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精選之十二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ji.html絕對價格的便宜未必是真正的便宜,價格看起來似乎不便宜的好企業未必不值得買入,大部分人喜歡看起來絕對價格與估值低的企業,而不喜歡巴菲特所說的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個人實踐驗證後者更值得買入,當然每個人的想法和風格不同,長期持續穩定盈利就行。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1)| 閱讀(3.1萬)| 轉發(35)| 收藏| 評論(10)
4月2日 10:26來自新浪微博
明天上市的民生可轉債好東西,特別是若能到105以下就完美了,進可攻退可守,風險幾乎為零,除非民生銀行破產。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閱讀(4.3萬)| 轉發(36)| 收藏| 評論(17)
3月28日 08:43來自新浪微博
對投資的原則要懂得而不是僅僅知道,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一刀切,要活學活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沒有公式化的投資,沒有一成不變的企業,對企業的取捨取決於基本面和估值的變化。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5)| 閱讀(3.0萬)| 轉發(25)| 收藏| 評論(7)
3月26日 08:54來自新浪微博
市場低迷優質醫藥股跟著大跌時,「還是太貴」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市場漲起來優質醫藥股大漲,「貴得離譜」充斥耳邊,這種聲音在過去十幾年週而復始地重複。然而優質醫藥股並沒如人所願地崩潰,反而跌時更抗跌,漲時不斷地創出新高,對優質企業價格存偏見的投資者應該考慮修正自己的估值體系。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8)| 閱讀(4.8萬)| 轉發(94)| 收藏| 評論(37)
3月18日 08:59來自新浪微博
身邊另一個案例,一位朋友07年入市,對價值投資如痴如醉,信誓旦旦地說:「我最不缺的就是耐心。」這幾年最多時虧了40%,他都熬了過來,去年底他卻輕鬆地告訴我:「終於回本,不玩了。」幾年的煎熬磨掉了他的雄心壯志,堅持不是兩三年的時間,要成功必須是恆久的堅持。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轉發(65)| 收藏| 評論(32)
2月18日 09:58來自新浪微博
越線有時就如毒品,腦袋裡想著就一次,但往往是越陷越深越走越遠回不了頭,劃了紅線就要永不踰越,才能避免重大錯誤的發生。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32)| 收藏| 評論(12)
2月6日 13:28來自新浪微博
逆向投資中基本面變壞與所獲得的價格補償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基本面變壞是動態的,而且可能是較長期的,價格必須針對最壞的情況而不是現況給予足夠的補償,如果看不清最壞的情況,無論多低的價格,安全邊際都是空談。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4)| 轉發(67)| 收藏| 評論(18)
1月31日 08:10來自新浪微博
股票長期價格取決於價值,中短期則與估值、市場偏好、資金、宏觀經濟等無數因素相關,這些因素都變幻莫測,使市場短期趨勢有無限可能,中短期預測通常無效。根據一兩個變量推導股票中短期的價格走勢,只能自欺欺人。所以經濟學家很少投資大師,專業機構根據宏觀經濟推導的中短期預測也只能常淪為笑柄。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05)| 收藏| 評論(36)
1月25日 10:47來自新浪微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為我們留下很多寶貴財富,月滿則虧,水滿則盈,物極必反,中庸之道,簡單明了寥寥數語,但已經是最好的投資哲學。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轉發(51)| 收藏| 評論(14)
1月23日 09:09來自新浪微博
資本市場有時正確一百次也抵不上錯一次,堅持恆定穩健的策略比什麼都重要,不要輕易嘗試新方法,除非有極大的把握,否則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比爾米勒是典型的案例。當然不代表他從此倒下,但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彌補這樣的錯誤。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91)| 收藏| 評論(13)
1月17日 08:55來自新浪微博
身邊一位朋友從三千點開始一直看空,屢次創新低都忍住空倉,而每次市場似乎都在驗證他的正確,他也因此常洋洋得意。最近大漲剛開始他也不以為然,新年後才慌了手腳,趕緊翻下看好的一些股票,發現不少已經創了幾年的新高,其他股票也已上漲一大截,進退維谷。不敢承受下跌,常常也會錯過上漲。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53)| 收藏| 評論(49)
1月16日 08:45來自新浪微博
埋頭在一大堆歷史數據,線性臆測企業的經營情況,試圖精確預測利潤增長,這是很多分析師和投資者喜歡干的事情。這樣通常只會讓視野變得越來越窄,眼光越來越短。而且企業經營往往物極必反,常常得出與實際相反的結論,誤導自我。戰略性的定性分析比過度的定量分析有用得多。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4)| 轉發(82)| 收藏| 評論(22)
1月11日 09:08來自新浪微博
永遠不變的是永遠在變,投資牽涉的絕大部分因素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但只有1%的變化值得關注,如果受到其他99%變化的影響,很可能會陷入混亂手足無措。投資需要一顆純淨的心,關注應該關注的,投資才能變得簡單快樂高效。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40)| 收藏| 評論(10)
2012-12-27 09:18來自新浪微博
逆向是最重要的投資思維之一,但其本質也是對基本面與估值的綜合判斷。不是跌多了就能逆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在逆向,實質是在順向,對大部分一般性企業而言,逆向並不好把握,只有極端狀態下才有一定的確定性,若是以中短期為週期進行逆向,就有點類似於波段操作了。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02)| 收藏| 評論(27)
2012-12-26 08:48來自新浪微博
投資週期性行業最重要的是清楚行業處於週期輪迴那個階段,企業會不會倒閉和出現巨額損失,股價反而不是最關鍵的判斷基礎,若前述因素判斷大致正確,買入價格也就八九不離十,行業接近谷底股價自然對應底部區域,反之亦然。所謂估值基準憑經驗,其本身就不一定正確,單純盯著股價買反而變成沒有基準。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6)| 收藏| 評論(17)
2012-12-14 12:51來自新浪微博
很多人喜歡投資極端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實際上很多事情的常態都並不會在極端,而是處於持續動態的轉換過程,投資者應理性地評估正反兩方發生概率的高低,然後選擇概率較高的一方。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1)| 轉發(38)| 收藏| 評論(16)
2012-12-6 18:14來自新浪微博
行業的選擇只是初步篩選,並不代表好行業中所有的企業都好。好行業大部分企業也處於激烈的競爭中,例如消費行業真正好的也只有那麼幾個。差行業同樣會出現好企業,只是鳳毛麟角,難判斷難把握,最簡單最靠譜的是在好行業中選最好的企業,但不要陷入行業好企業就一定好的誤區。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19)| 收藏| 評論(7)
2012-11-27 15:53來自新浪微博
「穩」是投資的秘訣之一,保持穩定的心態,長期穩定的持股,執行穩健的策略,選擇穩健的企業,真正做到「穩」字當頭,投資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9)| 收藏| 評論(13)
2012-11-19 09:11來自新浪微博
兩種選擇:1、直接獲得100萬。2、得到200萬和倒貼30萬的機會各半。生活中大部分人應會選擇前者,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投資中的情況卻可能恰恰相反,很多人寧願選擇所謂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而放棄收益可觀、幾乎板上釘釘的機會。
+加標籤
投資過程中限制自己比拓展能力難得多,也重要得多。前者要抵制無數誘惑,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後者做得好常常只是錦上添花,做差了就可能產生重大損失。在沒有十足把握前,最好把自己想得笨一點。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9)| 收藏| 評論(16)
2012-10-26 08:37來自新浪微博
大熊市大部分股票處於估值底部區域是大概率事件,醫藥消費已經出現極端低位,現在漲了那麼多仍有些處於相對低位。各類股票估值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但最高值與最低值一定不同。用黃金最低價與黃銅的價格比,永遠還是會覺得黃金很貴,硬以相同的絕對基準衡量全部企業,永遠不會有機會買入好股票。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8)| 收藏| 評論(41)
2012-10-19 09:16來自新浪微博
關於分散投資 (二)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3606596今天想說的是,分散投資,亂買一氣,長期也能跑贏大市,跑贏基金,掙大錢。
說到胡亂買股,大家都會想到擲飛鏢選股。在網上搜索擲飛鏢選股,可以搜到很多相關的報導,甚至學術論文,所有的報導都有相同的結論,那就是,隨機的選股,亂買一氣的結果往往比實施主動管理的基金表現要好。
盲拳打死老師傅,無招勝有招的故事,如果是真的,會令無數投資初哥欣喜若狂,而同時也令無數每天讀著數不清的報表和報告還要去到上市公司做實地考察,用各種各樣的公式計算企業估值自認為是職業投資者的人覺得狗血悲催。不幸的是,歷史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其中最具體的一個有據可考的實驗發生在1967年,美國的福布斯雜誌用28000美元買了2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每家買1000美元),他們的選股方法是將《紐約時報》的股票版釘在牆壁上,用擲飛鏢的方式亂射,「射中」哪家公司,就買1000元該公司的股票,結果在17年後,這2萬8千美元的股票增值為131697美元,獲利470%,換算成複利話,平均每年有9.5%,而同期只有極少數的幾家基金的獲利能力比它好。
接著再看看著名的惠理基金旗下的兩隻基金, 在這裡並非說惠理是胡亂選股,只是想說明一個極其分散的組合也可以有不錯的回報.(但是,後面我們會看到,這個獲獎無數的基金公司精心挑選的組合,長期來看,其實和隨機亂買的結果是差不多的.)
