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傳志談聯想控股和創業:28年幹了四件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32206.html
聯想是我的命!」當年聯想集團陷入虧損困境時,柳傳志再次出山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如今這位68歲的中國企業「教父級」人物,在帶領聯想集團走出困境、目前近乎登頂全球最大PC廠商之後,幾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聯想控股身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將資產超過1500億元的聯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推到資本市場上。對柳傳志而言,這將是他人生創業的又一個里程碑。

昨天下午,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柳傳志坐在記者對面,雖然略顯疲憊,但談到聯想和創業,他眼睛亮了。

關於聯想控股——

要給中國股市帶來清新的風

問:您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聯想控股這邊,作為旁觀者,您對聯想集團和楊元慶這兩年表現怎麼評價?

柳傳志:我從聯想集團離開的時候就已下決心讓元慶獨當一面,我不會進行很多干預,因為他有8%的股份。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能力上都已經是主人了。元慶是一個對業務感覺特別好的人,做事也非常執著,學習能力很強,原來欠缺的是跟人打交道,特別是跟國際人士,或者說在戰略上看得更遠,還需要一個鍛鍊的過程。現在我是認為他已經比較穩、比較成熟了,不說別的,元慶在開中外記者會的時候非常自如,有些人是很怕(這種場合)的,但元慶真是迎著困難上。

問:聯想控股的目標是在2014-2016年上市,上市以後您對它有著什麼樣的期許?

柳傳志:聯想控股有這麼幾個願景:一是以產業報國為己任,投資掙了錢不算完;二是要做一個值得信賴、受人尊敬的企業;三是在多個行業裡成為領先企業;四是要成為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控股公司。

在2014-2016年聯想控股整體上市的時候,不僅希望有一定的「噸位」,還希望上市以後每年都能保證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能夠給中國股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關於自我評價和創業——

不敢接受「企業家教父」說法

問:您如何評價自己28年的創業經歷?

柳傳志:我為聯想做了四件事:一是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趟出了一條路,從此以後很多研究院都開始走辦企業這條路;二是跟外國企業進行競爭的過程中佔了上風,我們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取得第一名;三是原來聯想是百分之百的國家產權,今天已變成股份有限公司,對於企業的發展很有利,應該說這既有戰略眼光又有耐性;四是多元化,人家都說很難做成,我們是有理論基礎地做成了。

問:外界都認為您是中國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

柳傳志:「教父」,過去這都是黑社會的說法,現在變成一個好詞了,不管是不是好說法我都不承認這個詞,原來馮侖說可以把柳傳志和王石做成一個鏡框掛在牆上,這不是說我不能犯錯誤嗎?

問:當年創業和現在創業有什麼不同?

柳傳志:最大的不同是,以前的創業是前面一大片目標,但道路也許看不出來,有的一踩就是一攤爛泥,把你淹死。今天創業的道路已經看得很清楚,但道路太擁擠,哪裡掙錢哪裡排長隊。今天創業要憑本事,過去都是「傻大黑粗」,你可能掙了一把錢之後又掉坑裡去了,聯想就是小心探路,研究這個路的規律。

問:您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麼提醒和建言?

柳傳志:創業一定會有收穫,最起碼人生得到很大的歷練,唯一要想清楚的是你的資金從哪裡來。如果是家裡的養命錢或父母的退休工資,幾萬塊錢拿去創業失敗了真的是不應該。最好是跟人家合夥做,還有就是等你努力積累了資金,積累的經驗,再來創業。走上創業這條路,對國家、對政府都有好處,但自己還是要小心。

新聞背景

柳傳志的創業秘訣: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

創業,是柳傳志過去28年最直觀的寫照。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從中科院計算所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啟動資金80萬元。柳傳志對當年的創業坎坷仍歷歷在目,「當年差點被騙300萬元,錢被騙走之後,每天半夜兩三點會突然嚇醒,心臟狂跳不止。」柳傳志說,儘管後來錢追回來了,但住院後休息3個多月,才把自己調整到正常人。

柳傳志說,當年創業中,要死要活、傷筋動骨或到生死邊緣的經歷並不罕見,直到現在仍有後遺症,「頭疼,精神不好,要一直治療,經常做運動。 」

柳傳志一手創立的聯想集團,即使營業收入做到30多億元,仍面臨生存或死亡的問題。2004年,聯想集團併購IBM的「蛇吞象」案例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經典,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這一併購會成功,IBM是美國文化、財富和經濟主義的象徵。柳傳志說,併購後,2009年聯想一度在懸崖邊上,一個季度的虧損達2.7億美元,「這裡面有很多動魄驚心的故事」。併購前,2004年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是2.4%,如今佔到了15.7%,柳傳志說,但現在只能說併購暫時成功,「你到美國大街上問問,知道中國有一家聯想公司嗎?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中國企業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柳傳志說,「很多事情眼看走不通,你拚命地去研究最後就通了,所以要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

新聞鏈接

聯想控股和聯想之星孵化器

晨報記者 苗夏麗 林穎穎

昨天,柳傳志在上海出現,就是為聯想之星創業孵化(上海)基地啟動的儀式而來,並向創業者分享了他當年的創業經歷。目前,柳傳志的身份是聯想控股的董事長和執行委員主席,他說,現在幾乎100%的精力都放在聯想控股身上。

聯想之星孵化器是聯想控股三大戰略板塊之一,擁有4億元的基金盤子、平均500萬元以上的單項目投資金額、涵蓋三大主題(TMT、先進製造和醫療健康)、數十個行業的投資範圍。在過去三年,投資了30多個項目,已投入2億元,並走出一條「創業培訓+天使投資」模式。聯想之星孵化器每年的投資高達2000萬元,且聯想控股對其並沒有確定的財務考核。柳傳志希望能在聯想之星的孵化下走出一批優秀的創業人才,「聯想有能力做這件事情」。

