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何國良﹕北水不問價是個謬誤

1 : GS(14)@2017-10-15 13:57:59

【明報專訊】上周,區內不少市場(如A股市場和韓國市場)休假,港股只有的3天交易日,乘着中國放出平穩流動性的「預告」式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RRR)消息,來一下大力向上推,令「大時代」之詞在身邊不少朋友中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而且,這消息在長假期的第一天就出場,在A股休戰之時出現,讓港股在本應因假期氣氛濃厚而平淡的局面一夜間被打破,原來擔心的提款機效應,來一個360度的改變,香港上市中國股票頓成了獨市生意,買盤不絕,創出了近10年新高。

去年等不來北水 第四季調整

閱讀了不少媒體的評論,其中一個彷彿成了共識的說法就是「大家要趁上周這三天的單邊市趕快買,如果錯過這個獨家機會,今周重臨香港港股通的資金就會出現,到時他們南下資金一起來搶,你們就不能用廉宜的價買到相同的股票了。」可能是筆者性格使然,自己從來都不相信世界有筍盤這回事,因為,如果這些機會在市場出現,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很快就會給人挖掘出來,讓這些定價錯配(mis-pricing)消掉。因此,當有人建議筆者去佔其他市場參與者便宜時,我都會抱少許懷疑態度。如果細心一點分析上述論據,不難發現以上的說法有一個頗有趣的假設,就是北水南下是不論股價如何也是要買的,就算他們發現假期前和後股價已相差不少,以上說法的人仍然是認為他們在今周還是會買的,事實又是否如此呢?如果大家還記起,去年9月尾10月初亦有說買起港股讓陸資來接之說,但結果呢?整個第四季港股都在調整。

在不少的投資領域中,其實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說法,讓人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想深了,就知當中有不少的謬誤。最近有幸與兩名投資前輩交流,他們都娓娓道出一些他們碰到的似是而非例子。例如,從市場監管去看,有一些市場會為個股的單日上下波幅設限(A股稱為漲/跌停板),本意是在於減少市場的波動。但有趣地,從歷史數據指出,在不同地區的市場中,波幅較大的市場往往反而是有設個股上下波幅的市場,到底是為什麼呢?

停板機制反刺激更大波動

因為在市場參與者的心態去看,當一些消息出現(特別是負面消息),股價出現波動時,當還未觸及波幅下限時,他們都會怕如果這時不出手,當股價一到了下限,他們就沒法在當天完成交易,正因為這種心態,短時間就會因而出現更多的賣盤,驅使不至於下跌到跌停的股票極速跌停,造成因投資者行為而形成的更大波動。而且,由於止於跌停的價格,不能再往下尋底,阻礙了一些價值發現(bargain hunting)的投資者進場去撫平跌勢。所以,單日上下波幅的設限是保障投資者還是反而出現反效果,是值得多一些學術研究辯證,而非人云亦云。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20&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