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生投資周記:股價較每股現金折讓有玄機 王雅媛

2009-04-06  OrientalDaily





近 日看年報如尋寶一樣,時常發現一些股票,股價連每股現金都不如,像剛公布的利記控股(00637 )和晶門科技(02878 )。之前Victoria 都有一個想法,便是認為只要這些公司蝕錢的情況不是太嚴重,它們股價比每股現金出現折讓是不應該的。但是近日聽完朋友對這些公司的一些看法後,對這種想法 來了個180 度的改變。

以利記控股為例子,它是以採購及分銷有色金屬來賺錢,即是做有色金屬的貿易。首先,市場是極之不喜歡貿易公司,尤 其是這種價格波動的商品貿易公司。其實它的業務跟自己炒金屬沒有分別,賺錢的道理在於低買高沽。在一個價格不停向上升的大市中,低買高沽當然是容易。相 反,如果價格一直下跌,要繼續低買高沽談何容易。因此,○七年初佔了集團銷售額很大比重的鋅,其價格開始下跌。從那一刻起,集團便一直蝕錢至今日。

雖 然這兩年集團是蝕錢,但是從其於逆市中經營的手法,可以看出集團是非常有經驗的。○八年集團主要貿易的有色金屬價格繼續下跌,集團便採取了「只沽不再買」 的策略。它持續沽出手上高價買入的有色金屬存貨,而拿回來的錢則不再買貨。因此,○八年集團的存貨,應收及應付貸款都大幅下降,導致現在集團現金非常充 裕,有成8.6 億現金,而銀行負債則只得7 千多萬。集團股數為8 億股左右,即是每股有差不多1 元現金。

一元現金的合理值

現在的問題是究竟它的股價是否應該做回每股現金以上。而我的新看法是,其實這樣的一間貿易公司實際資產不多,跟工業股不同,後者起碼還有一些可以運作賺錢的機器。前者做生意主要依靠公司跟供應商及客人的關係。

嚴格來說,這種關係並不可靠,因此基本上我們可以把這種關係當作是零資產。那麼現在利記唯一值錢的資產便是它的現金。

於 股票市場上,沒有人會以一元去買值一元的東西。因此集團股價是應該比它的現金出現折讓的。但問題是究竟折讓多少才是合理。現在股價比現金折讓了大概40% 左右。以利記這樣一間有多年經驗的公司,我認為是過多了,合理的應該是20% 左右。因此其股價如果有能力升到0.8 元左右,我認為有貨的投資者便應該要考慮沽貨了。

王雅媛(Victoria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36

南太自願清盤曲線私有化每股最少派$1.52現金


2009-05-13  AppleDaily





【本 報訊】未獲證監會批准私有化延期的南太電子(2633)昨突然宣佈,母公司南太集團決定將其自願清盤,變相曲線私有化。南太集團承諾,將向股東每股派發最 少1.52元現金,高於私有化價格1.5元約1.3%;又指自願清盤不受證監條例規管,計劃獲通過機會很大。記者:陳健文

南太電子非執 行主席顧明均表示,自願清盤是目前唯一可將公司短期內私有化的方法。高露雲律師行合夥人馬紹燊補充,由於是次自願清盤僅須依從公司法及破產法,故毋須受證 監會條例規管。證監會發言人指,已知悉南太電子的公告,會密切注視事態發展。有投資銀行界人士指,這個貌似「過硬」的方案仍有一定變數。據南太電子的嶄新 「私有化」建議,公司將就自願清盤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進行表決,若通過,南太集團將向南太電子股東派發現金每股不少於1.52元。其後南太電子全部資產交由 拍賣官拍賣,南太集團已承諾以相等於每股1.52元的代價競投,若由第三者以高於1.52元投得,溢價亦會悉數派予股東。今次方案涉及資金約3億多元。

證監:密切注視發展

對 於新方案,顧明均說,公司只想保障小股東利益,給他們一個選擇,「上次因只差不足1%贊成票而令私有化失敗,主因有中介人沒有反映部份股東意願,令股東意 願受阻,故今次決定選擇這個最快及有效的辦法。」他又指,私有化失敗後公司一直尋求其他解決方案,包括就被拒絕延長私有化要約期限,提出司法覆核。他重 申,看淡南太電子前景及以高溢價進行「私有化」並不矛盾,因為當南太集團全資擁有南太電子後,母公司可直接運用內部資源幫助南太電子度過難關,成功機會高 於南太電子仍是一家上市公司。

業界:未必一定通過

顧明均沒有評論,對方案獲通過的信心有多大,只表示根據上市規則,是次清盤 建議的投票須獲75%股東贊成,但大股東可參與投票,而目前南太集團約持有74%權益。他亦相信,一年後若再提出私有化方案,按現市況估計將遜於現方案。 早前表態支持私有化的網上股評人David Webb指,由於需時研究,故暫不評論是否支持新方案,但他估計新方案或被視為私有化建議,要有不超過10%股東反對才能通過。有投行界人士指,表面上南 太電子今次的成功門檻低於全購,惟經過電盈(008)一役後,在合法情況下法院仍能以股東利益為由「叫停」私有化,故南太電子股東會很關鍵,若未能取得逾 90%股東支持,監管當局便有藉口叫停。

南太電子私有化事件簿

21/10/05事件:首次提私有化,價格1.8元,較停牌前 溢價47.5%05/12/05事件:在限期前只獲69.81%小股東接納,首次私有化失敗24/02/09事件:重提私有化,出價每股1.5元,較停牌 前溢價163.2%06/04/09事件:私有化獲88.46%小股東贊成,未達最少90%要求,計劃再次失敗08/04/09事件:主席顧明均表示,發 現有證券行未交回股東的贊成票予中央登記處,因此約見證監要求私有化延期15/04/09事件:證監否決延長私有化要約期要求04/05/09事件:德勤 辭任核數師,南太另聘Moore Stephens接任05/05/09事件:Thaddeus Beczak及白英傑辭去獨立非執行董事職務,指南太未能成功私有化後所施策略或與兩人有衝突07/05/09事件:就證監否決延長私有化要約期,大股東 擬提出司法覆核12/05/09事件:大股東提自願清盤,向股東派每股不少於1.52元現金

早有前科財顧禹銘屢出怪招

今次策 劃南太電子(2633)以清盤達致私有化的軍師,是其私有化財務顧問禹銘投資(666)。禹銘過去在市場不時有驚人之舉,往往在監管規例以外鑽空子,令證 監會及後要修例堵塞漏洞。02年4月,禹銘狙擊中華汽車(026),以每股1仙提出全面收購,雖然收購價較停牌前大折讓99.98%,但承諾在成功後向股 東分派公司現金及變賣其資產,連同收購價,估計中巴股東每股可獲90.6元。然而計劃只接獲0.84%股權接納收購,最終功敗垂成。及後證監於05年修 例,規定收購人提出的每股收購價不能較市價折讓逾50%,防止以偏低價提出敵意收購。

