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1/163063.shtml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源碼資本 源碼資本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假設這是一個既定的策略,那麽這個策略其實是很有效的

來源 | 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

口述 | 王慧文

之前江湖上有個傳說,說團購時期美團有一個戰略叫“農村包圍城市”,相信在座有不少人也聽到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這三年在市場上做團購業務的主要同行是美團、大眾點評和糯米,當時的美團大概開了100多個城市,大眾點評和糯米基本上是20-30個城市。因為美團的城市比大眾點評和糯米多很多,所以就被外界廣泛認為是“農村包圍城市”。

timg

假設這是一個既定的策略,那麽這個策略其實是很有效的。當時因為美團和糯米、大眾點評存在城市差異,所以美團很多尾部城市是能夠盈利的,然後再把這些盈利的錢拿到頭部城市,繼續跟糯米和大眾點評拼,這樣糯米和點評就會很吃虧。現在美團跟點評合並了,糯米也基本消失了,從最後的數字成果來看,大家認為美團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我講的事就是“農村包圍城市”這個戰略的思考過程、來源、執行以及實際情況調整。

一、所謂“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我是2010年底來美團的,那個時候我對團購了解一般,所以我來了就問了一個問題,團購這個生意到底能開多少個城市?聽到這個問題,大家就分析團購的生意形態是什麽?用戶行為是怎樣?開一個城市運營成本大概多少?

聽完之後,我就跟大家講我覺得我老家瓦房店那里是可以開的,如果按照地縣級市排名的話,瓦房店大概排到三四百名。

團購企業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要在開城市這件事上做一個選擇。當時雖然是千團大戰,但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同行大概就十來個。在2011年底,大眾點評、糯米、嘀嗒團和滿座,這幾家大概開了25到30個城市;拉手、窩窩團、24券、團寶大概開了150-300個城市,團寶當時對外公開的是324個城市,號稱最多。

值得註意的是,9個同行,前面說的4個開了25-30個城市,後面四個是開了150-300個,美團開了94個。大家註意分布情況,美團是唯一一家開了90幾個的。美團在開城市數量這件事上,跟其他企業的選擇都不一樣,美團不是開的最少的那些,也不是開的最多的那些。我猜想,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大家認為美團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是因為團寶、24券、拉手跟窩窩他們更早沒落了,後來的競爭就是美團跟大眾點評、糯米的競爭了。設想一下,後面的競爭如果不是跟大眾點評、糯米,而是美團跟窩窩、拉手的話,那麽大家對美團的策略可能就總結為“頭部致勝戰略”了。所以大家對美團的策略描述是一個結果。

所以“農村包圍城市”這個策略的名字是後來因為競爭形勢,大家對美團的誤解。那麽,為什麽美團開九十幾個城市,而不是150或者25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策略選擇。美團當時花了很長時間討論這件事情,把這個想象成一個坐標,一個橫軸一個縱軸,橫軸是一個城市打一個點,縱軸是這個城市的體量。把體量最大的城市排在前面,體量最小的城市排在後面,畫出一張圖大概是下面這樣一張圖。

1

(圖示:城市規模分布圖)

二、“美團只是邊算賬邊開城市” 

選擇做多少個城市?要從哪些維度出發?我們有哪些要素需要考慮?我當時去美團時,美團剛開了28個城市,但是當時判斷最終開300個城市是沒問題的。關鍵是什麽時候開到多少個城市。當時主要考慮的要素是,團購這場競爭,在什麽時間點會有個大概的勝負之分。制定一個高質量的戰略,首先要對行業有個判斷,不能被動。

1. 取舍之道

在產生勝負之分的時間點,如果同行跟不上競爭節奏了,要考慮下一步的生存首先就會考慮控制投入,控制投入非常常見的方式就是“關城市”。這個時候他會考慮把哪些城市關掉?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把頭部城市關掉,一種是把尾部城市關掉。美團當時的判斷是他們會把尾部城市停掉,事實上絕大部分同行也確實是這麽做的。因為頭部城市更大且管理資源消耗小,而且沒有誰能在一個頭部城市里把商家全鎖定了,讓同行談不了,所以永遠存在機會。也就是說,在分出勝負的時候,他一定會在小城市撤退。

另一方面,在一個競爭里,你要麽壟斷供給,要麽壟斷需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壟斷商家的難度非常大,但在小城市里因為商家數量少,你要壟斷商家的難度就小。所以在小城市,“勝敵”就是“潰敵”,而在大城市“勝敵”不能“潰敵”。如果你能潰敵,就有根據地能盈利了。當時美團判斷是到分出勝負的時候,他們會把尾部城市關掉,而美團在尾部城市賺錢。

timg (2)

分勝負,說白了就是比體量和比財務狀況。你的體量大,但是虧了很多錢,你也很難勝出。體量大,虧的錢和競爭對手差不多,那就有機會。比體量比財務狀況的話,就是比投入產出比。美團在2011年上半年的判斷是團購市場一年時間就可以分出勝負。那就要看分出勝負的那個時間點,哪些城市的體量夠大,能影響整個的市場占有率。這麽看的話,事實上150名以後的城市,甚至100名之後的城市,都是沒用的。這些城市不會影響你的整體勝負,你要把它舍掉,不取舍的副作用是持續有資金投入和管理成本。所以,拉手和窩窩在尾部城市消耗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卻沒產生足以影響市場格局的業務體量。

2. 及時調整戰略思路

在2011年初,所有參與團購的同行在城市管理水平上都是很差的,包括美團也是這樣,就沒誰很強的。因為管理多少個城市這件事情是有限度的,你的管理寬度拉大,投入產出比變低,相應的財務水平就會變低。當時,美團對自己的開城市能力和管城市的能力也沒有譜,首先覺得開28個城市這件事不對,要往多里開,但是開到多少個城市投入產出比不對需要試。

就這樣一直開,邊開邊看,開到90幾個城市時,有一天王興跟我說,我覺得情況不太對。那個時候並不是有規劃地從第一名城市一直開到一百名,當時開了一個城市叫赤峰,赤峰應該是排200多名的城市,所以我們趕緊討論,以當時管理的情況和暴露的問題來說,我們都意識到有些城市可能開錯了。

我們及時停下來檢查,有哪些城市開錯了?當時討論完大概有4個城市開錯了。但是更棘手的問題是,開錯了要不要關了?我們討論了半天還是決定關了,這一點我認為是非常關鍵的。

3. 堅持做“正確的事”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中國互聯網一波大泡沫,很多創業者掉到深坑里面,他們掉到深坑里面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砍業務的能力和勇氣。當然,我很理解。拿美團當時來說,砍了已經開的城市後,投資人質疑怎麽辦?團隊士氣怎麽辦?而且當時美團還在融資,這些問題都是要面對的。但是,這就是“做正確的事”和“做容易的事”之間非常關鍵的差別。美團當時關了4個城市,分別是龍巖、馬鞍山、玉林和赤峰。這在當時對美團的挑戰非常大,有同行發黑稿說美團資金鏈斷了,開始關城市了,團隊要完蛋了,但是美團扛過來了。

timg (3)

我講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其實整個過程里面美團沒有講過農村包圍城市,也沒有講過頭部策略,只是邊算帳邊開城市,有一天感覺不行趕緊停了,就是這樣。

