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要容納和管理更多飛機的起降,最直接的解決辦法似乎是建一個更大的機場。那些巨無霸機場的湧現也多少證明了這一點。不過這不是全部,還有更聰明的方案。
有人已經在這麼做了。眼下,霍尼韋爾公司正在迪拜實施一個現代機場的運力優化項目,工程技術人員在迪拜國際機場部署公司研發的設備和技術,以幫助其在兩年後將每小時離港率從目前的20架次提升到30架次以上。
想像一下,現在你是一架波音客機的機長,在你剛剛起飛不久,機艙裡就響起了一聲短促的提示音,這是從地面空管系統傳來的指令。緊接著,一條信息出現在顯示屏上:請沿當前航跡飛行。預計本航班將於17點20分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請在12號跑道降落。
大部分人可能會忽略上面的幾個小細節:一是這條信息是在飛機剛剛起飛不久就發來的,二是它不僅給出了具體的抵達時間,還準確告知了飛機降落的跑道號?碼。
這是霍尼韋爾最新的「四維」飛行管理系統。借助安裝在飛機上的這一系統,機場空管系統可以隨時與本空管區域內的航班自動交換數據,瞭解航班的位置、航速,以及抵達的具體時間,從而對交通流量進行準確預測。這些信息被傳送到機場,機場塔台可以依次安排航班進場和降落。
對於乘客它有一個直觀的好處,就是將大大減少飛機在空中盤旋等候降落,或者悶在機艙裡等候起飛的情形。
「這項新技術正在研發當中,預計在2018年以後推出。」戴殊榮(Brian Davis)說,他是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航空運輸副總裁。
目前飛機和機場普遍使用的是傳統的「三維」飛行管理系統。空管系統使用雷達監測空中的交通情況,用經度、緯度、高度三維坐標,最終確定飛機在空中的位置,根據飛機的速度、航向、飛行模式等預測和估計信息對飛行員發出指令,引導其安全飛行。
隨著空中交通日益繁忙,這種傳統系統的缺陷越來越明顯。由於是人為控制,只有等到飛機足夠接近機場時,塔台控制員才能判斷出飛機的狀況,發出指令調整
飛機的相互位置來控制進場和著陸。但飛機收到指令時往往已經飛抵機場上空,因此一旦機場的吞吐能力有限出現擁擠時,它們就不得不在空中進行盤旋等候降落。
四維飛行管理系統在三維繫統基礎上增加了時間維度。在這種系統內,每一架航班都會預先制定飛行四維軌跡,存儲在飛機的計算機內,並上傳到空管系統。空
管系統存有本空管區域內所有航班的四維軌跡,在飛行過程中,所有航班都自動通過衛星與空管系統進行超遠距離傳輸數據鏈,空管員能夠在顯示屏上監測到每架航
班的詳細飛行數據。
在正常情況下,四維飛行管理系統可以不依靠任何人力。航班不需要空管人員給予任何導航指令,只要按照預先設定的四維軌跡飛行,按預設的時間表到達中途點和目標機場。
要動用人力,除非是受到了氣象條件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航班的飛行時間出現波動,空管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指揮飛機控制飛行速度,按重新設定的四維軌跡和時間點到達。
2012年2月,一架空客A320飛機首次利用霍尼韋爾的四維軌跡技術進行了一次試驗飛行。該飛機從法國圖盧茲起飛,飛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不過,這次試飛只是在巡航階段使用了四維軌跡技術,在最關鍵的起飛和降落階段並沒有使用。
「一些技術在未來才能推出,但目前實際應用的技術已經在緩解航班滯留問題上開始發揮作用。」戴殊榮說。他表示,如果不是完全使用新技術,而是將現有新技術進行一些整合,同時在機場或飛機上使用的話,機場擁堵狀況的緩解至少也能提高若干個百分點。
這是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的一個大計劃,這家公司同時也在積極參與歐洲天空一體化空管研究(SESAR)中的空中交通管理解決方案。
提高機場運力和管理空中交通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也涉及到整個飛行航路的規劃。
傳統的飛行導航需要依賴地面信號的指引。一架飛機在兩個不同的城市間飛行時,航線其實並不是一條直線。這是因為飛機在飛行途中要從若干個地面導航站接收信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而受地面條件和建造成本的限制,地面導航站並不是呈直線排列的。
霍尼韋爾的新導航技術則是在兩個機場間的空中規劃出一條虛擬直線距離,引導飛機飛行,這可以從根本上縮短飛行距離。
該導航技術依靠全球定位衛星支持。它脫離了地面站,依靠導航衛星發送和反饋導航信號,通過飛機上的機載設備完成整個飛行過程的導航。
在起飛前,飛機上安裝的三維飛行管理系統根據導航數據庫,計算出兩個城市之間的直線飛行線路。在飛行過程中,依靠全球定位衛星的支持,機載設備接收衛
星傳送的信號。機載設備是由接收機、信號處理器、計算機等組成,獲取衛星軌道參數後,由計算機解算出飛機的各種飛行參數,並按規劃的虛擬直線飛行。
新導航技術還可以提供空域的利用效率。傳統的地面導航站與飛機之間依靠模擬信號聯繫,受信號傳輸速度和範圍的限制,模擬信號允許兩架飛機的間隔距離大約為8英里。這是一條空中的「行車道」,一架飛機需要佔用大約8英里的空域寬度。這也是為了安全考?慮。
而在新導航系統採用數字傳輸技術之後,信號更快捷、可靠,允許飛機之間縮小間隔距離。原本只能飛行一架飛機的空域,現在可以容納4架飛機。
現在我們把目光轉回地面。空域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但如果飛機總是不能盡快起飛,它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當然,此時機場的效率也降低了。讓空中和機場都能夠同時容納更多飛機的下一步,就是確保飛機能夠盡快進入跑道並起飛,或者降落。
以往在飛機的地面滑行階段,引導主要通過控制台由人工來完成,即飛行員與控制員之間的無線電對話。但是人工引導有著明顯的弊端,比如當機場地面滑行的飛機數量較多,或者遇到與國外航空公司飛行員語言溝通有困難時,都會影響引導的效率。
