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 月券商業績同比劇增;環比分化再融資需求強烈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5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8 15:00 編輯

4 月券商業績同比劇增;環比分化再融資需求強烈
作者:杜麗娟

行業近況

18 家上市券商公布4 月經營數據,單月共實現營業收入269.97億元,環比上升38%,同比大幅上升421%;單月共實現凈利潤132.13 億元,環比上升38%,同比上漲340%;2015 年4 月末16 家上市券商凈資產4,773.28 億元,單月增長372.45 億元(註:可比口徑剔除申萬宏源和國信)。

評論

高beta 屬性受益於市場持續走牛,披露券商業績同比均錄得大幅增長,但環比來看,出現明顯分化。

► 指數繼續走強:滬深300 單月漲幅17.25%,上證綜指上漲18.51%,深證綜指漲幅15.80%,創業板上漲22.38%,除吸引大量新投資者進場外,預計券商也會錄得較高投資收益。

► 一人一戶新政疊加天量日均交易額:一人多戶實行首周錄得356 萬新開戶數戶,次周突破400 萬戶,同時4 月市場日均交易額錄得1.42 萬億天量。雖然預計傭金率下滑迅速,但經紀業務仍會受益於高企的交易額錄得大幅增長。

► 兩融余額再創新高,環比增長23%至1.84 萬億,質押回購余額也持續增長,中間業務收入進一步顯著提升,也催化券商再融資需求。

► 環比營收分化:大型券商中,中信(+92% QoQ),廣發(+57%QoQ)凈利潤環比增長較快,海通/華泰凈利潤分別僅錄得5%/1% QoQ,海通凈利潤率出現大幅下滑,而華泰在1Q15已接近監管6 倍杠桿上限,再融資需求強烈。

► 小型券商中,山西證券環比錄得負增長(-1% QoQ),太平洋(+173% QoQ),東吳(+93% QoQ)等增速居前。

我們認為,1)資本中介業務快速發展導致券商資產負債表消耗過快;2)證監會風險杠桿監管將是短期制約券商營收進一步提升,也導致行業進一步分化的關鍵因素。

另外,傭金率的超預期下行引起我們交易額回落後經紀業務收支平衡的擔憂,短期看除了交易額高企,證券板塊難現系統性利好催化劑。我們建議投資久期較短的投資者短期內標配證券行業,雖然全年來看基於A 股牛市預期的假設我們仍然系統性看好證券板塊。全年維度仍然首推華泰、中信、招商和光大;短期建議關註國金、西南和長江證券的交易性投資機會。H 股方面,目前估值我們認為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的投資機會基本無差異。光大控股仍然是我們港股的首推標的。

風險
傭金率下滑超預期。





(來自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07

5月百城房價環比止跌 部分買家逃離股市入樓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888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96

5月百城房價環比止跌 部分買家逃離股市入樓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888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97

5月百城房價環比止跌 部分買家逃離股市入樓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888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49

6月全國汽車產銷環比雙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19

5月26日,工人在某汽車總裝車間生產汽車。 (新華社記者 李斌/圖)

近日,中汽協發布最新數據,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5.1萬輛和180.3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5.8%和5.3%;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分別下降0.2%和2.3%。該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同環比雙降,且汽車銷量降幅更大,企業庫存繼續上升。主要原因是乘用車產銷下降明顯。

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9.5萬輛和118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6%和1.4%。月度累計增幅繼續回落,比上年同期均回落7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

據中汽協統計,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9萬輛,銷售2.1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1倍和1.8倍。

1-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7.6輛,銷售7.3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9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1.9倍。

在其他汽車銷量下滑跡象明顯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產銷卻逆勢上揚,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向人民網表示,政策的長期穩定是重要原因,2016年-2020年的補貼政策讓企業看到了穩定的政策走向,更加堅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

其次,政府各部門之間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都有比較好的配合。另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可度,推廣起來比較容易。

乘用車產銷低於同期

作為汽車的主要部分,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58.7萬輛和151.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5.3%和6.1%;同比分別下降0.7%和3.4%,這也是今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

