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俄口水戰升級 爭相拒絕為敘利亞問題背鍋丨視點

隨著敘利亞局勢愈發緊張,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均將上周發生的敘利亞化武襲擊歸責於對方,互相指責化武襲擊由對方造成。

4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時表示,俄羅斯已經收到情報,美國正準備在敘利亞其他地方挑起事端,以示對俄羅斯的挑釁,其中包括首都大馬士革的南部郊區。他表示,美國將和上次一樣,計劃在襲擊地點放置一些(化學)物質,並栽贓給敘利亞政府,指責他們使用了化學武器。此外,普京還表示,敘利亞化武事件應該查個水落石出。

而就在當天,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過他本人反複審閱情報,他十分肯定敘利亞政權應該對作出襲擊的決定以及行動負責。他還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考慮到近一個世界以來,國際社會都嚴禁使用化學武器,因此美國認為敘利亞頻繁違反國際法,並以極其殘忍的方式使用暴力。馬蒂斯的言論駁斥了俄羅斯有關化武襲擊並非敘利亞軍方蓄意所為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47

買地兇猛:地價全面更新 房企上半年爭相搶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290.html

每經實習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三四線城市成交搶眼

值得註意的是,在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限購,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政策影響下,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上半年表現搶眼。

克而瑞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成交土地總規劃建築面積17534萬平方米。分城市能級來看的話,一二三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積對比鮮明。一線城市成交土地總規劃建築面積為12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環比卻下滑30%;二線城市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1376萬平方米,同比下滑3%,環比下滑35%。而三四線城市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4944萬平方,同比為增長16%,環比增長高達29%。

而在成交金額方面,上半年一線城市總成交金額同比增長37%、環比下降25%;二線城市同比增長1%、環比下降36%;三四線城市則同比增長達117%、環比增長32%。

無論是土地成交總規劃建築面積,還是土地成交金額,三四線城市的表現都算一枝獨秀了。

為何有此不同表現?“上半年土地市場成交來看,一線城市供地緊張、地價高企的同時,環京、環滬、環廣深三大城市群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異常火熱。”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稱,這些城市的外來人口導入速度快,加速了這些城市房地產的去化,也增強了房企在這些城市拿地的信心。

比如今年5月22日,425家房企齊聚浙江嘉興,為爭搶8宗宅地鏖戰近8小時,最後通過抽簽方式才確定了競得者。如此壯觀的場面,可見一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火爆。

盡管如此,二線城市仍是土地投資的重點。上述克而瑞數據顯示,在成交土地總規劃建築面積方面,二線城市占比達到52%,三四線城市為41%。

二線房企加速規模擴張

在上半年房企購地大潮中,一些更加渴望做大規模的二線房企正在奮起直追。

中國指數研究院上半年全國房企土地成交金額TOP50數據顯示,碧桂園以828億元的土地支出領跑拿地榜單,萬科、恒大等傳統龍頭房企拿地支出也位列前位。此外,首開股份、新城控股、中梁地產、旭輝、中南置地等傳統二線房企也在加速規模擴張。

上述數據顯示,上半年首開股份以491億元的拿地支出位列榜單第7位,新城控股以259億元的拿地支出位列第11位,中糧、旭輝、中南置地分別以201億、181億、178億位列14、17和18位。

早前,中糧、旭輝分別提出未來5年要實現3000億元銷售目標,中南置地更是喊出2020年躋身行業前10。

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市場將出現3家萬億規模、20家千億規模的房企,且前30家房企的市占率將達到50%。

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在地價高企、拿地門檻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通過收並購等方式間接獲得土地資源逐漸受到房企的青睞。

比如素愛“買買買”的融創,上半年在收並購市場支出超過550億元,新增土儲超過5000萬平方米。而萬科、碧桂園、恒大等房企上半年在收並購市場也動作頻頻。

青島銳理機構總經理馬光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級市場獲取土地的難度很大,部分房企在二級市場通過收並購也是其擴張規模的正常方式。

溢價率回調 土地市場進入下半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4月6日住建部和國土部聯合發文,要求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情況後,一些城市土地出讓溢價率明顯回調。