迫證監修例堵塞漏洞

流動電訊商 SUNDAY的私有化是另一經典個案。電訊盈科(008)於05年首次提出以每股0.65元私有化SUNDAY,豈料有超過10%小股東反對而觸礁;事隔 不足一年,電盈施展曲線私有化的財技,摸清出售資產僅須逾半小股東同意便可進行的法律罅,提出以19.4億元全購SUNDAY旗下2G及3G等所有資產, 令其變成一間只持有大量現金的空殼上市公司,按例需要停牌,同時提出撤銷上市地位,小股東最後獲派每股0.6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05

技產業 連六年獲利 近三年每股賺七元以上泰博是台灣醫療器材模範生

2010-05-17  今周刊





連續三年EPS都在七元以上的泰 博,預料九月掛牌後將掀起投資人對生技股的重視;而且,年底前神隆、太景及中化合成等重量級大廠也即將掛牌,將為今年生技股上市熱潮再添柴火。

撰文‧林宏文

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新機會,今年最明顯的商機,來自苦熬多年終於開花結果的生技產業。尤其是年底前有眾多生技公司即將上市上櫃,也讓生技類股的投資充滿了新 的機會。

要從國內生技業中挑出最強的族群,首推醫療器材產業。醫療器材要求高品質,但價位則要平易近人,台灣向來在產品開發及生產管理上最為領先;因此,過去許多 成功的生技公司,都屬於這個產業領域。今年名列未上市獲利排名第八位的泰博,也是一個新的成功案例。

國內廠商仍以硬體為主

目前國內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廠商有五鼎、泰博及華廣。其中,五鼎已掛牌多年,業務以替品牌大廠代工為主,至於泰博與華廣則逐漸從代工轉為布建自己的品牌與通 路。而泰博獲利比華廣要強,已連續六年有獲利,近三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七元以上,是國內醫療器材的模範生。

泰博由陳朝旺與太太吳淑媚一起創辦,兩人都是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在東南科技大學及景文科技大學擔任過副教授。一九九八年創立泰博時,最初以切入電子醫 療產品的量測IC為主,許多國內醫療器材廠商的產品如耳溫槍、血壓計等所用的IC,都由泰博設計。但由於國內市場太小,國際大廠採用的意願也不高,泰博就 決定延伸到下游系統產品。

於是,泰博花了四、五年時間、上百位研發工程師,投入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開發;早期以替歐美大廠代工,如今則轉為發展自有品牌,主要銷到北美及歐洲 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營收一半。

由於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銷售對象,大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業績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買血糖測試儀的人,一般都購買同一個品牌的測試片;而測試片是耗材,每天測三、四次就要用上三、四片,真正賺大錢的是測試片;就像印表機與碳粉的關係,印 表機就算利潤不高,但用家卻得一直購買碳粉,甚至於蘋果的iPhone,賺最多的也是後續軟體服務。

虧損中一樣受投資人青睞

泰博的崛起,只是台灣生技產業茁壯的一個案例;長遠來看,國內生技業的人才素質一直不輸電子業,很多高中生第一志願不是理工科就是醫科,讓人才源源不絕地 投入。若從生技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有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許多生技公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體質不佳的企業早已淘汰出局,目前存活下來的企 業,都具有一定的經營實力。

因此,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收割期,並取得眾多投資人的認同。以目前很多還未賺錢的生技公司,股價至少都從二十元起跳,可以明顯看出來,投資人已逐漸接受虧 損的生技公司,其實也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

要被資本市場接受,企業經營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尤其生技業的專業知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而過去許多生技業經營者均是研發出身,往往不 懂得如何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價值。但現在已有很多企業領導人,包括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懷特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不僅主動參與法說會,也懂 得走向市場,把公司的價值講出來,這也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重要原因。

此外,國內生技類股另一項最關鍵的利多因素,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放,這是讓許多過去擁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企業,終於有了一展長才的空間。國內眾多生產醫 療美容、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如今擁有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各公司只要吃到這塊大餅的一角,就可以創造數十倍的成長。

在生技投資界素享盛名的誠信開發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通過,國內生技業的開發成本可以更降低,在台灣做完臨床, 就能直接拿到中國市場去賣。這對許多已經投入開發多年的生技業來說,確實是一項福音。

在資本市場逐漸認同生技股的情況下,今年預計掛牌的生技公司也多達十二家;除了泰博預計九月掛牌外,許多重量級大廠也將接續演出,包括統一投資、以原料藥 代工為主的台灣神隆,永豐餘集團投資、國內少數做新藥研發的太景,以及中國化學製藥集團投資、國內首家原料藥廠中化合成等,都算是生技業的重要大事。

此外, 也有不少中小型的高成長公司,例如中天集團旗下的合一、中裕,每年獲利都不錯的醫療美容保養品廠商曜亞,再加上將轉虧為盈的雙美、慕德,以及東洋投資的子 公司上海旭東海普,讓今年的生技產業,要不熱鬧都很難。

陳朝旺

現職:泰博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經歷: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泰博成功三關鍵

1.掌握上游IC與下游系統等

關鍵技術

2.研發團隊堅強,達百人以上3.從代工走向品牌,毛利率

達五成以上

2010年生技股掛牌與募資進度時間 上市、上櫃及興櫃等公司2月 美時上櫃、雙美上興櫃3月 慕德興櫃現增、彥臣送件上櫃

4月 曜亞現增

6月 慕德上櫃、佳醫現增、中裕上興櫃、合一送件上市9月 泰博上櫃、旭東海普上興櫃

10月 彥臣上櫃

11月 中化合成上櫃、台曜上市、曜亞上市、合一上市12月 神隆上市、太景申請TDR、雙美上櫃、德英上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

帕米沙諾帶領公司每股大賺十美元 IBM執行長讓城市跟著大象跳舞


2010-06-21 今周刊





從︽大象也會跳舞︾作者、IBM前執行長葛斯納手中,接下大位至今,帕米沙諾已繳出比起過去任何一位執行長都毫不遜色的成績單,除了讓﹁大象繼續跳舞﹂ 外,他還把一半的資源壓在智慧城市商機上,期待IBM繼續領先獨舞。

撰文.林宏文

美國企業二○○九年遭到海嘯淹沒,藍色巨人IBM的業績去年卻只受到輕傷,小幅衰退七.六%,達九五七.六億美元,但卻賺到史上最高的稅前盈利一八一.四 億美元,以及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十美元的亮麗成績。如今,IBM股價仍在一二八美元附近,長期維持從一九七○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能讓這頭大象繼續跳舞的, 就是上政八年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帕米沙諾(Samuel Palmisano),他是如何讓IBM在全球風暴中舞出佳績?

﹁○七年,全球有三十三億人口住在城市,第一次超過人口的半數,﹂在八百多人的會場中,IBM董事長兼執行長帕米沙諾拉高音調,﹁預估到五○年,全球六十 四億人口將有七成湧進城市,如何讓城市的運作更加智慧(Smarter City),將是人類最重要的課題。﹂

管理風格大膽激進

企業價值是要成就客戶

六月初,IBM在上海舉辦﹁智慧城市高峰論壇﹂,邀請全世界八百多位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以智慧城市為主題,探討城市興起後,各種相關的水、電、交通、醫 療、能源等議題。這場熱鬧研討會也顯露帕米沙諾最新的企圖, IBM想要進攻全世界四百多個城市智慧化的巨大商機。

IBM與城市有何關聯?其實在帕米沙諾從︽大象也會跳舞︾作者、IBM前執行長葛斯納手中接下舵手責任以來,IBM已產生重大的變化,這隻大象不只會跳 舞,甚至已經變身成為神奇超人!