除春節因素影響外,上次產銷同比雙下降為2008年12月份。

1-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032.8萬輛和100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4%和4.8%,增幅分別回落4.7和6.3個百分點。

分類型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SUV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分別為47.55%和45.94%;MPV產銷增速超過15%,分別為16.4%和15.3%;轎車產銷分別下降4.4%和5.9%;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17.7%和19%。

“與上年同期相比,轎車結束增長,交叉型乘用車降幅略有加大,SUV和MPV增幅趨緩。”中汽協行業信息部主任陳士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6月份乘用車產銷下滑,雖然與2008年的數據類似,但2008年是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造成經濟下行,今年國民經濟的放緩與2008年不同,汽車產業發展中也能看到轉型升級痕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28

眾籌遭遇行業陣痛 8月私募股權募資環比驟降三成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12/945700.html

最新出爐的行業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共有正常運營眾籌平臺230家(含私募股權融資平臺),平臺數量比上月增加6家。

 

幾天前,百度消費眾籌平臺正式上線,淘寶、京東、蘇寧、騰訊等大佬齊聚的眾籌行業再添一員虎將。2015年被認為是眾籌行業的騰飛之年,但剛剛過去的8月卻不平靜,除了股權眾籌第一案在海澱開庭,證監會也在8月初正式發文給出“股權眾籌”法律定義,在新政的威懾下這個急欲騰飛的行業不得不遭遇規範發展的陣痛。

最新出爐的行業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共有正常運營眾籌平臺230家(含私募股權融資平臺),平臺數量比上月增加6家。私募股權融資仍是全國平臺數量最多的類型,有111家;其次是獎勵眾籌,有66家;混合眾籌為48家;公益眾籌仍然為小眾類型,僅有5家。

同時,在新政的威懾下,以往備受行業熱捧的私募股權融資項目遇冷。相較7月新增項目占比達到40%而言,8月私募股權融資新增項目僅占到總項目數20%。

私募股權融資平臺依然最多

眾籌行業8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共有正常運營眾籌平臺230家(含私募股權融資平臺),平臺數量比上月增加6家。從8月新上線的平臺類型上看,有公益眾籌、私募股權融資和混合眾籌三類,公益眾籌平臺有1家,私募股權融資平臺有4家,混合眾籌平臺有1家。

值得註意的是,全國各種類型的眾籌平臺中,私募股權融資平臺最多,有111家;其次是獎勵眾籌,有66家;混合眾籌為48家;公益眾籌仍然為小眾類型,僅有5家。

從眾籌平臺分布的情況看,北京以62家平臺數位居榜首,比上月新增1家;廣東省以55個平臺數位居其次,新增3家平臺;上海排第三,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37家,新增2家平臺。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五個地區眾籌平臺數繼續保持前五,占全國總量的79.13%。在8月已籌資金額地區分布上,北京、廣東和浙江繼續保持前三,籌資金額分別為2.16億、1.77億元和1.34億元。上海和江蘇分居四、五位。上述五個省市籌資金額占全國總籌資金額的90.09%。其他省份僅籌資0.70億元左右,地區差異依舊十分明顯。

私募股權融資已籌資金環比下降近三成

8月,眾籌行業共新增項目3264個,其中,獎勵眾籌項目最多,為1666個,占總項目數51%;其次是公益眾籌,占比為29%,為956個;最少的為私募股權融資項目,占到總項目數的20%,為642個。

在新增預期籌資金額上,8月共有22.53億元,環比7月23.61億元下降了4.57%。8月,私募股權融資總的預期籌資金額繼續獨占鰲頭,但環比7月下降了4.27%,降至16.87億元。公益眾籌預期籌資金額環比上漲159.85%,達2.11億元;獎勵眾籌預期融資金額下滑明顯,環比下降31.41%,降至3.55億元,雖然在項目數上領先7月,但8月獎勵眾籌平臺項目普遍預期籌資金額不大。

