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七十五歲「高齡」入市 勤學快速累積功力 亞洲股神傳授給小股民的三堂課


2011-5-30  TWM




李兆基近年從香港樓王轉作「亞洲股神」,這個一百八十度的人生大轉折,豈是易事!

《今周刊》帶你透視亞洲股神的「打造過程」,天下絕無白吃的午餐,這是股神送給小股民的投資三堂課。

撰文‧劉俞青

市場上號稱投資大師者所在多矣,但恐怕沒有幾個人敢像李兆基這樣。

二○○八年底,全球金融風暴猶在核爆中心之時,李兆基接受香港《壹週刊》的專訪,當時李兆基以個人名義成立的「兆基財經」基金已從最高時的二千億港幣,「唔見一半」(不見一半),「亞洲股神」與所有香港股民一起「坐艇」(套牢)。

第一堂課:接受失敗

坦言會看錯 雷曼風暴慘賠四十億港幣但四叔並未迴避媒體採訪,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已讓人佩服。而且他在採訪之中,還坦然拿出風暴前自己推薦的個股計算,當時他建議買 進五大中國國企股,與放空五檔美股,到金融風暴發生後,中國國企股跌幅四成七,而放空的美股跌幅七成七,如果投資人按此建議操作,他拿起計算機按一按說, 「還倒賺三成多!」即使面對金融風暴,他所推薦的標的仍然獲利,果然頗有股神風範!

但話說回來,四叔也坦言,自己也會看錯虧損,因為他也是雷曼兄弟苦主之一。根據他自己向香港媒體表示,光是雷曼兄弟的債券商品,就讓他虧掉超過四十億元港幣,但這似乎無損他在股民心中的地位,因為「坦然面對失敗」,或許正是學習投資的第一堂課。

四叔個人的投資公司「兆基財經」,成立於○四年底,當時的他已經「高齡」七十有五,而且早已當過香港首富,事業成就斐然;對多數人而言,此時多半已經含飴 弄孫、規畫退休,但他卻決定在此時一腳跨入一個不熟悉的領域──股市,在此之前,四叔幾乎是全心在地產的經營上,除了持有自家的股票之外,對股市的投資甚 少。

但市場環境不斷在改變,香港的樓盤逐漸開發殆盡,而且地價越墊越高,大幅壓縮開發商的利潤,另一方面,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態勢已然確定,全球資金不斷 湧進香江,○三年,他觀察到,香港地產每天的總成交額約在二千萬到三千萬元港幣,但香港股市每天成交額卻總不少於二百到三百億元港幣,兩個市場相差一千倍 之多,於是他毅然決定,開始前往海外各主要城市做密集且廣泛的考察,一頭栽進投資領域。

第二堂課:不怕改變

踏入股市 親訪全球城市找機會「做足功課,不害怕改變」正是四叔給股民示範的股市投資第二堂課。

李兆基曾說,「股票市場是最早全球化的,投資領域並不必限於香港,投資界是全球性的大舞台,遊走這個舞台之間的人不問國籍,不計種族,真正的較量只是眼光與識見。」他自己則身體力行,半點不打折。

回憶錄中,以不小的篇幅敘述他與他的投資團隊全球走透透的過程,早已年過七十的他,足跡踏遍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從已開發國家的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瑞士蘇黎世到日本東京,新興國家則如印度孟買與中東杜拜等。

每次出訪,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有好幾次一口氣連訪日、美、歐各主要城市,每站停留數天,每天到訪二到三家財經機構;過程中李兆基自己親做筆記,他的筆記 本寫得鉅細靡遺,會後還頻頻發問,問不夠,晚餐再問,再不夠,消夜繼續問,李兆基形容自己是晚入學的學徒,「只有加緊練習才能迎頭趕上」。

書中詳細敘述這位「亞洲股神」努力學習股市投資的過程,小自開會前每一件文具用品的準備、大至投資方向的擬定,他都親力親為,而且追求完美。天底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即使在首富身上也同樣印證,「亞洲股神」也絕非憑空而降,所有的報酬,背後都是辛苦努力的結果。

李兆基教股民「唔好斤斤計較小問題,要睇時勢、大趨勢,睇長期,至少一年半載,幾個月(意即不要計較小問題,要看大趨勢)。」這位投資大師確實看得長遠, 即使在經歷金融風暴之後,他自己也受傷頗重,但仍不改先前的看法,他建議只要資產在一千萬港幣(約合四千萬元新台幣)以上的股民,都應在買入中國國企股的 同時,放空美股。

李兆基解釋,這是大趨勢,如果股民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兩頭賺,但萬一又遇到像金融風暴這種整體經濟環境的重傷,這時一邊多一邊空,「又可以平衡,風險比壓單邊為低」。

近兩年,這位投資大師已不再對外透露他看好的個股,頂多只提出投資心法,一如前文中所摘錄的「投資基本法」,從國家的選擇、貨幣的選擇、到行業、到個股,這位大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真的切實按照這些方法,逐一投資,證實確實可行。

如果真要談李兆基近年來的投資重心,答案恐怕是「自己」。根據香港證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從今年三月公布去年業績以來,四叔就不斷增持買進自家恆基地產 (○○一二;hk)的股票,截至目前,李兆基個人持有恆基地產已經達六二.一四%,若和一般台灣的大老闆對自家股票的熱情度相比,四叔顯然非常捧場。

事實上,李兆基名下的公司經營狀況都不錯,例如恆基地產每年穩定獲利一百多億港幣,去年賺了一三六億港幣,前年則賺一二六億港幣,每年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都將近一○%,四叔掐指一算,與其做盡功課投資別人,還不如投資自己。因此如果股民跟著四叔一起買進恆基地產,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堂課:警覺風險

「兆基財經」不上市 不讓投資人冒險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李兆基的投資做得多麼成功,外界給予多高的評價,但這位老先覺從來沒有被讚美沖昏頭,因此,他的「兆基財經」始終沒有 上市的打算,無論多少國際級承銷商透過各種管道遊說四叔,讓小股民也可以跟著股神一起賺錢,但李兆基就是不為所動。

他是這樣回答外界疑慮,他說:「我沒有考慮上市,因為投資始終是很有風險的。我用自己的錢去投資,去冒一定的風險沒有問題,但如果是上市公司,就會多掣 肘,甚至影響到恆基,所以我的投資也不會用恆基的資金。」近年來,他常向身邊的朋友提醒,「投資股票一定有風險,不可以亂來,每支股票都要做足功課,才能 有效降低風險,但即使如此,仍是很難預測金融風暴的到來,這就是我始終不願上市的原因。」這是股神教小股民的第三堂「風險課」。

幾年前,當時李兆基還願意開口談股市的時候,他曾經送給好友對於股市投資的八字箴言──「先疾後徐,穩守突擊」。他一輩子最好的親信,也是恆基集團副主席 林高演則進一步解釋:「『先疾』,就是要先做足功課,先人一步。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後徐』,則是由於早已做了工夫,因此最後做決定時就可以從容 以對,冷靜拍板,然後往往在人家未起步前就已重錘出擊,則是『突擊』。」回首這位亞洲股神一路走來的投資路,這八字箴言,如醍醐灌頂,當真無價!

