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收窄 環比大降47%

3月16日,外匯局公布的2月銀行結售匯數據顯示,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01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47%和70%。

對此,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月份我國外匯供求基本平衡。主要渠道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均有所好轉。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保持凈流入,企業外匯融資繼續恢複,境內主體購匯意願更為理性。

2月一系列外匯數據表明,2月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緩解。2017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1月末上升69億美元,重返3萬億美元。而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央行2月外匯占款減少581.19億元人民幣,至21.676萬億元人民幣,創去年5月以來最小降幅。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公布的2月結售匯情況與此前央行公布的外匯占款降幅收窄一致,顯示出跨境資本小幅外流,但比一月顯著好轉。外匯儲備的上升的原因是由於估值因素,利息收入以及外匯儲備資金運用方面原因造成,並不能理解為跨境資本流動情況。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信心。例如,2017年2月份,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環比上升,且連續7個月處於擴張區間;進口同比明顯增長,映射出國內經濟活力。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入將更加均衡,抵禦和適應外部環境調整的能力不斷增強。

不過,昨日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就此上升至0.75%-1%。對此閆玲認為,從三月初以來,國內一些領先指標例如美元指數、人民幣在岸、離岸價差可以看出3月資本外流規模可能較2月有所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94

外管局:2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692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月,銀行結匯7474億元人民幣(等值1088億美元),售匯8168億元人民幣(等值1189億美元),結售匯逆差694億元人民幣(等值101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7046億元人民幣,售匯773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692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429億元人民幣,售匯430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2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844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523億元人民幣,遠期凈結匯321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1185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9422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823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3894億元人民幣。

2017年1-2月,銀行累計結匯15857億元人民幣(等值2304億美元),累計售匯17873億元人民幣(等值2597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2015億元人民幣(等值293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15114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16883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1769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743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989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246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1378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1606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售匯228億元人民幣。

2017年2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4352億元人民幣(等值2089億美元),對外付款14219億元人民幣(等值2069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132億元人民幣(等值19億美元)。

2017年1-2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29431億元人民幣(等值4277億美元),對外付款29967億元人民幣(等值4354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536億元人民幣(等值7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97

外管局:中國2月份服務貿易逆差176億美元

3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7年2月我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

數據顯示,2017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9545億元人民幣,支出11087億元人民幣,逆差1542億元人民幣。其中,貨物貿易收入8146億元人民幣,支出8478億元人民幣,逆差332億元人民幣;服務貿易收入1399億元人民幣,支出2609億元人民幣,逆差1210億元人民幣。

2017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389億美元,支出1613億美元,逆差22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186億美元,支出1234億美元,逆差48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204億美元,支出380億美元,逆差17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89

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 資金外流壓力明顯緩解

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4月20日公布,2017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409億美元,較此前大幅收窄。央行此前公布的3月外匯儲備也連續兩個月止跌反升,顯示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已經明顯緩解。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在同日上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好轉一方面得益於國內經濟企穩,提振了市場信心;另一方面是因外部環境尤其是美元匯率相對穩定。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逐漸減小。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認為,2017年結售匯逆差萎縮的態勢比較清晰,這導致外匯占款下滑速度變慢以及外匯儲備下降步伐的放緩,說明居民在2017年接替企業,繼續對人民幣施加壓力的後勁似乎不足。

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

外匯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409億美元,其中3月逆差116億美元,1月和2月分別是192億和101億美元,逆差規模較此前大幅收窄。2016年四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943億美元,一、二、三季度分別為1248億美元、490億美元和696億美元。這一數據說明我國外匯供求逐步趨向基本平衡。

與此同時,售匯率同比明顯下降,結匯率同比有所上升。前者表現為,企業外匯融資規模回升;後者體現在個人境內外匯存款由升轉降。2017年一季度,售匯率68%,較2016年同期下降12%;結匯率62%,較上年同期上升3個百分點。

