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餘額寶概念股連漲80%!互聯網金融令基金垂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123.html

上線18天,客戶數便突破250萬。在餘額寶備受月光屌絲族追捧的同時,兩家A股相關公司——金證股份和內蒙君正也被資金持續爆炒。昨天,兩公司雙雙發佈停牌公告,因股價連續大漲,公司開始進行股票交易異動核查。

在停牌之前的7月3日,為餘額寶提供技術服務的金證股份股價再創新高,收報14.81元,單日漲幅5.04%。而從6月17日餘額寶正式上線開始,金證股份在13個交易日裡已經四度漲停,累計升幅54.21%。

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內蒙君正更是瘋狂。該股在最近14個交易日中,6次漲停,1次漲幅9.67%。數據顯示,在餘額寶推出後,內蒙君正截至7月3日收盤,股價已經比6月14日上漲了78%,期間還挺住了大盤的連續跳水。

但值得警惕的是,為餘額寶提供軟件技術服務系統的金證股份,近年來受行業發展增速放緩影響,主營業務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今年一季度,金證股份剛剛實現扭虧,且業績扭虧並非來自於主營業務的業績上漲,而是得益於三項費用率的大幅下降。而據媒體報導,金證股份此次從天弘基金得到的服務費用,不過百萬元左右,儘管以後還會有後續服務費用,但是遠沒有市場期望的那麼多。內蒙君正雖然持有天弘基金36%股份,但天弘基金給其貢獻的利潤事實上也相當有限。

業內人士分析,天弘基金推出餘額寶產品,作為創新產品,給天弘基金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知名度,使天弘基金的無形價值提升。作為其大股東的內蒙君正,股價上漲在情理之中。但是短短10多個交易日,漲幅近80%,明顯炒過了頭。

■財經觀察

讓基金垂涎三尺的互聯網金融

「餘額寶」的成功推出,引發了電子支付和金融業的跨界熱議。儘管業內對其是否真正無風險還存在爭議,但「活期寶」、「現金寶」等產品隨後紛紛浮出水面。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正在一點點蠶食原本屬於銀行的領地。

我們先來看看支付寶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6月30日24時,上線僅18天,餘額寶客戶數突破250萬,累計申購投資額超66億元。天弘「餘額寶」也因此成為國內用戶人數最多的貨幣基金。

事實上,對於淘寶龐大的客戶群體,專業的理財機構基金們,早已對其垂涎三尺。前不久,泰達宏利基金官方微博發佈的一則招聘信息,就透露出其去淘寶開店的計劃。而據記者瞭解,積極推進淘寶開店,已經成為今年多數基金公司電商部門的重要工作。

只不過,由於淘寶自身繫統建設及銷售資格合規等問題,淘寶賣基金還有待時日。而證監會網站顯示,目前支付寶已經和37家基金公司簽訂了合作銷售協議。在期待牌照的同時,基金公司的淘寶網官方旗艦店,或許將在不久後正式上線。

馬云曾在《人民日報》談及自己對金融市場的憧憬:「今天做準備,10年以後才有機會。今天我們引進開放,可能會有問題,但是今天的問題就會變成10年以後的成績。」而專業的理財者們顯然已經看到,互聯網金融正在迅速崛起,火爆是早晚的事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16

中國概念股漲勢兇猛 是否有估值泡沫? Ricky

http://xueqiu.com/6654628252/24744863
中國概念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這波大幅上漲讓人歎為觀止,很多人會問,現在中國概念股是不是已經有泡沫了?我認為這段時間其實是中國公司價值修正的過程,前兩年由於中概誠信危機,中概整體遭到華爾街拋售,很多公司被絕對低估,是美股市場的一塊價值窪地,這輪上漲只是填平了這片窪地,但是尚不能得出估值有泡沫的結論。

這輪中概上漲有四大因素:1、美股是大牛市行情,股指創新高,美國的高成長網絡股漲幅也很驚人;2、中概誠信危機褪去,做空、VIE、跨境監管等警報解除;3、水往低處流,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資金流向美股中概;4、強勁的公司基本面,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一、美股是大牛市行情:股指創新高 高成長網絡股漲幅驚人
1、三大股指走勢強勁
截止8月5日收盤,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16.73%,創歷史新高;道指累計漲幅16.45%,創歷史新高;納指累計漲18.66%,創十年新高。
查看原圖
2、不僅僅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漲得凶,美國高成長互聯網公司漲幅也很驚人
查看原圖
二、中概誠信危機褪去:做空、VIE、跨境監管警報解除