香港四大名家看投資趨勢

李兆基(恆基集團主席、亞洲股神)中國仍是新興國家中最好,雖然已經起漲一、兩倍,但仍有空間,未起盡(還未漲完)。

曹仁超(《信報》首席顧問)未來展望:好日子過完了,如今局面已變成選股不選市,不僅產業有強弱之分,產業也有強勢股與弱勢股。投資必須更謹慎,若美國無推出QE3,代表復甦到完結篇,弱勢美元造成的資金氾濫可能退潮。

操作策略:農業、資源股逢高已經回檔,超跌的工業股反而有機會。

陳永陸(財經節目主持人、股市專欄作家)未來展望:油價在百元之上搖搖欲墜,金價也跌破1500美元,資金轉向避險性質較高的美元、美債。各國股市有築底盤整的味道,等待美元指數轉向才有行情可期。

操作策略:食品股受惠原料下跌將有短炒空間,航空股也受惠油料下跌,但經濟情勢若轉壞,必須避開航運股。

石鏡泉(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專欄作家)未來展望:中國股市的漲跌向來跟隨政策節奏,若通膨走勢已回跌,中國會立刻放緩調控。由四月數據可看出中國經濟正在放緩,這當然有利於通膨降溫,股市可望有所表現。

操作策略:大型國企股跌幅已差不多,但新上市的國企股會有較大的補跌,要小心。目前不要急於撈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6

作為股民, 我究竟想賺誰的錢?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ts02.html

我最近老是在想一個問題: 作為股民, 我究竟想賺誰的錢? 如果我想賺上市公司的錢, 那麼我就必須選擇那些從長遠來看有成長潛力的好公司, 耐心等待它們成長(畢竟,草長出來也是要花時間的)。如果我想賺其他股民的錢, 那麼,我就必須學點心理學, 或者學會打聽消息, 試圖先人一步, 著重分析短期的經濟數據, 和公司的財務數據, 以及猜測其他人對這些短期數據的反應 (求二階導數)。

從短期來看, 股市基本上是一個零和遊戲。 如果你做短期, 那就只能依靠比別人聰明或者幸運, 賺其他股民的錢, 因為公司的業務不能在短期有明顯變化。但是, 股市在中長期並非零和遊戲。

 

有幾個道理, 我們也許可以串起來(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道理的幾種說法):

 (1) 短期投資就是想賺其他股民的錢; 長期投資就是想分享上市公司在生意中賺的錢;

 (2) 短期投資只需要研究股民, 研究股票; 而長期投資者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

 (3) 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 而實際上, 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4) 短期投資者需要關注價值窪地, 而長期投資者關注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的結果, 不需要太看中間的過程。

 (5) 上市公司的董事們經常被迫賺錢, 因為他們的買賣受到限制。

 (6) IPO是一場熱鬧, 虧錢容易賺錢難。

 (7) 總的來說, 做PE股權投資的人們比做二級市場的人們好像聰明一些。對不起, 我說這句話, 會得罪太多人。請允許我收回這句話。做PE股權投資的人們跟做二級市場的人們相比,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投資的企業也許能夠上市, 也許終究不能, 所以他們一般被迫留足了空間, 而二級市場的人們總是指望"見勢不妙,撒腿便跑", 可是我們總是在還沒有來得及跑掉之前, 資金就不見了一大半。這時候, 於心不甘, 繼續持有, 於是我們就虧了更多。

 (8) 最好不要做預測; 如果你一定要做預測, 那就只做長期的, 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預測。預測幾個月以後的物價, 金價, 銅價, 匯價或者股價, 實在是不明智的。

   去年9月, 我出版了<<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一書。但是, 醒悟需要一個過程, 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在股市泡了17年, 中毒很深的人尤其如此。 最近, 我把今年繼續思考的結果放到了書中, 把過時的內容剔除了。這個更新本將於10月份擺在你面前, 我自己很滿意。謝謝編輯沈家樂和卓巧麗; 也謝謝讀者給初版所提的很多意見。是為修訂本之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3

有一群小股民,他們辛勤又努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h0.html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小股民,他們辛勤又努力,他們選股又割肉,他們不論何時上班 下班都在看信息,他們偶爾還要拿跳水冠軍。噢~苦B的小股民,噢~可憐的小股民,他們齊心合力開動腦筋躲過了一個莊,最終還是淪陷黑色星期一……」這首改 編自藍精靈的《小股民之歌》近日在各大股吧瘋傳。中國股市向來就是小散絞肉機,今年的股市更是一個萬人坑,不幸的是,站在這個萬人坑邊緣的多數都是賭徒, 自然更難躲避被埋葬的命運。盤點站在「股底」的股民百態——很苦也很茫然!