王春英解釋稱,前者說明“企業購匯更趨理性,購匯償還外匯融資的情況減少”;後者體現為“市場主體結匯意願有所增強”。

韓會師表示,在結售匯實需原則下,企業層面能夠對人民幣施加的貶值壓力是有限的,在2014~2015年的外債償還高峰之後,源自企業的購匯壓力從2016年明顯下降,人民幣穩定最大的威脅來自普通民眾手中的“冷錢”變“熱錢”。如果個人購匯在2017年的擴張動力不足,則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望大幅緩解。從現實情況看,2017年結售匯逆差萎縮的態勢比較清晰,這導致外匯占款下滑速度變慢以及外匯儲備下降步伐的放緩,說明居民在2017年接替企業,繼續對人民幣施加壓力的後勁似乎不足。

“總體來看,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王春英表示。

分析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好轉的主要原因,王春英認為,一方面得益於國內經濟企穩,提振了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尤其是美元匯率相對穩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9%,較去年四季度提升0.1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把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調高0.1個百分點到6.6%。

同時,多項經濟指標均有好轉,3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8,創2012年5月以來新高,連續8個月處於擴張區間;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比去年全年的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2%,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了1.1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7.7%,加快4.5個百分點。

從外部環境來看,一季度美元匯率保持了相對穩定。3月美聯儲再次加息,但是美元指數窄幅波動,一季度總體回落1.8%。國際金融市場運行也比較平穩。

王春英指出,國內和國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匯率預期進一步趨穩。從未來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仍會朝著均衡的方向發展,跨境收支仍具有良好的穩健基礎。

美聯儲加息對我國影響漸弱

值得註意的是,用來衡量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一項重要指標:銀行遠期結售匯逆差下降。

2017年一季度,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匯簽約同比增長153%,遠期售匯簽約下降25%,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34億美元,下降91%。其中,1月份遠期結售匯逆差80億美元,2月份轉為順差47億美元,3月份基本平衡,“說明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明顯減弱。”王春英稱。

美聯儲預計2017年內還會有2~3次加息,並且會考慮縮減資產負債表,這對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春英表示,從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看,美聯儲此前三次加息的影響是逐步減弱的。

從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至今,美聯儲已加息三次。2015年12月份首次加息時,美元指數在加息前的最高漲幅為7%左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當年四季度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下降了1838億美元;2016年12月份第二次加息前,加息預期與美國總統大選效應共同推動美元指數最高漲幅為9%左右,當年四季度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下降了1559億美元;今年3月份美聯儲第三次加息前,美元指數最高上升了2.7%,一季度外匯儲備余額略微下降了14億美元,其中,1月份下降123億美元,2、3月份分別上升69億和40億美元。

王春英稱,美聯儲三次加息的不同影響,充分說明當前我國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大幅提升。首先,與2015年底美聯儲首次加息時相比,當前國內經濟運行更加穩定;其次,外匯市場供求狀況明顯改善。隨著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調整逐步到位,近期變動趨向平穩,例如,2015年四季度我國本外幣外債余額累計下降1724億美元,但從2016年二季度開始逐季回升;再次,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有所提升。特別是外資流入渠道進一步拓寬、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2016年以來境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等改革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最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預期大幅減弱。

“通常我們會以期權市場風險逆轉指標的變化來看人民幣匯率預期,風險逆轉指標是指看漲美元/看跌人民幣期權與看跌美元/看漲人民幣期權的波動率之差,差額為正值,表示市場看多美元、看空人民幣,且正值越大,這種預期越強。近期境內外市場的這一指標較2015年末和2016年末均大幅下降,說明目前人民幣匯率預期趨向穩定。”王春英稱。

她強調,從長期看,匯率本質上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我國經濟基本面繼續支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但短期走勢可能會受到預期、金融市場突發事件等影響,在一個比較短的周期內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這都是正常的。