三、堅持正確的戰略,回報周期比想象更短 

估計很多人不知道,當時的美團在整個團購行業里,融資額是比較低的。拉手融資能力非常強,他們最終融了1.65億美金,而窩窩團前後投入的資金比1.65億美金還要多,但當時美團的融資額只有6200萬美金。當時錢是不夠的,所以必須要確保資源投入產出比夠大。

所以在整個投入上,美團是有側重的,其實美團在25-94的那些城市里面的投入,比頭部城市還要大。比如說襄陽和邯鄲這個級別的城市,當時投入了10幾個業務人員。同期在北京投入了80人,上海是60人。如果比較北京、上海和邯鄲、襄陽的體量,美團在北京、上海的體量資源投入遠遠不足。當然,關於城市兵力的投入並不完全是我們主動的規劃。但是我們知道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你贏了也無法潰敵的。這就直接導致在25-94那些城市,很快就決出勝負來,他們一旦撤退我們就能守住賺錢。這個時間點是大家所說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成型的時間點。

timg (4)

這樣的一個策略本身也帶有非常多的挑戰。其中一個挑戰就是董事會,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很不願意去開董事會,因為董事們都是住在北京和上海,而因為我們在北京上海的資源投入不足,導致落後。有時候投資人跟我說,我今天又買了糯米,你看在我這個商圈打開美團就是沒有我喜歡的商家。A輪和B輪的投資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把每個城市分析一遍。所以我們總是得跟他們解釋說,美團其他城市很好,得看總體的數字。當然,這事情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把資源大量的投入到北京和上海,這樣投資人會感覺很好,但是這就變成to VC而不是to C了。

即便你做了正確的策略,在執行落地時也會遇到非常多的挑戰。這些挑戰其中有來自於投資人的,來自銷售團隊的,來自管理層的,還有來自自己內心恐懼的,所以在做正確的策略的時候,你是要做一個選擇的。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是在一次次的資源投入選擇、產品叠代選擇、方向選擇上來兌現的。當然,如果你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在堅持所帶來的正面結果上,其實兌現的周期常常比大家想象得短很多。

比如,美團在2011年4月份關了4個城市,當時給銷售團隊帶來了很大的不安,而且當時美團還在融資;但是到了9月份,拉手窩窩抗不住了開始裁員,團隊就明白美團是更高瞻遠矚,對行業有深刻洞察,最後會勝利。2012年需要跟投資人解釋北京上海的落後原因;到了2013年,投資人就認識到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威力,認可團隊的策略選擇。

這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給大家帶來啟發,謝謝大家!

美團 農村包圍城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40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1/163063.shtml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源碼資本 源碼資本

王慧文:美團“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假設這是一個既定的策略,那麽這個策略其實是很有效的

來源 | 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

口述 | 王慧文

之前江湖上有個傳說,說團購時期美團有一個戰略叫“農村包圍城市”,相信在座有不少人也聽到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這三年在市場上做團購業務的主要同行是美團、大眾點評和糯米,當時的美團大概開了100多個城市,大眾點評和糯米基本上是20-30個城市。因為美團的城市比大眾點評和糯米多很多,所以就被外界廣泛認為是“農村包圍城市”。

timg

假設這是一個既定的策略,那麽這個策略其實是很有效的。當時因為美團和糯米、大眾點評存在城市差異,所以美團很多尾部城市是能夠盈利的,然後再把這些盈利的錢拿到頭部城市,繼續跟糯米和大眾點評拼,這樣糯米和點評就會很吃虧。現在美團跟點評合並了,糯米也基本消失了,從最後的數字成果來看,大家認為美團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我講的事就是“農村包圍城市”這個戰略的思考過程、來源、執行以及實際情況調整。

一、所謂“農村包圍城市”是一個誤解 

我是2010年底來美團的,那個時候我對團購了解一般,所以我來了就問了一個問題,團購這個生意到底能開多少個城市?聽到這個問題,大家就分析團購的生意形態是什麽?用戶行為是怎樣?開一個城市運營成本大概多少?

聽完之後,我就跟大家講我覺得我老家瓦房店那里是可以開的,如果按照地縣級市排名的話,瓦房店大概排到三四百名。

團購企業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要在開城市這件事上做一個選擇。當時雖然是千團大戰,但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同行大概就十來個。在2011年底,大眾點評、糯米、嘀嗒團和滿座,這幾家大概開了25到30個城市;拉手、窩窩團、24券、團寶大概開了150-300個城市,團寶當時對外公開的是324個城市,號稱最多。

值得註意的是,9個同行,前面說的4個開了25-30個城市,後面四個是開了150-300個,美團開了94個。大家註意分布情況,美團是唯一一家開了90幾個的。美團在開城市數量這件事上,跟其他企業的選擇都不一樣,美團不是開的最少的那些,也不是開的最多的那些。我猜想,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大家認為美團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是因為團寶、24券、拉手跟窩窩他們更早沒落了,後來的競爭就是美團跟大眾點評、糯米的競爭了。設想一下,後面的競爭如果不是跟大眾點評、糯米,而是美團跟窩窩、拉手的話,那麽大家對美團的策略可能就總結為“頭部致勝戰略”了。所以大家對美團的策略描述是一個結果。

所以“農村包圍城市”這個策略的名字是後來因為競爭形勢,大家對美團的誤解。那麽,為什麽美團開九十幾個城市,而不是150或者25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策略選擇。美團當時花了很長時間討論這件事情,把這個想象成一個坐標,一個橫軸一個縱軸,橫軸是一個城市打一個點,縱軸是這個城市的體量。把體量最大的城市排在前面,體量最小的城市排在後面,畫出一張圖大概是下面這樣一張圖。

1

(圖示:城市規模分布圖)

二、“美團只是邊算賬邊開城市” 

選擇做多少個城市?要從哪些維度出發?我們有哪些要素需要考慮?我當時去美團時,美團剛開了28個城市,但是當時判斷最終開300個城市是沒問題的。關鍵是什麽時候開到多少個城市。當時主要考慮的要素是,團購這場競爭,在什麽時間點會有個大概的勝負之分。制定一個高質量的戰略,首先要對行業有個判斷,不能被動。

1. 取舍之道

在產生勝負之分的時間點,如果同行跟不上競爭節奏了,要考慮下一步的生存首先就會考慮控制投入,控制投入非常常見的方式就是“關城市”。這個時候他會考慮把哪些城市關掉?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把頭部城市關掉,一種是把尾部城市關掉。美團當時的判斷是他們會把尾部城市停掉,事實上絕大部分同行也確實是這麽做的。因為頭部城市更大且管理資源消耗小,而且沒有誰能在一個頭部城市里把商家全鎖定了,讓同行談不了,所以永遠存在機會。也就是說,在分出勝負的時候,他一定會在小城市撤退。

另一方面,在一個競爭里,你要麽壟斷供給,要麽壟斷需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壟斷商家的難度非常大,但在小城市里因為商家數量少,你要壟斷商家的難度就小。所以在小城市,“勝敵”就是“潰敵”,而在大城市“勝敵”不能“潰敵”。如果你能潰敵,就有根據地能盈利了。當時美團判斷是到分出勝負的時候,他們會把尾部城市關掉,而美團在尾部城市賺錢。

timg (2)

