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倉:商場生意跌勢喘定
1 :
GS(14)@2016-07-13 04:54:51【本報訊】近月本港零售跌勢似有緩和迹象,持有本港兩大商場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九倉(004),其執行董事凌緣庭表示,踏入第二季商場生意跌勢已見喘定,跌幅較首季有所收窄:「(銷售)復蘇就唔夠膽講,但應該係跌定咗,唔會再大插。」
今年仍可加租
九倉早前曾透露,本港商場首季銷售額按年錄高雙位數跌幅,跑輸整體零售市道,主要因為旗下商場銷售奢侈品較多所致。凌緣庭表示,生意跌勢近月已有改善,人流亦按年錄輕微上升,相信是由於很多名牌在過去一年都先後下調本港產品售價,與歐、日售價差距收窄,加上各地主要滙率今年再沒大幅貶值,故令港人留港消費意欲提升,「多番出嚟行街。」不過她續指,目前經濟環境仍然波動,故難言生意何時見復蘇,今年旗下商場仍可加租,惟加幅較以往放緩。近日英國公投意外通過脫歐,英鎊急挫,英國產品在當地的價格與本港差距拉闊。凌緣庭指目前商場內的英國零售商戶,生意未有受影響,只是全已煞停原本的業務發展計劃,「因為嗰邊都好亂,未來英國經濟情況、事件發展方向係點,全部唔知,根本冇人可以喺呢個時間做到決定。」她舉例指原本商場正計劃引入一英國品牌來開店,最終亦因脫歐而要取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3/19692355
港進出口終止逾一年跌勢
1 :
GS(14)@2016-09-28 04:57:29【本報訊】本港最新進出口貨值均終止連續逾一年的跌勢。政府統計處昨公佈,8月本港整體出口及入口貨值,分別按年回升0.8%及2.8%,錄得3,097億及3,418億港元,出口終止了連續15個月跌勢,進口則終止了連續18個月跌勢。以地區劃分,輸往印度、台灣及內地出口分別按年錄得27.4%、20.8%及4.3%升幅;而輸往越南、日本和菲律賓的整體出口貨值則分別跌13.5%、11%和2.3%。
受惠新型號手機推出
中華廠商會副會長徐炳江認為,由於臨近聖誕節長假期,令上月出口定單回升,當中亦不排除受去年同期基數比較低所影響。不過,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認為,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部份零售商都不敢過早落定單,因此上月出口主要是受惠於新型號手機推出,導致亞洲地區出貨量表現優勝。期內亞洲以外的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及德國,8月份出口分別錄得8.7%、8.3%及8.5%的跌幅,徐炳江認為市場已經消化英國脫歐公投的消息,加上美國未必於年內加息,因此未必對未來出口量有太大影響。他提到,由於外圍經濟環境較差,以及內地經濟向下行,預料9月出口數據將會持平或只有輕微升幅,貨幣貶值對刺激出口作用有限。另外,潘永才亦同樣認為「9月同8月差唔多」,惟9月因仍有手機付運,有利本港出口量。今年首八個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3.4%。轉口貨值跌3.3%,港產品出口貨值下跌13%。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4.2%。首八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648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8/19784166
人民幣低見6.74 跌勢恐未完
1 :
GS(14)@2016-10-14 06:46:37■有專家認為,人幣未來1個月的關口為6.78至6.8。
【本報訊】內地進出口數據遜預期,離岸人民幣滙率在倫敦交易時段,最弱曾見每美元兌6.7405。財資界認為,人幣貶速較預期為快,關鍵是美元強勢是否長期維持及人行未來取態,但年底前貶至7算機會不大。
大和維持年底跌至7.2
