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平臺還是“網紅”,變現的基礎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這也是流量價值變現的根本。
美好的故事總是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主打影像應用的社交產品Snap上市了,一開始華爾街就用340億美元的估值,表達了對它的期待,雖然最近市值不太穩定,但始終超過250億的市場,依然讓眾多以社交自詡的品牌們眼紅。
Snap去年的營收約為4億美元,其形式主要包括廣告商贊助的濾鏡工具,以“視頻故事”形式呈現的視頻廣告等。美圖旗下的美拍和Snap從產品形態介質上極為相似,美圖一度被看作是中國版的Snap,據悉,美圖在上市之前的2016年上半年,營收為人民幣5.855億元,主要來自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服務,其中智能手機銷售收入是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上半年占比95.1%。
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顯示,Snap 2017年營收預計將達到10億美元,那麽美拍們趕超Snap的機會在哪里?
同為“ camera company”,Snap和美拍商業化的路子為何走得不一樣
在Snapchat的整本招股書里,一直在反複強調“Snap is a camera company”,而中國同樣以影像應用起家的美圖卻一致對外聲稱自己是“移動互聯網公司”。
他們有著類似的基因,比如:
Snap和美圖擁有著近似的用戶群,都和圖像應用有著莫大的關系,每天使用Snapchat的日活用戶中, 60%用戶是 13-24 歲的青少年。而美圖旗下軟件月活總數達到4.56億人(截至2016年10月),用戶群體的年齡也主要分布在16-22歲和22-30歲之間。
但差異其實剛好發生在細節上。
比如,Snap女性用戶占比處於接近平衡的55%,而根據第三方機構顯示,美圖用戶形成了明顯的性別分布,總體女性用戶占70%左右。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出現了“基因突變”。
1、獨立個體和生產粉絲的“網紅中心”
Snap的用戶是去中心化的個體,截止到2016年第四季度,Snap的日活躍用戶為1.61億人,也就是1.61個個體,他們分享自己,建立自己的關系鏈,以交叉糾葛的網狀形成關系。
Snap的去中心化讓人們稱為獨立個體,而美拍的“達人中心”則放大了人們的影響力。美拍們則成為了生產粉絲的“達人中心”平臺,這對於kol或者富有表演欲望的人來說,算是天生助力。
比如美拍上的HoneyCC,她原來是一名舞蹈老師,因為在美拍平臺發布極具個人特色的創意短視頻,迅速從素人成長為擁有眾多粉絲支持的短視頻達人(美拍粉絲近200萬,微博粉絲57萬),甚至在今年美圖T8的手機發布會成為登臺演講人之一。還有在美拍上堅持原創短視頻,如今淘寶店鋪銷量為淘寶美妝行業前幾名的搞笑達人羅休休、成為金星秀客座嘉賓的外國美拍網紅阿福等。
從這點看,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短視頻內容生產者的今天,Snapchat織就了完整而穩定的社交網絡關系鏈,而中國的美拍、B站等UGC視頻平臺則通過算法、話題、標簽等挖掘更為優質和更具有話題傳播性的內容與人,塑造一個個“網紅中心”。
2、拍她(社交)和自拍(為了社交)
盡管Snap的成長和中國多數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誕生一樣都是依賴於荷爾蒙經濟。但Snap的鏡頭多是對準她人,向外拍,而中國熱衷社交的群體,尤其是女性手里的鏡頭則是對準自己,玩自拍,這一特點在美拍的工具類玩法中尤為明顯。這不僅是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還是兩種產品形態的差異。一種是天生就是社交,我拍你,我是在和你聊。一種是為了社交,我拍我自己,我先是為了讓我好看。中國人對社交的渴求觸發點是在美上,美拍這類產品則正好讓這種渴望得到釋放。
海外,年輕人想要的是更酷的影像社交產品,於是Snachat出現了,用短視頻完整地串起了社交鏈。但對於中國的短視頻應用來說,用戶除了自拍,上傳,分享,還能有什麽? 又該如何圍繞“自拍”的短視頻去強化關系鏈?