China Greenchip Fund, 成立於2002年
成立以來至2012年12月31日回報: 410.9%
同期恆指: 139.7%
年複利回報: 16.4%
基金規模: 7.05億
最大持股佔比: 4.4% (申洲國際)
前十大持股佔比: 29%
持股數量: 60, (根據2011年報, 以為2012年報還沒出來,估計變化不大),而且有A股,港股,台股,日股,美股,另外還持有債券,黃金,衍生工具。)
這只基金曾經是封閉式上市基金,原來的代碼為1186,於2007年三月停止交易後以有限公司的形式繼續運作。自己曾於2003年9塊多錢買過,第二年18元賣出,如果持有到現在,每股是51元.
該基金很具有代表性,因為規模不大,持股的數量卻不少,即使在最初成立的時候2012年只有3億元的規模,當年的持股數依然高達51家,也同樣遍佈全球和各種投資工具。
再看看最具代表性的,成立時間最長的Value Partners Classic Fund A Unit,
成立於1993年
基金規模: 117.25億 (含全部unit)
成立以來至2012年12月31日回報: 2,106.9%
年複利回報: 16.7%
同期恆指: 294%
最大持股佔比: 8.7% (中石油)
前十大持股佔比: 36%
持股數量:84只
2003年時Classic fund 只有41.6億港幣的規模,卻也持有了113家股票,也是遍佈全球,另外還有多個債券,衍生工具等.可見這只基金歷來都很分散. (2003的年報是網上能找到的該基金最早的年報)
如果說Classic Fund是由於規模太大的原因,不得不持有這麼多家股票,那麼規模小得多的Greenchip Fund的分散則是一種主動的策略。這兩隻基金,除了前十大持股外,其餘的持股平均佔比都不到1%,可見是非常分散的。但無論如何,從長期的表現來看, 兩個基金都不錯, 也難怪歷年得獎無數.可見,分散本身沒有並阻礙惠理取得好成績.
以上的例子是特例還是普遍現象,對於苦苦尋求制勝策略的投資人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果持有一個並非精心挑選的組合, 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結果是令人吃驚的:
首先引入一個概念,隨機指數,這個概念最早的出處還無從可考,自己大約在兩年前在港股博客」港股博弈「中讀到,而以下的數據也來自於該博主CLCHEUNG的系統,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讀,非常不錯的博客。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所謂的隨機指數,是一個假想的投資組合,該組合包括40只權重相同的股票,即在每隻股票上的金額相同。該40只股票在香港上市的1000多只股票中隨機挑選的,多次抽樣後再平均所得,由於恆指成分股只有46只,所以該組合反應的是大多成分股以外的股份的價格變動情況。
隨機指數反映的是純粹的價格變化,而和股票的市值無關,就此而言,對一般投資者的意義更為重要。因為恆指是加權的,即反應的是市值的變化,而很明顯,對於絕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而言,就算是持有成分股,在組合中所佔的比例和該公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毫無關係。舉個例子,同時持有匯豐和一隻非成分股,比如說160,只要它們所佔的比例是一樣的,那麼這兩隻股票的股價的變化對於投資者的影響是完全相同的,儘管匯豐對恆指的影響是巨大的,而160對於恆指完全沒有影響。所以一般投資者,並不需要太在意指數的波動,因為真正有意義的是股價的變化,和公司大小無關。
由於CLCHEUNG系統的數據只到2007年1月,我們只能看到從2007年1月到現在的情況,雖然期間只有一個高點,但時間跨度已經有6年,應該可以說明問題了。
查看原圖上圖中,藍色的是隨機指數,紅色的是恆指。可以看出來,從2007年1月份到2013年的一月的六年中,隨機買入40只股票的回報是遠遠跑贏恆指的,隨機指數六年的回報56%,而同期恆指卻只升了15%。可見一個簡單到令人垂頭喪氣的卻又能跑贏大市的方法是亂買一氣,然後長期持有。
但按年度來看,情況要複雜一些。以下的表中對比了過去六年中恆指,隨機指數,和惠理Classicfund的年度回報。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恆生指數 23% -20% 5.5% 52% -48% 39.5%
隨機指數 14% -36% 16.5% 148% -62.8% 99.7%
惠理經典 14% -17.2% 20.2% 82.9% -47.9% 41.1%
另外,過去惠理經典六年的總回報為52%。
以上的數據能夠說明,1.在個別年份,隨機買股的回報跑輸大市,但長期來看,則是跑贏的;2.在大多數年份,號稱基金界翹楚的惠理居然還跑不贏隨機亂買。如果惠理尚且如此,其他的基金經理就更不用說了,說白了,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是不稱職的。其實本人對惠理和謝青海一直都深懷敬意,拿出以上的數據是想提出一個值得所有投資人深思的現象,同時提出一個問題,選股重要嗎?同時,亂買股票能戰勝大市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分散投資 (三)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3606608為什麼隨機指數長期來看能跑贏大市?接下來,嘗試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是理論的層面。
其實胡亂選股能夠跑贏市場是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現代金融中有幾個關於投資組合的理論,當中最重要的要算資本定價模式,即CapitalAssets Pricing Model,這一理論最早於60年代就被提出來,後來經過多年的完善和發展,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目前這一理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理解和應用。股市上常被提起的beta即來自這一理論。
單個股票或者股票組合的預期回報率(Expected Return)的公式如下:
查看原圖由於該理論的數學論證極其複雜,而且晦澀難懂,在此點到為止。但好的理論,結論都是極其簡單的,正如愛因斯坦的E=mc2般,從直覺上很容易理解,這個理論也不例外。
