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府可乐状告百事可乐侵占国资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41820.html


1994年 百事公司与天府公司合资设立百事天府公司

● 2006年 天府公司将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百事公司

● 2008年 天府公司开始向百事公司追讨“天府可乐”品牌

● 2010年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昨天分别成了原告和被告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纠纷扯上了法庭。曾经的中 国可乐“老大”天府可乐计划通过一系列官司来追讨赔偿。

12年亏损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昨天不公开审理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下称“天府公司”)状告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事公司”)及重庆百事天府饮 料有限公司(下称“百事天府公司”)侵占属国有资产的配方及工艺技术秘密一案。

原告与被告之间,曾有一段姻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双方的合资协议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显示:1994年,百事公司与天府公司合资设立百事天府公司,其中百事公司旗下 的美国肯德基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现金1070.7万美元出资,占合资公司百事天府公司60%的股权;天府公司以厂房、生产设备、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713.8万美元,占合资公司40%的股权。

但这段“婚姻”并不令中方满意,因为合资公司在成立后12年内年年亏损。中方认为美方通过向百事公司购买糖浆原液的方式,且“通过大幅度提高浓缩液 价格”将利润转移到了百事公司,使原告从一个国家大型企业变成了重庆市的市级特困企业。

2006年,由于债务缠身,天府公司将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百事公司。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拿到的起诉书介绍,原告指称:“百事天府公司成立后,被肯德基公司及百事中国公司先后长期实际控制。”

天府公司认为:“原告享有‘天府可乐’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且技术档案也为原告所有,完全属于中国的国有资产。”

天府公司在本案中的诉讼请求是,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原告所有的“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归还 原告所有的“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

原告还要求被告赔偿因使用原告的技术秘密造成损失的100万元人民币。

百事公司方面不评论

被告方的代理律师梁勇昨天拒绝对该案作出评价。本报记者试图联系百事公司公关部经理刘军,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该公司负责媒体事务的石琳则称: “没办法对此发表评论”。

当天,该案的审理完成了质证程序,法院方面决定择日再审。

原告与被告之间,此前曾经有过多次交锋。

2008年,天府公司开始向百事公司追讨“天府可乐”品牌,但进行一段时间后未果。

本次天府公司改变了策略,将整个追讨权益的诉求分解成了一系列小案子,拟逐一击破。

天府公司总经理钱黄4月22日对本报记者称,在合资前“天府可乐”是国内可乐市场的老大,共有108家生产厂,占有全国可乐市场的80%份额。

钱黄说,双方合资后,百事公司利用其控股权和经营权,从广告到销售,全力推广百事品牌饮料。“整个过程步步为营,最终将天府品牌蚕食。”天府公司的 创始人李培全说,天府可乐系列饮料销量骤降,合资第一年销量占74%、第二年51%、第三年下降到21%,到2007年仅占0.5%。

钱黄表示,昨天的庭审中,天府公司方面抬出了两大箱书面证据,以及一些人证证明自己拥有配方及工艺技术资料,“对方提供了合资协议等证据,并坚称自 己是依照合同合法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3

“非標資金池”,滾動到何時 ——四川信托“天府聚鑫3號”樣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14

業內估計,在2014年左右,中國68家信托公司的“資金池”總規模,約為2000億-3000億元。 (東方IC/圖)

銀監會叫停信托業盛行的“非標資金池”業務之後,四川信托旗下一款產品的這塊業務為何不降反增?又為何給予相關員工每人超過140萬元的高額報酬?依然在滾動的“非標資金池”,最後能否真的漸漸縮小?

距離銀監會重拳整肅信托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不到1年,四川信托在一款名為“天府聚鑫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天府聚鑫3號”)的產品上,卻繼續增加新的“非標準化理財業務”規模。

同時,四川信托一位內部人士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工資條顯示,在2015年3月初,四川信托給予具體負責這一項目的資金運營部5位員工,每人超過140萬元的巨額報酬。

其中的邏輯與玄機何在?對於銀監會正在進行的“非標資金池”清理行動,四川信托提供了一個樣本。

“99號文”嚴控風險

四川信托成立於2010年11月,現有註冊資本25億元,股東10家。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達集團)持股35.04%,為第一大股東;其關聯公司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600331.SH,下稱宏達股份)持股19.16%,為第三大股東。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信托),持股30.25%,為第二大股東。

