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個月,威盛董事長王雪紅親入敵營「買蘋果」,成為市場上的話題;她在蘋果電腦(Apple)大買蘋果的產品,被視為要在第一線了解對手動向,因為,她正傾威盛集團資源,打造一家專攻數位匯流的「土蘋果」威信科電。 今年第一季,威信科電首次交出小賺的成績單;今年威信科電在大陸白牌平板電腦市占率,占五成以上,整個市場規模,約為八百萬台。 從產品看,威信科電做的產品,不像電腦,卻像家電,他們產品有連上KKBOX線上音樂服務的網路音響,或是內建數位相框軟體的平板電腦,「我們的客戶,除了電腦廠商,很多是音響、投影機廠,」威信科電總經理林子牧說。 他拿iPad舉例,「你覺得iPad是什麼?是PC?是網路產品?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他認為, 未來這些產品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林子牧說:「這個市場現在才剛開始。」IBM預估到二○一三年時,全球將有十二億台能連上網路的數位家電。 面對數位匯流,一家公司必須擁有通訊、PC、消費性電子和數位內容相關技術,林子牧開始整合威盛資源,搶攻這個市場。林子牧坦言,威盛的研發資源、過去累積的智財權,威睿的通訊能力,甚至KKBOX和威望國際(CatchPlay)的內容,威信科電都可以使用。 威信科電走的是和威盛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林子牧說,「以前我們相信,走全球化就是藍海,」但現在,威信科電卻是從消費性電子出發,他們發現,「全球化還要 結合在地思維,才是藍海,」做PC看的是全球市場,追求高價,而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卻要先做到便宜、簡單,二者的思維完全不一樣。 靠六成軟體人,打內容戰 現在,威信科電雖是IC設計公司,卻有六成人力是軟體工程師,就是靠軟體加值,走出和過去不一樣的路。 威信科電單季獲利,代表威盛從CPU進到數位家電的新里程碑,王雪紅最後培養出的,會是在中國走紅的「土蘋果」,或是能走上國際舞台的「金蘋果」,還有待觀察。 |
|
||||||
在這一波塑化劑風暴當中,許多知名食品飲料大廠都躲不掉,反而是一向低調的老字號義美食品,在此時卻因為所有產品皆通過檢驗,加上斥資新台幣六千萬元成立的「食品安全研究室」,突然間受到矚目,甚至連總統馬英九都親自參訪該研究室,還讚許義美經驗是業界標竿。 六千萬元的研究室有多厲害?居然可以幫義美安然度過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以及這次的塑化劑風暴,而其他更大的企業難道沒有嗎? 看重來源!不靠機器,就踢掉問題廠 其實,這樣的研究室並非義美獨有。台灣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在其二○○九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當中指出,該公司於二○○五年正式成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此中心與公司的品保體系加起來,每年投資約一億五千萬元於食安檢測上。 「義美靠的並不是這些儀器設備,」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表示,光農藥就有數百種、抗生素有幾十種,就連塑化劑也有十幾種,根本不可能只靠檢測,檢測只是最 後一道程序。他說,義美能夠在這幾次的食品安全風波中全身而退,靠的是從源頭控管,層層把關,包括原物料產地來源、採購價格、廠商的客戶參考名單等等, 「光是這樣,不用檢驗就可以先踢掉很多可能有問題的原料供應商。」 他舉例,所有的原料採購都有市場價格可以參考,「突然哪一種東西,價格特別便宜,你就要有所懷疑。」 嚴守標準!把關太苛,找不到供應商 即使過了第一關,之後的把關更為嚴格,義美採購部主管表示,供貨廠商要先自行提供檢驗報告,但最終還是要經過「食品安全研究室」的檢測才算過關,「研究室那邊很囉唆,有時候廠商東西是OK的,還是會被打掉,(研究室)標準比較高,很龜毛。」 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說,因為嚴格把關,有些原料甚至找不到供貨廠商。舉例來說,像是做料理餐和冷凍食品的豆腐皮,義美曾經找過五、六家供應商,卻沒有一家檢查合格,最後只好自己做,他透露,因為這個原因,很多食材最後都是義美自己做。 這次引發風暴的塑化劑,義美原本也不知道需要做這個檢驗項目,事件爆發後,才利用研究室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依據衛生署提供的檢驗方法,成為目前全台三十三處,可做此項檢測的單位之一。 寧賺慢錢!賣相差,也不多放添加物 「其實有很多東西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盡量不用添加物,」廖怡禎說,義美之所以能躲過每次的食品安全風波,不是因為研究室或研究員有多厲害,除了從原料來源就嚴格把關之外,少用食品添加物才是真正的重要原因。 「能不加就不加,」是義美對添加物的最高原則,高志明拿起一塊義美做的蛋糕說,它的原料就是麵粉、蛋、糖、油,除此之外,完全沒有其他的食品添加物,證明 添加物其實是可以不加的,「但是消費者喜歡顏色鮮豔、味道香濃,通路為了滿足消費者,廠商為了讓價格有競爭力,才會去想出一些其他的東西,」他說。 不過,這麼做是有所犧牲的,以義美的果汁來說,因為堅持用百分之百的鮮榨原汁,也不經過濃縮再還原,所以比一般市售果汁來得貴,而不加添加物的西瓜汁,西 瓜渣會沉澱。此外,堅持不加亞硝酸鹽的香腸沒有鮮紅色澤、不加消泡劑的豆漿等等,因為義美這些「龜毛堅持」,導致其產品價格高、賣相不好。 