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創業者去哪兒?別去藍海!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4/57904.html

創業的機遇在哪里?是去紅海里面廝殺,還是在一片荒蕪的藍海里開辟道路?i黑馬分享這篇文章,不鼓勵創業者都去尋找藍海,因為真正的藍海,需要很長時間去培育市場,而培育市場的成本不是一般創業公司能承受的。藍海一定是創業者們最希望遇到的事情吧。逼不得已做一個冷門的領域,突然趕上了行業的大爆發,然後站在臺風口上,一舉爆發。但我一直對此不以為然。我一直覺得,不存在一個藍海市場。除了絕對的技術門檻需要時間突破,任何一個你以為的藍海都會頃刻間被擁擠的資金和商業廝殺得滿地狼藉。如果說紅海至少已經有玩法和基本的規則,那麽藍海里,只有殺得興起的人們――來自紅海的、以及渴望一舉成名的。對於創業者而言,取得有競爭力、並能形成護城河的成功,唯一的方式就是:選擇最難的、沒有人走的那條路。然後給出最好的答案。你想走的捷徑,大家都走過了。最難的路都被大家所自然放棄,所以,如果你成功了,短時間也沒有人敢複制你的成功。記住,喬布斯就是這麽成功的。大家的疑惑就是你成功的時間差,而你的實力則確保了這種成功不是曇花一現。而這些要發生在紅海里。或者說,你要在紅海里,創造一個短暫的小小藍海。所謂的紅海,是指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企業利潤呈現微薄甚至負利,在這樣的市場中競爭、搏殺,價格戰此起彼伏,最後都是兩敗俱傷,所以很形象的表示為紅海;對於後進入的企業就在沒有必要進去了。所謂的藍海,是指通過創新,無論是經營管理創新、營銷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等等,都是通過改造現有的體系,從成本、消費群體、消費方式轉變、產品服務升級提升等諸多方面,實現創新從而跳出紅海,開辟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空間,達到盈利的目的。通過創新實現進步,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體驗和享受,並且消費者願意接受的方式,但藍海的開拓是建立在時間效力之上的,在新開辟的市場中很快會有跟進者,從而又會出現紅海的情況,所以企業必須保持領先,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發現新的藍海,保持盈利水平。看起來藍海很有魅力,對不對?但大多數時候,藍海並不存在。比如,iPhone是蘋果開辟的藍海市場嗎?看看當時諾基亞、摩托羅拉和索愛等(他們現在都已經不再獨立存在了)的統治地位,你不會認為手機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智能電視是一個藍海市場吧?蘋果到現在還沒有進入這個市場,而現在已經進入這個所謂的藍海市場的先驅者們,並未找到成功的竅門。真正的藍海,就是這個市場此前並不存在。但對於真正的藍海而言,開拓和教育市場的難度太大了。科技巨頭蘋果,從來不擅自闖入任何一個藍海市場。它總是透露只鱗片羽,不斷讓市場發酵而非直接進入市場。直到市場接近成熟,然後蘋果再出手。再次之前,別人搶了它的風頭也在所不惜。比如,蘋果首次推出手機前,除了遮遮掩掩以外,還留給市場長達半年的發酵時間。而且它為此還動用了蘋果此前所有的資源,iPod、iTunes、Mac等等。用以催熟市場。在iTV上,蘋果更是顯示出了強大的耐心,一面不斷釋放一些信號,一面等待市場成熟。iWatch更是如此,看看庫克時而有時而無的表述,說明它仍在等待時機。這說明,一個真正的藍海市場,你可以看得到,但卻很難真正把握住。如果連蘋果都要如此小心翼翼,那麽當你發現了一個藍海市場時,你也許感覺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力不從心。至少我是這樣看的。雖然作為一個個人創業者,所發現的市場不能說有多大,但即便是一個小小的藍海分支,當你沒有能力調動資源讓大家發現你時,一切也都是徒勞的。藍海所需要的創新難度和執行難度,遠遠大於紅海。能做成藍海的創新,需要傳奇式人物的遠大夢想。相反,紅海才有機會。在藍海里你卻需要建立一整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紅海里你只需要抓住一個漏洞,然後把這個需求做到極致即可。作為創業者,這一點技術或能力你應該能做到。還有,別指望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里,突然漏了一個藍海領域等著你填滿。冷靜!再換個角度說,對於蘋果和谷歌而言,智能手機還算藍海,對於三星等其他手機制造商,這里已經是一片紅海。所以,不要想著創造藍海。只要把你的產品做到行業極致,那就自然是一個小小的藍海。就像蘋果強勢闖入手機領域,然後改變了遊戲規則;如果你能把一個當下存在問題和抱怨的領域改造好,你就贏得了這個市場。因為人們的需求一直在這里。它比引導消費者去藍海創造需求,靠譜太多了。要在紅海尋求機會,但不要用商人那一套降價、競爭之類的東西尋找機會。而要想著創新,想著發現並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另外,有些人把快速跟進視為藍海,這也是扯淡。不存在一個快速跟進的藍海,抄襲就是抄襲。這才是導致紅海成為紅海的罪魁禍首。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趙博思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04

旅遊B2B:分銷的藍海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7997.html

在旅遊業仍處於艱苦的探索期時,旅遊B2B網站帶著強生命力為行業註入了一股新鮮力量。旅遊B2B網站的發展狀況如何?B2B網站如何更好的為旅遊企業及旅遊從業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日前在勁旅網舉辦的旅遊B2B沙龍上,五位旅遊B2B知名企業的老總為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看法,i黑馬整理了會議的部分口述,希望能對旅遊行業的創業者有所啟發。深圳捷旅假期(房掌櫃)總經理宋映雪:服務價值是生存最本質因為我是深圳捷旅的總經理,所以今天我的案例是拿捷旅給大家作一個分析。房掌櫃的所有者深圳市捷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我們是一個專業的B2B酒店預定數據服務提供商,我們年產量是超過兩萬間,目前我們跟接近一萬家的分銷商建立了合作的關系。房掌櫃主要是為中小旅行社商旅服務公司、機票代理人提供最先進的預付酒店的一個B2B的數據。從產業定位上來講,我們就是一個酒店預付數據方案的提供商。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有三個。第一個話題就是創造價值和得到價值。從B2B來講,大部分B2B,目前生存在五年以上的B2B,大部分是傳統行業出身。就我定房的B2B來講,長期來講,行業內的定位就是一個中間商,你是做批發的,你賺取了利潤,你賺取了產業鏈上的一個不應該賺取的利潤,有的時候上下遊會這樣來解讀我們。後來的互聯網的發展,會兩邊都向中間端擠壓,這兩年來講B2B的利潤其實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麽高的一個利潤,其實只是這個行業內合理的利潤。為什麽我今天講創造價值的問題?一個業態在咱們的產業鏈中,你是否應該存在、有沒有存在的價值,不是我們上遊產業來定義的,也不是我們下遊產業來定義的,而是在整個產業中有沒有提供到有價值的東西,有價值我們就有存在的道理,沒有價值,未來其實大家都並不看好。作為定房來講,大家也知道我們很多除了OTA以外,我們有很多中小的旅行服務商,在定房長期來講是沒有一個精確的數據支持大家的。捷旅這麽多年以來,我們目前開發的房掌櫃系統,其實是解決了我們行業內數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價格覆蓋還有房態、房價、預定、確認流程、售後服務以及API數據接口,現在來講在我們這個平臺上都實現了。我們的服務平臺也提供數據給大型的OTA、差旅公司、機票代理人還有傳統旅行社。其實捷旅房掌櫃是支撐了所有行業的一個業務鏈完全的市場競爭,傳統旅行社、在線網站、差旅公司,還有目前我們合作的點上平臺、蘇寧、京東這樣一類的,這些行業內的預付的數據,大部分都是捷旅的房掌櫃去輸出的。而且我們是支持API輸出的。所以我們賺取的價值跟我們付出的價值,是不是有一些對等,所以在B2B來講,我今天分享的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創造價值索取價值的問題。現在我們也開放了我們的供應商端口,大家現在都講開放平臺。捷旅現在通過eBooking系統,已經把我們所有的資源端對所有的供應商是開放的,現在一共有差不多將近600家供應商端加入了我們捷旅房掌櫃平臺。當然了,在提供產品的同時,我們也對平臺有一些要求,比方說它的價格有市場競爭力,也要有良好的房態支持,它要簽署使用協議,要保證我們的訂單及時確認率,拒單率要達標,要做到完美的售後服務。我可以告訴你我們這里很多是第三方的數據。步入2014年,捷旅發展得很快,有更多的供應商要加入到捷旅的平臺上來,所以為什麽說我們要有一個共同成長的平臺,這才是我們在業界存在的價值。第二我想分享服務本質的問題。這幾年在我們這個行業內有很多流行的字眼,什麽雲概念、大數據、APP各種各樣的東西眼花繚亂,從業者看到這邊熱鬧那邊熱鬧。其實從我們B2B這一端來講,我覺得無論外邊的世界變換成什麽樣子,我們不管接觸到什麽新的東西,與什麽新的接軌,但要知道我們生存的最本質就是服務的價值,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作為我們來講,核心的東西永遠是服務的本質。所以為什麽我覺得一個定單,你能夠走多長時間,從產生到確認完成,你有多長時間,有多少各環節去幹預,有多少以外的事情發生,這個真的是要潛下心來好好研究的問題。只要這些東西過關了,我認為我的服務本質才達到了我們這個服務本質最基本的問題。所以這是一些我們房掌櫃的一些服務體驗,也是我們公司各個環節的一個考核目標,考核因素,這個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售前、售中和售後的服務流程。開放精準庫存、實施數據接口,這個是我們向業內開放的,推進的事情。這個是房掌櫃的一些功能,因為時間不多,我簡單給大家過一下。這是我們系統的一個截屏。我們的系統在寫的時候就有一個理念,你登陸我的系統,90%的是支撐你自助完成的,你無需打電話去咨詢,除非定單中間有一些問題了,可能你會打我們售後的電話。我們在房掌櫃前臺是支撐所有的信息你自助完成的,你在房掌櫃定房你基本上不用打電話去問這個是什麽問題,那個是什麽問題,我們每一個酒店每一個房間位於哪層樓,面積是多大,床是多長的多寬的都有很詳盡的描述,所以你根本無需打電話咨詢任何房間的問題。整個定單的全流程也實時監控的,你的訂單走在哪一步的了,是什麽狀態,誰在處理都是非常清晰的。這個是12月1號推出的移動終端的房掌櫃,在微信上推出的,大家可以掃一掃我們的二維碼,這是房掌櫃2014年前推出的一個重量級的項目,雖然在B2C端說來並不陌生,但對講捷旅還是一個首發的項目,現在我們正在勸說我們的老房掌櫃客戶在微信端進行身份綁定。目前來講我們大概有接近一萬個房掌櫃的使用客戶端,現在綁定的才700多個,說真的這個量是比較小,也希望在座的推進一下房掌櫃身份綁定的工作。我們希望我們能創造價值,支撐我們的合作同業不在PC端時,如哪怕放假的時候出去度假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在會客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查詢到實時的房態房價,這個也是我們房掌櫃的服務理念之一。現在我們技術部門每天在統計訪問身份,以及通過微信端去查詢、預定的,這個數字增長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說我們真正能不能創造價值,要看客戶來對我們的服務的評價,這個是我們的一些微信端的截屏,這是二維碼。房掌櫃微信端推出之前也做了一些預熱,我們也成功地把我們微信平臺的唯一的一個廣告位,在半年以前全部都銷售完畢了,多少酒店都在搶。第三個分享,分享一下基因論。這個話題好像跟今天的會不太搭界,但是還是分享一下。因為我是做傳統旅行社出身的,很多B2B的旅遊行業大部分都出身於傳統行業,不像去哪兒網是出身於電商行業的。很多人說你不要搞這個電商平臺,你沒有這個基因,剛開始我還有點不服氣,為什麽我們不可以做?現在反過來想這個問題的時候,這真是一個問題。當我們這個平臺推出來,當我們不停地叠代版本不停地和市場交互的時候,我覺得基因問題還真的是個問題。我們就講鼠標加水泥的故事吧,你真的沒有辦法做到90%的鼠標和10%的水泥。但是我參加了非旅遊行業的很多類似的分享,我認為基因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B2B上50%的鼠標加50%的水泥,還是可以贏得市場的。八爪魚在線旅遊CEO袁棟:做B2B要具備奉獻精神八爪魚對於北方可能陌生一點,我們是做BtoB的,所以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這就是特定的一些地方。我想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其實就像剛剛宋總說的一樣,我是從傳統旅遊出來的人,我從事旅遊行業從2001年開始從事旅遊行業,最主要是做批發這一塊,一直到最後我們成立蘇州八爪魚,蘇州八爪魚是20011年12月27號成立,2012年1月8號開始運營,很多同行會覺得非常奇怪,我們現在有資本的投入,說你們像坐電梯一樣,其實不存在,我們也是從很基礎的東西來跟大家做。八爪魚在做什麽事情?B2B,我們在這個行業里存在的地位、價值和意義,我歸納幾點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首先相信一點,我們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作為一個做平臺的運營商來說,我首先要符合幾個很基本的原則。首先第一個,我們的可信度要高,我們手上有大量客戶的數據,其實這個東西有很多做網絡的人都會回避談這個事情,不過我們八爪魚可以說,我們第一年在蘇州市場做67萬人,我們成交的直額是0,我們一個都不做,包括我父親出去旅遊我都叫他去旅行社報名,你要做一個B2B的批發商,你最起碼要尊重這個原則,這個就像我們的法律。第二個,你必須具備一種奉獻的精神。我們最早的時候做過一個產品,我們一年的利潤可以在兩千多萬,不過我們把它的斷了,因為平臺又有一個原則,裁判員跟運動員你只能選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做裁判員,我們把產品切了。第三點,很多人在很多方面都說我們要共贏,大家都賺錢。其實說句實話,你做平臺需要平臺的精神,平臺在中間,我的上遊是供應商,我的下遊是分銷商。我們一直講究我們要多贏,不過很少有一個聲音能在同時成交的時候三方都贏錢,從理論上來說不是太可能,所以我們平臺有一個原則,我們叫先贏,讓我的上遊賺錢,讓我的下遊賺錢,我們慢一點賺錢。我們是靠規模來賺錢,我相信規模整合效應一定會有效果,只是我們有一個定數,我們跟傳統旅行社不一樣。我們在考慮我們做800萬人次、200億營收的時候賺錢還是做100萬人次100億營收的時候賺錢。我想再細化一下八爪魚具體的一個東西跟大家說,就是我們在B2B存在的意義。我現在跟大家說一個很小的案例,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口岸城市,我們以蘇州為例來說。我們建了全中國第一個24小時的旅遊城市候機樓,這個候機樓我們做什麽用?最早旅遊局也沒反應過來,我們投入一年的運營費用,大概在5百萬,我跟局領導說,我說整個旅遊分七個環節,從采購房源、票源,現在在北京為例,北京會有個海南辦事處,海南辦事處加上產品,它加上大交通變成旅遊產品。旅遊產品分銷到兩個地方,一個線上一個線下,線上電商,攜程、途牛,線下傳統旅行社,再到C端。我們整個旅行社,這麽多傳統旅行社在這麽多環節里面,我們對客戶的體驗度做了多長時間?最多30分鐘。客人從報紙上獲取信息或者網絡上獲取信息,回到門市部去報名,他不管成交不成交,在這個門市部只會存在半個小時。而八爪魚在做的是什麽?我們想幫助B把客戶粘信,把這個時間拉長。六年前蘇州的市民要到海南旅遊,在門市拿到的一張出團通知書,通知書上這麽寫的,導遊在三亞機場門口舉藍色旗子迎接,然後我們在上海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浦東機場派了12個工作人員給他們發登機牌,客人的出團通知書上就會說你在上海浦東機場3號門有我們的人員換登機牌,我們把客戶的體驗度一下子從海南拉加到上海。我們開始做到第二件事,我們在蘇州開始做機場的配跟送,這是物流環節,苦活兒、臟活兒、累活兒,每年在這上面我們要貼掉100萬至150萬。我們做的第三步,客人拿到通知書說,你可以在蘇州的XX街坐車,我們把你送到上海的浦東機場;我們再說第四步,我們蓋了一個城市候機樓,這個城市候機樓跟馬路對面的停車點距離多遠?200米,我們為了這200米花了500萬,我們把客戶的體驗度從露天拉到了室內,我們里面裝修的風格跟星巴克一樣,就是免費咖啡、免費飲料、免費茶水、免費網絡,我們很多旅行社的客戶半個小時的服務他沒了,客戶拿著二維嗎掃描可以直接進我的候機樓。如果你是中青旅報名的,我們有一個瓶子,上面就寫著中青旅的電話號碼,我們會給傳統旅行社延伸的服務。其實我們為傳統旅行社做了十幾種延伸的服務,因為我想讓他們的客戶把體驗度去拉長。其實八爪魚能夠在這個生態環境里面生存,一定有它的道理,然後因為今天時間也比較有限,我給大家舉了一個八爪魚在做環節的里面的這麽一個扣,這個扣有很多人說,這個扣需要不需要,八爪魚不在,客人能不能到浦東機場,行,他坐大巴去,他坐火車去,這個不是剛需的東西。就算沒有候機樓,我照樣可以在馬路上坐車,但是我們要把服務做到極致,把不是剛需的需求做到剛需,可以讓客人在侯車的時候免費喝一杯咖啡,這才是客戶的體驗度。然後關於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我們不是電商,我們對傳統旅遊業來說我們是電商,不過對於電商來說,我們“偽電商”,我們傳統旅行社出來的人,人家說我們是電子商務,其實我們是商務電子,我們只不過把很多傳統旅行社日常業務所做的一些事情,我們把原來商務性的一些行為電子化。電商的發展非常快,電商只可能去賣票、酒店這樣標準化的東西,但是傳統旅遊,服務類的東西是電商不可能取代的,它只能優化,電商會作為旅行社的一個工具,它會去優化。我們舉個不是太恰當的例子,電商的發展就像在沙灘上面建房子,它很快,不過風浪一來都會沒了,會有電商生存,就像原來團購網鋪天蓋地,因為這個太簡單了,在沙灘上建房子,全部是沙雕,各種各樣。不過傳統旅遊不一樣,傳統旅遊是我們在做城堡,是一塊一塊基石累計起來。有很多傳統旅遊門市跟我說我做一個電商平臺,我說你們千萬不要,你的第一入口一定不在淘寶,一定不在京東,一定在你的門市部。八爪魚也會做很多讓B端更加深度體驗東西,我們先保密一下,我們在2014年底一定會推出,我們會聯合所有的落地門店,有可能我們跟電商宣戰,所以我對傳統門店來說很看好,我也跟很多傳統旅行社說你們要堅持,你們的第一入口要關註,在淘寶上開店也好,只不過是一種輔助的工具,不過你的第一入口不是從電商里進來,我希望每個旅行社的門市部都要去珍惜。金棕櫚企業機構董事長潘皓波:建造的平臺要碎片化金棕櫚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品牌,我們公司最早創立於1992年,到現在已經21年,所以我想80後或者90後加入工作,我們應該算是一個老企業了。21年來我們堅持做軟件,我們最早是做了一個財務軟件,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家客戶在用,尤其是旅行社行業,還有很多商業在用。但是01年以後我離開了中旅,我做了十一年的副總離開了中旅,全身心地做金棕櫚,更多的精力做旅行社的信息化。我們到現在大概是持續多年,百強社的一半是我們的用戶,包括過去的港中旅、中旅總社、錦江、廣東中旅,湖南華天等等。我們一直跟他們共同發展,有些客戶都是十多年,像上海錦江十多年,上海中旅更不用說了,我們跟著他們持續在改進我們的系統,幫助他們做4個B、2個C,我認為電商很早就提出了這樣的概念,其實我做互聯網業很早,1996年做了一個旅遊網站。在2003年、2002年的時候,我把美國的用流程再造理論導入到中國的旅行社,對中國旅行社內部結構進行了改造、再造,我提出了六大中心,當時廣東中旅正好上,我們就把它的企業進行再造,現在升級到V7、V8,以後出現了我們做B2B、B2C,包括Call center。整個這些系統起來,我昨天出來的時候看了一下,因為我們除了百強還有其他用戶,在上面跑的業務量大概是119億多,400多萬遊客,13.6萬多條線路,這只是今年。因為我們一定要幫助企業,他們用我們的系統,因為有些沒有自己的開發人員,但是它有很好的管理想法。比分說像錦江,他有很好的管理想法,我們就幫助他們去試試。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由於我們把旅行結構改造以後,很多學旅遊管理的人很感興趣,在1997年的時候我們的系統進入了高校,用了我們金棕櫚的教育版本軟件,這個我們也成為市場第一。我們在發展當中,我覺得中國因為旅遊這個行業在發展,需要應急。中國現在有將近9千萬的遊客處境旅遊,所以我們在2008年就做了一個監控管理系統,監控出境遊的團隊,當時從上海做起,現在已經有5年了,這個項目被國家旅遊局看到了,所以國家旅遊局經過多次論證、三年考察,在2010年就算選擇了金棕櫚,覺得金棕櫚還比較靠譜,讓金棕櫚實施這個系統。因為我們是一家小企業,一家專業的企業,因為我是做教育出身,就是做專業的人士,我的整個家族是做醫生的,所以我從小覺得做一個專業人士就可以,最後人家問你你做什麽,我知道我是個專業人士,同時我專心做一件事。一個人要做大就是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如果一個人做兩件事情就變成負的,凡夫俗子,但只有個別人可以做兩件事情,那是天子。所以一個人一心就做一件事情,那麽我們就專心做,另外關註。因為旅遊有很多,那麽我們就關註在旅遊的信息化,但是信息化也要與時俱進。早期是電腦化,以後計算機化,後來網絡化、信息化,現在到智慧化,所以我在2011年中國旅遊高峰論壇中我提出了概念,什麽叫智慧旅行社,我把我對智慧旅行社的理解做了分享,同時這兩年也實現了智慧旅行社。比方說電子合同、電子行程單,這一些都是智慧旅行社當中的一些節點。今天大家討論B2B,其實旅遊行業很早我就說過,旅遊行業是個網狀結構,它不像制造業,比如海爾、海信、上海冰箱就會競爭,但是北京中旅和上海中旅競爭,競爭是有的,但是在很大地方是合作的,組團和地接可以合作,甚至在同一個地方的地接也可以組團,也可以拼團,所以它是一個網狀的結構,所以我們這里今天提到了B2B,其實它是本身存在的。包括金棕櫚搭建的這個平臺它也是,我們平臺的供應商管理模塊,其實都是開放給很多的大牌商或者叫分供方,它直接把產品放上來,很品牌社它貼牌以後放到它的門店去銷售。像錦江它也不都是自營的,門店的加盟我們是從2004年1月1號開始的,而且我相信到現在錦江的加盟是收加盟費最貴的,要15萬押金,每年還要交2.7萬,還有一個末位淘汰,你如果做不到規定的年銷售幾百萬的話就末位淘汰。但是它為了保護加盟者的利益,不是無限的加盟,不像有些開加盟店,一個地方200個,全國幾千個,它沒有,它要讓加盟店大部分要盈利,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那你不可能盈利,但不可以讓1/3不盈利,所以錦江的加盟,淘汰一些、加盟一些,一直保持持續的穩定的發展。現在它有72個,而加盟店也是用我們的一個分銷系統。當然還有很多用網站,所以我感覺B2B在我們旅遊行業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而且是大有可為的。當然大家要分工分好,更重要的是把數據要抓牢,因為未來來看,我也分享一下。剛才我講過的,在五年以前,當旅遊還沒有完全起來的時候,我喜歡預言或者預測,因為學數學的,我就說當時微軟如日中天,我說回望到IBM是藍色巨人的時候,微軟還很小,後來是微軟世界,但是下一個是誰?我就說下一個是數據網站,後來谷歌出來了。谷歌出來以後,我忙著自己的公司,也沒有具體去想下一個是誰,其實下一個也看到了,是像蘋果、臉書這樣,就是做社交網絡的。而再朝前走,就是結成在一起的,蘋果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微軟到現在。今年我去微軟考察,他們提出也要轉型,說設備加服務,所以說你未來要有領先,特別是技術上的一個整合,像小米,雷軍做的也是結聚起來,未來在這方面發展當中我們也會有機會。海航樂遊總裁鄭黎東:未來局面是合作共贏我是來自於海航旅業旗下的海航樂遊,負責旅行社板塊的。海航這個平臺跟一般的旅行社不太一樣的是,它是一個資源型比較強的這麽一個旅遊品牌。或者從旅遊產業鏈上來講,它是一個比較全產業鏈的旅遊企業。作為樂遊來講,我剛才講它是線下的一個實體的連鎖機構。我從業十幾年以來,讓我覺得今年的變化應該是最大的,或者說讓我們所有的業者能夠感覺到2013年中國旅遊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簡單的是旅遊法的實施,從公民遊時代到公民的批零一體化,從B2B到的B2C這個行業的變化。我以前在國旅是做B2C的,以前國旅是做B2B2C。作為旅遊行業來講,作為旅遊企業來講,我認為是抓兩端,一端就是C端,就是客源端,不管你通過B2B2C去抓取,還是通過B2B抓取,客源端一定要抓取。另外一端是資源端,因為產品的背後一定是資源,產品的背後,不管是合作產品也好合乎或是你自有的生產的產品,它的背後一定是資源。當然所有的今天行業內所談的在線、PC端或者APPS,或者說是線下的渠道端,我的理解都是渠道。另外除了這個渠道以外,我認為可能在未來的方向當中,至少說作為海航旅業,我們下屬還有一個機構,什麽機構?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我們有一個企業叫易生卡,易生旅遊,易生卡這個機構是具備國家商務部和中國深入銀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未來的旅遊或者特別是針對自助遊、自駕遊、自由行這撥客人來講,這個卡本身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手段。當然這次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作為市場推廣和合作,作為業態的合作來講,通過一身旅遊卡也跟同業,也跟各個資源方都在進行不同層面的合作,所以說我個人的認知是,海航旅業這個平臺是資源型平臺,但是做了這麽多年,好多經驗都還在摸索當中,好多學習的方向還在向同業們學習。但是我希望以後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在這個資源平臺上跟大家一起來共享資源平臺,因為我永遠相信一個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未來一定是一個合作共贏,一定沒有哪一家獨大的場面,包括前段時間,我們最近也做了調研,包括像全球類的比較知名企業,它有了自己的渠道之後,最終會回歸到,會跟業者合作,回到服務,服務是本質。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觀點。第二個觀點,B2B業務本身,B2B說白了廣義上來講,也是一種業務形態。我剛才說樂遊到現在為止,就樂遊線下而言,它現在是做什麽?是做連鎖加盟的渠道。我不瞞大家說有兩點,第一,我們現在重新在定位這種模式,並且對這個模式在重新做思考。換句話說海航樂遊明年會出一個3到5年的計劃,有一個重新對海航樂遊B2B2C這一模式重新的定位和改造。不管怎麽改造,它仍然是B2B2C,至少線下是這一塊。剛才我也非常同意袁總的觀點。在線企業可能都非常清楚,攜程最近做的兩個比較大一點的事情。第一個是APP是在整個手機終端、移動終端的抓取。另外一件事情,從在線到線下這塊。最近我得到一些消息,在座各位可能也都了解到了,攜程最近在線下進行全國的布局。這說明什麽,說明咱們線下的實體門店,傳統的旅行社這塊,不管在線怎麽發展,永遠線下一定是一個希望通過線下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在這方面來講只不過我們怎麽樣優化線下的服務,不管是從流程還是服務的項目,還是從我們實體的體驗,中國現在應該說像北京的比較大一點的旅行社,據我了解像我們集團內的凱撒在改造他們的直營店。像北京旗幟性的城市,最終會朝高科技的更有體驗,更能夠有舒適的門店去發展。剛才我在開會之前我去看了中青旅門店的布局,坦率地說,也是比較傳統的門店的布局,就是有一個報名,有一個點對點的座位,不過我相信北京可能估計在2014年左右時間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旅遊體驗店。是真正意義上的4S店的概念,像蘋果的體驗店一樣,或者像寶馬、奔馳的體驗店一樣,讓你進去以後有一種更舒適的環境,更容易讓你想到或者說享受到生活的一種狀態,一種休閑的狀態。所以說海航樂遊可能會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會融入到這麽一些元素,當然不管怎麽著,它仍然是渠道,仍然是線下體驗的渠道,所以我想在這方面是不變的。第二點,海航作為企業來講,它是全產業鏈的機構,但是這個資源本身,我認為不是一家企業的,資源本身是對市場公開的。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或者海航在過去幾年走過一些彎路,為了支持自己旅遊企業的發展,給了一些比較好的資源,或者說低於市場價格的一些資源來支持這些旅遊企業的發展。結果這些企業拿到資源以後,簡單地說從企業單體營業來講,他可以拿到資源有比別人更低的成本,就把這個產品以更廉價的方式賣了。當然就企業本身可以保住利潤或者可以生存,但是時間長了它沒有競爭能力。所以我講這個是想表明一個觀點,它是一個開放性的企業,它所有的資源最終不管是打包成產品也好,都希望或者有機會能夠跟同業進行合作,能夠共同分享。逸遊網董事長甄浩:產品和服務要給用戶帶來價值旅遊火不火,看今天就知道。我想還是從行業角度,還有我的一些理解,跟大家作一點分享。首先我覺得我看完2013年中國旅遊的事件,我有幾個體會。第一個,我覺得十大發展事件第一個說的是政策,有兩個事情讓我們非常關註。第一個就是《旅遊法》,《旅遊法》出臺改變了很多遊客的出行方式,從參團遊到自助遊到自由行。第二個,我們國家有很多政策鼓勵更多的國外的遊客到中國,比如過境的免簽政策。前兩天參加了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發展報告會,有幾組數據特別讓我們興奮,每組數據都是標名中國的旅遊在蓬勃發展,而且出境遊、國內遊還是組團遊都是超過15%以上的增長比例,特別的振奮。第二,看到了資本的力量,看了今天很多的大事件,包括在座的袁棟袁總,袁總跟我說明年他要幹大事,因為他手里拿了很多很多的資金,要向B2B的市場做很多事情。另外我們看到了今年的11月1號去哪兒登陸納斯達克,看到了CC的成功作品,我們也為他高興。還有像阿里入主窮遊,包括面包旅行拿到融資,這麽多好消息對業界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資本這麽活躍,說明旅遊一定大有可為。第三看趨勢,有幾個事讓我振奮和興奮。第一,我覺得旅遊已經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進軍了,而且進軍的速度非常之快。我看到梁建章入主攜程以後,做的最大的一個動作就是在移動端做了一個非常棒的布局。我非常喜歡滑雪,前兩天開車去張家口滑雪。路上想定一個房間,我想這個房間怎麽定?我就打開攜程的客戶端,它現在有一個五星級酒店手機專享產品,是預付,我就付款了,我到店以後才發現,它比所有的旅行社價格都要低。我相信攜程肯定在這個產品上在補貼,而且我的用戶體驗非常好,因為我用信用卡,我在車上用了三分鐘完成了這個動作,700多塊錢的一個五星級酒店房間定好了,所以真的非常讓我振奮。而且剛才宋總分享完了以後,我馬上跟她分享了微信帳號,我想體驗一下基於B2B的產業端怎麽做生意,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所以我覺得看了這麽多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在座的各位業者來說,對於在座的各位這麽愛學習的業者來說,我們應該有所收獲,我們應該能夠看清楚未來的一些發展方向。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2013十大事件,我的一些感觸。第二,我覺得今天既然說B2B,我們就分享一些我個人對B2B的理解。首先我認為B2B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本人做了旅遊將近20年,一直為B2B苦逼了20年,所以今天站在這里各種辛酸苦辣都來了。但是說到B2B有幾個特點,可能還是需要跟大家再溝通一下。首先我認為B2B是一個利潤極低的行業。本身旅遊幹的就是掙的賣白菜的錢,冒賣白粉的風險,它的利潤率非常低。第二,B2B是一個渠道生意,做好B2B我覺得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掌握渠道,掌握渠道你就掌握B2B的一切的根本。第三,我覺得做B2B的地面成本非常高。今天下午跟袁總分享的時候,袁總跟我說他的地推部隊非常厲害,在一個城市幾百人做地面推廣,幾百人做整個渠道建設,效果非常好,但是成本確實很高。第四,我覺得作為B2B這個生意來說,其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只是工具,不是本質,本質還是產品,本質還是你所銷售的產品,或者你賣的服務,是不是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這是我對B2B的一些理解。但是B2B一定有好處,什麽是B2B的好處?我覺得我有幾個感受。第一,B2B一定有可能成為穩定賺錢的生意。大家看,我前兩天去面包旅行和彭韜聊天,我說你現在拿到B輪了,你怎麽賺錢?他說我真沒想好怎麽賺錢,我們合作好不好,你給我推一些特定線路導一些流量好不好?大家想想做B2B的生意,尤其做互聯網上的B2B,到今天為止誰也不敢說賺錢,途牛已經拿D輪了,它也不一定賺錢。做B2B不一定賺大錢,但是自己生存肯定是沒有問題,只要客戶有利以後,它的利潤應該是有一定保證的。第二,客戶忠誠度比較高,我們做B2B業務的人,只要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我們的系統,通過我們的服務獲取客戶之後,基本上客戶的轉會率不會很高。我想在座做B2B的是不是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這個生意是什麽生意?只要我們做下來,這個事情能夠做長,而且能夠賺到比較穩定的錢,但是沒有那麽大的想象力,這就是B2B。另外我覺得B2B是一個規模生意,是一個流量生意,一定做好規模,做大流量,才能把B2B這件事情做到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想象力。這個是我本人從事旅遊差不多將近20年的時間,自己的一點心得和感受。我覺得無論在B2B還是B2C,還是B2B2C,我覺得角色不重要,給客戶帶來價值最重要。也就是說讓我們的客戶能夠在我們的平臺上,在我們的服務體系內能夠更有價值,我覺得這件事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另外剛才我非常同意宋總的那句話,企業的基因決定了企業的定位。我覺得其實做B2B的非常勤奮的從業者們,我們的很多時候其實沒有那麽強的互聯網經驗。當然了潘總除外,潘總是IT的老前輩了,但是像我們這些做旅遊起家的這些人,其實大家都很期待能夠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骨子里是什麽?我們骨子里還是基於做生意的本質去做事情。其實我們在兩年前、三年前逸遊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很自豪,我們跟業者說逸遊是互聯網里最懂旅遊的,是旅遊行業里最懂互聯網的,後來我們自己想想其實我們什麽都不是,你根本就不能夠做到專註,所以我非常同意袁總的觀點,我們靠我們的基因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們看到八爪魚這麽高的A輪的融資,我們也很高興,因為畢竟他給我們B2B行業定了一個價格,我們也感謝軟銀能夠給中國的旅遊B2B行業一個定價的機會。我覺得對於業者來說,尤其對我個人而言,我非常興奮,而且我覺得未來的旅遊的B2B大有可為。我希望今天能跟在座各位作的這些分享,能夠讓大家真正地了解旅遊B2B。最後一句話,我覺得中國3萬億的旅遊市場規模,市場足夠大。四年前在海南,我問同程網的吳誌祥的吳總,我說你不怕我們競爭嗎?他說,如果我們兩個人是你做100億我做200億在競爭,我們倆都贏了,所以恭喜大家選對了這麽大市場規模的產業,旅遊大有可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勁旅網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23

