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有嘻哈》是如何爆紅的?還原今夏最火網綜的商業秘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1/164752.shtml

《中國有嘻哈》是如何爆紅的?還原今夏最火網綜的商業秘密
財經雜誌 財經雜誌

《中國有嘻哈》是如何爆紅的?還原今夏最火網綜的商業秘密

2億元制作成本,3億元廣告撤資,30天突擊戰,還原今夏最火網絡綜藝節目的誕生、爆紅過程。

來源 | 財經雜誌(ID:i-caijing)

文 | 房宮一柳

編輯 | 宋瑋

愛奇藝自制網絡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成為了今年夏天最火的綜藝節目。這檔以大型嘻哈(HipHop)選秀為故事主線和背景的真人秀劇集,截至第8期(共12期),已取得16.2億播放量;豆瓣評分7.1分,是同時期綜藝類節目中最高分;微博話題27.4億閱讀量、984.2萬討論量,連續17天高居微博網絡綜藝節目實時榜榜首。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中國有嘻哈》總制片陳偉,因用“劇情真人秀方式打造嘻哈文化推廣節目”,上榜《快公司》“2017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榜單”。

目前中國視頻平臺市場呈現“3+1”的格局,即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芒果TV。自制網綜是視頻平臺競爭命脈之一。

2016年前後,自制內容成為視頻平臺的新爭奪點。相比燒錢的版權購買模式,在自制內容上建立的商業模式更獨立,也更能形成護城河。阿里文娛大優酷綜娛中心高級總監宋秉華告訴《財經》記者,自制內容分類里,平臺流量基準線是電視劇劃的,而流量波峰一般靠網綜牽引。

夏季檔綜藝是綜藝流量的黃金時期,各大平臺相繼出手。2017年夏季,愛奇藝《中國有嘻哈》、騰訊視頻《明日之子》、芒果TV和優酷雙平臺播出的《快樂男聲》接連亮相。《中國有嘻哈》無疑是其中的黑馬。

一立項就遭贊助商撤資,一發布就被媒體群嘲,《中國有嘻哈》的誕生絕非“走運”。《財經》記者采訪了多位愛奇藝高管和行業內資深人士,試圖還原一檔成功網綜背後的商業秘密。

一場豪賭

2017年春節收工第一天,陳偉給愛奇藝CEO龔宇提交了一個關於中國嘻哈音樂的網綜策劃。

30頁的PPT才說到第4頁,龔宇就打斷了他:“就一個問題,如果全力按你們思路做這個節目,嘻哈文化能不能成為一種大眾文化?”

陳偉告訴龔宇,中國嘻哈音樂具有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潛力。2016年開始,中國的嘻哈音樂陸續走出地下,中國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在2016年成立了嘻哈廠牌MDSK,全國範圍內廠牌超過33家。然而嘻哈音樂選秀節目在中國沒有參考系,沒有樣本,陳偉也找不到其他具體數據證明這潛力會形成爆發力。

幾分鐘後,陳偉帶著通過的策劃走出了龔宇辦公室。

3月9日,《中國有嘻哈》節目名字正式敲定,這是愛奇藝2017年唯一一檔S+級(重磅級別)節目。愛奇藝將投入2億多元制作成本,是目前網綜平均制作成本的4倍-5倍。

小眾內容制作意味著賭博,而這一次愛奇藝押上了黃金時段夏季檔的超級網綜。

image

2016年10月,龔宇曾宣布2017年將砸100億元做內容,創紀錄地推出包括版權、自制、垂直等多領域的192個頭部內容。其中包括33檔網綜,陳偉負責的夏季檔自制超級網綜是重頭戲之一。

這一檔網綜集結了四位總導演級別的導演團隊:《蒙面歌王》系列總導演車澈、 《奔跑吧兄弟》三季總編劇岑俊義、《跨界歌王》總導演宮鵬,陳偉曾任浙江衛視王牌綜藝《中國好聲音》的制片人。

在《中國有嘻哈》之前,導演組本來重點放在另一檔網綜《我們的偶像》。這是一檔花美男的大型音樂選秀節目,它曾作為2017年愛奇藝夏季檔超級網綜在2016年9月的招商會上亮相,並一舉拿下總價3億多元的廣告盤。制作成本比《中國有嘻哈》少了一半。

但是在《我們的偶像》策劃過程中,導演組在節目創新上一籌莫展。此時,陳偉提出了要做嘻哈音樂。

嘻哈文化早已席卷全球,包括DJ、籃球、潮牌、滑板、B-BOX等也逐漸成為中國年輕人追逐。但中國幾乎沒有主流嘻哈明星,嘻哈音樂只能作為選秀節目中的佐料。

與此同時,嘻哈音樂卻是美國和韓國音樂榜單上的常客。陳偉曾在2016年下半年,追過一部叫做《嘻哈帝國》(Empire)的美劇,它曾為FOX電視臺創下近十年來新劇收視紀錄。

陳偉告訴《財經》記者,中國嘻哈音樂處在即將爆發的前夜,急需臨門一腳。如果今年不做,明年可能就晚了。

愛奇藝將多家工作室和制作中心都出動,節目播出期間愛奇藝的傳播資源,也都將給《中國有嘻哈》讓路。

但平臺的決心並不能消除小眾內容制作的風險。3月底立項時,愛奇藝銷售部綜藝內容營銷中心總經理董軒羽就接到了之前廣告商們打來的電話:“《中國有嘻哈》沒人看吧,要不改個大眾點的名字,節目里再加點其他音樂,單子還可以繼續簽。”

銷售團隊立馬與陳偉召開會,陳偉決定不改名,“內容越單一,傳播地越精準”。不出意料,3億多元的廣告贊助先後撤資。

“當時覺得這個題材太冒險。”一位綜藝行業資深制片人對《財經》記者說。

30天突擊戰

2017年4月初,所有部門剛剛走上起跑線,距離《中國有嘻哈》開拍只剩一個月了。

對於愛奇藝來說,超級網綜《中國有嘻哈》發源於愛奇藝蘋果樹商業模型。這個模型在2015年11月由龔宇提出,是指實現同一內容IP下的多種商業模式,包括廣告、會員、電影、動漫、遊戲、電商等衍生生態鏈。

從制作層面出發,《中國有嘻哈》本身就是一顆內容大蘋果,而能否做好內容,再圍繞其建立起商業生態,是檢驗愛奇藝內容分發和內容貨幣化能力的試驗田。

但之前嘻哈音樂從未成為任何節目的主菜。在這塊田里,誰也看不清路。

制作組在節目內容籌備外,還需要挖掘嘻哈歌手和嘻哈明星制作人加入。前者是節目的靈魂,但常年遠離主流音樂市場活躍於地下。

制作組派出了100多位工作人員深入全國各地廣發英雄帖,一些地下說唱歌手對比賽的專業度和公平度是有質疑的。後者是初期節目流量擔當,但不僅可邀請範圍“一只手數得出來”,檔期安排時間還很緊張。

