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銀行和企業:誰“趾高氣昂”,誰“點頭哈腰”?

3月18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今年的論壇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下午的一場”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的分論壇上,銀行業到底是“高高在上”,還是“躬身求客戶”,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在分論壇所言,中國的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為服務實體經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費了巨大的精力。但是,社會還是有很多批評,還是不滿意。

現場一位來自新能源企業的嘉賓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在國外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很低成本的融資,而這筆錢來自國外的銀行,在國內的銀行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在她看來,國內銀行的姿態有些“高高在上”。

分論壇發言嘉賓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回應稱,中國現在的銀行行長不是高高在上的,他要躬身求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利潤,銀行是經營風險的商業機構,所以行長必須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平衡,每天都在平衡,“行長是平衡器”。

“任何一個項目,首先覺得對自身有沒有利,”馬蔚華稱,這里的“利”,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個是支持經濟的發展,另一個是不能為了支持經濟發展忽視了自身的風險,這兩者之間需要找到平衡。

“中國的銀行也好,外國的銀行也好,不能忽視商業的機會,也不能忽視商業的風險。”他稱。

對於同一個問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銀行和客戶之間到底誰求誰,是不斷相互轉換的。

他用一個親身經歷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大約三十年前,他出訪歐洲一個國家,在當地一個商業銀行門口有兩座人像雕塑,其中一個姿態“趾高氣昂”,另外一個則“點頭哈腰”,這兩座雕塑哪個是銀行、哪個是客戶?這家銀行的國際部總經理回答他,銀行和客戶是在這兩個角色之間不斷互換的。“三十年後,我感覺到這家銀行的國際部總經理講的是對的。”王洪章說。

在張承惠看來,金融創新下一步要抓住三點:第一,要把準實體經濟的脈;第二,需要一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也就是提供產品的全流程、全壽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第三需要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幫助實體經濟有效的管理風險。

與此同時,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中國的銀行業也要加快對外開放,尤其是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上,需要金融開放支持配合,需要外國銀行和中資銀行加強合作。

日前,銀監會發文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的領域和服務的對象。王兆星稱,中國銀行業會一如既往的推進對外開放,不僅繼續歡迎外國機構來華開展業務,同時本土銀行也要走向世界,這一開放是雙向的。與此同時,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廣,開放深度越來越深。不僅如此,還要不斷和國際監管標準看齊,在不斷開放的同時,更加有效防範開放過程中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