千點狂瀉,萬股折腰。望滬深兩 市,一地雞毛。新股破發,小非狂逃,天量融資,公司業績難提高。慢牛倒,看綠盤熊市,分外蕭條。買盤如此稀少,引改革根基在動搖,笑新老散戶,猶盼利好, 籌資抄底,又被套牢,一代監管,海歸傻冒,只知半夜磨大刀,俱完矣,看帳面金額,只剩零鈔!」在天河區一家證券公司上班 的李經理的感受中,今年坐在大客戶室炒股的人越來越少。而散戶交易大廳的變化不太明顯,因為很多人的目的已經不在炒股。「你要是上午來,還可以見到幾位大 爺在交易廳打撲克,零零散散的股民散佈在各個角落,聊天、打撲克、翻報紙,雖然實時顯示屏上的數字在隨時跳動,但是真正關注的人已經很少。」

股市一蹶不振,股民炒股的勁頭也提不上去。最近記者走訪了各大證券營業部,發現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冷!一證券營業部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平常愛逗留 在這裡的股民,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大客戶,還有一類是一些老人家,從八月份以來,整個行情不好,這些以前常露臉的股民突然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不怎麼來 這裡了。」

與此同時,開戶的股民也急劇縮減,「這一個月以來,我們這裡新開戶的數量較往年差不多減了三四成,想要拉到一些大客戶就更加困難了。」該證券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這樣說道。

不去營業部了,網絡成為傷心股民新的發洩地。記者通過網上與網下,採訪了數位股民,他們的故事,或許可以代表如今中國股民的心聲。

新股民感嘆入錯市

35歲的姜梁不喜歡別人說他在炒股,一旦問及「炒股」的情況,他就會不厭其煩地糾正,「我不炒股,只是在理財。」雖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姜梁並不是老股民,他還記得去年6月開戶的時候,股市還在2300點左右,惹得身邊一些被套的老股民紛紛羨慕不已,「你小子真是精明,我們割肉的時候你砸存錢,現在我們腰斬了你才入市,等著吧,就剩下數錢了。」

入市當初的經歷也讓姜梁有些小得意,兩個月後就掙到了股市第一桶金,「飛亞達是我入手的第一隻股票,當時不敢多買,想試試手氣,14元買入的,8月份時 14.9左右賣出,賺了6%」。雖然在去年那波行情中,這只股票的表現並不算太搶眼,但初戰告捷也讓姜梁興奮不已。四個月後又趕上了去年10月8日的大行 情,一下子就有了20%的收益,那個時候的姜梁逢人就說,「還沒入市呢?看看我這個菜鳥都掙錢了,開練吧。」

但是今年的股市,顯然讓這只「菜鳥」很迷惘,「年初本來還有5%左右的收益,結果到了五一,反而虧損了10%,當時還不敢和家裡『領導』說。」最近入手的兩隻股票都讓姜梁感受到了「地板價」下「地下室」的荒涼,「當太平洋[7.67 -4.24% 股吧研報]5月份跌到10塊時,我身邊的朋友說,這只股票已經跌無可跌了,我跟著入手了300手,誰知道它現在已經跌到了8塊錢」,而另一隻股票則是中國南車[4.66 -3.12% 股吧研報],「8月份之後很多人說這只股已經跌夠了,我想鐵道部這麼大的後盾總不至於再這麼跌吧,誰知道它好像已經沒底了」。姜梁很苦悶地表示,現在他賬戶裡4只股票全部一片慘綠,「表現最好的跌了20%」。

「現在每天就怕老婆問我股價,實在不好意思說。」姜梁給記者講起了現在流行的一個小段子:2007年的時候,媒婆介紹小夥子的優點,說某某會炒股,姑娘一 聽,特別喜歡,覺得小夥子有出息;現在變了,媒婆介紹小夥子,說某某人本分,不炒股,姑娘一聽,樂了,多好的男孩兒。姜梁對此很有感嘆,「沒入市時,不論 是朋友聚會、同事聊天甚至坐地鐵聽陌生人談話,都離不開股票兩個字。現在自己進去了,結果朋友同事吃飯聊天,也不怎麼談論股票,誰起這個話頭,不僅自己沒 面子,也招別人心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2

2011:券商荒唐研報多 股民被套辛酸淚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9/3OMzA3XzM5MjM3OQ.html

這說的不是紅樓夢的劇情,而是2011年券商預測與A股的故事。

距離2012年只有兩個交易日,回望2011年,A股從最高點3067點到2134點下跌近千點,惹得無數投資者一把辛酸一把淚。

究其背後,機構的滿紙荒唐言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10年底,先是有國金、東吳和民生三家券商高呼「2011牛市行情」,之後多家券商低調看高,國泰君安、招商證券、長城證券更是紛紛表示市場將會先抑後揚。

不過事實證明在4月18日A股創下最高點3067之後一蹶不振,直到12月28日跌至2134點,振幅接超過30%。全年來看,滬指從2011年1月1日的2808.08點跌至12月1日的2134點,累計下跌了24%。

與此相反的是在2010年年底,券商紛紛描繪來年的各種美好的願景。

據 21世紀網統計,以本土的30家券商為樣本,2010年年底,幾乎所有的券商預測2011年A股的最高點位高於3500點,光大證券、銀河證券、東興證 券、國金證券、西南證券、中原證券、華泰聯合、第一創業證券、太平洋證券、西南證券均看高到4000點以上。最不靠譜的是東興證券,其預測滬指的波動區間 為2650點——4500點。

在第九屆新財富分析師中滿載而歸的中信證券團隊也認為A股2011年的中樞3500點,將演繹"上漲-下跌-修復-上漲"的走勢,不過而今年將近,未見漲。

唯一一家在點位和節奏上都接近市場走勢的是國元證券,其明確指出,「2011 年 A 股不具備全面牛市的基礎,中樞水平將會在 2010 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上證綜指的大概率區間為 2300~3500,不排除短時間的沖高或者探底,震盪幅度相對較大。」

回首2011年只有不足一成的券商能較準確地預測市場的走向,空留一紙荒唐一紙恨。

扯著「牛市」的風箏狂奔

在2011年年初的時候,一些賣方機構還高喊2011年牛市要來。

2010 年12月1日,國金證券成為首個高呼2011年牛市到來的賣方機構。在《牛市,追尋新一輪增長的方向》這份2011年股票投資策略報告中,國金證券寫道: 「2011年A股市場面臨著經濟和盈利的穩步增長和更佳的政策環境,估值有望得到提升,上證綜指波動區間為2700至4200點。」

之後東吳證券給出了積極的響應。在《週期重合與轉型疊加開啟市場新徵程》中提到:「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逐步成功,2011年開啟的「十二五」階段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展開新的一輪牛市週期。」

隨後民生證券也加入了2011年「吹牛行情」的行列。在《2011龍抬頭,『N型』春色倍還人」》報告中,民生證券的策略團隊認為2011年市場有望按照兩個階段來演繹估值的全面修復行情。

於是乎,牛市的行情被券商織成風箏,飛在云端,而實情卻遠在線頭的另一端,越走越遠。

其中最不靠譜的是東興證券,其預測滬指的波動區間為2650點——4500點。

另 外光大證券預測2011年滬指的波動區間為2700點至4000點、銀河證券2700點--4000點、國金證券 2700點--4200點、西南證券 2630點--4050點、民生證券為2800點--4300點、湘財證券2600點--4000點、平安證券為2700點--4000點,基本上都不靠 譜。