從工具轉型短視頻社區的美拍,通過大數據算法挖掘優質內容,結合定制熱點的熱門話題,通過熱門吸引參與者產生更多熱點UGC內容來完成社交關系的傳遞。這個“套路”目前證明確實有效,美拍用戶的每日平均耗時由2014年5月的12.9分鐘延長至了2016年10月的33.8分鐘(數據來自美圖招股書)。
而今年以來美拍產品又做了多次更新,從用於自拍短視頻的AR特效“激萌表情”的高頻次更新,到動態版大頭貼“10秒海報”的上線,這些拍攝玩法的創意都是圍繞著“自拍”展開,玩法設置也更“偏袒”年輕用戶尤其是女性。看來美拍是要讓一部分女性用戶先high起來。
無獨有偶,圖片社交IN也曾提出類似的UGC centre的概念,UGC centre是指用於傳播的內容大多來自用戶生產,KOL達人則是通過吸納達人產生更多的優質內容。IN通過用戶在圖片(現在也可以拍短視頻了)上加標簽、話題,這些圖片會被系統自動分到不同的欄目。此外,B站興趣圈子、豆瓣廣播話題也是類似的做法。
所以,從這點看,在“轉移關系鏈”要付出高昂代價的中國,目前用話題圈住弱關系鏈成為大家最主要的方法。
3、“位置”曝光和“內容”創作
從Snap招股書上可以看到,廣告是其最大的盈利來源,而廣告的初始邏輯就是賣位置,盡管從“Stories”(故事分享)到濾鏡“Geofilters”,再到Discover,Snap一直在試圖讓自己的商業化產品變得更加“內容化”,而不那麽廣告。但位置只有那麽多,內容卻可以不斷增加更新。
而對美拍來說,除了短視頻、直播開辟的虛擬禮物打賞渠道、拍攝特效商業化定制、在線廣告等常見盈利模式外,達人資源無疑是未來美拍作為UGC短視頻平臺最大一筆財富。
從美拍走出的Papi醬火了,連廣告都賣出了2000萬的天價,劉陽 Cary、 喵大仙、JoyceChu四葉草,也因內容在美拍走紅,嘗到了內容變現的甜頭。
比如,美拍頭部短視頻達人喵大仙,被媒體稱為“美拍才女導演”, 1米78的喵大仙參加過選美比賽,曾是電視臺節目編導,多次擔任過大型綜藝節目嘉賓。通過在美拍原創短視頻內容和廣告創意植入,現在已是美拍百萬級達人,合作的廣告品牌中不乏周生生、脈動、SNOW相機等,月收入破百萬人民幣,是美拍達人內容變現的典型案例。
喵大仙的成功一方面來自對自己標簽的不斷強化——“美拍第一女神經”、“段子女神”逐漸孵化成一個“超級IP”,另一方面,保證每條短視頻的精悍、精彩,即使是廣告植入,同樣保證視頻的原創趣味性和推廣效果,制作日趨精良。也就是這樣,這些和Papi醬一樣,自帶流量和粉絲的“內容源”——頂級大V,將更有機會跳過了淘寶首頁、跳過百度搜索框,直接向粉絲分發流量,他們變成移動時代的渠道和入口,因為移動視頻的底層邏輯依然是流量。
所以從產品形態和文化基因上來看,美拍天然地更適合網紅或註重內容影響力的KOL入駐發展,而Snap更適合外國人自我張揚個性的文化氛圍。
變現仍然是兩條路子,消費升級和文化娛樂
不同於Snap,美拍們的產品和用戶形態決定了網紅、KOL會更喜歡選擇美拍們,而對於美拍這樣的平臺本身來說變現如何追上Snap呢?
