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pifk.html
昨天Q群又有人聊起1683,我即兴反思了一下,下边是聊天摘录,我懒得整理了,先放到博客里做个备份。
6块以上加仓1863时,阿思达兄显示的每股收益0.22元人民币,是IPO前的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每股收益要少一些。根据现在所了解的信息来 看,2010年1863的每股收益大概是0.4港币。也就是说,当初在6块多钱时,1863的的PE已经是15倍以上了,就算2011年的业绩如期增长 50%,其实也并不算很低估。所以,6块以上加仓是不太稳妥的,持股甚至减仓要保险一点。
后来,由于1863独董辞职,被市场重新解读为诚信问题,加上公司说研发费用增多,影响2010年的业绩,招商也下调了业绩预测。两者结合,造成了股价双杀!
现在1863已经不足9倍的PE,加上未来3年复合50%增长的想象空间,已经具体较大的安全边际。所以,被套的人,持股敖到2010年年报,甚至是2011年的中报表,等待真相,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没有的人,买一点,应该是可以的。毕竟IPO都是3块多钱,无论基本面和技术面,亏损的空间已经不大。
1863无论怎样怀疑,目前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到公司有做假。万一1863买通了所有的环节做假,那我们大家也只能接受了。
从这里我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最好不要买新股,坚决不重仓新股。因为新股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就算公司没有问题,但被人怀疑成惊弓之鸟后,你想翻身,那就不是三五几个月的事了。
通过1863这个事,我发现大跌的时候,抄底宜迟不宜早。因为绝大部分所谓价值投资者,其实对公司的基本面并不是非常的了解,长期持有的信心并不坚决,所 以大跌时他们其实是经常会选择割肉的。而趋势投资者就更加了,趋势向下时他们是会止损的。所以趋势派和价值派会结合在一起,互相践踏,最终把股价打入深 渊,长期难以反转。
我一直有关注1863的资金流向,坦白说,机构基本是在减持的,而招商的席位一直在增持。当然,机构经常是搞趋势,甚至是故意欺骗散户的,所以也不见得对。不过,林万鹏除春节前增持了57万股外,没有再出手,这一点确实很让人失望。 林生雄现在是不能增持的,一方面年报可能在3月15号出,前30天是静默期。另一方面,他如果快速增持,会被人怀疑的,因为他刚刚在高位减持了股票的。最乐观的结果就是,年报后林老板增持,甚至是上市公司回购(这种可能性会比较小)。
做为我自己来说,我最初是很排斥思嘉的,因为它盈利能力太强,而核心竞争力始终无法分析清楚,加上它是新股,并且是福建股。但后来自己上公司网站看了思嘉 慧报,态度改变了很多,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的几个帖子里都有写。我在6块钱以上时只有一成仓,但我4块多钱加了一成。现在我的操作想法是,无论如何,我 都会持到年报后,再做决断。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pg7y.html
00641立信工業,目前市價5.4元,2010年中報PE10倍,PB3.26倍,週息0.92%,歷史週息大約4%左右,市值30億港元,過去5年半 的ROE為25%->0%->33%,主營紡織染整機械、不鏽鋼材料貿易及不鏽鋼產品製造,核數師為DTT。目前負債率為58%,總負債 12.44億,其中7.2億需付息,手持現金3.98億元。
641的三大報表其實都不是特別突出,但是,1月14號公司公告,中國恆天集團(國資委直轄企業)將收購目前大股東方壽林手中的部分股權(37.7%)而 成為第一大股東,在出具這個收購交易公告的同時,還出具了現金選擇權及確保上市的承諾公告。在出具公告的當天,我曾經簡單的瞄了一眼公告和641的財務數 據,發現操作的空間並不理想,所以就沒有進一步深入分析了。
今天我看到股友魏達兄在新浪發表了641的分析帖子(地址:http://club.finance.sina.com.cn/hkstock/thread-1850595-1-1.html現價持有641立信工業可能有翻番機會且有高防禦(最多虧損4%)),同時他挑戰所有QDII和國內基金的連續更新實盤操作裡也批露已買入641(魏達兄在過去一年裡,新浪的實盤操作記錄顯示獲利200%,絕對牛人!原貼地址:http://club.finance.sina.com.cn/hkstock/thread-857527-40-1.html)我在拜讀魏兄帖子的後,自己也順勢分析了一下。
1、首先,恆天收購方壽林的交易協議,不能100%保證完成,可能的風險是先決條件無法達成:比如商務部、發改委和外管局不批准。但是,由於恆天的大股東 是國資委,所以實際上這種先決條件不能達成的可能性極低,另外恆天雖與方壽林簽署了交易協議並公告,但雙方是否違規或反悔也不能100%排除。雖然交易失 敗的可能性很低,但這個風險批露仍然是必須的;
2、關於恆天收購交易完成的時間選擇問題
A:如果恆天選擇在641年報批露前完成收購,那麼散戶就無法看到2010年年報的盈利情況,魏兄參照350經緯紡機預判5.5倍的PE就未必能得到大眾的認同。那麼,在缺少了年報的支持後,641要大漲,可能性並不大的。