大機構基本都看走眼,幸而記者發現還有部分券商看的比較準,包括國元證券和國泰君安。

國元證券在《新形勢 新經濟 新機會》中明確指出,「2011 年 A 股不具備全面牛市的基礎,中樞水平將會在2010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上證綜指的大概率區間為 2300~3500,不排除短時間的沖高或者探底,震盪幅度相對較大。」

而國泰君安預測,2011年上證股指將在2400點至3000點之間震盪,從點位上基本準確。不過細看國泰君安的報告,不難發現還是存在一些錯判,國君認為,「以中期為限,分為兩個階段,先抑後揚。」但是2011年自4月中創下新高後便一路下跌。

更離譜的是券商不止在年底的預測滿紙荒唐言,更重要的是在之後的一年繼續指鹿為馬。

據 國內某財經網站的統計,2011年初至10月底的42周中,包括中金、中信、廣發、安信、華泰聯合在內的31家國內主流券商,其策略週報預測的精確度均在 50%以下。其中排名最為靠前的分別是日信證券與中原證券,兩家在42次預測中均判斷正確19次,準確率為46%,而華泰聯合證券則以44%的準確率(正 確次數18次)位列第三。

而這也是目前國內研究報告的寫照。

正是在這種娛樂眾人的精神下,滬深A+B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從去年的26.54萬億和19.24萬億分別下降到今年的21.14萬億和16.24萬億(截至12月28日),大幅縮水5.4萬億和3萬億左右。

「牛」「熊」不分

點位判斷不準確,節奏判斷不準確,那麼券商的選股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事實證明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比機構宣揚的點位更不靠譜的是券商推送的十大牛股。甚至有媒體揚言要評出A股十大最差的分析師。

興 業證券的「最佳分析師」王晞因30推薦重啤上板,另外渤海證券閆亞磊、第一創業巨國賢(現就職於民生證券)、東北證券吳娜、東方證券莊琰、廣發證券惠毓 倫、國海證券黃秋菡、國元證券周海鷗、海通證券張浩、金元證券王斌卿、平安證券葉國際、萬聯證券馮福來(現就職於中山證券)、中銀國際胡文洲也都「有幸」 上榜。

上榜的理由各有千秋,但是都逃不了一個「扯」字,這些分析師大多盈利預測與實際差距較大,投資評級與市場走勢滿擰。當公司業績變壞時,分析師應該及時發佈研報修正前期的預測和評級,承認之前的錯誤並有所說明。

其實分析師的荒唐只是各人之事,更重要的是分析師的報告都是要經過機構研究所的審核,由此可見券商的研究能力良莠不齊,以2011年的十大牛股為例,分析師的薦股幾乎牛熊不辨。

據 同花順統計,今年截至12月15日,剔除因借殼上市大漲的股票,今年的十大牛股應該是ST中源,ST光明,迪康藥業、*ST科健、江蘇吳中、廣電信息、拓 爾思、安 納 達、多倫股份、中珠控股。分別相對大盤上漲了166.8%、158.5%、104%、104%、97.6%、96.2%、90.9%、 89.6%,87.6%,86.5%。

可惜的是這些牛股在券商的研究報告中不曾覓其芳影。取而代之的是券商自薦的「牛股」。

根 據21世紀網統計,30家券商研究所發佈的2011年「十大金股」,富春環保、桑德環境、智光電氣、榮信股份、粵水電、同方股份、東南網架、恆瑞醫藥、美 克股份、蘭花科創、五糧液、中興通訊、軟控股份、萊寶高科、特變電工、海蘭信、碧水源、東方電氣中海油服、中國一重、三一重工、太極股份、禾盛新材等都被 推薦兩次以上。

據21世紀網統計,這些「金股」基本全軍覆沒。以12月1日收盤計,2011年前11個月上證指數下跌了15%,其中這22只股票跑贏大盤的只有6只,其中有且只有五糧液實現正收益,另外的18只股票全線下跌,海蘭信下跌了近50%,萊寶高科、禾盛新材也是下跌四成以上。

而2011年新財富分析師得其最佳研究影響力研究機構,本土最佳研究團隊,最具潛力研究機構等機構,從得獎機構的研究成果來看,實在有愧「最佳」的頭銜。

21世紀網選取以上三項獎項得獎的前三名機構進行研究,發現這些機構2011年投資策略報告中推薦的所謂「牛股」共有111只,沒有一隻的能進入到今年實際的十大牛股範疇。

這111只個股,能跑贏大盤的不過三成,而實現全年上漲的只有9只個股,不足一成,漲幅最高的是山西證券推薦的藍色光標,全年漲幅為24.03%,跑贏大盤近47個點。

另外七成個股走勢均落後與大盤,而全年下跌的超過100只個股。跌幅在50%以上的有21只個股,跌幅最大的是最佳團隊研究第三名的招商證券推薦的,跌幅高達69.29%,相對大盤下跌46%。

不管你信不信,大批「坑爹」金股在2010年底橫空出世,並在2011年「完美」謝幕。(21世紀網 許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7

股民注意:全球大牛市來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zbal.html

某記者問索羅斯,"股市裡各種說法都有,你如何把握大市?" 索羅斯聳聳肩,"如果一份研究報告跟我的觀點相似,我只讀一遍。如果跟我的觀點不同,我就讀兩遍"。

昨天2月21號,英國金融時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我讀了三遍。作者Tim Bond認為全球大牛市就要來了。我先歸納,再做評論。

文章標題:Get set for an equity bull run powered by low valuations。Tim Bond說,英美股市過去12年回到了原地,但是債券年均回報率6%左右。很不錯。這使得很多投資者開始懷疑股票投資的長期價值。九十年代,英國養老基金 總資產的70%是股票。現在呢?只有22%。過去12年,標準普爾500個大股票的每股收益增加了75%,但是股價沒有任何增長。市盈率從2000年的 25到26倍跌到現在的8到12倍。

Tim Bond承認,股市已經跌了很長時間(或跌了很多或便宜),這件事本身並不能說明大牛市即將到來。今天,英國市場的市盈率雖然只有9.5倍,但是那又怎樣?1974年它曾經跌到過3倍。

