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拆股樓市場5大預測謬誤 樓市料跌兩成

1 : GS(14)@2015-11-02 00:54:17

2015-10-24 iM

星級分析員陸東暫別股壇8個月,將於明年回歸。湊巧2015年股市下調,給他一個喘息並看清形勢的機會。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對於今年剩下兩個多月的股市,並不是看得很好,只表示恒指會在20000點至24000點徘徊。樓市方面他卻不是看得太淡,對於已確定進入調整階段的港樓,他不像2013年時一樣悲觀,認為樓市明年初或見小陽春,整個跌浪最多只跌兩成。他撥開雲霧、冷眼旁觀,看見市場上對股市、樓市有五大誤點,認為市場人士有必要以逆向思維,想想箇中玄機。五大謬論包括:量寬救經濟、買樓發達、買中資股、買國際銀行股及賣殼冷卻。

他認為每個謬論都值得大家反思,待釐清方向後重新出發。

揭穿市場5大謬誤

星級分析員陸東去年年底因父母3個月內雙亡,無心戀戰,說需要時間處理家事,暫時退出基金市場,更將一手創立的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出售。然而自退出以來,他似乎並未有全然身退,常見他充當講者,是退而不休還是已然復出?

陸東接受專訪時一再強調,自己並未復出,只是答應了朋友當主講嘉賓就要應約,他說明年會復出工作。而在休息期間,他仍然出任5間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嘉瑞國際(00822)、中信資源(01205)、鴻福堂(01446)、民生珠寶(01466)及TCL通訊(02618)。其餘時間則到東南亞國家旅行散心,希望能盡快擺脫對父母雙亡的憂傷。

本刊自2007年10月27日創刊至今8年,這8年間,環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亦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的洗禮。陸東對過去8年環球金融市場,中國4萬億救市、習李政權上台作出回顧及總結,他在總結之餘,卻提出了市場上五大謬誤,希望投資者都能反思箇中問題。

謬誤一:量寬救經濟

現在歐洲、日本都步美國後塵,推量化寬鬆(QE)救經濟,這幾乎是大勢所趨。陸東卻說:「這8年世界變了,看世界三大中央銀行體系,歐洲、美國、日本、2007至2008年資產20多萬億美元到今天70多萬億美元,升了3倍,是印銀紙的結果,過去7至8年,不停在吃鴉片,不是在醫病,而是令到全世界變成日本,全世界學習日本1990至2010年的經驗。印銀紙可以救經濟的話,吃白粉也可以醫病,無可能得。今天歐、美比日本做得好些,當金融體制出問題時,不單光靠印銀紙而是進行資本重組,大部分有問題的銀行在雷曼爆煲後,如美銀、花旗、AIA、這些在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金融機構,她們都進行資本重組,若說這世界在過去8年或未來變成日本那樣,又應該不會,會比日本好少少,因為日本仍有殭屍銀行,即本應倒閉但仍生存的銀行存在。」

縱然知道沒法長期推QE,但卻又無計可施,他說:「縱使全世界都在推QE也沒辦法,民主社會最大的壞處是:執政黨只能做幾年,以後的事留給下一屆政府。我並不是說獨裁好,今天中國體制最好,因為沒有下一屆,自然要做到最好,假設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做10年,他上台後就可以處理貪腐,處理過剩產能。」

謬誤二:買樓發達

陸東說:「在可見的將來會是一個低增長,低利息、低通脹的環境,會很悶。以前長升長有的時代已成過去。香港1967到1997年買樓發達的情況不會再出現,而我卻是非常好彩,仍能靠買樓發達。」此外他亦勸喻年輕人要離港尋發展。他說:「我今年50歲,朋友的兒女都差不多大學畢業,我勸他們不要回港發展,現在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留在海外繼續學習,二是北上工作,因為這地方已經養不起他們。舉例說,30年前我在海外讀完大學回來,英文好,識西方制度,人工低,我們趕走鬼佬,用了30年時間,30年後的今天,內地人來趕走我們,因為我們不懂得國情。現代本港年輕人不夠人爭,他們Hungry,識國情、語言技巧好過你,看業績會,幾乎全是國語人,今天畢業生要入投行,大行一定請內地人,不會請香港仔,因為不夠競爭。

謬誤三:買中資股

陸東希望大家想一想,為何中國經濟年年有增長,但在股市中賺錢的人卻不多。他說:「很少人在中國股市賺錢,主要有兩大理由:一、國企為人民服務,並不是為股東服務,民企為自己服務也不是為股東服務,所以做股東好悲涼。我記得在保誠保險工作時,中國移動(00941)上市時說好了不派息,我告訴他們的領導層,說退休基金不可以買不派息的公司,否則不能持有中移動,最後才願意派末期息,他們言下之意是為何要派息?」

謬誤四:賣殼冷卻

經歷股市大跌後,有說賣殼熱潮有所冷卻,易手消息沒有像以前般那麼頻密。亦有說熱潮冷卻只基於市況欠佳,很多背後的企業活動暫且擱置而已。由於「啤殼」(即公司上市並非為了集資壯大本業,而是為了取得上市地位後方便出售控股權;有的更早於上市前已計劃好賣盤,甚至搵定新殼主「落定」,即所謂「期殼」)已成為一門生意且惹人垂涎。