在已籌資金額上,8月共完成募集金額7.04億元,環比7月8.27億元下降14.89%。其中私募股權融資8月已籌資金額環比下降29.03%,降至3.58億元;獎勵眾籌項目環比7月上漲8.88%,達3.25億元,接近預期籌資的3.55億元;公益眾籌8月已籌資金額降至0.21億元。私募股權融資與公益眾籌的已籌資金額均遠小於預期。

從眾籌投資人數上看,公益眾籌參與度最為高漲,環比7月上漲54.97%,達144.80萬人,其次為獎勵眾籌,參與投資人數環比7月上漲33.21%,而相反的是,8月私募股權融資投資人數出現下降。

“股權融資眾籌”遭遇政策規範

數量占比最多的私募股權融資平臺8月表現卻是最差,這一切與8月7日的一紙公文不無關系。

8月7日證監會官網刊登了一則《中國證監會致函各地方政府規範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函,給整個股權眾籌市場帶來一絲寒意。“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活動”,只此一句,就讓大家感到猛踩剎車的意味。檢查對象包括但不限於“私募股權眾籌”、“股權眾籌”、“眾籌”名義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平臺,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融資是否進行了公開宣稱,是否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投資者對象是否超過200人,是否以股權眾籌名義募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檢查目的是為摸清股權融資平臺底數,排查潛在風險隱患,一旦發現有關違法犯罪情況,將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證監會對於股權眾籌的定義就是“公開,小額,大眾”,也就是公募股權眾籌的概念。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已意識到有關股權眾籌的立法和監管問題的重要性,正在加快制定眾籌行業相關規定及細則。

在這樣的背景下,私募股權融資項目驟降,私募股權融資8月已籌資金額也環比驟降近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明確提出上線股權眾籌項目的平臺必須取得相關牌照,而目前僅阿里(螞蟻達客)、京東(京東眾籌)和平安(前海眾籌)三家獲得股權眾籌牌照,而據業內觀察,三家平臺尚未正式上線股權眾籌項目,態度仍以觀望、等待細則出臺為主。

對其他形式的眾籌影響不大

事實上,8月眾籌平臺整體表現還是十分強勁的。京東眾籌以31960萬元成為黑馬,超過7月“冠軍”淘寶眾籌。已籌資額在千萬級別的眾籌平臺包括淘寶眾籌、蘇寧眾籌,騰訊樂捐,大夥投,天使客。

獎勵眾籌平臺中,淘寶眾籌的已籌資額接近億元大關,為已籌資金額最多的平臺;其次是京東眾籌,以6597.35萬元排名第二。創客星球8月已籌資金額達到百萬級別,5SING眾籌和99眾籌已籌資金額都超過10萬級別。

杭州本土專註於影視眾籌的聚米金融CEO方君,同時也是浙江凱富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他在解讀新政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時表示,“眾籌”這個概念在國內互聯網行業中得到了茁壯成長的空間,但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必須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發展。新政中明確指出“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活動。”這就是政府給出的負面清單,股權眾籌不能隨便玩。而其他的眾籌,只要法律和政策沒有明確禁止,當然是可為並受到政策支持的。

  • 每日商報
  • 何劍嶺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75

財政部:9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環比下降50%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370

(新華社/圖)

10月19日,財政部公告顯示,9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92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9.4%,同口徑增長7.1%。

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4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同口徑增長5.4%。

財政部表示,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下降以及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四季度中央財政收入增長壓力較大,大部分地區財政收入增長也面臨較大困難。各級收入征管部門要繼續堅持依法征管、堵漏增收,同時嚴禁收取過頭稅、“空轉”虛增收入等違法違規行為。

9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環比下降50%

數據顯示,9月,證券交易印花稅133億元,同比增長1倍,但與8月相比,則是環比下降50%。

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中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征收的一種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是根據一筆股票交易成交金額單獨對賣方收取的,A股基本稅率為0.1%且單向征收,基金和債券不征收印花稅。

這意味著,股票換手越頻繁,證券交易印花稅越高。

早前財政部網站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7月,稅收收入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是證券交易印花稅,執行數為1652.66億元,同比增長502.5%。

