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需要大智慧-守正出奇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ok.html

 有人把股市視為印鈔機,那是他在牛市時太過得意;有人 把股市看成無底洞,那是他在熊市時太過悲觀。股市是什麼?曾幾何時,「假如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股市,因為那裡是天堂,假如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股市,因 為那裡是地域」成為膾炙人口的調侃與幽默,其實我們都清楚,股市既不是撿錢的天堂,也不是悲慘的地獄。

    股 市不過是上市公司的一個融資平台,是給萬千投資者提供的一個投資渠道。佛語云:「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世間萬物皆如此,如果你以一個投資者而非一個投機 者的心態進入股市,你眼裡看到的皆是希望與機會,你只會賺錢而不會賠錢,這是很多成功者的經驗。反之,以投機者的心態進入股市者,滿眼看到的皆是眼前短線 的蠅頭小利和對市場波動與起伏變幻的悲觀與恐懼,注定只會賠錢。
 
   

作為普通投資者,假如你有一筆閒錢,這錢存在銀行嫌利息低,想投資辦廠開公司又沒有門路, 委託給別人打理又不放心,你不妨可把它投入股市,當一名老老實實的股東。當股東?炒股炒成股東這是股民們最忌諱的事情,誰不想自己的資金在股市中像滾雪球 似地越滾越大?一旦當上股東,資金全被套牢,動彈不得,那還叫炒股嗎?有這種想法的人絕非少數,他們習慣於在股市中追漲跌,一天不交易都難受,可最終到頭 來,賬戶裡的錢非但沒滾大,反而一天天縮水。這就是典型的投機,而非投資。誰都知道,炒短線靠的是信息,可我們普通投資者,信息來源本就滯後,再以微薄的 資金去和大機構博弈,簡直如同螳臂當車抑或以卵擊石,實屬自不量力。無數散戶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投機的心態要不得,賭一把的心態更要不得,老老實實的做 一名投資者才是根本。

    

那 麼,該怎樣在股市中做一名投資者呢?很簡單,那就是在選股上,要以價值(物有所值)為首要根本,也就是所謂的價值投資。你所購買股票的這家上市公司,它必 須連續多年盈利,年年都有分紅,或者轉股,它的分紅和轉股給你帶來的收益必須高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專業稱謂就是經濟附加值EVA為正),否則,它便沒 有任何投資價值。一旦找到了這樣的上市公司,只要在物有所值的範圍內,不斷地逢低買入,把持倉成本降到最低,然後長期持有,一旦市場和企業業績形成共振 (戴維斯雙擊),將會獲得巨額利潤回報。

    

以蘇寧電器為例,假如 在2004年7月21日以29.88元的均價買入10000股,花費29.88萬元計算,持有至今,經過歷年派發轉股,目前倉中應持有蘇寧電器 648000股,按2010年11月的13.75元計算,蘇寧電器的市值應為891萬元,6年總收益是2882%,年化復合收益率75%

    

假如在2008年10月下旬以13元的均價買入10000股持有至今,經過2009年4月10日和2010年4月16日兩次派發轉股,目前倉中應持有蘇寧電器22500股,按2010年11月的13.75元計算,蘇寧電器的市值應為309375元,比當初建倉時盈利179375元,這還不包括兩次派息所得。持倉不到兩年,便賺了近18萬餘元,試想,這樣的收益,又是多少追漲跌的人所能比的?

    亦或我舉得例子太過於誇張,但至少跑贏銀行存款利率和CPI,GDP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長期來講,跑得贏通脹,就是很成功的投資行為與水平了。
 
   人們習慣於稱巴菲特為股神,可巴菲特自己卻不認為自己是股神,他說他只不過是個投資家,一個老老實實的投資家。2003年,巴菲特在經過多方調研後,大舉購入中國石油H股,結果買入便被套了,而且絲毫不見上漲的意思。但巴菲特沒有悲觀,沒有像很多人盲目地斬倉割肉,他深信,中國石油是 一家很有潛力的公司,中國的工業化才剛剛開始,隨著汽車等消費漸入百姓人家,石油消費將快速飆升,中國石油終將會給他優厚的回報。果然,在被套期間,中國 石油H股幾次派發,他繼續不斷的增持,巴菲特倉中的中國石油H股不斷地膨脹。三年後,股價猛躥,巴菲特高拋後,竟然賺了數倍。
看得懂,信得過,敢下手,拿得住!」讓我們把錢,投給一家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心甘情願地做它的股東,讓這家公司幫我們賺錢,這就是投資的真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05

