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上看百億美元,創新高;研發費用也毫不手軟,達到十五億美元。台積電累計過去四年研發費用高達新台幣九千億元,創造出每磅矽逾六百萬美元的價值,高於黃金與白銀。台積電「點矽成金、更甚於金」的關鍵是什麼? 撰文‧李洵穎 五月九日,在台積電一年一度的台灣地區技術論壇上,彰顯台積電對客戶的價值是向來必要的課題。對此,台積電全球業務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陳俊聖當時給了一個妙喻:「台積電與客戶共同的設計和創新,讓晶圓的原料─矽,每磅創造超過六百萬美元價值。」俗話說:「點石成金」,但台積電是點「矽」成金,更甚於金。 陳俊聖舉貴重金屬為例,白銀每磅價值三八八美元,黃金則高達二.三萬美元,台積電與客戶讓每磅的矽創造六三六萬美元(約一億八千萬新台幣)的價值,超過黃金及白銀。到底,台積電「點矽成金」的祕密是什麼? 四年研發費可買三千戶帝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四月底法說會上宣布,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從九十億美元,調高到九十五億至一百億美元,調幅約五.五%到一一%,再寫新頁,全面壓倒三星和英特爾的投資支出。 在九十五億到一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中,有十五億美元將用於研發,也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台積電在二○一○年的研發費用首度突破十億美元大關後,往後逐年持續加碼,去年研發費用達到十三.六六億美元,今年再繼續上看至十五億美元,以加速先進製程進度的發展。 陳俊聖說,過去四年,台積電累計的研發費用高達新台幣九千億元。此言一出,當下就有記者開始換算,這相當於三千戶市價約三億元的仁愛路帝寶豪宅。 往先進製程發展很花錢,但也要有人。陳俊聖說,今年投入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成長至四千二百人,高於去年的三千九百人規模。 台積電積極朝先進製程發展,主要是為因應行動裝置需求。亞太事業資深處長蔡志群表示,行動裝置出貨炙熱,增添先進製程技術與成熟製程中特殊製程的需求,例如微機電(MEMS)、影像感測元件(CIS)等。 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在於行動裝置,蔡志群估計,全球智慧型手機今年出貨量將超越十億支,已高於功能型手機。而平板電腦今年的出貨量估計為二.四億台,和PC╱NB出貨量相當接近,他預期,明年平板電腦出貨量一定會超過PC╱NB。智慧型手持裝置已成為半導體產業不容忽視的趨勢。 另一方面,蔡志群認為,中國市場的興起是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另一大趨勢。他指出,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達三.六億支,而平板電腦出貨量約一億台,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 台積電為全球六百多個客戶提供服務,生產超過一萬一千多種的晶片。為了追蹤客戶的需求和表現,台積電特別精選前三十名的重要客戶成立客戶指數(Customer Index)。 台積電統計,自二○○八到一二年期間,這三十個客戶的股價表現,並與同期間的費城半導體指數(SOX)比較。結論是台積電的客戶指數漲幅一二三.七%,表現超過費城半導體指數的一○七%,代表台積電與客戶互相成長。 把服務客戶擺在優先位置 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的解讀是,客戶的業績反映在股價上,台積電身為主要晶圓代工夥伴,多少也會有所貢獻,「成就客戶,也就是成就台積電自己。」因應客戶需求,台積電積極追求技術的深度與廣度。陳俊聖說,二十奈米製程今年將有二十個設計定案(tape-out),並在年底開始出貨。十六奈米的量產時程則將落在明年,至於十奈米,會在一六年切入。 依照摩爾定律,過去兩個先進製程世代從研發到量產需要兩年的時間。台積電十六奈米量產時程比二十奈米晚一年,相較於摩爾定律,台積電接下來的新製程轉換時間將會大幅縮短。 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曾說過:「這是特例,是被客戶逼出來的。」這也凸顯台積電在客戶心中的重要性,也代表著台積電將服務客戶擺在優先的位置。 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量產時程一代比一代快速,十二吋廠副總經理王建光說,二十八奈米量產的速度為四十奈米的二倍,二十奈米量產的間隔則將更為縮短。 目前台積電投入近二千人準備二十奈米量產的工作,希望能順利延續二十八奈米量產的成功經驗。 在製程領先之下,台積電自四月十八日法說會後,到五月十三日為止,波段漲幅為一五%,市值也朝新台幣三兆元邁進,達到二.九八兆元規模,直逼英特爾的三.六兆元。 過去,台積電與英特爾「河水不犯井水」,但是隨著英特爾開始搶台積電的生意,台積電將加速發展先進製程技術,希望在十奈米領域全面追趕上英特爾。 |
時尚轉換力
ZARA、UNIQLO、H&M定位於快時尚,但它們都強調,從不創造時尚,而是通過對零售市場中消費者需求的理解,以最快速的反應緊跟時尚。
這種根據潮流和市場間的差異,進行調整的過程依賴於高密度的信息。ZARA、UNIQLO、H&M都在IT信息系統方面有著巨大的投資。
ZARA、UNIQLO、H&M都將自身的業務範圍參與至生產環節,因為一直以來,服裝零售業的風險來自庫存,而庫存的風險來自對時尚的把握。ZARA、UNIQLO、H&M都注重通過市場分析,儘可能降低市場預判失誤和庫存風險,然而,這也可能降低其生產響應速度。因為,從備料到生產,依然存在一個需要準備的過程。
大家幾乎相同的做法是:在生產小批量約束下,對新潮流最敏感的款式採用垂直一體化生產。把潮流敏感部分外包給市場就近的供應商。更多對價格敏感而不是對潮流敏感的基本款式,外包給亞洲供應商。自有工廠按照服裝類型實行高度自動化和專業化,並且集中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密集型環節,如樣式設計、剪裁、加工和檢驗等。
ZARA、UNIQLO、H&M不是時尚創造者,但卻成為最有魅力的時尚吸引者。對消費者擁有很強的吸引力說明它們的產品是新穎的,創造了一種稀缺感和引人注意的氣氛。新穎來自產品迅速更新,每週都有新品到店,而每家門店又都有不同的新品。稀缺感也促進了小批量採購、稀疏的展示架、對單個商品在店內銷售時間不超過規定期限的限制和一定程度的故意短缺。
ZARA、UNIQLO、H&M在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一種新商業模式,實現多個產業價值鏈的對接。
價值一體化
廠商價值一體化核心是結盟渠道資源;最突出代表就是娃哈哈提出並實踐的聯銷體的渠道模式。
娃哈哈的聯銷體是其核心競爭力。