在管理風格上,帕米沙諾大膽而激進,與一般IBM主管的溫和作風很不一樣。例如他選擇退出個人電腦市場,賣給中國的聯想;另外也把硬碟產品部門賣給日商日 立。此外,由於確立企業價值就是要成就客戶,因此在客戶的要求下,他放棄IBM過去研發多年的專屬架構,並投資數十億美元在Linux系統。

不僅如此,帕米沙諾也認為,產業環境變化多端,他從不相信預測準確性可以超過一周,因此,他把IBM行之有年的營運月會改成周會,並要求原本每季做一次的 營運預測,改為每周做一次,且要求主管每周都要報告進度。

甚至,在尚未退出個人電腦市場,部門壓力最大時,為了達到季度目標,他要求全球業務團隊一天開兩次會,一次是早上七點,另一次是晚上九點,如此持續了一個 月,最後終於達成。

帕米沙諾對任何細節都不放過,有一次,零組件大缺貨,他列出IBM所需的各項零件號碼,打電話拜託供應商務必準時供貨,直到產品順利出貨為止。

他還曾主導伺服器降價七成,痛擊昇陽及惠普等對手,為了幫助業務團隊簽下大訂單,他跟主管說,他隨時可以登上IBM的企業噴射專機,一起去談判簽約。當歐 洲人還在爭論縮短工時,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札卡利(Fareed Zakaria)就開玩笑地跟朋友說,﹁別做夢了吧!你難道不知道,帕米沙諾帶領的IBM,是一天工作三十五個小時的嗎?﹂不過,與葛斯納深居簡出不同, 一輩子都在IBM服務的帕米沙諾,比葛斯納更容易與員工打成一片。有一次,一個部門表現特別傑出,他特別飛到那裡待了一個小時,與部門員工閒聊,還請員工 喝咖啡,與大家握手說,﹁謝謝你們救了公司這一季,你們全都是英雄。﹂這位帶領全球資訊巨人的執行長會如此親民,與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二十二歲就加入 IBM的帕米沙諾,出身中產家庭,從小就被要求守規矩及好好念書,中學時,他喜歡吹薩克斯風,並被選為知名的Temptations樂團候補學員,一周之 內賺了一千美元,後來他利用這筆錢買了一輛二手車。因此,之後他在○二年被葛斯納選為IBM執行長時,當時的︽美商周︾(Business Week,現為︽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還用﹁從候補樂團到第一把交椅﹂作為標題來形容他。

壓寶智慧化城市

3i技術 打造下世紀舞台為了替IBM找到下個世紀的舞台,帕米沙諾把籌碼壓在智慧化城市,帕米沙諾舉例指出,在新加坡的道路管理系統中,IBM開發出一個可以預知 下一個小時交通狀況的系統,並指引駕駛人往更順暢的道路走。

在城市水資源管理部分,IBM也有整治紐約哈德遜河的經驗,在河裡裝了各種傳感器,計算並分析每分每秒的水質變化;至於橋樑管理,IBM也在澳洲昆士蘭建 了一座智慧橋,可以感測任何一輛行駛過的車輛,包括重量、排氣、汙染值等數據。

在這種龐大的資料偵測及處理分析過程中,要運用到三大技術,首先是要先有儀器設備的硬體技術,也就是物聯化(instrumented),第二大技術是將 這些設備系統連結在一起的互聯化(interconnected),最後則是包括雲端運算及更多智慧技術的智能化(intelligent),這就是 IBM近年來一直在強調的3i。

應邀參與的華亞科技公司總經理高啟全,在台下聽完兩天的演講,不由得佩服地說,﹁帕米沙諾正在做一個超級、超級大的生意!﹂高啟全認為,這種牽涉如此多複 雜及專業領域的生意,全世界也只有IBM有能耐做。

歷任工研院董事長、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院長的現任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以及從工研院董事長到生技中心董事長的李鍾熙,兩人也都認為,台灣在尋找下一個發展方 向時,IBM的發展模式,將是台灣資訊業重要的參考。

不隨風起舞

避開熱門商品 自創新藍海翻開報紙,資訊產業的主角,近年來已換成蘋果、Google及微軟等公司,藍色巨人IBM似乎已習慣沉寂的日子。不過,沒有參與智慧手機、平板 電腦等熱門商品,不代表IBM過時了,相反地,IBM替自己找到了另一個新藍海,建立起別人無法跟進模仿的地位。

為了要落實全球整合企業的理念,八年來,帕米沙諾最重要也最大膽的動作,就是大舉投資新興市場如印度與中國,甚至還不惜裁掉美國IBM本地的員工,讓他因 此招致不少美國員工的反彈。

目前IBM在印度的員工已超過七萬人,負責全球的軟體外包工作;至於在中國的員工也超過二.二萬人,其中,除了業務團隊外,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研究院及創新 研發中心的工程師。

擁有這些來自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IBM再把許多科技技術與各項產業知識整合起來,讓IBM在顧問與服務的生意上能夠無往不利。

由於每個產業的頂尖企業或各國政府都是IBM的客戶,因此IBM也累積全世界最多的專業知識,這也是IBM在軟體、顧問及服務等領域,找不到競爭對手的原 因。

研華總經理何春盛說,﹁現在我逢人就推銷3i的理論,但老實說,研華比較強的只有第一個i,也就是研華提供的工業電腦儀器,至於其他兩個i,IBM實在太 強了,我們還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早在多年之前,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就是已經是IBM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忠實信徒。

城市智慧化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政府施政的重心,未來肯定是商機不斷。帕米沙諾說,目前IBM有二五%的員工在做與智慧城市相關的研究與業務,其中有四千位的 博士科學家,投入最尖端的數學及統計等工作,未來這個比重會再提升到五成,並以行動網路、奈米科技、流計算、數學統計以及雲端運算等為發展重心。

過去,IBM有不成文的規定,執行長到了六十歲就會換人,明年即將滿六十歲的帕米沙諾,會不會被換掉目前還不知道,不過,這位帶領IBM迎接二十一世紀挑 戰的老將,不僅證明IBM依然是資訊產業的龍頭,也證明他自己是IBM歷來表現最好的執行長。

帕米沙諾

(Samuel J. Palmisano)

出生:1951年

現職:IBM董事長兼執行長學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歷史系經歷:IBM總裁、IBM營運長、IBM資深副總裁及日本總裁婚姻:已婚,育有四個小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4

平安每股派发0.15元中报未提及重组事宜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5/1529674.shtml