惟「新末日博士」——大和資本市場亞洲(日本除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堅持今年底人幣跌至7.2,及最遲明年首季貶至7.5看法。離岸人幣拆息較前日稍為回順,翌日隔夜息降至3.75厘,隔夜息定盤價則報3.84厘,日中交易時段曾升至6厘。人幣中間價連續第7日下跌,昨報每美元兌6.7296,4時半在岸價收報6.7299,跌160點子。上商經濟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人幣貶值速度確較預期快,尤其昨日倫敦開市後離岸價跌穿6.74,未見人行干預,他預期未來1個月,人幣關口是6.78至6.8,惟「今年內見7算機會不高」。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亦說,傳統上交易員12月多會封盤,個多月交易時間內,人幣要跌至7.2即再貶6、7%,「可能性不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4/19800326
Burberry英銷售強 難補亞洲跌勢
1 :
GS(14)@2016-10-19 06:06:51【明報專訊】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公布截至9月底止上半年度業績,受惠英鎊急跌,刺激各地旅客赴英購物,Burberry期內英國銷售額上升逾三成,佔公司上半年收入的15%,不過當地銷售升勢難以彌補亞洲銷售跌幅,單計香港,上半年銷售額下跌逾一成。Burberry股價昨晚大跌7%。
鎊貶值 英國銷售額升逾三成
由於英國銷售增長強勁,公司上調英鎊貶值所帶來的全年盈利貢獻,以現時英鎊匯率計算,由7月預期帶來9000萬英鎊盈利,上調至全年最多1.25億英鎊盈利貢獻。截至今年9月底止,以固定匯率計算,Burberry上半年總銷售額為11.6億英鎊,按年升5%,略遜市場預期。其中,零售銷售額為8.59億英鎊,按年升11%,同店銷售表現維持不變;第二季整體同店銷售合乎預期,按年升2%。
港澳減價無助銷情
亞太區銷售表現尚算正面,區內同店銷售上半年下跌低單位數字,主要受本港分店同店銷售錄雙位數字跌幅影響,雖然港澳地區期內已下調部分產品定價,惟香港上半年銷售額仍跌逾一成。
公司期內批發業務仍未有起色,主要受美國百貨公司持續經營困難拖累,上半年批發銷售額按年下跌14%,其中美國上半年批發業務銷售額已按年跌25%,公司下調下半年批發業務銷售表現,由年初預期跌10%下調至跌15%。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30&issue=20161019
龐寶林:成熟國家債市跌勢已成
1 :
GS(14)@2016-11-15 07:58:23【明報專訊】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奪得美國總統寶座,投票當日一度造成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亞洲區股市大跌、避險資產如日圓及黃金顯著抽升。不過市場恐慌情緒很快就降溫,股市後段跌幅收窄,相信是因為投資者已接受了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的事實,亦期望特朗普能為美國經濟帶來起色,其提倡的政策更令相關利好行業股價大升。整個過程與英國脫歐一事如出一轍,但今次反彈速度更加快,前後不到半日時間。
雖然股市、貨幣等迅速收復失地,但是債券市場仍然不買帳,繼續陷於下跌漩渦。其實自8月開始,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已經展開升浪,換言之即是債券價格下跌。國債價格下跌的主因是今年上半年升幅太過誇張,除了市場資金避險外,各國央行如日本及歐洲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亦是最大推手,各國不同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急跌而債價上升,而且整個升勢於上半年更是未見調整。時至今日,日本央行已出手維持日本10年期債券零息水平,以避免收益率再下跌而扭曲債券市場的風險,事後日本10年期債息的確穩定於零厘附近。另一方面,美國聯儲局加息預期日漸升溫,投資者開始發現債券已缺少利好因素支持,價格再難以上升,因此不斷沽債離場,導致主要國家的債券價格於過去數個月持續滑落。
同時,傳統上美國或德國等國債是投資者追捧的避險資產類別之一,不過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甚至於美國總統大選所帶來的風險及不明朗前景,都無助主要國家債券價格上升,反而是沽壓不斷。而事實證明英國第三季GDP比預期好,按年增長達到2.3%,是超過一年來最強勁,亦無受英國脫歐事件影響,令到投資者買債的需求更為降低。