聯銷體基本構架為:總部—各省區分公司—特約一級批發商—特約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零售終端。
與集團直接發展業務關係的為一級經銷商,目前有1000多個。做娃哈哈的一級批發商,必須先給娃哈哈打進年銷售額10%的預付款,業務發生後,每月須分兩次補足,娃哈哈支付銀行利息。
同時,規定銷貨指標,年終返利,完不成任務者動態淘汰。這一做法在業內獨此一家,有的經銷商感覺這一做法多少有點強勢品牌的霸氣,但這一做法降低了娃哈哈的經營風險,銷貨人員無須在討債上費心費力。
缺乏資金實力、市場開拓能力差的經銷商難以進入娃哈哈聯銷體,娃哈哈得以與優秀的經銷商打交道並將其套牢。這樣可促使經銷商快速分銷,回籠資金,此外,還可將經銷商做其他品牌的資金無形中調配到娃哈哈品牌上來,同時其他企業又無法模仿這一做法。這是聯銷體的威力所在。
成為「超值狂」
安迪格魯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們的經驗是「只有超值狂才能發展。」
永豐棧牙醫診所地處台中市,他們提倡的原則是看牙可以很快樂。診所努力以細心、耐心及關懷滿足患者真正需求。呂曉鳴醫師就曾說過:「看牙醫一定是痛苦的嗎?我與我的創業夥伴想開一個讓每一個人快樂、滿足的牙醫診所。」
在永豐棧牙醫診所進門有一個大約30坪寬敞舒適的等待區,大廳播放著輕柔的音樂,看牙前可以坐在沙發上,啜飲一杯香濃的咖啡放鬆心情。
真正進行看診,可以感受到硬件設施的完善貼心:在寬暢明亮的看診間,一律設有空氣清淨機。如果是第一次來看診的患者,醫生都會拍下口腔牙齒的全景X光片,並免費洗牙上氟;如果是一家人來看診,則會安排到供全家一起看牙的特別室。
軟件方面:患者漱口完畢,女助理會及時體貼的替患者拭乾嘴角;患者進行拔牙或開刀,當天晚上必定會接到醫生或女助理打來的電話,關心瞭解患者治療後的情況。
永豐棧牙診所位於商業大樓的6樓,開業就吸引多家媒體競相報導,也吸引了台灣其他區域的患者前來治療。診所定位準確,先進的設備,在加上提供給每一位患者感動的服務,帶給患者超值的體驗,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賺的盆滿缽溢。
等待,成為一種愉悅
海底撈憑藉它的極致化服務征服了一大批火鍋愛好者。不少顧客將自己在海底撈享受的服務經歷和心情發表在網上,使的海底撈受到更多人關注,並親身來體會海底撈。
等待,本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在海底撈卻是一種愉悅。幾乎在每家的海底撈大廳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在人聲鼎沸的等位區,手持排位號碼的顧客一邊可以通過屏幕關注自己的號碼排位情況,一邊可以享受著免費的零食、水果、飲料,當然也可以到餐廳上網區瀏覽網頁,還可以去享受免費的美甲和擦皮鞋服務,如果人多還會有撲克牌、跳棋等桌面遊戲供大家選擇。
細緻
待客人坐下,圍裙、熱毛巾、熱茶水已經一一奉送到眼前;頭髮長的女士會得到皮筋和髮夾;戴眼鏡的客人則會得到擦鏡布;哪怕飲料只喝了一口也會馬上來添滿;每隔15分鐘,就會有服務員主動更換你面前的熱毛巾;如果帶有小孩子,小朋友會得的到玩具,還會有工作人員陪著玩耍;手機放在桌面,工作人員會細心的用小塑料袋裝好,以防油膩;在衛生間準備了牙膏、牙刷,甚至護膚品,就連洗手的時候也會有工作人員幫著擠洗手液;過生日的客人,還會意外得到一些小禮物;如果點的菜過多,工作人員也會善意的提示,還會建議點半份。
貼心又貼身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位客人到海底撈用餐,在等菜的時候客人口說了句特愛吃對面×××菜館裡的宮保雞丁,十幾分鐘後,海底撈的服務員就把宮保雞丁端上來了,是聽到客人聊天內容後特意去客人說的那家餐館打包回來的,並且免費的送給客人吃。
在海底撈很多顧客有過這樣的類似的經歷,在海底撈用餐完畢後,服務員會馬上送上口香糖;當顧客特別喜歡店裡的某樣免費食物,服務員會在顧客臨走時打包一份讓其帶走;如果是海底撈外賣,當服務員來回收用具時,不但會將垃圾帶走,還會幫著將廚房清理乾淨,這就是海底撈所貫徹的讓顧客花便宜的錢買到星級服務。這樣貼心又貼身的服務,吸引了顧客一次又一次光臨。
獎賞性強化
在平台上,獎賞性強化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成癮機制,滲入商業活動的各個角落之中。不斷進行獎賞性強化,是成癮模式競爭中的非常重要的策略。
在騰訊的平台上,QQ農場偷菜遊戲,就是通過密集的獎賞性強化把客戶牢牢的黏在上面。QQ農場偷菜遊戲簡單、快樂、有趣且老少皆宜。大家白天偷,晚上偷,甚至深夜凌晨還在偷。兒子幫老媽偷菜以表孝心,情侶之間互相幫忙偷菜以表真心……一時間網絡上偷菜成風,QQ農場立刻就成了億萬網友們的樂土。
有報導稱,QQ農場遊戲出現後,偷菜一度成為眾多網友一天中最重要的生活要素之一。有的網友一直記著好友們農作物的成熟時間,甚至為此設置鬧鐘,以便準時偷菜;有的網友冒著網號被查封的危險使用外掛自動偷菜,使得他們的好友盯著自己農作物成熟時間,一秒都不遲疑地進行收菜;有的人出了意外事故,在趕往醫院途中都不忘用手機登陸QQ號碼偷菜;有的網友說,夏天到植物園玩,看到植物園裡那麼多的花草樹木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QQ農場;還有的人為了農場升級,與好友互相種草防蟲,鋤草殺蟲,更有甚者申請了多個QQ號碼,專門給自己的農場種草放蟲,再鋤草殺蟲升級,有種玫瑰花給女朋友送999朵玫瑰後加深感情的,有通過偷菜群找到自己女朋友的,有因偷菜耽誤工作被老闆炒了魷魚……總之,這種遊戲帶來的情感性獎賞讓大家玩偷菜遊戲樂此不疲。
短短的時間內,QQ農場就成了網絡遊戲中的佼佼者,很快就擁有了數以億計的粉絲。
| ||||||
中國市場崛起打亂了原有智慧型手機市場秩序,蘋果、三星今年不約而同面臨市占率保衛戰;經過一年整軍的索尼行動通訊,繼年初旗艦機種Xperia Z打出氣勢後,日前選在一級戰區上海發表Xperia Z Ultra。 攻勢兇猛、出招頻頻的索尼,能否靠著智慧型手機重返榮耀? 撰文‧顏雅娟、孫蓉萍 六月二十五日,雨後的上海,空氣中彌漫著濃濃水氣,帶走盛夏的炙熱。這一天,上海聚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記者。在東方明珠塔腳下的浦東新區,這個五星級飯店、購物中心林立、一個漢堡要價近新台幣八百元的高貴路段,成了近年中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資產階級崛起的縮影。 走過連續四年虧損的索尼,選擇在這裡插旗再起。 趕在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前夕,索尼特別選在上海發表下半年旗艦機種Xperia Z Ultra。「這是全球第一支高畫質螢幕的防水智慧型手機,最大、最薄,而且還是最快!」索尼行動通訊部門總監鈴木國正一站上舞台,秀出六.四吋超大高畫質螢幕的Xperia Z Ultra,台下媒體不由得張大了口驚歎,立即響起如雷掌聲。 這一次,熬過慘澹歲月的索尼,終於在這座中國最富有的城市,吐了一口悶氣。 