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論曾廣標關於天溢果業(0756)的言論之不當之處(正式完成)

這篇東西為了推這隻股不惜歪曲事實,把真實意圖扭曲,寫出來簡直是不負責任。因今日較忙,我只列他上星期一和今日寫的文章的問題如下,今個星期稍後才談談他那些問題。

1. 但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現今進入豐收期,股價回落至一元四角卻顯得不合理了,我預期今個年度公佈全年業績後,天溢的市盈率會下降至四倍或以下,下個年度可維持雙位數字增長,所以,只要派息改善就成了。

前面講它毫子股,我同意,這是事實。他產量的確增長,但看看今日clcheung 的評論,實際上利潤未必樂觀。並引錄其博的圖表

他說「今日看到橙汁期貨大插水穿底,不知天溢的業績今年會如何?農業股有時真是複雜得很。一月橙汁期貨沖頂時又話巴西農藥問題令到供應減少。而家大插水,又話係需求大減。」
attachment

後來曾先生稱,「什麼橙汁期貨價格大波動影響盈利?橙汁期貨價與其他農產品一樣,近年常有大上大落現象,是不是所有橙汁股都應跟貼橙汁期貨價格而變動。但不是說是老千股嗎?則只需做條數出來,又何需理會什麼橙汁價格?」

我作以下的澄清:
「根據這份由安信證券的報告所稱,都是用橙汁期貨,難道你想告訴我它不是用這個國際公允價格,是用一個你我都不知道,只有它知道的價格來計價,別要忘記,你自己說可口可樂是它的大客戶,如果價格過份偏離,你應該會明白會有甚麼事情會發生。

一是就是它用了特別的方法過過手賣去製造盈利,一是就是它用了一些非公平手段去爭取這個價格,前者是屬造假,後面在國際公司的標準來講,應該不太允許吧。

另外,這間公司賣果汁的毛利率高達30%,別忘記它只是一個較大的代工商,毛利應該不致於偏離同業太多,另外這麼好的利潤,在國際公司應該不太可能吧,這麼貴,我寧願進口吧。」

所以,講到底,橙汁價格下跌,會影響公司的營業額,甚至利潤,反之亦然。如果他在這個背景下,還表現堅挺的話,相信大家自己知道這隻股或有造假的嫌疑。

2. 我預期今個年度公佈全年業績後,天溢的市盈率會下降至四倍或以下,下個年度可維持雙位數字增長,所以,只要派息改善就成了。

根據這幾年數字,上下半年的盈利分佈如下,很顯然的,下半年盈利確實較上半年差:


以平均數的計法,大約是5倍左右,但是大約以最悲觀的計法計算,計法如下。


這幾年,公司不停發行購股權,又有人行使購股權,盈利會被大幅攤薄。正如大廢柴先生說這些股票的主席是好老闆的事例,這隻股下場大家都知,至於其他所述的疑點亦和此股甚似。

2. 不過,天溢確實是中國可口可樂濃縮橙汁的主要供應商。... 如果可口可樂不是大客戶,天溢早就被告上法庭關門大吉了,故此,天溢的業務是真實的,及能長期為可口可樂和其他名牌客戶提供足夠及多樣化的濃縮橙汁產品,同時,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天溢有重要的競爭對手,是獨特的商業模式。

量多未必利大,如果利大,自不然有更多對手。

內地的東西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賺錢,其他公司很快就趕上來競爭,根據上面的報告稱,天溢已經佔全中國橙汁銷售的75%,未來市佔率或者未必有重大的增加空間,但對手見到天溢利潤這麼深,難道會不進去分一杯羹? 另外,可口可樂也不是傻的,如果它見到天溢利潤這麼高,自不然會壓些價,這也使利潤率會下降,直至他認定的數字為止。

我無否認天溢的業務的虛假,但是它利潤實在太深,但如果說是提供利基型產品就可以提高利潤,這確是,但正如上面所述,只要中國商人知道這是賺錢的,產能就會快速增加,利潤亦自不然會下降,所以提供利基型產品只是延緩毛利率下降的速度,除非他那些生果能夠快速生長,甚至不用種子,不用成本地種出來,那毛利就會維持穩定了。

長期來說,利潤率應該持續下降,直至削到見骨,但產能仍會不斷增加,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管理層的功夫必不可少。

3. 天溢的現金流不錯,但長期不願派息,理由是要趁橙汁市場興旺擴大投資,希望未來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濃縮橙汁龍頭。

至於擴大投資,我翻過由上市招股書和至今的年報,數字正如下述,其實每年現金不斷增加,但年年抽水,不過現金缺口是無甚的,每年的缺口最多只是4,000萬人民幣,但去年卻估計至少有1.4億人民幣可供運用,所以現金未必緊張。但是,這每年的抽水卻是這個數的一倍,當中的錢就可以派息,但不知公司為何不派息。那公司的錢去了哪兒呢?



