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毛記上市「失效」不等於失敗
1 :
GS(14)@2018-01-28 15:18:43我很貪玩,早幾日知道《100毛》母公司「毛記葵涌」的上市「申請版本」失效,急不及待放上自己面書專頁「渾水」抽水,順道提醒網友要細心留意字眼是「失效」,想fake吓人,順道呃一點like。不夠幾分鐘,隔離台千頌C都一起post,我怕她誤會中招,越洋打了個WhatsApp call提醒一下她,她當然沒有中伏,然後這樣胡鬧一下,居然引埋神出鬼沒的腦細林日曦出來吹水,再然後又無啦啦推了上報。見到「失效」兩個字,一般人直覺聯想到「上市失敗」,然後面書的留言都係去了講政治,又是甚麼「打壓」又或者「抵死」之類,終極上演了何謂上綱上線。不妨引用一下哲學家李天命的語理分析入門技巧,拆解字詞定義和詞境。「失效」是一個狀態,前面要配一個主語名詞,完整的意思應該是「毛記葵涌的上市申請版本失效」,不過「申請版本」失效,不等於「整個上市過程失敗」。正如《回魂夜》所講,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兩回事來的。一般簡化的上市流程先要做一堆事前工夫,例如搵專業團隊等,毛記已經完成了呢個階段。之後的工夫,就是登記HKEX-ESS,再入A1 form,毛記亦都搞掂了。然後,專業團隊會幫申請的公司在聯交所網頁上載「申請版本」(Application Proof)的招股文件,再跟聯交所問Q答Q,毛記就是卡了在這個階段。「申請版本」有幾個狀態,包括「失效」、「撤回」和「被拒絕」,後兩者幾近等同玩完,前者卻是十分常見。「失效」唔代表必然玩完,因為過了期、有東西未完善就會失效,而且失效是可以再敗部復活,有錢燒就得㗎啦。例如剛剛過了聆訊(hearing),正準備創業板上市的彌明生活百貨,本身它的「申請版本」就失效過2次,現在還不是走進大直路,準備出聆訊後資料集(Post Hearing Information Pack, PHIP)等上市。袁彌明都係名人啊,之前都曾藉「失效」而被大造過文章,連「失效」都可以抽水,咪又係因為林日曦呢期太紅囉。至於卡在聯交所中間的問題具體是甚麼,老實講外人不會知道,本報記者可能收到風,寫了出來。通常,外人只能事後隔一段時間在聯交所出的Guidance letter或Listing decision這類參考文件推論出來,因為文件用的案例都係隱名的。我曾在友報寫過一篇文章叫《毛記上市的「七宗罪」》,分析聯交所眼中的上市「合適性問題」跟毛記本身的business model,可以參考一下,多數係因為呢類原因,我覺得。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8/20288071
毛記申上市失效疑因「網絡23條」
1 :
GS(14)@2018-01-28 18:38:15■毛記節目內容不乏二次創作,例如毛記2016年舉辦的頒獎典禮。資料圖片
【本報訊】「抄橋」抄出禍?《100毛》及毛記電視母公司「毛記葵涌」的上市申請日前宣告失效,市場消息指,大計觸礁主要原因之一是聯交所關注,若被網民稱為「網絡23條」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以二次創作為賣點提供媒體廣告服務的毛記,其盈利模式或受嚴重影響,甚至有機會觸犯法例。毛記去年7月遞交上市申請,消息指,聯交所審核時就其業務模式及股東架構等提出多項意見,其中特別關注佔毛記收入來源近八成的數碼媒體服務,擔心若「網絡23條」通過後,毛記能否維持其現有二次創作製作內容的盈利模式。
未決定是否再交申請