它告訴我們,第一,資本市場作為一個整體,長期來看,其預期回報必然是正的,說直白點,長期持有資本型資產,例如股票,一定是有回報的。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因為經濟總量長期總是看漲的;(當然,有例外,如日本,但這是另外的話題)第二,回報是由於投資者承受了風險,但是非系統性風險並不會得到市場的回報,非系統性風險即個股的風險,這種非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分散持股化解;第三,個別股票的預期回報,由這種股票所蘊含的系統風險決定,即beta。
也就是說,長期持股是肯定是有回報的,但這裡的」股」並非指個別股票,而是泛指「股市」。很多的投資者由於種種原因,手裡持有了某隻股票,便以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的熱情要和那隻股票共存亡,直到耗盡自己所有的耐心為止。其實CAPM已經告訴我們了,整體上,持有個股的風險並不會得到回報。整體上三個字用黑體表示強調,是想說明,每100個這樣的投資者當中,會有超過90個希望落空,管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挑選的那隻股票將成為下一個可口可樂,事實上永遠只有個別人是幸運兒。投資大眾,靠個股發達是不現實的。用自己大部分的身家和十年八年的時間去驗證自己是不是那個幸運兒是否值得去做,見仁見智。
關於分散投資 (四)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3606614長期持有股票有回報,可是為什麼,隨機指數能跑贏成分股呢?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理解,能夠大升特升,能以倍數計的股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非成分股。道理很簡單,成分股大多是過了成長期處於穩定期的公司,其成長性受到經濟景氣度和整體經濟規模的侷限,股價很難出現爆升的現象。而高速成長股大多數都是非成分股。
看看以下兩隻股票,700騰訊和941中移動。騰訊的市值目前是5000億,中移動是18000億,儘管我們也看好這兩隻股票,可是我們也清楚地知道,無論是騰訊還是中移動未來10年內,都升不了10倍,因為那將意味著騰訊的市值5萬億,中移動18萬億,中國2012年的GDP為50萬億,即使是10年後達到100萬億,也都無法容納如此大市值的兩間公司。所以如果有人說手裡重倉了幾隻成分股,我們可以大膽地說,這樣的組合長期的表現好不到哪裡去。
再看兩隻股票,999和590。之所以舉這兩隻股票為例,是因為它們在過去的幾年內都漲了許多倍,目前的市值也只有50億和173億,而三年前它們的市值分別為10億和20億。顯而易見,高成長的公司大多是中小市值公司。
可是,中小公司的當中也有許多失敗的例子,包括許多的千股。買了千股,會有怎樣的下場呢?我們接下來看看惠理的例子。
題外話,對於一般投資者,看看成功的知名投資者犯的錯誤,會有兩個作用,其中一個是,當自己買中千股的時候,安慰自己說,看看,連他們都會買到千股,更何況我呢?另一個作用是,告訴自己,投資的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以上的這兩種心情正是自己當年讀到彼得林齊在《學以致富》中以下這句話時所感受到的,「筆者所犯過的錯,記錄下來會比這本書還厚」。你可以說這是一種阿Q精神,可是投資本身是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永遠保持正面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言歸正傳。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過去許多的千股都曾經是惠理的投資對象,遠的有歐亞農業,泰興光學,海域化工,海域集團,甘泉航空,近的有超大農業,瑞金礦業,宜進利,甚至還是洪良國際的受害人之一。按照謝清海自己說的話,他犯的錯誤要佔到三分之一!要知道,惠理有個強大的團隊,頭上還有一般投資者所不具備的光環,他們可以隨時約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最高層,如果他們都無法完全避免上當受騙,更何況你我呢。(後面在選股的意義中,將會談到,避開千股,還是有辦法的)從惠理尚算過得去的業績,每5年翻一番,可以看出,在分散的前提下,買到千股的後果也並不可怕。
買千股不是惠理的專利,坊間被稱為燈神的劉央更是以專買千股著稱。可是最近的一篇報導揭示,儘管劉央買了人和商業,銀基等等一系列的千股,其基金整體表現並不差,據劉央說,目前香港市場上超過10年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有惠理和西京了,而西京在2012年中有4.5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由於西京的資料並不公開,她到底還有那些持股並不為外人知,可是從惠理的例子可以推測她的持股也應該極為分散,否則在接連中招後,不可能還有很好的回報,從而引來眾多的機構投資者。
無論是惠理還是劉央,踩雷無數,卻依然能賺錢的原因是,組合當中賺錢的股票始終是多數,彌補了買中千股的損失。
這讓我聯想到當年學衍生工具定價時遇到的一個現象,option的價格計算公式,call和put的價格計算在數學上並不對稱,這和直覺並不吻合,造成這種不吻合的根源在於,對於call,其對應股票的價格可能範圍是0到無窮大,而對於put,其對應股票的可能下跌區間為行使價到零,明顯是不對稱的。這種損益的不對稱性可以為組合管理者利用,買中一隻千股,可能的損失也只不過是所有投入的本金,而買中一隻黑馬,可能的升幅卻沒有上限。很明顯,這種損益的不對稱性,只有在儘量分散的組合中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這也是隨機指數能跑贏大市的原因之一。
關於分散投資(5)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3675355前幾篇寫於年初,貼在新浪博客上,只和圈子裡的幾個朋友交流過,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沒想到在雪球上引起這麼多人的興趣,也有人直接指出「愚蠢之至」。
這幾篇東西基於這幾年自己思路的轉變,從執著於價值發現和選股到認清選股的侷限性,逐步認可組合管理比選股更重要。對於極具爭議性的隨機選股,也是基於多年的觀察和CL CHUENG 的研究結果提出來的,但是自己也覺得缺乏進一步的理論支持和更廣泛的例證。
由於自己離開校園已久,對於理論界發生的事情不太瞭解。在眾多的回覆中「砸殼」網友的回覆可以說是令我最為驚喜的,原來國外的學術界早已有相關的研究,而且結論也和基於港股的隨機指數的表現完全吻合。但這篇研究報告確實給了我很大的精神支持,在此對砸殼表示感謝!