 就非綜合報表可見,公司的現金不由公司持有,應該透過旗下公司持有,也都估計應該在中國內地,不過大家知道上面提及的股票也是一樣現金多多,年年抽水,所以我估計,他們的現金是被挪用了或被製造出來,實際上帳面可能沒這麼多現金。

4. 然而,不派息影響股價,特別在民企風暴期間,更使一些投資者擔心天溢的帳簿是否真實,因此,我在不同平台都曾提出,無論有甚麼發展大計,都宜有穩定的派息政策,例如把派息比率訂為3成半。若管理層從善如流,應有助提振股價。

他應該做了不少廣告,基金經理也應該見過不少,況且現金也很多,營運所得和資本開支基本上相抵,又每年抽到水,這些錢就可以派息。但它他還要發行高息債去填回之前的需要還的錢,可見其資金不是看來這樣充裕,那麼為甚麼一早可以從善如流也沒有去做,聽你曾先生一人所言就去做呢? 所以問題就在此。

何況,根據安信證券指出,「由於未來公司將有較大資本支出,我們估計公司直至FY6/2014 都不派息,保留資金作業務發展。」,筆者不知道他是否有資本支出,但是以其情況來說,應只能維持不派息或低派息,這不是好的現象。

5. 如今,獲得中信集團旗下的基金認購可換股債券,將使天溢的現金流變得更佳,有足夠資金用於業務發展及回饋小股東。因此,我視之為好消息。


筆者翻過了這間上市公司的公告,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筆者相信曾先生還沒發現,所以還這樣堅持。

2010年5月14日,紅杉基金旗下的投資基金宣佈認購2,2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換股價2.2元,年息4%,年期2年,到期則要以110%贖回股份,並在2010年5月28日認購完成,即到期日是2012年5月28日。

相信是因為民企風暴的原因,紅杉基金只想收回現金,故不願延期以他的帳面上現金,應該就不用籌錢的,但是估計實際上公司現金水平是不充裕,故近期這公司不斷地做公關活動,想籌錢還債,但他一來是福建股,二來是民企,三來更是高危的農業,所以根本無人理睬,但還款期就逐漸迫近,所以就臨急和中信資本簽訂認購可換股債券協議,短短一星期就現金過帳,但是計上其他利息支出,或許只剩下數千萬,計及未來的利息,對現金流可能是負面的。至於認購人,相信曾先生在寶峰(1121)會看到,這隻爆了也看到。

筆者猜度,3年後公司應該如法炮製了。

但公司需要還的錢只是1億多,他手上淨現金4億,應該足夠支持,為甚麼還要借高息錢,一來可能是現金管理不足,二來可能現金不如帳上這樣多,前者代表公司財務管理不良,後者筆者相信不用說了吧。

6. 有些不良公司在股價跌至低谷時發行可換股債券或票據,認購者身份不詳(個別甚至包括發行給大股東),而換股價格表面上較股票市價雖不算低,但實際上較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如此這般的財技,將使小股東的權益大幅被攤薄,而大股東實際上是以超低價增持了大批股份。

完全未明白老千股的原理,遊戲不是這樣,如果要損害公司權益,發行新股加供股更快,不用搞這麼多麻煩東西。

如果發行可換股票據,其屬可轉換證券的範圍,所以根據上市規則13.36.2(b) 稱,他最多只能發行20%的股票,折讓不得多於20%,另外,認購者只有持有未擴大股本的5%,或人數少於10人,就需要披露姓名。至於發行新股在發行價格和股本方面有相差,但人數只需6人,由此,你可以見到發行新股還是發行可換股債券的規限誰較緊。

但最毒的應該是配股先供股,根據我之前的這文章所述,可以先用盡一般授權限制,取得16.7%的擴大股本,然後利用供股的限制,把供股比例用盡2供1,價格可和現價大折讓,避免使市值增加50%以上,這就不用股東批准。

由此這就能完完全全趕絕股東,使到無人供股,就取得逾半的股權。用不著搞看來這樣低招的集資方法,又不能以最低成本股權集中,所以我覺得曾先生是完全不瞭解上市規則。不過呢,這就換來就是股東以腳投票,這上市公司就自廢未來的集資功能了。

所以上面曾先所該說的這段東西完全沒有道理,可完全無視。

7. 天溢每股帳面資產淨值約為港幣1元,低於市價和換股價,因此,我認為今次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條款,對小股東公平合理。

如果相對之前的資料再看,條件完全對於公司處於不利地位,為何還要這樣做,公司對現金流管理這樣差,根本就不是一家好公司。我做了一個表如下,你可以看看這兩年的條款的差別,前者取向是股價上升,後者根本都是想收利息。


所以我建議今次當曾廣標說笑話就算,如果曾廣標本人或他的讀者有意見,歡迎過來討論,我會一一解釋他原因完全站不住腳。曾先生還要堅持的話,那筆者只好祝你好運,大家千萬不要聽他這一次,因為這隻股完全重複以往其他福建股票的所作所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3

熔盛重工收購全柴動力正式「爽約」 或將面臨投資者索賠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2768.html

週五,全柴動力(600218.SH)發佈公告稱,熔盛重工(01101.HK)8月17日已向證監會申請撤回「向全柴動力除全柴集團之外的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股份的要約的行政許可申請材料」。目前,雙方正積極協商後續方案及事宜。

久拖不決的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事件,終於有了一個結局。這樣的結局,正是投資者擔心發生的。而熔盛重工的違約,也將面臨投資者的反擊。

收購事宜曾一拖再拖

事情還要追溯至2011年3月16日,全柴動力發佈公告稱,全椒縣政府將其持有的全柴集團100%股權在安徽省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