時間拉回去年二月,索尼終止和瑞典愛立信的合資關係,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更名為「索尼行動通訊」。索尼行動通訊在成為索尼全資子公司後,電視、感應器、影音等索尼旗下各部門能夠更密切合作,就像台灣索尼行動通訊總經理林志遠的妙喻:「過去像共同監護下的孩子,現在變成親生小孩了,當然要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他!」行動通訊部門備受期待,卻也壓力高漲,扛起帶領索尼復甦的重擔。 策略一:群體討論 提高產品辨識度 強打日系美型風格經過一年的改革,索尼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累計二○一二年會計年度(二○一二年四月到一三年三月),索尼行動產品和通訊業務營收年增超過一倍。其中,Xperia Z自從今年二月問世以來,更連續六周創下日本國內銷售第一的紀錄。 台灣手機代工業者指出:「索尼在前幾年的組織調整階段,新產品能量薄弱,端出來的牛肉一直無法吸引消費者;到了Xperia Z,索尼終於趕上了競爭腳步。」然而,大家都好奇,索尼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力,已足夠與競爭對手貼身肉搏嗎?在Xperia Z、Xperia Z Ultra之後,索尼是否有其他強效藥延續攻勢? 把鏡頭轉到索尼東京辦公室,約莫在去年下半年,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索尼設計師齊聚一堂,在素淨的會議室牆上,貼滿各式各樣的風景、人像照片,眾人七嘴八舌討論著;突然間,索尼行動通訊創意產品設計總監勝沼潤忍不住皺起眉頭發難:「到底多大才是黃金比例?」這正是索尼針對Xperia Z Ultra原型的發想會議。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索尼設計團隊一直以來堅持「群體討論」,眾人從小地方慢慢抽絲剝繭、蒐集靈感,先產生一個關鍵字之後,再擴大延伸設計概念。 「那時候,我們坐在辦公室腸枯思竭,到底要設計怎樣的產品才好?」勝沼潤回憶,「最開始,只有兩個抽象的方向:一是延續先前『透明帶』(位於手機下方的透明帶,會隨著來電、簡訊發光,是外觀最大亮點)的那種流線感;第二,要做一支螢幕更大的手機。」經過無數次討論,勝沼潤頓時靈光一現,腦中閃過了「護照」的概念。他興奮地說:「對,就是這個尺寸了!」經過測試,這個尺寸正好也是人手掌可接受的最大程度。於是一支六.四吋超大螢幕的Xperia Z Ultra,從雛形孵育而出。 每天至少帶五支智慧型手機在身上,用以刺激靈感的勝沼潤曾說,索尼設計團隊共同目標就是,希望讓人一眼就看出是索尼的手機!從去年的透明帶設計、Arc系列的彎曲背面,到今年Xperia Z的雙玻璃設計風格,都讓索尼智慧型手機有了高度辨識度。 為了徹底簡化設計,過去在索尼愛立信時代開發的Xperia系列,附有容易拍照的快門鍵,但從Xperia Z開始,就拿掉了這項設計。勝沼潤對《今周刊》表示:「與過去索尼愛立信時代不同的是,現在的設計理念將專注於『Omni Balance(全平衡設計)』,讓產品的每一面、每一角,都呈現對稱之美。」展現過去曾經打動人心的日式美型風格,企圖與競爭對手做出區隔。 策略二:打入中國 選在上海舉辦全球新機發表會除了美學設計,由於索尼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較晚,要在白熱化競爭的戰場存活下來,索尼被迫面對的第一項艱難課題就是:如何重新抓住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 回顧七年前,那正是索尼叱吒風雲的巔峰時期,當時,索尼愛立信的手機地位幾可媲美那時的全球龍頭廠諾基亞(Nokia)。然而,自○七年第三季開始,受到貨源供給不足,以及新品上市速度緩慢因素影響,索尼愛立信在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量急劇下滑,索尼集團凋零的跡象逐漸浮現。 「剛開始,索尼愛立信的組織很小,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要提高市占率。但組織變大以後,基本方向開始混亂,不知道應該維持市占率,還是要讓組織更大,決策也花更多的時間。」索尼總部UX商品企畫部副總經理黑住吉郎回憶。 在創新速度不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索尼愛立信推出採用Symbian作業系統的筆觸型手機出師不利;反倒是同時期的蘋果(Apple)iPhone推出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市場大餅迅速被搶食殆盡。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過去從未將新品全球發表會移到中國舉行的索尼,眼見中國經濟崛起,躍升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得不放下身段親吻中國土地。 在發表會後,索尼行動通訊全球銷售暨市場行銷資深副總裁范斯奇(Dennis van Schie)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坦言:「的確,這次選在上海舉行全球發表會有其特殊的戰略意義!今年,索尼行動通訊將更清楚、更認真規畫中國市場策略。」為了在本土勢力鞏固的中國市場打下一塊江山,今年度索尼行動通訊積極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營運商合作;同時,首度採用聯發科處理器推出Xperia C,並打出客製版的Xperia SP,企圖卡位中低價市場,致力打通在中國市場的任督二脈。 策略三:創造感動 小嬰兒游泳廣告 召喚品牌美好記憶 若把眼光放大到全球市場,索尼用力擰出集團的資源,畫了一張更大的發展藍圖。 還記得近期強力放送的一支電視廣告嗎?眾人擠在彩色電視機前,爭相觀看火箭升空的一刻,下一幕換成兩隻腳上穿著溜冰鞋的女孩,腰間別著隨身聽輕盈地滑過海濱馬路。這,正是索尼為Xperia Z推出的全球形象廣告。 林志遠指出:「今年索尼品牌行銷重新定調為『感動(Be Moved)』。以台灣為例,無論是小女孩撈魚,或是近來一支小嬰兒在水中游泳的電視廣告,都帶有很濃的情感在裡頭,希望喚起消費者對索尼品牌的美好記憶。」以「One SONY」概念重新出發的索尼行動通訊,也從去年開始不斷主打iPhone及其他對手沒有的獨特附加價值——防水功能,並將集團內部的千萬畫素精密相機、Bravia(索尼的電視品牌)引擎影像處理,以及TRILUMINOS(註:一種顯示技術)原色顯示技術全都放進去。「智慧型手機可說是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索尼最好的技術都整合進來了!」索尼內部員工表示。 