分勝負,說白了就是比體量和比財務狀況。你的體量大,但是虧了很多錢,你也很難勝出。體量大,虧的錢和競爭對手差不多,那就有機會。比體量比財務狀況的話,就是比投入產出比。美團在2011年上半年的判斷是團購市場一年時間就可以分出勝負。那就要看分出勝負的那個時間點,哪些城市的體量夠大,能影響整個的市場占有率。這麽看的話,事實上150名以後的城市,甚至100名之後的城市,都是沒用的。這些城市不會影響你的整體勝負,你要把它舍掉,不取舍的副作用是持續有資金投入和管理成本。所以,拉手和窩窩在尾部城市消耗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卻沒產生足以影響市場格局的業務體量。

2. 及時調整戰略思路

在2011年初,所有參與團購的同行在城市管理水平上都是很差的,包括美團也是這樣,就沒誰很強的。因為管理多少個城市這件事情是有限度的,你的管理寬度拉大,投入產出比變低,相應的財務水平就會變低。當時,美團對自己的開城市能力和管城市的能力也沒有譜,首先覺得開28個城市這件事不對,要往多里開,但是開到多少個城市投入產出比不對需要試。

就這樣一直開,邊開邊看,開到90幾個城市時,有一天王興跟我說,我覺得情況不太對。那個時候並不是有規劃地從第一名城市一直開到一百名,當時開了一個城市叫赤峰,赤峰應該是排200多名的城市,所以我們趕緊討論,以當時管理的情況和暴露的問題來說,我們都意識到有些城市可能開錯了。

我們及時停下來檢查,有哪些城市開錯了?當時討論完大概有4個城市開錯了。但是更棘手的問題是,開錯了要不要關了?我們討論了半天還是決定關了,這一點我認為是非常關鍵的。

3. 堅持做“正確的事”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中國互聯網一波大泡沫,很多創業者掉到深坑里面,他們掉到深坑里面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砍業務的能力和勇氣。當然,我很理解。拿美團當時來說,砍了已經開的城市後,投資人質疑怎麽辦?團隊士氣怎麽辦?而且當時美團還在融資,這些問題都是要面對的。但是,這就是“做正確的事”和“做容易的事”之間非常關鍵的差別。美團當時關了4個城市,分別是龍巖、馬鞍山、玉林和赤峰。這在當時對美團的挑戰非常大,有同行發黑稿說美團資金鏈斷了,開始關城市了,團隊要完蛋了,但是美團扛過來了。

timg (3)

我講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其實整個過程里面美團沒有講過農村包圍城市,也沒有講過頭部策略,只是邊算帳邊開城市,有一天感覺不行趕緊停了,就是這樣。

三、堅持正確的戰略,回報周期比想象更短 

估計很多人不知道,當時的美團在整個團購行業里,融資額是比較低的。拉手融資能力非常強,他們最終融了1.65億美金,而窩窩團前後投入的資金比1.65億美金還要多,但當時美團的融資額只有6200萬美金。當時錢是不夠的,所以必須要確保資源投入產出比夠大。

所以在整個投入上,美團是有側重的,其實美團在25-94的那些城市里面的投入,比頭部城市還要大。比如說襄陽和邯鄲這個級別的城市,當時投入了10幾個業務人員。同期在北京投入了80人,上海是60人。如果比較北京、上海和邯鄲、襄陽的體量,美團在北京、上海的體量資源投入遠遠不足。當然,關於城市兵力的投入並不完全是我們主動的規劃。但是我們知道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你贏了也無法潰敵的。這就直接導致在25-94那些城市,很快就決出勝負來,他們一旦撤退我們就能守住賺錢。這個時間點是大家所說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成型的時間點。

timg (4)

這樣的一個策略本身也帶有非常多的挑戰。其中一個挑戰就是董事會,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很不願意去開董事會,因為董事們都是住在北京和上海,而因為我們在北京上海的資源投入不足,導致落後。有時候投資人跟我說,我今天又買了糯米,你看在我這個商圈打開美團就是沒有我喜歡的商家。A輪和B輪的投資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把每個城市分析一遍。所以我們總是得跟他們解釋說,美團其他城市很好,得看總體的數字。當然,這事情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把資源大量的投入到北京和上海,這樣投資人會感覺很好,但是這就變成to VC而不是to C了。

即便你做了正確的策略,在執行落地時也會遇到非常多的挑戰。這些挑戰其中有來自於投資人的,來自銷售團隊的,來自管理層的,還有來自自己內心恐懼的,所以在做正確的策略的時候,你是要做一個選擇的。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是在一次次的資源投入選擇、產品叠代選擇、方向選擇上來兌現的。當然,如果你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在堅持所帶來的正面結果上,其實兌現的周期常常比大家想象得短很多。

比如,美團在2011年4月份關了4個城市,當時給銷售團隊帶來了很大的不安,而且當時美團還在融資;但是到了9月份,拉手窩窩抗不住了開始裁員,團隊就明白美團是更高瞻遠矚,對行業有深刻洞察,最後會勝利。2012年需要跟投資人解釋北京上海的落後原因;到了2013年,投資人就認識到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威力,認可團隊的策略選擇。

這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給大家帶來啟發,謝謝大家!

美團 農村包圍城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95

有關CRS的四個誤解:莫以為賬戶余額100萬美元以下就沒事

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手打擊利用海外金融賬戶逃避稅行為,為了獲取居民海外金融賬戶情況,各國正在推進實現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統一報告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是其重要一部分,主要規定了金融機構識別、收集和報送非居民個人和機構賬戶信息的相關要求和程序。

近日中國出臺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這就是中國版的CRS。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外界對CRS有以下四個誤解:

誤解一:我的金融賬戶信息將被交換到國外

《辦法》出臺後,有人擔心自己在銀行的賬戶信息是否也在這次金融機構盡職調查範圍,並被交換到其他國家。其實,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用擔心這一問題。

此次《辦法》收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針對的是“非居民”,即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企業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企業”),但不包括政府機構、國際組織、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或者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的公司及其關聯機構。

簡單說,這個《辦法》跟中國普通老百姓沒太大關系,唯一的影響是以後金融機構開戶時,需要聲明文件中勾選下“中國稅收居民”。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中國稅收居民”?

