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存放秘密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9/27492.aspx

狹窄的居住空間之外,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生活的「外接硬盤」存儲秘密?

38歲的陳昱回到國內發現在國外流行多年的自助式倉儲服務,國內竟然沒有,他決定自己弄一個。

文 _ 陳晨   攝影 _ 肖南

2010年春天,在國外生活了20年的陳昱,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從美國辭職回到上海。在隨行的15件行李中,有一份磚頭厚的創業計劃書。他要來中國做自助式小倉庫項目。

自助式小倉庫,在香港、新加坡又被稱為「迷你倉」、「儲物倉」,1960年代興起於美國,後流行於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華爾街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全美平均每10戶就會租用一個自助式小倉庫。對於經常被派到外地操作中短期項目的公司人來說,小倉庫更是必備之物。

陳昱原是日本SKK的一名項目管理工程師,因為工作關係,他一直在日本、美國輪流居住工作。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租用一個被他稱為「生活外接硬盤」 的自助式小倉庫,存放他大量的私人藏書—很多書他不一定會再重讀,但只要是被保存下來的,每一本書背後都是一段私人的時光和記憶。

陳昱覺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生活的「外接硬盤」—它既可以容納一個購物狂過季的衣服、鞋子和包包,也可以盛放一個家庭幾十年回憶濃縮成的書本、玩具、畫冊,如果你是個生意人,還有必要存放一些重要的人事資料、財務資料等。

可是這樣的體驗卻經常被打斷。比如,當他因為某個中長期項目回到中國的時候,他就為找不到這種小倉庫而懊惱。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陳昱說起這事時,才發現大家原來都有類似的苦惱。聚會散去,他立即翻閱相關資料,這才發現—經過40多年的發展,根據國際倉儲協 會(SSA)的統計,截至2010年美國共有3萬家專業自助式倉儲企業運營著超過5萬家的自助式小倉庫,2010年,美國自助式倉儲行業的營收約200億 美元。

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期間,自助式倉儲也沒有像其他行業那樣滑入低谷,相反仍在增長。中國的近鄰、寸土寸金的日本,也很早就引入了自助式倉儲,並且增加了日本式的精益管理方法,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從來沒有過創業經歷的陳昱,突然想試一試。陳的5位朋友也很有興趣,於是幾個人就從各自的職業背景—工程、網絡技術、設施管理、統計學教授與營銷公關出發,花了幾個月時間做前期論證,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陳昱團隊將前期預算定在700萬,他們的目標是先建旗艦店,通過一年半左右達到收支平衡。此後再規模化,在3年內複製2家店,5年內在全國複製5家店。

他們給這個創業項目起了個詩意的名字「悠悠空間」,陳昱是這個計劃的執行者,也是這個創業團隊中唯一全職創業的。

第一家店定在了上海—這是陳昱的故鄉:房價高,人均住房面積有限,生活需求卻豐富,這種空間壓力自然需要像自助小倉庫這樣的「外接硬盤」來釋放。陳 提供了一個數據:在房價數萬元每平方米的上海,本就狹小的房子卻有35%的空間被浪費在存儲功能上。如果將這部分空間釋放,城市人的生活將有一些喘息的空 間,觸角也可以伸得更廣。

按最初的計劃,他需要先在上海拿一塊地,通過自建的方式量身定做一個小倉庫,就像在美國那樣。在市場最成熟的美國,自助式小倉庫多選址在交通便利的 市中心或城鄉接合處,只有20%設在郊區或者空曠地。在另一個成熟的市場日本,因土地有限,多採用集裝箱充當儲物櫃,以服務精細著稱。

辛苦奔波了一圈後,陳昱才發現受政策限制,在中國拿地幾乎是一種幻想。陳昱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現有倉儲項目裡挑選一些現成的加以改造,但問題又隨之而來—上海的大多數倉儲項目都在郊外,比如青浦、嘉定和松江,這又跟自助式小倉庫的便民性質背道而馳。

在多處尋找之後,陳昱最終定下了一個老廠房的三層樓面。由於國有企業退城進郊,上海有許多老廠房、倉庫被空置,陳昱看中的這個廠房位於正向知識性社區轉型的楊浦區,交通便利,環境也不錯,背靠公園和藝術園區。

只是,工業廠房作為他用,物業使用性質轉變必須通過規劃局、房地局、消防局等多個部門審批。等這些審批程序走完,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另外,由於是舊房改造,改造的費用要超出自建成本將近一倍,陳昱不得不提高了預算—在最初的規劃,前期預算只有700萬。

接下來是大刀闊斧的改造。這時,團隊協同作戰的優勢就顯現了:統計學教授負責精密測算,將儲物櫃分為從0.7m3到51m3不等的規格,每種規格數量不等,共1000個;工程師畫好圖紙,項目管理在現場推進;IT工程師做網頁;營銷公關則做出一系列的推廣計劃。