有了硬體技術加持還不夠,台灣索尼行動通訊行銷總監余俊宏補充:「在智慧型手機品牌百家爭鳴之際,外形設計、差異化的UI(使用者介面)及技術功能,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正因如此,同時擁有電視、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等部門的索尼,從去年就持續向消費者強調,所有裝置皆可以互相連結,而且這些裝置的使用者介面一致,不斷凸顯產品好用的優勢。 挾帶著整個索尼集團的期待與資源,索尼行動通訊一步一腳印把流失的市場拾回。鈴木國正野心勃勃喊出將要成為智慧型手機第三大品牌。內部目標是三年後,確保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一○%到一五%市占率,若以全球市場總量十億支換算,年出貨量至少達一億支。 根據野村證券分析師御子柴史郎分析:「如果索尼智慧型手機一支售價為三萬日圓,一億支就是三兆日圓,一.五億支就是四.五兆日圓,幾乎占索尼營業額的一半。」Xperia Z智慧型手機有效地鼓舞了索尼內部的士氣,在訪談最後,范斯奇極具信心地拍胸脯保證:「今年索尼行動通訊絕對能夠重返獲利!」智慧型手機能不能打贏聖戰的第一仗,將會是索尼帝國能否重返榮耀的關鍵。 索尼推新品 反攻手機市場── Xperia Z Ultra與對手規格比較宏達電 New hTC One 蘋果 iPhone 5 三星 Galaxy S4 索尼 Xperia Z Ultra 螢幕尺寸(吋) 4.7 4 56.4 解析度 1920*1080 1136*640 1920*1080 1920*1080 處理器速度 1.7 GHz 1.3 GHz 1.6 GHz+1.2 GHz 2.2GHz 核心數 4核心 雙核心 兩顆4核心 4核心前攝影機畫素 210萬 HD(約110萬) 200萬200萬後攝影機畫素 408萬 800萬 1300萬 800萬厚度(mm) 9.3 7.6 7.9 6.5 重量(克) 143 112 130212 售價(新台幣) 19,900元起 21,900元起 22,900元起 未公布上市時間 2013年3月 2012年9月 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打防水的獨家特色 整理:顏雅娟 |
SENSE隨筆130730
人的延伸:武器篇***
掌門執筆
〈楔子〉
我認為過去一百年, 中國武術界只出過兩位「大宗師」: 七十年前的王薌齋 與及四十年前的李小龍。 我心目中的大宗師不單止技藝高超, 蓋壓一代; 還要提出創新的武術識見, 並且諸付實踐, 邁越前人, 指引後學。 就像提出 “手割理論” 的棋聖道策 與及 “相對論” 的愛恩斯坦一樣。
王薌齋出身 “形意拳”, 精研武術中「發勁」之道, 創出「意拳」門派。
“捨形存意”, 何等高超! 大家從電影 “一代宗師” 中, 章子怡的對白: 在老爺子身上看到的不是 “招”, 是 “意”….. 可以想見中國武術的藝境追求和內心嚮往。
說個王薌齋的紀實故事。 (註: 出自《意拳滙宗》。)
日治時期的北京, 宗師宏揚武道不止輟, 他的規矩: 每周劃出一個時段, 與天下高手切磋武藝。 ( 註: 昔年李小龍在西雅圖的 “截拳道” 總館也有同樣的慣例。)
一日, 有日本武術家登場較技, 來人柔道初段。( 註: 那時代通貨未膨脹, 不要看輕初段。) 宗師慨然答允,雙方橋手甫一交接, 對手如遭電殛, 震彈顛仆, 無法站立。 其人拜服拳術, 卻請試劍, 原來他更是劍道二段。 宗師以手杖應接木刀, 兩劍交擊, 對手震彈顛仆如故, 大駭莫名, 請教何能至此。
宗師曰:「兵器不過肢體之延伸」***, 我的手能仆跌你, 手中的兵器也能做得到….. 來人心悅誠服, 拜列門牆。
〈武器篇〉
「人的延伸」第32章對「兵器是肢體的延伸」這一說法的推演很有趣味。( 信不信則由你。) 跟據麥老漢的說法:
刀槍棍棒無疑是手臂的延伸 (註:手臂發的是肩背之力。),*** 近距離的「投擲武器」(如石頭, 飛鏢飛刀。) 是其再延伸; 冑甲盔盾則是皮膚的延展,*** 城牆堡壘裝甲車是其再延展。
人類的第一次重大兵器革命是發明「射程武器」****, 先是標槍, 後是弓箭和投石機, 最後是手鎗和步鎗。
投擲武器和射程武器的分別是前者以 “發力”為主; 後者以 “瞄準”為主。*** 瞄準用的是眼, 發的是頸力, 所以射程武器是眼和牙齒的延伸,**** 正所謂 “以目光殺人”。 發明鎗膛線(ie來福線) 之後, 更是如此。 (註:牙齒發的正是頸力。麥老漢真利害。)
其實就算是投擲武器, 也高度要求手眼協調, 據演化人類學家說, 使用投擲武器曾經對大腦演化構成天擇壓力.
進入「火藥武器」時代, 步鎗射程明顯超出日常精準地使用目力的距離, 步鎗使用者要對空間存有 “透視法” 了解,**** 否則不能測算距離, 和把目的物從背境中分離出來。 據說, 擅長弓箭的部落民很少成為優秀的鎗手。
二戰時的機關鎗, 和後來的手提輕機鎗, 連續發射能力有了突破性提高。 戰場上射擊觀念由 交义綫條組成的 “火力網” ,一變而為 “環形或球形火力” 和 “火力牆” 。*** 前此極之吃香的狙擊槍手立時身價暴跌,狙擊鎗淪落為暗殺的工具。
機鎗何需瞄準,計算的是範圍而不是定點或移動。(註:有點像拳術中的劈掛捎拋,而不是直拳和插鎚。) 它是擁抱,*** 擁抱是觸覺操作,與視覺無關。
到了「彈道武器」 (如大炮飛彈.) 時代,目的物座落在目力範圍之外,透視法已無能為力,對空間的了解必需是「牛頓式」的,**** 而彈道要用智能,而非體能操作運算。 所以,彈道武器是神經系統的延伸。**** ( “吹水”夠利害嗎?)
(註:透視法看到的空間不是牛頓空間,請參閱《演說1301博覧會的政治學》第4節。)
〈麥老漢的sense〉
麥老漢一代宗師,又豈徒 “吹水” 而矣,且看他的sense:
競爭源出天擇,乃是人類社會運作的結構形式,因此,武器是人類技術進步的泉源。*** 上述武器發展史和人體的關聯想象,可以看作是論述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心理的潛在轉換和影響。**** 這樣,觀感會為之一變。
每一種決定性技術革新,都會改變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從而轉換了人類的心理和行為。
印刷術的興起使人類變成分析性的「理性人」,*** 長於條理而弱於掌握整體; 社會關係變成異質單子的集合體,行一人一票「民主政制」;心理和行為上屬於「個人主義」。***
電子技術的興起將使人類變回綜合性的「部落民」,長於掌握整體而弱於條理;社會日趨同質化,心理和行為上屬於「部落主義」。*** 資訊處理呈現為 “採集” 和加工形態。**** (註:網路internet和facebook加速了這一進程。)
據麥宗師的 “預言” ,武器—–重新定義為競爭的工具,在「電子時代」施用距離愈來愈遙遠,「形象」愈來愈柔軟多變,攻擊針對性也愈來愈由肉體轉向中樞神經。
新興電子技術不是人類肢體的延伸,而是神經系統的延伸。**** 人類將會以「思想」作為武器,他舉出及身見到的明確例子:廣告。***
一種新興技術,作為競爭工具,對所有缺少它的人都構成威脅。在這重意義上,它就是一種武器。 那麼,「戰爭」可以看作是不均等技術之間取得新平衡的過程。**** 每發明一種新 武器/技術,對舊系統使用者來說都是一場社會災難。
新興技術壓倒了舊技術之後,人人都使用著它,於是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狂熱…..
