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會預算辦公室上調2014預算赤字預期至506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36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8月27日上調了2014會計年度的聯邦政府預算赤字至5060億美元,占GDP的2.9%,比今年4月的上一次預估增加了140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的財年始於每年10月份,終於次年9月份。

5060億美元是多還是少?與2009年的赤字高峰相比,這僅僅占了三分之一。但與過去四十年的平均水平相仿,僅略低於平均值。美國政府的赤字降低主要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包括稅收增加、經濟複蘇、預算削減、政府支出受限等。

此次CBO上調赤字預估主要是由於這一財年的政府收入低於預期,尤其是企業稅收。CBO預測,稅收總額將比4月預估的低0.9%。2014年企業稅收預計為3150億美元,比4月預估的3510億美元大幅降低。同時,政府支出則比4月預估僅低0.3%。

CBO在更新後的10年預算和經濟前景報告中將2014年美國GDP增長速度預期從3.1%下調至1.5%,並稱其“反映了上半年中令人意外的經濟疲弱狀況”。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51

耶魯投資辦公室的PE資產的投資策略-Cedric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5p0.html

在論壇里沒有收到評論。貼到博客上,希望會收到評論。


Yale Endowment -耶魯投資辦公室的PE資產的投資策略

 
參考資料:
[1] David F. Swensen,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2nd ed. (New York: Free Press,2009);第8章“Alternative Asset Classes”。
[2] 斯蒂芬 A·羅斯:《公司金融(第9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9月;第16章“資本結構”。


摘要:
(寫完之後我覺得這篇文章太長,所以寫一個摘要以節省讀者的時間。)
(1)YIO的LBO投資策略:降低金融工程在LBO中的作用,強調LBO公司應當通過積極地改善目標公司的運營,從而增加目標公司的價值。如果一個LBO公司僅僅是財務專家,而不是企業管理方面的專家,那麽這個LBO公司不會成為Yale Endowment的管理人。
(2)YIO的VC投資策略:無所謂“YIO的VC投資策略”;Yale Endowment的VC資產的能獲得優秀的收益率是因為它是Yale Endowment,而耶魯大學作為一流大學擁有很多同行不具有的資源,從而使得Yale Endowment能夠成為頂尖VC的客戶。而很多同行則不具有這些資源,因而不能成為頂尖VC的客戶。


正文:


研究PE投資策略,是因為PE是Yale Endowment所有資產中收益率最高的資產,自從1973年YIO開始投資PE資產到2012年為止,PE資產的年化收益率高達驚人的30%。同時,PE資產也是Yale Endowment目前最大的資產類別,2013財年末的實際權重為32%,2015年的目標權重為31%。 


首先澄清一下概念。
 
耶魯投資辦公室(YIO)和Swensen對PE和VC的定義和一般的定義有所不同。目前,YIO把其組合的資產類別劃分為:
Absolute Return 
Domestic Equity
Fixed Income 
Foreign Equity
Natural Resources 
Private Equity 
Real Estate 
Cash 
在這個劃分中,VC並沒有作為一種獨立的資產類別而存在,這是因為按照YIO的定義,VC投資被包含在Private Equity投資之中。YIO把所有投資於非上市公司成長階段的股權投資都劃分在VC投資項目下。
 
同時,按照YIO的劃分,PE資產不僅包括VC投資,也包括LBO投資。
 
YIO沒有披露其PE資產中LBO和VC各自的占比。根據Swensen的數據,在2006年末,美國有超過360家收購公司(buyout partnerships),管理著3420億美元的資產;有超過870家風投公司(venture partnerships),管理著1310億美元的資產。假設Yale Endowment中PE投資的結構等同於美國整體的PE投資結構,則可以得到,Yale Endowment在2013財年末的LOB投資為48.1億美元,占比72%;VC投資為18.4億美元,占比28%。PE資產的總投資為66.5億美元,占整個Yale Endowment的207.8億美元總資產的32%。
 
耶魯投資辦公室的PE資產的投資策略-Cedric




嚴格地說,PE資產的投資的投資策略是什麽並不是YIO和Swensen決定的。這是因為,當YIO決定投資PE資產之後,他們所做的全部事情僅僅是在PE投資界選擇最卓越的管理人。至於具體的投資策略的制定和執行,是管理人的工作而不是YIO的工作。
 
但實際上,在YIO選擇PE管理人的時候,他們對管理人的選擇標準並不僅僅是“歷史業績”。因為Swensen認為,只有遵循某種“策略框架”的PE管理人才能達到實現符合YIO的“收益-風險”需求。Swensen闡述了他對PE投資特別是LBO投資的“策略框架”的理解。
 
根據Yale Endowment 2005年的報告,YIO的LBO資產管理人包括4家:Bain Capital, Berkshire Partners, Clayton Dubilier & Rice, and Madison Dearborn Partners;VC資產管理人包括4家:Greylock, Kleiner Perkins, Sequoia, and Sutter Hill。
 
 
一、YIO配置PE資產的理由
 
    YIO配置PE資產的理論理由如下:
    (1)PE投資都是股權性質的投資,而根據歷史數據,股權投資收益率遠高於債權投資。因此PE投資符合Yale Endowment的“equity orientation”的資產配置原則。
    (2)PE投資的市場是一個流動性較差的市場。由於投資者往往給流動性支付高價格,因此,PE資產會系統性地因為其非流動性而被打折出售(相對於流動性高的資產來說),從而增加了PE投資市場的投資機會。Yale Endowment作為永久性的基金,其對非流動性的承受能力要高於大部分投資者,可以享受這一“流動性溢價”。
    (3)部分地因為PE投資市場的非流動性,PE市場的資產定價往往並不有效,這就為管理者通過積極管理獲得更高的收益率(乃至於極高的收益率)提供了空間。
    (4)和自然資源、房地產、absolute strategy相比,PE資產和marketable securities的相關系數較大,因此,PE資產對於Yale Endowment的“well-diversification”貢獻不大。但是PE資產也存在一定的diversifying power。
 
    關於第(4)點,Swensen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觀點。Swensen認為,流行的觀點認為PE資產和marketable securities的相關系數小,這是錯誤的。PE資產看上去價格波動性小,這只是因為PE資產由於流動性差,缺乏每日報價的機制和數據,因此看上去波動性小。實際上,由於PE資產的最終獲利情況與證券市場關系很大,所以PE資產價值的真實波動性比看上去要大,PE資產和marketable securities的相關系數也並不小。
    但是PE資產仍然存在一定的diversifying power,這是因為marketable securities的價值並不受到其投資者的影響,但是PE資產的價值則會受到其投資者的影響——如果PE公司采用“vale-added strategies”。
 
 
二、LBO投資
 
(一)理論背景:MM理論
 
在介紹Swensen的LBO策略框架之前,簡單表述一個理論背景。熟悉MM理論的讀者請跳過這一節,以節約時間。
 
Swensen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提到MM理論,不過我覺得要完整表述Swensen的邏輯,對MM理論的簡要表述是必要的。
 
