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國企到民企再到國企12年輪回 天業股份稱將扭虧為盈

股票代碼沒有變,始終是600807,但這個代碼所代表公司的性質12年間已經經過了一個輪回:從國企到民企再回到國企。

12年前,是民企伸手“拯救”了國企,12年後,是國企出手“拯救”民企。

從去年11月爆出債務違約、停牌已經近半年之久的*ST天業(600807.SH,下稱“天業股份”)9日晚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天業集團與濟南高新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濟南高新城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濟南高新城建將成為天業集團及天業股份的戰略合作方。該事項尚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批準,合作安排最終能否完成尚不確定。

如果濟南高新城建成為天業集團的控股股東,天業股份的性質也將從民營企業轉變為國有企業。

“握住國資伸出的援手,或許是民營企業在當前經濟、政策環境中,博取更多生存空間的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天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12年輪回

濟南百貨大樓曾經是濟南的“地標”。1993年年底,濟南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在滬市上市,股票代碼是600807。但到2006年4月,濟南百貨已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虧損,瀕臨退市。這一年的7月,天業集團帶著正在開發的25萬平方米商業地產項目接過了對濟南百貨的控制權。

當時,濟南本地上市的幾家上市公司都戴上了ST的帽子,坊間戲稱為“ST濟南”。天業方面出手“拯救”濟南百貨,是否有政府的意誌,現在不得而知。

天業方面入主濟南百貨之後,2007年4月,濟南百貨發布2006年的業績報告,順利實現扭虧為盈,凈利達到4354萬元,主營業務也由商業零售轉變為房地產。同年5月,濟南百貨股票被撤銷特別處理,並且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天業股份。

但近年來,天業股份陷入了困境。按照天業股份相關負責人的話說,“現在十分艱難”。

公開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天業股份總資產98.15億元,總負債80.67億元,凈資產17.35億元,資產負債率82.19%。

上述天業股份相關負責人分析道,自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頻頻被曝出債務違約。違約的主要矛盾在於宏觀基本面的略顯弱化和融資環境的顯著收緊。除了供給側改革及環保限產等因素倒逼之外,債券市場持續調整及股市再融資新規出臺導致部分企業借新還舊難以持續。

其實天業股份應該更多從自身找原因。面臨的大環境是相同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面臨了如此嚴峻的困境。

不管如何,身陷泥潭中的天業股份現在看到了曙光,這就是濟南高新城建的“出手相助”。但從民企“拯救”國企,再到國企“拯救”民企,其中很多方面還是需要認真反思。

持有的360股份“會回來”

市場對天業股份的疑慮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何天業股份將持有的360股份被“低價賣出”。

公開資料表明,天業股份通過深圳天盈匯鑫投資中心間接持有360公司0.94%股權。這部分股票將分批解禁上市流通,第一批預計於2020年2月上市流通,剩余股份將於2021年2月上市流通。

按照360公司目前的市值,這部分股權市值超過20億元。在360公司股價高點時,該部分股權市值超過40億元,天業股份通過這部分股權融資了7.64億元。

2017年12月,天業股份與山東魯信文化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天盈匯鑫財產份額轉讓的相關協議,將其持有的天盈匯鑫99.93%財產份額及附帶的所有權利和權益,以76387.5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魯信文化。

為什麽要這麽做?天業集團相關人士的解釋是,“為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改善資金狀況,提高現有優質資產利用效率,天業股份決定將天盈匯鑫財產份額質押融資。但是,法律尚未明確規定有限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質押的登記機關,在質押的實操層面存在障礙。為了實現融資,天業股份以‘附帶回購條款轉讓天盈匯鑫財產份額’的方式進行變通。”

現在,天業股份持有的這部分360 公司股份有了明確說法,天業股份決定在今年9月底前啟動回購。魯信文化也承諾,天業股份在今年9月30日前支付天盈匯鑫財產份額回購的全部價款之後,其將配合辦理工商變更手續、完成天盈匯鑫99.93%財產份額的回購。這中間的對價是,按照魯信文化實際支付轉讓價款加上每年9%的資金成本。