根據我國稅法,中國稅收居民個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賬戶持有人為中國稅收居民個人的,金融機構不會收集和報送相關賬戶信息,也不會交換給其他國家(地區)。

誤解二:100萬美元以上賬戶才被收集

一些媒體報道讓人誤解,只有非居民金融賬戶超過100萬美元,才會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集涉稅信息,這包括賬戶持有人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賬號、賬戶余額或價值、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不包括實物資產)的收入等信息。

其實,這是個誤解,100萬美元以下的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也會被收集,只是100萬美元以上的金融賬戶優先收集而已。

以中國版CRS為例,對個人而言,截至2017年6月30日之前,如果你的賬戶余額超過100萬美元,你的涉稅信息將在今年底之前被收集交給稅務機關。而賬戶余額低於等於100萬美元,則在明年底之前收集完。

中國將賬戶余額100萬美元作為高凈值人群和低凈值人群的分界線,顯然高凈值人群是涉稅信息收集重點對象。

誤解三:中國2018年將與其他100多個國家實現信息互換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有100個國家(地區)承諾實施CRS,進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互換。而中國首次對外交換信息的時間為2018年9月,有人認為明年9月份,在這100個國家(地區)有金融賬戶的中國人涉稅信息將被中國稅務機關獲取。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中國稅收居民在CRS參與國(地區)的金融賬戶信息並不一定會被收集和交換到中國稅務機關,因為進行信息交換需要達到的條件有:既是CRS參與國(地區),並且與中國達成雙邊或多邊的金融賬戶信息自動交換匹配關系。

不過,中國與這100個CRS參與國真正實現金融賬戶信息互換是遲早的事。

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將與盡可能多的國家(地區)建立信息交換夥伴關系。

目前承諾實施CRS的國家(地區)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也包括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等避稅地,也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等地。

誤解四:涉稅信息交換將會增加稅負

不少擁有海外賬戶的中國居民擔心,CRS會增加自身稅負。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是各國(地區)之間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一種手段,不會增加納稅人本應履行的納稅義務。交換的信息是來源於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於各國開展風險評估,並非直接用於征稅。

但是對評估列為高風險的納稅人,稅務機關將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檢查並采取相應後續管理措施。依法誠信申報納稅的納稅人無須擔心因信息交換而增加稅收負擔。

因此,目的在於利用海外賬戶來進行逃避稅的中國人將面臨嚴格監管,甚至被要求補繳稅款。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26

對話王興:撇開騰訊做支付是誤解,美團要做社會企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7/1020/165643.shtml

對話王興:撇開騰訊做支付是誤解,美團要做社會企業
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

對話王興:撇開騰訊做支付是誤解,美團要做社會企業

美團究竟什麽時候上市?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文 | 管藝雯

10月19日,在這一天王興依舊發了兩條碎碎念式的飯否,一條關於北京氣溫回升,一條關於AlphaGo Zero。而同一天的上午,美團剛剛宣布了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估值300億美元,位列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第五名。

“完成此輪融資後,公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王興給美團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社會企業”,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王興反複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目標。”

此輪融資後,美團點評將在人工智能、無人配送等前沿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也會在更多的新業務上進行試點。王興並不覺得40億美元很多,他說,投資人關註的是美團是否會持續創造價值,“美團目前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這不重要。”

在美團北京總部的雄安廳里,美團點評CEO王興、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兼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美團點評戰略副總裁陳少暉三位罕見得一起出席,與包括鳳凰科技在內的十多家媒體進行了小範圍溝通,而距離上一次王興出來與媒體溝通,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時間。

在這兩年多里,美團以及它所處的行業環境,都在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宣布合並,雙方團隊進入整合階段,到今年1月,美團點評形成餐飲、酒旅、綜合(餐飲外的本地生活)三駕馬車架構,隨後開始了瘋狂的業務拓展。

今年2月,美團點評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4月上線民宿業務、7月投資並開出線下實體店掌魚生鮮、8月進軍共享充電寶,越來越多的人在替美團擔憂兩個問題:一是美團究竟什麽時候上市?另一個則是,美團不斷在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這家公司的邊界究竟在哪里?

3f6498f1-bc68-47a5-90cd-37e6e0c7f017

40億美元怎麽花?美團的邊界在哪?

此輪40億美元,王慧文表示,有很大一部分會投入到人工智能和無人配送上,積極組建相應的原創性技術人才團隊。他認為外賣是人工智能非常大的應用場景,上個周末,美團外賣的日訂單量超過了1600萬單,“所以美團做人工智能,不存在搞完技術找場景的問題,我們現在手里有場景。”

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點評集團整體已實現盈虧平衡,餐飲平臺處於虧損狀態,主要在於美團外賣的投入。對此,王慧文說,“很多時候,虧損業務不一定是因為競爭而虧損,而是因為業務增速太快,決定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這意味著,在8月餓了麽收購市場份額第三名的百度外賣之後,美團將繼續加大對其外賣業務的投入。

在相繼試點包括打車、民宿、新零售、共享充電寶等新業務之後,美團不會停止拓展新業務的步伐,這也將成為此輪融資資金的一部分用途。

而一項新業務是否值得美團進行試點,王慧文給出了兩個宏觀評判標準:一是這個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會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二是這個行業的消費者和商家是否滿意現狀。“如果第一個是YES第二個是NO的話,美團一定會進入這個市場。”

對於目前如火如荼的新零售,美團投資開出的線下新零售業態“掌魚生鮮”被認為是在對標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王慧文向鳳凰科技表示,掌魚生鮮的確學習了盒馬的一些思想,“正確、先進的思想應該積極主動去學習。”盡管王興和王慧文個人投資了猩便利,但就公司層面,美團目前暫時不會考慮自己進軍無人貨架領域。

本輪融資的領投方除了老股東騰訊之外,還增加了新投資方The Priceline Group,關於新投資方的引入,美團點評戰略副總裁陳少暉透露,此次是Priceline主動提出投資,並且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投資,是此輪融資中僅次於騰訊的第二大股東,王興笑稱Priceline與美團是“天作之合”。

值得註意的是,Priceline同時也是攜程的股東,據報道持有攜程13%的股份,而未來The Priceline Group旗下的Booking、Agoda、Kayak等品牌都將與美團點評進行更多的合作,這也使得美團旅行與攜程的關系頗為微妙。

微信圖片_20171020104128

美團是足球式競爭,目的是為了把球踢進球門

美團是一家特殊的公司,它進入了太多的領域,對手既包括中國最有實力的互聯網巨頭、老牌上市互聯網企業,也包括最具狼性的創業公司、新興的明星項目。它四面出擊,以至於四面樹敵。

王興一再強調,“外界認為美團非常熱衷於打仗,這是一個誤解。”競爭,同向為競,即大家有相同的目的地;而相向為爭,即使是爭,王興認為也有兩種形式:拳擊競爭和足球競爭。足球競爭,目的是為了把球踢進球門,而不是為了把對手鏟倒;拳擊競爭,勝利就意味著要把對方打倒。對於美團,王興強調,即使是“爭”,也是足球式的競爭。

在王興眼中,一個領域肯定會有老大老二,但他的不同觀點是,這個領域可能不需要完全一家獨大,一個領域就算一家公司占據了超過50%的份額,王興並不認為這就意味著沒有老二的增長空間。

傍晚的溝通中,王興用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美團點評的開放心態,他談到了餐飲開放平臺、累計投資了52家企業的投資生態、業務輸出以及募資規模達到50億的龍珠資本。“比起心態開放,更重要的是,美團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的公司,一個事情究竟是自己做、還是投資別人做、還是分拆出去,都要尊重客觀規律,不同業務應該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模式去發展。”

美團也不避諱談競爭,相反,王慧文覺得良性的、按市場規律發展的、合法的競爭,對市場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因為競爭的存在,會幫助你更快得發現問題、指出錯誤,更好得被監督服務。”

相比上市,更願意談產業空間和社會責任

業界普遍認為,此次40億美元的融資,將是美團點評上市前的最後一輪投資,但王興表示,目前美團並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如果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這不重要,投資人沒有催我們,他們關註的是美團是否會持續創造價值,我們也不會去簽相關的協議。”