B:如果641不大漲甚至跌,散戶就可能選擇行使現金選擇權,這樣恆天和方壽林就可能持股超過75%而使得641退市。因為方壽林和恆天都已經做出不可撤 銷承諾,如果公眾持股量不足25%,那麼他和恆天就必須在二級市場上拋售手持股份以充足公眾持股量,可以想像拋售的價格必然會低於5元公眾才可能買,這樣 恆天和方壽林就等於要白白的送錢給散戶,(比如公眾的2.22億股全數選擇現金要約,假設恆天與方壽林為確保上市公眾持股底線,不得不以低於5元,我假設 4元的價格再賣給公眾散戶,則他們會損失(5-4)*2.22=2.22億元。而對於公眾來說,由於2月24日為特別股息0.2元的除淨日,已經只有4個 交易日時間,因此可以肯定公眾還可以拿到0.2元的特別股息。)因此,我們可以從邏輯上判斷
A:恆天的收購一定會選擇在2010年年報批露之後完成,(2009年的年報是2010年4月12號出的);
B:恆天和方壽林必然想辦法把股價拉到5元以上並脫離5元一定的距離以確保公眾不至於大面積行使現金選擇權而最終威脅到退市。
C:公告顯示要約文件最遲為交易完成後7天或5月14號之前的較早者,而根據2009年的年報批露時間,我們大體可以預計2010年年報在2011年4月 12號左右(由於目前尚未出公告披露,因此最早不可能超過3月8號出年報),由此推斷現金選擇權獲取的的時間極有可能是4月12日到5月14日,最早也不 會早於3月8號。
3、估值:魏兄已經計算目前最大的虧損率是5%,即5.2元為保底數。而上漲的空間樂觀預計可能翻倍。350目前2010年PE達到了15-17 倍,PB1.3倍左右,在香港工業股裡應該不算低了,350近期的趨勢已有資金炒作之嫌,所以我們不能把641的股價也估這麼樂觀。
以641的中報來估,目前PB3.26倍,PE是10倍,按魏兄分析參照350的預增公告來估是全年5.5倍PE,PB會下降到2.5倍。641的三大報 表都是最近一年才有所改善,之前2年可能受金融危機打擊,並不樂觀。利潤表中顯示收入接近07年高點,利潤略超07年創出了歷史新高,當然目前股價也接近 歷史高位。現金流量表顯示以前幾年並不好,而以最好的09年來毛估,目前股價也只能說基本合理,並無低估。而資產負債表之前趨勢則一直不太理想,僅僅是 10年中報才略有好轉。過去5年半的負債率依次是34%、57%、57%、59%、60%、58%。從週息率來看,641大概是4%左右。整體來估,如果 未來兩年我們不能非常確定641的業績由此大幅反轉並一路成長的話,目前股價其實在港股裡只能說是基本合理,並不算明顯低估的,如果番倍,那最樂觀的PE 也有11倍,但PB會升到5倍!遠超過350目前1.3倍PB,在工業股裡絕對是非常高的。所以保守估計,我們只能給一個三五成的溢價。
我們再從博奕的角度來看,方壽林願意以5元的價格出售控股權,雖然仍然保留了22.1%的股權,但我們不排除他在交易後全數拋出股份,至少從他將原 59.8%的股權出售大部分即37.7%而捨棄控制權來看,其實已經說明他本人認為這個價格至少是合理的。反過來,恆天願意以5元收購641,說明它是看 好641的,不過,恆天此番收購無疑是從長遠的戰略角度來考量的,恆天未來會利用自身已有優勢來發展641,但因為我們現在所作分析,立足點是此次的交易 收購事件,基本是做為一個短期行為來考慮的,並且我們要保證分析的確定性,所以長遠利好應該暫時忽略。
我們再從恆天和方壽林確保641上市地位的思路來看,由於他們肯定不願意公眾大面積行使現金選擇權而讓他們為維持25%的公眾持股而白送差價,所以他們必 然將股價拉升到一個脫離5元的安全區域,考慮到時間風險以及機構大宗交易的成交風險,我想股價至少要超過5元20%左右即6元以上才比較安全。
綜合上述估值分析的三個方面,未來二個多月641比較可能的價格區間是6-7.5元,即現價上漲10%~40%(0.2元特別股息予以忽略)。
總結:按德隆的三個知道(知道漲多少、跌多少、投資期限)來分析,跌多少:5%;漲多少:10%~40%;時間:不超過3個月。確定性大概有八成,所以三個月內整體風險收益率為:7%~31%,確實還不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prw3.html
前幾天我寫了《00641立信工業的套利分析》,昨天新浪論壇裡有股友指出了我分析的漏洞,非常感謝這位朋友的指點,下邊我轉載他的原文,以及我自己做出的修正分析。
港股樂消遙:
歲寒兄分析得很仔細,我以前買過提出全購的股票81,略研究過另一支更早全購的股票,有一點點經驗,補充一下:
1.歲寒兄分析為維持上市地位,恆天和方壽林必然想辦法把股價拉到5元以上並脫離5元一定的距離以確保公眾不至於大面積行使現金選擇權而最終威脅到退市。
事實上,發生全購如果公眾大面積行使現金權,使得最後期限後公眾持有股份少於25%,交易所會給出一定期限讓大股東保持公眾持股量。大股東通常的做法是配股,將一定股份配給第三方,或者直接用股份收購第三方資產等。因此,大股東並不需要在特別的拉動股價。
2.股價在現金選擇最後期限前後的變動狀況。根據經驗,由於有現金選擇價的指引,股價在現金最後選擇期之前很難走高,稍高就會有基於現金價考慮的獲利盤拋出,因此股價通常在高於現金價0%~10%之內變動;
在現金選擇期到期以及之後的幾天,由於看空的大戶會選擇現金權,最後期限過後只剩下多方,而且市場上流動的盤子小,股價往往迅速拉伸20%~40%。
因此,現在買入很可能會經歷一段沉悶的時間,此時間成本有可能導致錯失馬上到來的業績期的一些機會。比較好的短炒辦法是在最後期限前幾天買入,期限後幾天獲利20%左右出局。
當然,以往經驗不代表這次這次也一定這樣運行。我的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王美女對81的全購做了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0gfh4.html
10年3月29日發出公告,收購截至且公眾持股量只有12.61%
http://stock.finance.qq.com/hk/gsgg.php?ID=HKEX-EPS-20100329-000961885
這是81當年全購時的股價走勢,全購期間股價一直在5元左右橫行,3.29股價大幅走高,到3.30最高達6.32.
