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民主理論站不住腳 雷鼎鳴
1 :
GS(14)@2013-11-12 00:43:51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8F%E8%85%B3/116394
經濟學家喜歡用經濟學工具去分析世間一切人類的行為,從而把經濟學的應用範圍大大推廣。這類學術分析,近數十年來,早已取得大量重要的成果。政治與經濟不可分,自有不少經濟學家研究過政治問題,諾貝爾經濟獎中,早已有兩批得獎者部分因研究民主機制而得獎,其中一位還是我的先師赫維奇(Leo Hurwicz),我對這類研究一直深感興趣。
經濟學憑數學與博弈論的工具所開創有關民主理論的成果,不可避免地對政治學有重大的衝擊,把這些成果引入政治學中並將之發揚光大的最重要人物,可能是已故的政治學大師黎卡(William H Riker)。黎卡曾當過美國政治學會會長,是「真實世界政治理論」(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學派的領軍人物,他1982年所著的經典《自由主義對民粹主義》(Liberalism Against Populism)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部分原因恐怕是他用的理論與經濟學一脈相承。
自由主義民主 邏輯堅實
投票機制是民主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們可假定世上各人各有各的偏好,但若聚在社會中一起生活,總有些決定是與整體社會有關,而不能各行其是,例如選總統便只能選出一個,而不可以各人有各人的總統。怎樣作出此等集體決定?在民主體制中,各人按照自己的偏好投票選舉是也!
但民主投票可達到甚麼作用?這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黎卡認為,只有兩種理解:一是「民粹主義民主」;另一是「自由主義民主」,這兩種理解已窮盡了所有可能性,不會有另一種。黎卡又認為,「民粹主義民主」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幸好要求低得多的「自由主義民主」雖不無缺陷,但邏輯基礎卻堅實得多,所以民主機制仍有險可守,不至在學理上一敗塗地。
甚麼是「民粹主義民主」?這詞並無貶意,其最重要的祖宗是17世紀,著有《民約論》(Social Contract)的思想家盧梭(J. J. Rosseau)。「民粹主義民主」理論認為,一個民主選出的政府,包含了人民的「共有意志」(General Will),民選代表所制定的法律,同樣也體現了「共有意志」,遵從這些法律,正是人民體驗其自由的行為。但如何可真實知道「共有意志」究竟是甚麼?方法是計算投票結果,少數服從多數。
票選不代表民意?
「共有意志」或我們常說的「民意」,真的一定可以用選票計算出來?經濟學家與黎卡所代表的政治學者對此沒有這麼樂觀。去年9月11及13日本欄也曾討論過這問題,這裏有致命的困難。
第一是經濟學中的Gibbard-Satterthwaite定理早已證明,在幾乎任何情況下,選民都有可能通過「策略性投票」而使結果對自己更有利,所謂「策略性投票」便是不誠實地投票。既然如此,我們看到投票結果根本便不知它是否真正反映民意,「共有意志」又從何說起?
第二是就算人民偏好沒變,但不同民主投票機制所得到的結果,往往會完全不同。例如,假設有六人投票,共有A、B、C三個候選人可被選擇。第一人的偏好次序是A、B、C,即他最喜歡A、B次之,C最不好。第二人也是ABC;第三人是BAC;第四人是CAB;第五人是CAB;第六人是CBA。
我們若用所謂的「保爾達計算法」(Borda Count),即各人對最喜歡的人投三票,次者兩票,最差者一票。按以上假設,讀者可算出;A得13票,B得11票,C得12票,A勝出。若用另一方法,單議席單票制,每人只投一票給最喜歡的人,那麼A可得兩票,B一票,C三票,C勝出。大家可以試用另外一些計票方法,結果也往往不同。既然不同而又合理的方法,可得到不同的結果,民意又該如何定奪?