不會走資本管制老路

此前市場有傳聞認為,一季度外匯儲備的企穩主要是因為外匯局實施外匯管制的結果。王春英在發布會上重申,從我國跨境資本轉向流出以來,外匯管理部門未對匯兌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措施,但要求銀行遵守現行外匯管理規定,切實履行展業原則,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與之前相比,外匯管理政策法規連續一貫,沒有任何變化。

她稱,外匯局在制定和執行外匯管理政策時,始終堅持兩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改革開放,支持和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服務實體經濟;二是堅持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止跨境資本無序流動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沖擊,維護外匯市場穩定,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基於上述兩項原則,外匯管理政策有幾個基本內涵:第一,“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中國外匯管理不會走回頭路,不會再走到資本管制的老路上。1996年,中國實現了經常賬戶完全可兌換;本世紀初以來,資本賬戶可兌換程度已逐步提高。

第二,審慎有序推動中國資本賬戶開放。2016年,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有很多亮點,包括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進一步開放和便利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資本賬戶開放進程應與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狀況以及金融穩定性相適應。在不同時期,應該充分考慮內外部多重因素,找準資本賬戶開放重點、節奏和步驟等。

第三,構建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市場監管體系,維護健康、穩定、良性的外匯市場秩序。

第四,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81

中國3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800億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3月,銀行結匯9998億元人民幣(等值1450億美元),售匯10798億元人民幣(等值1566億美元),結售匯逆差800億元人民幣(等值116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9545億元人民幣,售匯1002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483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453億元人民幣,售匯770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316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930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939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9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1301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918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7879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3936億元人民幣。

2017年1-3月,銀行累計結匯25855億元人民幣(等值3755億美元),累計售匯28670億元人民幣(等值4163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2815億元人民幣(等值409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24659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26912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2253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1196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1759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562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2308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2546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售匯237億元人民幣。

2017年3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7225億元人民幣(等值2499億美元),對外付款18425億元人民幣(等值2673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199億元人民幣(等值174億美元)。

2017年1-3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6656億元人民幣(等值6775億美元),對外付款48392億元人民幣(等值7027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736億元人民幣(等值252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90

外管局發布2016年報:2017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外管局發布2016年報,外管局局長潘功勝表示,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仍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內,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8%。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總體有所緩解,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較2015年下降4%。一方面,我國市場主體繼續增持境外資產,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其他投資均呈增長態勢,對外資產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境內證券市場開放及企業融資需求回升,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外來投資由上年的凈流出轉為凈流入。截至2016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1萬億美元。

潘功勝稱,2016年,外匯管理部門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在人民銀行黨委的指導下,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統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關系,“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至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管理改革穩步實施;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強化管理和執行,有效發揮部門聯合監管,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嚴厲打擊外匯違規違法行為,著力維護外匯市場的基本穩定;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完善多元化運用,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展望2017年,潘功勝表示,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跨境資本流動繼續向均衡狀態收斂。一方面,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貨物貿易順差仍會維持一定規模,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將逐步趨穩,我國境外投資整體收益有望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平穩增長,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對外投資更趨理性,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外匯管理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工作部署,認真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和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加大對外匯違規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和懲處強度,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51

外管局2016年年報:跨境資金流出放緩,資本項逆差有望收窄

國家外匯局管理局近日發布了2016年年報。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逆差”的格局。其中,非儲備性質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較2015年有所收窄,這意味著跨境資金流出的壓力有所緩解,2017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2017年外匯局將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和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加大對外匯違規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和懲處強度,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資本項下逆差有望收窄

年報顯示,2016年,經常賬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8%,較2015年下降0.9個百分點,處於合理區間。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下降4%。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收窄。這意味著去年跨境資金流出的規模已經有所放緩。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年報的致辭中表示,2017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