目前,聯想控股的業務佈局包括核心資產運營、資產管理、「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三大板塊,涉及IT、房地產、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等多個行業,2011年,聯想控股綜合營業額1831億元,總資產1505億元,員工總數約45000人(含國際員工7800人)。

如此一個錯綜複雜的棋盤,柳傳志拿捏自如,他希望聯想做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通過機制和文化保障企業傳承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3

李劍閣回應為何中國股市幹了20年 還在2000點左右 陳紹霞

http://xueqiu.com/1876614331/28743056
北京時間4月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繼續召開。在「資本市場的監管:老問題、新思路」分論壇上,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在談到大盤為何20年還是在2000點左右的問題時表示,「幸虧我現在權威性不夠,如果還在證監會,我絕對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分論壇主持人王波明向李劍閣提問:「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幹了20年,就在2000點左右,這是所有全中國人民、投資者都在問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問呢,李劍閣先生也是早期中國證監會的副主席,也是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建設。我覺得他最有權威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劍閣表示:「幸虧我現在權威性不夠,如果還在證監會,我絕對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幾年經濟增長這麼高,而股市不動,大家如果拿歷史圖像來看的話,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情,經濟增長高,股市往下跌這是不吻合的。但是經濟增長沒有高,股市瘋漲,這也是不吻合的。」
  「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我說這次長期的低迷和上次從1000多點迅速地在短時間裡漲到6000多點,跟那波行情有密切關係,因為那次漲的太狠了。從05年到07、08年,漲的太瘋狂了。那個時候我還在國務院一個政府機關工作,當時另外一個副部長跟我天天在一個食堂吃飯,比如2000點的時候,他說會到2500點,我說什麼都不相信,結果很快他贏了,然後又說很快到3000點,結果又贏了。我看不懂。」
  「在那一輪當中幾乎把所有的居民都捲進去了,這樣說實話,有相當多的投資者在那一波行情當中損失慘重。這一波行情我個人認為使得許多原來股票市場的忠實投資者遠離市場了,資金也撤離了,信心也沒了。所以長期股市不振和那一波行情有關係的。我個人這麼看。」李劍閣最後說道。  .鳳.凰.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98

不死鳥智聯招聘:上市前20年幹了啥?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31
在本次IPO中,智聯招聘發行價13.5美元,融資7573萬美元;開盤價14.5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約7.4%;以開盤價14.51計算,智聯招聘市值達7.25億美元。按開盤價計算,上市之後,智聯招聘最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持有智聯招聘79.0%股份,價值約5.72億美元,而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2.9%,個人財富達到2100萬美元。

自昨晚開盤後,智聯股價持續走高,盤中最高至16.21美元,上漲一度超過20%。


智聯招聘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是1994年創建的獵頭公司智聯 (Alliance)公司),早於百度3年,早於阿里巴巴2年,是中國最早一批招聘垂直網站。截至2013年12月31日,註冊用戶總數7410萬。


它基本見證了中國互聯網招聘業務的所走過的歷史。但上市不是成功的終點。分析人士指出,智聯招聘機構和投資人持股比例過高,此番上市更多層面或是讓原來老股東變現,而且智聯招聘無法給投資者更豐滿的想像空間,未來市值黯淡,這家積澱太久的傳統模式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大。


一年換3個CEO 市值7億美元背後的波折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智聯招聘發展堪稱曲折。


早在2011年智聯招聘就衝刺過上市,但最終因為資本環境惡劣而被擱淺。


即便此次成功上市市值達7億美元,其經歷了20年,和眾多後起之秀的垂直網站相比遜色太多。今年5月上市的聚美優品只用了4年事件,市值超過40億美元;即便同行前程無憂也早在10年前的2004年9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此番,智聯招聘上市只融資7573萬美元,而截至到其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其總共融資額度已經達到1.5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9個月,智聯招聘總營收為人民幣7.567億元,淨利潤為人民幣1.301億元。據此估算,智聯招聘的季度收入2.5億,利潤0.4億元。智聯招聘的這一業績遠低於前程無憂。財報顯示,前程無憂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4.3億元,淨利潤1.1億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本次IPO之後,智聯招聘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傑森•倫加(Jason Lenga)和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聯合持股68.3%;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僅2.9%。SEEK所擁有的投票權為76%,是實際上的「掌門人」,智聯CEO郭盛僅有0.8%投票權。


這背後折射出的恰是智聯招聘多年的內鬥歷程,也導致了這一老牌網站起了大早,卻只能趕個上市的晚集。


智聯招聘創始人多年前就已經離開,公司業務長期由職業經理人負責打理。4年時間更換了4個CEO,其中在一年時間內更換了3個CEO。


張詠、劉浩是智聯招聘的創始人。2009年8月,由於智聯招聘持續虧損,實現絕對控股的SEEK通過董事會勒令智聯招聘CEO劉浩「下課」。


一年後的2010年7月,因投資方與高管團隊矛盾加劇,智聯招聘高層發生內訌,公司分成兩派:一派以時任智聯招聘CEO趙鵬為核心的CEO辦公室高層團隊;一派以CTO余用彤為代表的投資方代表團隊,兩派先後以內部郵件的方式宣佈開除對方。當時,公司一度遭封鎖,大量「便衣」進駐。

