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嘉能可、Xstrata股東會分別通過兩公司合併案,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成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010
更新: Xstrata股東以78.88%的支持率通過了嘉能可收購案,不包含對原Xstrata管理層的留任獎勵,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
 
原文:
 
多達99.4%的嘉能可(Glencore)股東支持公司收購瑞士礦商Xstrata。待Xstrata股東同意及歐盟委員會批准後,嘉能可就可以結束長達9個月的談判,達成採礦業五年來第二大收購案,合併組成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
 
此次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將出價320億美元,並提出3.05:1的換股比例。Xstrata的第二大股東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此前已表示會支持交易。
 
BBC援引未得到當事公司確認的消息報導稱,為幫助促成交易,嘉能可提議將出售Xstrata的部分德國境內業務。
 
北京時間11月20日21:00,Xstrata股東將舉行會議表決此次收購,分析師預計將會投票通過。
 
路透新聞稱,Xstrata的投資者們可能在會上否決約2.23億美元的留任公司經理人計劃,即業內所說的「金手銬」計劃。
 
但這並不會影響嘉能可收購,因為Xstrata已經修改了股東投票結構,股東是否批准現有的激勵及留任酬勞都與嘉能可收購無關。
 
以下為嘉能可與Xstrata基本介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4

大衛安洪單挑庫克 搶食四兆元現金部位左右蘋果股東會的華爾街空頭總司令

2013-03-18  TWM
 
 

 

蘋果電腦高達四.○八兆新台幣的巨額現金部位,是當今世界上擁有現金最多的公司。

大股東「華爾街首席空頭大師」安洪要求滿手現金的蘋果,應該發放更多現金回饋股東,一方面控告蘋果與執行長庫克獲得勝訴,另方面卻又花大錢買進蘋果股票,讓庫克好為難。

撰文‧乾隆來

蘋果公司在今年二月二十七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彭博商業周刊》以非常奇特的語氣報導:「已經連續兩年,蘋果公司的股東會都被一個無法出席的人所左右。」去年是剛剛過世的賈伯斯,今年則是直接槓上現任執行長庫克的華爾街空頭大師大衛安洪(David Einhorn)。

二月,安洪把蘋果公司與執行長庫克一狀告上美國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而且不到兩個禮拜,聯邦法院就判決蘋果敗訴,成了少數蘋果敗訴的案例,讓蘋果強悍的法務部門滿臉豆花。

迫蘋果分錢給股東

而安洪公開提案,要求蘋果增發「穩定配發高現金股息的特別股(Preferred Shares,媒體戲稱為iPrefs)」,以提高對股東的回報,更成為今年蘋果股東會上最被關注的焦點。

股東會中,投資人照章行事通過對現有董事會的續任,執行長庫克獲得超過出席股東九九%的支持。但是,會場內最被熱烈討論的,卻是蘋果如何積極處理高達四兆多新台幣的現金部位。

彭博資訊報導說,「即使不贊同安洪所提iPrefs的股東,也支持他繼續高調地向公司管理層挑戰。」連支持庫克的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經理人,都在推特上表達:「我們支持安洪關於資本重新配置(capital reallocation)的想法,前提是所有蘋果的股東都必須被一視同仁。」預測次貸危機 放空雷曼兄弟現年四十四歲的安洪,是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一戰成名。

他從○七年七月就大聲疾呼,雷曼兄弟握有太多低流動性的房地產相關資產。他認為次貸風暴即將爆發,而火速辭去新世紀房貸金融公司的董事席位,更將自己創設的綠光資本公司(Greenlight Capital)資金部位,全數用來放空雷曼兄弟以及金融股。

○八年九月雷曼兄弟破產,當時不到四十歲的安洪幫客戶大賺二十億美元,成為被媒體瘋狂追逐、華爾街最年輕的投資大師。

安洪的綠光資本目前掌管六十三億美元(約一八七○.二億新台幣)投資部位,被市場歸類為對沖基金;去年更因為大力放空綠山咖啡(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把綠光咖啡的股價從一○七美元,一路摜壓到跌破四十五美元,再度為他奠定華爾街「首席空頭大師」的稱號。

安洪,的確是年輕一代傑出對沖大師中的佼佼者。一九九一年,他從康乃爾大學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就投入華爾街,五年之後,他創設綠光資本,從九十萬美元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與今天掌管六十三億美元相較,安洪在短短十七年的時間,讓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成長七千倍!

這樣的成績不是靠運氣,而是驚人的戰鬥力。

安洪在○二年發現一家行徑詭異的投資公司:聯合資本(Allied Capital),這家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旗下轉投資了一二○家企業,負責人是軍人出身,還曾經做過特勤殺手的老兵。

安洪在研究這家公司的時候,遭到監聽、跟監、騷擾,以及美國證管會的特別關照,劇情猶如好萊塢電影的真實版。

安洪把聯合資本所投資超過一二○家的公司徹底翻過一遍,揭開了聯合資本以表面的投資活動,實際上壓榨被投資者,以及千奇百怪的作帳手法,統統鉅細靡遺地揭露出來。

他與聯合資本生死纏鬥了六年,打死不退,最後還出了一本《一路騙到底》(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的專書。他在書上寫說:「主管機關只會在投資人的錢都被騙光之後,才來清理詐騙案件;但是當上市公司進行詐欺的發展過程中,主管機關卻總是視若無睹。」從聯合資本、雷曼兄弟到今天的蘋果公司,看得出安洪善於尋找市場最關注的議題,以快速且深入的研究,發掘問題;一旦問題被他抓到,他就拉高分貝、運用媒體凸顯問題,並且吸引大量市場跟隨者。

在股市,高舉「維護股東權益」大旗的職業股東從來不缺,但是能夠像他那樣精準操作,卻極為罕見。

槓上庫克卻大買蘋果股票

安洪還有一個特異功能,他是撲克牌高手。去年,他在撲克世界大賽贏得第三名,獲得獎金超過四三○萬美元(約逾一.二七億新台幣)。之前,他也曾經在不同的撲克大賽中得獎;新聞報導說,安洪記憶力與賭性堅強,是他令人難以忘懷的牌風。

空頭大師看上蘋果電腦,加上蘋果股價過去半年大跌四○%。「安洪vs.庫克」,飄出濃濃的血腥味,立刻成為華爾街嗜血媒體瘋狂追逐的焦點。

不過,請別緊張,空頭大師安洪這回不作空,他看好蘋果的未來,而且一口氣就將管理資產的十分之一、超過七.五億美元(二二二.六四億新台幣)的資產,壓寶在蘋果。

安洪第一次買進蘋果,是在一○年下半年,當時揭露的平均成本是二四八美元。

去年九月,蘋果股價從歷史高點七○五美元開始重挫,安洪卻越買越多。如今他已經持有一三○萬股,平均成本五七七美元,與目前四三○美元的市價相比,投入二二五億新台幣的持股成本,已經出現二五%的帳面虧損。但是安洪仍舊抱持打死不退的精神,越低越買,表面上與庫克對決,實質上卻以真金白銀支持蘋果團隊。

安洪大力買進蘋果,就著眼在蘋果公司帳上高達一三七一億美元、相當於四.○八兆新台幣的巨額現金部位。

蘋果開始願意傾聽股東心聲蘋果電腦是當今世界上持有最多現金的公司,財報上也顯示,這筆巨額的現金報酬率很低,全年只略高於一%;而且,現金部位還在繼續增長,估計每年現金增加會超過二百億美元,堪稱是現代跨國企業的奇蹟之一。

相較於一貫鄙視華爾街的賈伯斯,庫克當上執行長之後,對華爾街的投資人溫和許多。基金經理人集體拜訪蘋果公司,庫克偶爾會悄悄走進會議室,出乎意料地親自做簡報、回答問題。

庫克也願意傾聽投資人的心聲,開始按季發放每股二.六五美元的現金股息;換算起來,投資人持有蘋果一年可以領到每股十.六美元現金股息。以目前每股四三○美元的股價計算,股息殖利率有二.五%,比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平均值二.一%還好。

庫克還在股東大會上,花了不少時間解釋公司對一三七一億美元現金部位的處理原則。

庫克說,這一千多億美元現金,有九百四十多億美元都在國外,如果要匯回美國,必須繳交三五%的稅金;蘋果去年非常積極地投資在新創產品,資本投資金額高達一百億美元;今年在研發、新產品、供應鏈等領域上,還要再投入一百億美元。

當然,蘋果去年股東會已經宣布,將持續三年、每年花費一百億美元在發放現金股息與回購庫藏股。這與賈伯斯時代相比較,已經非常積極回應股東的期望了。

在庫克與安洪的針鋒對決中,股神巴菲特也進場「讚聲」。

巴菲特日前接受財經電視台CNBC的專訪,建議庫克「忽略安洪的干擾」。巴菲特說,「庫克必須專注於創造公司未來五到十年的長期價值,不能靠關注股價天天的漲跌來經營公司。」專注於公司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這不正是逝去的賈伯斯所立下的典範?但是,大家不也批評賈伯斯視股東為無物?而庫克上任之後,股價從五百美元大漲到七百美元,不也是因為庫克正面回應華爾街的要求?

