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喬治阿瑪尼(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計劃,召回部分進口的ARMANI JUNIOR品牌童裝。本次召回所涉及的童裝型號為CYT04/2S/10、CSK12/3U/K5、CZF05/6H/WA和CZF06/3U/64,生產批次為SS16,生產日期為2015年6月至9月期間。據該公司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受影響的產品數量共計48件。
本 次召回範圍內的童裝因pH值和甲醛含量超標,不符合國家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 18401-2010)中規定的pH值和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衣物中pH值過高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出現紅斑、風團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甲醛含量過高 會導致衣物在穿著過程中逐步釋放出遊離的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眼睛以及皮膚的接觸,易誘發其他病癥,產品存在安全隱患。
對於召回範圍內的童裝,喬治阿瑪尼(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將於近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召回計劃,並將為消費者免費提供退貨退款服務。消費者可登陸該公司官網 (www.armani.cn/cn)或拔打服務電話021-60397671進行咨詢,也可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進出口商品檢驗欄目 (www.jyjgs.aqsiq.gov.cn)了解更多信息。另外,消費者可通過登陸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工業與消費品風險評估中心網站 (www.racicp.org.cn)或拔打電話010-53897456,反映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進口消費品的缺陷線索。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水產制品、蜂產品、調味品、食糖、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等8類食品430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424批次,不合格樣品6批次。在這些不合格食品中,一半涉及到二氧化硫超標問題,其中部分產品來自於京東商城和一號店等電商平臺。
據京華時報報道,根據通報,京東商城自營店在其網站銷售的標稱北京開元益通商貿有限公司望都分公司生產的田人單晶體冰糖,二氧化硫檢出值為46.3mg/kg。比標準規定(不超過20mg/kg)高出1.3倍。
特瑞肯食品專營店在一號店(網站)銷售的標稱北京楊林工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廚小丫單晶冰糖,二氧化硫檢出值為42.4mg/kg。比標準規定高出1.1倍。
彭州市天彭鎮文廣調味品店銷售的標稱四川省彭州市順香調味食品廠生產的小米辣,二氧化硫檢出值為0.16g/kg。比標準規定高60%。
此外,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獲悉,近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抽檢發現部分蔬菜、水果制品、白砂糖等也出現二氧化硫含量超標。
國家食藥監總局有關專家介紹,二氧化硫是國內外允許使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發揮著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如果按照標準規定合理使用二氧化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長期超限量接觸二氧化硫可能導致人類呼吸系統疾病及多組織損傷。
據介紹,國際多個國家和地區二氧化硫的使用限量及殘留量均有明確規定,我國相關標準和法規明確了可以使用二氧化硫的食品類別及相應的使用限量和殘留量,還制定了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硫的質量規格要求,並要求只要在食品中使用了二氧化硫就必須在食品標簽上進行標識。
千呼萬喚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終於落地,P2P頭上的“緊箍咒”比預想中來得更急、更緊。盡管監管也給出了12個月的過渡期,但對於大多數平臺而言,前景不容樂觀。
《暫行辦法》對於網貸從業機構作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平臺須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第三方存管機構、借款余額設置上限,以及不得開展類資產證券化等形式的債權轉讓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目前來看,借款上限的設置、資金存管、ICP許可證等要求對於P2P行業的影響最為直接和巨大。若這幾項規定嚴格推行之後,初步測算,預計約有97%的P2P都面臨轉型或淘汰,而行業增速、規模也面臨大幅放緩、縮減。