中國概念股前兩年由於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誠信危機,遭遇海外投資者的集體拋售,股價在美股牛市氛圍下仍然暴跌,但是歷經兩年的洗禮之後,中概誠信危機已經褪去,主要表現有如下:

1、被做空風險降低:這兩年有50家左右中國公司由於不合規退市,讓可做空的中國公司大大減少,渾水、Citron等中概做空專業戶在後期攻擊分眾、新東方、奇虎等中國明星公司失敗後,做空的信譽度也受到嚴重的衝擊,渾水、Citron都明確表示當下做空中概很難。此外,還有泰富電氣、分眾傳媒、7天等質地優良的中國公司不甘低估值從美股退市,讓海外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概念股板塊。

2、VIE被海外投資者理解和接受:支付寶事件爆發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VIE非常擔憂,但是經過中國公司這兩年事件的反覆溝通,海外投資者基本理解並接受了VIE結構;

3、中美跨境監管有進展:東南融通事件後,中美監管層在跨境監管問題上進行多輪談判,2013年取得突破性進展,5月證監會、財政部與PCAOB簽署執法合作備忘錄,7月中國證監會完成了一家中概股公司的會計底稿整理工作,並已經通知美方準備向SEC提供會計底稿。

過去兩年的誠信危機讓中國概念股在美股牛市背景下超跌,當危機褪去後,中國概念股強勁反彈收復失地。接下來肯定也會有做空中概的聲音,但是要出現前兩年那麼強做空效果應該非常難。(常常看到有雪友因為某股漲得兄就空,期待股價暴跌獲得高收益,渾水、Citron前兩年做空前期大獲成功有特殊背景和原因,個人認為做空股票在證實其財務造假的前提下成功概率會較高,因為估值上漲去做空,風險相當高)

三、水往低處流:越來越多來自「中國」資金流向美股中概

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基本都在海外上市,國內A股創業板被爆炒,質地很一般的TMT類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後估值都高得離奇,而海外這些優秀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由於前兩年遭遇誠信危機,成了很好的價值窪地,加上近年有國內留到海外的錢越來越多,也就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力量關注到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在不少中國概念股的大股東名單裡,越來越頻繁地看到中國買方的身影。

以完美世界為例,完美世界前兩年由於一直沒有新遊戲推出股價表現低迷,但是2013年由於市場對dota2等遊戲期待很高,股價強勁上揚,今年截止目前股價已經翻倍。在完美世界的股東名單裡,我們可以看到復星國際很早就是完美世界的大股東,佔股9.39%,在2013年Q1有繼續增持至12.12%;國內另一傢俬募景林資產在2013年6月的公告中也披露持有4.85%完美世界股份。

景林資產在6月1日的sec文件裡還披露持有5.1%的諾亞財富股份。

在學而思的機構持股裡,可以看到國內的湧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截止2013年3月持有學而思7.2%股份,湧金還持有125萬股搜房、44萬股銳迪科等。

在唯品會、YY、奇虎的機構持股名單裡,可以找到具有中國背景的香港對沖基金keywise持股比例均不少。

6月份網秦宣佈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西京投資買入該公司250萬股ADS。

這些還只是由於美國監管披露要求浮出水面的中國投資者,相信實際買中概的中國資金應該更多,隨著更多國內資本流向海外,會有更多的錢選擇在海外上市的優質中國公司,相對國內A股同板塊公司,這些中國概念股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

(中國人買中國概念股,對這些公司相對更瞭解反應更快,投資決策鏈也更短,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中國概念股的信息不對稱。)

四、強勁的公司基本面: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先看海外漲得多的幾家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和基本面情況,可以發現這些公司股價的上漲並非脫離基本面無緣無故瘋漲,都和自身的用戶增長、產品創新、貨幣化能力提升有很大關係。

比如Facebook,2012年5月以38美元發行價IPO,但是市場擔心其用戶在遷移到移動端後,在移動端貨幣化有問題,後股價一路陰跌至20美元下方,直到2012年10月25日,Facebook公佈2012年Q3季報時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移動端的News Feeds廣告每天入賬300萬美元,該季度移動端廣告超過1.5億美元,遠遠超過此前分析師預期為4000萬-5000美元,瞬間讓投資者為Facebook的移動端貨幣化刮目相看,當天FB股價暴漲20%;2013年7月25日,Facebook公佈2013年Q2季報,營收和利潤全面超預期,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移動業務對Facebook總營收的貢獻很快將突破50%,進一步確認了FB在移動端的貨幣化能力,當日FB股價又是暴漲30%。