創業者解析:投資人,K12藍海在這里呢!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5/59231.html

i黑馬發現,幼兒啟蒙軟件和成人自學工具在國內風生水起,小學教育輔助的工具卻乏善可陳,專註這一領域的產品更是難得一見。鄧嘯明專註家庭輔導工具領域已有時日,期間與投資人多有溝通;發現投資人對這一領域的認識仍嫌生疏,稍有誤解。本文來自《芥末堆》,對投資人的誤解進行了解析:認識一:家長不願意參與孩子學習。換個時髦的說法是:小學生家長沒有這個“需求”!這是我在交流中聽到次數最多的說法,也是“殺傷力”最強的否定理由。但是這個認知有問題!原因不解釋,直接看數據:2011-2012年期間本人在學而思師資培訓部任職,參觀小學數學高年級課程50個課次(每次3小時)以上,基本上陪聽家長與學員人數之比都能保證1:2以上。低年級數學旁聽人數更多,學而思遠大路教學點每學期排課30節以上,幾乎所有班級里面的家長人數都不少於學生人數。大量家長旁聽在一線教師當中是熟知的常識。所以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家長都非常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在學而思,旁聽家長里面更有約有四分之一會帶上筆記本全程聆聽,辛勤筆記。旁聽的家長里面包括了大學教授、PE投資人、外交官員、培訓機構老板、全職太太、全職爸爸等等!家長們深知家庭輔導的重要性,熱切地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卻苦於有限的參與途徑!試想通過手機軟件提供便捷的參與方式,讓家長高效地完成這份心意,那將是多大的一片藍海!認識二:有了培訓機構,家庭教育就不重要了大量國內的家長會覺得:學校老師講一遍,課外老師查漏補缺一遍,自己就不需要(不忍心、沒能力)再操心孩子的學習。這也是有問題的!事實是:家庭教育始終是最重要的環節。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劃分為三部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吸收和品德培養。單就知識吸收而言,學校與培訓機構講授的知識越多,家庭教育需要呼應的內容也就越多。家長經常被要求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給予反饋,但是很少有家長的反饋能讓老師滿意。因為不聽課的家長其實做不到有針對性的呼應、配合。這時候家長需要一份簡單的操作指南,羅列需要呼應的要點或者註意事項。此外,品德培養部分同樣需要智能的工具支持。2008年中國教育學會在浙江調查了4536名家長,結果顯示89.7%的家長非常渴望參與“親職教育”(教家長教育孩子),但是他們一學期最多能抽出2-4個小時來學習。有限的知識儲備和複雜現實之間的矛盾正是對智能化工具的需求。寬泛地說:學校教育逐漸現代化,課外培訓已經走在了時代前沿,但是家庭教育的傳承方式卻依然跟孔子時代相當,即“父傳子、子傳孫”。所以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不論是德育還是智育,家庭教育都是最容易、也最需要用新技術強化的短板。認識三:家庭輔導涉及廣、主觀性強,無法整合成移動產品。投資人可能有經驗: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化需求,一款移動產品很難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種觀點在邏輯上是對的:高度的差異性始終是教育數字化的難點;缺少有力的教育理論支持,移動設備也很完成嚴謹的判斷。但是另一方面的事實是:工具性的產品可以實現部分的方案集成。我們專註研究家長輔導孩子的過程,將整個過程拆分為更小的行為或者領域,然後就可以在特定的環節提供恰當的產品,從而抓住服務家長、抓住用戶。以小而美的產品切入家長群體,將來它可以成為家長端的流量入口,為高級的服務提供大數據的支撐。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渴求智能便捷的輔導工具,在這一藍海中我們可以嘗試為家長的德育或者智育提供小而美的輔助工具,繼而打開一片用戶的缺口。下圖紅色框中即為小學階段輔助教育成果的主要APP(其他區域則表示相關、做參考的APP)。紅色框中APP的來源與功能劃分涇渭分明:左邊的產品針對學習者本身,適用3-8歲兒童,具備簡單的教育功能;右邊針對學生家長,全部為培訓機構開發的CRM系統,具備部分家庭教育輔助的功能。相比時間軸最左端的幼兒啟蒙軟件和靠右端的成人自學工具,小學教育輔助的工具乏善可陳,專註這一領域的產品更是難得一見。申明:本文討論僅限於小學生(6-12歲)家長的家庭輔導工具(移動互聯網產品),不涉及網校課程、兒童遊戲、興趣或者拓展類應用。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鄧嘯明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53

在線旅遊深度專題報告:藍海市場 格局未定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99&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8 09:16 編輯

在線旅遊深度專題報告:藍海市場 格局未定
作者:曾光 鐘瀟

投資要點:

(一)在線度假是在線旅遊最具活力的領域,持續高增長

在線度假市場內涵豐富,滲透率低(僅9.2%),未來3年仍有望保持30%以上的較快增長。並且,在線度假領域直銷占比也很低(估算不到10%),為OTA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由於在線度假參與者眾多,加之各種產品標準化程度差異較大,各個參與者依據自身特點,主攻優勢領域,另辟蹊徑,都有可能成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在線度假市場整體還處於藍海狀態。

(二)線上度假OTA各有特色,互避鋒芒求發展

在線度假領域,綜合型OTA龍頭偏重自助遊(相對輕資產),其中攜程自助遊占其在線度假交易額近3/4;而同程網自助遊占比更接近9成,主要依靠門票/周邊遊(占比74%)發力,13年增長40%。專註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型OTA則主要依靠在細分市場精耕細作,比如途牛發力在線跟團遊並打造尾貨平臺,驢媽媽發力門票+景區營銷組合拳,欣欣網發力旅行社行業的淘寶模式和B2B,遨遊網則依托青旅優勢發力出境遊+自由行(出境遊占70-80%,自由行占50%),互避鋒芒求發展。目前來看,各自呈現不錯的發展趨勢。

(三)國際旅行社龍頭的電商之路:縱向一體化是關鍵,官網是核心

我們重點分析了知名的國際旅行社龍頭(歐洲TUI、韓國HANA,臺灣鳳凰和雄獅旅行社)成長之路及線上擴張的得失,從中發現:1、對於大型旅行社龍頭,向上遊控制資源以及跨區域的渠道擴張是其成長壯大最重要的發展路徑;2、在市場激烈競爭中,在有效成本控制下,一定程度的以價換量有助於市場份額的較快攀升,後來居上;3、在線上擴張方面,官網的完善是核心,而其他OTA收購,關鍵在於能否與官網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否則仍待觀察。

(四)風險提示

各種系統性風險、技術漏洞帶來的相關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五)看好在線度假子行業,依次看好攜程、途牛、中青旅、眾信

從在線度假角度,長期堅定看好掌握較強平臺資源優勢、與同程等強強聯合的攜程,“機票+酒店+其他”的協同效應有望強化其在線度假OTA的龍頭地位。與此同時,也較為看好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型龍頭。由於在線度假市場廣闊,產品相對複雜,另辟蹊徑,結合自身的先發優勢重點發力,特色OTA有望鞏固細分市場的領軍者地位,分享細分領域的高成長,建議逢低增持途牛。從傳統旅行社角度,夯實官網和縱向一體化是關鍵,建議關註遨遊網在中青旅資本支持下的發力,以及眾信旅遊未來極可能的縱向一體化擴張之路。


投資摘要

1、關鍵結論與投資建議

維持OTA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重點關註在線度假子領域。從在線度假角度,我們長期仍堅定看好掌握較強平臺資源優勢、與同程等強強聯合的攜程,“機票+酒店+其他”的協同效應有望強化其在線度假OTA的龍頭地位。與此同時,我們也較為看好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型龍頭。由於在線度假市場廣闊,產品相對複雜,另辟蹊徑,結合自身的先發優勢重點發力,特色OTA有望鞏固細分市場的領軍者地位,分享細分領域的高成長,建議逢低增持途牛(在線跟團遊第一,且在發力旅行社尾貨市場,同時還在進行多模式創新)。從傳統旅行社龍頭的線上化擴張角度,借鏡知名國際旅行社龍頭成長的得失後,我們相對更關註其對預訂官網的優化和改進,以及能與主網站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的收購擴張。此外,旅行社龍頭的縱向一體化擴張(向上遊收購地接社等資源)以及跨區域收購擴張控制渠道也是其成長壯大的關鍵。鑒於此,建議關註遨遊網在中青旅資本支持下的發力,以及眾信旅遊未來極可能的縱向一體化擴張之路(民企體制+資本平臺)。

2、核心假設或邏輯

1、相比機票和酒店等標準化產品,在線度假市場內涵豐富,滲透率低(僅9.2%),未來三年仍有望保持30%以上的較快增長。並且,在線度假領域直銷占比也很低(估算不到10%),為OTA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

2、在線度假參與者眾多,既包括專註於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OTA(如途牛、驢媽媽、螞蜂窩等),也包括積極進行產業鏈延伸的綜合OTA龍頭(如攜程、同程等),同時還包括傳統線下旅行社的線上擴張(國內如遨遊網、眾信旅遊網)等。同時,由於在線度假領域涉及到的產品較為豐富,且標準化程度各有差異,各個參與者依據自身特點,結合先發優勢主攻細分領域,另辟蹊徑,都有可能鞏固各自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地位。在線度假市場整體還處於藍海狀態。

3、與市場預期不同之處

市場上極為關註傳統線下旅行社龍頭在OTA領域的收購擴張,我們也重點分析了知名國際旅行社龍頭(歐洲TUI、韓國HANA,臺灣鳳凰和雄獅旅行社)等的成長之路及線上化得失,從而發現:1、對於大型旅行社龍頭,縱向一體化擴張是其成長壯大最為至關重要的發展路徑(包括向上遊控制地接社等資源以及跨區域的渠道擴張等);2、針對競爭較為激烈的不利環境,在一定時期內以價換量或者在所難免。在有效的成本控制下,以一定程度上的價格犧牲也可以獲得收入和凈利潤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後來居上,並通過市場份額的提升獲取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3、在線上擴張方面,官網是核心。對其他的OTA收購,如果未能與其官網或者度假品牌的核心網站有效整合從而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盈利貢獻可能低於預期。因此,我們相對更為關註傳統旅行社龍頭未來的縱向一體化擴張以及其官網的優化改造。

4、股價變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OTA企業在產業鏈相關領域的並購擴張以及彼此之間的強強聯合;

第二,移動互聯領域業績超預期;

第三,新的業務模式興起。

5、核心假設或邏輯的主要風險

第一,各種系統性風險。

第二,技術缺陷帶來的聲譽風險、支付安全風險等。

第三、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一、在線度假:內涵豐富、高速成長的藍海市場

本文是國信旅遊小組繼推出《在線旅遊專題研究:OTA企業盈利模式PK誰主沈浮?》、《在線旅遊專題之景區篇:門票在線化序幕拉開下的景區股投資邏輯再分析》兩篇專題後,在線旅遊系列專題的第三篇,重點分析在線旅遊市場中目前備受關註的在線度假領域。我們希望通過對在線度假中各產品和各參與者的分析(既包括國內積極在在線度假領域發力的綜合及特色型OTA,也包括國外知名線下旅行社龍頭發展及線上化的實踐),為投資者分析研究這個細分市場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在線度假:低滲透、高增長、內涵豐富,參與者眾多

1、低滲透。國內在線旅遊領域,度假產品相比機票、酒店等標準化的產品,明顯更為複雜,包括了遊客出遊前,出遊中、出遊後等各種服務,其滲透率相對較低。如下圖1所示,參考勁旅咨詢的數據,2013年,國內在線度假行業目前在線滲透率僅9.2%,明顯低於機票(42.6%)和酒店(20.6%)的線上化水平。


2、高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在線度假行業近幾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及以前增速均在40%以上,明顯快於在線酒店和機票的增速。受此推動,在線度假產品在在線旅遊領域的占比也逐步提升。2013年,國內在線度假交易規模已經達到303億元,占在線旅遊市場份額13.9%。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伴隨OTA近兩年強化在在線度假領域的爭奪以及在線度假滲透率的提升,加之景區等供應商有意識借助移動互聯等手段強化其產品銷售,我們參考艾瑞網的預測,預計未來三年,在線度假市場仍然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


3、直銷占比低,為OTA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從直銷和分銷的情況來看,在線度假的直銷占比明顯低於機票和酒店等容易標準化的產品。如圖5,參考艾瑞網等的數據,我們粗略預計分銷渠道占在線度假市場的份額有望近90%,景區等供應商的在線直銷占比仍然極低。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一是由於景區對在線渠道銷售的重視程度仍然相對不足,二是由於很多度假產品都以打包產品的方式出現,景區主動設計類似打包產品線上銷售的動力也相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各OTA企業擁有廣闊的發揮空間,加之其產品豐富,湧現了眾多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4、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攜程雖仍排第一,但相對優勢不及其他在線旅遊領域突出。2013年,在線度假市場中,攜程的市場份額為21.6%,雖然也處於第一的位臵,但相對優勢不及其他在線旅遊領域突出。總體來看,目前攜程、途牛、同程網、遨遊網以及悠哉旅遊網等前五家OTA合計占據了半壁江山,後續有望持續發力。