脫歐特朗普當選 均無法推升國債
上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市場預期新一屆政府將會增加財政支出及基建投資、推行貿易保護政策、增加就業及推動薪酬上升,這些政策都會令通脹升溫,亦增加了加息的機會,加上有機會加碼發行長期國債,引發美國國債息率再度抽升,10年期債息錄得自2013年7月以來最大單日昇幅,而現時10年期債券息率已升破2厘,是今年1月份以來高位。
通脹掛鉤債看俏 新興市場債息吸引
直到現時筆者認為主要國家國債價格仍會持續回落,畢竟過去的上升泡沫仍要時間消去,雖然未知債市泡沫會否急速爆破或是逐步調整,但是債市回落之勢已形成。彭博環球成熟市場主權債券指數已由8月23日高位的120.813持續下跌至現時的113.419,回落幅度有6.12%,跌幅對於債券來說已是相當大,但比起早前的升幅而言,調整仍未及一半。所以對於投資成熟市場政府債券仍是不可取,如果要從芸芸債券中選出較佳投資對象,相信通脹掛鉤債券、亞洲及新興債券將是不錯的選擇,前者受惠通脹有機會回升,後者則仍提供較高息率,比較下仍可考慮持有。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43&issue=20161114
人幣跌勢急 港商對沖恐失算 或損還債能力 金管局:對銀行財政影響微
1 :
GS(14)@2016-12-06 03:52:29【本報訊】近月人民急貶,市場上外滙賭盤雖幾近離場,但企業客因營運需要仍持有的人幣遠期對沖合約,因沒預算跌勢如此急,或令對沖「冚唔晒」,合約無法滾存而要終止,企業客會否因外滙損失影響償還能力,令銀行撥備增加,惹來關注。金管局重申,有關合約餘額已遞減,不會對銀行財政構成大影響。記者:劉美儀
儘管近月人幣兌美元曾最多急貶近2.8%,但多間銀行主管及分析員均指,相關遠期對沖合約餘額已接近尾聲,數月前人幣滙率相對穩定時,很多合約已平盤離場,仍滾存至今的亦可能僅餘三、四期,至明年初便屆滿,上半年雖有個別企業客或因外滙損失導致銀行少量提撥,惟預期對下半年撥備影響有限。
所剩合約已近「水尾」
消息指,今年以來,金管局已一直就中小企及商業客,所涉人幣遠期對沖合約,如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RF)進行定期專項調查(thematic survey),並要求銀行透過書面承諾方式,掌握客戶在多間銀行同時開立的對沖合約餘額。有關遠期合約一般年期雖達一、兩年,但每個月底要對價,若跌價銀行會要求客戶追補抵押品。自去年8.11滙改後人幣持續貶值,至今所剩合約無論規模及期數,應已接近「水尾」。惟近期人幣急貶,據悉有些每月仍「撐住」滾存的遠期合約企業客,可能資金「乾塘」,「都無法再carry」。另一情況是人幣持續走弱多時,企業遭客戶「減價cut單」,但企業已按原來材料、人工等支出估算,購入的對沖合約金額未能中途調減,故出現「白頭片」、即合約變相「做大咗個盤」,遇上近月滙率急貶,或造成外滙損失。消息指企業需現金流周轉,倘因此而影響本身償付能力,不排除個別嚴重個案,會出現信貸違約,故要審慎監測今年度銀行的工商信貸撥備會否增加。金管局發言人指,據當局一直對銀行審慎管理信貸風險的要求,銀行與企業客戶進行金融交易,須事前評估客戶財務狀況,包括其償還能力,設定合適交易額度,如客戶因市場變動影響現金流,銀行需加強管理。
專家料企業能應付損失
發言人表示,該局並沒有銀行售予客戶尚未到期的人幣遠期對沖合約總額,但從業界了解,銀行在過去一年已減少與企業進行此類交易,這些交易餘額正逐漸減少,不應對銀行財政狀況構成重大影響。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近1個多月人幣滙率最多曾由每美元兌6.75急貶至6.96,企業遠期合約若對沖不足,自然會有損傷,但相信未必會導致企業虧損或銀行撥備增加,除非公司本身生意已有問題;而最近內地經濟趨穩,除房地產外各行業均有改善,料企業能應付有限度的外滙損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5/19855240
特朗普上台 人民幣跌勢加劇 外儲警戒線勢危 專家:改革開放讓路
1 :
GS(14)@2016-12-29 08:10:09【明報專訊】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當地資本市場在短暫驚嚇之後,以出乎意料的高漲熱情開始了與新任總統的蜜月期。美股屢創新高,美元持續走強,新興市場卻劫數難逃。打貿易戰的姿態,挑機一個中國的論調,特朗普讓人民幣雪上加霜。中國唯有緊急收緊資本管制,暫緩開放本帳,甚至有「開倒車」的迹象。