彭博狙擊大智慧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1818.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文

一個是國際知名的金融信息供應商,一個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金融信息提供者,4月11日,兩者卻因為一項「侵犯知名商品(服務)特有裝潢的不正當競爭」 的案由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聚首,前者為Bloomberg L.P.(下稱「彭博」),也是該案的原告,後者為大智慧(601519.SH),即被告。

彭博這次想從中國對手手裡拿到500萬元的賠償。

起訴書顯示,彭博認為,被告的一款「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產品,與「彭博專業服務」特有裝潢的外觀及整體風格的「近似性」,易使相關公眾對「大智慧金 融投資家」的來源、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與「彭博專業服務」產生誤認與混淆,也易使相關公眾誤以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與彭博提供的服務及產品具有特定的聯 繫。

彭博指出,大智慧是在明知原告知名性的情況下模仿其特有的「裝潢」,混淆不同的服務和產品來源,誤導相關公眾,亦使彭博的顯著性優勢被破壞,構成不正當競爭。

對此,大智慧方面的代理人稱,雙方的用戶均是金融行業的精英人士,不說對兩家公司的認知有一定的基礎,僅軟件進入的界面就有明確提示,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混淆視聽、誤導公眾。

證據「充分」

彭博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

當天長達約6個小時的預備庭上,彭博代理人的舉證資料就達約5500頁之多,累起來有近一人高。

而在彭博提供的合理費用中,已經發生的律師費、公證費、翻譯費、交通費等,暫計已達160萬元。

彭博方面強調的「彭博專業服務」,是以彭博終端設備及特有軟件界面為基礎的特有裝潢。彭博認為,該裝潢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整體營業形象,改變了一個行業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和金融信息企業盈利模式。

起訴書顯示,「彭博專業服務」可通過彭博終端設備,即一種外觀像電腦的雙屏幕顯示器及配套特製鍵盤的硬件組合提供服務。該設備顯示器以黑色為基本色 調,鍵盤以紅、藍、橘黃、綠色為點綴。鍵盤側面採用特製的三角形狀設計,正面劃分有不同於普通鍵盤的功能區域,右下側邊緣配有質問識別器模塊。

但大智慧方面的意見則稱,自己採用的雙屏顯示器加支架系惠普的標準產品,而鍵盤的設計的顏色則跟自己的LOGO設計相一致(也包括紅、藍、黃),只是為了讓用戶使用方便、醒目。

此外,大智慧的代理人也告訴記者,彭博的所謂「特有裝潢」並未申請專利,因此才以「不正當競爭」的案由起訴。

除了終端設備,彭博方面還認為,「彭博專業服務」的軟件界面亦使用了特定的色彩、文字、圖形及外觀佈局。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軟件界面上尤其是 主菜單界面也使用了「與原告軟件界面相似的佈局、形狀、式樣、文字、圖案、色彩及組合」,破壞了彭博原本的顯著性優勢,構成不正當競爭。

而大智慧的代理人則認為,大智慧的硬件設計包括軟件,均是具通用性和常見的,並非模仿。且「金融投資家」軟件一打開就是標有「大智慧」字樣的界面,根本不會混淆。

然而,此次原告方拿出的約5500頁證據材料中,似乎缺乏對「不正當競爭」方面的指控材料。以證據比例來看,支持「原告知名商品特有裝潢」的證據僅69 頁,約佔整個證據材料的1.3%。反而是其證據第一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中國系知名商品,第二部分:原告的「彭博專業服務」在世界範圍系知名商 品,兩份材料分別長達4080頁、910頁,佔總證據材料的90.7%。

而第四部分反映大智慧侵權方面的證據大多是其在相關廣告媒體發佈的廣告、產品說明、網站截圖、公證等,材料為227頁,也僅佔總證據的4.1%。

其餘為相關費用的證據材料。

對此,大智慧方面指出:「這是在浪費訴訟資源。」

似乎是與此呼應,當天下午,大智慧方面用僅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拿出自己的應訴證據後,彭博方面提出要讓被告對相關材料去做公證。被告律師當即予以反駁,稱自己也未要求原告對所有材料進行公證,稱原告律師是有意為難,浪費資源。