《中國有嘻哈》人氣選手VAVA對《財經》記者表示,有些歌手以為制作組不懂嘻哈音樂,對比賽是有抵觸的。

基於這檔超級網綜,愛奇藝進行了包括廣告、付費會員、IP衍生品、藝人經紀、直播、線下巡演等一系列內容貨幣化嘗試。他們面臨的挑戰更大,因為市場對於嘻哈更陌生。

在拿到節目內容策劃後,銷售團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嘻哈文化的市場調查。

“嘻哈文化不是任何一個廣告商的營銷方向。”董軒羽說。市場上幾乎沒有第三方數據對中國嘻哈基礎有研究,他們找了幾十頁基於潮牌、嘻哈音樂人粉絲評論數、消費能力等數據,將這份內容貼在了內容策劃案前面。

這項調查就花了董軒羽團隊一周的時間,隨後三周團隊開始飛往全國各地,拜訪客戶多達上百家,是往常數量的兩倍以上。

IP衍生品事業部成立不到四個月,《中國有嘻哈》是他們面臨的第一場大型戰役。2016年底,IP衍生品事業部成立,愛奇藝的衍生品從自產自銷轉變為“保底+分成”的授權模式。2017年春節後,團隊吸納了來自好萊塢六大的一批人才後,才初具規模。

IP衍生品事業部負責人任濤告訴《財經》記者:“一立項,我們就決定做自己的品牌。”衍生品品牌“R!CH”(Rap of China)誕生。

衍生品采用品牌的授權模式,即自研品牌商標,然後將商標授權給品牌合作商,共同開發產品後收取保底授權費+銷售分成。

更近一點的是要解決基於節目內容的核心道具,如通關後制作人將給選手發一條金項鏈和帽子等。這原本是品牌天然的廣告位機會。更遠一點的是消費品,如服飾、3C等合作,這些產品將在節目播出期間收割熱度,與愛奇藝電商平臺同步售賣。

然而任濤團隊進展並不順利。首先是因為與嘻哈文化掛鉤的品牌多是新品牌,營銷預算有限,而大品牌不了解嘻哈文化,說服成本高。眼看著就要到節目播出時間了,團隊好不容易達成了幾家合作意向,卻又因對方供應鏈不能在8月前交付而放棄合作。

2017年5月2日,《中國有嘻哈》的節目開機發布會舉行,明星制作人潘瑋柏、吳亦凡、張震嶽和熱狗如約亮相,盡管後三位明星都是臨近發布會才確認的檔期。那時,《中國有嘻哈》也沒有冠名,只有某酒類品牌一個贊助商,IP衍生品也只確定了基本道具的合作。

201707301609186527

5月3日-4日,第一期節目開始錄制。當初發英雄帖時,制片組只是與選手達成了口頭協議,而究竟多少人會出現在現場,陳偉根本不知道。錄制當天,他拿了杯咖啡,蹲坐在場外的花壇邊,一個個數選手。

爆紅之後

出乎陳偉意料的是,第一期有700多名選手來到現場。他們帶著自信和真實,有的表演旁若無人,有的不滿就與制作人理論,還有的像開演唱會一般帶動全場跟著嗨。陳偉說,在2017年,碰到的是十多年前選秀初期才能見到的選手。“我們真是運氣好。”

農夫山泉此前持觀望態度,在參加完第一期的錄制後,火速敲定1.2億元的節目冠名。董軒羽介紹,半個月就完成了一般要走兩個月的商務流程。最終播出時的贊助效果,都是20多個動畫師花了半個月在10萬到20萬幀鏡頭里P上去的。

6月24日,第一期節目上線。節目組通過海量取材——節目錄制的素材用1400∶1到2500∶1的使用比例(通常電影片比是3∶1到4∶1),70多個機位,50多名後期人員,制作了50天。最終《中國有嘻哈》以劇情真人秀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傳播是爆炸性的。第一集首播4小時內播放量已破億,明星制作人吳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即興說唱)嗎?”登上了微博熱搜。

開播後,選手VAVA的微博粉絲數量從最初的6萬直線上漲,第三期的時候漲了20多萬,而截至發稿她已經破百萬粉絲數了。

目前,多位商家找來合作廣告歌,下半年的演出安排也排得緊湊。她感受到嘻哈音樂,包括背後的嘻哈文化,正逐漸成為潮流,被主流市場認可。“最近很多人把我以前的歌翻出來聽,我很開心。”VAVA說。

節目爆紅之後,一魚多吃的貨幣化模型才真正運轉起來。廣告商們回頭尋求合作,“都是甜蜜的負擔”。董軒羽說。7月中節目廣告位已經全部賣出,最終節目廣告收入與投入基本打平。

而IP授權模式能在有限的廣告位外,創造更多跨界合作的機會。8月初,《中國有嘻哈》授權合作商品已經在包括愛奇藝商城、天貓等主流電商平臺,及線下品牌店面等渠道售賣,品類覆蓋服飾、配飾、3C數碼、食品酒水等,開發超過200個SKU(Stock Keeping Unit)。“對於市場,從小眾文化再到大眾消費者,中間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而對於愛奇藝,這都是純現金流的收入。”任濤說。

t01c55d3b96caf4f56d

在比賽進行時,愛奇藝旗下藝人經紀公司還在考察選手中的新鮮血液,負責人劉濤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已簽約了兩名藝人,還有多位正在協商中。“一次性也簽不了那麽多人。”劉濤說,愛奇藝希望未來能夠將其納入娛樂全產業鏈體系中。“我們有這麽多自制劇和節目,也希望能培養一點自己的藝人。”

盡管大部分內容都免費公開,會員權益的設置也刺激了平臺付費會員增長。前幾期,付費會員可以為選手一天投5票,而在第8期的節目中,《中國有嘻哈》首次上線了半小時的會員定制內容,截至8月16日,四天播放量已達656.9萬。

此外,還有直播、巡演等活動為平臺帶來現金流。頭部內容具有馬太效應,高流量的節目往往對平臺其他長尾內容有拉動作用。

平臺上綜藝節目有三種,做品牌的、做流量的、賺錢的。“成功的網綜能將三者合一。”芒果TV節目總監周山告訴《財經》記者。2015年開始,《爸爸去哪兒》《火星情報局》《奇葩說》等節目相繼踏入成功者陣營,如今《中國有嘻哈》也加入其中。

“一個存在了十年以上、有核心參與者的文化現象,商業價值是可挖掘的。”辰海資本合夥人、米未傳媒投資人陳悅天對《財經》記者說。這也正是《中國有嘻哈》選材創新之處,但他並不認為一檔網綜的成功足以形成一家視頻平臺長久的競爭力,甚至動搖視頻網站的競爭格局。