Tim Bond 不同意市盈率取決於長期利率或者通脹率的說法。他認為,那個理論說不通,而且過去12年的事實也證明市盈率不取決於長期利率。你看,過去12年,利率下降,結果市盈率不僅不升,反而一直往下跌。

那麼市盈率究竟由什麼決定呢?Tim Bond說,它由兩個因素決定:人口結構,和市場對未來企業利潤的預期(而這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的風險)。

英美兩國的"嬰兒潮"(baby boomers) 指二戰後人口出身高峰期出身的人們,一般認為包括1946年到1964年出身的人們。Tim Bond 指出,1980-2000年,嬰兒潮紛紛進入成年,進入收入頂峰。於是,他們購買股票的需求旺盛,推高了市盈率。從2000年左右開始,他們進入退休,減少股票購買,並且靠出售股票來養老,導致了股票市盈率下降。

他預測,人口結構的這種變化在2013年左右開始緩和,從而減少對股市的壓力。而且,嬰兒潮的下一代開始進入成年,獲得高收入,從而會增加股票的購買。

過去幾年,股市遇到了多面夾擊,包括債務危機和原材料漲價(跟中國崛起有關)。但這兩個宏觀因素都前所未有。而且未來幾年,這兩個因素可能會變弱。現在, 世界上尚未爆發的風險也許是工資大漲。雖然它可能壓低公司的利潤率,但是也可能會降低系統性風險:那些苦苦掙扎的房奴們確實也需要工資的上升來舒緩壓力。

我的評論:
Tim Bond 的分析有些道理。我們通常認為,長期利率(或者通脹率)決定市盈率。但是,過去12年的情況顯然不支持這種觀點。不過,從來沒有人說利率是決定市盈率的唯一因素。也許12年前英美股市估值太高,過度反映了利潤的增長前景,從而導致了12年的股市不振。

他用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宏觀風險來解釋過去12年英美股市的不振,並預測未來的大牛市。他有可能是對的,但顯得牽強附會。未來會不會出現新的,目前未知的,宏觀風險?也就是美國前國防部長 Donald Rumsfeld 所說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當然可能。什麼都可能。我覺得最有力的理由是現在英美市場債券回報率與股票回報率(即,市盈率的倒數)的差距太大了。但是,那又怎樣?大的可以更大,小的可以更小。均值回歸(reversion to the mean) 當然沒錯,但是何時回歸誰也不知道。

所以,我覺得讓人信服的說法是,現在英美的股票已經足夠便宜了;牛市的可能性大於熊市的可能性。但是,還是我最實在。我認為,最明智的事情是丟掉任何預測,專注好公司,堅持長遠投資。股市的走向究竟如何?J.P.Morgan 先生說,唯一正確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0

股民欲速則不達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z66b.html

- 2月18日在深圳慢牛投資俱樂部的發言

剛才,王均在發言中談到一個觀點,A+H 的兩類股票應該有相同的公允價值,因為它們畢竟是同一個企業, 同股同權。我想談點不同看法。不過,首先,我想談談百貨企業的估值。

(一)百貨公司的估值

中國的百貨公司(金鷹,銀泰,百盛和茂業等)與超級市場(上海聯華和物美等)不同。前者主要靠出租櫃檯,收取佣金,後者主要依靠自己採購和銷售。前者就是 收租公司。由此,我想到香港的領匯房托基金(0823.HK)(業務模式基本相同,都是收租婆。房托基金必須把絕大多數現金流拿來分紅)。從2005年上 市以來,它的股價上升了142%,加上6年多的分紅(假定年息率為5%),投資者的綜合回報率高達200%。

兩年後(2007年),股市興旺,銀泰百貨(1833.HK)到香港上市。迄今為止,股民的綜合回報率大約55%。也很不錯。特別是考慮到期間內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的兩輪房地產打壓。

又過了一年(2008年),茂業百貨(0848.HK)到香港上市。迄今為止,股民的綜合回報率大約是負的32%。

都是收租婆, 為什麼領匯跑贏銀泰和茂業那麼多?幾個原因:

(1)現金分紅很重要。蘇格蘭有句諺語,"手上一隻鳥,勝過林中兩隻鳥"。兩個美國學者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真奇怪!高派息導致利潤的高增長"。 ("Surprise! Higher Dividends = Higher Earnings Growth" by Robert Arnott and Clifford S. Asness)。這篇文章用計量經濟學的實證方法,對幾千家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到的結論令人思考:公司的錢多了,浪費也就多,資本支出就多,很多 項目是摧毀(抵消)企業價值的;分紅率一旦確定,管理層就有壓力和動力維持分紅率不至於下降。另外,高分紅表達了管理層對未來利潤增長的信心。Yo may search for the article on line.

(2)領匯在香港有稀缺性。

(3)股民擔心電子商務的侵略,也害怕國內商場供過於求。

(4)香港之鑑。過去三十年來,香港的零售市場不可謂不好,但是香港的老牌百貨企業都沒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它們包括綜合性的百貨公司,如永安,先施,也包括服裝店,如Theme, 佐丹奴,Joyce, 等等。也許唯一的例外是SOGO.

(5)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領匯房托基本上不再投資新項目,而是用很少的錢維護現有的商場,不斷收割利潤和現金流。它的商場就是搖錢樹。這樣的公司當然 沒有增發新股之類的事。而銀泰和茂業(以及國內絕大多數商場)不斷開發新項目,耗資巨大。從很長期的角度來看,這種業務拓展可能是英明的,但也有可能是錯 誤的。從中短期來看,國內很多百貨商場(特別是新商場)的利用效率還不高,租金回報率還太低。

回頭看,銀泰和茂業在業務開拓中,有些交易是摧毀價值的,有些是高明之舉。當然,誰都不是神仙,都會犯點錯。總的來講,我覺得銀泰和茂業的管理層沒犯過大 錯,為企業增值很多。不過,它們大大落後於香港領匯房托這件事,非常值得長期投資者思考。也許它們現在的股票超值,因為它們的商場還沒有顯現價值?也 許,... 也許, ...。但是,我悟出一個小小的道理:股價表現時,乃企業放慢投資時?!

2005年,我買過領匯的IPO。後來,我覺得它"沒有增長空間","會跑得很慢",就把它賣掉了,買了國內的百貨公司的股票。但是,四,五,六年下來,結果表明,投資欲速則不達。增長率很重要,但是現金流,資本的節省,以及負債的降低更加重要。

如果你想多考慮這個問題,可以品味一下麥肯錫的結論:亞洲公司的估值多半是被資本支出所摧毀的。請參考 Value: 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Corporate Finance by Koller, Dobbs and Huyett.