同年4月28日,全柴動力公告稱,熔盛重工以投標價21.49億元中標,雙方於4月26日簽訂了《產權交易合同》。熔盛重工將受讓全柴集團100% 股權。因全柴集團持有全柴動力44.39%股權而觸發要約收購30%的紅線,熔盛重工因此向全柴動力其他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書,擬以16.62元/股的價格 收購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55.61%的全柴動力股權,總收購金額為26.19億元,為此,熔盛重工已經將6.4億元繳納給安徽省產權交易所,另有5.23 億元存入中登公司,作為本次要約收購的履約保證金。

2011年8月,熔盛重工取得國務院國資委和商務部反壟斷局的批覆文件,要約收購「勝利在望」。但與此同時,全柴動力股價卻跌破16.62元/股的收購價,出現巨大套利空間,各路資金和散戶湧入全柴動力。

2011年第三季度,基金持股比例為1.74%,2012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上升至5.73%。至6月30日,基金持股數略有下降還是達到了 5.13% 。一季度報顯示,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從第三位開始均為機構投資者,興業全球視野基金、東方證券、長江證券及眾多陽光私募參與其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委批覆即將於今年8月26日到期。全柴動力7月17日公告顯示,熔盛重工並未向證監會上報相關補正材料,而是尋求「延期收購」,讓市場嗅到了故意拖延的意味。

一位從業6年的國際航運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熔盛重工巨大的現金流壓力或許是其放棄收購的原因之一。其三大主營業務中有95%是造船業 貢獻的,航運業是週期性行業,目前全球航運業不景氣,作為全球航運業晴雨表的波羅的海指數持續走低,新船成交繼續低迷,短期內市場回升的可能性較小。此 外,受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疲軟影響,很多船廠新簽船舶訂單的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由原來的交船前預付80%下降到20%~40%,一般簽約款從以前的 20%下降到5%~10%。從而導致船廠營運資金需求大幅增加,這也對熔盛重工的業績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而執行收購全柴動力的江蘇熔盛此前曾通過銀行間 市場募資20億中期票據,據募集說明書披露,截至去年9月,公司資金缺口為41.35億元。

此外,截至上週五收盤,全柴動力股價已跌至9.02元/股。相對於16.62元的要約收購價,已經跌去45.73%。在這一背景下,繼續執行要約收購對於已經陷入行業困境的熔盛重工來說,是非常大的賬面浮虧和現金流壓力。

或將面臨投資者索賠

「下一步我們會通過法律途徑去索賠。」全柴動力浙江的一機構投資者稱,目前已經諮詢了律師,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相關規定,投資者可以要求熔盛 重工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相應損失。維權的過程肯定會很艱難,所以投資者應該聯合起來,一般的散戶跟在機構投資者後面,委託代理。

「熔盛重工與全椒縣政府簽署《產權交易合同》觸發要約收購相當於是與全柴動力全體二級市場股東締約,它沒有履約投資者可以要求索賠。」投資了全柴動 力的浙江寧聚投資管理公司稱,強制要約收購制度是舶來品,其核心是保護目標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使得中小股東在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擁有公平退出機 會。此外,機構投資者對於套利機會的把握正是基於雙方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協議作出的,與散戶豪賭ST股有著根本的區別。

「有輿論將2008年香港匯科要約收購深深寶A、B股失敗一事與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相提並論,但我認為兩者並不相同。」申銀萬國溫州營業部諮 詢總監陸潔華表示,香港匯科的收購沒有通過商務部等部門的審批,但是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股份,商務部、國資委均批准了,跟全椒縣的合同也簽署了,履約保 證金也付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且,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因為這起收購發生了巨大的波動,投資者沒有想到,最後關頭,熔盛重工會自己撤回收購,如果這種 模式可行,又不用付出代價,那它就可以操縱股價了。

且有投資者稱,在全柴動力對要約收購進展的關鍵公告時間點上,二級市場股價曾經出現大幅異動,根據雙方談判時間、買賣營業部所在地和關鍵時間點等信息分析,懷疑與張志熔有關。

還有投資者向記者透露,投資者已經就上述情況向證監會和安徽省政府、國資委等部門進行舉報,內容直指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信披前後矛盾,以及故意拖延阻止《產權交易合同》生效,涉嫌虛假陳述、內幕交易。而證監會已經正式受理該舉報,並答覆將在60日之內出示調查結果。

而不久之前的7月底,張志熔還被曝出遭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其控制的離岸公司在中海油(00883.HK)海外併購案中涉嫌內幕交易。雖然熔盛重工總裁陳強一再強調「此事與上市公司無關」,但這一負面信息還是遭到了評級機構的「用腳投票」。

而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律師則認為,熔盛重工主動撤回要約收購申請,確實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誠實信用規則。在國資委和商務部已經批覆同意轉 讓的情況下,熔盛重工與全椒縣政府的股權轉讓合同已然生效,顯然熔盛重工已經構成了對全椒縣政府的違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但對於全柴動力的其他投資 者而言,其要求主張索賠或者維權可能具有一定法律障礙。首先,從《合同法》角度來看,要約收購還沒有正式開始,熔盛重工與投資者尚未形成要約收購法律關 係。投資者無法主張收購方撤回要約的違約責任。至於追究締約過失責任,難以證明: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的人包括所有的證券投資者,並且,要考慮全柴動力股價下 跌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是否都是因為取消要約收購造成的。

但是,如果證監會立案調查並出具處罰結果了,投資者可以據此提出虛假陳述賠償訴訟。

「建議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大力懲處不誠信的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臧小麗說,「我國證券市場存在違法成本太低的問題,儘管要約收購的本意是要保護公眾投資者,但中小投資者依然處於弱勢地位,權利受到侵害卻難以受到保護。」(本報記者杜卿卿對於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60