安洪一面對庫克叫陣,另一面卻又砸下二百多億美元白花花的鈔票支持庫克。面對這樣亦敵亦友的對手,庫克又怎麼能輕描淡寫地「忽略安洪的干擾?」蘋果的執行長,真難當!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大衛安洪

出生:1968年

現職:綠光資本共同創辦人暨基金經理人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政府學系學士經歷:Donaldso, Lufkin & Jenrette(DLJ)企業財務分析師、Siegler, Collery & Co.投資分析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49

直擊三星股東會 三星帝國 X檔案全解析

2013-03-25  TWM
 
 

 

三星,用殘酷幾近於冷血的管理,確保成功,你可說它野蠻,也可批評它冷酷、無情,卻不能默視它的成功。

《今周刊》現場直擊三星股東會,深度解構其不為人知的成功之密。

撰文‧林宏文、謝富旭、賴筱凡、

李洵穎、顏雅娟

研究員‧楊寶楨

韓國首都首爾的三月天,天氣還有些寒意,地鐵江南站上擠著熙攘的上班人潮。在這個等同台北市信義區的首爾地價最昂貴的商業區地段,一棟棟摩天大樓櫛比鱗次拔地而起。然而,江南站八號出口一出來,緊張的氣氛伴隨著寒風,迎面襲來。

只見抗議人士扯著喉嚨,嘴裡不時呼出白煙,雙頰脹紅,激動地喊出心中的憤怒。他們播放著旋律昂揚的歌曲,手裡拿著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的照片,大大標語寫著「三星是惡毒企業」。

三星股東會現場直擊

總部保安嚴格 盤查滴水不漏這些抗議者簇擁在位於江南的三星電子總部外,縱使面對層層警戒的保安人員,表情沒有一絲畏懼。選在這天來抗議,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場三星電子的年度大事——股東會,正要在這展開,而抗議聲就在三星總部的大廳間迴盪著。

為了隔開抗議人士,三星總部外停滿了大型巴士,出入口拉起鐵門,內外層層部署穿著黑色大衣的保安人員,也有打扮得像一般上班族,在大門口徘徊,他們會仔細端詳每位進出的訪客,稍有懷疑便將你攔下,記者即使連大門都還沒踏入,就已先被盤問了好幾回。

三星,韓國規模最龐大的企業集團,全球影響力最大的亞洲品牌,從半導體、面板、LED、零組件到智慧型手機、電視、家電等,三星無所不在地滲透著全球科技產業的每一個環節。

三星,是當代企業發展史的一個傳奇。它把中國帝王極權統治、西方企業的效率與創新,以及日本企業注重流程與細節管理精神融為一體。三星不僅是台灣電子業最可畏的對手,更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對手。

會場甫宣布獲利創新高

兩大部門卻早已啟動危機經營為了一窺三星面目,本刊在農曆年前就著手準備,決定挺進三月十五日召開的三星股東會現場,在三星總部做第一手觀察。

搭著電梯,一踏進三星總部五樓,可以容納六百席位的大會議廳幾乎被坐滿,許多投資人早早就來報到;場中央超過兩百吋的大螢幕上,正播放著三星去年贊助倫敦奧運的宣傳影片。會場座位大致分成六大區塊,最靠近主席桌的中間區塊,幾乎都被三星安排的投資人坐滿。

九點一到,股東會開始,三星電子執行長權五鉉緩緩走上台,掌聲隨即響起。

「二○一二年,即使全球經濟成長艱困,但三星電子透過組織重整,仍然交出亮麗成績單,我們的營收達到歷史新高,我們更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多的獲利……」搭配著背後一張張的投影片,權五鉉帶著自信的神情緩緩地開始了這席對所有投資人的談話。

如同權五鉉所說,過去一年來,三星幾乎是除了蘋果外,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科技公司。縱使過去三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但三星年年都交出營收年成長達二位數的亮麗成績。根據全球品牌調查權威Interbrand數據指出,去年三星品牌價值更直接衝上全球第九名,品牌價值達三二九億美元,大幅成長四○%。

我們眼睛看得到,而且最常接觸到的手機與電視,三星的全球市占率已達第一。而我們鮮少注意到的,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快閃記憶體、鋰電池、顯示器驅動IC、面板等二十幾種關鍵零組件,三星更是坐穩「隱形冠軍」的寶座。

營收成長二一%,淨利成長七三%。這兩個數字乍看之下沒什麼,然而,如果把這些數字與一家員工人數高達二十二萬人,股本高達二三三○億新台幣的公司做連結,你就能體會「大象會跳舞」的意思。不景氣從來不是三星經理人的藉口,公司規模太碩大,基期已高,所以成長更難,當然更不是藉口。

所以,即使台下小股東對一二年的業績相當滿意,但權五鉉臉上沒有半絲鬆懈的笑容,而是板著臉,在新一年策略報告裡,步步為營,更一舉將負責電視產品的三星消費電子部門總裁尹富根,以及行動部門總裁申宗均升任為共同執行長,而他們將直接向董事會報告。

正當三星的股東為去年耀眼的營收與獲利數字,以及去年高達四成以上的股價漲幅喜不自勝的同時,三星的半導體與顯示器部門,從去年年中就悄悄地展開一場內部所謂的「危機經營」!

危機!有沒有搞錯?正當全球大多數的記憶體與面板公司因三星發動「焦土戰爭」,三星產品彷彿歐洲中古世紀的日耳曼野蠻人,一舉擊垮日薄西山的羅馬帝國,把一家家台灣、美國、日本、歐洲的DRAM及面板公司逼到瀕臨破產,危機怎會是在三星?

恐懼管理 讓員工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副總一年一聘淘汰激烈

但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不管這些,數字告訴他,三星過去兩年營收與獲利爆發性成長,極大部分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功勞,半導體與面板部門的獲利並沒有明顯起色。一位三星內部員工透露。

去年七月,李健熙下令「表現不好」的半導體與面板部門,必須啟動危機經營。這可不是口號而已,而是強制規定兩部門部長(director)以上的主管,每天必須提早一個小時上班,周六須全日加班,但加班費也會照給不誤。

一位在半導體事業部任職的三星員工描述危機經營下的感受:危機經營表面上看似是部長以上層級的事,但做下屬的也戰戰兢兢,下班時間到了,看到長官還在加班,即使手邊真的無事可做,也不敢下班。

一家與三星接觸多年的供應商指出,三星的內部政策執行起來可以說是「沒有人性」,有時比外界喻為「血汗工廠」的富士康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導致三星員工壓力很大,以研發工程師而言,半夜十二點回到家都算正常。一旦有新的案子即將進行,這些工程師直接將睡袋帶進公司,打算晚上睡在辦公室,就這樣一連數天,直到案子結束。

三年前,李健熙就曾對內部說:「危機,總在你自認為是第一名時降臨。」事實上,這種時時刻刻保持的危機意識,讓員工上緊發條,繃緊神經,正是三星集團「恐懼管理」的精髓。

恐懼管理充分地表現在三星獨特的人事制度上。三星的副總(VP)是一年一聘,這種制度在全世界幾乎找不到第二家公司,而且,副總淘汰率相當高,○八年金融海嘯那一年,三星有一半的副總都被換掉,即使到了業績大幅好轉的一一年,近八百位副總中,也有三百位隔年沒拿到續聘書。

一二年,被視為是三星集團「錦衣衛」部門||未來戰略室室長金淳澤,以健康為由請辭下台,完全退出三星集團第一線經營。金淳澤是三星零組件公司||三星SDI茁壯的關鍵人物,被視為是三星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十六位執行長(CEO)之一。戰功彪炳的金淳澤,無預警被李健熙撤換,引起三星內部及韓國媒體震撼。去年,不只是金淳澤,三星集團內近四十家子公司中,有八位總經理被撤換,許多空缺由表現較好的三星電子高階主管接掌。