首先響鈴想提醒的是,在移動端,用戶面對的是過剩的內容,企業面對的是稀缺的註意力,所以盈利的重點是從關註用戶量到關註用戶時間。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平臺還是“網紅”,變現的基礎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要麽幫他們省時間,過濾信息,要麽幫他們花時間,娛樂自我,這也是流量價值變現的根本。在這些方面,我們不妨細看。
一、省時間的“消費升級"——廣告、付費內容、電商零售、自有品牌商品或服務等
雖然這看起來和原來互聯網產品盈利模式的叫法沒有任何區別,但這里多了一個大前提——為用戶過濾信息、精準匹配供求、幫用戶省時間,即“消費升級”。
在“所見即所得”的移動視頻社交里,用戶的忍耐度更低,Snap不做大面積貼片廣告,而是用贊助濾鏡(sponsored lenses)的方式就是為了減少給用戶無用信息,讓廣告藏起來。(Snap也有Snap ads的形式)
而美拍們的做法則應該是建立在幫助用戶“省時間”的內容消費上,美拍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了“美拍大學”品牌,以支持和引導在美拍的達人成長,通過線上入口和線下沙龍兩部分內容打通,更主動與當地美拍達人和用戶分享短視頻創作、獲取粉絲和管理粉絲等運營經驗。
最近一場的美拍大學·杭州站的線下交流現場,包括美拍達人運營負責人史蒂夫、短視頻紅人孵化公司自娛自樂創始人閆馳以及美拍頭部達人HoneyCC都分享了關於短視頻內容運營和內容創業的看法和幹貨,HoneyCC分享了自己如何憑借一條美拍視頻在零成本導流的情況下一周內賣出3萬條褲子的案例。響鈴也看了這條視頻,其不僅有各種高難度舞蹈動作,也有不同的人對褲子的試穿效果展示,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感受到了褲子的質量,化廣告於無形。
需要註意的是,這類電商變現形式其實就是內容電商化,尤其適合圖書、美食、母嬰、美妝、旅遊等快速決策產品。當然這里的前提是聚集用戶形成強連接,形成強信任關系和持續購買欲望。美國美妝網紅Michelle Phan的按月訂購美妝禮盒 Glam Bag模式大獲成功;羅胖一場圖書拍賣直播,將一本2.5元的書賣到30260元等算是榜樣。
此外,據內部消息,今年,美拍正在籌備一個針對UGC短視頻原創達人的扶持平臺,幫助美拍上更多的優秀短視頻原創者賺到更多錢。
要知道,文字、知識,聲音、顏值、才華,都可輕松換成錢、成為硬通貨,這恰恰是這個領域的最好時代。
二、花時間的“文化娛樂”——打賞、會員增值、賽事競猜等
這里重點說打賞。
打賞模式自古有之,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比如在戲班子搭臺唱戲,劇場的相聲評書,街頭的藝術表演等場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有幾個共同特征:
1、讓用戶花時間娛樂自我。
2、能實時互動。
3、優質內容。
4、小眾化。
根據秀場類公司的財報來看,大體上,5%的土豪用戶貢獻了70%的收入。如果要實現全民打賞,就需要完善的打賞系統來支持,而且,道具系統應該深度定制化,因為主播的內容、用戶和主播的互動、每一次的情感表達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打賞就不能雷同。
TFBOYS去年曾在美拍創下30萬的首秀直播打賞,直播中就多了四種專屬道具,分別代表著三位的昵稱:湯圓--王源,千紙鶴--易烊千璽,小螃蟹--王俊凱,以及四葉草--代表整個TFBOYS。可以想見,這比打賞一些鮮花、黃瓜和冰激淩等這類毫無獨特感的道具,動力要強數倍。
事實上,2016年,包括迪士尼、歐萊雅、Dior、SK-II等大型品牌以及姜Gary、Angelababy、鐘麗緹等明星都選擇在美拍進行直播。這不僅是因為美拍擁有龐大的年輕用戶群和女性群體,而且是直播這種形態正在朝著優質化走,和各大品牌、明星的氣質相符。美拍的中心化平臺則剛好是“對口輸出”。另一方面,美拍主播NaCl·鹽直播3小時就獲得了158萬人民幣打賞,人們不再是為大胸錐子臉埋單,而是為率性、多才多藝付費,就連大胃王密子君和小蠻這兩個靠“吃”走紅的“達人”都在美拍上俘獲“172.9萬以及142.9萬粉絲,這或許是生活化、社交化、垂直化網紅最好的時代。也可以預見,未來舞蹈、電商、遊戲、音樂等高品質個人直播將在美拍上更加受到歡迎。
如果對於網紅們的吸引力一直能堅持下去,在龐大的用戶量級前提下,美拍追上Snap也就成了可能。
所以,細節才是真魔鬼,如果說我國移動視頻、美顏類產品普遍不賺錢,或許真是細節沒做好。我們也應該慶幸,有一個美拍或多或少給行業樹立了榜樣。
這突然讓我想起《孔雀之冬》里的四個章節:垂死、死亡、涅槃、重生,咱們該換換姿態了。