比如Yelp,2012年股價也很低迷,投資者擔心其PC端流量過度依賴谷歌,擔心其移動端廣告有問題,但是Yelp在2013年Q1和Q2連續兩個季度遞交超預期的季報,移動端貨幣化也取得突破性進展,Q2季報宣佈APP有1040萬用戶,59%的搜索請求來自移動端,40%的廣告在移動端展示,讓投資者相信Yelp是「「local and mobile」的贏家。股價表現,2013年5月1日公佈Q1季報後Yelp單日暴漲27%,2013年8月1日公佈季報後單日飆漲23.21%。(與Yelp類似的還有團購網站Groupon)

比如Zillow和Trulia,受益於美國房地產復甦,用戶增長、收入增長都很強勁,連續幾個季度季報超預期,2013年股價延續2012年的強勢,漲勢非常兇猛。以Zillow為例,2013年Q2該公司單個季度的營收達到4690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為530萬美元,付費的房產經紀人數為38807,而2011年Q1該公司的單季營收僅1126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 為105萬美元,付費的房產經紀人數為10710,這兩年Zillow股價增長背後是用戶、收入的大幅提升。

其他如Linkedin、Netflix、Shutterstock、Angie's List等等,引爆股價大幅上漲的時點都是季報公佈後,或財務數據或運營數據超預期,推動股價的大幅提升。

回到中國互聯網公司上來,這兩年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手游、電子化交易、在線娛樂、在線旅遊高速發展,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獲得了很好的成長,股價漲幅高的公司都有著強勁的公司基本面推動,有「產品和模式創新+用戶增長+營收和利潤增長」。

比如奇虎360,此前由於「安全—瀏覽器—導航」的商業模式不太容易被海外投資者所理解,遭遇空頭連續質疑,股價最低被打到15美元以下,2012年8月推出搜索業務迅速取得10%+的份額,讓投資者看到360安全產品和瀏覽器積攢的流量有更好的變現方式,奇虎股價開始飆升,同時,奇虎此期間還成功將PC端流量導到移動端,奇虎手機安全衛士、360助手這兩款產品均有兩三億的用戶規模,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渠道。同時奇虎的收入增長也非常迅猛,2013年Q1單季收入1.1億美元,淨利潤1750萬美元,相比兩年前2011年Q1單季收入僅2290萬美元,淨利潤660萬美元。奇虎股價飆漲背後是搜索的市場份額+移動互聯網的潛力+營收的高速增長。

比如唯品會,2011年「流血上市」時,由於投資者對唯品會這種沒有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擔憂,股價一直非常低迷,但是在唯品會連續幾個季度高增長的季報業績大超市場預期後,唯品會開始得到認可,股價開始節節攀升,2012年Q4唯品會首次實現季度扭虧,2013年Q1唯品會再度盈利而且利潤率提升,同時唯品會的用戶數、訂單量、銷售額均猛增,2013年Q1唯品會單季銷售額3.11億美元,毛利率23.4%,活躍用戶數280萬,訂單量880萬,相比兩年前2011年全年的銷售額只有2.27億美元,活躍用戶149萬,總訂單量727萬,唯品會2013年Q1單季的業績就超過2011年全年。

比如歡聚時代,YY語音平台聚集了海量用戶,早期在網遊行業找到盈利途徑後,又開拓了在線音樂表演這一新的商業模式,2013年Q2歡聚時代自YY音樂的營收達到人民幣1.706億元,付費用戶人數同比增長173.7%至63.5萬,該業務的表現遠超此前市場預期,而這項業務離其推出僅僅只有1年多的時間,顯現出野蠻的成長性,YY近期還和湖南衛視達成獨家合作將《快樂男聲》帶到YY互動平台,顛覆了該傳統電視選秀節目的玩法,YY已經成為中國實時在線互動娛樂的重要平台。此外,YY的在線教育、在線會議等均有發展和挖掘的巨大潛力。YY用良好的產品體驗聚集海量用戶後,開闢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收入和盈利能力飆升,推動公司估值大幅上漲。