陸東則認為:「暴力救市後,殼的價錢一定升到飛起,現在說主板6億元、創業板3億元,我認為遲些會雙倍。內地金主在內地不讓沽空股票,有本事的一定走,證監又不準『啤殼』,更加物以罕為貴,賺3,000萬或以下的公司很多,殼價6億元,發展本業要20年才有6億,為何不賣殼?殼股市場會很蓬勃,除非內地忽然改政策,沒有定點配股又沒有批股、供股、沽空等限制。」

謬誤五:買國際銀行

投資者認為國際銀行的壞消息已被消化,可趁平吸納,但陸東卻認為現在仍然不能買入,他說:「國際銀行高層乞人憎,因為環境好時不派給股東,說要加人工留伙計,環境不好時要供股問股東拿錢,瑞銀、高盛、滙豐(00005),間間都一樣。跟內地國企一樣,變相為人民(員工)服務,金融海嘯後,發現國際投行間間都亂來,開始限制。所以我說,國際銀行不能買,以前可以槓桿10至20倍,現在最多2至3倍,即使大環境好轉,賺錢能力卻不可同日而語,國際銀行便宜是應該的,加上年年被人罰錢,被『斯文打劫』,監管機構說她們賣有毒產品,但錢不是賠給苦主卻自己袋,用藉口打劫股東,一間國際性銀行未來的盈利能力比起2007年大打折扣,還有按《巴塞爾協定三》增加資本充足比率,她們要籌錢,所以國際銀行前景不會好。」

陸東Profile

事業

?2009年至2015年 創立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2000年加入瑞銀,至2008年8月離任瑞銀亞洲董事總經理,之後出任瑞銀外部顧問至2012年

?1994年至2000年於保誠保險任基金經理

?1990年至1994年任職麗新集團企業策略及財務部

?1986年至1990年任職恒生銀行(00011)投資部

學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財經系畢業

成就

?2001年至2003年、2005年至2007年獲《亞洲貨幣》選為香港分析師第一名

?2002年至2005年獲《機構投資者》選為香港研究隊伍第一名

港股20000至24000點間上落

踏入10月,港股便擺脫弱勢,恒指一口氣直衝上23000點,較低位升逾一成。眼見美國加息遙遙無期,加上內地下周就要召開五中全會,投資者都希望港股能夠再下一城,攻克24000點關口,甚至更高水平。

不過,陸東傾向保守的看法,估計中港股市呈上落市格局,恒指會在20000至24000點之間上落,換言之,港股於現水平要再上,將會舉步為艱。他解釋:「內地五中全會可能令股市調轉行,你看恒指由28000點跌到20000點,反彈抽返一半也差不多,我覺得股市很難大升,始終企業盈利增速還在跌,樓價在跌,息口也見了底,恒指已試了兩次20500點,或會試多幾次。」

無他,他堅信股市要出現估值重估,才能展開真正升浪,尤其在現時的行業和財務結構下,很難走出困境。「內地政府比美國負債低很多,但內地企業剛剛相反,減息降準(編按:人行周五宣布調低一年期人民幣存貸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其盈利有益,但是,不會因為利息支出減少,以致盈利增長,最後令股價上升,只會是毛利率擴闊,以及產品需求上升,股價才會上升。內地經濟未來一至兩年都會低增長,轉型是痛苦的。」

電子商貿留意騰訊阿里

以鋼鐵、水泥股為例,他道出中資股的困局,就算估值再便宜,也難吸引投資者進場,「馬鞍山鋼鐵(00323)、鞍鋼股份(00347)只有0.5倍市帳率,股價對帳面值已告訴你,公司在蝕錢,但是內地講了關閉產能很長時間,始終沒有做。水泥股也是一樣,盈利的波動性很大,投資者不是要求盈利年年勁升,起碼要顯示出持續改善的趨勢,才有估值重估的機會,股票先有人買。」

內地正經歷經濟轉型,傳統產業無運行,屬無可避免,新經濟板塊又如何?相對來說,他對電子商貿的接受程度較高,皆因他眼見內地消費習慣正在改變,即使沒有國策扶持,單靠市場力量已足以推動行業發展,因此他覺得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BABA)都值得跟進。

他說:「世界變了,現在我朋友仔女都上網買衫,食落口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我也在淘寶買狗牙刷,或在外國網站買維他命。市場需要這些科技產業,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也改變了,我諗阿里巴巴還有一段時間仲得,騰訊都可以,不過阿里巴巴估值較平。」資料顯示,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預測市盈率為27.6倍及36.59倍。

港交所買入後可不理

然而,其他新興產業,他則有保留,難在判斷誰是行業贏家,例如文化、體育及新能源車等行業,「我有些少懷疑是否比亞迪(01211)跑出,整個行業應該很闊,我不認為一家公司可以獨攬。」

據他說法,大市暫難打破悶局,而且向上的空間也不大,除了部分科網股外,還有甚麼股票可吼?陸東就向本刊透露了私人的長綫持股名單,當中有「一褲都係」的港交所(00388),還包括恒基地產(00012)、中國龍工(03339)及太平洋航運(02343)。

事實上,今年港交所走勢就像過山車,最高見過311.4元,然後掉頭衝落174元才煞車,目前又在200元左右浮沉,可見要短綫圖利,首要條件是識得走位。好像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聽了陸東介紹在140元買入港交所,然後在接近最高位沽出,結果勁賺5,000多萬元,「湯文亮在300元走了,跌到180元又可以買回。他經常說層陽明山莊單位是我送的。」