大量業務面臨整改 至少三成借款人“超標”
《暫行辦法》中最讓人意外的一項莫過於近日已經引發熱議的借款上限。
根據《暫行辦法》,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同時,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對於借款上限的規定,銀監會在發布會上回應稱,這是基於三點考慮:1、明確網貸機構定位的需要,不管是投資端還是資產端都要小額、分散,主要為金融機構服務不充分的個體經營者、消費者,小微企業,農民等提供金融服務。2、從目前的互聯網技術、雲計算、大數據技術來看,在風險控制和信息收集上定位為小的融資需求。一些大額融資需求能否通過大數據風控的手段來完成,目前並未得到驗證。3、按照國際慣例來講,現存比較規範的網貸平臺,定位就是小額,美國的幾家網貸機構對於借款人都進行了額度限制,個人貸款上限是5~6萬美元,企業的上限就是30萬美元。
P2P人均貸款55.27萬 至少三成借款人“超標”
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認為,對於自然人余額上限,主要是考慮,自然人債務聚集過多會嚴重影響個人生活,自然人債務大規模出現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企業和其他組織,由於有其他融資渠道,不宜在網貸機構借貸過多。
從業內人士的反饋來看,提出這一規定的初衷並不難理解,這可以讓P2P網貸平臺回歸中介的本質,以及普惠的定位。但它短期內帶來的行業震動不容小覷,除了會影響不少P2P業務外,顯然還將直接導致行業增速放緩,交易規模縮水。
先看個人借款,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個人借款方面,主要有三類業務,一是消費貸款,小額分散,通常筆均都在20萬元內;二是車輛抵押貸款,一般放款金額也在20萬元以內,但不排除有些大額的車貸業務超過了20萬元;三是和房產相關的個人貸款,包括贖樓貸、房產抵押貸等,這種模式下的借款金額應該都超過了20萬元的限額。
其次是企業借款,那些給中小企業直接貸款、與機構合作發放貸款、做股權質押貸款等業務的P2P平臺受到的影響最大。這幾類業務的借款余額基本都在百萬元,甚至千萬級別,例如,紅嶺創投、愛投資、鵬金所等。
網貸之家和盈燦咨詢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國P2P網貸行業半年報》顯示,當前網貸行業貸款余額達到6212.61億元,借款人數達到112.41萬人,人均貸款額度在55.27萬元。
根據零壹財經的統計,目前P2P單個平臺上貸款余額在20萬元以上的借款人至少占到30%左右的比重,如果考慮到一人擁有多個賬號的情況,估計該比重在40%~50%左右,甚至以上。
銀行存管逼退九成平臺 ICP也成硬指標
根據《暫行辦法》,網貸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第三方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和網貸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
銀監會同時透露,下一步將密切關註各方反應和行業動向,盡快發布網貸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網貸機構備案,以及網貸機構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完善網貸行業監管制度體系。
盡管業內對此早有預期,但從這兩年P2P與銀行對接資金存管的進度來看,業內人士也頗為灰心。一度寄希望於該要求有所放松,但目前來看這已必將成為一道硬門檻。
據盈燦咨詢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5日,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有130家,其中上線直接存管系統的平臺有39家。而與銀行簽訂聯合存管的平臺有46家,其中上線聯合存管系統的平臺有24家。
據銀監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國內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有2349家,以此來算,已經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符合監管要求的平臺不足3%,97%的平臺面臨轉型或出局。
從過去一段時間銀行方面的態度和推進情況來看,未來也不容樂觀。今年以來,銀行存管的準入門檻在不斷提高,對接速度也在逐步放緩,甚至有些已經簽訂的“合作協議”隨著銀行的退出而最終擱淺。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30日,共計39家銀行布局資金存管業務,其中簽約平臺數最多的三家銀行為:華興銀行、恒豐銀行、民生銀行,緊隨其後的還有中信、徽商、江西、浙商、招商等銀行。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尋求銀行合作只是第一步。從存管協議的簽訂到正式上線,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階段網貸平臺開展銀行存管的成功技術和模式案例都屈指可數,其中系統對接是合作中最難的難點。