宏達集團與宏達股份合計持股54.20%,形成了對四川信托的絕對控股。

2013年年報顯示,四川信托實現營業收入20.45億元,凈利潤10.52億元,其管理的信托資產為2186.76億元。

四川信托尚未披露其2014年年報,其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四川信托的凈利潤,仍然是10億元左右,其管理信托總資產超過2600億元,而至2015年2月底,達到了2759.21億元。

對於信托公司而言,其投資理財項目分為定向、非定向兩類。

簡言之,定向項目,就是先有固定的項目,信托公司再去募集資金;非定向項目,即是先募集資金,再去尋找不特定的項目,且可能是多個項目。

非定向項目,又被稱為“資金池”項目。

“資金池”項目是信托公司利用“期限錯配、規模錯配”,較為容易賺錢的方式。比如,其發行為期6個月的產品,給予客戶5%左右的收益率以募集資金,然後將募集到的資金,轉投到一年期、兩年期,收益率可達10%的其他產品上,就此賺取利差。

“資金池”投資的項目,又可分為“標準化理財業務”(簡稱標準業務)、及“非標準化理財業務”(簡稱非標業務)兩種。

銀監會對信托公司“資金池”中的“非標業務”,給予的定義是:“信托資金投資於資本市場、銀行間市場以外沒有公開市價、流動性較差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從而導致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不能一一對應、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期限不匹配(短期資金長期運用,期限錯配)的業務。”

舉例而言,如房地產類項目,即是“非標業務”;而公開上市的,債券、銀行票據等,即為“標準業務”。

在信托業,“非標業務”廣受青睞,但風險也更大。

“資金池”具有“影子銀行”的特征。2012年以來,在市場錢“緊”的背景下,迅速發展。業內估計,在2014年左右,中國68家信托公司的“資金池”總規模,約為2000億-3000億元,其風險亦為各方關註。“非標業務”,又因流動性較差等,潛在的風險,令人更加重視。

2014年4月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即信托行業內著名的“99號文”),明確規定:“信托公司不得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征的業務。對已開展的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業務,要查明情況,摸清底數,形成整改方案,於2014年6月30日前報送監管機構。各信托公司要結合自身實際,循序漸進、積極穩妥推進資金池業務清理工作。”

在“99號文”的執行細則中,銀監會提出三條要求:

一是必須盡快推進清理工作,不許拖延,更不許新開展此類業務;二是不搞“一刀切”,而要各家信托公司依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因司制宜”,自主自行制定清理整頓方案;三是不搞“齊步走”,而要各家公司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不設統一時間表,不設標準路線圖,確保清理整頓工作不引發新的風險。

擴大的“非標”

但是,四川信托一位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99號文”下發後,四川信托公司不但沒有按照監管要求,減少“資金池”項目里的非標產品規模,更利用“天府聚鑫三號”項目擴大非標業務。

2014年1月28日,四川信托發起設立“天府聚鑫3號”信托計劃。其產品的常規期限有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而投資1000萬資金以上,期限可以是1-12個月,自由選擇。

“天府聚鑫3號”為“資金池”類項目,資金投向不固定,有“標準業務”及“非標業務”兩類,但沒有披露兩類業務比例。

四川信托每三個月發布一次“天府聚鑫3號”的管理報告。2014年4月28日、7月28日、10月28日,2015年1月28日,“天府聚鑫3號”的資金規模分別是33.24億元、62.20億元、112.28億元、121.96億元。

預期收益率方面,一季報沒有公布;二季報、三季報,是6%-8%;四季報的當期預期收益率,下降至5.8%-7.8%。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所知,自2014年年末,公安、監察等強力機關對宏達集團及所屬企業進行調查以來,銀監部門也對宏達,以及與之有業務往來的銀行等機構,進行了調查摸底。

四川銀監局3月25日給予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中稱:2014年下半年對四川信托“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其在一些時間點存在非標資產增加的問題”。

上述四川信托內部人士解釋,不斷擴大“天府聚鑫3號”非標業務的原因在於,四川信托部分其他項目,出現兌付困難,需要動用“天府聚鑫3號”里的錢,去承接兌付。

其具體指,在2015年3月18日,四川信托從“天府聚鑫3號”中,拿出約20億元的資金,去兌付了“匯富”等其他信托項目。

四川信托的“匯富”項目,全稱為“川信匯富基礎設施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至2015年3月24日,已成立至第十六期第五批次。主要投資方向是四川境內的基礎設施類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舊城改造、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成都天府新區、成都北改等項目。