燈光引導或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它可以像地面交通的紅綠燈一樣,成為放之四海皆準的「語言」,提高飛機與塔台之間的溝通效率。
霍尼韋爾的燈光引導系統由不同功能的多種燈具及系統監控組成。發出不同顏色燈光的燈具及相關配件,被分別安裝在滑行道、聯絡道以及機坪上,系統監控安裝在機場的燈光站,塔台控制員可以進行操控。
燈光引導系統與機場中央運行數據庫相連接,能掌握機場各航班的實時動態,為每一個起降的航班自動生成合理的滑行路線。當飛機進入滑行狀態,經過的路線
上的綠色燈光會自動點亮。如果飛機滑行至交叉路口或者與其滑行路線有衝突,系統會根據需要自動啟動紅色的停止排燈來提示飛行員,並生成另一條可行的滑行路
線。
這一技術已經在韓國仁川機場成功實施,目前也正在迪拜國際機場部署。霍尼韋爾還在計劃推出與飛機駕駛艙同步顯示的跑道燈光技術。駕駛員既可以透過目視來辨識燈光,也可以通過駕駛艙內顯示屏的燈光指示來幫助起飛和降落。
戴殊榮透露,正在就這一技術與波音(Boeing)、空客(Airbus)以及中國商飛等飛機製造商進行協調,預計2015年後在新交付的機型上實現運用。
未來,在飛機被允許進場時,它還可以在陸基增強系統的引導下快速而安全地降落。通過在跑道周邊和飛機上安裝衛星定位裝置,互相傳遞信號,實現精確的衛星引導降落。
目前很多機場使用的是於1930年代出現的儀表著陸系統。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工維護,傳統設備的另一大缺陷是效率問題。一套儀表系統只能負責一條跑道,
如果是多跑道的話,則需要安裝多套系統;儀表著陸系統使用模擬信號,對於當前已採用全球定位系統的很多設備來說,可能造成無法支持的情況;現有儀表著陸系
統有其限定覆蓋的扇形範圍,所以飛機只有在信號覆蓋範圍內做直線運動。
陸基增強系統採用的是數字信號,由空中衛星子系統、地面站子系統、機載子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它可以管理多條跑道,能同時實現26個不同方向的「進近」
—指飛機下降時對準跑道的這個飛行過程。由於覆蓋面廣,只需安裝一套陸基增強系統就足夠了,一個機場為此而省下的投資可以用在其他項目上。霍尼韋爾正在與
空客合作,在中國的天津機場進行陸基增強系統的試點,預計在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開始實施這個項目。
根據霍尼韋爾公司提供的數據,目前已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了500多個新型的機場和飛行管理案例,其中包括眾多國際化樞紐機場,例如韓國仁川機場、德國慕
尼黑機場、迪拜國際機場等等。「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對國際化樞紐機場抱有很大的期望,都著眼於機場未來的吞吐能力,」戴殊榮說,「我們正幫助它們釋放更多的
空間。」
「釋放」以容納更多飛機不再只是通過擴建機場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解決。這一系列基於衛星、數據系統和數字傳輸技術的方案,讓那種即便有了些年頭的機場也能變得「聰明」起來。
對於可以預見會越來越繁忙的空中道路而言,這也是一件好事。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在空中和地面兩頭都「抓狂」的情形還是遇到的越少越好。
技術宅男真的能拯救世界嗎?4moms的創始人Henry Thorne先從對付只會哇哇大哭和無法溝通的嬰兒開始。
這家位於美國匹茲堡市的小公司,把機器人、電子技術和新穎的工程設計應用到嬰兒用品中。這些智能夥伴不僅長得酷,還能夠幫助年輕媽媽更方便地照顧嬰兒。
Henry Thorne可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做嬰兒產品。1984年,他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工程技術學博士畢業後,去了通用汽車在密歇根州的工廠專門開發機器人生產線。沒多久,自認為是個發明家的Henry就開始了辭職創業:他曾創辦過兩家與工程機械和機器人有關的創業企業,並且還獲得了來自本·富蘭克林技術合作夥伴的資金支持。
而在2005年,他認識了在風投工作的Robert Daley。兩個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長達6個多小時的午飯之後,決定一起成立一家公司。那時候,他們還沒想好要做什麼,公司會由Robert負責產品構思,Henry則把這些idea變成現實。
第一個產品是自動溫控淋浴。兩人一開始以為自己的目標客戶是那些男性技術控,但當他們把樣品在一次家庭用品展示會上展示時,沒想到招來了許多媽媽—她們總是為嬰兒洗澡水溫這件事情發愁。這就誕生了後來的Cleanwater Collection嬰兒澡盆。
澡盆上的液晶顯示屏,會顯示當前澡盆內的水溫。不過這些數字看起來沒有任何意義,媽媽們也不敢妄自拿自己的體感去測試寶寶們嬌嫩的肌膚,所以,到底什麼樣的水溫才能讓寶寶感覺舒適,是個很難讓人把握的問題。Henry為澡盆設置了水溫舒適區間,一旦水溫高於或者低於這個區間,便會發出警報。顯示屏也會出現顏色變換,水溫過高會變紅,過低則變藍,正常狀態下呈綠色。Henry說,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們即便不在寶寶身邊也能很快注意到水溫變化可能產生的危險。
澡盆內空間小,寶寶洗澡時帶有污垢的水也不斷在其中循環,是否有辦法讓水能一直保持清潔呢?在媽媽們的建議下,Henry對產品進行了改進,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一種獨特的排水系統。Henry拒絕向《第一財經週刊》透露這種技術更多的細節。「媽媽們的體驗反饋對我們改進產品至關重要。」Henry說。