中郵速遞明年正式上市 自降身價欲分享千億蛋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4/yMNDE5XzU0NzEyMA.html

 電商業務的發展帶動了國內快遞業務的春天,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郵政行業運行情況,2012年1月至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8.3億件,同比增長52.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38.1億元,同比增長38.9%。

在這樣巨大的蛋糕利益面前,傳統的物流公司中郵速遞(中國郵政集團控股)也開始蠢蠢欲動。近日傳言中國郵政EMS業務將自降身價參加電商開展的「11.11」光棍節活動,借此以低價策略爭奪快遞市場份額。

此外,中國郵政集團控股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郵速遞)首次IPO已經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成為國內快遞業第一股。中郵速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將於明年正式上市。

中郵速遞自降身價參戰以及上市後帶來的資本優勢是否會對其他民營快遞公司產生衝擊?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郵速遞改變傳統運營方式,降低收費價格、轉變服務態度、提升運營效率,這將會對民營快遞公司、甚至整個快遞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但中郵速遞自身存在諸多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因此對民營企業的衝擊不會太大。

前三季度國內快遞業務

同比增長近40%

「電商的發展促進了快遞業務的發展,尤其是淘寶、京東等電商開展的促銷活動,更是導致快遞業務的迅速增長,」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呂謀篤在接受《證券日報(微博)》採訪時表示。

其中,6月份以來,包括京東、蘇寧易購(微博)、天貓(微博)、亞馬遜(微博)等電商企業先後掀起價格大戰,電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下游快遞業務收入大幅上漲。

據國家郵政局2012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月至6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額超越2010年全年業務完成水平,累計同比增幅達51%,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同比增幅達39.7%。國家郵政局表示,第二季度以來,受電商促銷活動影響,快遞業務的快速增長趨勢愈發顯著。第二季度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達54.6%,環比增長7.9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達41.2%,較一季度提高了3.1個百分點。其中5、6兩月的當月快遞業務量超越去年旺季水準,逼近5億大關。

此外,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1月至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8.3億件,同比增長52.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38.1億元,同比增長38.9%。

中郵速遞欲轉身

分享近千億「蛋糕」

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6.7億件,同比增長57.0%;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58億元,同比增長31.9%。按照這一增長速度,2012年整個快遞服務業收入或增至1000億元。

面對這一巨大的誘惑,一直奉行價格「高端戰略」的中郵速遞也開始躍躍欲試,試圖轉變戰略分享這一「饕餮」。

中國郵政集團是中郵速遞的控股股東,公開資料顯示,中郵速遞在2009年9月從中國郵政集團剝離,目前擁有EMS和CNPL品牌。

從9月底開始,社會上就開始傳出中國郵政EMS大幅降價的消息。有消息稱,執行了多年的「首重20元」的EMS標準快遞,將在國內多個城市降至12元,同時針對電子商務快件推出「1千克以內每票8元」的價格。

對於這一傳言,《證券日報》致電中郵速遞,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這屬於公司的戰略問題,高層還未透露相關信息。

對此,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呂謀篤認為:「如果這一屬實,對於中郵速遞來說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他表示,中郵速遞降價、轉變運營戰略有利於公司的發展。他認為中郵速遞做快遞業務有著天然的優勢,中郵速遞在網點覆蓋面較廣,這非常有利於該公司的規模效應的形成。

呂謀篤向記者表示,「國內的電子商務發展很快,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購物方式,這是發展的大趨勢。中郵速遞如能轉變戰略,利用其自身的資源和優勢,任何快遞公司都不可能跟其相比。」

業內人士:

不會對民營快遞產生影響

中郵速遞的戰略轉型和上市融資會對其他民營快遞公司產生多大的衝擊?

「中郵速遞背靠中國郵政本身就不缺錢,該公司上市之後只不過是將融資的方式從銀行貸款轉移到向股民融資。一個從不缺錢的公司如果不轉變公司戰略和運營效率,而只是轉變了融資的方式,這不會對民營快遞公司產生多大影響。」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快遞公司高層向記者表示。

多年來,中國郵政的營運效率和服務態度一直受到詬病。而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快遞公司高層認為民營快遞企業運營效率高、服務質量高,更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民營快遞公司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地增長。

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均呈持續擴大趨勢。其中,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比重達72%,較上年同期提高7.6個百分點,較上年末提高4.4個百分點;民營快遞企業業務收入佔全部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達57.2%,較上年同期提高10.7個百分點,較上年末提高7.8個百分點。

面對不斷做大的快遞市場蛋糕和不斷下滑的市場佔有率,中郵速遞此次自降身價的原因也由此可見。

中郵速遞的成功過會,將成為快遞業的第一股。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快遞公司上市春天的到來?

