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供需基本面不支撐煤價非理性上漲

冬儲來臨,運輸需求階段性加大,煤炭價格繼續上漲。

10月26日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93元/噸(10月19日至10月25日報告期),環比上行16元/噸。這一價格繼續刷新年內最高紀錄。煤炭價格從年初起已連續十七期上漲。

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日對媒體表示,隨著先進產能釋放到位和鐵路煤炭運量大幅增加,近期煤炭庫存大幅上升,煤炭價格繼續上升沒有基礎。

數據顯示,環渤海五個主要港口存煤達到約1500萬噸,比前期低點大幅增長47.5%,達到正常水平;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突破1億噸,比前期低點增長14%,可用23天,其中重點電廠存煤近6500萬噸,比前期低點增長35.4%,可用21天。

“在此形勢下,煤炭價格仍在繼續上漲,這是脫離供需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漲,不可持續,有一定的借機炒作因素在推波助瀾。”這位負責人說。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分析師表示,年底前市場供應依然有缺口,如果國家未能加大調節,煤價短期內還將維持高位一段時間。

集成期貨煤炭研究員鄧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國慶後至今的調研發現,政策放開尤其是三級響應後,煤炭產量有所增加,釋放的產能很難量化,但明顯不如預期多,庫存依然不高。

“客觀原因是增量需要時間和過程,主觀上一些企業因安全設備未到位等原因生產積極性不太高。近期貴州、黑龍江等地連續發生礦難,與沒做好安全準備就投產有關。審批能夠複產的,10月之前基本都已複產。” 鄧舜表示。

此外,鄧舜向記者分享了一組數據:2012-2015年共四年的11月、12月煤炭需求旺季與9月、10月淡季對比,旺季火力發電量比淡季增長15%-18%。“供應在旺季能否上漲這麽多還是個疑問,市場供應還有缺口。國家可以通過政策調節來縮小缺口。”

此輪煤價上漲,一定程度上是國家去產能、控產量政策效果的顯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許昆林25日在去產能工作進展通報會上表示,2016年全國鋼鐵煤炭去產能有望提前完成。1-9月份,煤炭產量24.6億噸,同比下降10.5%,消費量28.4億噸,同比下降2.4%;第三季度全國煤炭消費由負轉正,同比增長約0.5%,

此外,上述發改委負責人表示,煤價上漲也有階段性、偶發性因素疊加造成的非理性上漲成分。

“當前冬季煤價上漲空間或許已被預支,隨著先進產能釋放到位,以及中間商囤煤逐步投放市場,迎峰度冬期間市場有效供給必然大幅增加,價格上漲的支撐因素不再存在。一旦偶發因素消退了,煤炭供給階段性過剩和價格回落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位負責人說。

9月份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在抓好去產能工作的同時,實施了供應保障工作預案,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部分煤炭先進產能陸續釋放。目前,產能釋放範圍已擴大到先進產能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和安全高效礦井,預計可日增產煤炭供應110萬噸,除保證當期供需平衡外,將使庫存煤炭進一步增加。

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召集神華、中煤、冀中能源、山西焦煤、大同煤礦、陽泉煤業等22家重點煤炭企業開座談會,分析當前煤炭供需形勢,研究做好煤炭去產能、保供應、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有關工作。

與此同時,鐵路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增加煤炭運力供應,並加強困難區段運輸組織。近期鐵路和港口煤炭運輸保持持續增長態勢,9月全國鐵路煤炭運量1.6億噸,比8月份日均增長5.2%,同比增長3%;全國主要港口發運煤5323萬噸,同比增長9.2%。10月份以來鐵路煤炭運量進一步增加。

“預計11月鐵路煤炭運量將進一步提高,加之近期已搶運部分電煤,局部電煤供應偏緊狀況已得到緩解,港口和用戶庫存也將維持在合理水平。”這位負責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4

四央企帶頭簽煤電合同後:煤價結束十八期連漲

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8日上午,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已和華電集團、國家電投集團簽訂了中長期合同。

煤炭龍頭企業帶頭降價和帶頭簽訂長協協議的舉動已經影響到了市場變化,政府調控煤價已有越來越強的主動權。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606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結束了此前連續十八期上漲的局面。