醉翁之意

對於彭博方面看似拖沓的行為,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從彭博的備訴材料來看,似乎確實對要求進行500萬賠償的證據偏弱。

記者掌握的一份原告的證據目錄顯示,彭博方面提出的賠償的依據僅一條:即大智慧2010年年報摘要、年度報告及2011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大智慧因為侵權行為的獲利。

雖然彭博方面的代理人當場宣讀的是調整為2011年年報及2011年三季報的數據,但是記者翻看上述年報,確實未有直接證據證明彭博方面認為的引起不正當競爭的產品「大智慧金融投資家」的具體銷售數據。

僅有2011年三季報顯示,其2011年1-9月,營業收入約為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且主要業務收入增加是因為「大智慧金融投資家和分析家產品的上線銷售以及香港阿斯達克公司和上海財匯公司收入併入所致。」

大智慧的代理人也指出:年報上並沒有明確指向上述獲利是因為發行「金融投資家」軟件而發生的費用。

如果賠償不是最主要的,那彭博到底為什麼要盯上大智慧呢?

該案的知情人士向記者指出:目前彭博在國際市場做得好是不可否認的,但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如大智慧。從客戶群來說,彭博的客戶大多為高端客戶,而大智慧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是以中低端客戶為主。這裡主要是指雙方輸出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以彭博終端機每台每月2000美元為例,年費合計約2.4萬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5萬餘元。相對的,大智慧大多數產品僅為幾千至數萬元不等,而「大智慧金融投資家」(機構版)則賣到了19.8萬元。

上述人士透露,彭博在中國的用戶數據約幾千名,這就不排除彭博狙擊大智慧是為了在具有同類競爭性質的高端產品上設障。

「一方面,彭博肯定也想在中國市場開拓疆土。另一方面,大智慧也有計划去美國發展。」上述人士談道,美國是彭博的老本營,彭博可能希望通過這次起訴,先給對手設個障礙。

記者在大智慧2011年年報中發現,2012年的工作計劃之一就是加快大智慧國際版系列產品上市並開展服務。其中也提到公司的英文版第一期項目已經基本完成,美股中文數據庫也基本覆蓋在美上市公司。

看來,大智慧早就虎視眈眈海外金融信息服務市場,雙方的好戲或許才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3

重磅收購:消息指綠地借殼金豐投資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4305282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7月2日訊,$金豐投資(SH600606)$ 突然停牌,讓上海國資地產的整合出現一個爆發點,最新的消息是:綠地收購金豐投資上市平台。  

大智慧通訊社從業內渠道瞭解到,綠地確實在運作借殼金豐投資實現國內A股上市,此次金豐投資突然因重大事項停牌,說明相關事項接近於最後「拍板」。據業內人士描述,透露上述信息的是綠地集團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士,但該人士並無官方發言職責。

另一位綠地集團的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高層今年在資本運作層面,投入巨大精力,相關的進展也比較明顯,此前控股盛高置地(00337.HK)就是今年這方面工作的一大收穫。

「確實也在努力爭取A股的上市平台,但現在就確定,確實較之前公司員工所瞭解的信息,來得更快。」該人士坦言。

綠地集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門負責人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在集團的內部會議上,資本運作被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目前,並未確定借殼金豐投資的消息,類似事件一般由集團最高層直接負責開展。

大智慧通訊社週二嘗試聯繫綠地集團新聞發言人,對方手機處於關機狀態。

上海地產集團方面,週二上午,上海地產集團旗下相關公司平台的一位高層向大智慧通訊社明確,金豐投資本次停牌並不直接涉及中華企業(600675.SH)。

而金豐投資某高管週二上午回應稱,本次公司停牌是被動接受大股東的通知,背後的停牌原因並不知情。

上海地產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在上海國資地產業務的幾大集團中,上海地產集團、上實集團、綠地集團等,以近幾年綠地集團的發展勢頭明顯超過其他幾個國資地產系,但在今年收購盛高置地前,唯有綠地集團沒能獲得上市公司平台,尤其是A股融資平台。