簡單列舉一項:資金存管系統需要對P2P平臺主要功能進行賬戶分層處理,其中包括投資人賬戶、融資人賬戶、平臺賬戶、擔保方賬戶,以及渠道方賬戶等。每一種分層意味著一個單獨的場景,每一個場景又包含著多個結構,涉及多種指令。
從已經完成此項業務的幾個平臺來看,積木盒子專門組建了二三十人的團隊,花費了近9個月的時間與民生銀行進行系統對接;人人貸與民生銀行的接洽開始於2015年2月,系統切換上線於2016年2月,歷時長達一年。
而根據《暫行辦法》,緩沖期也僅有12個月,這意味著,即便P2P網貸平臺立刻開始對接銀行資金存管,時間也非常緊張。
另外,此次《暫行辦法》還強調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完成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登記備案後,應當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許可證(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
肖颯表示,這里用詞為“應當”,與“可以”不同,這也是為了防止權力尋租,地方監管部門還要對備案後的機構進行評估分類、及時公示。而備案後,還需要ICP許可,沒有許可不得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要求更嚴。
再結合前段時間下發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該文件同時還規定,網貸平臺想要接入存管須滿足五項條件,其中一項就是“擁有ICP許可證”。
這也意味著獲得ICP也成為P2P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甚至成為一家合規平臺的一項硬指標。而目前來看,P2P行業中已經獲取該許可證的平臺僅有極少數,在已經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或聯合存管協議的平臺中也僅有40多家拿到了ICP證。
曾經被國家質檢總局點名批評有食品安全問題的進口商、境外食品加工企業未來不再能輕易進口到中國市場。由於曾多次出現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將對這些企業進行嚴管,不乏可口可樂、百事公司旗下桂格、統一等知名企業。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公布的《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匯總了國家質檢總局近兩年查出的進口食品不安全記錄,根據近期檢驗檢疫情況,189家進口食品企業出現不良記錄,達到《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的列入《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條件,其中進口商66家、境外生產企業61家、境外出口商62家。
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這189家企業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在再次進口相關產品時,應按要求提供相應檢測報告或合格證明材料。被列入《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的企業要及時進行整改,提高進口食品質量,待滿足《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的“解除風險預警條件”後,可按規定從名單中撤除。
這些企業名單中不乏消費者熟悉的知名食品品牌。例如從美國進口的可口可樂公司的濃縮蔬菜果汁飲料在下次進口時必須要附有菌落總數項目的檢測報告;從我國臺灣進口的百事公司旗下的桂格品牌麥片則需要隨時附有水分項目的檢測報告;另外,從我國臺灣進口的方便面也要附有大腸菌群項目的檢測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可口可樂公司因為進口濃縮蔬菜果汁飲料菌落總數超標而被點名,而在此之前可口可樂屢次登上進口食品黑名單。在2015年8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6月進口不合格食品名單中,6批次由The Coca-Cola Company(可口可樂)生產的冷凍濃縮橙汁,共計78292千克因菌落總數超標被退貨;在今年6月的進口不合格食品名單中來自美國的9批次可口可樂飲 料產品因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苯甲酸而被退貨處理。這9批次分別是新奇士草莓味蘇打水、酷奇櫻桃味汽水、新奇士橙味蘇打汽水、新奇士葡萄味蘇打汽水、酷奇葡萄味汽水、酷奇草莓味汽水、酷奇橙味汽水、A&W奶油味蘇打汽水以及A&W樹根風味汽水;在今年5月的進口食品不合格名單中,也有兩 批次可口可樂公司的沙士汽水因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苯甲酸而被予以退貨處理。
有進口貿易商向記者介紹,進口產品屢次被檢出問題,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包裝泄露等,從而出現菌落總數超標等衛生問題;另一個原因是各個國家及地區的食品標準不一,這也導致在另一些國家符合規定的添加劑在中國不過關。
對於多批次進口產品被退貨處理的問題,可口可樂中國公司方面曾向記者回應稱,由於是進口商行為,並不了解更多具體細節。