據了解,毛記在半年限期內,未有就聯交所的意見提交滿意答覆,導致上市申請失效。同時,毛記仍未決定上市計劃是否繼續下去。分析指,毛記可重新遞交上市申請,過往亦有不少公司在首次申請失效後可成功上市,但前提是毛記有沒有信心能圓滿解答聯交所的意見。現時毛記的節目內容不乏二次創作,例如毛記2016年舉辦的頒獎典禮,就是惡搞大台舉辦的勁歌金曲頒獎禮,當中涉及多首以二次創作改編曲詞的廣東歌。矛盾的是,毛記正正是憑改圖、改歌詞翻唱等二次創作,打響名堂。政府2011年提出修訂版權法,賦予版權持有人「傳播權」,將所有以電子傳播方式使用版權物的行為納入版權法下規管,以戲仿、諷刺等6大創作目的則獲豁免,但仍惹起爭議,草案2016年撤回。另外,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一論壇表明,螞蟻金服今年不會來港上市。但有消息指,騰訊(700)有份投資的內地短視頻平台「快手」已啟動上市前期工作,料最快今年下半年來港上市。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6/20286273
毛記再申上市 利潤大跌八成
1 :
GS(14)@2018-02-04 20:57:18【明報專訊】毛記再申請上市,港交所網站顯示,其申請重新顯示為「處理中」,並已更新財務數據至去年11月底的8個月,利潤大跌84%,又預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純利可能按年減少。毛記初步招股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8個月,其利潤為516.7萬元,按年大跌84%。
按分部表現計算,早前發展最迅速、以社交媒體廣告為主的數碼媒體服務,至去年11月底8個月的收入為5055萬元,按年跌12%,毛利按年跌30%至2759萬元,毛利率由68.3%跌至54.6%。
首見倒退 稱行業差營運開支增
全年純利預計減少的原因是數據化令港印刷媒體行業不佳,分部毛利率降,另外是銷售及市場推廣、升級毛記電視網站等營運開支增加。毛記自2015年起連續兩年的純利分別錄得大幅度增長,分別為187%及62%,意味今年面臨首次倒退。
至於其他業務分部,印刷媒體服務中的社論式廣告製作,收入跌77%至69.4萬元,計及雜誌及書刊,收入為456.5萬元,按年跌44%。唯一錄得按年上升的是藝人管理收入,升1.48倍至20.1萬元。
僅藝人管理收入升至20萬
毛記解釋,2016年錄得的收入較高,是因為活動策劃獲得1030萬元的收入,去年截至11月底8個月此項收入為零。毛記於2016年舉辦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及《萬千呃like賀台慶》兩個現場節目,去年沒有類似的大型活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75&issue=20180130
會師中環:毛記的三大隱憂
1 :
GS(14)@2018-02-13 03:47:29毛記葵涌上次上市申請失效後,再接再厲,迅速再交申請,惟期內(截至11月30日止八個月,下同)稅前利潤極速收水,由3,924萬跌至841萬,相信令不少支持者大跌眼鏡。如果撇除約1,000萬的一次性收入(主要由毛記台慶及頒獎典禮產生),及約900萬的上市開支,稅前利潤跌約1,200百萬。如果大家細讀其上市文件,不難發現毛記有其隱憂。首先是發掘新客的能力,毛記期內有95%的收入來自重複客戶,是過去三年最高,新客只貢獻約250萬元收入,對比2017全年約1,000萬元的新客收入,不禁令人懷疑是否網上廣告市場已飽和,或者是毛記的輕鬆惡搞路線無法開拓新客源。講完新客,再講舊客。以六大主要客戶計算,頭四個大客都錄得同比下跌,收入貢獻減少約1,600萬。同底是甚麼原因導致舊客收入如此下跌?是不是網上廣告的成效不如預期,令客戶減少資源投放?還是毛記技窮留不住客人的Project?這反映了毛記有不少的客戶流失風險。最後,數碼廣告的毛利率下跌亦令人擔心。上市文件指制作費用上升,本人相信主因是第三方演員費用上升,畢竟毛記係賣創意而不是大製作,演出費用應佔最大部份。毛記要面對的問題是,當其他人知你咁賺錢,如何保證合作時他們不會開天殺價?高毛利率以後如何維持?篇幅所限,不能詳述,各毛記粉絲有興趣的話可翻閱一下上市文件支持腦細。神仙丁《審計搵丁》負責人
http://facebook.com/AuditSlave/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300429
