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生意》一之軒專賣幸福感 屹立35年 精算每款麵包上架績效 老鋪年吸五億元

2015-11-16 TWM

「一之軒」三個字給你的印象,是麻糬、桂圓蛋糕、還是香蔥麵包? 雖然沒有冠軍達人加持,親民又溫暖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背後的推手廖明堅,卻一路走得兢兢業業:「烘焙業在台灣,一分一秒都不能鬆懈。」一之軒是駐足台北市師大路的三十五年老店,從傳統陽春麵包店一路進化成以 桃紅色調吸睛的時尚烘焙店。老闆廖明堅並非一路順遂,他體察市場變化、抓準消費者口味,也能從錯誤中學習,化逆勢為優勢,靠一顆一顆麻糬明星、平價麵包開 創出連鎖王國。

走進門市,架上一個個渾圓柔軟的波羅麵包、底部油煎酥脆的香蔥麵包,或是鹹甜鹹甜的麻糬,不禁食指大動,毫不猶豫地抓了一、兩個到結帳台,掏錢時沒有太多心理負擔,只等不及地一口咬下去。

這就是一之軒的品牌力量:親民的幸福烘焙。當其他老牌如新糖主義、惟客爾、可頌坊、丹比喜餅都黯然消失時,一之軒仍屹立不搖街頭,全台十三家門市、今年業績上看五億五千萬元,還打算每年以兩家的速度擴店。究竟一之軒是如何走出今日的局面?

重紀律 固定晨操、處處貼標語關鍵在於不斷「學習」。第一次和廖明堅見面時,拿到他的名片,頭銜不是創辦人,不是總經理,竟然寫著「總學習長」,他靦腆地 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得不斷學習,不進則退。」第二次約在總部碰面時,一進到電梯,就看見貼著精神標語:「本月一詞:謙虛。」早上九點鐘一到,廣播喇 叭傳出晨操音樂,廖明堅站在辦公室區開始揮舞臂膀帶著員工做早操,然後熟練地拿出當天的剪報,分享熱騰騰的觀點。在內勤辦公室,處處貼滿財經雜誌的好文剪 貼或公司標語:「翻轉一之軒,改變看得見。」不僅學習的衝勁,彌漫公司之中,走到會議室,牆上掛著「員工自律信條」、「龜毛條款」,載明不得遲到、不得收賄等規範,以及「一之軒憲法」,規定公司舉債金額不得超過資產的三成、不得做本業以外的經營或投資、不得有公司婚外情等,這些條例綱要全都出自廖明堅之手,處處可見他形塑公司文化的企圖心。

廖明堅戰戰兢兢的危機感,源自於早年差一點滅頂的教訓。

一九八○年,畢業自中興大學法商統計系的他,在熙來攘往的師大商圈開設第一家現烤麵包的烘焙坊,因有別於「師傅在後面做、小姐在前面賣」的傳統單店經營方式而大受顧客歡迎,他嘗到了日進斗金的滋味。

或許是成功來得太容易,他得意之餘開始高速展店,短期內開出十三家門市,還另外投資兩家泡沫紅茶店、兩家餐廳、一家中央工廠。

擴張很快,業績卻未等速跟上,過度擴張的苦澀立刻迎面襲來,他嘗到財務周轉不靈的苦果,那陣子,「凌晨三點半電話響,我只敢叫家人接電話,轉告電話那頭說我不在家。」他形容,深皺的眉頭難忘當年的惶恐。

專賣烘焙機器的新麥機械董事吳曜宗和一之軒合作了三十年,與廖明堅也從客戶變成好友,在廖明堅周轉不靈時,他二話不說就借予資金,「廖明堅即使在事業谷 底,奮鬥專注的心、對待員工和供應商如家人的情誼都沒有變過。」此後,廖明堅常把「少年得志大不幸」掛在嘴邊,時時警惕自己要一步一腳印,永續經營。

九六年,他將店面收到只剩三家, 重新學習財務、人力和品質管理。首先,他退一步檢視自己的產品,發現一之軒的產品太單一,「每天這麼多的來客數,我們只能賣麵包嗎?」拚逆轉 靠招牌麻糬 甩滅頂危機他尋找第二類品項,決定請師傅學習製作當時正夯的「曾記麻糬」,沒想到研發相當成功,按壓會回彈的韌度,創造了一之軒麻糬的特色,讓顧客愛不釋 口,一天可賣出一千多顆,隨著店面增加,如今每天出貨至少一萬顆。