陸東手上仍持有港交所,期間並無炒出炒入,如此堅持,因他視港交所是受惠人民幣國際化的鐵膽,索性擺埋一邊不用理。「人民幣國際化是習李任內的里程碑,人民幣調整中間價後,加入SDR機會大了,MSCI也會納入A股,或者因今次救市可能拖慢一點,考慮到中國是全球第二經濟體,佔全世界GDP約10%,不能不納入,但要慢慢開放,所以我叫人買港交所就是這個原因。」

恒地若重組可升四成

問題是,港交所自高位回落不少,估值依然昂貴,據彭博預測,今明兩年預測市盈率達29.7倍及27.5倍,息率只有3厘,還值得買嗎?他解釋:「在價值角度來說,你可能不買,30倍PE,9倍PB,但還要看政策,內地一定要依賴這個平台與世界接軌,李小加說暫停內地設立註冊倉庫,但我相信最終有一日會搞。」他補充,港交所以外,中銀香港(02388)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得益者,因在本地銀行中,該行擁有最多人民幣業務和人民幣資產。

陸東三番四次預言樓市調整,惟仍然覺得本地地產股值得長綫持有,一來樓市調整幅度會比想像中少,二來個別地產股基本面有進一步向好的可能,而在芸芸眾多地產股中,他偏好恒地及信和置業(00083)。

他透露,目前兩股之中,只持有恒地,皆因該股有幾個過人之處,「她不在公開市場搶地,收舊樓可維持非常低的成本,又能夠將以前不值錢的單幢樓豪宅化,而且公司有重組概念。」

的確,市場早就盛傳恒地有重組計劃,其中一個綫索是,恒基主席李兆基頻頻在市場增持恒地;截至上周三(14日),四叔又增持了10萬股恒地,持股量增至71.58%。券商大多預期,恒地會將其持有的中華煤氣(00003)41.51%股權以實物分派予現有恒地股東,藉以釋放隱藏價值,綜合市場估算,重組計劃能夠帶動股價上升兩至四成不等,是故有一定吸引力。

另外,他之所以看好信置,皆因其財務狀況良好,就算未來樓市掉頭向下,公司有能力吸納平地,規模可再上一層樓。他解釋:「買信置很簡單,如果樓價跌兩成,地價跌五成,信置今天是淨現金公司,現金流又好,有機會成為新鴻基地產(00016)第二。」

內銀不良貸款率或急升

他過往多次推介內銀股,貪其估值不貴,不過,今天他千叮萬囑別沾手內銀股,皆因內地銀行很有機會成開放市場的犧牲者,更重要是,派息的持續性也很成疑問。「有結構問題的公司,不用諗住長揸,比如內銀股,相信估值下調(De-rating)的壓力很大。當然目前估值很平,只有5、6倍PE,6厘股息,但你可以想像到,未來不良貸款率會升得很急,尤其內地要開放市場比花旗、美銀美林等銀行遍地開花,內銀會受影響。」

他續說:「即使現估值已反映壞消息,你也要懷疑派息的持續性,不要諗住今年收5厘息,以後照樣有5厘息,因為未來減息可能都是不對稱的,換言之,貸款減多些,存款息減少些,對銀行最痛苦,息差落得很快,千萬要小心。」

大價股以外,陸東對細價股也有心得,其投資組合就有中國龍工,看好該股可受惠「一帶一路」概念。他表示,龍工估值夠平,今明兩年預測市帳率僅0.6倍左右,且公司一直執行力尚可。上半年,龍工業績不算好,較去年同期少賺48.9%至1.8億元人民幣,營業額下跌34.3%至29.5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海外業務的收入微增,按年升33.3%至4.1億元人民幣,佔整體收入比重也由6.9%調高至約14%,反映公司加強了海外市場的分銷能力。

其實基建設備股不止龍工一家,還有規模更大的中聯重科(01157),但他嫌後者業績差,不是他杯茶,「中聯重科剛發盈警,而且應收帳太多,我不是說會變爛帳,問題是這樣會令我對其信心打了折扣。」資料顯示,中聯重科已連續多季發盈警,剛公布首三季將轉盈為虧,蝕5億至6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則賺10億元人民幣。

行業稍好轉 太航已倍升

此外,他又持有太平洋航運,估計只要行業經營環境稍為好轉,經已足夠支持股價倍升。不說不知,原來他本身有投資航運生意,故掌握了些行業訊息,「我有投資貨櫃、乾貨船,知道行業甚麼環境,現在整個行業充滿壞消息,其實不用復甦,彈少少已經會升一倍。乾散貨船需要內地商品貿易出現再添庫存(Restocking)才會好,我見正在開始,而且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也摸了底。」

值得注意是,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航運轉虧為盈,賺575.5萬美元;而公司公布第三季營運數字後,瑞信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並指公司第三季小靈便型及靈便型船運費較市場平均現貨價高出39%及15%,反映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公司船務仍錄得好表現。

樓價最多跌兩成

國際物業顧問世邦魏理仕發表報告指,香港蟬聯全球住宅價格最高城市,較第二及第三位的倫敦和紐約,分別高出38%和68%。報告指,在全球最受歡迎的31個居住城市中,香港住宅平均呎價高達1,416美元(約1.1萬港元),位居榜首,倫敦和紐約分別為1,025美元和842美元。

