反映通脹整體依然溫和可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一季度CPI同比漲幅低於市場預期,但預計年中5、6月份隨著翹尾因素的反彈,CPI同比漲幅仍有走高可能。全年來看,在總需求並未大幅回暖的背景下,下半年CPI同比漲幅隨著翹尾和新漲價因素的回調又會重新回落,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明顯低於3%的目標,全年通脹壓力並不明顯。

中金固收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部分食品價格仍在小幅回落,非食品或季節性小幅上漲,預計4月CPI同比在1.1%附近;在翹尾因素帶動下,二季度整體CPI同比或在1.3%附近,處於貨幣政策合意通脹水平偏低的區間。

PPI漲幅回落

從環比看,3月份PPI上漲0.3%,漲幅比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漲幅連續三個月回落;從同比看,3月份PPI上漲7.6%,漲幅比2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漲幅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開始回落。

據測算,在3月份7.6%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5.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8個百分點。

繩國慶表示,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與上月個數相同。從部分重點行業看,同比價格加速上漲的態勢有所緩和。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39.6%,漲幅與上月相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68.5%,漲幅比上月回落16.8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6.8%,回落3.3個百分點。

3月份PPI同比增速如期見頂回落,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7.8%跌至7.6%。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是翹尾因素,從去年年初開始一路上行之後出現首次回落,從上個月的6.4個百分點下降至5.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PPI環比增速連續第三個月收窄,從上個月的0.6%降至0.3%,反映上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動能減弱。

章俊認為,去年以來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以及環保趨嚴導致上遊相關行業的供給端失去彈性,因此在需求出現小幅改善的時候就會導致價格出現大幅飆升。預期伴隨著供需結構調整在二季度逐步調整到位, 特別是需求端開始走弱,PPI會持續回落。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PPI見頂回落,但從絕對量上仍處於三年以來的高位水平,預期對投資影響有限。加之官方PMI(中國采購經理指數)持續出現結構性改善、庫存周期仍未結束,預期經濟短期無憂,長期依賴於減稅降費、簡政放權、要素市場改革、制度創新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PPI同比增速將繼續回落,通脹壓力暫時緩解。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延續去年回穩向好的趨勢,預計GDP同比增長6.8%,但是動力不足,消費將有所回落,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全年GDP增速6.5%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18

美股連漲一周,強美元下全球資本回流重啟?

上周,新興市場仍沈浸於一片恐慌之中,美國三大股指卻表現喜人,累漲幅度在2%~3%不等,道指更是連漲7日,可謂擺脫了此前“多空拉扯”的局面。

美元自4月17日以來急速大漲4%,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的跡象初顯。美元漲勢淩厲導致眾多機構的新興市場倉位浮虧,新興市場股、債、匯普遍遭遇重挫。什麽原因使此前幾乎要破位的美股再度走強?這次強美元是否將再對新興市場掀起強勁波瀾?史無前例的“退QE”進程中會發生什麽?

“過去三個多月,標普眼看要跌破了,懸崖邊被拉了回來。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小半年過去了,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中美貿易糾紛、美國空襲敘利亞、退出伊朗協議等等,最後美國大盤紋絲不動,似乎什麽都沒發生。”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截至上周收盤,標普500指數報2727點,通脹數據走軟、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回歸到3%以下都帶動了股市反彈。

至於這波強美元的影響,機構並不悲觀,甚至已經在伺機布局做多超跌的新興市場貨幣。“美元的強勢反彈已經使其到了高估的水平,高估幅度已高達15%。”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

美股暫時醞釀反彈

“從標普的形態和結構看,可能會有一波上攻,就周線而言,2800、2875點是兩個阻力點。”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早在今年2月美股閃崩後,持續看空美股的聲音不斷,且證據確鑿——當時美股技術面已經呈現下降旗形並一度破位、反彈無力突破前高;同時,美聯儲貨幣收緊的預期不斷升溫,對美股估值擴張形成壓力;盡管財報季造好,但市場仍對未來盈利持續增長的前景謹慎樂觀。

“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小半年過去了。你能想象現在已經是2018年5月了嗎?1月2日標普500從2683點開始,上周收盤是2723點,上周最後交易日的開盤價是2678點。從標普的形態和結構看,可能會有一波上攻。”司徒捷告訴記者。

