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8 11:54 編輯 東方電氣(1072)訪問要點:前期低價訂單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作者:魯衡軍 事件: 我們於2015年4月30日參加了東方電氣(1072.HK)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就公司管理層就公司近期經營狀況與投資者做了溝通交流。 我們的觀點: 東方電氣(1072.HK)是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之一,主要從事水力發電機組、燃煤發電機、燃氣發電機、核電汽輪發電機和交直流電機及控制裝臵的生產及銷售。 2015年1季度,公司營收下降7%,凈利潤大幅下降73%,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綜合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高效清潔板塊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因當前生產的訂單都是2012年底和2013年簽訂的合同,當時火電等產品訂單價格比較低。盡管今年一季度生產量完成1,089萬千瓦,較去年同期為910萬千瓦有所增加,但增量不增收。公司認為2015-2016年都是東方電氣比較困難的時期,2017年開始會逐漸好轉。 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有望對公司帶來正面的推動作用;公司的核電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亦有望隨著國內核電重啟而受益,但在業績上能有體現所需的周期較長;風電產品是公司的增長亮點,但板塊的收入規模與總收入比太小。 公司最新公告 2015年1季度業績:東方電氣(1072.HK)4月29日發布公告,2015年1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86億元,同比下降6.95%;綜合毛利率從去年15.72%下降到11.5%,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高效清潔能源產品前兩年承接訂單價格最低;歸屬股東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72.86%,主要是受毛利率大幅度下降所致;每股收益為0.05元,同比下降76.19%。 會議要點如下: 1、今年一季度板塊營收情況? 一季度營業收入,清潔高效板塊51.24億,新能源板塊是4.96億,水能及環保是6.45億,工程及服務是13.63億。 2、今年一季度產品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按照板塊的劃分,清潔高效板塊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是9.46%,新能源板塊的毛利率是16.95%,水能及環保是18.64%,工程及服務是13.84%。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比較多,主要是高效清潔能源板塊下降較多,其他板塊產差不多,有的還有提升。 下降比較多的火電業務毛利率下降7%,主要原因是價格的問題,今年一季度生產的是價格最低時接的訂單,如鍋爐價格下降40%多,汽機和電機下降20-30%。今年是比較困難的時期,火電如果全年的毛利率在9%多一點是不正常的,但是想達到之前綜合毛利率達到20%以上,壓力也很大。 常規島毛利率下降了7.83個百分點,主要是收入的問題。去年同期常規島收入4.58億,今年只有0.99億,固定成本不變,收入減少則毛利率下降。 今年燃機毛利率下降是因為去年一季度收入高,燃氣輪機去年有特殊情況,37%的毛利率是不正常的,像到火電15-20%之間算比較正常的。 3、2015年一季度的新增訂單情況? 今年1季度簽訂生效訂單110億元,同比略有下降,其中高效清潔40%,新能源7%,水能及環保30%,工程服務21%,在手總訂單為1,240億。 110億訂單金額中,其中火電設備44億,核電常規島和燃機沒有招標,風電設備是6.7億,核電核島1億,水電設備32億多,環保設備一個億,電站工程5億,電站服務7億,其他配套等有10個億,其中海外項目39億。 一季度新增總訂單相對平穩,略有下滑。