上述快遞公司的高層表示目前該公司並沒有上市準備。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營快遞公司雖然發展很快,但是由於行業自身屬於資金和人力密集型企業,很多項指標達不到國內上市的標準。此外,目前海外環境較為低迷,也不利於國內民營快遞公司上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相比中郵速遞,民營快遞公司十分缺錢。面對進入門檻較低、行業競爭激烈的局面,許多民營快遞公司對資金的渴望程度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39

zkiz 3萬倉記(1): 正式成立

很久之前,有網友提議筆者開一個類似實戰倉的東西,以吸引讀者。但是以個人情況來看,因為該組合是筆者身家的絕大部分,我不想以自己私人財產以示人,況且如果要交代,我怕會做太多決定,更多機會會做錯錯決定。我也不想開個虛擬倉,因為我覺得太虛假,沒實錢玩就好似無乜代入感,做下做下就好似呃緊人,所以這也不太適合,最後就把計劃放在一旁。

正如之前幾篇文章所說,其實zkiz.com得來的錢我一直沒有動用過,一賺到錢,筆者就全部放在壇主的戶口上面,我一直都想把這些錢進行投資股票用途,但因為你忙我也忙,且資金太少,所以也沒有在意。最近因為一些關係,又得到一筆不少的錢,終於儲夠3萬元,也就是我在大學時投資起步一年後所儲到的錢,於是決定把這個計劃付諸實行。

其實在去年我和壇主已經在一通開了一個以他名義的股票戶口,但是他好搞笑,一年來都未拿到密碼啟動戶口,也不理會,最近收到這筆錢後,終於搞好一些手續,把戶口開通,然後把這3萬塊打入戶口,進行股票買賣。但我詢問過壇主,他不想另開一個戶口分開私人同壇內的交易,不過如果我要求的話,他會幫我在這3萬元未用盡之下買賣股票,且會按未來的交易費用計算回報。

因為下年筆者未必這樣有空,沒時間準備太多的文章,所以我決定利用這個倉作為長期主題,把這個博客儘量寫下去,並已經執行一項買賣,還有一項未購買。

但這兩隻股票,未執行的一隻我私人也持有,但執行那一隻就是在2012年12月13日購買,理文手袋(1488),因為我自己也想買,所以我買了之後才會寫原因,但未執行的這一隻我暫不披露。

下個星期如有時間,除談談這一隻股票之外,我也談談我做這個倉的投資理念。

本周執行交易:
1. 於2012年12月13日購買1萬股理文手袋(1488),一通手續費18.3元,合計動用10,018.3元。

組合情況:  (於2012年12月13日開倉,情況是2012年12月16日)
1. 持股 9,900元
(a)  理文手袋1萬股 @ 99仙
2. 現金 19,981.7元
3. 倉位總值 29,881.7元 (-0.39%)
4. 恆生指數 22,605.98 (+0.71%)
5. 領先/落後市場: -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306

上網本5年生命宣告終結:華碩宏碁正式停產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770.html

據英國《衛報》報導,最後倆家製造上網本的廠商華碩和宏碁宣佈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製造上網本,曾被認為是PC市場未來的上網本5年生命就此終結。

在2012年的結束,標誌著這款曾被認為是PC未來之星的上網本生命的結束。而在2009年,美國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還對其持有相當樂觀的態度,稱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並預測2010年上網本的出貨量將達1.39億台。

事實上,2013年上網本的銷量幾乎為0。台灣科技網站Digitimes發佈消息稱,2007年推出第一款上網本Eee PC的華碩宣佈2013年1月1日起不再生產上網本。這就意味著待上網本庫存銷售完畢之後,上網本就要和大家說永別了。

華碩和宏碁是最後倆家製造上網本的廠家,之前三星、惠普、戴爾都加入到這個陣營,不過它們很快又轉向了平板的製造而停止生產上網本。華碩和宏碁將目標市場定在南非以及東南亞,但是很顯然這個市場正在被智能手機及廉價Android平板所侵佔。

宏碁在2012年9月份時還表示,不管聯想、戴爾、華碩是否退出生產上網本,自己都要繼續到底。但是目前看來,宏碁也作出了產品調整。

而為上網本提供處理器的英特爾表示,將繼續生產低成本、低能耗、長續航的凌動處理器。

上網本四大殺手

導致上網本衰亡的四大殺手分別是:PC市場其他競爭對手出現例如超極本、經濟形勢、上網本價格優勢被削弱、iPad引領下的平板設備湧現。

PC市場競爭對手不斷湧現

其實在上網本推出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5月份,那時候iPad還不知為何物,英國《衛報》專欄作家傑克•斯科菲爾德(Jack Schofield)就撰文指出上網本的光環正逐漸消退,「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分析公司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09年第一季度上網本銷售量同比增長556%,但是環比卻下降了26%。同期全球筆記本銷量環比下降24%,這說明上網本的銷售量也出現下滑趨勢。

斯科菲爾德還指出,導致上網本銷量下滑的一個關鍵原因是,Linux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期待能在上網本上運行一系列的PC軟件,而Linux並不兼容,這就使製造商不得不轉向Windows XP系統。而這樣一來,當上網本安裝上Windows XP系統,配置上10或12吋顯示屏、160MB的硬盤,其價格優勢相比較普通筆記本而言就不再那麼突出了。

上網本給用戶的期許便是:更輕便、更長續航、能夠運行所需要的軟件。但是隨著PC市場產品不斷完善,上網本的優勢被慢慢削弱。儘管還沒有產品能直接和其價格媲美,但是一些低端的筆記本可以提供更大的屏幕、更大的存儲量,這些優勢也會漸漸的將上網本的價格優勢所埋沒。

