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手機客戶端的不停更新有大意義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86.html

對於某些強迫症用戶來說,更新APP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消除這個數字。

每個人都有手機,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APP組合,自己作為APP生殺予奪的裁判,這並不稀奇。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手機使用屌絲,卻總在好奇,將很多APP合為一個分類,下載又刪除,或因強迫症而不斷升級,這其中到底有什麼規律。由於常觀察自己的操作,我也有了一些心得,產生了以下一些思考和疑惑。

APP的工具屬性和興趣屬性

APP中有很多是工具,而我把工具看成兩類,一類是單一型工具,一類是複合型工具。單一型的,比如輸入法,我先是用了搜狗輸入法,後來用了百度輸入法,現在對後者也不是很滿意,但我一般只裝一個輸入法。類似的還有音樂播放器、視頻播放器、通訊錄、安全中心等等,最火的就算現在的微信吧,我基本就不用米聊了;又或者騰訊微博,相比其對手使用率就很寥寥了,已反覆刪過。可見,在這種單一型工具中,或者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或者已經有人一統江山。

複合型工具,我理解就是一個小盒子,裡面有不同尺寸的螺絲刀,有時候你用用這個,有時候你用用那個。比如我的支付寶,還有財付通,就都要使用;又比如地圖類,我同時裝了谷歌、百度、高德三家地圖,我可不希望因為一家地圖的錯誤,讓我多走很多冤枉路。當然,這些複合型工具說不定哪天就會一枝獨秀,但現在我一般都裝。

而興趣類APP則輕鬆很多了,沒有判斷失誤之說。我可以安裝很多我感興趣的應用,即使有很大重複:比如新聞客戶端,我就安裝了三個,並恩賜其中一個推送消息的權利;購物APP我也裝了很多,甚至還有什麼值得買這種APP,我也裝了;還有電影小說等應用,我也是大手大腳就裝上了,雖然使用率不高。

顯然,工具類APP的目標唯一,就是做到最大,讓儘量多的用戶使用自己,在功能和體驗的各個方面吸引用戶;而興趣類APP則還要要提供很好的興趣內容,客戶端只是一個呈現渠道,背後的內容提供能力才更為重要。

客戶端的升級又有多大意義

而在裝了這麼多APP之後,麻煩也出現了,幾個非常負責任的APP頻頻提醒我其它APP有新版本更新,而我也絕對不懶惰,在WiFi甚至3G環境下對其一一更新,而更新後的結果則絕大多數是沒什麼感覺,少數奇葩還讓作為用戶的我產生了後悔。

我在想,這些互聯網公司這麼頻繁的更新APP版本的目的是什麼呢,我發現有些稍好的,是為了優化應用,提供本應用主題下更多的一些服務,注意,是本應用主題下的。而比較混蛋的APP,則是想做大做全,甚至涉足別的APP負責的領域,並且不斷獲取更多的手機權限,引起了我的不滿。

我認為,一個APP,從誕生的一刻起,其功能基本就確定了,比如「無所不能」的微信,其核心,也就是聯繫人相互發信息,當然也引申出很多「功能」,比如給一群人發信息,一群人一起發信息,每天能群發幾條信息,群發信息的範圍,群發信息是否提醒等等,但圍繞的還是發信息。

APP可以有所擴展,但也要合情合理吧,不能盲目擴展,還夢想成為手機的入口。我覺得,手機的入口是我的桌面——我精心佈置的APP矩陣,其中各種APP都是我精挑細選的,不是某個野心極大的APP就想取代的,它還是做好它的本職工作就好了。

最後,作為手機的主人,對於那麼多興趣類APP,希望你們把內容做好,充分滿足我對某些興趣的極大需求,最好有時候還能啟發心智;而對於那些工具類APP,在本職範圍內優化好,做好加減法,有時候多提供幾套皮膚,也比提供多餘無用的功能好。請慎重升級版本吧,不要3.5.1、4.9.3這麼升級,動不動就10M、20M呢,尊重用戶,才能得到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4