對多項新業務的試點,應該是美團推遲上市步伐的重要原因。

王慧文說,“對一個很有想象空間的行業來說,太早上市其實對業務會有非常大的傷害,因為公開市場的投資人並不具備風投的風險承擔能力,做新業務對於公開市場產生的壓力會比較大。”

相比較上市,王興更願意談美團點評的使命和責任,王興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美團擁有3.5萬員工、50萬活躍騎手,其中31%來自傳統產業工人,10%來自貧困地區。他甚至造出了一個新詞——“社會企業”,他認為這個概念,指出了2017年5月餐飲平臺融合完成之後,美團點評在當下需要關註的重點。

7c010543f7a64dd9924b6041bbc4d30a_th

以下為王興溝通原文,略經編輯:

今年2017年5月,我們餐飲平臺的融合完成。之後我們進入一個新階段,我們認為美團點評現在已經進入“社會企業”的階段。企業有很多驅動的核心,有些需求驅動,有些是競爭驅動,有些是戰略驅動,但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以及之後的階段,美團點評是一個使命驅動的公司。

當我們圍繞“Eat Better,Live Better”的使命時,我們會和社會有各種各樣的關聯,我們影響就業,影響產業合作,也對幾億人“吃得更好”這件事情承擔責任,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可能之前,有些行業和媒體朋友認為我們是非常熱衷於打仗也比較善於打仗的公司,但我覺得這可能真的是對我們的誤解。我們不是一個競爭驅動的公司,其實競和爭本身還不是一回事,同向為競,相向為爭,這兩個事情是有很大區別。比方說跑步,大家都是為了到達一個目的地看誰跑得快,你不是為了把對方絆倒,這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而且即使是爭的話,也有兩種,一種是拳擊競爭,一種是足球競爭。我們認為,就算是競爭我們也偏向於足球式競爭,我們目的是把球踢進球框里面,到對方的門框里面去,並不是為了把對方鏟倒。為了把球踢進門框里面,為得分,這過程需要過人、需要鏟球、需要假動作,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目的是把球踢進門框。

而拳擊競爭完全是另外一碼事,他的勝利就意味著你把對方打倒,打倒對方是整個競爭目的本身,我們認為我們從事行業不是這樣的,我們從事的行業是競為主,即使是爭也是足球式的競爭,不是拳擊式的競爭。

美團點評是一家使命驅動的公司,我們的使命其實說起來非常通俗,並不抽象,並不高大上,就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或者用英文說的話就是“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 ,live better”,這是一個我覺得所有人都可能理解,也跟所有人都有關系的企業使命。“Eat better”是我們核心中的核心,這是一個最最大眾的需求。

但這些事情我們並不是全都自己做,我們一方面同事越來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們合作夥伴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做的是整個社會最主幹的行業之一,所以我們對社會有很多影響。例如,我們現在兩家公司合並,經過兩年的整合,現在正式員工數大概是3.5萬,更多就是我們的活躍騎手,因為每天有1000多萬的外賣訂單是需要送到消費者手里的,我們有50萬的活躍騎手,其中31%是來自於傳統產業工人,10%來自於貧困地區,我們努力做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而且我們這些都是最無汙染的服務業第三產業,是一個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

我們累計接單騎手有300萬人,他們不光需要就業而且需要有發展,所以我們認為人才培養也非常重要。而且中國的服務業大家有很多抱怨,中國的現代服務業要發展,也需要人才素質的提高,這里也是我們在努力做貢獻的地方。

例如,2015年底,我們成立互聯網+大學,一方面我們希望跟從業者有合作,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培養人才,幫他們提升,包括餐飲、酒店旅遊、外賣、美業等,這些地方我們都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我們辦了超過500場的培訓,覆蓋達到200個城市,培訓人次超過5萬。但這個才剛剛開始,往後讓大家“Eat Better , Live Better”不是光IT技術要做好,實際上是要提供服務的人員他們整體意識素質能力都要提升,這樣才能最終達到更好的服務好消費者的目的。而我們作為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我們也會推動從業人員素質提高。

另外一方面,我非常希望強調的就是我們是一家非常開放的公司,並不是什麽事情都要我們自己做,也並不是什麽事情我們都要跟別人打到底,事實上我們的態度是:心態開放,方式多樣,給大家舉一些例子。

例如回到吃這件事,大家知道餐廳大大小小都有不同的IT管理系統,據我們統計,全國五六百萬家的餐廳他們用的管理系統有2000多家,非常碎片化,也非常不均衡。這其中大約有一千多家是比較值得去打通的,所以在過去兩年時間里,我們餐飲的開放平臺連通了這一千家餐飲ERP服務商里的619家,占比超過60%,我們認為只有幫助餐飲商家打通這些ERP服務商,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提高效率。

因為原來這些商家一方面要進行線下的經營,一方面要進行線上的經營,在對賬等各方面都很麻煩,跟我們的開放平臺打通以後,他們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出錯的可能性也大幅下降,而且也給我們外賣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所以這是我們做的開放平臺。

剛才我們講“心態開放,方式多樣”。一種是純粹開放平臺,我們沒有任何股權關系,我們只是合作的關系,用合作的方式去服務消費者;另外一種是我們有資本上的關系,關於這方面,我們之前宣傳的不太多,目前累計下來我們投資了52家企業,我們一方面融資一方面也做投資,這些投資跟我們的整個生態是相關的,有在餐飲的行業,有在酒店旅遊的行業,有在安全相關的行業,所以圍繞我們的整個服務累計投資了52家企業。

我們心態開放,體現在我們不光是拿進來,我們也送出去。對美團點評來說,我們的方式非常多樣,我們既有拿進來的,也有送出去的。貓眼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貓眼是我們2012年完全從內部孵化的項目,然後它一步步的發展,成為最大的電影票售票平臺,後面我們認為它要進步一往前發展,就不能只停留在票務上,還需要跟上遊資源合作。所以我們在去年選擇讓貓眼獨立,讓光線——中國傳統非常優秀的電影娛樂公司成為貓眼的股東。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貓眼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以後發展得非常好,在電影票務市場突破60%的市場份額。更讓我們可喜的是,他不光是賣票,它在電影上遊發行甚至一部分投資制作方面已經進入第一梯隊。在過去的國慶檔,超過50%的票房是《羞羞的鐵拳》這一家,國慶檔大概有四、五部比較主要的影片,但《羞羞的鐵拳》一部票房就超過了50%,這就是貓眼負責發行的,也是貓眼參與投資的,而且在貓眼的售票平臺出票超過65%,我們很高興看到,把貓眼獨立出去有很好的發展,不但在票務方面成為第一,超過60%的市場份額,而且真的往上遊走,往產業鏈縱深走。

再強調一下,我們方式多樣,一方面我們有的是用公司自己的錢投,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企業,我們有更靈活的方式。我們今年年初成立一個了產業基金,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龍珠資本,我認為龍珠資本有一個很好的寓意,就是很多要素具備之後才能實現願望,我們希望的就是成為大家實現願望中需要具備的要素之一。

今天很高興的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完成了龍珠資本的首輪募資,這里面除了我們公司投的錢,也有外部的投資股東,還包括產業的投資人。目前我們已經投了好幾個項目,看到有這麽大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是服務業的企業有發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投資人有投資的需求,所以我們打算把龍珠資本的募資規模從原定的30億人民幣提升到50億人民幣。