五、中國概念股是否存在泡沫?
中國概念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這波大幅上漲讓人歎為觀止,很多人會問,現在中國概念股是不是已經有泡沫了?從前面討論的4點來看,中國概念股這輪上漲是在「美股牛市背景+中概誠信危機期間逆勢重挫+越來越多中資湧入中概」推動,而且漲幅高的公司背後都有強勁的基本面推動,所以我們認為中國概念股這輪上漲是中概誠信危機後的價值修復過程,不能因為股價漲得凶而得出有泡沫的結論。
查看原圖
過去兩年中國概念股作為美股市場的一個板塊,是美股牛市行情下的一塊價值窪地,估值相對很低,這輪中概上漲之後,這塊價值窪地被填平了,沒有那麼多便宜貨了,中國概念股重新回到了起跑線上(正巧i美股編制的$i美股中概30指數(ICS30)$ 在7月底重回1000點),接下來的中國概念股的投資機會不像過去兩年那麼多,在中概裡挑選高投資回報率的公司難度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1

法令作梗 第三方支付概念股空漲

2013-08-12  TCW  
 

 

一個金管會主委下台,震盪台股,打開第三方支付「大悶鍋」吐悶氣,但激情過後,迎面的是似錦前程,還是殘酷考驗的開始?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下台,捧紅「第三方支付概念股」新族群,包括電子商務、遊戲軟體,以及NFC(近距離通訊)設備製造,不分青紅皂白,統統先漲再說。網路家庭集團的開店平台「商店街」(PChome Store)連拉五根漲停,股價創下兩年多來新高紀錄;而一直在低檔徘徊、旗下有購物平台的航運股「東森」,也有三天收在漲停。

但「實在漲得莫名其妙,」一位網購業者直指,第三方支付的最直接受益者,應該是雅虎拍賣、露天拍賣,或是奇集集這類經營C2C(個人對個人)網購平台,以及又稱為「網路代收付業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務商,如網家集團有「支付連」(PChomePay),以及歐買尬轉投資了「歐付寶」。

起漲,各家吐氣盼政府開大門追上支付寶

因此,這波漲勢,有的可說漲得理直氣壯,有的卻只是搭順風車。東森轉投資的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這幾天不斷被追問,「第三方支付和東森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啊!你可以說東森只是中國網購概念股吧!」游士逸回答得很乾脆,「大家都悶太久了,這次只是補回來吧!」

悶!台灣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發展,落後美國Paypal十五年、落後中國支付寶九年。眼看中國二○一三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企業交易規模達到人民幣六兆九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三兆 六千八百億元),業者多達七十八家,被視為是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的關鍵助力。

支付寶甚至從八億用戶龐大的現金流中發展出「餘額寶」,從支付工具做到賣理財基金,讓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從電子商務跨界到金融業,就是拜支付寶所賜。

但金管會十年來以防制洗錢與金融秩序監管為由,限制非銀行業者提供金流服務,今年雖已開放,但仍禁止業者進行第三方支付最核心的業務:儲值。看在台灣業者眼裡,哪有不悶的道理?

如今,陳裕璋下台,就好像悶鍋掀開鍋蓋,一口長年悶氣悠悠吐出。和金管會抗爭十年的綠界科技(被歐付寶合併)總經理王建民期待,陳裕璋下台能夠為儲值爭議解套,屆時,第三方支付平台業者能做的生意不只網路購物,還有正在崛起的行動購物。中國第三方支付今年上半年的總交易金額中,已有超過人民幣一千多億元來自行動支付。

王建民腦中浮現的藍圖無限大,也說明了為何NFC概念股也受惠其中的原因。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平台又有新生意可以做,且是一筆大生意。

進補,暫時而已沒法條支撐,只能穿小鞋

然而,一個主委的去職只是短多,純粹是話題效應。台灣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眼前就有三大關卡。

首先,是定位問題,橫亙眼前的是「妾身未明」。十年來,台灣從未有第三方支付專法,支付連、歐付寶等業者不是銀行,而是「資訊服務業」,長久以來,歸經濟部管理,但如今想要辦理儲值業務,扮演類銀行角色,那麼,要歸金管會管理嗎?