新浪房產週二午間報導稱,據業內可靠消息透露,綠地將借殼A股金豐投資實現國內A股上市。

發稿:林李濤/楊琪/龔俞勇/何巨骉 審校:肖云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077

(獨家)北大荒調查:消失的17億地租收入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4933453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8月23日訊,麻煩纏身的$北大荒(SH600598)$ 危機四伏。在二季度計提2.3億元減值準備後,北大荒隱瞞地租收入的問題又浮出水面。  

有中國農業藍籌第一股之稱的北大荒,2012年虧損達1.88億元。今年以來,公司寄望於剝離虧損業務實現扭虧,並聲稱將集中發展種植業--這意味著,土地承包收入將成為北大荒未來最主要的業務板塊和利潤來源。

北大荒最大的經營特色是「坐地收租」,旗下擁有16家農場、69.5萬公頃的總耕地面積。由於土地承包收租沒有成本,這塊收入即相當於純利。

據公司年報披露,2010年至2012年,北大荒每年土地承包收入分別為15億元、17.3億元和20億元。而除此之外,北大荒旗下子公司無一盈利。土體承包收入已成北大荒的「救命稻草」。

但據大智慧通訊社近日在北大荒多個農場調查發現,上述土地承包收入比實際收入至少縮水近50%。以2012年為例,其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實際收入少了17億元(全部以水田計),知情人士稱,這部分收入「被大股東『截流』。」

大智慧通訊社就此多次致電北大荒董秘及大股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下簡稱北大荒農墾集團),對方始終未予回應。

**「以糧抵租」模式**

總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北大荒成立於1998年,由北大荒農墾集團獨家發起設立,並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北大荒公告披露,2012年公司耕地發包總面積為69.5萬公頃,其中收取承包費的耕地面積為59.5萬公頃(893萬畝),2012年土地承包收入20億元,即畝均收入為224元。

然而,上述數據與大智慧通訊社在黑龍江實地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大相逕庭。

在地處松花江下游平原的北大荒新華農場、二九〇農場和江濱農場,接受大智慧通訊社採訪的農戶均表示,近幾年北大荒地租收取的方式是「以糧抵租」,即農戶用糧食抵交地租。

據當地農戶透露,過去三年,農戶每公頃耕地必須上繳給公司2.25噸糧食(折合每畝上繳300斤),按照黑龍江省最低糧食收購價1.4元一斤計算,北大荒平均每畝地租收入至少是420元。北大荒收租總面積為893萬畝,每年相應的地租總收入應該至少在37億元以上(全部以水田計),相比公司2012年年報中的20億元縮水近50%。而這些信息在北大荒公告中從未披露過。

「我承包了240畝地,水田較多。每年交給公司平均一公頃6600元,折合一畝地400多塊。承包費太貴了,已經三年都這樣了。」新華農場職工老陳(化名)說,這幾年都是「以糧抵租」,大概是從2010年開始,公司每公頃收2.25噸糧食,今年更是達到了2.55噸。

在新華農場種地已經超過10年的老林(化名)指著自己的地說,前年每公頃上繳2.25噸,從去年開始漲到2.55噸每公頃,今年也是2.55噸,每噸糧相當於2800元。「我去年貸款了幾十萬,沒辦法,土地承包費太貴了。我手上水田比較多,去年一公頃交給公司8000多元,每畝大約533元。種了10年了,糧價沒怎麼漲,承包費、種子全漲了。」老林說。

而在幾年前從原有農戶買來土地,投入超過60萬的一位農戶則表示:「我已經賺不了錢了,當時買地花了60多萬元,水田居多,現在我想賠錢賣,周邊的農戶沒錢買,我一公頃得交7000多元,每畝513元。」

二九〇農場和江濱農場的農戶也同樣怨聲載道。「承包費用太貴了,一公頃雜七雜八加起來得交8000多塊,這幾年都是這樣交的。」一農戶說。

大智慧通訊社就地租收入問題多次撥打北大荒股份公司電話,北大荒董秘聲稱自己正在開會,隨即掛斷電話。記者通過傳真及郵件發送的採訪提綱,至截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消失的17億地租收入**

據記者實地瞭解,北大荒的土地分為水田和旱田兩種,目前水田畝均收租在420元以上,旱田則在300元左右,而其中水田佔大頭。相比北大荒去年年報披露的畝均224元相去甚遠。