再之前的大福證卷也有類似行情。
00641立信工業的套利分析(二) http://club.finance.sina.com.cn/slide.php?tid=1850595#p=1
我的回帖:
謝謝逍遙的指點。
81我有一點印象,當時瞄過一下。經過你上述的這番指點,再查了81之前的一些公告,以及王雅媛的文章,我基本理解了你的分析。正如你所說,我之前的分析確實有漏洞,主要是我對大股東維持上市地位的手段比較多樣化不瞭解。
我還想補充問問你,像81那樣,收購方如果不直接賣給二級市場的散戶而配給第三方,甚至以股換資產,為什麼香港證券法不把這個第三方做為一致行動人卻列為公眾股?第三方如果是無關聯人,那它為什麼要接手這些股呢?這算不算證券法的漏洞?當然這是題外話。按現在的法律,那肯定641是可以選擇這種方式的了。雖然81後來因為基本面的變化而使得股價升穿了5塊錢的收購底價,但與我前述關於套利的分析已經無關了,長期看好和短線套利是兩回事。
不過,641與81還是有些不同:
一、81當時的報表對比641明顯是要差的,641本身的基本面對股價的支撐力要強一點;
二、恆天集團可以採用81的方式來維持上市地位,但它還可以選擇在3月份用一個比較好的財報,直接把股價拉上去。按目前的時間推算,年報肯定會在收購截止日前公佈。
現在我對自己之前的分析,做一個修正:
一、下跌:在未來兩個月內,641如果跌穿5元的收購底線,那我們可以選擇現金,所以目前的價格我們最多只有2%的虧損,前述風險和損失的可控性分析不改變。這一點的好處是在大市並不明朗的現在,641防守性很好;缺點是有機會成本。
二、上漲:空間要修正,如果年報不理想,那麼641可能會選擇81的模式,拉第三方介入來維持上市地位,那麼上漲的區間下限會降到0%;如果2010年年報很好,甚至加一些樂觀的預期,那麼641可能會直接上漲二三成(也許更多),脫離5元並拋棄81的模式。所以上漲區間應該調整為0-30%。
三、時間:分兩段,三月底的年報到5月14日收購截止日,以及收購截止日到下一個中報或年報。如果3月底的年報理想,那麼套利者可以在年報後獲利賣出;反之套利者可以選擇5元現金或者在二級市場上直接拋售。當然,長線投資者,可以參考81後來的走勢,選擇在截止日後到維持上市地位前的某個時段獲利賣出,或者繼續持有到下一個報表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h4z.html
117宇陽控股,年報EPS0.1港幣,收入增32%,毛利增20.1%,毛利率下降到22.2%,淨利增12%(扣除去年0.097億的億通出售收 益)。對應暴跌後目前0.87元的股價,3.45億的市值,PE為8.7,PB0.69,週息3.45%,ROE7.93%。
它的損益表不是非常理想,現金流量表也一般,負債表中,貸款增加0.47億,貸款利息去年就增加了,預計今年還會大幅上升。雖然管理層對未來整體偏樂觀, 也有朋友告訴我,安徽工廠擴產的前期開支比較大對2010年年報損益可能有一些影響,但我對這份年報是相當的不滿意,這也說明當初我分析時太樂觀了。
不過,我推薦買入時,117的股價是8毛多,並不是大跌前的1.3元,所以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有獲利,並且我也申明自己的第一目標價是1.2元,事實上我本人在1.25元時獲利出局了,獲利80%,既然自己的目標在那麼短的時間就達到,那我就沒有必要冒博財報的風險。
但是,有一些人可能看了我的推薦帖子買入,獲利沒有出來,盤整了兩個月,最後讓近50%的浮盈得而復失。更有在年報公告日前買入博業績而遭受重大損失的 人,他們中有些人對我的推薦帖子意見比較大,更有在論壇裡直接開罵的,我想既然117的報表與我的預測不符,並且是我推薦大家買的,那我當初就應該有被人 批評的心理準備。所以我還是要對那些因為我的推薦而買入並最終虧損的人道歉,得意的時候我賺了喝采,失意時我被人批評,這合理。至於辱罵我的人,我不會生 氣的。
老實說,近段時間因為白天上班比較忙,而出的報表又是一天比一天多,每天晚上把全部公告看完都是12點多,最近幾天我幾乎都弄到凌晨一點多才睡,早上6點20要起床,真的是累得夠嗆。昨晚12點多看完報表時,我瞄了一下論壇,想起近期的一些事,我在床上躺了很久才入睡。
117出報表後,我只是簡單的瞄了一眼,因為實在是沒有時間認真查核比對。剛才我大致對比了一下損益表,發現了一些問題:
下半年它的收入同比上半年並沒有顯著減少,基本是持平的,那麼造成淨利潤環比大幅減少以致低於我的預期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毛利率下滑,由上半年的23.7%下降到20.5%,減少毛利額0.077億元,毛利的下降我想應該可以理解成金融危機後的上半年,供求關係比下半年 要緊張。但宇陽收入環比沒有增長,成本轉嫁能力不強,說明它的核心競爭力不夠,沒有護城河。不過,全年MLCC總收入同比09年增長了32%,達到或高於 行業平均水平,這一點還是應該肯定的。
二、其它收入減少了0.052億,主要是租金環比少收了180萬元,不知道是否存在向大股東利益輸送的問題;上半年材料銷售收入有100萬,下半年沒有;上半年有政府補貼100萬,下半年不但沒有補貼,還補繳了80萬,因為沒有明細說明,具體原因不詳。
三、融資成本環比上半年增加了0.025億元,這一點在資產負債表裡看得比較清楚,貸款增加了4000多萬,這個現象很不好,因為今年銀行還加息了,所以 今年的財務費還會上升。有股友說大股東自己在安徽的動力電池,可能侵佔了上市公司的現金,這個問題無法考證,不排除可能性,總之貸款的問題是利空的。
以上三項合計,共減少利潤0.154億元,對應損益表下半年稅前利潤比上半年減少的0.085億元,還超出了0.069億元。那麼,損益表裡還有哪些是正面的呢?