水電和出口突然增加了一大塊,由於去年年底至今年初,有一個出口海外的委內瑞拉的項目在一季度生效訂單金額比較大,所以水電和出口項目中顯得突出。從訂單的形勢看,市場競爭依然嚴峻。火電訂單仍然是平穩的發展趨勢。有一些水電訂單在逐漸的落實當中,在一季度訂單中還沒有體現出來,簽署生效後再體現。 4、預期2015—2016年收入變動趨勢? 2015、2016年的收入估計會下降,但是不會下降很多。2015、2016年是比較困難的時期,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收官和開局對我們的壓力都很大,因為這兩年產品訂單是市場競爭最激烈時候承接的訂單,從2017年公司會進入良好發展時期。 5、海外“一帶一路”對公司的發展機遇? 關於“一帶一路”,公司產品過往在海外市場銷售非常好,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這些國家,我們的設備超過其基本裝機容量的10%。這幾年以印度為例,印度的需求大幅度下滑,新上的項目不是很多,印尼也是。所以過去兩三年中,我們加大了新市場的開發力度。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過去所做的項目,除了南美市場,全在“一帶一路”區域,我們加大了中亞、東歐、非洲包括南美的開發力度,這一塊有往上走的趨勢。估計今年下半年形勢會有比較大的改變,現在開始往上面走,這是整體的情況。 6、一季度拿到的訂單,在水能和環保有增長快的趨勢,出口比較也比較快原因? 一季度新增總訂單相對平穩,有所下滑,水電和出口突然增加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有一個出口海外的委內瑞拉的項目,一季度分銷訂單金額比較大,所以在水電和出口項目中顯得突出。 從總訂單的形式看,競爭依然嚴峻,以火電為例,發展趨勢仍然比較平穩,還有我們一些項目在跟蹤,同時,有一些水電在逐漸的落實當中,在一季度訂單中還沒有體現出來,在以後簽署生效後會體現。 7、核島主設備國內三家廠商的市場占有率? 按主要設備分,中低壓容器東方電氣占17%,上海占18%,哈爾濱站65%;蒸汽發生器我們在手訂單有60個,東方電氣的市場份額是44%,上海占40.5%,哈爾濱占15.5%;主控設備東方電氣市場份額是43%,上海電氣4%,哈爾濱電氣占53%,哈爾濱電氣的主要是三代的,但產品還沒有出來。 8、核電重啟後,公司在核電產品的市場訂單情況? 三月份國務院重啟了核電審批,先在紅沿河5、6號機組,很快也會把華龍1號重啟,華龍1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華龍1號首先在福清5、6號用,接著會在防城港的3、4號上啟用。福清5、6號的汽輪發動機組是東方電氣承擔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蒸汽發生器全是東方電氣提供的,我們的市場占一半。第二個是防城港的3、4號蒸汽發生器是東方電氣承擔的,即華龍1號的兩個項目的蒸汽發生器都是東方電氣承擔的,防城港3-4號的主控是東方電氣下屬子公司承擔的。 已經啟動的有紅沿河5、6號,福清5、6號,防城港的還沒有啟動,接著還可能會啟動田灣5、6號,甚至寧德5、6號。寧德5、6號的機型很有可能是華龍1號,估計今年實現招標。當前正在招標的福建漳州的AP1000機組,河北滄州的機組也有可能在今年招標,國務院啟動核電是個好消息。 在三代核電機組市場上,公司與哈爾濱電氣、上海電氣競爭,公司能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關於裝機容量,今年有八臺新增機組運行,大部分是東方電氣的訂單,除了陽江2號和昌江1號外,都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核電產品。目前為止已經投運了三個,一個是陽江2號、寧德3號,紅沿河3號,加上上半年還投了紅沿河的4號,防城港的1號,方家山2號,福清的2號,昌江1號,總共8個,除了陽江2號和昌江1號外,其他全是我們提供的。在已經運營的有13個二代+的機組中,其中也有11臺機組是我們東方電氣的核島和常規島設備,所有設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質量非常好。 9、按照排產計劃,今明兩年核島、常規島的產品收入情況? 去年核電常規島收入10億元,核島14億,2015年常規島的收入估計有所下降,核島會有所上升,加起來持平,大約30億左右,明年收入將會上升。 10、巴基斯坦5個核電機組項目進展情況? 