「共有意志」既不可知,「民粹主義民主」在理論上,自然土崩瓦解,幸好「自由主義民主」還站得住腳,下次再談。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民粹AfD 反歐元起家
1 :
GS(14)@2016-03-15 15:07:59「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成立短短三年,就有「地方包圍中央」打入全國政壇之勢,全憑投其所好的民粹觸覺,轉型轉身快。
AfD在2013年由經濟教授呂克(Bernd Luecke)創立,當時歐債危機深重,很多德國人對出錢救南歐重債國憤怒,AfD的反歐元政綱吸引不少不滿主流政黨的選民,在同年大選雖未過得票5%門檻打入國會,翌年卻在歐洲議會贏得7議席,之後先後打入漢堡、勃蘭登堡州等五地議會。隨着歐元危機漸消散,AfD急尋新議題,默克爾去年向難民開大門對他們成了大禮,在一輪黨內鬥爭後,主張進一步向右轉的彼得里(Frauke Petry)取代呂克成黨魁之一,呂克與多名創黨黨員因不滿黨路線太仇外而退黨。40歲的彼得里生於德累斯頓,除跟默克爾同來自前東德,亦是讀化學出身,但與其說她是「新默克爾」,不如說她是「德國特朗普」,因為她在致黨員書表明,為求爭取注意,有時需要挑釁性言論,她就以一句「必要時警察要向偷渡客開槍」成焦點。法新社/法國24電視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629
張兆聰:小心民粹對QE大反撲
1 :
GS(14)@2016-09-27 07:02:56【明報專訊】上周美日央行議息,沒有為市場帶來驚喜,日本央行將政策重點轉向操控孳息曲線,並且定出以10年債息處於零水平作為政策目標,市場對於日本央行究竟是加大了寬鬆,還是按兵不動甚至收緊政策力度意見極分歧,但消息公佈後,日圓匯價仍是偏強。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主席耶倫明言只要就業市場穩定兼沒有重大風險,年底前會加息一次。金融市場反應正面,股市升,債息稍回,金價亦反彈,全球科技股一枝獨秀。
全球央行近期都齊齊按兵不動,但自英國脫歐後大幅上升的資產價格,也沒有因此而回落。其實央行政策選擇離不開三個﹕收緊、不變、加碼寬鬆,脫歐後市場認為只餘下後兩者,各大央行正努力地讓市場相信,現在只有前兩項選擇。從市場的反應看,顯現沒有把收緊視作一個可能。或許聯儲局有條件年尾加息一次,但這亦隨時是最後一次,屆時央行就只餘下不變和加碼寬鬆兩個選擇。由於加碼寬鬆暫時不可能,類債券的公用、房託表現不怎麼樣,中電(0002)就在80元水平徘徊,但在持續低息環境下,增長股就成為香悖悖,科技股被受資金追捧,納指上週一再創新高,騰訊(0700)上週五也發力一度突破220元,再創歷史新高。
港股上周向好,恆指累升350點或1.5%,國指升200點或2.1%,本倉則升1.9%。由9月開始北水大舉南下,但上周初淨買入已持續減少,一來AH差價大幅收窄,內銀、內險等都已相差不多,二來北水南下似乎與郵儲銀行(1658)招股有關,此前推高中資金融股來護航,隨著招股完成也就鳴金收兵。上週四出現淨賣出,港股24000點大關得而復失,週五見中資金融股、匯控(0005)等北水追捧的股份受壓。
港股升勢 不是只靠北水
但港股是否成也北水、敗也北水?筆者看也未必。大致上全球股市9月份都是偏好,港股強勢也是順著全球趨勢。9月份或許是升幅大了點,相對之下有較大回調壓力,但不至於北水不來,港股就要像去年股災般急回。再說,中資股回調壓力較大,但藍籌股表現還不錯,騰訊、友邦(1299)上周齊齊創新高,中移動(0941)
在今次北水升浪中也只是橫行,沒有很大的調整需要。其他本地股份表現也不錯,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本地地產股多數偏好,上週四大市由高位急回下表現也未見走樣,相信大市在23000點至23300點有相當強支持。
特朗普政綱刺金融市場死穴
現在全球資產價格都非常非常高,無論股債樓皆如是,商品價格相對於供求基本面也是偏高,但央行放水步伐一天不停下來,要有像樣的調整亦甚艱難。當前最大的風險就是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的支持度將左右股市走勢。至今其多數政策理念很模糊,但最清晰的是炮轟聯儲局低息政策人為托起股市,以及表面會大舉發債加強基建,這兩項正正是當前金融市場的死穴。一旦加息幅度較預期大、債券供應增加推高債息,這就是民粹主義對QE劫貧濟富的大反撲。
本周會減持300股EEM,增持50股阿里巴巴。
明報記者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45&issue=20160926
雲籌網略:美國大選在網絡民粹化?
