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官方微信公眾號,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訴高通公司、高通技術公司、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高通無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
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中,蘋果公司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兩案中還各主張合理支出250萬元人民幣。
蘋果公司訴稱,高通公司是從事移動通信技術研發和集成電路(IC)設計的公司,持有眾多移動通信標準必要專利,且是全球最大的基帶芯片生產廠商之一。高通公司在相關國家的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及全球基帶芯片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高通公司作為標準必要專利的權利人,有義務按照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授予蘋果公司專利許可。盡管蘋果公司基於善意被許可人試圖與高通就其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組合達成直接的許可協議,其持續拒絕蘋果的請求或提供遠不符合FRAND義務的許可報價。高通公司在進行相關通信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及基帶芯片銷售時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具體包括:高通公司收取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用及向蘋果公司發出的許可條件過高;拒絕向某些標準技術實施者提供許可;限定蘋果公司使用其提供的或批準使用的產品/服務;其他依據《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五項的捆綁行為和不合理交易條件;對蘋果公司實施差別待遇。高通公司上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同樣違反FRAND義務。
綜上,蘋果公司請求法院判令高通公司賠償其因壟斷行為而遭受的經濟損失和合理支出,裁決符合FRAND義務的許可條件,作為高通公司與蘋果公司之間專利許可協議的基礎。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中,蘋果公司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兩案中還各主張合理支出250萬元人民幣。
目前,上述兩案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也在美國對高通提起訴訟,要求高通賠償10億美元。而高通正在全球範圍內面臨類似的法律挑戰。去年12月,韓國反壟斷監管部門對高通處以1.03萬億韓元(約合8.54億美元)的罰款。監管部門認為高通在專利授權中存在不公平行為,罰款數額也創下韓國反壟斷歷史的新紀錄。
祁三連、岑曉林、王營
一個名為“等落者-等待落宗的一大群”的微信群已經迅速聚集500人。群友基本是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區域內涉及房屋產權無法“落宗”的業主。
宗地是土地登記的基本單元,也是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
房產落宗是通過建立起房屋和所在宗地的關聯關系,生成唯一的不動產單元代碼。
落宗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地上建築物的性質和土地使用性質必須相同。
舉個例子,如果土地是50年產權的商業用地,地上建築物卻是70年產權的商品住宅,則判定為不一致。
此次“落宗”問題大約涉及燕郊十幾個商品房小區,事件在兩個月內迅速發酵。針對河北燕郊多個小區存在的不動產登記產權縮水、不能過戶、不能落宗等問題,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最新表態是,“現在正在解決。已經有一部分住宅通過了解歷史情況、完善手續,可以登記了,估計在不長的時間,這個問題就會解決完畢。”
2月7日,燕郊落宗事件有了突破性進展。福成五期一名業主已經成功辦理不動產登記,並取得證書。
等待“落宗”
國土部表示對此高度重視,考慮到歷史客觀實際情況,國土部在請地方調查的同時,也已派人去了解情況。了解清楚後會提出一個解決辦法。
但燕郊等待“落宗”的業主們仍然非常焦慮。
燕郊此次大範圍的“落宗”問題,始於三河市開始施行不動產統一登記。
根據《三河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有關事項的公告》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三河將全市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地登記等不動產登記的職責整合到三河市國土資源局,並成立三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承擔三河市不動產登記具體業務。
按照“不變不換”原則,以前依法取得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繼續有效,權利不變動,證書不更換。在權利人依法辦理變更登記、轉移登記等不動產登記時,更換新的《不動產權證書》。
正是在更換《不動產權證書》過程中,大量住戶發現,70年房本上所錄入的建設用地原來並非住宅用地,有的是工業用地,有的是綠化用地,有的更是違章用地。
根據業主們提供的名單,目前包括首爾甜城、燕郊美林灣A區、電子城小區、冶金小區、燕靈西區、天子莊園三期、福成五期、福成二期、中建二局、地礦家屬院小區、高爾夫公寓、東方禦景、燕潮家園、燕馨小區、首鋼小區、紫竹園等十幾個小區、近萬套商品住宅,都在不能落宗的範圍內。根據規定,房屋不能落宗,則不允許進行買賣交易,不能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也不能辦理房產繼承。
違法亂象錯綜複雜
“落宗”問題可能只是掀開了燕郊土地違法亂象的一角。這其中還摻雜涉及其他違法亂象問題。
燕靈西區(東方禦景)一位業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除了土地性質不統一,燕郊部分小區還涉及房產證產權年限信息模糊等問題。“一部分人房產證標明了產權年限,但一部分人的房產證上面是沒有年限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也曾向河北省三河市副市長反映。副市長的反饋是可能當時房管局辦理(手續)時不規範,政府會追責。”
上述業主還有擔憂,燕郊目前的商品房小區還有一部分涉及非法建設用地,即集體土地被非法建設並出售,也即“小產權房”。“對於這部分,我們需不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但如果要繳納出讓金,應該由誰來承擔?”