最終,智聯招聘的投資方澳洲麥格里集團科技直投業務團隊的創始人丹飛立掛帥CEO一職,臨時接管智聯招聘,以趙鵬出局告終。
3個月後的2010年10月,郭盛出任智聯招聘新任CEO,替換於內訌中暫時接任的丹飛立,一直到今天。而此番智聯招聘衝刺上市也恰是在郭盛的領導之下。

潛在挑戰巨大 前景遭投資人士唱衰

一位投資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國內的招聘行業的資本故事已經結束,已經沒有太多成長空間。此番智聯招聘勉強上市,更多層面是把原來老股東變現,市值前景將十分暗淡。」 而且通常來講,招聘網站每年第一季度是招聘業務旺季,業績自然很亮麗。這也是智聯招聘能成功上市的一個小輔助因素。

在未來智聯招聘的發展路上,其也將面臨艱難險阻。

當前,國內招聘市場,大頭被綜合招聘網站前程無憂把持,畢竟前程無憂一家獨大,馬太效應已經形成,而且智聯招聘商業模式偏「傳統化」, 其營收模式正呈現出一定程度危機。

智聯招聘盈利模式單一,主要是通過廣告收費。但很多招聘網站淪為企業宣傳的展示平台。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智聯招聘的展示廣告費已經超過收入過半。這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本應是幫助求職者和企業主找到有效信息的招聘核心價值被扭曲,用戶開始流失。
此外,智聯招聘還將遭到趕集等分類信息網站和新興的獵頭招聘、社交招聘,如獵聘網、拉勾網、Linkedln、大街網等的分食,競爭將愈發激烈。

特別是今年,趕集網大力佈局中低端免費招聘業務。2月份,趕集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招聘業務,趕集網CEO楊浩湧(微博)甚至高調宣稱其兩年內在線招聘營收超15億,要超越前程無憂,改變中國在線招聘行業格局。在趕集網看來,中低端人才更換工作頻率高,這一細分領域有20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因為分類信息網站有著巨大的流量基礎,而對家政、洗碗工、司機、保安、傳菜員等一些低端招聘,智聯招聘這種綜合性招聘網站難以提供。按照趕集網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通過趕集找工作的人次達到10.9億,日均有300萬人在趕集網找工作。趕集網招聘業務主要通過提供給企業端的服務包括位置置頂和競價排名收費獲利,月收入8000萬,去年趕集網在招聘上的收入增速是180%,而智聯招聘的增速則在9%。

這些都將成為智聯招聘的挑戰者,當這些傳統招聘模式「掘墓人」站起來之際,智聯招聘的卻招架之力卻顯得較為微弱。
未來,面對龐大的求職需求人群和更加精細化的企業用戶,智聯招聘需要盡快從廣告型向服務型轉型。但這對於這個受資本方操控,失去創始人靈魂的招聘網站而言,它能迅速捕捉行業變化,並保持飢餓狀態果斷變革出擊嗎?一位網絡招聘從業者說:「這個很難。」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胡祥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47

今天凌晨 谷歌到底幹了什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31
Android One是一套廉價手機設計方案,谷歌希望通過Android One計劃幫助智能手機廠商製造更為廉價的Android智能手機,從而替代非智能手機。這些手機都將運行Android操作系統,同時支持完整的谷歌服務,並且軟件可以通過Google Play自動安裝。

首款通過Android One計劃打造的手機產品將在今年的秋天於印度問世,它出自印度手機製造商Micromax,這款手機擁有4.5英吋的屏幕,雙SIM卡設計,支持TF卡擴展以及FM收音機功能,其售價將低於100美元。

Android Auto汽車平台
傳聞已久的Android Auto谷歌汽車平台終於在谷歌I/O大會上亮相了。根據現場的演示,目前這個版本的Android Auto包含有導航、通信、音樂三大功能。其中,Android Auto可全部通過語音操作。

此外,令開發者感到興奮的是,Android Auto SDK也同期公佈,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第三方應用接入到Android Auto平台了。

Android Auto與蘋果CarPlay最大的不同在於,當安卓手機通過數據線連接到汽車之後,屏幕是投射到車裡中控台顯示屏的,顯示風格與橫版安卓界面沒有太大不同,因此用戶可以獲得非常一致的操作體驗,所有程序其實是運行在手機上的,而CarPlay的界面則是完全重新設計的。

蘋果和谷歌先後發布智能汽車操作系統,意味著兩家科技巨頭,已經將戰火從消費電子設備轉移到汽車領域。

Android TV
Android TV是谷歌專門為智能電視打造的操作系統。從Android TV的界面來看,它分為視頻、應用、遊戲等不同的板塊,與目前所見到的一些智能電視系統較為類似。

在功能上,全新的Android TV支持虛擬控制,可以用手機、平板等設備來對智能電視進行控制。在Android TV中,谷歌還提供了多款經典遊戲,用戶可以與網絡中的其他玩家進行互動、分享,並能夠利用不同的設備進行網絡對戰。此外,Android TV可以實現多屏互動,可以你手機或者平板中的音樂、影音推送到Android TV中。

目前,Android TV可在眾多不同的處理器上運行,並且目前已經得到了夏普、索尼等多個廠商的支持。

Android L
在今天的大會上,谷歌發佈了全新的Android系統。谷歌並沒有給這套系統起一個像之前那些版本一樣的甜品的名字,也沒有稱它為「Android 5.0」,而是有了一個全新的命名方式「Android L」。