分析現在銀行的不良率沒有太大意義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9064441
分析現在銀行的不良率實際沒有太大意義。
(1)目前銀行的不良和逾期是GDP減速過程中產生的,主要來源於製造業和商品流通業,如果GDP只是減速而不發生負增長,那麼不良率只會增長但不會爆發,銀行之間的差別微弱,且對業績影響也不大。
(2)如果擔心房地產泡沫破裂或信託等次級資產,那麼分析現在的不良和逾期也看不出來。
(3)銀行干的致命蠢事只會在危機爆發時才能看出來,平時的逾期率並不能顯示風險控制水平。
(4)如果你認為中國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很高,就不要碰銀行。
(5)如果你認為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不高但長期可能有一定概率,那就買風控好在危機時不會破產的銀行,利潤增速倒是其次。
(6)如果你認為發生危機的可能性非常低,那就買利潤增速最快的銀行,在危機爆發前賣掉。
我個人選(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26

【宏觀】2015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幾大意外?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58


【宏觀】2015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幾大意外?
作者:汪濤,胡誌鵬


宏觀要點
2015年中國經濟的主題和變數


2014年中國經濟開局蹣跚,但最終平穩收官。市場一度十分擔憂增長滑坡和金融風險,但隨著決策層陸續出臺各項措施穩定實體經濟和金融條件,情緒已有所改善。展望2015年,我們預計增長將繼續下行,宏觀政策會進一步趨於寬松,金融條件將保持穩定,企業利潤率有望改善,改革步伐可能會加快(詳見“中國經濟向新常態過渡——2015-16年展望”)。然而相對於這一基準情形,未來一年可能也不乏各種變數和意外。


2015年宏觀主題


隨著房地產建設活動下滑進一步拖累工業生產和相關投資,我們預計2015GDP增速會繼續放緩至6.8%。內需乏力、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預計會拖累CPI降至1.5%PPI預計也將進一步下跌。


我們預計通縮壓力加劇會促使央行在2015年再度下調貸款基準利率至少50個基點,而在新的債務管理框架下,新版地方政府債的發行也會幫助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成本、緩和償債壓力。此外,能源及其他大宗商品成本k下跌、融資成本下降應會有助於改善企業利潤率。


我們預計央行將維持偏松的政策立場、以保證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具體措施包括通過降準等各種形式的流動性支持來抵消外匯流出的沖擊、將銀行間市場利率維持在低位,放松貸款供給端的各種限制以保持信貸增速平穩。但央行應當不會允許流動性和信貸大規模擴張。匯率方面,在新興市場匯率可能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央行應當會小心謹慎地管理人民幣匯率。我們預計人民幣相對美元將在2015年溫和貶值、到年末貶至6.35


經濟舉步維艱會加大改革的緊迫性。我們認為決策層將優先推進有助於釋放新的增長動力、降低經濟和金融風險、促進結構轉型的改革,包括進一步減政放權、降低服務業準入門檻、取消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品價格,改革地方政府財政,健全醫療養老保險制度,以及發展資本市場。相比之下,國企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則可能會緩慢推進。


可能出現的幾大意外


相對於增長小幅放緩、政策維持寬松、改革步伐加快和金融條件保持平穩的市場主流觀點,2015年可能會出現哪些意外?


房地產結束下滑。我們預計2015年房地產建設活動將會繼續下滑,從而給我們的增長預測帶來下行風險。市場對於房地產的主流觀點雖然沒有我們悲觀,但大都預期未來一年的表現乏善可陳。然而,利率下行、政策進一步放松的預期、市場情緒改善可能會幫助房地產的調整超預期地提前結束,推動房地產建設活動反彈。這會進而帶動整體GDP增速好於預期、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但也會重新觸發對經濟結構失衡的擔憂、並制約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


金融風險集中暴露。我們的基準觀點是決策層將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條件,暴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事件的可能性非常低。整個2014年,市場對於信用風險事件的擔憂也確實在減輕。然而,如果外匯流出規模超預期、流動性支持力度不夠、企業資產負債表質量持續惡化、影子銀行體系出現信用違約事件,則可能會給企業、中小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壓力、沖擊金融市場。


地方政府財政改革進度超預期。我們認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新框架和PPP模式的推廣將有助於減輕地方政府償債負擔,並通過新的融資渠道支撐基建投資。市場對於地方債務新老劃斷和PPP模式持偏謹慎的看法,擔心2015年基建投資可能會因此明顯滑坡。可能超預期的情形是,地方債務重組步伐快於預期(通過與銀行進行債務置換)、PPP模式短期內大獲成功,從而推動基建投資增速加快。但這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市場對於地方政府新形式的隱性債務和信貸過度擴張的擔憂。