 

有人反駁我說,房托基金(REITs)相當於債券,所以不能跟股票相比。錯! 很多房托基金有極高的成長性(M&As)。而且,任何資產都可以相比。另外,股票本來也是債券,只是它的期限為永遠。巴菲特對此有極為精闢的解釋。參見我去年的博客文章,"巴菲特為什麼害怕通脹"。

(二)A+H公司的估值

我的結論如下:
(1)從長期來看,市場利率是股票估值的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對於同一個公司來講(比如A+H股公司,青島啤酒,兗州煤業,海螺和平安等),兩個市場的估值差距只取決了一個因素:長期的市場利率。

(2)雖然美國大印鈔票,遲早會導致通脹和加息,但是,我感覺在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的名義利率也許還會大大高於美國利率(=香港的利率)。

(3)H股的投資者基本上是海外人士,他們所面對的市場利率明顯低於國內的利率,所以,H的股價應該(大大)高於A股的價格。雖然青島啤酒的公司內涵價值 只有一個,但是A股投資者與香港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不同,機會成本不同,所以,他們所要求的回報率不同。回報率的倒數就是市盈率。

 

在這個問題上, 匯率預期完全不重要,因為買H股和買A股在匯率上的好處是一樣的。外國投資者如果想獲取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完全不需要買A股,只要買H股和紅籌股即可。這也是為什麼匯賢(87001.HK, 北京東方廣場)在香港上市後在概念上完全失敗的原因。匯賢用人民幣幣種在香港上市,只是給股民增添了換匯的麻煩而已。


王均強調"同股同權",這沒錯。作為股東(不管A股還是H股),每年收到的分紅相同,投票權相同,但是每股分紅兩角錢的權力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

1994年,我開始做股票分析員時,A股市場到處是50倍和60倍的市盈率。18年下來,雖然中間有過波動,但是,市盈率的下行趨勢是明確的,不以長官意志為轉移。相反,香港的市盈率一直在往上走,雖然中間有波動。

你問我為什麼?利率使然!美國聯儲宣佈,低利率會持續到2014年。之後,雖然加息難免,但是利率的絕對水平還會很低。畢竟,通脹只是決定名義利率的因素之一。同時,利率高低也取決於企業盈利率和經濟增長率。


請允許我重複我在國信證券年會上的結語: 貴的東西可以更貴,便宜的東西可以更便宜。不理性的市場可以持續很多年。所以,未來股市的走向,誰知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1

績優垃圾股,中國股民的悲哀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slf.html

當被問及不分紅,深發展應該拿巴菲特不分紅做擋箭牌;問及員工高薪,應該拿高盛等投行做榜樣;被問及不顧小股東利益(甚至在暴利的情況下還不斷印股票集資,畫餅,圈錢)---應該說:這,這是國情,我們是XXXX初級階段,不是回報的時候。

----何止是中小股民的悲哀,簡直是中國人的悲哀。中國股民,下輩子投胎要謹慎。

 

新浪提示:本文屬於個股點評欄目,僅為證券諮詢人士對相關個股或板塊的個人觀點和分析,並非正式的新聞報導,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一切有關該股的準確信息,請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

  《紅週刊》特約作者 應健中

  今年管理層一直在倡導投資藍籌股,就是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的滬深300(2623.520,37.97,1.47%)指數成分股,而在這300只股票中,銀行股可算是「深藍」,市盈率只有6倍多。

  所謂市盈率,是股價對每股收益的倍數,6倍市盈率的股票就意味著通過公司經營利潤可以在6年頭上收回本金。但要做到這點,假設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要將一 年的利潤全部分紅給股東,但是這樣的好事在股市中還真沒見過。如果一個市盈率只有6倍的公司像鐵公雞般地不分配,那6倍的市盈率就是一個蒙人的畫餅,這跟 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什麼差別呢?

  今年銀行股第一個推出年報的深發展真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儘管今年業績更是好得一塌糊塗,每股收益高達2.47元。跟著業績一起飆漲的就是員工薪 酬,去年共支付員工工資51.6億元,平均員工年薪27.8萬元,同比增長80.6%。24名高管平均年薪為174萬,其中行長理查德年薪最高為869 萬,同比增長56.8%。

  但是股東呢?有人統計過,早期買入深發展原始股,如果一直放到現在,市值能翻好幾百倍,那麼這個錢是怎麼賺來的呢?老股民都知道,早期的公司都是按面 值發行股票,沒有高達三四十倍的發行溢價,所以早期市場的錢好賺,越到後來賺錢越來越難。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市場結構的不合理,發股票最終肥了原始股持有 者。

  就算是那些市盈率很低的績優股,公司賺錢了先肥高管,再肥員工,像深發展那樣的銀行股,高管吃肉、員工喝湯,而數量最多的社會股東,連湯都喝不到,這樣的績優股徒有其名,說是藍籌股那更是貽笑大方了。

  一邊是新股高溢價發行,高價圈了錢還怪投資者「打新」和「炒新」不理性;另一邊是績優股不分紅或撒點零錢應付中小投資者,這樣的市場結構要想在股市上賺錢真是難啊。

   股票投資的真諦還是要靠上市公司的業績,要讓投資者分享上市公司發展的成果,如果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公司管理層只熱衷於自己激勵自己,想著自己手中股票的套現、想著從投資者口袋裡掏錢,這樣的公司即便再績優,也只是一種績優垃圾股,真不值得持有啊。

 

----績優垃圾股,這個詞形容得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2

[轉載]王朔:股民都是王八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91b2a101012i0m.html
  大概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周圍的許多人,許多人,不是一個兩個,有時候甚至是成群結隊開始不分場合地點,大肆議論、傳播、宣傳股票這個東西。經常有人獻身說法,經常是說的滿嘴冒沫,目現春光,活像一條條發情的狗。
       
    聽的久了,見的多了。慢慢的不自然的,被迫的,被誘惑的開始逐漸對股票感興趣了。在地攤上花2塊錢買了 本書,沒看明白,開始請教周圍的人,結果知道個大概。股票的大概意思是,一個做買賣的,也就是現在人說的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生意,向社會發行的一種有預 期價值的卷票。需要用現鈔購買。如果生意紅火了,股票持有的人便能分享生意帶來的利潤。這叫投資。如果生意冷清,股票持有人要和買賣人一樣承擔折損,這叫 投資風險。這再公平不過了,晴天白日,明媒正娶,洞房花燭,白頭到老。發行股票的和買股票的就像兩口子似的,共同經受風雨,一併享受陽光。
       