濟南高新城建為此筆交易做了“背書”:高新城建承諾將為天業股份提供資金支持,協助天業股份在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天盈匯鑫99.93%財產份額的回購。

另外,目前天業股份的控股股東天業集團持有的天業股權已全數被質押,一旦天業股份複牌,可能面臨平倉風險。為此,天業股份昨晚的公告表示,目前已形成其所持股份質押業務的解決方案,由戰略合作方協助以債權收購等方式予以化解,目前仍在談判過程中,預計不存在平倉風險。天業集團也表示,在戰略合作方協助下,正積極化解相關訴訟和占用問題,計劃在未來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完畢,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實質影響。

下一步怎麽走

天業股份昨晚公告明確表示,在2018年,公司將完成扭虧為盈。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準新控股股東濟南高新城建的政府背景。

濟南高新城建成立於2013年5月24日,是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旗下控股子公司。

天業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將依托該濟南高新城建在優質資源、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加強現有主業項目的運作水平,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時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並通過系列措施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管理費用,確保公司2018年盈利目標的實現。

濟南高新城建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作為國資控股的企業,應該承擔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環境的責任和使命,在加速整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引領作用。天業是我們本土的老牌企業,過往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盡管天業現在面臨著一些麻煩,但我們有信心幫助天業盡快走出陰霾。

“後續我們將依托自身平臺優勢,整合各類資源,給予天業全面的引導與支持,幫助它改善財務狀況、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市場化運營水平,力爭今年實現摘星脫帽、扭虧為盈。”他說。

在濟南高新城建這個後臺的支持下,天業股份今年扭虧為盈應該問題不大,可以緩解當前面臨的燃眉問題,但怎麽求得公司持續性發展,盤活自己的優質資產,產生更大效益,更多是需要自身的力量,而不是單純依靠政府的扶持力量,這一點,仍然是天業股份面臨的重大問題。而這一點並不會隨著實際控制人的變化而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80

虎牙直播一季度營收超8億,“扭虧為盈”凈利潤超3千萬

於5月11日剛剛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虎牙直播(NYSE:HUYA)與其股東之一歡聚時代(NASDAQ:YY)在6月6日各自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的財報,這是虎牙直播在美上市後披露的首份財報。

虎牙直播為歡聚時代旗下產品,主打遊戲直播業務,目前是包含遊戲、泛娛樂、二次元、戶外等內容的綜合性互動平臺。

值得註意的是,虎牙直播上市不到一個月,由最初的12美元每股的發行價攀升至6月7號收盤時29.87美元每股,相比起出發行價漲幅達148.9%。目前虎牙直播的市值已超60億美元。而歡聚時代在2012年11月上市後的發行價僅為10.5美元,截至6月7號收盤時已達到109.08美元。

根據虎牙直播公布的報告,其今年第一季度總凈營收為人民幣8.44億元人民幣(約合1.3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3.99億元人民幣增長111.5%。凈利潤也出現“扭虧為盈”,去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為-4170萬元,而2018年1-3月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140萬元(約合500萬美元)。

相比虎牙,歡聚時代的一季度業績相對平穩,盡管第一季度的總營收同比增長達43.3%,共收入32.49億元。但其凈利潤卻出現下滑,凈利潤為人民幣4.441億元(約合70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8%。

作為虎牙直播和歡聚時代的投資人騰訊近一周股票持續走高,截至6月7日收盤價為429.2港幣。虎牙今年在上市前不久剛剛完成B輪融資,接受了騰訊產業共贏基金4.6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被曝將赴港上市的同為四大遊戲直播平臺之一鬥魚也在今年3月引入了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的6.3億美元融資,此外,騰訊旗下還擁有多個直播平臺。