時過境遷後,追責恐怕也是難題。根據東方禦景業主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購房材料,業主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上標明為70年產權,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上房屋用途性質為住宅。但當查詢這家名為“三河燕郊開發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開發商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家成立於2000年10月28日的公司,在2006年11月28日已經由於未按時參加年檢而被吊銷營業執照。
關於無法落宗問題,除了燕郊之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石家莊的槁城區以及正定縣,還有河北滄州市、邯鄲市、新樂市部分小區都存在類似問題。在河北的網絡問政平臺上,石家莊的普通住戶也在反映房屋不能落宗的情況。在一則新樂市國土資源局的回複中,明確寫著“經不動產登記中心調查核實,未找到該小區相關土地手續,不能落宗。”
土地指標濫用
一位土地研究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燕郊的土地亂象不是個案。其背後主要是土地指標被非法濫用或提前透支。“三河市商品房開發量這麽大,住宅性質的土地指標顯然不可能有這麽多。”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燕郊土地亂象背後就是土地指標的問題。“每年全國都會根據5年發展規劃確定開發強度指標,根據開發指標和18億畝土地紅線指標確定開發量。比如三河市的指標,每年大約在150-200公頃。一般住宅用地比例只有10%-15%。這是社會發展協調的需要。另外包括教育、醫院等公共管理的土地比例一般是15%-20%,超過住宅用地比例。但燕郊根本用不了那麽多的工業或者商業用地,反而是住宅用地需求旺盛。所以,地方政府就在其中先上車後補票,提前把部分非住宅屬性變成住宅屬性,以後再改過來。”
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提前透支或濫用土地指標在全國各地都較為普遍。
據鄭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河南省委常委沈開舉調研,自2011年開始鄭州市已沒有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儲備,當年需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約11萬畝,全市全年缺口在8萬畝左右。在建設用地指標方面,甚至已經開始寅吃卯糧。
據沈開舉調研,2010年和2011年鄭州市的建設用地指標均是7500畝,2010年鄭州市實際用地是1.8萬畝。也就是說,即使2011年不再使用1畝土地,還欠下1萬多畝建設用地指標。據河南當地媒體報道,新鄉一些縣的土地利用指標在2013年時就已透支到2020年。
2009年時,有媒體報道稱,中山的土地指標早已被“透支”到了2020年後。土地嚴重“透支”,成為制約中山工業產業發展以及重點建設項目落地的核心因素,甚至出現“有項目無土地”的窘境。
燕郊落宗事件政府表態:不動產登記以《房屋所有權證》為準
關於燕郊房屋“落宗”事件,三河市於2月10日發布通告稱:《不動產權證書》與《房屋所有權》信息一致。
8日下午,落宗一事已有進展。據悉,當天三河市不動產中心給福城五期(不能落宗項目之一)的業主辦理了兩個不動產權證。
在最新的官方表態中,三河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市委、市政府研究通過,現對不動產登記工作通告如下:
一,凡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業主,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可直接持《房屋所有權證》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不動產權證書》所記載信息以《房屋所有權證》信息為準。
二,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證》的業主,需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持相關手續辦理不動產登記。
三,從2月13日起,廣大業主可按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時間安排,陸續辦理相關業務。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出臺一項總統行政令,為降低美國巨大的貿易赤字,有可能對其他國家在美傾銷行為展開調查。
上述美官員表示,該行政令仍處在討論階段,公布的時間並不確定,但相關調查將涉及外國公司是否以低於市場水平的價格向美國傾銷鋼材和鋁等大宗商品,如果上述調查的結果顯示如此做法對美國貿易赤字構成了影響,則有可能導致在進口產品方面采取更多的稅收限制,不過,“最終采取什麽行動,要取決於調查結果,而不是預設結論”。
與此同時,據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消息,在當地時間4月6日的一次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正式會議上,美方抱怨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中方則對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其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承諾提出質疑。
此前,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對華熱軋板卷反傾銷案做出終裁,對中國出口的熱軋板卷征收18.1~35.9%的反傾銷稅,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對此表示,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各國應當共同應對。實施貿易保護措施不僅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反而會對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形成阻礙,不利於全球鋼鐵產業持續發展。
再提鋼鐵產能過剩
特朗普有可能簽發的這道行政令實際上主要針對在美的鋼鐵傾銷行為。
近十年來,美國鋼鐵行業針對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競爭對手屢屢提出傾銷申訴。201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降低針對不公平貿易的申訴難度;2017年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特定類別的中國鋼材(碳鋼與合金鋼定尺板和不銹鋼板帶材)征收反傾銷稅,征收超過75%的反傾銷稅,這一反傾銷稅將生效並持續5年。
此前,美國還展開了對中國產鋁箔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在WTO就鋁產能過剩問題投訴中國。
不過,相關事件並未消停。近日,美國國會一小撮參議員又在醞釀新的針對中國鋼鐵業的抗議行為。參議員克勞布察(Amy Klobuchar)作為代表致信特朗普,敦促其在中國對美鋼鐵傾銷問題方面做出回應。