如青島,其就通過在土拍時設置較高的門檻,來引導地價回歸理性,此前公開出讓的多宗地塊以零溢價成交。如4月17日,海信以3.96億元的底價摘得6宗420畝土地;5月11日,海爾以8.46億元的底價摘得5宗340畝土地。兩次土拍均對競買人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如須位列“2016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前30位、世界品牌500強等。

除了設置較高競買門檻,一些城市還通過完善競買規則給土地市場“降溫”。

如上海在4月11日就通過調整土地出讓規則,根據通過資格審查的有效申請人數確定出讓方式,在3人以下的采取掛牌方式;3人以上的采取招標方式。從目前采取該方式出讓土地成交情況看,溢價率明顯下降。如中海、中建、保利在5月26日競得的3宗宅地平均溢價率僅為24%,而萬科在8月28日更是僅通過一輪報價,以0.3%的溢價率摘得寶山區一宗宅地。

“在土地出讓時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防止出現地王,嚴防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馬光明告訴記者。

進入下半年後,近期各地密集出臺有關文件,鼓勵和支持租賃住房市場發展。如住建部等9部委7月22日下發《關於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了廣州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城市,目前已有11個城市先後出臺相關政策。

8月28日,國土部、住建部印發《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並計劃到2021年底,在選取的13個試點城市成功運營一批集體租賃住房項目。

“這些信號都傳遞了國家發展租賃住房市場的決心,租賃住房市場一定會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隨之而來的,是房企在住房租賃市場頻頻布局。萬科計劃今後3年將長租公寓擴張到45萬間;龍湖計劃今年開業公寓1.5萬間,並希望2019年實現10億元收入。而碧桂園、旭輝等一大波房企也已擠上了布局長租公寓的賽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78

財團爭相改造 趕絕酒吧食肆 今天登龍街變死城

1 : GS(14)@2010-10-07 00:10:05

2010-9-29 EW   

銅鑼灣登龍街曾是愈夜愈精采的飲食及娛樂旺地,但最近卻變得烏燈黑火,聚在兩幢商廈經營的數十間樓上酒吧,幾乎全部結業;過往晚晚爆場的食肆,如今亦一律拍烏蠅。

本刊追查發現,登龍街在短短數月間頓變死城,是因有四個財團在背後發功,銳意將整條街「升呢」,遂把街坊食肆及近年大行其道的樓上吧統統請走,去蕪存菁。

有苟延殘喘的商戶慨歎,他們苦心經營近十年,將登龍街打造成著名的食街及樓上吧集中地,未料卻換來被踢出局的下場。

這條街幾個月前還是樓上吧林立,晚晚旺過旺角,酒吧職員不時叫外賣,酒客飲酒前、遣興後又會來吃東西,生意多到做唔切,沒想過會變成現在的淒涼境況。」位於登龍街街頭一小菜館的夥計慨歎謂,自該處的樓上吧陸續結業後,他們的生意亦一落千丈。

他續說:「最慘是這裏的租金不便宜,每月要十多萬元,幾乎與駱克道和波斯富街等黃金地段看齊。以前生意好當然無問題,但現在根本無客,老闆蝕到眼坦坦,已決定捱到年底租約期滿便搬舖。」

數十樓上吧執笠

登龍街街尾一茶餐廳的境況亦同樣惡劣,負責人黃小姐稱:「莫說晚市沒生意,連早餐和午市也一樣冷清,尤其多個重建地盤動工後,整天傳出打樁聲,令人十分煩厭,因而流失大批上班族熟客。現在就算站出街招客,也根本無人行過,餐廳生意已較月前暴跌三成。」無生意但未走得的商戶,固然度日如年,即使大把捧場客、卻被驅逐離開的酒吧,就更慘情。

登龍街原有兩幢開滿樓上吧的商廈,其中「大利行」本來有二十間酒吧,但現已全部結業。位於十一樓、最後一間遷出的「Yours」,其負責人阿龍臨走前向本刊透露被迫遷始末。

「今年二月大業主突然要求全部酒吧必須在九月前搬走,雖然我們的租約年底才到期,但因訂明業主只要提早半年通知,就可合法『迫遷』,大家都很無奈。其中一酒吧在今年初簽下新租約後,花了過百萬元裝修準備大搞,詎料復業未幾,便接到業主通知要搬,血本無歸。」另一幢酒吧商廈永光中心的情況亦近似,大業主表明所有酒吧必須離場,只要租約期滿,即使租客願意給予更多租金,也不續約。該廈現時只剩下四、五間樓上吧仍在營業,等待「死期」來臨。