以下重發這篇研究報告的鏈接,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看看:
http://faculty-research.edhec.com/_medias/fichier/edhec-working-paper-equal-weighted-portfolio_1333526543490.pdf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去年三月份,是以EDHEC商學院的名義發表的,該學校是法國5大頂尖的商學院之一。這份報告的標題為「為什麼等權組合的表現優於市值加權或價格加權的組合」。這份報告共36頁,用歷史數據證明了隨機挑選的等權組合長期跑贏以市值加權的市場指數,並嘗試從多種理論的角度去解釋原因。個人認為其結論是constant and robust的。
這個研究基於過去40年S&P500的歷史數據,用隨機的方式選取100個股票,等權組成一個組合,然後比較這個組合和S&P500的回報差異。而且研究者考慮的因素非常周全,選取了多個時間起點,多種再平衡的時間間隔,甚至交易成本都在考慮之內了。得到的結果和我們對於港股的隨機指數的觀察非常一致,即,隨機的組合遠遠跑贏大市。這裡引用一組數字說明:
扣除交易成本後的回報年回報
隨機等權 市值加權 價格加權
0.1279 0.1041 0.1191
上面的市值加權即S&P500本身。
可以看到,隨機組合的回報遠遠跑贏指數。扣除交易成本後,年回報相差2.38%,表面上差異不大,但40年的時間,(準確來說是515個月),總回報的差異是巨大的。S&P的總回報為52倍,而隨機等權組合的總回報為123倍。
@砸殼還指出美國市場上十年前就有個等權ETF,RSP (Guggenheim S&P 500 Equal Weight ETF), 而他回覆我的那天正好是該基金交易的10週年。去查了一下它的數據,該基金過去10年的回報為163%,其中的股息都做了調整(加到終值裡),而同期S&P500的回報是72%, 而即使在dividend reinvested 情況下,也只有112%。可見其中的差別還是巨大的。
以上的研究報告和RSP實例,足以證明一個充分分散的組合是可以戰勝指數的。這個結論略顯籠統了,以後會再進一步展開其中的內容。
分散投資的極致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4094647這次只是列舉一個分散投資的極致,不作評論。
一般說到持有股票家數最多的基金,大家都會想起彼得林奇當年的麥哲倫基金曾經持有超過1000只股票,認為那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了。而那是1990年的事了,當時麥哲倫基金市值140億美元,其實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基金公司的分散程度遠遠超過當年的麥哲倫,那就是業績可以秒殺彼得林奇麥哲倫的Renaissence Techonologies。關於Renaissence Technolgies 和 James Simons 的威水史,並非本文的重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一下。
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每個季度都要向SEC提交13-F表,申報持股情況。
查看原圖按照最新的資料顯示,到2013年的3月31日, Renaissence Technologies 共持有3245只股票,納斯達克的網站要用163個頁面才能把這些股票列出來。而紐交所有3263只股票上市,納斯達克有2695只股票,即共5958只股票。按納斯達克網站的統計(
http://www.nasdaq.com/screening/companies-by-industry.aspx?exchange=NASDAQ&marketcap=Nano-cap,)
在兩個交易所所有的股票中,屬於微型企業 Micro-cap 和極微型企業Nano-cap的共2168家。考慮到這些規模極小的公司,對於Renaissence這樣的大型基金公司實在太小了,從規模上來講,真正可以考慮的大中小股票共3790家。也就是說Renaissence 基本上是買了美國所有可以買的股票。
再仔細看看具體的持股情況,Renaissence持有的這3245只股票總市值423.6億美元,平均每隻僅僅1300萬美元。最大的持股BMY (施貴寶)也僅僅只有6.7億美元,佔全部市值的1.58%。而GOOGLE和麥當勞是該公司的第5和第6大持股,分別有4.6億和4.5億,分別佔1.08%和0.96%。
(瞄了一眼,多家中國的ADR都榜上有名,而網易更是排在前20名之內)
這家基金公司的輝煌業績不必在此贅述,但就分散的程度而言,真是前無古人,想必也後無來者。
收息股精選之一:恆生銀行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8.html年初筆者已經定下今年的目標是增持現金, 因此, 年頭至今基本上主要的策略和實際操作是逄高減磅, 並於2月份將部分沽股票套現的資金轉為人民幣, 然後在內地銀行做定期存款, 利率超過4%. 目前筆者的現金水平可以說是自金融海以來最高的, 上星期四恆生指數最多下跌701點, 如果發生在以前, 筆者有錢便身痕, 一定忍不住要出手買貨, 但今時今日筆者心態已經改變了, 可以好有耐性地繼續持有現金, 仍然無意於現水平增持股票, 當然, 也不心急進一步沽貨, 只是維持不買不賣. 筆者小時候居住的地方, 如果想去海灘游泳, 需要計算潮漲潮退的時間, 如果計錯時間去到海灘只能望石輕嘆, 但筆者知道潮退之後就是潮漲, 同樣地, 在潮漲游泳時筆者知道潮水最終也會退去, 要在潮退前回家.
最近, 隨著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持續上升, 一眾收息股普遍從高位回落, 不過, 筆者認為優質收息股永遠都有投資價值, 問題只是在什麼價格進埸而已. 2012年恆生股東淨利潤為194.26億元或每股10.16元, 按年增長15%. 看恆生年報有1個經營指標令筆者印象深刻, 就是高達1.9%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 總覽全世界的銀行這是很高的水平, 美國一哥摩根大通的ROA為0.98%, 內銀一哥工行的ROA為1.45%. 從恆生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兩大最重要的資產, 分別是高達5,361.62億元的客戶貸款, 佔總資產的49.8%, 和2,534.08億元的證券投資, 佔總資產的23.5%.
貸款資產質素和貸款減值準備是筆者重視的項目. 減值貸款是指有客觀證據顯示將無法全數收回本金或利息的貸款. 2012年底恆生總減值貸款為13.4億元, 表示總減值貸款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為0.25%, 顯示貸款質素非常良好. 恆生會逐一評估所有大額的貸款, 相關減值準備稱為個別評估減值準備, 至於信貸風險特質類似的貸款組合則作綜合評估, 相關減值準備稱為綜合評估減值準備. 2012年底恆生個別評估減值準備為6.81億元, 而綜合評估減值準備則為7.28億元, 表示總貸款減值準備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為0.26%. 證券投資組合有2,530.74億元為債務證券, 當中, 99.02%獲評級機構給予投資評級, AA-至AAA級別和A-至A+級別分別佔72.48%和24.1%. 債務證券當中有60.15%是由中央政府或銀行以及其他公共機構發行. 顯示集團穩健審慎的作風.
執筆之時美國30年期國債升至3.3%, 筆者認為恆生是最優質的收息股之一, 不過, 1.7%的風險溢價是最起碼的要求, 表示最低的股息回報率要達到5%, 2012年恆生派息達到每股5.3元, 表示股價要跌至106元才值得考慮, 較理想的買入價是100元, 相當於5.3%股息率.
從博時精選10億元老鼠巨倉到廣匯能源600256 天地俠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fa4bb010198kf.html10億元巨額老鼠倉,博時精選股票基金經理馬樂被查!詳情請見7月26日《經濟觀察報》記者李保華的文章《監管系統查出巧合賬戶原博時基金經理被控制》(附後)。
資料顯示,截止2013年6月30日,廣匯能源600256為博時精選股票基金第三大重倉股,其共持倉2710萬股,持倉市值佔基金淨值的4.89%。貴州茅台與五糧液分別為博時精選第一、第二重倉股。
博時精選,2012年年底持倉廣匯能源僅100萬股,2013年一季度大舉增倉1489萬股到1589萬股。考慮二季度廣匯能源10送5,這些股票折合2383萬股,博時精選二季度依舊加倉327萬股。
另外一隻博時基金,博時新興成長股票基金2013年一季度也大舉建倉廣匯能源,持股從2012年年底的區區30萬股,大舉增倉到1511萬股,但6月底其基金中報,已無持倉廣匯能源的蹤跡。
今年以來,在公募基金大舉增倉廣匯能源的同時,以證券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為平台的私募基金大戶,融資買進廣匯能源的金額,也從年初的18億元,一舉最高增加到48億元,位列各大上市公司股票融資買進金額的前三名。
廣匯能源600256,以其52.56億的股本,頭頂公募基金一哥王亞偉與孫建波的無限光芒,挾帶私募價值投資明星但斌的推崇備至,2013年二季度,市值一度高達到770億元,位列A股市值前40名的行列。
以博時精選股票基金10億元老鼠倉為突破口,徹底調查近幾年來,廣匯能源600256背後龐大的公募、私募基金交易,一定能擰出中國金融市場裡一連串、一大串的基金老鼠倉來!