1 :
GS(14)@2016-10-16 08:18:44早前美國民主黨希拉莉和共和黨特朗普首場總統辯論結束,一個是在政壇界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希拉莉,一個是口不擇言、我行我素的特朗普。是次辯論破天荒於facebook、Twitter及Snapchat進行同步直播。事後大多民調顯示希拉莉會勝出。美國主流傳媒,如CNN民調顯示,超過六成觀眾認為希拉莉表現較佳,而特朗普則只有27%。然而,希拉莉的勝算,真有民調顯示的那麼高嗎?未必。因在社交網絡世界剛好相反,特朗普在facebook和Twitter的社交平台獲得的關注數量,均超出希拉莉。他在兩個平台同樣擁有過千萬粉絲,狂人平日在Twitter發言轉載次數極高,單單在5月11日至31日期間,其Twitter轉發次數已經接近6,000次,但同一時期,希拉莉則只有1,500次。除了本身常與網民互動外,其中一個能引起廣大網民關注的原因,相信是特朗普發言內容夠爆、又會爆seed;研究指出,極端的意見容易引來大量網民注意、有利於網上傳播、即所謂呃like,所以網絡世界「標題黨」處處可見。譬如在首場電視辯論,特朗普經常留下出位金句:「你知道嗎?我的判斷力更好,我的脾氣也遠比她(希拉莉)好……我覺得我最強的本錢正是我的脾氣。我有可獲勝的脾氣,我知道怎樣取勝,她不懂。」、「讓我告訴你們,希拉莉有經驗,但那些都是『糟糕的經驗』。」當希拉莉質疑他瞞稅時,特朗普更公開挑戰對手:「當她(希拉莉)公開她刪掉的那3.3萬封電郵,我就會不顧我律師意願,公佈我的報稅資料!」真的語不驚人死不休!自從社交媒體盛行後,選舉候選人便經常爆seed,務求博取網民關注。由於網上傳播特質與大氣電波不同,不夠爆往往等於無人講。在網絡社會,議題辯論的質素和深度反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煽動情緒、吸引大量網民眼球、呃「Like」和轉貼的數量以增加知名度。看看香港立法會選舉,便是最佳例子。看看「劉小麗打怪獸──叠聲怪梁美芬帶頭破壞香港法治」、「九東有線電視論壇:黃洋達力數飯民人力社民連出賣抗爭者惡行」,娛樂性遠比邏輯論述重要。在競選論壇的報道字眼上,傳媒需要選用俗語來吸引讀者,俗稱「Spicing」(加調味料的意思),例如以「K.O.」一詞來報道誰的辯論更勝一籌。可見對比起傳統媒體對用字及語調嚴格執行的態度,採用較「騎呢」的字眼,更能獲得較多網民的轉發。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例,2008年度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起初寂寂無聞,無論知名度或支持率遠遠不及希拉莉,他就是經常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發表公開演講,逐漸累積人氣,甚至募集到5億多美元的競選經費,很大原因要歸功於facebook;奧巴馬積極進行網上推廣,希拉莉卻仍集中在傳統電視廣告上,事後孔明們覆盤時說,希拉莉八年前在初選爆冷輸給奧巴馬,是輕視了社交媒體的成功——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總統競選其實是鬥燒銀紙的競技。八年過去,比起當年,現今社交網站戰場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選舉候選人在網絡上的表現對選舉結果絕對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屆選舉,特朗普和希拉莉均在Snapchat、facebook、Twitter加重不少宣傳花費,謀求增取更高曝光率及人氣,希拉莉也沒有重蹈八年前的覆轍,在社交媒體上加重注碼,雖然在facebook及Twitter的投資較特朗普弱,惟她在新興社交平台Snapchat,卻玩得出神入化,全力博取年輕人一票。