當時,Robert剛有了自己的寶寶,他的妻子Jenn以及她的三位剛生下寶寶的好姐妹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公司的第一批顧問團。公司的名稱也就定為四位媽媽(4moms)。到今天,媽媽顧問團的隊伍已經非常龐大,她們被稱為4moms線人,只要在4moms網站上註冊,貢獻自己的想法,便有可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寶寶們對媽媽的懷抱總是很迷戀,輕輕拍打、抖動和搖擺,小傢伙才能安然入眠。不過,對媽媽來說,這可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Jenn在經歷了重重挫敗後發現,那些自動搖擺和帶振動的嬰兒椅,運動起來總是同一個頻率,這就是與媽媽懷抱的最大不同。「要讓寶寶感覺隨意,這樣的安撫才會管用。」Jenn告訴Henry。所以4moms推出的嬰兒椅mamaRoo,便設計了三種不規則的震擺模式,把上下震動和左右擺動結合在一起,分別是車行、袋鼠和樹擺。此外,還內置了輕柔的海浪和樹葉被吹拂的聲音,對寶寶有催眠的效果。當然,如果父母對音樂有特別的愛好的話,也可以把MP3播放器連接到mamaRoo上。
mamaRoo最早設計的底座是四四方方的,這遭來一些母親的抱怨,因為放在客廳裡會佔據很大的空間。4moms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想辦法把所有的機械零件都裝進了一個扁平的更小的底座中,而四周造型的弧度剛好適合放在牆角。
「技術和設計讓我們的產品與別人很不一樣。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有獨特的功能,並且有著圓潤時尚的造型。你很難找到哪家公司像我們這樣,花最多的精力在設計上。」Henry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技術不光可以讓這些嬰兒產品的外形看上去很酷,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功能都能在一鍵之間實現,省去了人工的麻煩。所以,4moms的產品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事實上是電子產品。Henry意識到,今天我們每個人隨身都會攜帶各種電子產品,它們也應該能夠接入到4moms的產品中去實現更豐富的功能。其中就包括4moms最得意的作品Origami嬰兒車。
Origami的想法來自於Robert Daley在一次展會上看到一個展商在展示一輛嬰兒車產品時,必須要彎下腰去摺疊它。Robert轉身對Henry說:「為什麼不能讓機械來完成這工作?」
緊接著,他們就生產出了一款只需要按一個按鈕,便可自動打開和摺疊的嬰兒車。點擊那個主動力按鈕,亮起的藍色光圈圍繞在銀色的圓形觸鍵周圍,扁平的嬰兒車便魔術般的自己膨脹站立起來。
為了讓它收起來的時候能儘可能的不佔地方,Henry做了懸臂式管道設計,這個原理就像單筒望遠鏡一樣,把每一個部件一層套一層的疊加,嬰兒車的兩個前輪和座椅部分就蜷縮在一起。所以與一般的嬰兒車不同,Origami做到了三維摺疊,即長寬高都可以收縮。最後,帶著嬰兒車就像拖一個行李箱一樣簡單。啟動之後的嬰兒車手柄處的LCD屏幕上會顯示當前的氣溫、車速以及行程公里數,這些是為了產後急於恢復體形的媽媽們設計的。支持屏幕所需的電完全是靠人工運動產生,發電器安裝在車子的後輪上,順帶還可以接上手機充電。有了電的嬰兒車便可支持夜間功能了,在前輪上還安裝了照明燈,帶著寶寶晚上出去散步也不用擔心了。
即使有了幾款新穎的產品,作為一家小公司,他們生產和發售過程中還是冒了一定的風險,比如原材料的上漲、運輸延遲和連鎖零售商的抗拒心態。幸運的是這幾款產品一經推出後便引起了轟動,接連被CNN和NBC所報導。
與4moms產品的技術含量一樣高的是它們的價格,比如嬰兒椅mamaRoo就需要400美元,Origami則高達800美元,但是對於大多數經濟實力尚可的年輕父母而言,給寶寶花錢都不是問題。
現在,4moms已經從貝恩資本那裡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投資,2011年,美國家庭消費品企業Newell Rubbermaid收購了4moms 15%的股權。2011年,公司的總銷售額達到了700萬美元。
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認可,另外一方面也給兩位創始人以壓力:他們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Daley說,有了新的資金,4moms可以開發更多的產品,以及拓展國際市場。
如今,這家公司有了52名員工,在24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產品。今年,Daley預計營收將達到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300%。
而Henry可以安心繼續做自己的發明。他喜歡把自己關在一間閣樓的工作室內完成這些有趣的實驗。在那裡,隨處都是電鑽、焊槍和整箱整箱的螺絲、軸承以及無數叫不上名的零件。Henry表示,他完全不介意這亂糟糟的環境,一旦有了新的設計想法,他就可以隨時操起傢伙行動起來。
現在他想要成為最受嬰兒和媽媽們歡迎的技術宅男。
剛剛進入2013年,《泰囧》就曾創下的12億的票房奇蹟,《北京遇見西雅圖》的5億票房之後,《致青春》的票房成績也已超過6.5億,對於中小成本影片,5億票房已經成為說得出口的起步價,中國電影也進入瘋狂生長的青春期。
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也在這5個月裡急速擴張,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佈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統計中,截至5月12日,今年全國電影票房超過8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國產影片市場份額達6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34%,國產電影市場份額在數字上實現逆轉。
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國電影票房的瘋狂生長?