首先,直接投資轉為逆差。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16年,直接投資逆差466億美元,2015年為順差681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凈增加2172億美元,較2015年多增25%;直接投資負債凈增加1706億美元,較2015年少增30%。其次,證券投資逆差收窄。2016年,證券投資逆差622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6%。其中,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凈流出1034億美元,增長41%;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凈流入412億美元,增長512%。第三,其他投資逆差明顯下降。2016年,貸款、貿易信貸和資金存放等其他投資逆差3035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30%。其中,我國對外的其他投資凈增加3336億美元,增長305%;境外對我國的其他投資凈增加301億美元,2015年為凈減少3515億美元。

外匯儲備余額3.01萬億美元,全年減少3198億美元,但是減少的規模較前一年已經大幅收窄,2015全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5127億美元。

年報稱,2017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一方面,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較多,可能造成市場情緒多變,引起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階段性波動。美國新政府政策調整、英國後續脫歐談判路徑、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結果等政治經濟事件尚不明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也可能遭受挑戰;美聯儲貨幣政策幹擾因素增多,市場對其加息節奏的預期複雜多變;此外,地緣政治沖突和國際恐怖主義多發極易觸發局部緊張形勢。另一方面,一些有利於跨境資本流出入趨向均衡的因素仍會發揮積極作用。一是近期國內經濟有所回穩,相關風險總體可控,國家出臺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資環境繼續優化,有利於推動長期資本流入。

二是近幾年隨著我國企業綜合實力和全球資源配置需求的提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迎來高速增長期,在經歷了短期的快速增長後,企業的投資風險意識逐步增強,對外投資將會更加理性和平穩。

三是在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方面,我國實施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深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RQFII)外匯管理改革等政策,政策效果已開始顯現,未來將繼續吸引跨境資金持續流入。

四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有利於促進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格局。

資本市場開放促資金流入

2016年,外匯局在資本市場開放加速方面的諸多舉措,使得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更加便捷。主要的成果包括幾個方面:合格機構投資者、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滬(深)港通及基金互認等制度的出臺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資本市場提供便利,資本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都顯著提升。

首先,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QFII和RQFII)改革,擴大境內資本市場開放。2016年2月和8月,外匯局先後發文,分別對QFII及RQFII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這兩項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取消QFII/RQFII額度上限和匯入期要求,簡化額度審批管理,QFII/RQFII可根據其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自動獲取投資額度(基礎額度),基礎額度內額度申請無須審批。允許開放式基金按日申購、贖回,將鎖定期從一年縮短為三個月。改革後,QFII和RQFII項下管理原則趨於統一,大大提高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程度。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共有278家QFII機構獲批873.09億美元額度,177家RQFII機構獲批5284.75億元人民幣額度。

其次,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境外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更加便利。配合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開放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

去年5月,外匯局發布《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16〕12號),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行外匯登記管理,不設行政許可和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匯出入無須核準,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鎖定期、匯出比例和額度限制,便利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統計,截至2016年末,共有180個境外機構或產品進行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備案。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16年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銀行間市場債券余額7788.49億元人民幣。

此外,建立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跨境證券投資開放打開新局面。滬港通和深港通分別於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正式啟動。

香港聯合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滬港通下“滬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1326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深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152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包括推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2015年7月1日,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機制(“基金互認”)推出,成為滬港通之後兩地資本市場融合的又一制度創新,標誌著集體投資類證券項下“居民在境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發行”兩個子項突破了不可兌換狀態,資本項目可兌換實現新突破。

截至2016年末,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累計凈匯入9626萬元人民幣。

年報稱,2017年,外匯局對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是:進一步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兼顧好促改革與防風險的關系。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機制和要求,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和事中、事後管理。

外匯局副局長鄭薇日前在《中國外匯》雜誌撰文稱,外匯局於2016年放寬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單家機構投資額度上限和鎖定期的限制、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配合人民銀行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至全國等舉措,也是在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領域的積極作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繼續研究並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關註金融機構整體杠桿程度