月租七萬不愁生意

曾經風光的登龍街,可說是香港樓上吧鼻祖。十年前起已有人在該處經營樓上吧,並首創二百元任飲威士忌,即時招徠大批年輕顧客光顧,亦打響了「酒廈」的名堂,整條街的食肆也相繼熱鬧起來,連有「舖王」之稱的鄧成波也曾沾手短炒。

鄧在○五年投資一億九千萬元,成為大利行的單一業主,直至○七年以三億三千萬元售予高添集團,勁賺一億四千萬元。該處的舖租其後愈升愈高,達到平均逾七萬元月租,但因登龍街夠旺,不愁生意,仍不斷有人到來承租開酒吧。

有蒲友緬懷說:「以往這裏酒吧密集,其中一間爆場或覺得唔好玩,可轉場到樓上樓下,我們根本連酒吧名字也記不起,只憑樓層數字分辨。但現在兩幢酒廈十室九空,眼見整條街人影都無隻,就不想再來。」登龍街突然大變,源於大財團先後進駐收購物業。其中以率先「搶灘」的上市公司金朝陽集團,最為躊躇滿志。

金朝陽由十年前開始,陸續將登龍街一至二十九號的舊樓業權收歸旗下,地盤面積逾一萬三千平方呎。執行董事陳慧苓年前曾透露,他們計劃在該處興建一座集合豪華住宅、五星級酒店及名店於一身的綜合建築,並考慮在項目完成後,興建天橋連接羅素街後方的公司總部金朝陽中心。

四大財團先後出招

至於登龍街的雙號舊樓,則引起另一財團興趣。消息透露,保溢投資及相關財團,已接近完成收購登龍街其中四幢舊樓,並在今年六月向建築署申請,將其中兩幢拆卸重建。據悉,保溢及相關財團計劃將該處建成銀座式商廈。

行家先後出招,持有大利行與永光中心的其餘兩個財團,亦看好整條街「升呢」在即,故寧願捨棄穩定的租金收入,也要求一眾樓上吧租戶離場。

「黎明前的黑暗」

持有大利行的高添集團,其董事陳澤儒是發展商永傑集團老闆,另一董事陳韻雲,近年專門收購銅鑼灣及灣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商廈,然後包裝成服務式住宅,並以「V」作品牌,消息指大利行亦會步此後塵。本刊曾聯絡陳韻雲查詢他們在登龍街的發展大計,但至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至於永光中心的大業主光匯國際,初步構思是把現址改造成日式餐廳大廈,主要經營貴價日本料理,以配合整條街的高檔形象。

該區地產經紀李小姐指出,登龍街前半截的業權已被財團瓜分,後半截一些樓齡較新、且沒有單一大業主的大廈,小業主也對日後被收購充滿期待。

「近半年已經無業主願意放盤,連租盤也只得一個,人人都在待價而沽。以現時該區收購價平均每呎八千元計,估計重建後每呎起碼要賣到一萬二千至一萬三千元。」她形容,登龍街曾是區內的娛樂地標,夜夜笙歌,不少上班族放工後都會來吃飯飲酒,如今街道卻變得黯淡無光,消費者均轉投其他地區玩樂,「但相信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將來大型飲食中心及酒店等落成,登龍街大有機會比過往更繁榮。」

酒吧散檔罪案急降

酒吧食肆紛紛結業,令登龍街風光不再,但對警方來說卻是大好消息。根據警方數字,灣仔警區去年共錄得三百九十九宗涉及酒吧的傷人或刑事恐嚇等案件,登龍街正是重災區之一。

有警官稱,該處兩幢酒廈過往幾乎晚晚「開片」,警方要額外加派人手巡邏,甚至出動警犬及警車長駐戒備,消耗大量警力。不過隨着登龍街酒吧陸續結業,案件數目即時減少,今年一至八月有二百三十三宗,較去年同期下跌近兩成。