在知識分子和公關團隊眼中,無疑希拉莉看來做得不錯、理性、對很多政策都熟悉、有「總統格」,但在美國人眼中,特別是熟悉網絡世界的年輕人、滿肚苦水的網民眼中,一個總統的領導能力真的比宣洩自己的情緒重要嗎?這就是困擾希拉莉的問題,年輕選民唔buy傳統價值。可以說假如未來希拉莉贏盡三場辯論,最後卻仍輸給特朗普,那麼這次選戰,足可證明所謂的西方最優良直接民主政治,已經全面讓位給民粹式一人一句的口水戰。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6/19801957
譚新強:當民粹碰上女權時
1 :
GS(14)@2016-10-18 08:08:24【明報專訊】上星期雖然已表示熊證多於牛證,是一個超準確的短期技術指標,但真猜不到黃金周後,北水罷工,恒指竟從上周二起計跌了500多點!今年的北水果然是smart money,非常理性,都集中在買較優質的大藍籌如匯控(0005)、友邦(1299)、騰訊(0700)、建行(0939)等,更不會亢奮性的高追。
今年北水極聰明理性
有些悲觀的分析師認為恒指要先回調到21000點,但我認為比較困難,22300點是一個重要的支持位。因為愈來愈多的內資正盯着港股,等待入手的機會。數周前聽過李小加的演講,他預測未來兩三年,外資經深/滬通去買A股的數量大概是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經港股通來買的數量可能高達一兩萬億元。對比A股30萬億市值、內地過百萬億的存款,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上周中國的出口數據不好,再加上美元繼續反彈(美匯指數已到了98),是短期全球調整的主因。人幣又再較快地貶值,但這次真的很無辜,的確不是人幣故意轉弱,真的是身不由己,被英鎊和日圓等拖低。美國上周出了奧巴馬任內最後一份的中國匯率報告,再次判斷中國並非匯率操控者。特朗普的無理指控早已過時,唯一目的就是拉拉票,但作用不大。
希拉里倘當選 G7有3名女領袖
過去幾年全球有兩個大趨勢。第一個就是民粹的崛起。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了8年,但是全球的經濟復蘇還是較弱。主要用來救經濟的工具——寬鬆的貨幣政策,看來對實體經濟沒甚麼幫助,唯一最明顯的效果是把不同的資產價格推高,只有top 1% 富人受惠。老百姓的不滿就轉移到政府、央行、銀行、移民和全球貿易上。英國脫歐就是民粹推動出來的。
特朗普也是利用這民粹浪而冒起的。奇怪的是怎樣算他也是一個富人,為什麼窮人會支持他呢?特朗普更把民粹變得更醜陋,連傷殘人士、戰爭英雄、拉丁裔、黑人,全都成為他的攻擊對象。在極度不公平的雙重標準下,他幾乎可以「get away with murder」!但最後也終於碰上滑鐵盧——得罪女人!
近年第二個大趨勢(megatrend)就是女權上升。單看亞洲的女性政治領袖就愈來愈多﹕朴槿惠、蔡英文、昂山素姫等,連日本的反對黨領袖都是華裔的蓮舫。如希拉里真的能當上總統,那麼G7裏就有3名女領袖,還不真的是撐起半邊天嗎?
和平時代 女性更能處理矛盾
我的看法是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女性領袖是更合適的,因為女性一般較細心,較有愛心,EQ比較高,發生性醜聞的機會更較低(但並非冇可能呀!這方面也要平等)。在戰爭期間,情况可能就相反,男領袖可能更暴力,更殘忍,更不拘小節,甚至乎不擇手段(核武都是男人搞出來的)。但關鍵幸運地,戰爭佔的時間比較短,和平還是大部分的時間。恐襲可以干擾文明社會的運作,可以製造恐懼,但沒能力去威脅大國的政權。如果真的是這樣,愈來愈多的女性領袖有可能變成新常態!