2011年1月,悠悠空間開始試業。他們首先圈定的客戶是外國人以及有過海外生活背景的中國人,這些人接觸並使用過自助式小倉庫,推廣起來較容易。

低價、私密、安全、便利是陳昱常掛在嘴邊的幾個賣點。舉例而言,當一名客戶完成他的工作,深夜12點驅車趕往自助式倉儲設施,希望拿到一份私人物品 以備第二天使用時,他必須手持一張專屬IC電子智能卡,進入其倉庫所在樓層。當他進入過道時,過道上的感應燈依次亮起。最後他到達自己的小倉庫,打開自己 設置的鎖,取出想要的東西。

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便捷,但實際上,每一個細節背後都有玄妙之處。比如,這座三層的自助式倉儲設施,實行實名登記,客戶需刷IC智能卡方能使用電梯, 電梯也只能進入他租用的倉庫所在樓層;每個倉儲都是獨門獨戶獨立門鎖,絕對私密;50多台紅外監控設備24小時開啟,確保物品安全;這樣的小倉庫,也不是 想像的那麼貴—租金按月結算,最小0.7 m3的倉儲月租只要298元,最大51 m3的月租金為3570元。

陳昱將這些賣點印發成一些小冊子,在地鐵上發放,還參與了網絡團購活動。這給他帶來了一些大學生、附近居民以及淘寶賣家。後者更是陳昱沒有料想到的 客戶群體。受限於空間,一些淘寶賣家在生意上了規模之後,迫切需要尋找更大的倉儲空間。上海原有的倉庫,都是鋪開式,私密性和安全性不夠,而且無法做到 24小時隨時取放。相較之下,自助式小倉庫,租期靈活,租金較便宜,成了他們的一個好選擇。

試運營4個月後,悠悠空間的出租率達到40%。陳昱又作了一次調整,增加了100個0.7 m3的儲物櫃。「從出租情況看,小的儲物櫃最受歡迎。」陳昱說。比如,最受青睞的5m3空間,看上去只有一個電梯轎廂那麼大,但在專業人員的巧手包裝下, 竟能將一室一廳的家具存放在裡面。

這時競爭開始不期而遇。有一段時間,陳昱的一些客戶都接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方聲稱自己也能提供自助式倉儲服務,且價格更便宜。陳昱大驚,悄悄地跑去對方的倉庫看了看,發現硬件設施比較粗糙,安全性與便利性也無法實現,這才稍微放了心。

但這個小插曲還是讓陳昱多了一份感悟,現在尋找商機的資本無處不在,單單提供設施,增值空間並不大,硬件更容易被模仿趕超,不足以提供競爭壁壘。比 如,如果房企在建大型社區時「順便」也建一個自助式倉儲,將此作為配套設施的一種,形成社區與倉儲之間的聯動,悠悠空間就很難與這種規模性擴張的房企競 爭。

「一定需要再增加更有成長空間的項目才行。」在陳昱團隊的設想中,目前只是三步戰略中的第一步。當悠悠空間形成規模後,寬宇空間項目將被啟動,通過 云計算將存儲在悠悠空間的客戶文檔或物件系統化、網絡化。通過掃瞄、RFID(射頻識別)等技術應用,客戶能隨時看到所存物品的位置和狀態,並且查看其中 的內容。第三步則是啟動物聯網項目,將自助式倉儲的物理空間與互聯網所提供的網絡云計算整合應用。

陳昱希望這些當下流行的概念在悠悠空間一一落地實現。以一家畫廊的藏品為例,它存放在悠悠空間,這是第一步;將藏品進行三維掃瞄,並上傳互聯網,畫 廊可隨時通過遠程登錄互聯網向客戶展示,這是第二步;當客戶有意向購買的時候,畫廊可隨時在網上下達指令,悠悠空間很快就能把原物送抵畫廊。

只是,能否打通整個倉儲的上下游這才是三部曲的關鍵。比如,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客戶響應系統—從客戶決定使用倉儲設施開始,就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打 包、運輸、進庫等等,而在這個過程中,RFID、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激光掃瞄器等設備讓被存儲的物品信息上傳到互聯網,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監控 和管理。

現在,陳昱的首要任務還是提高示範店的出租率,多開搨本地客戶。淘寶用戶的意外出現就啟發了陳昱,他現在正有針對性開拓這類初創公司客戶。儘管有些 困難,但陳昱不著急,他知道這塊市場需要培育。而且從長遠考慮,僅靠外國人和有海外背景的中國客戶,項目是很難長足發展的,未來要真正解決項目的收入問 題,最終還是要靠本地市場需求的拉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