因此,售價更低的筆記本電腦是上網本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濟形勢

上網本誕生之時恰逢全球經濟衰退。2008年信貸危機導致了大批銀行的倒閉。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PC市場出貨量經歷了連續三個季度下滑。而之後2009年第四季度之後才又出現了的增長,這種增長只是相較上三個季度。從經驗來看,PC市場出貨量與經濟形勢是成正比的。

即使經濟不景氣,2008年至2009年上網本的出貨量增長盡頭十足。直到2010年年初,市場研究機構IDC高級分析師大衛·達烏德(David Daoud)向科技媒體《PCWorld》表示上網本的銷售量急轉直下,從第一季度200萬台下降至年末第四季度時的150萬台。2011年第四季度,美國上網本的銷售量已經驟降至75萬台。

全球上網本也出現了類似下滑趨勢。全球上網本出貨量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900萬台下降至2011年第四季度時的620萬台。而同期PC出貨量卻增長了20%,這說明此次上網本銷售量下滑與經濟並未有多大關係。

上網本價格優勢被削弱

上網本最大優勢是什麼?當然是其價格,當初的Eee PC售價僅為199美元。但問題是,這種定價留給製造商的利潤空間太小。一旦其採用微軟的操作系統,Windows XP授權費每台30美元左右;如果是Windows 7,授權費更是高50多美元。那麼製造商還怎麼盈利呢。

另外,正當上網本發展一路高歌時,意外事件又發生了。Windows 7定價過高以及市場向筆記本產品傾斜等一系列壓力導致PC廠商不得不謀求更高的利潤。而此後,蘋果又推出了iPad平板電腦。

iPad引領下的平板設備湧現

2010年1月份蘋果發佈iPad,4月份就開始發售。2010年年中,相繼多家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突然,平板熱潮就來到了,而上網本就顯得過時了。

上網本首先在美國市場上敗陣,這是意料之中,因為iPad首先進入該市場。不過諷刺的是,iPad價格比上網本要貴的多,而且性能也不見得比上網本好。iPad也無法運行Office,無法兼容一些Windows應用,沒有光驅,硬寸也有限。不過它確實比上網本更輕便,續航時間更長。

2012年2月,勝負已分。2011年平板出貨量為6300萬,而上網本僅為2940萬。而一年之前,上網本還是以3940萬台領先於平板2300萬台的。

據IDC預測,2012年平板出貨量將達1.22億台,而上網本出貨量已經不值得探究。IDC還預測2013年全球平板出貨量或達1.72億台,而上網本,毋庸置疑,除了庫存清理的部分,銷量肯定是0.

總結:上網本,終究是一款PC

上網本5年生命,短暫而有趣,從開始被認為是PC未來的希望,到最後被認為是幫微軟賺錢的設備。售價低再加上Windows授權費過高導致上網本走向絕境:與價格稍貴一點的筆記本比,配置參數低,製造商無利可圖;與不斷湧現的平板相比,電池續航能力以及便攜性又不夠。

所以,永別了!上網本!你的出現讓我們興奮,但終究你還是一款P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88

老是忘了這個演員到底叫什麼名字?Google 大神知識庫正式進軍電影內容!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59.html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

看電影時,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演員,一直想不起他的名字,但好像有在哪部電影裡軋一角,或者和某個女星傳過誹聞……,疑問在腦中盤旋,揮之不去……。

別擔心,Google 大神會幫我們解決一切的問題,Google 在 play market 上發佈了可以即時秀齣電影相關資訊圖卡的應用程序。

人臉和聲音辨識技術,搭配無敵資料庫

這個由 Google 新研發的應用程序,主要使用在 Android 的平板上(目前也只支持 Android)。當你在觀賞電影時,按下停止播放鍵,就會有演員資料、音樂等相關的訊息自動彈出。

相關資訊會像卡片般,在電影停止時彈出至螢幕的右手邊,而在演員的臉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提示圈,點選臉孔後就彈出該演員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都是透過人臉辨識、和聲音辨識的技術,從 Google 龐大的知識庫找出最符合的訊息。

不過這樣的動態提示圖卡應用,也不是在 Google 的服務上第一次出現了。之前這樣的技術也出現在 Google Book 過。很明顯的,Google 想要把他們辛辛苦苦建立的傲人資料庫放在任何他們可以放的地方。

配合平板,讓服務到達

Google 除了在龐大資料庫的優勢外,還有行動裝置的佔有率。Google 宣稱,未來數以百計的電影裡都會出現這些圖卡的蹤跡,但這項服務目前只在美國提供,而且只有搭載 Android 4.0 或以上版本的平板電腦才能使用。不過,Google 打包票會讓更多的國家和更多的裝置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簡單來說,可以把 Google 這個新研發 App 進入市場的模式,歸納為:

龐大的知識庫 => 篩選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 讓服務到達消費者至於這能不能引起市場轟動,或讓 Google 從中得到利潤,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75

雅虎正式宣佈以11億美元收購Tumbl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01

雅虎週一正式宣佈,以11億美元現金收購博客服務公司Tumblr。

這筆收購將用掉雅虎五分之一的現金,是Marissa Mayer去年七月擔任雅虎CEO以來的最大一起收購。

2007年成立的Tumblr公司位於紐約,其擁有1.05億個博客,上個月擁有130億頁面訪問量。

Tumblr的創始人,26歲的David Karp將繼續執掌他的公司。

以下為雅虎公司的官方新聞稿:

I'm delighted to announce that we've reached an agreement to acquire Tumblr! 