這一段時間也是股市最為火爆時期,之後大盤不斷走低,證券交易印花稅也隨之下降。8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為265億元,較7月下跌35億,同比增長3.4倍;9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又跌至8月的一半。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大降34.7%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國家通過向社會征收、土地出讓、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其中,土地出讓實現的收入占絕對的大頭,由於這一部分收入繼續大幅下降,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716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5%。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437億元,同比下降34.7%,9月增長3.5%。

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數據也顯示,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58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8月份擴大1.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916億元,下降27.5%,降幅擴大2.9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開發商的拿地意願並不強勁。盡管今年“330”以後,政府不斷推出購房新政,包括降低首套房貸款比例、下調基準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房企銷售業績,但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接受金融界采訪時表示,房地產的投資並沒有和銷售保持一樣的增速。這說明現在的庫存實在太多了。

林采宜認為,“現在的庫存,按照去年的銷售速度好好賣,要賣八年才能夠賣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28

海外精選業務三季度環比大增164% 唯品會也加入跨境電商爭奪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4828.html

海外精選業務三季度環比大增164% 唯品會也加入跨境電商爭奪戰

一財網 關健 2015-11-20 16:51:00

平臺模式的天貓國際,堅持自營自采的網易考拉海購和小紅書,主推海外買手C2C模式的洋碼頭等,再加上像蜜芽寶貝等一系列垂直平臺,跨境市場漸入“紅海”。

美國著名年度大促“黑色星期五”緊連著雙11,11月成了國內跨境電商真正的“黃金月”,也撐大了電商們的胃口。

天貓啟動了雙11的跨境元年,從隨後公布的交易數字顯示,其雙11一天的跨境GMV甚至超過了其他跨境電商平臺全年的交易額總和;洋碼頭、亞馬遜中國、小紅書、美麗說HIGO等平臺目前已經打響了黑五爭奪戰。在跨境電商風口將至的行業態勢下,專做特賣起家的唯品會也順勢加入戰團。

據唯品會剛剛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截至2015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其凈營收達8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63%,運營利潤較去年同期猛增241%至4.36億元人民幣。在連續取得12個季度盈利的同時,其海外精選業務與上季度相比增長了164%。唯品會方面認為,這得益於公司優異的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和持續提升的物流服務。

眼下,成立於2014年9月的唯品會跨境業務(海外精選)整合出韓國、歐美、日本、澳洲、港臺5個線上場館,熱賣商品集中在奶粉、紙尿褲、美妝、營養品等標品,與B2C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一樣,唯品會在跨境物流方向主要采取保稅區發貨模式。

據唯品會CFO楊東皓透露,目前跨境電商業務貢獻的銷售額占公司總銷售額(GMV)比例約為5%,預計這部分業務未來發展會更快,用於海淘的保稅倉庫面積目前在5萬平方米左右,接下來會不斷擴大。

事實上在今年雙11,跨境電商也是唯品會重點布局的業務之一,其五大“國家館”推出免稅包郵特賣,類目集中在服裝鞋包、母嬰、美妝、居家、保健、輕奢等,由海外買手精選爆款。據統計,雙11五個線上館過萬種商品銷量實現翻倍,創海外精選業務創歷史新高。

但唯品會在跨境業務的競爭對手並不弱,平臺模式的天貓國際,堅持自營自采的網易考拉海購和小紅書,主推海外買手C2C模式的洋碼頭等,再加上像蜜芽寶貝等一系列垂直平臺,跨境市場漸入“紅海”。

洋碼頭CEO曾碧波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已經成型,不再是最難啃的骨頭,該包機直郵的就直郵,該保稅進口就保稅倉,反倒是如何解決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很多國內消費者不知道國外真正流行的好東西,發現成本較高。

從這點看,像小紅書、洋碼頭等平臺都在積極通過社區方式將更多非標準化的洋貨介紹給國內用戶。在國內以服裝特賣為優勢的唯品會,未來在拓展跨境業務時同樣面臨從標品過度到非標品的路徑。