535/噸是基礎價 價格機制隨市場波動

許昆林透露,與以往定量不定價的合同不同的是,中長期合同定了一個較長的周期。

“第一是有明確的定價機制,此次合同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的基礎價為535元/噸,在這個基礎上參照市場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第二是有履約保障,增加了一些履約監管和違約責任的相關內容。第三是國家有關方面會給予相應的支持,鼓勵供需雙方簽訂年度中長期合同,將會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比如在期限上暫時不做限定。鐵路總公司也會在運力上給予優先保障,為這個合同履約創造良好的條件。”許昆林說。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合同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的基礎價為535元/噸,與市場目前700元左右的價格差距較大,主要源於市場上的投機因素較大。

“簽約能夠穩定價格,逐漸形成中長期協議。煤電和運輸應該建立長期協議,不應該全部變成現貨。因為全部現貨有很大的風險,資本的力量很大,加上中間商投機都會有一定影響”,韓曉平說。

集成期貨煤炭研究員鄧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礎價格雖與現行價格有價差,但535元/噸不是一口價,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市場來調整。

“這一價格比之前預期要低,業內普遍認為不看好明年長協的走勢。如果基礎價格能夠與市場波動有效連接,煤電雙方在535元/噸的價格下都有一定利潤,雙方都能接受。”鄧舜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巡視員魯俊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礎價格顯示出雙方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是理智的,沒有受到近期煤炭價格非理性過快上漲的幹擾。一定程度上看出我國煤炭價格的合理區間。如果實際價格過高或者過低,偏離了市場能接受的價格,都不可持續,市場也不能接受。

央企帶頭示範作用

此次參與簽約的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華電集團和國家電投集團均為煤炭和電力企業體量較大的央企。鄧舜認為,四大央企帶頭簽約,本身也是一種政治表態,相信其他企業會逐漸跟進。

韓曉平也認為,四個企業簽訂協議,會相應帶動其他企業。運輸保障上,四個已簽訂協議的企業享有鐵路、港口等方面的優先權,會加大其他企業的經營困難,這樣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和大型國企簽協議,形成良性循環。

對於合同的執行力度,多位業內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需要繼續觀察。

韓曉平認為,長協的價格比較難固定,需要國家通過政策來長期穩定價格,電價也相應作出調整。難度在於目前電力改革也處在不成熟階段,電力價格始終沒有長期協議的機制,電網公司也不願承擔這樣的責任,這使得協議鏈條無法穩定建立。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此前表示,要充分發揮合同的法規約束效應,供需雙方必須嚴格執行,政府也要加大力度嚴格監管,尤其要加大違反合同的懲罰力度。“特別是電煤合同,因為電力的公共事業屬性很強,保證電煤供應,除了市場合同,政府還要幹預。”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希望龍頭企業能夠帶頭承擔穩定市場的責任,並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企業履責。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昨日的簽約現場表示,國家鼓勵支持煤電供求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將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並將加強相關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營造合同執行的良好社會環境,做好監督服務協調保障工作。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表示,希望其他中央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從大局出發,高度重視、統一認識、積極協商、共同研究,努力克服困難,加快推進中長期協議簽訂工作,全力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為國民經濟健康運行做出積極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37

終結煤價過山車時代 煤電七大央企今簽畢中長協議

11月11日, 兩大煤炭央企同三大電力央企簽署了煤電中長期協議。

第一財經在簽約現場了解到,本次協議簽約方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至此,國內兩大煤炭巨頭與五大發電企業在 “雙十一”前全部簽訂了中長期協議。

此次協議雙方鎖定資源數量,商定了基準價格,後續將參照市場變化按照雙方分擔的原則相應調整。對於市場最關心的價格問題,此次中長期協議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基準價為每噸535元人民幣。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此次協議體現了宏觀政策調整的效果,中長期協議的簽訂和基礎性價格的確定,對煤炭改革有標誌性意義,必將使煤電合作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讓煤炭企業在產銷量上吃了定心丸,對煤電雙方曾經歷的過“過山車”的價格波動做了終結,對煤電雙方的效益上也吃了一個定心丸。