1.十年院線鋪設價值釋放
院線制改革走到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時間,根據藝恩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銀幕數量從2002年的1834塊增長到2012年年底的13118塊,截止到2013年4月底,中國的銀幕總數已經超過15000塊,而2013年底有望達到2萬塊,屆時,市場總容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5%左右,而今年的票房增量也是院線不斷擴容的效果體現。
2.排片側重點轉移,進口片和國產片此消彼長
2012年新增的進口片份額一度把國內的電影市場陷於混亂,國產中小成本影片多次與強勢進口大片正面交鋒,但院線在排片策略上經過一年的經驗積累和調整,國產片的價值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釋放。
過去的5個月,在中影和華夏對於進口片的市場調節中,進口片和國產片此消彼長,原屬於賀歲檔的國產影片推後到今年年初上映,而進口片方面,除了《鋼鐵俠3》之外,少有強勢進口片進入,並沒有對票房市場形成足夠的覆蓋和衝擊,而見識過了好萊塢式流水線產品的觀眾,對於進口片更多的感受是「沒有失望也沒有驚喜」。如此以來,上半年國產片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場空間。
3.導演的更新換代與觀眾的更新換代相互契合
在藝恩諮詢對於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四個城市的影院觀眾調查中,《西遊降魔篇》的觀影平均年齡為29.35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43.5%,《泰囧》的觀眾平均年齡32.84歲,觀眾的學歷在大學本科及以上的佔41.6%,整體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年輕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然而從《金陵十三釵》到《一九四二》,觀眾對於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的大片模式產生明顯的審美疲勞。而徐崢、薛曉璐、趙薇等青年導演與觀眾有相似的經歷,他們也脫離過去的大片模式,搜索出適合中國市場的中小成本國產片類型,觀眾也更願意為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買單。
4.導演和製片人的話語權歸位
電影製片人是一部電影作品的項目經理,他們比導演瞭解市場對於影片的需求,也需要為投資人負責,但上一代導演對於電影項目的強勢介入中,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項目操作模式一直都未形成,電影票房表現很多時候只能聽天由命。
但在《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等幾部票房成功的案例中,陳祉希、江志強、關錦鵬等製片人對於電影項目的把控力度在導演職責的回歸中滋長,兩者的話語權搭配歸入正規,影片的市場變現也更趨於穩定,製片人的主控模式開始成形。
5.網絡營銷手段目標人群精準,效果明顯
以《致青春》為例,除了官方微博的記錄推薦,加V賬號的好評與轉發,趙薇黃曉明式愛情,「青春」體等慣用形式之外,《致青春》甚至與遊戲公司熱酷達成協議,在熱門遊戲《找你妹》中打造「致青春」特殊關卡,增設幾位主角的漫畫頭像。
微博和社交媒體等數字營銷手段準確覆蓋到年輕觀眾的生活圈,而在電影觀眾年輕化的趨勢中,對於影片的宣傳效果也更加明顯。
6.院線建設向二三線城市下沉,觀眾的品味發生改變
從2011年開始,一線城市的院線建設已經趨於飽和,影院建設的重點也開始下沉入二三線城市,截至目前,全國縣級城市約擁有影院1300座,銀幕數4500塊左右,在過去二三線城市的票房市場份額都不到10%,但是現在有電影在二三線城市的票房收入會佔到35%甚至更高。
二三線城市的新興市場與一線城市擁有完全不同的觀眾格局,就像電影評論人不二所認為的「很多二三線城市觀眾對於『霍比特人』和『哈利波特』或許沒概念,但卻熟悉徐崢、趙薇、黃渤、王寶強等電視劇明星」,他們更相信熟悉的面孔,也更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而這也影響了影院的排片格局。
7.觀眾看電影的習慣改變,觀影頻次增加
去年創造了票房奇蹟的《泰囧》就像一個市場引爆點,它曾在短時間內吸引了更多的潛在觀眾,但現在,年輕一代觀眾正在更頻繁的走進電影院。
根據藝恩諮詢EBOT日票房智庫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在2006年僅收穫0.89億觀影人次,但2012年這個數字為4.67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5%,到2013年,僅第一季度觀影人次就已達到1.45億,同比去年增長35.28%。
8.團購、APP等多種投票渠道,電影票更平價
團購電影票、自動售票機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渠道。藝恩諮詢針對2013年電影票網絡購票在北京市開展的調研數據顯示,從觀眾近三次看電影購票的主要方式中,網絡團購的購票方式佔比接近50%,通過影院網站、電影購票網站購票的觀眾佔比在10%以上,2012年電影票團購市場為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
當然更便宜的電影票價是吸引觀眾使用網絡渠道購票的最大因素,因票價便宜而嘗試網購電影票的觀眾佔比77.7%,影院也會更有意願為觀眾提供便捷的購票和換票渠道,這些也都提升了影院的上座率。
中國電影正在從艱難的幼兒期走進自己的青春期,迎來一個美好時代,但中國電影的病症和弊端依然在自己身上,雖然以愛情與喜劇為主的中小成本電影掀起了一陣旋風,但他們畢竟無法填充整個市場,《北京遇上西雅圖》抑或《致青春》影片本身的缺陷和爭議依舊存在,國內電影生產的成熟度離工業化模式還很遠,對於年輕一代導演,這裡會有更大的練習和成長空間,但對於電影投資者,在這個連電影投資成本都無法透明化的時代裡,被美麗浪花掩蓋的暗礁從未減少。
來源:i黑馬
口述:吳欣鴻(美圖秀秀創始人)
整理:王根旺