本港樓價貴一直為人咎病,當前樓價完全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及經濟基本面,回報率及潛在投資價值也遠遜其他地區。最近有關港人生活質素的調查再次顯示,香港樓價是市民入息中位數的15倍左右,意味着一個香港中等收入上班族要不吃、不喝、不花一塊錢達15年之久才能支付樓價。這個比例不但毫不合理,更是冠絕全球。

DSD宗數連跌4個月

最近樓市成交慘淡,不單新盤難以一Q清袋,大型二手屋苑也數星期「食蛋」,而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上周開始下跌,跌1.26%,報144.61點,跌幅為118周最大,CCL周五報144.33,按周跌0.19%,連跌兩周,加上近月股市下跌,本港樓市開始見調整。地產代理的共識是一手市場轉勢已成。9月以來,多間外資投行亦先後看淡樓市,料樓市跌幅介乎5%至30%。當中較為樂觀的大和資本,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需求,樓價具抗跌力,料樓價明年平穩。

最新中信里昂證券報告則指,在雙倍印花稅(DSD)下,市場換樓需求顯著下降,二手樓市吹淡風。從數據顯示,300萬至500萬元細價樓交投確在放緩,小業主議價空間逐步擴大,以細價樓指標屋苑沙田第一城為例,本月錄得6宗兩房成交,當中5宗跌穿400萬元。利嘉閣地產研究報告指出,9月二手住宅買賣登記僅錄2,831宗,較8月的3,316宗下調約14.6%,可見樓價已開始下調。

報告續指,發展商為新盤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後,下一步會是減價促銷,預期未來27個月住宅樓價會下跌17%。在市場失去流通性下,由第四季起本港樓價將跌2%,2016年跌10%,2017年再跌5%。同時受累於落成量大增,主要為700平方呎以下單位,租務市場亦將進一步受壓。

中信里昂指,近期繳付雙倍印花稅宗數由4,544宗急降至2,952宗,不僅連跌4個月,也創一年以來低位,顯示換樓需求急降。二手樓市成交量亦創新低,35個主要屋苑一周僅錄41宗二手成交,較沙氏期間的2003年第一季還要少40%,顯示樓價上升至今,再難在高位橫行。

3大關鍵沒出大事

陸東於2013年8月24日本刊第305期接受專訪時說:「樓價兩年跌五成。」他當時說:「樓市在三大因素驅使下會穩步向下,整個跌浪幅度可達五成。」但接下來兩年樓價依然沒有大跌,他回應說:「不可以說陸東話樓市兩年一定要跌五成,你要記住,樓市跌要基於3件事情(供應增加、失業率上升及美債息升)同時發生,樓市爆破要有外來衝擊,譬如息口升,如果息口不升就沒有問題,你借很多錢但還很少息。」今年2月28日,本刊第384期暫別贈言時他已經預測美國今年不會加息。那代表樓價不會大跌嗎?

8個月後的今天,他又如何看樓市?他認為由現在開始的這個跌浪,最多跌兩成。陸東說:「住宅方面,3個令樓市大跌的關鍵都沒出大事,故我相信此輪跌市,樓價難大跌。一、現在息口去到零,息口一定會上升,但升幅會好慢,我覺得現在全世界除了美國,都驚通縮多過驚通脹,息口會升但會很緩慢。二、供應慢慢開始增多,但並不像當年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一樣,最多一年賣兩、三萬個單位。我認為這次跌浪,最多跌十多個巴仙,除非有很大的震盪,令風險溢價上升:例如政治風險、內地出事,但現在看來,卻不似會發生。」

因此,他認為香港住宅樓宇會繼續貴,發展商現在就算「盲搶地」都搶不到,連單幢樓都豪宅化,故這個跌浪,不會像1998年至2003年那時跌幅很大,會像1994至1995年時美國加7次息,又有墨西哥危機,香港樓市跌三、四成,今次卻不用跌那麼多,最多跌兩成。

料明年初才會加息

現時市場共識是,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明年才會宣布加息,陸東同樣認為美國今年難加息。他說:「我覺得今年沒可能加息,她不會食言,明年才會加息,加的意思是告訴大家,This is the bottom。加息並不是要打擊通脹,而是要Kill通脹預期,通過將資金成本提升,去掉通脹預期,大家看看油價、商品跌到一仆一碌,有說美國勞工市場好了,其實只是分母細了,因為勞動力參與率跌了,很多人找工作找了很久,最後不找了,就業率一定升,但分子無跌到,我並不覺得很健康。」

所以陸東堅信今年美國不會加息。他說:「今年不會加,我估明年初會加,大趨勢正在轉變,9月沒有宣布加息,市場又推到12月,總之加息日期不斷延後,我覺得就算加都只是一次、兩次。你要記住美國經過3輪量寬,印很多銀紙,但銀紙流轉速度沒有升,還跌了,因為很多錢留在銀行體系裏,銀行沒將他貸出,很多人無借錢進行投資,那來通脹推動力,加上油價跌了很多(布蘭特期油由去年6月高位每桶114.26美元跌至今年8月每桶43.21美元),其他商品價格也幾乎創新低。」

農曆年或現小陽春

陸東過去一直堅持樓市會在2015年大跌,因為他看到供應將大增,但實際上供應並沒有增多,2014年每年供應1.5萬個單位。他說:「從大趨勢看,供應量正在增加,包括公型和私人房屋,但似乎供應增加的曲綫(由好斜變為平緩),好明顯正在增加(見供應圖),但不會過量地上升,因為根本無法增加供應,年青人說樓價貴住不起,在郊區增加供應又說要保護環境,最後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為嘈而嘈,最後沒有結果。」