灣仔區議員鍾嘉敏則期望,該處的環境衞生在重建後可獲改善,「登龍街屬私家路,管理權由兩旁大廈業主負責,過往食在路邊擺賣、弄致滿地垃圾,以及路面日久失修凹凸不平等問題,均鮮有人出面干涉,但該處重建升格後,相信業主會更緊張街道的衞生環境,將之管理得整潔企理。」以往愈夜愈旺的銅鑼灣登龍街,現已變得死氣沉沉,即使晚飯黃金時段,食肆亦只得零星客人。
2 : 龍生(798)@2010-10-08 16:17:48

即係收購無望啦....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33

投資者爭相瓜分400億新界東北農地收地賠償

1 : GS(14)@2013-01-17 01:02: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21

大埔田村村長蔡月明說,農地炒風三年前開始,去年梁振英上場後催谷東北發展大計,擬以政府先收地後發展模式開發新市鎮,令炒風更熾熱,農地呎價由09年不足100元升至今年平均呎價350元,升幅兩倍半。移居海外的村民紛紛回村賣地。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大埔田村內有5幅屋地08年被一廠家以2,900萬元購入,其中三幅相連共約1,200呎的屋地,只見大堆塌屋石磚,儼如廢墟。
山雞乙村村長林金貴透露,最早入村收地是元朗一間中型村屋發展商,後來幾間大地產發展商也有中介公司收地,帶動可建村屋的地皮呎價升至逾500元,較09年升六成,「呢處以前邊有人要,o依家地主肯放嘅地都俾人買咗」。
山雞乙村村口掛了十多間收購農地的地產代理廣告,身兼代理的大埔田村村民彭先生說,近期多了來自市區的買家入村物色農地,但東北發展範圍內的地早被大地產商掃空,只餘少量地「有得傾」。
彭向扮作買家的記者推介一塊位於擬規劃作低密度住宅的農地,開價400元一呎,小至數千呎的地皮也有交易。他說政府以786元甲級收地,可賺取每呎386元差價。「呢塊地之前有大地產商開價350蚊,地主唔肯賣,你開高啲,政府將來收地賠償肯定唔止400蚊咁少!」「錢景」無限,「竹園村甲級賠償都係嘈返嚟,陳茂波(發展局局長)喺電視新聞都講過價錢有得商量,東北發展唔可以取消,政府為咗順利推動新界東北計劃,幾多錢都要收」。
他隨後帶記者視察一塊4個月前買家以呎價300元購入的農地,他侃侃而談可博取更多賠償的生財竅門,「竹園村一個農棚政府賠60萬元,遲下到我哋可以越拗越多,唔止60萬,你買咗地起個棚架等收錢」。又說買地後可種些粗生農作物,每株可賠數十元,可賺多筆青苗補償。
2 : GS(14)@2013-01-17 01:03: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32
新界東北農地有價有市,廠商也轉型炒地皮。胡秀洪在內地經營建材廠20年,去年結束業務,投資新界東北農地,買入8,000呎農地後10天,政府重提東北發展計劃,原地主即提出以440萬元回購,賬面升價近一倍。他原先只是想買農地過退休生活,現準備投入更多資金重鎚出擊炒農地。

胡秀洪說歐美市場萎縮,建材家具生意難做,去年他結束內地5間建材廠,把資金投放在東北農地,「通脹咁急,我揸住啲錢點樣保值?我做建材生意,知道起樓成本,o依家樓價太貴,我又唔信股票、基金,既然年近退休,原先諗住買塊地,閒時可以種嚇菜打發時間」。

建配套公路地皮有人租

4個月前胡秀洪以240萬元購入粉嶺大埔田村一塊8,000呎農地,該地正位於蓮塘/香園圍口岸分支路,屬政府收地範圍,他購入後十日,政府重提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地主立即向胡秀洪開價440萬元回購,但他拒絕。
原來東北地皮有價,他同期又買了一幅約10,000呎倉地,現呎價升值約6.6%,賬面增值20萬元。「我仲想買埋農地隔籬幅3,000呎農地,慢慢儲多啲地,唔需要咁急賣」。胡秀洪近月頻頻走入坪輋鄉郊搵地,上月他再購入一塊倉地,屬於新發展區內的低密度住宅區範圍。
胡秀洪並不擔心東北發展計劃會落空,他認為買地投資的風險不高,「政府唔收我塊地唔緊要,蓮塘/香園圍口岸2015年動工,配套公路會起,我嘅地唔憂冇人租」。
胡秀洪更計劃結束內地兩間地舖,以儲更多的「彈藥」,重鎚出擊狂掃東北地皮。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1-17 01:03: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45