曾經有業務和行銷人員向公司反映,這樣會影響銷售,高志明卻不改堅持:「總有一天會有市場的。」然而,產品卻常常因為銷售不好,價格又沒競爭力,被通路下架,最後商品只能在義美自己的門市販售。 為什麼這麼堅持?高志明說,這和經營者理念有很大的關係,他不是專業經理人,不用急著求短期績效表現,企業要看長久,才能永續經營。「很多事情比賺錢更重要。」他說。 這點義美的供應商都很清楚。和義美合作十多年的果汁供應商佳美食品工業董事長游昭明表示,一般廠商多以價格為第一考量,「越便宜越好,」但是義美卻總是先要求品質,不計較價錢,而對廠商的評估也不只是查廠而已,還要求經營理念要能夠相通。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畫室主任簡相堂表示,風險和成本是相對的,降低一點風險需要很高的成本,而食品業又是微利產業,多數靠規模賺錢,義美產品相對少量多樣,卻能盡量減少食品添加物,多使用天然食材,十分難得。 他表示,添加物不是拿掉就可以了,還是要保持產品的穩定性、保存性、口感等,「這真的很難,重要的是,還要消費者願意埋單。」 從最後一關一路往前看,成立四十多年的義美食品公司,因為有著龜毛堅持,寧願選擇少賺,或許因此擴張腳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這樣的企業精神和品牌價值,在塑毒風暴中,完全顯現。
|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02440.html
達家善繼(左一)和芬理希夢的目標是深度挖掘粉絲們的信任感,像500色鉛筆這樣的產品,購買者大部分都屬於「小清 新」。
培養粉絲似乎是所有品牌面臨的頂級難題。你當然可以像喬布斯那樣為可能改變世界的產品孜孜不倦,但如果你瞄準的產業是已經競爭白熱化的快速消費品,並且幾乎每個消費者都對同質商品懶得看上一眼的時候,你至少還可以學習一下芬理希夢,把營銷變成一件充滿懸念的事。
芬理希夢(Felissimo)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由矢崎勝彥家族創立於1965年,從賣手帕起家,依靠郵購目錄和網站銷售,做到2011年公司已有1000多名員工,在紐約、巴黎、香港和北京設立了分公司,2010財年營業額大約在100億日元左右。
這是一家規模不大不小,初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公司。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認識這家公司都是從他們發售的500色鉛筆開始——那套顏色全得令人驚訝的鉛筆看 起來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家公司不只賣文具,它更像郵購和電子商務領域的無印良品,服飾是主打,家居產品、食品和辦公用品也品種不少。
和日本很多電子商務網站一樣,芬理希夢在展示產品銷售網頁的時候也相當無微不至:自動放大鏡功能讓你幾乎能「看到」面料的質感及產品細部的特寫,還 用手繪的風格標註了剪裁上的精細之處,並附上頗有一點萌度的品牌說明。如果是旗下高端品牌,還會附上面料研發的背景故事,從棉花的生產到最後的踩線,有一 系列的圖片說明。這些網頁運行速度都很快,網站佈局也素雅可人。
但這些都不完全是芬理希夢之所以為芬理希夢的理由,這個以「最高級的幸福」為口號的公司雖然每年自主研發的商品有3萬件左右,但它的獨特之處更在於銷售方式。
1992年,芬理希夢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週年的名義推出「500色鉛筆」,並請日本色彩學大師野村順一給每支鉛筆起了諸如「初夏的枇 杷」這樣的名字。他們並沒有向消費者一次售賣整套鉛筆,而是把500支鉛筆按照色系分成20盒——且只用來獎勵給達到一定購物積分的顧客。要集齊500色 鉛筆,意味著你得持續購物20個月。當然,贈送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開放了銷售。到2006年為止,芬理希夢一共發售了20多萬套500色鉛筆。
2009年,芬理希夢開始在中國銷售500色鉛筆的復刻版,每套售價2200元人民幣,還是分20個月送到,並承諾每售出100套便贈送給貧困地區孩子一套。每月寄出的鉛筆套裝裡,還有對這個色系的顏色說明,以及相應鉛筆各自對應的小故事。
500色鉛筆是芬理希夢銷售方式的縮影。在日本,芬理希夢向消費者推行一種稱之為「收集系統」的購買方式:當顧客在芬理希夢購物時,往往並不是為一 件商品下單,而是為一個收集系列下單。如果該系列有多件商品,芬理希夢每月會上門配送一次直到全部集齊。其中配送的次序由芬理希夢的企劃師替你安排。他們 甚至為收集系統仔細分類,比如循環系列:購買後按順序送上郵購目錄刊登的顏色和樣式,第一輪收齊後如果還想購買,第二輪的順序可能迥然不同。即便是標準 型,他們的配送順序也不好說,有時還會送上目錄未刊登的新款。當然,你如果不習慣這樣的「自說自話」,單獨指定購買也可以。
自公司創立以來,這樣的銷售方式已經持續了40年以上,在日本,每個月有100萬人在芬理希夢買東西,有170萬人每年在芬理希夢至少購物1次。
「我們並不是以大眾為目標客戶的,我們將自己的商品定位於供給那些擁有特定審美意識的人。」達家善繼告訴《第一財經週刊》。 他已經在芬理希夢工作了29年,並於2010年出任北京分公司總裁。整整25年裡,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商品開發:從世界各地挑選商品,將創意實現成為產品, 有藝術氣息的銷售畫冊、包裝箱、優惠券甚至給顧客的生日禮物都讓他花費了大量精力。
如果你願意分20個月購買一件商品,這意味著你對這個品牌不僅僅懷有耐心和興趣,更多的是信任。而如果你接受這樣的購買方式,正如芬理希夢預期的那樣:顧客應該都有點好奇心吧!