現時市場差不多已有共識說:樓價已現向下調的趨勢,是否今年第四季開始就會大跌,他卻不認為如此,強調樓價不會大跌,會反覆向下。他說:「樓市趨勢在跌,但劈一輪價,等好多人恐慌性沽售後,農曆年可能有小陽春,至於調整多久就要看內地經濟放緩的速度,資金流走多少,其實樓價最大關連是M2(廣義貨幣供應量),我以前在瑞銀時計算過達七成,資金流走樓價才會跌,1983年中英談判後大家對港元沒信心,資金大量流走,樓價就會下跌,或者1998年金融風暴,資金流走樓市就會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08

【鬼之謬誤】七月十五先係盂蘭節 着紅衫夜歸都唔驚

1 : GS(14)@2016-08-18 06:04:47

大士王其實是觀音化身,外表兇狠,負責監督盂蘭勝會,所以小鬼都不敢胡作非為。



平時聽埋聽埋,盂蘭節周街係鬼,禁忌多多,究竟係唔係真?辦了多年盂蘭盛會的盂蘭節專家──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董胡炎松先生得啖笑,「統統謬誤!咪人云亦云啦你!」

謬誤一:鬼節是七月十四?


實情鬼門關在七月十五日大開,盂蘭勝會才正式開始!一切源於新曆與舊曆計算誤差,胡炎松:「舊曆以子時(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為一天之始,所以11時已是新一天之始。但新曆12時後才屬翌日,故有兩日為正日之說。嚴格而言盂蘭節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為正。」


謬誤二:不要夜歸?


鬼門關大開一街都係鬼,七月忌行夜街、忌開OT,歸心似箭啊!胡炎松笑說那只是以訛傳訛,「不只盂蘭勝會,其實平日父母都不喜歡子女出夜街啦!」


謬誤三:海灘游夜水鬼掹腳?


胡炎松:「事實上海灘游夜水都危險,平常我都不會主張游夜水,所以說夜晚游水鬼掹腳其實是謬論。」特別是在海灘,視野不清判斷力減弱又無救生員,還是安全為上好。


謬誤四:忌穿紅衣?


傳說紅衣會招惹鬼魂或不吉利,女性尤甚,胡炎松:「你看盂蘭勝會場地處處都是紅色啊!沒有吉利不吉利。」紅燈籠、紅花牌、紅帳篷到處都是。


謬誤五:舊曆七月通街鬼?


只是個美麗的誤會。「早在五、六十年代,港移民眾多,是盂蘭勝會的全盛期。經師、戲班供不應求,所以各區互相協調,於整個農曆七月輪流舉辦。」例如東頭村於七月初一開始,長沙灣、西貢等則於七月尾舉辦。往後為了方便向政府申請場地,時間表沿用至今。至於鬼魂其實只聚在勝會場地取施食,在眾神前不敢胡作非為,大家不必疑神疑鬼。


謬誤六:神功戲頭排畀鬼坐?


胡炎松:「神功戲是做給神看的,所以戲棚總在神棚正前方。戲棚首排其實是留給捐款的鄉紳坐,但可能因為他們遲到或未能抽空出席,很多時候才會空了出來。再說,既然後面神明在看戲,小鬼又哪有膽量坐在神的前面看戲呢?」


謬誤七:盂蘭節只請鬼食豆腐芽菜,難道真是「呃鬼食豆腐」?


春秋二祭或醮會時有豬、羊、五牲等作祭祀,但盂蘭勝會則只用麵條、豆腐、芽菜等奉小鬼。大細超?「因為小鬼餓鬼喉嚨窄,要透過經師唸經、觀想、唸密語,喉嚨才得以張開進食。所以才會預備幼細又水質重的食物給他們,而非『搵鬼笨』。」盂蘭,倒體現對孤魂野鬼的體貼之心。記者:鍾藹寧攝影:周芝瑩


預備豆腐、芽菜等祭品,其實體現了對小鬼的體貼之心。

召來的陰魂野鬼都被安放在孤魂台,不會隨街亂走啊!

盂蘭勝會處處也見紅色的物件,如紅燈籠,所以,盂蘭忌紅真係以訛傳訛。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董胡炎松先生覺得大眾對盂蘭誤解太深,望大家明白這是個善良的節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8/197404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10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1 : GS(14)@2016-11-27 14:28:22

【飲食籽:識飲惜食】人人都說吃健康,但不少人都對它的功效和特性有很多迷思或誤解,這次就為大家拆解一般人對橄欖的四大謬誤。

純橄欖油最純正?

在超巿,大家有機會看到果榨油(Olive Pomace Oil)、清淡橄欖油(Light Olive Oil)、純正橄欖油(Pure Olive Oil)、精煉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等,Ruby提醒大家盡量不要選擇這些巧立名目的「橄欖油」。因為它採用的是已榨油的橄欖渣,以丙烷去溶解再將僅餘的3%油提取,並利用工業化學方法去稀釋成品難聞的味道,絕非健康優質的橄欖油。



橄欖油越貴越好?

全球對橄欖油的監管其實不足,生產標準參差,就連最大橄欖生產國意大利,近年亦出現假橄欖油醜聞,商人甚至在果榨油中混入10%特級初榨橄欖油,然後充當作高級橄欖油發售,因此價錢已非唯一標準。Ruby稱最信得過就是歐盟的標籤,不過歐盟標籤款式亦多,大家不妨認清,而當中標準最高要算是法國。



橄欖油放爐邊?