與中國類似,美國目前視頻平臺競爭規模同樣呈現“3+1”的市場格局,按規模依次為Netflix、亞馬遜、Hulu和HBO。

這說明,中國百億規模的視頻平臺市場規模是可以容下“3+1”的格局,與美國市場類似,付費用戶數量將是各家比拼的終局。

陳悅天認為,目前幾家視頻平臺都處於同一產業高度上,只是愛奇藝暫時在內容生產和分發能力上領跑。愛奇藝曾在2016年宣布付費用戶數量破2000萬,廣告收入與付費收入1∶1,而根據2017年8月第三方數據,愛奇藝APP月活6億,已成為僅次於微信的第二大移動應用。

但與此同時,其他平臺不是沒有超越的可能。目前平臺內容和定位差異化並不明顯,意味著觀眾忠實度低。各個視頻平臺都在從內容分發平臺轉型娛樂公司。如果更多差異化的獨播內容在其他平臺播出,那麽觀眾自然會去其他平臺付費。

“現在各家應該開始在獨播內容上建立品牌,然後圍繞內容深耕產業。”陳悅天說,類似於《中國有嘻哈》這樣的內容作品將越來越多,也將誕生更完整的商業模式。

宋秉華認為,接下來的內容將往“講故事、講段子、看熱鬧”這三個方向發展。“對於制作團隊來說是研發的競爭;而這個市場上不缺錢和資源,對於平臺來說未來幾年是對內容判斷力的競爭。”

但內容制作不是工業流水線產品,是需要匠心和專業精神的。例如選秀節目《快樂男聲》,從湖南衛視到芒果TV已經走過了十年,“內容的生態好比一個生命體,制作團隊必須不斷地新陳代謝,而創新往往是最痛苦的。”周山說。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對《財經》記者說,整個市場邏輯是商業模式決定播出模式,播出模式決定制作模式。而當網絡綜藝以90後、95後為消費和決策、制作主體的時候,才會有突破性的創新點。

《中國有嘻哈》 商業模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69

分析了500多款電商小程序,我發現了爆紅的三大規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07/166809.shtml

分析了500多款電商小程序,我發現了爆紅的三大規律
劉子豐 劉子豐

分析了500多款電商小程序,我發現了爆紅的三大規律

近日,微信再度迎來更新,除了對小程序更加友好外,伴隨而來的小程序遊戲“跳一跳”開始引領朋友圈新潮流。業內普遍認為,依托微信9億活躍用戶和社交關系鏈,小程序或將迎來春天。

在研究了超過500款脫穎而出的電商小程序後,本文總結出了爆款電商小程序背後的三大亮點,並通過結合小程序第三方開發平臺即速應用的部分功能進行劃分,剖析第三方平臺對於小程序的戰略性功能體現。

一、強社交屬性,實現裂變式拉新

小程序依托微信而生,而微信是強社交平臺。作為依托微信強社交平臺而生的小程序,生來即自帶天然社交屬性。在產品設計上,小程序借助這一優勢將常見的分享功能將內容共享延伸成一種新的交易協作模式。分享形式從靜態圖文鏈接引入,再轉入第三方平臺完成消費,繼而轉化為顯而易見的商家動態信息,進一步簡化交易過程。

拼多多小程序在雙十一期間,DAU近千萬,上線半年以來,已經拼出了過億訪問量,依靠的是一種拼團的思維。作為常見的社交電商玩法,借助小程序的強大社交屬性與無縫銜接的分享優勢,將拼團拉新的價值進一步放大。這邊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拼多多的營銷痛點:

1_meitu_1

1、契合微信小程序用戶體驗

拼多多小程序的使用體驗設計上完美契合 “用完即走”的定位,相對於App的多樣化功能,僅保留了淘淘這一大版塊外,限時秒殺等在App中原有的版塊小程序都沒有,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簡,只專註於某一模塊,提升用戶體驗。

2、借助微信好友和群網格式傳播

小程序與傳統的App相比較,更多是以場景作為驅動,拼多多小程序拼團購物的社交電商狀態是非常適合場景驅動的。基於微信平臺9.8億的用戶流量,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好友或者微信群分享,邀請好友完成拼團,實現裂變傳播,迅速打造口碑效應。

3、分眾運營實現精準匹配

區別於“物以類聚”,拼多多小程序更多的是走向”人以群分”的電商,以人群特征作為細分開展分眾運營,在因為相似偏好而形成的各種微信群里進行傳播,實現低成本推廣,通過社交分享和拼單捕捉人群的購物偏好,完成用戶細分,實現精準匹配。

即速應用結合拼多多“社交電商”的營銷模式將主要的營銷手段細分為以下九種:

2

拼團:消費者在優惠價格的吸引下,自發邀請好友組團,在小程序上以優惠價格完成購買商品,主要應用於促銷。

秒殺:商家在特定的時間段,降低商品的價格,吸引買家在同一時間在小程序上進行搶購,限定時間過後商品恢複原價的營銷工具。

儲值:商家一定的讓利,吸引用戶在小程序上預先付費,日後再進行消費。

大轉盤:商家事先設置好獎項以及門檻,用戶在小程序上以輪盤的方式去抽獎。

砸金蛋:商家提前設置活動時間、預計參加抽獎人數以及相應獎項,在最終由消費者通過“砸”金蛋參與抽獎。

刮刮樂:消費者在完成交易後可進行小程序上刮獎。

集集樂: 在商家設定的消費金額累積達到標準後,消費者可獲得相應的優惠券獎勵。

砍價: 商家在後臺設置價格誘人的商品,促使消費者一人購買後將小程序分享至好友幫忙砍價,最終讓顧客以低於原價的方式達成交易。

推廣系統:通過分銷的模式讓商家快速招募分銷商,讓分銷商通過分享小程序店鋪的方式幫助商家宣傳推廣產品並從銷售額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傭金,從而實現多渠道銷售模式。

二、走心營銷,引發客戶共鳴

 

社交化購物與小程序結合,最大價值在於拉新與轉化。根據參與感三三法則,關鍵點在於用戶的參與感,設置走心話題,讓用戶參與發聲,願意傳播及分享。這一效果遠比硬廣植入來得更為實用。

iDS大眼睛小程序,上線第一個月就斬獲60萬用戶,構建美妝達人搭建與用戶交流的圈子,實現用戶邊看邊買邊交流的完整體驗,主要依靠兩個簡單的功能模塊即熱門話題和好物分享,以及“社群運營+引流購買”的運營方式。

3

1、熱門話題吸引用戶註意力,提高留存率

iDS大眼睛小程序的熱門話題把各個相關專題整合,可以點擊查看更多話題,這里有同類商品的集合,也有對所謂爆款的排雷,為很多愛好購物的用戶搭建了興趣圈子和體驗交流,精致的經驗分享提高了用戶的留存率,屬於典型的優質內容下產生的流量。

2、好物分享提高用戶參與感,實現社交傳播

在iDS大眼睛小程序首頁,除了三條熱門話題外,往下幾乎是用戶買過商品的心得體會,包括與服飾、美妝相關甚至是音樂的相關話題。用戶可直接評論與對方交流,或是點擊個人主頁查看更多心得,讓用戶擁有更加強烈的參與感與分享的沖動,實現社交傳播。