《監管系統查出巧合賬戶原博時基金經理被控制》
《經濟觀察報》李保華
騰訊財經鏈接:http://finance.qq.com/a/20130726/017927.htm
在藍籌股持續低迷、小盤股不斷瘋狂、演繹新高的A股,公募基金爆炒小盤股的道德風險正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經濟觀察報(微博)從多個渠道獨家獲悉,一位博時基金原基金經理馬樂近期已因兩個可疑賬戶被控制。馬樂在2011年4月12日至2013年6月21日期間,曾任博時精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博時精選」)的基金經理。兩個可疑賬戶部分股票與博時精選的持倉高度重合,其中一個賬戶的資金高達十億元,主要通過小盤股的先進先出獲利豐厚。
這對於7月23日開始接任博時基金總經理的吳姚東而言,可是一個壞消息。
本報多次聯繫馬樂,其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博時基金相關人士表示,馬樂已經從博時離職,對馬樂目前的情況並不瞭解,公司沒有接到任何被調查的信息。
揪出巧合賬戶
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今年5月份,時任博時精選基金經理的馬樂和家人準備出境游時,發現其已經被邊控。
大約一個月後,6月21日,博時基金公告稱,馬樂因個人原因離任博時精選基金經理,同時沒有轉任公司其他崗位。這意味著馬樂辭別了博時基金。
「馬樂因為涉嫌內幕交易在7月初就已經被相關部門控制。」上述基金公司的人士稱,由於馬樂是辭職後才被控制的,具體是哪個部門出手目前不得而知。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了這一事件的發現過程:深交所的交易監控系統查出,有一個資金總量達10億元的賬戶,其倉位特別是小盤股的倉位,與博時精選的倉位高度重合。監管部門順藤摸瓜,還查出了另外一個隱秘賬戶,該賬戶可能是由馬樂間接控制,賬戶資金從不到1000萬元通過股票操作炒到了3000萬元。
接近交易所的人士也向本報透露了馬樂目前已經被控制及有兩個賬戶涉嫌內幕交易的說法,但沒有透露具體的賬戶金額和獲利數量。不過,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基本認同兩個賬戶涉及金額分別為10億元和3000萬元的說法。
「兩個賬戶應該主要都是通過對博時精選倉位中的小盤股進行先進先出的操作來獲利。小賬戶的操作相對靈活,其操作可能追溯到馬樂任基金經理之前。」一位接近馬樂的人士稱,馬樂人很聰明,健談,也非常勤奮,在博時內部很被看好。
公開信息顯示,馬樂從2006年7月起至辭任基金經理,歷任博時基金公司研究員、研究部公用事業與金融地產研究組主管兼研究員、特定資產投資經理。
2011年4月12日,有5年證券從業經歷的馬樂被提拔為基金經理,與余洋共同管理博時精選基金。2011年5月4日,余洋離任博時精選的基金經理,該基金由馬樂單獨掌管。
博時基金方面稱,馬樂已經從公司離職,對其目前的情況並不瞭解。博時基金一直在合法合規地運營,目前沒有收到任何被調查的消息。
如果馬樂涉嫌向上述兩個賬戶進行利益輸送,將這可能是國內公募基金史上最大的老鼠倉。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經有包括上投摩根原基金經理唐建、南方基金原基金經理王黎敏、交銀施羅德原投資總監李旭利和交銀施羅德原基金經理鄭拓等10人涉嫌老鼠倉而被查處,其中4人承擔刑事責任。被處罰金額最高的是交銀施羅德原投資總監李旭利。2012年底,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李旭利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金1800萬元人民幣。同時,其違法所得一千餘萬元予以追繳。此前據證監會通報,李旭利涉嫌通過控制的兩個證券賬戶,先於或同期於自己管理的基金買入和賣出相同股票2只,非法獲利1000多萬元。
根據2009年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七)》,其中將「老鼠倉」行為規定為犯罪,罪名補充規定(四)將該罪確定為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最高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小盤股的道德風險
博時精選股票成立於2004年6月份,Wind資訊截至7月24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從最近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三年和五年的同類回報來看,博時精選股票的排名分別是149/150、139/146、138/143、112/130、109/123和81/92,幾乎處於同類墊底的位置。但該基金在2007年的牛市中獲得了較為領先的回報,所以其總回報和年化回報排名處於前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
本報統計的數據顯示,在馬樂接任前,博時精選的2010年報顯示,博時精選共持有60只股票,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合計只有9只,佔當時基金資產淨值的14.57%和當時基金中股票資產淨值的17.16%。如果剔除中小板市值較大的蘇寧電器,另外8只小盤股佔當時基金中股票資產淨值的比例只有7.89%。
公開信息顯示,蘇寧電器在2010年曾超過千億市值,按市值算,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的主板股票。
馬樂在2011年4月份接任博時精選的基金經理後,博時精選迅速進行了較為激進的調倉,大量加倉了小盤股。2011上半年,該基金大幅加倉金融、地產類股票,隨後又減持了部分大盤藍籌股,加大了小盤股的配置。
上述接近深交所人士表示,交易所是從兩個可疑賬戶中大賬戶裡的小股票與博時精選持倉的高度匹配,進一步確認上述兩個賬戶之間存在關聯。
博時精選2012年報顯示,其持有的65只股票裡有27只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佔基金股票資產淨值的比例為26.53%。儘管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在2011年和2012年快速擴張,但對小盤股調倉的幅度也非常巨大。截止到2013年7月24日,該基金總規模為71.95億元。
洽洽食品和美盈森兩隻小盤股票分別在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進入了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名單。
此外,博時精選的業績基準是75%×富時中國A600指數+20%×富時中國國債指數+5%×現金收益率。而公開信息顯示,富時中國A600指數包含中國深滬兩個市場流通市值最大的600家上市公司。博時精選的持倉顯示,其持有的絕大部分小盤股都不在這600家之列。
2013年以來,大盤股和小盤股的走勢分化越來越明顯。在藍籌股持續低迷的同時,創業板絕大部分股票都創出了新高。二季度末,基金重倉持有的創業板股市值達404.34億元,創歷史新高。
近期網絡上流傳一個熱帖《一位基金經理的懺悔》,引出了基金聯合炒作小盤股控盤以做高業績的話題。
「小盤股暴漲的巨額收益讓很多基金經理有動力鋌而走險做內幕交易,更多的基金經理只是因為更為隱蔽或者金額較小等原因沒被查出來而已,公募基金爆炒小盤股的道德風險正成為一個新的課題。」上述接近深交所人士稱。