每经记者 徐子莫 发自上海
本周二(8月24日),中国平安中报披露,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98.66亿元,公司将向股东派发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15元。但公告未披露与深发展的重组事宜。
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营业收入938.18亿元,同比上升28.32%;每股收益1.3元,同比增长27.45%。公告称,利润的增长受益于保险业务规模保费的快速增长,以及银行、证券、信托等业务的提升。
公告披露,报告期内,平安寿险业务加大了对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业务的推动力度,个人新业务规模保费增长迅速,较2009年同期增幅达52.1%。平安产 险保费收入实现61.1%的大幅增长,市场份额较2009年底提升1.5个百分点;同时,业务质量持续优化,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至 96.5%。
养老险企业年金缴费、受托管理资产及投资管理资产三项统计指标保持业内领先。寿险业务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931.25亿元,同比 增长26%。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为126.18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4.1%;总投资收益为103.6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 为3.7%。银行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56%。
投资业务方面,平安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25.6%,IPO及再融资项目行业排名第一。公告称,公司向股东派发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15元。
自6月30起,中国平安与深发展进行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至今。目前,两家公司何时复牌仍无时间表。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具体进展以公告为准,整合方案还需耐心等待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0

忽發奇想-如果股價低於每股淨值又要集資如何辦?

今天腦子無聊想起一個方法,可以不影響每股淨值又能集資的方法,又和供股的方法大同小異,就是很普通的供債券。

這種供債券的方法較為特別,首先這張債券的方式有以下特點:

(1) 無限期

這樣這張債券永遠都可以當作債項,無還款期限,在會計師核數師就可以作非流動負債,發行這種債券,就可以把短債變長債,提升流動比率,讓無知的股評家覺得這股不錯。

(2) 只可以上市公司要求贖回時贖回

當股價高時,公司可以發行新股集資回購債項,提升公司每股淨值,股價低時就沒債權人的迫債風險。

(3)不能換股

這樣就能避免因債項攤薄所有股東的權益。

(4) 可以上市交易

這樣使股東可以套現之餘,未來印債券時亦可公開市場價格可參考。

(5) 一定有現金利息

因為它是永續的,債券持有人雖然要求高些的利息。但這樣這件資產就有充足的現金流,如果大股東需要錢時,應可以按予銀行,取得資金,且這債券有利息,故無債項風險,就算沒錢還,銀行沒收了,也因為有(2)和(3),大股東仍能保持控制權。

(6) 債券持有人有不收股息的權利

如果大股東資金充足,或是公司業績不佳,並持有公司大量債券,可以利用此方法造數,提升公司盈利,估值就得以提高。

此外,我查過上市公司規則,供債券好像沒有比例上的限制的,但如果這樣,會否財務問題吧,這個問題,值得好好細想,希望大家給點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05

晨星每股310元掛牌上市的五大疑慮最神祕的公司最爭議的上市

2010-12-20  TWM




晨星,即將在12月24日掛牌上市,掛牌價310 元,這家足以對聯發科造成威脅的公司,卻是充滿神祕色彩,上市掛牌看似合法,卻有諸多疑慮。

它的董監持股不到1%,前十大股東名單也看不出實質掌控股權的是誰,大股東賣股恐不受監控;4位創辦人中,有3位在上市前解除職務或退居第二線;更有一位創辦人大量賣出持股;員工在上市前流失百餘人,甚至承銷價也變來變去,高低價差達九成。

本刊特別整理出晨星上市的五大疑慮,值得投資人注意!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卓翰、陳兆芬十二月二十四日,聖誕夜前夕,當多數人正在計畫著該如何度過周末夜時,早上九點,將會有一家市值接近一千四百億元的重量級IC設計 廠,在台股掛牌上市。在此之前,它曾是高達八一○元天價的未上市股王;如今,它將以三一○元承銷價掛牌上市,受到投資人的追捧,但這家公司,卻將是台股市 場有史以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公司。

它神祕、低調又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它短短九年內就躋身全球前二十大IC設計公司、年營收超過三百億元,它是台灣IC設計業界,最後一家能夠掛牌上市的大型企業,更是少數對IC設計龍頭聯發科產生威脅的強敵,它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及電視控制晶片供應商——晨星。

疑慮一:董監持股不到一%

創台股上市掛牌歷史新低

如 此受到資本市場期待的企業,在掛牌上市前,卻仍有諸多疑慮解釋不清,包括:董監持股低於一%,異於台灣本土上市公司;創辦人在掛牌前大量釋股,價值逼近三 十億元;上市承銷價也從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它上市前就以資訊不透明著稱,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創辦人不曾對外露 面,沒有人知道究竟它的內部如何運作。

這一切爭議,晨星沒有說明,承銷商也未給答案,因此,《今周刊》企圖從中抽絲剝繭,替這家即將上市的高價股新星,揭開它最神祕的面紗。

過去八年來,無人能清楚講出晨星的股權結構,也無人能夠描繪出晨星董事會的全貌,當本刊企圖在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找答案時,才發現這家今年新掛牌市值最高的重量級公司,董監持股比重卻是台股上市新掛牌最低的一家!

攤開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面清楚載明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持股○.○二%、高盛法人代表的晨星財務長林翰飛持有○.六三%,其餘三席獨立董事都是今年四月新加入晨星董事會的成員,整個晨星董監持股僅有○.六五%,創下台股市場歷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歷史紀錄。

對照台灣公開發行公司,董監持股成數必須依照資本額大小而有一定規範,以晨星目前資本額四十五億元來說,若晨星是在台註冊的公司,其董事持股就應達四%、監察人應持有○.四%。

然而,目前《證交法》第二十六條並未明文規定海外企業須受此規範,所以即使晨星的營運活動在台灣,卻因它在○七年轉赴開曼群島註冊,在開曼群島法令不要求晨星董監持股須達一定成數下,縱使晨星的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也不會受到台灣法令的規範。

儘管我們進一步從晨星前十大股東名單尋找線索,也看不到任何能跟晨星連結上的名字,即便是晨星早期共同打天下的四位創辦人,也早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

當去年十月,晨星召開股東會敲定要在台上市後,原本在晨星擔任主管的其中三位創辦人,包含總經理楊偉毅、研發主管史德立(Sterling Smith)與研發協理容天行,一舉在今年四月辭去主管及董事職務。

一派說法是他們不願站到第一線面對媒體,因此楊偉毅改掛董事長特助,史德立、容天行轉任顧問,由梁公偉兼任總經理;另一派說法則是他們為了不讓財富曝光,因此趁先前晨星將公司轉到海外時,分拆所有股份,讓外界無法得知每個人有多少持股。

以目前晨星公布的資訊,無法完全斷定何種說法較接近事實,兩種說法都有其可能。只是,根據這四位創辦人身邊的人士透露,晨星創立初期,四位創辦人應是各擁一○%股權,就連早期晨星財務長高金門,也都認購了一○%左右股權,其餘不少股份則由晨星員工出資認購。

時至今日,雖然公開說明書並未清楚載明,除了梁公偉外的其他三位創辦人到底持有多少股權,但從史德立今年前三季能一口氣大賣九六三九張晨星股票,價值逼近三十億元,就足見這些創辦人手上確實握有不少股票。