據了解,第三方支付業者強烈反彈,表示:「讓金管會管穩死的!」因此,才會出現現行在沒有任何法規之下,第三方支付政策上路,是金管會用一紙行政命令放行,而沒有法源。

其次,是氣長問題,攸關第三方支付發展是否健全的儲值制度。研究專家指出,儲值必須建立在「實名認證」這件基礎之上,意即用戶必須提供銀行或信用卡帳戶,防制人頭帳戶洗錢,但台灣業者目前大多只做到「電子郵件」登錄。台灣必須打底的基本功夫恐非一朝一夕,當中牽涉的金融監管複雜,也是金管會遲遲不肯放行的關鍵。

最後,是眼界與高度問題。在「開放」聲浪之下,主事者和第三方支付業者在專法未定之前,傾向讓第三方支付適用「電子票證管理條例」,但此條例是為實體票證如悠遊卡設計,從票證類別、資金移轉,以及國際合作發展重點來看,套在第三方支付身上,明顯穿小鞋。

譬如兩張悠遊卡不能互轉資金,這就完全和第三方支付精神互斥;而業者若要與國際合作,須經營三年,但現行第三方支付業者早已和中國第三方業者對接,做為兩岸網路買賣家的橋樑。據了解,解套之道是修正條例子法,但屬便宜行事之策,欠缺長遠擘劃。

打開悶鍋,眾人演出慶祝行情,不妨也看清事實。當我們只是站在美國的十五年、中國的九年前,卻想要「蛙跳」到現在超中趕美,上述三關卡恐得要腳踏實地「走」過才行。

【延伸閱讀】跟網購沾邊,股價都漲!—第三方支付概念股近1週漲幅

公司:商店街主要業務:網路開店平台,提供企業與個人開設網路商店漲幅:38.95%

公司:東森主要業務:航運,旗下森森購物與中國購物網天貓合作漲幅:27.29%

公司:同亨主要業務:NFC讀卡機漲幅:26.06%

公司:網家主要業務:網路服務,包括PChome購物、露天拍賣漲幅:19.61%

公司:歐買尬主要業務:遊戲軟體代理,轉投資第三方支付「歐付寶」漲幅:16.20%

公司:力旺主要業務:IC設計,用於NFC晶片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漲幅:3.41%

公司:啟??主要業務:天線,用於NFC解決方案漲幅:0.64%

註:統計期間為2013/7/26~8/2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81

羅智先概念股 外資超埋單


2013-09-02  TCW
 
 

 

今年以來,台股大盤漲幅不到三%,老牌的統一集團卻有驚人的表現。

最會賺錢的統一超,今年來上漲三五%,大幅超越百貨貿易類股的一四%;漲幅最高的裕國大漲八八%,也遠超越上櫃指數一四%。

統一集團相關上市櫃公司,今年股價紛紛大漲,背後的關鍵字,正是羅智先。

新舊交接後的集團:股價升,市值衝破三千億

今年是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全面接班的關鍵年。六月統一股東會後,林蒼生卸下統一集團總裁一職,他任職的相關職位,如統一中控轉投資的統一企業(中國)投資公司、經營統一阪急百貨的統一百華公司董事長,近日分別換成羅智先與他的太太高秀玲。

八月九日,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卸任統一中控董事,由羅智先欽點,年僅約四十多歲的統一中控財務長陳國煇接棒。

隨著高清愿、林蒼生色彩漸淡,羅智先的權力與版圖越來越大,「羅智先概念股」也成了今年傳產業的當紅標的。

自從二○○七年,羅智先正式接任統一企業總經理以來,統一股價一路從三字頭,到今年七月一度飆上六字頭,總市值也從千億元之下,一度衝破三千億元大關,外資持股比重從二○%以下,至今已超過五○%,今年更首度擠進富比世全球前一千大企業。

過去統一對於旗下許多事業,多站在純投資立場,幾乎不涉入經營,如今羅智先都將掌管或參與這些事業最高決策權。例如,從去年換新總經理的統一超商,到今年甫重返董事會的太子建設,羅智先更親自出任副董事長。

他表示,自己所專注的本業就是「集團投資的資產負債表」,投資金額大,更要以經營本業的精神去管理,「統一投入太子資金不少,須為股東負責,確保投資有效運作。」

去年六月,徐重仁卸下統一超商總經理一職,雖然許多人感到不捨與惋惜,並帶動一波人事變動調整,但資本市場還是很給面子,統一超股價從徐重仁交棒當天的一百五十六.五元,至今又攀高到二百一十一元(八月二十六日收盤價),漲幅三四%。