騰訊是我們重要的股東,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跟騰訊合作的方式是非常多樣的,不光是資本上的合作,在業務上的合作,也不光是簡單流量上的合作。例如說在微信上我們有很多入口,包括美團外賣、電影的入口是貓眼,吃喝玩樂的入口是大眾點評,這是微信流量的入口合作。但我們和騰訊的合作不限於流量上的合作,也不限於支付的合作。地圖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我們跟騰訊在地圖方面的合作,已經實現了互聯互通,我們是完全信賴對方的方式,彼此實現數據的實時全量互通,這樣對美團給消費者提供好的體驗有很大幫助,對騰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流量也有很大幫助。

商家支付也是,這跟消費者支付不太一樣,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完成了對錢袋寶公司的收購,當時外界有誤解,認為錢袋寶是有支付牌照的,美團自己要做支付而不跟騰訊合作,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錢袋寶對於美團的意義不光在支付牌照,更大的價值是商家的收單,這對我們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不光是C端消費者支付,還要整體要跟商家合作,商家整體的收單業務和我們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有了錢袋寶,有了商家自己收單的機制,所以後面我們做了硬件的POS機去幫助商家整體完成收單的功能。這里面我們跟騰訊也有很好的合作。

貓眼也是,貓眼最早是百分百從美團孵化出來的,後來獨立出去跟光線合作,在上個月跟騰訊孵化的微影有了進一步的整合,所以在業務的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上,我們都跟騰訊有深度的合作。

剛才我們說我們是非常開放的心態,心態開放,方式多樣,還有很重要一點在社會責任方面。我們現在因為有2.8億的消費者,有那麽多人在用,是因為他們對我們信任,所以我們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

一方面是隱私保護。我們預計2018年將投入1億元用於保護用戶隱私,比如你定外賣,外賣騎手聯系你,如果你不想讓外賣小哥知道你電話號碼,那麽有選項可以保護你的隱私,滿足你的需求,所以隱私保護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社會責任。

另一個是食品安全,我們有兩項工作進展,一個是天網,一個是天眼。天網是我們做的入網經營商戶的電子檔案系統,原來各地食藥監局、公安局他們要了解經營商戶的情況並不容易,我們做了天網系統之後,就可以跟我們已經合作,或者試圖跟我們合作的商家,把它的證照資質系統能夠跟政府那邊對接。還有一個天眼系統,對食品安全也有很大幫助,我們有這麽多消費者,不管是到店吃還是外賣吃,他們每次都會評價,包括文字的,包括評分,那我們把這個收集起來,就可以組成一個餐飲業市民評價大數據系統,能夠告訴我們,也可以告訴相關部門,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質量有什麽問題,哪里有比較大的隱患,需要如何解決,所以這是我們通過IT技術結合我們的業務在食品安全方面做的一些事情。

另一個是更具體的安全問題,配送的安全。我們前段時間啟動了長城計劃。我們現在很多外賣有的時候送到公司,有的時候送到家里或小區里,外賣小哥要頻繁進入小區的話,如果沒有其他措施是有一定安全隱患的,他怎麽知道是假冒的騎手,所以我們正在開發“小區安全守衛”小程序,讓門衛通過這個很方便的核實:穿黃色袋鼠服裝的小哥是不是真的美團外賣小哥。

另一個配送的問題就是交通安全,現在大家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率,讓用戶能盡快拿到他訂的餐,經常要看手機,如果你一邊行駛一邊看手機是很不安全的,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智能耳機,帶上這個耳機就可以不用老盯手機屏幕,可以很高效的完成他的任務,我們相信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配送安全。

騎手是一個心理壓力很大的工作,一旦高峰期的時候根本忙不過來,很多時候因為一個人送餐所以很孤獨,所以我們正在計劃跟清華大學合作,共建騎手心理熱線,希望不管從心理上生理上都會對騎手有幫助,從另外一個角度進一步提升我們的配送安全。

因為有這麽多騎手每天在路上跑,會發生意外傷害,為此我們專門在籌建騎手關愛基金。希望能夠改善情況,所以配送安全也是我們註重社會責任的一個方面。

我們越來越關註的環境問題,每天一兩千萬份的外賣,包裝盒確實造成一定的汙染問題,我們作為行業領導者,應該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所以我們倡導成立綠色外賣的環保聯盟、推出行業公約、設立青山基金,推出環保的產品功能選項,將來也包括我們上遊對包裝的倡議,提供更環保的餐具,我們希望在大家享受很方便很美味的外賣同時,能夠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所以環境保護是我們越來越重要的一項社會責任。現在有些時候我們在辦公室或在家里,不需要一次性的筷子、勺子的時候,可以選一個選項:不要餐具,我也鼓勵大家在點美團外賣的時候,如果你不需要餐具的話可以選這個選項,雖然可能很微薄,但是也是對環境的幫助,如果每個人都註意環保的話,那環境就會好很多。

所以今天講了很多,從我們合作的角度來看,我們心態開放,方式多樣,從社會責任角度,我們包括配送安全、食品安全、環保問題,我們都在很多角度做了事情,這些都是圍繞我們整個公司的使命,就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live better,謝謝!

王興 美團點評 美團外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78

金秀賢妹哭訴被誤解

1 : GS(14)@2016-01-24 17:08:36

韓國男神金秀賢去年被爆有同父異母的妹妹金珠娜,金珠娜參加的女團培養計劃節目《PRODUCE101》前日首播,她首次回應被指借金秀賢博宣傳的報道,越講越委屈的她更淚流滿面說:「這一切都是誤解,我希望能讓大眾肯定我的音樂,但我已被冠上是某人妹妹的稱號,想讓大家知道即使沒有人幫助,我都能夠做到。」


金秀賢


但網民就繼續炮轟她利用金秀賢做宣傳,認真厚臉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24/19464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59

【生活百科】破解五大誤解 每件羽絨都可自行清洗?

1 : GS(14)@2016-11-16 05:11:14

天氣時冷時熱,還是預先羽絨褸清洗較穩陣。



上星期冷鋒襲港,天氣一下子變得很冷,雖然氣溫逐漸回升,但還是預先清洗羽絨褸較穩陣。坊間流傳的洗羽絨方法甚多,一於找洗衣達人破解五大誤解。

誤解1:有破損不能洗?


好姐專業乾濕洗衣負責人黃恆志:「首先要留意有否破損地方,如果破洞會掉出羽絨毛,加上當水滲入羽絨毛層,便會很難洗淨。」少許破損就不能清洗嗎?他教路,原來只需用膠紙貼在破洞,遮好小破洞就可落水清洗。


誤解2:件件羽絨都可自行清洗?


反轉羽絨褸的洗衣標籤,標示了洗滌標籤或手洗標籤的,可在家處理。但標示了乾洗標籤的,或是有毛毛裝飾的,就應交由專業人士處理。


誤解3:鮮色羽絨用彩漂?


黃恆志:「我不建議用粉劑或強力清潔產品,如漂白水和彩漂最好避免,用最普遍和基本的洗衣液便可,若想加強去污效能可加少許洗潔精。」


誤解4:洗衣應加檸檬汁?


相比起檸檬汁,他指最好是加入小量米醋代替柔順劑,好處是能中和洗衣液的鹼性,穿時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誤解5:乾衣機放網球打鬆羽絨?