假設存在一家公司p,其屬性如下:
(1)資本結構是all-equity的
(2)總股本400股,每股股價20元,總市值為8000元,
(3)預期的公司利潤為1200元,EPS為3元;因此市盈率6.7倍
 
假設存在另一家公司q,其所有屬性和p公司完全一樣。
 
現在q公司決定改變公司的結構。q公司發行了4000元的債券,將所得的資金按照20元的價格回購了200股股票。為了區別,我們將經過資本結構變更後的q公司稱作“Q公司”。另外,我們還假設,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均可以以10%的利率借貸。
 
於是,經過發行債券和股票回購之後,新的Q公司有如下屬性:
(1)資本結構中包含價值4000元的債權,和另外一部分股權
(2)Q公司的總股本為200股,
(3)公司利潤為800元(=稅前利潤1200元-債務利息400元),EPS為4元
 
現在的問題是,回購完成之後Q公司的股價應該是多少?是維持20元不變,還是上漲或者下跌?
 
(I)假設Q公司回購之後,股價上漲到30元。
 
這時候對於一個持有10股Q公司股票的投資者x來說,其持有成本為300元(=10股*30元/股),歸屬於x的利潤為40元(=10股*4元/股,EPS=4元/股)。
 
另一方面,假設存在著另一個投資和y,他以10%的市場利率借款300元,加上自由資金300元,共計600元,以20元的價格購買了30股p公司的股票。y持有30股p公司股票的成本為300元,歸屬於y的利潤為60元(=30股*3元/股- 300元*10%)。
 
也就是說,y以同樣的持有成本創造了超過x的歸屬利潤。於是,套利的機會出現了:賣空Q的股票,並將所得的資金用於購買p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輕松套利。
 
(II)同理,假設Q公司回購之後,股價下跌到10元,則套利的機會也會出現:投資者可以賣空p公司的股票,並將所得的資金用於購買Q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輕松套利。
 
 
上述(I)和(II)的分析表明,只要Q公司的股價不等於初始的q公司股價(即p公司股價),則套利就會發生。因此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中,即使經過資本結構的調整(即從q到Q的變化),公司的股價也不會變化。
 
而且我們註意到,由於Q公司的股價仍為20元,所以,Q公司的“企業價值”(“企業價值”被定義為股權價值S+債權價值B)為8000元(=200股*20元/股+4000元),和q公司的企業價值相比不變。
 
這里我們就得到了MM-I理論(無稅條件):企業價值與公司的資本結構無關,或者表示為VU=VL(VU表示無杠桿企業的價值,VL表示杠桿企業的價值)。同時,公司的資本結構的變化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股東的利益。
 
 
與此同時,根據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資本成本RWACC=S/(B+S) * RS + B/(B+S) * RB 
所以q公司的資本成本RWACC= 8000/(8000+0) * (3/20) + 0*10% = 15% 
Q公司的資本成本為RWACC= 4000/(4000+4000) *(4/20) + 4000/(4000+4000) * 10% = 15% 
 
可見,公司的資本成本RWACC與資本結構無關。因此,對於一個公司而言,其任何資本結構下的資本成本都恒等於其all-equity狀態下的資本成本(定義為R0);即RWACC=R0
 
聯立RWACC=R0 和RWACC=S/(B+S) * RS + B/(B+S) * RB
得到 RS = R0 + B/S * (R0-RS)
這就是MM-II理論(無稅條件)。簡言之,如果R0大於RB,則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即公司股權的必要收益率)隨著杠桿的提升而提升。R0大於RB的含義可以近似地理解為一個公司的ROA大於市場借貸利率。
 
上述討論假設了無稅條件,現在引入稅收因素,並把稅收因素簡化為針對利潤征收稅率為t的稅收。
 
假設一個無杠桿企業p的稅前利潤為EBIT,則無杠桿企業的稅後利潤為EBIT*(1-t) ,企業價值為VU=EBIT*(1-t)/R0 
 
假設一個有杠桿的企業Q,Q企業和p企業的差異僅僅在於Q企業是一個杠桿企業,其資本結構中包括了價值為B的債權。則每期Q公司需要支付利息B*RB,Q公司支付的稅收為(EBIT-B*RB)*t ,而p公司支付的稅收則為EBIT*t,可見Q公司比p公司少支付的稅收為t*RB*B。和利息RB*B一樣,這一部分現金流t*RB*B也是穩定的(t是一個常數),因此適用的貼現率也是債權價值的貼現率RB,所以這一部分少交的稅收的價值為 t*RB*B/RB=t*B。
 
可見,因為杠桿企業交的稅比無杠桿企業少,導致杠桿企業相比於無杠桿企業的增加了現金流入(或者理解為減少了現金流出),增加的現金流入的價值為t*B。所以杠桿企業的企業價值為VL=VU+t*B。
 
這就是MM-I理論(有稅條件)。
 
同時由於VL=VU+t*B,又由於VL恒等於為B+S(根據定義相等),
所以S+B=VU+t*B,
 
等式右邊對應的現金流為VU*R0+t*B*RB,這其實就是杠桿企業的現金流入:無杠桿企業的現金流入+少納稅導致的現金流入
 
等式左邊對應的現金流為S*RS+B*RB,這就是就是杠桿企業的現金流出:流向股東的現金流出+流向債權人的現金流出
 
因此S*RS+B*RB =VU*R0+t*B*RB
將之與S+B=VU+t*B聯立,
可得MM-II理論(有稅條件),即 RS=R0+B/S*(1-t)*(R0-RS)。
 
 
(二)MM理論和LBO 
 
MM-II(有稅條件)的意思是,股權的收益率是公司杠桿率(B/S)的一個線性函數,因此,杠桿越高的公司,其股權的收益率越高。
 
MM-I(有稅條件)的意思是,在有稅收的世界,企業價值會隨著杠桿率的提升而提升;進一步的說,公司提高杠桿率是一件對股東有利的事情,杠桿越高,股票的理論價格就越高。
 
有稅收假設和無稅收假設的理論結果的共同點是,股權的必要收益率隨著杠桿率的升高而升高。區別在於,在無稅收假設下,在加杠桿的過程中,股票的的理論價格不變;而在有稅收假設下,在加杠桿的過程中,股票的理論價格會上升。
 
按照MM-I(有稅條件)的建議,企業采取接近於全靠債務的資本結構才是最優的,這樣才能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 * * 
 
在現實中,大部分公司都沒有采取MM-I(有稅條件)建議的全債務資本結構。教科書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存在著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使得企業價值 VL’=VL-NPV of 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以破產成本為例,企業的破產本身是需要支付各種律師費、審計費的,如安然公司的破產程序產生的總費用超過了10億美元。
 
如果破產程序是沒有成本的,那麽股東會不斷提高企業的杠桿率,而不會擔心破產概率的增大——企業破產了清算就是。但是破產程序本身是有成本的,而破產成本最終是被股東承擔的。隨著企業杠桿率的升高,破產的可能性增加,破產成本的凈現值就會不斷增加。在加杠桿的過程,直到企業價值的增加量抵不上破產成本凈現值的增加量,股東就會選擇停止加杠桿,從而達到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
 
 
LBO就是MM理論的應用。從理論上說,LBO的工作就是尋找那些沒有達到“最有資本結構”的企業然後通過LBO的方式使之達到“最有資本結構”。一般來說,LBO的目標企業的杠桿率都低於其“最有資本結構”,通過LBO,其股權的收益率提升了,公司的股權價值也提升了;在這個創造價值的過程中,LBO的投資者賺錢了。
 
那麽LBO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就僅僅是因為公司原有的股東沒有為其公司實現最優資本結構?
 