準央行降準3次或以上,亦或按兵不動。目前市場大多預計央行未來一年會繼續通過各種方式提供流動性支持,並至少降準一次。預期外的情形可能是央行改變戰術、或面對規模超預期的資本外流被迫更大程度地依靠降準來穩定流動性。這種情況下,央行可能不得不降準150個基點來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但這也難免引發投資者的不安。此外,如果房地產和實體經濟活動強勁反彈、或決策層下決心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央行有可能在2015年期間意外地選擇按兵不動、既不降準也不降息。


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超過5%目前市場對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一致預期是2015年保持大體穩定,而我們預計人民幣將會小幅貶值、幅度不超過3%。然而在美元異常強勁的極端情形下,主要貿易競爭對手的貨幣可能會大幅貶值、同時資本可能會超預期地大規模外流,再加上內需惡化,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可能會超預期。大幅度貶值會進一步加劇資本外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會迫使決策層放慢資本賬戶開放步伐、並更加小心謹慎地管理匯率。


國企改革快速推進。我們預計2015年決策層將通過改善激勵機制、引入社會資本來推動國企改革。但出於對短期增長的權衡,再加上來自各利益集團的阻力、以及員工安置和債務等方面的難題,改革預計只會緩慢推進。然而,國企經營狀況惡化、勞動力市場整體穩健、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可能會帶給決策層更大的壓力和動力來加快推進國企改革。這雖然會給短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但有助於更快地清理過剩產能、解決不良債務。


來源:瑞銀證券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81

切莫大意!可穿戴設備的四大創業風險,你不容忽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1/149674.html

黑馬說:黑馬哥身邊的不少朋友最近都成了可穿戴設備的用戶,看他們一個個把造型時尚、科技感十足的手環、手表擺弄來,擺弄去,確實很潮的樣子。不過,黑馬哥也聽說很多人體驗過可穿戴設備後就很少使用了,為啥呢?因為上傳數據之類的事情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據說數據也多有不準確之處。

好吧,我們對待新事物還是要抱有寬容的心態,但是對於這個領域的創業者而言,還是不要盲目跟風吧,因為這里面的水也很深啊。不信?您接著往下看吧。

\文 | 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王新銳
 
可穿戴設備是近年TMT 創業熱點之一。不難發現,在MWC 2015 大會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產品備受追捧,而時下Apple Watch 的高調亮相更令這一領域驟然升溫。
 
然而,不能只看表面風光。現結合本人工作實踐,講講此中創業風險。
 
首先是生產周期問題。此類問題頗為多見而又至關重要,創業者應有預案。就我了解,目前幾乎所有該類項目均存在後期延遲交貨問題。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不僅要塞下處理器、內存、電池、傳感器、天線等各必要組件,還要力求外觀時尚精美,想想看,生產工藝多麽苛刻。事實上,可穿戴設備量產前的調試過程非常費時費力。
 
目前很多可穿戴設備創業者采用了眾籌的方式來募集資金,並向支持者分別許以了回報,如後期無法兌現這些承諾,創業者應承擔支持者以及眾籌平臺的經濟或名譽損失。正因此,延遲交貨將迫使企業陷入雙重違約賠償糾紛之中,而作為最忠實種子用戶的眾籌支持者“由粉轉黑”,對企業後續發展非常不利。創業者在募集資金時,應對相關設備生產周期做出合理預估,不要為了快速獲取所需資金而輕率做出難於兌現的承諾。其次是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問題。這里面包含兩層意思:第一,缺少專利權保護的創新技術很容易被大公司抄襲或模仿;第二,侵犯其他廠商專利權或將招致訴訟。創業者應盡力確保既不吃虧也不犯規。
 
再次,用戶個人信息的收儲亦有邊界。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涉及娛樂、運動、健康等方面,而創業方向不同,信息收集範圍亦各有不同。企業在收集信息時應“三思而後行”,不該收集的信息不要觸碰。此外,信息存儲應格外重視,以免因信息泄露而被追究法律責任。
 
不只如此,可穿戴設備還有被官方認定為竊聽竊照器材而被禁止生產的風險。根據公安部等三部委的規定,相關產品在錄音、錄像等功能之外,如果兼具“隱蔽”、“微小”、“無明顯提示”等特征,該創業企業有可能被質監部門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屬於“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設備”而被處以停業及罰款的處罰,嚴重者還可能涉嫌“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此,該領域創業企業應特別註意。
 
