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者:濫用外判激化社會矛盾

1 : GS(14)@2013-05-01 16:01: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5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丘梓勤指,80年代末,港英政府跟隨戴卓爾夫人倡議的新自由主義思想,進行新公共行政改革,推崇巿場至上、重視成本效益,同時覺得官僚架構臃腫,結果外判如雨後春筍。先是房委會在80年代初把居屋和商場的管理外判,再來就是92年食環署把清潔工作判出,「o依家佢哋八成以上都係外判工,直屬工淘汰剩好少,清潔唔係食環署嘅核心業務嚟㗎咩?咁你同間餐廳外判咗個廚畀人有乜分別?」

促政府法例上保護工人

                他形容外判並非萬惡,購買非核心服務原是自然,只是有人濫用,「問題係你將核心嘅工種都判埋畀人,最上層嘅公司變咗只係做買手」。他又指外判難以監控品質,監管和審批皆有成本,若繼續濫用外判,會令貧富懸殊情況加劇,社會矛盾激化,「以前影響只係低技術工種,中產覺得唔關我事喎,佢哋冇讀書抵死㗎,但o依家外判無孔不入,每個人都可能係下一個外判工」。
嶺大經濟系教授何濼生則認為,全球化競爭壓力下,外判無可避免,但工人待遇變差,與外判沒必然關係。他舉蘋果和三星兩大手機品牌為例,前者把生產線外判,後者強調「自家製」,但同樣製造「血汗工廠」,他認為關鍵在於政府及機構在外判工作時,有否在合約上訂立保護勞工的條款,「唔應該無止境咁要求價低者得,好似內地團嚟香港咁,零團費你實出事㗎,成本起碼係咁多」。
他強調,政府在勞工議題上有監管角色,應法例上保障工人的工作環境、時數等,而解決在職貧窮的問題,則有賴政府財富再分配和提供各種津貼。                                                        
2 : GS(14)@2013-05-01 16:02: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7
【本報訊】港府自90年代「創先河」將非技術服務外判,掀起保安及清潔等基層工種的外判潮流,基層工人自此苦不堪言,薪金、福利低處未算低,12年前砵蘭街政府外判公廁清潔工嚴伯,辛勤工作僅換來恥辱性的7元時薪,引起社會譁然。
90年代起,政府陸續將房屋署、食環署及康文署的保安、清潔工作分批外判,聲稱提升部門效率,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總幹事李劍曼表示,現時本港八萬多名清潔工,至少九成受聘於外判商,「政府當年以每名工人一萬元價錢為清潔服務招標,工人最後實收4,000餘元,錢去咗邊?」
李劍曼指,外判制只向僱主傾斜,僱主將責任卸向外判商,外判商為增加盈利,不時向工人開刀剝削。
保安業同為外判制普及的行業,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總幹事李凱說,過去外判欠規管,保安員時薪11、12元情況常見,有外判商更巧立名目,向員工徵收培訓費、制服費。在97年外判制未普及時代,12小時制保安員月薪約8至9千元,但到最低工資實施前,已下跌至6至7千元。
3 : GS(14)@2013-05-01 16:14: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8
【本報訊】「小小超」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聘有逾萬名員工,當年大刀闊斧推行外判制,幾乎把所有核心業務判走,堪稱外判「典範」。
小小超當年收購香港電訊後,利用「員工自組公司創業計劃」,將整個網絡管理部門「外判」,安排部門管理層創立17大龍頭公司承接服務合約;其後再逼網絡客戶服務員工轉職到附屬公司,共減省5,000人。
阿張(化名)在電盈前身香港電訊入職,為公司服務近40年,02年受外判計劃影響,被迫由直屬工變外判。離職前他職級為技術主任,月薪1.6萬元;轉職時遭龍頭外判商降級至高級技術員,人工減至1.2萬元。入職首三年,人工更加年年減,最低只有9,800元。轉任外判工10多年,只在兩年多前加一次500元人工,現時收入仍然較當年少三分一。
阿張指,當年電盈美其名讓「員工創業」,若員工拒絕轉職,肯定只落得被裁命運。現時在龍頭外判公司任職的外判工分三類,分別為地線維修、上門安裝及維修和機樓工人,過去10多年薪金有減無加,對公司毫無歸屬感。
4 : GS(14)@2013-05-01 16:16: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700
【本報訊】外判盛行,同一辦公室內,「同事」越來越少:先是清潔大隊、再來大堂保安,然後是公司飯堂,近年蔓延到資訊科技從業員,公營和商業機構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繞過招聘程序,其中醫管局早年把IT部外判;政府新聞處的新聞網亦由外判商主理,能分拆的工序全部外判,即使是高學歷人士也不能倖免。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指,過去10多年,IT部門外判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外判工抱怨同工不同酬,福利和待遇亦較差,工作穩定性低,嚴重影響新人入行。今年3月中,醫管局IT部的外判商藉故減人工,「外判商同啲員工講,因為bid得個價錢好低,焗啲員工續約,唔簽下期就冇你份做」。幸好最後醫管局出面調停,事件才暫時解決。
除了醫管局外,政府新聞處也把新聞網外判,一心打政府工的應徵者,最後竟要自行成立公司向新聞處爭取合約,但上班時間由新聞處制訂,工作地點也在新聞處辦公室。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指,新聞處的工作涉及政府的立場,「一般嚟講冇可能外判,你點做quality control呢?你影啲乜,用乜嘢字眼,語調係點都可以有好大分別」。
5 : hh0610(1603)@2013-05-01 19:00:31

莫非學者支持國企模式?
6 : Louis(1212)@2013-05-01 23:21:29

more enough fish 多夠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