這隱含著兩種可能性:創辦人早就將晨星持股釋出,抑或是如同市場派流言所稱,他們已經刻意將財富隱藏起來了。

姑 且不論哪種可能性較大,但不爭的事實是,晨星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甚至還不用受到法令規範,已經置小股東權益於不利的位置,尤其據了解,晨星的前十大股 東名單裡,包含持有一○.四八%股權的第一大股東「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及持有二.六二%股權的第四大股東「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背後卻是晨星集體員工的持股,在龐大持股下,卻無人能代表出任董事,箇中的心態相當令人玩味。

換句話說,整個董事會僅持有○.六五%的股權,若以承銷價三一○元計算,等於只用了九億元,就掌控高達一千四百億元市值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晨星董事會成員持股比重如此低,就算引進三位獨立董事,未來董事會能否與公司禍福與共、利益一致,董事會監理的效益是否大打折扣,都是投資人心中的疑問。

在晨星董監持股不到一%的情況下,背後大股東究竟是誰,也就更值得深究。

疑慮二:創辦人賣股

沒信心?掛牌前大賣近萬張持股原本晨星四位創辦人應各持有一○%股權,時間歷經九年後,他們手上持股究竟剩下多少?實在無從得知,從晨星公開說明書中,僅能看出史德立在今年前三季減持了九六三九張股票,換算市值高達三十億元。

創辦人在公司掛牌前出脫持股,雖然沒有違法,但是否意味著創辦人對公司前景沒信心,相當值得觀察。

不願具名的外資法人說,「他們早就cash out(獲利了結)了。」而高金門身邊友人也透露,他們早已分散持股,但到底擁有多少股權,難以計算。這也是為何在上市前夕,許多晨星股票在境外交易,其中不乏出現百張甚至千張以上賣單。

更也凸顯出,了解晨星背後持股的藏鏡人究竟是誰的重要性,因為當小股東都摸不清掌握公司多數股權的人是誰,又怎麼能清楚整家公司的全貌。

然而,在晨星最新版公開說明書所提供的前十大股東名單裡,多數都為海外投資公司,晨星公開說明書又無向下揭露這些股東背後股權組成,讓外界難以窺知究竟晨星多數股權是掌握在誰手上。

以 持有晨星三.四六%的第二大股東「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為例,據了解,其背後就是晨星創辦人之一容天行所有的海外投資公司,在海外投資公司的保護 色下,加上持股未達一○%,又已轉任顧問,不屬於晨星「內部人」,未來他要賣出晨星持股,既不用申報轉讓,也不須被揭露在晨星的公開資訊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大股東手上,像是較為市場所知的國際前瞻創投與華威創投,就是由中華開發出身的張景溢領軍,但由於這些擁有真實持股的前十大股東,沒有一位坐在董事會中,未來何時賣股也不須公告,明顯有違公司治理的本意。

另 外,這十大股東名單,短短一個半月內也出現不小異動。原本八月中旬,位居晨星第二大股東的「Asia Pacific Wealth Management(PTC) Limited – Employee C Trust」,持有五.四三%股權,到了九月底,已完全消失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改由另一個持有二.六二%股權的「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補上。

疑慮三:上市承銷價更改四次

投資人無所適從

儘管證交所解釋,這兩大股東的背後,都是由晨星員工集中保管的持股帳戶,但短短時間內,卻發生如此大幅變動,在在都讓小股東完全摸不著頭緒。

同樣也備受爭議的地方,還有晨星不斷更動的承銷價。

晨星所提供的公開說明書,近兩個月內就公布了四個版本,其中承銷價格也一改再改,從最低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

光 是從最低的二○一元到最高三八○元,變動幅度近九成,讓晨星在未上市交易價格上出現明顯波動。當三八○元的價格一出時,更是有許多籌碼在未上市股湧現,許 多投資人認為其中存在套利價差,讓晨星在未上市前,就出現收購潮;然而,兩週過去,晨星又出具了第三版的公開說明書,承銷價瞬間又由三八○元降至二七○ 元,讓不少於三百元區間進場的投資人罵翻天。

雖然晨星公司表示,在申請回台上市的過程中,因為諸多細節的考量,才讓承銷價出現多次更改,例 如三八○元的價格,是因為晨星為境外公司,在回台掛牌過程中,必須先向央行申請,而央行得看晨星預估承銷價來給予外匯額度,當時從高預估的考量,最後卻因 頻繁更動,落得市場批評聲浪不斷。

國內大型券商負責人也指出,晨星是一家好公司,但在訂價上更動頻繁,還出現四次訂價,不僅實務上很少見,也顯得不夠嚴謹,犯了兵家大忌,好像在與投資人玩心理戰,會引起投資人很多誤會及猜測,主辦券商實在應該避免這種情況。此外,創辦人退居二線也成疑慮。

一 直以來,晨星引以自豪的不只有研發技術,還有異於同業的集權管理方式,這是晨星得以在短暫九年就闖出名號的原因。然而,晨星公開說明書清楚寫著,楊偉毅、 史德立與容天行等人,已於今年四月二十七日辭去董事,甚至在管理階層名單上除名,代表著當初一起奮鬥的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將隨晨星上市而退居第二線,領 導班子也因此全面更新。

疑慮四:三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梁公偉獨撐大局,考驗接踵而至過去九年,晨星強大的研發實力的根基建立在楊偉毅、史德立 與容天行三位創辦人身上,尤其是晨星多數專利(IP)都註冊在史德立名下,顯見史德立對晨星研發工作的貢獻。如今,史德立不僅轉任顧問,還在海外市場拋售 晨星持股,未來是否還會秉持創業初期的熱忱,不得而知。

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過去掌握研發、銷售大權的前任總經理楊偉毅。楊偉毅經歷過中國文革時代的背景,用強人集權式的領導,一手塑造了晨星向不可能挑戰的效率,更用魔鬼式的管理,讓晨星九年倍數成長,他的領導方式比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 位已於晨星離職的員工表示,即使他離開晨星已有一段時間,卻從未賣過手上任何一張晨星股票,理由很簡單,「只要這家公司還有Steve(楊偉毅的英文名) 的一天,我就不會賣股票,就算Steve今天出來自己開公司,我也會考慮將所有身家都投資在他身上。」楊偉毅作為公司的領導中心,已和晨星過去的績效畫上 等號,過去在德儀與楊偉毅共事過的老同事,都對楊偉毅讚譽有加,「他很能幹,也很聰明。」從小窮慣了的楊偉毅,對晨星有強烈的使命感,過去九年擔任晨星總 經理期間,從早到晚盯緊每個研發專案,沒有一天鬆懈過。對於創辦一個和德州儀器一樣好的公司,楊偉毅有著驚人﹁偉﹂大夢想與﹁毅﹂力,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只是,近一年來,楊偉毅不再擔任總經理,也退出董事會,只掛了一個董事長特助的職銜,就連晨星員工都說,「他最近確實比較少盯project(開發案)了。」而史德立及容天行,也雙雙退居第二線,未來晨星的領導班子能否銜接?成為觀察重點。