由於這種激烈淘汰的制度,主掌每一個部門的副總都是兢兢業業,完全不敢有一刻懈怠。一位三星半導體部門前員工說,他的VP老闆,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凌晨零點我與他一起從辦公室下班回家,凌晨三點就收到他的email,而且不只有我收到,其他員工也都收到,還會打電話一直盯進度。」不僅副總是如此,部長級員工,則是每兩年一聘,最多再給兩次聘書,也就是說,部長職位最多可以幹六年,若六年內沒有再往上升,在三星的職場生涯也結束了。

此外,三星內部也製造一種恐怖的同儕較勁氣氛,每一梯次進去的員工,在受訓完後都會拍一張大合照,並且留在檔案室裡,若同梯次有人升遷至部長或VP,就會把那一位最優秀的員工人頭圈出來,把照片放大讓大家參觀,這種激勵與威嚇並行方式,讓員工拚命往上爬,深怕如果同儕一個個升官,剩下自己沒升,恐將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由於三星是韓國一流的企業,許多年輕人前仆後繼要擠進去,因此三星不用擔心淘汰大量主管後,會沒有人才可以遞補上來。三星用這種嚴格的淘汰與篩選,讓員工上緊發條,把所有潛能都激發出來。

提供三星手機感測元件IC的凌耀公司總經理施振強,就曾說過一個例子,前年三星銀河機(Galaxy)S2要出貨前,為了確保凌耀的零件可以準時交貨 ,一位三星部長就飛到凌耀在矽谷的辦公室,還說這個零件務必準時出貨,若有一點差錯,他回去肯定被砍頭。這位部長就這樣待在辦公室賴著不走,一住就是一周,為了達成使命,凌耀所有員工全部備戰,包括總經理、財務長都跟著下來包裝出貨。

不過,儘管副總以上職位是一年一聘,但薪水卻相當豐厚,年收入十億韓元(約二六○○萬新台幣,含配股與獎金)起跳,讓許多人願意拚命一搏,而且即使隔年拿不到聘書,三星還會再額外付兩年薪水,讓這些高階主管不會被挖角,確保三星的業務機密不會洩漏給競爭對手。

情蒐縝密 發動「挖角戰」無往不利防諜滴水不漏 連影印紙都隱藏感應條碼近年來,三星大舉搶占各項電子零組件,連印刷電路板中最不起眼的被動元件,三星也積極投資擴廠,還到日本大廠挖角重要研發人員。一位國內被動元件大廠董事長說,前一陣子他也想去挖角這些日本人,結果一聯絡,發現以前認識的日本人,很多都跳到三星,而且拿出來的名片竟然都改成韓國名字,更絕的是,現在這批人又被三星派到大陸去,結果大家又都改為中國名字,而且還努力學中文。

這位被動元件廠董事長嘆口氣道:「這群日本人融入三星後,為了顯示決心,連自己的日本名字都可以改掉。三星這種企業精神,台灣如何跟他們拚?」三星能比台廠更早一步挖角到日本人才,這種洞燭機先的執行力,得要歸功於平日即要求全體員工貫徹的情報蒐集工作。曾在三星工作七年,《三星內幕》一書的作者、三星前高級法務顧問金勇澈指出,記錄每天與什麼人見面、談了些什麼,只是最基本的情報工作,三星員工甚至還得打聽對方公司重要研發人員或關鍵主管的生日、嗜好、結婚紀念日,甚至是小孩生日這種細節,都必須彙整往上呈報。作為日後發動「公關戰」或「挖角戰」的情報來源。

三星重視情報蒐集,但對於對手蒐集它的情報卻提高戒備。一位曾任職半導體部門的前三星員工說,半導體部門內部安全規範非常嚴苛,例如內部不准用筆電,只能用桌上型電腦,每張紙,即使是空白影印紙上都隱藏著感應式條碼,只要帶出公司就會警鈴大作。更誇張的是,所有從三星公司信箱寄出去的文件,皆被視為三星資產,因此在他離職時,三星還派人與他一起回家,把他從三星信箱寄出來到個人信箱的文件,全部都刪掉,以確保三星的機密不會外流。

部門持續虧損 以中階主管取代高階主管組織雖龐大 決策仍能迅速確實為了激發員工破釜沉舟般的決心,近來三星內部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曾經有一個部門持續虧損,董事會為了展現決心,把所有高階主管全部換掉,然後中階主管全部提拔上來,但董事會要求,新團隊兩年內一定要轉虧為盈,否則一樣全部換掉,還要這群主管全部簽下辭職信,並且就掛在董事會的會議室裡,讓所有人都記得這個誓言。

李健熙深信人的潛力可通過身體與意志上的磨練被開發出來。因此,三星刻意強化員工的體能訓練。剛入社的新人在為期三周的「新生訓練」中,不但有一套行之有年,強化對公司及李健熙忠誠度的「洗腦教育」,還有安排長跑、登山、高空彈跳等鍛鍊課程。

有一年三星半導體研發部門陷入瓶頸,進度一直趕不上美、日公司對手,半導體部門一個研發團隊進行百里苦行,藉由把體能逼到一個極限,激發出意志力,克服障礙。這段故事,還列入員工的教材。

三星認為,員工身體等同賣給了公司,如果想要繼續為公司奮鬥,身體健康是基本條件,即使某員工具備晉升副總經理的資格,但身體太差,最後也會無法被拔擢。基於上述規定,三星要求具備晉升條件的員工必須戒菸。

對於有菸癮的精英分子來說,常會面臨升官和菸草之間的兩難,陷入抉擇的掙扎中。員工嘴巴說戒菸不算,高層派遣醫護人員會針對這些精英進行「尼古丁值檢測」,同時也會檢查嘴裡是否有殘留的菸味。不僅如此,手指縫間是否出現香菸焦油的痕跡,都是醫護人員把關的細節。這點三星展現鐵血的執行力。

布局全球 製造研發生產國際化六.五%營收用於行銷 相當於研發經費分析三星成功祕訣,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唐瓔璋毫不考慮直指:「就是國際化!」在台灣公司還停留在英文都說不清楚的時候,三星已在全球布局;找義大利人來做產品設計,找日本人控制品質,找美國人研究實用性,最後找中國廉價勞工生產。

三星每年還會培養二百名所謂的「地域專家」,為行銷做扎根工作。這兩百名「地域專家」派駐各國,什麼事也不必做,主要任務就是學好當地語言,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做成報告呈報上去。一位台灣電子業副總就曾與三星地域專家「交手」過,他說:「我一向不太喜歡韓國人,明明已經擺臉色給他看了,但這位老兄卻厚臉皮纏著我不放,問東問西,還問我台灣人為何討厭韓國人!」三星為了防止地域專家偷懶,出國時嚴禁攜家帶眷,理由是,若在國外與家屬住在一起,晚上還是會講韓語,影響學習進度。

這些「地域專家」受訓二年後,就直接給予正式的職銜,成為當地據點的高階主管。三星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十分徹底,將當地環境摸得一清二楚,在「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準備妥善下,一旦確定出手投資進駐,則勝率通常都會提高。

落實運動行銷、體驗行銷、行銷在地化四年建置行銷系統 打造亞洲第一大品牌三星的成功不僅是它精於研發與製造,會賣產品(行銷),更是讓這家原本為日本家電廠代工黑白電視起家的韓國公司,近幾年來崛起的關鍵。

去年三星的行銷費用達到十二.九兆韓元,是整體營收的六.五%,幾乎與三星投入的研發費用相去不遠,便可看出三星在全球行銷力道之大。

若說在三星行銷扮演最關鍵角色的人,就不得不提三星前任行銷長金炳國。

○七年曾深入研究三星行銷的哈佛教授John Quelch,就找上金炳國大談三星的行銷學。因為過去這十二年來,三星品牌價值大幅提升了四.一六倍,更從原本只是全球四十大品牌,躋身全球第九大、亞洲第一大品牌。而金炳國最關鍵的戰役,就是將三星的品牌價值超越索尼(Sony)。