上述參議員在信中指出,近期鋼鐵行業低迷,有1.36萬美國人因此失業,美國國內企業也因此遭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而來自中國的鋼鐵“對我們國家經濟健康和國家安全利益造成了深刻的危害”。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曾指出,2014年,美國鋼材進口量增長近38%,不過2015年進口量有所下降。同時,美國鋼鐵出口在過去幾年中穩步下降,在2014年至2015年間下降了17%。
無獨有偶,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材料,美國在WTO的代表也在該組織近期一次正式會議期間再次提出了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美方代表在會議中將情況描述為“發展到了至關重要的節點”,並對中方的鋼鐵、鋁業等行業表示擔憂。
美方代表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對傾銷產品采取了具體措施,但仍有意增加生產。為此,WTO成員別無選擇,只能越來越多地采取一些貿易防禦措施,譬如在上個月中的20個反傾銷措施中,有16個是針對中國的。
中方回應道,目前已經淘汰了大量鋼鐵和鋁的生產能力,並努力向WTO通報了中國在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各項舉措。中方指出,目前對中國商品采取的反傾銷措施繁多,只能說明這些貿易防禦措施被濫用。
同時,目前WTO成員似乎正在經歷一股去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低潮。
中方認為,USTR在上個月向美國國會提交的貿易政策議程,在WTO爭端解決機構的權威性與美國應堅持的多邊主義方面,均“發出令人不安的信號”,而中國對“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感到擔憂。
此前特朗普團隊在競選期間總是認為可以在降低貿易赤字的同時增強美國產品的全球競爭力,但必須要指出的是,二者是不可兼得的。以鋼鐵業為例,美國想對外國生產商增加貿易阻礙,那麽,盡管美國鋼鐵企業可以因此漲價,但只要外國企業能以低價格采購到鋼材,美國企業同樣很難將國內上漲的鋼材成本轉嫁至出口產品,這對增強美國產品在全球競爭力並無好處。
歐盟選擇站隊美國
上述由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當美方抱怨中方的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時,歐盟、日本和加拿大同樣表示了它們對全球制造業過剩產能的擔憂。
歐盟方面表示,在抑制各行業產能過剩快速增長方面,目前幾乎沒有取得進展,這可能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做法和對自由貿易的反彈。
日本表示,二十國集團在這個問題上有類似討論,日本同歐盟、墨西哥和美國在WTO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委員會中曾聯合提出過一項有助於解決產能過剩的補貼談判提議。
就在同天(4月6日),歐委會對華熱軋板卷反傾銷案做出終裁,對中國出口的熱軋板卷征收18.1~35.9%的反傾銷稅,為期五年。
歐委會表示,調查證實上述產品以較低價格傾銷歐洲。目前歐盟針對第三國鋼鐵產品不公平出口的防範措施的數量已達史無前例的水平:共有41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其中18項是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
王賀軍對此表示,中方對歐方在鋼鐵領域所表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表示高度關註。
王賀軍表示,歐委會繼續使用不公平、不合理的“替代國”方法,選用美國為替代國人為地裁出高額反傾銷幅度,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利益。中方敦促歐盟全面履行世貿組織項下的國際條約義務,終止使用“替代國”方法,公平、公正、無歧視地對待中國企業。
“2016年,中國對歐鋼鐵出口已有明顯下滑,歐委會依據指控、推測和極小的可能性認定中國熱軋板卷產品對歐盟產業造成損害威脅,缺乏事實依據。“王賀軍稱,中方敦促歐方盡早糾正錯誤做法,並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王賀軍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審慎、克制、規範地使用貿易救濟措施,通過磋商交流、業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實現互利共贏,願意加強與歐方的交流和溝通,妥善解決當前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曾一度被稱為“神藥”的輔助用藥,如今面臨被重點監控與部分醫院停用的狀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輔助用藥雖然在臨床用量很大,但極少能夠進入到相關領域的治療指南中,這也說明輔助藥物的大量使用並不符合專家推薦的診療規範。
湖北某三甲醫院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輔助用藥並沒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與數據來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對輔助用藥的濫用,造成了醫保資金的浪費。
這種情況下,輔助用藥為何還能在醫院“大行其道”?接受采訪的多位醫藥人士表示,除醫生用藥使用習慣以外,背後還可能存在著利益輸送。
輔助藥普遍存在濫用現象
從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藥物綜合數據庫PDB分析2016年樣本醫院藥品銷售額來看,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腦苷肌肽、核糖核酸II、複合輔酶等多種輔助用藥位於前20名。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醫藥界人士表示,一些輔助用藥由於不合理應用,導致藥品金額在醫院“沖”得太靠前。而遼寧等多地衛計委明確重點監控采購總金額排名前10的藥品,正是為了遏制這種情況。
數據顯示,武漢市五醫院2016年停止使用的包括免疫調節劑、神經營養劑、腸外營養、中藥註射等35種的輔助用藥,在2015年的使用量超過1650萬元。
在今年第一季度重點監控藥品處方點評通報中,安徽舒城縣中醫院曾被六安市衛計委點名批評,其中就包含輔助用藥濫用等因素。舒城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該醫院整改意見也明確指出這一問題,要求嚴格控制輔助用藥,整治查處濫用參脈、丹紅、小牛血清蛋白、質子泵抑制劑、果糖等“萬能藥”的不正常現象。
中日友好醫院一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說,有些醫生在進行腫瘤治療時,由於腫瘤患者在化療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副反應,所以還會開具一些腫瘤輔助用藥,用於止吐、增強免疫力等。但有時存在輔助用藥使用過量的情況,由於這類藥品價格較高,會加重患者負擔。
這種情況也被多地所重視。例如去年年底,甘肅省衛計委公布了37種輔助用藥重點監控品種目錄,其中就包含甘露聚糖肽、核糖核酸II、人參多糖、小牛脾提取物等多種腫瘤輔助用藥。
對於濫用的原因,有藥企觀察人士對記者直言,很多輔助用藥被稱為“神藥”,就是因為可以廣泛使用。“其實很多都是營養類的。用也行,不用也可以。用得多也行,用得少也行。”他說,在利益驅使下,“多用”的情況就容易發生。
上述中日友好醫院人士表示,實際上,很多醫院是有要求臨床藥師要審核醫生藥方的,但是由於目前臨床藥師隊伍缺乏,所以造成審核不嚴,此前未能在遏制輔助用藥大量應用上發揮明顯作用。