橄欖油最大的敵人是UV和熱力,會影響油的穩定性,使其變壞,因此不能在日光下暴曬,也最好別長時間放在爐頭附近,盡量保持室溫就最佳。Ruby提醒大家,由榨油、入樽、儲存到開封使用,食用期限最多三年,而根據高標準的歐盟規定,食用期限更只有18個月。



橄欖油放入雪櫃可以重用?

經煮過的橄欖油放入雪櫃,因與暴露在空氣時溫度有差異,會令油的穩定性變低,容易變異成不健康成份,隨時因此產生反式脂肪,影響身體健康。



記者:黃穎妮攝影:陳健邦、周芝瑩、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7/198454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47

【脫毛謬誤】毛越剃會越粗越生得快?醫生拆解皮膚點解會變黑

1 : GS(14)@2017-03-24 17:08:38

過多的毛髮令女生感到煩惱,陳醫生指激光脫毛是較安全和持久的方法,但沒有一勞永逸的永久脫毛,即使療程結束後毛囊仍可能會長出毛髮。



夏天為女生帶來煩惱,不想穿背心短裙時露出腳毛腋毛,除了做激光脫毛之外,很多女生都選擇自行清理毛髮。坊間流傳不少剃毛和拔毛的壞處,究竟會否令毛髮變粗甚至皮膚變黑?拔毛又會損害毛囊?我們找來皮膚科醫生一一拆解這些脫毛謬誤。

剃毛會令毛髮越來越粗?

毛髮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越剃越粗,皮膚科醫生陳厚毅解釋因剃完毛的橫切面變斜所以看起來變粗,毛髮繼續向上生長所以看起來也比較粗大。


剃毛後加快生長速度?

很多醫學研究都證實剃毛後不會令毛髮生長得更快,其實跟平時的生長速度一樣,只不過剃毛後我們會經常留意生長的情況,才誤以為生長速度加快。


自行脫毛傷害毛囊令皮膚變黑?

常見的各種脫毛方法不會令色素越來越黑或色斑沉澱,除非脫毛時引致毛囊發炎,令色斑沉澱皮膚才會變深色。


脫毛次數多令毛囊閉塞?

通常是化妝時塗上太厚的粉底和防曬乳,又清潔不乾淨才會引致毛囊閉塞。而使用止汗劑並不會阻塞毛孔,除非用止汗膏或塗得很厚才有機會阻塞毛孔。


拔毛不痛因為已損害毛囊?

拔毛不會對毛囊造成太大傷害,因第一次拔的毛髮比較粗壯,之後再拔的都是剛長出的幼毛,幼的毛髮生長得沒那麼牢固,毛囊相對不會黏緊毛髮,所以較容易拔而且沒那麼痛。即使做激光或彩光脫毛都要特別小心臉毛和唇毛的位置,這些淺色的幼毛需要用更大的能量來去除,甚至比自行脫毛更危險。自己清理毛髮其實不如坊間說的壞處多多,醫生說只要過程保持乾淨,不要弄損形成傷口和發炎而損害到皮膚內部,無論脫毛或植毛都沒有太大問題。記者:黎婉婷攝影:張志孟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臉部和上唇的毛髮比較幼和淺色,激光脫毛的效果不及脫腳毛和腋毛明顯,而且這些位置的皮膚較容易敏感,醫生提醒脫毛後需要好好護理皮膚。

陳醫生指脫毛的過程保持乾淨,小心不要弄損皮膚和發炎,就不會損害到皮膚內部。

不少女生會擔心植眼睫毛令眼部皮膚鬆弛,陳醫生說:「植眼睫毛通常較輕,少機會令眼部鬆弛,不過植毛後引致眼部痕癢,經常揉眼間接令眼部鬆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4/19968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92

【養兔謬誤】兔兔食大便係咪有病?主糧唔係紅蘿蔔呀!

1 : GS(14)@2017-04-15 23:29:16

正確抱兔姿態:一手托起胸腔,食指和中指夾着一手臂,手指公放在另一邊腋下,另一隻手托起臀部,再將兔仔靠向心口。



考考你:兔仔係食乜嘅呢?腦入面係咪即刻彈條紅蘿蔔出嚟?錯喇錯喇,等香港兔友協會幹事董芳宜(Yvonne)一一解答,養兔仔的五大謬誤啦!


兔仔是草食性動物,糧食比例應是七成提摩西牧草、兩成新鮮蔬菜加一成兔糧。紅蘿蔔、蘋果、士多啤梨等高糖份水果可免則免。

謬誤一:兔仔餐餐紅蘿蔔?

兔仔主要糧食不應是紅蘿蔔。牠是草食性動物,糧食比例應是7:2:1──七成是提摩西牧草;兩成是新鮮蔬菜,例如唐生菜、油墨菜、白菜、菜心;一成是兔糧,以補充牠的微量元素。紅蘿蔔、蘋果、士多啤梨等水果糖份甚高,對兔仔身體無益,Yvonne說:「兔仔消化系統生長時冇打算接收高糖份,食咗可能胃脹、腸停,會唔舒服。」故一星期的紅蘿蔔份量只能是手指尾節的一半,不可食太多。


謬誤二:食便便係咪有病?

