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戰高溫:聯合國呼籲警惕熱浪造成的傷亡

高溫天氣持久不下,如果工作場所沒有空調可怎麽活?

雖然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早已制定了工作場所的溫度條件標準,然而氣候變化改變了原先的溫度條件,這對在室外或缺少空調制冷的環境中工作的勞動者及其雇主構成嚴重挑戰。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UNISDR)28日發聲明呼籲全球各國采取措施降低因熱浪造成的傷亡。UNISDR秘書長格拉斯(Robert Glasser)表示:“全世界的人們都應當接到高溫相關的警告和建議,避免發生像去年那樣,因熱浪在歐洲和亞洲造成的數千起死亡案例。”

創紀錄高溫

UNISDR的呼籲是在今年1~6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值再創新高的背景下做出的。世界氣象組織近日宣布2016年很可能成為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上周於科威特麥特巴檢測到了54℃的歷史高溫,如經核查屬實,這一溫度將創造東半球和亞洲的最高氣溫紀錄。

與此同時,UNISDR警告在如此高的溫度之下,要銘記前車之鑒。從2005~2014年,每年全球共有25波熱浪記錄在案,每年因此而去世的平均死亡人數達到7232人。

特別是在史上最熱的2015年,據報道有3275人因熱浪在法國去世,2248人在印度去世以及1229人在巴基斯坦去世。

“氣候變化加大了包括熱浪在內的許多極端氣候事件。”格拉斯表示,因此要加強災害危機管理,特別是要加重對於熱浪所造成危害的註意。

此前,國際勞工組織也發報告指出,過高的工作場所溫度是廣為人知的影響職業健康和生產效率的危險因素,也是熱疲勞、中暑,乃至在“極端情況下”導致死亡風險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

該報告還指出,高危地區主要包括美國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北部、北非和西非,南亞和東南亞。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2011年~2015年間,受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尤其是極端高溫的發生概率增加了10倍或10倍以上。

就在上周,世界氣候組織指出,在有關氣候變化的三大關鍵指標方面:即全球表面溫度、北極海冰融化速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無一例外都在今年前半年達到了新高點。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大陸西南部分地區、非洲東北部和西南部、中東地區、澳大利亞北等區域今年6月的氣溫均創下同期最高。

尤為值得註意的是在科威特麥特巴所出現的高溫。此前全球最高氣溫紀錄出現在1913年7月1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錄得56.7℃高溫,而東半球的最高氣溫紀錄是55℃,是在1931年7月的突尼斯吉比利錄得的。不過由於時代久遠,這些當年在相對有限情況下得出的測量數字並未在科學界得到一致認可。

世界氣候組織認為,今年的升溫現象仍部分源於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太平洋地區的海水不斷升溫,導致大量熱量進入大氣層。不過此輪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結束,因此2017年的高溫現象將有所好轉。

高溫作業條件惡化

國際勞工組織早在今年4月就發出警告,稱由於氣候變化引發的工作場所溫度條件惡化,新興經濟體將損失多達10%的工作時間。

這份報告指出,氣候脆弱國家中有超過10億勞動者及其雇主和社區已經受到了工作場所嚴重高溫的影響,然而氣候變化對於勞動作業的影響並未在全球和各國的氣候或就業政策中得到充分反映。

報告表明,氣候變化導致一國的總體有效工作時間損失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4%,這充分體現了高溫作業這一挑戰的現實性。

報告還指出,即便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出的1.5攝氏度的較高溫控目標,在2030年之前,世界主要地區每年仍將有幾乎一整個月的時間面臨極度高溫。這樣的高溫情況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工休需求上升,同時也增加了健康和工傷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7

英特爾召回智能手表 因其會造成用戶燒傷

8月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英特爾已經全數召回其Basis Peak智能手表,因為該款產品被發現存在過熱現象,可能導致用戶起水泡和燒傷皮膚。

Basis Peak是一款追蹤用戶的步數和心率的智能手表產品,但是進入6月以來,發生了多起造成燒傷的情況。6月間,英特爾首次就過熱問題發布警告——問題似乎是與LED心率監測器有關——當時他們告知用戶暫時不要佩戴,直至他們發布改進方案。

不過周三,英特爾宣布已經徹底無法確保這款170英鎊(約1500元人民幣)的產品的安全,因此決定召回,全額退款。他們還將在年底全部關閉Peak支持服務,使得那些沒有歸還的設備徹底無法使用。

英特爾新技術部門負責人瓦爾登(Joe Walden)通過電子郵件對消費者道歉:“我代表Basis Science團隊,也代表我個人,我要為這種局面道歉。我們知道,你們當中許多人都喜歡使用我們的Basis Peak手表,它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對自己舉動給各位造成的麻煩表示深深歉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82