上周,美股也創下今年3月來最佳單周表現。截至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收漲4.65點,漲幅0.17%,報2727.72點,一周累漲2.4%;道指收漲91.64點,漲幅0.37%,報24831.17點,一周累漲2.3%;納指收跌2.09點,跌幅0.03%,報7402.88點,一周累漲2.7%。

早前,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4月下旬向上突破3%,上周又回到了3%以下,報2.97%,股市因此擺脫了此前的跌勢;5月10日公布的美國4月CPI環比增長0.2%,低於預期水平0.3%,3月則出現環比下降0.1%。同時,4月CPI同比增長2.5%,小幅高於3月2.4%的同比增長水平。

盡管這不足以影響美聯儲6月加息的進程,但也安撫了市場情緒,市場此前認為美國通脹會超預期攀升,導致貨幣大幅趨緊。早前公布的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指數在3月實現同比上漲1.9%,創下2017年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羅伯遜也對記者表示,市場極端風險厭惡的情緒也在好轉,同時技術前景對於股市開始利多,尤其是科技股和消費相關股票。標普500指數的波動率(VIX)期限結構已經走陡(正向走陡,表示期限結構趨於正常),1個月期VIX的實現波動率下降到12.25,意味著日均波動僅為75個基點。當時美股閃崩時,VIX一度飆升至近60。

就業績而言,此前蘋果公司業績超預期,宣布大規模回購派息,提振市場情緒;整體來看,目前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截至上周已有408家公司公布了業績,其中盈利超預期的公司313家,占比76.7%。行業板塊方面,幾乎所有板塊盈利均不同程度好於預期,消費者服務板塊盈利超預期幅度最大,為11%;工業板塊超預期幅度為9.7%;信息科技板塊超預期7.7%。

新興市場持續資金外流

去年以來,新興市場始終是眾多機構的寵兒,然而據記者了解,由於4月開始,美元快速拉升,眾多做多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外匯的倉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全球資金流向開始轉為流入美國。

根據EPER數據,上周資金轉為大幅流入美股市場,流入56.1億美元(前周流出7.5億美元);資金繼續流出發達歐洲股市,且規模較前周有所擴大,流出8.6億美元(前周流出6億美元),這是全球資金連續第8周流出發達歐洲股市;受美元走強的持續影響,新興市場轉為流出12.4億美元(前周流入10.2億美元),為2017年底以來首次。

眼下,美元指數報92.44,一個月累計漲幅超過4%,上周五因美國通脹數據不及預期而有所回落。

截至上周,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等新興市場貨幣自4月以來跌幅高達5%,股市、債市也並不理想。羅伯遜對記者分析稱:“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是更為關鍵的指標,因為很多新興市場貨幣和利率都是套息交易,因此融資或對沖成本非常關鍵。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017年9月以來上行125個基點,短端利率上行最終已導致擁擠的新興市場貨幣敞口清盤。”

新興貨幣套息交易虧損

阿根廷就首當其沖。5月3日,阿根廷比索再度暴跌8.5%,為近兩年半來的最大跌幅。今年,比索對美元累計下跌超20%。為了阻止比索的進一步貶值,阿根廷政府也一周內三次上調利率至40%。

當然,強美元背後的驅動因素還包含歐元意外走弱,此前歐元觸及2018年新低,歐元/美元自2017年末以來首次跌破1.19,新一波疲軟經濟數據令投資者擔心歐元區經濟面臨再度衰退的風險,這也為歐洲央行提供更多理由,使其在加息方面遲疑不決,這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利差擴大。不過,上周歐元/美元重新站上1.19,報1.1941。

強美元難持續

不少機構對於此輪強美元的持續性並不看好,並認為近期已經出現了一定衰竭的跡象。盡管近期恐慌情緒仍在新興市場唱主角,但機構也建議開始關註超跌品種。

“4月24日,我們的外匯風險偏好指數達到一個風險規避的極值水平,並且閃現買入信號(新興市場貨幣),但似乎在極端恐慌下市場超調,此後風險偏好進一步惡化,”羅伯遜對記者表示,如今新興市場的利好因素持續閃現,例如美國通脹溫和,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拍賣順利,收益率曲線(10年期減去2年期)已經趨於極度平坦的狀態(相差41個基點),“我們仍然認為收益率曲線將會持續趨平,長端利率的下降將會對風險資產形成支撐,且利空美元。”