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也透露,在一些暴漲的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中,公募基金高位入市接盤的案例屢見不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幫人出貨,但這種操作方式取證非常困難。
儘管倉位經過大幅調整,但馬樂在接任博時精選的基金經理27個月的時間裡,並沒有扭轉該基金的頹勢。新浪財經關於離任基金經理的統計數據顯示,馬樂的任期回報為-14.98%,同類基金平均回報為-13.04%,處於同類基金後一半的位置。Wind的上述統計分析也可看到,在最近1年裡,博時精選的下行風險為15.0386,大於同類平均;收益標準差為0.0280,大於同類平均;綜合該基金的下行風險和波動率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該基金過去一年風險為高。
【《隨筆》精選】現今中國只有富沒有貴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216若干年前,我的一部家族傳記長篇小說要出大陸簡體版,北京的出版社提議改名為《刀口上的貴族》。我不接受,爭論許久。出版社在商言商,為招惹市場眼球,弄噱頭多賣書,無可非議。但我絕不敢自稱貴族,結果書名以《刀口上的家族》問世。
不過因為這場爭執,倒引起我一點好奇。約略查查,發現現今中國社會確實熱衷於貴族稱號和貴族話題。商店商品的廣告,貴族字句滿天亂飛,電視劇在豪門貴族的情愛情殺,時尚劇也不乏咖啡店歌舞廳之類「貴族風」的渲染,網上還爆發過規模巨大經久不衰的「貴族」之爭,甚至工人階級先鋒隊也被稱為「紅色貴族」且沾沾自喜。章含之去世,媒體譽為「最後的貴族」,血統身世,不知典出何處。直至讀到章詒和描寫康同璧和張伯駒,才於無奈之中稍得安慰,那個小群體無愧最後的貴族之稱,世事終於還沒有混沌到令人絕望的境地。
再度察之思之,才明白,現在中國社會流行的所謂「貴族」概念,其實只是富,並無貴。網上的貴族之爭,展示得最為明白,上海淑女與汝南公子,爭來吵去,無非就是比闊而已,跟貴族與否完全不沾邊。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且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古今中外,貴族裡面自有許多惡徒和不肖子,為人所不齒,比如秦始皇的兒子。但我今天這篇小文章,非在介紹分析或評價貴族的歷史興衰功過,僅僅是略微比較貴與富二者之不同,提醒諸君切勿把富當作貴。
似乎眾口一詞,說起貴族人家和貴族子弟,那就是養尊處優,頤指氣使,高人一等。但這些貼在貴族們身上的標籤,很大程度是平民們從外部點滴所見而得出的結論,再強加到貴族人家頭上去的。另外也有些政客別有用心,推波助瀾,刻意歪曲,以訛傳訛,製造輿論,有意把貴族打入十八層地獄。其實上述這些劣質,最起碼並非貴族的獨家所有,99%以上的暴發戶和官老爺們,不論其是否確為貴族出身,個個都是養尊處優,頤指氣使,高人一等,比任何貴族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所謂暴發戶,就是從一無所有之際,忽然發橫財或得權勢。由於這些人自幼缺乏教養和起碼的做人規範,又憑著種種邪門歪道而爆發,所以一旦發跡就以為自己了不得,可以為所欲為,把公家當私家,把國家當自家。
事實上,在貴族人家裡面,通常都有自家人必須嚴格遵循的門風或傳統規範,並非可以隨心所欲。解放之前,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永安公司大老闆的女兒要用鋼筆,到了永安公司裡櫃檯要花錢去買,哪個售貨員不收老闆小姐的錢,自己吃不消之外,小姐也要受責罰,那是平民人家或暴發戶們難以想像的。很多人讀過齊邦媛的傳記,知道齊家公子抗戰中逃難,連父親的汽車也不能坐,要跟難民一道兩隻腳跑路。
起碼的一條,貴族人家大大小小,必須懂得保持自己的尊嚴,並且尊重別人的尊嚴。英國作家筆下,我不記得曾讀到過貴族王侯或夫人動輒動手打罵僕人的描寫。且不說那樣會傷害僕人尊嚴,就算高聲叫罵和舉手毆打這樣的粗野行動本身,也為有貴族身份的人所不齒。記得讀奧斯汀的小說,一位貴族夫人氣得渾身發抖,終於說出一句「我希望獨自一人待一會」,把僕人趕出房間去。張口就罵,抬手就打,是缺乏教養的表現,只有暴發戶才做得出來。
還是齊邦媛在自傳裡這樣寫過一個故事,她在大學退出革命讀書會,原以為很要好的讀書會組織者立刻翻臉,叫罵侮辱她。齊邦媛沒有還一句嘴,轉身默默走開。她說,在我生長的家庭,革命與愛國是出生入死的,有情有義的,最忌諱翻臉無情,出賣朋友。那才是一個真正貴族子弟,大家閨秀的作為。打架罵人,爭風吃醋,爾虞我詐,翻臉無情,都是小市民的心理和行為,即使他/她位高權重,或富可敵國。
之所以叫貴族,而不叫富族,或者霸族,根本原因在其貴。富和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無必然聯繫。富豪子弟不一定貴,貴族子弟不一定富。一夜發財,腰纏萬貫,可以成富,但不能成貴。一朝奪權,馬背君王,可以成霸,也不能成貴。貴的內涵是學識,是教養,是道德,是尊嚴,是文明,是理性,是仁慈,是情義,是世代門風培育出來的做人品格。從古至今,要做到富貴人家,可是天下第一難事。大唐王朝,大宋王朝,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及開國元勛,在奪權坐天下之前,大多已是豪門重臣,可謂貴族。但劉邦朱元璋一類,雖然也是開國皇帝,尊為天子,權勢無限,卻算不得貴族,不過仍是農民或流寇,也著實做了許多說不出口的事情。李自成是被清軍擊潰,他若要做成了皇帝,絕對領導不出盛世,洪秀全才佔了一半天下,就已經腐敗透頂,最後慘敗。這樣的人坐了天下,其子其孫其重孫三代,仍受父皇祖皇日常熏陶,難免也染上土氣匪氣,必須四五代皇子之後,徹底擺脫其長輩的惡霸習氣,從其教養程度,尊嚴意識等等盤算,才方可算為貴族了。
最初到美國來的歐洲移民,多是平民甚至貧民,所以年輕的美國社會,幾乎自來從無貴族身份可談。美國強大之後,生出許多富翁,如洛克菲勒、卡內基梅隆、杜邦等等。同時又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東歐共產革命,許多國家的古老貴族都被毀滅,其子弟們也都紛紛跑到美國避難。於是美國許多都市,充斥工業金融暴發戶和沒落歐洲貴族,兩不搭界,森嚴壁壘。紐約曾有位著名貴夫人,定期舉行沙龍聚會,哪怕是街頭彈琴賣畫,只要是歐洲貴族出身,都被邀請。但美國平民暴發成功的富豪,到門口也進不去,多少錢也買不到一張請帖。於是很多美國暴發戶千方百計,讓兒女們結交歐洲貴族後裔,即使窮光蛋也追著聯姻,不為錢,就為了家族有人得以進入貴族沙龍。美國人知道,富不等於貴,所以富了之後就追求貴。現在中國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把富當作貴,所以到頭來,只有富,沒有貴。
家庭出身是貴族所必須具備的一個基礎,但貴族之所以重視家庭出身,並非只在於財富一項。古今中外都一樣,家庭出身往往決定了子弟們的自尊意識,學識教養,道德觀念,做人態度,思維見識,以及責任感。康有為出身南海名門,遍查史料,一說起來就是南海康家藏書萬卷,似乎無人津津樂道他家資產多少萬兩銀子。康有為進士及第,名滿天下,被尊為貴族,是貴在他的學識,他的尊嚴,他的堅持,他的敢於擔當家國大任,領導公車上書的勇氣和責任心。
歐洲歷史上所稱的貴族,同樣觀念,遠非僅在錢大氣粗而已。歐洲貴族最高一等,莫過於英國王子。近年威廉王子結婚,依照傳統,仍然全身軍服。而且兄弟兩位王子,真是都參了軍,真的都到阿富汗伊拉克去打仗。從戰國時代開始,中國古代貴族,首先都必須是有擔當的。每遇國家安危之際,最先冒死赴難的,就是貴族們,並非動輒驅趕大批平民上前線送死。古往今來,世世代代,貴族們為國捐軀,從來在所不計,中國和歐洲,並無二致。