【導讀】截止今年1月,美圖秀秀移動端用戶總數達1.2億,日活躍560萬;美顏相機推出88天,用戶總數突破2000萬……這是美圖取得了耀眼的數據。然而在這些耀眼的數據之前,美圖已有30款產品不了了之。今日(5月24日),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就美圖秀秀做產品和推廣產品上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在他看來,接地氣、口碑傳播、檔期和精氣神對做產品至關重要。以下為吳欣鴻口述。
前傳:失敗
首先我說說自己創業失敗的經歷。我是2001年高中畢業後開始創業,2003年的時候我買到了一個不錯的域名叫做520.com,當時就把520作為一個交友的網站。但我很快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自己過於完美主義了,為了保證產品的精益求精,很多環節我都要自己去參與,比如說原型的設計、網頁設計和前端腳本等等。這樣,我的同事就很頭大,最大的問題是時間拖延——原本一個月要做的事情,非要拖到三個月,這個項目做到兩年就「掛」了。我總結這個項目失敗主要有兩個教訓:自己千萬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第二是完美主義害死人。
後來,自己還做了一大堆項目,從2005年到2007年初,我做了不下30個項目,每一個項目看起來都還挺好玩,但是沒有一個做大的。所以,我還得到了一個教訓:做事得專注,什麼都想做,但是什麼都做不到。
2007年的時候,我誤打誤撞做了一個很好的產品——火星文。當時這個產品在「90後」網友中非常火爆,跟以前做的產品非常不一樣,我用了三天的時間就把火星文搞定了。並且,它還得到了病毒式的傳播,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去推廣,到2007年我們的用戶就超過了1000萬。火星文為什麼能成功?我覺得關鍵是切入了年輕人的需求,因為當時這群人被稱為「非主流」,而那些自認為主流的人沒有把眼光放在他們身上,也沒有去做服務他們的產品。而我們是抱著玩的態度去做了這個很小的產品,就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此外,好奇營銷也是蠻有用的,很多人就是因為好奇和追求個性使用了我們的產品。
正傳:誕生
我們當時把這些非主流用戶稱為草根用戶,而他們的需求還不止是文字的個性化,他們對於圖片的個性化也有很大的需求。當時我用百度指數去搜索非主流這個關鍵字,就發現「非主流圖片」和「非主流頭像」這兩個關鍵字加起來的指數每天超過了10萬。這讓我覺得很奇怪,搜索這些圖片的用戶到底想幹嗎——他們只是想把照片做的更加個性。而當時,市場上並沒有針對這些需求的產品,比如搜索「非主流圖片」的結果都是PS教程,而我們就萌生了做一款非主流圖片的軟件,也就是現在美圖秀秀的原型。
2008年我們開始研發這個產品,最早命名為美圖秀秀大師,並於當年10月正式推出了第一版,我們發現還是挺受歡迎的,因為它是市面上沒有的產品。我們還在火星文的用戶裡面做了一些推廣,很快軟件的使用量就漲起來了。兩個月後,我們發現雖然美圖秀秀大師符合用戶的需求,用戶推廣也比較給力,但是用戶主動傳播還是比較少,當時就考慮是不是名字太嚴肅了。所以我們就決定把美圖秀秀大師改一個名字,想出了超過50個名字,連美圖秀秀寶貝都想了,最後還是決定用美圖秀秀。為什麼呢?首先這個名字比較吉利,因為我相信名字也是有風水的,每一個名字我都去查《易經》對應的吉凶,而美圖秀秀這個名字就很不錯。此外,我還發現「美圖秀秀」這個商標有沒有註冊,我們就趕緊提交了。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符號,比如說美圖秀秀就是一個符號,當用戶看到美圖秀秀就想到了我們,看到秀秀也能想到我們,這樣才能有記憶點,用戶主動傳播的時候才會想到你的名字。
接地氣
在做美圖秀秀的時候我要求與產品相關的同事儘量的快速迭代,在產品沒有上市之前,我們每週就會出一個DEMO(註:演示軟件),DEMO出來以後就給全公司的同事使用,然後做調研。
我們不管是產品經理還是其他成員都要到線下一對一的和用戶接觸,我們通常選擇網吧等PC用戶比較集中的地方,也去大學的食堂、咖啡廳、大街上,比如說攔住一個路人問他對我們產品的使用體驗。
我特別要說明一下,我們很多是拿DEMO讓用戶去體驗,並且從中收集產品的改進意見,這種跟用戶的溝通也能讓整個團隊保持一致性。因為產品經理和工程師理念是不一樣的,而通過這樣的調研,我們所有的團隊對用戶都有非常一致的理解。此外,我們還要求工程師要在線上繼續解決用戶提出的問題,所以整個公司對用戶的理解和文化都還是比較濃厚的。
口碑傳播
從美圖秀秀到後面的產品,我們的市場營銷基本上很少花錢,當這然跟我們本身也有關,我們是屌絲。我們把營銷的重點放在用戶的口碑傳播上,我認為口碑傳播要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需求必須是足夠剛性的;第二,產品品質要比較過硬,要不斷的優化;第三,要創建用戶的傳播台詞,你自己要先用一句言簡意賅的話去表述自己,並且要不斷去強調。我們當時做PC版美圖秀秀的時候,就用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喜歡美圖秀秀,就告訴你的三個朋友。」
另外,我們在很多渠道也不斷的引導用戶去進行口碑傳播,比如說通過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進行傳播,美圖秀秀就曾用了很多網絡紅人和比較有名氣的模特去做前期口碑引導。當然還有很多不花錢的方式,比如我們把美圖秀秀宣傳為一個裝機必備軟件,我們用這樣的定位去做市場合作,也取得比較好的免費的營銷效果。
檔期
產品的檔期特別重要,比如說美圖秀秀相機,我們故意選擇在春節前發佈,因為春節前很多渠道都要放假了,大部分公司都想避過春節這個檔期,想在節後再來做推廣。所以,在春節前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優勢,當時很少有公司在這個檔期和我們競爭,美圖秀秀相機上線後,連續十天排在總榜的第一名。
精氣神
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產品都是有精氣神,比如世紀佳緣和百合網是切入婚戀交友的這種剛需。所以在火星文成功之後,我們特別關注這個產品的靈魂到底在哪裡。
火星文的靈魂是在於它用一個很簡單甚至很小的方式讓很多用戶實現了文字的個性化。另外,我認為產品的靈魂跟團隊的基因也有關係,美圖秀秀做的比較開心、比較順手是因為我本人是一個文藝青年,從小就喜歡畫畫和攝影,而團隊裡面有很多是跟我一樣的人。而只有這樣對產品核心點有興趣並且非常擅長的團隊,才有可能把團隊的靈魂和精氣神做起來。
後傳:手機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美圖秀秀做手機,幹嗎不做相機?首先,相機在中國是沒有成熟的生態鏈,因為卡片相機都被日本和韓國壟斷了;而手機業我們能找到非常成熟的生態鏈。