從在線度假的界定來看,在線度假包括了在線旅遊領域除了機票、酒店等核心要素以外的眾多旅遊產品,內涵極為豐富。

具體來看,從產品要素來看,在線度假包括了景區門票(包括景區內各種休閑娛樂項目的門票)、租車(包括代駕)、遊輪等眾多產品,且每種產品的特性(包括上遊供應商)也差異較大;從組織形式來看,在線度假包括了在線跟團遊和在線自助遊;在目的地方面,在線度假又可以分為國內遊(分為周邊遊和國內長途遊)、出境遊和入境遊等產品。我們在下一節將逐一進行介紹。

正是由於在線旅遊的內涵豐富,國內參與者也非常多,既包括積極進行產業鏈延伸的綜合型OTA龍頭(如攜程、同程等),也包括專註於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型OTA(如途牛、驢媽媽、螞蜂窩等),同時還包括傳統旅行社的線上擴張(國內如遨遊網、眾信旅遊網)等。同時,由於在線度假領域涉及到的產品較為豐富,且標準化程度各有差異,各個參與者依據自身特點,主攻優勢領域,另辟蹊徑,都有望成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導者。在這種背景下,在線度假市場整體還處於藍海狀態。

(二)在線度假產品要素分析之:門票/租車/遊輪

從產品要素的角度,在線度假包括了機票、酒店、門票、租車和遊輪等各種產品。由於我們在今年4月18日的行業專題報告《在線旅遊專題研究:OTA企業盈利模式PK誰主沈浮?》中對機票、酒店產品已經進行了很詳細的介紹,因此本文側重介紹後面三種產品要素。

1、門票:在線化程度極低,打包產品的核心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景區眾多,僅A級景區就達6000多個,景區門票整體市場空間也較為廣闊。根據環球旅訊的相關報道,全國景區門票2012年交易額達1300億元,2013年整體市場在1300-1400億元之間,市場空間極為可觀。但是,由於國內景區公司多以國企為主,體制原因導致系統化、互聯化程度不足,景區門票在線滲透率極低。2012、2013年,景區在線化比例分別約為1%、2%,處於極低水平。

2014年以來,景區門票作為OTA設計打包度假產品的重要要素,成為了OTA發力在線旅遊領域的重點。為了搶占在線門票市場,幾大OTA紛紛開始門票領域的價格戰,其中尤以雙程大戰最引人註意。但是2014年4月底,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攜程入股同程,二者化敵為友,合作共贏。我們認為,攜程主動的握手言和,一方面與其在門票市場屬於後進入者的角色相關,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汲取了酒店市場價格戰廝殺的教訓,體現攜程發展戰略思路的改變,更有利於市場整體蛋糕的做大。

在各大OTA的積極推動下,門票在線預訂量呈現高速增長趨勢。根據攜程發布的春節、清明、五一和端午門票在線預訂報告,今年以來的幾個節假日,門票在線預訂量均保持爆發式增長,除端午受多因素影響增長600%外,其他時段增長在800-900%。並且,門票通過手機APP預訂在高峰期的占比還超過50%,極為可觀。比如清明期間,當天買當天可以用的訂單中,手機預訂占比達70%。




從門票產品的特點來看,雖然景區數量眾多,也不像機票行業的寡頭壟斷,但因為一個區域景區資源的相對稀缺,尤其是5A級景區,壟斷優勢仍較為明顯,且多以國企為主,對互聯化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所以景區的簽約和覆蓋仍然需要時間,換言之,簽約景區數量越多,先發優勢越明顯。從這個意義來看,如圖8所示,同程網由於在門票領域布局較早,簽約門票景區數量最多,截止2014年5月簽約景點數達到5350家,在這個業務的相對優勢較顯著。


其次,雖然國內景區個數眾多,但銷量差異較大,這一方面是要積極布局發達區域周邊遊景區資源(消費頻次高,如上圖9,2012年全國客流高的景區中前8名均在發達地區),另一方面是要緊緊把握知名景區尤其4A、5A級景區資源。如圖10所示,根據《2011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在國內A級景區中,4A、5A級景區雖然數量占比僅35%,但接待的遊客量占比達68%,貢獻的門票收入占比約79%。其中4A級景區尤為關鍵。

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4A、5A級景區,OTA整體的覆蓋數據,僅從5A級景區的覆蓋來看,驢媽媽的覆蓋率相對更高,且可直接預訂景區標準門票的占比也較高。這與驢媽媽近兩年的戰略重點有關(公司近兩年在切入景區尤其是重點景區業務時,並不單純的洽談門票銷售的返傭,而是包括了營銷推廣,節慶活動等方案,從而強化了驢媽媽與上遊景區供應商的合作關系)。


其三,從盈利來看,根據環球旅訊對驢媽媽CMO王小松的采訪,門票業務的傭金率一般在8-15%之間,次於酒店,高於機票業務。但其中越是5A級景區,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加之對互聯網的重視也不足,傭金率可能相對越低。並且,門票單張的價格一般在300元以內,按此估算,一張門票如果按照平均150元計算,單張貢獻傭金僅12-22元(單張機票的傭金一般40-50元,中高端酒店的傭金一般也有50-70元),如果不能形成足夠的規模,考慮其相應的人工投入,盈利貢獻可能並不高。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門票的價格戰,進一步影響了各家OTA門票業務的盈利水平。2014年一季度,攜程打包度假產品銷售量增長了50%,但收入只增長10%,主要是因為價格戰的支出抵扣在了收入中(不過或許也正是因此,攜程主動與同程走向合作,推動市場的良性競爭)。其實,門票產品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旅遊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構建打包產品的有力武器。通過門票構成各種打包產品,可以推動產品的綜合銷售。以同程為例,它依靠門票業務的相對優勢,積極拓展套餐產品銷售業務,2013年,同程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加60%,酒店銷售額同比增加70%,其中一半是來自套餐業務。與此同時,門票作為一個多頻次消費的產品,也是激活和推廣旅遊APP的最有利武器。需要說明的是,門票在線化流程仍有待優化。由於多數景區公司的系統化程度都不高,因此很多景區門票在線化預訂後最終都需要現場取票,且很多景區沒有專門的取票窗口(支持二維碼門票直接入園的景區並不多),憑短信取票仍然要排隊,若價格優惠也不足,也會影響門票在線化的進度。

2、租車:成長較快,相對重資產,盈利待觀察

首先,由於我國租車市場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租車市場滲透率(租賃車輛數占車輛總數比例)還很低。羅蘭貝格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租車市場滲透率只有0.4%,而同期的日本有2.5%,美國1.6%,韓國1.4%,巴西1.3%。伴隨我國乘用車保有量的較快發展(下圖14),租車市場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根據羅蘭貝格的統計,2008-2013年,國內租車市場年均複合增速達29%,其中短租市場(單次租期在30天以內)年均複合增長達32%。羅蘭貝格還預計,到2018年,國內租車市場規模將達650億元,其中短租市場規模有望達18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5%。


並且,從行業集中度來看,國外租車行業的寡頭壟斷特征鮮明,前五名幾乎壟斷了近90%的租車市場,而中國租車市場的集中度還很低,CR5僅14%,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短租市場的占有率相對較高,達44%,但與美國、德國等相比差距仍然較大。換言之,在較低的市場集中度下,國內租車龍頭在品牌和資本支持下,憑借先發優勢,增速有望超越行業平均水平。


從目前國內租車市場的發展來看,為了保持足夠的盈利空間,租車行多以直銷為主(線上和線下),分銷主要體現為“攜程收購一嗨租車/易到用車等以後,其官網租車頻道直接嵌入一嗨租車的租車信息、而預定機票等界面會直接出現易到用車接送機服務的信息”等類似情況。

從租車產品的特點來看,首先,租車業務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但相比其他產品,租車業務相對重資產,需要持有一定規模的車隊,且一定的線下服務點做支持。由於需要持有一定規模的車隊,因此資金壓力相對不低,以神州租車為例,2011-2013年,其融資成本分別達到1.4、2.7、3.5億元,財務費用率分別達17%、17%和12%(2013年財務費率下降與2012年7月獲得2億美元的風投有關)。當然,這種相對重資產帶來的資金壓力也為行業後進入者設臵了較高的壁壘。此外,租車平臺流量的壓力相對也不低,尤其是對行業的後進入者,在品牌優勢尚未形成之前,流量也是個問題。這也是國外租車平臺行業集中度極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有效地上市公司融資,對於解決其資金壓力至關重要。此外,對於短期獨立上市較難的租車平臺,“傍大款”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聯想給神州租車的貸款利率比銀行貸款低1%。)。攜程先後收購易到用車和一嗨租車,在提供一定資金支持的同時,也有助於內部流量的共享,從而盡快獲得協同效應(攜程這兩項收購更多是為了布局租車,包括海外自駕業務,盈利貢獻估計短期不顯著)。

其次,相比歐美,國內租車行業也面臨較大的政策差異,從而影響車輛的使用率,進而影響盈利水平。國內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都相繼出臺了限牌和限行等規定。前者影響車隊的規模擴張(等待搖號或拍賣手續,時間較長),後者則影響車輛的使用效率。此外,國內外在車輛違章方面的處臵政策也不同。在美國,出租車輛的違章責任記在租車人名下;而中國則與車輛掛鉤,且不僅有罰款,還有扣分的問題。這就導致了神州租車近兩年都會有不少的車輛無法通過年檢,處於閑臵狀態,影響其運營效率(2013年每月平均有7624臺車輛因為不能通過兩年一次的年檢而暫停租賃業務,產生2.985億元的閑臵成本)。不過,根據公安部、國家質監總局《關於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自2014年9月1日起,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檢,或許為租車行解決年檢問題帶來了曙光。


綜合來看,租車業務未來幾年也有望持續帶來較快成長,其中租車龍頭通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有望增長更快。不過,租車業務的盈利能力較為依賴規模效應,因此這些租車公司盈利預計仍有待時日,其中如果能上市融資,資金實力相對雄厚的公司,盈利能力可能相對更有保障。

不過,在常規的租車產品以外,還有兩類服務值得關註,一是地接交通,主要包括機場、酒店等的接送等,這種在打包產品或者自助遊的組合產品中較為多見(攜程通過易到用車提供上述服務);二是代駕服務,相對常規租車服務定位可能更高端,不過市場空間仍待觀察。

3、遊輪:急速爆發下批發商面臨去庫存壓力

遊輪產品在歐美較為流行(如下圖21所示,歐洲和北美構成了全球遊輪客源的87.5%),這一是由於歐美人的假期足夠長,可以支撐眾多長線的遊輪產品,二是從文化休閑習慣來看也較為接受遊輪產品這種方式;三是與區域海洋條件相關(海洋氣候條件太過顛簸就不適合設計遊輪產品)。從我國來看,我國遊輪消費者主要在一線城市,且以中等收入家庭為主,其他城市的目前滲透率不高,提升也有待時日,且受國內帶薪休假不足的制約,時間約束產品內容,導致中國的郵輪產品雷同化過於嚴重,多集中在日韓線,二次消費率比較低。


由於遊輪產業相對重資產,全球遊輪產業寡頭壟斷特征突出,名列前茅的是嘉年華遊輪(歌詩達遊輪2003年正式加盟嘉年華集團,擁有20多艘大型豪華遊輪)、皇家加勒比遊輪、麗星遊輪等,國內的海洋遊輪產品也多為上述公司提供(本土遊輪公司此前多經營內河航線(比如三峽遊為主打的世紀遊輪)。本文這里主要關註海洋遊輪產品的分銷情況。

從分銷商的角度,如果希望控制遊輪產品的采購價格獲得更高的利潤,批發商往往需要提前包船,如攜程今年以來包船航線近15條,驢媽媽今年也推出5條包船航線。不過,提前包船會面臨銷售的壓力(根據Travelzoo中國區總裁洪維的介紹,船方一般會要求包船商上座率必須達到70%-80%以上,如未能達到這一上座率,包船商需要支付1000元/人的罰款)。還有一種則只做遊輪產品的分銷,比如途牛,相對沒有庫存的壓力,但分銷商的傭金率可能也偏低,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今年以來,由於遊輪旅遊市場十分火爆,包括遊輪巨頭在內的各大遊輪公司也紛紛加大了在華的投放。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勁旅咨詢的統計,僅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2014年將靠泊郵輪239艘次,預計遊客將超100萬人次。但是,遊輪供給短期的較快上升導致目前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局面。並且,在這種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包船的批發商也面臨一定的壓力(每艘郵輪的席位從1500-4000不等,而郵輪每30名遊客就需要一名領隊),有的不得不低價甩賣,以北京商報的報道為例,為保證郵輪上座率,分銷商不得不低價甩賣,歌詩達郵輪原價7899元/人的產品甚至以千元/人甩賣(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陽臺房3500元/人已經低於包船成本價)。不過,這種情況下反而為途牛這樣的分銷商提高了較好的銷售機會,尤其是尾貨產品獲得了有力支撐。

(三)在線度假產品組織形式分析之:跟團遊/自助遊

從組織形式來看,在線度假產品可以分為自助遊(包括半自助遊)和跟團遊。自助遊:增速快,綜合型OTA更占優勢。從下圖可以看出,相比在線跟團遊,在線自助遊這幾年持續保持50%或以上的高速增長。2012年開始,在線自助遊占比超過了50%。OTA在自助遊領域的積極發力是推動在線自助遊的核心原因。具體來看,在線OTA結合自身優勢,順應客戶需求,推出各種“機票+酒店”,“地接+酒店”、“門票+交通”以及眾多一日遊的產品,供客戶自主選擇,從而有效地推動了在線自助遊的高速增長。


我們認為,在線自助遊的發展對機票、酒店以及目的地交通、門票等的采購能力要求較高(規模優勢形成價格優勢),因此,攜程、同程這樣的綜合OTA平臺會占據相對優勢,因此在自助遊市場的份額也明顯更高。對於其他OTA,關鍵在於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出特色。

從在線跟團遊的情況來看,雖然近幾年自由行的快速上漲使跟團遊的占比不斷下降,但跟團遊作為旅遊中的一項重要的出遊模式,其存在仍有其必要性,尤其對中老年遊客、交通相對不便的區域出遊或者出境遊旅遊等還是非常重要的。從臺灣可以看出,雖然其國內遊跟團遊的比例非常低,在3.5-5%之間(小國模型的特殊性,且其區域內交通已經較為發達),但是臺灣的出境遊中,跟團遊的占比仍然達到80%,也說明了這一點。

具體來看,從旅行社的角度,跟團遊涉及到組團社和地接社。組團社即客源地的組團社(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地接社指的是旅遊地負責接待、服務的旅行社,與組團社相對應,主要是對目的地產品進行打包設計。

首先,從組團社來看,客源地的批發商主要通過采購目的地地接社的產品,並打包整理後,銷售給各個分銷渠道(包括旅行社以及OTA等),多以線下旅行社為主。規模大的批發商可以通過直接采購旅遊目的地的航空公司、住宿、門票、交通等產品,自行打包設計產品即繞開地接社這個環節。眾信旅遊作為批發商,其對於歐洲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多可以直接采購,但對歐洲少數目的地,以及北美等其他目的地,則仍需通過采購地接社來完成產品的設計。零售商則是指直接將旅遊產品銷售個個人或者企業(集團采購)的機構,包括OTA和線下旅行社門店。中青旅、眾信等線下旅行社的線上銷售平臺遨遊網、眾信旅遊網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批零一體的業務模式(銷售自身產品為主)。


從零售商的角度,途牛、攜程、悠哉旅遊網以及欣欣旅遊網主要是線上分銷商,其中途牛在在線跟團遊市場排名第一(專攻旅行社產品的線上銷售),2013年跟團遊交易額在20億元左右。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途牛通過匯總終端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采取OEM的方式,向上遊旅行社定制和采購產品(自助遊產品則自行采購)。不過本質而言,途牛仍然是一個跟團遊產品的在線零售分銷商。攜程雖然重點發力在線跟團遊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憑借其OTA行業龍頭的地位和品牌影響力,打包產品的銷售規模也上升得很快,2013年市場排名第二。其三為悠哉旅遊網,商業模式與途牛類似,主要側重華東線的旅行社產品在線分銷,並以出境遊產品為主(占比60%)。

從批發商的角度,目前也出現了專門的旅遊B2B線上平臺,為旅遊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溝通和銷售的橋梁,如八爪魚(華東線的旅遊B2B平臺)、旅遊圈、百事通,欣旅通等。

具體來看,蘇州八爪魚在線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成立較早的B2B平臺,註冊資金1000萬元,目前是華東地區在線旅遊綜合分銷平臺的領導者。目前八爪魚在線已經進入的蘇州、無錫、南京和安徽市場,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在蘇州的市場幾乎是100%(所謂覆蓋100%就是所有的門店只用一個終端,供應商也只有一個終端,都是八爪魚在線,這兩頭都是100%)。目前“八爪魚在線平臺”上的供應商有接近1000家,分銷商大約4000家,處於快速增長期,但目前尚未盈利。

2013年11月10日,八爪魚在線正式宣布獲得嘉禦基金和軟銀中國資本約1.5億人民幣融資。憑借這一資金支持,公司CEO袁棟表態,接下來八爪魚平臺將剝離現有的自營產品,真正向平臺轉型。

旅遊圈是上海匹匹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線旅遊同業分銷B2B平臺,成立於2013年,產品覆蓋出境、國內、周邊,核心業務為專出境旅遊產品,全面涵蓋多地出發的跟團遊、自由行、簽證及各項境外單項旅遊服務產品(門票、八達通)等。平臺除了提供產品交易,為分銷旅行社提供微信營銷服務,提供網站銷售服務,幫助旅行社建立O2O(推出“收客寶”等產品),提升其銷售能力。雖然旅遊圈成立僅1年的時間,但目前已覆蓋上海80%的旅行社,並已經向周邊城市輻射。2014年初,旅遊圈獲得千萬風投。

其次,從地接社的角度來看,國內地接社提供的產品主要是景區門票、當地導遊和相關交通、導購等產品服務,而出境遊對應的地接社所提供的產品則相對複雜,包括簽證、旅遊咨詢、機場接送、家庭旅館、商務包車、旅遊租車、華語導遊、散客拼團、行程食宿、購物購票等多種服務。地接社多數是憑借區域優勢,與上遊供應商聯系緊密,加之批量采購,從而可以依靠規模經濟獲益。

總體而言,組團社尤其是組團社中的批發商發展壯大後,往往會向上遊延伸,要麽繞開地接社直接采購產品,或者通過收購地接社快速進入其他市場(參考後文途易的成長歷程)。而地接社做大後,也不排除向組團社延伸,比如海航旅遊旗下的凱撒旅遊其實最早就是德國地接社起家(後拓展為歐洲最大的幾家華人地接社之一,再拓展至國內組團社業務)。

從我們重點關註出境遊地接社情況來看。據國際旅遊交易網統計,出境遊地接社數量總共有10652家,其中歐洲地接社(所在地和業務均在鋪張)5369家(包括境外地接為4439家、境外地接駐華代表處864家、入境地接社59家、其他地接業務6家)。在歐洲各國的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總體而言,希臘和德國的地接社數量最多,其次是意大利和法國,都是歐洲經典的旅遊勝地。換言之,這些地方的地接社競爭也相對激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內組團社采購上遊產品包括未來可能的對地接社的收購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旅遊目的地分析之:出境遊/周邊遊/國內遊,出境遊和周邊遊增長較快

從旅遊目的地來看,在線度假可以分為周邊遊、國內長途遊和出境遊(入境遊近幾年明顯萎縮,且國內OTA涉及較少)。其中周邊遊雖然占比略低(2013年占比達到28.6%,主要是因為消費單價較低),但增長最快(如圖27所示在三類產品中增長最快,近兩年增長都在50%以上),且因為消費頻次高,消費人群龐大,空間也極為可觀。出境遊增長較快(近兩年增速在40%以上),交易額占比也最高(2013年占比38%),與出境遊行業整體景氣較好,且客單價較高相關。其三為國內長途遊,2013年占比1/3,但這幾年增速明顯放緩,既有出境遊分流的因素,也有很多遊客選擇通過“大交通+周邊遊”的方式出行的因素(分流了國內長途遊)。


二、線上OTA:各有特色,互避鋒芒求發展

(一)攜程:依托OTA龍頭地位,主打在線自助遊

度假業務:2013年以前持續高增長,今年Q1因多因素放緩。從攜程的情況來看,2007-2013年,在線度假業務一直是攜程各項業務中增長最快的一項業務(圖29)。2013年,在線度假產品收入9.36億元(包括代銷傭金以及部分交易額),占公司收入的比重為16%。不過,2014Q1,受在門票價格戰的影響,加之馬航事件和東南亞的政局動蕩影響了遊客赴東南亞旅遊的熱情,低價促銷較多,因此,雖然攜程一季度在線度假業務銷量增長50%,但收入僅增長10%。


攜程的度假業務盈利能力及構成。具體分析攜程的在線度假業務,2013年,攜程度假業務的交易額大約在65-68億元之間(綜合艾瑞網和勁旅咨詢的估算數據)。雖然攜程報表上的度假業務收入9.36億元包括了代銷傭金以及部分交易額,但我們估算其整體收益率仍有望達到10%左右,盈利能力相對不低。從組織形式來看,攜程依托自身綜合OTA平臺優勢,側重通過“交通+地接”的方式,主打自助遊(在線自助遊領域排名第一,市場份額26.7%,圖24)。如下圖所示,在2013年60多億元的度假業務交易額中,攜程的自助遊交易額占比近3/4。


從目的地來看,攜程的度假業務中,預計出境遊占比在50%以上,主要以“自產自銷”的自助遊產品為主,尤其側重港澳和東南亞的產品。目前,攜程在線度假的客戶仍然相對以一線城市占主導(這與其之前的中高端定位與商務定位有關)。結合目前攜程在機票和酒店領域開放後臺引入第三方產品的模式(在預訂時以旅行套餐的形式註明),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在度假業務上也將開放後臺,引入其他第三方的產品,進一步豐富線路數量,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出,攜程的度假業務中,周邊遊和國內遊占比相對較低,尤其是周邊遊產品(含門票預訂)估算僅占10%-15%左右。我們預計這也是攜程入股同程,加強合作的重要原因(同程在周邊遊領域最強)。

從攜程未來的發展來看,預計產業投資在平臺化戰略下仍有望高速增長。在2013年的數次收購戰略布局基礎上,2014年4月29日,攜程宣布將以2億美元入股同程網,將成為同程第二大股東,攜程將把景點門票的現付業務全部接入同程,並支持同程獨立IPO。隨後,攜程宣布於4月27日與途牛達成協議,將在途牛IPO完成時以發行價收購途牛價值1500萬美元的股份。


我們認為,去年和今年以來攜程頻繁的資本運作反映了攜程戰略思路的改變。通過參股等方式進入潛在的競爭對手,化對手為盟友,攜程可以改變以前直面惡性低價競爭的局面,從而將可能的惡性競爭更多轉換為相對良性的競爭,共同將市場蛋糕做大。並且,攜程與這些盟友的合作,還可以有效彌補自身的不足(參股同程獲得同程的現付門票資源,可以有效的支持周邊遊業務發展;參股途牛也可以獲得其跟團遊等產品優勢),進而有助於推進自身的平臺化)。雖然攜程這樣既有直銷產品,也有分銷其他第三方產品的平臺會面臨優秀展示資源沖突的問題,但從目前的操作來看,攜程運作的方式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在機票和酒店方面,攜程在官網中在自身直銷產品基礎上,也提供了一些相對低價的產品,但第三方產品以旅行套餐的方式提供,從而也可以爭取部分價格敏感性的客戶。與此同時,由於旅行套餐在行程單和發票方面存有劣勢,因此商務客戶還是會選擇其原有產品。換言之,通過有選擇性的互補,攜程這一平臺可以同時滿足商務客戶和休閑或價格敏感性客戶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推動其未來的成長。我們仍然對攜程這樣的平臺化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二)途牛:在線跟團遊的領導者,積極發力在線旅遊“唯品會”模式

途牛旅遊網目前在在線度假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主要包括在線跟團遊和在線自助遊兩種業務(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門票、簽證以及廣告收入),2013年交易規模約30億元,其中尤以在線跟團遊為主。


具體來看,途牛依靠篩選旅行社線路,以旅行社的線上銷售平臺起家(以網站和呼叫中心的方式銷售旅遊線路,與線下旅行社門店差異化競爭),主打跟團遊產品(與攜程等OTA龍頭的發力重點也形成差異)。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途牛進一步匯總終端消費者的需求,采取OEM的方式向上遊定制和采購產品。2013年,跟團遊收入增速高達116%,並且在剔除跟團遊的采購成本後,跟團遊帶來的收益貢獻仍然達67%。2013年,途牛在國內在線跟團遊市場份額達17.60%,處於龍頭地位(見圖35)。