接著,搭上周休二日的國內旅遊風潮,廖明堅複製開發麻糬的模式,循著找出「台灣人喜歡又熟悉」的糕點思考,陸續開發「桂圓蛋糕」和「綠豆冰糕」成為明星伴手禮。

如今,光是伴手禮就占一之軒營業額的三五%,其他為麵包四五%、蛋糕一五%,相較初期大部分都賣麵包的業績,整整翻了一倍。

二○一二年起,廖明堅啟動一之軒轉型,門市以桃紅明亮的時尚感一新耳目,並在女兒廖珮綺建議下,跨入客製化的喜餅市場,形象的翻新加上門市裝潢氣氛的提 升,都為一之軒帶進新客源,儘管門市僅十三家,業績與擁有二十餘家門市的連鎖同業聖瑪莉、順成蛋糕相比,不遑多讓,顯見一之軒的單店業績貢獻度遠大於前述 兩家。

今年才被延攬到一之軒擔任品牌技術營運副總經理的劉慕孝認為,一之軒從小小烘焙店做到連鎖規模,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一路慢慢加上去的,感受「廖總經理很有求知欲」,不論對國外建立品牌的方式或是同業作法都求知若渴。

衝績效 麵包上下架分秒精算廖明堅總是保持對市場的高度敏銳,當麵包達人吳寶春獲得世界麵包冠軍,市場開始流行歐式麵包時,歐式麵包立刻取代門市枱面上一 半的台式麵包;但當他發現業績不如預期後,立刻著手調整產品,更為此花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歐式、日式和台式為「二:二:五」的黃金比例。

麵包架的學問,還不僅如此。他拿出一張產品表單,分類上的A產品屬於明星商品,全天都得販售;C產品只在尖峰時刻販售,上下架時間都得記錄;而有保鮮時效的產品,例如沙拉麵包只能離開冰箱四小時,時間到了就要下架。

透過這張表單,他有效管理兩百多款產品的尖、離峰與上、下架流程,更藉以監控門市的商品去化速度。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還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每家分店的銷售數字、熱銷品項的個別變化,進而作為採購或是業務了解的判斷依據。

身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變形蟲理論」的信徒,廖明堅將中央工廠、門市的前店後廠分拆為兩個利潤中心,並保留三成的淨利給各自的利潤中心分享。如此一來,前店後廠便會主動關心自身的績效。

他舉例,門市因為向中央工廠進貨,就會關心進貨成本是否高於同業;而門市後廠的師傅也會注意前場的銷售情況,一看到架上空了,也會主動增產。同時,也讓員工會動腦筋思考如何降低進貨成本、降低損耗,而不是打卡下班就算了。

廖明堅直言:「我們贏別人的,就是當烘焙業的門市平均損耗率達五%時,一之軒得以控制在三%以下。」原來,比別人少二%的耗損,就等於比別人多二%的利潤,一之軒的勝出祕訣盡在其中。

惜人情 傳統單店附近絕不拓點今年十一月,一之軒甫進駐桃園第一航廈,更將在師大商圈再開轉型店,擴店動作頻頻,廖明堅卻將成長功勞歸功於「人」。

他回憶今年年初,師大總店的鄰近老店俊明行店東二代,突然問他要不要租下店面,他相當詫異,長年自用不租的店面怎麼同意出租了?

原來是信守承諾的老闆在過世前交代兒子,如果打算出租,就優先租給廖明堅。

一之軒在師大路一開三十多年,與老鄰居都有好交情,店旁巷子裡的一位店東老友也曾很有義氣地告訴他,「曾有烘焙坊要以五十八萬元的高額租下他的店面,他拒 絕了,原因是一之軒就開在隔壁,競爭會影響老鄰居的生意。」這位老鄰居後來把店面租給服裝店,每月店租收入整整少了十萬元,類似的事情都讓他心懷感恩。

如今,他拓點也將心比心,如果旁邊有傳統單店,他絕不開店,「我不能讓一個家庭沒飯吃。」每到發薪水之前,面對三六○位員工,他不時會看著薪資表思考:「這個人有沒有家庭?這份薪水夠他支撐養家嗎?」有時候不禁添加一些金額。

廖明堅說:「這是經營的背後,許多人看不見的辛苦。」打滾商場三十五個年頭,他經常自省,一之軒何德何能有今天?人人都很努力工作,為什麼老天特別眷顧他?