其實一開始,李健熙對於如何經營品牌,摸不著頭緒,但他很清楚,三星如果要從只會為人作嫁的代工廠蛻變,就得向索尼學著做品牌。這對當時以工程師為基底的三星來說,是不容易被接受的事,「他們認為,只要產品夠好,不用行銷,就能賣得動。」金炳國不諱言,太多的三星主管都等著看,除非他能在行銷上玩出一些把戲。

金炳國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建置三星內部行銷系統,並極力主張不同地區要有不同的行銷策略。為了行銷,三星也不惜向當地專家取經。

舉一個小故事,一九九八年曼谷亞運時,三星以九○○萬美元成為贊助商,當時三星背後的顧問就是師大體育系教授程紹同。事實上程紹同之前也曾向宏碁提案,推廣運動行銷能為品牌帶來的效益,結果最後接受他建議的是三星,還聘請他當顧問。往後幾乎每一屆奧運、亞運,三星無役不與,三星內部還成立運動行銷部門,就是希望透過運動賽事,讓全球的人都看到三星。

如果你還有印象,去年倫敦奧運時,英國足球金童貝克漢拿著三星Galaxy Note拍照的廣告,替三星爭取到大幅的版面。當時貝克漢身為倫敦奧運代言人,為了在奧運有更多曝光,三星直接找來貝克漢拍攝廣告,還在英國推出奧運限定版的Galaxy Note手機,替三星品牌大大加分。

只是,同樣與三星列為奧運第一級贊助商的宏碁,作法顯然保守許多,包括在奧運園區裡設置宏碁形象館,提供消費者體驗,不免讓人有花了大錢當贊助商,效益卻大相逕庭的感覺。

其實近幾年,三星喊出體驗行銷與在地化的口號,不只與電信商攜手設體驗區,像是北市信義區等重要人潮多的地方,也會有獨立的體驗區。

但如果三星行銷策略這麼容易被複製,那它不會是把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等品牌甩在後頭的全球第九大品牌。「我們很在乎localization(在地化)。」台灣三星行動部門總經理杜偉說。

以台灣為例,為了弭平消費者心中「三星是韓國品牌」的迷思,三星積極贊助台灣選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去年倫敦奧運時,背著三太子宣傳台灣的吳建衡,他走遍非洲、美洲、歐洲、亞洲宣傳台灣,背後支持他的贊助商,居然是三星。

於是,當今年三月WBC棒球經典賽風靡台灣時,宏達電學乖了,不只找了好幾位球員拍手機廣告,還在球場上買下一小塊廣告看板做宣傳。然而,只學半套的下場就是,當中華隊成員拿出口袋中的手機拍照時,手機背板上的品牌名幾乎清一色還是「Samsung」,從Galaxy Note到Galaxy S3,就是沒見著「hTC」。

融合多種管理理論 開創獨特企業文化台灣電子業可畏的對手與借鏡三星的成功,一言以蔽之,就是把看似相互衝突的管理理論與方式,融合成韓國特有的企業文化。如同韓式泡菜般,把各種極端的味道:如辣椒的辣、白菜與蘿蔔的甘甜、蝦米及魚露的腥羶、蔥蒜薑的嗆,加上大量的鹽與糖,發酵成獨具風格的民族食品。成功模式或許難以模仿,但對企圖突破困局的台灣電子業,卻是發人深省的啟發。

透視三星、了解三星、學習它的優點,摒棄它的缺點,反省它的汙點,不僅是洞悉當代企業經營之道的必經法門,更是在職場挑戰巔峰的一堂重要學分。

人才絞肉機——三星殘酷的職場競賽 單位:新台幣

副總

年薪至少千萬元起跳。不過,副總層級以上採一年一聘制。

每年有高比率副總被解雇。

部長

月薪高達20萬~30萬元,個別差距大,獎金占6成,享有育兒、買房或租房津貼等多種福利,但採2年一聘制。

平均17位部長中,僅1人有機會升副總。

(只有3次機會,若6年內還升不上去,就會遭到淘汰。)

經理

月薪約8萬~10幾萬元不等,但晉升部長(director)是一場極為激烈的淘汰賽。

75%的人無法升至部長,不是自動離職,也可能遭解雇。

正式社員

大學畢業起薪約6萬~7萬元,熬個4年~5年,大部分人可升至經理(Manager)。

但淘汰率仍達30%

入學考試

每年報考人數至少8萬人,錄取7000~8000人。

錄取率不到10%

帶領三星爆發式成長的管理鬼才

李健熙語錄

打高爾夫,如果你原本只揮出100碼,要揮出150碼需要勤加練習。

揮出200碼,除了勤加練習還要一位好教練。

想揮出250碼,則要徹頭徹尾改變你打球的習慣,重新學習。

一位天才的產值超過10億美元,一人可養活數千人。

危機總是在你自認為是第一名時就降臨。

人改變的潛能巨大,除了妻子與孩子外,你什麼都可以改變。

做到一次性改變並不難,難的是每天一點一滴改變的那種堅持。

請務必牢記,堅定的意志是成功的關鍵。

青出於藍 更勝於藍——三星集團效法的一流企業三星集團 效法企業 主要學習方向行銷部門 微軟、Helene Curtis(化妝品)、 The Limited(服飾)、Sony 品牌與形象操作物流部門 Hershy(巧克力)、MaryKay 後勤、運籌資材部門 西屋、蘋果、聯邦快遞備料與存貨管理生產部門 惠普、飛利浦、菲利普摩里斯 工廠與勞工管理研發部門 摩托羅拉、索尼、3M 新產品開發採購部門 本田、施樂、NCR供應鏈管理品質部門 西屋、施樂 品質管理、維修業務部門 IBM、P&G 定價、經銷商系統

整理:謝富旭

現場花絮》警衛、拍手股東與宣示一場如同直銷大會的股東會參加過台灣多場股東會,看過台灣職業股東炮轟郭台銘的景象,然而,你知道韓國三星股東會怎麼開嗎?

戒備森嚴,是我們對三星股東會的第一印象,幾乎每兩排就穿插一位佯裝成投資人的警衛,他們專挑最旁邊的位置坐,若是一有人鬧事,他們馬上就能起身制止,即使連鴻海股東會,警衛人數都沒這等規模。

其次,就是三星股東的拍馬屁文化。每位小股東舉手發言,都是從頭褒獎到尾,連員工紅利分配案,小股東發言也與台灣股東大相逕庭,認為三星業績這麼好,應該要分配多一點紅利給員工,最特別的當屬董監改選與增任共同執行長的橋段。

每介紹一位候選人,都有小股東舉手發言,原本以為小股東要表示意見,沒想到,發言內容卻是讚揚候選人有多好、多專業,讓他出任當之無愧,小股東發言後更是全場響起如雷掌聲,大聲叫好。

台灣職業股東在股東會上全力開炮,要求多分股利、股息的精采畫面,這裡統統看不見,反倒成了一場誓師忠誠的直銷大會,也讓我們開了眼界。

(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2

股東會上的提問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東亞銀行 (0023)剛開完股東大會, 管理層少有地被小股東質疑他們的管理, 在電視上看見的場面頗為有趣, 管理層面對這些提問時尷尬的表情, 實在令止凡大開眼界。

股東會上, 有小股東問及東亞對前政務司長許仕仁的貸款有欠審慎, 在沒有抵押品下批出大筆貸款, 今天許仕仁破產, 東亞就收不回貸款。這問題及質疑令全場股東拍手, 管理層即時表情尷尬, 最後由主席李國寶草草回應了事, 他叫大家等等, 因為在這裡不能透露太多。

又有小股東要求增派股息, 因東亞的派息比率比同業低。再有小股東埋怨東亞的股價一直低迷, 主席回應一句:「你能找一間更好的銀行再說吧!」, 說完就走。

這些對答, 令人覺得東亞的小股東水平實在不低, 明白所投資的公司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亦有跟同業比較, 方能發問如此到肉的問題, 我想東亞的管理層沒有想過會在股東會上被發問這類問題。

而最後李國寶這一句, 令我十分奇怪, 他這個意思是東亞已經是所有上市銀行之中最好的一間嗎? 到底哪些數字是最好? 還是服務最好? 我摸不著頭腦, 因為東亞在我心目中不是特別出色的銀行, 我所指的不只是作為股票投資, 甚至是銀行服務水平亦然。