最後要說的是,移動醫療類可穿戴設備創業者,項目啟動前務必對相關資質的獲取難度有所了解。部分和移動醫療有關的可穿戴設備,既有可能被認為是健康管理軟件,也有可能被列為II類醫療器械。對於II 類醫療器械,目前國內采取的是註冊制管理這一模式。這類可穿戴設備創業者在開發產品的同時,應向有關部門申請註冊,並認真進行臨床試驗。
 
從行業現狀看,目前國內可穿戴醫療設備生產企業很少申請醫療設備許可證,而該類設備的數據準確性已遭受不少質疑,其結果並不被專業醫療機構認可及采用。對此,創業者最好根據各自產品的實際情況,及時與監管部門溝通,以取得相應資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新銳,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26日,民政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減災辦副主任、民政部救災司副司長楊曉東在會上表示,今年河北遭受的此次降雨確實範圍廣、強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過歷史數據。防災、搶險救災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有其主、客觀原因。

截至26日上午9時,今年各類災害共造成全國1.37億人次受災,1074人死亡,270人失蹤,624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40萬間房屋倒塌,225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983億元。總的看,與近年同期相比,災情明顯偏重。

其中,6月以來災情發展尤為迅速,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01個市(州)2126個縣(市、區)和團場共計1億人次受災,837人死亡,242人失蹤,57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37萬間房屋倒塌,155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528億元。其中,河北、湖北、江蘇、福建、安徽、江西、貴州等省災情最為突出。

今年河北的災害尤其嚴重,最新的數字顯示已有130人死亡、110人左右失蹤,在今年6月份以來的死亡和失蹤人口比例中都占了很大的部分。

對此,楊曉東表示,今年河北遭受的此次降雨確實範圍廣、強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過歷史數據。這是客觀原因之一。

第二,河北一些鄉鎮地處山區,地勢比較險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強降雨、山洪來臨的時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眾來不及轉移,也造成了人員的傷亡。

第三,強降雨造成部分地區通訊、電力、交通中斷,通訊預警不暢,信息不能及時發出,延誤了轉移和搜救時間。

第四,地方防洪能力不足。根據經驗,一般南方地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這些地方無論基層幹部還是群眾,在防禦洪水這方面的意識和經驗還是要充分得多,而河北這些地區從1996年8月洪災以來已經20年沒有遭受過這種強度甚至次於這種強度的洪水,因此,防洪能力嚴重不足。

楊曉東還提到,就主觀原因而言,第一,這些地方多年沒有發生這麽大的洪水,一些地方幹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幹部群眾包括企業員工防洪意識也比較薄弱,缺乏防洪避險經驗,加之人為濫采亂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第二,個別地方的領導幹部在責任落實上是不到位的,重視不夠,預判不足,對險情應對不力、處置不當,防範措施不到位,懷有僥幸心理,工作當中存在這些薄弱環節。

楊曉東表示,對於在抗洪救災當中工作不力的一些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河北省委、石家莊市委、邢臺市委已經作出了初步的組織處理,下一步經過調查,分清責任,必將進行嚴肅的追責,相信地方黨委政府會給社會公眾一個答複。

楊曉東表示,為了幫助和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過渡期生活救助、因災倒損住房恢複重建和向因災遇難人員家屬發放撫慰金,民政部積極商財政部下撥16.7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累計向重災區緊急調撥3.55萬頂帳篷、15.4萬床(件)衣被、1.8萬張折疊床、4000套折疊桌凳等中央救災儲備物資,幫助地方做好受災轉移群眾臨時安置工作。

當前,我國已進入“七下八上”防汛最關鍵時期,抗災救災形勢非常嚴峻、任務非常繁重。經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民政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分析預測,2016年汛期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降水偏多,洪澇災害比1983年重,但比1998年輕,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偏重,西北地區東部發生夏旱的概率大,2016年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較常年偏少,但強度偏強。


“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 高樓林立讓“大眼”臺風如此溫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23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餐廳,門庭冷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第二個原因是,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

一場名為“妮妲”的臺風為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2016年8月1日下午,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總指揮周亞偉宣布,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從8月1日14時起,廣州市發布全市防臺風防汛全民動員令,啟動全市防臺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一級應急響應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即:停工(業)、停產、停課。

這是廣州史上首次因臺風而實行“三停”。緊跟著廣州的步伐,三個小時後,中山、江門、珠海都相繼發布了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深圳甚至發布了史上第一個“四停”通知,“停工(業)、停產、停課、停市”。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對臺風並不陌生,但如此這般如臨大敵,還是非常少見。

被臺風打亂的節奏

1日下午2時過後,“臺風要來了”的消息在社交媒體蔓延,但廣州的大多數上班族仍在等待消息,“明天我們還上班嗎?”