簽約方之一的神華集團也表示,在目前的電煤市場環境下,雙方簽訂中長期協議,表明雙方更加註重中長期戰略性利益,通過溝通和協商,實現互利共贏。

為應對煤價過快上漲,國家發改委已執行三級響應預案進行調節,並以多次開會布置相關工作。其中,引導煤炭企業雙方簽訂中長期協議是其中重要一環。

與以往相比,當前的電煤中長期協議有四大不同。

一是明確了定價機制,采取煤炭供應基準價格基礎上,建立隨市場變化的掛鉤機制,基準價基礎上的價格波動由雙方合理分擔;二是強化了履約保障,加強相關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增加了履約監管和違約責任的相關內容;三是國家給予相應支持,將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協議的企業;四是鐵路總公司也會在運力上給予優先保障。

第一財經也註意到,中國鐵路總公司也派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兩大煤企聯手五大發電企業簽訂中長期電煤協議,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價格波動,促進煤炭、電力行業健康發展,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有利於煤炭價格理性回歸,避免大起大落;有利於優化配置鐵路運力資源,提高保障程度,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有利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實施去產能,助力煤電聯營、兼並重組;也有利於與國際煤炭市場接軌,保持進出口相對穩定。

第一財經註意到,煤炭龍頭企業帶頭降價和帶頭簽訂長協協議的舉動已經影響到了市場變化,政府調控煤價已有越來越強的主動權。

在此前兩家煤炭、兩家電力央企先行簽訂中長期合同後,11月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606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結束了此前連續十八期上漲的局面。

國家發改委此前也明確表示,鼓勵支持煤電供求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將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並將加強相關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營造合同執行的良好社會環境,做好監督服務協調保障工作。

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在簽約現場表示,希望央企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鞏固雙方之間誠信穩固的關系;同時各參與部門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維護合同的嚴肅性,發改委和國資委將聯合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合同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97

獨家:神華或將12月動力煤價每噸再下調5元

在煤炭價格開始有序下降之後,有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神華12月份的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現貨價格可能在11月末的基礎上進一步調低每噸5元左右。

如果上述調價得到最終的執行,這將是神華在11月調價的基礎上再次主動下調煤炭價格。

從11月初起,神華、中煤、同煤、伊泰、蒙泰等重點煤炭企業已經下調動力煤現貨價格。其中,5家企業從11月下旬起,5500大卡動力煤港口市場價格按照680元/噸執行,比上期降低5元/噸。

今年下半年的煤炭價格形勢牽動市場人心。為了有序調控此前曾快速上漲的煤炭價格、減輕下遊企業的壓力,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積極行動,出臺多項穩定煤價的措施。自從9月初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會議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後召開8次穩定煤價的相關會議。

其中,發改委出臺的措施之一是鼓勵煤炭、電力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目前已有神華、中煤、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等多家煤炭、電力龍頭企業簽訂了中長期協議。此次合同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的基礎價為535元/噸,後續將參照市場變化按照雙方分擔的原則相應調整。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上述煤炭中長期協議簽訂儀式上表示,此次協議體現了宏觀政策調整的效果,中長期協議的簽訂和基礎性價格的確定,對煤炭改革有標誌性意義,必將使煤電合作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讓煤炭企業在產銷量上吃下定心丸,終結煤電雙方曾經歷的“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煤電雙方效益也吃下定心丸。

此外,發改委還要求加快和增加符合安全條件的產能釋放。所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合法合規煤礦,在采暖季結束前都可按330個工作日組織生產。

隨著新政的出臺和多項抑制煤炭價格上漲和高位運行政策措施的實施,價格有序回調已經成為動力煤生產、貿易和消費企業的共識。

最新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為601元/噸,環比下行3元/噸,並已經連續三期下行。中宇資訊煤炭市場分析師關大利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煤炭價格市場拐點較易出現在明年年後,主要觸發原因將是發改委關於煤炭產量的調控政策。

由於煤炭價格上漲,據媒體報道,近期華能、華電、大唐、國電四家電力央企曾聯合提交報告,表示現在的電煤價格已經超出企業成本,希望政府對電價進行上調。對於下遊企業來說,如果煤炭價格在煤炭行業主要企業的積極帶動下繼續下調,則有望通過市場機制直接緩解企業日益繃緊的利潤水平。