一向對李國寶都沒有太多好感, 可能因為他以前在立法會的咀臉, 所以儘可能都不跟東亞有任何關係, 投資及銀行服務都儘可能不選擇。

今時今日, 部份股民的投資知識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 股東會上不再是機構投資者才能發問有質素的問題。今天小股東問這個許仕仁的貸款問題, 總好過他日被 ICAC問, 李國寶最好反省一下, 不要以為自己高高在上, 與上流人士混熟就能過好日子, 搞得帳目亂七八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68

巴菲特股東會搞辛辣 股價應聲漲

2013-05-13  TCW
 
 

 

五月四日這一天是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現身為投資人「開示」的重要日子,對於六十四歲老牌避險基金操盤人卡斯(Doug Kass),更是暴紅的一役。

電視節目上,欽點挑戰者

每年股東會上,巴菲特都讓股東在長達六個鐘頭的會議中問個過癮,然而,多年下來問題趨向千篇一律,總是圍繞在接班人是誰、經濟投資大勢,連巴菲特自己都開始覺得無聊。過去幾年,他陸續指定記者、分析師加入提問行列,今年他挑戰更火辣的選項,徵求放空柏克夏海瑟威股票的「熊」方代表來「踢館」。

卡斯是小有名氣的操盤人,常常在財經電視台CNBC露臉,也在知名財經網站TheStreet擁有個人專欄。他在看到巴菲特的徵求後,草擬個人履歷與看空柏克夏海瑟威的歷史,委託《紐約時報》記者轉交。沒想到巴菲特在電視現場訪問節目上,當場宣布找到人選,看著鏡頭說:「卡斯,就是你了!」

股東會現場三萬多名粉絲中,擔任唯一反方代表、自嘲掉進獅子洞的卡斯,依然不客氣的問了包括:巴菲特為何準備讓毫無投資經驗的兒子接任非行政職董事長?為什麼近年入股企業價位越買越貴?甚至神來一筆,邀請一向反對放空的巴菲特,拿一億美元投資卡斯以放空套利為主的避險基金。只不過,得到的答案當然是「No」!

股東們關心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巴菲特認為,美國經濟與自家公司都獲益良多,但這個大膽政策長期將造成什麼後果?「就像看一部好電影,你不知道結局會是什麼。」他略表擔憂的說。

犀利大過招,薑是老的辣

今年有了卡斯帶頭,讓提問品質大為提升,成功創造股東會亮點。只不過,巴菲特與蒙格(Charlie Munger)兩位年紀各為八十二、八十九歲的老搭檔,閃避關鍵問題的功力爐火純青,四兩撥千斤就打發了卡斯,柏克夏海瑟威會後股價大漲、再創歷史新高,卡斯原本應該扮演的猛熊,最終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泰迪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75

鄂武商股東會再現博弈 銀泰系提議「分紅」未果

http://www.eeo.com.cn/2013/0516/24408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久龍  在5月16日上午,鄂武商(000501.SH)201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因股權之爭而備受關注的兩大股東勢力——武漢國資系和浙江銀泰系再現博弈。

根據此前4月24日,鄂武商發佈的董事會決議公告,在《武商集團2012年度利潤分配預案》中,截止2012年度末,鄂武商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80,608,140.89元。公司董事會認為,因為配股失利,且企業正處於新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發展項目資金需求大,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2012年度擬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未分配利潤結轉至下年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針對這一議案的董事會表決中,來自銀泰系的董事羅銘投了唯一一張反對票,其理由是:「股東要求利潤分配。」

此後的5月7日,股東大會召開前夕,銀泰系臨時提出增加審議現金分紅議案——每10股派現金紅利人民幣1.00元。

在此背景下,5月16日的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成為這對「冤家」的又一次博弈對壘。而機構和廣大中小投資者,將是決定「分紅議案」是否通過的關鍵力量。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股東大會現場,有多位鄂武商小股東對《經濟觀察網》記者抱怨,此次股東資格的審議非常嚴格。

「我明明很早就買了鄂武商的股票,但在股東大會門口登記的時候,他們(指鄂武商證券部)說在中登公司找不到我的股東信息,不予確認我的投票資格。」一位來自武漢當地的投資者告訴《經濟觀察網》。

「我也有部分投票權,不予確認。」另一位投資者則對《經濟觀察網》分析稱,不排除鄂武商是刻意通過嚴格審查,來儘可能的減少異議股東的有效表決權,從而保證代表大股東意志的提案順利通過。但該說法,未獲鄂武商方面正面核實。

《經濟觀察網》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由鄂武商董事長劉江超主持的股東大會,在履行程序化的宣讀議案完畢後,並未留出任何股東討論和審議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投票環節。

最終,在大股東武漢國資系的支持下,「不分紅」的議案,最終得到了59%的贊成票,而獲通過。而由銀泰系提出的「分紅議案」,儘管被否,但也獲得了超過30%的支持率。

銀泰系的股東代表羅銘,直到股東大會進行過半,才姍姍來遲,並安靜的坐在會議室最後一排的夾角。記者注意到,投票結果尚未最終公佈,羅銘便匆匆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13

中國服飾(1146)股東會記

(按: 此股僅佔組合資產約3%,浪潮國際則持有約1%,未來不排除會變動手上股權,敬請留意。)

這故事很無聊,自己又不是又很有得著,不過還是寫寫吧。

近來筆者休假,時間比較多,加上這時間又是股東大會集中時節,筆者本身持有的股票也比較多,所以早早已經安排了幾個在這個時點附近的股東會參加,這間是其中一間,亦是第一站要參加的股東大會。因為今日黑雨,以為股東大會延期,加上自己懶,所以沒有出席今天舉行的浪潮國際(596,前創業板上市編號)在早上10時的股東大會,否則浪潮國際會成為這系列的第二篇,但是現在沒有了。這就浪費了錢。

我持有的中國服飾的股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上市開始持有至今,一部分是前一陣子透過一通購入的一部分,今次參與股東大會的投票只有動用上市持有至今的部分,所以連登記也不用,只需要記得攜帶你的身份證作證明即可,不用做任何特別的手續。至於利用一通如何參與股東會的方法,到參加另外的股東大會我會再談談。

這間公司是在這個星期一下午3時開會的,不像其他的總是早上開完會,我也不知為何這樣奇怪,可能高管星期一早上才匆匆趕來吧,不然應該不會這樣子的。我那天不如何準時,幸好那地方在金鐘地鐵站附近,所以一下車走幾分鐘就到了,只是那個商場真是和1980年代的商場差不多,不像現在的商場一樣,格局非常少,又黑黑暗暗的,店舖面積也是又多又少,不像一個位於繁盛地區的商場呢,結果在商場拐了一會,總於到了電梯大堂,上了10樓。

原來這個商場是有香港大學城市大學的附屬機構的課室,很多人出入,總感覺這商場不夠格,可能和這物業賣散了不無關係。一到了10樓,原來是另一家公司,公司的名稱我忘記了,筆者還以為去錯了,但有位職員突然出聲問筆者是否出席股東會,然後筆者說了是,之後她叫筆者往其中一邊走。然後發現,大成生化(809)和大成糖業(3889)今天在同一地方有股東會,但原來是早一個小時,筆者望望錶,還是遲了一分鐘,然後工作人員要求我拿出身份證核實身份,然後把投票表格給了筆者。

一進了大會的房間,會已經開始。我數了幾次,合共有19人,包括主席和行政總裁、首席財務官和核數師4人,工作人員估計4人,扮股東和議的工作人員3人,好似是老闆的朋友的分析員1至2人,其餘都應該是職業股東,大部分都30-40歲,有一位年紀很大的伯伯,有1位很深刻印象,在OTO股東會也有看過,和我一樣的人也沒有,現在我也對我望望貢的行為再作抱歉,因為都要為這次參與留下紀錄。那天我記得,主席頭髮很白,行政總裁頭髮很黑,兩個身體都像很重的樣子,但行政總裁真的很國內男子的風格,格格不入。至於其他核數師和財務總裁,因為距離筆者較遠,也沒有太大印象。

其實股東大會的東西很悶,主席不停對著紙把議題講完,然後重覆那一段是否和議,之後有一個人說我和議,然後又有一人說我同意,因為會議用普通話進行,筆者的刨冬瓜很一般,所以聽得不太清楚呢。但看到我前面的人頭連劇本也有,是很完整的一套劇本,連對白也有的那一隻,但看著他們,真是非常滑稽。