年報還提出了2017年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監管的主要思路,不斷充實和創新監管工具,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金融機構外匯業務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促進依法合規經營。進一步完善銀行考核標準,發揮考核制度對銀行的激勵作用,督促銀行落實外匯業務展業自律要求。完善結售匯統計體系,加強銀行卡跨境使用外匯管理,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規範保險外匯業務合規發展。

鄭薇在文章中也提到了,強化外匯管理宏觀審慎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加強系統重要性機構的監管。

她表示,在關註金融機構整體杠桿程度,加強對銀行跨境融資、貿易信貸、內保外貸等業務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上,外匯管理部門還應當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業務的跟蹤監測和分析,加大業務指導力度,並對其提出更為審慎的管理要求;必要時,還可采取約談、誡勉談話等方式進行督促。

未來可借鑒企業分類管理的方式,從事前監管和事後處置兩方面著手,研究對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在全面、客觀評估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對高風險機構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

此外,審慎管理理念也同樣適用於資金流動規模大、對跨境收支和結售匯影響突出的市場主體,外匯管理部門可與其建立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實現更好的引導和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94

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 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收窄  

5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90億美元。

一順一逆分別都是190億美元。其中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中,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26億美元。反觀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為逆差19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時表示,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的主要情況一是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大幅收窄;三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儲備資產略有下降,降幅明顯收窄。

外匯管理局發言人介紹稱,2017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同比環比均下降87%。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14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0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4%和43%,說明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24億美元,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具體而言,針對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順差水平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貨物出口和進口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均呈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23%,顯示內外需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擴大34%,同時旅行逆差增速較上季收窄至5%;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41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收入有所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90

“挽救”汽車和石油大逆差,美最早8月中旬重談北美自貿

上周,特朗普政府向國會遞信,正式開始論證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相關事宜,談判最早將於8月16日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從特朗普試圖把就業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那些美國在貿易中處於逆差地位的行業將會是談判的主要方向,其中包括汽車制造業和石油行業。

美國國會參議院12日剛通過了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提名,萊特希澤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特朗普向國會寫了一封信。

NAFTA的“現代化”

萊特希澤在向參眾兩院遞交的信中傳達了特朗普的計劃,稱將啟動有關NAFTA“現代化”的談判,在可操作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快地啟動該計劃。

根據美國現行的貿易法律,在做最終決定之前,國會有90天的“咨詢期”,這意味著,國會通過並且啟動相關談判的時間不會早於8月16日。並且,法律規定相關部門要在不早於談判開始前30天對外公開具體的談判目標,因此,粗略估計,在7月之前,外界將難以通過官方渠道知曉談判細節。

萊特希澤

萊特希澤

萊特希澤寫道,有必要更新NAFTA之中“不能反映現代標準”的章節,他認為,NAFTA已經存在了23年,當初談判之時,連數字化貿易都剛處於起步階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沒有具體細節,但這封信透露,將對自貿協定中關於知識產權、監管實施、國有企業、服務業、海關手續、衛生和檢疫、勞工、環境和中小企業相關的規定條款進行更新。

同樣在貿易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表示,這封信不只是給國會看,也是給美國的貿易夥伴看的。“自由和公平是美國貿易協定的新標準”,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將會“逐國逐商品”地審閱貿易條款。他還再一次把美國的制造業下滑、工廠倒閉和失業率歸咎於NAFTA。

目標:汽車和石油

萊特希澤認為,NAFTA對於一些行業來說還在起正面作用,比如農業、投資服務業和能源行業,但是對於制造業等行業,已經顯得過時,這些正是未來將發生變化的領域。

從特朗普打算填平貿易赤字,把就業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最有可能成為談判標的的行業自然是那些目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領域。