廣泛適用治療效果存疑
除輔助用藥使用過於泛濫外,近年來,一些業內人士也對其療效水平持質疑態度。
上述湖北三甲醫院醫生表示,一些輔助用藥在多種疾病上都進行使用,所以被稱為“神藥”,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能證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就是說,一些輔助用藥的療效、不良風險都是不確定的。也不是說輔助用藥就沒有作用,而是它的作用壓根就沒有被證明過。”
該醫生舉例說,奧拉西坦被稱為神經保護劑,一些中國醫生很喜歡使用,但缺乏高質量的臨床證據,專業診治指南的評價是“神經保護劑療效與安全性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這樣的藥物在醫院藥物銷量排名靠前,就不合理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多地已將奧拉西坦列為重點藥物進行監控,山東千佛山醫院甚至對此直接予以停用。
與奧拉西坦等藥物相比,奧美拉唑鈉上榜一些醫院輔助藥品目錄則引發爭議。有醫生直言,奧美拉唑鈉是消化科常用治療藥物,不應該歸為輔助藥物。
對此,上述湖北地區三甲醫院醫生表示,奧美拉唑鈉被嚴控的原因正是因為濫用。奧美拉唑鈉確實是療效確切的治療用藥,但現實中它已經遠遠超出了“治療”用藥的範圍,被廣泛用於“預防應激性潰瘍”。“‘預防應激性潰瘍’其實也是有一點循證證據的,只不過在中國這點證據被無限放大了,以至於不管什麽手術,如切個包塊,不管什麽稍微重一點或就是普通內兒科疾病,比如兒童肺炎,用奧美拉唑鈉的都大有人在。”他說。
存在較大不良反應隱患
輔助用藥除了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以外,有些藥物還存在不良反應。
多名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特別是一些中藥註射劑類的輔助用藥往往存在不良反應,需要重點監控。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5年)》顯示,當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中藥註射劑報告12.7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9798例次(7.7%)。2015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註射劑占比51.3%。
不良反應報告數量排名前十的藥品分別是:清開靈註射劑、參麥註射劑、雙黃連註射劑、血塞通註射劑、舒血寧註射劑、血栓通註射劑、丹參註射劑、香丹註射劑、生脈註射劑、痰熱清註射劑。
今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告召回出現不良反應批次的喜炎平、紅花註射液,引發各界關註。
上述多類藥品也是位於地方重點藥品監控目錄甚至停用目錄中。值得註意的是,國家對於中藥註射液的管控也在趨嚴。今年2月,人社部正式印發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包括魚腥草在內的26種中藥註射劑已經明確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
此外,在新版目錄的備註欄中還明確標明:雙黃連、熱毒寧、痰熱清、喜炎平、丹紅等註射液,只有重癥患者才可以用。
既然存在不良風險,為何還要大量使用?上述湖北三甲醫院醫生認為,從醫生層面來看,一些醫生用藥存在慣性。例如,有些醫生都是長期習慣使用某種輔助用藥,認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是小概率事件。“有的人開幾百次或者幾千次這種藥,也沒有發生1例,就習慣性認為藥是安全的,形成慣性。”
此外,對一些未經證實藥效且存在安全性風險的輔助用藥來說,當初為何能夠上市呢?一位藥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多年前我國藥品註冊審核的門檻偏低,加之國內藥企研發能力偏弱,且存在臨床數據造假等情況,使得一些療效存疑的藥品上市。
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曾在今年10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力爭用5~10年,對已上市的藥品註射劑進行再評價。中藥註射劑再評價比化學藥品註射劑再評價更難一些。中藥註射劑的評價首先是評價有效性,同時也要審查安全性。下一步將制定具體的評價方法。
存利益輸送灰色空間
效果不明顯,且一些藥品還存在不良反應,為何此類輔助用藥還能在醫院“暢銷”?
一位河北三甲醫院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此前“以藥養醫”的情況下,一些醫生有著多開藥的利益驅動,其中包括很多輔助用藥。此外在大量使用輔助用藥的背後,不乏存在醫藥代表對醫生進行利益輸送的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一份今年1月的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顯示,2011年到2013年期間,被告人遼寧省丹東市人民醫院醫生宋迎俊所在的神經內二科共計開出小牛血清去蛋白註射液(0.4g)21309支、紅花黃色素註射液3215支、丹參酮IIA磺酸鈉註射液21654支,共收受遼寧萬壽藥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鄒某某給予的藥品回扣款512153元,被告人宋迎俊實得藥品回扣款93783元,贓款被其用於個人消費。
此外,2015年7月,甘肅省慶陽林區基層法院公布的刑事判決書顯示,2011年~2012年6月,慶陽某醫藥有限公司向慶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有處方權的10名醫生支付13種藥品回扣43.5萬元,其中奧拉西坦每支回扣高達16元。而甘肅省當時奧拉西坦註射液最高中標價為78元/支,這也意味著,藥價的20%都成了醫生的回扣。
上述湖北地區三甲醫院醫生指出,利益輸送下,輔助用藥濫用情況加劇,一些未經證實藥效的輔助用藥還在醫保目錄中,造成了有限的醫療資源的浪費。“有限的醫保資金,應該用於有效的治療上。”
美國時間2018年4月10日至11日,Facebook公司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將在美國國會就“劍橋分析醜聞”作證。4月10日,紮克伯格已經參加了美國參議院司法與商業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4月11日,紮克伯格將參加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對眾議院的聽證會,紮克伯格準備了書面證詞,以下是前哨整理的證詞英文全文和騰訊科技的中文翻譯,前哨對中文譯稿略有調整。
馬克•紮克伯格為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聽證會準備的書面證詞
一、介紹
格雷格-沃爾登(Greg Walden,編註:美國眾議院能源商業委員會主席)、資深委員弗蘭克-帕隆(Frank Pallone)以及能源商業委員會的全體成員:
在隱私、安全和民主等方面,我們面臨著許多重要的問題,此刻,你們將正當地向我提出一些難答的問題。在我講出我們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闡述一下我們是如何到達當前這一步的。