講完一大堆無聊野,終於可以填表,筆者就那天的議題投了以下的票。

1. 省覽、考慮及採納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董事(「董事」)及核數師報告。
我對他們的造數水平頗滿意,只是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興趣,投了贊成。

2. 透過分別削減股份溢價賬及繳入盈餘的進賬金額約人民幣137,114,000元(約166,777,000港元)及約人民幣142,260,000元(約177,768,000港元),自本公司股份溢價賬(「股份溢價賬」)及繳入盈餘(「繳入盈餘」)宣派及派付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本公司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8.2港仙及特別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8港仙(「末期股息」)予本公司股東。

這個發股息沒有理由要反對的,也贊成了。

3. a. (i) 重選黃曉雲女士為本公司執行董事。
(ii) 重選李國強先生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
(iii) 重選鄺偉信先生為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iv) 重選王瑋先生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
b. 授權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釐定董事酬金。

其實(b)應該投反對的,不過對他們沒特別感覺,加上一時心急,全部也投了贊成票。

4. 續聘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本公司核數師,並授權董事會釐定其酬金。

他們也沒有太差的紀錄,照樣贊成,如果是德勤或是國富浩華,一定反對,但後果自負。

5. 向董事授出一般授權,以配發、發行及處理本公司股份,惟不得超過於通過本決議案當日本公司已發行股本面值總額20%。
其實以現時情況來看,發新股對公司帳面值有利,應該投贊成的,但是我覺得公司沒有需要發新股,所以反對。這是筆者唯一反對的,所以你看見這項反對票會多一點點。

6. 向董事授出一般授權,以購回本公司股份,惟不得超過於通過本決議案當日本公司已發行股本面值總額10%。
筆者原來就議題5贊成,對議題6反對,這才是正確的情況,因為現時股價高於帳面值,回購使帳面值下降,發行新股使帳面值上升,但又是心急沒看清楚,就改為相反了,真的不小心。

7. 藉增加根據第6項決議案授予的一般授權所購買的股份,擴大根據第5項決議案授予的一般授權,有關股份不得超過於通過本決議案當日本公司已發行股本面值總額10%。
這議題和第6議題差不多,只是可以再配售第5議題回購的股份,但當年最大股數會是一樣的,所以如果議題6贊成,議題7也應該贊成,所以這題我也贊成了。

以上的過程好像不到20分鐘,真是非常快。

看到最後的投票結果,我估計都有少量基金持有股份,並已經藉投票引起關注,所以看到我的反對票不是唯一。到最後,主席就大家離開,我不知是否應該離開,但看見幾位職業股東都走了,主席跟某一位在席的股東好像很熟,和他聊天,之後見我不懂反應,用廣東話跟我說可以走,這才知道我以為他只懂刨冬瓜,原來他也懂說廣東話的。所以我就離開會場。離開會場後,我沒驚覺那些股東是否已經走了,所以我先走,工作人員沒等我說話,就給了我很不錯的皮具紀念品,真是沒有枉費心機和時間,我的成本只是10多塊的車錢,就拿到這樣的報酬,真不錯。

我決定離開,不過有部分股東沒跟我一起走,之後又聞到了食物香味,但我進了電梯離開,也吃飽了,於是不好意思回去,沒有把心中的問題問到,實在有點後悔。其實我只有幾個問題想問,問題如下述:

1. 公司營業額有沒有下降?
2. 存貨情況如何處理?
3. 毛利有沒有下降?
4. 派息是否會維持?
5. 大股東為何減持股份?

如果有人肯回覆我就好了。

離開後,橫豎來到中區,我又順便去中環拿萬都中國(1356)招股書,看到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排隊在匯豐總行拿東西,原來到匯豐控股(5)同時也開了非正式股東會,派發曲奇作禮物,真是不錯,下年如果有機會買上1股,就很好了。


幾年前的非正式股東會。

我只希望公司能維持良好營運,並維持高股息政策,也繼續派發很不錯的紀念品就好了,其他沒甚麼問題呢。之後我還有其他公司沒去,到時為大家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00

平安銀行股東會記錄 唐納德

http://xueqiu.com/1481921229/23940695
去參加了平安銀行的股東大會,主要信息記錄如下:


1、新的業務增長點:
      1)、1-4月投行業務進展較好,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2)、1-4月零售及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好,信用卡發卡成本100元不到,其它股份制銀行200元左右。
      3)、1-4月網點快速增加,一季度網點增加30個左右,全年估計50-60個。用邵行長的話來說就是監管層批多少他們建多少。(一級分行一家以上,二級分行5家以上)。去年年底450家網點。
      4)、西安分行開業當天企業存款達173億,4月份維持在120億的規模。(據說有些銀行在西安做了很多年都沒有達到這個規模,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的?)
      5)、至4月底全行存款淨增加1500億。


2、不良資產問題:今年上半年資產不良率仍然上升,為整個銀行業的問題,主要不良仍然來自華東地區(上海和溫州),總體風險可控。不良什麼時候見頂要看東部地區的實體經濟回暖情況。

3、公司願景:
      1)、3-5年成為第二梯隊的銀行,主要是指ROA和ROE進入第二梯隊。
      2)、5-8年進入銀行業第一梯隊,計劃零售業務將來佔比50%以上。

總體感覺:
1、去參加的人不是太多,散戶更少。有一個持股數百萬股的個人大股東。[牛]
2、組織得還可以,一般來說屬於走流程的那種,從高管回答問題來看,思路清楚。
3、平安銀行大廈的美女很多,董秘很健談![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24

金利來(0533)股東會記(完成了)

(此股佔組合價值多於5%,但少於10%,但未來相信不會減持,但可能會變動股權,敬請留意。)

這家公司為股東大會系列的第3集,第1集為中國服飾,如這一篇。但是由於浪潮國際(596)因黑雨且自己非常懶的原因,所以缺席了,故文章變成系列的第2篇。未來還有第4集就是唐宮中國(1181),我相內容一篇比一篇有趣的。

我持有的金利來股票,其實放左一通及中銀的入面,今次參加投票只動用了中銀的部分,中銀對於參加股權會授權書其實手續簡便,只要用身份證親臨分行,在股票交易日中在股票櫃檯申請即可,手續簡便,時間只需約5至10分鐘,至於當日亦都是需要攜帶身份證即可。

當日是早上10時半在沙田金利來中心7樓的開會,到達那處還早10分鐘左右,因為那地方是路的最內的地方,要繞過走出街口然後走進去,所以浪費了不少時間,結果花了幾分鐘才到達到兒,到達時還早大約2至3分鐘,那天還發現那地方的4樓出租給一家外國系統設計公司Celestica,那時碰上的一堆人,就是那家公司的人,當時應該是外國客戶不懂如何到那邊,所以要由幾個職員帶他去那兒,那職員還要跟他說sorry,又問他有沒有帶電腦呢,結果這兒又花了一分鐘等他們,到達的時候剛好10時半,由一男一女接待,不過見他們滿清閒的,不過筆者發現,原來這層就是他們的寫字樓,然後由一位工作人員帶領到股東大會場地,就是主席曾憲梓的董事長,不是主席室。



在帶領的期間,我在觀察這間公司的工作地區,那座物業是在1993年落成,大約20年了,但公司寫字樓設計全部以木為主,我感覺就是1970年至就1980年的寫字樓風格,非常懷舊,照那日所見,寫字樓沒甚麼人,為甚麼會這樣,我再解釋。空間感都非常大,寫字樓有的東西全部也有,只是舊了一點,員工也至少40歲以上,相信都在此工作了不少時間,所以在創新上可能遇到一定的阻力。

到了會場董事長室,其實那面積真是很像電視一般那些主席房間這麼大,但董事位置是遠對著窗,不是背著窗的,入邊很多紀念品及很多主席和領導人合照,非常具愛國氣息。裡邊大約有38個人左右,包括除黃英豪外9個董事及財務總監甘耀國,坐在中場。他們的坐位分別是中間的曾主席一家三口、由左起李家暉,阮雲道、財務總監甘耀國、以及吳明華及劉宇新,全部人都只有幾種配搭,紅、藍及紫色。曾主席和他妻子就是紅色,他兒子就是紫色,甘耀國是藍色,其他都是白配藍或者淺紅的,但他老婆都是著到成個師奶,他個仔即是黎瑞恩的老公,我唔知點解想起李澤鉅,有一種不甘於此的味道,甘先生就好似成日給罵的,所以沒有甚麼神氣。