明報記者 顧冷冰
11月8日,美國出現歷史性的「黑天鵝」,真人騷主持人、地產大亨特朗普爆冷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共和黨同時贏得參眾兩院及白宮的話事權。以真人騷節目《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走紅的特朗普,其實正是美國財赤擴張、拉高經濟增長的忠實「推手」。他的這一政策立刻被資本市場炒熱,美匯指數1個多月時間裏由98爆升到103,道指、標指和納斯達克三大美股指數屢創歷史高位。
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嚴峻
另一邊廂,新興市場面對着嚴峻的資金外流。國際金融協會(IIF)的資料顯示,特朗普當選至今,外資已自新興市場撤出超過180億美元,這波撤資潮也成為2005年IIF開始發布資金流動警示以來,持續最久的「轉向警示」。
人民幣跌勢加劇,由特朗普當選當日的6.78兌每美元急跌至6.94。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跌了2.3%,年初至今累跌7%。
中國11月的外匯儲備單月急跌近700億美元,結餘逼近3萬億美元警戒線,是自2011年4月以來新低。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等人都曾表態,一旦失守3萬億美元關口,將引來極大貨幣貶值恐慌。
經濟學家﹕外儲難守3萬億美元
不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渣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均表示,隨着美元走強、美債利率持續走高,資本不斷外流,中國外匯儲備難以守住3萬億美元。
資金管制持續升級,人行上月通知,「人民幣」納入監管範圍,嚴控境外放款;6類對外直接投資到明年9月前階段性暫停。
繼銀聯暫停境外碌卡購買非消費保險產品後,又傳出Visa信用卡同樣受限制。有學者指,中國資本帳項的改革必須暫時讓位。
特朗普勢針對中國增加關稅
然而,特朗普給中國的「厚禮」還不止於此:他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直接通話,又稱美國不受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
特朗普團隊則威脅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針對中國施加高額關稅。中國正謀劃如何反擊,然而,任何反擊都將是雙刃劍。特朗普當選衝擊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人民幣在這一輪衝擊當中會跌得多深,尚未可知。
(再戰2017系列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32&issue=20161229
旅客消費減 11月零售跌幅再擴大 零售協會:今年跌勢料緩和 打工仔有望加人工
1 :
GS(14)@2017-01-04 08:12:08【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11月份零售數字,雖然當月旅客跌幅收窄,不過零售銷貨值卻長按年錄得5.5%跌幅,遠遜市場預期的跌3.3%,連跌21個月,當中電器及攝影器材為跌幅最大類別,達27.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認為,「旺丁不旺財」主要因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所致,預計2016年全年零售數字約跌8%,而今年則有望收窄到3%至4%,料不會再有關舖潮,絕大部分零售業「打工仔」亦可獲加人工。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入境處早前公布11月份訪港旅客人數,跌幅較10月份收窄,僅跌2.1%,市場原以為零售業終現曙光,惟政府昨日公布的11月份零售數據,卻遠遜市場預期的跌3.3%,當月總零售銷售貨值的臨時估計數字為359.92億元,按年大跌5.5%,連跌21個月,亦令2016年首11個月的總零售銷售貨值按年約跌8.6%。
奢侈品市道續弱 按年跌14%