Facebook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的公司。從我們的現狀來看,我們重點關註連網用戶所能帶來的一切好的東西。隨著Facebook的成長與壯大,各地用戶也獲得了一個強大的新工具來與他們所愛的人保持連接,相互聯絡,通過這種新工具傳達他們的聲音,並建立共同的社區和業務。然而,就在最近,我們看到了在Facebook平臺上出現了“#metoo”運動和“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活動等。在颶風“哈維”到來之後,人們為了救援通過我們的平臺募資2000多萬美元。另外,約有7000多萬小企業使用Facebook平臺發展和提供就業崗位。
但無論如何,目前有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我們在防止這些工具被濫用和產生傷害等方面仍做得不夠。有人利用Facebook平臺散布虛假消息、國外一些機構利用我們的平臺幹預選舉事務,此外,還有人在Facebook平臺上發布仇視言論,另外還涉及到開發者和數據隱私的問題。我們沒有全面地評估我們的責任,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也是我的錯誤,我非常抱歉。我創建了Facebook,經營這個平臺,我對Facebook當前發生的問題負責。
因此,我們現在必須要審核我們與人們建立關系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對我們的職責進行全方位的充分的評估。
僅僅將用戶連接起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確保這些連接是積極的。僅僅讓用戶表達出自己的心聲,這也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確保用戶不能利用這個工具傷害他人或傳播錯誤信息。僅僅讓用戶控制他們的信息內容仍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確保為此平臺提供應用的開發者也能夠保護這一平臺。總體而言,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創建工具,而且還要確保這些工具能夠用在好的地方。
對我們需要改進的所有地方進行全面的審查,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我會致力於做好這些事,包括完善我們保護用戶信息的方法、以及完善確保全球選舉事務安全的方法等。
以下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正在做的一些重要事務。
二、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機構
最近幾個星期,我們一直在努力,力求確切地理解劍橋分析機構所發生的一切,為此也一直在采取措施來確保這些事情不會再度發生。事實上,早在四年之前,我們就采取了重要行動,以阻止現在再度發生這些事情,但我們還是犯下了錯誤,現在來看,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我們需要加緊做。
(一)事情的緣由
2007年,我們推出了Facebook平臺,當時的願景就是打造更多社交化的應用。你們的日歷應當能夠顯示出你們好友的生日、你們的地圖應當能夠顯示出你們好友生活的地理位置、你們的地址薄應當能夠顯示出他們的照片。為此,我們讓用戶登錄應用並分享他們好友的身份以及有關他們自己的一些信息。
2013年,劍橋大學研究員亞歷山大-科根(Aleksandr Kogan)創建了一款個人性格測試應用。這款應用後來被大約30多萬同意分享他們Facebook信息以及部分好友(這些好友的隱私設置允許分享)信息的用戶下載安裝。從我們平臺當時工作的方式來看,這就意味著科根能夠獲取用戶的一些信息以及用戶數千萬好友的信息。
2014年,為了阻擊那些不良應用,我們宣布將要調整整個平臺,以便最大程度地限制各種應用獲取Facebook用戶的信息。最為重要的是,與科根的應用相似的諸多應用不再能夠獲取用戶好友相關的信息,除非這些用戶的好友已經授權這些應用來獲取他們的信息。我們還要求開發者事先須得到Facebook的許可,然後才能要求使用用戶公開資料、好友列表以及郵件地址之外的任何數據信息。這些行動會阻止任何一款與科根的應用相似的應用像今天這樣獲取大量Facebook相關的數據。
2015年,我們從英國《衛報》的記者那兒了解到,科根已經將其應用中的數據分享給劍橋分析機構,此舉違背了我們針對開發者制定的政策——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分享他們的隱私數據,因此,我們當時立即在我們的平臺上禁用了科根的應用,並要求科根及其它與他分享數據的機構,包括劍橋分析機構在內,正式澄清他們已經刪除了所有通過不正當方式獲取的數據——他們最終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了。
上個月,我們又從《衛報》、《紐約時報》以及Channel 4等媒體獲悉,劍橋分析機構可能並沒有刪除他們業已澄清刪除的數據。我們立即禁止該機構使用我們的任何服務。劍橋分析機構聲稱,他們已經刪除了這些數據並同意由我們聘用的審計機構來調查此事。目前,我們還在與英國信息專員辦公室進行合作,該辦公室對劍橋分析機構擁有管轄權,並將完成對事情的調查。
(二)我們正在采取的措施
我們有責任來確保科根和劍橋分析機構所做的一切行為不會再度發生,以下就是我們當前正針對此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們已經於2014對Facebook平臺進行了重大調整,大幅限制開發者能夠獲取的數據數量,並積極審查我們平臺上的各種應用,這些舉措讓如今的開發者無法再複制科根幾年前的行為。
2、但是,我們還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來限制開發者利用我們平臺的信息,還要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來防止用戶數據被濫用的情況。
(1)如果用戶在三個月之內不再使用開發者的應用,那麽我們將刪除開發者的這些應用連接方式。
(2)我們將減少用戶給應用提供的數據量,即使用戶只使用自己的姓名、照片和電子郵件地址進行授權,這樣,這些應用獲取的數據量將比在其它重要應用平臺少得多。
(3)我們會要求開發者不僅要獲得授權,而且還要簽署合約,合約將施加嚴格的規定,以此要求連接用戶信息或其它隱私數據的應用按規定辦事。
(4)我們還將限制類似於小組和活動之類的更多APIs。你們應當能夠非常容易地登錄應用並共享你們的公開信息,但是,任何可能共享他人信息(例如用戶參與的群聊中的其它帖子)的企圖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限制。
(5)兩周之前,我們發現一個能夠讓你們查找某人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的功能一直在被濫用。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有人獲得了同樣的姓名,那麽這個功能就會起到很大作用了,但是,卻有人濫用這一功能,將用戶的公開Facebook信息與他們已經獲得的電話號碼進行連接。當我們發現這些濫用情況之後,我們就立即關閉了這一功能。
3、調查其它應用。我們正在調查在2014年關閉我們平臺之前利用我們大量信息的每一款應用。如果我們發現可疑行為,我們將立即采取公開審計措施。如果我們發行有人不正當利用我們的數據,那麽我們將禁止他們並通告所有受影響的用戶。
4、進行更好的控制。最後,我們還要讓用戶更加容易地知道他們已經允許哪些應用使用他們的數據。本周,我們已經開始向用戶展示了他們已經使用的一系列應用清單,並給用戶提供了一種非常便捷的方法,以便刪除提供給這些應用的許可。用戶已經在自己的隱私設置中完成了這些設置,但是,我們還將在消息流(News Feed)頂部增加這些功能,以確保所有用戶都能看到這些功能。另外,我們還將相關情況通知了所有被劍橋分析機構共享過數據的用戶。
除了我們在2014年業已采取的措施之外,我認為,我們下一步還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繼續確保我們平臺的安全。
三、俄羅斯幹預大選