五個核電機組是這樣的,K1、K2已經開始在做了,K2、K3卡拉奇的機組主要是上海和哈爾濱在做,另外三個Z5,M1,M2最近簽訂的。中核集團領導更換後,希望東方電氣參巴基斯坦核電站更多的工作,估計在今年年底Z5項目進入招標期,我們會在里面拿到相當的合同。同時中核集團在阿根廷簽了三個合同,我們已經跟中核集團簽訂排他性協議。 11、火電產品訂單價格趨勢? 關於火電價格,今年產品價格是比較低的,火電的生產周期是一年半都兩年是正常的,今年生產的就是去年前年訂單,13年和12年底的,整體的額價格比較低。今年一季度火電設備價格回升的比較好。但生產要完成以前的訂單,所以銷售收入15、16都是比較低谷的時期。 12、在新簽訂火電訂單的時候,付款條件有沒有變化? 火電付款情況沒有什麽變化,大體是1:8:1的,應收賬款中更多的是後面的8和1,前面的10%收到後才算訂單,後面的啟動款和投料款問題也都不大,更多是30%的完工款和10%的質保金比較麻煩,資金緊張的時候會出現拖延,回款比較慢,國內的項目都是國家企業,欠錢不賴賬,有錢付就快些,沒錢付就慢些。 13、海外市場的付款方式與之前相比有什麽區別? 海外市場付款方式采用通用的辦法,付款方式上沒有變化。海外競爭激烈,也有公司采取報低價的辦法,通過幾年的實踐以後,原來進入海外市場的公司這幾年也受到了些損失,因此現在公司越來越抵制低價拿單了,價格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14、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和華能一號,公司參與度會不會有所不同? AP1000主要是西歐引進的技術,在AP1000開始的時候,東方電氣參與度不是很高,在AP1000後續項目上,我們的份額逐步增加,已經和哈爾濱、上海占的比例差不多。華龍一號,東方的參與度很高,比AP1000的參與度高很多,這是我們國家自主知識產權,華龍一號的汽輪機是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主控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蒸汽發生器無論是廣核用的還是中核用的都是我們提供的,只有我們一家公司,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在國內走在前面。AP1400汽輪發動機組全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蒸汽發生器則提供了一半。(來源於興證香港)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想必投資者對於大唐發電(601991.SH)不會陌生,前些日子,李小琳轉任大唐集團副總的消息紛紛登上各大媒體頭條,而大唐發電正是大唐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
8月15日,大唐發電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報,營業收入約為316億元,同比下跌逾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0.44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19.75億元,上漲3.51%;但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大唐發電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18.72億元,同比下滑1.53%。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按產品分類,除了電力銷售,今年上半年,大唐發電其余四大業務毛利率“清一色”為負數,其中熱力銷售毛利率接近-24%。
收入連降
大唐發電是國內最大的獨立發電公司之一,主營火力發電,業務分布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京津冀、東南沿海區域是其火電裝機最為集中的區域。
年營業收入從2006年“花落”上交所時不到250億元,到2012年已近776億元,連續6年高速增長,但從2013年開始則走上下坡路,且跌幅呈擴大趨勢。
2013年和2014年,大唐發電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52.28億和701.94億元,分別同比下滑3.06%和6.69%,連續兩年下滑。
