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韓令殺傷力大。
來源 |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文 | 楊柳青 手骨
115.5億,這是“芒果系”5家公司打包裝入上市公司快樂購的總價格。
其中,塊頭最大的無疑是快樂陽光(芒果TV),估值達95.3億。其他4家公司的估值則要小得多,天娛傳媒、芒果影視、芒果娛樂、芒果互娛的估值分別為5.03億、5.41億、4.68億、5.08億。
估值不一的背後,與各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業績狀況及發展前景密切相關。
快樂陽光旗下的芒果TV是國內排名靠前的互聯網視頻平臺,因此公司也是資本競相追逐的標的,而這次重組募集的配套資金20億,也將用於芒果TV擴充其版權庫。
不過,這兩年快樂陽光一直處於燒錢的狀態,2015年、2016年合計虧損超過16億。讓人不解的是,快樂陽光2017年的承諾凈利潤達4.27億,在一線視頻網站愛奇藝等尚處於虧損中的大環境下,快樂陽光如何率先扭虧為盈?
天娛傳媒靠做超女、快男起家,一度推出李宇春、張傑等選秀歌手。但如今他們不少都已經解約、核心掌門人龍丹妮已離職創業,由原湖南臺節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肖寧接任天娛傳媒總經理一職。天娛的傳統優勢不再凸顯,正面臨轉型的新難題。
至於芒果影視、芒果娛樂,主要以影視、綜藝為主。但受限韓令的影響,損失嚴重。
比如電視劇《夏夢狂詩曲》,快樂陽光的投資款加版權購買費合計超過6700萬元,因該劇無法按期拍攝,導致公司計提壞賬準備;天娛傳媒、芒果影視聯合出品的電視劇《相愛穿梭千年2》因換掉韓國女主角重拍導致成本大增,成為天娛傳媒去年業績下滑八成的罪魁禍首;芒果娛樂則由於韓劇《師任堂》無法發行,今年上半年虧損2200萬元。
相比之下,以遊戲業務為主的芒果互娛顯得比較平靜。擁有《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影視、綜藝IP的遊戲改編權,是公司的最大亮點。在主業之外,公司還試圖跨界電競領域。
芒果TV兩年虧掉16億,
2017年如何逆襲盈利4億?
快樂陽光是湖南臺旗下唯一的新媒體視頻平臺運營主體,原先從事金鷹網的建設及運營,後融合湖南網絡廣播電視臺並啟用“芒果TV”作為其品牌標誌。
2014年4月,湖南臺實施“自制內容由芒果TV獨家播出”的戰略,幫芒果TV迅速崛起。
時任芒果TV董事長的聶玫曾透露,2014年芒果TV的廣告收入為6000萬,到2015年廣告簽約金額已經接近10個億,呈現了十多倍的增長。
此後,芒果TV宣布完成A輪融資,公司估值超70億。2016年,芒果TV完成了B輪1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35億元。
在此期間,芒果TV逐步完成了從獨播到獨特的戰略轉型。一方面,它承接了湖南衛視被迫轉網的《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經典IP,通過自制or版權收入賺錢;另一方面,它積極推出了《黃金單身漢》、《明星大偵探》等自制網綜,獲得了一定的流量和商業回報。
目前,快樂陽光主要業務包括3塊:互聯網視頻、運營商(IPTV、OTT)、內容運營等。2015年、2016年其凈利潤分別虧損9.40億元和6.94億元,合計虧損超過了16億。
公平地說,虧損在互聯網視頻公司中是很普遍的現象。比如,位於行業第一梯隊的愛奇藝,從2013年到2016年合計虧損約70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芒果TV剛剛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58億。此外,公司2017年承諾的凈利潤達4.27億,2018年至2020年分別達6.79億、9.1億、12.94億。
它是怎麽做到盈利的呢?答案就在公司其他兩塊業務上:內容運營及運營商業務,今年上半年其合計收入達7.2億,收入占比達52.25%,首次超過視頻業務。
依靠內容運營和運營商這兩塊業務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彌補了公司視頻業務高投入帶來的虧損,使得公司2017年上半年實現盈利,凈利潤為1.58億。
不過,盡管盈利狀況在逐步改善,快樂陽光的估值卻不升反降。
去年融資時其估值為135億,而現在只有95億,下降了40億,約為原來估值的2/3。和愛奇藝私有化時28億美元的估值相比,也只有50%左右。與一線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背後有金主BAT支持相比,芒果TV的股東背景似乎並不占優勢。
此外,快樂陽光也受到樂視欠款風暴的波及,1億多的欠款沒能收回。
今年6月,公司將樂視網起訴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的授權使用費1.12億元及違約金1120萬元。對該筆應收款,公司已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
天娛傳媒2016年利潤下滑超過80%,
估值僅嘉行傳媒1/10
脫胎於湖南廣電娛樂頻道的天娛傳媒,通過做超女、快男起家,主要業務是選秀綜藝、藝人經紀,同時也做音樂版權,影視劇的投資、制作和發行等。代表作包括電視劇《一起來看流星雨》系列、綜藝《燃燒吧!少年》等作品。
不過,近年來天娛傳媒內部動蕩不安,包括李宇春、張傑、魏晨、鄭爽等大批知名藝人不再續約;在管理層方面,今年2月,“選秀教母”龍丹妮卸任,4月天娛音樂總裁沈永革出走。
此外,業績也很低迷,財報顯示,2015年、2016年,天娛傳媒營收分別為4.87億和4.22億,2016年下滑超過13%;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472.04萬元、630.12萬元,2016年下滑幅度高達80%。