富爸爸帶的小雞:馬口鐵廠,接單做寶特瓶

今年,羅智先把權力觸角延伸至各子公司或轉投資事業,而且被他欽點的子公司,股價都出現大翻轉,尤其是統一集團旗下過去股價「表現牛皮」的統一實、德記、裕國,也在統一的「富爸爸效應」下,連聲起漲。

成立四十四年的統一實業,原是國內生產的馬口鐵大廠,這兩年加入PET(一種樹脂材料)產線,轉型為綜合包材公司,不但可直接接到母集團統一企業飲料廠的寶特瓶代工訂單,統一也把在中國的兩個PET廠移轉至統一實。未來,隨統一集團在中國的版圖持續擴張,統一實很可能再取得新廠或擴充產線。

元大投顧分析師張文慧表示,以前統一實只做馬口鐵鐵罐,和統一的本業並不搭,雖各擁山頭,但無法發揮整合效益;如今幫統一做飲料包材,等於是母公司把放出去的東西,拿回來給子公司發揮,「肥水不落外人田」。

即使部分業務只是從母公司直接移轉給統一實,也能創造出新的投資價值,張文慧說:「這是個滿聰明的策略,把整個集團價值往上提升。」這也是外資自今年四月起大舉加碼,讓統一實股價屢創新高的原因。

而去年才剛轉虧為盈的德記,今年五月開始代理統一在中國的明星商品回台銷售,包括老壇酸菜牛肉麵、冰糖雪梨茶和阿薩姆奶茶等。當時,營收貢獻都還沒看到,德記股價卻從四月就開始緩步上攻,年初至今漲幅已超過八成。

讓人驚訝的是,一檔淨值只有六.三六元的股票,居然能吸引外資加碼,年初至今股價漲了八三%,一位本土法人直言:「不過是家貿易公司,本益比不知道在貴什麼。」

從日式換美式的經營:用華爾街語言獲外資挹注

統一從眾多事業各做各的,轉變到現在能夠整合資源、專業分工,讓其投資價值更為凸顯。羅智先說:「股價創新高,也是因為有端出牛肉。」但,真正讓外資埋單的,恐怕還是羅智先整合集團資源背後,聚焦經營的理念與行事作風。

凱基投顧傳產分析師邱義昇指出,外資法人最重視的,就是公司的透明度。「包括我見不見得到這個老闆,不然我怎麼知道你葫蘆裡賣什麼藥。」

不同於傳產公司少有法說會,統一每年舉辦上百場法說會,羅智先會盡量抽空親自出席。他認為,統一和外資不僅是投資關係,還是可以相互討論的合作夥伴,每次討論就像是在上企管課一樣。

邱義昇說,統一過去的經營方式,就像多數台灣傳統產業,偏向日本企業,講求學長學弟制、溫良恭儉讓;而羅智先則是偏向美式作風,強勢、果決。

高清愿時代的統一,像日本商社般低調、不懂外資語言;羅智先時代的統一,換上美式血統與華爾街語言後,外資用錢支持羅智先,股價在今年一飛沖天,只是羅智先概念股還能漲多高、漲多久?就看開始整合統一集團資源的羅智先,未來交出的財務成績單,能否滿足法人的期待了。

【延伸閱讀】今年來最高漲逾8成!—統一小金雞股價漲幅

公司名:裕國統一持股:29.93%股價*(元):31.85年初至今股價漲幅:88%

公司名:德記統一持股:63.17%股價*(元):22.50年初至今股價漲幅:83%

公司名:統一實統一持股:45.55%股價*(元):24.35年初至今股價漲幅:43%

公司名:統一超統一持股:45.40%股價*(元):211.00年初至今股價漲幅:35%

註:*數據統計至2013/8/26資料來源:鉅亨網、統一及各公司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1

安卓概念股 中看不中吃


2013-09-16  TCW
 
 

 

牽動手機產業大洗牌的四場高階產品發表會與一件關鍵事件,全都只發生在八天內。

九月三日,從軟體巨擘微軟宣布收購芬蘭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緊接著,九月五日安卓陣營在三星(Samsung)、索尼(Sony)的新機效應下橫掃媒體版面;同一天,中國小米機推出新一代機皇,將智慧型手機的性價比殺到新低;九月十一日,蘋果發表新款iPhone 5S與中低價的5C機種,寫下進軍中低價市場里程碑。