曾響鈴,作家,資深評論人,2016年度十大作者,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微博賬號:科技向令說,微信號:xiangling0815。
韓國大選即將於5月9日舉行,據韓聯社報道,最新民調顯示,“國民之黨”總統候選人安哲秀異軍突起,成為本屆大選最大黑馬。
4月9日,據韓聯社和KBS電視臺委托KOREA RESEARCH進行的下屆大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一對一”情況下,接受調查的受訪者49.4%支持安哲秀,36.2%支持文在寅。安哲秀支持率首次趕超文在寅,民意發生了逆轉。
韓國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左)和國民之黨總統候選人安哲秀。(圖片來源:韓聯社)
據韓聯社報道,20到49歲年齡段受訪者更支持文在寅,但安哲秀在50歲以上受訪者中的優勢更突出。安哲秀在絕大部分地區領先,連民主黨的票倉也不例外。傳統左翼民主黨(83.9%)和鮮明左翼正義黨(60.1%)支持者更青睞文在寅,而左翼偏中的國民之黨(94.7%)、執政的傳統右翼自由韓國黨(78.5%)和右翼偏中正黨(68%)支持者則力挺安哲秀。安哲秀在右翼(70.3%)和中間(50.5%)選民中更有人氣,左翼(57.5%)選民更屬意文在寅。安哲秀還在投票積極性高的選民中獲得50%的支持,領先39.7%的文在寅,如果明天大選,實際得票能力可能比民調支持率更高。
在“五指爭大”的情況下,安哲秀支持率為36.8%,同樣位居榜首,文在寅為32.7%。這是五人對陣的情況下,安哲秀支持率首次趕超文在寅。執政的自由韓國黨洪準杓為6.5%,正黨劉承旼為1.5%,正義黨沈相奵為2.8%。文在寅從原先民主黨安熙正和李在明的擁護勢力中分別獲得了17.9%和47.3%的支持率,而安哲秀則獲得了56.4%和23.2%的支持率。
在政黨支持率方面,民主黨高達33.2%,國民之黨升至25.5%, 韓國黨為9.7%,正義黨為6.3%,正黨為5.6%。
洲際酒店集團日前宣布,其大中華區第300家酒店——張家口容辰華邑酒店開業。洲際酒店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蘇榮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中國已經成為洲際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目前發展最快的市場,未來其還將在華引入更多新品牌,中國市場還將有200多家酒店開業,其中智選假日酒店會開放特許經營模式。
“作為最早進入國的國際酒店集團之一,洲際深諳中國市場, 我們遍布全國130多個城市的300家開業酒店以及240余家在建酒店將與中國市場與業主合作夥伴共同成長。大中華區第300家酒店的開業也是充分證明我們對於中國市場發展前景以及我們有能力在未來保持持續增長的信心。”蘇榮琛表示。
“中國市場對我們而言有重大意義。洲際是一家品牌經營公司。我們除了擁有相當少數的酒店物業外,全球絕大部分的酒店都是以管理或特許經營的模式運營的。我們輕資產的經營模式確保了我們可以把精力花在品牌建設和管理方面。從在北京的第一家假日酒店至今,洲際酒店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33年的歷史了。從第一家酒店開業到第100家酒店開業,我們歷經了24年。從第100家到第200家開業,我們只花了5年時間,從200家到今天的第300家酒店開業,中間只間隔了4年。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和中國酒店業以及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的30年。” 蘇榮琛指出。
談及中國市場,蘇榮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其全球最大的市場是美國,有超過60%的業務在美國。“中國是我們目前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我們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我們對整個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到2025年,中國市場的酒店客房數將趕超美國酒店。未來的幾年,我們對中國市場將會設立一個非常高的目標。”