3、社群運營+引流購買”玩轉銷量轉化

iDS大眼睛把小程序卡片置放在訂閱號推送的文章中,用戶在了解美妝產品的介紹以及消費經驗後可以直接掃描文末的“群二維碼”,進群購買文章中提到的種草產品,群內成員互相刺激消費,互相做客服,規模化海量的內容沈澱出更加優質的內容和精準的選品定位。

通過“社群運營+引流購買”的方式,“iDS大眼睛社區“在一個月內裂變了700個閃購群,觸達5萬多人,同時進行精準發酵放大,閃購群里的購買鏈接會直接放置“大眼睛買買買商店”和“大眼睛買買買全球店”兩款電商小程序卡片,直接實現小程序矩陣流量到購買的無縫轉化,在今年“雙十一”期間GMV峰值達到1020萬,成交轉化率達到18.67%,82%的商品售磬。

5

走心營銷,不但要關註信息的情感輸出,還需要引導用戶進一步參與互動並進行擴散。即速應用主要是通過資訊功能和圈子功能實現對內容運營的對接:

資訊:商家可以實時更新發布企業最新動態以及行業最新動態,展示企業文化,促進與用戶互動頻率。

圈子:與“社區”有一定的相似性,商家可以在後臺設置用戶感興趣的熱門話題,在小程序內發起話題,集合同一興趣的用戶在圈子內互動,進行社交運營。

三、關註粉絲真切需求,構建粉絲策略

參與感三三法則里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做粉絲的用戶策略。做粉絲就是用戶運營。互聯網經濟下的發展,做粉絲的運營策略背後是用戶的信任背書,商家與用戶的關系日益密切,用戶榮譽和利益逐步被放大化。

「星巴克用星說」是星巴克2017年4月推出的一款類似“發紅包”的小程序,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中選擇圖片、文字、視頻等不同形式,根據不同的對象或場合,購買星巴克禮品卡,送給微信好友。數據顯示,使用“用星說”最多的一位用戶,已經送出100多份禮物給朋友,打造如此驚人社交鏈的「星巴克用星說」小程序憑什麽?

4_meitu_2

1、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提升極致的用戶體驗

“通過獨特的精致體驗來促進人們連接彼此”是星巴克一直以來的的核心價值,星禮卡讓咖啡成為了連接親朋好友間親切社交的理想“媒介”,迎合了消費者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的時下潮流,更深層來說,這種精致體驗所做出的延展、融合與豐富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消費者對星巴克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2、更加關註用戶的情感需求,產品和內容應該是有溫度的

星禮卡把普通卻又動人的小時刻傳遞得更加淋漓,不論是為好朋友打氣,還是憋了很久卻說不出口的抱歉;不論是大恩不言謝的兄弟情義,還是情侶之間的竊竊情話都可以通過一杯咖啡在線傳遞,更方便、更即時地通過卡片傳遞所表達的情感。

6

做粉絲營銷策略,核心的是要有一個和用戶鏈接的點,關註用戶的利益點並實現其利益的轉化,我們常見的會員系統就是典型代表。即速應用將其分為三大部分:

會員卡:商家設定會員門檻,系統根據記錄下來的用戶消費行為進行匹配,從而確定用戶的會員等級以及應享的會員權益。

積分:商家設定積分獲取標準後,商家可以在後臺根據用戶的數據進行匹配累計,將積分轉換為優惠或禮品,回饋給用戶。

優惠券:根據商家不同的需求,即速應用設計了折扣券、滿減券、代金券、兌換券等多種優惠券類型,消費者領券後在小程序上消費時獲取得價格優惠。

四、總結

無論是借助社交力量實現裂變式拉新,還是做有情感的內容打造極致用戶體驗,抑或關註粉絲利益構建粉絲策略,其核心都是通過放大用戶的參與感,讓用戶把自己參與到商家的每一個活動中來,賦予使命感去分享,從而獲得榮譽感。

簡單來說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生態,真正留住客戶實現流量的閉環。

小程序遊戲“跳一跳”拉開了小程序遊戲的序幕,小程序的未來也在逐步明朗化,電商小程序未來會不會也加進遊戲的玩法獨領風騷?不妨拭目以待。

小程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39

內地熱捧作家梁文道 道長爆紅之道

1 : GS(14)@2010-09-19 14:33:07

2010-9-11 iM

梁文道近來是非多多,中港兩地文化人同時向他開炮,分別與內地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以及本港「神級」文化人陸離展開筆戰;前者在個人博客借轉載文章,暗嘲梁文道扭曲史實以闡述個人觀點,後者則罵他做學問不夠認真、寫文章常有錯處。

有說是因梁文道近年在內地爆紅,樹大招風。2003年開始轉移精力往內地發展後一炮而紅,至今,梁文道把兩地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上的差異、優勢劣勢,甚至生存規則,都看得透晰,進駐內地已7個年頭的今天,不但沒後悔當初的決定,更鼓勵港人北上發展,放眼全中國。

早有聽聞梁文道在內地走紅的程度,他在內地開講座,主辦單位派出5名保安將他團團包圍,才可安全步出會場。但親身感受到內地人對他的熱愛,還是在個多月前,於本港一個讀者分享會上。分享會當天,現場座無虛席,九成以上的聽眾都是專程來港支持的內地人。這些內地讀者除了紛紛向梁文道索取簽名、要求合照,表現得十分興奮之餘,還認真地與他討論其曾寫過的某篇評論文章的內容與感想。

寫內地評論給內地人看

梁文道說,自己往內地發展,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1999年他獲鳳凰衛視中文台邀請,成為該台王牌節目之一《鏘鏘三人行》的常任嘉賓,自此開始為內地人所認識,2009年,他在內地出版了第一本專欄集錄《常識》,大賣逾10萬本,隨即成為了內地文化界的紅人,並以此為起點,內地媒體的工作也愈接愈多,漸漸更把工作重心轉往內地。

梁文道該聽過許多人質疑,既然以寫時事評論出身,怎麼會放棄言論自由的香港,而選擇在言行處處受掣肘的內地發展?