雖然問題產品的進口並非可口可樂中國公司行為,但是卻與可口可樂公司的品牌形象相關。“現在在很多零售終端上可口可樂進口產品隨處可見,可口可 樂進口產品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這對於可口可樂品牌而言是一種傷害,從而會影響到非進口產品的食品安全形象。”上述貿易商稱。
據《廣州日報》報道,從廣州檢驗檢疫局獲悉,日前,該局對一批從捷克進口的不銹鋼鍋鏟進行了集中銷毀,防止不合格食品接觸產品流入國內市場。據悉,遭到銷毀的原因是該批貨物重金屬嚴重超標。
廣州檢驗檢疫局實驗室檢驗發現,該批進口不銹鋼鍋鏟鉻元素溶出量高達3.4mg/dm2,超過中國國家標準GB9684-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銹鋼制品》規定限值0.4mg/dm2的7.5倍。據了解,這些不合格進口不銹鋼鍋鏟共360個,貨值1158美元。
另外,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韓國進口的炒鍋、煎鍋和湯鍋等食品接觸產品中檢出重金屬鉻和蒸發殘渣超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檢驗檢疫部門對該批不合格貨物實施退運處理。
據悉,該批原產地為韓國的食品接觸產品共8900件,有8種型號。經檢測,抽取樣品中有6種型號產品不合格,樣品不合格率為75%,不合格內容為重 金屬鉻和蒸發殘渣超出限量值,其中30cm炒鍋鉻含量為0.101mg/L,超出限量值(≤0.01mg/L(4%乙酸,煮沸0.5h,室溫24h)10 倍;24cm深湯鍋蒸發殘渣含量為18.3mg/L,超出限量值≤6mg/L(4%乙酸,煮沸0.5h,室溫24h)3倍。
浙江省工商局最新一次的抽檢顯示,標稱“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男嬰皮鞋,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酯超標20多倍。童鞋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可能來自塗層、塑料、印花塗料等。這種物質可能會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也可能會引起兒童性早熟。
據央廣網報道,本次抽檢中,個別童鞋檢出甲醛、鄰苯二甲酸酯超標。如標稱“上海中靈童鞋廠”生產的品牌為“Zhong Ling”,貨號F15202B由“百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貨大樓”經銷的童鞋,甲醛測試值為220.8mg/kg(大號童鞋標準要求甲醛含量≤75 mg/kg)。標稱“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品牌為“YEEHOO”,貨號1014012021162282由 “杭州大廈有限公司”經銷的男嬰皮鞋,經檢測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為2.237%(標準要求鄰苯二甲酸酯含量≤0.1%);另外,本次抽檢服裝類商品有牛仔褲、連衣裙、針織衫、短袖T恤等,合格率是91.7%,明顯高於往年流通領域服裝質量水平,往年合格率在75%左右。不合格服裝商品的問題主要包括:pH值和纖維含量不合格。服裝總體合格率大幅提升,明顯高於往年。
針對本次抽檢發現的甲醛、鄰苯二甲酸酯、鋇含量超標商品,浙江省工商局已專門下發案件重點交辦函,由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立即對相關當事人進行立案查處;並對供貨商進行追查,責令轄區內立即停止銷售同一商標的同一規格型號的商品。同時,對當事人經銷的同一商標但不同規格型號的商品作進一步擴大抽檢,以核實當事人的同類商品是否普遍存在類似問題。省工商局已將抽檢結果通報生產者所在地質監部門。
對其他判定為不合格的商品,依據《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工商部門已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對名單中所列不合格商品的經營者,由被抽檢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立案查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1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因主要汙染物排放嚴重超標,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被當地環保部門按日計罰,共處罰金850萬元。
環保部當日公布2016年第二季度主要汙染物排放嚴重超標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及處理處置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河北、山西、內蒙、遼寧、黑龍江、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湖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6個省區共55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主要汙染物排放嚴重超標。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處理情況,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按日計罰,共處罰850萬元;撫順長順電力有限公司處罰850萬元;江西宏宇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處罰1060萬元。