公司解釋,凈利潤下滑有兩個原因:第一,限韓令導致電視劇《相愛穿梭千年2》換角(女主角由韓國劉仁娜換成臺灣的郭雪芙)重拍,造成成本大幅增加;第二,李宇春、張傑、魏晨等藝人經紀約到期,相關收入減少。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上半年,由於發行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公司凈利潤大幅飆升到1.21億元。
從同行業對比的角度看,天娛傳媒的業務模式有點類似於嘉行傳媒,都是藝人經紀+影視業務。不過,天娛傳媒的估值不到嘉行傳媒的1/10,天娛傳媒這次重組的估值為5億,而嘉行傳媒今年3月融資時的估值達50億。
芒果影視、芒果娛樂均主打影視綜藝業務,
遭遇限韓令影響
與天娛傳媒依靠藝人經紀驅動其影視綜藝業務相反,芒果影視和芒果娛樂目前都是以影視、綜藝業務為主,藝人經紀為輔助。
芒果影視的影視業務大部分是主投主控模式,公司擁有國內首家室內影視拍攝基地“芒果STUDIO”,自2011年以來連續推出《宮》、《宮鎖珠簾》、《風華正茂》等影視劇。
同時,公司還為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獨家供劇,出品過《愛的婦產科》、《旋風少女》、《漂亮的李慧珍》等作品。
芒果影視也試水了藝人經紀,以培養年輕青春的早期藝人為主,已簽約蔣羽熙、閆笑等10多位藝人。不過,藝人經紀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不到2%。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芒果影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96億元、5.78億元和3.03億元,其中影視劇業務收入2016年較2015年增長1.72億元,增幅為43.93%,主要是《封神》等多部影視劇確認收入。
作為電視劇《相愛穿梭千年2》的出品方之一,芒果影視受限韓令的影響要小一些。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其凈利潤分別為793.91萬元、5396.47萬元、2108.87萬元。
與芒果影視不同的是,芒果娛樂原本是以屏幕節目(即廣告代理)業務起家,2015年才開始加碼影視業務:比如,引進韓國暢銷小說改編電視劇《單身遊戲》,制作並發行電視劇《尋找愛的冒險》,參與投資電影《唐人街探案》、《鐵道飛虎》,承制湖南衛視節目《味道》,聯合出品或制作《周一見》、《閃亮的爸爸》、《Hello!女神》等綜藝。藝人經紀方面,旗下藝人包括主持人張大大、齊思鈞,演員李菲兒、劉蕓等。
在業績方面,芒果娛樂的收入增長很快,2015年、2016 年及2017年1-6月,營收分別為1.6億、3.66億和2.82億。
其中,2016年收入比2015年翻了一倍多,主要是因為3大業務都在快速增長:電視劇方面,《珠聯璧合》、《歡喜密探》、《最佳情侶》、《別那麽驕傲》陸續在2016年確認收入,而2015年只有《只因單身在一起》一部劇實現收入;節目方面,2016年《hello女神》、《新氧演唱會》、《周一見》(第二季)等均取得不錯的收入;由於藝人人數和影響力的增加,藝人經紀業務2016年較2015年增長1555.32萬元,增幅為153.73%。
但是,芒果娛樂的盈利狀況不太好。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331.52萬元、1412.22萬元、-2208.24萬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主要是由於韓劇《師任堂》受限韓令影響無法發行,公司全額計提跌價準備(7257.87萬元)。
芒果互娛的遊戲IP儲備豐富,
準備跨界電競
芒果互娛是湖南臺旗下從事手遊業務的綜合平臺,目前主要業務包括遊戲和互動營銷。
遊戲業務方面,包括遊戲IP合作、遊戲研發和發行。目前,芒果互娛已儲備30余款電視節目、影視劇的遊戲改編權,包括《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武神趙子龍》、《還珠格格》等知名IP。遊戲研發方面,自主研發了《爸爸去哪兒2》、《一年級》,還代理發行《武神趙子龍》等遊戲。
互動營銷業務方面,芒果互娛基於湖南臺電視節目的內容互動,通過微信、微博或支付寶等社交平臺,在電視觀眾與電視節目進行交互操作時進行品牌展示、加載廣告內容、獲取商業回報。
受益於手遊行業的發展,芒果互娛的收入增長快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公司營收分別為3486萬元、9076.24萬元、6802.77萬元。尤其是2016年,遊戲收入較2015年增加了4倍多,其中《武神趙子龍》這款遊戲功不可沒,公司獲得保底金外的超額分成收入。
凈利潤方面,芒果互娛2015年(公司成立第二年)虧損1061.45萬元,2016年由於IP授權、增值互動業務快速發展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1318.47萬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904.38萬元。