若以類別劃分,表現最差的為電器及攝影器材,按年跌幅高達27.3%,其次為雜項耐用消費品,跌15.2%,奢侈品珠寶產品亦錄得14.4%的跌幅(見表);至於提早舉行促銷的百貨公司貨品,以及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均扭跌為升,按年升幅分別約1.7%及3.7%,惟「超級市場」則由10月份的按年升3.5%,變為11月份的跌1.1%。
政府發言人稱,11月份零售業銷售按年跌幅稍為擴大,相信是受到訪港旅客在該月份對部分貴價品的消費減少所拖累;展望未來,零售業銷售的表現要視乎訪港旅遊業會否改善,以及外圍環境各種不明朗因素會否影響市民消費意欲。
協會: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11月份旅客數字改善惟零售數字惡化,實在令人失望,估計是與內地旅客的購買能力已不如數年前,及其消費模式轉變有關;不過幸好會員普遍表示12月份整體情况不錯,預料12月可錄得低單位數跌幅,甚至持平的成績,2016年全年則料跌約8%。
料暫不會再現關舖潮
展望2017年,鄭偉雄表示,會員對1月份的情况比較分歧,有指情况不俗,亦有人擔心天氣暖和、聖誕農曆新年相距太近等因素,影響了消費意欲,全年的具體情况尚要待首季過去、許多不明朗因素明朗化後,才能看見更清晰的趨勢,但亦相信最差亦只會有低單位數的跌幅,約3%至4%。
另外,鄭偉雄又透露,根據協會近月完成的一項會員調查顯示,超過九成會員表示今年會繼續加人工,雙糧及花紅仍會繼續發放,亦看不見會有新一輪關舖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97&issue=20170104
人幣中期跌勢料未變
1 :
GS(14)@2017-01-26 18:04:52【本報訊】內地資本賬逆差上月首次扭轉為順差,人民幣滙價會否有機會迎來轉勢?東亞銀行(023)高級市場分析師賴春梅認為,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勢頭未變,相信資本賬出現盈餘僅對滙價帶來短期穩定。賴春梅指出,去年12月銀行代客收款、付款資本賬項錄得135億美元順差,短期人幣或會偏向穩定,惟由於相關數額不多,中長期貶值預期難以扭轉,因為經濟基本面利淡,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亦不利中國出口,有機會令經常賬盈餘收縮,維持年底每美元兌7.2人幣預期。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出,收緊資本賬將會令人幣貶值壓力減少,但相信措施屬暫時性。人幣在岸價截至晚上9時微貶0.08%至6.859,離岸價則沒有變更,每百港元兌87.8人幣。此外,《中國證券報》引述券商分析,銀行本着早放貸、早收益原則,年初會集中投放信貸,料1月新增貸款有望創新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5/19907933
維穩無效 A股回復跌勢
1 :
GS(14)@2017-05-13 02:01:02【本報訊】北京在5月14日至15日舉行一帶一路論壇,市傳國家隊隨時入市維穩,消息令A股在前日終止之前的5連跌,但效果只是曇花一現,昨日A股又回復跌勢。滬綜指早段好淡爭持,但尾市突然插水,收市跌27點或0.9%,報3052點,再創去年10月以來的近7個月新低;深成指亦跌128點或1.3%,報9756點。滬深兩市成交4,025億元人民幣。
國家隊托金融股
向來為國家隊托市對象的銀行、保險股逆市大升,國壽升3.6%,中國平安升4.9%,新華保險則保持連升15日紀錄,昨日再升3.9%。至於沒有受到國家隊關照的其他之前熱炒板塊,則成為跌市重災區,兩隻雄安概念股跌停,其餘跌幅均逾5%。之前借國產大飛機試飛炒起的飛機股全面下墜,龍頭股中航飛機跌7.3%。
A股此輪跌市起因之一為中央整頓險資和加強金融監管,自中保監前主席項俊波4月8日落馬以來,滬綜指已連續四周下跌,至今累跌7.1%。但在國家隊托市下,本應為跌市火車頭的金融股反而成最強板塊。由於金融股佔指數權重較高,成為國家隊托指數維穩的重要工具,在2015年及2016年多次跌市時,金融股均逆市上升。有內地評論指,國家隊這種做法反而加劇市場恐慌,令資金更不敢入場撈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1/2001769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