一、銷售費用環比從上半年的0.074億下降到了0.029億,降幅61%,減少0.045億元;
二、行政開支環比從上半年的0.1249億下降到了0.0515億,降幅59%,減少了0.0735億元。
銷管兩項費用共減少了0.1185億元,我想這個應該基本可以理解成公司的管理改善,是失望的年報中唯一的亮點。
整體來看,117的財報肯定是不如我當初的預期,年報中很多的數據是比較失望的,但仔細對照仍然還是有一些亮點,對照目前的估值水平,應該說股價還是比較合理的。至於未來的成長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gd7.html
前幾天1863出年報,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出報表當天,我正好很忙,沒有認真看。那天中午時我抽空簡單的瞄了一下,初步感覺是很不好,突然列支9000萬 的研發費用太牽強了,並且下半年本身的收入和利潤環比就沒有增長。新股不確定性太多,不論它今年的增長如何,以目前的盈利水平來看,股價短期應該難以大幅 上揚,所以我看完報表後立馬掛單選擇了割肉離場,沒辦法,失敗了只能認錯,1863我徹底失敗,虧損20%。不是非常瞭解的新股,以後堅決不碰了。
我知道因為我的分析而影響了一些人的操作,新浪論壇裡也有人質疑我,我都接受並理解他們。雖然我並沒有單獨寫帖子推薦別人買入,但我確實是表達過看好和買入的意願的。我承認自己是菜鳥,所以還是要勸大家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分析,特別是我這樣水平的人。
坦白說我自己關注和分析1863一年,從沒有上市招商證券推薦時開始起,我由當初的排斥到後來慢慢產生好感再到買入,在短暫的有50%的浮盈後迅速暴跌到最終虧損,耗費的精力、過程的曲折、結局之杯具,相信沒有人比我更鬱悶的了。
我有好幾個股友,是近都委婉的告誡我,炒股不要急功近利,因為欲速則不達,大意都是我現在的操作模式,買賣的期間過短過急,過於投機化。性子急一直是我的 弱點,09年的慘敗更是把這個弱點暴露無遺,其實我自己也是知道的,要不然我也不會取「歲寒知松柏」的網名。我覺得朋友就要做諍友,能批評自己的朋友才是 真心朋友,錦上添花的基本都是酒肉朋友,所以我很感激那些給我提意見甚至是直接批評我的朋友。雖然我當時聽了可能不是很爽,但事後我還是會反思的,我想我 也不是一個完全剛愎自用的人吧。
不過,我一直認為性格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有相對的強弱之分。並且性格已經成形,幾乎難以改變,那還不如儘量揚長避短。我不喜歡一味的去堵截,我喜歡將 堵截與疏通相結合。有人說,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心急既然是我短期無法改變的性格,那我除了慢慢的調整自己外,不如多想想心急是否可以用變通 的辦法繞過去,甚至是想想有沒有可能當成一些優勢來利用。
具體到股票投資,因為我心急,所以我沒有耐心一直等著某隻心儀的股票跌到一個很低估的價位,也沒有耐心拿著大比例現金一直等到整個市場跌到非理性的低位。不能以很低估的價格買個股,收益肯定是不高的,而滿倉操作,系統風險無疑是很大的。
我採取的變通辦法是,把自選股池做得很大,雖然我可能要耗費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精力去分析跟蹤,但我就不必為幾隻股票苦苦的守候。過去一年來,我基本已經把 全部1400只港股的報表過了一遍,目前已經篩選出近200只基本面較好,有可能進入安全邊際的個股。我未來的工作,就是對這些個股進行更進一步的篩選, 然後每天瞄一次,看哪幾隻進入位置可以換股買入了。
同時,我認為基本面分析相對於趨勢投者來說,最大的軟肋是時間切入點的把握,除非你像但斌一樣,一旦買入就永不拋售,否則你都將面臨買入和賣出時間點選擇 的問題,雖然你可能因為分析得非常清楚,堅決持有到一直達到你的目標價再獲利出局,但時間成本有時是讓人很無奈的,不但對收益率有影響,有時更是嚴重打擊 個人的意志,更多的人在懷疑自己的情況下選擇了放棄。所以,我在分析和操作時,會重點關注切入時間點的把握,或者說催化劑的掌握,這或許是性子急可以利用 的一點好處吧。
而對於滿倉的系統性風險,我規避的方式,是以大盤指數的歷史PE區間為參照,對自己投資組合內個股的貝塔係數進行調換,比如說反周轉或無週期的,包括債券 甚至是可能做空來對沖的,我都會考慮。當然,必要時持有一定現金也是組合的一部分,我把自己的投資組合(不侷限於股票)裡的現金,理解成貝塔係數近似1。
扯得有點遠了,還是回頭再反思一下1863。雖然公司對那9000萬的研發費用解釋為上海項目一次性支出,看視有一定合理性,但我認為在1月底股價大跌 時,公司和招商等券商在肯定知道股價大跌的原因是研發費的情況下,仍然出具了盈利大幅上升的預增公告,至少從這一點來說,已經是不誠實的了。我個人理 解,1863下半年收入環比上半年沒有增長,利潤更是大減,應該是上市時報表粉飾過度了,他的粉飾程度超出了我的預期。不過,我仍然認為1863的盈利能 力確實是比較強的,內部企業文化也是不錯的,並不見得它的報表全盤都是假的。
這幾天,第二和第一大股東林萬鵬和林生雄先後增持了700多萬股1863,雖然這相比他們減持的7000萬股數額很小,但對股價的支撐還是有一定的正面作 用的。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倆是在高拋低吸,也可以理解成他們對公司的未來表達了一種信心。最終這個票會怎麼樣,還是讓時間來檢驗吧。我現在已經退出來了,中 報以後我再評估一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l54.html