據一位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指出:「畝均超400元完全屬實,北大荒年報中所披露的數據明顯是有問題的。」

北大荒去年年報披露的地租收入為20億元,記者實地調查計算的地租收入則為37億元,這縮水的17億元地租收入究竟去了哪裡?(全部以水田計為37億元,全部以旱田計為26.8億元)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實際的土地承包費和財報披露的數據相差如此懸殊,是大股東「截流」造成的。「當初北大荒上市的這16個農場屬於北大荒農墾集團的優質資產,承包費上漲後和其他未上市農場之間造成了收入差距,因此大股東出面與上市公司談判,將這部分收入截流了,錢也不在上市公司手中。」該人士透露。

該人士對記者表示:「這筆利潤大股東農墾集團完全可以按照透明的操作方式,給予市場公平透明的交代,這塊利潤實際上是可以按照分紅的正常渠道獲得。按照佔股比例,農墾集團完全可以把大部分的分紅拿走,並不需要通過現在這種方式(截流)。如果利潤完全屬實的釋放,那麼北大荒股份的市值必定會提升數倍,那麼對於公司大股東而言實際上是一件好事。」

針對大股東「截流」地租收入的說法,記者多次撥打北大荒農墾集團官網公佈的集團宣傳部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扣除的糧食去了哪裡**

雖然地租收入是北大荒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在公司歷年的財務報表中,地租收入業務的相關描述總是寥寥幾筆,除了一串數字外,投資者很難從中知曉詳細信息。

儘管公司在2002年披露的招股書中曾提到:收取的生產承包費,可以是現金或實物(糧食)或兩者兼有的方式。但在此後的財報中就再也沒有交代過生產承包費的收取情況和具體方式。

而事實上,據大智慧通訊社調查,北大荒與農戶之間的生產承包協議是一年一簽,簽完後公司收回合同,並沒有留給農戶,且每個階段的收租方式並不相同。多位農戶表示,糧食不值錢的時候,公司只要錢,這幾年糧食值錢了就只要糧食(即以糧抵租)。

據農戶介紹,農戶每年秋天上繳明年的任務糧,若糧食不夠農戶須自己花錢從他處購買,補足每年的任務糧噸數。「一旦交不足糧食,土地會馬上遭拍賣。」多位農戶向記者表示。

「北大荒之所以不公佈具體收租模式,是因為一旦公佈了每畝的收取數,那麼財報中的承包費用問題就會被曝光。」上述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說。

大智慧通訊社進一步調查發現,北大荒實際收到的糧食可能遠不止生產承包協議上所簽訂的量。記者獲得的農戶交糧憑證顯示,農戶上交的糧食還會因水分或雜質問題被公司扣下相應數量的糧食。其中一份憑證顯示,農戶上交的糧食因水分被扣除了11.8%,因雜質被扣除了1.2%,都計算為扣重數量。

這一現象遭諸多農戶詬病。有農戶表示,自己上繳10噸的糧食至少會被公司以水分和雜質為由扣除1噸,扣除的糧食不返還,農戶需再補上扣除的糧食數量。「說是按照國家保護價走,但是扣得多,去年拉了30多噸,扣了6噸多,變相增加了(上繳糧食數量)。」一農戶說。

多位農戶證實,即使糧食再好也會被北大荒扣下一定的比例,所以每公頃上交的糧食根本不止2.25噸。

此外,除了每年秋天就要上交第二年的土地承包糧食外,第二年春天,北大荒還會就水費等多項再次收費,每公頃水費400元,各種費用相加總計約1000多元/公頃,按照59.5萬公頃耕地面積計算,一年也至少有6億元收入,而對於這部分收入,記者也未在公司的財報中找到對應的項目。

「對於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很想知道新一屆上市公司領導會如何解決地租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說。

發稿:梅嶺/古美儀 審校:張娟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29

娃哈哈正式進軍白酒業,季克良出任顧問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5992297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5日訊,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在週二舉行的舉行發佈會上正式宣佈娃哈哈進軍白酒行業。其進軍白酒業的第一款新品「領醬國酒」也於今日上市。茅台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出任顧問。  