未來的一個月將是決定今年煤炭價格最終水平的關鍵時點。12月1日~3日,2017年全國煤炭交易會將在秦皇島舉行。本次交易會將聚焦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交易模式創新。業內人士也估計,此次會議還有望推動中央和地方煤炭供需企業,在電煤央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中長期合同的簽訂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13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煤價絕不會再次跌破370元/噸的底線

“肯定地說,煤價絕對不會再次跌破每噸370 元的底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全國煤炭交易會上表示。

12月1日,全國煤炭交易會在秦皇島市召開。本屆交易會以“創新與轉型——煤炭市場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旨在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交易模式創新,推動煤炭供需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能源支撐。

連維良告誡煤炭從業人員,要準確把握煤炭市場走勢。

“近期煤炭價格較快上漲,有的企業對去產能產生動搖。業內人士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十分重要,進行理性判斷。煤炭總需求並未增長,2014年、2015年煤炭需求降幅連續擴大。雖然7月以來隨著經濟回暖,煤炭消耗有所增加,但今年前10個月煤炭消耗同比下降1.9%。”連維良說。

連維良強調,煤炭供給能力有絕對保障。目前,發改委已連續出臺政策主動調整部分產能,使先進產能有序釋放。

價格方面,連維良表示,煤炭價格能回到合理區間。“煤價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上下遊發展。前一段時間煤炭價格階段性過快上漲,發改委已通過釋放部分產能、增加鐵路運力保障、鼓勵簽訂煤電中長期合同等措施穩定價格,目前價格已小幅下降。”連維良說。

此外,面對煤炭絕對量難以增長的現實,連維良認為目前是行業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煤炭的單一結構已不可取。他建議煤炭企業積極調整行業結構,堅持綠色、創新、融合的理念。

論壇開幕式上,連維良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宋元明同時強調,安全生產是不能逾越的紅線。宋元明指出,2017年全年如果放開330天產能,煤炭將供大於求,煤炭企業要高度警醒,創造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

第一財經記者在論壇現場了解到,本次煤炭交易會期間將舉行大型煤炭供需企業中長期合同簽訂儀式,已公布的名單中有陜煤化、龍煤、伊泰等10家煤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96

國務院安委辦:一些煤礦受煤價上漲利益驅動冒險生產

12月5日從安監總局網站獲悉,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日前發布通報指出,近期,寧夏、重慶、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接連發生煤礦重特大事故,這暴露出一些煤礦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受煤價上漲的利益驅動,違法違規冒險生產問題突出;一些地區和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責任不落實、組織不得力、落實不到位。

12月4日,救援隊員將遇難者遺體擡出事故礦井。(圖:新華社)

12月3日11點30分左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赤峰寶馬礦業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該礦隸屬赤峰市元寶山區管轄,核定生產能力45萬噸/年,為低瓦斯礦井。截至12月4日10時,事故救援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事故32名遇難者遺體已全部升井,並送至殯儀館。

在安委會這份關於赤峰“12·3”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通報中指出,近期,針對全國煤礦重特大事故明顯反彈態勢,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各煤礦企業要要切實從血的教訓中警醒起來,真正把安全生產大檢查各項安排部署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企業和每一處煤礦,堅持邊查邊改,以檢查促整改,真正實現全覆蓋,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決不丟掉任何一個盲點,決不留下任何一個隱患。

通報要求,煤礦企業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全面徹底做好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加強正常生產建設礦井安全監管監察;切實加強資源整合技改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切實加強長期停產停工礦井安全監管;加大列入去產能規劃礦井的安全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嚴肅追責。

通報還要求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煤炭行管部門和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發現的重大隱患要逐項列出清單、落實責任、掛牌督辦、督促整改,對超層越界、超強度超能力生產、擅自複工複產等嚴重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要立即停產整頓、頂格處罰。

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將轄區內所有煤礦包礦責任落實情況於12月15日前報送國家煤礦安監局,每半個月調度1次煤礦安全生產大檢查進展情況和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並及時報送國家煤礦安監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44

動力煤價格連降5周,研究稱煤價將趨穩

動力煤價格自今年上半年持續上升之後,近期增長趨勢已暫停。截至12月6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98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已經連續五期下行。