對此Cedric還有的一點自己的理解,這些內容並不來自於教科書,也不來自於Swensen的書,所以僅供參考 :)
 
(i)決定現實中的公司的資本結構的是公司的經理人,經理人本質上都是公司的員工而不是股東。作為員工,經理人的“工作換手率”是很低的,因此經理人都極端厭惡公司破產。對股東來說,只要破產成本的凈現值的增加量不超過企業價值的增加量,加杠桿就應當繼續下去。但是對經理人來說,破產的一個巨大的成本就是經理人失去工作;對這個成本的考慮並沒有出現在“最優資本結構”的計算當中,但是它對經理人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個“失業成本”的凈現值 隨著杠桿率的升高而上高,所以對經理人來說最優的杠桿率會系統性地低於對股東來說的最優杠桿率。
 
(ii)LBO投資並不是真正的“系緊安全帶,扔掉降落傘”(歸總語)的活動。LBO收購者不會持有標的公司到永遠。LBO公司從收購第一天開始就在想辦法讓標的公司重新上市或者賣給其他公司。由於有了降落傘,所以LBO收購者並不會像真正的股東那樣嚴肅地考慮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包括破產成本)。如果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並不是LBO收購者需要承擔的成本,那麽對真正的股東來說的最優杠桿率對LBO收購者來說就太低了。LBO可以把杠桿率加到高於股東的“最有資本結構”之上,從而享受超高的股權收益率和被大幅提高的股權價值。
 
上面(i)和(ii)的旨趣在於說明,現實中的公司的資本結構可能都是“對管理層最優的資本結構”,它是杠桿率最低的;教科書上的資本結構是“對股東最優的資本結構”,它的杠桿率居於中間;而“對LBO收購者最優的資本結構”則是杠桿率最高的。
 
我認為,“對管理層最優的資本結構”和“對LBO收購者最優的資本結構”存在著系統性的杠桿率差別(中間還夾著“對股東最優的資本結構”),這是LBO能夠作為一種可持續的投資方式而存在的根本原因。


 
(三)Swensen偏好的LBO的投資策略
 
1、管理人應當積極管理,獲得LBO投資行業的頂尖收益率
 
LBO投資領域並不存在一個“指數基金”,因此,投資LBO就不存在低成本的被動投資方式。
 
即使存在著LBO投資領域的被動投資方式如某種“LBO指數基金”,也不應該進行LBO的被動投資。因為就行業平均水平而言,LBO投資的收益率並不高於S&P500,而同時LBO投資的“風險”則比S&P500更高。
 
2、YIO偏好中小型LBO公司。LBO公司一般會收取1.5~2.5%的management fees,另外加上20%的profits interest。如果一個LBO公司的管理資金規模太大,則management fees就會成為該LBO公司的利潤的主要來源,這會扭曲管理人的行為,使管理人的行為與Yale Endowment的利益相沖突。
 
3、這是最核心的一點:YIO的LBO資產管理人不應當是MM理論的簡單應用者。所謂,MM理論的簡單應用者,指的是僅僅依靠“對管理層最優的資本結構”和“對LBO收購者最優的資本結構”之間的差異來賺錢,即改變公司的資本結構,從而提高股權的收益率。簡言之,依靠提高公司的杠桿率賺錢。
 
但是YIO則強調,其LBO管理人不應當是僅僅依靠提高公司的杠桿率賺錢,而應當在收購完成後,進行積極的公司建設,從而提高標的公司的價值。
 
這里有一個表展現了“依靠加杠桿賺錢”“依靠公司建設賺錢”兩種LBO策略的區別。(資料來源:全書第228頁)
 
Table 8.1 Buyout Managers Fail to Create Excess Return (Completed Deals, 1987-1998)

Entire Sample
Yale' Portfolio


Return

Debt/Equity Ratio

Return

Debt/Equity Ratio

Buyout return

48%

5.2

63%

2.8

Risk-equivalent marketable security benchmark

86%

5.2

41%

2.8

S&P benchmark

17%

0.8

20%

0.7

Number of deals
542
118

 
這個表選取了1987年到1998年的542筆LBO投資,Yale Endowment參與了其中的118筆。
 
這個表提供了兩個信息:
 
(1)這542筆LBO的總體Debt/Equity Ratio為5.2,而Yale Endowment參與的118筆LBO的總體Debt/Equity Ratio為2.8。這就說明相對於同行而言,YIO選擇的LBO管理人較少地依賴於加杠桿。——即使MM理論告訴我們杠桿越高則股權收益率越高。
 
(2)對S&P500的收益率進行風險調整後得到的Debt/Equity Ratio為2.8時的Risk-equivalent marketable security benchmark的年化收益率為41%,而Yale Endowment的Debt/Equity Ratio為2.8的118筆LBO的實際年化收益率為63%。這就說明Yale Endowment的LBO投資獲得了“risk-adjusted excess return”。Swensen將這22%(=63%-41%)的“risk-adjusted excess return”解釋為來自於LBO管理人積極地執行了“company building strategies”,從而增加了公司的價值。
 
關於YIO偏好的LBO管理人不應當僅僅是MM理論的簡單應用者,Swensen自己的原話如下:
 
“The university attempts to invest only with firms that place central importance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operation. Company building strategies permit buyout fund manages to add value beyond the increase in returns expected from adopting higher risk capital structure.
...
Yale’s buyout results rely far less on leverage than do the results of the broad pool of buyout transactions. ... By employing an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operating improvements and employs lower leverage, Yale’s buyout portfolio manages to produce handsome absolute and risk-adjusted return”
 
 
Swensen說,在美國大量的LBO公司都是投資銀行家成立的。這些投資銀行家在遇到中年的職業危機的時候,選擇投身於LBO行業。由於這些投資銀行家都是財務專家而不是企業運營和管理的專家,所以他們喜歡的LBO都是“cleaning deals”,即整個LBO只是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則毫無建樹。
 