這波史上最密集的手機業者激情演出,不只讓寫評測的3C部落客疲於奔命,也讓台灣一堆負責寫評估報告的分析師們忙得人仰馬翻。因為,這不只牽動到各品牌大廠的勢力消長,更與台灣零組件與組裝業者的營運息息相關。

甫亮相的這幾支新機,確認了智慧型手機規格戰、功能戰已達極致。「大螢幕、高畫素相機,都是早在去年就開始的趨勢,顯示硬體往上規格的空間不大。」外資大和資本科技產業分析師黃奎毓說。

中韓主宰安卓!台廠嘗不到甜頭

安卓的機海戰術、微軟的放手一搏,還有蘋果放低身段的搶進低價手機市場的演出,這三大陣營,誰最能激起台股行情?

第一大陣營,安卓系統對台灣供應鏈來說,恐怕只能說是好看不好吃。

根據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安卓系統今年第二季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已高達七九%,拿下獨占地位,安卓陣營最具影響性,但台灣供應鏈在宏達電銷售量節節敗退後,安卓系統影響台股行情的勢力也迅速減弱。

事實上,現在的安卓系統由兩大陣營主宰,韓系的三星與LG居前兩強,其次是大陸聯想、中興與華為。三星採用的台灣零組件不多,只零星下單給凌耀等IC設計業者,且採購比重持續下滑,韓系獨大對台灣供應鏈並無太大甜頭。

以價格取勝的中國品牌,對台股也不見得是利多。國泰證期投顧研究員陳昱綸觀察,目前國際一線廠與中國二線廠正大打安卓系統手機CP值(性能╱價格比)競賽,過去大陸品牌同規格產品售價約為三星等國際大廠的六成,小米剛發表的第三代機種,把價格一口氣拉低為四成到五成,不只價格漂亮,配備甚至比部分國際品牌都還要高檔。

小米機雖採用台灣宸鴻、勝華觸控面板,委託英業達、鴻海旗下富士康等台廠組裝,低價機種也採用了聯發科晶片,但整體出貨量還只是國際大廠的零頭,對台廠貢獻有限。聯想、中興等中國品牌廠則大多與中國本土供應商合作,在高階只HDI(高密度印刷電路板)下單給台灣業者,光學鏡頭向大立光、玉晶光、光燿科等公司採購,真正打入供應鏈的台灣業者不多。

而且,中國品牌安卓手機「敢喊的人就贏」策略,對台廠也不利。黃奎毓從小米新機的平價高規格策略,觀察出中國品牌業者普遍的「tricky(狡猾)」做法:動不動喊出四核心處理器、超高相機畫素等高規格,價格超殺卻對品質較不要求。她認為,這樣的態勢下,將有利較不重品質的二線零組件廠崛起,而大陸本土二線廠搶單激烈,價高質精的台廠並無優勢。

微軟購併反攻!訂單利多仍未定

以合併案展現反攻雄心的第三名的微軟陣營,對台灣供應鏈影響則還是個未知數。雖然消息揭露當天,代工諾基亞純度高、營收貢獻超過五成的華寶,股價亮燈漲停,然而,微軟、諾基亞合併案明年才會生效,之後釋出訂單情況不明,現在股價只是反映新聞題材。

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在報告中分析,微軟將藉由製造更便宜、更有吸引力的智慧型手機,以支援微軟作業系統對抗安卓與蘋果,這對安卓手機陣營、對也生產微軟手機的宏達電都是負面因素。

因此,這場手機大戰中,最值得觀注的,還是九月十一日出招的蘋果。

不論市場怎麼變,現實是,台灣業者在現階段、在未來一定時間內,仍高度依賴蘋果。但在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貫徹分散供應商的策略下,蘋果訂單威力雖在,卻已無法像兩三年前那般,為高純度合作廠商帶來令人興奮的爆炸性表現。加上蘋果更專注中低階產品,蘋果概念股的表現,這一次將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蘋概股大轉變!二線廠出頭天

過去的蘋概股,是一線廠的天下,但這一次,將是有利二線廠的表現。

黃奎毓預估,今年下半年新的5C機種與舊款折價iPhone合計將占蘋果手機銷售量高達六二%,比起上半年舊款折價iPhone銷售占比約三一%,足足提升一倍。她判斷,為壓低售價,零組件業者將面臨更大的報價壓力,加上未出現革命性新產品,一線廠的研發領先優勢無用武之地,有利二線廠急起直追,一線廠相對恐有毛利下滑之虞。