芬理希夢設計並出售的商品算不得時髦,更以簡單風格和可靠質量見長。他們在日本市場定位的主力客戶也多在30歲左右,且為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女性。按照芬理希夢的統計數據,一個顧客平均每年要在芬理希夢購物6次,70%前一個月購買的顧客會在下個月繼續購買。
70%的重複購買率!如果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絕大多數芬理希夢的消費者都會時不時上它們的網站上看看是否有新品推出或者促銷活動。在日本,芬理希 夢幾乎不會在大眾廣告上出現。最新一期郵購畫冊會出現在各大書店、便利店裡和網上,當然,製作精美的產品手冊也是一種吸引購買的方式。
與顧客保持這種默默的、長期的聯繫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原則。達家善繼介紹,2年到3年的交往對芬理希夢才是有價值的:「因為每月與顧客反覆進行商品和信息交換,會與顧客構築親密的關係,譬如一個顧客一年1次性購物1萬元,就不如每個月購物500元。」
以500色鉛筆為例,在長達20個月的收集期裡,每個月的期待會讓顧客發自內心感到自己在做一件與眾不同的事,不僅僅因為收集500種顏色,更多的 是因為自己付出的購買時間。在中國出售的喜德之光大米,也是1次下單,分6個月配送。這種持續的接觸促使顧客與芬理希夢形成穩定的關係。而且顧客與芬理希 夢的關係也不再是單純買與賣,芬理希夢也就成功實現了品牌附加值的銷售。當然,這一切以特定的銷售人群為前提,達家善繼自己也承認「這種販賣方式肯定不會 擁有最多的用戶,但卻能培養足夠忠誠的顧客」。
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慈善是芬理希夢銷售的另一個環節。芬理希夢每年會推出一款手工玩偶,顧客在店裡購買材料回家製作,然後自願捐贈,由芬理希夢負 責贈送給貧困地區小朋友。在中國,芬理希夢創始人矢崎勝彥在四川大涼山地區引進日本優種大米,在這個少有污染的貧困山區輔導農民種植出有機大米,再幫他們 把大米高價出售——當然,這些都會讓最終購買大米的顧客知道。
由此種種,「不做廣告」便看起來理所當然:如果你的消費者覺得他們花錢做了一件還蠻酷的事,時時準備做回頭客並踴躍推薦的話,誰還要廣告?!
===信任感營銷法則===
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信任感建立的基礎。
利用系列產品延長銷售週期,並給顧客營造懸念和驚喜。
擴大你的銷售氣場,讓顧客感覺不僅僅在購埋產品,而是在為一個故事買單。
|
||||||
政府各部門正陸續搬到耗資五十二 億元的「門常開」,這新總部面積較舊政府山大五倍,可容納逾三千官員。但這道聲稱常開的寬敞大門,竟然容不下歷史檔案的存在。由下亞厘畢道通往添馬艦的路 上,原來有數以百萬計政府文件悄悄被官員毀屍滅跡,大量回歸後的重要史實將從此消失。本刊獨家取得一份政府文件,指由二○一○至今年六月,政府檔案處批准 各個政府部門因搬遷而銷毀的文件數量,高逾五百萬張。相對之下,保留的數量僅雞毛蒜皮、只有約一萬。本刊就此向檔案處進一步追問,嚇然發現政府在七、八月 短短兩個月間,再急速毀滅一百多萬張文件。沒有《檔案法》規管下,政府檔案處只是無牙老虎,現任處長周仲賢僅是一名D1(首長第一級) EO(行政主任),須聽命AO(政務主任)出身的各個部門首長。一旦林鄭月娥、鄭汝樺、林瑞麟等局長下令,將當年制定八萬五政策、對抗沙士、《基本法》廿 三條等重大而政治敏感的事件紀錄銷毀,檔案處可以不獲通知甚至毫不知情。因此,搬遷政府總部實際毀滅的文件數目只有天知地知。 本刊取得一份檔案處文件,指出因應政府總部搬到添馬艦,由二○一○至二○一一年六月,政府檔案處在一年半內,共批准各部門銷毀的檔案,若垂直排在書架上, 總厚度達一千七百四十六點五四米。檔案專家指出,一個檔案夾平均可存放一百二十張A4紙、共厚達四厘米。以此推算,一米厚的檔案即有近三千張紙。一千七百 四十六點五四米,即代表五百二十四萬張紙。該份文件提到,同期保留的文件厚度只有四點二米,相等於大約一萬二千六百張紙,比起銷毀的五百萬張只是九牛一 毛。數字亦顯示,政府檔案的保留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二,遠遠低於英、美、澳洲等已立《檔案法》國家的百分之三至十保留比率。在美國,白宮文件的保留比率更 高達百分之百。 政府拒透露詳情 政府檔案處名義上管理各部門文件,但實際卻是「無牙老虎」,檔案存廢往往由部門自行決定。本刊向搬入添馬艦新總部的特首辦、二司十二局 (律政司除外) 查問,有幾多文件會因搬遷被銷毀。結果各部門透過政府新聞處一併回覆,指數目仍在點算,並拒絕透露銷毀的是什麼檔案。各部門封口,本刊向政府檔案處 查問銷毀數字,處方才透露最新情況。二○一○至二○一一年八月,共批准銷毀二千二百二十四米厚的檔案。專家估算達六百六十七萬張文件, 即七、八月兩個月間再銷毀多一百萬張。處方指銷毀的全是過期檔案,涉及部門的行政及業務,但沒有界定何謂「過期」,亦沒統計各部門檔案總量。一直跟進《檔 案法》的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說,近日聽聞有部門趁搬遷自行替檔案「瘦身」銷毀文件,她稍後將於立法會跟進,「那些檔案應留、那些要掉,不是官員決定。」她 說,以往曾向政府追問,行政會議紀錄、基本法廿三條草案的檔案去了那兒,但政府都沒有回答,「政府亦答唔出有幾多檔案在手、每年有幾多保存、幾多銷毀。」 檔案館如同虛設 政府檔案真空的問題有幾嚴重,走進觀塘歷史檔案館便知道。在館內電腦搜尋回歸後特區政府保留了什麼重要政策文件,輸入「八萬五房屋政策」字眼,結果是「沒 有資料符合搜尋條件」。再輸入「基本法廿三條」,同樣彈出沒有資料。「七一遊行」、「紅灣半島」、「梁展文」、「補地價」、「董建華」、「曾蔭權」、「中 央政策組」- 全部都沒有資料。回歸後最刻骨銘心的社會大事 –– 二○○三年沙士突襲,政府可有檔案記載當年醫院病房、淘大花園的行動決策、會議記錄?同樣在歷史檔案館搜尋「沙士」、「SARS」、「非典」都沒有資料。 直至輸入「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才彈出五份文件,卻是眾所周知、早已發布的公開資料。當中四份是事件過後的專家調查報告,餘下的是一張海報,提醒出入 境旅客注意沙士病徵。要知歷史檔案館由一九九七年至今,儲存的回歸後政府檔案是什麼,按年份搜尋彈出以下結果:「中華總商會紀念特刊」、「平等機會委員會 年報」、「法律改革委員會諮詢文件」等這些早在網上公開的文件。另有大批政府建築物圖則,例如:公廁規劃、行人天橋加建、醫院消防局改建等,都是歷史長河 中的芝麻綠豆,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大事,卻不見有開檔存檔。