在線自助遊方面,途牛主要是針對一些容易做自由行的海島遊產品,直接從上遊資源方(國際航空公司、酒店)采購產品(簽協議保障在多少個座位範圍內保障一定的上座率),自行組合銷售及相關服務,其中在馬爾代夫等目的地具有絕對的市場領先地位。此外還有一部分產品是從此前跟團遊的機票、酒店預訂中拆分出來的,價格相對便宜,但時間和方便性上不占優勢,主要針對部分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客戶。


從盈利能力來看,如圖36,途牛目前銷售跟團遊產品的毛利率大約在8-10%左右,自助遊的毛利率大概在4-6%左右。

從資金周轉來看,由於客戶在預訂旅遊線路時需要付全款,而途牛與供應商之間有40-45天的賬期(服務不滿意可以不付款,保障服務體驗),因此途牛的現金流實際上較為充分,近三年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均為正。良好的運營模式使途牛也沒有庫存的壓力。同時,充足的現金流優勢使途牛未來不排除通過向互聯網金融等方面發展而獲利。

由於目前公司跟團遊以出境遊為主,自助遊也多傾向於東南亞等海島遊,因此公司的業務以出境遊為主,占比達60-70%。


從客戶分布來看,與攜程在線度假客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不同(占比估計近80%),途牛比較看重向二線城市的滲透,註重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均衡分布,其一線城市的客戶占比約50%+,而二線城市的占比達到40-50%。並且公司還發現,在中心城市周邊設立了途牛的服務點往往有助於該中心城市業務量的較快增長。

尾貨模式。2014年以來,途牛開始積極探索旅遊的庫存清貨銷售模式,結合旅遊產品時效性高的特點,重點打造特賣頻道,以低價尾貨吸引消費者光顧(這方面與窮遊網、來來會的模式比較接近)。由於旅遊產品時效性強,淡旺季差異下淡季旅行社庫存壓力也相對較大,加之這塊產品的線上化程度相對較低,在其線上滲透的過程中,途牛憑借上市後的資金品牌優勢,有望分享這一市場的高成長。並且,近兩年,由於去三公和旅遊法的影響,許多旅行社都重點發力出境遊尤其是門檻相對較低的東南亞遊,提前采購了相對不少的東南亞酒店和航線庫存,但2014年由於馬航事件和東南亞的局勢問題,東南亞遊遇冷也使旅行社面臨一定的庫存壓力,近期眾多東南亞遊的特賣也正是源於此。

我們認為,途牛今年重點發力去庫存的模式,對其今明兩年收入的增長還是有重要意義(公司2013年收入規模也僅20億元),值得重點關註(公司預計旅遊尾貨市場空間50-100億元)。並且,尾貨模式在吸引流量上作用尤為突出。但是從盈利能力來看,尾貨由於原本屬於特價產品,傭金收入估計極為有限,單產品的盈利能力估計較弱,只有形成了足夠的規模(比如占尾貨市場的30%)才能實現較好的盈利貢獻。

在攜程入股之後,公司未來與攜程在度假領域的競爭將更多體現為良性競爭,一是可以在酒店導入方面與攜程強化合作,二是可以共同控制上遊資源,比如遊輪等產品,提高議價能力;三是代銷攜程的度假產品,提供一個銷售的平臺。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公司除了發力尾貨產品以外,未來還會推出其他特色產品(如預付模式)。未來業務版圖中,公司希望自由行占比30-40%,跟團遊50-60%。

並且,隨著公司規模的提升,在傳統的代銷旅行社產品和自助遊自行采購這兩種業務模式之外,公司還在嘗試新的兩種業務模式:一是開發後臺,允許旅行社在途牛上開店銷售自己的產品(類似於淘寶平臺模式);二是B2B模式,成為連接批發商和零售商的橋梁(類似於前文提到的八爪魚等模式)。


(三)同程:門票領先,綜合發力

目前同程網以8.9%的市場份額,在線度假領域位列第三。參考勁旅網的統計口徑,同程網作為一個綜合型的OTA平臺,2013年機票銷售領域排名第二(未考慮去哪兒平臺的收入),酒店銷售排名第五(未考慮去哪兒平臺的收入),綜合實力尚可。


結合我們此前的分析,對於綜合型的OTA,其度假業務相對以自助遊為主,同程網亦不例外。具體參考艾瑞網等的數據,我們估算同程網的度假業務交易規模大約在23-27億元左右。其中主要以自助遊為主,占比接近九成。並且,公司自助遊業務仍然呈現快速增長,2013年,自助遊交易額增長仍然達到40%左右。


具體來看,公司自助遊業務的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其門票業務優勢(參考前文分析,截止2014年5月同程簽約門票個數最多,達5000多個)。公司通過以門票產品為核心,主打周邊遊產品切入相應業務線(周邊遊產品統計中包括了門票的銷售),並進行業務拓展,2013年周邊遊的交易額占其總度假交易額的比例達到74%,處於周邊遊市場排名第一的領軍者地位(2013年周邊遊市場份額達23%)。並且,公司的周邊遊業務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增長60-70%(見圖43),明顯高於國內長途遊和出境遊。我們預計2014年公司周邊遊業務仍能保持40%以上的增速。此外,同程網的國內長線遊也多以“機票+酒店”等自助遊為主,只不過定位相對中檔,且這部分市場面對來自攜程等的競爭,目前僅占比11%。

根據同程官方提供的數字顯示,2013年,同程的門票業務規模是1000萬張,平均利潤率為10%,公司CEO吳誌祥預測2014年同程景點門票的覆蓋人數將達3000萬人次。2014年,同程通過與攜程的合作,可以獲得其現付酒店資源,有效彌補其酒店業務短板,有助於其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出境遊產品方面,目前占比約15%,2013年增長30%。公司側重通過發力遊輪等產品推動出境遊業務的快速增長(遊輪有包船4個航次,也有分銷產品)。公司約11%的跟團遊主要都體現在出境遊方面(包括遊輪產品),也主要是由於出境旅遊的特點所決定的。


此前,在攜程入股同程時曾表示支持同程獨立IPO。公司也曾表示擬在兩年內重啟IPO。如果公司繼續考慮爭取在A股上市,那麽追求收入和盈利的雙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四)遨遊網:重點發展出境遊、自由行

作為中青旅旗下的官方網站,遨遊網的突出優勢在於有強大的線下旅行社資源做支撐,其在線產品質量較有保障。2013年,公司70%的產品來自中青旅自身。

從遨遊網近幾年發力的重點來看,一是著重發展出境遊。2013年,中青旅遨遊網2013年營收10個億左右,其中出境遊收入占比70%-80%。如圖44所示,2013年中青旅遨遊網在線出境遊市場份額7.7%,排名第三,也顯示了其出境遊業務方面的相對優勢。與此同時,公司也結合其“百變自由行”產品的優勢,積極拓展線上自由行產品。2013年。自由行產品占比50%,發展也相對較快。與之相應的,2013年,公司在線自助遊市場的份額3.6%,排名第四,也相對不錯。


2014年,遨遊網憑借中青旅的資金支持(再融資中獲得了3億元的資金支撐),積極推動全國化、平臺化、移動化,目前流量月均20萬UV,相比同程、途牛等百位以上的月均UV流量仍然不小的差劇(不過遨遊網的轉化率相對不低)。在全國化方面,在公司已有分子公司布局的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出發的產品),公司主要以自身的產品為主,即“中青旅出品”;在其分子公司尚未覆蓋的領域,則主要通過篩選有品質保障的旅行社產品,即“中青旅擔保”(如成都、廣州等口岸城市)。在平臺化方面,目前機票產品已上線,門票和簽證未來也會上線,以及上述中青旅擔保的產品也會進一步豐富。從移動化的角度,目前公司無線端訂單占比10%,未來貢獻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我們認為,在目前國內OTA行業高增長,競爭也相對激烈的背景下,OTA中的後起之秀要獲得較快發展,關鍵在於尋求自身有相對優勢的細分領域重點發力,從而通過互避鋒芒,分享行業的高成長。而遨遊網的優勢在於其線下旅行社的強大網絡和多年的旅遊產品服務經驗,且在批量采購上依托線下旅行社的平臺,價格優勢也可以逐步發揮。公司如果借鑒已有青旅總社的品牌優勢,強化遨遊網的宣傳,同時進一步提升其出境遊、自由行等產品的競爭力,未來仍然有望在國內龐大的OTA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五)驢媽媽:以景區門票分銷為切入點,自助遊起家

驢媽媽旅遊網由洪清華2008年成立於上海,主要立足於自助遊,在發展中以景區門票作為重要的切入點。由於驢媽媽的母公司景域集團是從旅遊景區及目的地做規劃起家,在目的地的資源渠道積累比較深厚(已經完成1000多個景區及目的地相關規劃項目),因此公司在切入在線旅遊領域主要以景區為主。並且,在於切入景區營銷時,公司並不單純的洽談門票銷售的返傭,而是包括了營銷推廣,節慶活動等方案,從而強化了驢媽媽與上遊景區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因此,驢媽媽在景區營銷中尤其註重與重點景區的關系維護。從前面圖11可以看出,驢媽媽在全國5A級景區的覆蓋率相對最高,也可以看出驢媽媽在這方面的優勢。公司目前開發的“二維碼訂單”和“E景通”已經成為與景區後天對接的重要方案,既可以方便遊客憑借含有二維碼的手機短信,能順利地通過景區驢媽媽的專用通道進入景區,實現數字化通關,同時也可以實時監測到進園、出園人次。從下圖也可以看出,在其擁有的景區資源中,相比攜程和同程網,驢媽媽擁有的僅支持預付的景區預定資源最高,也可以看出公司在這方面的優勢。

並且,伴隨2014年5月雙程下架在去哪兒的門票業務(參考2014年5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去哪兒的門票業務由驢媽媽主要提供。去哪兒可以憑借驢媽媽的門票資源較好地彌補自己的業務短板,而驢媽媽則可以較好地依托去哪兒這個平臺提升規模,並獲得較好的流量支持。



與此同時,驢媽媽還嘗試進一步延伸旅遊度假的產品線,一是推出遊輪產品,二是推出帳篷客度假產品。在遊輪產品上,相比攜程和同程等,驢媽媽推出遊輪的時間較短,但目前上量比較快(目前已經達到5個航次),均是以包船的方式(以日韓線為主),雖然低於攜程的15個航次,但高於同程網的4個航次。而帳篷客則是公司結合景區住宿推出一類新產品,其集團的第一家帳篷客酒店位於浙江安吉的白茶園,投資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預計2014年7月可正式開業迎客。公司未來是希望與景區進行合作,景區來投資,公司負責設計和運營。

目前,驢媽媽的收入來源以“門票分銷+景區營銷”為主,主要來自:1、景區門票傭金(采用了盈利折扣返還和差價兩種方式);2、在線廣告收入;3、會員費用及為旅遊企業提供的精準營銷傭金。根據《南方都市報》2014年03月13日以及鳳凰網的相關報道,2013年,驢媽媽在門票業務上的銷售增幅仍然接近450%,達10億元左右;2014年保守估計有200%的增長。無線端訂單量2013年與2012年相比增長了12倍。其中,通過無線端進行門票預訂,最高峰已占到整體訂單量的50%以上。此外,2014年初,公司獲得中信銀行10億元的授信,其中5億元用於景區門票業務的推廣,3億元投入發展無線客戶端,預計2014年公司門票業務和無線端均能繼續保持較快的收入增速。

(六)悠哉旅遊網:華東區域跟團遊零售為主

悠哉旅遊網由上海悠哉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與途牛的業務模式一致,悠哉旅遊網主攻旅行社產品的線上銷售,2013年跟團遊占比80%。其毛利率水平也與途牛相當,2013年在10%左右。

由於公司由上海的旅行社建立,因此業務主要以華東地區為主。雖然公司成立時間早於途牛,但因為此前在品牌推廣和發展上風格相對穩健,發展速度遜於途牛。2013年,悠哉旅遊網的交易規模約9億元,較途牛30億元的交易規模差距較為顯著,同時業務覆蓋城市也與途牛有一定差距。

從目的地來看,悠哉旅遊網的業務以出境遊為主。2013年,公司以郵輪產品為突破口(分銷為主),積極推動出境遊業務的增長,其中2013年郵輪產品的增速達到800-1000%。



需要關註的是,根據2014年5月14日品橙旅遊的報道,近期,萬達集團旗下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正著手收購悠哉旅遊網,雙方已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萬達集團在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期間先後收購多家旅行社資源,包括上半年收購湖北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環行五洲旅行社、江西亞細亞國際旅行社、深圳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即深圳國旅新景界等。但僅布局線下還是非常不夠的,因此萬達集團也力圖發展線上資源,擴展線上渠道和入口,實現萬達在旅遊產業O2O閉環。

我們認為,如果上述收購可以完成,憑借大連萬達集團雄厚的背景,不排除會通過階段性輸血的方式推動悠哉旅遊網的發展,從而可以給這個OTA平臺未來的發展帶來有力的支撐。

(七)欣欣旅遊網:B2B平臺&B2C平臺

廈門欣欣信息有限公司創辦於2009年2月,旨在幫助傳統旅遊企業實現在線化的互聯網技術開發公司。欣欣旗下運營兩大平臺:欣欣旅遊網(B2C平臺)和欣旅通(B2B平臺)。


欣欣旅遊網主要是為旅行社提供銷售產品的平臺(也會協助客戶獲得預訂後享受旅行社提供的各類旅遊服務),類似於淘寶平臺或者去哪兒的模式,與途牛網的OEM向旅行社定制並采購產品的方式還是存在較大區別(買斷產品)。參考公司官網分析以及創業之家提供的資料,欣欣旅遊網的運營模式為:將旅行社的線路資質收集整理到線上(由旅行社上傳)——提供線路——消費者預訂繳費——旅行社獲得顧客——旅行社購買服務,欣欣旅遊網獲得收入。

並且,針對中小旅行社技術實力有限的特點,公司2012年12月開始推出“欣內欣外”,即采用“欣內網店+欣外網站”的“1+1”模式,幫助旅行社輕松建立自主品牌網站,實現雙店數據同步管理,雙向更新,且可以對百度、谷歌、搜狗、搜搜等主流搜索引擎進行推廣排名的優化。

從盈利模式來看:欣欣旅遊網主要的盈利來自於機票、酒店頻道的合作返傭、旅遊企業的廣告收入以及旅行社年費收入。在傭金方面,采取“單次有效點擊成本為3分錢,支付傭金比例起始點為0.6%”的收費模式。對加盟的旅行社收取年服務費,主要采用“淘寶旺鋪模式”,費率為旺鋪一年6000元,標準網店免年費。據欣欣旅遊網透露的數字,目前在其網站註冊的商家超過5萬家,超過2000家開通旺鋪,其中有超過500家優秀服務商(資料來源:賴潤星-旅行社網店經營-欣欣旅遊網)。

欣旅通(www.cncn.net)則是公司為順應旅遊B2B需求正旺的發展趨勢,2014年4月面向旅遊企業推出欣旅通旅遊同業供銷平臺(即B2B平臺)。目前萬達環球國旅、重慶新幹線、中國婦女旅行社等首批品牌供應商的招商入駐已經完成,2014年4月15日到6月1日為試運營時間。根據欣旅通官網的最新數據,欣旅通供銷平臺中擁有56923家旅行社,旅遊同行90545位,同行詢價130584家。並且,在欣旅通這一平臺上,公司堅持只做技術,不參與交易的原則,保持中立性。同時,欣欣還聯合支付寶,推出行業金融保障計劃,打造欣旅通同業信用體系,每筆交易都會以雙方最後的互評作為交易終結以及資金分流依據,爭取為誠信經營的用戶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信用平臺。

從欣旅通的盈利模式來看,公司主要是通過對某些項目收取服務費盈利,而註冊會員並不收取費用。如果從網站流量來看,參考2014年5月CNITresearch的監測報告,欣欣旅遊網以34.2萬月均UV排名8位,雖次於同程旅遊、途牛、攜程等,但優於淘寶旅行,總體還是不錯的。

在APP市場份額方面,根據市場上主流的在線旅遊APP(安卓版)下載量進行統計與分析,截止至2013年12月21日,去哪兒網、攜程、螞蜂窩占據在線旅遊無線客戶端的前三甲,欣欣旅遊網以0.05%位列末端,說明其無線端發力相對較弱。


我們認為,欣欣這種B2B&B2C的模式,對中小旅行社的吸引較大。但對客戶而言,由於產品的來源不統一,服務質量可能差異較大,因此客戶的體驗也有待提高。最關鍵的是,公司的知名度目前還有待提升,流量導入會有壓力,而現有的盈利模式需要形成足夠的規模才有可能盈利。不過,作為一個兼具B2B和B2C業務的綜合平臺,公司的平臺力量還是較為突出的,未來不排除通過價值鏈的延伸來獲利。


三、線下旅行社龍頭成長及線上擴張的國際借鑒

在關註典型OTA的同時,我們也關註傳統線下旅行社龍頭的線上化戰略。我們期望通過對國際旅行社的代表企業如歐洲旅行社龍頭——途易TUI、韓國旅行社龍頭——Hana旅行社和臺灣旅行社龍頭——鳳凰/雄獅旅行社的發展以及線上擴張的情況的分析,為分析國內線下旅行社龍頭發展及線上擴張前景提供借鑒。

(一)歐洲旅行社龍頭途易:積極縱向一體化擴張,線上擴張有得有失

途易TUI是全球最大的旅行社集團、2013年全球品牌500強中唯一的上榜旅行社。從其發展歷程來看,1968年德國四家中等規模的旅遊經營商簽訂了合作聯盟協議成立新公司(TouristikUnionInternational,即國際旅遊聯盟,簡稱TUI),即途易的前身。公司抓住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跟團遊產品盛行的趨勢,采取積極的收購擴張策略,進行了較快發展。

一方面,公司強調進行縱向一體化的發展,積極向上遊供應商地接社乃至航空、酒店、遊輪等擴張(1960-2000s)。在地接社方面,截止2005年底,途易在30個國家的主要目的地,擁有37家地接社的股份,包括:西班牙途易(TUIEspaña),多米尼加途易(TUIDominicana),葡萄牙途易(TUIPortugal),希臘途易(TUIHellas),土耳其途易(TUITürkyie),保加利亞途易(TUIBulgaria),以及集團在塞浦路斯、埃及、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地接社等。同時,公司還通過購買部分飛機、包機或者參股部分航空公司的方式,控制了上遊航空資源。公司認為,控制飛機如遇客流不景氣可以改變航線,控制酒店如果客流不景氣壓力較大,因此主要是布局一些一線度假勝地的酒店資源(主要是Riu和羅賓遜等品牌,多為4、5星級酒店,且以歐洲地中海等度假勝地的酒店為主),對於其他酒店多數資源,更多傾向於合作的方式。同時,公司還與遊輪公司合作,比如2007年12月,途易與意大利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合作成立途易郵輪公司,掌握了部分遊輪資源。

另一方面,為了控制零售分銷渠道資源,實現規模經濟,公司也進行積極的並購擴張,包括在1998年收購了世界知名旅行社托馬斯庫克ThomasCook25%的股份,隨後又增資到50.1%;1999年接管德國最大的連鎖旅行社FirstReisebüroManagementGmbH&Co.KGofD1sseldor等。在2000年,以30億歐元收購收購英國第二大包價旅遊運營商湯姆森旅遊集團(ThomsonTravelGroup)。並購買了奧地利GTT控股公司75%的股份,該公司旗下的旅遊運營商GuletTouropaTouristik是奧地利最大的旅遊運營商之一。2002年TUI又收購法國領先的旅遊經營商NouvellesFrontière100%的股權。2007年,公司又收購了在歐洲排名前列的FirstChoiceHolidaysPLC,進一步壯大集團規模。

換言之,為了世界領先的大型旅遊集團,途易積極通過收購擴張的方式向旅遊的上下產業鏈擴張。目前,途易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的巨無霸(從旅遊中介成長為旅遊要素的控制者),其業務範圍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每年為來自超過30個客源市場,近3千萬的遊客提供專業且優質的全方位旅遊服務。截至2013年9月底,途易在全球擁有約74,400名雇員,1,800家旅遊門市,232間酒店(以地中海等度假勝地的酒店為主),130架客機以及7艘豪華遠洋郵輪。

目前,途易的公司組織結構如下圖51所示。


在途易近些年的發展中,面對在線化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公司也積極采取了各種措施。除了重點打造自身的官網(www.tui.com)以外,2008年,公司關閉了英國部分線下旅行社,以節省成本。2014年,公司又推出新一代的實體旅行社(線下體驗店,顧客可以在門店內進行線上比較分析,充分了解產品,在店內下單)。同時,公司先後收購了Laterooms.com、Asiarooms.com和Malapronta.com等線上業務,進行擴張。2013年2月,公司還收購了Isango(目的地旅遊和活動提供商),並將其整合與其在線品牌進行整合,通過其現有的B2C網站來提供Isango產品和內容,並在TUI除了德國以外的區域所提供的代理預訂系統中顯示其內容。其中,公司收購Aisarooms.com和Malapronta.com,旨在布局新興市場(TUI主要的業務均集中在歐洲)。


然而,2014年6月27日,英國途易旅遊公司(TUITravel)公告與其德國母公司德國途易合並(TUIAG,英國途易是德國途易最主要的旅遊分部)。在合並的方案中,英國途易卻準備將其住宿及目的地(主要為線上酒店批發和酒店OTA)和專家及活動(主要為戶外探險等方面)兩個板塊的業務進行剝離待售。我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部分OTA業務盈利欠佳,且公司希望集中精力發展主業相關。


具體來看,公司對LateRooms.com的收購一度也非常成功,曾兩年內成功將該網站的價值增長了五倍。然而近幾年,該OTA的成長則相對放緩。目前Laterooms在英國零售旅行市場位居第12,月份額0.9%。2013年,Laterooms間夜數下降6%。相比之下,在線旅遊企業的領軍人物如Booking.com和Expedia同期在酒店業務卻呈現兩位數增長。結合與Laterrooms.com模式比較接近的LastMinute.com(Sabre旗下,總部位於英國,其規模和價值是LateRooms.com的2倍),其盈利也欠佳,我們認為,除了OTA自身經營的問題和技術系統整合不力以外,這與特價酒店的模式可能有一定關系,酒店庫存受限,前期成長易,但真正做大到足夠的規模比較難。

Aisarooms.com(亞洲廉價酒店為主)和Malapronta.com(巴西第四大OTA,純酒店OTA)的盈利相對不理想,我們認為或許與互聯網時代贏家通吃,排名相對靠後的OTA盈利相對承壓有關。

此外,公司還希望出售TUI旅行中的專家及活動中的探險業務(全球最大的探險旅行業務運營商,與IntrepidTravel是合作夥伴)、極地旅行業務、TCS(一個利用私人飛機的度假產品),核心原因也是盈利貢獻的不顯著。

從股價表現來看,由於英國途易是由德國途易的旅遊部門及首選假日旅遊公司合並而成,於2007年9月在英國倫敦交易所上市,之後由於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所以股價表現也相對平平(直至2012年底旅遊景氣有所複蘇後才有所改觀)。考慮到途易旅遊縱向一體化擴張以及橫向並購主要集中1998-2002年之間,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這一期間德國途易的股價走勢也持續上揚。由於德國途易的業務較為複雜,不僅包括旅遊業務,還包括從事航運貨櫃公司的赫伯羅特股份公司,因此2007年以後,受到全球經濟危機下,航運業務近幾年的不景氣拖累,途易德國2007年以後的股價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小結:縱觀途易這一歐洲旅行社龍頭的成長擴張,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

1、對於大型旅行社龍頭,縱向一體化擴張是其成長壯大的關鍵。這既包括向上遊的擴張,有效控制地接社等資源,也包括積極控制分銷渠道資源,進行跨區域的收購擴張等。

2、在處理線上OTA和線下門店的關系來看,目前尚未有最終的定論。雖然途易2008年有收縮其部分線下門店,但此後也嘗試進行線下實體店的轉型,進而與線上化趨勢相結合。在線上化擴張方面,官網是核心。對於其他的OTA收購,如果能與其官網或者度假品牌的核心網站有效整合,協同效應較為顯著。而在一些新興市場的OTA布局(排名並非第一、第二),以及在歐洲本土特價酒店的OTA,目前看來盈利貢獻則並不理想,公司也已經表示要進行沽售。

