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千年大計 別有洞天

1 : GS(14)@2017-04-10 23:32:07

【明報專訊】踏入4月第一天,中共中央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從內地發展規劃佈局而言,可說是大事一樁。其實自從十八大以來,領導人已多次到北京、天津、河北調研,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作出明確指示,要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今年2月習近平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考察,主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難怪之後樓價有如瘋癲野馬上身。

按新華社官方公布,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又稱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長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換句話說,如果以2000平方公里作為終極發展目標面積,整個雄安特區規模超過深圳、浦東,皆因深圳面積是約1996平方公里,而浦東新區面積亦只1210平方公里,而深圳由作為對外開放、引資的經濟特區,搖身變成為科技產業中心,浦東則主力金融,那麼雄安的佈局更份外引人興趣。

新特區功能 料不止「副首都」

官方形容雄安特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很明顯已屬中央發展層次的最高級別。正如內地專家所說,習近平三大發展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以往外界對京津冀佈局規劃有不同版本,當中涉及北京與天津的角色爭奪,期間因京津冀概念,樓市亦試過炒得火熱。觀乎當局今次最高明之處,就是隨第三個特區的設定,即時凍結雄安新區三縣房產過戶,以免因為市場炒賣而亂了大事。

觀乎內地有關由國家層次倡議成立的新區,最少就有18個,包括青島、大連、四川、哈爾濱、雲南等,但官方已將雄安定為繼深圳、浦東後另一具全國意義的新區。基於涉及北京及天津,雄安會怎樣搞,其實比深圳與浦東更複雜、更引人入勝。官方一句,設立雄安新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實最為可圈可點,雄安會否豈止是副首都、用以容納非政府以外的北京機構那麼簡單?有別於深圳及上海有開宗明義的發展目標,雄安新區既要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以及推動創新和綠色城市發展,本質上算是內地改革開放以來,一個相當新鮮的多命題發展計劃。

發展老模式已過去 勿亂炒大白象

政治離不開經濟,在中國則政經走不出規劃。鄧小平年代有深圳特區,江澤民有上海,而習主席就是雄安,由此推斷,雄安必會大有成績,說穿了就是核心領導的政治功績標誌,市場炒水泥股、相關內房股,算是過分煲大涉及的投資效益,亦低估了雄安背後的更多構想。事實上,內地基建及配套已略有規模,超級城市的打造即使陸續有來,大興土木的大白象工程早就一去不返。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17&issue=20170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74

【文化籽】罕見明清肖像畫展——五百年文史的人面洞天

1 : GS(14)@2017-10-30 00:53:45

【文化籽:藝文沙龍】何鴻毅家族基金由世界各地博物館收集明清兩代人物肖像畫,在柏林國立博物館展覽。「人物畫」和「肖像畫」是不同的品種。中國的「肖像畫」(Portrait),若與西方美術史的標準相比不夠發達,因為歐洲經歷過一場文藝復興。



十六世紀之前,歐洲西洋畫也沒有凡人的肖像畫,一切以聖經故事為題材。聖母、耶穌、天使,為教廷的宗教宣傳服務。因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藝術成就,當時西洋畫也將耶穌馬槽降生等聖經故事畫成「人物畫」,其中骨骼肌理分明,因為醫學發現了人體解剖。到達文西的「蒙羅麗莎」出現,肖像由神話宗教發展到人間。蒙羅麗莎之不朽,不止細膩的筆觸,而且是第一次將人物化為特寫的肖像,而且由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透視光線等運用,流露出人的內心世界。其後荷蘭的林布蘭更收取酬金,為當時阿姆斯特丹做出入口生意的商人製作肖像。林布蘭為金錢服務,身為畫家追求舒適的日子和酬金,天公地道,而且因為天才,成為西洋美術史的瑰寶。相對之下,中國畫的肖像限於孔子儒家廟堂宗族的倫理敬拜。一名家長位尊隆,「升上神檯」,地位足以成為肖像的人物供中國人家庭的祖宗靈位擺放。因此中國的肖像,長期被指為稍遜生氣,像中人物正視前方,笑容不足,道貌岸然,因為要體現一家之主的倫理正統。但是何鴻毅先生名下的藝術基金,這次收集到中國人物和肖像畫,卻令人發現中國藝術裏的「人」其實別有洞天。