「我想這是一種使命,要我把這份幸運來幫助更多的人。」一個麵包在廖明堅眼中,撐起的不只是一個品牌,更編織出一個推己及人的世界。

撰文 / 許秀惠、黃玉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97

手機地圖第一之爭再升級 高德百度大戰五回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16/1045425.html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蔣佩芳

如果沒有互撕,互聯網行業就少了一半的樂趣。

騰訊VS阿里,阿里VS百度,百度VS騰訊,網易VS新浪,曾經的58同城VS趕集……互聯網的互撕大戲,從未平息。

這兩天,互聯網行業又爆發了一場足以淹沒觀眾的口水戰,故事的主角是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其背後的大佬分別是百度和阿里。

各位看官,不論你用的是什麽樣的地圖軟件,先不要急著站隊。瓜子花生啤酒先備好,請先看完下面的這場好戲再決定你把贊成票投給誰。

五幕大戲已演完,說不定後面還有後續,不管結果如何,對於用戶來說,有競爭是好事,如此才能促使企業追求更完善的服務,更極致的體驗。

第一幕俞永福宣布高德地圖“行業第一”

10月15日上午,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兼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演講時宣布:高德地圖成為行業內排名第一的手機地圖應用。

根據俞永福的說法,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的每日活躍數據已經超越百度地圖,成為行業內排名第一的手機地圖應用。同時俞永福還對高德公司發表內部信,稱繼2015年10月之後,高德再次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年的用戶增長目標(阿里新財年從2016年4月1日開始)。

俞永福在內部信中引用了第三方數據來論證高德地圖日活躍第一的結論:艾瑞mUserTracker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不包含高德導航、蘋果地圖)的最新每日活躍設備數約為2983.19萬,在地圖導航類目中排名第一,排名次席的百度地圖每日活躍設備數據則為2808.87萬;此外,在每日使用頻度和時長方面,高德同樣排名行業第一: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人均(單機)每日總使用次數為2.48次,人均(單機)每日總有效使用時間為17.08分鐘,百度地圖則分別只有2.06次和8.04分鐘。

第二幕百度開撕:我才是第一,你的數據不靠譜!

在俞永福上述公開發言後僅數小時,百度地圖通過官方微博發聲,反駁了這一說法。

百度地圖在10月15日的微博中稱:“今天友商高德很高調,不僅宣稱日活已成行業第一,還喊話百度不服跑個分。但是排名不是光靠吹的,第三方的數據早已啪啪打臉。”

業界皆知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競爭由來已久。產經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家之爭,表面看是地圖之爭,實際是百度系和阿里系在O2O領域的交鋒。

對於俞永福引用的第三方數據,百度地圖在10月15日的微博中回應,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活躍用戶數排第一的結論,除了艾瑞,其他數據檢測機構都不這麽看。

百度地圖引用中國聯通、易觀國際的數據稱,百度地圖活躍用戶數超高德地圖50%,在月活躍人數及環比增幅兩個方面,高德地圖甚至出現環比負增長。

百度地圖還表示,在QuestMobile公布的秋季數據中,百度地圖的排名也在高德地圖前。

百度地圖還質疑道,高德地圖宣傳有7億用戶,但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情況,中國網民總數為7.1億。百度將此稱為”高德用戶增長如坐火箭,中國網民都不夠用啦!