目前,“匯富”的資金規模約為20億-30億元。

這位人士還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在2015年3月,四川信托下發今年1月的薪酬,給予具體負責這塊業務的資金運營部5位員工,每月超過140萬元。 “我們的正常薪酬,包括部門管理層,每個月就是幾萬元,少的只有1萬元。突然給他們這麽多的錢,在我們內部,引起了較多的懷疑。”

但對這一說法,四川信托解釋,這是“為規範資金池運作,(所以)將‘匯富’信托計劃等產品逐步統一納入‘天府聚鑫三號’中,進行統一管理,逐步清理”。

至於具體負責資金池項目5位員工的超高薪酬,四川信托並未否認,但解釋稱這是“為落實99號文中‘關於規範產品營銷’的相關規定,公司加強直銷隊伍建設,鼓勵全員營銷,公司對包括資金池在內的所有信托產品實行全員營銷,也就是公司前中後臺人員都可以參與銷售公司信托產品,並按照信托產品銷售業績提取銷售績效費用。資金運營部個別人員因銷售產品業績突出,提取績效費用,屬正常現象”。

四川信托關於“天府聚鑫三號”為什麽出現余額上升的解釋,得到了當地銀監部門認可。其認為,整改之後“非標資金池總體規模下降。四川信托按照99號文和我局的要求,對非標資金池項目進行了清理。截至2015年3月24日,四川信托非標資金池總體規模較2014年底呈下降趨勢。二是四川信托按照我局要求,對相關責任人(經辦人員和高管)進行了內部問責”。

資金池能否真的縮小

四川銀監局3月25日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中說道:非標資金池產品的特點是資金使用端和資金的募集端存在期限錯配情況,資金募集端期限較短,資金使用端期限較長,信托公司需循環滾動發行信托產品,實現資金募集的持續性。“按照銀監會‘99號文’要求,為避免因‘一刀切’引發流動性風險,要求四川信托認真清理非標資金池業務,余額只減不漲,各個資金使用端項目逐步到期後停止相應滾動產品發行。”

南方周末記者獲知,2014年6月底,該公司全部資金池項目的非標業務額為119億元;而至2015年2月底,為116億元。“為保證流動性,減少非標業務資產,只能逐步進行,慢慢縮小,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位信托界人士如此表示。

這位人士還介紹,相對於其他同行,四川信托的非標業務資金池,規模是很小的。大的同行,有500億-600億元,甚至可能達到800億元規模。

“這種做法,恐怕遠不止四川信托一家,這幾乎是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多位信托業的受訪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

目前在中國內地有68家信托公司,從管理資產額度、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等指標來看,四川信托的規模處於中等水平。

“從道理上來說,信托公司沒有剛性兌付的兜底責任。項目能否兌付,是投資者本身應該承擔的風險。但實際上,信托公司為了自己的口碑、形象,很多時候必須主動去承擔那些到期不能剛性兌付的項目。這樣的項目,尤其以房地產為主。為了保證自己的品牌聲譽不受影響,信托公司只有先自己拿錢去兌了,這樣又迫使自己不得不拼命做大‘資金池’。他們去承接的,基本還都是認為自己能解決的項目。”一位業內領先的信托公司總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依然在滾動的“非標資金池”,最後能否真的漸漸縮小,這依然是個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20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20年將投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8/1008434.html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計劃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機場遠期規劃建設6條跑道,航站樓總面積126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將新建3條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規劃總機位資源為202個。新機場建成後,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1.thumb_head

航站樓造型取自成都特色的太陽神鳥,四座單元式航站樓,猶如四只馱日飛翔的神鳥,寓意古蜀文明的傳承,同時象征著成都以高昂的姿態面向世界騰飛。

飛美國,飛歐洲,到南非,抑或是飛澳大利亞……直飛五大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國際旅行,以後成都人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輕松實現了。

飛美國,飛歐洲,到南非,抑或是飛澳大利亞……直飛五大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國際旅行,以後成都人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輕松實現了。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計劃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機場遠期規劃建設6條跑道,航站樓總面積126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將新建3條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規劃總機位資源為202個。新機場建成後,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高顏值

單元式航站樓飄逸靈動

“太酷了,就像是科幻片里的星球基地!”27日上午,當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規劃設計圖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前衛又炫酷的造型,引得眾人一致點贊。