為什麼?因為貴族們從家族傳統中知道得明明白白,他們跟國家息息相關,國存則自身存,國亡則自身亡。這還不僅僅在於自己家族財富的存亡,更重要的是尊嚴的存亡,國家的尊嚴,自身的尊嚴。對於貴族而言,尊嚴遠比財富重要得多,所以他們可以拋棄家族所有財富,挺槍上馬,衝鋒陷陣。相比之下,平民們對於國家的安危存亡,敏感度就低多了。對於平民來說,誰坐龍廷都一樣,他們照樣地吃,照樣地穿,照樣地生養孩子。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過尊嚴,不知尊嚴為何物,所以朝廷只需給他們一間房子住,給他們一口肉吃,他們就會擁護那個朝廷,寧願當牛做馬。
貴族們不同,他們可以受窮,可以隱忍,可以沉默,但是從內心意識裡,他們絕不願低頭,絕不肯做奴才。貴族的根本標誌,並不在於財富,而在於對尊嚴的認識,珍重,和堅守。古羅馬的斯巴達克斯,做了奴隸鬥牛士,終於要領導大起義,壯烈犧牲。大明皇帝崇禎,九城淪陷,跑到煤山自盡,死不做農民軍階下囚。就算末代皇帝溥儀,去做滿洲國皇帝,也是不願滿足聲色犬馬,否則他大可不缺吃不缺穿,享樂一生。
很多早已被剝奪了財富的家庭,甚至也許還稱不上貴族,但保持相當的門風和底蘊,頗有貴族氣的人家,經歷反右,經歷「文革」,屢屢受難。他們大多不會哭天搶地,也不去怨天尤人,他們可以住窩棚,吃糠咽菜,受人冷眼,保持沉默,但他們所具備的那種高貴和自尊,那種堅忍和不屈,總是隨時隨地地顯現著,讓那些迫害他們的人憤怒,所以一而再地發動迫害,力圖徹底消滅社會中殘存的尊嚴意識,貴族氣息。
遺憾的是,年復一年的迫害運動,包括兩代人許多生命的消滅,三千年傳統的貴族品行,尊嚴意識,確實在中國漸漸消失,至今幾乎殆盡。現在中國,沒有斯巴達克斯,沒有康有為,沒有傅雷和俞大絪,現在中國已經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貴族,再也沒有人把尊嚴看得比生命或者財富更重,再也沒有人寧願為維護尊嚴而獻出生命,再也沒有人真正地把自身與國家安危捆綁在一起,再也沒有人願與國家共存亡了。
生養貴族的文化,在中國社會的大環境裡,已經被消滅了。農民想好好地種地,工人想好好地做工,知識分子想好好地讀書,是起碼的一種生活訴求,或者一種基本的做人尊嚴。如果一個社會,連農民都不能好好地種地,工人都不能好好地做工,知識分子都不能好好地讀書,那個社會將再也不能存在任何的尊嚴意識。所以上海的傅雷夫婦要自殺,所以北京大學的俞大絪教授要自殺。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士不可奪志。士者,貴族之稱。志者,尊嚴之謂。
貴族重視尊嚴,而有尊嚴的人,也就有自信,不會太在乎別人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有人說了不中聽的話,也影響不到他們的尊嚴,損害不了他們的高貴。就好像一個身高兩米的人,聽到別人罵他矮子,他不會在乎,因為他曉得自己高人一頭。有人嘲諷老虎伍德高爾夫球打得不怎麼樣,他絕不會去吵架。全世界的人都笑巴西足球隊幾次與世界盃擦肩而過,巴西人照樣載歌載舞。只有自己缺乏信心,自己知道自己有缺陷,才最怕別人說不中聽的話,甚至其實並非不中聽的話,他們也要過分敏感地找出點不中聽,然後如喪考妣,滿臉通紅,髒話滿口,大打出手。
這是一個有尊嚴的貴族和一個無尊嚴的小市民之間的差別,即使這個小市民已經暴發為億萬富翁,或者頭罩頂戴花翎。
一個社會如果只有富人而沒有貴族,是可悲的。貴族引領社會文化,高舉尊嚴和責任的旗幟,領導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努力上進,強化尊嚴意識和自信力,增進文明教養和人際交往,提升社會文化水平和道德標準。沒有貴族,這個社會就只剩下豪門強人,匪寇盜賊,街痞流氓,到處是爭執打鬥,為富不仁,世風日下,朝也不朝,國將不國。
尋找適合自己的穩定盈利模式:精選個股,波段操作,風控第一,倉位動態配置 淡然1102
http://xueqiu.com/4115804172/27424926不知道神馬原因,近段時間雪球上粉絲數突然大增,經常有球友私聊問一些做T的方法,倉位管理的方法等。沾沾自喜的同時,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斤兩,在投資的路上,只是初窺門徑,入門都還談不上,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太多。從第一次朋友介紹雪球到現在,也快一年了,其間從雪球上學了很多東西,球友們的無私分享,對我2013年的投資幫助很大。本著一顆感恩的心,今天正好宅家,也把自己的一些投資思考和方法與大家分享,拋磚引玉,歡迎拍磚,歡迎交流。
首先到這個市場,正確分析自己端正思想是第一步,自己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自己做投資的優勢劣勢是什麼?想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建議認真看下:雪球匯: Sosme:洞悉自我、張弛有度,我的投資策略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5924582 sosme老師的投資思路和動態再平衡策略對我影響很大,隨時提醒自己,風控放在第一位。
就我而言,人生的第一筆銀子還是從實實在在的做實業積累來的,第一輛車,第一套房子,第一筆保險,第一次有閒錢投資基金、股票。。。不過真正有一定限度的財務自由:到了超市和菜市場,不用看價格;可以有時間,隨意四處旅遊。。。還是從上一輪大牛市開始,那時才認識到,除了辛苦工作,還有其它方式可以更輕鬆更快的積累財富,也慢慢開始有意識的看相關理財股票書籍,結交這方面的朋友。
認真分析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我的優勢是:1,資金是自己資金的閒錢投資,心態平和;2,完整經歷了一輪大的牛熊,鍛鍊了盤感;3,認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經過時間檢驗的朋友,他們各有所長,但都是這個市場的勝利者,大家可以經常交流討論。
所以,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我們這個小圈子,基本達成共識,未來幾年,A股會有一輪較大的牛市,大家還開玩笑說,我們經過這輪牛市也差不多可以退休了,財務自由,環遊世界。
![[大笑] [大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1lol.png)
基於認可未來幾年有一輪牛市的前提,我當時還訂了個自己的目標,5年平均年收益率38%,復合收益就是5年5倍了。現在看來,2013超額完成任務,2014還要繼續努力啊!(PS:2013結果來了個創業板的局部牛市,我一位朋友擅長做題材渣渣股的,收益率結果很一般。
![[滴汗] [滴汗]](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10han.png)
)
上面廢話那麼多,也是為了讓大家瞭解,先要分析清楚自己,再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制定正確的長遠點的投資目標,計劃長遠點,這樣再分解為每一年,每個月,每個交易日,自己該怎麼做,不至於為一時的市場情緒或者股價走勢所迷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目標。
一:精選個股,波段操作。精選個股,一定要是高景氣度行業中的龍頭,這一點雪球上已經討論太多了。建議認真看下歐奈爾的《笑傲股市》,這一本勝過其他很多本。