另外一方面,在歡聚時代成立之初,於2005年完成了天使輪投資,雷軍旗下投資公司作為投資人投入了100萬美金。

事實上,各類直播平臺背後同樣有著 BATJ的身影,信達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包括BATJ在內的互聯網企業其實一直在直播領域進行布局。未來直播行業的競爭,將不僅僅平臺之間的競爭,更是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生態鏈競爭。”

反觀阿里的直播布局則更多依托其體系內的合一集團、陌陌和微博。此外,百度、京東更是根據現有業務相結合,發揮自身優勢。例如,阿里在淘寶直播和天貓直播邀請淘寶網紅在平臺內部發布直播內容。除了BAJT外,小米、芒果 TV、光線傳媒等公司也紛紛在直播領域有所布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96

阿聯酋倘撤訂 A380恐停產 訂單遠遜預期 近年才轉虧為盈

1 : GS(14)@2018-01-01 23:44:25

【明報專訊】人稱「空中巨無霸」的歐洲空巴A380,一直被視為歐洲航空技術的驕傲,其配備四引擎及雙層客艙,基本載客量為500多人,最高載客量可達800人以上,是迄今最大的民航客機,問世後更奪走了波音747保持了30多年的最高載客民航機紀錄。不過由於這巨無霸的訂單遠比預期少,在其付運首個10年後,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路透引述3名知情人士稱,空巴正擬定應變計劃,倘未能贏得最大買家阿聯酋航空的A380新訂單,將逐步停止生產A380。

傳談判破裂 36架訂單涉160億美元

消息指,在上月迪拜航空展,空巴與阿聯酋商討36架價值160億美元的A380新訂單時談判破裂。據說雙方談判已恢復,但沒明顯迹象顯示雙方即將達成協議。儘管英航等航空公司也曾對A380表示興趣,但若無法確定取得阿聯酋的大量新訂單,空巴將不願維持生產。另一方面,阿聯酋則希望空巴保證未來10年維持生產,以確保其客機的二手價值、售後服務、維修配件供應等。

阿聯酋為最大買家 已落訂142架

阿聯酋是A380最大買家,合共訂了142架,約100架已付運。其次是新加坡航空及澳航,各買約20架,全日空只購入小量,美國的航空公司則一架也沒買。一名知情人士稱,如果未能與阿聯酋達成交易協議,空巴將開始結束A380的生產。預計停產將循序漸進,使空巴能完成已有的訂單。

有零件供應商稱,由於需求疲軟,停產似乎合邏輯。路透分析預期,按目前的生產速度,空巴手上的訂單可維持至2020年代初的生產。路透社早前報道,空巴準備逐步減產A380,由明年的12架,減至2019年的8架,此後每年產量為6架。空巴營運總監Fabrice Bregier本月證實,空巴將會把A380產量削減至每年6至7架。

空巴耗資110億歐元(約1026億港元)研發A380,原預期20年內賣出1200架,惟需求疲弱。航空公司寧可購買載客量較小,較容易填滿座位,且易於維修的雙引擎客機。截至11月底,A380累計只接到317架訂單,付運了221架,未交付訂單有96架。業界根據空巴的狀况估計,其中47架不太可能交付,否則空巴至少要再出售30架A380,才能維持未來10年的生產,不過新買家可能會要求更大的折扣優惠。

期望20年賣1200架 至今僅售317架

相比下,美國波音747-8客機銷情更慘淡。截至11月,客機載客量為460人以上,只接到40多架訂單,突顯超大型客機需求疲弱。最初空巴認為,全球航空業規模會迅速擴張,解決方法之一是每架客機增加載客量,預期超大型客機將成為主流。不過A380生不逢時,2008年金融海嘯打擊了其銷情,接下來國際油價高企,令航空公司不願購買四引擎的超大型客機。直至2015年A380生產線才轉虧為盈,惟減產可能令其再次由盈轉虧,甚至面臨停產。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66&issue=2017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