我希望如特朗普真的輸了,可挫一下民粹的銳氣。深層次的矛盾當然還未解決,我們還是需要非常留意意大利公投、德國選舉等發展。但希望能買來一點寶貴時間,讓我們的女性領袖,發揮她們的能力和獨有的魅力,去紓緩和解決這些問題。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友邦及騰訊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14&issue=20161018
少數族裔未力撐希拉莉特靠民粹主義 贏白人票
1 :
GS(14)@2016-11-10 07:57:27■確認勝出的特朗普,獲支持者簇擁祝賀。 美聯社
【特朗普當選】美國大選出現爆冷戰果,共和黨的特朗普「違背」大部份全國民調和預測勝出,而且贏得絕不含糊,除了保住深紅和偏紅州分,更把多個搖擺州以至被視為偏藍的州分收歸旗下,反映他走民粹主義路線、煽動白人怨氣與恐懼的策略奏效。選前被民調普遍評為贏面較小的特朗普,事實是贏得極之清脆:傳統上堅定親共和黨的州分,他一個不漏全取,穩袋144張選舉人票之外,還成功保住4個偏紅州分阿拉斯加、亞利桑那、喬治亞和密蘇里四州,再添40選舉人票。最叫人側目的是,特朗普順利將多個搖擺州分化為囊中物,包括舉足輕重的佛羅里達、俄亥俄及北卡羅來納,而且更侵吞了被視為偏藍的賓夕凡尼亞、密歇根和威斯康辛三州,由此奠定勝局。
獲沒學位選民支持
這條白宮鑰匙,很大程度是由這些東北和中西部經濟衰退、城市衰落的「鐵鏽帶」選民送上。製造業州分諸如賓夕凡尼亞、密歇根,傳統親民主黨:希拉莉就信心爆棚得競選期間未在威斯康辛州辦過集會。相反,明知必須靠白人選票取勝的特朗普,在選戰末段馬不停蹄遊走這些州分,走入一些從無候選人到訪的地方去拉票。特朗普提出「令美國再次強大」承諾,亦正正說到這些因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而感疏離、對華盛頓長年無視而憤怒的選民心裏,由此成功攻下這些「無大學學位白人」選民要塞。他贏佛羅里達州也是靠該州大量白人工人階層和來自中西部的退休人士支持。據票站調查顯示,特朗普獲得「沒有學位的白人」力撐,支持率達67%,遠遠拋離希拉莉的28%,如此大的優勢是1980年以來所有候選人之冠。他所得的郊區選民支持率亦幾乎是希拉莉的一倍。從收入水平看,富人親共和黨、低收入人士傾民主黨的傳統分野變得模糊。儘管「年收入少於5萬美元(39萬港元)」群體對希拉莉的52%支持高於對特朗普的41%,但若只看「年入少於3萬美元」的最低收入人群,他們現在對民主黨的支持度是2004年以來最低。可以說,送特朗普入白宮的「特朗普聯盟」以年長白人男性為主,反觀「希拉莉聯盟」的支柱──少數族裔卻未如預期力撐她。
無失去太多女性票
特朗普今次獲得58%白人選票,成績是近三屆共和黨候選人之中最好;而希拉莉獲得的少數族裔支持,卻低於預期。儘管各個族裔都是絕大多數支持希拉莉(非裔88%、拉美裔65%、亞裔65%),但這些比率都遠低於4年前奧巴馬爭取連任時所得的背書。與此同時,希拉莉一如預測獲多數女性選票(54%),但出人意表的是,獲大多數男性選民(53%)支持的特朗普,卻未有因為一再出言侮辱女性、甚至鬧出非禮風暴,而流失太多女性選票,仍有42%女選民支持他,包括獲得53%白人女性選票,高於希拉莉的43%。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9043
民粹倘再下兩城 歐盟有難
1 :
GS(14)@2016-12-06 03:56:00【拆 局】在其他時空,意大利就算政改被否決,總理倫齊下台,也沒甚麼大不了,畢竟意國戰後已有63個政府如走馬燈轉;同樣奧地利就算由極右派當總統,也實權有限。但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一年,民粹浪潮如在奧意再下兩城,就預示歐盟有難。
認同問題分歧日深