黃恆志:「其實媽媽打仔的方法最適合,羽絨褸洗後羽毛會黏在一起,找一個方便你拍打的方法,如藤條、雞毛掃、甚至衣架也可。不停拍打至羽絨回復蓬鬆和脹身,待它乾透便可穿了。」記者:羅祖兒攝影:劉永發



坊間流傳的洗羽絨方法甚多,洗衣達人黃恆志破解五大誤解。

原來只需用膠紙貼在破洞,遮好小破洞就可落水清洗。

可在家處理的洗滌標籤,如洗滌標籤或手洗標籤。


應交由專業人士處理的洗滌標籤,如乾洗標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4/19832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02

基本法教材 「50萬人受誤解上街反23條」 教局資助教聯派發 律師斥偏頗

1 : GS(14)@2017-02-06 07:24:16

■2003年5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港府硬推廿三條。資料圖片



【本報訊】教育局強推初中教授15小時《基本法》,然而市面上相關教學資料質素參差。本報發現由教育局資助、左派團體教聯出版並免費派給教師的一國兩制資料冊,把備受非議的國務院一國兩制白皮書內容搬字過紙,灌輸「中央授予香港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2003年50萬人因「誤解」才上街反廿三條等訊息。有人權律師質疑內容錯誤或偏頗;雖然左報形容此資料冊是「免費教材套」,教聯卻辯稱這是供教師參考的「資料」,並非教材。記者:葉偉東


上述資料冊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與2014年國務院《「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名稱相似。資料冊由教聯於2015年出版,獲教局旗下香港教師中心批約7萬元作印刷等費用。當時印1,000份,至今向全港中小學派約600份。去年《大公報》報道形容此為「免費教材套」,又引述資料冊主編胡少偉稱,中小學課程並無「說清」中央與地區關係,令青年《基本法》概念「模糊」。


內容照抄白皮書


該冊附上彩色《基本法》海報及90頁書刊,內容包括照抄白皮書的「中央授予香港多少自治權,特區就有多少自治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等。資料冊續指,廿三條立法「受到傳媒和公眾廣泛的批評和誤解」,觸發50萬人遊行,但未佐證闡釋。該冊也提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形容泛民敗在「各自為戰,甚至內訌」,又稱讚建制「躍進」,民建聯9張名單全部當選「是因民調精準和配票成功」。資料冊主編、教聯副主席胡少偉回應《蘋果》查詢時稱此非教材,「只係資料冊,係一份畀教師參考嘅資料」,如有人認為內容偏頗,「佢大可以剪剪貼貼,自己剪裁嚟用」。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批評,資料冊為內地觀點,照搬白皮書用字,「建制躍進」等為主觀詮釋,未有解釋下難引導學生思考,葉促教師中心審批時適度把關,「唔同立場作品都應該資助,畀學生睇唔同角度」。人權律師莊耀洸指資料冊「事實陳述都出錯」,如混淆人大與中央政府;特區應按《基本法》行使權力,而非書中所指由中央授權;用字亦含糊,「點解呢度寫100條條例,另一邊寫570件法律」。莊擔憂教師須滿足《基本法》課時但教材不足下「用呢份政府認可嘅去教」,卻未必經專業人士修訂,影響教學質素。教局未透露曾否審批內容,僅稱未有參與編寫,並已提醒相關團體確保內容正確中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6/19919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94

亞裔社會地位低屢遭歧視?心理專家:大半是誤解

1 : GS(14)@2017-04-14 11:12:49

美國聯合航空日前為讓自己員工上機,強拖乘客下機一事,迅速成為全世界都關注的火熱話題。雖然聯航強調他們是透過電腦「隨機挑選」乘客下機,但越南華裔醫生杜成德(David Dao,音)滿臉是血、飽受驚嚇的畫面,還是激起許多人的憤怒,認為聯航根本是「柿子挑軟的吃」,欺負內向老實的亞裔群眾。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事實上,最近美國國內的確發生了一連串與歧視亞裔族群相關的新聞。除了上月一名加州Airbnb屋主因租客的亞裔身份,拒絕讓她入住外,德州大學校園也出現一份抹黑傳單,內容直指中國人沒有道德水準。雖然這些事件都是特例,但已讓許多華人心生不安,擔憂自己的社會地位;部份網民甚至在網上直指:「黃種人就是美國社會階級最低的一群人,不要說白人,也遠遠不如黑人跟拉丁人」。移居美國20年的資深心理學博士張馨方,多年已經幫助輔導很多移民。對於近來許多華人及亞裔族群認為遭到歧視,她也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發表了看法以及建議。「在我輔導的案例當中,的確有許多人認為自己遭到歧視,因而來尋求心理輔導,但大多數案例都是誤會一場」。張馨方說,新移民往往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因素、以及其他類似原因,而與周遭人產生誤解,「這樣的誤解讓他們認為自己遭到不平等對待,但事實並非如此」。她強調,這種案例在華人圈尤其容易發生;例如許多華人都不擅於表達自我,甚至因為恐懼用英文交談,而不願意與旁人溝通,導致在學校或是工作環境中被旁人忽略,「但平心而論,這並非是一種歧視」。覺得自己受歧視的人,大半有甚麼情緒反應?「每個人反應都不同,因為這與本身的人格特質有很大的關聯性」。但以多數華人來說,一開始多會忍氣吞聲,往往到了臨界點才會忽然爆發出來。這樣的情緒反應對於周遭的人其實也是一種困擾。「因為當下周遭的人並不知道你已經隱忍很久,只會覺得你怎麼突然發飆了」。「悶在心裡裏於處理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張馨方認為,雖然許多亞洲文化都強調和諧,但這在美國文化中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向對方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以職場歧視來說,當事人可以要求對方一起去和主管談談。如果是在私下發生,可以刻意將音量提高,引起周遭同事的注意,「這樣不但可以有證人,也是一個保護自我很好的方法」。「特朗普當選之後,政治氛圍的確有所不同,實際發生的歧視案例的確開始增多」。張馨方說,自己日前曾輔導一個6年級的小男孩,「他陳述自己在學校被其他人嘲笑,像是很多人會問他怎麼不打開眼睛,或是用其他針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攻擊他,讓他覺得很受傷」。由於近來這樣的諮詢案例有增多趨勢,張馨方也對於此一現象表達強烈的擔憂。如果自己碰上聯航事件,該如何處理?「心平氣和地保護自己的權益是最好的方式」。張馨方說,在這個案例中,華裔醫生一旁還有很多乘客,他們都可以被視為證人,可以在未來申訴時保護自身權益。「重點是不要有過於情緒化的反應。我們可以引起周邊乘客的注意,讓大家知道我正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她強調,強勢但冷靜的溝通才能在保護權益的同時也保護自己。移民父母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以身作則,不要帶頭歧視其他族群的人其實也很重要」。張馨方表示,即使華人常常覺得自己備受歧視,「但很多父母時常也在無形之中,表現出對其他種族的刻板印象」。例如部份父母可能在看到社會新聞的時候,直接因為疑犯的膚色與族群就做出結論;這種「因為他是某種人,才會犯下這種罪」的態度,常會潛移默化給自己的下一代,無形之中讓孩子產生偏見,因此父母應該盡量避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4/19990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41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心理專家分析常見誤解(下)

1 : GS(14)@2017-05-28 10:38:14

台灣早前釋憲,大法官裁定目前不允許同性結婚的《民法》屬違憲,讓台灣向同婚合法化邁進一大步,這個消息讓很多人心中激動不已,但也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於洛杉磯執業多年的心理專家科圖斯基(Davina Kotulski)認為,很多人都因誤解而造成不滿;她除了在周四的專訪分享了自己的出櫃經驗外,也希望透過專業,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甚麼是性取向?它能被改變嗎?