    新婚甜如蜜,睡在一起,吃在一處,打個噴嚏,放個屁都能聽出圓舞曲的調調來。時間長了,有人就起了外心 了,偷情了,嫖娼了,總之就是開始耍流氓了。炒股票的人就是起了外心的人。好好的股票,你買了等著收益,多簡單的事。你非要今天買,明天賣的胡折騰個沒 完,以前在電視上看見一些個像評書先生一樣人,每天都像說天書一樣的叨咕,一會這個漲了,一會這個爹了,都說他們是專家,自從我大概瞭解了股票之後,看見 他們,馬上想起了一種職業:皮條客。這個職業好著呢,說的抽象,其實具體著呢,他們嘴裡的股票明明以前都是良家婦女,要不就是黃花閨女,經他們沒日沒夜那 麼一叨咕,都成了塗脂抹粉的雞了。
       
    到現在我也沒有十足把握說清楚,炒股票的人,他們賺的錢是從哪來的。問過幾個股民,他們也語焉不詳,但 有一種說法卻是公認的,據說炒股票的人,10個中只有一個是能賺到錢的,其他的都在賠錢。最具喜劇意義的是,這10個人的理想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拚命成 為那10個中的一個人,都咬牙跺腳地想從別人身上咬下一口來,想著辦法想站別人的便宜,睡別人的老婆。可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從來沒有過!馬克思沒說過, 恩格斯也沒說過,列寧說沒說過不知道,反正除了電視上股票專家,沒誰說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2

股民變飢民

2012-6-7  NM

過去一個月,恆指暴跌逾三千點至一萬八千點,民企接連爆煲,新股亦狂瀉不止,股民都已蝕到無曬心機。 適逢這個月是上市公司股東周年大會(AGM)的高峰期,不少散戶除了狂插管理層,還變成股海飢民,在會後大可品嚐公司安排的美食,彌補股票上的損失。 記者在上週直擊一場又一場的股東周年大會,見盡小股東搶食百態,手快有手慢無,猶如金融市場弱肉強食的縮影。


大部 分小股東,在股東會上都顯得心不在焉,因為他們會後有更重要的任務——搶食。上週五早上十時許,琥珀能源(90)股東會在灣仔萬麗海景酒店的會議室舉行。 會議還未完結,已有小股東推門出去,一支箭跑去擺放食物的走廊,狂吃點心,要被在場的公關叫停,「你唔好攞咁多先,其他人無得食喇。」但該名股東沒理會, 自顧自吃。股東會完結,其餘股東亦衝出來,一名頭髮斑白的婆婆,一手就把兩粒燒賣撥入口,另一隻手把數件西餅及蛋撻放入自備的密實盒中,急急腳離去,她 說:「我仲要趕去香港建設(190)個會,喺日航酒店,嗰邊仲多嘢食呀﹗」雖然股東會只有小貓三、四隻,但桌上的食物,不消十分鐘已被掃光。


一 小時後,記者走到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霸王(1338)股東會,食物以西餅盒分好,小股東排隊等分配。以為有好嘢食,打開禮盒是三件蛋糕,再加一袋幾 支的霸王牌涼茶,幾個小股東即時「唓」一聲,但同時伸手拿走。其中一個股東李先生拿了六盒禮盒,他的朋友亦手持十盒,兩人一邊把食物裝入環保袋中,一邊唸 唸有詞:「有無搞錯呀,舊年都有洗頭水,今年一支都無」、「俾包旅行裝都好吖。」另一邊廂,另外幾名小股東在放置涼茶的一角徘徊,酒店職員見狀,如臨大 敵,深怕這班股東會不問自取,立即跟其他同事通傳:「睇住啲人,收好涼茶!」

分工合作 各施各法
同日下午三時半的旭 日企業(393)週年大會,在會展的皇朝會舉行,明顯多嘢食,放有幾盤蛋撻、蛋糕、煙肉香腸及曲奇餅等,並以自助餐形式招呼。在會所職員安排下,小股東排 好隊,不過,排最後的小股東深怕執輸,突然來個「下馬威」破口大罵:「前面咪打尖呀﹗」果真不消五分鐘,食物已被拿光,大家返回座位即從袋中拿出十多個環 保盒及袋打包。記者揭開他們的環保袋看看,含住蛋撻的鄧先生即發火:「咪搞我啲戰利品呀﹗」在旭日股東會,記者又重遇在霸王股東會的李先生,原來他是股東 會的「職業食客」,他說:「哈哈﹗我成個五月無買過餸喇。其實都食唔曬,送俾親戚囉。」 這些熟口熟面的「職業食客」,主要是退休人士和師奶,就算初次見面,搶食時亦會與隔籬左右分工合作:一人拿幾杯咖啡,一人掃數碟小吃,其他人再去排隊。記 者見過有股東嫌用匙羮太慢,索性用手抓起炒飯入袋。沒空出席也不怕,可授權老友代為出席,或分頭行動。

零售股最爽手
小 股東只要將放在銀行的股票提出來,持有實貨,就可登記進入股東會,即使手上只有一股亦可,故亦吸引一班碎股佬來搵食。一名同道中人指:「班碎股佬除咗持有 碎股來供股賺錢,仲會用碎股登記大量戶口來出席股東會,遇到喺一個登記戶口換一份禮盒嘅AGM,就可以攞幾十份,真係一分一毫都賺到盡㗎!」 有專做股東周年會的公關向股民提供貼士:「要揀啲著重品牌、公司形象嘅公司,如零售業,咁就一定多嘢拎多嘢食。工業、鋼鐵之類嘅公司多數隻有coffee and tea。好多新股,開頭好重視排場,做咗幾年就唔再搞咁多嘢。」她教路,股東會是否有美食,還要看舉辦場地,「金鐘嘅酒店一定好食過灣仔,喺自己辦公室舉 行嘅股東會,就多數隻有餅乾攞。」藍籌公司最為闊綽,好像長和系會在旗下的酒店吃自助餐,還有魚翅灌湯餃吃,每每吃到一半,主席李嘉誠便走出來跟大家打招 呼:「大家夠唔夠食呀?」要品嚐米芝蓮美食,就要等恆基繫於自己旗下四季酒店舉行的股東會;可是港鐵股東會,就甚麼都沒有。

