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者爭相瓜分400億新界東北農地收地賠償

1 : GS(14)@2013-01-17 01:02: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21

大埔田村村長蔡月明說,農地炒風三年前開始,去年梁振英上場後催谷東北發展大計,擬以政府先收地後發展模式開發新市鎮,令炒風更熾熱,農地呎價由09年不足100元升至今年平均呎價350元,升幅兩倍半。移居海外的村民紛紛回村賣地。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大埔田村內有5幅屋地08年被一廠家以2,900萬元購入,其中三幅相連共約1,200呎的屋地,只見大堆塌屋石磚,儼如廢墟。
山雞乙村村長林金貴透露,最早入村收地是元朗一間中型村屋發展商,後來幾間大地產發展商也有中介公司收地,帶動可建村屋的地皮呎價升至逾500元,較09年升六成,「呢處以前邊有人要,o依家地主肯放嘅地都俾人買咗」。
山雞乙村村口掛了十多間收購農地的地產代理廣告,身兼代理的大埔田村村民彭先生說,近期多了來自市區的買家入村物色農地,但東北發展範圍內的地早被大地產商掃空,只餘少量地「有得傾」。
彭向扮作買家的記者推介一塊位於擬規劃作低密度住宅的農地,開價400元一呎,小至數千呎的地皮也有交易。他說政府以786元甲級收地,可賺取每呎386元差價。「呢塊地之前有大地產商開價350蚊,地主唔肯賣,你開高啲,政府將來收地賠償肯定唔止400蚊咁少!」「錢景」無限,「竹園村甲級賠償都係嘈返嚟,陳茂波(發展局局長)喺電視新聞都講過價錢有得商量,東北發展唔可以取消,政府為咗順利推動新界東北計劃,幾多錢都要收」。
他隨後帶記者視察一塊4個月前買家以呎價300元購入的農地,他侃侃而談可博取更多賠償的生財竅門,「竹園村一個農棚政府賠60萬元,遲下到我哋可以越拗越多,唔止60萬,你買咗地起個棚架等收錢」。又說買地後可種些粗生農作物,每株可賠數十元,可賺多筆青苗補償。
2 : GS(14)@2013-01-17 01:03: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32
新界東北農地有價有市,廠商也轉型炒地皮。胡秀洪在內地經營建材廠20年,去年結束業務,投資新界東北農地,買入8,000呎農地後10天,政府重提東北發展計劃,原地主即提出以440萬元回購,賬面升價近一倍。他原先只是想買農地過退休生活,現準備投入更多資金重鎚出擊炒農地。

胡秀洪說歐美市場萎縮,建材家具生意難做,去年他結束內地5間建材廠,把資金投放在東北農地,「通脹咁急,我揸住啲錢點樣保值?我做建材生意,知道起樓成本,o依家樓價太貴,我又唔信股票、基金,既然年近退休,原先諗住買塊地,閒時可以種嚇菜打發時間」。

建配套公路地皮有人租

4個月前胡秀洪以240萬元購入粉嶺大埔田村一塊8,000呎農地,該地正位於蓮塘/香園圍口岸分支路,屬政府收地範圍,他購入後十日,政府重提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地主立即向胡秀洪開價440萬元回購,但他拒絕。
原來東北地皮有價,他同期又買了一幅約10,000呎倉地,現呎價升值約6.6%,賬面增值20萬元。「我仲想買埋農地隔籬幅3,000呎農地,慢慢儲多啲地,唔需要咁急賣」。胡秀洪近月頻頻走入坪輋鄉郊搵地,上月他再購入一塊倉地,屬於新發展區內的低密度住宅區範圍。
胡秀洪並不擔心東北發展計劃會落空,他認為買地投資的風險不高,「政府唔收我塊地唔緊要,蓮塘/香園圍口岸2015年動工,配套公路會起,我嘅地唔憂冇人租」。
胡秀洪更計劃結束內地兩間地舖,以儲更多的「彈藥」,重鎚出擊狂掃東北地皮。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1-17 01:03: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645


【特稿】
政府向打鼓嶺禁區的竹園村徵地拆村,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估計收回及清理土地費高達43億元。竹園村村長姚新才批評政府賠償十分慷慨,農地和屋地的賠償由最低丙級跳升至甲級,原居民每間屋還可獲每方呎近萬元的遷置屋權現金賠償,發展局更將野生花樹、果樹,也當作農作物損失賠償給村民,但部份居於寮屋的原居民不獲賠償。
一間廢屋值400萬元

根據發展局文件,竹園村農地每呎獲786元賠償,屋地1,557元。姚新才說,原居民每間屋還另獲賠償,可選擇搬到政府重建的竹園新村內的遷置屋,或收取每方呎近萬元的現金賠償。
竹園村有19幢原居民的老磚屋,倒塌荒廢已30年,部份後人已移居海外多年,他們現時選擇現金賠償,由2008年政府開價280萬元,到最近政府賠償給最後一班的屋主400萬元一間屋,磚頭驟變「金磚」。
野樹竟列入青苗費