此外,還有多家企業被停產整治,包括河北永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停產整治並處罰85萬元,以及內蒙赤峰金峰熱力有限公司、山東萊州市宏澤水務有限公司,陜西省榆林市金龍北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電化發展有限公司、府谷縣恒源冶焦發電有限公司,新疆鹽湖制鹽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葉城縣汙水處理廠。
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是一家大型煉化企業,原油加工能力達2050萬噸/年,為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和大連市環保局直管重點監控企業。該公司聯合車間有6臺鍋爐采用油氣混燒即渣油和瓦斯管網可燃氣作為燃料。該企業處於大連城區,由於汙染物超標排放,引起周邊市民強烈不滿。
環保部今年7月通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汙染物超標排放,多次被處罰仍不改正。該公司今年已被大連市環保局累計按日計罰290萬元。
據介紹,依據新環保法和新大氣法,大連市環境監察支隊自2015年5月5日起,對該汙染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同時啟動了按日計罰。
環保部表示,列入2016年第二季度排放嚴重超標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應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違法排汙行為,向社會公開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歡迎社會各界監督舉報企業超標排放的違法行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9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自10月17日開始,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狀況。但這一期間,部分企業仍在超標排放汙染物。
17-1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德州市、保定市、石家莊市、濱州市、衡水市等5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
截至19日12時,石家莊市達到嚴重汙染,北京市、保定市、太原市、烏海市、廊坊市、唐山市、邢臺市、濱州市、東營市為重度汙染,重霾影響範圍達到26萬平方公里,區域內部分城市汙染仍處於持續加重階段。北京市自18日中午開始顆粒物濃度出現持續上升,至18時PM2.5小時濃度達到重度汙染水平,截至19日12時重度汙染已持續19小時,目前最大峰值濃度為244微克/立方米(19日12時),其中6個監測站點達到嚴重汙染級別,且呈加重趨勢。
環保部介紹,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表明,10月17日9時,河北衡水開始出現嚴重汙染,18時後發展到中南部的石家莊、邢臺、邯鄲和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出現中度甚至重度汙染,並逐漸影響到北京地區。
北京市PM2.5濃度從18日9時開始快速升高,17-18日相對濕度一直在80%左右,持續的高濕氣象條件顯著提高了顆粒物二次轉化速率,加重了汙染過程。北京城區硝酸鹽、硫酸鹽、有機碳(OC)、元素碳(EC)濃度占比都較高,說明北京市PM2.5濃度受本地及周邊的機動車和工業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轉化影響顯著。
天津、廊坊等地站點的PM2.5中硫酸鹽濃度占比也較高,說明受工業燃煤排放影響較大;北京、石家莊等地的粗顆粒相對濃度也比較高,表明揚塵等一次顆粒物排放仍需加強管控。
環保部表示,重汙染期間,對各地重汙染天氣應對情況進行調度,各地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的情況較好,均按照預警分級標準及時發布、啟動。截至目前,北京市、石家莊市、保定市、衡水市、廊坊市發布黃色預警,天津市、邯鄲市、邢臺市、滄州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發布藍色預警。唐山市自10月以來強化重汙染天氣應對,實施強化措施。
環保部介紹,已派出8個督查組對北京、河北省唐山、邯鄲、邢臺等重點城市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汙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查,並對部分國控汙染源在線監控數據超標情況進行現場核實。督查發現,部分企業仍在超標排放汙染物。10月16日-19日國控重點源在線監控數據顯示,河北省11家企業超標37天次,山東省9家企業超標31天次,河南省1家企業超標4天次。