意大利這次公投凶險之處,在於倫齊在多家銀行面臨資不抵債之際,以仕途作賭注。他如輸了觸發政局不穩,投資者對當地銀行的信心危機,有可能演變成新一輪歐元危機。而走疑歐民粹路線的「五星運動」如趁機上台,身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意大利有脫歐風險。倫齊政府近日大派定心丸,稱就算公投輸了,天也不會塌下。就算短期是這樣,明年以至兩年後全球經濟預期再進入衰退期時,意大利能否挺住,不容樂觀,尤其是如果奧地利出了極右總統。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反穆斯林和反移民的霍弗如當選,不代表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立即在歐洲復活,但亦反映歐洲東西方對於多元文化主義和自由價值的分歧正加深,問題同樣不在當下,而是明年荷蘭、法國以至奧地利大選極右會否執政。《每日電訊報》指歐盟的南北經濟分化,以及東西方對基本認同問題的分歧,日益加深,削弱遇上危機時的應對能力,連分擔難民負擔也不成事。該報指歐元一直靠政治意志撐下去,倫齊下台未必是致命一擊,但如果法國由主張脫歐的馬琳勒龐上台,歐元肯定完蛋。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5/19855570
修憲公投遭否決 意總理下台看守政府擬修法 防民粹政黨強勢執政
1 :
GS(14)@2016-12-07 07:40:57■倫齊未等官方正式公佈就承認落敗,為修憲未獲通過負責而辭職。路透社
意大利前天修憲公投最終以大比數遭否決,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兌現承諾辭職。若總統未能推舉新總理,原定2018年春季舉行的大選或提前一年舉行,在這段過渡期,料將由技術官僚領導看守政府,並致力修改選舉法,避免提前大選造就疑歐民粹政黨「五星運動」乘時強勢執政。
修憲失敗其實屬意料之內,值得留意的是投票數據。內政部數字顯示前天多達68%選民投票,而反對票多達59.1%,較支持的多19個百分點;高投票率集中在倫巴第、威尼托等北部邊境選區,部份較繁榮地區更多達2/3選民投票,明顯拋離南部投票率,反映北部選民藉公投表達對移民及難民政策不滿。北部向來是大打反修憲旗號的反移民疑歐政黨「北方聯盟」票倉。
五星運動:民主是贏家
公投結果很快就明朗化,票站關門數小時後,倫齊未等官方公佈就率先承認「我輸了……我的執政生涯到此為止」,形容反對陣營贏得「異常地清脆利落」,昨午主持最後一次內閣會議後,正式向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辭職,後者須盡快挑出新總理人選提出組閣邀請。事實上馬塔雷拉可以邀請倫齊重組內閣讓他繼續執政,在倫齊領導的民主黨是國會最大黨情況下,新內閣要通過信任動議沒有難度,然而倫齊昨天的表態顯示他去意已決,但鑑於國會今個月稍後須表決財政預算,預料馬塔雷拉會邀請倫齊留任至預算過關,且倫齊仍續任民主黨黨魁,換言之若然民主黨能再次勝出大選,他極有可能再做總理。「五星運動」創黨人兼黨魁格里洛(Beppe Grillo)則要求一周內宣佈提前大選,形容公投反映「民主是贏家」。按目前民粹氣氛高漲、兼反建制陣營獲公投注入強心針看來,提早大選可望助「五星運動」及「北方聯盟」議席大幅進賬,前者甚至可望問鼎執政,這絕非建制陣營及金融市場樂見。
默克爾對結果表遺憾
因此為免政局受反建制衝擊,相信馬塔雷拉會邀請財長帕多安或參議院議長格拉索籌組看守政府,以前者呼聲較高。若意大利事隔三年多以來再出現由經濟專家領導的看守政府,首要是修訂選舉法,避免若然提前大選,「五星運動」將贏得40%或以上選票而獲贈額外議席。對於意大利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政治經濟出現不明朗,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公投結果表示「遺憾」,形容過去跟倫齊合作良好並信任對方;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指意大利政經狀況穩健,有信心倫齊辭職不會有太大衝擊。意大利The Local網站/法新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6/19856279
民粹冒起 特朗普上台惹憂慮
1 :