3、對於探險業務等小眾業務(全球最大的探險旅行業務運營商),或者並不特別適合途易這樣的大型集團經營,反而更適合一些小而精的公司獨立經營。

(二)韓國旅行社龍頭Hana:做強官網,B2X2C經營

Hana旅行社(HanatourServiceInc,官網www.hanatour.com)成立於1993年1月,目前是韓國第一大旅遊公司,分支機構遍及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總數超過2,500人。公司2002年率先在高斯達克上市(KOSDAQ:039130),2006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LSE:TOUR),成為第一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KOSDAQ上市公司。



公司以出境遊業務為主(小國模型的特殊性),業務模式以批零一體化業務為主(B2X2C經營模式),其中批發業務上是韓國最大的旅遊批發業務商,經營範圍涉及旅遊產品、航空、酒店預訂等業務,通過29個全球分(子)公司進行業務管理,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產品定位上,Hana的產品覆蓋高、中、低等不同級別,均使用HANATOUR的品牌,但由於公司在韓國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極高,因此其產品的綜合競爭力較強,加盟商和分銷商均有動力進行銷售。

從Hana旅行社的收入規模來看,2013年達2976億韓元,約合16.96億人民幣(最新市值43.43億元人民幣),是韓國第二大旅行社-Modetour(成立於1989年,以批發業務為主,側重機票和打包產品銷售)收入規模的2倍左右,但市值是其2.45倍,略有溢價。


從公司收入的構成來看,主要來自跟團遊產品和自由行(機票+酒店)預訂產生的傭金。如下圖所示,公司的收入以跟團遊為主,占比在80%左右,但從2007-2012年的變化來看,自由行的貢獻逐步提升,2012年占比18%。


從各產品的盈利能力來看,打包產品毛利率約20%左右,相對較高,主要得益於規模經濟和韓國旅行社龍頭的有力談判地位。酒店產品的傭金率也較高,約17%,其他一日遊或租車等產品,毛利率也在20%左右。從機票產品來看,2010年以前,機票產品的傭金率一般為7-9%(但扣除給下遊代理人的傭金,批發業務僅留存1.5%左右),2010年後,眾多國際航空宣布0傭金化,導致機票產品代銷的傭金率大幅降低。但是如圖56,我們從Hana旅行社的收入變化中,發現了以下幾點:

1、對比2007和2012年,雖然機票的基礎傭金率大幅下滑,在銷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基礎傭金收入仍明顯下滑。但是,扣除支付給下遊代理的傭金後,公司留存的傭金收入變化卻不大。

2、在航空公司大幅下調基礎傭金後,後返獎勵的力度則明顯增加,反而有利於Hana這樣的龍頭批發商,因此其從機票產品中實際獲得的收入反而是明顯提升的。


從這個角度反而印證了我們前期觀點,機票代理基礎傭金率的下滑反而相對有利大型批發商收入的提升,通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分享高成長。

從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來看,公司凈利率仍然達到11-12%(收入按傭金等計算),保持相對良好的凈利率水平。

從Hana旅行社的收入變化來看,公司近兩年銷售收入(統計口徑為代理傭金和跟團遊產品毛利)增速在15%左右,與韓國出境遊增長近兩年相對平穩有關。但是,如下圖所示,公司接待的遊客增速總體上均高於韓國整體出境遊人數的增長,行業龍頭規模經濟的優勢逐步凸顯。正因此,如圖57所示,公司的市場份額也逐步提升,從2005年的10%左右提升至2013年的20%左右。需要說明的是,Modetour的增長趨勢也有類似之處。伴隨出境遊行業的持續增長,Modetour的行業集中度也逐步提升,從2005年的5%左右提升到2013年的10%左右。


從銷售渠道來看,與臺灣鳳凰旅行社主要依靠分銷不同,公司的銷售渠道則是分銷與直銷同時推動,主要依靠下屬網點、加盟商、官網和夫妻店形式的分銷網點4個渠道。其中,加盟商貢獻的交易額占據近半壁江山,2013年占比47%,不過近幾年占比有所下降(但加盟商數量則從2011年的1170個略增至1210個);分銷網點(夫妻店)的占比這幾年還有所提升(其數量從2011年的6744個縮減至2013年的6096個,說明單體貢獻在上升);公司下屬網點的銷售占比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2013年占比約11%,14年以來進一步下滑,反映公司在直屬線下網點上有所收縮(下屬網點從2011年的306個縮減至2013年的281個);而公司官網的貢獻則在穩步提升中,2013年收入貢獻16%。


具體從其官網來看,HanaTour.com是韓國最大的旅遊門戶網站,日均訪問量達150000人次。據Alexa統計,公司網站在韓國的綜合排名524,全球排名44079,每個訪客綜合瀏覽量達到6.1,訪客中韓國人占94.1%。從產品類型來看,主要覆蓋了出境遊所需的團隊產品,自由行產品,票務產品和酒店產品等,形式多樣,可以滿足遊客出遊的大部分需求。

從股價走勢來看,作為韓國最大的旅行社,Hana旅行社的股價表現也是極為可觀,從2000年11月28日至2014年7月22日,股價累計上漲73倍(年均上漲約37%)。此外,韓國第二大的旅行社Modetour,股價表現也較為良好,從2005年7月27至2014年7月22日,股價累計上漲5.26倍(年均上漲近23%)。


小結:分析Hana旅行社的成長歷程,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作為行業龍頭,公司堅持批零一體化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做大批發業務,提升行業集中度和議價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多種直銷分銷渠道,推動產品銷售。

2、公司的線上擴張主要是依靠官網,通過在官網上提供豐富、有競爭力力的產品,兼顧團隊和自由行遊客的需要,推動銷售的增長,在韓國在線旅遊市場占比也較高。不過,公司並非單一側重線上,而是註重線上線下結合,批零一體化的道路,推動收入的穩定增長。

3、機票傭金率下滑背景下,大型機票批發商可通過市場集中度的提升獲得傭金收入的大幅增長,這點對國內航空公司降低基礎傭金率引發的疑問有借鑒意義。

(三)臺灣旅行社龍頭雄獅PK鳳凰:後來者居上

從鳳凰旅行社來看,臺灣鳳凰國際旅行社是臺灣旅行社業的龍頭,臺灣首家上市旅行社。公司成立於1957年,以入境遊業務起家,1988年增資改制為綜合旅行社,目前包括線上線下旅行社業務,並且以出境遊尤其是歐洲線出境遊業務為主(臺灣本土面積狹小,國民出境遊占比高,而歐洲線的客單價相對最高,盈利能力最強)。


公司的業務雖然遍及全臺,但以臺北為主(見下圖,臺北地區的銷售2013年占比67%),這與公司的產品定位相對中高端,且臺北是臺灣經濟最發達的區域相關。公司主要以批發業務為主(上遊采購國際航空公司、地接社、酒店和票務等),其批發業務在臺灣旅遊市場處於龍頭地位,直銷占比相對不高,主要通過與其他線下旅行社合作以及OTA合作分銷自身的產品。


從上圖可以看出,公司股價主要是在2005年之後大幅上漲,這主要是由於公司旗下子公司雍利2005年成功收購了玉山票務(全臺最早的網絡旅行社),並在2006年對雍利企業(全球航空、航遊周邊事業及貨運的專業代理)和玉山票務進行整合,此後又受益於2008年大陸遊客赴臺政策的逐步開放(公司是接待大陸遊客首發團的三個旅行社之一)。此外,為了推動收入和業績的增長,公司2010年底布局保險業務,成立雍利保險,帶來的盈利貢獻也較為可觀(2013年凈利率近30%,盈利貢獻超過玉山票務)。

不過,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玉山票務的情況,我們發現除了2006、2007年以外,玉山票務的收入和盈利增長並不理想。除了2008年年底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以外,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玉山票務的主要以國際機票和自由行為主,由於外部競爭日趨激烈,航空公司傭金率逐步降低影響,加之航空公司也將機位與旅遊目的地產品進行整合,推出“長榮假期”、“蘭花假期”、“港龍假期”等自由行活動,使玉山票務的業務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綜合來看,鳳凰旅行社目前的收入和盈利仍然主要來自其傳統旅行社業務,尤其是出境遊批發業務,收購玉山票務更多體現在優化了其主頁鳳凰旅遊平臺(增加技術支持),以及增加國際機票銷售帶來的協同效應,但對其整體盈利模式的影響相對有限(或者與公司相對穩健的經營思路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受外部競爭激烈(臺灣旅行社行業惡性競爭相對激烈,承包掛靠體制盛行,行業仍相對不規範)和臺灣本地出境遊人數增長相對不景氣影響,加之公司定位相對中高端,為了維持較高品質價格相對不低,因此公司整體近幾年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也相對平平,股價表現也較為平淡。


從雄獅旅行社的情況來看,公司成立於1977年6月6日,董事長為王文傑。公司目前是臺灣服務業一千大企業中的第111名,也是旅遊業中的第一名。2013年,公司在海外出遊的團隊和個人遊市場占有率均在10%以上。2012年上櫃,2013年9月24日,公司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發展沿革如下所示。


從發展來看,雄獅發展起步比鳳凰晚,上市時間也遠遠遜於鳳凰旅行社,但是,雄獅的發展速度較快,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高於鳳凰,呈現明顯的後來居上之勢,目前在臺灣旅遊市場上排名第一。2013年,雄獅的市值是鳳凰的2.4倍,收入是鳳凰的5.3倍,而凈利潤是鳳凰的2倍。


具體來看,在臺灣整體出境遊市場相對不景氣的情況下,雄獅能後來居上,取得高於鳳凰旅行社的增速水平,我們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價格策略上,鳳凰旅行社一直保持相對較高的定價策略(定位較高端),但雄獅旅行社的定價策略相對更為激進,以一定程度上的犧牲價格來換取量(從上圖可以看出,雄獅的凈利率明顯低於鳳凰),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臺灣這樣的旅行社競爭較為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雄獅這樣的以價促量對收入的提升作用是非常顯著的,有效地提升了雄獅的市場份額,也推動其規模經濟的提升。

二是在線上拓展上,雄獅旅行社一直領先。早在1990年,董事長王文傑果斷引入陳憲祥和裴新佑兩位骨幹組建IT部門,目的即為了更好地管理旅遊預訂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推動了公司E化的開始。1994年,全臺旅遊電腦聯網系統連線開始啟用。2000年,雄獅旅遊的官網推出,開啟了E-service,線上業務開始發力。2001年,公司80億營收中來自網站的收入有2.4億元,占比3%。2002年,與入口網站PChomeOnline合租聯盟旅遊網站。結合商業價值(環球旅訊)2011年的報道,公司近50%的票務業務收入來源於電子商務;而包裝式旅遊中高達70%的收入份額由電子商務貢獻。電子商務也成為公司最重要的營銷渠道。並且,針對公司直銷和分銷各占半壁江山的情況,公司針對各類客戶(下遊經銷商、個人客戶、企業客戶)的需求,還推出了B2B、B2C和B2E模式的線上平臺,推進了公司業務的進一步電子商務化。2012年,公司還並購了雄獅資訊(技術支持),為雄獅旅遊提供資訊系統開發及維護服務,進一步提高其線上業務的競爭力。

在這種情況下,雄獅的股價表現也明顯優於鳳凰,自其2012年10月上櫃以來股價累計上漲165%,較其2013年9月上市以來股價也上漲了15%。


(四)眾信/青旅:國內旅行社龍頭線上布局的幾點思考

1、借鑒國際旅行社龍頭的成長之路,總體而言,積極縱向一體化,向上遊延伸控制資源(包括收購地接社等)以及跨區域控制不同的渠道資源,不斷提升規模經濟對公司的盈利貢獻,是其做大做強的關鍵。

2、針對競爭相對較為激烈的客觀環境,在一定時期內以價換量或者在所難免。在有效的成本控制條件下,以一定程度上的價格犧牲往往可以獲得收入和凈利潤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後來居上,並通過市場份額的提升獲取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

3、在OTA的發展上,首先是做強官網主站,通過產品的多樣化,滿足團隊和自由行等不同需求客人的需求,使主站對收入的貢獻逐步提高(Hana達到15%,雄獅達到50%),成為其最重要的單體銷售渠道(眾信目前的占比僅6%左右)。在OTA的收購擴張中,最好能與主站形成較好的協同效應(比如可以直接整合到主站中,或者是收購一些技術團隊),對公司的發展相對更為有利。與之相比,盲目收購一些協同效應有限,且其所在子領域排名並不特別靠前的OTA,可能盈利貢獻並不一定理想。

四、看好在線度假子行業,依次看好攜程、途牛、青旅、眾信

國信旅遊小組繼前期推出《在線旅遊專題研究:OTA企業盈利模式PK誰主沈浮?》、《在線旅遊專題之景區篇:門票在線化序幕拉開下的景區股投資邏輯再分析》兩篇系列專題後,本專題主要關註目前在線旅遊最具活力的領域——在線度假市場。相比機票和酒店等單一化產品,在線度假市場內涵豐富,滲透率低,國內參與者也非常多,既包括專註於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OTA(如途牛、驢媽媽、螞蜂窩等),也包括積極進行產業鏈延伸的綜合OTA龍頭(如攜程、同程等),同時還包括傳統線下旅行社的線上擴張(國內如遨遊網、眾信旅遊網)等。同時,由於在線度假領域涉及到的產品較為豐富,且標準化程度各有差異,各個參與者依據自身特點,主攻優勢領域,另辟蹊徑,都有可能成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導者。在線度假市場整體還處於藍海狀態。我們仍維持OTA行業推薦,建議重點關註在線度假子行業。

從在線OTA的角度,我們長期堅定看好掌握較強平臺資源優勢、與同程強強等聯合的攜程,“機票+酒店+其他”的協同效應有望強化其在線度假OTA的龍頭地位。與此同時,我們也較為看好在線度假領域的特色型龍頭。由於在線度假市場空間相對廣闊,其他OTA可以獨辟蹊徑,結合自身的先發優勢重點發力,進而鞏固細分市場的領軍者地位,未來成長空間仍然頗具期待,建議逢低增持途牛(在線跟團遊第一,且在發力旅行社尾貨市場,同時還在進行多模式創新)。

從傳統線下旅行社龍頭的線上化擴張的角度,借鏡國際旅行社龍頭成長的得失後,我們相對更關註其對預訂官網的優化和改造,以及推動線上線下發揮合力的流程優化。對於其外部的收購擴張,我們相對更看好能與主網站形成較好協同效應的收購標的(相對更有利推動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與此同時,線下旅行社積極進行縱向一體化,向上遊擴張掌握資源(包括地接社等),跨區域擴張控制渠道,也是其發展壯大的重要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重點關註遨遊網在中青旅資本支持下的發力,以及眾信旅遊未來極可能的縱向一體化擴張之路(民企體制+資本平臺)。


(作者供職於國信證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53

汙水處理行業深度報告:享工程“熱度” 望運營“藍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07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24 15:38 編輯

汙水處理行業深度報告:享工程“熱度” 望運營“藍海”
作者:湯硯卿、陳俊華

一、投資建議:汙水處理行業推薦標的。工程市場:看好低杠桿、業務優勢布局企業,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首次覆蓋)。運營市場:看好業務多地分布的國企,如:興蓉投資(首次覆蓋)、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00371.HK),以及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如萬邦達。

二、理由:《清潔水行動計劃》(“水十條”)出臺在即。13年9月出臺的“大氣國十條”政策執行力度甚於以往,使其系列政策“水十條”的推出值得期待。我們對汙水處理行業的主要判斷如下:

►工程市場:熱度不減。理由:1)現有汙水排放標準下,汙水處理設施的排放達標率鮮有官方統計,而根據草根調研情況,市政不到70%、工業不到50%。2)排放要求預計進一步提升。市政領域,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再生水廠新建,謹慎看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補空白”,而傳統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市場預計放緩;工業領域,看好化工、紡織行業廢水處理提標改造。

►運營市場:更廣闊的空間有待打開。理由:1)現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不高,市政約50%、工業約5%,在政府推廣PPP(公私合營)、第三方專業運營的背景下,上述比例有望提升;2)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3)相比工程,運營是存續期更長的市場。市政領域,各地區城鎮汙水處理項目同質性較強,無偏好;工業領域,看好大型項目配套、以及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打包運營。

►行業競爭:集中度低是普遍現象,勝出“三要素”:資金、經驗、客戶資源。

三、盈利預測與估值:萬邦達:預計2014~16年EPS為0.7/1.0/1.2元,對應利潤增速18%/46%/22%。首次覆蓋給予中性評級,目標價36元,對應2014~16年PE為53/36/30倍;興蓉投資:預計2014~16年EPS為0.27/0.32/0.36元,對應利潤增速10%/15%/15%。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目標價6.9元,對應2014~16年PE為25/22/19倍。

四、風險:政策落實進度風險;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不佳。

汙水處理行業按來源主要分為兩類:市政汙水、工業廢水。2013年,全國市政汙水(含城鎮、農村)總產生量約870億噸,近5年複合增速1%,實際處理率約為54%(估算值);工業廢水總產生量約為900億噸,近5年複合增速0%,實際處理率約為50%~60%(估算值)。此外,我們註意到,雖然關於汙水“處理率”的統計較為常見,但處理“達標率”卻鮮有統計。根據草根調研情況,截至2013年底,市政汙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率不到70%、而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則不到50%。

我國汙水治理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近10年來看,經治理後淡水環境水質改善顯著(下圖)。但截至2013年底,全國劣V類淡水水體仍占9%(以上均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2002年)》界定)。


從領域(市政、工業)、產業鏈環節(設備&工程、運營)兩個維度劃分子行業,結合“空間vs增速”對比(下圖),我們的判斷如下:


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再生水新建工程、化工及紡織行業提標改造工程、市政&工業汙水處理運營市場。

謹慎看好:農村汙水處理市場(考慮到水價機制尚不成熟等風險)。

暫不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增速緩)、煤化工廢水處理(空間小)市場。

我們梳理了環保水處理上市公司(含待發新股)的收入結構,見下表。可以看出:1)市政類公司的收入規模整體大於工業類;2)運營類公司的收入規模整體大於工程類。



落實到具體標的,我們看好3類個股:

低杠桿、業務優勢布局的工程類民企,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資產多地分布的市政運營類國企,如:興蓉投資、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H股)。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工業運營類企業,如萬邦達。

市場空間:2014~16年合計近3000億元
市政汙水處理方面:

設備&工程: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約820億元,年均增速12%。拉動投資增速的主力是: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再生水廠新建。此外,若《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2002)》再修訂、進一步降低汙染物排放限制,則會掀起新一輪改造熱潮。運營: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770億元,年均增速13%。汙水處理廠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是市場擴容主因。

工業廢水處理方面:

設備&工程: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約1200億元,年均增速17%。主要受益於紡織、石化行業汙染物排放提標。

運營: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200億元,年均增速26%。工業水處理專業運營市場開放度低,但因利於監管、運行效率高,在政策扶持下未來市場將進一步打開。


1.市政汙水處理:工程、運營市場820、770億元,年均增速12%、13%

工程市場: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缺水地區再生水廠興建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建設高峰臨近尾聲,產能缺口縮小。1)截至“十五”末、“十一五”末,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產能分別約為190億噸/年、460億噸/年,5年複合增速分別為21%、19%,根據“十二五”建設規劃,到2015年將達到620億噸/年,5年複合增速降低至6%。2)我們預計到2015年,城鎮生活汙水的產生量約在690億噸/年(含生活汙水、部分雨水及處理後排放至城鎮汙水廠的工業廢水,預測方法附後),產能缺口僅為70億噸/年。投資估算:按新建產能20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增產能700、800、700萬噸/日,對應投資140、160、140億元。

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現有標準下,改造需求仍在;標準進一步提升有壓力。

1)我國最新版本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修訂於2002年,但迄今為止現有汙水處理廠的排放情況仍未完全達到上述標準,根據草根調研情況,截至13年底,仍有30%~40%的產能需改造,對應改造產能5000~6000萬噸/日。投資估算:按改造產能6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改造產能700、800、800萬噸/日,對應投資42、48、48億元。

2)我們認為上述標準進一步提升有壓力,若短期內提標,則為超預期。對比歐美,我國的最新排放標準並不寬松,一級A標準下,懸浮物、COD的排放限值均低於歐美。排汙標準的修訂從制定草稿、意見征求、二次意見征求(或有)、正式出臺,經驗上前後需1~3年,而目前上述標準尚未推出意見征求稿。

再生水廠新建:政策引導下將大批興建。1)再生水以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出水為水源,可用於城市景觀、灌溉、生活雜用水、工業回用等領域。2)我國人口密集區多個省市人均水資源極低。作為缺水城市的補給水源,再生水的生產成本顯著低於海水淡化、南水北調,因此是人口稠密、缺水城市更理想的選擇。3)我國的再生水利用率(2013年估計在12%)低於發達國家(約在20%以上),有一定提升空間。

4)根據《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規劃建設再生水產能2675萬噸/日,意味著到2015年底再生水產能將比2010年底水平增長200%以上。投資估算:按再生水廠1100元/日噸行業平均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建產能300、400、500萬噸/日,對應投資33、44、55億元。

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新建:嚴重不足,面臨“補產能”。1)截至2013年底,我國農村生活汙水產生量估算在200億噸/年,而處理率約在10%,折算處理量20億噸。

2)即使假定現有設施負荷率100%,產能缺口仍巨大。投資估算:按農村汙水處理設施30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建產能56、88、118萬噸/日(處理率達到11%、13%、15%),對應投資27、35、44億元。但值得註意的是,農村汙水處理雖產能缺口較大,但實際“補產能”的進度或因多個因素而低於預期,如:資金來源不明確、水價機制欠成熟、連片打包治理前期項目報批工作繁冗,等等。










運營市場:汙水處理廠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處理費看漲,是蛋糕做大的關鍵因素

►截至13年底,全國的汙水處理廠中,約有50%由企業運營,另外50%仍由政府下屬專門部門或事業單位運營,在PPP(公私合營)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汙水處理廠外包給企業,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

►我國的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從其必要性來說,在各類公用事業行業中,汙水處理行業盈利水平偏低,不利於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從下左圖可以看出,雖03年以來汙水處理行業利潤率有所提升,但仍顯著低於電力行業(火電、水電)。從其可行性來說,一方面,對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汙水處理費水平不論從絕對數額、還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比例,均顯著較低,待提升空間較大;另一方面,我國汙水處理費的提價渠道相對較順暢,主要包含在居民到戶水價中代收,而各地平均每2~3年為一個穩定的調價周期。

►市場空間估算:假定1)城鎮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廠產能負荷率保持在80%;2)汙水處理單價為0.86元/噸、按年均2%速度上漲,再生水價格1.5元/噸、保持不變;3)暫不考慮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市場(水費征收機制尚不健全);4)市政汙水處理廠的市場化運營比例按每年2個百分點速度提升。則2014~16年市政汙水運營的市場空間分別為225、255、287億元。






2.工業廢水處理:工程、運營市場1200、200億元,年均增速17%、26%

工程市場:“十二五”是細分行業汙染物排放提標高峰,看好石化、紡織廢水處理

►工業廢水處理提標持續進行中,石化、紡織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新標實施期最近。

1)“十一五”以來,高耗水行業(化工、造紙、印染、食品飲料、鋼鐵、有色、煤炭等)排汙新標持續推出,其中大部分標準為首次發布;從生效時間來看,有色、鋼鐵、煤炭、造紙等行業新標,已在2013年以前生效。2)綜合“行業廢水排放量大+行業新標有待推出/推出時間較晚”兩個因素,我們相對看好石化、紡織水處理行業。化工為氨氮的第1大工業排放源、COD的第2大工業排放源;紡織為氨氮、COD的第3大工業排放源。從新標準推出的時點來看,《石油煉制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首次發布)》、《石油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首次發布)》於2014年分別推出二次意見征求稿、意見征求稿,臨近正式出臺;《紡織染整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於2012年推出修訂稿、2013年起生效(上個版本於1992年出臺),眼下正是推廣高峰期。投資估算:結合上述行業新版排汙標準的編制說明,預計化工廢水處理2014~16年投資額分別為130、160、200億元,紡織行業為190、240、230億元。