此外,在這一輪美元走強後,市場對於G7貨幣明顯高估,渣打認為美元的高估幅度已經高達15%。新G7貨幣中的部分貨幣的估值誤差最大,其中包括日元、英鎊、歐元都已經至少低估15%。

法興外匯策略主管Kit Juckes也對記者表示,上周美元指數的9日RSI強弱指標已創下2016年來新高,美元的強勢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正在開始正常化,被低估的歐元有望繼續升值,即使日本央行仍表示要維持當前政策立場,但日元隨時可能爆發。

“歐美利差預期正在收窄,資金流將再度開始支持歐元,因此我們也已經開始利用近期的價格疲軟重新做多歐元、日元。”羅伯遜告訴記者。同時,機構也在等待風險因素消退後,重新布局新興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84

連漲兩年吃掉全球九成份額,三星、海力士等存儲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對於三星來說,芯片可以說是整個三星電子業務的“發動機”,得益於DRAM和NAND閃存價格的攀升,三星芯片排位在去年第二季度還超過了老大英特爾並在單季利潤上“逆襲”蘋果。

但對於硬件廠商而言,芯片存儲器價格的上漲讓它們“苦不堪言”。

“繼去年飆漲40%後,今年年初到現在DRAM價格依然在上漲,雖然幅度不到10%,但對本來獲利空間本來就比較小的中國品牌廠來說,是在侵蝕其獲利空間。”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吳雅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存儲三巨頭的調查顯示了DRAM價格的上漲已經讓下遊廠商處於高壓狀態。

調研機構DRAMeXchange顯示,2018年第一季存儲器三大廠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DRAM產業的市占率分別為44.9%、27.9%、22.6%,存儲三巨頭加起來95.4%的份額顯示出DRAM市場明顯已呈寡占格局。而中國更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芯片消費國,受存儲芯片漲價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889.21億美元,同比2016年的637.14億美元增長39.56%。

從去年開始,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企業接連對存儲價格上漲進行投訴,有媒體報道,5月31日,中國反壟斷機構已經對三星、海力士、美光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展開突然調查,標誌著國反壟斷機構正式對三家企業展開立案調查。目前三家公司並未對外作出回應。

中國為最大存儲器需求國

這幾年內存價格的飆漲讓不少投機者賺到了不少錢,被稱為“比炒房還要賺錢的生意”。”

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DRAM(主要包括PC內存、移動式內存、服務器內存)價格一路飆升,每個季度都在刷新銷售額紀錄。IHS Markit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DRAM產值跳增72%,達到722億美元,2018年預估將進一步擴增至844億美元,年增率達16.9%。而上一次這樣的盛景出現,還是在23年前。

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吳雅婷告訴記者,繼去年價格飆漲40%後,今年年初到現在DRAM價格依然在上漲,雖然幅度不到10%,但對本來獲利空間本來就比較小的中國品牌廠來說,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據記者了解,存儲在手機中的成本已經達到25%-35%,同時,由於存儲芯片漲價過快,已引發了包括手機、固態硬盤、內存條等產品的陸續漲價。其中,瘋狂的內存條則是一年內漲幅300%。

此外,中國市場對於全球DRAM和NAND的消化量已經高達20%與25%,為存儲器最大需求國。

DRAMeXchange分析稱,盡管中國各地正積極進行半導體扶植計劃,但要達到“技術自主研發”與“穩定量產規模”的目標仍需要至少數個季度以上的時間,對解決成本壓力的燃眉之急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除了此次美光被約談之外,今年年初存儲器龍頭廠商三星半導體也被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約談,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二者事件有關聯性,但足以顯示官方對於DRAM價格高漲的重視。