我們做手機時沒有太多的野心,只是想做一個產品的延續。慢慢的我們也清晰了發展的方向——做跟美相關的產品,比如美圖秀秀有70%的用戶是女生,而到了美圖秀秀相機時,女生比例提升到了85%以上。我相信這個比例還會更高,未來我們想把女生自拍的需求做到極致。
來源:i黑馬 作者:王根旺,石海威
【導讀】「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這是我們最常聽的一個俗語,而用這句話形容大紅大紫的創業者再合適不過了。許多看似一夜暴富或者躥紅的創業者,往往背後有著你看不到的艱辛,比如本文的主角——火得一塌糊塗遊戲《瘋狂猜圖》開發團隊豪騰嘉科。
4人開發、前期總成本不到10萬元、日增用戶30萬、上線一個月下載量突破千萬……這是你看得到豪騰嘉科的輝煌。然而在輝煌之前,這個曾獲得徐小平天使投資的創業團隊卻有許多款產品不溫不火,甚至有一款投資100多萬、投入50人開發的遊戲最後卻顆粒無收。《瘋狂猜圖》是怎麼誕生的?又是怎麼火起來的?會不會火一把就死?又將怎麼沉澱用戶?以下為豪騰嘉科CEO曹曉剛口述。
在微軟愛爾蘭總部工作了六年後, 我於2010年10月回國。我在愛爾蘭的工作很輕鬆很簡單,但也比較無聊,基本上沒有什麼追求,感覺天天浪費生命,所以就和另外兩個同事回國創業了。
第一個水漂
我們開始本來想做的是一個類似微信的東西,但我們認為需要把它遊戲化,就是根據LBS(註:基於位置的服務)的導向,把許多人放一起來遊戲、互動和交友。於是我們就設計了一挖礦遊戲,就是把整個城市建一個大地圖,然後建幾個房子,每個人可以佔領一個房子,也可以搶一個礦,然後再社交,再打通別的房子。這是一個巨大的遊戲,前期投入有幾十萬元、幾十個人做了半年多。
當這個遊戲都做到基本能玩的時候,我卻決定把這個遊戲給停掉,因為我覺得這個遊戲太大了、太重了,你根本無法控制得住。我一點都不心疼,因為大家還需要一起再走一走,要果斷一點,如果這個都放不下的話,那還能做什麼事。我不認為,你賭一個東西,你就能有一天贏一把大的。你明知道這個東西有問題,卻一定要賭,那你就一定會輸得很慘。
第一個瘋狂
2011年,我們做出了第一款遊戲《瘋狂獵鳥》,當時這個遊戲和《捕魚達人》等手游還是有一拼的,有幾百萬的下載量,用戶活躍度也非常高。當時之所以會火,主要是因為這款遊戲好玩、玩法有創新、畫面好、遊戲的流暢度高。
但是我們不懂運營,國內的社會關係比較少,也不知道怎麼拉廣告,又因為我們90%的用戶都是iOS用戶,基本沒做安卓這些渠道,所以變現能力就很弱。後來,我明白這個學費一定要交,我們吃了一次虧,就不會再吃第二次了。
之後,我們又做了兩款休閒遊戲,反響也不是特別好,基本在前五排幾天就掉下來了,沒有《瘋狂獵鳥》那麼火,可能是因為玩法是國外的那一套,不夠接地氣。後來,我們開發了一款聯線的手游,大概做到了70%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不是我們公司要做的東西,越做越變味。因為我們公司是想做社交遊戲的,而這個手游最後卻做成了一個純大型多人在線的手游,當時我們公司大概50人,基本上全部撲在這上面,成本很巨大,投入了有一百多萬。我就把這個遊戲給「冰封」了,轉做我們最專注的社交遊戲。
期間,為了支持公司運營,我們做了很多外包的iPad電子雜誌,也嘗試過做一些導購等,但基本上做得不太好。2012年年底,我們進行了一次裁員,從一百多人裁到了六十多人,把電子雜誌等幾個掙錢的外包業務線給砍掉了。之所以裁員,是因為你產品線這麼多,萬一你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那你就很害怕,你不知道怎麼管,也不知道和員工說的你的夢想是什麼。
又一個瘋狂
《瘋狂猜圖》這個遊戲看似簡單,但是前期計劃了很久。2013年初,當我們轉型做社交遊戲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微信特別火。三四月份的時候,我們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廈門針對微信做了一次線下調研,比如說在大街上拉一人,看他微信裡有多少個好朋友等。當時,公司所有的人都要去做這個調研任務,大概做了一兩個月,收集了兩千份有效問卷。我們就發現微信真的是一個機會。
簡單
調研完後,我們就思考什麼東西遊戲適合在微信裡玩?遊戲題材要簡單,因為中國人就是比較喜歡簡單、很傻的遊戲。而猜圖是我們能想到的最簡單遊戲,我想不到有比這個東西還簡單的。這類遊戲很早,可能十幾年前就有了,我們就是簡單了一點,因為這是觀眾需求,簡單了,觀眾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
這個遊戲的原型,我們策劃了十幾個,最後選定了一個。我們的圖片和創意都是原創的,現在內外團隊加起來十幾個人在做圖片素材。我們有幾千張題庫,對題庫的篩選也極其嚴格,這是為了適應所有年齡層的用戶。
手游市場還是足夠大,像我們這種不是遊戲開發者的,都能有機會的話,那遊戲開發者,就有更多的機會了。現在的競爭沒有什麼可怕的,讓市場去證明你的對錯就行了。畫面再漂亮,遊戲再好玩,如果沒有用戶買單的話,那就是不好玩。遊戲是最市場化的,也不存在複雜的商業模式,也不需要什麼商業方面的Sense或資源。你做出好玩的東西讓大家玩,然後找到自己的位點就行了。
微信
《瘋狂猜圖》是第一個在微信上傳播的遊戲,其實微信這個接口是一直在開放的,但很少有人在用,而我們刻意用了,所以傳得比較快。還有和以前分享的方式我們的問答互動式分享效果好。舉個例子,十年前我花五萬元買個房子,你花五十萬買的車,咱們雖然有同樣的條件,但是選擇的方式不一樣。最後,我們跟著微信爆發了,你五十萬買車就貶值了。也就是說,你可能做了一些不是很正確的或者不符合微信平台屬性的事情。
我們想過《瘋狂猜圖》會爆發,但沒想到這麼快。我們最初估計是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會火爆,不過,現在半個月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這也說明微信的朋友圈已經過了臨界點,已經具有了非常強的傳播屬性。這不能證明我們有多強,只是證明微信已經成型,它的版圖已經建立起來了。
其實,《瘋狂猜圖》就是一款借助微信的力量而爆發小遊戲,只是我們時間點把握得比較好,大家都沒做,我們先做了,先吃了螃蟹。
商業化
現在《瘋狂猜圖》收入主要來自遊戲金幣和廣告banner。我們現在還沒有商業化的目的,沒有必要這麼早去商業化,因為這個遊戲挺有意思,我也不是拿出來讓大家去花錢的,就是想讓大家有一個好玩的小東西,時不時拿出來玩一玩,就這麼簡單。
我們現在就是簡單分類,當然我們未來也可能擴大分類,比如專門猜某種東西的產品,但每一個小的轉變都會引起巨大的連鎖效應,所以我們都會謹慎一點。
火一把就死?