【特稿】
政府向打鼓嶺禁區的竹園村徵地拆村,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估計收回及清理土地費高達43億元。竹園村村長姚新才批評政府賠償十分慷慨,農地和屋地的賠償由最低丙級跳升至甲級,原居民每間屋還可獲每方呎近萬元的遷置屋權現金賠償,發展局更將野生花樹、果樹,也當作農作物損失賠償給村民,但部份居於寮屋的原居民不獲賠償。
一間廢屋值400萬元

根據發展局文件,竹園村農地每呎獲786元賠償,屋地1,557元。姚新才說,原居民每間屋還另獲賠償,可選擇搬到政府重建的竹園新村內的遷置屋,或收取每方呎近萬元的現金賠償。
竹園村有19幢原居民的老磚屋,倒塌荒廢已30年,部份後人已移居海外多年,他們現時選擇現金賠償,由2008年政府開價280萬元,到最近政府賠償給最後一班的屋主400萬元一間屋,磚頭驟變「金磚」。
野樹竟列入青苗費

姚新才說他一家人是原居民,但政府指他的家庭成員有自置物業,居住的寮屋不獲賠償:「政府賠償制度混亂偏私。」,除姚新才一家外,也有部份寮屋居民同樣不獲賠償。
姚新才帶記者走到竹園村已經荒廢的地方,他指著一棵棵樹身有漁護署登記的野生紫荊花樹、李樹等,「竹園村農田84年之前有種菜、豆類供應畀長沙灣的菜市場,呢處舊區已經冇人住30年,唔明白政府點解會將廢墟嘅樹都列入埋青苗賠償的紀錄」。
發展局回覆稱,不會評論屋宇署津貼的現金賠償個案,青苗費賠償仍然在點算,未能提供詳情。
《蘋果》記者
4 : GS(14)@2013-01-17 01:04: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519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政府聲稱在修訂《公司條例》前已進行諮詢,但有團體踢爆政府當時表面藉修訂來打擊上市公司種票,但暗渡陳倉限制查冊,諮詢文件也涉誤導,「好易睇漏咗魔鬼細節。」消委會昨也指政府當時無就此「特定問題」向該會諮詢,該會將密切關注社會意見。有立法會議員要求修例豁免傳媒、銀行及法律界的查冊限制。
記者:翁煜雄 林偉聰

已通過的新《公司條例》訂明,除執法人員、清盤人和授權人士,公眾查閱公司註冊資料時,不會看到董事的身份證號碼及地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稱,2010年已就此制訂諮詢公眾,大部份贊成,「但今日聽到啲聲音」,會再瞭解及跟進。
本報翻查當年諮詢資料,發現約百多個機構回覆,消委會當時「不表意見」。不過,消委會昨回應本報稱,當時政府無就收緊查冊限制這一個「特定問題」向他們諮詢意見,因此該會沒就此發表意見,現會密切關注社會意見,若涉重大消費議題會研究。此外,限制查冊涉中小企利益,政府當年也沒諮詢貿發局等相關機構。
「政府原來真係咁奸」

「諮詢文件成萬頁。」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稱,修訂本源於2009年初電盈私有化計劃,疑有人種票圖影響數人頭的投票結果,當局遂諮詢公眾修訂《公司條例》打擊同類事件。
「點知魔鬼在細節。」蒙兆達說諮詢文件極少篇幅提及收緊查冊,「而且文件行文好誤導,大意話香港其實冇呢個侵犯私隱嘅問題,但都要諮詢嚇大家咁。」他說本打算對此不表意見,「但諗諗嚇都驚政府乘機阻市民監察政府,最後都喺意見書加埋反對呢項。政府原來真係咁奸。」
要求豁免傳媒限制

他認為,政府諮詢涉影響深遠政策時,應清楚聲明細節,「但消委會都應該小心啲睇諮詢文件,唔係點保護市民利益呀?」記協主席麥燕庭批評,當局諮詢手法欠妥善,尤其涉及影響重大的修訂。她又認為,小市民也有權透過查冊保護自身利益。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期望政府主動修改附屬法例,豁免傳媒、銀行及法律界,否則若由議員自行提修訂,甚至修改《公司條例》主體法例都較繁複冗長。工聯會稱法例也應豁免工會,以助勞方藉查冊追討欠薪公司。
5 : GS(14)@2013-01-17 01:04: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521