一位跟蹤煤電行業的證券從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大唐發電收入的頂梁柱是電力業務,占比在80%以上,但由於2014年平均上網電價和上網電量雙雙下降,拖累了大唐發電的電力業務收入。
大唐發電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電力銷售收入占其總經營收入約89%,同比減少約16.48億元。“其中平均上網電價比上年度減少1.02%,相應減少電力經營收入約6.47億元;上網電量的下降減少收入約9.99億元。”
2015年上半年,大唐發電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逾9%至316億元,其中,電力銷售貢獻的收入同比下跌5%,這與電價下調、上網電量減少有直接關系;另外,煤炭銷售和化工產品收入同比分別下降近87%和75%。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根據電力體制改革的相關精神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有關規定,決定自4月20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
據大唐發電測算,此次燃煤發電上網電價調整後,其下屬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上網電價下調約1.89分/千瓦時(含稅)。
同時,2015年上半年,大唐發電累計完成發電量約870.03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約4.32%,其中火電機組發電量同比降低約5.19%;累計完成上網電量約823.574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減少約4.10%。
電力板塊利潤約60億
在電量下滑和電價下調的雙重壓力下,大唐發電自稱多措並舉提升盈利能力,2015年上半年,發電板塊實現利潤60.28億元,同比增加約為9.33%,再創歷史同期新紀錄。
值得關註的是,2015年上半年,大唐發電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0.44億元,利潤總額也不過41.04億元;換句話說,如果刨除發電板塊,大唐發電其它幾大板塊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額較大。
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今年上半年,除了電力銷售毛利率在32%左右,大唐發電的熱力銷售、煤炭銷售、化工產品和其它產品毛利率全部為負數,分別約為-24%、-9%、-15%和-1%。
之前雲煤能源(600792.SH)發布的201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其焦炭和煤氣產品毛利率也都為負數,分別為-2.78%和-6.07%。
對此,一位雲煤能源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因為原料煤價格下跌幅度小於焦炭價格的下跌幅度,公司焦煤價格倒掛,導致焦炭產品毛利率低。
但大唐發電並沒有在2015年度半年度報告中說明上述四大業務毛利率為負數的原因。為此,記者致電大唐發電第一大股東大唐集團新聞宣傳處處長黃源,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複。
這家肥料公司一年可賺一個股本,股價直逼四百元,它的定價邏輯、銷售模式有哪些「異於同業」的地方? 採訪的下午,即使隔著辦公室的氣密窗,我們還是聽到強勁如颱風的風聲。從台中高鐵站一路前來,越接近目的地,眼前越是荒涼,只有碩大的風力發電機在疾風中兀自運轉著。 彰濱工業區,周邊多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裡,興櫃股后──正瀚生技竟藏身於此。 去年七月登錄興櫃以來,正瀚成交參考價曾經衝高到四百四十一元,漲幅達到一七九%,這次採訪是第一次,讓低調與神秘的正瀚敞開大門。 它引起我們注意的原因是:同樣「賣肥料」,台肥、興農本益比都低於十五倍,F-龍燈去年飽受匯率動盪而虧損,但正瀚本益比卻超過二十倍。 跟對手相比,正瀚營收最少,但是股價衝最高,毛利率高達八四%。