谷歌重新設計了Android L的系統UI,讓這套全新的系統所有的UI都完全的扁平化。系統內增加了3D效果的適時陰影效果,讓整個的UI界面看上去更有層次。

據悉,Android L並非為手機單獨定製,這意味著這套系統將出現在手機、平板、筆記本、汽車或者電視上,通過一個谷歌帳號可以實現多屏互動。

Android L開發者版本將在明天正式上線,首批適配機型為Nexus 5和Nexus 7。

Android Wear手錶
大會上,谷歌介紹了可穿戴設備平台Android Wear,並展示了LG G Watch、三星Gear Live和摩托羅拉Moto 360三款基於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錶。
三星智能手錶
LG智能手錶
Moto智能手錶

基於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錶有兩種操作方法,一是觸控,二是語音。從實際情況來看,語音控制就是依靠Google Now來實現的,可以用來設定鬧鐘,也可以用來叫出租車等等,但不能完全實現語音控制,在很多情況下還是需要用手指去滑動手錶的小屏幕。

基於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錶的定位是android手機或android平板的擴展,而非獨立產品,脫離了手機或平板,手錶就似乎很難有更多的作為。

設計語言「Material Design」
谷歌發佈了全新的設計語言—— 「Material Design」,未來它將成為Android和Chrome OS等重要產品的界面靈魂。

Material Design產生的效果,可以理解成你的手在接觸到系統界面時所產生的特效,比如在點擊撥號盤時泛起的漣漪。

「Material Design」在上個月發佈的Google+應用新升級當中首度亮相,其帶來的改動包括色彩斑點、新圖標和更加統一的界面層次,而整個界面的基礎被谷歌稱作是「合理化空間和動作系統的統一理論」。

「Material Design」不僅僅是針對 Android 系統,未來它會被應用在移動、桌面和網頁等多個領域。

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台

10.jpg (13.41 KB, 下載次數: 2) 昨天 10:02 上傳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台類似蘋果的HealthFit,可管理第三方健康應用的數據以及傳感器,旨在通過一個入口獲得所有健康類軟件數據的統一管理。

Google Fit可運行在穿戴式設備或其他外設上。目前,Google Fit已經與耐克、阿迪達斯、LG、華碩、HTC等廠商達成合作關係,在幾週後就將提供SDK工具包給開發者下載。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60

伏特加民族不幹了!俄羅斯全民反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03

Love-on-Vacation-Moscow-2

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步步升級,俄羅斯國民不幹了,全民奮起反制裁!

如果身在俄羅斯,人們將會在一家房地產公司門外發現這樣一塊招牌:“我們對制裁的反應?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僅為9.5%!”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不僅是莫斯科,俄羅斯各地都湧現出了一些類似的現象。餐廳里有“反制裁菜單”;零售商提供“反制裁折扣價”;商場店家們開始對顧客發出警告,稱他們將不再向“俄羅斯的敵人”提供服務——所謂俄羅斯的敵人,是指奧巴馬和默克爾。

之所以冒出來這麽多諷刺的標語,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強烈,原因很簡單:由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針鋒相對的制裁與反制裁,西方國家流向俄羅斯的資金減少了,法國的奶酪和波蘭的蘋果也從莫斯科超市的貨架上消失了,一切都將俄羅斯人的心拉得更近。

華爾街見聞提及,昨晚,歐盟一致通過最新一輪對俄制裁方案,定於9月8日交由成員國政府批準。具體措施包括禁止一些俄羅斯國有的國防與能源企業在歐盟市場募資;禁止歐洲銀行向受制裁的俄羅斯企業提供銀團貸款;擴大對石油行業技術的限制範圍以及增加出口軍民兩用產品的限制……

而俄烏緊張關系越升級,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內支持率卻越高漲。華爾街見聞曾援引蓋洛普調查結果,普京在俄羅斯的支持率已達到驚人的83%,甚至比2012年當選總統時還要高。

俄羅斯商人Dmitriy Belobragin對《金融時報》表示:

這個國家感覺比以往多年還要團結。俄羅斯越來越團結一心,民族情感越來越堅固。大多數俄羅斯人和我的感覺是一樣的。

就連俄羅斯富豪對國家的熱愛也不例外。Gennady Timchenko,這個俄羅斯富豪榜排名第六的巨富,同時也早已登上歐美制裁黑名單的人,上個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如果需要,明天我就將向我的國家獻出一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34

油價一跌就寬松?日本央行委員這次不幹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44

自日本央行今年10月底的貨幣政策會議以後,國際油價跌勢不減,又重挫約20%。油價大跌使市場人士預計日本央行更有可能明年最終增加寬松措施,但該央行的一些高官反對將油價與寬松措施綁定,排除行動的可能。明年加大貨幣寬松力度的提議存在被日本央行決策者否決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10月底的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暴露了罕見的極大分裂。會議聲明顯示,日本央行決策者以5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勉強通過了增加寬松的決議。如此緊張的投票局面顯示,該央行的決策委員越來越懷疑QE的效果。日本央行出乎市場意料的決策引起市場強烈反應,此後一個多月日元對美元匯率跌幅逾10%,日本股市本月初曾創七年半新高。

美元,日元,日本央行,QE

市場的回應對日本央行約兩年內達到2%的長期通脹目標是好消息。但隨著近一個月油價再創五年新低,一些寬松派日本央行決策委員的樂觀預期面臨挑戰。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四名10月會議投反對票的委員此前就擔心日本央行一再寬松會被逼入死角。即使油價停留低位,他們也不會向壓力屈服,還是主張不要增加寬松,讓國內通脹在現有寬松措施影響下自行回升

知情者還透露,有兩位投票反對增加寬松的委員在10月會上認為,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密切關註不可預知的油價有風險可能導致日本央行每逢油價進一步下跌就不得不考慮寬松措施反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及其支持者寬松立場的委員變得更團結。下周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會議期間,近來國際油價大跌可能成為關鍵議題。