直到下午6時前,廣州依舊悶熱,此時“妮妲”還在300公里外的南海海面上盤旋。6時過後,一場雷陣雨突然來襲,在過去的一周里,類似的雷陣雨並不少見,但在此刻它被誤解為臺風登陸的信號。

正值下班高峰期,以為臺風已經到了的上班族們瘋狂地尋找各種回家的辦法,五羊邨地鐵站里,有人等了17趟車,才擠上了回家的地鐵。

也有些人不得不放棄地鐵。18時28分起,廣州地鐵四號線高架段石碁—金洲停運,這一段暴露在地面上的地鐵,成為了廣州第一段因臺風停擺的列車。

更多的列車則選擇了提前收班,22時30分起,一號線西朗站-花地灣站、五號線滘口站—坦尾站、六號線潯峰崗站—沙貝站停止對外服務。

在廣州的市中心珠江新城附近,出租車司機黎萬文聽到滴滴里不斷傳出消息“調度費20元、40元”,一路漲到了60元。即便如此,黎萬文也不願再接單,天空電閃雷鳴,這讓他擔心自己很有可能被堵在路上。與此同時,滴滴和優步加價倍率也在不斷攀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5.5倍的高倍率。

同樣熱鬧的還有超市和菜市場,在臺風來臨之前,這里上演了一場搶購戰。

五羊邨附近的東興南路菜市場,平時要到晚上8時才收攤,1日下午,沒等到6時只剩下零星的幾家商戶,收市時間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據菜市場的商戶反映,大約四點鐘開始,菜市場就湧入了一大批人,“有人三斤三斤的買,非常誇張”。

超市里,搶購的風潮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五羊邨的華潤萬家前,收銀臺前一直排著長龍。在永旺超市東方寶泰店里,晚上8時前,青菜都被搶購一空,僅剩土豆、洋蔥、番茄、南瓜等及海鮮肉類尚有存貨。

南天廣場勝佳超市的店員發現,“買礦泉水、蔬菜、零食的人比較多”,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幾乎都已售空,保質期較短的面包也已所剩不多,甚至“有位顧客買了將近兩千元的泡面,整箱整箱地拿”。

超市的經理預計,“可能有些人還沒意識到(臺風來了要囤積貨物),明天囤貨應該會很明顯”,但此刻已經有人微信上轉發了“很多店打算明天停業”的消息。

出於安全考慮,鐵路方面也早早做好了停運的準備。廣州南站,大廳的顯示屏已經被清空,廣播里不斷重複著所有列車停運的消息。

除了一些未開出的列車,一些經停廣州開往深圳的高鐵也被迫停運,G1311便是其中一列。下午,壽文靜在鹹寧搭上了這趟車,如果不出意外,晚上8時06分就會抵達虎門站,丈夫會在那等她和兒子。臺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在廣州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傳來了列車因臺風停運的消息。

望了望窗外,壽文靜並沒有發現一絲臺風即將到來的跡象,她給老公打電話哭訴,“兒子還有一泡屎在屁股上呢”。丈夫提出開車來接她,但臺風隨時可能登陸,她拒絕了家人的提議。

也有人作出了不同選擇。60歲的李德正乘坐的G828,也停運了,但幸虧女婿還是冒著危險,從東莞開車趕到了廣州。

由於臺風天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南站附近的黑車,平時拼車去深圳是100元一個人,當晚漲到200元。

更多的人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留宿廣州,以至於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現了爆滿,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普通標間的價格達300多。

陳英也是G1311的乘客,她既不願意去住店也不願包車回去。“實在太貴了,不劃算”,帶著四歲的兒子,她在車站打起了地鋪。為了照顧滯留的旅客,原本在晚上12點半關門的廣州南站也網開一面,整晚都燈火通明。直到淩晨兩點半,售票大廳也依舊開著門,兩處退票窗口依舊還有旅客在退票。

淩晨兩點,廣州南站外一片蛙叫聲,偶爾淅淅瀝瀝飄起一點兒小雨。兒子睡著了,陳英伸長脖子,看了看窗外,她很疑惑為什麽臺風怎麽還不來,“是不是不來了?”