►新型煤化工水處理:存產能新建需求,但政策態度存起伏,現市場空間相對較小。

1)發展新型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是長期趨勢,但政策態度雖有起伏。我國是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環保約束下未來煤炭的傳統利用方式將受壓制,而結合煤炭在各類傳統能源中相對低廉的價格,新型煤化工是較好的折衷利用方式。但近10年內政策對煤化工的支持態度幾經反複,多由各地項目無序上馬所致。2)煤化工水處理項目單體投資規模較大。由於項目所處的煤產地多為缺水地區(取水量有限制),排放汙水的處理、回用對主體工程的正常運轉意義重大,因此水處理環節投資通常占整體工程投資的5%左右,而大型煤化工試點項目投資額通常在百億以上,對應單個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投資約5億元。投資估算:結合大型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儲備情況,估計2014~16年配套廢水處理投資額分別為10、15、15億元。值得註意的是,煤化工水處理雖為新生市場,但其市場空間與其他工業水處理市場相比並不大,且其項目進展受主體工程影響較大,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運營市場:監管趨嚴背景下,第三方專業運營市場空間打開

►我國現有工業水處理設施80%以上由工業企業自身運行,但負荷率較低。據我們估算,2012年全國工業廢水產生量約為900億噸/年,重點流域工業廢水處理能力達800億噸/年,2012年,重點流域工業廢水的實際處理量為440億噸,對應產能負荷率僅為54%。我們認為除了設施自身質量和穩定性因素外,缺乏有效監管、運營水平欠缺專業,是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

►工業水處理專業運營是政策指引扶持的方向。2013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在工業汙染治理等重點領域,鼓勵發展特許經營模式,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占全行業的比例大幅提高”。

►市場空間估算:假設1)產能按截至2012年底的重點流域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估算;

2)平均負荷率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3)平均處理單價為2.2元/噸;4)2014~16年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比例分別提升1個、1個、2個百分點。則對應2014~16年市場空間分別為52、63、83億元。

►考慮到專業化運營模式的邊際效益,我們認為未來大型工業項目配套、工業園區打包的廢水處理運營將是突破口。



工藝:MBR“性價比”好於市場預期,但能否占比提升取決於提標進度

1.市政:傳統工藝仍居主流,MBR占比能否超預期取決於是否提標

►市政汙水中的主要汙染指標包括COD、SS、氨氮、總磷等。所謂汙水處理工藝,即通過不同的處理單元的組合,將上述汙染物去除,每個單元針對的汙染物見下表。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汙水處理工藝,基本都是活性汙泥法,或其變體。參考國外歷史情況,活性汙泥法可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有效降低COD、SS、N、P等汙染指標。

現代工藝——包括傳統法(A2O、氧化溝、SBR等)和膜法(MBR),都是基於活性汙泥法原理演變而來。各類工藝的優劣特點對比見下表。

►截至2012年底,使用傳統工藝的汙水處理廠產能占比在90%以上,而MBR僅約1%。在再生水領域,MBR的應用比例則比普通的城鎮汙水處理廠高。

►MBR的經濟性好於市場預期。對比傳統工藝,MBR的建設、運營成本均更高,但市場此前的預期(高30%或以上)並未考慮出水前提,比如,在同樣滿足一級A出水標準的情況下,MBR的建設、運營成本,平均比傳統工藝僅高出10%~25%(10萬噸/日規模以下)、4%~17%。

►若《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2002)》再提升,則MBR產能占比有望大幅提升。現有標準下(2002版),各類傳統工藝出水質量均可達到一級A水平(標準中最高的出水要求,相當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劣V類水質),但若進一步提標(假定提升到相當於IV類水質量),傳統工藝難以滿足處理要求,而若再增加深度處理工藝,則整體的工藝性價比可能會差於MBR。

2.工業:廢水處理難度大於市政,各行業廢水處理工藝迥異、跨行業存壁壘

►工業廢水的處理難度整體上大於市政汙水。其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汙染物類別更複雜、濃度更高、汙水成分不穩定。

►綜合來看,處理工業廢水的基本工藝原理仍是活性汙泥法,但針對更高的出水要求(除鹽、去重金屬),膜法的使用也較廣泛。

►各工業行業排放廢水成分差異較大,導致處理工藝不甚相同。主要是在活性汙泥法處理基礎上,在前端預處理、後端深度處理方面增加特定的處理單元。















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低,工業市場尤甚

1.市政:單體項目平均規模較大、對資本要求高,國企參與者較多

►設備:競爭分散。低端設備市場(如格柵、曝氣設備等)民企占上風,中高端設備市場(如泵、膜元件等)一半以上為外企搶占。

►工程:競爭分散,資本勢力雄厚的企業更易存活。常見模式包括EPC(工程總包)、BOT(投資建設-運營-政府回購)、BT(投資建設-政府回購)。由於單個項目規模較大,不論采取上述哪種模式,工程商在建設先期都需要墊資,因此具備資本實力的企業更易存活。例如,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等大型水務運營企業都有自己的工程公司。

►運營:早期跑馬圈地基本完成,行業集中度較低、運營質量參差,下一步趨勢是整合並購。粗略估算,截至2013年底前10大運營企業產能占全國的比例合計不到30%。

2.工業:單體項目平均規模小於市政,民企參與者更多,細分行業內的工程、技術經驗豐厚者占優

►設備:與市政領域相似,競爭分散,低端設備民企占上風,中高端設備市場一半以上為外企搶占。

►工程:眾多中小企業等競爭主體最多、競爭環境相對市政更加惡劣。早期競爭無序、低價競標常見,預計未來工程經驗豐厚、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更具優勢。

►運營:僅有少數企業涉足,未來具備資本實力的大型工程商預計搶占市場空間。






板塊估值:工程類個股PE溢價率居歷史底部

工程板塊:PE處2010年以來中低位,相對創業板估值溢價率觸底。截至14年10月22日,汙水處理工程板塊PE為46倍,而2010年以來平均值為61倍;板塊相對創業板PE估值溢價率為-33%,而歷史平均值為56%。

運營板塊:PE接近2010年以來均值,相對滬深300估值溢價率處中高位。截至14年10月22日,汙水處理運營板塊PE為23倍,2010年以來平均值為23倍;板塊相對創業板PE估值溢價率為160%,而歷史平均值為134%。





投資建議:關註業務布局,優選“三要素”個股

我們認為,前瞻性的業務布局是企業勝出的前提,此外,具備“三要素”(資金+經驗+客戶資源)的個股具備額外優勢。重點看好3類個股:所在子行業高景氣、低杠桿的工程類民企,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首次覆蓋)。

資產多地分布的市政運營類國企,如:興蓉投資(首次覆蓋)、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371.HK)。

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工業運營類企業,如:萬邦達。

碧水源(300070):MBR龍頭工程商,受益於再生水興建、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維持推薦評級,目標價37元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工程(MBR法)、凈水器銷售、市政土建施工。2013年實現收入31億元,歸屬凈利潤8億元。控股股東文劍平,截至14年9月底持股比例為25.07%,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主要看點:14~15年高速增長無慮。1)持續新簽大項目,顯示訂單情況樂觀。14年以來新獲大項目金額估計在12億元以上,已超13年同期水平。2)產能、區域拓展順利。公司微濾、超濾和DF膜產能提升至400/200和100萬平米;上半年成功進入上海、天津、貴州和西安區域。2013、14年,公司分別成立了6個、7個區域參、控股子公司,其項目拓展進度值得關註。3)杠桿水平不高,仍有提升空間,保障了持續投資的資金來源。

投資建議:維持推薦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1.1元、1.6元,對應利潤增速45%、40%。公司基本面穩健,“水十條”出臺或刺激板塊情緒。維持目標價37元。密切跟蹤各地投資子公司的業績釋放潛力。

風險提示:工程項目施工進度不達預期;現金流回款惡化可能性。






津膜科技(300334):推進市場化,產業鏈拓展成效可期。
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20元

公司概況:主營膜工程和膜產品銷售。2013年實現收入4億元,歸屬凈利潤0.8億元。控股股東天津膜天膜工程技術公司,持股24.5%(1H14),實際控制人是天津工業大學。

主要看點:上市後市場化水平提升,預計2H14利潤增長提速。1)大項目2H集中施工。東營工程項目(總投資4.2億元)下半年預計確認70%~80%的工程收入;2)2H銷售、管理費用率預計降低。因收入季節性規律(2H收入占全年大半),2012、2013年銷、管費用率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規律。

新引進管理層處磨合期,實際影響待觀察。14年引進膜產品負責人徐平(曾任海德能中國區首席銷售代表)、水處理工程負責人武震(膜法水處理行業經驗豐富),截至14年中,對訂單、業務收入的影響尚不明顯。

投資建議:維持中性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0.41/0.58元,對應14/15年利潤增速35%/40%,目標價20元。我們認為市場已經給予較高的成長性估值溢價,密切關註下半年膜產品銷量及工程訂單拓展情況。

風險提示:工程項目施工進度不達預期;膜產品毛利率波動風險。






萬邦達(300055):化工水處理專家,將臨提標,期待訂單驚喜。首次覆蓋中性評級,目標價36元。

公司概況:主營化工水處理EPC、及托管運營。2013年實現收入8億元,歸屬凈利潤1.4億元。控股股東王飄揚,截至14年9月底持股比例為28.9%;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王飄揚家族,截至14年9月底合計持股50.9%。

主要看點:工業水處理第三方運營領域先行者,化工水處理若提標有助訂單突圍。1)公司專註於石化、煤化工水處理領域,與神華、中石化、中煤、陜煤化等幾家大客戶關系緊密;2)較早且較成功采用“EPC+C”模式開拓運營市場,增加自身利潤增長點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大客戶服務關系;3)近年化工廢水排汙集中提標,煉化、化學工業排汙標準均為首次發布,目前處意見征求狀態,若推出將推動行業提標改造需求,有助於龍頭商(萬邦達為其一)訂單增長。

投資建議:首次覆蓋中性評級。預計公司2014~16年EPS為0.7元、1元、1.2元(增發後最新股本),對應利潤增速18%、46%、22%。參考公司成長性,我們認為合理目標PE為16年30倍,目標價36元。現有估值對樂觀預期的體現較充分;公司短期訂單情況相對平淡,密切跟蹤2015年盈利超預期因素:訂單釋放情況、後續收購計劃、昊天節能實際盈利。

風險提示:訂單釋放進度不確定性;政策發布時點不確定等。





興蓉投資(000598):水務運營市場整合趨勢下的優質成長標的。首次覆蓋推薦評級,目標價6.9元。

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供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等。2013年實現收入24億元,歸屬凈利潤7億元。控股股東為成都市興蓉集團,截至14年中持股42.05%,實際控制人是成都市國資委。

主要看點:業務拓展放眼全國,成長潛力同業較優。1)作為地方水務國企,公司資產並不局限於四川地區,在廣東、甘肅、陜西等地亦有分布,且全國性擴張為公司的戰略方向;現有汙水處理、供水儲備項目豐富,若全部投產,汙水、供水產能將比13年底增長59%、20%。2)在A股水務上市公司中,公司盈利能力高、杠桿水平低於多數同行,意味著更好的成長潛力。3)公司14年10月公告與聯合環境合作拓展西南水務市場,後者是自有膜法水處理技術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與興蓉在技術、市場上形成較好互補,有助於公司加強產業鏈上遊工程業務的實力。

投資建議:首次覆蓋,推薦評級。預計2014~16年EPS為0.27元、0.32元、0.36元,利潤增速10%、15%、15%。參考公司自身成長性以及同行估值水平,我們認為公司合理的目標PE為15年22倍,對應目標價6.9元。

風險提示:在手部分日元貸款帶來匯兌損益波動;固廢業務拓展需觀察。


首創股份(600008):推進資產優化的水務龍頭。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8元。

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供水、水務建設等。2013年實現收入42億元,歸屬凈利潤6億元。控股股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持股59.52%(1H14),實際控制人是北京市國資委。

主要看點:關註資產優化及農村水處理業務拓展。優化資產,長期盈利水平有望提升。1)順應行業趨勢,持續收購優秀的水務資產是公司主要戰略方向;2)與以往“跑馬圈地”時期不同,公司開始有意識地精選項目,計劃對盈利能力不佳的資產逐步實施剝離,如京城水務、深水務集團,等等。

擬進軍農村水處理市場。1)擬以1.3億元收購蘇州嘉凈51%股權。後者是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介入農村水處理領域較早。首創股份與地方政府關系較好,嘉凈與其合作可以共享客戶資源,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

投資建議:維持中性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0.3/0.35元,利潤增速8%/18%。

目標價8元。看好公司在水務運營行業積累深厚、資金實力。

風險提示:低盈利資產轉讓、新項目拓展進度不確定性;農村水處理商業模式不成熟。





風險提示:政策風險、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惡化風險等

1.部分地方政府資金實力有限,承建其下屬項目的工程企業面臨資金無法按時回收的風險。

2.《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2002)》是否修訂、何時修訂,行業內存在爭議,因此其後續修訂稿的出臺具有不確定性。

3.農村汙水處理的水費定價機制、投資主體不明確,且打包項目報批程序繁冗,或影響其推廣力度;此外,企業與政府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不等同於合同,因此不具備實際效力。

4.水價上調是長期、持續的過程,短期頻繁、大幅上調的可能性不大。

5.細分工業不景氣,可能影響其環保設施的建設積極性和支付能力。

附錄1:行業數據估算方法及假設

城鎮汙水產生量(年)=城鎮人口*人均用水量(年)*汙水排放系數(取0.9)+城市排水管道搜集雨水;
農村汙水產生量(年)=(全國生活用水量-城鎮人口用水量)*汙水排放系數(取0.6);
工業廢水產生量(年)=工業用水量(年)*(1-再生水利用率(取10%))*汙水排放系數(取0.7)
*汙水排放系數值參考文獻《廢汙水排放量數據的統計比較和分析》

附錄2:《清潔水行動計劃》出臺相關新聞一覽



(本文作者就職於中金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04

 從Lending Club上市看中國P2P 行業:新藍海 各路顯神通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0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12 13:23 編輯

  從Lending Club上市看中國 P2P 行業:新藍海 各路顯神通
作者:張穎 浦俊懿 竺勁 張良衛 蒯劍


報告起因:

在國內P2P行業已有一定發展的背景下,投資者卻因行業內經營模式各異等原因對之了解較少,此次借LendingClub上市之機,我們對整個P2P行業進行了系統梳理,力求幫助投資者全面了解行業,找到新的價值點所在。

投資要點:

一、中美在P2P行業發展環境上的確存在差異,我國P2P行業能夠走出與美國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未來發展空間遠遠大於美國。與美國P2P企業的全線上模式不同,國內P2P企業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業務,這是由雙方業務的開展環境決定的。上市公司也逐漸涉足P2P業務,利用其自身在原有業務的積累,無論是在獲客、定價和風控端都有更好的基礎;未來成長可期。

二、Lending Club核心優勢在於其打分定價系統。公司具有完備的基於數據及模型的定價風控系統,通過全線上的交易流程,最大程度減少中間環節、縮短放款流程。自2006 年成立至今,已成為全美最大的P2P網貸平臺,此次IPO估值高達43億美元。在其發展過程中,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打分系統和全線上交易模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2013 年之後收入與借款額均保持高速增長。

三、中國P2P行業—新藍海,各路顯神通。自2007年第一個本土P2P拍拍貸誕生之後,我國P2P行業先後經歷了多次發展高峰,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國尚在運行的P2P平臺共有1438家,貸款余額646億元。考慮到目前金融環境落後、銀行貸款利率歧視、投融資渠道缺乏,P2P 行業在我國發展空間巨大。雖然目前尚存在監管成熟度不完善、信用評級系統缺失等等問題,但行業目前處於迅速壯大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規範自身行為的階段,優秀的標的將最後勝出。根據目前國內各類P2P公司的經營模式,我們將其歸類為以下4 種模式,分別是背靠金融機構模式、獨立P2P平臺模式、基於交易場景開展P2P 業務模式以及基於數據模式。

投資策略與建議:

未來中國P2P行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上市公司也逐漸涉足P2P業務,利用其自身在原有業務的積累,無論是在獲客、定價和風控端都有更好的基礎;未來成長可期,建議關註。

標的包括:
1、背靠金融機構模式的代表公司包括中國平安(601318,買入)及民生銀行(600016. 未評級);
2、基於交易場景模式的代表公司包括世聯行(002285,買入)、三六五網(300295. 未評級)、上海鋼聯(300226,未評級);
3、以及基於數據模式包括用友軟件(600588,未評級)、廣聯達(002410,買入)。

風險提示

P2P 行業系統性風險:1,不良大範圍出現 2,監管風險

報告起因

互聯網金融近年來快速發展。作為東方證券互聯網金融系列報告的第一篇,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增強大家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增加行業關註度,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P2P 行業是互聯網金融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P2P行業在2011年之後發展迅速,但由於行業發展時間較短,信息披露渠道少,企業規模較小等原因導致了投資者對其了解有限,另一方面P2P行業在我國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行業目前處於迅速壯大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規範自身行為的階段,此次借Lending Club 上市之機,我們對整個P2P 行業進行了系統梳理,力求幫助投資者全面了解行業,找到新的價值點所在。
  

重大推薦要素

市場目前的看法是:美國P2P行業的發展壯大並不能確保P2P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國內P2P企業經營管理問題較多,風險大,未來發展不確定。

我們的觀點:(1)中美在P2P行業發展環境上的確存在差異,但借由不同的發展模式,我國P2P行業能夠走出與美國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我國P2P 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遠遠大於美國。Lending Club作為全美最大的P2P網上貸款平臺,其成功背後一方面與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有關(全線上交易平臺+打分制度),另一方面也受益於美國成熟的監管體制和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與美國P2P 企業的全線上模式不同,國內P2P企業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業務,這是由雙方業務的開展環境決定的。我國人力成本較低,線下調查有實現的條件。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口眾多的特性決定了P2P 網貸有著大量的潛在參與者。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驅動下,投融資雙方尋找更便宜的借款渠道和收益率更高的投資渠道。(2)上市公司結合自身優勢,開始嘗試P2P領域。這類P2P公司,無論是在獲客、定價和風控方面更具有優勢,未來成長可期。

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

建議關註涉足P2P的優秀上市公司:

中國平安(601318,買入):通過陸金所有效整合集團內部資源;

世聯行(002285,買入):利用P2P為購房人提供首付貸款;

上海鋼聯(300226,未評級):擁有自有電商平臺有助於未來P2P業務搭載;

用友軟件(600588,未評級)、廣聯達(002410,買入):利用數據資源對P2P業務進行支持的。
 


風險提示

(1)當經濟下行、行業系統性風險出現時,貸款不良率將大幅提升,行業利潤受到較大影響。


(2)監管力度加大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壓縮。


1.美國P2P 行業代表Lending club---最懂金融的互聯,最懂金融的互聯網公司

美國最大的 P2P 借貸平臺-Lending club 在 12 月 1 日披露了修訂版的招股說明書,並已於12月第一周啟動路演。


1.1 公司簡介


1.1.1 歷史沿革簡述


Lending Club 是第一家按照 SEC 的安全標準註冊的 P2P 借貸公司,目前是美國最大的 P2P 借貸平臺 ,其歷史沿革如下表所示:







1.1.2 收入、利潤與借款額增長情況
  


公司 2013 年至 2014 年三季度收入及借款額均保持高速成長, 2014 年前三季度收入達到 1.43億美元,同比增長 123%,借款總額達 1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7%,成立至今,累計借款總額達到 60多億。 以下是公司每個季度的收入和借款情況, 可見公司收入和借款額均呈現不斷遞增趨勢。
公司 2014 年利潤項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在於股權激勵費用的大幅計提。對核心員工的股權激勵有助於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有效解決委托代理問題,對公司發展是長期利好。

1.1.3 歷史融資與估值情況
  


公司自成立以來進行了多次融資,2014 年 4 月的最近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 37 億美元左右,2014 年 12 月公司更新招股說明書之後其估值上升至 40 億美元。
  

註:1,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計劃發行 5770 萬股普通股(不考慮超額發行),發行價定在了 12-14美元/股,因此計算得到融資金額區間在 6.92 億美元-8.08 億美元之間。
    2,2012 年之前公司無估值數據

1.2 運行模式

1.2.1 運營模式


公司的運營模式實質上是作為中介機構發放貸款並向投資者轉讓貸款,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收取相應的中介費用。


公司的運營模式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 本票模式 (2007 年 6 月-2007 年 12 月) 、 銀行模式 (2008年 1 月-2008 年 3 月)以及證券模式(2008 年 10 月至今) 。
  


本票模式指,借款會員向 Lending Club 簽發貸款本票,隨後,Lending Club 向借款會員發放相應金額的貸款並將借款會員簽發的貸款本票轉讓給相應的投資會員。銀行模式下公司通過WebBank 收取貸款本票再轉讓給投資者,借款會員不再向 Lending Club 簽發貸款本票。在證券模式下,Lending Club 簽發"會員償付支持債券“,投資者購買之後成為 Lending Club 的債權人,擺脫了與借款人的直接債權債務關系, 而投資者的收益仍取決於借款人的按期還本付息。 證券模式下的其他方面與銀行模式並無顯著差別。

Lending Club 提供的貸款服務具體包括個人貸款和小額商業貸款。借貸者在 Lending Club的網站里可以填寫好個人信息和相應的預貸款額,之後他們會被評估信用等級。Lending Club 的審核非常嚴格, 90%的貸款申請都會被駁回, 並將潛在風險高的貸款者其對應的還款利率提的較高。

註:實際利率=年化收益率/(1-手續費率)。

1.2.2 收入來源及平均費率

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為交易費、服務費以及管理費。其中交易費向借貸雙方收取,服務費和管理費都只對投資者收取。


在公司的各項費用收入中交易費占比最高,2014 年中期交易費在收入中的占比高達 93%。

1.3 核心競爭力-打分系統/全線上交易:

公司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其擁有基於數據及模型的定價風控系統,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滿足雙方需求,通過全線上交易平臺上,實現低成本的投融資匹配。


基於數據及模型的定價風控系統


Lending Club 通過打分系統對借款申請人的資質進行審核,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LendingClub 發放貸款的要求較為嚴格,包括借貸人最低的信用級別 FICO 評分要在 660 之上,負債/收入比低於 40%(不包括房貸), 至少有 3 年的信用歷史等。 公司在信用審核上會考慮到某些信息借款人不願意透露(如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則會通過其他信息進行數據推測而不是強制要求對方披露數據。打分系統的優勢可以累積,當公司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後,公司接觸的申請人數據會隨之不斷累積, 這些數據匯集成為公司內部的一個數據分析平臺。 這個平臺將對公司打分系統產生越來越多的幫助,構成公司的有力競爭壁壘。
  


全線上交易,降低信息不對稱性

Lending Club 沒有線下的銷售人員,沒有線下的基礎設施,這樣就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同時將業務平臺搬到線上可以提高自動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與其他渠道相比,Lending Club 的全線上交易模式對投融資雙方都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對於投資方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水平自主選擇不同產品,公司網站信息透明,操作簡易。對於融資方來說,其他融資渠道手續繁瑣、等待時間長;線上平臺的借款的手續非常便利,對提供信息的要求也較銀行寬松。

2.中國 P2P行業--- 藍海中的小心泛舟


2.1 中國 P2P 行業簡介


我國P2P網貸行業誕生於2007年,第一家P2P網貸平臺是成立於當年8月的拍拍貸。行業誕生初期發展緩慢,關註者甚少,直到2010-2011年間我國迎來了第一次P2P網貸熱潮,之後行業熱度逐年提升,截至2014年3季度,全國共有1438家運營中的P2P網貸平臺,前三季度行業貸款成交量高達1575億元,貸款余額646億元,各項數據提升顯著。


但與此同時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平臺運作模式不規範,公司管理混亂,風控缺位的現象逐漸暴露出來並引發了2011年以來的多次平臺倒閉潮。而我國P2P 貸款法律監管尚處摸索階段,沒有專門針對P2P 貸款的國家法律出臺,只有部分相關法律法規涉及P2P 貸款的部分領域。

2.2 P2P 行業:藍海中的小心泛舟

2.2.1 貸款利率歧視,居民投融資渠道缺乏,P2P 行業成長空間大


中國人口、資源地區分配不均。網貸可以有效解決資源地區不均等的問題,即使是人口很少、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 借款人也可以通過網貸得到自己需要的資金,投資者也可以借助平臺增加投資渠道。