接手楊偉毅總經理工作的梁公偉,過去都以行銷及業務為長,如今全面掌控大權,他要如何維持公司的成長性?尤其在研發及業務上都要再進一步擴張,新的「梁公偉時代」能否有新氣象?將是晨星上市後最大的考驗。

爭議四:員工大換血

不滿掛牌鎖股,兩個月走掉一百多人其實,公司掛牌上市對許多創業者來說,都是一道關卡,員工換血、管理團隊重新洗牌,也是IC設計業的常態。由於創業團隊及高階主管身價暴漲,加上有的已經累過頭、健康亮紅燈,所以不少創業者都在公司掛牌上市之際,選擇淡出或退休。

○ 一年聯發科掛牌時,部分創辦人及高階主管就選擇淡出,包括最初的研發靈魂人物執行副總劉丁仁、行銷副總魏志展,都在聯發科掛牌後,選擇退到第二線。當然, 只要公司能持續傳承創業時的能量,重要創辦人退出的影響,絕對可以降低,像是聯發科高階主管後來順利交棒,董事長蔡明介及副董事長卓志哲持續吸引更多高手 加入,找到更多手機晶片的主管及工程師,都讓聯發科後續的成長幅度更為驚人。

而員工在公司上市前離職,同業間也經常有耳聞,只是,晨星在掛牌前兩個月,一口氣走掉一百餘位員工,其中更不乏身價已數千萬或上億元的創業團隊、高階主管及資深工程師,規模可以算是空前。

晨星員工私下透露,公司確實在今年九月發放年中分紅後,要求他們簽署持股集中保管的同意書,當初進晨星所談的「技術股」,也得在掛牌後被強制鎖股,員工手上可賣的股票額度遭到限制,以防晨星一掛牌上市,股價就被龐大的賣壓給壓垮,許多不願被鎖股的員工,因而求去。

雖然晨星高層解釋,近期離職員工,有不少是因為績效不佳、年中沒有拿到滿意分紅的人,公司趁機進行組織調整,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另外,晨星相較於其他IC設計廠,掛牌時間較晚,規模與早期創業已不可同日而語,光員工數就多達二千五百人,市值又高達一千四百億元,部分員工身價水漲船高,才會創下如此驚人的離職數字。

以 往晨星都用高分紅來吸引人才,有投資人如此形容:「他們(指管理階層)根本就是愛員工勝過愛股東。」所以,晨星員工每年都可領到高額分紅,例如從○七年到 ○九年,晨星的淨利分別為三六.三億元、二四.九億元及四八.二億元,但這三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卻多達二.三萬張、一.七萬張及二.九萬張,若要以晨星於未 上市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費用的話,晨星都是虧損的公司。

例如,去年晨星配了近三萬張股票分紅給員工,用最低標的一股兩百元計算,其價值將近 六十億元,比晨星當年獲利的四十八億元還多。不過,由於晨星是未上市公司,可以用淨值計算,因此,在晨星公開說明書中,晨星將聯發科與瑞昱近三年的股東及 員工紅利對比,與聯發科、瑞昱用市值計算,比較基礎並不相同,顯然不見精準。(見一一四頁下表)今年,由於掛牌在即,未來分紅配股不能再以淨值計算,梁公 偉為了挽留人才,除了八月配給員工分紅外,九月再祭出加薪手段,不論績效,所有員工全數加薪,幅度高達兩成。

此外,梁公偉還端出「留任股」牛肉,凡是未來三、五年留任的員工,都有一定比率的股票可拿,若以一位研發工程師能拿到十五張「留任股」為例,只要未來三年他還在晨星任職,每年至少可領回五張晨星股票,希望能給員工最基本的保障。

縱使這樣的作法,或許能留下部分人才,讓晨星競爭力不致因為員工流失而受衝擊。但,晨星如何從未上市前的游擊隊戰術,到掛牌後走正規軍路線?企業文化能否調適?機動性與積極性還能不能維持?員工拚搏精神是否會減損?嚴峻考驗正要開始。

未來挑戰

電 視市場成長有限 手機市場競爭多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就算晨星上市後,員工分紅將比照同業作法,以眼前IC設計業員工分紅比率約在二成來看,未來誰家員工分得多,端看各 企業每位員工平均賺多少錢來決定,誰家公司員工最會賺錢,誰就分得多,企業經營不好、獲利變差,自然找不到好員工。

至於晨星一直引以為傲的 長期競爭性,在電視晶片部分,晨星確實擁有超強實力,別家公司要迎頭趕上的機會不大,包括聯發科都很難有優勢。但晨星在電視晶片的市占率高達七、八成,也 凸顯出晨星電視晶片的成長性已有限,即使明年智慧電視開始出貨,預料也要三年才有機會大成長;而手機晶片部分,晨星是後發者,要追上聯發科還有一大段距 離,更別說還有一家快速成長的展訊橫在前面,競爭壓力也是不小。

不論如何,在晨星沒有解釋清楚這五大疑慮前,光靠長期競爭性的利基就要投資人買單,理由略嫌單薄,尤其這五大疑慮不只牽涉晨星的公司治理,還事涉未來投資人權益,倘若晨星掛牌上市後,投資人仍要透過遮遮掩掩的面紗來猜測,對於投資人而言,的確需要再多深思。

30秒認識晨星半導體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董事長:梁公偉 總經理:梁公偉創辦人:梁公偉、楊偉毅、史德立、容天行

資本額:45.64億元

前五大客戶:LG、三星、北高智科技(IC通路)、SMC芯智科技(IC通路)、北平集團(IC通路)主要業務:顯示器相關IC、通訊應用IC、RFID系統晶片破紀錄!

董監持股不足1%

今年四月前,董事會成員有?董事長:梁公偉

董事:前任總經理楊偉毅

董事:前研發主管史德立

董事:財務長林翰飛

董事:陳秋麟

獨董:華威創投代表

今年四月後,董事會成員有?

董事長:梁公偉

持股0.02%

董事:林翰飛

(高盛法人代表)

持股0.63%

獨董:郭大維

台大資工系教授

獨董:周玲臺

政大會計系教授

獨董:林修葳

台大國企系教授

註:在海外企業來台第一次上市尚不需受到董監持股成數限制下,讓晨星董事會持股僅0.65%,也可以掛牌上市,創下台股市場新上市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紀錄。

晨星董監持股不足1%潛藏6種可能的投資風險

董監持股不足1%

+

獨董席次過半

可能1:董監持股本來就低

風險

1. 大股東對公司缺乏信心

2. 易引發經營權之爭

3. 少數股權把持龐大資產4. 易淪為市場炒作標的

可能2:董監持股分散

風險

5. 大股東資訊不透明

6. 大股東賣股不受限制、不須申報霧裡看花的前10大股東名單

持股人 持股比率(%)

台 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 10.48 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 3.46 薩摩亞商多穎有限公司 3.40 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Limited 2.62 國際前瞻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1.45 英屬維京群島A&D股份有限公司 1.45 華威世紀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1.45 General Atlantic Partners (Dalian), L.P. 1.18 Esher Investment Pte. Ltd. 1.17 英屬開曼群島商威創投資有限公司 0.93 合 計 26.6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截至今年9月30日

晨星愛員工勝過愛股東

——連續3年員工配股市值竟比獲利高淨利(億元) 員工配股分紅(張) 估算員工配股市值(億元)2007年 36.3 23319 46.6 2008年 24.9 17769 35.5 2009年 48.2 29319 58.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註:股價以年度均價200元計算

外資看晨星

歐系外資分析師 雖然是好公司,但310元真的太貴!