我是做會計的,炒股我喜歡以財報為出發點,對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看財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圈。不過關於量化分析,我僅僅是毛估估,做方向性的判斷,因為老巴說,只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性錯誤。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質疑財報的真假能否識別,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你自己得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其次你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我覺得只要是做假,沒 有看不出來的,假的它永遠都真不了。另外有一點很關鍵,如果我們只是想博短期業績,而管理層的歷史又不是非常的誠信可靠,那博報表的風險就很大;如果管理 層的歷史很清白,那短期博財報的勝算會大一些;如果我們是長線投資,那就無所謂博財報。
我的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把報表期儘量延長,比如看五年十年,那麼短期內人為的時間性差異調賬是能相互抵銷的,大方嚮應該可以二元線性回歸。一家公司如果連 續幾年虛增或虛減利潤,那麼資產表的某一個項目或幾個項目就會明顯的異常,一眼就能看出;而如果它只是某一年做假,那麼我們又可以根據線性回歸看出來。
其次,我們再把報表橫向與同行業對比,如果它的某個指標或多個指標明顯的超出了行業的上下限,那麼我們可以去分析它的合理性是否有邏輯和事實基礎。
還有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就是認為財報侷限於歷史,無法預測未來。其實這個觀點也是不正確的,沒有歷史,哪來的現在和將來呢?歷史都不好,現在和將來的 基礎在哪裡?回到我之前說的縱向延長法,線性回歸一旦形成,那將來就可以基本預測得到,這一點與趨勢派看K線圖很類似。一個好企業,突然變差,或者一個差 企業突然好轉,形成拐點,那這個拐點的形成一定是公司的經營管理發生了劇變,或者受到外部不可抗力的重大擊打,那麼我們應該可以從年報和其它公告中看到它 所發生的特別重大的事件是什麼。
關於具體的分析方法,我還有幾點感想:
一、看財報不能死記硬指標,要注意不同的行業,同一企業不同的成長週期以及所處的行業地位及營銷戰略對指標的特殊影響,參照物的使用要靈活而不失原則。
二、看財報要當成一個系統工程,把各個指標全面綜合起來判斷。從ROE開始展開的杜邦分析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方式,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幾乎沒有一個企業的三 大報表都是非常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財務指標都很靚麗,所以對於不太好看的地方,我們要客觀判斷它的影響是根本性的還是可以當成瑕疵容忍的。
三、看財報要動態的看,注意各個數據指標的變化趨勢,因為我們看財報不僅僅是為了總結過去,更重要的是想利用過去來預測未來。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儘量用管理會計的角度而不是財務會計的角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y4b.html
下邊是我在QQ群的即興發言,沒有經過調查研究的,歡迎大家拍磚。
前兩天去超市買東西,才發現日用品都暴漲了,大瓶裝的洗頭水、沐浴露都五十八十的,同兒子一塊剪個頭髮,連小巷子都沒有15元以下的。乖乖不得了,以前是 結構性通脹,現在完全是全面通脹,看來通脹應該是今年投資佈局的主要考量點,我的投資組合必須做出一些調整。影帝的話當然要聽,但不能全信。
那麼,受損於通脹的,或者被政府嚴厲監控調節的,可能我們應該要迴避;相反,能受益通脹的,我們重點配置,我這是從上往下選股。具體而言,我目前比較關注的行業是:
奢侈品(包括珠寶鐘錶、高端服飾、高檔百貨公司、高檔白酒)、銀行、礦產資源、新能源、裝備製造、高端並有定價權的醫藥類。
我按國民經濟統計行業分類標準來簡單說說:
第一產業
農林漁牧業:雖然受到政府管制,但基本也屬資源性質,處於經濟上游,所以應該利大於弊,比如雨潤食品我就仍然看好;
第二產業
採礦業:資源行業雖然受到資源稅上調影響,但肯定還是要受益通脹(像目前焦煤就漲得很厲害);
製造業:一方面受到上游原料漲價,一方面受到人工成本上升,所以會比較難受。
製造業裡的家電,目前行業形勢還不錯,比如A股的格力就會很好,根據已經公告一些行業數據,一季度的空調產銷增長驚人,同比環比大幅增長,所以預計一季度業績會再創新高;
製造業裡的汽車業,公交車可能最好,貨車次之,轎車應該是高單位數或低雙位數增長,從最好的上海汽車來看,10年3季度的銷售為89萬兩個輛,4季度92萬,今年1季度合計105萬,同比環比仍在增長;
製造業裡的工程機械:目前三一、中聯、徐工都已出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同比倍增,環比亦長,工程機械的高速增長還能延續多久我不知道,據說目前供求關係又已經基本平衡了,未來幾年他們的產能將大大釋放;
製造業裡的機床設備:提高效率控制人工成本將是製造業未來的趨勢,所以我想這個行業增長會比較快;
製造業裡的釀酒:已經預告的一季業績,山西汾酒預增50%以上,金種子酒預增150%以上,古井貢酒預增120%。換成絕對的金額來看看:金種子酒去年全 年利潤1.7億,今年1季度預計1.1億上;山西汾酒去年全年4.9億,今年一季度預計3.9億以上;古井貢酒去年年全3.1億,今年一季度預計1.66 億。很明顯,高端白酒一季報增長50%以上的可能很大;
製造業裡的製藥:一方面受益於國家醫療產業的鼓勵,另一方面受制於藥品的強制降價調控,所以我估計有自己的定價權的藥企會比較滋潤,比如東阿阿膠,就已經出具了一季度業績預增50%-100%的公告。
新能源:風電和太陽能企業,今年繼續高速增長的可能非常大,估計有些企業會50%以上增長;
電、燃氣、水等公共設施業:這個是國家重點管控的,自己沒有定價權。油價因為對戰略意義大,所以有跟隨上調,但其它公共品我估計比較難以同比上調;
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會延續,但估計是不會有去年好。
第三產業:
交通運輸郵儲:受制於油價等成本上升,估計不會太好;