去年,多數員工薪水加上獎金,相當於領了二十四個月月薪,等於做一年、賺兩年,不僅如此,經理級的公司配車,就是要價約七百萬元的賓士E63跑車。 正瀚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 競爭對手F-龍燈投資關係部協理金保華形容,若龍燈聚焦的是農業生技裡的學名藥(與原廠配方相似的專利過期藥),正瀚則是新藥公司。後者自行研發出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就像是「植物的營養液、添加劑」,能助植物健康生長。 「這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營運模式應該台灣絕無僅有。」《生技投資聖經》作者、現任Suntech Medical事業規畫副總裁羅敏菁說:「它就好像是大企業把研發單位切割出來、獨立運作的公司,研發能量很高。」 它單槍匹馬殺進國際市場 場景來到美國俄亥俄州,該州因為盛產玉米,與密蘇里等州被稱為「玉米帶」;田裡的種苗已經進入如人類幼兒期的五葉期,農戶正在使用機具噴灑營養劑,讓半大不小的玉米苗啟動防禦機制,治蟲抗病。 每一年,全球大約四成的玉米、與約五成的黃豆產自美國。在這裡,每位農戶農地面積平均是台灣約兩百倍,任何一種蟲害、疾病引發的損失同樣是兩百倍擴大,因此他們不像台灣農民有病蟲害才買藥,而是從整地除草開始,到最後的收割期,以一英畝至少一百五十美元的代價,向通路商購買一個包括除草劑、農藥、肥料、營養劑等在內的完整套組,一手包辦農作物的生老病死。 艾格瑞(Agrium)公司就是美國市占率約二五%的龍頭農業生技通路商,在它販售的套組裡,多半是拜耳、杜邦、孟山都等大廠的藥品與肥料,年營收不是新台幣上千萬元就是上兆元,市場扎根數十年。年營收不到新台幣五億元的台灣公司正瀚,卻成功打入艾格瑞,和這些全球巨擘拚高下。 這也是其能獲得高本益比的關鍵。目前,台灣同業主要以台灣市場為主,只有正瀚完全以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為主。 一場籌碼差距高達兩千倍的戰爭,怎麼打? 走進正瀚總部二樓,迎接我們的就是正瀚董事長吳正邦。六十九歲的他,在美國農業生技領域打滾超過三十年,二○一三年他回台灣,創立正瀚。 吳正邦能在美國農業生技界創業生存三十多年,就是靠著他的研發能耐,但技術能力只是入場門票,要能跟大廠角逐,吳正邦選擇:不跟隨大廠的規矩。 它破壞規則銷售「倒著做」唯有破壞規則,小蝦米才可能出頭。 過去,台灣熟悉的創業模式是:研發出一個好技術,再去找客戶、想辦法打開市場;若是代工生產業者,終其一生都不會接觸到實際產品使用者。 但正瀚的模式卻是「倒著做」,一開始就先鎖定龍頭通路商艾格瑞,仔細研究它的套組中有哪些商品,從中找「破口」,也就是原產品競爭力不足的地方。當量身訂做的產品成功開發後,艾格瑞就是現成的客戶。 為了找破口,每年他都花上數天,在美國的玉米田、黃豆田、葡萄園、或是飼牛場裡與農戶閒聊,這是最重要的市場資訊蒐集,從中他知道農民對種子品質還不滿意、對抗某種疾病的能力還不足、乳牛發奶量不夠穩定等。 它的賣價非自己說了算 不滿,就是「破口」,就是他的機會。 吳正邦把「破口」的資訊,帶回實驗室,讓研發團隊接棒,開發出更優質的產品,正瀚所做的植物營養劑類似荷爾蒙概念,以化學等原理刺激植物的基因表現,例如幫助種子吸收到更多養分、長出肥壯的幼苗等,藉此優化經濟作物的質量。 傳統賣肥料,售價是成本再加上合理的利潤空間所得出。 在正瀚,「我們的賣價不是我訂的,是『田』裡面訂回來給我的,」吳正邦說。 即,正瀚產品的售價多少,全然是看能替農民創造多少效益,再回推回來。 當產品一開發出來,正瀚就直接從艾格瑞的客戶中,挑選五百位農地面積較大的大農戶,來試用一、兩年。 以主力產品Radiate為例,佛羅里達大學分析正瀚的效能與競品相比,產量提升二○%以上,而農民試用的結果,則是每英畝收益增加約四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六十元),大型農戶一個產季下來,收入就多了新台幣一百多萬元。 如果農民願意購買這個農藥,以增加獲利,艾格瑞會留下約五成的獲利,剩下的五成獲利則全給了正瀚。 「如果成本一元,售價低於兩元,我就不做了,」吳正邦說,「寧可把這產品送別人,做毛利率五○%的東西是很辛苦的!」正瀚不是平白獲得此高毛利率。它要理解最終用戶如農民需要的技術,並且滿足他們。還要精準琢磨採購者,也就是通路商最在乎的利益。 正瀚跟艾格瑞打交道的過程中,會提出比原有的解決方案更有效益的產品,但不會隨意「越界」整合。因為若其產品整合度太高,一種農藥抵三種藥物,雖然讓正瀚提供給客戶的單品售價提高,但最後配套產品的售價反而被拉低,在營收成長的考量下,通路商可能會拒賣。