記者以市民身份,向歷史檔案館職員查問,為何沒有「沙士」、「八萬五房屋政策」、「基本法廿三 條」、「中央政策組研究」等相關資料。職員指,文件仍在部門手上,如要查閱可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部門索取。為何這些重大社會事件未見開檔、如何確保史 料得以保存?職員只說:「呢啲政策未完,部門仍要引用文件所以未送來,如何保存就要問有關部門。」 《公開資料守則》無效力 《公開資料守則》授權和規定公務員須向市民提供資料,但守則並非法例無約束力,實際上是另一道跨不過的門檻。申訴專員公署去年收到多宗市民投訴,不滿用守 則向部門索取公開資料被拒,當中包括:特首辦拒絕披露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薪酬、屋宇署不提供滲水調查報告、食環署拒絕提供食品的三聚氰胺含量測試報告等。部 門都以「資料屬內部文件或涉個人資料」作擋箭牌,當中有否涉及人為錯失、利益輸送,公眾無從得知。以中央政策組為例,它是特區政府的智囊,由九七至今十四 年間,動用幾多公帑做了幾多研究調查、調查如何做有何結果一直是個謎。記者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中央政策組索閱回歸後的研究報告,官員回覆指:「中央政 策組主要職能為向行政長官、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提供意見,同時進行政策研究供政府內部參考。」指適當時候會將部分研究上網,但拒絕公開全數研究報告。記者 遂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中策組選擇性公開用公帑所做的研究。公署回覆指出,中策組不受公署監管之列,而《公開資料守則》亦不適用於中策組,可見中策組地位 如「太上皇」。 唯一辦法——立法 要令中策組等部門的資料得以公開,方法只有一個——立法。本港一直沒有訂立規定政府部門立檔存書的《檔案法》,與及讓市民索取官方資料的《資訊自由法》。 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表示,只有盡快訂立兩條法例,才能迫使政府保存重要史料。「外國經驗顯示,只有非常敏感的保安、外交文件,才可獲豁免不用即時公開。但 過了三十年、五十年,檔案還是一樣開封,令史實得以世代流傳。香港的六七暴動、五十年代非法移民問題等,英國政府都有留檔。」殖民時期香港都沒有《檔案 法》,但港英政府對檔案的處理,比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更有系統。朱福強說,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前,幾乎所有港英政府的文件已被日軍銷毀,四五年起再立檔。一 九六○年英國修改《檔案法》,將封存期由五十年減至三十年,當時港英政府考慮到,法例套用在香港的話,四五年立的檔案,七五年便要開封。港英於是趕及七二 年成立檔案處,避免違例。「政府檔案處成立其實是逼出來。因為沒有《檔案法》,文件由部門自行處理,檔案處只是個沒有實權的行政部門,處長一直只是D1職 級,但會找專才做,不像回歸後找做行政而非決策的EO頂替。」現任檔案處長周仲賢,亦是一名資深EO,○八年出任處長至今。九七前夕,港英將重要文件運返 英國國家檔案館,按三十年期規定逐步開封,例如:回歸前的港英政治部運作、共產黨在港活動、九龍城寨清拆等事件都有檔案,公眾可隨時查閱。 回歸後毀屍滅跡 但回歸後的政府文件如何保存、有否保存,朱福強與北京檔案局的人員素有往來,未聽聞回歸後特區政府有檔案移交北京。朱福強說,特區政府內部有指引,要求部 門銷毀檔案前須要通知檔案處,「我在位時,有部門入紙來跟我說要銷毀檔案。我質疑它,部門話稍後回復原因。過幾個月後,部門再寫信來轉軚話:『我們決定不 銷毀了。』之後,檔案去了那兒根本無人知,被靜悄悄銷毀我也不知道,檔案處因沒有法例撐腰,管不了。」朱指,所謂的內部指引並無約束力,「乖的部門才會問 檔案處,好多根本唔問。」資料顯示,○六至一○年間,十二個決策局中,包括發展局、保安局、教育局等至少三個局,沒有向檔案處呈交機密檔案。而前兩者移交 的非機密檔案,分別只有十五份及四十二份。「好多政治敏感的檔案 –– 八萬五、廿三條、沙士、紅灣半島、地政總署與發展商之間的文書往來(例如補地價)、警察編制等,好可能因為一些人怕被翻舊賬,隨時被毀屍滅跡。」朱福強感 慨。朱福強擁有歷史學位是檔案專家,一九九九至二○○三年出任檔案處長至○七年退休,近年與另一前檔案處長白卓善、退休法官王式英等人成立檔案行動組,曾 多次約見政務司長唐英年欲討論《檔案法》但不成功。至於另一名疑似特首候選人梁振英的態度相對開放,卻拒絕公開支持,「他們都知道,留檔在政治上很敏感。 但我們一定不會放棄,不甘歷史被摧毀、被埋沒、被改寫。只有盡快訂立《檔案法》,才能阻止有人銷毀重要歷史證據。」前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 最近發表新書《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他同樣支持《檔案法》,指回歸後的中策組必須將民調公開,讓公眾知道問卷如何設計採樣、結果如何演繹。 而末代港督彭定康年代的中策組,只負責政策建議及撰寫報告,相關文件亦已運返英國三十年後開封。「以往我寫書才發現香港的史料貧乏,近日的維基解密令人明 白,檔案就是歷史。」 回歸後政府檔案爭議 年份事件2003沙士疫情關鍵期,時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聯同各個聯網總監每日開會,但3月15至24日的會議卻沒有記錄,何兆煒其後被立法會點名批 評。2004審計署報告指出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獲政府批准發展度假區後,多次修改藍圖變成純住宅項目,卻未有補足地價,估計政府因此少收1.6億元。 立法會傳召當年負責項目的新界政務司鍾逸傑,但由於官員聲稱找不到相關文件記錄,立法會未能調查。2007法輪功成員被港府拒入境提出司法覆核,法官夏正 民質疑,政府未能提供拒絕成員入境的文件理據,是否有意圖隱瞞。200831歲的市民李國賢驗血發現與「父母」並無血緣關係,揭發31年前其出生的贊育醫 院發生調錯嬰事件。李國賢欲尋回親生父母,但醫管局已將當年的出生記錄銷毀。200919歲少女莊頌賢在赤柱被倒塌大樹壓死,死因庭聆訊時,康文署稱遺失 了2006及2007年的樹木檢查記錄。 |
||||||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9/27492.aspx
狹窄的居住空間之外,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生活的「外接硬盤」存儲秘密?