布倫特原油,油價,石油

觀察人士預計,日本央行委員還在評估10月底寬松措施的效果,所以下周的央行會議將按兵不動。可日本央行的考驗很快就要到來,因為明年1月日本央行將更新經濟增長和價格的預期。了解日本央行想法的人士預計,屆時該央行可能別無選擇,只有下調價格預期。而調降預期也許就會讓外界猜測日本央行會增加寬松,否則黑田東彥可能不得不推遲日本達到通脹目標的預計時間。

不過,日本央行高官未必會如觀察者所料,為加大寬松開綠燈。10月會議5比4的投票結果足以顯示日本央行內部對增加寬松的巨大爭議。即便是10月會議投票支持增加寬松的一位日本央行委員Sayuri Shirai,也在上月表示,日本央行下調預期“不會自行引發進一步行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60

滬港通實施後外資幹了啥?(上)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4222630

外資的操作風格
  滬港通自11月17日起實施後,迄今已經度過18個交易日,外資在這半個月里都幹了啥?截止到12月10日,滬港通的3000億元總額度已經合計使用了616億元,但18個交易日里每天成交排名前十的股票合計凈買額是299億元,占已使用的616億元額度的48.53%。這其中,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大秦鐵路、上汽集團、中信證券、中國太保、工商銀行等頻繁出現在滬港通的每天前十大成交股名單之列。從這個數據能看出什麽端倪嗎?能,因為這數據充分顯示了外資的投資偏好、行業選擇及投資風格等重要信息。
  從滬港通實施之初,很多內資紛紛提前埋伏準備算計外資一把,到算計未果後內資匆忙減倉出局,進而使得滬港通開通後數個交易日內A股市場大幅震蕩,這是內資太聰明?還是外資更狡猾?其實這與外資是否狡猾沒任何關系,而是內資太自以為聰明,他們並不了解外資的操作習慣,“追漲殺跌、動輒拉板”並不是外資的強項,這完全是內資的專長,外資的操作習慣與風格往往是越跌越買,很少追高買入,比如臺灣市場在推行QFII制度前,要麽暴漲要麽急跌,這與A股市場長期以來的特征極為相似。
  臺灣市場實行QFII機制後,外資專業的分析能力、豐富的投資經驗,以及非常註重基本面因素的投資理念逐步開始影響整個臺灣市場,因為這些外資習慣性遊弋於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並且大多是屬於專業投資機構性質的資金,這類資金對市場的敏感性極高,他們一旦對市場給予認可後,輕易不會隨意改變投資方向,更不會象個人投資者一樣情緒化操作,所以外資在臺灣市場實施大舉買入的時點往往是選擇市場處於最低迷的時期,如1995~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1997~1998年亞洲地區爆發金融危機、以及2000年市場再度進入熊市後,外資不但沒有大規模資金流出,相反是資金不斷大額流入,不斷持續買進,比如外資進入臺灣市場的前十年里,除了爆發金融危機的1997年沒有實施大規模買入外,其余年份均是大額的凈買入,如1999年的買超(凈買額)超過3000億元新臺幣,2005年的買超是5581億元新臺幣,2006年的買超是5278億元新臺幣。到2002年底時,外資持有臺灣市場股票的市值已經占臺股總市值的18%,而當時臺灣本土投信(證券投資信托)的持股市值只占總市值的2%;到2007年底時,外資持有臺股的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占臺股總市值的占比已經上升到34.12%。至此,外資已經成為主導臺灣市場最重要的力量,而達到這一成效用了10年時間。
外資如何選擇投資行業
  外資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市場里,對投資行業及投資品種的選擇都會考慮當地經濟結構的特點,如臺灣地區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試行經濟結構轉型,經濟結構主體從勞力密集產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信息產業轉型。這樣到了21世紀初時,臺灣科技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受全球矚目,這期間臺灣本土發展壯大一大批世界級的科技信息企業。因為臺灣地區科技信息產業的發展涵蓋了行業的上、中、下遊,所以臺灣市場上科技信息產業公司的市值占臺灣市場總市值的占比超過五成,成交量占比更是超過7成,而外資機構在臺灣市場上重倉的股票自然也是以科技信息產業公司為主。在外資初進臺灣市場時,當時臺灣的經濟結構是以金融、化工等傳統行業行業為主,所以外資最初進入臺灣市場時主要投資的行業是金融、化工等傳統行業的公司,但隨著臺灣地區科技信息產業的崛起,外資從1998年起開始加大科技信息產業各股的投資力度,並且投資過程中重點選擇權重股,這樣到了2007年時,外資在臺灣市場重點投入的行業是電子信息和金融行業,如2007年7月時,中信金控、兆豐金控、新光金控、複華金控、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等金融類公司超過30%的股份被外資重倉持有,其中外資持股比例最高的中信金控,其55%的股份被外資收入囊中。而外資對科技信息產業則更為青睞,當時臺灣市場上市值最大的五家電子行業公司——鴻海、華碩、廣達、宏基與仁寶等公司的股票分別有58.59%、35.14%、20.23%、50.5%和61.6%的比例被外資把持著。
  到2014年9月時,外資持有臺股的市值已占臺股總市值的37.89%,以臺積電、聯發科、臺達電、廣達等大市值科技股被外資持有的比例再創歷史新高,比如在臺股指數中權值最大的臺積電已經被外資持有80%的股份。外資在A股市場未來會如何操作呢?同樣的情形也會A股市場重現,就是上證50指數的成份股中權值大的成份股也將逐漸被外資逐漸把持住,文章後面我會對此做稍詳細的解析。
外資如何選擇具體的投資標的
  外資的投資風格基本是以各地區市場大市值的股票為主,因這類公司基本都是行業龍頭類公司,其經營業績在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其經營發展情況更能代表行業的發展水平,所以外資在任何市場里選擇投資標的時幾乎都是以大市值公司為主。韓國市場於1992年起實施QFII機制後,當年外資的凈流入額達到1.5萬億韓元,這些資金進場後首選了韓國市場上大型藍籌公司,由於藍籌公司是股價指數中權值大的權重股,所以韓國市場開放的當年,韓國KOSPI指數就上漲40%。在韓國市場實施QFII制度後的前10年里,外資持續保持凈流入狀態。到2001年底時外資持股的市值已達93.69萬億韓元,占當年韓國股市總市值的36.6%,至此外資已開始成為韓國市場上最重要的主導力量,而達到這一成效所經歷的時間也是用了10年。
  韓國市場開放至今已經20年,這期間韓國市場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但外資機構在韓國市場的投資風格始終沒受市場動蕩影響,一直是以投資藍籌股為主,外資尤其青睞韓國市場上市值排名前列的大型公司,結果無形中促成韓國市場上市值排行前列的大型公司股票市值在韓國市場總市值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如韓國市場於2012年7月發布的數據稱:三星電子、現代汽車、浦項制鐵、起亞汽車等市值排名前十位的公司股票市值合計已達396.5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萬億元),占韓國市場股票總市值的35%。而這一比例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期間還只是28.8%,金融危機結束後的2011年1月還是32.0%,到2012年1月增至33.6%,而到2012年7月則進一步提升至35%。這其中,世界電子行業龍頭公司——三星電子的市值占韓國市場總市值的比例從2008年1月的7.78%提升至2012年7月的15.09%,增長近一倍,其背後原因就是大量外資不斷增持所致,時至今日,三星電子的外資持股比例已經高達49.19%。同樣,現代汽車的外資持股比例也達到44.2%,浦項制鐵的外資持股比例更是達到50.2%,起亞汽車的外資持股比例稍小,但也達到32.4%。在這些公司市值占比的排名不斷躍升的背後,是外資不斷增持所致。臺灣市場市值最大的臺積電、聯發科、臺達電、廣達等大市值公司的股票,被外資持有的比例也是不斷創歷史新高,最後的結果也是這些公司在臺股總市值的占比不斷提升。外資在韓國市場對投資行業的選擇也是考慮了韓國經濟機構的特點,所以選擇投資的行業也都是韓國經濟結構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際性大型公司。
  外資在印度市場的投資行為又有什麽特點?印度市場實施開放後,孟買30指數(SENSEX 30)從1993年3月起就開始進入牛市格局,到1994年9月階段性見頂時,SENSEX 30在18個月里累計上漲121.5%;當2004年5月起印度市場更大級別的牛市行情再次啟動後,孟買30指數從4227點起步一路狂奔至2008年1月的21206點,44個月時間里漲幅4倍有余。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印度股市一度下挫63.70%,但金融危機因素消化後,印度股市自2009年3月份起再度走牛,孟買30指數從8407點攀升至目前的27839點,累計上漲231.14%。2014年度內,印度股市仍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之一,孟買30指數(Sensex 30)年內上漲31.50%,超過美國SP500指數9.74%的漲幅,同時自2014年5月份以來,印度市場上外資的凈流入額持續創2008年2月以來的新高。而帶動印度股市走強的同樣是市場中優質的大權重藍籌股,如布哈拉特重型電子、印度國家銀行、印度石油天然氣等大型權重股年內漲幅均超過40%,而這些大型權重股恰恰是進入印度股市的外資重點把持的品種,所以印度股市之所以走出長期大牛市行情,原因也是外資的大舉介入,並且外資在印度股市也是重點投資權重股。
  那麽滬港通實施18個交易日以來,我們看到被外資持續買入,並且凈買額最大的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大秦鐵路、上汽集團、招商銀行、中信證券等在A股市場又是什麽地位呢?他們都是上證50指數的權重股。@小小辛巴 @平淡平安 @不明真相的群眾 @諸葛就是不亮 @大道至簡-榮令睿 @流水白菜 @每天一個新發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24