IT:通訊和軟件受益於國家的產業鼓勵政策,應該不會太差;
批發零售:可以高進高出,受影響可能不大,但整體應該偏利空。普通消費股和百貨超市股,可能損益各半,關鍵看公司自己的能力,比如我預計蘇寧就會不錯;
餐飲旅宿:估計不會受益;
租賃:租金會上調;
文體教育衛生:不清楚;
金融業:受益加息,昨天深發展就出了一季度業績預增50%以上的公告。
地產:迴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flr.html
知道00206TSC海洋集團這個票有一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0月跌破1.1元時,有幾個Q群正討論得厲害,淘股吧和55168也有討論貼,我因為完 全不懂這個行業,加上看206的財報數據並不咋樣,所以一直沒去研究它,後來206很快翻了一倍。近期我又不斷在別人的中集帖子裡看到海工行業的介紹,說 國家宏觀政策支持海工,聯想到目前的油價和883的業績及資本支出計劃,還有中國船舶業手持3年訂單等相關報導,我感覺海工這個行業確實有些想像力,於是把206的年報回看了一遍。
以前我只是簡單對比過3303和206,3303的大股東明顯有些問題,感覺公司發展方向不明確,過去的展望兌現程度小,所以直接放棄了。206雖然報表 也不好,但至少有中集這個後台在,可以放心一點。我分析206並不是想在現在這個位置買它,我只是先瞭解一下它的基本面,如果可以的話,才會再考慮它的價 位問題。
55168上有個股友叫「勇敢的心」,寫了206的分析貼,這位朋友對206的基本面比較熟,於是我把自己的一些疑問貼在後邊,希望得到他的指點。原貼:TSC海洋集團(0206)下個10倍股http://bbs.55168.cn/thread-235545-9-1.html
一、來佛士去年巨虧,與中集以前的計劃完全相反,請問有什麼把握它會逆轉?從目前的接單情況來看,來佛士的名聲似乎不怎麼樣啊。
二、206的應收款,幾乎要一年才能收回,而投資又不少,錢燒得厲害,不但自由現金流是負數,連經營現金流都是負數,差不多年年要再融資,像10年的年報 就只有0.2億的現金在手,為什麼您說它現金流強勁而不需要融資呢?另外,既然中集有實力,那為什麼貨款就不能回收快一點?
三、10年它的鑽機產品及服務銳減3成,這個是產品結構的主動調整,還是一個短期的波動?
四、為什麼10年中國佔收入比從41.2%大跌到28%,而北美也從25%大跌到17%?新加坡倒是從10%增長到時32%了,未來客戶的方向是怎樣的?
五、截止目前,它在手的訂單僅1億多一點,請問這些訂單的工期一般是幾年?您預計今年的接單情況如何?
六、蔣張持股比例不多,他們與中集之間的關係如何?另外,管理層很豪華,這些因素合在一塊,會不會有內耗問題?
七、您說管理層很有激情,我看到蔣60歲,張52歲,年紀不算太大,但也不年輕了,其它高管很多年紀比較大。我看到206的平均年薪是2.3萬美金每人, 但管理層合計年薪僅121萬美金,薪酬一點都不高,206過去五年授出了很多的購股權證,其中有2000萬股行權價在2.3元以上,由於長久不能行權獲 利,是不是對高管的激情已經造成了較大的打擊?
八、10年它的毛利率達到了36.4%,請問這個毛利是否能基本維持?如果毛利率能保持,206的經營槓桿是很高的,收入的增長是決定因素,所以訂單應該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我對206不瞭解,剛才隨便看了看年報,希望樓主和其它朋友能指點一下,謝謝!
勇敢的心回覆:
上述問題股東大會都有提及:
1、來佛士去年巨虧,其主要原因是章立人在08年的時候接單太多,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也由於客戶在後來的過程中不斷變更設計圖紙,造成來福士在建 造過程中的巨大困難,目前老麥親自坐鎮煙台,就是未來促進海工的巨大發展。如果估計不錯,明年很夠扭虧。來福士的競爭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外高橋為中海油建 造的鑽井平台目前也有很多問題,這是發展的路上必不可少的。
2.應收賬款主要客戶是三大油和煙台來福士,回款沒有問題,而且一般在建造過程中是按工程進度回款。現在公司處於高速發展的時候,現在資金確實開始顯現比 較緊張,從股東大會瞭解的情況看,公司未來不會輕易通過發行股票來融資,會考慮其他方式,資金的問題是每個企業發展初期都會顯現的問題,還有TSC背靠中 集集團確實能夠做很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裡海的項目。對於應收賬款和未來融資問題,股大大會上老蔣也的很透徹。這裡不細細去說。
3.鑽井產品和地區分佈收入佔比下降,這些都是一些波動問題,尤其是中國的需求根本就沒有起來,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4.一般產品工期在6個月到12個月之間。關於訂單問題,有很多都在談,向上走是可以預見,多少坦率的說,我也不知道。
5、公司的團隊問題是我很看重的問題,現在的管理層我很滿意,尤其是高管,其實,很多已經很有錢了,只是為了這份事業,喜愛它。這次股東大會也談到。一般激勵是對中層,老蔣上次就把自己的股票減了一部分給中層一些沒有持股的。
6、海工的毛利率都是這麼高,美國國民石油甚至是40%左右,這麼多年。我想提及,短期的TSC也許是關注訂單,但是,我可能關注的是海洋工程在中國剛剛起步,以及未來海工向中國轉移不可阻擋,同時公司是目前做的最好、競爭力是最強的。
7、投資TSC和投資海工,讓我想到了2003年左右的投資三一重工的時候,儘管海工的行業沒有工程機械好,同時,工程機械國內的需求市場容量很大,支撐 了三一們的發展,和海工的大部分需求在國外有些不一樣,但是國內海工一旦啟動,也是讓我們的海工裝備也得到很大的發展機遇,未來製造業向中國的轉移非常值 得期待,三一從03年以來漲了70倍左右,STC如此的體量,讓我還是值得期待。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之見,其實,如果樓上的參加股東大會所有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因為所有的,都有人在提。不過,對於我來說,公司的戰略、執行力,是否在在做正確的事情,才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打字確實很累,希望大家以後多去參加這些會議,和管理層溝通最好。