38歲的陳昱回到國內發現在國外流行多年的自助式倉儲服務,國內竟然沒有,他決定自己弄一個。
文 _ 陳晨 攝影 _ 肖南
2010年春天,在國外生活了20年的陳昱,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從美國辭職回到上海。在隨行的15件行李中,有一份磚頭厚的創業計劃書。他要來中國做自助式小倉庫項目。
自助式小倉庫,在香港、新加坡又被稱為「迷你倉」、「儲物倉」,1960年代興起於美國,後流行於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華爾街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全美平均每10戶就會租用一個自助式小倉庫。對於經常被派到外地操作中短期項目的公司人來說,小倉庫更是必備之物。
陳昱原是日本SKK的一名項目管理工程師,因為工作關係,他一直在日本、美國輪流居住工作。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租用一個被他稱為「生活外接硬盤」 的自助式小倉庫,存放他大量的私人藏書—很多書他不一定會再重讀,但只要是被保存下來的,每一本書背後都是一段私人的時光和記憶。
陳昱覺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生活的「外接硬盤」—它既可以容納一個購物狂過季的衣服、鞋子和包包,也可以盛放一個家庭幾十年回憶濃縮成的書本、玩具、畫冊,如果你是個生意人,還有必要存放一些重要的人事資料、財務資料等。
可是這樣的體驗卻經常被打斷。比如,當他因為某個中長期項目回到中國的時候,他就為找不到這種小倉庫而懊惱。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陳昱說起這事時,才發現大家原來都有類似的苦惱。聚會散去,他立即翻閱相關資料,這才發現—經過40多年的發展,根據國際倉儲協 會(SSA)的統計,截至2010年美國共有3萬家專業自助式倉儲企業運營著超過5萬家的自助式小倉庫,2010年,美國自助式倉儲行業的營收約200億 美元。
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期間,自助式倉儲也沒有像其他行業那樣滑入低谷,相反仍在增長。中國的近鄰、寸土寸金的日本,也很早就引入了自助式倉儲,並且增加了日本式的精益管理方法,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從來沒有過創業經歷的陳昱,突然想試一試。陳的5位朋友也很有興趣,於是幾個人就從各自的職業背景—工程、網絡技術、設施管理、統計學教授與營銷公關出發,花了幾個月時間做前期論證,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陳昱團隊將前期預算定在700萬,他們的目標是先建旗艦店,通過一年半左右達到收支平衡。此後再規模化,在3年內複製2家店,5年內在全國複製5家店。
他們給這個創業項目起了個詩意的名字「悠悠空間」,陳昱是這個計劃的執行者,也是這個創業團隊中唯一全職創業的。
第一家店定在了上海—這是陳昱的故鄉:房價高,人均住房面積有限,生活需求卻豐富,這種空間壓力自然需要像自助小倉庫這樣的「外接硬盤」來釋放。陳 提供了一個數據:在房價數萬元每平方米的上海,本就狹小的房子卻有35%的空間被浪費在存儲功能上。如果將這部分空間釋放,城市人的生活將有一些喘息的空 間,觸角也可以伸得更廣。
按最初的計劃,他需要先在上海拿一塊地,通過自建的方式量身定做一個小倉庫,就像在美國那樣。在市場最成熟的美國,自助式小倉庫多選址在交通便利的 市中心或城鄉接合處,只有20%設在郊區或者空曠地。在另一個成熟的市場日本,因土地有限,多採用集裝箱充當儲物櫃,以服務精細著稱。
辛苦奔波了一圈後,陳昱才發現受政策限制,在中國拿地幾乎是一種幻想。陳昱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現有倉儲項目裡挑選一些現成的加以改造,但問題又隨之而來—上海的大多數倉儲項目都在郊外,比如青浦、嘉定和松江,這又跟自助式小倉庫的便民性質背道而馳。
在多處尋找之後,陳昱最終定下了一個老廠房的三層樓面。由於國有企業退城進郊,上海有許多老廠房、倉庫被空置,陳昱看中的這個廠房位於正向知識性社區轉型的楊浦區,交通便利,環境也不錯,背靠公園和藝術園區。
只是,工業廠房作為他用,物業使用性質轉變必須通過規劃局、房地局、消防局等多個部門審批。等這些審批程序走完,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另外,由於是舊房改造,改造的費用要超出自建成本將近一倍,陳昱不得不提高了預算—在最初的規劃,前期預算只有700萬。
接下來是大刀闊斧的改造。這時,團隊協同作戰的優勢就顯現了:統計學教授負責精密測算,將儲物櫃分為從0.7m3到51m3不等的規格,每種規格數量不等,共1000個;工程師畫好圖紙,項目管理在現場推進;IT工程師做網頁;營銷公關則做出一系列的推廣計劃。
2011年1月,悠悠空間開始試業。他們首先圈定的客戶是外國人以及有過海外生活背景的中國人,這些人接觸並使用過自助式小倉庫,推廣起來較容易。
低價、私密、安全、便利是陳昱常掛在嘴邊的幾個賣點。舉例而言,當一名客戶完成他的工作,深夜12點驅車趕往自助式倉儲設施,希望拿到一份私人物品 以備第二天使用時,他必須手持一張專屬IC電子智能卡,進入其倉庫所在樓層。當他進入過道時,過道上的感應燈依次亮起。最後他到達自己的小倉庫,打開自己 設置的鎖,取出想要的東西。