「又好、又便宜、取代性很高的產品不一定最有效,因為這會減少客戶的營業額,」吳正邦解釋。 它的產品只賣給一個客人 這是他身為小廠,但能與大公司周旋的生存之道。他還小心維持「稀有性」,一個產品、只賣給一個客人,一旦確定合作關係,其他客戶出再高價也沒用。獨賣模式的好處是:其不必大規模布建銷售團隊,就好像賓士汽車進入台灣市場,德國總公司只要出貨給總代理中華賓士,中華賓士就會負責後續的通路布建。 目前,正瀚包括台灣的研發與行政團隊、美國的製造工廠,總人數還不到五十人,等於去年人均營業額一千萬元。而競爭對手F-龍燈從研發、製造、銷售全部一手包辦,全球員工超過一千五百人,但去年人均營業額僅約正瀚的七成。 正瀚的營運邏輯對台灣而言太陌生:一個小公司竟然可只靠一個獨門技術與研發力,就能站上國際舞台。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保基特別在農委會主委任內拜訪了正瀚,他抱持「too good to be true(太完美而不真實)」的質疑,想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最後結論是:「它的實驗室、研發布局與設計,在台灣應該是首創,這是一個很好的model(模式),它把國外的技術與研發能力進來台灣,做延伸的平台。」去年,艾格瑞以子公司名義入股正瀚,持股約三成,但吳正邦強調,產品不必然只能賣給艾格瑞,正瀚依舊保有完整的銷售主導權。 吳正邦的手感能耐,確實是正瀚能走到今日的關鍵之一。若眼光不夠準,一款產品從開發到上市至少八年,一旦市場機會看錯,等於這八年都白費,這將是該公司最大風險。 但從正瀚的故事裡我們看到,追求規模經濟不是唯一的競爭邏輯。即便面對幾千倍大的對手,只要把自己放在最合適的位置,小公司絕對有站上全球舞台的條件。 【延伸閱讀】花8年開發一款商品,但產品一賣30年—正瀚營運模式1. 鎖定客戶,找產品切點(約1年)2. 研發產品(至少2年)3. 與學術單位合作,準備研究數據(需時1年)4. 申請美國國家環保局登記(最少1年)5. 找500名農戶試用,拿實際成績向客戶證明(1年)6. 交由客戶自行實測(1~2年)7. 產品上市(約可銷售20~30年)【延伸閱讀】正瀚重研發,營收少、股價衝最高—農業生技同業表現 ●公司:正瀚 主要產品:肥料、植物生長劑毛利率(%):84.38 年營收(億元):5.09 3/8股價(元):383.8 稅後淨利(億元):*2.19 EPS(元):*7.32 ●公司:F-龍燈 主要產品:作物保護劑、營養劑毛利率(%):38.98 年營收(億元):109.89 3/8股價(元):35.8 稅後淨利(億元):-7.47 EPS(元):-3.89 ●公司:興農 主要產品:植物保護 毛利率(%):25.55 年營收(億元):177.31 3/8股價(元):14.15 稅後淨利(億元):1.28 EPS(元):0.44 ●公司:台肥 主要產品:肥料 毛利率(%):18.39 年營收(億元):174.61 3/8股價(元):46.1 稅後淨利(億元):16.62 EPS(元):1.36 註:營收為2015全年,正瀚獲利為2015年上半年,其他3家均為2015前3季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進不了工業園區,它碰壁超過50次正瀚的特殊模式,吸引不少名人一探究竟,包括被點名接任內政部長的蘇煥智、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 令人驚訝的是,二○一三年它要回台灣時,竟被五十多個工業園區委婉拒絕,對方嘴上說著「歡迎」,卻又補上一句「但不確定你們能否拿到營業登記證。」正瀚被拒絕是因當時被認定是農藥公司,直接連結「含劇毒、污染性高」的刻板印象;誤會的產生,是台灣相關單位對農業生技的狹隘認定:凡是對植物起生理作用者,皆為農藥。 但,正瀚從事的是植物營養劑,而不是殺蟲劑,第一金投顧研究部專業協理許志麒曾經到正瀚位於美國加州市區的工廠拜訪,「空氣中沒有異味,工廠排出的水還可以直接拿來灌溉,樹也長得挺好的。」事實上,農業生技早已脫離「殺蟲劑」的狹隘範圍,擴大到凡是讓動植物增產、提升質量、對人體健康更有益者均在範圍內,同業F-龍燈發言人金保華也說,即便是傳統農藥,全球環保意識抬頭,超過九成毒性已去化。 其實,就連正瀚員工也曾質疑過,正瀚財務經理呂海淋回憶,初期以一股二十五元的價格開放員工認股,但很多人以為「遇上詐騙集團」,象徵性的認購一張、最多的也只認購了十張,就這麼與超過十四倍的投資報酬率擦身而過。 正瀚闖出名號後,順利申請進入中科高等研究園區(僅研發、無量產),兩年後建成,將再招募一百位博士、一百位碩士,強化「台灣研發、美國製造」的模式。 世界在進步,但台灣對農業生技的定義卻還停留在過去,如果再有一家類似正瀚這樣的公司要到台灣,會不會再遇上同樣的難題而打退堂鼓呢? (文●王毓雯) 正瀚生技 成立:2013年 董事長:吳正邦(前排左)主要產品:植物生長調節劑成績單:2015年營收5.09億元、2015年上半年EPS 7.32元 | ||||