麥子曰:「武器,成為人類社會自我清算的工具。」*****
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 (1964)
Marshall McLuhan麥克盧漢
據阿拉比亞電視台和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導,當地時間21日,阿薩德政府軍從當天凌晨起,使用含有沙林毒氣的火箭彈對靠近大馬士革的姑塔東區進行襲擊。消息稱,反對派方面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約有755人死於襲擊,另有數百名傷者,且死者中包括數百名兒童。
據WSJ報導,敘利亞當局否認他們在週三使用了化學武器,敘利亞一位發言人說,「這些說法是毫無根據和虛假的,是對敘利亞發動媒體戰爭的一部分。」
美國官員表示不讚同敘利亞的說法。美國一位高級官員表示,「有明顯的跡象表明確實發生過化學武器攻擊,而且是由敘利亞政府發動的。但我們需要做進一步調查,瞭解所有的事實然後決定採取哪些步驟。」
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召開了緊急會議,美國呼籲對此事展開迅速調查。事件發生在聯合國小組剛剛抵達大馬士革之後的幾天,小組的目的是對雙方使用的化學武器問題進行調查。
ZeroHedge 對這件事的看法帶有更多陰謀論的色彩:
換句話說,這件事像是早有預謀。
6月時,美國「發現」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只有聯合國和俄羅斯指責美國假造數據;而且當叛軍的化學武器倉庫被發現時,感覺越來越像布什時期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一樣。
如果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的事件得以證實,那麼意味著這是自薩達姆在1980年代,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庫爾德人和伊朗人以來,最大規模的化學武器使用事件。
是的,還記得伊拉克那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哪裡嗎?它們甚至藏在酒吧、胡同裡,服務於「人道主義」干預和「解放」伊拉克的油井。
一位退休的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瑞典外交官 Rolf Ekeus說:
報導化學武器使用地點和時間有些讓人趕到驚訝,因為這距離聯合國化學專家抵達大馬士革僅僅三天,而且距離他們下榻的賓館僅僅相距幾公里。
| ||||||
撰文‧李洵穎 電子業互告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蘋果告三星,或是宏達電、蘋果間的專利訴訟,都是近年來受矚目的例子。不過,就在八月中,一家台灣生醫器材公司雃博槓上了比自己規模大三十倍的大廠瑞思邁(ResMed),引起市場注意。 雃博,一年營收規模不過新台幣十多億元的氣墊床及呼吸治療器公司,三年前積極主打「APEX」自有品牌,去年才進軍美國市場,沒想到第一役就遇上專利訴訟,被澳洲業者、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公司ResMed控告侵害七項專利權。 ResMed是全球睡眠治療大廠之一,一年營業額也同樣是十多億元,只不過幣別是美元。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說,當初接獲被告通知時很錯愕,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是我?」「雖然(雃博)規模不大,但對方會來告,顯然我們對它(ResMed)也是個威脅。」ResMed不但以巨人姿態控告雃博,甚至請來的律師更是蘋果控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團隊,要一次擊垮雃博的意圖明顯。 另闢戰場 新戰線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永川到處尋求科技業朋友提供經驗,結果得到的建議多數都是「乾脆付權利金」、「退出美國市場」等消極作法。但他不甘心就此妥協,便向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周延鵬請益。周延鵬是李永川多年鄰居,「他就住在我家樓上,」也是鴻海集團的前法務長,專利經驗豐富。在周延鵬主導下,雃博和ResMed專利訴訟攻防就此展開。 周延鵬對他說:「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有兩個原則,第一、你被告,代表你是somebody;第二、被告了,就一定要告回去,否則就只能乖乖地付一輩子權利金。」在周延鵬指點下,李永川決定與ResMed正面對決。 而其對決的戰略,則是「在不利的戰場速戰速決,另闢具有優勢的新戰場」。首先,雃博與ResMed的專利訴訟開端起於今年三月底,照以往案例,這樣的訴訟至少必須走十四到十六個月,雃博決定,在這條戰線上快速脫離戰場,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承諾不進口侵權產品至美國,以獲取ITC同意終止調查,讓ResMed白忙一場。 另一方面,雃博則積極另開一條主動攻擊的新戰線。八月中旬,雃博反提ResMed六項專利無效,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多方複審(IPR)」申請,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戰線從ITC轉到IPR。」如果在IPR這個戰場獲得勝利,那麼,ResMed的專利權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侵權」問題,雃博可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因為已有長期蒐證,雃博對ResMed的六項專利無效性很有把握,更重要的是,IPR這個戰場,對於「小蝦米」格外有利。 首先,按照過去廠商間專利訴訟實務統計,當專利權利人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國外廠商侵權並要求ITC調查時,ITC最終多半會主張專利有效,也就是通常對提告廠商較為有利。而這次雃博所採用的IPR程序,是第三方用於挑戰現行專利權有效性的程序,第三方只要能夠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的機率不低。 其次,以訴訟時間來說,走ITC程序平均耗時十四至十六個月,而IPR約一年就可確定專利是否無效。更重要的是,以訴訟成本來說,IPR平均介於五十萬到八十萬美元,如果是打ITC的專利權官司,費用可能高出五倍以上。 新法上路 已有十件專利確認無效 周延鵬表示,這一條有利於「小蝦米」的專利權訴訟戰新工具,來自於去年九月生效的美國AIA法案新條款:「任何人都可以質疑發明人的發明而提出審查要求」,自新法上路以來,至今已有十件左右的專利確認無效。台灣先前曾有台積電循新制度提出專利無效案件,目前仍在進行中;雃博這次一口氣提出六項專利無效案件,以數字來說,算是台廠最大動作。 除了提供台廠在面對侵權指控時的有利工具之外,世博國際商業法律一處總監吳俊英表示,美國AIA新制上路,也讓台廠能夠在「事前」即做好防範誤踩專利權地雷的準備。 