供需平衡,煤價漲勢回落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限產政策造成國內煤炭供應量減少,以及季節因素導致電力和取暖部門的煤炭消費升高是中國煤炭價格在前一階段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隨著國內煤炭供需逐漸平衡,國內煤價漲勢將回落。

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去產能、限制工作時間等多項政策的調節作用下,2016年前三季度,國內煤炭產量下降了10.5%,而煤炭消費同比只下降了2.4%,生產量較消費需求差2.22億噸,以致煤炭市場供應形勢發生變化。此外,煤炭用戶和中間貿易商囤煤、投機資金炒作等行為,短期內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價格泡沫。

該研究同時也指出,需求和生產成本沒有明顯增加,不構成對價格上漲的支撐。上一輪價格上漲的動力幾乎全部來自去產能政策對國內煤炭供應的影響。

隨著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加速調整,未來我國將逐步擺脫高耗能的經濟增長方式,幾大高耗煤部門的煤炭需求也將下降。

例如,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國電力行業煤炭需求增長態勢下降;鋼鐵行業的煤炭需求正在減少,建材行業用煤需求已進入峰值期;傳統煤化工行業煤炭需求量也將基本維持平穩。

該研究顯示,到2020年左右,中國煤炭消費量將與2015年(39.65億噸)相當。

該研究的作者吳立新分析,縱觀歷史上中國煤價的幾次大的波動,供需關系是影響煤炭價格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中國煤炭產能在57億噸左右,其中違規的新建和改擴建產能8億噸,停產煤礦產能為3.1億噸,合規產能約46億噸。長遠來看,中國煤炭需求將基本維持在40億噸左右,煤炭產能過剩明顯,國內煤炭供大於求的基本態勢將一直持續,因而煤炭上漲幅度有限,煤炭價格會趨穩。

全球煤炭消費正處停滯期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煤炭市場中期報告2016》(下稱《報告》)稱,“我們正在經歷煤炭消費的另一個停滯期。”

第一財經記者在報告發布會現場了解到,盡管印度、印尼、俄羅斯和越南的煤炭需求在增長,但這並不足以抵消中美兩國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這使得2016年煤炭需求將低於2013年的水平。

IEA能源市場與安全部負責人貞森惠祐表示,中美兩國煤炭需求下降的原因並不一樣。

在美國,因廉價天然氣和《汞與有害氣體排放標準(MATS)》而導致的燃煤電廠退役,促使煤炭發電量下降15%,創下過去30年歷史最高降幅紀錄。此外,能效的提高和風電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

在中國,則是因為電力、鋼鐵和水泥等煤炭主要消費行業的用煤量有所下降,導致中國的煤炭需求在2015年連續第二年下滑。報告指出,上次這一情形發生還是在1981年。而且,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助推了這一下降趨勢。

《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在去產能方面采取的措施,尤其是“276個工作日”政策,再加上澳大利亞與印尼發生的供應中斷,導致此前幾個月煤炭價格飆升,超出預期的水平。

然而,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對“276個工作日”政策的效果持有不同觀點。他表示,今年中國煤炭產量下降是多層次原因導致的,不僅僅是因為“276個工作日”政策。

“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加大依法治理違法違規煤礦的力度,全國146個手續不全的煤礦全部停建停工,涉及的產能達到6億噸。還有前些年,市場需求快速拉動,有一批煤礦的實際產能超過政府規定的額定產能。” 姜智敏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32

動力煤價環比降1元,四部門平抑煤價異常波動

臨近春節,動力煤市場將趨向穩定。最新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在1月4日至10日報告期內,報收於592元/噸,周環比下行1元/噸。

從2016年初起11月,BSPI連漲18期,屢創年內最高紀錄,直至11月8日終於“剎車”,這與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兩個月內連續出臺的“組合拳”穩煤價分不開。就在近日,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備忘錄。

動力煤市場將趨穩

對於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微降,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前後動力煤市場將呈現較穩定趨勢。

“春節前後煤企放假,電廠負荷低,動力煤市場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了,行情以企穩觀望為主。後期行情主要看政府在產量方面的調節。”關大利說。