Facebook的任務就是要給人們提供表達心聲和將人們更緊密地連接起來。
這些都是深層的民主價值,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地方。我不希望任何使用我們工具的用戶來破壞民主,這不是我們的初衷。
我們對俄羅斯幹預大選之事反應不夠迅速,而且也未能及時地采取回應措施,如今,我們正在努力做得更好。我們在處理這些威脅方面已經顯得越來越成熟,而且處理能力也在迅速提高。我們將繼續與政府合作,以弄清俄羅斯幹預大選的整個細節,我們還要盡力,不僅要確保全世界自由與公平選舉的完整性,而且還要讓所有人表達他們的聲音,同時還要成為推動全球各地民主制度變得更好的動力。
(一)事情的緣由
對我們的安全團隊而言,選舉一直時尤為敏感的時期,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當然也不例外。
多年來,我們的安全團隊一直掌握著俄羅斯的網絡攻擊威脅情況——例如黑客攻擊和惡意病毒等。在2016年11月大選之日前夕,我們發現並處理了多次與俄羅斯有關的網絡進攻威脅,其中包括一個名為“APT28”的組織發起的攻擊行為,我們發現,美國政府已經公開表示這個組織與俄羅斯軍方情報機構有聯系。
雖然我們非常關註傳統威脅,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在2016年夏季看到了一些新的苗頭,當時,一個與APT28組織相關的帳號,打造DC Leaks的旗幟,制造了一些虛假人物,該帳號再這些虛假人物將竊取的信息發布給媒體記者。後來,我們又侵犯我們的政策為由,關閉了這些帳號。
在大選之後,我們繼續調查相關事宜,並掌握到這些新威脅的更多信息。我們發現的一些情況包括——那位黑客已經使用了由虛假帳號組成的網絡來幹預大選:例如推薦或攻擊特殊候選人,散步一些對政治機構不信任的言論,或者是簡單地傳播混亂局面。其中一些黑客也利用我們的廣告工具。
我們還了解到“互聯網研究機構(IRA)”發起的虛假情報運動,這家機構多次采取欺騙行為並試圖在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國操縱他人。我們發現,約有470個帳號和網頁與互聯網研究機構相連,在為期兩年的時間內,互聯網研究機構炮制了大約8萬個帖子。
我們最好的評估就是,在那段時期內的某一節點上,大約1.26億用戶可能一直在與互聯網研究機構相關的Facebook Page上提供內容。在Instagram服務上,我們發現約有12萬條信息內容,預計還有2000多萬用戶可能為該機構提供內容。
在同一時期,“互聯網研究機構”也花費了大約10萬美元,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放了3000多條廣告,我們發現,這些廣告可能被發送給全美1100多萬用戶。2017年8月,我們關閉了互聯網研究機構的這些帳戶。
(二)我們正在采取的措施
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及早阻止俄羅斯的幹預,不過,我們如今正在努力確保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我們目前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在法國,2017年總統大選前夕,我們發現並關閉了3萬條左右的虛假帳戶。
2、在德國,在2017年大選之前,我們直接與該國的選舉委員會合作,從他們那兒了解到他們所看到的一些威脅情況,並共享了這些信息。
3、在去年美國亞拉巴馬州參議院選舉期間,我們部署了全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主動發現並刪除了虛假來自馬其頓的虛假帳號,這些虛假帳號試圖散播虛假信息。
4、我們讓成千上萬個有組織、得到金融資助的虛假消息散播者的帳號失效。我們一直利用這些調查來完善我們發現虛假帳號的自動化系統。
5、上周,我們撤下了270多個由互聯網研究機構新增的頁面以及他們運營的帳號,這些頁面和帳號都是用來針對俄羅斯境內的用戶以及在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和烏克蘭等國的俄羅斯人員。其中,我們刪除的一些頁面屬於俄羅斯新聞機構,但我們發現這些機構受互聯網研究機構控制。
——大力增加我們在安全業務方面的投資。如今,我們擁有大約1.5萬名員工在從事安全和內容審查相關的工作。預計到今年底之前,我們將把這些數量增加到兩萬以上。
為此,我直接指導我們的團隊,要求他們大力投資安全事務——重視程度要超過我們的其它投資業務——盡管這會對我們未來的盈利產生較大影響。但是,我想明確一下,我們的優先事務就是:保護我們的社區,這比我們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加重要。
——加強我們的廣告政策。我們知道,一些國會議員正在研究提升政治或事務性廣告透明度的方案,我們在這個問題方面很樂意與國會保持合作。但是,我們不會坐等立法機構的行動。
1、從現在起,每一個想要投放政治或事務性廣告的廣告主都將需要獲得批準。要想獲得批準,廣告主就需要證實他們的身份和位置。任何未能通過此類審核的廣告主將被禁止投放政治或事務性廣告。我們還會給他們貼上標簽,而廣告主則需要向用戶顯示誰為他們付款。我們已經在美國市場開始這一服務,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向全球其它地區拓展。
2、為了進一步提升政治廣告的透明度,我們還打造了一種工具,這個工具可以讓任何人都能看到某一頁面的所有廣告內容。我們正在加拿大市場測試這一工具,並將於今年夏季推廣到全球市場。我們還創建了一個此前政治廣告相關的搜索檔案庫。
3、我們還將要求那些管理大頁面的用戶也要獲得相應的認證,這就會讓那些圖謀使用虛假帳號的用戶在運營相關頁面時變得更加困難,或者很難肆意擴散,另外這些帳號在傳播虛假信息或有爭議問題時也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4、為了讓所有運營此類頁面的用戶和廣告主進行認證,我們還聘用了數千員工。我們致力於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之前的關鍵幾個月內完成這些事務,同時也要為未來一年的墨西哥、巴西、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其它地方的選舉做好安全準備工作。
5、這些措施不會阻止所有人來濫用這個系統,但是,卻會讓那些圖謀重蹈2016年大選期間俄羅斯實施的惡意行為以及使用虛假帳號和頁面來投放廣告的人面臨更多的困難。幹預選舉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比任何一個平臺都嚴重,這也是我們為何支持《誠實廣告法案》的原因所在。這也將幫助我們提高所有網絡政治廣告的標準。
——共享信息。我們一直在與其它技術公司合作,以此共享有關威脅的信息,與此同時,我們還與美國及他國政府在選舉事務方面展開合作。
與此同時,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略Facebook在選舉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2016年,用戶在Facebook上進行了數十億次的交流和公開討論,這種規模在線下可能從未發生過。候選人擁有直接的渠道來與數千萬公民展開直接對話。競選方揮斥重金組織和發布在線廣告,以便把他們的競選主張更加深入地傳播。我們組織了“出去投票”的活動,幫助兩百多萬用戶註冊參與投票,否則這些用戶可能就不會參與投票了。
安全事務——包括選舉相關的安全事務在內——當然不是一個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像互聯網研究機構這樣的組織,的確是非常老練的對手,這種機構不斷變化,但是我們將不斷提升我們的技能,以保持我們的技術領先優勢。與此同時,我們還將不停地打造工具,幫助更多的用戶在推進民主的過程中表達他們的聲音。
四、結論
我的優先事務一直以我們的社交目標為重點,那就是連接用戶、創建社區並帶動世界更加緊密的融合。廣告主和開發者不能超越這個優先事務,只要是我在運營Facebook。