主席的兒子當日就像李澤鉅的神氣樣(資料來源:on.cc)

除了3名工作人員外,大約11位有劇本的臨記及股東代表,值得一記。其中5個女性在左邊,照她們的動議及和議之前說的名稱,她們不是姓黃就是姓羅,相信都是和曾老主席老婆的親友,我很小心地發現他們都有劇本,他們持有的股票都應該是家族信託的,持股少的500萬股,多的我看到有些是9位數字的,相信可能以億股計,剩下5個男性在右邊,另外有一個年輕如我的也有一份,但他們都不用說話。剩下13個都是上了年紀的股東,我找的位置在第2排左面中間,其中在我旁邊的股東也是姓曾的,持有超過120萬股,時值大約500萬,還有1位就是和我年紀差不多的,但相信都是投資代表,不是好像筆者一樣實益持有的。

有除黃英豪外,幾乎所有董事全部都有出席坐在中場,但是他沒有按照新規矩,核數師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代表也要出席,下年應該需要改善了。他們的位置包括中間的曾主席一家三口、由左起李家暉,阮雲道、財務總監甘耀國、以及吳明華及劉宇新,全部人都只有幾種配搭,紅、藍及紫色。曾主席和他妻子就是紅色,他兒子就是紫色,甘耀國是藍色,其他都是白配藍或者淺紅的,但他老婆都是著到成個師奶,他個仔我唔知點解想起李澤鉅,甘先生就好似成日給罵的,所以沒有甚麼神氣。那些財技人很像財技人,律師很像律師,會計師很像會計師,千祈不要怪我像黃麗梅,魚有魚味,雞有雞味,黃麗梅都有話,有些魚無魚味的,雞無雞味的。但我發現阮律師其實應該不是香港人,拼的也不是香港的拼音,他其實祖先是不是越南人,這個我們要考究看看。

說到這兒,都要說一句對各位望望貢的人,以及寫了他們不好的話的董事和股東,都對你們致歉,因為筆者只是求真呢。

那天其實議程都是例行,曾老主席講的東西其實我是聽得不太清楚,只是看著議程才知道他大約說些甚麼,在講完其中一段話後,他都喝一點水,大約喝了3至4次,但我看著他的手好像很拘緊的樣子,動了一次就不行,每一次都由他的兒子把杯放好。我在望著他們,他的兒子又不知如何又望著我,可能我是新丁,他有些新鮮感吧,但我心中就慌了。他說得很慢,只在等時間,那些董事也很悶,李家暉和阮雲道在悄悄聊天,劉宇新及吳明華就很悶,就在看年報,然後就有時望在台下,看看甚麼時候會完成,我那時候希望能快點完成,因為我也要去唐宮的在尖東會議,由那兒出去最少40分鐘,他不早點說完,我也不能走。

他逐個逐個議題地慢慢說,我就在看錶,等他說完已經上午10時50分了,那時候,好像是一位女職員給我一支筆,我就匆匆地把它填寫完,然後交給據說是網友的markchoi,這份表填寫如下。

1. 省覽及採納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經審核賬目及董事會與核數師報告。
這個我沒有異議,還要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核的,務我贊成了。

2. 宣佈派發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

這個沒可能反對吧,股息不錯,反對也不影響大局,我自己也贊成了。

3. 重選曾智明先生為董事。
我很滿意曾副主席的表現,雖然他都有敗筆,但投資損失不大,也贊成了。

4. 重選黃麗群女士為董事。

曾老主席需要你,所以我沒所謂,也贊成了。

5. 重選黃英豪博士為董事。
雖然是敏感時期,他沒有出席情有可原,但他的財技往績我不喜歡,所以投了反對。

6. 重選阮雲道先生為董事。
他擔任一些有問題和財技的上市公司,我投了反對。根據投票結果,應該只有我投反對

7. 修訂非執行董事酬金。
這些董事聽肯曾老主席的說話,我覺得值得修訂,所以贊成。

8. 委任核數師及授權董事會釐定其酬金。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核的也沒有所謂,他肯繼續連任就是,所以贊成。

9. 給予董事一般性權力以購回股份(股東週年大會通告內普通決議案第9號)。

我認為以現時資產淨值來看,回購降低公司每股資產淨值,所以反對。但所有人只重籌碼面或盈利面,所以希望減少市場流通量,或者提高每股盈利,所以贊成,這種是不對的看法。根據投票結果,只有我一個人反對

10.給予董事一般性權力以發行、配發及處理新股份(股東週年大會通告內普通決議案第10號)。
正如議題9一樣,發行新股能提高公司每股資產淨值,所以我反而贊成。但是某些股東又是只重籌碼面或盈利面,所以希望減少市場流通量,或者提高每股盈利,才會反對,我認為不妥。

11.擴大發行、配發及處理新股份的一般性權力,以包括本公司購回之任何股份(股東週年大會通告內普通決議案第11號)。

如果10贊成,11應該贊成,所以無可異議地投贊成吧。

看到這份投票結果,相信部分股東不喜歡老闆的兒子和老婆坐在董事局,黃英豪也是被注重的人物,酬金也是關注的問題,之後回購和配售更是重中之重,相信也有些長線基金也持有大約2%的股份了。

投完票後,我旁邊那位持股120萬多的曾姓股東有問題想問,之後筆者和另一名伯伯的股東問了幾題,問題和回覆如下:
1.   曾姓股東: 公司以現時的股價不是否好,有沒有回購的計劃,以提振股價?
曾智明副主席: 我們今年沒有動用資金回購,短期內沒有回購計劃。

2.  筆者: 公司上海土地取得拆遷補償,會否考慮派發特別息?
甘耀國財務總監: 公司收到這筆款項後會提案董事會,再作考慮。
(曾老主席:我耳背聽不清楚你的問題。)
(筆者: sorry~~sorry....)
(筆者心中: 即是無啦,真是廢話。)

3.  伯伯股東: 近來中國政府打擊三公消費,有沒有對你們業務造成影響?
曾智明副主席: 我們的業務還是比較穩定,和同行比較差不多,但數字我們不能告訴你。

之後主席宣佈散會,並有茶點享用,我看看桌上,是維他飲品加曲奇,看看錶,已經10時55分,趕唐宮的股東會也很急,所以沒吃也沒說再見就匆匆走了。對此造成的無禮,再對公司各位老闆不起。

這次股東會的報導結束了,希望大家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69

唐宮中國(1181)股東會記(完成,增補少量)

(此股佔筆者組合約5%至10%,但或許會變動手上持股,但傾向保留或增持,敬請留意。)

唐宮中國(1181)是股東會的最後一站,之前那兩站包括中國服飾(1146)及金利來(533)。不過除了中國服飾(1146)外,金利來(533)沒多少賺頭,還虧了本,所以筆者決定要快點趕到唐宮中國(1181)股東會撈一把,誰不知收穫倒不錯,相信會較公開報導寫得更好。

我手上這批唐宮中國股票是透過一通持有的,一通正宗是宅男證券行,親身上辦公室是完全沒有用,只能透過網上方法處理。我自己的處理過程是發電郵去他們公司,他們公司給出回覆,要填寫以下表格,並以電郵回覆即可,之後他們每處理一間公司就會收取5元的服務費,到時只需出示身份證就可以了,這就是需要留意的地方。表格的回覆格式如下所示:

一通客戶號碼(I-Access Account number):

1. 公司股票代號(Stock code):

2. 公司名稱(Company name):

3. 出席事項 (如第三週年大會, 特別會議)(Captioned Event)(For Example: AGM, Special Meeting)

4. 舉行日期(Event Date)

 以下之資料請以英文填寫

5. 出席者全名(Full Name of Participants)  

6. 出席者性別(Sex of Participants)

7. 出席者聯絡地址(Contact Address of Participants)

8. 出席者持有股票數量 (以作投票之用) (Number of Shares held by Participants)(For voting purpose)

講番正題,離開金利來(533)股東會已是10時55分,距離唐宮股東會的11時30分,只有35分鐘,還有這股東會是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在尖東站及紅磡站的中間,走路大約5至8分鐘,視乎你行走的速度。我由金利來中心跑出來,走到第一城火車站都7分鐘了,跑上車站又2分鐘,誰不知火車6分鐘才到達,到11時8分我才上車,到11時18分到達大圍,11時27分到達紅磡,那火車11時30分才開出,到11時33分我才到達尖東站,我連奔帶跑,跑到氣咳,也需要5分鐘,至11時38分才到達,誰不知到達後,那工作人員說股東會已經開完,不讓我進,但最後另一位工作人員稱,投票已經沒有機會了,但發問還是可以的,但一場來到,我一定要進去,撈回一點損失也好。