地方債務限額擬掛鉤經濟實力 去年底地方債突擊“白幹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78

20150130miaoji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銀行業在與監管機構的“鬥法”中可能會敗下陣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有關部門正在考慮確定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時,不與2014年12月末各地存量債務余額掛鉤,而是與各地的經濟實力掛鉤。

同時,各地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時,將主要考慮各地財力和債務風險等因素,適當考慮存量債務,並且存量債務將參照2013年6月30日審計署的審計結果。

不過,上述說法目前尚未獲得財政部的官方確認。

盡管如此,市場已經開始擔心,如果債務限額不與2014年存量債務余額掛鉤,那麽金融機構在去年年末對地方債務平臺突擊放貸的努力將化為泡影。

華爾街見聞曾在此前文章中提到,去年10月,國務院下發43號文件,宣布將在2015年1月5日開始地方政府債務的甄別,以決定是否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納入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進而防止地方債務繼續膨脹。

結果,在大限到來之前,地方政府卻先發制人。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商業銀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紛紛突擊為平臺放款,因為市場預期這些債務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

但43號文並沒有說明地方債務限額究竟如何確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1月5日前上報的存量債務都有希望被中央政府接納。一旦債務限額與經濟實力掛鉤,那麽此前為了“沖量”而放出的大筆款項就會很“尷尬”。