我在大學期間開創了Facebook,一路走來,我們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一段旅程。如今,我們為全球20多億用戶提供服務,每天,用戶都在使用我們的服務來與那些對他們最有影響的人士進行連接和交流。我深信我們所做的一切。當我們解決了這些挑戰之後,我知道,那時我們就可以加以回顧,並把幫助人們聯系和幫助更多人表達心聲看作是這個世界的一股積極力量。
我發現,我們今天談論的這些問題不僅僅是Facebook和我們社區面臨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所有美國人面臨的挑戰。感謝你們今天讓我在這兒發言,我已經做好準備接受你們的質詢。(騰訊科技 編譯/金全)
(本文轉自“網絡法前哨公眾號”)
盡管事故不斷,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勢頭仍然不減。特斯拉日前宣布將堅持推出全自動駕駛功能。
馬斯克上周發推特稱,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功能即將於今年8月推出,特斯拉股價周一大漲5%。
多家車企升級輔助駕駛系統
這次軟件的升級將令目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而此前,該功能僅支持高級的自動巡航控制,處理部分駕駛任務以及在汽車發生安全故障前予以駕駛員警告。
今年以來,多輛特斯拉在開啟輔助駕駛功能時發生事故,引起監管者對這一功能的審查。
馬斯克在周日發布的一條推特中表示:“到今天為止,所有的AutoPilot的資源都將集中於安全。隨著最新版本AutoPilot的推出,我們將會讓全自動駕駛功能變為可能。”他還說到,升級後的AutoPilot功能在汽車變道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好用。不過,他沒有透露更多與新功能相關的細節。
在特斯拉的官方網站信息中,也沒有關於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細節。特斯拉表示,每一個可用的功能高度取決於各個地方的監管政策。
就在前幾天,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關於特斯拉3月23日在加州的致命事故初步報告出爐,顯示在事發的前6秒中,事故車輛Model X的司機雙手並沒有在方向盤上,並且車輛在事故發生時並未剎車,反而是加速了。這一結果導致監管部門將對特斯拉AutoPilot系統進行更加嚴厲的審查。
除了AutoPilot系統的安全性之外,特斯拉還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是Model 3的量產。馬斯克已經承諾Model 3很快就會實現量產目標。事實上,特斯拉能否在今年實現盈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Model 3的量產情況。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也在升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通用汽車上周表示,其自動駕駛輔助系統Super Cruise升級後將能夠使得駕駛員更長時間雙手離開方向盤,並且在探測到駕駛員走神的時候自動剎車。通用汽車表示,到2020年所有的凱迪拉克車型都將使用Super Cruise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寶馬和尼桑的部分汽車也已經在駕駛過程中使用輔助駕駛功能,這些功能包括汽車變道、速度控制以及保持車距等。
電子科技公司偉創力(Flex)汽車部門首席技術官Henry Bzei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各大車企都推出了它們的自動駕駛平臺,雖然和很多新技術剛剛起步時一樣,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會面臨阻礙,但是這一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偉創力剛剛在上海擴建了研發創新中心,很大一部分任務是和汽車產業鏈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偉創力將利用其在電子科技方面的技術經驗進行硬件的研發,百度會專註於軟件研發。”偉創力全球研發副總裁Patrick Boisell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輔助駕駛”不等於“自動駕駛”
事故頻發卻未讓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放緩,引起了相關保險組織的不滿。近期一個來自英國的保險公司組織發出警告稱:“大多數汽車企業用‘自動駕駛’的概念做營銷,這種趨勢應該緩一緩了。”
為汽車保險公司提供相關安全性測試的機構Thatcham Research表示,汽車制造企業在區分“輔助駕駛”車載系統和“自動駕駛”的時候應該更為明確。該機構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混淆視聽的概念,“輔助駕駛”概念的濫用通常會誤導司機,讓其認為他們的車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自動駕駛”。
Thatcham Research分析師Matthew Avery表示:“在消費者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力推新技術是有風險的,因為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他們必須非常清楚地分辨‘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
為了解釋兩者的區別,該機構還使用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英國的道路上進行測試。在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開啟的情況下,這輛Model S能保持在一側車道上行駛,並在前面車輛遇到緊急狀況時隨之剎車。不過,當前面車輛在最後時刻臨時變道的情況下,這輛Model S就來不及做出剎車反應了,結果撞上了一輛停在那里的車。
Avery表示:“這就非常清楚地解釋了司機為什麽不能過分依賴於輔助駕駛系統了。因為它並不能處理緊急路況。”特斯拉在此前的聲明中也曾明確表示:“AutoPilot並不等於‘無人駕駛’,雖然我們一直致力於教育用戶使用AutoPilot系統,但是我們也不斷提醒他們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準備好控制汽車。”
目前市場上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準備上路,汽車供應鏈正在投入下一個階段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L3級別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駕駛員可以雙手長時間脫離方向盤,L4是高度自動駕駛,駕駛員雙手可以完全脫離方向盤。
不過保險公司組織建議,汽車制造商應該謹慎對待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的過渡期,最好跳過L3的發展階段,等到L4高度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後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對美出口鋼鐵量才排第六、且是其北約盟友的土耳其,能對美國產生國家安全威脅嗎?