金融環境落後 ,銀行貸款利率歧視,投融資渠道缺乏。2013 年 7 月 20 日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 0.7 倍的下限。放開貸款下限並沒有解決廣大小微企業的貸款難問題,即使能夠取得貸款,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利率也遠高於大企業,導致融資成本過高,嚴重影響企業經營發展。

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多付的融資成本其實是為缺少的信息進行補償。銀行更樂於服務大客戶,低於一定金額的零售貸款申請是大多數銀行不願意接受的。P2P 網貸平臺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申請貸款人在平臺上輸入申請貸款所需要的信息,平臺根據信息對申請人進行篩選,最後讓合乎要求的借款人得到資金。

2.2.2 行業背後暗藏風險


在看到 P2P 網貸行業高成長的現狀以及未來潛在的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應看到在行業高速成長的背後其實暗藏風險。


我國目前 P2P 網貸市場參與者眾多,上千家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業務模式差異較大。部分企業還為貸款者提供擔保,盈利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發達的征信體系為 P2P 網貸公司創造了良好的運營環境,我國征信體系尚未發展成熟,同時我國目前理財、信托產品都采取了隱性擔保的措施,導致了投資者對於風險自擔的認識不足,目前我國的 P2P 網貸公司多有變相保底或自擔風險的現況,造成了風險的堆積。


P2P 網貸行業自誕生後曾發生過多次平臺擠兌、倒閉潮,2011 底、2012 年底、2013 年 10 月均是網貸平臺倒閉現象出現的高峰,2013 年 10 月開始的倒閉潮尤為嚴重,10 月單月就有 15 家網貸平臺倒閉,20 家平臺出現兌付問題,最終導致了持續數月的 P2P 公司大規模跑路潮。2014 年以來已經有媒體不斷爆出部分 P2P 網貸公司出現跑路現象,2014 年 1-11 月,我國 P2P 網貸平臺出現問題的已達 182 家,行業風險亟需化解。



2.2.3 中美 P2P 行業對比

我國 P2P 網貸行業發展較快,行業成長空間巨大。但監管成熟度、經營環境上都有待完善,信用評級系統缺失。目前行業公司眾多,競爭激烈;但未來只有那些擁有定價、風控能力的公司可以勝出。




2.3 目前中國 P2P 行業幾種模式簡介

根據目前各類 P2P 公司的經營模式,我們將其歸類為以下 4 種模式,分別是背靠金融機構模式、獨立 P2P 平臺模式、基於交易場景開展 P2P 業務模式以及基於數據模式,其中獨立 P2P 平臺模式最接近國外的 P2P 網貸公司。


3. 涉足 P2P 公司詳解

目前上市公司也逐漸涉足 P2P 業務,下文對代表性公司進行詳解

3.1 背靠金融機構模式
  


背靠金融機構類型下的 P2P 企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借助 P2P 讓背後的金融機構發揮作用。對這類機構來說,P2P 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為集團服務而不是自成一家。

3.1.1 平安陸金所


平安陸金所,全稱是“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於 2011 年 9 月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金 8.37 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員之一,總部位於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

  

公司旗下兩大平臺:網絡投融資平臺(LUFAX)和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平臺(LFEX),前者是公司的 P2P 平臺,主要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公司的 P2P 產品均放置於 LUFAX 平臺。LFEX 平臺的定位是服務於大中型企業,提供高門檻的投資產品並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目前陸金所網站上普通投資者可以購買的一共有 4 種產品, 其中穩盈-安 e 和穩盈-安業均為一對一網貸產品,更接近國外的 P2P 模式,安盈-票據則是募集多人資金集合投資於票據抵押貸款產品,富盈人生是保險理財產品,不屬於 P2P 網貸範疇。

陸金所網站還設有轉讓專區, 購買了理財產品的用戶可以在轉讓專區內申請轉讓,填寫轉讓相關信息後系統會自動將轉讓的項目掛到轉讓專區的頁面上, 投資者只要打開專區就可看到,並可自主選擇想購買的轉讓產品。目前平臺的轉讓服務僅限於其個人貸款投資產品(穩盈-安e)。

陸金所 P2P 業務收取的費用包括,交易費、服務費、管理費、轉讓費等。目前公司產品處於推廣期,正常情況下除了轉讓費和擔保費,其他的費用暫不收取,但還款若逾期則需支付罰息。


平安陸金所的風控審核分三步,(1)門店審核(身份信息、銀行流水審核)(2)陸金所風控模型審核 (3) 平安擔保/合作銀行審核。平安擔保和合作銀行是 陸金所 風控審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按照目前的模式,若不能通過平安擔保或合作銀行的審核,借貸無法進行, 所以一定程度上陸金所的 所的 P2P 產品可以理解為 產品可以理解為 銀行或擔保公司的信貸資產表外化。

3.1.2 民生易貸


民生易貸是民生電商平臺中的 P2P 網貸板塊,民生電商是綜合性的電商平臺,既負責包括小額貸款產品、P2P 網貸產品的開發銷售、同時還構建了類似淘寶網、京東商城的 c2c 網上購物平臺。


民生電商於 2013 年 8 月在深圳前海註冊成立, 發起人為民生銀行的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單位和民生加銀資管。 民生加銀資管由民生銀行旗下民生加銀基金出資設立, 即民生銀行間接參股民生電商。同時據民生電商網站顯示,民生銀行為公司的合作夥伴。


民生易貸目前推出的 P2P 產品有三種,其中如意系列與 e 票通都是利用銀行信用實現貸款的還款保證,滿溢系列則各產品標準不一,擔保方包含借款人母公司、實際控制人、第三方擔保公司等。民生易貸的 P2P 產品主要投向中小企業,滿足其經營周轉需求。

民生易貸的 P2P 產品中銀行業務屬性較強,其產品背後的借貸模式在銀行業務中大量存在,民生易貸誕生後不過是把銀行的一次性貸款分散成了眾多投資者的小額借款,同時給一些不容易拿到銀行貸款的借款項目創造了機會。可以理解成銀行的一種變相的信貸資產證券化, 將不適合留在表內的資產外包給 表內的資產外包給 P2P 平臺,但即使業務平臺,但即使業務外包,銀行的影子仍在,定期存單和承兌匯票均需經銀行確認有效,因此銀行實際上成為了風險審核的中樞。

背靠金融機構類型的 背靠金融機構類型的 P2P  網貸可以理解為: 借由 P2P 平臺將背靠金融機構或集團內企業的部 平臺將背靠金融機構或集團內企業的部分業務外包,實現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表外化。 分業務外包,實現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表外化。

3.2 基於交易場景開展 P2P 業務模式

3.2.1 世聯行
  


公司是國內新房代理銷售的龍頭。 新房代理銷售業務是通過幫助開發商銷售新房獲取傭金收入。公司 2013 年新房代理銷售額為 3175 億元,占全國新房銷售額的 3.9%。截止 2014 年三季度,公司市占率上升到了 4.2%。新房代理業務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約占 73%。除了新房代理銷售業務,公司同時兼營咨詢顧問業務(18%)、資產管理業務(5%)、金融服務業務(3%)與二手房買賣業務(1%)等。


代理銷售衍生金融業務, 未來通過 P2P 模式擴大規模。
公司主要的金融業務是給購房人提供首付貸款的家圓雲貸產品。目前,購房人首套房首付為 30%,該產品投放額度一般在房總價的 10%,也即首付款的三分之一,月息一般在 1.4%,久期在 1 年左右。這類產品一方面幫助購房人解決首付款困難問題,提高代理銷售業務中購房者的轉化率,提升公司主業營收。另一方面是將代理銷售業務的購房人入口價值進一步變現,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的金融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通過自有資金進行貸款投放,目前公司的小貸平臺在做這一階段,小貸公司註冊資本金僅為 3.5 億元,可貸資金為 10 億元;二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貸款資產打包出售,截止目前,公司資產證券化金額已達 3.8 億元;三是通過 P2P 平臺獲取資金來源,預計 P2P 平臺內測版將在年底前上線,公司 P2P 平臺預計通過利差和服務收費獲取收入。公司自去年 8 月開始投放家圓雲貸,截至今年 3 季度末,余額達到 10.5 億元,資金來源是制約公司金融業務發展的主要瓶頸,P2P 模式開展將有利於公司金融業務迅速擴大規模。
  



靜態測算公司 P2P空間至少30億,風控有一定保障。我們基於公司代理銷售額對公司 P2P模式的空間進行測算. 以目前 3000 億元合同銷售額,10%總價占比,15%的滲透率計算,公司家圓雲貸的投放峰值為 45 億元, 去掉公司自有資金投放的 10 億元和通過資產證券化投放的 5 億元,P2P 平臺的空間為 30 億。受益樓市去庫存和公司代理銷售業務的並購,公司代理銷售額明年有望達到 4000 億,P2P 業務空間將達到 45 億。另外,公司的 P2P 也存在做開放平臺的可能,業務空間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公司 P2P 業務在風控上有一定保障:1、購房人自行支付的部分首付(20%房價)將先行承擔房價下跌風險。 2、 歷史數據違約率小於千分之一。 公司的家圓雲貸產品自 2013 年 8 月開展以來,已有大量貸款到期,違約率低於千分之一。3、世聯行的小貸公司與央行個人征信系統連接,對個人信用有明確影響,具約束力。

3.2.2 三六五網


三六五網成立於 三六五網成立於2006年1月,主要從事房產互聯網服務產業鏈。
2012 年 3 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是國內 A 股首家房地產家居網絡服務上市企業。公司擁有 365 地產家居網、合肥熱線、網尚研究機構三大品牌產品,服務於房地產和家居行業,為房地產和家居消費者提供行業資訊、產品信息搜索和查詢等服務, 同時幫助房地產和家居企業應用互聯網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 主營業務包括新房網絡營銷服務、二手房網絡營銷服務、家居網絡營銷服務、生活服務、研究咨詢業務等,其中網絡營銷業務為其收入主要來源, 2014 年上半年網絡營銷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 98.14%。公司目前已覆蓋南京、蘇州、合肥、重慶等 23 個城市,是長三角地區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房地產家居網絡營銷服務提供商之一。

公司近年來營業和利潤均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2013 年全年營業總收入達 3.77 億元,同比增長 26.12%;歸母凈利潤達 1.23 億元,同比增長 10.38%。2014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達 3.28億元,同比增長 27.23%;歸母凈利潤達 1.29 億元,同比增長 29.07%。


公司進軍房產家居公司進軍房產家居 P2P金融,產業鏈縱深擴張打開成長空間。公司於 2014 年 11 月 18 日公告,擬使用超募資金 12000 萬元投資設立一家從事與主業相關的金融服務的全資子公司,開展主要服務於廣大房地產家居消費者的普惠金融服務、 民生金融服務及其相關業務, 計劃打造一個與公司主平臺相配套的面向廣大購房者及家裝消費者的 P2P 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主要從事三類業務:1)房地產家居互聯網金融服務:利用互聯網構建房地產家居消費者等資金需求者與資金提供者之間的信息、資金橋梁;2)消費者購房、家居支持:為有償還能力但需要短期周轉的剛需及改善型消費者的短期周轉提供解決辦法等;3)拓展和嘗試其他新型互聯網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與房產家居產業結合孕育龐大藍海市場。近年來,房產家居行業進入新階段,房產和家居 O2O 對於配套金融服務需求巨大、協同效應強。圍繞房產家居消費者需求開發多樣化關聯金融服務、拓展商業模式、增加利潤增長點,已成為在線房產家居業的通行做法,包括搜房網、新浪等均已推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提供金融服務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減少消費者的交易成本,改善其體驗度, 另一方面可以解決部分有支付能力但需要短期周轉的消費者的實際困難, 有助於改善型需求的釋放,從而擴大公司房產 O2O 和家居 O2O 業務的客戶群,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公司房產 O2O、家居 O2O 業務增長。

我們認為公司投資安家貸是推進“立足於居,成就於家”戰略、構建房地產家居O2O大產業平臺的關鍵一環。公司依托安家貸將逐步建立融資性擔保、小額貸款服務兩大支撐業務,構建完善的 P2P 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有助於加速實現傳統業務模式的升級。

公司涉足房地產家居 公司涉足房地產家居 P2P 金融服務有先天優勢和協同效應。金融服務有先天優勢和協同效應。互聯網金融產業環境日趨成熟規範,今年以來眾多互聯網企業涉足該領域。隨著監管政策完善、互聯網金融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習慣的成熟,國內 P2P 市場將步入高速發展期。公司作為房地產家居網絡服務的區域龍頭,經歷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數據和用戶資源,熟悉房地產家居交易全過程,長於風險控制,通過早期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也積累一定的金融服務經驗。

公司目前已完成前期產業調研分析,正在搭建專業團隊,著手研發相關產品。預計其金融網絡平臺及相關產品 2015 年 3 月份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屆時有望助力公司突破原有業務瓶頸,形成新商業模式和利潤來源,打破市值天花板。

3.2.3 上海鋼聯

上海鋼聯是國內領先的立足大宗商品行業的資訊、數據、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上市之初,公司以鋼鐵行業以及與鋼鐵密切相關的能源、 礦業和有色等行業的市場信息為基礎, 為客戶提供資訊服務和行業研究。目前,公司資訊數據服務與電子商務業務互相支撐,已經形成資訊平臺、交易結算(撮合+寄售)、供應鏈金融(鋼廠代訂貨+現貨質押)、倉儲物流以及支付結算(第三方支付)五大業務板塊。截止 2014 年 11 月,交易平臺每天的交易量達到近 14 萬噸,其中寄售模式達到 4萬噸。 寄售模式交易量的提升有助於擴大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收費模式, 提高倉儲以及物流服務的利用效率,並增加由於代銷模式而產生的交易手續費,有利於幫助公司形成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閉環。
  


2013 年 11 月 15 日,公司公告與上海鋼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興業投資、西藏興業及亞東廣信共同出資設立一家支付公司。該支付公司的註冊資本為 10,000 萬元人民幣,其中:公司擬以貨幣認繳 6,080 萬元,占註冊資本的 60.8%;目前控股子公司上海鋼銀通過股權轉讓共持有“鋼聯寶”29.4%的股權,其余 9.8%股權由西藏興業持有。新設公司(“鋼聯寶”)擬主要從事網絡支付業務,為公司旗下“鋼銀鋼鐵現貨交易平臺”及其他交易平臺定制合適的支付解決方案,使平臺的交易流程完全實現線上處理,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是公司大宗商品電子商務戰略實施的重要環節。
公司目前的主要盈利點來自於資訊信息費, 未來在流量提升以及成交量遞增的背景下,金融融資利息、倉儲物流費將成為最大的看點。上半年,公司旗下“我的鋼鐵網”排名 B2B 電商第二,份額到到8%,僅次於阿里巴巴,由於共是目前B2B電商中份額排名較高,並且公司從2000年開始做鋼鐵資訊服務,目前已經積累了 100 多萬家註冊用戶,因此占據了鋼鐵行業最主要的流量入口。 “鋼聯寶”的支付業務牌照還在申請過程中,我們認為行業數據與流量是上海鋼聯最大的優勢,支付牌照申請成功將有助於保障鋼鐵交易資金的安全,做到信息流、產品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的閉環;同時,支付牌照將有助於公司歸集資金,促進資金的高效運用。



3.3 基於數據模式

3.3.1 用友軟件

用友軟件是國內最大的管理軟件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已連續 9 年占據著國內管理軟件市場與財務軟件市場第一的位置。 在 SMAC (Social、 Mobile、 Analytic、 Cloud) 日益成為趨勢的背景下,公司也在進行積極的戰略性轉型,努力擁抱企業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的新浪潮。公司的轉型主要分為兩個層面:首先,公司將盡全力打造 UAP/CSP 雲平臺, 將下遊客戶 ERP應用從線下轉向線上,通過雲技術幫助企業將營銷、研發、產品設計、制造、供應鏈等環節進行連接,並不斷由後臺向前端延伸,最終接入互聯網,通過這樣的方式,公司可以將改變軟件許可和項目型收入為更可持續的服務收入,並能夠通過雲平臺有效積累用戶的流程與數據資源。其次,在通過雲平臺積累起下遊企業財務、交易、生產等流程與數據後,進行數據分析、挖掘與建模,可以形成對可形成對 P2P 網貸、支付、網絡銀行、互聯網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增信支撐。



用友目前正從三個領域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布局:第三方支付、P2P 與小額貸款、民營銀 與小額貸款、民營銀行三個板塊。

1)第三方支付板塊,用友於 2011 年推出了暢捷支付,並於今年 7 月正式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展線下 POS 收單、在線支付、繳費通等業務。

2)小額貸款板塊,公司 10 月初上線了 P2P 平臺 “友金所”,截止目前貸款額已達 5500 余萬元;此外,公司聯合商業銀行推出“暢捷貸”業務,以平臺數據為基礎,為小微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提供渠道。

3)民營銀行板塊,用友正在申請設立中關村科技銀行。我們預計明年 1 季度公司大概率將獲得相關牌照,正式開展民營銀行業務。我們認為公司開展 P2P 業務,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1、客戶優勢,用友自身的 160 萬中小企業客戶、40 萬大中型企業客戶以及企業員工的投融資需求亟待挖掘,可低成本快速複用客戶資源; 2、 數據優勢, CSP 公有雲平臺可對小微企業客戶的財務大數據進行分析, 是對貸款需求、信用評級、償債能力最直接的考量標準,可提高貸款收益率;3、風控優勢,“力和金控”在金融產品設計、風險管控、平臺運營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將有效降低風險,提升公信力。


3.3.2 廣聯達

公司是國內建築信息化領域唯一的上市企業,市場份額處於行業絕對領先位置。過去 5 年公司業績持續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為 46%和 47%,在傳統的軟件業務模式之外,公司目前正在構建電商交易平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新業務模式,在建築行業努力構建垂直互聯網平臺與生態體系。

廣聯達已於廣聯達已於 2013 年 6月成立控股子公司中房訊采,布局建材電商領域。目前有兩種業務模式,一是針對大型甲方(供應商 1000 家以上、每年 40 個項目以上、具有較大信用額度)的集團采購管理方案;二是針對長尾市場的建材 B2B 電商平臺“旺材網”,除撮合交易業務外,平臺有望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業務基於和銀行的合作,以電子化訂單作為業務載體,將信息流與資金流相結合。


通過旺材電商交易平臺, 公司將有效獲得建材交易的相關數據, 從而為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提供了良好基礎。公司已經成立了小貸公司、保理公司等機構,並且還與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商業銀行合作,為交易雙方提供金融服務,另外,我們認為公司未來也不排除設立 P2P 平臺,更好地滿足產業鏈上下遊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我們認為公司互聯網金融服務有著較為理想的市場空間。2013 年中國建材家居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3.7 萬億元,預計 2014 年行業規模有望突破 4 萬億元,按照旺材平臺交易份額達到整體行業規模 20%、5%交易需要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計算,旺材平臺互聯網金融服務空間有望達到 400億元,如果按照 2%-3%的服務費計算,該業務的潛在規模將達到 8-12 億元。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
(1)P2P 行業系統性風險:鼻梁大範圍出現。P2P 行業由於其經營風險的特性,當經濟下行、行業系統性風險出現時,貸款不良率會大幅提升,行業利潤受到較大影響。
(2)監管風險。監管層對於 P2P 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可能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壓縮。由於行業內經營模式差異較大,不同公司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


來源:東方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542

“藍海”變“紅海” 手遊市場遇冷求突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30/149037.html

黑馬說:受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的影響,手機遊戲的發展壓力增大。國內五成手遊公司或將在一年內倒閉。
 

\文/張書樂  亞文輝
刊載於《中國文化報》2015年1月30日網絡文化版
編輯/i黑馬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手遊市場可謂經歷了一輪熱鬧的野蠻生長,被業界冠以“手遊IP年”“3D手遊元年”“手遊出海元年”“手遊設計元年”等各種“年號”。但熱鬧的同時,“寒冬論”也漸起。有資深業內人士近日表示,“國內五成手遊公司將在一年內倒閉,其他的五成公司兩年內有隨時倒閉的風險。”這無疑又給高燒了兩年之久的遊戲產業新寵——手機遊戲澆了盆冷水。

從“藍海”到“紅海”的生存壓力

市場研究公司Newzoo最新發布的一份關於亞洲手遊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1月,中國手遊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23億美元增長至42.5億美元。據此,有分析認為,中國有望在2015年成為排在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手遊市場。

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所透露出的信息卻並不樂觀。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14年上半年,國內手遊的發行量超過5000款,但盈利的大約只占到3%。同時,手遊領域的發展勢頭也開始放緩。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遊戲市場2014年第三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環比增速大幅下降。分析師稱,受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的影響,手機遊戲的發展壓力增大。

2014年,手遊市場的壓力還來自於老牌客戶端網遊廠商的全線進入。2014年,以騰訊、網易、暢遊、盛大、巨人等為首的國內“網遊十強”全部進入手遊市場,並發布了多款熱門手遊新品,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尤其是對於手遊行業中占絕大多數比例的中小創業團隊來說,生存變得更為艱難。

“野蠻發展時期,手遊市場尚屬新興市場,小公司可以挑戰行業巨頭,因為他們體量小、反應快,可以根據市場動向來迅速搶占各個細分市場。但時下,最初的那一波高潮已經過去,能成功的公司基本都已經成功,不能成功的未來也很難再有立足之地。”易觀國際分析師顧浩一認為,有足夠的財力、人力、研發能力以及渠道等資源的大企業進軍手遊市場後,手遊規模增長的大部分份額將主要被他們搶占,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將增大。

“山寨”阻礙行業可持續發展

除了“紅海”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一些行業固有問題也在影響手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山寨”盜版現象。

業內分析人士康斯坦丁表示,國內手遊市場的走向除了取決於智能硬件的發展之外,還取決於行業的大環境。如今國內手遊市場最大的障礙無疑就是“山寨”現象普遍,大量的“山寨”產品充斥其中。“在中國手遊行業,一款作品上線之後基本就不再屬於原創者了,‘山寨’團隊可以從任何角度去模仿、篡改,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康斯坦丁的看法雖然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我國手遊行業的部分尷尬現狀。

顧浩一則認為,目前整個遊戲行業從業者眾多,手遊同質化程度非常高。想要吸引用戶必須依靠優質版權,但大多數遊戲公司並沒有版權,只能去買。一些比較小的公司沒有資本去買,只能盜版抄襲。

2014年,更多的老牌遊戲商借助資本優勢舉起了維權的大旗。2014年上半年,因涉嫌《三劍豪》對金庸作品進行了隱蔽性侵權,樂逗代理的《三劍豪》被暢遊起訴。而據暢遊方面稱,暢遊以2000萬元獲得了金庸《天龍八部》、《鹿鼎記》、《雪山飛狐》等10部作品的手遊獨家改編權。

顧浩一認為,手遊行業要獲得良好的發展最主要的還是遊戲開發商的心態要轉變過來,要從“隨便做個什麽遊戲都能賺錢”,轉變成“一定要為玩家做出真正有趣、精美、高品質的遊戲”,這樣,整個市場才會有前景。

老牌精品遊戲激活手遊新市場

2014年初,巨人網絡宣布以私有化為契機,正式進入二次創業階段,其第一個動作,就是成立名為巨人移動的手遊發行公司;2014年10月,完美世界對外宣布,該公司研發團隊結構調整,並以“內部創業”的形式,成立5個新的子公司,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樂道互動,其前身——百戰工作室曾獨立開發研制過《神雕俠侶》、《魔力寶貝》兩款熱門手遊。業內人士認為,老牌遊戲企業發展手遊的這種思路,其實就是用看似碎片化的子公司布局,獲得更大的獨立性和垂直性,以破解新進領域的難題。

與此同時,用多年積累下來的老牌精品客戶端遊戲來激活手遊市場也成為不少老牌遊戲企業的選擇。依靠《征途》在客戶端網遊起家的巨人網絡,在手機遊戲領域亦繼續“征途”,推出了手遊《征途口袋版》,試圖借此召回老用戶。同樣擁有“西遊”品牌的網易,在接連推出《迷你西遊》、《方塊西遊》、《亂鬥西遊》等手遊產品並斬獲頗豐之後,在其移動即時通訊平臺易信上,又開始嘗試定制遊戲類型,如和博雅互動聯手推出的棋牌類定制遊戲《易信鬥地主》等。

對於手遊業2015年及以後的發展,顧浩一認為,這個市場正在逐步集中,市場份額逐漸向大型手遊廠商靠攏,中小廠商未來的機會將越來越少。同時,手遊產品的品質會不斷提升,走精品化路線。