所有人都不會擔心手游生命週期這件事,遊戲肯定是有生命週期的。如果跟對了方向,這個週期結束了,你再接上去就行了,你只要有了DNA在這個遊戲裡或者團隊裡,你做什麼用戶都會喜歡。他喜歡你這個遊戲,也就喜歡你下一個遊戲,就像長得漂亮,你今天換這套衣服他喜歡你,明天換那套衣服他也還喜歡你。
不管是大型多人在線遊戲,還是卡牌遊戲,只要核心理念在,它穿什麼衣服出來都是可以的。也可能有一些人漂亮衣服太多,挑花眼了,自己不知道挑哪個了,這個時候可能會有選擇恐懼症。那他就不選擇了,但我不認為,他不喜歡這個人了,或者說,不喜歡這個遊戲的玩法了。
我們想要用戶認可我們的品牌或者說生活方式,我希望做到讓用戶不刪的那種境界,就像QQ上和朋友一樣,不用天天聊天,偶爾想起來聊聊即可,而且那時候可能談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即使用戶卸載了《瘋狂猜圖》,我們有信心讓他再裝回來。我們遊戲做得好,現在這麼大的活躍量說明還有很多用戶在支持我們。其次,我們一直沒有更新也是有原因的:你沒有必要做到極致,真做到極致,那可能就是你真的要面對死亡了,要走下坡路。所以,你要知道控制節奏,而我們知道下一步、下下一步要做什麼,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頭腦發熱,以至於碰的頭破血流。現實中的誘惑太多了!
逢中國傳統端午節假期,耐克大中華區市場部的高層陸續來到上海。在外灘羅斯福公館,一家建於上世紀初期的密閉會所,一場會議正在召開。主持者是耐克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司馬裴(Simon Pestridge),討論的議題是「Move China」。為耐克中國區緊迫的變革定了基調。
如果問這家體育用品行業巨頭目前最糾結的問題在哪裡,答案是如何讓中國人運動起來。中國年輕一代喜歡時尚卻不運動,這太傷腦筋了。突然冒出來的競爭對手ZARA、H&M這些快時尚品牌,一夕之間成了中國商業地產物業的寵兒。
耐克大中華區負責直營店的副總裁Aaron Heiser在中國已經三年。他相信中國的零售業在2009年到2010年間發生了一次深度變革,國際品牌的洶湧而來和理念的灌輸,以及數字時代的變化,使得中國的消費轉型比其他國家都要快。如果只作為外國人,Aaron Heiser覺得這個市場太有意思了,可是他要參與到中國的生意中去,「必須要想在前,做在前,否則很快會被其他商家甩下去。」
現今,中國體育用品產業集體邁上了變革的生死線,包括耐克。2008年之後的一段時間,運動品牌是招商的爭奪對象,幾乎所有的運動品牌都在瘋狂開店。但從2011年開始,這種「品牌+批發」的擴張方式開始出現拐點,到2011年至少在市場層面已經飽和。業績表現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下滑,至2012財年全行業業績一片慘淡。2012年,也是整個中國零售業極度寒冷的一年。
2013財年,耐克大中華地區收入同比下降5%,北美地區收入則增長了18%。在被公佈數據的銷售區域中,只有大中華地區出現下滑。
耐克很快地調整了策略。
Move China
耐克 CEO馬克·帕克(Mark Parker)在投資者會議中稱,耐克之所以會在中國市場上受挫,是因為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長速度有所放緩。耐克首席財務官Don Blair警告大中華區的收入在接下來的半個財年還將同比下滑。
大船掉頭難。耐克所創造出的歷史太過輝煌,6月11日在上海,記者問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司馬裴,「保持做一個很酷的公司是不是很難?」司馬裴回答,「如果你堅持做自己的話就不難。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消費者自然會回應。」
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會回應嗎?他們曾經為耐克公司貢獻了大中華區連續數年的雙位數增長,但現在,他們給ZARA創造了中國零售業最高門店坪效。
耐克對中國消費者做了諸多的分類,其中一種有意思的分法是:10% Core athlete(核心運動者)他們熱愛運動同時積極參與運動;另外90% consumer on the edge(邊緣消費者)他們因各種原因不常運動,但如果給機會,他們也會喜歡去運動。對於前10%,他們需要的是更好的服務,讓他們運動得更好。而對於最大多數的90%,他們需要的是「激勵」,激勵他們更多地運動。
只有讓他們「動」起來,體育市場的需求才能繼續。一個嚴肅的話題是,在做調研的過程中,耐克公司發現了一份驚人的學術報告,數據顯示現在10歲的小朋友未來的壽命將同比減少5年,因為「不動」。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中國。
以讓青少年動起來為出發點,耐克公司將在中國掀起前所未有的浪潮。為扭轉中國市場態勢,巨大的投入被發放到大中華區。今年夏天,耐克將以上海、北京、廣州為核心向全國放射,選取社區附近的運動場所,打造成城市運動熱點地帶,把城市變成運動場,鼓勵青少年在晚上離開電視電腦去運動,讓他們喜歡上「晚上八點後出門運動」這個想法。
號召通過什麼方式傳播出去?社交網絡。司馬裴的一句常用語是,今天最好的品牌都明白一點:消費者講的故事比品牌自己講的故事要有力量得多。「科技創新」被是耐克視為融在血液裡的東西。為了保持「酷」公司地位,耐克早就投入了巨大精力和資金研發革命性運動科技,如Nike Air, Nike Free, Nike Flyknit等。2012年全面啟動的NIKE+平台,正是聚集目標消費群體的有利武器,被稱為「鞋子的社區」。
今天的消費品巨頭,都把消費者參與視為零售業變革的重點方向。5月30日,在北京三里屯,Aaron Heiser感慨說,當說到運動產品的參與感時,大家都會首先考慮到北美市場和歐洲市場,但是我們希望這種策略也可以同樣運用在中國市場。在北美,如果你有一雙籃球鞋,你可能會對它的高科技很痴迷,在這裡(北京),我們也想談論科技,但是又希望消費者可以自發地對它產生興趣。
這比較難。要知道,這裡跑馬拉松的人口比例遠遠小於北美。所以在美國店舖裡運用的策略不適用於這裡。
細分品類
跑步愛好者王維佳曾經是專業運動員,2012年11月她加入了Nike Run Club Beijing,從此每週二前往三里屯集合。夏天跟她一起從三里屯耐克店出發的跑者有30-40人,冬天少一些。
這個run club已經組織了三年,這家店有意識地被打造成了一個跑步愛好者的聚集地。就是這家店,為耐克現在的變革提供了實驗基地。
經過24個月的時間尋找方向,6個月的時間設計裝修,三里屯耐克店被改造成為跑步體驗店,店內一切只與跑步相關。
這是個大膽的決定。有多少人會對一家跑步店感興趣?僅靠跑步愛好者能否支撐這家店的銷售?非跑步消費者是否會就此流失?更可怕的是,那是在商業鬧區三里屯,適合跑步嗎?