第三幕高德回擊:百度在抄,高德在超

在百度地圖做出回應之後,高德地圖也於10月15日晚間在官方微博中表示“百度在抄,高德在超。數據不服別吵吵吵,加第三方監測代碼去。”

第四幕百度擺出勝利姿態:高小德別跑題

10月16日上午,百度地圖再次在官方微博中發聲:

QuestMobile真實數據,高德日活僅百度地圖一半。2016年10月1日,百度地圖活躍用戶數為5133.88萬,高德地圖為2891.51萬;

應用商店下載量,百度地圖“碾壓”之勢。其中,以酷傳應用監控平臺的60天下載量統計數據為例,百度地圖“碾壓”高德,超過兩倍;

全網滲透率+搜索指數,數據對比保持絕對一致。易觀國際中國手機地圖APP用戶使用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在中國手機地圖APP全網絕對滲透率中,百度地圖21.4%,高德地圖10.5%,不到百度一半。

有意思的是,百度地圖甚至在微博末尾附上一幅漫畫,意指高德的數據系假數據。

第五幕,高德“不打口水仗,只做好地圖”

針對百度地圖所指的“數據造假”,高德地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表示“不打口水戰,只做好地圖”,堅持要求百度地圖加檢測代碼,並透露羅永浩導航語音即將在兩天後上線。

高德地圖還表示,出於對自身成績的充分自信,高德已經允許另一家大數據服務商Quest Mobile進行代碼監測驗證,結果預計在下一季度體現。

高德地圖在回應中表示,目前,高德地圖已經是用戶標配,其實時交通信息服務覆蓋全國超360個城市。同時,高德與全球30余家車廠提供包括地圖數據、導航引擎、交通信息在內的相關服務,成為“汽車標配”。此外,高德地圖開放平臺服務覆蓋超過30萬手機軟件,每月有超過9億部設備使用高德位置服務,為用車和等多個行業的應用提供定位、出行服務,可謂互聯網“應用標配”。值得一提的是,高德地圖還成為“交警標配”。高德地圖積極促進與交通管理部門的大數據共享和融合,目前已經與超過4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門達成了戰略合作,與超過7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門達成了業務合作。

到底誰才是“第一”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口水戰的焦點集中於第三方數據,那誰的數據更有說服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也無法給出明確結論。

河豚品牌CEO王鵬輝認為,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引用的數據,易觀和艾瑞的可以忽略,聯通的數據比較靠譜,運營商是能夠獲得應用使用數據情況的。“現在的導航都會使用數據網絡,運營商的數據肯定更客觀可信。相比艾瑞和易觀,王鵬輝表示更信任聯通沃指數。

作為用戶,王鵬輝還談了自己的親身體驗,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曾把他帶溝里去過。他告訴記者,“很多小路,百度還是靠譜的,大路上沒啥區別;交互體驗方面高德好,比如上海外牌限行的,在高德輸入車牌自動規避限行路段,高德是最早做這項的,但導航體驗上百度更強。”

在互聯網觀察人士獨孤依風看來,兩個平臺引入的數據檢測分析平臺各不相同,似乎都想證明自己是在線地圖的老大。通過這次口水戰,外界能夠強烈感受到在線地圖在百度與阿里兩大互聯網集團的重要戰略意義。在線地圖不僅僅是地圖,而是一個流量入口,用戶的多少以及活躍度決定了在線地圖的行業競爭力,決定了以在線地圖為入口的綜合服務水平競爭力,比如基於地圖的吃喝玩樂全產業鏈競爭。

獨孤依風分析指出,雙方看似在爭奪在線地圖行業老大的位置,實則是雙方希望通過此次事件向外界傳達誰的用戶活躍量高,誰提供的用戶價值比較高。“另外,阿里在雲棲大會上高調宣布高德地圖的用戶活躍量為最高,其實是最好的公關出聲,占據了輿論最高處,即使百度地圖想反對,也無能為力。畢竟相比高德,基於百度地圖的附屬產業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競爭上,百度最大的優勢是在地圖上增加了O2O的入口,讓用戶能夠得到更多的方便,而高德更大限度上就是導航用的地圖。百度的劣勢是專業性上略有不足,精準度或許不如‘老司機’高德,而高德的優勢在於其掌握的底層地圖數據資源,更為專業。”張書樂指出,口水戰雙方其實並沒有對錯,百度的說辭是基於百度自己的產品被使用的情況,效率和頻率自然更高;高德作為底層地圖數據,其使用情況不僅僅體現在自己的App上,也體現在其他的App當中。

張書樂分析稱,百度更多是C端用戶使用頻率更高,也讓人觀感強烈;高德因為作為底層地圖數據,且背靠阿里,在物流之類的B端使用頻率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