相反,另一類LBO需要LBO公司參與到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而不僅僅是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所以這一類LBO被稱為“messy deals”。由於只有少部分LBO公司喜歡做“messy deals”,所以相對“cleaning deals”來說“messy deals”是一個機會更多的投資領域。Swensen認為“The combination of less competition for operationally oriented transaction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addressing operational issues provides a compell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y”。
 
由於需要實質性地改善標的公司的運營狀況,所以,YIO選擇的LBO管理人持有標的公司的時間會比他們的同行更長,他們的綁在標的公司上的“安全帶”也比同行更緊。
(“依靠公司建設賺錢”的LBO公司比“依靠加杠桿賺錢”LBO公司持有被收購公司的時間更長,Cedric認為這是一個合理推斷。因為,改善標的公司的運營需要很長時間,而改變標的公司的資本結構則相對簡單。但尚沒有找到數據支撐這一推斷)
 
 
(四)Clayton, Dubilier & Rice的例子
 
根據Yale Endowment 2005年的報告,YIO的LBO資產管理人包括4家:Bain Capital, Berkshire Partners, Clayton Dubilier & Rice (CD&R), and Madison Dearborn Partners。 Swensen在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2009年第二版) 中舉了一個CD&R的例子說明了LBO公司如何在messy deals中通過company building strategies (或稱為“value-added strategy”)實現高回報。
 
在1993年的時候,Westinghouse公司有一家子公司叫做WESCO,WESCO是一家電力設備供應商。WESCO的管理層消極懈怠,“WESCO suffered from sleepy management that let the company drift”。1993年,WESCO總收入16億美元,凈利潤 -300萬美元。WESCO有250個分支機構,其中超過一半的分支結構在1993年虧損。
 
CD&R在1993年2月開始評估對WESCO的LBO。他們認為LBO需要處理三個公司運營上的問題,
(1)建立起獨立的公司架構,使WESCO從一家子公司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
(2)改善公司的存貨和物流管理,
(3)減少公司的管理費用(原文“overhead”,可能也指包括銷售費用等)。
(Cedric:在這里,CD&R沒有特別強調需要對WESCO的資本結構進行任何調整。)
 
CD&R認為WESCO需要有一個更有戰力力的管理團隊以激發公司的士氣並實現上述三個運營目標。
 
最初Westinghouse拒絕了CD&R的收購提議,但是CD&R的合夥人Chuck Ames沒有放棄該項目。一年後的1994年2月份,Westinghouse以3.3億美元的價格將WESCO出售給了CD&R。此時,Chuck Ames早就準備好了一個新的CEO Roy Haley來接管WESCO。
 
Roy Haley在CD&R的幫助下,為WESCO建立起了良好的內部管理機制,最終實現了CD&R的對WESCO的運營期待。
 
到1997年,WESCO實現了27億美元的總收入和9000萬美元的營業利潤。這時,CD&R出售了WESCO。CD&R的初始股權投資為8300萬美元,這些投資共創造了5.11億美元的收益,為該LBO項目的有限合夥人創造了47%的年化收益率。
 
以上例子是Swensen給出的。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Westinghouse以3.3億美元的價值出售WESCO,其中CD&R的股權投資8300萬美元。假設剩下的資金2.47億美元全部來自於債務融資,則LBO之後的公司debt/equity ratio 為2.98。這和Table 8.1中的Yale Endowment的LBO資產2.8的debt/equity ratio 是很相符的,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5.2。
 
第二,CD&R之所以收購WESCO,是因為WESCO存在著潛在的經營不善,這就為CD&D通過積極介入改進公司經營提供了空間。在CD&D持有期間,WESCO的收入利潤也的確大副增長。
 
簡言之,上述例子體現了Swensen對LBO資產的投資策略的偏好,即(1) emphasizes operating improvements 和(2)employs lower leverage
 
 
三、VC投資
 
根據Yale Endowment 2005年的報告,YIO的VC資產管理人包括4家:Greylock, Kleiner Perkins, Sequoia, and Sutter Hill。
 
Swensen對VC投資的闡述比對LBO的闡述要少。我認為這部分是因為,VC資產占整個PE資產的比例比LBO低,按照我們在文章開始的猜測,VC占PE資產的比例為28%,而LBO則占到72%。另一個原因是,VC資產的投資方式很特殊。
 
和LBO一樣,VC投資也不存在被動投資方式,而且即使存在被動投資方式也毫無意義。因為VC投資的風險高於marketable securities,而其平均收益率根本就還比不過marketable securities。這一點可以通過下圖看出來:
耶魯投資辦公室的PE資產的投資策略-Cedric

 

 
 

VC行業的兩個最關鍵的特點是:
 
(1)“performance persistence”。
研究表明,如果一個VC的某個基金業績超過了同行,則它之後發行的基金的業績會持續超過同行;如果一個VC的某個基金的業績低於同行,則它之後發行的基金的業績會持續低於同行。這意味著,VC的行業的成功投資肯定是因為背後的VC擁有卓越的能力,而不是因為運氣;而且這種投資能力是在卓越的VC內部流傳的,很難被其他VC模仿。這才導致了“牛VC”永遠牛,“挫VC”永遠挫的情況。
Swensen略帶諷刺的說,這種“performance persistence”的現象在共同基金行業完全不存在。言下之意,共同基金行業某一年業績冠軍在之後就泯然眾人矣,每年的業績冠軍都不過是依靠運氣。
 
(2)所有的頂尖VC都限制其管理資產的規模。
這是VC行業的一個奇葩特點。實際上,Swensen出版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第二版的09年,所有的頂級VC都不接受新的投資。原文是“All of the top-tier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s limit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nd none of the top-tier partnerships currently accept new investors. Consequently, outsiders remain outside, limiting the available set of choices for new investors hoping to enter and existing investors hoping to upgrade”。
 
上述特點(1)和特點(2)構成一個奇特的現象:VC資產的投資者如果要獲得成功,就只能依靠某種特殊的原因使得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成為了卓越VC的客戶。
 
說白了,對於一個大學捐贈基金來說,根本就談不上任何VC投資的策略框架,因為如果這個大學缺乏相關的資源,例如校友資源、人脈關系等等,它就根本沒法成為頂尖VC的客戶。如果它要投資VC,其結果就是成為平庸的VC的客戶。而根據這個行業“performance persistence”的特點,那麽這個平庸的VC就永遠產生平庸的收益率,甚至還比不上證券市場的指數基金的收益率。
 
而對於一個有相關資源的大學來講,則其大學捐贈基金能夠成為頂尖VC的客戶,因而可以坐享高收益率。
 
可見,YIO之所以配置了VC資產,是因為YIO管理的是Yale的捐贈基金,而不是某個二流大學的捐贈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38

谷歌關閉辦公室 撤出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73

23653627328256308

谷歌關閉其在俄羅斯的工程辦公室,這一跡象表明,俄羅斯當局正加大打擊互聯網活動,可能加速俄羅斯工程人才外流。

俄羅斯政府已經對互聯網公司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谷歌從其搜索引擎中刪除鏈接),旨在將所有關於俄羅斯的數據留在國內。這使得一些俄羅斯的企業家和工程師考慮搬遷到國外。