巴基斯坦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 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

據央視新聞報道,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達一家醫院8日上午遭炸彈襲擊。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衛生部長表示,此次炸彈襲擊是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目前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

據BBC報道,爆炸發生於當地時間8日清晨。當地警方稱,爆炸發生前不久,當地著名律師比拉爾·卡斯(Bilal Kasi)在早些時候發生的一起槍擊事件中死亡,他的遺體剛被送往這家醫院。據稱,當他的同事也抵達這家醫院後不久就發生了爆炸。

卡斯是俾路支省律師協會主席,此前在去往奎達一家法院大樓的途中遭遇槍擊,當地電視臺報道稱。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發表聲明,悼念爆炸造成的死難者。他同時指示俾路支省當局保持高度警惕並加強安保。

爆炸現場(圖:AFP)

醫院玻璃被炸碎(圖:AFP)

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0

國家核安全局:朝鮮核試驗暫未對中國輻射環境造成影響

據央視新聞報道,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沿中朝邊境琿春-圖們-龍井-和龍-長白-臨江-集安等開展朝鮮第五次核試驗應急監測。截至今日16時,輻射劑量率監測結果均在當地本底範圍內,目前朝鮮核試驗暫未對我國輻射環境造成影響。

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據新華社消息,朝鮮中央電視臺證實稱,朝鮮當天成功進行了核試驗;沒有泄露輻射物質,朝鮮將繼續進行核武器項目朝鮮有能力生產小型核武器。

今日早些時候消息,9月9日8時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40度,東經129.10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

外交部: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

對朝鮮今天的核試驗,外交部9日舉行例行招待會作出回應。

在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方對當前半島形勢及朝鮮選擇此時進行核試有何看法?中方除對再次核試表示反對,還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朝方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進行第五次核試驗。中國外交部已就此發表聲明,表明了中國政府堅決發對的立場。

華春瑩說,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方的堅定立場。我們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采取任何惡化局勢的行動。

她繼續道,今年初以來,半島形勢出現曲折反複,嚴重損害地區和平穩定,與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背道而馳。事實一再證明,半島相關各方的安全關切應該且只能以符合各方利益的方式加以解決,任何僅從自身利益出發采取的單方面行動都是“死胡同”,只會加劇局勢緊張,使問題複雜化,最終不僅無助於解決自身安全關切,反而會使相關目標更加難以實現。中方強烈敦促有關各方著眼大局,謹言慎行,避免進一步相互刺激,共同為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實現半島和平穩定做出真正的努力。中方將繼續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在六方會談框架下解決半島有關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14

環保部:朝鮮第五次核試驗尚未對我國環境造成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針對9月9日朝鮮鹹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進行的第五次核試驗,環保部於當日8時35分啟動二級(橙色)應急響應,全面開展東北及周邊地區輻射環境應急監測、人工放射性核素采樣分析及技術研判。

截至9月9日12時,環境保護部按應急實施方案及其輻射應急監測實施程序的要求及時匯集、分析、報送東北及周邊地區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監測數據。

目前,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邊境地區25個自動站實時空氣劑量率在65.5-129.9納戈瑞每小時之間,均在當地本底範圍內,未見異常。

根據監測結果和後果評價模擬計算,朝鮮第五次核試驗目前尚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造成影響。

環保部表示,將持續分析中朝邊境地區沈降物、大氣、土壤、水等樣品的采樣監測數據和輻射環境監測數據,並定期在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上進行數據發布與更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30

韓國南部地震造成至少6人受傷 核電站暫時停運

13日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韓國當地時間9月12日晚發生在該國南部的兩次地震已造成至少6人受傷。此外,公共安全部已接到近100起損失報告,包括水管爆裂、房屋天花板坍塌等。

雖然位於慶州市的月城核電站沒有受到破壞,不過為安全起見,該核電站還是暫停運行。

據韓聯社消息,韓國總統樸槿惠已下令設法平息公眾恐慌並確保核電站安全。國民安全處已啟動中央災害安全對策本部第一階段預案,以迅速掌握災情,采取應急措施。

同時,韓國氣象局也發布通告,提醒民眾可能會發生余震。13日上午,韓國氣象廳廳長高允和針對昨天在慶州市發生的5.8級地震表示:“這次地震很可能已經結束了,但是隨時有可能再次發生5.8級—6級的地震。但發生6.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

9月12日晚,在臨近慶州的大邱市壽城區一處小區,居民們出外避險不敢輕易回家。(來源:韓聯社)

韓國氣象局通報,12日19時44分,慶尚北道慶州市發生里氏5.1級地震,20時32分在該市附近又發生里氏5.8級地震。氣象局官員表示,第二次地震是韓國1978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64