對此,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如果說做時事評論,只是從做得爽不爽這方面看的話,或許是在香港比較好,但如果這麼說,那為甚麼不是全世界寫時事評論的人一起搬去英國寫呢?又或者可以選擇荷蘭,因那裏是全世界言論自由指數最高的地方。」

梁文道解釋,正正是因為關心中國,所以要回到內地寫,寫給內地人看,「我也有很多朋友在香港寫中國評論,你可以很自由地寫,你寫給香港人看,教他們怎麼去了解和分析中國的事情,但你對中國的讀者,或是一些需要被影響的人,有多大的影響呢?我很懷疑,所以寧願花工夫在內地。」這樣做,雖然犧牲了部分言論自由,有很多事情不能直接、坦白地說出來,像是六四、法輪功、一黨專制等,但卻有機會慢慢地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討論、分析個別問題。

慨歎香港並無言論自由

說起言論自由,梁文道指出香港在這方面的問題所以:表面上來看,香港的言論是比內地自由,但若深入分析的話,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我不覺得香港很言論自由,不光是說政治敏感,香港有另一種限制。」他所說的,一是指本港報章雜誌的篇幅,所給予評論的空間愈來愈小;二是指香港人對深度的容忍程度,其實相當低,對此,在社會上工作的頭10年裏,以在香港寫評論為主的梁文道,慨歎感受很深,「有很多觀念,你沒辦法很清楚地去展示,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香港的言論自由是被浪費了的。」反觀內地,其實十分注重學術性地評論政治時事,文章動輒可發揮數千字,寫出來的文章,也能得到更多回響,「在內地那個梁文道,或許更貼近真正的我。」

除了言論自由外,梁文道告訴記者,以一個文化人的身份在內地,比起在香港,可得到更多的尊重,地位也較高。他笑舉例說,在內地曾收過不少作家和藝術家的名片,印在上面的名銜,每每讓人忍俊不住,「他們會稱自己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京城五大才子之一』等等,雖然我不知道其餘那四大才子都分別是誰。」

以香港做基地面向中國

但這也說明了,內地的文化人,以自己的身份為傲,不像在香港,「在香港,人們很喜歡用『員』這個字,像我是做評論的,就被稱為『時事評論員』,令人想起好像操作某種引擎的技工,被放在狹小的縫裏,看不清全局。」而香港的文化人,不少都生活潦倒,不但居住環境差、房子的採光差,工作上更要寫很多專欄,才能維持生活。

以這一點來看的話,梁文道絕對是較喜歡在內地工作的,這也可能是他在內地,能如魚得水的原因之一。

不過,雖然梁文道現在每個月,有三分一時間都在內地到處跑,卻從沒打算搬往內地居住,理由也拉到言論自由上。他說香港資訊自由,內地始終不及,香港可隨時上網、落街便可買到《FT》和《Economist》,對一名文化人來說尤為重要。

因此,他以香港為基地,繼而面向整個中國,「就像一個在昆明的作家,他以昆明為基地,然後面向全國,那我是以香港為基地,兩者是一樣的。」他自己很早便了解到這一點,但許多香港人,對於要前往內地發展,在觀念上仍然很放不開,覺得等於是去了另一個世界。

「有些香港人,很人為地塑造出一種對立的狀況,好像去內地發展就意味着一種很保守的政治取態,就一定是個政治投降派,是誰說的呢?我在中國內地寫東西,但我一樣在香港參加遊行示威。」他指出,在這方面完全沒有矛盾可言,就算有,也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矛盾,是香港人加給自己的框。

因此,梁文道覺得,特別是新一代的「八十後」香港人,應該要在這方面改變已有的觀念,「你可以在香港做你身為『八十後』要做的事,那回內地為甚麼不可以做同樣的事?同樣的事,不會說到了內地,就會變得不一樣了,應該是一樣的。」

廣東話有排唔死得

在這次舉行的讀者分享會上,剛開始以廣東話作開場白的時候,梁文道便被一名內地讀者打斷:「可以用普通話演講嗎?」面對九成內地讀者,對於這個要求,梁文道卻笑說:「為甚麼?這是在香港呀,要說廣東話,我誓死支持廣東話。」

當然,這只是句玩笑話,之後梁文道也以廣東話、普通話交替演講,但之所以有這麼一段小插曲,也是因為近期對「廢除廣東話」及「粵語保育」等事件的激烈爭辯所導致。

有流行文化在背後支持

對於這些的爭論,梁文道指出,語言其實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東西,像是中國的政權一直集中在北方,那普通話也就成為主導性的語言,而其他地區的慣用語,也就相對地被稱為了「方言」。而在芸芸「方言」中,廣東話其實已算是特別的存在了。「你看除了廣東,還有哪個地區有一條電視頻道是24小時以當地方言播出的?就連上海,也只是在某個時段裏,有上海話的節目。」

廣東話之所以有別於其他的「方言」,是因為它有整個香港文化在背後支持,「一種語言不能只有歷史,也要有新的東西,香港的流行曲、電視劇,都在為這種語言不斷添加新字詞。」因此,梁文道說:「廣東話有排唔死得!」

筆戰中港

最近引得梁文道再次在網上與人展開筆戰的,是內地科普作家方舟子,與本港著名文化人陸離。

----------------------------------

VS方舟子

方舟子在內地,以反學術腐敗現象,及批判新聞的不真實報道而聞名,早前以在微博上一口氣發出21條信息,揭發了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內地著名的打工王帝唐駿的學歷造假事件,為人所津津樂道。最近又在個人博客上轉載了一篇名為《揣着糊塗裝明白的梁文道》的文章,引來熱烈討論:

「無意中看到梁文道的一篇博文《耳朵以外,聆聽的文化構成》,乍看是關乎接受美學和音樂欣賞的討論,但說到後來,便又落到『權力』和『民主化』上去了…… 大談『西方古典音樂』的梁文道,居然在論及莫扎特和貝多芬這兩位大音樂家的時候,信口開河,錯誤百出……像梁文道這篇開頭大談古典音樂的文章,本身雖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卻意外顯露出自己對西方音樂史的無知,這種跨界充內行、強不知以為知的文風,根本就是揣着糊塗裝明白……果然要當有『常識』的『文化人』,容易得緊。」(節錄)

對此,梁文道寫了洋洋數千字予以回覆:

「我必須先聲明,那(《耳朵以外,聆聽的文化構成》一文)不是我親手所書,而是我一次演講筆錄……目前所有冠我姓名的博客都已不是我本人經營的了,我不曉得他們為甚麼還會自動更新……在該次演講之中,我拿莫札特和貝多芬並舉,目的是要說明一個音樂史上的重大趨勢……然而,這個觀點不是我個人的獨得之妙,而是音樂史與音樂社會學中廣為人知的判斷,由於這個說法太過平凡,所以我就沒有在演講中引經據典地一一說明其來源了……『果然要當有「常識」的「文化人」,容易得緊』這一句,也許是我愚鈍,就我的體會而言,這可以十分艱苦的一件事,哪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還是當不好。」 (節錄)

VS陸離

其後,又有香港文化人陸離對梁文道展開了另一輪「攻勢」,對於陸離,年輕一代的香港人未必認識,但這位文壇老前輩,是把《史諾比》花生漫畫引入香港的第一人:

「其實我『正式閱讀』梁文道,僅始於大約半年前。緣起2009年12月,梁文道在《讀書好》訪問陳冠中,四次將《中國學生周報》誤作《中學生周報》。當時我懊惱想,一次錯,可以是校對或筆誤的問題,錯四次,應該是作者『烏龍』了……梁對一個英文字的結尾s似乎略有麻煩……印象中,早期梁文道應該不是這樣的。他愈漸粗疏,以乎是『紅』遍中港台之後的事……」(節錄)