宗慶後表示,當前中國的白酒行業進入發展低谷,比較困難,而中國又有著悠久的酒文化,行業的振興與傳承需要有實力的企業加入。

他表示,在茅台鎮,有上千家小酒廠在與茅台酒廠同樣的地點使用同樣的工藝、同樣的原料生產醬香型白酒,但由於資金和規模的限制,不具備打造全國品牌的能力,這就使得目前醬香酒市場的份額並不大。當地政府也希望能有一家有實力的企業整合本土資源,再培養一個全國知名的醬香酒品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娃哈哈集團選擇在這個時機進入白酒行業。

北京方德諮詢機構董事長王健認為,由於受到品牌定位、品牌基因以及人力資源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娃哈哈集團進軍白酒業推新品短期會有一定市場效果,但從中長期來看,還有待考證。不過,「對於行業來說,娃哈哈集團將成為一股整合的力量,洗牌的力量,以及資本的力量,以及渠道資源嫁接的力量,對行業是利好。」

資深白酒經理人晉育鋒則認為,「領醬國酒」這一產品名稱,不易記憶和傳播,不利於推廣。同時,從產品的包裝看,缺乏想像力,易陷入同類泥潭,且價格下不來。從銷售角度看,現有娃哈哈的渠道不太匹配。由此來看,娃哈哈集團並沒有外界所說的巨額投資,從貼牌角度分析,暫時還是試水的感覺。

他同時認為,如果試水成功,娃哈哈集團可能才會真正擴大投資。未來也不排除娃哈哈或用娛樂營銷的方式來推廣白酒。

據瞭解,與娃哈哈集團合作的金醬酒業是茅台鎮歷史最悠久的優質白酒釀造企業,其前身是始建於1909年的汪家燒坊,是茅台鎮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燒坊之一,所生產的汪氏醬香型酒因品質一流而聲名遠播。

發稿:談曉芬/周偉/古美儀 審校:季鶴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73

興潤置業事件始末:個案還是縮影?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8300165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3月19日訊,近期,有媒體報導浙江房企興潤置業資金鏈斷裂,引發國內媒體關注,而更為人擔憂的是:這一事件是個案,還是中小房企生存狀況的縮影?  

大智慧通訊社梳理了近期有關興潤置業事件的始末,其中既有數額巨大的信貸違約,也有外媒的不實報導。

【3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興潤置業總負債35億元】

3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在題為《房產信貸隱憂樣本:寧波興潤置業資金「斷鏈」負債超35億》的報導中首次披露興潤置業事件。

報導稱,工商資料顯示,興潤置業成立於2000年9月5日,註冊資本4億元,法人代表沈明崇。實際控制人是其父沈財興。

據報導,根據奉化市金融辦的通報,沈財興和沈明崇因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已經於3月11日移送奉化檢察院起訴。目前已查明「興潤置業」及關聯企業總負債35億多元,其中銀行貸款24億元,有證據證實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7億多元,涉及98人(其中機關事業人員7人)。

報導援引奉化市金融辦主任鄔永本的話稱,(除上述債務外,)還有4億債務是工程款和人員工資。銀行貸款共涉及約15家銀行,額度最大的是建設銀行(601939.SH/00939.HK),將近12億,浦發銀行(600000.SH)第二,近3.8億元。而據中新網向官方核實的數據報導,欠貸涉及19家銀行,而興潤置業目前資產不到30億元,資不抵債。

土地跌價或是禍因。報導稱,興潤置業旗下長汀項目,原來評估土地有1000萬元/畝,現在同地段綠城中國(03900.HK)買去的地,只值328萬元/畝。此外,興潤置業2010年1月11日拍下桃源府邸項目所在地塊,樓麵價是7853元/平方米。而世茂集團旗下子公司崑山世茂蝶湖灣開發有限公司,2013年12月11日拍下同地段的地塊,樓麵價只有3204元/平方米,跌幅達59.2%。

報導指出,按照官方的認定,興潤置業及關聯企業資金鏈斷裂,經營不善,被高利貸搞垮是主因。

據報導,奉化市分管副市長曾召集金融辦和其中6家銀行開協調會,討論興潤置業資產處置情況。據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在興潤置業銀行貸款這塊資產的處理上,托盤70%,其餘由銀行核銷,以降低區域不良率。不過此信息未得到奉化市金融辦的證實,鄔永本表示,具體處置方式還未最後商定。

【3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央行介入】

3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和一家大型國有銀行正在緊急商議是否救助違約房地產開發商事宜。