對部分超標企業現場核查,唐山開灤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林電分公司煙塵、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均存在時均值超標排放情況;遷安市宏奧工貿有限公司氮氧化物數據連續超標;河北鑫森建材有限公司涉縣興發焦化廠焦爐煙囪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標排放。
此外,部分企業、工地應急減排措施未落實。河北建德水泥有限公司在黃色預警發布後,未按預案要求采取減少投料量的措施;河北迎新集團玻璃廠未落實汙染物減排15%的要求。
河北省唐山、邢臺等市部分施工工地未設圍擋、土地裸露未覆蓋,渣土車未苫蓋、遺撒問題突出,道路揚塵較重。北京市仍有大量砂石、煤場等物料堆場無苫蓋、抑塵措施,北京市海澱區永豐地鐵站工地仍在進行土方作業;多輛外地牌照重載車仍在六環路內行駛。同時,北京、河北等地還發現了“小散亂汙”企業違法排放等問題。
環保部表示,將繼續關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情況,持續開展督查,督促各地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對違法排放行為及時曝光,加重處罰。同時也呼籲廣大民眾在重汙染天氣過程中,盡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全民參與,共同應對重汙染天氣。
香港特區食品安全中心9月下旬在市面上抽查5只共12斤的大閘蟹樣本,發現其中兩個樣本的二惡英含量超標,超標樣本來自江蘇省兩個水產養殖場。
據人民網報道,目前,香港食安中心已暫停有關水產養殖公司再進口食品及實時停售,並已通報內地有關當局跟進,中心會繼續追查分銷情況,亦加強抽查樣本。
香港食安中心指,消費者如果攝入過量二惡英,可引致氯痤瘡、皮膚出疹及變色等皮膚病,以及體毛過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把二惡英列為人類的致癌物,長期攝入二惡英會牽涉到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系統及發育中神經系統的損害,一些研究亦發現二惡英與人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每到秋天,林麗(化名)就到香港銅鑼灣的老三陽老店買陽澄湖、東太湖的大閘蟹,方便家庭聚會時食用。而今年又到吃蟹季,但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下稱“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卻公布,於抽查中發現兩個大閘蟹樣本二噁英超標!跟大部分香港人一樣,林麗對買大閘蟹這一儀式感的執著瞬間蕩然無存。
食環署食安中心正進行年度大閘蟹的時令食品調查,於9月下旬共抽取了5個大閘蟹樣本,共約12公斤,進行了二噁英及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含量檢測。其中,兩個大閘蟹樣本被檢出,總含量超出中心的行動水平——即每克食物樣本的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總含量不可超過6.5皮克毒性當量(濕重計),為保障市民健康,該中心決定暫停有關水產養殖場生產的大閘蟹進口及在港出售。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二噁英是一類劇毒物質,可導致生殖和發育問題,損害免疫系統,幹擾激素,還可以導致癌癥。
消息一出,不少銷售大閘蟹的老牌商家大為震驚。老三陽老板稱,旗下貨源來自自家的太湖養殖場,原本預計今年入口80噸大閘蟹,但自從二噁英的消息傳出,立即有酒樓要求退貨或取消訂單,初步預計損失高達600萬港元。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秘書長嚴金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協會已經組織對陽澄湖大閘蟹進行抽檢,歷史上還未發現二噁英超標這類情況,此次超標的可能原因是塑料垃圾等環境汙染導致。對於香港的檢測結果,嚴金虎有疑問:“九月份的檢測,為何到一直到十一月初才公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偶爾食用大閘蟹角度看,這次超標對人體不會造成影響,香港方面可能也是作為一個風險指標來抽檢,內地還沒有制定專門的標準。記者采訪了多位食品專家,給出的意見是不必擔心,可照吃不誤。
老饕月食3只蟹便超量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稱,消息不免令市民恐慌,將影響其他來自非出事養殖場的大閘蟹,他估計約有70%的商家會受到影響。
廣隆行大閘蟹商家的負責人趙小姐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公司的進口貨源完全合格,可是也受到影響,目前已有70%至80%的客戶要取消訂單,而客源也瞬間減少了80%至90%,很多客人都聞“蟹”色變,拒絕購買任何大閘蟹。
實際上,包括老三陽等在內,在港共有15家大閘蟹專賣店同樣有涉事的大閘蟹。截至記者發稿,香港市場上已回收800公斤的大閘蟹。
此次涉事的大閘蟹來自江蘇省兩個水產養殖場,分別是吳江萬頃太湖蟹養殖有限公司(下稱“吳江萬頃”)和江蘇太湖水產有限公司(下稱“太湖水產”),供港大閘蟹量分別是3.8噸和210噸。根據食安中心的檢測結果,2個大閘蟹樣本分別含有11.7皮克及40.3皮克的二噁英,分別較可接受標準的6.5皮克高出80%及5倍。食安中心建議業界,如持有來自該兩個養殖場的大閘蟹,應立即停用及停售。