他表示,以往廠商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已被申請專利但卻存在模糊空間」的技術時,往往只能冒險一試,被動等著被告之後再打官司,提出反駁證明;如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挑戰專利權」,所以只要研究周全,就能在事前即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主動提出專利無效,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當然,雃博與ResMed的專利權大戰尚未結束,雃博能否扳倒大鯨魚仍在未定之天;但無論如何,對於長期苦惱於專利權地雷的國內科技業者來說,這條省時省錢的新戰線,的確值得投注心力,好好鑽研一番。 雃博、ResMed營業狀況比較項目 雃博 ResMed 成立時間 1990年 1989年產品項目 醫療用褥瘡氣墊床組62.38% 呼吸治療產品 23.24% 福祉器材10.33% 醫療電子產品2.55% 其他 1.5% 呼吸器面罩45% 呼吸器(Flow Generators)55% 一年營業額(新台幣) 18億元 400億元銷售地區 歐洲48.63% 美洲29.44% 亞洲及其他21.93% 美國56% 歐洲33% 亞太11% 透過ITC和IPR程序主張美國專利無效的比較 項目 ITC IPR 主管機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專利商標局所需時程 約14個月到16個月 約12個月訴訟費用 數百萬美元 數10萬美元申請人 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 |
| ||||||
撰文‧李洵穎 電子業互告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蘋果告三星,或是宏達電、蘋果間的專利訴訟,都是近年來受矚目的例子。不過,就在八月中,一家台灣生醫器材公司雃博槓上了比自己規模大三十倍的大廠瑞思邁(ResMed),引起市場注意。 雃博,一年營收規模不過新台幣十多億元的氣墊床及呼吸治療器公司,三年前積極主打「APEX」自有品牌,去年才進軍美國市場,沒想到第一役就遇上專利訴訟,被澳洲業者、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公司ResMed控告侵害七項專利權。 ResMed是全球睡眠治療大廠之一,一年營業額也同樣是十多億元,只不過幣別是美元。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說,當初接獲被告通知時很錯愕,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是我?」「雖然(雃博)規模不大,但對方會來告,顯然我們對它(ResMed)也是個威脅。」ResMed不但以巨人姿態控告雃博,甚至請來的律師更是蘋果控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團隊,要一次擊垮雃博的意圖明顯。 另闢戰場 新戰線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永川到處尋求科技業朋友提供經驗,結果得到的建議多數都是「乾脆付權利金」、「退出美國市場」等消極作法。但他不甘心就此妥協,便向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周延鵬請益。周延鵬是李永川多年鄰居,「他就住在我家樓上,」也是鴻海集團的前法務長,專利經驗豐富。在周延鵬主導下,雃博和ResMed專利訴訟攻防就此展開。 周延鵬對他說:「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有兩個原則,第一、你被告,代表你是somebody;第二、被告了,就一定要告回去,否則就只能乖乖地付一輩子權利金。」在周延鵬指點下,李永川決定與ResMed正面對決。 而其對決的戰略,則是「在不利的戰場速戰速決,另闢具有優勢的新戰場」。首先,雃博與ResMed的專利訴訟開端起於今年三月底,照以往案例,這樣的訴訟至少必須走十四到十六個月,雃博決定,在這條戰線上快速脫離戰場,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承諾不進口侵權產品至美國,以獲取ITC同意終止調查,讓ResMed白忙一場。 另一方面,雃博則積極另開一條主動攻擊的新戰線。八月中旬,雃博反提ResMed六項專利無效,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多方複審(IPR)」申請,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戰線從ITC轉到IPR。」如果在IPR這個戰場獲得勝利,那麼,ResMed的專利權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侵權」問題,雃博可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因為已有長期蒐證,雃博對ResMed的六項專利無效性很有把握,更重要的是,IPR這個戰場,對於「小蝦米」格外有利。 首先,按照過去廠商間專利訴訟實務統計,當專利權利人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國外廠商侵權並要求ITC調查時,ITC最終多半會主張專利有效,也就是通常對提告廠商較為有利。而這次雃博所採用的IPR程序,是第三方用於挑戰現行專利權有效性的程序,第三方只要能夠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的機率不低。 其次,以訴訟時間來說,走ITC程序平均耗時十四至十六個月,而IPR約一年就可確定專利是否無效。更重要的是,以訴訟成本來說,IPR平均介於五十萬到八十萬美元,如果是打ITC的專利權官司,費用可能高出五倍以上。 新法上路 已有十件專利確認無效 周延鵬表示,這一條有利於「小蝦米」的專利權訴訟戰新工具,來自於去年九月生效的美國AIA法案新條款:「任何人都可以質疑發明人的發明而提出審查要求」,自新法上路以來,至今已有十件左右的專利確認無效。台灣先前曾有台積電循新制度提出專利無效案件,目前仍在進行中;雃博這次一口氣提出六項專利無效案件,以數字來說,算是台廠最大動作。 除了提供台廠在面對侵權指控時的有利工具之外,世博國際商業法律一處總監吳俊英表示,美國AIA新制上路,也讓台廠能夠在「事前」即做好防範誤踩專利權地雷的準備。 他表示,以往廠商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已被申請專利但卻存在模糊空間」的技術時,往往只能冒險一試,被動等著被告之後再打官司,提出反駁證明;如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挑戰專利權」,所以只要研究周全,就能在事前即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主動提出專利無效,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當然,雃博與ResMed的專利權大戰尚未結束,雃博能否扳倒大鯨魚仍在未定之天;但無論如何,對於長期苦惱於專利權地雷的國內科技業者來說,這條省時省錢的新戰線,的確值得投注心力,好好鑽研一番。 雃博、ResMed營業狀況比較項目 雃博 ResMed 成立時間 1990年 1989年產品項目 醫療用褥瘡氣墊床組62.38% 呼吸治療產品 23.24% 福祉器材10.33% 醫療電子產品2.55% 其他 1.5% 呼吸器面罩45% 呼吸器(Flow Generators)55% 一年營業額(新台幣) 18億元 400億元銷售地區 歐洲48.63% 美洲29.44% 亞洲及其他21.93% 美國56% 歐洲33% 亞太11% 透過ITC和IPR程序主張美國專利無效的比較 項目 ITC IPR 主管機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專利商標局所需時程 約14個月到16個月 約12個月訴訟費用 數百萬美元 數10萬美元申請人 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 |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 ||||||