事實上,關於新機場高顏值,早在去年就已提前曝光。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來自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據介紹,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造型取自成都特色的太陽神鳥,四座單元式航站樓,猶如四只馱日飛翔的神鳥,寓意古蜀文明的傳承,同時象征著成都以高昂的姿態面向世界騰飛。航站樓造型飄逸靈動,以手拉手方式予以連接,較好地結合了單元式航站樓和集中式航站樓的優點,該種構型為國內首次采用。

不迷路

候機可觀四川“八景”

設計方介紹,傳統航站樓規模大、面積大,旅客體驗不佳。此次新機場規劃設計中,團隊放棄了大型的集中式機場,采用單元式航站樓,尺度合適,這樣乘客不會因為機場龐大而迷路。乘客進了安檢口之後,步行600米可以走到最遠的登機口。

閑庭信步前往登機口候機,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還會與“機場八景”不期而遇。據悉,八景被設計成航站樓內的庭院,並被分別命名為:武侯印象、普道青城、天府之韻、三星秘境、蜀南竹海、九寨天堂、蜀山秀水、稻城繽紛。“這是成都閑適自在生活態度的體現。”設計者說。

新技術

引入旅客捷運和“地暖”

個人定位、自助登機,甚至生物技術識別、智能化行李傳輸……這些智慧科技未來都能在新機場得到應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PM系統(旅客捷運)。據設計方介紹,為了應對未來中轉量的增加以及航站樓區之間的銜接,在航站樓底規劃預留了捷運系統。如果乘客要從T1航站樓去往T2航站樓,可以乘坐電梯去到地下,隨後搭乘APM前往。遠期南航站區建成後,會形成T1、T2、T3、T4四座APM地下車站。此外,從工作區到航站區,還引入了PRT無人駕駛智能小車系統。

先進的技術不僅在看得見的地方,也在看不到的地方。據介紹,新機場內將鋪設放大版的“地暖”——冬天供熱,夏季去熱,而機場本身巨大的面積也讓雨水的收集得以開展,收集到的雨水經過處理後將會用於盥洗間和灌溉等。此外,已在雙流國際機場實驗應用的新太陽能發電技術也會被考慮嘗試。

買買買

機場規劃臨港經濟區

圍繞機場發展臨空經濟,以後不出機場,可以各種買買買了。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機場建設中將規劃建設臨港經濟區,目前正在做總體規劃,產業布局還在進一步研究中。以機場為圓心,半徑3公里內建設小型機場城。半徑15公里的外圈將形成大型航空城,以此實現機場與臨空產業的良性互動。

值得關註的是,新機場出入境廳都設有面積很大的免稅店。其中,T1航站樓國際到達廳設有2000多平方米的免稅商店。

 
  • 華西都市報
  • 羅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7

一起“成”事 大咖“都”來|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點贊天府文化:成都將是華人文化項目合作的重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7/1099306.html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溫夢華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本人供圖)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我對成都的城市文化看,在中國地方性的城市中,成都具有國際知名度,能夠與國際市場、文化對接,是具有符號意義的城市。在國際市場中,作為有明顯中國文化符號特征、並被認知、且有很大拓展空間的文化城市,成都具備顯著的優勢。

我常去海外,對國際市場來說,地方城市應該具備獨特的風格。以美食為例,民以食為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是如此,飲食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文化,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來源於此,而成都就有這樣鮮明的文化特色。麻辣風味的川菜、火鍋等,在我看來都是成都城市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華人文化一直跟美國夢工廠合作,並合拍了電影《功夫熊貓》。熊貓是成都的特產,同時是世界性的文化符號,它不僅包含保護珍稀動物的概念,還代表了中國傳承的“文化和諧”的世界觀。熊貓這個符號形象,已經超越了一定意義上的美學,傳遞文化價值觀的一些東西,這個文化符號也是跟成都文化密切相關的。

同時,成都有其所在的區域性優勢。較早,西方對中國的了解局限在沿海地區,以東南沿海為主,就是最早的“中國東方”。這之後,北京作為中國的中心,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但其實西方對中國內地的認識和了解並不是很深入。一部分西方人會認為,西安代表了中國遠古時期,而地處中國西南的成都則是多種文化交織融匯的地方。西方對藏文化的興趣,對中國內地的興趣,都與成都匯聚。