報導援引浙江奉化政府官員的話稱,中國人民銀行、建設銀行和奉化政府官員週二(3月18日)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償還浙江興潤置業35億元人民幣的債務。

【3月1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譴責】

3月1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官方微博「央行微播」發文指出,個別外媒報導《中國央行緊急討論救助小型房地產公司》,與事實不符:

第一,人民銀行未參加文中提到的「週二召開的緊急會議」。

第二,人民銀行未參與浙江興潤置業相關風險處置。對該媒體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發佈失實報導的行為,人民銀行予以強烈譴責。

【3月19日凌晨,奉化市人民政府:澄清】

19日凌晨,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奉化發佈」發文指出,有外媒報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奉化市政府18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償還浙江興潤置業35億元的債務問題。奉化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證實,「此消息與事實完全不符」。

該微博指出,興潤置業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於2013年被立案調查。18日奉化未召開相關緊急會議,13日(上週四)奉化市政府曾召集建設銀行奉化支行、浦發銀行奉化支行、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奉化支行、平安銀行(000001.SZ)寧波分行、浙商銀行寧波分行、恆豐銀行杭州分行等6家單位召開溝通協調和情況通報會,商討如何處置興潤置業債務的相關事宜。

該微博稱,外媒報導的會議名稱、時間、參加對象和內容與事實皆不符。

【3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資金斷鏈已4年,還有2.4億疑似假按揭】

3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再度發文《興潤置業資金斷鏈已4年 涉2.4億疑似假按揭》,其中提到,記者18日從可靠渠道獲得更進一步的消息顯示,整個「興潤系」資金鏈斷裂已有4年。此外,「興潤系」還有近2.4億元是 「疑似假按揭」,涉及7家銀行。而因為「興潤系」新增的不良資產,2014年奉化市的不良率將達浙江省最高。

報導稱,上述2.4億元分別是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1327萬元,農業銀行83萬元,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5394萬元,建設銀行8318萬元,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863萬元,光大銀行(601818.SH/06818.HK)1948萬元,華夏銀行(600015.SH)6057萬元。

據報導,此次掌握的消息顯示,確認的銀行貸款接近25億元,涉及的銀行有24家。民間借貸確認的是5億元,但實際已無法核實。之前奉化市金融辦通報稱興潤置業非法吸收的公眾存款在7億元。

報導指出,上述2.4億元是包括在25億元的銀行欠貸金額內,還是單獨一筆金額,目前尚無法得到確認。

編輯:龔俞勇 審校:肖云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86

1季度124位基金經理跳槽了,你還在嗎? 大智慧數據

http://xueqiu.com/7610634511/28728300
大智慧數據顯示,2014年1季度共124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到51家基金公司,其中,TOP3是博時基金(7人)、大成基金(7人)、新華基金(6人)。

一季度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一季度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5


查看原图近15年基金圈離職回顧

2000年至今,基金圈內人事變動劇烈。基金圈似乎成了「戲台」,圈內「離職潮」越演越烈,多少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那麼離職之後,這些基金經理都去哪了?哪家基金公司跳槽最多?誰是基金圈的跳槽之王?

且看,大智慧數據獨家數據分析——這15年,基金經理跳槽的那些事兒。

長盛基金「中招」最為全面

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長盛基金人才流動性最為明顯,離職人數、輸出人數、奔私人數等指標均排名前位,兩大「跳槽王「也均出自長盛。

長盛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這15年,你離職過嗎?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前五名的基金公司分別是大成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長盛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別為38人、38人、36人、34人和33人。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4

查看原图離職變動最大的是摩根士丹利華鑫, 天治基金、長盛基金、寶盈基金等變動也相對較大。

現任人數與離職人數比較



查看原图
「一拖多」似已成為基金經理的「標配」?

隨著離職人數的增加,基金只數增加,當前,基金市場人均基金管理只數為2.22只,基金經理「一拖多」的趨勢仍在延續。當前浦銀安盛人均管理基金只數為2.8只,較其他基金公司略高。

人均管理基金只數

查看原图棄「公」奔「私」成為趨勢?