在美國國安局(NSA)醜聞後,俄羅斯的法律要求將數據保存在本地。批評人士表示,該法律不是為了保護俄羅斯公民的隱私,而是為了讓美國互聯網公司更難在俄羅斯開展業務。

谷歌公司在周四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其將繼續開展在俄羅斯的其他業務。

我們深深致力於服務俄羅斯用戶和客戶,我們在俄羅斯有專門的團隊為他們提供支持。

谷歌位於俄羅斯的約100名工程師們被提供了位於其他國家的職位。出於商業原因,谷歌也在其他國家關閉了工程辦公室,並將工程師轉移至海外,這顯示出了谷歌在全球擴張中遇到的政治、法律阻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62

生技新兵》頂加辦公室 孵出治不孕的瘋主意 手機測精子活力 意外成為豬鴨選種利器

2015-06-08  TWM


撰文•周品均

如果有人提議:「現在手機這麼多,我們拿手機來觀察精子的活力,怎麼樣?」你的反應會不會是這樣,「學長,你是不是瘋了!」億觀生技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書聖回憶起三年前,和創業夥伴林建明騎著腳踏車穿越台大椰林大道時,自己當下是這麼回應林建明那句提議的。

當時聽來荒誕的提議,竟成了億觀日後改變畜牧業精子檢測生態的關鍵,更成為產品的一大賣點。

億觀設計的檢測平台,擁有可連結在行動裝置的顯微鏡頭與精液採樣晶片,並開發出能分析與管理精子數量與活躍度的App,在手機或iPad就能使用,大幅降 低傳統精子檢測成本,精子分析速度也從過去的十分鐘縮短至三十秒鐘,有助業者篩選精子配種。這套平台吸引台糖、卜蜂等大廠找上門合作,甚至,億觀還成為去 年北京微軟創投加速器唯一獲選的台灣團隊。

「億觀整合高放大倍率、外觀小型化顯微鏡等硬體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發想出與自動化及行動連網裝置的結合。」北京微軟創投加速器技術長沈強表示,億觀是真正解決過去養豬農無法負擔檢測平台成本的商業痛點。

以解決不孕症為初衷,啟動「頂加創業」「其實,一開始我們想做的是檢測人類精子品質的醫療器材。」林書聖分析,「根據美國的調查報告,每六對夫妻就有一對 有不孕症。」抱著開發出「解決社會問題的產品」的念頭,台大應用力學所學長、學弟關係的林建明、陳昌佑、林書聖與蔣存超四人,決心投入創業,一二年,四人 湊足一百萬元,把陳昌佑住家的頂樓加蓋當作辦公室,開始了「頂加創業」日子。

團隊很快設計出產品雛形,但當他們帶著提案到處找創投洽談時,卻得到市場不夠大、有不孕症問題的夫妻也不會買等回應,不僅找不到投資人,產品也賣不出去,直到一位動物科技研究所博士找上門。

「聽說你們的產品可以看精子,它可以看豬的嗎?」這位博士問。就這樣,億觀的檢測平台找到了過去沒有人著墨的動物精子檢驗市場,他們調整產品方向,開始跑遍養豬場,向豬農推薦他們的精子檢測平台。

跑農舍的同時,林書聖與創業團隊也備嘗產品量產卡關的痛苦;與錸德合作生產,產品中一項由塑膠構成的採樣晶片,卻在製造流程碰上良率瓶頸,一直無法做出能準確取樣定量的採樣棒。

「當時,我們四個人每周都到新竹,甚至緊盯生產流程,商討製造方式。」林書聖說,這個採樣棒耗時將近一年,眼看著就要燒光大家籌到的五百萬元資金。

資金壓力讓林書聖連睡覺都噩夢連連,「有一天我夢到存超坐在我對面,告訴我公司只剩下十萬元了。」那一瞬間,他張開眼睛,才發現是一場夢。

養鴨主識貨造口碑,微軟也看好潛力「後來,這場噩夢竟然成真。」林書聖說,當時公司戶頭真的只剩十萬元,就連下個月薪水都不知道能不能發得出來。「如果我 兩年半前知道創業是這樣,就不會創業了。」他坦言,整整將近一年,每天騎機車上班的路上都在想,「等一下見到兄弟們(創業夥伴),我要宣布,我想放棄。」 所幸,這根屬於耗材的採樣棒,在不斷修改模具、來回測試將近一年後,終於突破良率問題,這時,產品銷售也出現曙光。「其實,我們第一台賣到商用市場的產 品,是一位養鴨主買的。」林書聖說,透過一位不斷拜訪的豬農介紹,養鴨主反而爽快地買下產品,慢慢地傳出口碑,來自豬農的訂單開始跟進,甚至吸引在中國代 理養殖器材的通路商上門談合作,光是去年第四季就賣出了一、兩百台。

時代基金會育成計畫Garage+專案經理蔡璧如觀察,「億觀很扎實地量產產品,找到市場並且販售,而非只是紙上談兵。」如今,億觀的業務已順利展開,除 了豬精子檢驗市場外,行動裝置顯微鏡產品也打進教育市場,而且,他們並沒有忘記當初想幫助不孕症夫妻的初衷,未來億觀會推出什麼產品顛覆人類精子檢測生 態,創業圈都在關注。

億觀生技

創辦人:林書聖(1980年生)、?陳昌佑、林建明、蔣存超成立時間:2012年9月

初期資本:100萬元

主要業務:檢測豬精子品質的行動裝置成績:2014年營收200萬元

創業日記:

2011.07 本想放棄了,但與林建明在椰林大道邊騎車邊閒聊,他提議也許可用手機觀察精子品質,好像可行,來試看看。

2012.09 我們把陳昌佑住家頂樓加蓋作為辦公室,「頂加創業」日子開始。

2014.04 耗了近一年,終於解決精子採樣棒的生產良率問題。

2014.07 賣出第一套精子檢測平台產品。

2015.01 參加北京微軟創業加速器比賽,我們是第六期唯一入選的台灣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8

全世界都是我的辦公室

2015-07-27  TCW


最後一章,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沒有辦公室的團隊,是怎樣運作的。

上午十點,讚點子數位行銷公司要開每週例會,三十二歲的行銷總監施依姍打開筆電,近二十位同事都已經就定位。各組長輪流報告專案進度,施依姍一一確認工作事項,詢問大家是否有其他疑問,不到半小時,週會迅速結束。

散會後,工作齒輪持續轉動。替客戶代操粉絲頁的小編開始準備貼文,負責做圖、拍影片的後製小組也開始動工,二十多個專案同步啟動。不過,這間公司除了準備到客戶辦公室開會的提案小組之外,沒有人在台北,更精確的說,這家公司沒有辦公室,一切流程都透過網路完成。