緬懷生力啤
旭 日的小股東何先生,在六、七十年代已開始買股票,是內銀股等股東會常客,他印象中最經典的莫過於生力啤(236):「當年的生力啤對小股東最好,一車車由 油麻地、尖沙咀載我哋去元朗廠房開會,沙律、雞翼、意粉等好多嘢食,啲人係咁搶!」(今年生力啤股東會已移師香格里拉酒店舉行)他不屑小股東的搶食行為: 「上個星期去路訊通(888)股東會,見到個股民攞埋水壺去裝咖啡,連糖都攞。有股東仲攞旅行袋去掃食物,你哋當自己係乞丐咩!」


何 先生最喜歡的股東會是鄭裕彤任主席的萬邦投資(158)。每年的股東會都在中環翠亨村舉行,「一圍圍咁食,整整齊齊,唔使爭。」以往吃海皇羮、清蒸大青 斑,今年吃盆菜加點心,每圍約四千多元,筵開十多圍,每位價值三百多元。不過萬邦入場費不菲,一手要六萬多元,由於成交量不多,難以買入碎股。 近年很多股東會已經不再豪氣,改為派價值四十多元一張的餅卡;而部分公司為了避免股東搶食,預先把食物分好,再「配給」予股東。有些「慳家」的公司,如鉑 陽太陽能控股(566),本週一的股東會竟然以「一梳蕉」招待小股東,正好反映公司純利倒退四成,遂與小股東「分甘同味」。

買一股食成世
股 民想以最低成本入股東會品嚐酒店級美食,可向證券行買入一股碎股。現時大部分證券行都會代股東向有關上市公司登記,便可進入股東會,可省回提取實物股票的 手續費。以自稱佣金最平的耀才證券為例,買入碎股,交易佣金為交易金額的0.085%,最低收費$100。 以上週四會德豐在馬哥孛羅香港酒店舉行的股東會為例,每人派一大盒酒店製作的點心禮盒,內裡已有兩粒蝦餃、兩粒燒賣及春捲、鹹水角、叉燒包等點心,水準極 佳,估計成本百多元。股民買一股會德豐的股票,成本是$23.6(股價)加$100(所有手續費),即約$123.6,股東會食一次已可歸本,何況買一股 已可食一世。惟要注意,向股票行買入碎股或會收取較正股高的價錢;而出售碎股股價亦會有折讓。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6

全球股民的撤退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4tjp.html

股市好的時候評論家們大多看好。股市不好的時候評論家們大多看淡。當然,股民也是如此。

但是,2012年5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股票失寵"(Out of Stock) 不屬此類隨風飄的性質,值得一讀。我先歸納,然後結合中國的情況做點評論。

德國的安聯保險公司管理客戶資金17000億英鎊。它只有6%的投資在股票上,而90%在債券上。十年前,股票投資的比例高達20%。它的資產配置主管 Nikhil Srinivasan 說,"我們完全是聽從保單持有人的意願。我們沒必要在股票投資上過分激進。"

世界上很多機構都跟安聯保險一樣,一直在降低股票的比重。這種現象正在對企業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企業加大了對債券市場的依賴,或者回購股票甚至退市。

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長期儲蓄的益處正在降低,節約存錢的人和國家越來越補貼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和國家。總有一天,存錢的人們會覺醒。

過去,股票的息率(現金分紅回報率)一般低於債券的息率,因為大家認為,股票會隨著經濟發展而上漲。但是,現在大家不相信這個教條了。結果是,股票的息率已經高於債券息率。耶魯大學教授Robert Shiller 估算,現在美國股市的息率為1.97%,而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息率僅為1.72%。

很多人因此捶胸頓足,"世界股票的牛市要來了,債券市場該大跌了!" 但是,股票的牛市會來嗎?何時來?

倫敦商學院的學者估算,過去110年來(即1900到2010年),股票大大跑贏債券。股票的平均年回報率超過通脹6.6個百分點,而債券呢,僅僅跑贏通脹1.8個百分點。這是個巨大的差距。但是股民還是在繼續撤退: 十年前,英美兩國的養老基金大約有70%的資產在股市,今天,英國的比例降到了40%,美國52%。

撤退有兩個原因:一是2000年以來全球有了兩次大熊市,二是監管政策迫使銀行和其它機構減少股票投資,增加債券投資。監管方面的對股票投資不利的變化很 多,包括銀行資產的風險權重的調整,會計規則關於投資品估值的規則的變化,養老金從"固定受益額"的模式向"固定出資額"模式的轉變,等等。因此,歐美有 些國家的主權債券的利率已經跌到了不能再跌,也就是說,它們的價格太高。投資者逃離股票,進入了債市。可是天底下有那麼多債券可買嗎?

既然有這麼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股票為什麼沒有跌更多呢?答案在於,股票的供應也減少了。根據花旗銀行一項估算,2003年到2007年,股票的淨發行額為 負數(發行量減去回購和退市)。在美國,去年的股票淨發行量也變成了負數。過去十年,發達國家的股票發行量一直大大低於九十年代。

我的評論:
(1)這篇文章的分析有點意思,但是,我不相信任何預測,特別是不願意用自己的錢去相信預測。有哪些偉人成功地預測到了亞洲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房地產崩潰?現在,股票相對於債券來講確實便宜,但是股市何時會大漲?明年, 還是十年以後?我們都不知道。

(2)中國市場一直在悄悄地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只是我們不承認而已。比如,中國的基金甚至散戶很關注海外企業的估值水平。中外人員的交流會影響投資觀念。各國政府的監管理念和條例也是相互影響的。雖然中國政府有管制,但是資金還是跨國流動的。

(3)目前,發達國家股民的撤退跟十年來股票回報率差(打平)有關,也跟股市的欺詐曝光有關。中國的股市雖然年輕,但是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欺詐之普遍和嚴重已經打擊了股民的信心。中國政府應該把恢復股民信心當作頭等大事。溫總理曾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很精闢。

(4)股票估值是一個非常大的區間:市盈率30倍不算太貴,5倍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歐美都曾經出現過5倍。誰規定中國不可能?股民要自保。股市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社論。


(5) 我既不看淡, 也不看好, 我只是不相信預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