“目前仍然處於剛開始調查階段,還沒有具體壟斷事證被查明。但就影響層面來看,DRAM價格的漲幅將會持續受到抑制。”吳雅婷對記者說。

“價格聯盟”遭遇各地調查

DRAM上巨額的漲幅給這些芯片巨頭帶來了豐厚利潤。

根據美光、三星、海力士財報統計,2017年,三家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在中國營收分別為103.88億美元、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同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39.16%。其一季度營收仍在繼續增長。從財報來看,三大DRAM廠商今年首季營業利益率(OP Margin)已達50-70%的水位,不僅是歷史最高,該產品的獲利能力甚至超過技術層級更高的中央處理器。

事實上,在持續收到手機廠商投訴之後,監管機構去年已經開始關註持續漲價的存儲市場,並在2017年底、2018年5月,中國反壟斷機構就以持續漲價問題分別約談三星、美光。

“美光被約談最主要原因是標準型內存已連續數季價格上揚,導致中國廠商不堪成本負荷日漸提高,加上限制設備商供貨給福建晉華儼然是妨礙公平競爭行為。2018年第一季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在DRAM產業囊括約96%的市占率,與其他終端產品所采用的半導體組件相比,似乎已明顯構成壟斷的條件,未來反壟斷調查的事件可能將持續發生,並且可能將壓抑內存漲幅。”吳雅婷對記者說。

吳雅婷補充道,以反壟斷調查來看,此前在各國已有先例。

2005-2006年間,美國司法部曾裁定三星、海力士、英飛淩、爾必達、美光在1999-2002年間存在價格壟斷行為,對前四家公司處以總計7.29億美元罰款。今年4月底,三星電子等又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被指控串謀限制DRAM內存芯片供應。

一家名為Hagens Berman事務所律師在美國加州北部地區法院向三星電子、海力士公司和美光科技提起集體訴訟。該律師事務所聲稱,他們調查發現這些主要DRAM制造商互相勾結,限制市場上各種DRAM產品的供應,從而人為地推高了DRAM價格。在集體訴訟指控的時間段里,DRAM的價格上漲了130%,而在同一時間段,三星電子,海力士公司和美光科技的DRAM銷售收入增長了一倍多。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之前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中國企業已經明白如何利用政府公權力維護市場公平,也已經知道如何向政府反映市場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此次市場監督總局對三星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也是中國企業及行業組織不斷向有關部門舉報的直接反映、舉報的結果。

“相比歐盟不斷向谷歌、蘋果、高通等以壟斷理由開出罰單,客觀地說,中國反壟斷機構由於人力有限,對市場監督的力度不是太大而是太小。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及第二大市場,需要更強有力的市場監督機構保證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王艷輝對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34

油價結束連漲:92#汽油每升降1毛錢,一箱油省5元

6月8日24時,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次開啟。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此次油價調整具體為:每噸汽油下調130元、柴油下調125元。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下調0.10元,95號汽油每升下調0.11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11元。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節省約5元。

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下調

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18年6月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降低130元和125元。調整後,各省(區、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見附表。相關價格聯動及補貼政策按現行規定執行。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組織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不執行國家價格政策的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消費者可通過12358價格監管平臺舉報價格違法行為。

我們正密切跟蹤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運行情況,結合國內外石油市場形勢變化,進一步予以研究完善。

附:各省區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21

人民幣中間價四連漲,需打破“7不可破”神話

隨著美元指數下跌,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反彈態勢。

8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8271,上調89點,已經歷“四連漲”。截至記者發稿,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小幅上漲。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8444,較21日上漲0.09%;離岸人民幣報6.8415,較21日上漲0.19%。

盡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出一輪上漲態勢,但在多位大行交易員看來,考慮到目前外部環境並未發生較大變化,人民幣仍然可能在“7”的關鍵點位上下雙向波動,面臨貶值壓力。

“目前美元指數為95.58,美元指數回落的大背景下非美元貨幣上漲,從上周五美元指數接近97的點位,已經下跌1.7%;而人民幣從上周五的6.93到6.84,只上漲了1.3%,不及非美元貨幣反彈幅度,說明人民幣尚未企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

21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李波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主要是由市場供求決定,不會把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其次,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央行也堅持了底線思維,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最後,李波稱,匯率最終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一陣子人民幣匯率貶值較快,將貶值壓力和預期釋放掉了,因此在匯率預期上反映的未來進一步貶值空間並不大。