GS(14)@2017-02-03 02:50:12國際人權監察組織自由之家指出,全球自由度在2016年是連續第11年下跌,主要歸咎於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民主國家的冒起,以及其他國家獨裁管治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在報告中受評估的195個國家和地區之中,45%屬於「自由」、30%屬於「部份自由」、25%屬於「不自由」;67個國家及地區去年在政治權利和民權方面都出現下跌,尤其是在巴西、法國、德國和美國等民主國家。自由度有提升的國家或地區只有36個。自由之家指出,主要的民主國家經歷過去年連串動盪事件,陷入「憂慮和不明朗」,其中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令人紛紛擔心美國今後在全球的角色。自由之家發言人雷普奇表示:「雖然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仍然有待觀察,但有很多迹象顯示,新政府在促進自由方面,將不如近年各屆美國政府所做的多。」報告又指出,特朗普當選總統反映出美國「未能倖免於近年大西洋對岸遍地開花的民粹主義聲音」。
土耳其自由度急挫
回顧過去一年,屬於「部份自由」的土耳其,自由度下跌得最嚴重。雷普奇指出,去年7月發生軍事政變之前,已經可以見到當地的新聞自由開始受到限制,獨立媒體不是被關閉就是被接管;政變發生之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以此作為藉口大舉拘捕,打壓記者以及反對派等,另外又通過緊急法例限制國民基本自由。至於去年全球自由度最差的國家是內戰連年的敍利亞;而自由度最令人樂觀的,是去年跟「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簽訂和議、結束半世紀衝突的哥倫比亞。美國之音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2/19915440
基金觀點:民粹抬頭 為市場帶來挑戰
1 :
GS(14)@2017-02-05 10:38:39生產力欠增長是導致西方國家政治危機的核心原因。過去,多數人都支持市場主導的經濟系統,並享受著生產力增長所帶來的好處,如收入上升、生活水平改善及充裕的信貸供應。可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停滯,今天,很多人都覺得小政府、自由放任的大市場政策不再可行,令「民粹主義」興起。民粹主義新政府的出現,對投資者來說是新挑戰。自1980年代初,市場均依循經濟自利規律而運行,但近期的政治事件卻製造了新的事端。英國及美國的選民都以他們的選票表達他們想縮減自由市場及全球化規模,希望可藉以改善目前的經濟環境。最近的選舉結果不僅對全球投資市場造成衝擊,更對經濟理論帶來了挑戰。儘管如此,政治家似乎只是流於反映大眾的意見,而非嘗試領導他們並改變他們的想法,例如希拉莉的全球化左翼取向及默克爾對難民的包容都無法取得大眾的支持。這些對經濟學家來說曾經是未能預測的情況,現時都已加入我們的分析之中。2008年我們學到的是銀行可以倒下,現在我們知道,即使在1930年代保護主義曾對經濟造成損害,仍無阻現今的保護主義抬頭。近年,專家們都認為貨幣政策已到極限,財政措施將再受擁戴,而美國亦似乎將帶領這個新趨勢。不過,現階段仍有不少尚待解答的疑問,這不只是有關擴張性財政措施的規模,還有環球金融環境在財政政策刺激下的反應。金融活動收縮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究竟債務高企及人口老化會如何損害經濟增長,保護主義會否進一步擴大?市場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將為2017年的環球投資市場定調。
Bill McQuaker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3/1991603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