大和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 團隊技術極具競爭力,但手機晶片要貢獻大幅獲利還須一段時間。

瑞銀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 20倍本益比實在太貴,電視晶片市場已成熟,成長性堪虞。

晨星上市疑慮,梁公偉的5項回應12月14日,在晨星掛牌上市前夕,儘管梁公偉正在美國東岸進行海外巡迴法說,但針對本刊提出的諸多疑問,他特別做了以下回應:一、董監持股為何低於1%?

晨星原本股權就很分散,沒有大股東,所以我們引進更多獨立董事進來。在美國,很多公司獨董都超過半數,而且也都很鼓勵這麼做,但在台灣,大家卻不這樣想。

晨星太受矚目,要找董事都很困難,創投也不願意當,好不容易才找到3位學者來當獨立董事。

我們是第一家把國外券商高盛引進來擔任承銷商的公司,包括現在我在國外roadshow(巡迴法說),這都是我們希望帶來的創新作法。

二、創辦人掛牌前大賣股票,是對公司沒信心嗎?前十大股東背後是誰,為何沒有揭露?

史德立的父親是牧師,投身公益事業,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救濟的組織。史德立是虔誠的基督徒,自己也有一個基金會,所以他不一定是賣掉(持股),可能是轉移到基金會。他現在是顧問,因為個人健康及家庭教育因素,現居住在美國,但仍會在重要的事上幫忙我們。

至於揭露持股部分,我們都有向主管機關揭露到最底層。在對外公布的時候,揭露到什麼程度,我們的承銷券商主管機關都有要求,如果不合法我們也不可能上市。只是,我們可能一開始對台灣市場的潛規則有些不了解,並不是要特別去規避。

三、為何承銷價更改4次?

有 關承銷價部分,最初的201元,是因為要給資料,我們就簡單寫了一個,後來的380元,是為了給央行做未來外匯額度申請,所以訂高一點,但即使到現在,我 都不會說我們的承銷價已確定了,還是有可能變動。有時候想起來很無奈,晨星每一舉一動,每一個數字,媒體一定用放大鏡看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誤入叢林。

四、3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我們的創辦人都很低調,有人根本不想在外面露臉,名字也不想被記住,所以我們才這樣變動。雖然他們可能想繼續為公司貢獻,但上市帶來的東西,跟他們個性是相反的,所以我們覺得這樣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公司的樣子。

你說創辦人離開,這在其他公司也常發生。像聯發科早期也有重要創辦人離開,我們這樣轉為顧問,他還能留在公司,提供技術上的貢獻,不是很好嗎?而且我接任總經理已1年多,目前營運都很正常,股東會也沒人提這件事。

五、外傳員工流失200人?

今 年(員工流動率)有比往年高,但沒有200人那麼多,大概是100多人,我們公司已經有2500多人,算起來應該比5%高一點。不過,每家公司在 IPO(首次公開發行)時,都會有員工離開,今天我們上市帶來的衝擊,就這麼多了,而且不少離職員工是績效分紅較差的,所以對營運的影響應該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

每股五毫入平保鄭裕彤運財童子大起底

2008-5-15  NM




平安保險四月初通過的A股千億融資大計,遭股民狂罵,甚至遷怒於其董事長馬明哲,有網民替他改花名——「馬桶」,最後在股民及監管當局的壓力下,平保的融資大計亦煞車叫停。

現在買入平保的股民當然無甚着數,但城中富豪鄭裕彤早在平保上市前,以每股低至五毫子人民幣入股;股價翻了過百倍,高峰期為他帶來逾千億巨利,而為彤叔穿針引線投資平保的「運財童子」,就是鄭建源;繼平保之作後,最近幾年他致力在內地搞另一保險公司 ——國民信託,就連滙豐亦夥拍齊齊拓展內地保險業;非出身大富大貴的鄭建源甚為低調,但他在國內的人脈關係殊不簡單,與國家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亦甚有交情。

平 安保險近幾個月可謂頭頭碰着黑,本已通過的千億元融資大計在股民發難下於上週叫停,滙控進軍內地保險市場又棄與其合作,轉投規模只屬蚊型的國民信託,難怪 主席馬明哲在業績記者會上曾說:「對於有股東買了平保股票賺不到錢,我很抱歉!可是我不可以保證所有買了平保的都賺錢。」

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卻因買平保而發大達,早在九六年八月,即平保把股本由十五億擴至二十五億股時,他就以每股五亳人民幣(下同)入股,後來還分階段在不同價位購入平保股份。當時有不少國內企業透過發原始股集資,但集資後老闆挾帶私逃,人間蒸發,平保當時屬蚊型公司,甚無名氣,鄭裕彤仍肯冒險投入資金,估計持有平保逾一成股份,去年平保股價攀上百元一股,其手頭的股票市值逾一千億。

「平 保八八年在蛇口成立嗰時,得個十幾個人,馬明哲當年想發大嚟做又無錢,咪全靠向外邊,向員工賣原始股,籌集資金囉,嗰時都無乜人敢買呢啲民企原始股,怕民 企老闆會走佬嘛。而家揸住平保嘅原始股,即而家所講嘅非流通股,過咗禁售期咪個個發達囉。」一名曾在平保打工的李先生說。

沙膽彤無寶不落

而幕後為彤叔穿針引線的就是源信行投資及寶華集團的老闆鄭建源,而源信行現時亦為平保的第五大股東,而鄭建源早年的生意拍檔林友鋒也是中國平保的董事之一,他與平保主席馬明哲也稔熟。

但鄭裕彤購入平保的股份亦十分曲折,他是透過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持有。在二○○一至○二年期間,鄭建源為了籌組資金成立另一保險公司,把手頭的平保股份讓了給鄭裕彤,並由源信行接貨,據知鄭建源當時以每股四至五元售予鄭裕彤。

據內地傳媒報導,二○○三年初,平安保險原第二大股東招商局出讓百分之十四點三的股權,鄭建源控制的源信行和寶華集團動用一億元分別接盤。估計源信行持有的平保股份,部分屬鄭裕彤所有。

又在二○○三年年中,寶華集團再以一億一千萬元,收購了浙江省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較其淨資產價格折讓五成。鄭建源之所以能以超低價買入,與他在國內的人脈有關;購入後,浙江省信托投資改名為國民信託,同時安插新世界的舊員工於管理層。現時六名的公司董事中,有五位便曾在新世界系及周大福內任職,公司亦在○五年遷往北京。而滙豐銀行近日宣布與國民信託合作拓展國內保險業務,外間都嘖嘖稱奇,為何滙豐棄平保而選擇蚊型的國民信託;其實國民信託表面是鄭建源及鄭裕彤控制,估計背後還有政界猛人撐腰。