姚新才說他一家人是原居民,但政府指他的家庭成員有自置物業,居住的寮屋不獲賠償:「政府賠償制度混亂偏私。」,除姚新才一家外,也有部份寮屋居民同樣不獲賠償。
姚新才帶記者走到竹園村已經荒廢的地方,他指著一棵棵樹身有漁護署登記的野生紫荊花樹、李樹等,「竹園村農田84年之前有種菜、豆類供應畀長沙灣的菜市場,呢處舊區已經冇人住30年,唔明白政府點解會將廢墟嘅樹都列入埋青苗賠償的紀錄」。
發展局回覆稱,不會評論屋宇署津貼的現金賠償個案,青苗費賠償仍然在點算,未能提供詳情。
《蘋果》記者
4 : GS(14)@2013-01-17 01:04: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519


【惡法阻查冊】
【本報訊】政府聲稱在修訂《公司條例》前已進行諮詢,但有團體踢爆政府當時表面藉修訂來打擊上市公司種票,但暗渡陳倉限制查冊,諮詢文件也涉誤導,「好易睇漏咗魔鬼細節。」消委會昨也指政府當時無就此「特定問題」向該會諮詢,該會將密切關注社會意見。有立法會議員要求修例豁免傳媒、銀行及法律界的查冊限制。
記者:翁煜雄 林偉聰

已通過的新《公司條例》訂明,除執法人員、清盤人和授權人士,公眾查閱公司註冊資料時,不會看到董事的身份證號碼及地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稱,2010年已就此制訂諮詢公眾,大部份贊成,「但今日聽到啲聲音」,會再瞭解及跟進。
本報翻查當年諮詢資料,發現約百多個機構回覆,消委會當時「不表意見」。不過,消委會昨回應本報稱,當時政府無就收緊查冊限制這一個「特定問題」向他們諮詢意見,因此該會沒就此發表意見,現會密切關注社會意見,若涉重大消費議題會研究。此外,限制查冊涉中小企利益,政府當年也沒諮詢貿發局等相關機構。
「政府原來真係咁奸」

「諮詢文件成萬頁。」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稱,修訂本源於2009年初電盈私有化計劃,疑有人種票圖影響數人頭的投票結果,當局遂諮詢公眾修訂《公司條例》打擊同類事件。
「點知魔鬼在細節。」蒙兆達說諮詢文件極少篇幅提及收緊查冊,「而且文件行文好誤導,大意話香港其實冇呢個侵犯私隱嘅問題,但都要諮詢嚇大家咁。」他說本打算對此不表意見,「但諗諗嚇都驚政府乘機阻市民監察政府,最後都喺意見書加埋反對呢項。政府原來真係咁奸。」
要求豁免傳媒限制

他認為,政府諮詢涉影響深遠政策時,應清楚聲明細節,「但消委會都應該小心啲睇諮詢文件,唔係點保護市民利益呀?」記協主席麥燕庭批評,當局諮詢手法欠妥善,尤其涉及影響重大的修訂。她又認為,小市民也有權透過查冊保護自身利益。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期望政府主動修改附屬法例,豁免傳媒、銀行及法律界,否則若由議員自行提修訂,甚至修改《公司條例》主體法例都較繁複冗長。工聯會稱法例也應豁免工會,以助勞方藉查冊追討欠薪公司。
5 : GS(14)@2013-01-17 01:04: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5/18134521


【本報訊】政府修例限查冊,新聞界的調查報導首當其衝。香港記者協會昨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有關限制強烈反對,並在今日發起業界和新聞系師生聯署,促請曾經承諾捍衞新聞自由的特首梁振英主動撤回限查冊惡法。
促CY履行選舉承諾

記協的聯署聲明指出,過去多宗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新聞,包括稅務局前局長黃河生漏報持有有利益衝突的公司股份、恆基地產以天價出售樓盤「天匯」被懷疑托市,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名下公司持有劏房,傳媒都是倚靠公司查冊的董事資料才得以進行求證。聲明認為,新例勢必限制傳媒及民間媒體的調查報導,有損公眾利益。
聲明又指,容許公眾查閱董事資料的做法行之以久,從未聽聞出現濫用的情況;而且在重寫《公司條例》公眾諮詢的初期,政府亦表示傾向保持現狀,對於後來變成「以禁製為大前提」的建議,記協認為是偏離董事和股東資料應予公開的普遍原則。特首梁振英競選時曾經在記協的座談會上籤署《新聞自由約章》,承諾當選後捍衞新聞自由。記協促請梁振英履行承諾,主動撤回惡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