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便捷,但實際上,每一個細節背後都有玄妙之處。比如,這座三層的自助式倉儲設施,實行實名登記,客戶需刷IC智能卡方能使用電梯, 電梯也只能進入他租用的倉庫所在樓層;每個倉儲都是獨門獨戶獨立門鎖,絕對私密;50多台紅外監控設備24小時開啟,確保物品安全;這樣的小倉庫,也不是 想像的那麼貴—租金按月結算,最小0.7 m3的倉儲月租只要298元,最大51 m3的月租金為3570元。
陳昱將這些賣點印發成一些小冊子,在地鐵上發放,還參與了網絡團購活動。這給他帶來了一些大學生、附近居民以及淘寶賣家。後者更是陳昱沒有料想到的 客戶群體。受限於空間,一些淘寶賣家在生意上了規模之後,迫切需要尋找更大的倉儲空間。上海原有的倉庫,都是鋪開式,私密性和安全性不夠,而且無法做到 24小時隨時取放。相較之下,自助式小倉庫,租期靈活,租金較便宜,成了他們的一個好選擇。
試運營4個月後,悠悠空間的出租率達到40%。陳昱又作了一次調整,增加了100個0.7 m3的儲物櫃。「從出租情況看,小的儲物櫃最受歡迎。」陳昱說。比如,最受青睞的5m3空間,看上去只有一個電梯轎廂那麼大,但在專業人員的巧手包裝下, 竟能將一室一廳的家具存放在裡面。
這時競爭開始不期而遇。有一段時間,陳昱的一些客戶都接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方聲稱自己也能提供自助式倉儲服務,且價格更便宜。陳昱大驚,悄悄地跑去對方的倉庫看了看,發現硬件設施比較粗糙,安全性與便利性也無法實現,這才稍微放了心。
但這個小插曲還是讓陳昱多了一份感悟,現在尋找商機的資本無處不在,單單提供設施,增值空間並不大,硬件更容易被模仿趕超,不足以提供競爭壁壘。比 如,如果房企在建大型社區時「順便」也建一個自助式倉儲,將此作為配套設施的一種,形成社區與倉儲之間的聯動,悠悠空間就很難與這種規模性擴張的房企競 爭。
「一定需要再增加更有成長空間的項目才行。」在陳昱團隊的設想中,目前只是三步戰略中的第一步。當悠悠空間形成規模後,寬宇空間項目將被啟動,通過 云計算將存儲在悠悠空間的客戶文檔或物件系統化、網絡化。通過掃瞄、RFID(射頻識別)等技術應用,客戶能隨時看到所存物品的位置和狀態,並且查看其中 的內容。第三步則是啟動物聯網項目,將自助式倉儲的物理空間與互聯網所提供的網絡云計算整合應用。
陳昱希望這些當下流行的概念在悠悠空間一一落地實現。以一家畫廊的藏品為例,它存放在悠悠空間,這是第一步;將藏品進行三維掃瞄,並上傳互聯網,畫 廊可隨時通過遠程登錄互聯網向客戶展示,這是第二步;當客戶有意向購買的時候,畫廊可隨時在網上下達指令,悠悠空間很快就能把原物送抵畫廊。
只是,能否打通整個倉儲的上下游這才是三部曲的關鍵。比如,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客戶響應系統—從客戶決定使用倉儲設施開始,就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打 包、運輸、進庫等等,而在這個過程中,RFID、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激光掃瞄器等設備讓被存儲的物品信息上傳到互聯網,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監控 和管理。
現在,陳昱的首要任務還是提高示範店的出租率,多開搨本地客戶。淘寶用戶的意外出現就啟發了陳昱,他現在正有針對性開拓這類初創公司客戶。儘管有些 困難,但陳昱不著急,他知道這塊市場需要培育。而且從長遠考慮,僅靠外國人和有海外背景的中國客戶,項目是很難長足發展的,未來要真正解決項目的收入問 題,最終還是要靠本地市場需求的拉動。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98062.html
5克的皮,16克餡,18個褶,多個褶會厚,少個褶會薄,均勻美觀,咬下去汁液從餡料裡伴著特有的蒸香濺出,刺激你的味蕾,這就是鼎泰豐小籠包帶來的近乎完美的饕餮享受。
「鼎泰豐」創建於1972年,就像很多餐飲領導品牌一樣,起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鋪,賣大眾食品小籠蒸包,掌櫃楊秉彝同時也身兼夥計招呼客人。慢慢地由客人間的口口相傳,「鼎泰豐」茁壯成長起來。1993年鼎泰豐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餐廳,是唯一上榜的中餐廳。
1996年鼎泰豐將業務拓展境外,日本是第一站,並與日本合作開發現代化電腦蒸包機控制系統。隨後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相繼鋪開。2001年,鼎泰豐進入中國內地,第一家店開在上海,之後又在北京、天津等城市開設多家分店。
除了招牌小籠包,鼎泰豐餐廳主營中華傳統美味小吃,比如元盅土雞湯、紅燒牛肉麵、菜肉蒸餃等。
鼎泰豐從食品原料選購、加工、蒸煮、供應都有著一套嚴格的標準。
在原料選擇方面,小籠包用的肉餡一律採用新鮮豬肉,絕不可用冷凍肉。蝦餃、蟹黃小籠包等皆採用活蝦活蟹,以保證肉質鮮嫩。紅燒牛肉麵選擇特定的麵 粉。不僅是小籠包,鼎泰豐製作的每種食品,都有嚴格的出品標準,因此每位廚師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廚藝訓練,熟練掌握每一道操作過程後才能上崗。