你只是一個小職員,如何說服大老闆支持你的業務計畫,提供你更多的錢、權和人力:一、告訴他分紅機會,二、告知其他競爭對手已經在做,三、訴求他做為領導人的格局? 半澤直樹總是選擇第三項。半澤說服三武器:利、害和尊嚴 多數人以為,成功的說服,來自一個人多會說話,其實,如何透視對方的心理缺口,找出關鍵資源,說服對方與己結盟,創造出更大的「利益共生網」才是關鍵。 然而,半澤更高招的是,他洞悉「利益交換」這招,永遠可能被更大的利益所取代,因此,如何喚醒對方身為一個人的尊嚴、獨一無二的價值感,才是最後決勝點。 這正是「半澤說服術」的要訣:缺乏資源的小人物,如果要能夠一路換取到關鍵資源,最後扳倒大巨人,就是跳脫利益交換的傳統思維,訴求人性的價值感,才能槓桿出最大效益。 以下透過三場關鍵戰役的針鋒相對,完全拆解「半澤說服方程式」=威之以害+誘之以利+動之以尊嚴。 當交換權力太小時,如何加值優勢?關鍵戰役一:說服敵人情婦倒戈 為了回收五億呆帳,半澤必須取得債務人的秘密帳戶,債務人的情婦是關鍵。但難度在於,半澤可與情婦交換的同盟利益是最小的,債務人是她的枕邊人,國稅局則以免除她過去罪責做為交換。如果你跟半澤一樣,也是擁有最弱交換權力的一方,你要如何加值自己的交換權力? 一晚,半澤在酒店門口等到東田的情婦下班,情婦對半澤說:「你們終究會凍結他(債務人)的帳戶吧,不管怎樣我都得放棄夢想;如果可以從銀行借到錢,我也不會當人家情婦。」想到自己被迫走上情婦這條路,她眼眶已紅。 只見半澤從公事包中拿出表格:「我把貸款所需要的條件整理了一下,現在有創業貸款,以妳的存款做為抵押的話,可以貸到一千五百萬;我也會幫忙申請(創業資金)。」 誘之以利:半澤聽出情婦的苦衷、想創業的需求,提供彌補計畫,以物質交換為基礎,並暗示對方,「選擇我的方案,你才有機會改邪歸正」。 「你是認真的嗎?」情婦說。 很明顯,半澤的建議已鬆動了情婦的敵意。 「如果妳真的想開店、真的有夢想,就不該依賴東田(債務人),去堂堂正正的向銀行借錢,銀行就是為此而存在的;如果妳是認真的,我也會認真幫妳爭取。就像妳利用東田一樣,也試著利用一下我和銀行吧!」 動之以尊嚴:半澤喚醒情婦身為人的尊嚴,又不能讓她惱羞成怒,最後兩句改為柔性訴求,放低姿態,將主控權交還給情婦,以退為進是高招。 「你好像變了個人?」情婦語氣轉為柔和。 半澤拿起太太買的新包包說:「因為我換了個新包。」情婦破涕為笑。 以幽默緩和緊繃局面:嚴肅的說理後,隨即耍個小幽默,軟化緊張氣氛,拉近彼此距離,現在只差臨門一腳。 「我也能重新來過嗎?」情婦問半澤,略帶可憐。 「我已經被妳打了兩次,如此堅強的女性很適合經營,妳一定沒問題!身為銀行行員,我能感受到。」 二度動之以尊嚴:超高明苦肉計!不怪對方先前呼自己巴掌,反而以自己的受苦讚美情婦,給對方信心、尊嚴,並強調是從專業角度下的判斷,再度給對方尊嚴。 半澤語畢,情婦感動的蹲下來痛哭。情婦用行動表示對半澤效忠。 當手中毫無誘因,如何說服對方犧牲己身利益?關鍵戰役二:說服飯店社長變盟友 半澤的第二個任務,是協助伊勢島飯店找到資金,但須說服飯店社長把祖產賣給惡意購併的對手。其難度在於,你需要對方做出犧牲,才能解除困境,但你卻無法提供任何物質誘因,因為代價太高。這時,你要怎麼說服對方? 半澤面色凝重的走進社長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歷任家族經營者照片,他慢慢的關上門,開口道: 「社長,我找到了拯救貴公司的唯一方法。我接下來說的方法,可能比敝行的常務和貴公司專務所提出來的方案,還要殘酷。」坐在半澤對面的社長不發一語,陷入沉默。 威之以害:半澤開口要求對方犧牲之前,並不直接切入,先打預防針,讓對方做好心理準備,以降低對方強烈反彈的風險。 「社長,接受對方的注資吧!」半澤語氣強硬。 打完預防針,提出主張。 「你是要我賣掉這家飯店嗎?」湯淺社長嘴唇發抖,「而且還要我賣給那家破壞我們重振計畫的罪魁禍首?」他重捶桌面,起身惡狠狠的盯著半澤。 「我站在你的立場上透徹的考慮過,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這個。」 為何而戰:紐約時報作家西奈克(Simon Sinek)指出,所有成功領導者的說服都是從「為什麼」開始(Start with why)。為什麼要做這麼殘酷的決定?半澤更高明的是,不但提出主張,而且身段放軟,強調從對方立場出發,你的利益優於我的利益。 「我會說服對方讓你繼續擔任社長,以此做為注資的條件。加入他們旗下之後,還可使用他們的國際預約系統,人才、技術皆可收入囊中,我相信這是現在走出窘況、並讓伊勢島飯店在未來大展鴻圖的最佳選擇。」社長講不出話來,開始思考,轉身走離座位。 降低恐懼,又給其所愛:理性分析社長家族在購併中並未吃虧,降低他心裡的恐懼;進而刻畫飯店未來的夢想,打中社長心中所想。降低恐懼又給其所愛,保全實質利益又可圓夢,雙重獎勵,說服加倍。 「當然對方是家怪物公司,這家飯店也有可能被對方併吞,但是社長,如果是你的話一定可以生存下來,一定能守護好伊勢島飯店這個名號。這是我做為銀行員的判斷。」社長邊聽半澤分析,邊看著牆上家族經營者的照片,此時,深思的表情已取代初始的震怒。 動之以尊嚴:光談夢想說服不夠,半澤反過來講風險、挑戰,激發對方的鬥志和競爭心,最後再使出大絕招——以專業判斷賦予對方信心和價值感。 「請讓我考慮一下。」社長沉痛的閉上雙眼。 「當然沒問題。」半澤說,「但後天就要進行金融廳的最終聽證調查了,請在那之前給我答覆。」 臨門一腳的狠勁:半澤雖然身段軟,又懂得訴求人性價值,但該守的原則還是固守,絕不因為對方處境可憐而婦人之仁;這是半澤性格中的「狠」。 「一百多年歷史的飯店命運,必須要在一天多內決定嗎?」 「萬分抱歉!」半澤九十度鞠躬。 再度強調立場:讓對方無從逃避,非得選擇不可。 當手中沒王牌及交換籌碼,如何讓人願意結盟?關鍵戰役三:說服主管倒戈 這是半澤要扳倒敵人的最後一役,他從太太口中得知敵營大將暗地背叛主帥,決定以此為談判籌碼,說服對方陣前倒戈。但難度在於他既無實質利益滿足對方需求,也沒掌握關鍵證據讓對方恐懼,只有線索和推論,毫無籌碼。但這是必要的一役,他要如何放手一搏? 「部長,如果你還有一點點做為銀行行員的良心,一定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請你在董事會上承認這份報告,找回做為銀行行員的自己。」半澤說。 先動之以尊嚴:半澤先打第一張牌,好言相勸,嘗試喚起對方人性價值。 「我不可能承認莫須有的事情。」部長知道對方沒有證據,老神在在,下逐客令。 顯然第一張牌沒用。 「我明白了。」半澤語氣突然軟下來,「最後,請允許我表達祝福之意,恭喜令嬡喜結良緣。」岸川睜大雙眼,內心一驚。 「但您做為父親,內心應該很複雜吧,」半澤繼續說,「畢竟對方是金融廳的……但令嬡是真心喜歡他,還是因為您看中了對方的權勢,逼她接受政治婚姻?」 嘗試威之以害:半澤打出第二張牌,轉以用父親的角色質疑部長利用女兒。 「不是的!婚事是對方提出來的。」部長慌了手腳,急得關上門,「別看對方那樣,他其實……。」怕自己洩漏了最重要的情報,部長趕緊住口。 摸石頭過河,拿到證據:部長自揭底牌,這裡的教訓是:人緊張要把嘴巴閉緊,否則鐵定失言。 「令嬡的未婚夫果然是金融廳主管。」半澤開始緊迫盯人,「這樣好嗎,部長?若真如此,金融廳這次行為可就大有問題。對銀行隱藏你們的私人關係,還在金融檢查中擔任檢察官,上頭要是知道了,不會善罷干休。」 第一次威之以害:拿到對方底牌後,先從銀行員角色切入,試圖讓對方恐懼。 「那是個誤會!」部長慌了。 「是啊,我真的誤會了,我一直以為跟金融廳勾結的是常務,沒想到是你啊……雖然我明白你偏袒女婿黑崎的心意,但勾結金融廳、給本行帶來不便,這可是重罪啊!令嬡應該會很失望吧,好不容易要跟金融廳的菁英結婚了,沒想到卻化為泡影。」 「請等一下!」部長開始動搖。 「我要把這件事爆料給媒體,這樣一來,最大的受害者將是你女兒。」 第二次威之以害:以媒體當武器,再用父親的角度切入,恐嚇對方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女兒的不幸。 