除跨境外,想要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內電商行業保持持續增長,拓展其他類目是唯品會不得不選擇的方向。目前,該平臺上註冊用戶突破1億,女性用戶占比80%,且銷售額貢獻占比最高的是服裝類目。但在天貓繼續鞏固服裝霸主地位、京東服裝開始崛起的競爭局面下,唯品會在服裝領域面臨的壓力在增大。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稱,在服裝鞋包傳統強項之外,公司去年在美妝品類業務上做得很好,今年母嬰品類做得很好,預計明年增長比較好的新品類是居家。對於新品類而言,比如3C業務,唯品會明年也將通過特賣模式推動這部分業務的增長。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34

去哪兒三季度營收增長超一倍 虧損環比收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907.html

去哪兒三季度營收增長超一倍 虧損環比收窄

一財網 樂琰 2015-11-25 17:45:00

運營虧損的同比擴大主要源於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的、積極的市場戰略,以及為加速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酒店直銷業務的增長,在產品研發和產品渠道方面的持續投資。運營虧損的環比縮小主要得益於總營收和毛利潤的強勁增長,以及運營成本的控制。

去哪兒網(QUNR. NASDAQ)11月25日公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顯示,去哪兒2015年第三季度毛利潤為8.2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8%。第三季度總營收為13.251億元人民幣(2.0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4%。但依舊虧損,虧損環比收窄。

第三季度去哪兒的無線收入為9.755億元人民幣(1.535億美元),同比增長381.3%,占總營收的73.6%,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40.4%。總機票量和酒店間夜總數分別為3,390萬張和2,200萬間夜,較2014年同期分別實現了49.4%和119.8%的增長。

各類成本費用依舊有所上升。三季度產品研發費用為4.088億元人民幣(6,430萬美元),同比增長78.1%,該增長主要源於產品研發團隊擴大而產生的薪資、福利以及其他人員相關費用的同比增長。除員工股權支出以外的產品研發費用為3.570億元人民幣(5,620萬美元),同比增長65.5%,占總營收的26.9%。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43.1%,第二季度該占比為37.5%。產品渠道費用為1.871億元人民幣(2,940萬美元),同比增長87.5%,主要源於地推團隊人員數量的同比增長。除員工股權支出以外的產品渠道費用為1.842億元人民幣(2,900萬美元),同比增長85.7%,占總營收的13.9%。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19.8%,第二季度該占比為15.0%。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7.683億元人民幣(1.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88.6%,該增長主要源於線下渠道拓展新移動用戶的支出迅速增長,其次是線上推廣費用的增長,以及銷售及市場團隊擴大而導致的薪資和福利費用的增長。

費用上升也導致虧損。去哪兒第三季度運營虧損為6.611億元人民幣(1.040億美元),2014年同期運營虧損為5.751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6.952億元人民幣。第三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運營虧損,其中剔除1.134億元人民幣(1,780萬美元)員工股權支出,為5.476億元人民幣(8,620萬美元),2014年同期為2.736億元人民幣。

運營虧損的同比擴大主要源於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的、積極的市場戰略,以及為加速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酒店直銷業務的增長,在產品研發和產品渠道方面的持續投資。運營虧損的環比縮小主要得益於總營收和毛利潤的強勁增長,以及運營成本的控制。

第三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7.348億元人民幣(1.156億美元),2014年同期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5.662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8.157億元人民幣。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縮小主要源於上述原因。

“2015年第三季度去哪兒營收同比增速達到164%,毛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28%,這是我們連續第六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速超過100%。業務基本面和增長勢頭繼續表現強勁。”去哪兒網CEO兼聯合創始人莊辰超表示。

“三季度無線收入同比增長381%,酒店間夜量同比增長120%,得益於毛利潤增長和合理的支出控制,虧損率大幅收窄。”去哪兒網CFO趙軼璐表示。

10月26日,去哪兒網宣布公司最大股東百度(BIDU.NASDAQ)將持有的178,702,519股A類普通股和11,450,000股B類普通股出售給攜程(CTRP.NASDAQ)。置換比例為1股去哪兒網美國存托憑證置換0.725股攜程美國存托憑證。置換完成後,攜程持有190,152,519股去哪兒網B類普通股。