對此,梁文道又寫了文章回應:

「也許可以教陸女士稍感寬慰的,是我已決定從下期開始,便不會再替《讀書好》雜誌做人物訪談了,應該可以減少她的煩惱,我知道有些朋友會覺得我今日犯下的錯誤都是我『紅』了之後心高氣傲的結果,不過我可以衷心地說,對於『紅』不『紅』這種事我一向沒有太大感覺,如果有,那也只是更加厭惡自己……盡管我常常要花一個通宵才能勉強完成這個工序,可我就是無法防止把《中國學生周報》弄成《中學生周報》之類的筆誤。除了無能,時間不夠肯定是個很要緊的因素。」

﹏﹏﹏﹏﹏﹏﹏﹏﹏﹏﹏﹏﹏﹏﹏﹏﹏﹏

梁文道

2009年:於內地出版第一本專欄集錄《常識》,其後陸續出版《噪音太多》、《我執》、《讀者》等書

2008年:於鳳凰衛視中文台開闢一檔新節目《文道非常道》

2003年:開始為內地的《南方都市報》及《南方周末》撰寫時事及文化評論

1999年:加入鳳凰衛視中文台,成為清談節目《鏘鏘三人行》的常任嘉賓

1998年:為香港新城電台主持財經節目,後來被引薦加入香港商業電台成為香港商業電台第一台台長及顧問,期間擔任《打書釘》、《風波裏的茶杯》、《光明頂》等節目主持,後因《風波裏的茶杯》發生封咪事件而為港人所熟悉

199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1985年:從台灣回港生活及升學
2 : tcw1984(3057)@2010-09-20 10:43:08

湯兄對道長有乜睇法呢?
3 : GS(14)@2010-09-20 21:28:42

2樓提及
湯兄對道長有乜睇法呢?


真是有料,但是太忙,忙中有錯,值得原諒
4 : tcw1984(3057)@2010-09-20 23:00:48

樹大招風,呢點同湯兄一樣啊 :D
5 : GS(14)@2010-09-20 23:13:23

4樓提及
樹大招風,呢點同湯兄一樣啊 :D


至少我無樣睇,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11

o靚模爸爸網上棟篤笑 一夜爆紅

1 : GS(14)@2011-01-22 16:49: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95381

【本報訊】「你 like唔 like?有冇 comment?」一段諷刺網民玩 facebook的網上棟篤笑自拍短片,日前突然在 YouTube爆紅,一夜間榮登本地瀏覽首位,連日累積逾 26萬點擊。片中自稱「 Lou記」的男子木口木面,對着鏡頭自言自語,卻妙語連珠,網民紛紛送上手指公喊 like。家有 o靚模女兒的 Lou記一時貪玩自拍,沒想過在江湖打滾 call客多年練就的口才,會令他一夜成名。他自嘲說「如果有人搵我拍廣告,我會考慮吓!」。
記者:梁曙光、譚志輝

原名石磊明的 Lou記,洋名 Louis,是個六十後,對於四十幾歲人就被網民喚作「阿叔」感到有點不是味兒。 Lou記在廣告界打滾 20年,目前在上環一間英文財經雜誌社當行政人員, call客搵廣告是主要工作。就如很多 sales佬一樣, Lou記轉數快,語言表達能力一流。
「我個女都好紅 o架, fans多過我!」 Lou記有一個正職當夜店 DJ、兼職做模特兒的 19歲女兒 Qewi。 Lou記一夜成名,原來也與 Qewi有關。
女兒勁笑上載分享

「我唔鍾意出去食晏,好多人,無無聊聊就匿埋喺房搵啲嘢玩」。 Lou記三個月前對着手提電腦自拍鏡頭拍下首條短片,用印在紙巾袋上的 iPhone圖案吹水調侃「 iPhone 5」,沒想過公開,但女兒看過後「笑到碌地」,翌日替他將短片放上 YouTube。 Lou記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在 YouTube出現,網民一致叫好,「反應好正面,大部份係讚,阿女叫我繼續拍」。
以 iPhone 5、 6、 7為題材的短片一連拍了三集,至昨日合起來逾 26萬次點擊,不過還未算能突圍而出。
即興「諗到乜講乜」

本周一,第四炮「人肉 FACEBOOK? 20年前嘅 facebook,你又見過未?」出爐,當堂爆紅,「最初見得 500人睇,以為唔掂,到第二日上咗 YouTube本地排片榜首位,自己都嚇一跳」。片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 Lou記示範人肉 facebook,打電話給老友 David噏了一段在 facebook找到的「感性」說話:「為甚麼寂寞總是那麼多?……」,再問對方「 like唔 like?有冇 comment?」結果被回敬:「 comment你條毛。」網民熱烈回應,有人說:「雖然係好白癡,但係好好笑!支持一下,喺大社會生活好大壓力,有佢喺度就唔怕啦!」
「冇乜創作過程 o架,玩吓啫,唔會花時間度,諗到乜就講乜,要即興」。他說,短片中的舊同學 David其實是虛構出來,當時自己只是對着電話筒自言自語。 Lou記全無演藝背景,連婚禮司儀都沒做過,口才了得,他說全因「在江湖打滾多年,食鹽多過食米」,「朋友成日話我講嘢好好笑,窒人最叻,應該係有啲 talent(天份)」。
諷用家行街捽 iPhone

拿 iPhone和 facebook來開玩笑,只因夠貼身,並不代表 Lou記反科技,事實上他亦手執 iPhone 4,照玩 facebook,「個女同男朋友鬧交,我都係睇 facebook先知」。 Lou記覺得諷刺的,是人太依賴科技,「行街都喺度捽,唔睇路,好似有自動導航咁」。在他的 facebook專頁,至昨日有 3,200人加入成為粉絲,有人更說要跟他玩人肉 facebook,將「手指公」傳真給他。他預告,若 facebook的短片點擊超過 30萬,便會兌現承諾推出已拍起的 Part 2。
爆紅短片語錄

1.(打電話給舊同學)「喂!時間緊迫,你聽住:『為甚麼寂寞總是那麼多?總習慣獨自溫習你遺留的傷痛……』,跟住有個心形,你 like唔 like呀?有冇 comment呀?」

2.「你唔知我講乜?唔緊要,我講個簡單啲嘅:『失眠,眼光光,到天光, 2 hours ago』。你 like唔 like呀?……我知失眠唔關你事……一陣間可唔可以 fax個手指公畀我呀?」