蘇榮琛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在未來,其預見中國酒店市場將會有更加平穩快速的發展。整個中國旅遊業酒店業發展的基礎依然穩固,消費者對酒店品牌的需求日益增長。各地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大,旅遊業依然被定為支柱性產業。此外,消費者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在各級別城市不斷上升的酒店經營業績中非常好的體現出來。
“消費的增長對酒店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我們洲際在整個大中華區的經營表現和業績數字是有目共睹的,我作為全球首席執行官其實對中國完全沒有擔心,我覺得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樂觀,我們不僅有現在的300家,還有未來的200多家酒店要開業,整個中國的經濟增長比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經濟增長要快,這樣快速的增長,對於酒店來講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和一個利好的政策。” 蘇榮琛興奮地說道。
洲際酒店集團目前在大中華區擁有六大品牌,其中包括:洲際酒店及度假村、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英迪格酒店、假日酒店及度假村、智選假日酒店以及專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的華邑酒店及度假村。
談及未來的投資發展,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柯明思向記者透露,就中國市場而言,除了旅遊行業,還可以看到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還有整個老年產業都因此而得益。“從整個我們酒店的投資環境來說,我們的合作夥伴,也就是我們的業主非常堅信於整個市場的健康增長,也正是得益於我們業主對於酒店投資的樂觀信心,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資本在源源不斷的進入酒店行業,並因此我們相信在長期來看,我們的酒店行業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和良性的增長。我們在中國的投入和投資也是非常大的,更是做了很多基礎設施鋪建,特別是我們的一些經營能力的建設,我們推出了整個智選假日酒店品牌特許經營模式,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在中國的發展。我們還會加大人才招聘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華邑是洲際特別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的品牌。
柯明思表示,華邑這個緣起於中國市場的酒店品牌未來將帶到海外市場,針對的不僅僅是那些去海外旅遊的中國遊客,而是更廣泛的人群。
夏天除了有空調、WiFi和西瓜三寶,還有一寶——小龍蝦!
導讀:都說夏天有三寶,空調、WiFi和西瓜,但現在,一道君突然發現居然還有一寶——小龍蝦!這個原本水溝里的美食,在不知不覺間,卻已創造了千億級的市場,一躍而成了資本新寵。
根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大數據里的小龍蝦經濟學》的報告顯示:僅僅2015年,中國就賣出了1000億元的小龍蝦,據說這些小龍蝦可以圍繞地球赤道三圈,即使如此依然供不應求。小龍蝦市場規模達千億,供應市場仍持續擴容,2016年第二季度商戶數量同比上漲33%。
甚至於就在6月3日,盱眙龍蝦節正式開幕,又是一場明星雲集的盛會,但這和明星沒關系,唯一的主角依舊是小龍蝦......
看到這些,一道君不禁想問:這小龍蝦是要上天啊?!印象里還是小時候在水溝里白釣不花錢,結果突然發現它已經翻身做土豪了,這讓最想翻身的鹹魚情何以堪......
那麽,水溝里的小龍蝦,到底是怎麽做出千億級的市場的呢?一道君只能說,新媒體給它插上了翅膀,從此進化成了“飛天小龍蝦”。
其實,小龍蝦早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就已經挺火了,誰小時候還沒有在水溝里摸龍蝦的經歷呢?憑借本身的低價和美味,小龍蝦早就作為家常菜的一種俘獲了千千萬萬人的胃口。但不像其他的家常菜,在互聯網時代的小龍蝦已經走出了家門,火出了新天地,火出了新格調。
小龍蝦的互聯網氣質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打造一款“網紅美食”的套路已經被玩遍了:品牌化產品、視覺化推廣、升級化體驗、感性化需求。而這一切,小龍蝦都滿足!