“六穩”助力改善預期

相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年初至今的跌幅並不驚人,只是人民幣此輪貶值的開始時間晚於其他貨幣。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年初至今(截至8月21日19:55),在新興市場貨幣中,土耳其里拉跌幅居首,跌幅高達37.78%,阿根廷比索排名第二,跌幅高達37.65%,巴西雷亞爾跌幅也高達16.56%。此後則依次為俄羅斯盧布(-14.45%)、南非蘭特(-14.14%)、印度盧比(-8.53%)、匈牙利福林(-7.73%)、智利比索(-7.59%)。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資本市場外匯及貴金屬業務總監林燕指出,外匯市場參與者在判斷人民幣的公允價值時也會註意外部因素的發展變化,包括廣義美元的走勢、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以及國內周期因素對中美息差的影響。

政策上的預調微調對下半年實體經濟的作用也被市場敏銳察覺。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六穩”成為中央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最大亮點。

此後,貨幣政策結構轉向,7月新增貸款同比增75.5%,銀保監會三次召開會議疏通貨幣傳導機制,要求銀行加強對實體經濟貸款力度,小微企業終於可以“喘口氣”。

“7月中旬上半年宏觀數據發布之後,市場恐慌情緒較為嚴重,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股市下跌,使得市場恐慌情緒升溫。7月底‘六穩’提出後,近期監管部門正在采取措施,市場恐慌情緒得到緩解。”趙慶明說。

林燕認為,下半年政府將通過財政政策放松來提升國內需求,包括對企業減稅以及推出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等,相信中國能夠實現增長目標。

管濤稱,在“六穩”的指導下,未來中國經濟企穩後,會改變人們對人民幣預期。他認為,前一陣子人民幣匯率貶值較快,將貶值壓力和預期釋放掉了,因此在匯率預期上反映的未來進一步貶值空間並不大。

讓市場吸納貶值預期與波動風險

8月初,當人民幣接近“7”的關鍵支撐點時,期間央行不斷出手進行調節。8月3日,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並宣布將根據需要進行逆周期調節;隨後,8月16日,央行上海總部限制自貿區FTU賬戶人民幣外流,此舉被視作釋放信號加高防火墻。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工具只是央行工具包中的一部分,目前來看,央行已退出常態幹預,讓市場自己吸納預期和短期風險,但如果有特別大的波動,央行也有足夠工具應對。

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一陣外匯掉期點值倒掛為負,說明境內美元流動性偏緊,美元利率超過人民幣利率,所以出現倒掛現象。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掉期投放美元流動性,把掉期點值推為正值,鼓勵遠期多結匯,近端銀行就會提前賣出外匯,增加外匯供給。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指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這一定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下行壓力,而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會強化貶值預期,接下來或許應該為出現新一輪的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做好準備,雖然可能不會發生,但需防患於未然。對資本跨境流動管理不能放松,對外匯市場停止常態化幹預的政策也應該繼續堅持。

事實上,當前對於人民幣後續匯率走勢已經形成分化預期。例如,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表示,當前市場對後續匯率走勢已產生分歧,一方面,擔憂匯率進一步貶值程度;另一方面,現行匯率價格水平是市場供求形成的交易結果。

林燕指出,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以及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指數(CFETS指數)交易達到這幾年的低點,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得到了合理釋放。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開始分化。雖然短期內貶值壓力還存在,但相信市場參與者已變得更加成熟,並意識到周期性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即便是在7月份人民幣明顯貶值的過程中,境外投資組合的流入還是比較穩定的。這些境外機構投資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將有助於部分抵消資本流出。

需打破“7不可破”神話

“7”這一關鍵支撐點位,向來是外匯市場關註的焦點,更被稱為“關口”或“7不可破”預期。

近日,余永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與6.9沒什麽區別,央行應當做到沒有任何一個匯率目標要保,中國基本不可能出現匯率大幅度的貶值。

2015年8月,人民幣在“8·11”匯改後大幅下跌,央行曾出手在外匯市場凈投放約2000億美元,預守“7”的關鍵點位,導致外匯儲備大幅消耗。

與之相比,8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

余永定指出:“除非在極端情況下,央行沒有必要幹預外匯市場。即使人民幣匯率破7,我也不認為央行非要幹預外匯市場不可。”他認為,所謂不幹預是指不逆勢而動,即不要在人民幣因為基本面的某種組合而處於升值或貶值通道之時,反其道而行之。