“臺風來之前,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

廣州南站再往南,就是廣州的最南端,也將是臺風最早光顧的地方。

這里早在兩天前就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廣州南沙區南偉貨運港副總經理陳亮元的手機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收到一條來自區海事局的短信,實時更新著臺風的位置、等級,以及預測的登陸時間。

這里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臺風是在1997年,但按照預報的情況來看,陳亮元認為這次的情況可能要超過當年,因此他們特別“在原來措施的基礎上,給吊門、貨櫃都多加了一根固定繩索”。

雖然現場已經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所有的領導都將24小時備戰”。

接近淩晨,臺風“妮妲”仍在海面上盤旋,遲遲不見登陸,南沙港的江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異象,甚至有些悶熱。幾公里之外的南沙客運港,更為安靜,下午3時,最後一班客船抵達客運港後,整個港口被關閉,所有船只被送往上遊的黃埔港避風。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廳空空蕩蕩,只留下七八個值班人員在忙著收拾懸掛在空中的指示牌,50歲的譚錦峰則坐在值班室里盯臺風。

在客運港工作了一輩子,譚錦峰每年都要和臺風打交道,這次他也像往常一樣坐在值班室里值班,周邊被臺風的動態包圍著——收音機里播放著海事局的廣播,電視里直播著臺風的近況,連身後的打印機都在滋滋滋地打印著香港天文臺的最新情況。“臺風來之前,就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譚錦峰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里安安靜靜地等著“妮妲”的到來。

南沙客運港門口的虎門聯絡道在往常連掉個頭都要十幾分鐘,而在這天晚上卻很難找到一輛車。出租車司機孔師傅是路上唯一的一輛出租車,臺風要來了,朋友的船要在南沙港停靠,他特意過來幫忙辦一些手續。

“這次的臺風肯定不會從珠江口登陸的。”孔師傅頗有信心地說。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擋水門。(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安靜的大眼“妮妲”

8月2日3時35分,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市登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這之後,它穿過深圳市,強度迅速減弱,7時在珠江口內河面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0時其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中心附近風力10級(28米/秒,相當於100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88百帕。

正如孔師傅所祈禱的那樣,這場臺風展現了異常溫柔的一面,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臺風並沒有留下太多來過的痕跡,而因此多收獲一天假期的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為臺風“妮妲”點贊:“一個優秀的臺風應該是這樣的:不占用節假日,來勢兇猛,全市停工,調轉風向,擦肩而過,環流影響,危害減弱,下雨交差,皆大歡喜……”

臺風的威力顯然不及相關部門“嚴陣以待”的預期。廣州市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

8月2日8時左右,妮妲到達南沙時,異常平靜,除了天空有點陰之外,甚至沒有下雨,而當時的南沙正位於“妮妲”的臺風眼的位置。

“妮妲”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比一般臺風大,同時從開始接觸臺風眼到臺風眼離開的時間也比一般的時間要長。一般的臺風眼離開一個地方需要1小時左右,而“妮妲”的臺風眼則需要3小時左右。

3個小時後,也就是接近中午12時,當“妮妲”右側的大風區再次影響廣州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了,大風的威力大減。

李懷宇提到,另一個讓臺風減弱威力的原因是,“妮妲”橫穿深圳進入廣州,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此外,這個“大眼睛”的臺風,也僅僅是從廣州南邊擦過,並沒有到達廣州的人口核心區。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氣象臺的預報並不準確呢?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不過也不可否認,影響臺風強度的因素很多,大氣環流形勢、海表溫度、地形因素、海陸差異、潮水,包括臺風自身結構的變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臺風強度預測產生影響,而目前描述大氣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很多都是近似方程,還不能完全解釋各種大氣運動過程,“我們對臺風當前結構及變化機理尚未認識清楚,預報起來就更難了。”李懷宇說。