讚點子年營收僅約兩千萬元,但因為口碑好,就算開出比同行高上一倍的價碼,客戶還是埋單。富邦人壽、臺灣銀行、財政部賦稅署都是大客戶。

「很多客戶都嚇一跳,完全感覺不出來我們散布在台灣各個角落。」施依姍說。她住屏東,而她的老闆權自強則位在台北。

這個以千禧世代為主的團隊,全都彈性上班。問權自強看不到員工,會不會沒有安全感。他卻說:清楚的目標設定比較重要,有了績效,其他細節完全授權。員工要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工作,他一概不過問。甚至,員工夏天在家裏開冷氣上班,電費驚人想要報帳,權自強也照樣批准。

跳脫辦公室框架,「真的回不去啦」

其實,當自己生活的CEO並不盡然美好。施依姍從辦公室框架中跳脫後,花了整整一年適應。她說,沒有辦公室,時間管理能力要更強,要是拖拖拉拉,很容易從 起床工作到半夜,比通勤上下班更累。此外,隔空訓練新人也是難題,同一個問題見面講一次可以解決,但隔著螢幕卻可能要重複講好幾次。

但一旦跨出了第一步,很少人願意再把權力交回去。抱著女兒受訪的施依姍對我們說,「(生活)沒有那麼美好,不過……真的回不去啦!」

【延伸閱讀】我們不是新創企業,要怎樣滿足大家彈性需求,又能不影響進度?

答:不妨重組工作節奏,週一到週四每天多上班兩小時,讓大家擁有為期三天的週末假期。當大家有更多時間可以充電,員工的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93

印象筆記裁員13% 並關閉全球三個辦公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30/152215.shtml

39.pic_hd

i黑馬訊(楊博丞)9月30日消息,印象筆記今日宣布裁員13%員工,並關閉全球三個辦公室,分別位於中國臺灣、新加坡和莫斯科。

此前,Evernote(印象筆記)已經宣布關閉部分表現不佳的小功能,如美食跟蹤應用Evernote Food。

Evernote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奧尼爾表示,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公司將會發生兩個變化:我們將圍繞著用戶最關心的核心功能發布重大基礎產品改進;我們將撤回那些無法支持我們使命的方案。Evernote將關閉位於中國臺灣、新加坡和莫斯科的辦公室。Evernote莫斯科辦公室此前的重心是產品開發,中國臺灣和新加坡辦公室的重心則是銷售與營銷。

奧尼爾在官方博客中稱,此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讓Evernote更健康,因為公司的重心已變為成為一個商業工具,而不是消費者工具。

之前,在換帥時奧尼爾曾表示,他計劃讓Evernote更上一層樓,促使免費用戶購買不同層面的服務。全球用戶的增長看起來很強勢,這得益於最近商業化的一系列努力。對於成功公司而言,用戶增長和利潤正如氧氣一樣重要,所以我們會朝這個方向加倍努力。他曾寫道,我的工作就是引領這支優秀團隊攀登上產品和利潤增長的另一高峰,在慢慢改進Evernote的同時保持其獨特的文化。

目前,Evernote在許多領域的相關性正在持續長期下降。在產品方面,客戶也開始逐漸不關心它的產品,同時下載數量不斷下降,競爭對手也在提供更好的產品,其中不乏像OneNote這樣的免費產品。在資金狀況上,公司已經有三年多沒有融資了,盡管現在正是融資的絕佳時期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699

【地產新玩法】WE+要為同誌做辦公室? 資本與人性結合的商業價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774.html

【地產新玩法】WE+要為同誌做辦公室? 資本與人性結合的商業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11-03 22:38:00

有些已經具備清晰的商業模式,有些還在方向的指引下探索中前行。無論成功與失敗,創新是房地產行業走出轉折困境的唯一方式。創新也將成為房地產業的“新常態”。

編者按:

無疑,今年是房地產行業最為“花樣百出”的一年,不僅開發商紛紛嘗試新領域、新模式,各路非地產界人士也紛紛攜帶創新思維湧入地產行業——聯合辦公,成為地產行業創新最集中也最受歡迎的領域,WEWORK模式快速出現中國基因的各種變異,主題化、產業聚集化、更體現人性化商業價值等細分領域的聯合辦公空間橫空出世。有些已經具備清晰的商業模式,有些還在方向的指引下探索中前行。

無論成功與失敗,創新是房地產行業走出轉折困境的唯一方式。創新也將成為房地產業的“新常態”。

 

“我每天帶著面具生活,我在工作中非常優秀但是別人卻不能理解我為什麽不願意結婚,我只能通過優異的工作成果來證明我自己。”作為一名“同誌”,張凱(化名)一直有著自己的煩惱。

“目前的辦公室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大家對於辦公的體驗並不太好,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有充滿創意和想象的社會,未來的辦公也不會那麽的集中化,這個趨勢下如何通過聯合辦公去提前辦公室的服務價值,為這些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顯得很有必要。”WE+首席執行官劉彥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WE+位於上海新天地的辦公空間里面,因為一個同誌交友軟件ZANK的管理團隊入駐而讓這個空間更加熱鬧,這里面很多辦公者都對這個空間的人“出櫃”。因此很多外界傳言這里是為同誌而做的辦公空間,但是在WE+負責社區運營的萬紅萍認為這里更像是一個包容人性的空間。

個性化與人性化的商業價值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預計在2017年北京、上海寫字樓的存量規模將突破2000萬平方米,成都、廣州、深圳將突破1000萬平方米。這些大規模的辦公樓基本都是一個特點,那就是幾乎都是標準化的產物。就像一座座工廠一樣,占據了城市的大部分。但是這些產品顯然不再適合新一代的辦公人群,這些人追求個性和服務,願意更多的為服務支付溢價。

劉彥燊看到了這個商機,此前他一直在柯羅尼資本從事地產大宗物業投資工作,在這個工作里面他發現了目前中國有很多存量物業,而這些物業品質並不高卻占據了城市非常好的位置。“辦公空間有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位置好,而自90後開始對於辦公空間內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設計到社交這些需求不斷激發,通過找到一些物業進行改造形成適合市場需求的辦公空間的想法就誕生了。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共享辦公已經開始流行,而中國似乎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劉彥燊告訴記者。

看到這樣的情況,WE+聯合辦公空間成立。這主要由於90後的新興辦公者對於辦公空間有了幾個需求:設計、移動、社交。

“由於我們每一個物業都是非標準化物業,因此我們更加重視社區的主題建設,其實我們這個空間叫彩虹空間,新天地板塊工作的人群多為時尚和設計師人群,他們這個群體本身就會出現更多的同誌,我們發現這個因素以後可能會更多的考慮這個群體的感受。”萬紅萍提到。