We promise not to screw it up.  Tumblr is incredibly special and has a great thing going.  We will operate Tumblr independently.  David Karp will remain CEO.  The product roadmap, their team, their wit and irreverence will all remain the same as will their mission to empower creators to make their best work and get it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they deserve.  Yahoo! will help Tumblr get even better, faster.

Tumblr has built an amazing place to follow the world's creators. From art to architecture, fashion to food, Tumblr hosts 105 million different blogs.  With more than 300 million monthly unique visitors and 120,000 signups every day, Tumblr is one of thefastest-growing media networks in the world.  Tumblr sees 900 posts per second (!) and 24 billion minutes spent onsite each month.  On mobile, more than half of Tumblr's users are using the mobile app, and those users do an average of 7 sessions per day.  Tumblr's tremendous popularity and engagement among creators, curators and audiences of all ages brings a significant new community of users to the Yahoo! network.  The combination of Tumblr+Yahoo! could grow Yahoo!』s audience by 50% to more than a billion monthly visitors, and could grow traffic by approximately 20%.

In terms of working together, Tumblr can deploy Yahoo!』s person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search infrastructure to help its users discover creators, bloggers, and content they'll love.  In turn, Tumblr brings 50 billion blog posts (and 75 million more arriving each day) to Yahoo!』s media network and search experiences.  The two companies will als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dvertising opportunities that are seamless and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As I've said before, companies are all about people.  Getting to know the Tumblr team has been really amazing.  I've long held the view that in all things art and design, you can feel the spirit and demeanor of those who create them.  That's why it was no surprise to me that David Karp is one of the nicest, most empathetic people I've ever met.  He's also one of the most perceptive, capable entrepreneurs I've worked with.  His respect for Tumblr's community of creators is awesome, and I'm absolutely delighted to have him and his entire team join Yahoo!.   

Both Tumblr and Yahoo! share a vision to make the Internet the ultimate creative canvas by focusing on users, design — and building experiences that delight and inspire the world every day.

— Marissa Mayer, CEO of Yaho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0

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華開售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376

6月7日下午,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國內開售。下午四時,亞馬遜中國官網首頁主推新一代Kindle 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及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其中Kindle Paperwhite定價849元,16G版本和32G版本的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售價分別為1499元和1799元。

同價同款kindle閱讀器也在蘇寧易購網站上線。此前據媒體報導,Kindle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主要為亞馬遜官方網站、蘇寧實體店和蘇寧易購。

北京商報》報導引述計世資訊分析師郭暢觀點稱,Kindle入華是為了打通亞馬遜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和內容服務全線。

此前,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Kindle電子書店正式上線,用戶可以在 iOS和 Android 平台設備上閱讀kindle電子書;今年4月,亞馬遜云存儲服務Cloud Drive上線;5月,亞馬遜上線「亞馬遜應用商店」。如今,kindle閱讀器正式入華,亞馬遜已經在國內成功打造涵蓋內容、軟件、硬件的服務系統。

對於亞馬遜Kindle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的電子書廠商早已開始佈局應對。

新浪科技報導,漢王科技7日下午宣佈,公司最新款電紙書產品——黃金屋乾光上市銷售,售價849元。報導稱,此舉意在阻擊剛剛在國內上市的亞馬遜Kindle產品。

漢王科技副總裁籍斌則表示,「希望能聯手Kindle做大電紙書市場,Kindle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無論對於Kindle,還是對於中國數字閱讀大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據前述北京商報報導,漢王科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雖然近年來亞馬遜Kindle水貨的氾濫已經對漢王的電紙書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國產廠商普遍還是希望Kindle入華後能提振國內不景氣的電紙書市場,同時帶來國內閱讀習慣、版權環境的改善。」。

而在平板電腦領域, 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在國內要面臨來自蘋果iPad mini、三星Note 8.0等產品的直接競爭。

網友:售價過高 望加強中文推送

截至6月7日下午17時30分,Kindle Paperwhite閱讀器在亞馬遜中國官網的評論已經超過600條。其中,有網友對Kindle亞馬遜的軟件配套提出意見,指出美國亞馬遜網站提供的內容推送軟件無法在中國亞馬遜網站使用。還有網友表示,kindle的推送功能是其特色,希望今後亞馬遜加強Kindle中文推送。

此外,有網友反映,Kindle Fire HD在華售價過高,指出同款7吋的平板電腦,在日本售價折合人民幣1007元,比國內便宜400餘元,希望未來能夠有打折促銷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89

星巴克正式關閉國貿商城店:咖啡巨頭用緊縮來應對危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47.html

6月21日,位於北京國貿商城一層的星巴克正式關閉,其門店員工分流到臨近的門店繼續工作。成立於1999年1月的星巴克國貿店是星巴克內地首家門店,身處北京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星巴克國貿店承載了不少周邊上班族的過往記憶。

據瞭解,星巴克撤離國貿商城一期,主要原因是租金過高而無法承受。有媒體表示,星巴克國貿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超過700萬元。而一位餐飲業選址人士表示,國貿商城一期店舖租金平均每月每平方米超過了1000元,以餐飲業的盈利水平實在難以承受。

不過,北京星巴克方面則表示,此次搬遷主要是國貿給了星巴克更好的位置,即入駐國貿三期新店。「比一期的老店空間更大,各種設施也更新一些。」星巴克相關人士稱,此次搬遷有利於顧客體驗。但不可迴避的是,國貿三期的客流量明顯弱於一期黃金地段。