所以成都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元素,一般從世界上來看,這種具有豐富元素融合性的文化城市,往往在現代性的轉化過程中,具有很好的資源優勢,你會發現成都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它能很快跟世界接軌,像一些潮流元素,包括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流行音樂、嘻哈音樂,我們關註到的遊戲、設計、動漫等等,這些方面,成都有很多。

當代文化尤其是年輕人的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自嘲”文化,這是來源於互聯網的文化,世界性的文化,一個民族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文化中會出現“自嘲”,甚至“自黑”的這種文化,這是一種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具有的年輕心態,因為只有它變得非常富足、非常自信的時候才會自嘲自黑。

例如,歐美的嘻哈文化等等,里面有很多是自嘲自黑的元素,當然幽默是它基礎的東西。由此去看成都的文化,它有很多這樣的元素。再加上成都人天性幽默、豁達、樂觀、陽光,這些元素是非常健康的,我覺得它是具有世界性的。所以這些基因如果能夠得到很好地提煉,能夠得到很好的轉化,我覺得成都是完全會有比今天更多與世界接軌、與當代互聯網年輕取態相關的文化成果的。

去年我來成都,了解成都的文化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定位等。成都提出發展“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基於此,華人文化下一步正在準備一些方案,正在考慮方案一些落地的細節,今年我們可能會跟成都有一些合作,在音樂、體育、影視這些方面我們都會有一些拓展。當然我們更關註的是國際元素或者國際文化跟成都地域文化的對接,關註年輕文化的成長,在這方面我們會作一些探索,包括互聯網等一些創新的領域。華人文化在國內的文化合作項目中,成都會是占有重要比重的一個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60

新發展理念下的城市樣本:成都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 探尋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路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1/1192228.html

綠道絕不僅是一條綠化通道,也不只是實現開敞空間可達到性的通路,而是承載著塑造城市形態的重要作用。

綠道不是靜態的,綠化空間潛藏的是無可限量的創新接口,以及經濟與生態連接的巨大可能性。

城是人的,所有的落腳點都回到人身上。在多位受訪學者的眼中,成都正在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探尋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路徑。

成都天府新區智谷綠道 張建 攝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姚祥雲

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城市正尋求著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共生。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創新理念和機制,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作為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一直走在探尋的路上。去年,成都發布了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規劃。截至今年1月底,成都已編制多層級規劃和方案50余項,開工建設綠道1178公里,建成785公里。

眼下,“天府綠道”雛形初現,成都的思路也浮出水面——以市域綠道系統塑造城市形態,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同時,天府綠道也是成都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體現。

清華大學人居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其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城市生態系統的構建,關鍵是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

成都的樣本意義在於,讓目光重回人的身上。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當城市發展回歸人本邏輯,綠道為人而建,更要建成留得住人的綠道。打通城市綠色血脈,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場景,在中國城市轉型發展這場巨大實驗里,顯得越來越重要。

綠道旁的智能運動樂園 CFP圖

“綠道是關乎系統的事”

2月的成都,春寒料峭。沿步道賞花,踏晨光鍛煉,展悠閑社交,是成都居民典型的生活狀態。而1.69萬公里長的市域綠道即將展開,在成都人看來,這條綠道即是對理想城市形態的承載。

今年,“天府綠道”將改造新建綠道1765公里,初步形成互聯互通、成網成片的三級綠道體系。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成都“天府綠道”項目的開展是在新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尋求生態與經濟共進的可行之策。中國城市發展與生態要素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綠色資源的可獲得性已成為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標。

美國規劃協會秘書長蘇解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綠道作為重要的開敞空間,將為未來城市發展預留空間,並實現更多城市功能疊加。

“綠道是一件關乎系統的事情。”蘇解放認為,“包含了自然系統、交通系統和開敞空間系統。它不僅有連接功能、生態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將城市的綠色基建相聯通,這也是打造海綿城市的基礎。”他舉了一個例子,2007年,紐約推出一項25年規劃,旨在將紐約建設成一個綠色環保都市。6年多時間里,該市增加229個社區公園,在完善原有綠道系統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套綠色基建體系,實現了城市蓄水功能,變成真正的海綿城市。

世界城市發展經驗表明,科學規劃建設的綠道是塑造城市形態,提升生活品質,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城市形態的改變也會帶來更長遠的效益。大規模城市綠地和開放空間,會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到這里尋求有質量的生活,這也是紐約現如今獨特的競爭優勢,谷歌、臉書等500強企業總部設立於此,真正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平衡。