「簡單來說,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決定你被甚麼樣的對象給吸引──可以是異性、同性、或雙性」。科圖斯基表示,一個人的性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他的情感關係。由於社會對於同性情感還沒有那麼大的接受度,很多人都會隱瞞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所以有人是直至60、70歲,甚至是80歲,才敢出櫃面對真實的自己」。科圖斯基強調,一個人的性取向是無法透過治療而改變的,而外力的介入通常只會給當事人帶來負面的影響。


多數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傾向

可圖斯基說,性學專家金賽(Alfred Kinsey)在50年代所制定的金賽量表,可讓人充分了解人並非只能被分為「同性戀」或是「異性戀,」而是有灰色地帶,「而大部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同性戀傾向」。金賽量表中等級0的測驗者被視為完全的異性戀,而6級的測試者則是完全的同性戀,「像落在3級(或4級)的人,被同性或是異性吸引的程度是相當的」。根據當年的金賽報告,25歲到30歲的白人男性之中,就有11.6%的人是落在第3等級。而在所有的美國男性之中,更有10%的人曾經在他們16到55歲的這段期間裡,對其他男性產生情愫(落在5或6級),可見不在少數。除此之外,金賽報告也指出,其樣本之中有37%的男性和13%的女性曾在成年之後與同性發生性行為,更有13.95%的男性有5個以上的同性性伴侶。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

「你是何時變成男同志的?你為甚麼選擇當同性戀?」很多人對於同性戀的性取向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也因此常會有錯誤的觀念──誤以為同性情感是一種抉擇。「這是完全不正確的想法」,科圖斯基強調,這就好像在問一個人「甚麼時候決定當異性戀一樣」。她表示,情感反而比較像是自覺。「愛就是愛,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要喜歡上甚麼樣的對象,就像以種族、階級、膚色、或是性別來選擇一段感情,都是不正確的」。


陽剛的女性vs柔性男性的謬思

科圖斯基表示,每個男女的心中都存在着陽性以及柔性能量(Masculine Energy& Feminine Energy),「所以性別其實可以被分為四項,充滿陽性或是柔性能量的的男子,以及充滿陽性或是柔性能量的的女子」。任何人都可能會被其中一種組合所吸引,而與某個對象陷入戀愛關係。很多人都誤以為女同志與外型陽剛的女子交往是在找一個「偽男性」,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很多人不了解這樣的邏輯,女同性戀喜歡上的是一個乘載着陽性能量的女子,而非男性」。


困在性別既有框框 同志遭受社會壓力

科圖斯基說,部份同志因陽性或柔性能量與他們傳統性別被「認可」的偏向不吻合,而承受社會壓力。「女性在美國社會上被賦予的責任,就是孕育下一代、照顧家庭,而過去的女同性戀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反之,很多男同志必須隱藏自己較柔的一面,只因社會上男性被要求要有「男子氣概」。「他們必須穿上符合社會期待的服裝,即使他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衣服」。她續指,恐同族群有時透過暴力宣洩他們心中的不滿。「曾有一對兄弟的其中一人,在路上被人圍毆致死,只因他們被誤認為同性情侶」。


同性戀不是疾病,也不會傳染

上世紀初,很多人都把同性戀視為一種生理或是心理疾病。有美國精神病聖典之稱的《精神失調的診斷和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一直到1986年第三版的更新版時,才徹底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移除。在此之前,同性戀一直被視為精神疾病。科圖斯基說,同性戀就好像慣用手的概念,即便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也不代表左撇子就是一種疾病。但至今還是有人把同性戀視為一種疾病與罪惡,希望透過「矯正」來治療它。「但不管你怎麼做,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但這樣的逼迫卻可能造成一個人的心理疾病」。她強調,在很多情況下,憂鬱、自殺念頭、精神壓力都可能發生。也有部份父母認為,就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族群,只要不接觸這個議題,他們就無法發覺自己真實的性取向。科圖斯基也希望澄清這個觀念,「他們總會知道自己不同,而隨之而來的孤獨感反而可能會將他們逼上社交隔離的處境,最終導致悲劇」。


亞裔同性戀背負家庭壓力

在洛杉磯執業已久的科圖斯基,也因為地緣關係輔導過很多亞裔同性戀族群。她發現亞洲的孩子代表的不只是個體,而是整個家庭。「因此一個人出櫃,某種意義上等同於整個家庭都出櫃,這在亞洲文化中是很恐怖的」。科圖斯基說,這樣的氛圍容易讓家庭成員為了家族的面子,而去「壓迫」孩子的性取向,很多她的客戶也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因此來接受輔導。「但如果連父母都無法表現出他們的支持,那孩子要怎麼獨自承受外界的歧視?」她強調,接受孩子異於主流族群的取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困難的選擇終究是個選擇,而充滿愛的抉擇其實是很高尚的」。相較於其他更保守的亞洲國家,台灣展現出相對包容開放的態度。對於台灣是否能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同婚議題的里程碑,科圖斯基也很有信心,「總有一天,台灣同性族群將可以自由的結婚,我知道會有那麼一天,也期望那一天到來,相信我,很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25

投資學堂:股票期權一大誤解

1 : GS(14)@2017-06-10 13:26:26

早前瑞聲科技(2018)停牌,筆者察覺不少投資者對停牌股份的期權有頗大誤解。首先股份停牌,雖然相關的股票期權亦停止買賣,但並非不能行使,大家切勿搞錯!股票期權停止買賣,但仍然可以行使,尤其是港交所買賣的股票期權是美式,不用等到到期,隨時可以行使!早前有些朋友沽出了瑞聲的認沽期權,當瑞聲停牌後,他們想開香檳,以為期權停牌便不用接貨,可以坐收期權金。筆者即時跟他們指出,快些準備足夠資金,存入戶口,因為可能要隨時接貨。不幸給筆者言中,因為在上月底,當瑞聲仍然停牌期間,便有大批瑞聲的期權被行使,當中不少朋友要高位接貨。另一方面,早前當記者朋友詢問時,筆者便指出瑞聲的急跌,並非純因沽空報告,反而是瑞聲累積頗大升幅,投資者已有沽貨獲利意慾,只差一個沽貨的借口,而該適時的沽空報告,剛好觸發市場累積已久的沽貨意慾。雖然沽空報告暫告一段落,但大家追捧瑞聲及舜宇光學(2382)時宜注意,由於它們的業務是以硬件為主,這類股份的估值,向來是較軟件及手遊等股份為低,現時瑞聲及舜宇的估值已不太便宜!前監管高層支持沽空報告,這亦可個理解,因沽空報告可幫手揭發企業的問題,間接可減低他們的work-load!譚紹興財經評論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9/200493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