該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稱,在日常食物中,人體已經會攝入少量二噁英,如果在大閘蟹當季(大約3個月)時間內,以含40.3皮克的大閘蟹樣本計算,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個月食用14只大閘蟹已經超出每月可容忍攝入量。如果是平時偏好進食高脂肪類食物的人士,本身已攝取較多二噁英,食用3只4兩重的大閘蟹已超標。不過他也強調,有關數字是以一生平均計算,即非長期大量食用,風險不算高。據世衛網站,專家確定二噁英的暫定每月容許攝入量是70微微克/公斤。
企業稱涉事大閘蟹“直接銷毀”
11月3日,香港食環署食安中心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蔡美儀在記者會上解釋,二噁英化驗技術複雜、需時較長,每個樣本都需要數只蟹,必須先拆出可食用部分,再做凈化,整個化驗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而涉事的兩家養殖企業暫時均否認產品存在超標問題。
吳江萬傾對《第一財經日報》回應稱,產品有合格證,全部合格。
本報記者致電太湖水產,對方表示香港通報事件屬實,不過,對於是否如香港方面所通報的那樣“二噁英含量超標”,還需要拿樣本到權威檢測機構進行進一步檢測,“已經通過當地質監部門將產品送檢到國家質檢總局”。對方表示,此次會單獨檢測二噁英含量這一項。目前還在等檢測結果當中。至於何時會出具檢測結果,“還不清楚”。
他說,二噁英檢測是香港新的檢測項目,以前沒有檢測過。而為什麽此次會增加,他表示也不太清楚。
那麽內地在出口香港前為什麽檢測不出來呢?他表示,內地並沒有這一項檢測。
對於出口到香港的大閘蟹,他說,公司的處理方式是直接銷毀。目前,公司在內地、香港的產品全部暫停銷售。
記者在翻查2012年的一份由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出具的動物衛生證書時發現,在日常檢驗項目中,並沒有對二噁英的檢測項。不少香港進口商都反映,由於二噁英並沒有出現在動物衛生證書上,所以對此事也非常迷茫。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對太湖出口大閘蟹養殖企業的苗種、水質、投入品等全過程監管,開展安全風險監控和監測,並在出口前由檢驗檢疫人員到現場進行查驗和監裝。“下一步我們將第一時間通過權威渠道發布檢測結果,並根據結果依法依規采取相關措施,給予妥善處理。”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回應說。
可能是飼料或環境被汙染
對於此次大閘蟹二噁英超標的原因,嚴金虎向記者表示,可能是塑料垃圾汙染導致水質汙染,最終導致大閘蟹二噁英超標。朱毅表示:“正常情況下,蓄意添加二噁英是不可能的;最可能是飼料被汙染了,還可能是養殖環境被汙染了,都可能導致檢測結果超標。”
朱毅表示,二噁英是“毒王”,比黃曲黴毒素、砒霜都毒。大量的動物實驗表明,很低濃度的二噁英就對動物表現出致死效應,二噁英脂溶性,容易存在於動物脂肪和乳汁中,肉、禽、蛋、魚、乳最易受到汙染。
不過,朱毅強調,消費者不必恐慌,這次檢測出來的超標大約是五倍,因為本身值要求很低,超標五倍的量也是很小的,而且螃蟹不是主食。“這只是一次抽檢,另外螃蟹不是天天吃,珍饈美味,偶爾一嘗,暴露風險可以不必擔心。孕婦和乳母可以警惕性適度高一些,保護好胎兒和嬰兒。”朱毅表示。
朱毅還表示,水產品的常見汙染物檢測中,會常規檢測多氯聯苯,但通常不檢測二噁英。對於大閘蟹中的二噁英含量,內地尚無檢測標準。朱毅稱:“和國際上的二噁英超標事件相比,這一次的檢測結果,並不顯得嚴重,其他國際新聞事件中超標能成百上千倍,從目前的二惡英汙染水平和人群暴露,還沒有嚴重到需要制定標準來管理的程度。”
曝大閘蟹出口漏洞
就在10月7日,香港食安中心檢測了25個大閘蟹樣本,全部合格。然而到了11月1日突然宣布檢測到二噁英,令不少業界人士疑竇叢生。
張玉鸞是江蘇高郵湖湖區的大閘蟹養殖戶,人稱“扁擔姐”。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蟹區大湖水位偏高,導致大閘蟹可能偏小——這意味著品質達不到出口等級,不排除有人會從外面調大閘蟹來充數。
她推測,這次出現問題,可能是蟹源不明。而從外面收蟹冒充當地蟹,就容易出現用池塘蟹、用藥等問題,這在業內並不鮮見。
她提到,水產生鮮出口檢驗檢疫的程序很嚴格,但都是批次抽檢,不可能把每只蟹都弄死來檢查。送去抽檢的樣本肯定是當地的,因為只有過關了才會出口,在這一批次出現貨源不夠的情況下,就會到處調貨源進行摻雜。“從外表上來看,消費者是區分不出來的。在江蘇,所有的蟹都是一個品種。”
“扁擔姐”說,這就需要企業自律,管好自己,做好溯源。她說,她沒有在全國開專賣店,也不讓別人經手他們的大閘蟹,除了線下店是獨營外,只接受產地直發,不同意別人加盟。這玩意長得一樣,要是換幾個就會毀了百年的品牌,“因為有很多人,太貪婪了”。
蹊蹺的是,很多香港的大閘蟹進口商也在“喊冤”。至少有6家進口商都表示,其貨源並非來自兩個涉事養殖場,而是來自自家的養殖場或向太湖其他養殖場收購,只是透過太湖水產報關及領取出口證。
有香港媒體引述業內人士的話稱,包括此次涉事的吳江萬頃及太湖水產,內地有8家公司有出口大閘蟹到香港的許可。香港進口商一般都沒有出口許可,所以多年來都通過這兩家公司作為中介,報關及申請出口證。而費用大概是每1000公斤大閘蟹,報關手續費1000多港元。
有市場人士稱,如果這種情況坐實,意味著香港進口的大閘蟹有不少都是“走私貨”,可能已經涉嫌違法。
蔡美儀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會在市面及入口層面加強抽檢,事後已在市面上再抽6樣辦送往化驗,目前已經調派人手,在兩周內將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