事實上,眼見“大事不妙”,銀行業已經開始轉向。《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某大型銀行對公業務人士消息稱,某大型銀行對公業務條線人士介紹,總行已於2015年初下發相關要求,分行此前對地方融資平臺突擊發放的貸款,未下發的部分不再發放;已發放的貸款補足抵押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33

TCL徹底完成MBO 李東生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123.html

TCL徹底完成MBO 李東生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一財網 王珍 2015-03-03 21:55:00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3日“不經意”中透露,“完成57億元增發後,我已是(TCL)第一大股東”。這仿如歷史的驚鴻一瞥,意味著經歷了18年的漫長改制,TCL今年終於徹底完成了MBO(管理層控股)。

在3日TCL集團(000100.SZ)2014年年報溝通會上,當被記者問及創投業務的錢從何來時,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不經意”中透露,“完成57億元增發後,我已是(TCL)第一大股東”。

這仿如歷史的驚鴻一瞥,意味著經歷了18年的漫長改制,TCL今年終於徹底完成了MBO(管理層控股)。

過去幾年,隨著TCL業務規模的不斷增大,在多次增發募資中,李東生都參與認購TCL增發的股票,但始終與TCL大股東“惠州投控”保持一定的股比差距,即使不到2%。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利於TCL利用國有控股企業的政策資源,又獲得民營企業靈活決策的優勢。

但是,李東生為什麽在今年這個時候選擇了“股權超越”,而且要公開“亮出底牌”?畢竟TCL完成最新一輪的57億元增發後,表面上的第一大股東仍是“惠州投控”。

據今年2月的公告,TCL這次增發完成後,“惠州投控”持有TCL的7.2%股權;李東生僅隨其後、持有TCL的5.23%股權;紫光通信持股3.92%、躍升為第三大股東。TCL員工持股的東興華瑞、九天聯成分別持股3.71%、3.35%,依次為TCL第四、第五大股東。而因為李東生在這兩個員工持股平臺里仍有股權。所以,估計合起來他的實質持股首次超過惠州投控。

奧維雲網(AVC)總裁文建平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首先,從政策看,本屆中國政府對國企改革有新思路,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員工、管理層持股,政策窗口已經打開。

其次,從業績看,TCL去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凈利潤創下近8年以來的最好水平。TCL上次頂峰大約在2002年、2003年左右,那時TCL王牌彩電和TCL手機在國內市場都處於領先地位。“現在因為有華星光電,創造了高利潤,TCL向政府、股東(包括惠州投控)都有交待”,文建平說。

第三,TCL正在快速布局。去年發布“雙+”的互聯網轉型戰略,發展“全球播”等服務業務,還投資影視文化等產業。而除了母公司TCL集團外,它旗下還有TCL多媒體、TCL通訊、通力電子這幾家香港上市的控股子公司。最近,TCL參與重組香港上市公司唯冠國際,想把它打造為承載零部件業務的又一個子公司資本平臺。慢慢地,TCL集團將變成一個投資運營平臺。

“這需要得到投資者、基金的支持,很多人會問是否你說了算、你能不能拍板”,文建平說,所以李東生需要向外界展現一個姿態:我已是TCL第一大股東,在TCL能拍板。

文建平認為,徹底完成MBO後,TCL將有更大的決策自由度,可以對市場作出更快的響應。而經歷18年才徹底完成MBO,也得益於TCL在1997年起的改革初期,獲得惠州市政府的支持,“天時、地利、人和”成全了TCL管理層持股的改制。李東生和TCL的管理團隊也是實至名歸,為地方政府貢獻了一個千億企業的“大盤子”。

歷史資料顯示,TCL集團早期改制,經歷了“國企—管理層持股—股份制改造—A股整體上市”的發展歷程,最早的管理層持股是在1997-2001年的5年期間獲得的。

1997年4月,惠州市政府批準TCL集團進行經營性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並與李東生簽署了為期5年的放權經營協議。根據協議,TCL到1996年的3億元凈資產全部劃歸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後每年的凈資產回報率不得低於10%。如果多增長10%-25%,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15%;多增長25%-40%,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30%;多增長40%以上,管理層可獲得其中的45%。“增量獎股”繞開了國企以存量資產改制在定價上的尷尬。經濟學家周其仁將其稱為“面向未來訂立的契約”。

李東生曾表示,1996年TCL的銷售收入只有30多億元,到2001年,銷售收入已經提高到100多億元,當年上繳的稅收應該是幾千萬元,企業的利潤也大幅度增長。國有資產不單單是保值而且是快速地增值。改制前,國有資產評估了3億多元。改制後,政府拿回了20多億元,國有資產放大了好幾倍。“TCL的改制,沒有原罪”。

TCL集團2004年整體上市後,惠州政府在TCL的持股比例從40%左右,經過不斷減持,到2008年降至12.7%。而在度過了國際化並購的陣痛、公司重回成長軌道之後,2011年TCL集團再次啟動了管理層期權激勵制度。李東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資本市場低迷期間,多次通過在二級市場購買TCL及旗下子公司的股票,來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並參與TCL多次增發認購。

去年,TCL集團啟動了新一輪定向增發,募資57億元,包括紫光通信、國開系的三只基金,以及李東生為首的TCL管理層,當然還有“惠州投控”,都參與了認購新股。這次增發不僅為華星光電二期項目提供了40億元建設資金、為TCL集團補充了17億元流動資金,從現在看,更是TCL徹底完成MBO的“臨門一腳”。

由TCL核心員工持股的東興華瑞、九天聯成認購TCL增發股票後,分別持有TCL的3.71%、3.35%股權,依次為TCL集團第四、第五大股東。加上李東生目前持有的TCL集團5.23%的股權,TCL高管層實際持股比例已超過表面第一大股東“惠州投控”所持TCL集團7.2%的股權。

李東生18年磨一劍,終於完成TCL的MBO改革,為下一步布局打開更大空間。

【相關閱讀】

李東生成TCL第一大股東 集團收入破千億僅是開始

編輯:陳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79

庫克又來中國玩耍了 這次他都幹了些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90.html

庫克又來中國玩耍了 這次他都幹了些啥?