進去會場後,我匆匆找位子坐,那日有超過22人到場,其中6名高管及董事,包括主席、行政總裁及財務總監,以及1名核數師,2名董事,當中包括張堅庭,那時候見到他有點驚喜,另外加上大約3名公關及工作人員,還有估計5名動議及和議臨時演員,以及3至4位一些基金股東及朋友,另外大約4名股東,包括一名廣東藉網友,他好像是看見這一位宅男博客,一名上海藉大約40至50歲的女性,一名香港師奶,以及筆者,好像還有一名像記者又像公關做紀錄的。後來在場外又看見到,沒有計上幾位頗年輕女財經記者,及一位公關,連上這些,這兒合共約30人吧。我覺得是這幾次股東會中,最有紀錄性的一個,因為聽到了不少東西。

到場時,其實那名廣州博客個樣子筆者一看不像香港人,他的眼鏡比較大,他的衣服不太稱身,很像筆者的宅男模樣。他一路在問問題,之後那位上海婦人就問問題,最後到筆者,筆者之後那名廣州宅男又問,然後筆者又再問問題,直至完結,問題大約節錄如下:

1. 廣州宅男: 中國嚴打三公消費,對公司營業額有沒有影響?
黃忠揚財務總監: 公司的大部分營業額多數來自商務及家庭消費,少部分來自三公,前者表現仍屬不錯,後者則有影響。況且公司正在開拓快餐業務,包括Pepper Lunch及去年剛簽訂,近月開幕的PappaRich。前者主要取得北京、天津、上海的權利,至現時來說,今年我們新增4間Pepper Lunch,至18間,(按: 據後來新聞報導,今年目標是20間,並開始發展特許經營,把店增至31間。)Pappa Rich剛開幕,反應不錯。整體來說,影響有限。根據手上的資料,新春檔年三十至(打眼色給翁培禾行政總裁,希望他補充)年初八的營業額是有不俗的增長,詳細數字則因證監會的內幕交易披露則不能披露。我們希望能夠儘量擴大快餐業務,以減低酒樓市場的影響。

2. 上海婦人: 我在上市時候在2塊錢買了一堆股票,我3塊錢也沒有賣,但股價現在跌到1塊半,相對小南國(3666)、稻香(573)股價表現,實在不好,我知道唐宮在香港知名道不及小南國及稻香,但在深圳的水準不錯,我常常去光顧,服務非常好,相對其他的一般,所以唐宮估值應該是低估了,是否可以加大宣傳(筆者回應: 慳番這些錢用作派息更好),或者是增加派息,把股價推回2塊錢更好?還有下年股東會去的地方也不要這樣不方便就好了。


黃忠揚財務總監:我們上市的開支在這2年已經全部投入於開酒樓及Pepper Lunch了,因為新店擴張較快,所以正處於投資期,所以業績還是沒有起來,但是據近來的情況看,快餐業務在上海地區已經收支平衡,開始踏入回本期,其他地區亦站穩陣腳,相信在未來1至2年間會成為盈利增長的發展動力。

葉樹明主席: 我們派息比率已是同行中最高,有60%,其他對手如稻香及小南國也沒這樣高,況且我們有贊助亞洲電視的《把酒當歌》,提升知名度。(筆者補充: 亞洲電視晚上11時,又有誰看?浪費金錢。)(再補充: 根據最新收視報告,《把酒當歌》收視是0點最新一集youtube點擊率只有114次,可見節目受歡迎程度不高,雖然可能hitrate 高,但不太具效益。筆者希望開支會好低。)


筆者稱,贊助把酒當歌是浪費金錢,寧願用於派息。

3. 筆者: 你們有沒有在香港開店的計劃?
翁培禾行政總裁: 我們正在研究計劃中。
(筆者心中按: 即是可能投資額太大,都是要左度右度。根據後來的新聞報導,每酒樓投資1,500萬,這只是國內的投入,如果香港以這樣的規格,沒有3,000萬也是很難的,再以香港的加租幅度,可能租約完又未能賺回成本。)

4. 筆者: 你們以快餐作為快速增長的重點,酒樓的開店計劃較慢,是否因為人力難以聘請,所以才會這樣做?

黃忠揚財務總監: 我們希望以酒樓的穩定現金流支持快餐業務的發展,人力當然是一個問題,但是開拓快餐業務具有可複製性,能夠於短時間擴張規模,我們在上海也有食物處理中心,為未來發展帶來增長動力,所以我們重心還是投入快餐業務。

5. 廣州宅男: 我最近留意關於唐宮的微博,發現有部分網友對酒樓有一些微言,你們會不會努力改進?
葉樹明主席: 我們有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有甚麼問題,可以再跟我們的管理層反映。

6. 筆者: 你們說公司正在上海、北京、天津大力發展快餐業務,但是你們的中央處理中心如何? 產品如何採購?
(按: 我說我沒有看年報或者招股書。)
黃忠揚財務總監:現在只在上海處理中心,其他地區沒有,(筆者: 上海的中心開了多久?) 上海的處理中心已經開了很久(按: 據招股書稱,在2008年10月開業。)。產品部分以就地採購為主,部分由中央處理中心付運至當地。
(筆者按: 結論: 看來成本較高,也好像未成氣候,回本尚待時日,業績未來1、2年仍是會保持平穩。)

7. 筆者: 酒樓及快餐業務是分開管理還是合起來管理?

翁培禾行政總裁/黃忠揚財務總監: 分為2組管理的。

8. 筆者: 快餐店業務投入成本多少? 內部有沒有回報的估算? 回本期多久? (按: 我說我沒有看年報或者招股書。)
黃忠揚財務總監: 每店大約200萬,回本期約18個月。

到了這兒,股東會完了,外面有茶點享用。其他股東都散去特別是那個廣州宅男頭也不回走了,管理層好像也見到我幾位麻煩股東都舒了一口氣。但其實我還有兩個問題未問:

1. 大股東連續兩年逐少減持,是否減持予員工作獎勵,還是別的?

2. 紅杉基金的股權,有沒有減持的傾向,以你們的充裕資金,有沒有考慮回購?

如果可以,筆者希望公司能公開回覆這兩個問題。

我出來的時候,和那兩位師奶股東面面相覷,想吃那些點心,之後工作人員說可以後,我就開始狂吃東西,一路狂掃點心和小漢堡,吃得飽飽的。之後採訪完畢,主席出來詢問股東的意見,特別是那上海婦人,她說唐宮的東西不錯,但是還有一點意見,因為唐宮人均消費較高,應該開一些類似美心的快餐,所以主席著公關留下他的聯絡電話,說之後會叫華南區的聯絡他,張大導也跟他聊了一會天,說了一些它的家人之類的情況。之後公關說已經安排了午膳,部分董事先走,張大導也留下了一些食物沒吃就走了。

之後那上海婦人跟我聊天說那幾間上市公司的東西她都有吃過,每間公司都有特色,稻香的東西穩定也便宜,小南國水準一般,但某些食品如雲吞雞她卻喜歡,至於唐宮在深圳的特色不錯,水準也很好。我就說,我只是因為它的股息不錯,估值也便宜也購入,事前都只是聽說過這間東西在深圳知名也好吃矣,並說如果下次去深圳一定光顧。之後她說公司上年去旁邊的帝苑酒店開會,人也比今年多,我說今年很多股東都賣了股票,況且在平日也沒人到,她問我為何一人出席,我說我在放假,就是這樣了。

之後還有一個公關在,她也吃了一點,又跟服務員聊天,說了我們吃東西真的很誇張,之後聊甚麼我就聽不到了。事實上,我吃了很多漢堡,還喝了很多茶,還有一些點心,那上海婦人和香港師奶都吃了不少,還帶了盒子來拿,他們都滿載而歸。據上海婦人說,有些人在之前更兇狠,拿得更多,之後其他人都走了,只有我還在吃,我不久後也走。

我就吃得太飽了,於是走到紅磡站乘車,還行了一會置富產業信託(778)物業之一都會商場才回家,我發現9樓還是全層空的,租用的都是民生店為主,相信和管理層說的都有一點距離。

這次股東大會之旅到此結束,多謝各位收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