2015年第四季度,去哪兒網預期總營收同比增長約105%~125%,毛利潤同比增長約85%~105%。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23

17家券商1月凈利環比大降近八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05/983140.html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國內主流17家券商實現營收57.8億元,環比降84%;凈利潤29.2億元,環比降76%。除長江證券和方正證券凈利潤增速很快外,其余15家券商均為負增長

Pbu394224_06.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袁東

A股市場在2015年6月開始的大跌途中,21家券商聯合救市,首批資金1280億元劃撥證金公司賬戶,用於投資藍籌股ETF,並承諾滬指4500點以下自營股票不減持。但在半年之後,滬指已經低於2800點,離4500點距離越來越遠。在不斷下跌的大市背景下,那些救市的券商現在還好嗎?

中信證券在2月4日發布的1月份財務數據簡報中稱,中信證券(母公司)在今年1月份凈虧損超6億元,並稱其原因是受1月份證券市場波動影響,公司持有的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本期變動產生損失,對該月財務數據影響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國內主流17家券商實現營收57.8億元,環比降84%;凈利潤29.2億元,環比降76%。除長江證券和方正證券凈利潤增速很快外,其余15家券商均為負增長。

 

證金救市浮虧或不容小覷

2015年7月4日,21家券商發出聯合公告,各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產的15%出資投資藍籌股ETF。

作為券商龍頭的中信證券在去年7月份就劃撥157億元資金到證金公司賬戶,而在去年9月中信證券更是擴大了投資規模,再次向證金公司註資54億元,兩次註資共計211億元。具體做法是,中信證券與證金公司簽署《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場外衍生品交易主協議》及《收益互換交易確認書》,並與證金公司開展收益互換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中信證券在去年註資證金公司後,公布的每個月財務數據都是盈利,唯獨進入2016年1月份,出現了6億元的虧損,這也恰是中信證券去年首次註資證金公司6個多月之後。

如果按照中信證券首次註資證金公司157億元計算,1月份的虧損額占157億的3.82%。由於去年12月中信證券的凈利潤達到了13億元。這樣看來,中信證券持有金融工具造成的損失應該大於6億元。這樣一來,可以預計證金公司救市抄底藍籌ETF的浮虧恐非小數目。

 

券商收入“斷崖式”下跌

隨著過去兩年股市的火爆,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券商股不僅引領大盤向上,其自身的營收也是大幅增長。

據記者了解,2015年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5752億元,同比增長121%,實現凈利潤2448億元,同比增長153%。但到了今年,券商業績嚴重受挫,國內主流17家券商1月營收57.8億元,環比降84%;凈利潤29.2億元,環比降76%。除長江證券和方正證券凈利潤增速很快外,其余15家券商均為負增長。

對此,券商也是心知肚明。長江證券就表示,股市低迷加大自營業績壓力。2016年以來市場經歷大幅調整,滬深300累計跌幅高達20.63%,股債兩端投資收益均承壓較大。此外,資本中介業務或有下滑,2015年市場加快了去杠桿進程,截至2月2日兩市兩融余額僅為9001億元,較高的保證金率進一步限制兩融規模的提升,市場低迷股權質押融資難有起色。2016年資本中介收入將有所下滑。

不過,2016年對券商來說有“危”也有“機”。長江證券認為,註冊制改革將驅動股權融資規模進一步提升。同時債券融資錦上添花,2015年公司債新政驅動融資規模同比增長612%達9734億元。發改委放寬企業債發行條件,預計2016年股債融資均將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由於券商集合資管主動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更強,低利率環境下相較於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更具備吸引力,預計未來主動管理規模和占比都將進一步提升。總體來說,長江證券認為,券商業2016年業績增長或承壓,業務結構會有所優化。

 

 

  • 每日經濟新聞
  • 趙橋
  • 袁東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