“央行沒有也不會對匯率設置具體的價格底線。” 林燕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林燕稱,到目前為止,觀察到的中間價和市場預期基本保持一致,中間價基本和一籃子貨幣的模型一致,反映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當前逆周期因子尚未重啟,市場的雙向波動幅度加大,應該說主要是被市場的供求所主導。

回憶這一輪人民幣貶值跌破6.8時的情境,孫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還在市場的心理承受範圍內,即便是破位當日,匯率波動也是此起彼伏、漲跌互現,並未出現單邊持續上揚。

孫煒指出,本輪貶值期間我國參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各方均一直保持了“探索性的定力”,市場化程度較上一輪貶值期間顯著提升,並未出現更多的行政性管制。盡管匯率波動明顯加大,但市場流動性平穩、匯率日間波動並未逼近波動上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未變和韌性增強。從匯率形成機制來看,央行基本已經退出常態化幹預。

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甄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過去幾年的市場培育,居民和企業主體更加理性認識匯率波動,不再輕易受誘導性輿論信息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06

樓價又破頂 連漲十個月新界細價樓一年升24%

1 : GS(14)@2015-04-09 00:27:22

【本報訊】細價樓樓價暴升,觸發金管局出招收緊按揭。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月,樓價連升十個月,再創新高,按年升逾16%,其中新界細價樓癲升超過24%,跑贏市區。業界預料,由於收緊按揭令二手買家減慢入市步伐,估計細價樓後市升幅收窄。記者:程俊華 黃嘉銘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全港整體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連升十個月至二百八十四點二歷史高位,按月升幅擴大至2.16%,幅度為近半年最大,反映買家在新春前瘋創細價樓的情況。截至今年一月份的十二個月內,整體樓價升16.14%,當中細價樓升幅最勁,實用面積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單位按月再升2.37%,年內升17.9%;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方呎單位亦升17%,反而大單位樓價升幅在一成以內。


■截至今年一月份的十二個月內,整體樓價升逾16%,當中細價樓升幅最勁。

租金續升 中小單位受捧

面積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的細價樓升幅由新界區帶動,過去一年樓價升24.2%。以差估署計算的平均呎價顯示,由去年一月的七千七百八十一元,急升至今年一月的九千六百六十五元。期內九龍同類樓價升22.6%,港島區則只升15.5%。租金方面,整體住宅租金指數亦連升十一個月,整體按季升約0.66%至一百六十七點,而過去一年累升7.4%。中小型住宅租金與樓價一樣跑贏整體升幅,達7.13%。租金升幅同樣以中小型單位最大,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單位按月升0.73%,按年升7.7%;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方呎單位較去年十二月份升0.6%,一年內升8.37%。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新界細價樓升幅跑贏市區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落後於大市,而當下「市區百幾二百呎都貴過新界的四、五百呎」,若果市民稍為想要面積大一點的單位,很自然要去新界偏遠地區如屯門及元朗等區域入市,從而令相關地區樓價升得急。




一手主導 二手升幅恐收窄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界細價樓後市的升幅應該會開始收窄。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細價樓應該會再升,但升幅應該唔會再咁大」。他解釋,未來樓市轉由一手主導,當中新界區不乏過千伙的大型新盤,相繼在年內陸續推出,由於上星期金管局收緊按揭,發展商如果要出貨求量,自然要在價錢上吸引買家,即是一定要貼市推盤,繼而令同區二手樓都有降價壓力,屆時新界樓的升幅應該會開始放緩。根據資料顯示,新地(016)元朗峻巒及Yoho Town三期安排未來半年先後推售,另外將軍澳緻藍天逾一千六百餘伙於第二季解凍推出。此外,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一百三十七點一二,為歷史次高,按周升0.67%。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數據反映春節前市況,新界東及新界西兩區樓價同創歷史新高,分別按周升3.49%及1.3%。收緊按揭措施對本港樓市的影響,將會在三月下旬的CCL反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07/19066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