讓丁磊付出很大心血同時也被寄予厚望的電商業務,終於在2016年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但有關季度毛利率環比下降等細節仍待“業績修補”。
在網易2月16日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中,四季度凈收入為120.99億元,同比增53.1%;凈利潤36.83億元,同比增70.2%。2016全年,在線遊戲以279.8億收入貢獻了整個網易七成以上營收,已經與騰訊遊戲一起構成雙寡頭格局,在遊戲第一陣營中站穩腳跟。
盡管電商業務(外加郵箱及其他業務)在2016年獲得80.46億收入,與2015年的37億相比增長了117.5%,逐漸成為網易營收的另一級;但對電商業務至關重要的毛利率卻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環比下滑。財報對此未給出具體原因。
分析認為,對於自采自營型的考拉,四季度的大促可能是人為壓低利潤的一個原因,而拓展不同類目的毛利率差異也對整體毛利率帶來影響。比考拉啟動晚一年的嚴選由於掌握定價權,與自營模式相比存在更大利潤空間,嚴選規模的擴大有望改變網易電商整體的毛利結構。
毛利率變數
在線遊戲業務的持續增長給網易提供了一個殷實的後院,讓丁磊能踏實地實踐他的電商夢。但與其他競爭者相比,他的電商腳步可謂小心翼翼,一直堅持穩健策略。
“電商這塊沒怎麽燒錢,主要是利用網易自身資源做推廣,獲客成本比其他對手低。”一位網易內部接近丁磊的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丁磊的意圖是先利用好網易旗下的媒體與產品平臺,為考拉和嚴選導流,提升轉化率;再考慮外部流量,比如以資源置換的方式與明星、外部網站等合作推廣。網易很少做單純的電商廣告曝光。
丁磊一直堅持在考拉上寫推薦專欄“三石私物精選”,年前他還把一些員工召集起來,給他的專欄提改進意見。一直強調商品品質的丁磊似乎在有意控制考拉與嚴選的發展速度。畢竟對於自營電商,選品上的擴充不像平臺型電商那樣“來得快”。
與前幾個季度一樣,網易電商業績仍沒有獨立披露,而是和郵箱與其他業務放在一起。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其他業務”主要包括直播、保險、支付等邊緣業務,收入占比很小。在“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這一欄中,電商的營收占比最大,再細分下去,由於起步時間上比嚴選早一年,考拉的營收占比更大。因此,有關考拉的風吹草動直接決定了這部分營收的變化。
據財報顯示,2016年電商(包括郵箱與其他業務)毛利率為28%,2015年為7.9%,增長明顯。但如果比較季度環比數據,2016年第四季度毛利率為23.4%,三季度為33.5%,二季度為33.8%,呈現下滑趨勢。CFO蔡安活在隨後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將其籠統歸因於“某些電商業務縮小了規模”。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雙11”、“黑色星期五”等網購節影響,每年四季度通常是電商大促季,網易電商人為擠壓了部分利潤讓渡給消費者,同時不排除2016年跨境電商新政對利潤空間的擠壓效應;另一方面,不同品類商品之間毛利率差別很大。2015年網易考拉主打尿不濕、奶粉等母嬰用品,這部分剛需商品的毛利率較低;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考拉大規模引入美妝,這也是2016年電商整體毛利潤明顯高於2015年的原因之一;進入2016年下半年,美妝類目拉升毛利率的前期效應開始減弱,考拉進入了像家居等更多細分類目。對於自采型、主要賺取進銷差價的考拉,需要找到更多高毛利品類,更加完善商品結構。
誘人的定價權
與考拉不同,嚴選走的是另一條路:ODM,即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始設計商)。由於掌握了產業鏈上遊的設計與制造環節,嚴選擁有了更強的定價權。一般,擁有定價權的ODM模式理應比自采自營模式享有更高的毛利。但嚴選2016年初才起步,目前尚未形成足夠規模,因此它對網易電商整體毛利率的影響還未明顯體現。