【本報訊】政府修例限查冊,新聞界的調查報導首當其衝。香港記者協會昨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有關限制強烈反對,並在今日發起業界和新聞系師生聯署,促請曾經承諾捍衞新聞自由的特首梁振英主動撤回限查冊惡法。
促CY履行選舉承諾

記協的聯署聲明指出,過去多宗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新聞,包括稅務局前局長黃河生漏報持有有利益衝突的公司股份、恆基地產以天價出售樓盤「天匯」被懷疑托市,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名下公司持有劏房,傳媒都是倚靠公司查冊的董事資料才得以進行求證。聲明認為,新例勢必限制傳媒及民間媒體的調查報導,有損公眾利益。
聲明又指,容許公眾查閱董事資料的做法行之以久,從未聽聞出現濫用的情況;而且在重寫《公司條例》公眾諮詢的初期,政府亦表示傾向保持現狀,對於後來變成「以禁製為大前提」的建議,記協認為是偏離董事和股東資料應予公開的普遍原則。特首梁振英競選時曾經在記協的座談會上籤署《新聞自由約章》,承諾當選後捍衞新聞自由。記協促請梁振英履行承諾,主動撤回惡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42

東莞外資廠老闆爭相走佬

1 : GS(14)@2015-10-14 02:49:46

■東莞金寶電子廠員工在長假後復工,發現廠內生產線不見了。 互聯網


【本報訊】內地法定國慶假期只有7日,但有一間東莞電子廠的員工竟然有9日假,但員工開心放完假後返工,竟然發現生產線已經被拆!內地出口重鎮東莞的廠商經營危機越演越烈,當地外資廠爭相走佬,手段亦越來越離奇。內地媒體報道,位於東莞長安鎮的台資廠金寶電子廠,員工今年國慶假期長達9日。但到10月5日上班,發現生產線已被拆除,有傳已被搬至泰國。該廠員工上街抗議,要求妥善安置。



員工放完長假先知

據受訪工人指,9月26日開始員工們開始放長假,中秋加上十一國慶連起來共9天假,以往從未有過這麼長的假期。放假回來發現生產線已消失,廠房從來沒有任何相關通知。田先生等多名員工代表稱,以往他們經常有加班,每個月都能拿到三四千元(人民幣.下同)工資,但從今年8月底起,就沒有加班了,改而實行每天8小時加雙休的工作制。「這樣每個月只能拿到1,500多元的底薪,根本不夠生活開支。」本報記者之前曾來到被稱為「中國製造之都」的東莞直擊,發現形勢惡劣程度超過外界預期。近月已出現老闆走佬潮,在8月初,位於東莞石排鎮的港資企業展恒電子廠老闆走佬,有幾百位員工上街抗議,政府派出防暴警鎮壓。韓國三星的代工廠東莞普光液晶公司韓籍老闆已在7月走佬。而在年初,微軟亦宣佈關閉旗下諾基亞東莞工廠,將生產線拆卸運往越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13/193308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14

內房企龍頭爭相「去地產化」

1 : GS(14)@2016-08-17 07:54:23

內地多家大型房企爭相搞保險,其實反映近年「去地產化」思路,變相看淡樓市長遠前景。內地首富,萬達集團董事王健林今年4月表示,萬達要轉型,不做地產做服務,目標到2020年三分二收入來自房地產以外。至於萬科(2202),在去年股權戰爆發前,已提出「輕資產」戰略,即減少地產投資。轉型最為激進的為恒大地產(3333),除大搞金融保險外,旗下已有恒大健康、恒大淘寶、恒大文化多家公司,進軍足球、醫療、音樂、飲品多個產業,謀求全面轉型。與民企房企謀求去地產化成強烈對比的,是今年央企強勢入市,積極買地。今年上半年,內地各地已經誕生152宗「地王」(以溢價率40%以上、單地塊超過5億元為標準),大部份為央企買入,鮮見民企出手。央企挾資金和政策優勢不計成本搶地,勢令民企房企在未來面臨更艱難經營環境,及早鋪定後路成為明智選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4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