綠道公園成為小朋友的新去處 圖據成都商報

讓目光重回人本身

對於城市經濟與生態的平衡,中國已展開探索。

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和《城鄉建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中國城市綠地面積從2006年的132.12萬公頃增長至2015年的266.96萬公頃,增長102.0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也從2006年的35.11%提高到了2015年的40.12%,增長5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城市綠化規模化效益已開始形成氣候。

同時,對綠道這類開敞空間的認識,也提到新的高度。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有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開展綠道規劃和建設工作。城是人的,所有的落腳點都回到了人本身,正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的,城市發展要遵循規律,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像成都這樣的城市,便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綠化基礎和規模。去年,成都規劃了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核心理念折射出成都規劃、建設、治理從“產、城、人”到“人、城、產”的觀念之變。“城市生態系統的構建,關鍵是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所以目光還是要回到人。”毛其智也表示。

綠道為人而建,其挑戰也在於如何建成一個留得住人的綠道。

根據騰訊位置服務聯合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於2017年發布的《京滬公園使用大數據及規劃啟示報告》,大部分公園在不同時間均出現了較大的人流量差異。以上海23座公園2015年數據為例,15座公園利用率僅不到人民公園的10%。

如同城市規劃觀察者拋出的疑問,無論是公園還是綠道,如果無人青睞,沒有居民使用,它的價值究竟幾何?能夠吸引人流才是開敞空間價值實現的基礎。

成都在這一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能力根據成都本地特色來打造綠道,在毛其智看來,“成都有那麽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有成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如何適當延續,在建設中表達出優雅的生活情趣,值得研究。”

記者也註意到,成都已打造出包含熊貓造型灌木等元素在內的熊貓綠道。在多位受訪學者的眼中,成都正在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探尋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路徑。

綠道上安放的“書櫃” 圖據成都商報

“綠道+”為“綠色經濟”賦能

城是人的,“人”應是城市發展最終的落腳點。實際上,2016年住建部組織編制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也特別提及,綠道在生態環保、社會與文化、旅遊與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有待完善提升。

而在成都的規劃中,綠道絕不僅是一條綠化通道,也不只是實現開敞空間可達到性的通路,而是承載著塑造城市形態的重要作用。它包含了以“一軸兩山三環七道”為主體骨架搭建的綠網,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在成都的理念中,綠道也不是靜態的。近1.7萬公里長的綠化空間,潛藏的是無可限量的創新接口,以及經濟與生態連接的巨大可能性。

此前,《南方日報》曾報道指出,總造價約3億美元的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換言之,對城市本身而言,綠道既是賞心悅目的風景,同時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其本身還具備可待發掘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麽成都提出,要把綠道打造成新的消費場景,將人流轉化成消費流,將消費流轉化成商業流。通過讓新的業態進入綠道,形成新的應用場景,並以此培育新的產業形態。

目前,成都對於綠道建設的部分探索已經落地。在“空港中央公園綠道”,智慧路燈將智慧城市的理念引入綠道系統。據介紹,路燈能夠實現安全監控、城市廣播、WIFI連接、井蓋監測、停車監測等功能。運用時新的語音識別技術,使得路燈能夠準確識別出“救命”等特定詞匯,並迅速向警方報告事發地點的坐標。

在成都建設理念中,通過思想再解放、社會再動員、功能再疊加,讓城市功能再提升,才是打造綠道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綠道可以實現的效益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下來,久久為功。”毛其智說道。

相關內容:

成都用一張新名片,告白全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07

成都天府生物城建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

“成都國際生物城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生物醫藥聚集園區。”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生物城。

5月16日,緊緊圍繞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的理念和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的要求,總投資額逾260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此次簽約的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創新鏈項目4個,金融鏈項目3個,供應鏈項目1個。在品種方面,預計將產生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以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為目標,以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為重要路徑,以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為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國際生物城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向建設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向‘外引內培’轉型,向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負責人表示,國際生物城將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圈建設,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和金融鏈,打造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建立專業化精準化政策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天府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隨著項目加快落地,配套建設也在同步推進,園區路網已成規模,總面積26萬平方米的孵化園核心區已主體封頂,首批重點項目將於2018年6月正式入駐。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1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逾260億元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會成為繼上海張江以及蘇州之後第三個大型生物醫藥聚集地的園區,這里具有人才和產業聚集地的因素,所以我們選擇來到這里。我們的創新藥現在已進入臨床階段,預計在未來三年內上市。”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簽約落地的18個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包括國際一流的抗體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全球首個皮下註射PD-L1抗體藥物、基於新型靶點開發的免疫治療藥物生產基地及國際領先的生物服務研發生產基地等。其中,由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投資的綠葉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投資額達65億元,這是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整合全球資源布局的國內首個集精準醫療、抗體醫藥生產於一體的健康產業基地。