據發布指數的秦皇島煤炭網分析,促使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及價格指數繼續回落的因素包括,新年度開啟長協與市場煤比價關系調整,實際需求面臨觸頂回落,國內大部分地區氣候偏暖致取暖需求降低,以及進口煤價格的壓制作用繼續凸顯。

元旦過後,主力煤企開啟了新的銷售周期,煤炭售價普遍下調。由於長協煤價格顯著低於外購煤價格,市場采購仍以長協煤為主,帶動環渤海地區動力煤主流交易價格和價格指數繼續回落。

臨近春節,實體經濟煤耗面臨確定性下行,已有私營經濟部門陸續進入春節假期,耗煤需求繼續上揚已經不具備基礎。加上受霧霾及整治“地條鋼”等影響,下遊高耗能產業開工率已經出現下降征兆,隨著水泥等行業進入節前錯峰生產,煤炭耗用會加速觸頂。

另外,受國內外煤炭價格走勢影響,去年年末采購的進口煤大量集中到岸,對主要消費地形成實質增補,加大進口煤耗用比例正成為消費方共識,電力企業並不急於采購內貿煤炭,對煤價走向形成壓制。

設定價格區間穩定煤價

網傳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的通知》(下稱《通知》)。第一財經記者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求證該文件的真實性時,得到肯定的答複。

《通知》表示,為防範煤價異常波動,以重點煤電煤鋼企業中長期基準合同價為基礎,建立價格異常波動預警機制。

該預警機制將動力煤具體劃分為三種情況,當價格位於正常區間時,即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在6%以內,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不采取調控措施;當價格位於輕度上漲或下跌時,即價格波動幅度在6%~12%之間,加強市場監測,關註生產和價格變化情況,適時采取必要的引導措施;當價格位於異常上漲或下跌區間,即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在12%以上,啟動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響應機制。

集成期貨煤炭研究員鄧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設定價格區間使得煤價上有頂下有底,在煤電雙方都有合理利潤的情況下,避免出現諸如去年11月煤價700元以上電廠大面積虧損的情況。

具體的響應機制包括價格異常上漲時,有關部門投放煤炭儲備,加強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煤炭價格異常下跌時,煤炭行業協會引導會員企業以銷定產、不低於成本銷售煤炭,電力、鋼鐵行業協會引導會員企業按合理價格采購煤炭等。

關大利評價稱,《通知》的出臺為了避免未來煤價出現類似去年大幅波動的行情,政府對未來煤價的監管做了更加具體的約束,2017年煤炭市場行情波動的空間將被壓縮。

去年煤炭價格異常波動,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兩個月內連續出臺“組合拳”穩定煤價,政策包括先進產能煤礦的釋放期限、鼓勵簽訂中長期電煤購銷合同、增加鐵路煤炭運量、提高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日表示,去年在鋼鐵、煤炭去產能過程中,價格波動的確比較大,但從總體上看,供需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性改變,價格的波動是一個短期因素的綜合結果,它也符合經濟穩中向好、需求增加的趨勢。2017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的方案正在編制,春節之前這個方案就可以下來,科學確定任務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67

煤價持續下跌,神華和中煤力挺的煤企限產尚無定論

“這個是不對媒體的,我不方便(說)。”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中煤協”)21日召集了十余家大型煤炭企業座談(下稱“煤企座談會”),分析交流當前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第一財經記者致電中煤協及參會煤炭企業詢問座談情況時,均被類似上述回答婉拒。

煤炭單價的漲跌、產量的增減不僅關系到產煤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關乎相關企業的生死存亡,對於用煤企業也有影響。去年9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多次召集重點煤炭企業座談,但均為閉門會議,就是不希望會議內容影響煤炭價格。

然而,在行業狀況有所好轉、宏觀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不僅“門”里的各方存在利益博弈,“門”外各方也都想更早摸清新一年煤炭價格的走勢。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煤炭價格波動過大需要控制,只有價格穩定才更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媒體報道稱,中煤協在煤企座談會上正是呼籲大型煤企做出表率,不進行惡意競爭,帶頭穩定煤炭市場。