大中華區負責直營店的副總裁Aaron Heiser 曾經參與了這家店的選址。耐克大中華區資深傳播總監黃湘燕說,「他每次都從地圖上選擇一個地方,說我要這裡!」
Aaron Heiser 連忙擺手闢謠,「其實我們準備了24個月的時間,大部分品類店舖都會選在新地址,三里屯店是個例外,保留了原址重新裝修店面,原因在於,這裡已經被培育成跑步愛好者的聚集體。」
從這家跑步專業店起跑,聚集到一起的跑者們沿著優衣庫大樓,一路經過周生生等大型旗艦店,這一段路不長,卻是三里屯最繁華的區域,車水馬龍。王維佳覺得,這一段路人真的太多了,作為跑步用地也就剛達到及格線的樣子。所幸當右拐進入使館區,周圍逐漸安靜下來。
圍著使館區和三里屯Village外圍,王維佳每次跑步的路程是接近3公里。
在北京這樣交通不便的城市,想要消費者長期堅持對品牌活動保持忠誠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王維佳的住址和上班地點都在朝陽區四惠區域,每週二她來到三里屯需要從擁擠的地鐵1號線換乘10號線,如果是週末,她會選擇在家附近河邊跑步。
她喜歡這裡,不是因為這裡有適合跑步的環境。她喜歡這裡的兩個理由一是從澳洲回國後來到北京工作,起初她沒有朋友,在微博上看到了耐克的號召,從線上到線下,是nike run club的社交讓她開始有了交往的朋友。此外,相比普通門店,通過跑步專業店裡新增的儀器,她可以檢測出自己跑步時腳上的「問題」,教練會教你怎麼選擇更能保護你的腳的跑鞋。
這就是社交功能和專業細分化對精準消費者的吸引力。到今天,所有B2C的領先公司都把這兩項視為重點方向。耐克卻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做準備。
現在是中國體育產業最差的時候,卻被Aaron Heiser 認為是「再好不過的時候」,他的理由是,當你想要提升一個品牌的時候,你需要一個火花,我相信這個(細分品類)就是火花。
北京第二個被選中的地方是中關村。與三里屯店同期,耐克在中關村開設了一家籃球品類店。中關村是大學集中的地方,有籃球愛好者群體。黃湘燕說,雖然現在也許他們不一定會進商場買運動產品,但是這會成為他們進入商場的一個動力。
被快時尚取代?
2007年8月北京奧運前一年,耐克在北京王府井開設了大型旗艦店。今年4月,有媒體報導稱,這家位於北京APM購物中心的耐克店舖在租約到期之後就會撤出,一家快時尚品牌(意指H&M)將入駐。
2008年之後的一段時間,運動品牌是招商的爭奪對象,幾乎所有的運動品牌都在瘋狂地開店。但從2011年開始,這種「品牌+批發」的擴張方式開始出現拐點,到2011年,至少在市場層面已經飽和。業績表現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下滑,至2012年業績一片慘淡。
北京APM租務經理王彥丹在接受採訪時說,耐克也想續租,但是「我們不願意了」。這家香港新鴻基地產旗下的商場自從數年前確定年輕、時尚的定位之後,主動對招商的品牌做出了一系列調整。
相對應地,2002年,快時尚剛剛開始在中國萌芽,日本品牌Uniqlo率先搶灘上海。2006年,西班牙時尚大鱷ZARA於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分店。一年後,瑞典快時尚品牌H&M緊跟而來。正是Zara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這家中國首店,到同年年底春節時期,創下了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元的驚人業績,相當於80個同類中國服裝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此後,快時尚品牌成為全國的商業地產項目的寵兒,迅速在全國擴張開來。
Aaron Heiser不想把快時尚品牌視為競爭對手。他說,市場上的錢就那麼多,當其他的零售業強勢進入這裡後,或許他們會搶佔一部分消費者的錢,「但我們的任務是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並不在同一個競爭平台裡面,耐克不會和他們打價格戰」。
同樣的問題,日本的優衣庫是這樣回答的,「就連蘋果也是我們的競爭者,因為消費者手頭就那麼些錢,不是麼?」
美國市場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時代。當時迅速崛起的快時尚品牌GAP打破了傳統市場,改變了市場的價格規律,甚至改變了整個美國百貨市場的格局。一些行業被從競爭中淘汰出局。「但是我想說的是,」Aaron Heiser說,「你回頭看,耐克仍在商場的中央,在最好的位置。」
大家理所當然認為奢侈品、快時尚是流行趨勢,黃湘燕說,耐克現在需要花很大力氣做的事情就是,讓消費者認為運動是生活裡一件很酷的事情。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這個產業也許被看成一個流行的產業。
記者:王芳 閆威 王小丹 張藝凡 鮑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