視覺化就不用說了,小龍蝦紅彤彤的一片就已經足夠讓人流口水了,發發微博微信絕對是深夜報社、騙贊的一大利器。
而品牌化運營和升級化體驗也是“網紅美食”的發展大勢,得益於互聯網時代渠道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小龍蝦的品牌化運營已經逐漸走上正軌,通過口味、標簽上的差異,以及一個個具象或抽象的概念,給用戶帶來新的想象,例如健康、幹凈、友情等等。
而在門店體驗上當然也是與時俱進,建造獨具設計感的店面也是品牌差異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論是門前的小龍蝦形象,或是店內的各類手繪圖案,各家店在打造衛生幹凈的用餐場所的同時,也在力爭通過獨特的場景體驗,撬動線上的用戶傳播。畢竟,如果還是那種大排檔,別說拍照分享了,很多人可能連進都不會進去吧。
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精準搜尋用戶的情感G點,挖掘用戶付費的潛在需求。顏值當先的視覺化推廣只是最淺顯的視覺刺激,小龍蝦則是將更深層的情懷感和社交性發揮到極致。
畢竟,小龍蝦在中國的美食道路也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了,誰小時候沒和父母長輩朋友一起吃過小龍蝦呢?對於他們來說,小龍蝦就承擔起了與童年、故鄉的聯系,營造出一種情感氛圍,當然更加分。
而且更重要的是,小龍蝦天生就有一種社交化的屬性,尤其是對於手機不離身的年輕用戶而言,通過小龍蝦建立起新的社交關系,比起單純的食物更具有價值。
新媒體營銷時代的“飛天小龍蝦”
當然,除了小龍蝦的網紅屬性之外,它在新媒體營銷上也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花樣百出。就拿近年來做得相對成功的小龍蝦品牌——“卷福”來說(可不是福爾摩斯的“卷福”哦,就是一家店啦~),不僅僅是小龍蝦的網紅價值,還利用了新媒體營銷進行不斷的品牌升值。
“卷福”小龍蝦的兩位店主也是有來頭的,一位是知名作家張嘉佳,一位是褚橙的策劃人蔣政文,這樣的組合,先天就讓這家店自帶傳播效應。
不僅如此,“卷福”還積極利用自媒體開展營銷,選擇了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進行推廣,看似很平常,但特殊性就在於一方面是公眾號受眾都是閨蜜社群,更適合小龍蝦的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是用賭約的形式進行預熱。
在那篇營銷軟文的最後,“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兩位創始人拋出了一個賭約:如果這篇文章的點贊數超過1000,那陶妍妍(創始人之一)就要請客吃“最好吃的香辣花甲”。
於是一下子引發了用戶的吃貨情懷和討論熱情,紛紛點贊助推賭約的達成,還有不少人關心去哪里吃,哪一家才是最好吃的等等,一時間這個話題勝過了文章本身,不僅文章的閱讀數突破了10w+,點贊數也迅速突破1萬,超過原本預期的10多倍。
而在最終兌現的過程中,不僅抽取了6位粉絲一起去吃,而且還在線上發布互動:只要曬出吃龍蝦的照片,就有機會獲得一份龍蝦。而在海鮮大餐的現場,更是全程直播,將小龍蝦的色香味無一例外的展示在公眾的面前,借此,“卷福”也贏得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傳播量。
本來只是水溝里的小龍蝦,卻在新媒體的助力下,把自己打造了網紅爆款還不算,還把自己真正融入了年輕人的社交場景之中。聚餐、嘮嗑......小龍蝦承擔起了食物背後的新價值——我們在吃小龍蝦的時候,更多是在創造新的情感故事和鏈接。
互聯網時代,給了很多產品新的發展可能。喜茶用它的網紅屬性、社交價值俘獲一群用戶,即使是在虛假排隊的新聞下依舊堅挺著,喪茶則靠著獨特紮心的文案活成了都市傳說,還有像是鮑師傅、網紅青團等等層出不窮,只要找準了產品的獨特性並將它和互聯網新媒體結合起來,打造一款網紅食品並不難。難的只是如何從“一時鮮”過渡到“一直鮮”,而這個答案,看看千億市場的小龍蝦,你可能就會找到了。
中國的高鐵技術日漸在世界範圍內實現趕超甚至引領,成為中國的一張外交名片。
中國高鐵為什麽能夠實現技術趕超?