環保部:朝鮮核試驗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針對9月9日朝鮮鹹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進行的第五次核試驗,環境保護部會同衛生計生委、水利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軍隊、武警相關部門, 於當日8時35分啟動二級(橙色)應急響應,各單位及吉林、黑龍江、遼寧和山東等省全面開展東北邊境及周邊地區輻射環境應急監測、人工放射性核素采樣分析 及技術研判。

截至9月13日9時,東北邊境及周邊地區38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以及遼、魯2省2輛移動監測車巡測的空氣吸收劑量率監 測數據均處於當地本底範圍。黑、吉、遼、魯4省16個監測點采集的地表氣溶膠, 16個監測點采集的氣碘,5個監測點采集的地表空氣中沈降物,4個監測點采集的降水樣品,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吉林省琿春市開展的無人機表面汙染核素 測量,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航測樣品和惰性氣體分析,結果顯示未見異常。

監測結果表明,此次朝鮮核試驗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東北邊境及周邊地區固定自動站監測布點示意圖

根據當地氣象條件,如果有放射性物質泄漏,放射性物質的遷移軌跡12日離開我國,向東轉向日本海,因此可以基本判斷朝鮮第五次核試驗不會對我國環境產生放射性影響。

環境保護部還將繼續加強預警監測、輿情監測、應急值守,持續監測分析中朝邊境地區幹濕沈降物、大氣、土壤、水等樣品,並定期在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上進行數據發布與更新。

東北邊境及周邊地區移動應急監測和取樣監測(除水外)布點示意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36

美國新澤西火車站附近發生爆炸 未造成傷亡

據新華社快訊,外電19日報道,美國新澤西火車站附近發生爆炸。

據CNN報道,當地時間18日,美國新澤西州伊麗莎白火車站發現可疑包裹,列車服務停止,附近一帶的商戶撤離,警方已經成功排爆,無人員傷亡。

據新澤西伊麗莎白市長Chris Bollwage表示,是兩名男子在翻檢垃圾時發現了這一可疑包裹並報警。Chris還稱,在這個包裹里已經發現了五個設備,但在設備附近未發現有移動電話或電子計時器等裝置。

而就在前日,當地時間9月17日,在美國新澤西西塞帕克鎮,一場慈善馬拉松起跑前,由鐵管制成的爆炸裝置在垃圾箱中發生爆炸。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促使當局取消活動,撤離數十戶居民,並對是否存在其他爆炸物展開搜索。引爆後,未傳出周邊建築物受損通報。

17日,當地警方在爆炸現場進行調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同日,美國紐約曼哈頓發生爆炸,29人受傷,均無生命危險。警方在附近的垃圾桶內找到一“壓力鍋炸彈裝置”。

爆炸救援現場

當地時間9月17日,紐約爆炸事故地點,距離新澤西西賽帕克鎮僅一百余公里。(來源:BB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38

國臺辦:臺不能參與國際民航大會完全是民進黨造成的

9月23日,針對臺灣當局就未能接獲本屆國際民航大會邀請表達抗議,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在臺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即按照一個中國原則,通過兩岸協商處理。

臺涉外事務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在“立法院”證實,臺灣未獲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邀請函。圖:中國臺灣網

馬曉光表示,2013年,臺以“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理事會主席客人身份列席第38屆國際民航大會,就是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保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兩岸協商做出的個案安排。另需指出的是,一直以來,臺灣方面獲悉有關國際航空安全方面的數據和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

今年以來,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民進黨當局至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聯系溝通機制停擺,臺灣方面由此不能與會,這一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

民進黨當局需要做的,是反思為什麽三年前臺能與會而現在不能,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67

受賄91萬造成9億國資損失,太原原書記陳川平案開庭

2016年9月27日,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一案。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陳川平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徐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8年至2013年,被告人陳川平利用擔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職務上的便利,為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個單位和個人在企業生產經營、職務晉升等事項上謀取利益,直接或者通過其妻非法收受上述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91萬元。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陳川平在擔任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兼太原鋼鐵(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違規擅自決定並直接指揮子公司太鋼進出口(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進行大量期貨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折合人民幣9.0714983612億元。依法應以受賄罪、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追究陳川平的刑事責任。

庭審中,檢察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陳川平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充分發表了意見,陳川平進行了最後陳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陳川平的親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記者及各界群眾60余人旁聽了庭審。

最後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陳川平

【陳川平簡歷】

陳川平,男,漢族,1962年2月生,山西省平陸縣人,在職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

2014年08月23日,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08月28日,據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證實,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中央已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

2014年09月20日,山西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代表資格審查委員的審查報告,確認陳川平代表資格終止。

2015年02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川平嚴重違紀問題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

2016年9月18日,因涉嫌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案,被提起公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