一財網 久久 2015-05-15 14:46:00

11日,蘋果CEO庫克開啟為期一周的訪華旅程,這是他上任以來的第六次訪華。沒錯,庫克老板對大中華區的熱情和期待就是這麽杠杠滴,那此次庫克來華都幹了些啥?

庫克又來中國了!14日庫克在微博上依依惜別中國的粉絲,回家去了。這是他上任以來的第六次訪華。沒錯,庫克老板對大中華區的熱情和期待就是這麽杠杠滴,那此次庫克來華都幹了些啥,小編領你一起去湊湊熱鬧。

11日,庫克抵達北京,第二天就率先參觀了北京的一所小學,據悉該學校是通過iPad教學。參觀完,庫克便發表個人微博表示,“今天在中國傳媒大學附屬小學的參觀太棒了!感謝老師和同學們。很高興能夠看到創新是如何為課堂帶來了改變,也非常驕傲 iPad 能夠在其中發揮作用。”

12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庫克;庫克還參觀了清華大學。

13日上午,庫克一行參觀北京西單的一家蘋果零售店,當天下午前往杭州,直奔西湖蘋果店。據悉,這也是庫克第一次來到杭州。

庫克的新浪個人微博主頁封面圖正是杭州西湖蘋果專賣店開業時的照片。

庫克新浪微博主頁

13日晚,庫克更博,發了一張在西湖店內和顧客的合影,並說“我和 Eddy、Lisa在杭州一起參加了西湖Apple Store零售店的Apple Watch講座。美麗的城市,美妙的零售店!”據了解,Eddy是蘋果公司互聯網軟件與服務高級副總裁,Lisa是蘋果公司環境事務副總裁。

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庫克透露,今年計劃將大中華區的蘋果零售店數量從15家增加到40家,並具體指出已經計劃招募團隊開設新店的中國城市包括:廣州、大連、南京、南寧、福州;香港、成都、北京和天津也在招募團隊;今天剛剛上線了新計劃招募的城市:沈陽、青島、廈門和濟南。也就是說,這些城市在今年都可能設立(或新增)AppleStore零售店。

此外,庫克還造訪了中國電信,商談雙方合作事宜。據稱雙方會談內容主要涉及新合同的訂立。因為此前的合同為期三年,現已到期。雙方還談及新iPhone的引入。此前庫克曾對外表示,此次來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環保”。

14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也與庫克一行進行了正式會面,庫克說,上海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是人類歷史上城市發展的奇跡之一,每次來到這里,都能深深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活力,這是一個任何夢想都能實現的偉大城市。蘋果公司自2001年進入上海,將公司的中國運營中心和業務中心設在這里,15年來蘋果公司與上海共成長,希望繼續扮演好負責任的企業公民角色,來回報這座城市,參與這座城市的建設。蘋果公司在繼續專註創新研發的同時,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希望身體力行做出榜樣。下一步將在上海進一步投資,開展更多的研發合作。

韓正與庫克

隨後,庫克來到上海南京東路 Apple零售店。14日晚,庫克再次發表微博“Thanks to all our customers and staff for a great week in China. Zaijian! 感謝我們的顧客和同事,為期一周的中國之行非常精彩。期待再次相見!”

回顧:庫克這幾年來中國,都幹了哪些事

第一次訪華:李克強親自接見

李克強與庫克

2012年3月,庫克以蘋果CEO的身份首次訪華,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北京市市長的郭金龍見面。李克強表示,中國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庫克表示將與中方深化全方位合作,依法誠信經營。

此外,當時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與蘋果開展合作,發售iPhone,庫克此次來華也都分別與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會面,但就是對中國移動“視而不見”。

第二次訪華:推動與中國移動合作

庫克和苗圩

2013年1月,庫克第二次訪華。在這次訪華過程中,庫克首先與工信部部長苗圩會談,兩個人就全球移動通信和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與創新趨勢,以及蘋果中國的發展等交換了意見。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庫克依次訪問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並與中國移動進行了接觸。當時,中國移動率先開啟4G建設,庫克當然希望推動蘋果與中國移動的合作。

第三次訪華:拉近與中國移動的距離

同年7月,庫克第三度訪華,當時,蘋果2013財年第三財季顯示,大中華區營收46.4億元,同比下降14%,為了挽救iPhone在大中華區的銷量,庫克再次訪華以期尋找救市方案。

與前兩次不同的是,庫克此次訪問首站就是中國移動,首先與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一行進行商談,其次才去訪問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第四次訪華:終於搞定中國移動

庫克和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

2014年1月,庫克第四次來訪,主要是為中移動4G版iPhone 5s/5c發售站臺。中國移動和蘋果公司分別在中國內地的移動營業廳和蘋果零售店,正式發售支持TD-LTE4G網絡的iPhone5s/5c。

第五次訪華:督戰iPhone 6 在清華大學參與對話

馬凱與庫克

2014年10月,庫克第五次訪華。庫克此次訪華與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見面。當時的蘋果,還深陷“植入後門“傳言,馬凱與庫克就加強信息通信領域合作、保護用戶信息安全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此外,隨後專門去鄭州富士康工廠督戰iPhone 6及6 Plus的生產。

 

參考來源:新華網、東方網、新浪微博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