談及有利於手遊發展的因素,顧浩一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在三四線城市比以往更加普及,低端智能手機性能不斷提升而價格卻不斷降低,4G網絡的覆蓋面也逐漸擴展,這些對於手遊行業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張書樂  紮根IT、遊戲產業評論十年,著有《實戰網絡營銷》、《榜樣魔獸》、《推手兇猛》、《淩博微步:超完美微博營銷》、《價值百萬的網絡營銷》等書籍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25

券商進軍外匯“新藍海”保證金炒匯有望陽光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549.html

券商進軍外匯“新藍海”保證金炒匯有望陽光化

第一財經日報 薛皎 2015-02-16 08:05:00

外匯保證金交易(俗稱“炒外匯”)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杠桿交易方式。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政策日益分化的背景下,2014年以來外匯市場的波動明顯加劇,這讓炒外匯這種既能買漲也可買跌的交易模式備受追捧。
近年來,中資券商正欲開拓外匯交易經紀業務方面的商機。1月30日,中信證券入股外匯經紀商昆侖國際,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個人投資者炒外匯開閘時點不再遙遠的信號;2014年底,國泰君安摘得首塊外匯業務牌照後,市場更預期不久的將來或有更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

外匯保證金交易(俗稱“炒外匯”)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杠桿交易方式。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政策日益分化的背景下,2014年以來外匯市場的波動明顯加劇,這讓炒外匯這種既能買漲也可買跌的交易模式備受追捧。

近年來,中資券商正欲開拓外匯交易經紀業務方面的商機。1月30日,中信證券入股外匯經紀商昆侖國際,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個人投資者炒外匯開閘時點不再遙遠的信號;2014年底,國泰君安摘得首塊外匯業務牌照後,市場更預期不久的將來或有更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

目前,外匯保證金交易在我國尚屬於“灰色地帶”,存在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監管問題。某外匯交易商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外匯保證金業務在國際外匯市場已相當完善,但在國內仍受到外匯管制,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國或許用不了多久就會迎來‘零售外匯時代’,即以外匯為標的的各種投資產品納入個人投資者的選擇範圍。”

券商進軍外匯“新藍海”

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以讓投資者利用較少的資金,也能獲得較大的交易額度。自2014年開始,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增大,這讓投資者顯得尤為亢奮。面對如此巨大的商機,國內券商紛紛打算涉足外匯經紀業務這片新藍海。

2015年1月30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正式收購知名外匯經紀商——昆侖國際(KVBKunlun)。中信證券與昆侖國際金融的控股股東KVBKunlunHoldingsLimited簽署了附條件的收購協議,收購其所持有的昆侖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60%的股權。

某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信證券尚未透露此次收購昆侖國際的目的,但昆侖國際作為兼具全球外匯做市商、證券經紀、外匯交易系統供應商等多重角色的國際化外匯經紀商,被很多業內人士看作其計劃進軍國際外匯經紀業務的開始,同時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一個突破口。

就在中信證券宣布收購昆侖國際三天後,光大證券在2月2日也發布公告宣布旗下子公司光證金控收購香港新鴻基公司旗下新鴻基金融集團有限公司70%股份。

業內人士認為,光大證券或有意通過收購新鴻基金融涉足外匯業務。新鴻基金融的兩項主要業務範疇包括財富管理及經紀業務和資本市場業務,為零售、企業及機構客戶設計金融方案。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去年12月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於調整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有關管理政策的通知》,推進簡政放權,取消對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事前準入許可。

目前,國泰君安已經正式獲得銀行間市場的結售匯業務資格,成為中國首家券商機構獲準經營此項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銀行一統結售匯業務的局面被打破,而只要有結售匯業務,就必然需要開展外匯衍生品業務,這是一個自然銜接的過程。

正如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洪榕此前發表評論說道:“外匯交易絕對是個藍海,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外匯交易政策有望突破。國內外匯交易可望成為一大新的可開采的金礦。”

國內投資者如何參與

在西方發達國家,外匯保證金交易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具有相對完善的法律和監管措施對該項交易進行規制,較好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而在我國,外匯保證金交易至今仍處於“灰色”地帶,但隨著境內金融衍生產品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外匯交易商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

某外匯交易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受中國外匯管制的影響,所有境外外匯交易商都不能在國內開展業務,境內投資者也無法在外匯交易平臺完成全部的註冊、交易流程,但很多國際知名的外匯交易商如福匯(FXCM)、昆侖國際等都在中國設有代表處,這些代表處可以定期向投資者進行外匯知識培訓、客戶維護,但不會接受投資者關於外匯保證金產品的咨詢和購買需求,而是將投資者介紹到境外的分公司。

然後,境外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對投資者通過電話溝通進行資料核實、風險評估,只有當所有開戶手續都完成後,工作人員告訴投資者如何轉移資金,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5萬美元限額,通過銀聯支付。

“我們在很多國家如新西蘭、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都持有外匯交易的牌照,符合當地的監管規則,投資者可以選擇與我們不同的分公司進行交易,如果選擇香港分公司,就要符合香港證監會的要求,杠桿最高比例為20倍。”該外匯交易商對本報記者說道。

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最普遍的貨幣對為美元對日元以及美元對歐元,雖然近期澳元和新西蘭元的波動也非常大,但並沒有太多投資者進行投資。“雖然近期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出現波動性加大的趨勢,但與其他貨幣相比,波動率還遠遠不夠。”

此外,該外匯交易商還表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目前主流的外匯交易商已經將外匯保證金業務的利潤空間壓得非常低,通常為2點的固定點差。但也存在很多小型的外匯交易商,為了爭搶客戶資源,推出“零點差”或者“充值返現”等誘人條件,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往往得不到保障。

外匯保證金交易在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也存在巨大風險。正如某外匯投資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匯市場可以說是波動性最大的市場,炒外匯對投資者的要求很高,包括對外匯知識的理解、對匯率波動的認識以及對風險承受的能力,雖然我國外匯市場的放開是大勢所趨,但相信進程並不會太快,如何制定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非常重要。”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95

能源互聯網主題崛起,一片藍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1

能源互聯網主題崛起,一片藍海!

作者:徐彪、劉晨明

能源互聯網,又一個正在興起的“互聯網+”

當我們聽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這些新鮮名詞的時候,它們已經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能源將是下一個顛覆能源行業的新貴,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正在緩緩升起。能源互聯網是一種在現有配電網基礎上通過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和分布式儲能裝置,能夠實現能量和信息流動的新型高效電網結構。概況來說,它是一個能將大型集中式發電機組、分布式可再生發電端、儲能設備、各類終端用電機器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軟硬件連接起來的信息物理系統。


能源安全?能源互聯網將拯救中國!

在經過了近30年不惜代價的粗獷式發展以後,能源安全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面前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能源安全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我國石化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二是電網安全這一在世界範圍內都存隱患的問題。而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的結合將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能源系統,並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

“互聯網”的智能終端通過采集每一個終端用戶(包括家用電器、汽車充電樁、工廠大型機器設備、商用照明等等)的用電數據,對終端用戶的具體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測算出在每個不同終端用戶在不同情況下的用電情況。

可再生能源與互聯網結合後,采用分布式能源采集系統,充分采集散落在地球各個角落的哪怕是十分微小的可再生能源,再通過存儲技術將這些間歇式能源存儲起來。最後通過能源互聯網系統,按照上述智能終端獲得的數據和預測分析的結果,進行統一調度,確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能源互聯網主題投資,大勢不可違

從能源互聯網應用的核心邏輯來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增長過快以及傳統電網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發展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聯互通為本質的能源互聯網將是大勢所趨。與互聯網對其他傳統行業的改變相比,能源互聯網對於傳統能源行業的顛覆將更加振奮人心。

從近期的催化事件來看,包括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所著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在京首發,克強總理兩會報告分別8次提及能源和互聯網兩個關鍵詞並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以及“新電改方案”落地的預期不斷升溫等,都將使能源互聯網主題不斷發酵。

對應到主題投資機會上,建議重點關註能源互聯網的儲能和智能軟硬件等幾個核心技術方面的相關上市公司。包括:開元儀器(300338)、彩虹精化(002256)、陽光電源(300274)、愛康科技(002610)、科華恒盛(0023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5

科通芯城(0400)引領垂直O2O新藍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21

科通芯城(0400)引領垂直O2O新藍海
作者:蔡偉鴻


報告摘要
國內IC 領域O2O 電商龍頭。科通芯城為中國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行業最大交易型電商平臺,2013 年GMV 市場份額達55.1%。現時國內相關采購市場規模達2 萬億元,電商滲透率少於1%。我們看好公司通過向藍籌客戶免費提供增值服務以擴大GMV 規模並增強對供貨商的議價能力並產生返利,再利用在線推廣平臺以低成本獲取大量中小客戶的盈利模式。公司2014 年總體GMV同比大增52.6%至83.8 億元人民幣,直銷客戶數同比增加83.4%至5,050 位。

互聯網金融及物聯網將成新增長點。公司自3Q14 利用手上低成本海外融資能力為中小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估計年化凈利差可達約5%。我們相信公司基於交易數據的信用分析及評估,既確保授信可靠性,亦將大幅提高授信的審批效率,預測供應鏈金融業務GMV 2014-16E CAGR 將達153.2%,占整體GMV 將從2014 年3.2%提升至2015E/16E 的9.1%/11%。另一方面,公司亦正積極搶占未來物聯網入口,已推出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 – “硬蛋”,通過與百度、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合作,為硬件創新企業提供產品推廣、銷售渠道、資金支持等服務,著力打造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一站式O2O 創業服務平臺。我們預計2015E“硬蛋”平臺項目數/ 粉絲數/ 合作夥伴數 (包括投資者、供貨商及制造商) 將分別達10,000 個/1,000 萬/ 5,000 位。

預計2014-16E 凈利潤CAGR 將達48.6%。我們預測公司整體GMV 2014-16ECAGR 將達36.9%,至2016E 的157 億元人民幣,其中直銷/ 第三方平臺/ 供應鏈金融占比將分別達73.4%/15.5%/11%。預計在規模效應帶動下2016E 毛利率/ 銷管費用率將從2014 年提升0.5 個百分點/ 縮窄0.3 個百分點至7.9%/3.7%。以上帶動2014-16E 凈利潤CAGR 達48.6%。

首予“買入“評級。我們認為科通芯城為垂直領域O2O 稀缺性標的,預計i) IC產業O2O 拓展加快、ii) 供應鏈金融推廣快於預期、及iii) 硬蛋平臺貨幣化快於預期將成為股價向上催化劑。我們首予公司“買入”評級,並以2014-16E PEG0.9 倍定價,給予目標價8.00 港元。

風險提示:i) IC 行業電商化步伐慢於預期;ii) 供應鏈金融業務執行風險;iii) 市場競爭激烈拖累毛利率下滑。


1. 國內IC 領域O2O 電商龍頭

科通芯城為中國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行業最大交易型電商平臺,2013 年GMV 市場份額達55.1%。現時國內相關采購市場規模達2 萬億元,電商滲透率少於1%。我們看好公司通過向藍籌客戶免費提供增值服務以擴大GMV 規模並增強對供貨商的議價能力並產生返利,再利用在線推廣平臺以低成本獲取大量中小客戶的盈利模式。公司2014 年總體GMV 同比大增52.6%至83.8 億元人民幣,直銷客戶數同比增加83.4%至5,050位。

1.1. 規模巨大且電商化程度極低的中國IC 采購市場

每年采購市場規模達2 萬億元人民幣
過去10 年來,全球電子行業發展一日千里,主要是大量采用、產品日趨多元化及制造行業細分增加所帶動,中國現時已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子產品制造樞紐,國內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采購市場規模每年已達2 萬億元人民幣。現時整個市場約有300 萬名客戶,其中約3,000 家為藍籌客戶,其余99.9%為中小企業。以采購金額計算,藍籌客戶約占60% (或1.2 萬億元人民幣),中小企業需求約占40% (或8 千億元人民幣)。制造所有電子產品均需要大量的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因此制造商傾向大量重複采購,每份訂單的購買價值更高,易觀國際預測中國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市場規模2013-16E CAGR將達19%,至2016E 的3.4 萬億元人民幣。

巨大的中小企業板塊備受忽略
上遊供貨商市場: 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價值鏈分布於世界各地。高端元器件制造市場由賽靈思、英特爾及博通等數家以美國和歐洲為基地的供貨商主導,這些全球品牌供貨商會通過少數大型分銷商,向藍籌制造商直接銷售其產品。
上遊活動創新為下遊電子市場創新的主要原動力,直接影響下遊電子市場的創新。上遊活動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及測試IC 及其他元器件。設計工作主要在美國及若幹歐洲國家進行;制造工序主要位於亞洲,亦有少數在歐洲和美國進行;測試工作則主要在亞洲進行,尤其是臺灣及中國。上遊活動的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資源要求。設計時間的技術要求較其他兩個階段為高;測試階段尤其勞動密集;制造階段則需要巨額固定資產投資,因此需要大量資本開支。

下遊電子制造市場: 在約300 萬家電子制造商 (即元器件買方) 中,只有約3,000 家為大型藍籌公司,其余均為中小型制造商。隨著市場變化不斷,可穿戴技術和智能家居等新產品板塊應運而生,新的中小型制造商持續增加。中小型電子制造商對持續的市場變化和整合適應力較強,預期將繼續在業內占據重要地位。

下遊電子制造商對上遊IC 及其他元器件制造商的影響,主要反映於其對最終用戶了如指掌,因此可在創新方面作出指引。上遊元器件制造商日益重視尋求控制下遊長尾市場的有效方法。一直以來,下遊電子制造商都主要在硬件創新方面作出貢獻。然而,中國電子制造大部份仍為大型跨國公司的原設備制造商,但中國具有成本優勢,亦已設立有利於硬件創新的基礎建設。

備受忽略的大量中小企業。藍籌制造商傾向直接與元器件賣方或透過大型分銷商磋商供應合約;另一方面,中小型制造商則透過小型分銷商或零售店鋪等其他中介人采購該等元器件。因此,中小型制造商往往無法享有與藍籌制造商一樣的具競爭力的定價、服務水平、產品種類、產品質量或數量保證。該等制造商全部由一群分散的分銷商提供服務。

Avnet、Inc.、艾睿電子、富昌電子等美國公司和大聯大控股等臺灣公司,通常側重於服務藍籌制造商;位於北京中關村和深圳華強北等地區的小型分銷商及零售店鋪,則專註於向中小型制造商提供服務。

 電商化空間巨大
與傳統的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線下采購比較,在線采購呈現巨大優勢。電子制造商可隨時隨地在計算機或移動設備上輕松比較和挑選產品。在線分銷平臺並無空間限制,可以同時實現種類更廣、數目更多的產品。另一方面,在線分銷商亦可頻密地更新在線產品列表,以反映供求變化。

過去幾年,中國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市場出現由線下走向在線采購的大幅度轉變。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從事在線采購的制造商數目由2011 年的4,500 家增加至2013 年的97,000 家。盡管在2013 年2 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中,在線采購僅占一小部份 (2013年滲透率約0.4%),預期未來數年中國制造商的在線采購滲透率將持續增長。

在線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市場產業鏈涉及不同參與者,包括供貨商、買家、電商平臺營運商,以及付款及其他服務供貨商。電商平臺提供整合所有服務的接口。除分銷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外,電商平臺亦開始提供額外增值服務,例如供應鏈管理、融資以及數據管理。

 可分為兩大業務模式
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采購市場主要可分為兩大業務模式,分別為交易型模式及信息服務模式。

交易型模式: 這是在線采購市場內相對較新的業務模式。在此模式下,在線平臺的交易以自營方式或通過第三方平臺模式進行。在自營模式下,電商平臺營運商會向供貨商購買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持有存貨,然後轉售予客戶,從價差中賺取利潤。為提高客戶滿意度,自營平臺營運商對其產品選擇和質量的控制一般更為嚴謹,並可向客戶提供簡化服務,包括產品選擇、交易、物流、訂單履行及售後支持,因此更有利其建立品牌知名度及行業影響力。在第三方平臺模式下,平臺會協助第三方供貨商完成與客戶之間的交易,但不會持有供貨商的任何存貨。與信息服務模式相比,交易型電商平臺提供供貨商與客戶關系支持、信息科技基礎建設、物流及倉儲服務,在產業鏈方面擔掌較主動的角色。由於交易型平臺營運商需對有關行業具備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因此,交易型模式的準入壁叠明顯更高。


信息服務模式: 在此模式下,網站營運商如同目錄或業務名錄一樣,向供貨商及客戶提供信息,以供互相聯系,而本身並不持有任何存貨,其收入主要來自用戶的會員費及廣告費用。會籍認購乃信息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發展最為成熟的業務,而會員費為其主要收入來源。會籍認購一般針對供貨商。付費會員通常可較免費會員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及取得更好的效果。由於吸引大量優質客戶可提高信息服務平臺的吸引力,因此向客戶提供的服務一般為免費。除會籍認購外,信息服務提供商亦可能提供付費搜索結果及展示廣告等其他增值服務。在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采購市場上,大部份現有在線平臺 (包括阿里巴巴等主要平臺) 均采用此模式。信息服務模式的準入壁叠相對較低。據易觀國際數據,2013 年按收入計算,信息服務市場規模達501 億元人民幣。

1.2. 科通芯城為國內IC 領域最大交易型O2O 平臺

占據絕對領先市場份額
科通芯城為中國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行業最大交易型電商平臺,2013 年GMV 市場份額達55.1%。我們看好公司通過向藍籌客戶免費提供增值服務以擴大GMV 規模並增強對供貨商的議價能力並產生返利,再利用在線推廣平臺以低成本獲取大量中小客戶的盈利模式。公司2014 年總體GMV 同比大增52.6%至83.8 億元人民幣,直銷客戶數同比增加83.4%至5,050 位。


IC 電商先行者創造獨特的商業模式

藍籌客戶:同樣的價格獲得免費增值服務。公司向大型藍籌電子制造商收取的價格與品牌供貨商直接提供的價格相若,但公司亦同時提供品牌供貨商一般不會提供的在線及線下額外增值服務,而不另外收費。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整合新產品供應鏈管理信息及售後支持。公司2014 年籃籌客戶數同比增長35.8%至129 家,ASP 同比上升24.4%至約2,704 萬元人民幣,帶動相關GMV 同比大增68.9%至34.9 億元人民幣。公司較大的交易規模有助其提高與供貨商的議價能力,並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較優惠的條款向頂級供貨商采購產品,進而降低采購成本,令公司產品定價方面更具競爭力。簡而言之,公司通過為藍籌客戶以同樣價格提供免費增值服務,以提升業務規模並增強對供貨商的議價能力,再以折扣或返利形式 (一般約5%) 享受更優惠的采購價格,從供貨商端產生返利的收入模式。



中小企業客戶:通過在線推廣以低成本獲取大量中小客戶以產生交易傭金。中國的電子制造商供應鏈高度分散,中小型電子制造商往往因規模不足而難以及時獲得品牌供貨商供應原廠電子元器件,亦缺乏議價能力磋商具競爭力的購貨條款和有效管理采購流程。公司的電商平臺為中小型電子制造商簡化了繁複的采購系統,成為其獲取可靠、優質的品牌產品的有效途徑。公司的規模經濟效益使其能夠向中小型客戶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同時維持吸引的溢利率。另一方面,公司在專責的專業銷售代表圑支持下,於售前、售中及售後階段提供周全的在線及線下服務,致力為客戶的采購流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科通芯城2014 年中小企業客戶數同比大增85.1%至4,921 家,帶動相關GMV 同比大幅增長74.8%至33.3 億元人民幣。


供貨商群:降低銷售及售後成本,擴大客戶基礎。科通芯城除向供貨商采購大量IC 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外,亦透過綜合平臺為供貨商提供售前服務及社交媒體營銷,以推廣供貨商的新產品及新科技。公司通過具備規模的交易平臺深度了解客戶的需求及采購習慣,因此促銷力度成效更大,並能以度身設計的方式發掘更多潛在買家。公司提供的全方位服務亦與供貨商的售後服務互相補足,減低其售後成本。更重要的是,中小型供貨商可藉公司的第三方平臺,發掘及擴展不斷增長的中小型客戶群及發展成熟的藍籌客戶群。綜合來說,供貨商對科通芯城平臺的返點低於其內部的直供成本,而公司通過預售服務及社交媒體平臺可幫助供貨商推廣新產品及技術,另外公司全方位的服務可擴大售後服務範圍,並降低供貨商的售後成本。




2. 互聯網金融及物聯網將成新增長點

公司自3Q14 利用手上低成本海外融資能力為中小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估計年化凈利差可達約5%。我們相信公司基於交易數據的信用分析及評估,既確保授信可靠性,亦將大幅提高授信的審批效率,預測供應鏈金融業務GMV 2014-16E CAGR 將達153.2%,占整體GMV 將從2014 年3.2%提升至2015E/16E 的9.1%/11%。另一方面,公司亦正積極搶占未來物聯網入口,已推出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 – “硬蛋”,通過與百度、京東、騰訊、360 等互聯網巨頭合作,為硬件創新企業提供產品推廣、銷售渠道、資金支持等服務,著力打造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一站式O2O 創業服務平臺。我們預計2015E“硬蛋”平臺項目數/ 粉絲數/ 合作夥伴數 (包括投資者、供貨商及制造商等)將分別達10,000 個/1,000 萬/ 5,000 位。


2.1. 供應鏈金融業務提高客戶黏性

 大數據平臺的貨幣化機會
我們看好科通芯城以IC 業務為入口建立企業客戶基礎及企業交易關系,通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以及客戶需求,基於強大的客戶基礎、多元的產品種類及海量數據,實現數據的經濟價值。公司自2014 年第3 季度為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我們相信基於交易數據的信用分析及評估,即確保授信可靠性,亦大幅提高授信的審批效率。我們估計公司資金成本年化約2-2.5%,公司供應鏈金融業務凈利息年化可達約5%。預計相關業務將可提高公司客戶黏性,並提供新的收入增長點以及提高整體凈利潤率。



2.2. 積極搶占物聯網時代入口
 “硬蛋”- 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

公司正積極搶占未來物聯網時代的入口,已推出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 –“硬蛋”,通過與百度、京東、騰訊、360 等互聯網巨頭合作,為硬件創新企業提供產品推廣、銷售渠道、資金支持等服務,著力打造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一站式O2O 創業服務平臺。

硬蛋平臺在成立兩個月內已擁有近100 萬名粉絲,同時聚集了近2,000 個智能硬件項目。我們認為這些粉絲群將不僅對智能硬件有興趣,未來更可能是新產品的最終客戶,並將扭轉公司過往的營運模式,從以往的B2B 轉至未來的B2C 模式,並將改變以往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玩家在使用智能硬件的局面。硬蛋平臺現時不僅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知識及供應鏈需求對接等服務,還將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充當顧問,提供市場營銷及品牌推廣服務。相信硬蛋未來將可為硬件創業圑隊提供推廣產品的平臺,以最低成本將產品推廣至具潛力的粉絲群及受眾群。我們預計2015E“硬蛋”平臺項目數/ 粉絲數/ 合作夥伴數(包括投資者、供貨商及制造商等) 將分別達10,000 個/1,000 萬/ 5,000 位。預計未來當物聯網及硬件創新平臺發展成熟並具備規模後,硬蛋平臺將提供巨大的貨幣化空間,成為公司未來新的收入增長點。


3. 預計2014-16E 凈利潤CAGR 將達48.6%

我們預測公司整體GMV 2014-16E CAGR 將達36.9%,至2016E 的157 億元人民幣,其中直銷/ 第三方平臺/ 供應鏈金融占比將分別達73.4%/15.5%/11%。預計在規模效應帶動下2016E 毛利率/ 銷管費用率將從2014 年提升0.5 個百分點/ 縮窄0.3 個百分點至7.9%/3.7%。以上帶動2014-16E 凈利潤CAGR 達48.6%。



4. 首予“買入”評級

我們認為科通芯城為垂直領域O2O 稀缺性標的,預計i) IC 產業O2O 拓展加快、ii) 供應鏈金融推廣快於預期、及iii) 硬蛋平臺貨幣化快於預期將成為股價向上催化劑。我們首予公司“買入”評級,並以2014-16E PEG 0.9 倍定價,給予目標價8.00 港元。



5. 風險提示

i) IC 行業電商化步伐慢於預期;
ii) 供應鏈金融業務執行風險;
iii) 市場競爭激烈拖累毛利率下滑。


(來自安信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