查看原圖具體我在倉位上,粗淺的分行業進行了個股配置。2013年的主要持倉個股是:網宿科技,電科院,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佳股份,北緯通信,國電清新,天喻信息,碧水源。。。目前網宿科技110左右暫時止盈,還會買回來。電科院因為對基本面有了點疑問,止盈清倉觀望。華誼兄弟止盈清倉,影視板塊,更看好光線傳媒王長田。和佳股份止盈清倉,醫藥換了復星醫藥。手游北緯通信65左右止盈清倉,掌趣一直在觀望,一直覺得太高,沒有再買了,可能錯了。
![[想一下] [想一下]](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44sikao.png)
天喻信息,年報預告業績不如預期,35左右止盈清倉。國電清新,止盈清倉過一波,再介入後被套突然關門等復牌。碧水源、紅日藥業、上海凱寶、達實智能。。。等還有些試倉的個股,表現較弱而先後或止盈或止損清倉。13年底的痛苦回憶是,當時覺得創業板可能見頂了,為了防備大盤的二八轉換,買了中信證券、桂東電力、亞盛集團,結果全部跌到止損位割肉出局。
![[哭泣] [哭泣]](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5weep.png)
2014年目前看好的板塊和個股是:(加粗個股為8只持倉個股)
醫藥:
復星醫藥;
新能源:
陽光電源,森源電氣科技類:網宿科技,
啟明星辰,同方國芯,廣聯達
軍工:目前持有
中航電子,其餘還在研究中
環保:
國電清新,科達機電
冷鏈:煙台冰輪
影視:
光線傳媒
選好個股後,大概有一個月的試倉期,一是看股價走勢是否符合預期,二是看在板塊中它的表現,三是看我試做T順利不,和我有沒有緣分。大概一個月後,走勢最差的個股去掉,其餘結合季報和行業新聞,股價走勢等繼續跟蹤。這個階段,持有個股就會每天復盤,在雪球上看相關新聞了,進入波段持有做T降成本。再過段時候後,如果個股基本面出現問題,或黑天鵝,或業績增長不如預期,或股性太死等,再淘汰。如13年持有過的上海家化,貝因美,達實智能。基本面變化了,當初買入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當然要堅決賣掉。
我的波段操作是兩個概念,一是股價走勢大波段,二是日內高拋低吸小波段。目前我做得較好的是日內T+0的小波段,成功率基本在80%以上。做得不好的是股價走勢的大波段,尤其是對主升浪止盈的把握,經常是邊拉邊賣,沒有把利潤做夠。
關於T+0的方法,推薦參考:
查看原圖 我是2012年買的這本書,很有啟發,比較實用,不曉得文秋明在雪球不?
![[大笑] [大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1lol.png)
,當然實際操作中還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後面還會聊到。
二,風控第一。
股市第一要素:不能虧本!對我這個風險厭惡者而言,風控永遠排在盈利前面。
除了用板塊、個股的分散投資來防範風險,主要還是倉位控制。
13年,雪球很多大神都用了融資融券等槓桿,大大提高了收益率,我倒是從來沒用過。一是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把握不了,二是自有資金都覺得用不完。
![[大笑] [大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1lol.png)
當然不是資金量超大,而是我不止一次發現半倉或半倉以下持股的時候,心態最平和,漲跌都不影響生活品質,該工作工作,該看書看書,該旅遊旅遊。。。6成以上,會時時想到股票;8成倉,就覺得壓力有點大了,晚上上網四處找個股相關新聞;至於滿倉,13年初追加了股市資金量到現在,還沒敢試過。。。
暫時不用的資金,一般打逆回購,最常用的是204007,204001,偶爾也用204014,131810等,根據情況套做,原則是每個交易日都有逆回購到賬,2點半左右再做回逆回購,總之,股市下班,資金不下班,實現資金利用的最大化。
13年,我的賬戶收益其實來自三個方面:1,精選的個股,公司本身成長帶來的股價上漲收益;2,波段操作,包括我比較擅長的T+0帶來的股價波動的收益;3,國債逆回購的收益。
三,倉位動態配置
倉位動態配置也包含兩個方面,
1,是根據大盤情況的總體倉位配置。大盤相對低位時,可持倉多點,如1月20日左右,當時看空的很多,但是我和朋友們討論後,覺得大盤相對低點了,根據我們的經驗,再差這裡也該有個吃飯的紅包行情或春季行情,21日,我的總體倉位就加到了全倉的7成多。本來是準備持股過年的,結果大盤走勢尤其是創業板出人意料,創了新高,手中個股漲幅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這個時候,反而感覺風險大於收益了,於是手中個股開始收割,誰漲到了預期就先減誰。到27號,總體倉位再減到了2成以下。1月30日收盤時,總體倉位保持兩成,其餘全部打了逆回購。
1月份操作中,最要檢討的是:網宿科技,因為預期春節前後上100就滿意了,所以,從98我就開始減倉,109.88全部清倉,主觀認為股價漲幅已經透支了業績增長和其他種種利好。結果。。。後來想想,從趨勢投資的角度說,趨勢未盡時,為何不享受泡沫?趨勢轉變再走也不遲啊。其間
@毛毛286 反覆提醒我,還是堅持自己的主觀臆斷,想在100左右再接回,重新建倉╮(╯▽╰)╭
![[好困惑] [好困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43kunhuo.png)
2,個股不同時期的動態配置。簡單來說,就是長期跟蹤,對基本面有把握的個股,在它的基本面發生變化前,震盪其間,跌的時候,倉位要減,重要支撐位站穩了再加。板塊輪動,主升浪期間,倉位要加上去,這個階段以持有為主,少做T了。
工作不是太忙或者沒旅遊的時候,一般週末我會花幾個小時左右復盤,看看上週手上個股的總體走勢,拋開了交易日內的股價波動,看得更清楚。再結合大盤和板塊其他個股的走勢,看看目前的倉位配置合適不,想想下周操作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不?具體到每隻票,基本倉位是多少股,盤中最多可買到多少股?最少收盤時要留多少股?提前做個一週大致預判,做到倉位的嚴格控制。還有個股的重要壓力位,支撐位,這些都要一一看後記在筆記本上的。
至於T+o的操作方法,手中當時活躍個股,我一般盤後會花1小時左右復盤,再結合個股公告啊行業新聞啊,先預判下個股明天的漲跌,再結合30分鐘線日線周線,看下短期的重要支撐位壓力位之類,訂個分單買入或者賣出的計劃。因為長期持有的個股股性啊,基本面啊已經很熟悉了,很多時候,其實半個小時就搞定了。我試過很多次,晚上復盤後掛單的操作,準確率往往高於盤中臨時下單的操作。同時在T+0時,我一般用了分單的方法,比如光線傳媒,12月份,35就是一個重要支撐位,從成交量來看,處於震盪主力吸籌期,因此那段時間,我基本每天早晨分幾單低掛,從36開始,最低每天都掛到了34.02能買到就買到,買不到就算了,買到就看當時倉位,多出配置的高拋。網宿科技這種變態,日內就更好做T了,分單買入,分單賣出,倉位配置保持不變,簡直就相當於主力隨時發點零花錢啊。
最後總結下:咱們股市小散,論資金量論消息渠道不如機構主力,論超短線技術不如實力游資敢死隊,要想在這個聰明人打堆,弱肉強食的股市生存,只有堅持毛爺爺指明的戰略戰術了:打持久戰,打游擊戰!
2014年,很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總體指導思想:風控第一,保存實力,抓住機會,短平快操作,等待真正大機會的來臨!
大年初二,拜財神,再祝各位球友:馬年投資順利!
另:球友有看好的軍工股,歡迎交流分享,這方面我確實太太太外行了,先謝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