3.「我影咗一批相呀,我想寄畀你,如果你睇完啲相,你 like嘅話呢,就畫番個手指公,跟住呢就 send畀你啲朋友」

4.「我唔係癡咗線……咁你有冇 comment啫,乜嘢 comment你條毛啫,我條毛唔使你 comment啦。喂,你唔好發爛渣住先啦」

5.(收線後)「原來你親自打電話去畀你啲老友同佢哋講呢啲說話,佢哋係會發爛渣嘅!」

「人肉 FACEBOOK?
20年前既 facebook,你又見過未?」
2 : GS(14)@2011-01-22 16:50:36

窩蜂現象
集網民力量 易造就霎時紅人
2011年01月22日

去年 2月一場「犀利哥」的風暴,不但徹底地令網絡顛覆了現代人的審美觀,更創造了一批又一批千奇百怪的「網絡紅人」,這批其貌不揚,但言語出位、行為怪誕的無厘頭人物,剎那之間便可在網絡爆紅。然而,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些霎時紅人,不少在很短時間內,便會被後浪冚過,瞬即便被摒棄遺忘。
近年本地最「長青」的網絡紅人,首推「巴士阿叔」,「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的主角陳乙東在嘲笑聲中走紅,之後更要聲言競選特首,至於其他紅人則包括,以英語猛烈批評考官水平低劣及無能的末代會考生 Ruby,以及「大鬧元朗聯興行」的港女趙燕萍,還有「我有少少鍾意佢」的萬寧妹妹王允祈。
熱潮一過銷聲匿迹

而在內地,則以紅爆東南亞的「犀利哥」居首,他不但被封為中國網絡第一紅人,亦被稱為史上「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乞丐」,其經歷更將被拍成電影,至於其他紅人,如芙蓉姐姐、鳳姐,網絡上的風頭亦一時無兩。
網絡走紅最終依靠的是網民的力量,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網絡上出現的通常是一窩蜂現象,香港人的文化不適合一些較具深度的話題,所以無論正面或者負面。只要不玩深度、快而簡潔,還有是非黑白分白,瞬即便會引來一窩蜂的點擊,但「就算死人冧樓都只係講幾日」,所以網民熱潮一過,無人點擊的網絡紅人便銷聲匿迹。
該校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則說,香港之外,國內的網絡紅人更爆,除了同樣是一窩蜂的現象,還有傳媒配合全方位炒作,但同樣,網絡紅人紅得快亦退得快,很難常久,通常「笑完、踩完、滿足完就算數。」
反而外國一些網絡紅人,例如靚聲村姑 Susan Boyle通常以才藝或創意作為賣點,引來的話題亦較長久。他認為,有人在 YouTube表演棟篤笑也算是一種創意,值得嘗試。
本報記者
當日相關文章
3 : GS(14)@2011-01-22 16:50:48

自命平凡
最愛黃子華 搞 gag也要有訊息
2011年01月22日

「我對自己係咪棟篤笑嘅人才都懷疑緊,不過如果有老闆支持搵我拍廣告、搞棟篤笑, I don't mind!」話雖如此, Lou記亦深明網絡世界的事來去匆匆,這個星期爆紅,下個星期可能已沒有人記得。
Lou 記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無名小卒,有逾 26萬人看過自己的作品已感滿足,「(冇人記得)唔會失望,都只係貪玩,我已經達到目的……如果好有企圖要出名,通常都唔成功」。他說,近日出街不覺有人認得自己,「可能去旺角多年輕人,會有人認得,如果有人同我 say hi,叫聲我 Lou記,我都會好開心」。 Lou記笑說,朋友知道他拍片搞笑,只對他說:「你好無聊呀!係咪黐咗線?要食藥呀!」
講到棟篤笑, Lou記原來是藝人黃子華的擁躉,他認為只有黃子華演出時不唱歌跳舞,講足全場,是真正的高手,「五分鐘 gag都唔知要度幾耐,諗到頭髮都白埋」。
不會以新聞政治作題材

他說,在外國棟篤笑很普及,在酒吧每周開一兩晚場,收入也不錯,但在香港,真正有叫座力的只有一、兩個,「(短片)有 20幾萬 views,但如果要買飛入場,有幾多人會?」他希望自己可作先鋒,令更多人在網上拍片玩玩,但不要一味無厘頭,「最緊要有 message(訊息)」。
Lou記說,對日後還會以甚麼題材拍片全沒計劃,但肯定不會以新聞作題材,更不會講政治,「後生仔唔會 buy o架!」
本報記者
4 : abbychau(1)@2011-01-22 17:08:53

其實我覺得唔好睇
5 : GS(14)@2011-01-22 17:10:25

是嗎? 我無睇過wor
6 : punpunm(4)@2011-01-22 17:48:40

講到Iphone567我先知道
我就覺得幾好

PP by IPAD
7 : GS(14)@2011-01-22 17:50:46

6樓提及
講到Iphone567我先知道
我就覺得幾好

PP by IPAD

點好法?
8 : punpunm(4)@2011-01-22 18:01:44

好無聊同好有創意

PP by IPAD
9 : GS(14)@2011-01-22 18:08:29

兩好wor
10 : glassfund(802)@2011-01-22 21:08:30

我都覺得無聊, 我對睇 E D 無厘頭野無咩反應的!
金呵啦對我仲有D反應. 我一邊笑一邊氣憤
11 : abbychau(1)@2011-01-22 21:34:14

我對睇 E D 無厘頭野無咩反應的!
+1
12 : GS(14)@2011-01-23 13:09:19

我都是他上報才知
13 : onesee(1238)@2011-01-27 15:53:09

其實唔太好笑, 不過我支持佢繼續創作
14 : pars(2406)@2011-01-27 16:49:22

剛剛先睇佢啲片,我覺得iphone輯短片齋內容就唔好笑,只係佢個樣(正經)同佢手上架野(滑稽)之間的反差而令到人笑,如果唔理或無感覺就真係一啲都唔覺得好笑。佢講facebook段片其實都一樣,反而我睇番樓上版友post出黎的對方就好好笑,可能我係文字中毒者啦:)
15 : punpunm(4)@2011-01-27 20:17:18

相關影片

PP by IPAD
16 : GS(14)@2011-01-27 21:54:44

的確在娛樂道來說,金坷拉才是高手
17 : onesee(1238)@2011-01-27 23:55:32

我終於記得金坷拉係咩啦

smiley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74

女皇演邦女郎爆紅

1 : GS(14)@2012-07-30 14:02: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30/16558161

女皇處女粉墨登場,跟「007」男星丹尼爾基格做對手戲。
秘密拍片 威廉哈里不知情
女皇有這次絕世演出,實拜丹尼波爾異想天開所賜。丹尼波爾在「奧運版邦女郎」登場後,娓娓道出這次這片大計:早在去年,他提出這個大膽構想,各方都拍案叫絕,倫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 Sebastian Coe)說有意思,女皇侍從哈哈大笑說會向「事頭婆」轉達。女皇同樣欣賞構思,毋須游說,就爽快答應演出,更讓三隻哥基犬做「大咖」,唯一條件是自選「戲服」。
拍片大計秘密進行,連女皇兩名乖孫威廉和哈里都不知道嫲嫲做「邦女郎」,今年3月和4月拍攝,女皇之後曾過目,白金漢宮發言人說,她「極之享受」這次演出經驗,也很高興獲邀演出,「我們早知會受歡迎」。女皇會否再拍戲?「永不說不,但相信只此一次。」
倫敦市長約翰遜前天(周六)陪同女皇和皇夫參觀奧運公園,曾跟女皇談到她的演出,說「我印象中她很喜歡」,又打趣說:「不曉得她會否贏得奧斯卡?」
倫敦市長:她可能贏奧斯卡
女皇人前向來嚴肅,輿論認為她今次「演戲」既保住女皇莊嚴氣派,又幽了自己一默,很成功。其實,女皇私底下向來有幽默感,像前天參觀選手村就跟運動員開玩笑說:「以運動員房間來說,這裏可說異常整潔──也許我該打開櫃子看看。」
有評論指:「若是數百年前,丹尼波爾單是提出這想法已是叛國罪,可能被送去倫敦塔囚禁了。但女皇放生他,更參與其中,與眾同樂,反映英國和皇室有很大進步。」
英國《星期日郵報》/《太陽報》/路透社/美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68