大量公募基金培養出來的人才,正快速流向私募等其他投資機構。這15年,基金公司正被動地成為輸送人才的「黃埔軍校」。

輸出基金經理最多的基金公司

查看原图公募奔私最多的公司

查看原图誰是從業以來基金圈內「跳槽之王」

基金圈跳槽最具代表性的屬宋炳山、曾昭雄、詹凌蔚三人,從業至今跳槽3次及以上,是這15年來當之無愧的「跳槽王。」

最愛跳槽的基金經理

查看原图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中,從業以來跳槽3次及以上的人數為3人,跳槽2次的人數為29人,而跳槽1次的人數達到205人。

跳槽人次分佈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97

“互聯網大帝”孫正義:被馬雲稱作“大智若愚”的小個子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46.html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余的話,仿佛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如是評價這位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小個子和他的事業生涯的貴人。

\

大智慧通訊社,多位券商人士透露,部分證監局目前已叫停了新增傘型信托。業內人士分析,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的原因,可能主要源於本輪“瘋牛”行情中,杠桿助推市場大漲大跌,相較於兩融,傘型信托杠桿比例更高,最高可以達到5倍。

華東某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

有地方證監局叫停了傘形信托,之前的還是可以做,但是新增的沒法做了。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原因主要是監管層控制風險,預測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可能很快就會蔓延至全國範圍。我們現在正在積極新增子賬戶,儲備足夠多的子賬戶,防範於未然,指不定哪天全國範圍內叫停了,其他券商也是這麽做的吧。

另外一位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有地方證監局的確口頭叫停了新增傘型信托產品,但是原來的還可以做,從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杭州等地的傘型信托產品尚未被叫停。

某信托公司助理總裁向大智慧通訊社分析,證監局口頭叫停新增傘型信托的可能性比較大。從之前的經驗來看,此前也出現監管層口頭叫停某些業務的情況,主要是擔心短期內出現一定的風險。本次由證監局叫停主要與目前股市相關。高杠桿導致了本輪股市行情的大漲大跌,監管層之所以叫停新增傘型信托,主要擔心股市出現大風險,也是保護投資者的一種行為。

傘形信托是結構化證券類信托的一種,在一個主信托賬戶下面,通過交易系統拆分成多個子賬戶,每個子賬戶都是一個小型的結構化信托,有單獨的優先級和劣後級委托人,彼此獨立運作,劣後級委托人作為投資顧問,利用杠桿在股票市場運作優先級資金。信托公司通過其信息技術和風控平臺,對每個子賬戶進行監控。

一名信托公司傘形信托業務負責人向《理財周報》介紹,這類產品能夠設計為開放式,可以隨時加入新的客戶(指劣後級),對於每個客戶的參與門檻也可以適當降低,現在主流的每個子賬戶劣後級門檻在500萬元,但部分可以做到300萬甚至更少。

該負責人估算,從全行業看,保守估計傘形信托市場存量規模不低於1500億元,其中最大的一家存量超過300億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大智慧:證監系統要求證券期貨機構全面自查 嚴守“八條底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60

消息人士告訴大智慧通訊社,證監系統近日下發通知,著手部署落實“兩加強,兩遏制”專項檢查工作,要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展開全面自查,嚴守去年監管層提出的“八條底線”。

從檢查安排來看,主要包括自查自糾、監管抽查以及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現階段主要是由市場主體對照基金業協會下發的工作底稿進行自查自糾,截止時間到2月底。

所謂“八條底線”主要是指: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不得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不適當地宣傳、銷售產品,誤導欺詐客戶;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不得利用資管產品進行商業賄賂;資管產品的杠桿率不得超過十倍;不得投資於高汙染、高能耗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不得對業務人員、管理團隊實施當期激勵。

2014年9月12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資產管理業務情況通報會”上首次提出“八條底線”的概念。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下發了《關於開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全面自查工作的通知》,從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控合規、公募業務、私募業務(專戶業務)方面,對基金公司及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進行專項檢查。

此次自查的一大亮點就是“就是加入了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的內容。”

接近基金業協會消息人士告訴大智慧通訊社,從行業反饋情況看,對於有些要求,行業內並未達成共識,如何執行成為爭論的焦點。比如針對“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各家機構便無法對“資金池”下一個完整的定義,部分公司以國外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情況做對照,認為“期限錯配、短借長投”正是金融交易的特點,並不能一概看做“龐氏騙局”。

下圖為券商板塊近期走勢圖:

QQ圖片2015011314274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