我對他的回覆仍有很多不解,於是繼續追問:
首先,我對樓主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每個票都能做到深入的瞭解和詳細的研究,股東大會的參與也不是那麼 的方便,所以多看看別人分享的信息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並且,每個人所掌握的信息的程度以及分析思路的邏輯,也是有可能存在一些盲點的,所以同人學習交 流是很好的補充。
我對206這個公司確實是很不瞭解,也完全不懂海工這個行業,問的問題可能比較幼稚,也很可能是一些樓主早已回答過的重複問題,所以對於樓主能夠認真回覆 我,確實是非常感激的。根據樓主的這個帖子和回覆,以及自己之前看到的一些信息資料,我對206還是比較有興趣的,否則我就不會去看報表問別人問題了。我 感覺這個行業,想像空間確實很大,我個人一向喜歡自上而下選股,就像樓主提到的三一重工一樣,只有朝陽的行業,才有可能在十年的時間裡產生十倍甚至百倍的 大牛股。
但是,一個有想像空間的行業未必一定會像大家預期的那樣發展。而高速增長的行業裡,最終成為佼佼者的,也未必是當初大家最看好的那些公司,所以我覺得預期非常重要,但確定性更重要,這可能需要我們不斷的觀察和驗證。
我還是想重複一下我有疑問的幾個地方:
一、從中集去年的年報來看,它的四大板塊,恰恰是海工最差,拖後腿嚴重。我們可以為來福士的巨虧找到很多理由,甚至我們還可以懷疑它是不是有意在調賬,一次釋放全部的利空,但巨虧的事實擺在那裡,如果還要說它競爭力如何如何強,那這個我認為是有點不恰當的。現在的問題是,老麥親自坐鎮煙台,我們能否找到一些事實和邏輯來證明來福士會逆轉?貌似今年來福士的接單情況與同行業的競爭者相比,並無優勢成績吧?
二、成長期的公司,資本支出肯定是很大的,所以自由現金流差可以容忍。但206的經營現金流一向非常差,並且看不出有好轉的跡象,資金顯得非常緊張,並且 過去幾年都有再融資,所以我估計今年及以後,再融資會是大概率事件,畢竟缺錢是事實,如果它是增發,那麼會攤薄老股東收益,如果是貸款,那就會增加財務費 用而減少利潤。其實企業或項目缺的並不是錢,而是賺錢的能力和確定性,如果206真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那融資就不是什麼要擔心的問題。我想問的是,既然 206的客戶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並且那些客戶很明顯都不是差錢的主,而您說206的工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並且會按工程進度結算回款,那為什麼它的應 收款就要拖這麼久?如果它應收款賬齡能縮小,那資金困難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三、我想大家看好海工的理由都是差不多的,像中國,陸地上能采能勘的油可能都差不多了,近些年我們與其它國家海界的爭議和磨擦不斷,應該也可以明顯看到石 油利益的影子。中國的幾大石油公司,883無疑是最優秀的,單看它的報表我就非常喜歡,明顯與兩桶油不一樣。而883與兩桶油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它的高速 成長能力。我們發現,無論是正在走出去的三一重工,還是已經走出去的華為,其軌跡都是先得到了國內產業投資建設的發展支持,在國內積累了厚實的底子,然後 才走出國門的,並且剛出去時一般都是先血拼價格。所以,我很想瞭解,206是不是也這樣在走,目前它的訂單,來自於中國的幾大石油公司的比例有多少?而我 在之前問為什麼它中國的訂單大幅下降,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如果206走的不是這條軌跡,比如它在沒有國內客戶支持和做實底子的前提下直接與全球最優秀的 公司競爭,那它的勝算又在哪裡?另一個問題,三一有中聯龍工柳工徐工廈工等等一批國內競爭者,而華為亦有中興,如果海工的未來真的非常陽光的話,我相信不會只有206一家獨得的,其它的央企包括三大石油公司自己會不會也參與進來呢?這個行業,目前是否真是一片藍海?而206的優勢是否確實和可持續?
四、我發現206的高管,雖然陣營豪華,多半來自國內外巨頭,但這批人基本都處於正常的退休年齡,這份喜愛或者激情是否也是一縷夕陽紅呢?我記得有一回看 振華重工的老總的電視採訪片,那個老頭七八十了,還在一線艱苦奮鬥,雖然這份實業報國的精神我非常欽佩,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我並不是非常認同的。海工這個行業是不是與其它行業的年齡和資質要求不同?
以上問題,還請樓主和其他朋友方便的時候能指點一二,再次感謝!
我這條回貼,他似乎不太願意回答,或許有些問題他也沒有合適的答案,所以最終這個票的疑問仍然留在那了,不知道網上有沒有瞭解的朋友樂意解答一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fp5.html
我在深圳打工已經整整13個年頭,這13年我全都在出口型製造業度過,我先後所在的幾個公司主要是出口機電產品及IT硬件的。雖然我只是一個財務人員,與生產一線接觸甚少,但對於製造業的情況我想自己多少還是有些耳濡目染的。
最近幾年來,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08年強推新勞動合同法、二稅合併,接下來又發生了金融風暴,大家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前景越來越擔憂。單從前兩天公佈的最新進出口數據來看,出口額仍然在高速發展,貿易順差遠超預期,似乎目前的形勢還不錯,但如今國內全面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那麼中國的出口企業的現狀和未來到底如何呢?會不會是增收不增利,甚至收入未來都可能減少呢?