創新鏈項目4個,包括由斯坦福大學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治療博士後李慶教授創辦的非同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合作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納米抗體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3個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以及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的省級審批服務平臺。此前,天府國際生物城通過“引龍”“養獸”計劃,已經成功招引4個諾獎團隊,包括全球唯一以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癥研究所。“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團隊這批項目的入駐,將有力助推國際生物城進一步站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潮頭。”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金融鏈項目3個,在保險及基金方面為創新生物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其中,由國際生物城主導設立的生物醫學材料基金項目總投資計劃為100億元,為西南地區首只百億級生物醫學材料專項投資基金。

供應鏈項目1個,即由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藥健康集團——中國醫藥集團投資打造的全球供應鏈服務平臺定位為現代物流分銷一體化平臺。

“這260億的投資預計可帶來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以及3個面向全球生物醫藥企業創新服務平臺。” 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聖諾生物制藥有關負責人表示,聖諾生物是中國多肽藥物最大生產量的企業,這次選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落戶,主要是看重其區位優勢,因為成都生物醫藥發展註重在軟件、硬件這一塊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之園區為企業在引入留住高科技人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在這邊投資就是想把多肽藥物做得更好更完善,然後出口到歐美市場。

截至目前,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創新藥13個,首仿藥27個,創新技術平臺24個。

醫療大數據平臺火石創造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他們將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一起建立全國乃至全球針對生物醫藥過程性成果的交易所。目前國內在過程性成果上還沒有相應的交易所,之所以選擇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因為從未來增長潛力上來說,成都、成都高新區在過程性成果上會有特別大的爆發,而且成都市政府在這方面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所以我們希望在這里建立相應機構,從而促進整個生物醫藥的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規劃圖

國際生物城積極推動“四個轉型”

按照成都市委要求,成都高新區要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的總體目標,著力推動“四個轉型”,即從註重產業規模擴張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從要素資源聚集高地向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從註重招大引強向註重外引內培轉型、從註重比拼優惠政策向註重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

作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載體、主戰場和主引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不僅是成都高新區“一區四園”的重要戰略極核,也是成都市統籌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中的示範功能區,承擔著引領西部產業功能區轉型升級的重任,這與“四個轉型”的具體要求一脈相承。

在產業生態培育上,生物城獨有的產業鏈“築基”、供應鏈“通路”、創新鏈“賦能”、金融鏈“助力”、國際社區“融入”及專業配套體系“催化”的“4+1+1”體系已搭建起一套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國際生物城正通過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幹微觀生態鏈,集成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生物城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經濟轉型。

依托“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國際生物城積極推進新藥成果的轉移轉化。此次簽約的4個創新鏈項目中,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均屬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都將極大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生物城已將創新資源、科技研發及轉化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正努力打造創新資源轉化高地。”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積極“外引”世界知名醫藥企業的同時,國際生物城目前正加大“內培”力度,通過“育獸”計劃,生物城正努力培育本土“獨角獸”,其中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進博士領銜的成都先導藥業正打造從靶標篩選到先導化合物發現與優化一站式的國際創新藥物研發中心。此外,康諾亞生物醫藥、成都博恩思等本土企業都以成為國內醫藥產業的強勁力量。

當下,各類產業園拔地而起,營商環境已成為企業“引進來”並“留下來”的關鍵要素。近日,一個包含重要服務信息的“水晶聯絡牌”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入駐企業中引起熱議。“這上面有國際生物城對口聯系領導的姓名、聯系方式,還有對口聯系部門、服務專員的詳細信息,我們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快速找到‘對的人’。”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副所長潘濤收到聯絡牌後表示,這個聯絡牌很實用,國際生物城的服務一如既往地“給力”。

據悉,2018年,國際生物城將對接國際權威產業咨詢機構,深入研究生物大分子、生物產業智能制造、基因檢測等領域和生物產業配套環境、招商舉措建設。“國際生物城將一如既往地為企業服好務,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為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貢獻力量。”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