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廣東省防總相關專家也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當預報未來24小時內,有風力14級及以上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啟動一級防風應急響應。而“妮妲”從預報到實際登陸都是強臺風的強度,符合一級響應啟動的條件。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除必須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此次“妮妲”正面襲擊的珠三角地區,處於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區域,戶外廣告、施工棚等致災風險多,發布高級別臺風預警的城市,啟動停課、停工等措施是合法而且必要的。

一些網友對於此次臺風政府應急是否過度還提出了質疑,《人民日報》也專門刊文評論稱,“妮妲”勢頭不及預警,“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文章認為,“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不確定性,正因此,按照最壞情況來準備,是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真正負責態度。對相關部門的履職行為,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從歷史上看,正面登陸珠三角地區的臺風並不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過境廣州的臺風只有9個。其中1999年8月22日第8號熱帶風暴也與“妮妲”類似,發展為臺風後,在當日下午5時30分在深圳大鵬灣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風力也是12級。23日,該臺風正面襲擊廣州。

2016年8月2日傍晚,臺風“妮妲”正式離開廣東,進入廣西境內。


胡孟青:濫用機制與粗心大意同樣危險

1 : GS(14)@2012-07-31 10:58:0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3%E5%8D%B1%E9%9A%AA
基金愛股曾幾何時也是當炒概念,肯定很多投資者每日準時下午五點正,就登入SDI尋找基金最新披露的股份增持及減持部署,從而捕捉炒賣機會,那樣就未免將事情過份簡單化。首先,除大股東、關連人士及管理層外,權益披露表的觸及披露水平是5%持股。須知部份股份市值太大,如一些大市值海外金融股,基金持貨2%已屬單一大股東,這類股份,權益披露表的作用就很有限。
常說某全球知名基金的權益披露報表上增持或減持一隻股份,惟大部份人卻忽略託管因素,即如代客泊車,因很多股份持貨者是透過基金或大行以代理人(Nominees)身份持有,情況猶如我們透過銀行網上理財購入股份一樣,既然如此,是否還應繼續認為是某知名基金入股呢?過往部份二、三線公司,曾利用這機制,竟高調刊發通告聲稱獲某美資頂級大行入股,部份朋友應仍有印象。
最近中投系多隻股份插水,就因外界太粗心大意,單靠披露表的表面股權變動,就斷定中投減持。這等錯誤,許多人犯過,包括自己在內,亦因此懂得更小心眼。
以旭光(067)為例,的確在本月二十日SDI顯示中投在其持股由6.24%降至4.45%,但如再詳細一看,因披露表並未有涉及減持的高低及平均價,憑直覺根本不應過早結論為最終實際權益減持的一種。
胡孟青
2 : GS(14)@2012-07-31 10:59:09

在股權披露大行持有必定是實益持有,只不過當中有甚麼交易要搞清楚,你混淆了概念了

當大意經紀 遇上孤寒老闆 周顯

1 : GS(14)@2014-07-30 11:56: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話說在炒股票的世界,總是你幫我,我幫你,家家有求,不過幫行家呢家,很多時都涉及代買代代parking,大家出來walk,講個信字,沒法子白紙黑字去寫明。

有一次,A老闆打電話給B大經紀,說﹕「麻煩你幫我頂頂牌,低幾格掛買入某某股票幾百萬股。」

結果,這些掛牌買入的幾百萬股,中到啪啪聲,全部買曬下來。經紀不以為意,老闆也沒再來電,但過了兩個月,股價跌了兩成,經紀終於忍耐不住,致電老闆,問他點算,他對數還錢。

即日報數才可自保

老闆冷冷的說﹕「你第一日做經紀呀?當日買下了,不同我報數,兩個月後輸了,才來找我,莫非你是想輸打贏要?」

這宗事件導致了兩人反目,大家都找人評理。問到我的意見,我的回答是﹕「誰是誰非我不說了,但是代人買了股票而不馬上報數,的確是輸了一招。我和這名老闆也交過多次手,代買過很多次股票,從來都是即日報數,他也從來沒有不肯交收。不過,交收得孤孤寒寒,我出100萬,T+2,畀我賺番5000蚊咁大把,仲當係皇恩浩蕩,倒是周時有發生的」。

朋友說﹕「T+2,100萬賺5000,的確是好好利潤架啦。」

我說﹕「如果日日有得賺5000,咁都唔錯,不過一年煩我幾鑊(咁少),T+2交收時,又要打給他,好似求人幫忙咁,都好無面架,唉,總之就係搵食艱難,錢有血有汗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