萬紅萍提到,同誌通常非常敏感,而且缺乏一種身份認同,在WE+的辦公室內他們更多的通過一些社交活動在建立這樣的身份認同,給他們溫度。“不僅僅是給他們提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通常情況下同誌具備更高的創造能力,在工作中也表現非常卓越,但是目前為這類人群打造的城市配套並不多。如果是同誌酒吧,通常情況消費人群和消費能力都非常強,因為他們在這里可以找到認同感。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主題式辦公空間可以聚集一群興趣一致的人,而這樣也可以帶來更高的產品溢價。

“我在這里很舒服,很多人知道我是同誌,但是大家的心態都很好,不會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我的工作會更加放松,也會更有效率。”張凱提到。

在美國已經有專為女性企業家提供辦公服務的聯合辦公空間與平臺的HeraHub。為了專註定位於女性創業者,HeraHub從空間設計上增添了女性青睞的細節:空間中隨處可見的漂亮的裝飾細節,用來作為椅子的健身球,富有藝術氛圍的墻面設計。HeraHub同時也為入駐會員提供培訓、社交以及舉辦活動的空間。HeraHub憑借其平臺的搭建、社區的營造、活動的舉辦,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女性企業家,包括科技型企業家,律師以及其他商業合作夥伴等。

這樣的細分對於WE+就是一些不同的嘗試,目前聯合辦公還是處於“戰國時代”,群雄亂舞,劉彥燊認為這樣的嘗試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畢竟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

商業模式:辦公產業鏈

“我們也會每天面對不同的問題,比如我們在新天地的項目空間設計過於密集,動線並不是那麽的活潑,很多角落的辦公者並沒有實際的社區參與感,我們也在不斷完善我們的解決方案。此外人力資源也是非常緊缺的,目前這個市場大家都在摸索,真正有經驗的人太少了,我們甚至也會有意識放慢我們布局(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有聯合辦公空間)的速度,主要還是要完善我們的管理。”劉彥燊提到。

劉彥燊認為,像五星級酒店都會有服務和開店的一個標準流程,但是我們目前還建立不起來,如果未來真正要做到在全國重點城市的聯合辦公空間布局,那麽必然還需要更多的標準和規範。

但是未來的商業模式呢?共享經濟時代,WEWORK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但是中國這個產業剛剛起步,目前的基礎商業邏輯是什麽呢?

WE+首先賺取的是租金差價,其在北京的寫字樓普通租金是4元/天/平方米-4.5元/天/平方米,而WE+的租金標準是7.5元/天/平方米-8元/天/平方米。這意味著,同一棟寫字樓通過改造租金最大溢價可以提高100%。

劉彥燊認為租金溢價是通過幾個方面來完成的。首先,通過設計和裝修來提高空間本身的舒適度,這個就像精裝修房和清水房一樣自然租金不一樣。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做這一類的升級每個平方米的裝修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再者,由於租賃的空間本身是“零售”性質,這個和整租相比自然要提高價格,這一點其實就是“二房東”賺取的租金差價。同時由於具備主題性質的辦公空間也可以提高租金價格。

這是基礎服務,而WE+更多是圍繞辦公打造增值服務。“目前我們開始內測的APP可以接入新天地的餐飲和外賣,滿足辦公以外吃的需求;此外我們還將鏈接進入打車軟件,保證交通需求;如果出差我們還有合作的酒店,可以滿足居住的需求。”劉彥燊提到。而這里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柯羅尼資本本身就開始圍繞辦公產業鏈進行投資,因為柯羅尼投資了一些餐飲、酒店,必然可以將這些資源互相打通。

“我們北京的空間目前還正在拍攝一部網絡劇《笑創水滸》,主要利用的是晚上的時間,這樣不僅提高了空間效率,還給這些在空間里的辦公者提供了客串的機會,這些資源的打通自然可以給辦公空間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劉彥燊笑著說。

 

【相關】

花樣年跨界做IC產業基地 ICPARK是什麽

這只是花樣年試水產業地產創新的開端,它已推出WEWORTH模式,以花創空間、花創聯合、花創社區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辦公空間與服務。

新式辦公樓:LINKPLACE怎樣把客戶變成用戶

有多少個洗手間?電梯幾部比較合理?這些問題都沒有給客戶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在過去十年只要位置好就是真理。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4

九款設計玩物!教你用「科學」來紓壓 辦公室玩具學院

2015-12-28  TCW

台灣上班族每天至少八小時待在辦公室「嗡嗡嗡,勤做工」,時間一久,當壓力累積逼近臨界點,身體就會發出警訊。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指出徵兆: 「會容易煩躁情緒不穩,往往為了小事抓狂,或者注意力很難集中,跟別人談話若是被打斷,也常常接不起之前的話題。心裡存放太多壓力讓大腦負荷加重,連帶使 得計畫能力也受影響。」因此,上班族喜歡在自己桌面點綴一兩樣擺飾,平常瞧它幾眼開心之餘,萬一情緒壓力鍋瀕臨爆發邊緣,還能趕緊轉移焦點。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認為,辦公室玩具藉兩種管道達成撫慰效果:一是隔離作用(Isolation),面對壓力源先別急著處理,暫時將注 意力放在玩具上,使思緒獲得喘息空間,可以脫離負面情緒的流沙坑。二是透過投射作用(Projection),把玩具比擬為壓力來源,藉由把玩來發洩不愉 快,苦中作樂防止心情惡化。

辦公室玩具其實沒有既定區分標準,只要體積不會妨礙工作進行,都適合拿來當作紓壓小物。工業設計師吳協衡認為它們的魅力在於除去繁瑣步驟,不用花費太多精力照料,假如客戶來訪還可開啟話題,隨手賞玩體驗,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作家村上春樹曾說:「人生若沒有小確幸,不過是枯燥乏味的沙漠。」這篇「辦公室玩具學院」中,網羅三大系列,只須簡易幾個操作就能偷閒兩、三分鐘,轉換心情,是最紓壓的辦公室亮點。

(單品提供●賽先生科學工廠、Nordic北歐櫥窗)

撰文者 郭恆成

撰文者 郭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7

微型氣候站,掌握辦公室天氣 關懷大氣系

2015-12-28  TCW

天晴轉得快 讓心情曬一曬太陽風車

四片極輕薄的金屬葉片排列玻璃球內,一面皆塗黑、一面保留原色,當它擱在窗邊受陽光照射,會緩緩轉動起來,照越久速度隨之加快,讓觀者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彷彿掌握一股神秘能量。太陽風車沒有噪音也不須額外電力,是一組適合擺入桌面的放空小物。它的靈感來自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在一八七三年的發明:克魯克斯輻射計(Crookes Radiometer)。最初用於測量電磁波,只要暴露在足夠的紅外線下(電磁波的一種),如太陽光和鹵素燈泡,當塗黑麵吸飽充沛熱能周圍產生熱氣流上 升,這時冷空氣適時補進,就會形成對流推動葉片。

溫度視覺化 百變的雪世界風暴柱

看似清澈如水的液體,一旦室內溫度降低便逐漸結晶,像雪花般悄悄落下,當溫度回升則恢復澄清狀態,這並非魔術技法而是化學反應,透過樟腦和純酒精溶液,與 硝酸鉀、氯化銨及蒸餾水相互作用形成。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十九世紀乘小獵犬號出海時,船長就使用風暴瓶(Storm Glass)來預測天氣。其實,它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會回應當下氣溫高低,放在辦公室倒是另類的溫度計。悶熱時呈現大部分透明,隨著空調室溫降低慢慢 釋出大片晶體。如果結晶像雲霧般細緻,漂浮在液體上呢?就代表冷氣開太強啦!