「別這樣!這全都是我自作主張!我女兒完全不知情!」部長急得大吼。 「把你女兒捲進來的是你和金融廳的人!」半澤毫不留情的說。 「半澤半澤,拜託!請不要……不要把這件事公諸於世,拜託,不要破壞我女兒的幸福!」部長抓住半澤,低頭向他求饒。 第三次威之以害:對方嚇得求饒,半澤大獲全勝。 「如果你這麼為女兒設想,表示你還算是正經人,做為一個銀行行員該怎麼做,你好好想想吧……」半澤狠狠的盯著部長。說完,鞠躬,離開,留下部長。 優雅的下台:通常恐嚇到最後,一般人會撂狠話做結尾,但半澤更高明,他多退一步,訴求對方做為父親的尊嚴和價值,並且把選擇權交還給對方,然後才撂狠話;先給胡蘿蔔,再給棒子。 掌握對手需求,就掌握談判缺口 先從外部組織政治角度理解,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分析,《半澤直樹》一劇的主軸是,組織裡的個人,使用交換利益,擴大利益共生網,取得結盟,以進行階級鬥爭。結盟,首重需求的組合,了解對手需求,是結盟的唯一真理。 半澤了解結盟對象的需求後,同時提供實質、人性價值等兩種交換籌碼;「交換,須以實質籌碼做為基礎,先滿足結盟雙方的短期需求,再以人性價值感的籌碼做為強化結盟基礎的黏著劑,結盟關係才得以長期延續。」 再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解釋,人有五種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不同層次的需求間,不是種剛性結構,而是可以彼此交互疊合的,每個人各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優先順序也各不相同。 由此觀之,半澤能以資源弱勢之姿,屢屢從談判中勝出,有三個因素: 第一,提供多層需求,降低孤注一擲的風險:對談判對手來說,半澤比競爭者多提供了其他面向的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提供多重需求的好處是,不要單壓一注,降低自己對需求判斷錯誤的風險,並且有助轉移對方對於資源不足的注意力。 第二,摸石頭過河的需求探勘法:在談判前的資料蒐集不一定正確,半澤卻懂得隨機應變,在談判過程,從各種訊息中探知對方需求,修正先前假設,將需求的強度、順序進行排列,然後從最強烈的需求直接切入,依序分配說服內容,多管齊下。 在對情婦一役,半澤知道對方想創業,於是以貸款為誘因,但半澤也知道自己的誘因遠低於國稅局。他再從對話裡聽出情婦當初因身分無法貸款的痛,確認她的第一需求是尊嚴,於是用「不靠男人也可以獨立」喚起她為人的價值感,最後再賦予她自我實現的信心,終究讓情婦選擇物質條件差的半澤。 在飯店社長的第二役,對方是接班家族企業的男社長,不是情婦,所以沒有第二層的安全需求,半澤無法用利益交換做為籌碼。且根據過去的相處,半澤了解對方的需求在於尊嚴和自我實現,並且期待透過自我實現(振興飯店)來展現接班人的尊嚴;社長的需求順序,是自我實現優於尊嚴。但要對方犧牲接班人的尊嚴,勢必充滿恐懼,會讓對方縮手,造成談判破局。於是,半澤先用理性的評估降低恐懼,再搭配未來夢想,並強調社長個人價值感,從自我實現的角度全力說服,最後成功。 第三,換位思考,發現真正需求:萬一找不到談判對手的需求缺口?半澤的經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角色,對手在某個角色上沒有缺口,不代表他扮演其餘角色時沒缺口。 最後一戰說服主管倒戈,與前面兩場關鍵戰役不同,半澤在此面臨的挑戰是,談判的部長沒有需求缺口(他無視身為銀行職員的尊嚴,也已經自我實現),但半澤聰明之處在於,他立刻跳出銀行職員的思考窠臼,改從父親的角度換位思考,部長的需求缺口立刻出現:做好爸爸,希望帶給女兒幸福,半澤便用放話給媒體做為要脅,這招足夠一舉殲滅對方身為父親尊嚴和自我實現,馬上成功。 拆解「半澤說服方程式」可以看到,說服成功並不在於自己掌握多少資源,而是如何掌握對方的需求,包括需求的強度與排序;掌握以後,如何在談判過程中,讓對方預想需求被滿足時的獎勵,就是談判成功時。此外,所有的談判,若要能收到最大功效,威脅利誘只是基本功,最高招的還是喚醒對方的人性價值感。 更重要的是,當情勢對自己不利時,我們是否能夠像半澤一樣堅持努力到最後一刻,還是老早告訴自己不可能?這股頑強的執行力和意志力,是「半澤說服術」不可替代的核心精神。 |
現任的美聯儲副主席耶倫在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為伯南克接班人後,其政策思路受到普遍關注,在描繪耶倫領導下的美聯儲和伯南克時期會有何不同時,政策制定中的「最優控制」方法浮出水面,這套觀點是從去年耶倫的一系列演講中所提煉。
摩根大通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將這一觀點簡明扼要的總結為:這套方法的第一步是對經濟進行預測,然後提出寬範圍的宏觀經濟模型,以找到實現通脹和失業率與各自目標之間最小化的基金利率。
當前FOMC將長期的年度通脹目標設定為2%,失業率目標設定為6%。
在「最優控制」的前提下,美聯儲可以使用模型來計算通往目標的短期利率的最優路徑,只要失業率離目標的差距遠大於通脹,貨幣政策制定者就可以保持低利率,為調整騰出空間,儘管如此一來通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稍微高於目標。
耶倫在2012年11月的演講中具體闡釋了這一觀點,以下是摘要:
為了使聯邦基金利率與委員會設定的長期目標與平衡方法保持一致,我認為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縮小通脹率和失業率與個目標之間的差距,為了使聯邦基金利率達到上述目標,我們需要計算最優路徑或者最優政策。我認為美聯儲會遵循這種最優選擇的方式。
在下圖中,藍線代表最優政策,展示了政策結果的路徑,最優政策目的是完成一種平衡公式,即實現通脹和失業率與目標之間的差距最小化,同時在2016年早期前都保持聯邦基金利率在零附近。
到2018年都將保持聯邦基金利率低於基準線,這種高度靈活的政策路徑將會使失業率更快的下滑,與此同時通脹將會在幾年內略微超過2%的目標。
耶倫「最優控制」理論的要點是美聯儲將會採取更積極的立場對抗高於目標的失業率,同時暗示短期利率將會維持更長的時間。
不少人認為這樣的政策轉變將會成為耶倫任期內最顯著的標誌。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Vincent Reinhart提到,這在耶倫的思想中充當著重要的標尺。
高盛的經濟學家也將「最優控制」作為他們預測美聯儲在2016年前都不會加息的原因之一。
但耶倫本人也提到,「最優控制」的方法可能是有益的,但這些分析依賴於對特定的宏觀經濟模型的選擇以及簡單的假設,這些假設可能是非常不現實的,因此不會輕率的將這種方法過多的應用到政策制定中。
但是摩根大通的Feroli提到,在某種程度上FOMC已經採納了「最優控制」的方法。他在一份紀要中寫道:
最優控制的政策並非是耶倫的發明,每次FOMC開會是各種不同的政策選擇都會被準備在一本「藍皮書」裡,實際上至少在2005年,FOMC的藍皮書上就已經出現了制定聯邦利率的最優政策路徑,下圖便是2007年12月FOCM會議上公佈的「最優政策」。
因此將最優控制看做是耶倫的政策發明是錯誤的,只能說這是美聯儲一以貫之的政策方法。
但耶倫想推動FOMC的政策制定朝這個方向發展也有不少難度,法興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提到,
耶倫可能會面臨FOMC內部的強大阻力,美聯儲預期美國經濟會在2016年晚些時候「全速前進」,那時候還保持零附近的利率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而混亂的長期通脹目標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出台更激進的緊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