在食品的外形製作工藝方面,鼎泰豐要求帶給食客審美的享受,包小籠的面皮直徑要達到6.5公分的標準尺寸,餡料放入面皮中,總重量要準確達到21克,過多或太少都得修正。面皮仔細折成18摺。顧客品嚐美食的同時感受飲食文化。
蒸煮採用電腦系統監控,工作人員遵循嚴格的標準程序,例如小籠包上籠蒸的時間要嚴格控制在4分鐘,這樣才能保證口感。
由於小籠等特色小吃講究現做現吃的新鮮,鼎泰豐一直延續著「堂吃」的傳統方式,並沒有外賣或超市供貨。食物的壽命按小時計算,超過時間,立即報廢處理。以確保食物的口感和品質,也維護了鼎泰豐的品牌形象。
鼎泰豐傳承的不僅僅是中華美味,還有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很多國際名人如梅爾·吉普森、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宮澤理惠、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成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http://news.imeigu.com/a/1317058382272.html
近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按照2010年收入排名的全球500强企业名单,同时也披露了这些企业当年的净利润。从数字来看,收入排名第42位的瑞士雀巢公司(Nestlé)以328亿美元的净利润成为500强中盈利最多的企业。这一结果很让人意外。
首先,从行业背景来看,过去几年盈利最多的企业一直是国际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在2005年至2009年度公布的排名 中,雄踞利润榜首5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去年则凭借246亿美元的净利润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2010年度公布的盈利最多的企业。油气公司在高油 价、高气价的推动下,在利润排行榜上长期占据显赫位置,而雀巢公司所在的食品行业近年来鲜有惊人表现。
其次,从公司经营来看,雀巢公司在《财富》500强排名此前10年公布的结果中,净利润排名从未进入过前5名,最好的名次是第9位(2008年,净 利润167亿美元),公司去年并未发生大规模并购行为,最近两年收入排名分别为44位和42位,基本稳定,而利润排名则一下由2010年的第29位跃居首 位,着实引人关注。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仔细翻阅了雀巢公司的年报,从中发现了玄机。
雀巢公司2010年的328亿美元净利润中,有244亿美元来自非持续性经营业务,持续经营业务贡献的净利润仅为84亿美元。年报中披露:非持续性 业务是雀巢旗下的全球最大眼护理产品制造商爱尔康(Alcon)公司业务,雀巢公司于2010年1月4日以283亿美元的价格向瑞士诺华公司出售了爱尔康 公司52%的股份。此交易于2010年8月25日收到监管部门批准并最终完成。交易完成后诺华公司成为爱尔康的最大股东,持有爱尔康已发行股票的约 77%。
由此可见,雀巢公司利润表中披露的328亿美元的净利润,并不完全符合财务会计中的持续经营基本假设,其产生盈利的部分重要活动不具有持续性,该公 司的净利润与其他公司不可比,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最多企业。从可持续经营角度来看,2011年度公布的500强企业中真正盈利最多的企业是俄罗斯天 然气工业公司,该公司2010年净利润为319亿美元,连续两年成为《财富》500强中盈利最多的企业,石油、天然气公司盈利较多、长期占据利润排行榜首 位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张昕、姜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1-11-7 AD
美國嚴重缺乏理工科博士,因美國人本身不願意攻讀,外國學生成為美國一流大學嘅寵兒,中國、印度學生周街都係,所以喬布斯生前與其他矽谷名人嘆息美國授予 中印學生一級科技知識,跟住趕晒啲畢業生走,益晒中印俄等大國。話得說回來,假如下任美國總統與國會真的通過 Staple Act(有理工科博士學位就有綠咭)嘅話,中印博士生咪有好大機會留晒喺美國,唔願返回祖國?如此一來,美國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盡攬天下英才,世界霸主 地位誰與爭鋒?講軟實力喎,美國有令人願意留下不走之魔力,就係最佳軟實力。「胡潤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做咗一個調查報告,發現中國千萬富豪之中,一成四 已移民外地,四成六考慮移民,投資移民以美國為首選,香港其次,此發現真是不得了,如果美國真的推出 Staple Act,中國富二代蜂擁去美國讀理工科,中國容乜易人財兩空?唔,美帝國主義者擁有最大殺傷力武器──理工學位送綠咭,中印難以抵禦呀!平民如此,高官變 本加厲,重慶「紅人」薄熙來兒子薄瓜瓜讀書頂呱呱,一早入咗哈羅公校,與英國貴族同聲同氣;胡耀邦之孫在耶魯畢業;萬里之孫女十六歲就到美國入高中。 2011年到美國讀中學嘅中國學生有 6725人,係 2006年嘅一百倍,做留學顧問嘅公司,喺內地一定好發,好發。