除核心業務遊戲IP合作以及互動營銷外,芒果互娛還在發展電競業務,試圖實現電視與電競的跨界融合,持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近兩年來,遭遇強監管後私募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新時期。今年4月底,備受關註的資管新規落地,作為大資管行業的一員,私募業界也正關註著這一政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多方業內人士在近期召開的第二屆智道私募峰會上表示,資管新規的出臺,短期會給私募行業帶來陣痛,比如將會影響資金的募集和提升管理的成本,但長期來看,則是利好私募行業,具有較強投資管理能力的私募機構,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回顧私募基金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2004年到2012年1.0的萌芽發展時期以及2.0的野蠻生長時期;2012年以來私募基金快速發展,管理人數量及管理資產規模均呈幾何數字增長;隨著2014年2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的公布實施,私募基金進入了規範化發展的3.0時代。
彼時,進入私募行業快速發展期,2015年和2016年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管理規模均爆發式增長。但在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和風險。2017年被稱為“監管元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針對私募行業出臺了系列政策,其中包括2017年年底和2018年1月分別頒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和《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私募基金進入了規範化發展新時期。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登記的私募機構2.36萬家,備案的私募基金7.25萬只,管理資產規模12.48萬億元。
“私募基金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也面臨著諸多的考驗和挑戰。自2015年股災及股指期貨受限以來,很多的交易策略陸續失效,絕對收益越來越難以實現。CTA策略在2016年取得一輪優異業績之後在2017年後也陷入了困境。再加上上個月剛落地的資管新規徹底改變了資管行業的發展,也影響著私募基金的發展。”中信期貨副總、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總經理王智全表示。
今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資管新規規定,私募投資基金適用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行政法規,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行政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本意見,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的相關規定另行制定。資管新規還指出,資管產品可以再投資一層資管產品,且“私募資產管理產品的受托機構可以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對私募行業長期來看是一個大的利好,雖然短期有一些銀行或者有一些券商對私募采取了謹慎的態度,因為私募的細則沒有出臺。”智道金服創始人兼董事長彭聰同時稱,以前私募基金屬於非持牌金融機構,券商代銷的時候沒有一個法律法規去驗明正身,資管新規雖然對私募基金有一些約束的地方,但是明顯的感覺到這次資管新規給了私募一個法規的地位,也就是說私募基金是可以作為非持牌機構來接受銀行、券商用其他金融機構的投資,給私募帶來較大的機會。
此外,彭聰認為,資管新規也給私募行業帶來了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凈值化、打破剛兌等,同時,資管新規提高了適當性的要求,抑制了高杠桿,以及防止了多重嵌套,“這些規則讓資產管理行業,特別是私募基金從事本源投資的工作,而不是通道的工作”。
“從短期上來說,資管新規肯定對私募整體規模的資金有一些影響,因為很多私募資金來自於銀行,影響會非常大。但從長期來說,會有利於整個私募行業的發展,原因是整個資管新規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打破了剛性兌付,打破了資金池。”上海思勰投資總經理吳家麒表示。
平安銀行總行行長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長冷培棟也分析稱,對於資管新規,私募行業是挑戰和機會並存的機會,私募投資的門檻提升對私募規範化運營更加嚴格要求,短期看將會影響資金的募集和提升管理的成本,長遠看要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的有序運行,打破剛兌終將使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實現合理的匹配,傳統通道化的減持套利只能選擇離場。
在冷培棟看來,高凈值客戶的投資理念和行為習慣將逐步改變,基金管理人只有打造過硬的資產管理能力,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精準的研判市場大勢,開展大內資產配置,如何做好投資組合管理,開發智能頭部和FOF產品是長期關註的熱點問題。
“對於私募來說,能夠吸引客戶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投資能力,只要把投資能力做好,我相信整個市場的資金肯定會向好的投顧做傾斜,這一點從2016年、2017年表現是非常顯著的,把自身的核心能力,技術策略能力去提升,這個是對我們(私募)最有用的方法。”吳家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