孝莊文皇后像 表情隨和悠閒

例如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在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正展覽一幅正襟危坐的帝后全身畫像。柏林館的兩張,孝莊文皇后卻以半身特寫、便服、隨和悠閒的表情,讓畫家畫像。此一太后走下「神耛」(Down To Earth)姿態,證明中國曾有一支由人性出發的肖像畫,幾與達文西和林布蘭異曲同工。當然中國畫的筆墨不及西洋油畫的追究現實寫真,令中國肖像畫無法普及而成為一個系列,中國社會六百年也沒有人性的解放,這是中國肖像和人物被忽略的原因。柏林這次中國人物肖像展有許多文學史上出現過的名字,包括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是浪漫情詩的聖手,可謂中國詩詞中的濟慈(John Keats)。今日留下一幅由畫家禹之鼎留下的納蘭性德像,坐在客廳的長椅之上,前有一個茶几,撫頷正看觀眾。圖中的納蘭性德,眉目幼細,留有小鬍子,讀過其飲水詞,得以觀其人,亦可謂世紀遙隔的異數。納蘭曾在朝中任大官,肖像四圍留下歷代高官包括恭親王的題字。中國的人物肖像畫附帶的花紅是其他文人的觀後感和評論,往往化為一首七絕題在畫側,協助觀眾了解。正如紅樓夢的脂硯齋評本,讀完文需看footnotes會另有一番時空的心得。另有一幅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畫像,我也很喜歡。李流芳曾留下許多遊記,包括遊虎丘:「虎丘,中秋遊者尤盛,士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這是筆觸精幼的小品:「填山沸林」一詞講遊客人山人海有如今日的黃金周,真是生動的語言。想不到遠在柏林,有緣見識了這位心儀的明代散文家,異地相逢別有故土的感觸。


詩人陶琯像 手持桃子神態獨特

鄭板橋的畫像倒不少見,還有詩人陶琯,其像竟然側寫,手持一隻桃子,坐在一把綠椅子之上,也神態獨特,角度超然,顯見中國的人物畫和肖像,其實也各有性格。十八世紀西洋華風傳來,終於有幾張滿州武士的肖像,有油畫風格,弓挽滿月,充滿動作感。然而展品中的主角以半身或全身肖像正視觀眾者少,即使見五官容貌,也置於山水、行館、書房之中,尤是之故,清末的人物的青年畫家任熊竟然作了一張半裸的全身肖像畫,下筆大膽,風格激烈,可謂中國肖像畫中的梵高。柏林國立博物館對人物肖像的安排,以任熊的一幅作結,也別有匠心:中國的文人,要到清末,才發現內心的激情和憤慨,或許因為朝政黑暗,或許因為列強侵略,總之這位文士在這個時候,竟然露出肌肉的裸臂,戟眉森目,看着觀眾,其中別有一番戲劇心事。此一中國人物肖像畫,由另一個角度顯示了中國的美術文化原來「人」(Man)曾經在中國的文史中一度破土而出,雖然細於涓滴,但有一股壓抑的衝動,曾經想匯聚成一條大河。只是時不我與,或國運之異,中國的人物肖像即使幾乎有了自己的梵高,卻尚無蒙羅麗莎。然而卻在柏林千百張面孔之間,我發現了另一個細水長流壓抑的中國。



士中 李流芳像

士中 李流芳像

任熊 自畫 像


佚名孝莊文皇后半身便裝像

佚名 傳王致誠 璊綽爾像

傳神雅聚:中國明清肖像畫展(1368-1912)

撰文:陶傑(部份圖片由柏林國立博物館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8/201965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