兔仔食大便實屬正常,因牠們腸道天生較短,有時吃下營養豐富的食物,經腸道消化後,發覺還有營養未吸收,盲腸會產生營養便,排泄時腦部會傳遞訊息,通知兔仔在肛門接下營養便再進食,將營養再消化。



要和兔仔互動,不妨撫摸牠的頭部,別隨意打扯身體其他部位。

謬誤三:兔仔溫馴又無害?

咪睇佢眼仔碌碌咁無害,其實兔仔真的會咬人。「甚至會咬到流血要縫針。」Yvonne說,家長決定養兔前要有心理準備,教小朋友不可亂搞兔仔,因兔仔不會說話,表達不滿的方法就只有踏地或咬人。「好多小朋友見到動物會尖叫,或好好奇,主動摸佢身體各個部份,扯佢耳仔或者手,佢自然會抗拒咬人。」家長最緊要教小朋友別當兔仔做公仔,不可隨意搓圓㩒扁,要尊重兔仔,例如想撫摸牠前要通知牠,「話佢聽我要同你有互動」,因兔仔是地盤性動物,對突如其來的入侵很敏感。


謬誤四:兔仔要沖涼?

兔仔其實不需沖涼,皆因牠們天生細膽又怕水。另外,市面上賣的沖涼粉其實亦非必要,因沖涼粉是化學物質,「但兔毛密,點梳都梳唔晒,佢又好鍾意舔毛,食晒化學物。」其實主人只需每日幫兔仔梳走死毛,再靠兔仔自行舔毛清潔便可。



輕揉兔耳可讓兔仔感覺舒服。

謬誤五:抱兔梗係抽耳仔?

仍有不少老人家以為要抱起兔仔,抽起兔耳便可,但Yvoone說這其實是獵人做法,「準備殺佢先會咁做。」兔耳內有神經和血管,抽起耳朵可能會扯傷部份神經和血管,所以絕對要避免。要正確抱起兔仔,要一手托起胸腔,用食指和中指夾着一手臂,手指公放在另一邊腋下;另一隻手托起臀部,再將兔仔靠向心口,讓牠感受人的心跳,牠便會很鎮定。
facebook:兔協 HKRS記者:封愷瑜攝影:梁志永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5/199905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80

何國良﹕北水不問價是個謬誤

1 : GS(14)@2017-10-15 13:57:59

【明報專訊】上周,區內不少市場(如A股市場和韓國市場)休假,港股只有的3天交易日,乘着中國放出平穩流動性的「預告」式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RRR)消息,來一下大力向上推,令「大時代」之詞在身邊不少朋友中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而且,這消息在長假期的第一天就出場,在A股休戰之時出現,讓港股在本應因假期氣氛濃厚而平淡的局面一夜間被打破,原來擔心的提款機效應,來一個360度的改變,香港上市中國股票頓成了獨市生意,買盤不絕,創出了近10年新高。

去年等不來北水 第四季調整

閱讀了不少媒體的評論,其中一個彷彿成了共識的說法就是「大家要趁上周這三天的單邊市趕快買,如果錯過這個獨家機會,今周重臨香港港股通的資金就會出現,到時他們南下資金一起來搶,你們就不能用廉宜的價買到相同的股票了。」可能是筆者性格使然,自己從來都不相信世界有筍盤這回事,因為,如果這些機會在市場出現,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很快就會給人挖掘出來,讓這些定價錯配(mis-pricing)消掉。因此,當有人建議筆者去佔其他市場參與者便宜時,我都會抱少許懷疑態度。如果細心一點分析上述論據,不難發現以上的說法有一個頗有趣的假設,就是北水南下是不論股價如何也是要買的,就算他們發現假期前和後股價已相差不少,以上說法的人仍然是認為他們在今周還是會買的,事實又是否如此呢?如果大家還記起,去年9月尾10月初亦有說買起港股讓陸資來接之說,但結果呢?整個第四季港股都在調整。

在不少的投資領域中,其實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說法,讓人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想深了,就知當中有不少的謬誤。最近有幸與兩名投資前輩交流,他們都娓娓道出一些他們碰到的似是而非例子。例如,從市場監管去看,有一些市場會為個股的單日上下波幅設限(A股稱為漲/跌停板),本意是在於減少市場的波動。但有趣地,從歷史數據指出,在不同地區的市場中,波幅較大的市場往往反而是有設個股上下波幅的市場,到底是為什麼呢?

停板機制反刺激更大波動

因為在市場參與者的心態去看,當一些消息出現(特別是負面消息),股價出現波動時,當還未觸及波幅下限時,他們都會怕如果這時不出手,當股價一到了下限,他們就沒法在當天完成交易,正因為這種心態,短時間就會因而出現更多的賣盤,驅使不至於下跌到跌停的股票極速跌停,造成因投資者行為而形成的更大波動。而且,由於止於跌停的價格,不能再往下尋底,阻礙了一些價值發現(bargain hunting)的投資者進場去撫平跌勢。所以,單日上下波幅的設限是保障投資者還是反而出現反效果,是值得多一些學術研究辯證,而非人云亦云。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20&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76

【動畫】誤吞香口膠會黐住內臟?拆解四大謬誤

1 : GS(14)@2017-10-22 17:48:51

誤吞香口膠會黏住內臟?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m.facebook.com/travel.appleseed我不好香口膠。也許是個人問題,一來總覺膠味難耐,越食越覺嘔心;二來怕麻煩,其殘渣要搵地方處置。小時候曾想,若世上有可吞的香口膠,那有多好。得一想二,若有去膠味的香口膠就更好。由古時的樹脂,到今日的香口膠,也證明世人對去口臭有需求,那不如聽聽以下四大謬誤。