縱觀整個行業,之前外資大賣場Tesco關閉上海鎮寧店、沃爾瑪關閉上海閔行店等系列案例反映出,城市核心區域過高的商舖租金已經超過大賣場所能承受的範圍,不得不向周邊區域轉移。而星巴克國貿店的搬離也說明:消化租金能力較強的餐飲業也難以抗拒核心地段的商舖租金。在經濟下滑、消費乏力的背景下,高居不下的租金已經成為商業健康發展的「殺手」。

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星巴克,正在採取緊縮戰略?!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了——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卻越來越忽視顧客體驗;報表越來越好看,但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對各種各樣的建議,舒爾茨根本不予考慮。如果妥協,儘管短期內會有回報,但是卻將漸漸侵蝕品牌的內涵。隨著公司的發展,星巴克必須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再次對其進行投資,再次專注於曾令他們取得成功的事情,而不是採取權宜之計。舒爾茨重返一線,親自掛帥首席執行官,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舖,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的士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2000年,霍華德·舒爾茨從首席執行官的位子上退下來,擔任公司主席。隨後幾年裡,星巴克不斷擴建門店,自信心膨脹,股價暴漲。當然,銷售利潤也不斷提高。

直到2007年,這一切停滯了。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在這緊要關頭,舒爾茨毅然決然重返一線,親自掛帥首席執行官,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舖,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的士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的下午,星巴克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同時讓美國的7100 家直營門店停業,為咖啡師們提供3小時濃縮咖啡培訓,以確保星巴克的顧客能得到一杯完美的咖啡。

暫時停業的7100家門店貼著相同的告示:

「我們致力於使我們的意式濃縮咖啡臻於完美。而這一切源於熟練,這也是我們全情投入雕琢自己技藝的原因。」

建設一個偉大而持續發展的公司需要有全局意識,並在關鍵時刻有果斷決策的勇氣。對於星巴克而言,2008年7月,是舒爾茨26年來首次面臨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刻。

600家門店。

這就是星巴克曾經在美國本土關閉的門店數量,是當初向董事會提出的數目的3倍。舒爾茨將預定關閉門店的名單看了一遍又遍:堪薩斯州的威奇托開張僅一個月的直營店;華盛頓聯邦路那家曾為顧客服務了18年的老店……幾乎每個主要城市都將至少失去一家星巴克門店。

星巴克是根據同店銷售數據來決定要關閉哪些門店的。如果計算出它難以實現應有的收益,甚至在改善運營模式或者經濟形勢走上正軌後,也無法扭虧為盈,就很可能將其關閉。

然而,有一項統計數據讓舒爾茨大為光火。所有待關閉的門店中有70%都是在過去3年中創建的,在激進的成長時期,星巴克竟然開了2300家門店。而這一次,他們將關閉近20%新開的門店!舒爾茨盯著名單上的600家門店,得到一個教訓:如果你把擴大規模看作成功,那麼這種成功必將會失敗。

星巴克增加關閉美國直營店的數量是變革戰略的組成部分。大約關閉600家表現不佳的門店,星巴克為改善長期利潤增長邁出了令人矚目的一步……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下午的1點零5分,恰好是太平洋東海岸股市收盤後5分鐘,星巴克發佈了這樣一篇新聞稿。星巴克關閉門店的計劃可以看作公司變革承諾的延伸,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在自掘墳墓。

現在,星巴克的緊縮戰略已經從美國延展到了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4

CFTC正式起訴Corzine 稱其與MF Global動用10億美元客戶資金有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396

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對MF Global前首席執行官Jon Corzine,及其前財務主任Edith O'Brien提出民事指控,稱他們在該經紀公司2011年倒閉前不當使用了近10億美元客戶資金有關。
Jon Corzine曾是高盛前董事長,並出任過新澤西州州長,美國參議院議員。他讓MF Global變身為一家微型投行的努力,最終卻因為下注歐債危機而令它破產。

CFTC在向法院控訴書中稱Jon Corzine「沒能盡職的監管MF Global高管,員工,和代理的業務活動」。

CFTC謀求對Corzine和O'Brien實施「數額不確定」的罰款。

CFTC已經要求MF Global返回錯誤使用的近10億美元客戶資金,該經紀公司同意監管方提出的1000萬美元罰款。

CFTC執法部門主管David Meister聲明稱:「起訴書旨在發出一條提醒,企業中任何級別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在每一天的每一分鐘內保證客戶資金的安全。」

2011年Jon Corzine錯誤押注歐元區危機的方向造成數十億美元虧損MF Global因此破產。

監管機構發現原本應該被隔離的數億客戶資金失蹤,外界對於遺失客戶資金的憤怒令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以及CFTC介入調查。

委員會報告指出,就在該經紀公司瀕臨破產前夕,MF Global從一個客戶賬戶中轉賬了2億美元,來彌補其在摩根大通的一個1.75億美元透支漏洞。

Jon Corzine一直以來否認自己指導了員工進行這筆匯款。他說自己曾對Edith O'Brien表示對向摩根大通轉帳憂慮。後者則援引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沒有在聽證會上回答官員的任何問題。

CFTC 5名委員之一的Bart Chilton認為:

「我認為這次漫長且耗費精力的調查將成為經紀公司業界的一個標竿,那些在MF Global造成大災難中損失的投資者會為我們在2011年萬聖節後的行動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