毛記有望月內招股料集資1億 勢再掀新股熱
1 :
GS(14)@2018-03-11 23:42:18■毛記創辦人之一林日曦
【本報訊】《100毛》及毛記電視母公司「毛記葵涌」上市進入直路。市場消息指,毛記上周已通過上市聆訊,將於本月內啟動招股程序,料集資約1億元,預期將掀起新一輪新股認購熱。記者:陳雪蕾
本報記者昨日曾就此致電查詢,但毛記創辦人之一林日曦表示忙於拍攝,未能接受訪問。毛記去年7月首次遞交上市申請,擬於主板掛牌,惟事隔半年宣告失效,之後毛記再接再厲,迅速於1月29日重新遞交申請,今次則火速約1個月獲批准上市。
■毛記旗下藝員東方昇
長雄證券出任保薦人
早前有報道指,毛記首次上市申請失效,是因為其盈利模式及版權修訂條例通過後對公司二次創作的潛在影響受質疑。消息指,毛記上周進行港交所(388)上市聆訊並獲通過,將於月內招股,集資約1億元;保薦人長雄證券為大凌集團(211)旗下,大股東有「大凌張」之稱的股壇猛人張志誠。不過,支持者要留意毛記的吸金能力已大不如前,而且業務存有隱憂。截至去年11月30日止八個月,利潤由2016年的3,273萬元,大跌至期內的516.7萬元,跌幅達84%,又預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純利可能按年減少。毛記2010年成立,三大業務包括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廣告方案的數碼媒體服務、印刷媒體服務、活動策劃及藝人管理,其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數碼媒體服務,截至去年11月30日止八個月,收入按年跌12.4%,其他業務的收入亦由增長變為倒退,期內總收入為5,531.6萬元,按年跌27.3%。毛記截至去年3月底止全年收入勁升73.7%;其毛利率由逾六成降至50.6%,純利率由逾三成,急降至個位數的9.3%。
收入極依賴重複客戶
另外,毛記極依賴重複客戶為收入來源,截至去年11月30日止八個月,重複客戶佔其廣告收入達95.1%,為有紀錄以來最高,但同時期內這批客戶給予的廣告費只有4,870萬元,去年全年則為6,840萬元。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毛記集資額細,加上知名度高,料公開發售大額超購無難度,但指其廣告收益不穩定,而且網絡宣傳平台競爭大,故投資風險極大,不宜長揸,投資者亦要量力而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6/20323753
財經評論:毛記的一生一世?
1 :
GS(14)@2018-03-19 05:01:32《100毛》及毛記電視母公司毛記葵涌(1716)終於上市,集資最多8,100萬元,扣除上市費用,淨集資大約5千萬,集資規模比很多「創仔」還要少,加上其保薦人及包銷商都由「大凌張」旗下的長雄證券一手包辦,難免令人感覺毛記是為了「啤殼」而上市。即使不是「啤殼」,觀乎毛記的持股架構,仍然有賣盤危機。毛記由3位創辦人「腦細」徐家豪(林日曦)、執董陸家俊(陳強)及主席兼執董姚家豪(阿Bu)成立,透過一間公司共同持有毛記67.5%股份,是毛記控股股東,但實際除開3份,每人間接只是各持有22.5%股權。若有心人在市場吸納股份,而某一位創辦人有意思賣股份予獨立第三方,或者再極端些,3位創辦人鬧翻出現內鬨,引致股東爭拗,到時毛記賣盤就不是空想。可能你會話,腦細、阿Bu同陳強3位合作無間,而且是兄弟班,鬧翻機會好似比較低。但現實是,筆者想起翠華(1314)的故事。翠華由5位創辦人成立,甚至話要與股東一生一世,但上市4年,人各有志,令股東爭拗出現,即使創辦人一早簽下綑綁式協議,最終都是翻面收場,差點要賣盤,所以never say never。真正答案是甚麼,現在吵都無用,時辰到了,大家自然知分曉。記者:陳雪蕾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01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