1.誤吞香口膠會黏住內臟?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香口膠不會黏住內臟,人體雖不能消化其物料,但誤吞後的香口膠可經消化系統,即食道、胃部、大小腸臟連同糞便排走,故大部份情況下都不成問題。不過他曾聽過一個誇張案例,有女子連續幾個月日吞5粒香口膠,最後於胃部形成膠團,要做手術抽走。2.香口膠可被消化?與食物不同,用來製作香口膠的物料並不溶於胃液,也不能被身體的消化酵素消化。3.手術後食香口膠?以腸臟和婦產科手術為例,病人於手術後,因消化系統未恢復,故要禁食一段時間才可進食。期間有醫生會建議病人咀嚼香口膠,透過不斷咬合、分泌唾液,有助刺激消化系統,慢慢適應及恢復正常飲食,縮短由不吃、到吃流質餐至吃軟餐的過程。4.食香口膠會變包包面?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大面與否視乎咀嚼肌的發達程度,此關基因事,並非由咀嚼香口膠直接造成。即是說,只有本身咀嚼肌發達的人,再吃有嚼頭的食物如香口膠、魷魚絲、肉乾及果仁等,就會令嘴嚼肌越操練越肥大強壯,變得越來越包包面。記者:湯珮然攝影:蕭志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9/201871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63

周顯:「逢七股災」 有謬誤也值得一寫

1 : GS(14)@2018-01-07 12:35:01

【明報專訊】前天,我分析了「逢七股災」,認為坊間的說法有着謬誤,因為根據1987年、1997年、2007年的3次往績,周期應該大約是10.5年左右,而非10年。一名叫「Nelson Ho」的長期讀者指出了我的說法有謬誤﹕「sample size得嗰兩三次,根本不足夠為統計學作出有效推測的基數。十年一次跌市,可以是隨機, 又或是人類對整數年的集體恐懼感覺。」

只經歷3次股災 sample size不足

我當然知道統計學上的sample size不足,甚至用統計學,本身是歸納法,也會有「羅素的雞」的謬誤,最佳的例子是醫院是死人最多的地方,所以根據統計學,只要你永遠不去醫院,便能夠躲過最大的死亡機率。

不過,有一種分析方法,是先假設命題是真……它的真假,先不去說,不過它的推理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謬誤,所以不管它是真是假,都肯定不對。

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性交轉運」,其中一個論點就是,先不論性交轉運有無其事,但是涉及的那些仁兄,都是低下階層,有乜可能咁叻,可以幫人性交轉運呢?如果是大富豪如李超人、劉先生講這句話,不管有無其事,至少沒有自相矛盾先啦。

因為「逢七股災」是非常流行的話題,不管它是否真實,都值得一寫,就算是它有明顯的謬誤,也要一寫。

廣告一則﹕本人新著《炒股實戰》已經出版,至於《炒股密碼》,也會不日出版。思想休息過後,我會撰寫《政治密碼》。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51&issue=20180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03

一分錢一分貨的謬誤

1 : GS(14)@2018-03-19 04:33:36

傳統智慧指一分錢一分貨,先旨聲明,不適用於強積金。幾年前,曾經有位強積金中介人言之鑿鑿,指如果管理費規限在0.75%或以下,強積金只能以追蹤指數的方式去管理,絕對請不到好的基金經理,到頭來損失的只有打工仔。事實上又是否這回事?就以股票基金為例,根據積局金收費比較平台的最新數據,收費比較平的基金,大多數追蹤指數基金,例如基金開支比例低至0.71%的「東亞香港追蹤指數基金」,五年期年率化回報超過9%。至於收費一點也不便宜、專注港股的「友邦強積金優選計劃」(基金開支比例近2%),五年期年率化回報連6%也沒有。

基金收費與表現毫無關係

為更有系統地了解收費與基金表現的比例,〈金融中心〉從積金局的數據,收集了最受歡迎的三種基金,即是「股票基金」、「混合資產基金」、「債券基金」合共400多個基金的表現與收費比例,分別分析三種基金的五年回報與最新基金開支比率,如果收費與回報成正比(即是高收費高回報),應該存在一個向右斜上的趨勢。在50隻債券基金當中(附圖),卻得出向低左斜上的趨勢,趨勢線的決定系數(R Square)值達0.5(即基金開支比率可解釋近5成基金回報的變化),換言之,收費越貴的基金,有表現越差的傾向。巧合的是,表現最好的債券基金,正是收費最便宜的「恒生強積金智選計劃—環球債券基金」,基金開支比率低至0.78%,但五年期年率化回報卻有2.67%。反而收費最貴的「銀聯信託BCT(強積金)行業計劃」,基金開支比例高達1.87%,五年期的年率化回報卻錄得負1.9%。



〈金融中心〉另分析170多隻股票基金中及200多隻的綜合基金,發現從數據上,它們的基金收費和表現,也找不到任何關係。投資者都明白過往表現未必是未來表現指標。換個角度,既然貴或平也無保證,選購收費貴的基金,只是保證基金經理穩賺巨利。在爛橙和爛到透的橙之間,應當如何選擇,清楚不過。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2/20329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