文字 郭恆成 攝影 李明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07

專訪捷克總統辦公室特命代表德沃吉克:中國與捷克將發力基建與金融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58.html

專訪捷克總統辦公室特命代表德沃吉克:中國與捷克將發力基建與金融合作

一財網 王佑 2016-03-27 21:27:00

26日下午,捷克總統辦公室特命代表雅羅斯拉夫·德沃吉克(Jaroslav Tvrdik)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透露,捷克將以史上最高規格的禮儀接待習主席。針對中國元首的首訪,捷克方面也希望達成兩大願望:第一,捷克期待成為中國通向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第二,中捷兩方相互合作,把捷克打造成中國面向中歐的金融中心。

 

這幾天,中歐古城、捷克首都布拉格都籠罩在微微細雨之中,略有一些寒意。好在從3月28日起,布拉格的氣溫將逐步上升。隨之而來的,還有全球媒體的焦點。
當地時間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捷克進行歷史性訪問,這也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捷克進行的國事訪問。
26日下午,捷克總統辦公室特命代表雅羅斯拉夫·德沃吉克(Jaroslav Tvrdik)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透露,捷克將以史上最高規格的禮儀接待習主席。針對中國元首的首訪,捷克方面也希望達成兩大願望:第一,捷克期待成為中國通向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第二,中捷兩方相互合作,把捷克打造成中國面向中歐的金融中心。

捷克總統辦公室特命代表雅羅斯拉夫·德沃吉克

最高規格禮儀接待

德沃吉克表示,為了迎接習主席的首次訪問,捷克做了不少準備,而且多數接待規格是以往從未出現的。
他告訴本報記者,布拉格屆時將鳴響21響禮炮,以表達對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尊重和歡迎,而這是捷克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往常,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n)接待政要時會派出布拉格城堡的儀仗隊。這次除儀仗隊外,總統府所在地的布拉格城堡還將出現捷克的軍隊方隊、警察方隊一起迎接中方最高領導人。這是澤曼就任捷克總統以來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接待。”德沃吉克說道。
同時他也透露了一些捷克此次為了歡迎習主席到來的細節準備。比如,總統府此前已向民間社團、個人和博物館征集了不少珍貴的收藏真跡,用於總統府的裝飾與擺設。澤曼總統本人也非常關心中捷領導人會談所在地的內部裝飾,此前都一一過問。
為了迎接習主席,澤曼總統還特別邀請習主席到他的私人官邸拉尼宮殿做客,“此前從未有過外國領導人得到過這樣的禮遇。在私人會面中,雙方將會共同種植一棵蘋果樹。”德沃吉克說道。


或簽幾十項協議
對於中國國家領導人的來訪,捷克總統與總理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籌備對華工作,“這次習主席訪捷期間,等待簽署和宣布的合作項目將多達幾十個。”德沃吉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還透露,這些項目中的一部分會在雙方最高領導人的見證下完成,預計合作協議數量為16份。
他表示,中捷雙方還可能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涉及捷克的項目,也會共同建設中捷工業園,並在旅遊、基礎設施及科研基金設立合作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本報記者獲悉,在工業領域,上汽集團和斯柯達將會在混動、研發及車型拓展上牽手合作。作為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經典品牌之一,斯柯達的總部就位於捷克的姆拉達-博萊斯拉夫,它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
除此之外,中捷也會就三種型號的捷克小型飛機出口中國等事項進行合作,這也為捷克小飛機市場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而且,中國與捷克企業將在工業制造、智能設備等領域有更多的合作機會。這些項目的合作總額預計高達數十億歐元。
作為全球著名的旅遊勝地,捷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布拉格。人口僅100多萬、面積也不過7000平方公里的布拉格,擁有的國家級歷史保護文物達2000處。德沃吉克相信,布拉格周邊的古堡、小鎮及清澈的河流,將會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繼北京至布拉格、成都至布拉格的直航開通後,上海至布拉格直航也將會在不久後開通。”德沃吉克表示。

如畫的捷克首都布拉格靜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到來

基建與金融合作是兩大目標
德沃吉克還告訴本報記者,習主席的捷克首訪是未來兩國合作的新起點。捷克也希望通過此次兩國領導人的會晤達成兩個目標:第一,將捷克打造成中國進入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目前來看已獲很大進展;第二,希望中捷之間有更多的金融合作,把捷克建成中國面向中歐的金融中心。
德沃吉克表示,捷克交通樞紐的建設,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高度吻合。“事實上,目前捷克已在水運、陸運和航運三方面發力。”德沃吉克說道。比如,水運方面,捷克將聯合其他國家共同開通一條適合高排水量船舶的航道,貫穿奧德河、拉貝河及多瑙河,連接北海、地中海和黑海,這就需要在原有航道上加深。其中,拉貝河是中歐貿易的主要航道之一,發源於捷克與波蘭的邊境。
據德沃吉克介紹,該航道的參與方不僅有捷克,還有德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5國,中方可能會參與這一項目的建設。目前,該項目仍在商議中。
“而陸路交通上,中國公司也將收購捷克的一家大型鐵路企業;航空合作方面,東航、海航會是捷克航空企業的合作夥伴,同時華信集團也會通過收購捷克當地企業在航空領域有更多新動作。”德沃吉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同時,本報記者還了解到,此次習主席訪問捷克期間,隨團企業家中就包括華信、東航及海航高層,他們將就航線及其他事宜,與捷克方面的合作夥伴展開洽談或簽約。
德沃吉克相信,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對捷克產生重大且積極的影響。他相信,作為中歐最重要的經濟貿易樞紐,捷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金融業發展中,德沃吉克表示,“捷克對金融業一直十分重視,同時捷克的金融市場也很發達,銀行規模大,中國與捷克在金融領域會有廣泛的合作機會。這次兩國領導人會晤中,預計捷克的多家銀行也會與中國有關方面簽署協議,彼此會有更多的溝通。”其實,德沃吉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地方,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商業銀行的原址,也是捷克金融中心所在地。
捷克總理索博特卡也在不久前對媒體表示,“捷克不欠外債,在歐盟國家中經濟增長速度排第二。我也曾與中國工商銀行等中國規模最大的幾個全球性金融機構代表見過面。中國銀行已經在布拉格開設分行,為其他投資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示範作用。”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