上得天橋 湊掂萌B 教出名模四川女神系主任爆紅

1 : GS(14)@2015-01-11 20:21:19





內地互聯網近來瘋傳一輯「四川師範大學最美女神系主任」的照片,女主角是該校服裝學院表演系主任韋伊納。這名已為人母的迷人女神分身有法,不僅上得天橋行Catwalk,同時教出不少名模學生,還帶得了家中B女。韋從16歲出道走上職業模特兒之路,再由天橋轉戰講台,再到如今的時尚辣媽,身兼數職從容不迫。


現年32歲的韋伊納,身高1.8米,五官立體加上身材修長,早年因緣際會參加央視首屆電視模特兒大賽,獲得華東區冠軍,16歲已擔任職業模特兒。不過,她志不在令人羨慕的模特兒生活,此後走出鎂光燈繼續升學,考上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畢業後一圓教師夢,應聘到四川師範大學服裝學院任教,目前擔任表演系主任。



■在生活中,韋伊納是一位時尚辣媽。

■韋伊納和她可愛的女兒。



要求嚴格 桃李滿門

韋伊納在八年教師生涯中桃李滿門,培養出不少得意門生,學生包括2008年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冠軍李超、2008年上海國際模特大賽季軍馮翔、2008年央視「天語手機杯」模特電視大賽最具活力獎李偉、2010年中國小姐華南賽區總決賽冠軍高子均,以及2012年第12屆中國職業模特選拔大賽季軍陶露等,尤其學生紀莉莉,是2010年Prada全球形象片女模。對這些學生來說,韋非常嚴格。有學生說,每次上韋的課時,都要早起穿戴整齊,用最完美的狀態去上課。學生認為,雖然韋要求高,但私底下卻又像朋友般關心學生。四川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9/189964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14

內地爆紅:拍《奔跑》狂吸四百萬人仔

1 : GS(14)@2015-02-13 09:01:24





王祖藍在情人節當日迎娶李亞男,婚前他就密密吸金,儲足老婆本。祖藍憑內地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而爆紅,之後便密密北上搵人仔,去年他以四百萬人民幣,參與另一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與Angelababy、鄧超及王寶強等人齊任主持(圖),節目大收旺場,連續六周成為全國綜藝節目冠軍,即時原班人馬開拍電影版,現時祖藍的身價已升至四十萬人民幣一場騷。早前有傳導演葉念琛欲找他拍攝新片《沒女神探》,便開出三百萬的片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213/190398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18

彭麗媛一點爆紅景泰藍花瓶速售罄

1 : GS(14)@2015-02-22 12:55:05





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前日在北京舉行,一款曾被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及多位外國第一夫人「點藍」的銅胎掐絲琺琅「繁花似錦瓶」受到市民熱烈追捧,首批限量發售的五十個花瓶,每個售價一萬五千八百元人民幣,當日被一售而空,僅剩下兩個陳列品。


■繁花似錦瓶


據工作人員介紹,五十個現貨景泰藍花瓶原本打算可應付春節七天長假期,沒想到第一天就被搶購一空。有市民一早就趕到北京琺琅廠展台,爭相選購這款既具有收藏意義又具有「明星效應」的景泰藍作品。「繁花似錦瓶」上的花朵和綠葉由淺到深的潤色細膩自然,琺瑯彩中玫瑰紅和玫瑰紫是生產廠家最新研發成功的新色調。由於工藝複雜,生產周期長,該花瓶限量編號生產五百個,如要預訂需一個半月才能完成製作。去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彭麗媛與來訪的各國「第一夫人」在頤和園內親手嘗試為這款景泰藍花瓶「點藍」。點藍是景泰藍製作工序,即用藍鎗把碾細了的釉色填入花瓶胎體的絲工空隙處,完成後經攝氏八百度火焙燒成形。《北京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2/190506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08

特稿:《魔雪奇緣》爆紅在於易明

1 : GS(14)@2015-03-15 14:36:55





你總會以為所有五歲小孩都識唱《Let It Go》。《魔雪奇緣》的真正魔力,並不在於Elsa的冰雪奇技,抑或這首毛管戙的歌有幾洗腦,而是迪士尼的精心計算。自從《反斗奇兵》(Toy Story)的成功,近年彼思動畫如《太空奇兵.威E》(Wall-E)、《沖天救兵》(Up)等,都是題材深奧的作品,根本是拍給成人看的。迪士尼的《魔雪奇緣》則還原至最基本,小孩也看得明白,電影大熱不無道理。此外,近年本港「一孩家庭」比例已超越「兩孩家庭」,獨生子女或多或少會嚮往Elsa與Anna的姊妹情,而產生自我投射,因而愛上了這部動畫。撰文:馮國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14/19075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74

大陸爆紅零食辣條嗱喳工場包嚇一跳

1 : GS(14)@2015-03-16 08:42:14





內地兒童最愛的零食辣條,生產過程極之嚇人!央視近日踢爆河南鄭州一間辣條黑工場。廠內污水橫流,工人長時間接觸辣條,手指出現紅腫,甚至潰爛,但卻沒有佩戴口罩和手套,只要直接用手包裝辣條。有剛上完廁所的女工,連手都沒洗,直接回到生產線工作。在辣條工場的不遠處,玩具廠飛散的油漆微粒,飄進辣條廠內,而廠內巨型鐵桶內,則散發着奇怪氣味的紅黃色黏液凝結成塊,牆邊的小膠桶裏,還殘留着黑色的泥狀物。對於廠內的違規經營,老闆坦然地說:「經常有工商部門查我們的通知函過來,有不合格的。其實在微生物這一塊,我確實自己心裏沒底。但如果進來要洗手,上個衞生間要換個衣服,工人就感覺有點約束,就不好招工。」辣條主要原材料為麵粉,加以辣油、色素、食品添加劑等製成,被視為垃圾食物。至今,北京已將鄭州生產的7款不合格辣條下架。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最新發佈的抽檢情況顯示,15款辣條不合格,含有過量的酸菌落總數;檸檬黃、胭脂紅等添加劑。央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8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