1960年~2015年間美國貿易逆差(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

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在和加拿大的貿易中,去年的貿易逆差在110億美元左右,石油是美國面臨貿易逆差最大的行業,大約350億美元,其次是汽車制造業(100億美元),有色金屬、天然氣、木材等行業也都存在貿易逆差。再看墨西哥,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逆差約為630億美元,其中汽車制造業的貿易逆差最大,將近600億美元,其次為通訊設備(近200億美元)和蔬果(超過100億美元)。

實際上,作為三方自貿協定,NAFTA給美國和加拿大及墨西哥帶來的貿易增長同樣驚人,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是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出口2660億美元的貨物和542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的前NAFTA時代分別增長了165%和218%;反過來,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進口了2781億美元的貨物和296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分別增長了150%和225%。

曾任國際貿易部長的加拿大外交部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強調,目前要求給出談判的時間點為時尚早,但是鑒於墨西哥的大選和美國的國會中期選舉將在2018年到來,自貿談判的完成不會遲於明年春天。

萊特希澤表示,很多這類談判都會以雙邊談判的形式開展,涉及到的很多事務也是雙邊的。但是弗里蘭認為,既然是三方協議,那就應該舉行三方談判。近期,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的外交部長及國務卿都將密切交流。

自貿談判是一個多方角力的過程,美國提出要修改條款,那麽他們自己首先要明確並通過將修改的方向。白宮現在已經向國會提交了計劃,國會將有90天時間就總統班子的意見進行審核並提供意見,參與這個咨詢過程的國會主體將是參眾兩院各自下設的貿易談判委員會,以及任何涉及到與貿易相關的委員會。與此同時,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將啟動類似過程,主要是派出談判團隊將向全國各地、商會、智庫和相關行業領袖進行咨詢,拿出最有利於本國的方案。

接著,三國的貿易代表將拿著各自的方案坐下來面對面協商,這個過程有可能是幾個月,也有可能持續數年,中途各方決策層將不斷調整談判方向和主要任務,確認已達成的共識,一旦談判代表們達成一致,方案將被發回各自國家的立法機構投票通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30

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下降,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9日表示,2018年一季度,全球經濟繼續穩步複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增加。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並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合理分化。外匯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跨境資本流動均衡管理。總體來看,2018年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境內外匯市場供求自主平衡。

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8年一季度,銀行結匯2.76萬億元人民幣(等值4342億美元),售匯2.88萬億元人民幣(等值4525億美元),結售匯逆差1155億元人民幣(等值183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銀行代客涉外收入5.38萬億元人民幣(等值8456億美元),對外付款5.31萬億元人民幣(等值8349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707億元人民幣(等值107億美元)。

2018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下降,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2018年一季度,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同比增長16%,售匯增長9%,結售匯逆差183億美元,同比下降55%;銀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長25%,支出增長19%,涉外收付款順差10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逆差252億美元。

第二,外匯市場供求繼續呈現自主平衡格局。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8年1至3月份逆差分別是9億、82億和92億美元。如果再考慮遠期結售匯、期權等外匯供求影響因素,2018年以來我國外匯供求仍呈現基本平衡。例如,一季度由期權交易形成的外匯供給為99億美元,其中3月份增加外匯供給41億美元。

第三,售匯率同比小幅下降,外匯融資規模回升。2018年一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4%,較2017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說明企業購匯意願有所下降,借用外匯貸款的情況增多。2018年3月末,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加118億美元,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外幣跨境融資余額較上年末上升77億美元。

第四,結匯率同比保持穩定,近期市場主體持匯意願有所下降。2018年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2%,較2017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說明市場主體結匯意願基本平穩。2018年2、3月份,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存款余額分別下降49億和65億美元,改變了1月份的上升局面。

第五,銀行遠期簽約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窄。2018年一季度,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匯簽約同比增長71%,遠期售匯簽約增長103%,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178億美元,呈逐月收窄態勢,1至3月份遠期結售匯逆差分別為113億、44億和20億美元,說明人民幣匯率預期更趨穩定。

第六,外匯儲備余額總體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428億美元,較2017年末增加2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