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自去年10月底創出當年新高後一直處在下降通道中,神華和中煤等煤企都“力挺”煤炭限產方案,即從330個生產工作日恢複至276個工作日。但方案何時實施、如何實施仍在等待發改委的最終批複。

今年煤價可能不如去年

煤炭消費已進入春節後的傳統淡季,價格正處於下行通道,穩定煤炭市場尤為重要。

根據中煤協發布的煤企座談會通知,會議內容主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交流2016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研究2017年煤炭市場走勢;交流各單位2017年煤炭產運需銜接情況;研究探索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煤炭經濟平穩運行的措施和建議。

參會人員包括神華、中煤、同煤、山西焦煤、陽煤、開灤、冀中能源、山東能源、福建能源、龍煤、內蒙古伊泰、陜西榆林能源等企業主管煤炭經濟運行的負責人。

有媒體得到風聲稱,此次的煤企座談會透露,2017年國內煤炭供大於求的趨勢難改,需求或繼續下降。中煤協方面則建議大型煤企起到表率作用,不進行惡意競爭,帶頭穩定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一份出自中煤協的會議資料顯示,2016年煤炭市場供需由嚴重供大於求逐漸轉為基本平衡;全社會存煤在連續四年增加後出現下降;煤炭價格大幅波動後,逐步合理回歸。

資料總結道,影響2016年煤炭市場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是國家加大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力度,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政策效應的直接體現,也有能源結構短時變化,水電減少、火電大幅增加的原因;既有氣候異常、夏季持續酷熱、自然災害多發等偶發因素,也有公路治超、鐵路運輸緊張、前期主要用戶庫存偏低後期補庫需求增長,以及國際煤炭資源緊張和市場預期變化等的影響。然而,當前煤炭供求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行業平穩運行尚缺乏堅實基礎,近期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仍在加大。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節後沒有執行“276個工作日”、冬季氣溫偏暖等原因,民用需求提振有限,工業需求增速也不明顯,近期煤炭供應略顯寬松。預計2017年煤炭市場價格高位不及2016年,低位要高於2016年,低位即整體波動水平較小。

新一輪煤炭去產能難度加大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會議資料還要求“堅定不移去產能”:堅決退出安全風險高的產能,加快退出落後產能,努力發展先進產能。去產能對於煤價走勢有著不小的影響,但今年的執行目標尚待官方明確。

國家能源局2月17日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17年力爭關閉落後煤礦500處以上,煤炭退出產能目標為5000萬噸,並將2017年煤炭總產量目標設定在36.5億噸左右。

集成期貨煤炭分析員鄧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認為《意見》中的“退出5000萬噸煤炭產能”是能源局每年會發布的常規性計劃,這和國家所制定的去產能目標不是同一個概念,具體去產能目標要等國家發改委發布。

雖然發改委尚未公布2017年的煤炭去產能目標,但多位業內人士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年度目標將小於2016年。

不過,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表示,2017年煤炭去產能的難度加大。

“2016年涉及去產能的部分煤礦已經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完成去產能任務相對容易,但2017年去產能將主要涉及正常生產的煤礦,需要安置的人員數量不會比2016年少。”姜智敏上月在中煤協的《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會上說。

《報告》指出,在國家化解過剩產能政策指導下,2016年全國煤炭行業去產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但同時,化解煤炭產能過剩、促進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後幾年的重點任務。2017年煤炭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矛盾仍將十分突出。

對於去產能目標將較去年減小,煤炭生產企業怎麽看?

山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運銷部副部長高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是供給側改革第一年,是去產能較集中的一年,多個省份超額完成任務。去產能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已完成去年目標的省份(如山東)要繼續關停,沒完成的在加大力度關停。今年如果去產能目標減少可能對煤炭市場有影響,但不會造成過大沖擊。

春節過後,煤價一直處在下行通道。最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每周三公布)報收於587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神華和中煤等煤企“力挺”的煤炭限產方案仍待發改委批複。初步上報的方案有“三不執行”:先進性礦井不執行,缺煤省份不執行,焦煤和肥煤礦井不執行。