4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給記者提供的研究報告稱,中國高鐵成功的某些因果關系和具體的做法完全可以為其它行業所學習;產業政策既要考慮激勵,也要考慮到政策制定和實施主體能力的問題。
報告同時表示,“不能因為高鐵在目前的成功,就認為高鐵中所有方面都是好的。所以,改革是高鐵創新發展永恒的主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小企業與創新創業研究室主任賀俊說,中國高鐵案例中有兩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註。一是在經濟學上看,中國高鐵的成功好像與西方經濟學所提倡的競爭有效、私有產權保護有效的基本理論相悖,中國高鐵在發展過程中貫穿著政府幹預,且企業主體大部分是國有企業,但卻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功;二是通常越簡單的產品越容易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學習,但是高鐵技術複雜度非常高,高鐵8列編組的零部件數就有4萬多個,非重複零部件1.5萬個左右,它是一個大系統、甚至巨系統。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技術的趕超和飛越,這是值得研究的。
中國工經聯智庫專家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考察。攝影/章軻
賀俊說,動車組只是高鐵系統中的一小部分,高鐵系統還包括線路技術、高速動車組、接觸網、信號通信、運輸組織、運營維護、工程建設。但這里主要分析高鐵動車組,一般而言它包括九個核心的技術,即轉向架、制動系統、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牽引控制、動車組的總成、車體、網絡控制,這些都是高鐵的關鍵技術。
中國高鐵的整個技術發展大致經歷了技術模仿、正向設計和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三個階段,在12年間實現了從模仿到創新的“三步走”:
2007年,青島四方從以川崎重工為主的日本企業聯合體引進技術並合作生產時速200~250公里的CRH2A,就開始在滬杭線和滬寧線投入運營,在此之前我國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和試驗上;2010年,青島四方獨立研發設計制造的CRH380A在滬寧城際高鐵首次載客運營;
2016年,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載客運行,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速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的供應商實現國內企業主導設計制造。中國高鐵動車組在不到3年的時間完成了技術引進、消化與吸收,不到4年的時間形成了正向設計能力,又在大約4年的時間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獨特的技術能力。目前我國高鐵的核心技術能力在於系統集成,並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創新體系。
在高速動車組技術水平上,中國在產品序列上非常完整,基本上與法國、日本、德國三個高鐵強國都有對應的產品。
賀俊說,中國高鐵技術對世界具有極大的貢獻。首先,它終結了動力集中與動力分散的爭論,中國通過實際運營證明了動力集中是主導的技術路線。其次,我國提供了時速350公里運行經驗和數據,日本並沒有達到這麽高的時速,而積累數據正是優化高鐵設計非常重要的資源。最後,中國目前具有最強的系統集成技術。
賀俊分析了中國高鐵技術趕超的微觀激勵結構。他說,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自主創新的概念,這對於今後中國技術能力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政治決心是中國高鐵技術實現趕超的微觀激勵結構的重要部分。
研究顯示,無論是原鐵道部還是現在的鐵總,其主要領導幾乎都是一線管理人員或技術專家出身。“這些人的技術能力都很強,所以對技術人員會起到更大的激勵作用。”賀俊說。
此外,“產業組織與企業創新的激勵”“治理機制改善、管理提升與企業創新激勵”等也是中國高鐵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四方公司,剛開始是三個整車廠里技術能力最差的,但其股份制改造特別快,能力提升也非常快,現在四方在三個整車廠里技術能力最強。
截至2017年底,全國擁有鐵路機車2.1萬臺。其中動車組2935標準組、23480輛。攝影/章軻
“很多人認為中國高鐵的成功是由於中國巨大的市場,但是這過於片面。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成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在很多條件下成功的。”賀俊總結了主要有三個方面:
市場機會、技術機會與創新能力提升。雖然中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高速增長,但並非所有行業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實現技術趕超。市場機會並不是技術發展的充分條件,技術機會才能夠引致高強度的技術學習。
商業化應用導向的自主創新。中國的重大科技項目往往是以產品和產品開發平臺的建設為目的,對於高鐵,原鐵道部堅持產品開發和產品開發平臺建設的應用導向。賀俊說,這種應用導向需要一定的組織基礎,首先是容錯,其次是糾錯。高鐵是典型的複雜產品系統,試驗(反複叠代)是產品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提高的重要機制,大大提高了用戶“糾錯”的能力。
賀俊說,中國高鐵的成功,還得益於中國式的合作型供應鏈。中國的行業技術能力提升所遵循的規律是:首先從國外集成商購買核心零部件,學習集成技術,然後再從國外集成商的供應商那里買產品和零部件,然後不斷進行替代,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目前,高鐵是國內極少數的能做到全行業的技術實現自主化的行業。
賀俊說,對於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中國高鐵采取的是“集體突圍”策略。對於核心零件突破的模式,主要有政府拉動型和主動突破型,正是這幾個條件,使得中國高鐵在核心零部件上實現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