但這種自有品牌模式很可能成為電商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近日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亞馬遜將以10美元左右的低價在網上出售自有品牌內衣,將對Victoria's Secret(維密)、Calvin Klein等內衣品牌商構成潛在威脅。事實上,除內衣外,亞馬遜最早從2006年就嘗試了自有品牌商品,比如家裝工具自有品牌Denali,床上用品(Pinzon Bedding &Bath)與電子產品配件(Amazon Basics),2015年上線嬰兒尿布品牌(Amazon Elements),2016年以自有品牌進入食品與家居領域(Happy Belly),以及2016年大舉進入服裝與時尚領域(旗下至少7個自有服裝品牌)等。這些大多屬於毛利率和複購率相對較高的生活用品。
當平臺的品牌影響力足夠強大,通過向上遊掌控供應鏈與產品的設計生產工序,壓低中間環節溢價,將更多利潤讓渡給消費者,再通過口碑評價強化平臺價值與購買認知,形成閉環。
第一財經記者從嚴選方面了解到,除了中國市場,嚴選正在提速海外選品,比如發現日本和印度市場的好貨,與當地工廠合作,以擴大選品規模。此前花旗銀行的研究報告認為,嚴選將成為網易電商業務重要的GMV(總交易總額)增長驅動力。
4月27日,百姓網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客齊集(上海)以現金出資1000萬元入股北京家事無憂家政服務公司。由於其中950萬元計入對方的資本公積,另50萬元增資其註冊資本,因此百姓網占家事無憂註冊資本的4.76%,未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百姓網這次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實現對家政服務細分市場的線下拓展。據公開資料,家事無憂註冊地位於北京石景山八大處高科技園區,除家政清潔服務外,還涉及攝影擴印、技術推廣、組織文藝交流、藝術培訓、人才中介等服務。
結合一年來百姓網密集的16筆投資看,其投資家政業背後傳遞的信號是,在上海以“小而美”和輕資產形象立足分類信息行業的百姓網,在掛牌新三板後開始加速對各垂直領域的布局,同時盡可能利用北京標的的資源彌補其在北方市場上的短板,而這正是競爭對手58同城的主要地盤。
根據公司董事長兼CEO王建碩去年8月規劃的“一橫一縱一生態”最新發展思路,一方面要繼續擴充百姓網分類信息平臺業務,覆蓋更多城市;另一方面將做深垂直領域,比如此前出資4000萬元投資上海切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進軍婚宴酒店市場。
百姓網一貫謹慎的風格開始略微轉向大手筆投資,一方面緣於其業績扭虧為盈後繼續鞏固利潤增長趨勢;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這個新三板的“優等生”對資本市場的下一步憧憬。
本周,掛牌新三板已滿一年的百姓網發布2016全年業績,得益於推廣信息展示位置的增加和單價的提升,以及對3-6線城市的渠道下沈策略,公司2016年取得營收3.4億元,同比增長132.7%,歸屬掛牌股東的扣非凈利潤達到1733.8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2372.5萬元。說明百姓網目前已走出盈利困境。
值得關註的是,該報告期內百姓網的毛利率高達94%,比上一年度的92.7%進一步提升。這主要因為收入的同比增速(132.7%)跑贏了總成本的增速(88.8%)。在成本控制上,銷售費用繼續保持100%以上的增速,基本沒有變化;報告期內公司財務費用為負值(-1552.7萬元),這得益於從銀行購買的低風險短期類債券所產生的利息收入。
百姓網的主營業務是信息推廣,即用戶免費發布信息,但需要付費以獲得推廣位及其他增值服務。這種輕模式的鮮明代表企業是阿里巴巴。通常,以廣告、遊戲、增值服務為盈利模式的互聯網公司毛利率相對較高。但即便在巨頭面前,94%的毛利率也屬罕見。
據第一財經記者向百姓網內部了解,目前公司員工仍保持在400多人。與58同城的自營隊伍不同,百姓網更多通過聯盟合作與代理形式進行市場銷售。因此人力成本控制上的優勢是促成其高毛利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