不過這正是特朗普政府對土耳其鋼鋁產品加征關稅、提高一倍至20%和50%的理由,而這種用”232調查”結果追加征收關稅,形如制裁的方式,已經引起了美政界和法律界的廣泛憂慮,其中主要問題在於:特朗普使用該“232調查”追加關稅是否合法?
在“232調查”中代理了中方相關事務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32調查實際上就是予美國總統在“認定危害國家安全”方面的權力,此後他可以采取任何措施,包括第一次采取措施和後續再跟進采取措施,這都是有法律依據的,即只要美國總統認為這是是合適的,就可以去做,法律對此沒有任何限制。
特朗普濫用“232調查”又一例證
針對自己的加稅行為,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考慮到土耳其貨幣里拉,使美元迅速貶值,“我剛授權對從土耳其進口的鋼鋁產品關稅提高一倍。目前,對鋁和鋼產品的關稅分別為20%和50%。”
考慮到“232調查”實際上是針對國家安全的法條,美國商務部和白宮及時為特朗普的口無遮攔“打補丁”,表示這一加征關稅實際上是為了應對目前美國在國家安全方面受到的威脅。
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指出,““自從3月份實施232條款以來,外國對美國出口已經下降,國內產能利用率有所上升,但沒有達到足以消除國家安全威脅的水平,因此對於來自於土耳其的鋼材進口關稅加倍,將進一步減少對國家安全的損害,此條也符合232條條款定義。”
此行為一出,各界嘩然:按照美國商務部在其“232調查”中給出的數據,土耳其僅為對美鋼鐵出口排名第六的國家,前五位為加拿大、巴西、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同時,名次之間的出口量差距並不小:按照2017年的出口量計算,排名第一的加拿大對美出口總量是土耳其對美出口總量的2.5倍
這令人感到懷疑,即這樣的出口體量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對美國安全造成損害?更何況,究竟如何判斷外國出口對美產生國家安全威脅本身就不明確。
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美方對於國內自有產能到一定程度能保障國家安全有一個百分比定義,但是這個百分比定義是否真的合理存疑。
美JBK律所國際貿易律師雅各布森(Doug Jacobso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使用232條款作為針對特定國家的攻擊性機制,肯定違背了法律的精神,該法令不應當被用作武器迫使另一個國家改變其行動,不應使用這些法條作為談判策略的工具,換而言之,如果想進行這種行為,應當使用制裁的方式。
雅各布森並提出,如果特朗普此次使用這種方式,那麽在未來若同其他國家果發生貿易爭端,美方也會對其他國家采取同樣的行動嗎?
孫磊認為,這是是可以的。
不僅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此次打擊土耳其,為他“敵友不分”的行為創下了先例。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特朗普讓美國的盟國看到,“就算是盟國,在經濟利益上美國也絲毫不讓。”
國會謀求制衡特朗普
然為確保特朗普不一再濫用“232調查”,美國內目前已經有所行動。
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指出,目前美方有相關方已經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IT)起訴了“232調查”,認為《1962年貿易擴張法》中設定的232國家安全審查,權利過大,缺乏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制衡的行政權力,不符合美國三權分立原則,即“這個立法本身都存在問題”。
2018年6月27日,美國國際鋼鐵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eel) 等三名原告,就現行《1962年貿易擴張法》項下的232國家安全調查規則,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違憲訴訟。
其訴求主張為,《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節,即美國法典第19章第1862節,違反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定,授予總統立法性權限:《1962年貿易擴張法》授予美國總統232國家安全審查權規定缺乏立法、司法制衡規則;美國國會違反“清晰原則”,將本屬自身的立法權限授予作為行政機關首長的美國總統。起訴方並要求法院裁定原告免予執行鋼鐵232調查項下現行措施。
除此之外,美國國會議員也在積極推動立法。在美國國會內部主管貿易實務的財經委員會主席哈奇(Orrin Hatch)近日針對特朗普對土耳其加征關稅的行為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國會一定會改革目前對總統的貿易授權。
“我自己對總統就是這麽說的”。哈奇表示,如果美國政府持續這樣加征關稅,特別是還這樣針對美國的盟友,我們所有的國會財經委員會成員都會積極推動立法,實現對總統貿易授權的改變。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目前美國國會議員已提出了10項議案來限制美國總統在貿易方面的權利。
其中美國參議院在7月11日批準了一項非約束力議案,支持國會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關稅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雖然外界認為這是一項象征性決議,然而這仍反映出美國國會在限制總統濫用關稅政策方面,已開始達成共識。
而在各項議案中,國會兩黨數名參議員在8月1日聯合提出的將“232調查”權力主體由美國商務部變更至國防部的議案尤受兩黨大佬的青睞。
具體而言,這項議案由美國國會共和黨參議員波特曼(Portman)以及美國國會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瓊斯等人聯合提出,提議對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進行修改。
此外,美國國會參議員寇爾克(Bob Corker)提出的一項議案也得到了廣泛的關註,該議案針對“232調查”,指出除要求任何關稅都需要國會聯合決議的批準之外,還要求總統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描述擬議的行動並具體說明采取行動的理由,以便國會進行審查。同時,該議案是具有追溯力的,這意味著若通過,國會可以結束鋼鋁關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