以我自身的工作經歷來看,我認為中國絕大部分製造企業的效率還是有較大提升空間的。記得在09年初剛發生金融危機時,我們公司大幅裁員並壓低各項成本開 支,生產一線的員工基本都被逼到極限,頻頻有員工因為上廁所不獲批准而尿褲子,說起來真的是可憐。與此同時,由於我們推行了有效的精益生產,優化工藝,提高 自動化水平,加強全面預算控制,進行科技進步激勵等措施,所以對比5年前,公司的總產量提升了一倍以上,但職工總數還略有減少。在金融危機過後的去年,我 們的收入和利潤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一些中小型的加工廠,情況就沒有這麼好了,由於管理水平差,短時間無法用效率提升來消化成本、稅收、人民幣升值等方面 的壓力,所以我估計一旦出口訂單受阻,或者成本突破一定限度,大面積倒閉將在所難免。
02038富士康國際,它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在代工企業裡應該是一流的,但去年淨虧了2億多美金,雖然智能手機市場的變化是它收入下降及利潤下降的主要 原因,但在跳樓事件後,被迫大幅調升工資並進行產業轉移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它的競爭對手00285比亞迪電子,去年的報表看起來還不錯,不過我對它今年 的報表並不樂觀,據我瞭解,比亞迪的員工待遇在跳樓事件前就遠不如富士康,比亞迪的股票市場似乎也很不看好。
對現在的出口企業而言,退稅率的提高空間相當有限,所得稅及其它小稅種稅率在上升,國內材料價格飛漲,人工成本連續幾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政 府又逼著企業挑上全部社會保障的擔子,能源等公共品的價格上行壓力正在加劇上升,拉閘限電等情況頻頻上演。資金日趨緊張,借貸成本大幅上升,而人民幣還在 加速的升值。全民節衣縮食的同時,政府和公務員們還在搜括收入、加大開支美其名曰促消費。凡此種種的利空因素還可以羅列不少,卻幾乎找不到什麼利好的因 素。我估計中國很快會上演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遠超90年代的日本,直追29年的大蕭條。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寫的資本家把牛奶倒在馬路上的一幕正在我們身 邊上演,最近就有報導菜農自殺而我們這些吃菜的又買不起的新聞。
本來,這些負面因素,中央在07年時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諧可持續發展,重環保調結構降增速,如果中央執行力強的話,也 許可以暫時逃過一劫(我一直認為我們和日本的根本區別在於我們有正冶這個致命的風險在,這個問題早晚會爆發),然而,我們的領導在08年金融危機突然到來 時,原本可以利用這個很好的調整機會為正拳苟延殘喘的,結果寶寶完全搞反方向,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早死早超生啊,這對黎民百姓社稷蒼生也是一大幸事, 我們這些P民們要看長遠一點。
下邊我以自己所處公司的情況,簡單的把上邊提到的定性因素量化一下。
一、過去一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5.04%。如果一個出口企業,全出口,材料等成本全內購,那就等於收入和毛利率直減5%,目前中國的企業平均淨利率大 約5%左右,所以這意味著單單人民幣升值,就可以把利潤全部吞噬掉。當然,實際情況是企業會有部分材料是進口的,所以只是差額部分才會有損失,以我的經驗 來看,普通的出口企業(鋼鐵、石油、糧食、奢侈消費品等進口大戶肯定不在內)這個差額至少要超過50%。所以,打個5折,人民幣升值至少也得損失2.5% 的毛利率。
二、深圳及全國,今年員工的最低工資升幅大約是20%左右,超過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員調薪幅度應該要低於20%,以我們公司為例,在控制加班時間提升效率做 對沖的前提下,全公司平均加薪仍然要超過10%(我相信其它企業的效率提升不會比我們強多少),另外深圳市政府規定從2010年12月份起,強制性要求企 業給員工交納至少5%的住房公積金,這樣,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至少要上升15%。我假設一個企業,工資只佔到總收入的30%(實際上中國的勞動者報酬佔到 GDP的30%-40%),那麼,15%的人工成本上升意味著毛利率再減4.5%。
三、目前中國的PPI,持續處在5-10%之間,所以材料方面的成本,大概還要減少毛利率1個百分點,這一塊對於那種間接的製造費用佔比低而材料佔比高的企業,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四、像我們公司,去年只有1%的城建稅,今年起城建和教育費附加增長9倍到10%,單這兩個小稅種,就減少了我們1%的毛利率。由於這兩個稅費是老稅費, 只是以前各地稅局的實際執行情況不同,所以有些地方的企業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但不排除他們有類似「提圍費」之類的其它稅費。
五、其它方面:我們公司因現金流量表強勁,從不向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國的很多企業是要貸款的,那麼普通企業財務費用在加息背景下會大幅上升。所得稅合併 後,08到11年分4年進行逐步過渡(從15%變為25%,並且取消了新設企業二免三減半優惠),從明年2012年起,除產業導向(如高新科技)外原有的 所得稅收優惠全部取消。所以,如果外資企業或其它之前有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稅前利潤不變的話,應納所得稅額平均會增長一倍。另外,還有一些勞資糾紛社會保障 等方面的隱性成本在上升。像現在用電又開始緊張了,正常情況每週要錯峰停電一天,近期公司所在地一個發電廠故障檢修,現在我們一週停電3天!柴油發電一是 負荷帶不動,二是成本至少是市電的2倍以上,找政府和供電局的人解決問題,送點小禮是免不了的事,類似的灰色支出只增不減。
以上5個因素,合計至少要減少9個點以上的毛利率,我想這足以消滅絕大部分出口企業。非出口型製造企業與出口企業的區別主要是沒有第一點人民幣升值的 2.5%的影響。我沒有全國或全市出口企業的盈利數據,但從A股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來看,2000多家公司,一半的利潤被16家銀行佔據,剩下的一半利潤, 能源、電信、基建、高檔煙酒等資源壟斷或與政府消費有關的企業肯定是佔據大頭的。其它絕大部分中小型的上市公司,業績同比環比基本都是下降的,這一點我們 從4月份中小板塊持續不斷的地雷陣也能看出來。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沒有上市的抗風險能力差、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普通中小企業,情況會好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ne6.html
按照今年4月份颂布的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稿,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中包括了第七大类金融业,内含5小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