煤價過快上漲對下遊沖擊大

煤炭價格上漲對於產煤企業自然是好事,但對於下遊行業也會造成沖擊。

在國家多項去產能政策的調控下,去年煤炭、鋼鐵價格觸底回升立竿見影。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從2016年年初的370元/噸漲至年內最高點607元/噸,螺紋鋼期貨價格則從2015年12月的最低價1600元/噸一路上漲到2016年12月最高位3500元/噸水平線。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煤炭價格增長過快對煤炭下遊企業,尤其是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影響巨大。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姜克雋此前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有價格穩定才有利於經濟發展,煤炭價格波動過大需要控制。

“政府調控在與市場力量的拉鋸戰中,既不能對市場過分強硬,也不能缺位,一定會適當且靈活運用政策工具來保障經濟健康穩定運行。276個工作日制度逐步演變為‘在276~330個工作日之間靈活調整’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位煤炭專家日前表示。

這位專家說,在供給側改革中,應更多實施市場化行業重組,做減法去掉幾個企業,才能做加法迎來有競爭力的企業;減少無效供給,提供有效的高端供給。傳統行業只有度過短期的陣痛,才能迎來長期的前景。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去年年底就在公開場合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推進煤企上下遊相關行業跨行業兼並重組,將支持打造跨行業、區域、所有制的企業平臺。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舉行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提出,要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探索海外資產整合。

在企業層面上,寶武合並提供了首個供給側改革樣本。兩家合並後的粗鋼產量合計達到5840萬噸,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業內人士指出,合並後將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重合產品發揮協同效應,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化,並推動鋼鐵去產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16

發改委:去產能任務艱巨但能實現 煤價不會大幅上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7年要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

3月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相關負責人就當前煤炭市場供應等情況答記者問。該負責人表示,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是各地和中央企業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總體部署,結合規劃目標和2016年完成進度做出的合理安排。

去產能任務艱巨但能夠實現

上述負責人認為,全年煤炭去產能的目標任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2017年的煤炭去產能目標較去年壓減了1億噸,此前煤炭業內普遍認為完成任務的難度會比去年更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曾表示,2017年煤炭去產能的難度加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2016年涉及去產能的部分煤礦已經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因此完成去產能任務相對容易,但2017年去產能將全部涉及目前正常生產的煤礦,需要安置的人員不會比2016年少;另一方面,2016年去產能過程中,通過遣散臨時用工以及在職職工轉崗等方式解決了部分人員安置的問題,企業內部自己消化冗員的空間在逐步縮小,因此2017年去產能時,人員安置將成為難點。

前述發改委負責人說,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煤礦盈利狀況的好轉有利於企業補還欠賬,有利於地方增加財政收入和籌措配套資金,為去產能創造積極條件。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短期和長期、減法和加法、供給和需求的關系,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加主動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堅持以更明確的標準去產能,加大安全、環保、國土、質量、能耗、水耗、工商等執法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堅決處置‘僵屍企業’,堅決清理違法違規產能。

煤價不會大幅上升

取暖用煤高峰期即將結束,煤價卻出現階段性上漲的苗頭。最新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89元/噸,環比上行2元/噸,這是自2016年11月9日以來的首度上漲。

對此,上述責任人解釋道,從需求看,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對用電的需求較快增長,加之水電出力明顯減少,火力發電量增加,導致煤炭消耗增加較多。從供給看,由於部分春節放假煤礦節後複產開工不足、地方強化煤礦安全生產檢查等因素,停工停產煤礦較多,制約了煤炭產量的恢複。加之業內對去產能政策預期也對煤炭價格走向產生一定影響。

該負責人認為,煤價有望呈現平穩回落態勢,不會出現大幅上升局面。主要緣於當前和下階段煤炭供應有足夠保障,供需關系會趨於寬松。

“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深入推進,煤炭市場供需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並未發生根本改變。隨著下階段取暖用煤高峰的結束、南方來水增加和水電出力增多,以及春節放假煤礦逐步複工複產等因素,供需關系會趨於寬松。”該負責人說。

相關分析機構也給出相同預期。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崔玉娥告訴第一財經,隨著溫度的回升,動力煤需求呈持續下滑態勢,3月供應將有所回落,價格以小範圍的波動為主;4月份以後煤炭企業的生產情況將直接影響煤價的走勢,在保供應的大背景下,價格再次出現大範圍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整體將以小幅回落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