中國富豪投資海外,首選美 國( 42%),次選香港( 38%),而富豪投資第一件事就係買樓,唔怪得香港啲豪宅咁好銷路。信和賣大埔白石角樓花,就走上大陸做幾場路演,吸引內地富豪,呢啲胡潤調查資料證實香 港樓市可一分為二,細單位低價樓係本港居民買嘅,供應愈來愈多,需求受本地人嘅收入增長幅度所影響,細單位嘅樓價好難大升,甚至會回落;而大單位豪宅供應 幾難大幅度增加(因政府賣地有限呎,限量措施,而新土地供應多以適合細單位為主),偏偏有錢人嘅需求甚大,內地富豪需求不絕,有乜辦法唔將豪宅價格推高! 低價樓做九成按揭嘅負資產在九月大幅度增加,大家不可不知其中涵義。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475026156/
2012-1-12 NM
陳法拉於08年已下嫁Neway大少薛世恒的傳聞講足幾年,但兩人對已婚一事堅持封口,未有加以否認。本刊收到可靠消息,當年薛大少為娶得法拉入門,不但移船就磡於美國成親,還送上佔地達四萬呎的莊園別墅作為聘禮。 四萬呎莊園巨宅內,七間睡房、六個浴室、視聽房、桌球室、三萬呎前後花園,噴水池,應有盡有,連廚房都有兩個,比對其他無綫姐仔每日營營役役,還要屈居於幾百呎蝸居,身為豪門新抱的法拉,我行我素,零舍不同。
請假結婚
陳法拉○六年底邂逅Neway大少薛世恒,兩人旋即打得火熱。據知,當年尚未做薛家新抱的法拉,對演藝事業抱有極大野心,對人對事都極為主動和熱情,無論宣傳和演出都搏到盡;加上電力十足,被指是葉璇第二。 直至○八年演出《家好月圓》,陳法拉被指態度急轉,經常黑面,甚至對幕後人員發脾氣,當時還傳出無綫召她照肺,也一度掟她入雪櫃。「嗰陣其實佢係同無綫請咗個長假,同薛世恒返美國註冊結婚,同行嘅仲有佢老爺薛濟傑,同薛世恒嘅妹妹。」知情人透露。
巨宅解構
陳法拉的近七千呎巨宅,位處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郊的豪宅地段;巨宅外觀充滿美國傳統南方大宅的味道,連同前後花園計算,佔地面積達四萬多呎;足足有十個籃球場大小。
巨宅分別由兩層高連地牢的主樓及一層高的副樓組成,內設有五間睡房,配六間浴室;千呎巨廳、飯廳、起居室、三間車房,兩個廚房,極盡奢華。
筍價買屋
據 知,當年薛世恒為娶法拉入門,送上千萬禮金;○八年剛巧正值美國次按風暴,收下巨額聘禮的法拉,一炮過以超筍價七十六萬美元,買下位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 大市郊的一幢近七千平方呎莊園巨宅銀主盤,連同前後花園,佔地更達四萬多呎。 建於○二年的莊園巨宅,全幢分別由兩層高的主樓及一層高的副樓組成,包括有千呎巨廳配水晶吊燈,二十呎超高樓底,視聽房、桌球室、古典設計的辦公室等,應 有盡有。大宅內有兩個飯廳及兩廚房處於不同樓層,並分別設有主人套房。雖然法拉父母也同住大宅內,但法拉和老公薛世恒返美度假,即使入住莊園,也保證二人 世界不受騷擾。
諸葛爭寵
○八年已手握豪門長期飯票的陳法拉,對人對事變得更有恃無恐。「拍《家好月圓》時掟過電話鬧 幕後人員,連好多前輩藝人都睇唔過眼,一句講晒,法拉就係『太恃』,以前又想拍戲又想唱歌,但嫁咗之後,對呢啲嘢淡晒。」 據知,當年她答允薛老太為薛家開枝散葉,不過婚後卻採取拖字訣,搞到薛家兩老甚為不滿,因此,造就二少薛嘉麟女友諸葛梓岐有位攝,答應盡快生B,冧掂未來 奶奶。「早排法拉又話面癱,辭演《名媛望族》,其實佢想留多啲時間陪薛家兩老,修補番啲關係。」知情人說。 進取心極強的陳法拉,中三從四川移民到美國,由不諳一句英文,極速進步到入讀學校的尖子班,並以獎學金入讀美國名校Emory University,為求盡早出位,自十九歲開始已不停參加選美,○五年回港參選「國際華裔小姐」,成功進身娛樂園。 至於老公薛世恒,父親薛濟傑是市值十三億中大印刷主席兼創辦人,娛樂旗鑑公司Neway本由薛大少打理,可惜年前大權旁落,細佬薛嘉麟深得老父信任,成為 真正揸fit人。 對於秘婚傳聞,法拉一直未加否認,甚至默認與薛大少同居,早年薛大少外婆的喪禮上,她不避嫌一身素服,與老公一齊坐在家屬席上。昨日她出席公開活動,對於 ○八年與薛世恒秘密結婚一事,她未有正面否認:「呢個問題好耐喇噃!」並默認薛世恒的老公身份,更表示今年春節會在美國度歲,但會跟老爺奶奶一起團年。
相愛五年
「拉恒戀」於2006年曝光,兩人花了五年時間才由避忌到公開,隨着法拉的事業日漸暢順,亦不避嫌公開提及另一半薛世恒,又經常讚對方有責任心及溫柔體貼,成為外間公認的一對。
撻着
2006年11月傳與薛世恒撻着熱戀三個月,陳法拉否認戀情,澄清與他只是朋友及工作伙伴。
見光
2007年5月陳法拉載薛世恒在中環遊車河時遇上記者,情侶關係曝光。
同居 2008年9月傳與薛世恒同居畢架山,陳法拉有保留地以「不是沒有可能」形容兩人的感情關係。 關係浮面 2009年2月陳法拉現身男友薛世恒外婆喪禮,親密關係逐漸浮面。 豪門新抱 2010年1月陳法拉出席活動時被大會以「薛家準新抱」稱呼,她表現很抗拒,更張揚不會到薛家拜年。 傳已婚 2011年2月傳陳法拉收逾千萬禮金,包括美國豪宅與名車,並在美國與薛世恒秘密註冊結婚,陳法拉不置可否。 穩定公開 2011年11月陳法拉首度繑實薛世恒出席公開活動。
藝人愛秘婚
很多藝人願意將戀情公開,但講到結婚,仍是喜歡秘密行事,首選國家均為美國拉斯維加斯,貪註冊手續方便,是香港藝人秘密結婚勝地。
黎明 樂基兒
2008年3月,黎明與樂基兒被踢爆在美國賭城註冊結婚,然後再往馬爾代夫度蜜月。
劉德華 朱麗倩
2008年6月,劉德華與朱麗倩在08年6月23日在賭城秘密結婚,結束了24年的地下情,有情人終成眷屬。
丁子高 楊千嬅
2009年8月,楊千嬅與相戀兩年半的丁子高在拉斯維加斯旅遊時,即興在當地註冊結婚,返港後才被踢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