平安保險AH股股價圖

 

司機變身億萬富豪

中國平安保險前身是深圳平安保險,一九八八年於深圳蛇口成立,是中國第一間以股份制創立的保險公司。當時,註冊資金只是五千萬元人民幣,員工只有十三名,廿多年間,平安保險不但於上海及香港兩地上市,其總資產更達到六千五百多億元人民幣,業務由起初的保險業,涉獵至銀行、證券、信託、甚至鐵路項目。年薪近億人民幣的董事長馬明哲,只有初中學歷。他原是蛇口工業區總經理袁庚的司機,其後因受袁賞識,八八年被安排到平保工作,九四年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一年再任平保首席執行官及成為全國政協。

平安保險主席馬明哲積極引入外資,平保上市時更帶挈一眾外資股東發大達。

學有所成回饋新世界

今 年三十七歲的鄭建源,英文名Vincent,祖籍廣東汕尾,幼年在汕尾陸河縣度過,及後移居香港,出身草根的他考獲鄭裕彤獎學金,獲彤叔資助到英國倫敦經 濟學院修讀金融經濟學,畢業後回港加入新世界集團中國部,後轉到德意志銀行亞洲證券部,任亞洲區董事,據曾與他共事的人說,「佢做嘢好勤力,成日都係最後 離開office嗰個。」

鄭建源成立寶華投資,專為城中富豪在中國大陸尋找項目投資,他的辦公室亦設於新世界大廈九樓,新世界董事梁志堅對於鄭建源亦略有所聞,「佢以前喺我哋公司中國部幫手,而家好似開咗間公司,間中都有幫彤叔睇吓大陸有無值得投資嘅項目。」為了保持低調,近一年鄭建源已退居幕後,寶華投資主力由其拍檔林友峰出面。記者上週致電其公司寶華控股,公司員工表示近一、兩年亦甚少見到鄭建源,「鄭生呢一兩年都無再喺公司出現,公司嘅一切大小事務,都係由林生處理。」

認識總理夫人

鄭 建源作風低調,除了因一眾客人為城中富豪及國內政界中人,據知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甚有交情。總理夫人張培莉是事業型女性,在國內商 界長袖善舞,曾擔任中國珠寶協會副主席、中國寶玉石鑑定委員會主任、國家珠寶檢驗中心主任等,在珠寶界相當有影響力。據知她以往對投資平安保險及現時的國 民信託亦深感興趣,消息人士稱:「佢同張培莉好熟o架,你睇佢叫張培莉做auntie就知佢同溫家交情非淺。」非大富之家出身的鄭建源,更加珍惜與政經界 名人的關係,甚少曝光。

平保發達之路

不過鄭建源身家隨着平保上市,股價狂升而不斷暴漲。平保○四年七月於香港上市後,原本住在太古城的鄭建源,○四年年尾即以九千二百八十萬港元購入渣甸山獨立屋軒德蓀道十二號,而去年二月,平保A股上市前一個月,他更花一億四千五百萬元買入旁邊十一號的獨立屋。

鄭建源除了豪買獨立屋,更愛買車,名下便有五架名車,包括過百萬元的法拉利,及四部共過二百萬元的平治,無獨有偶,車牌數字同是一八九八。不足四十歲的鄭建源,估計坐擁過十億身家,較他年長兩年的哥哥鄭建好,亦同樣是搏命搵錢的一族,鄭建好中六放暑假被搬運公司「月 入過萬」吸引,輟學加入搬運行業,廿三歲已成立城市搬運當老闆,廿一歲開始買樓投資,現時持有三個擎天半島單位;兩兄弟關係不錯,數年前鄭建好亦曾出入寶 華投資的辦公室,記者所見,鄭建源的渣甸山十一號獨立屋正在裝修,不時有其哥哥鄭建好的城市搬運貨車運送鐵、鋁、木板等建築材料。

鄭建源現時經常香港、北京兩邊走,為他的國民信託努力;泊上滙豐這個大碼頭,再打通國內政界經脈,國民信託有機會是未來的平安保險。

平保老員工富貴逼人來

現年五十六歲,已退休的前平保員工武定國表面看來與一般內地阿叔無異,原來是身懷數百萬的小富翁。他看着當年平均以一元六毫一人民幣(下同),總共花二十萬三千二百元認購的十二萬五千八百四十股的清單,不禁會心微笑,「嗰時買都係用來當保本儲蓄咋。」

這位一躍成為百萬富翁的內地股民,九三年才加入中國平安當辦公室文員,離職前月薪三千元。九三年起中國平安向公司員工發行內部股,於是武將自己的積蓄,於其後六年分段來認購公司股票,加上公司其後送給員工的一萬一千股,令總持股量逾十二萬股。

去年二月才上市的 中國平安A股,股價曾由三十三元八角攀上一百四十九元高位,現價已跌至近六十三元,武定國手上認購的股票市值,亦縮水至七百八十七萬元,但無損其心情,現 時有車、有樓的他,在加拿大讀書的女兒又快將畢業,他坦言無牽無掛,只望二○一○年手頭的中國平安股票禁售期滿,「到時賣一半同愛人(太太)環遊世界,另 一半咪養老,張股東卡我擺喺屋企,好好收藏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讚美澳科控股!3.44港元的股票2012年中期每股派息1.168港元!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5x32.html

當看到香港上市公司澳科控股(2300.HK)公告的那瞬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澳科現在股價3.44港元,2012年中期業績報 告宣佈中期每股派息0.088港元及特別股息每股1.08港元合計1.168港元!股息率高達33.95%!初看還以為位數錯了,然後就是開心,真的是第 一次看到這麼慷慨的公司!

 

公司公告是這樣說的:
「我們預計競爭對手將更積極採用招標策略以贏取市場份額,令我們的產品價格及利潤持續受壓。有見及此,我們預計會投放更多資源及人力,以助擴大銷量及市場份額。」
「本公司現階段將會擱置收購計劃。有見及此,董事會認為向股東退還剩餘現金比較適合。故此,除派付一般中期股息每股0.088港元之外,董事會亦建議宣派特別股息每股1.08港元。向股東退還剩餘現金不僅可通過減少資本加權平均成本以收優化本集團資本結構之效,同時亦可提高本集團的股權回報。」

 

在此特別表揚澳科控股的董事會!主要表揚的有兩點:

1,公司在現金需求不大時,將多餘現金派給股東,體現了公司以股東利益為導向!
2,股價沒有異動。公司股價在公佈這樣的消息之前,沒有異常的變化,這在內地股市是難以想像的。

 

並不是說這間公司有多好,投資價值有多高,畢竟公司面對的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而且2012年中期業績倒退了32%。

 

只是分享喜悅,在當今的大中華股票市場要找到一間管理層以股東利益為導向,大股東也厚道的公司並不容易。

 

忍不住把以前寫的一首歪詩回顧一下:

栽下果樹是為了收穫果實,播撒稻種是為了收穫糧食,而買入股票是為了收穫股息!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買入股票就是為了股息!
沒有派息的公司怎能證明賺了真金白銀?
買入股票就要得到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