最明顯的受害例子是大立光。身為光學鏡頭龍頭,大立光雖蘋果、三星、大陸品牌訂單全吃,是純度最高的智慧型手機受惠者,營收也明顯增溫,卻因法人擔憂二線廠搶單,八月中以來走勢不漲反跌,比起玉晶光一個月漲了約一成,表現遜色許多。

相較於零組件一線、二線廠優勢豬羊變色,組裝廠則一律受惠。黃奎毓指出,中低價機種量大,而且多採用現有較成熟的零組件,因此鴻海、和碩等組裝廠不只受益於量增,更能享有比生產高價機種更高的良率。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雖然iPhone預計將加入指紋辨識、NFC(近距離無線通訊)等新功能,但供應商大部分為美商,台灣業者恐難從新功能中獲利。

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綜觀八天的這五件手機界大事,帶動的大多只是一日行情,還是以蘋果新機對台股最具激勵效果。「許多概念股都只是放煙火,投資人要從八月營收與預估的毛利率,找出真正的智慧型手機受惠股。」他說。

事實上,隨著蘋果新機即將上市,數家「吃蘋果」的業者在iPhone發表會前的拉貨期中營收表現出色,軟板廠台郡八月營收不但較去年同期大增六五%,還創下歷史次高紀錄;臻鼎八月營收五十六億六千六百萬元,年成長三三%,同樣創歷年單月次高。鏡頭廠大立光八月合併營收是今年以來最佳成績,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五七%。組裝業者也不差,已有法人預估鴻海第三季營收將可較上一季季增一成、和碩季增達二成。受蘋果單激勵,鴻海股價六月下旬開始上揚,波段漲幅逾兩成,除權息後正朝填權息之路邁進,台郡、華通、臻鼎也都有一、二成以上漲幅。不過,和碩由於股價預先反映題材,反而在未來低價iPhone訂單恐遭緯創、華寶搶食的傳言中,低迷不振。而新普、晶技雖接下蘋果單,卻因電腦產品訂單因市場不佳萎縮太快,服了蘋果大補丸仍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短線股價表現後,第四季是否持續成長仍須觀察。群益投信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陳煌仁分析,蘋果iPhone新機的訂單反映在個股業績上,從七月開始增溫、八月明顯發酵、九月繼續上攻,都是可預期的,但第四季能否繼續開紅盤,就要密切關注發表會後消費者的實際反應,才能知道蘋果單是不是跟以前一樣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91

買自貿概念股 搶進上海內環房市

2013-10-21  TCW
 
 

 

「三個月前,有人問我們要不要到上海自貿區買土地,當時一畝地才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現在想買都買不到,只能用租的。」安薇塔英國茶公司總經理姜惠娟說。原本乏人問津的上海自貿區,現在成了各廠商想要擠進去的區域,每畝地更是漲到人民幣五百二十萬元,漲幅三.三倍。

與土地增值機會擦身而過的姜惠娟,只好租辦公室,在這個區域註冊落腳。

進駐,有什麼好處?省關稅、從儲料到出貨調度更靈活

在大陸進口英國茶葉的安薇塔,是自貿區開幕第一週就註冊公司的台商之一,執行長黃騰瑩說,相較於目前從廈門進口茶葉有保稅區的倉儲等成本,上海自貿區開放後,外商可以自設倉庫、用人民幣結匯;茶葉還可重新包裝後,部分內銷、部分再出口,「可以省一五%的關稅和一七%的增值稅,又可以先拉貨進來,不必擔心倉儲成本,對生意幫助很大。」有了上海自貿區,安薇塔開始思考進軍東南亞市場,把生意觸角往外擴張。

除了台商的營運價格開始移動外,連供應給台商原料的國外廠商,也有新布局。

「有位做影印機材料的台商客戶說,他使用的原料都跟美國原廠購買,最近,原料供應商告訴他,上海自貿區成立後,要把原本擺放在韓國釜山自由貿易區內的材料總倉,搬到上海來,可以就近供應中國地區的客戶,」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對供應商而言,可以就近服務客戶;對使用原料的台商來說,過去光是等船期至少需要一週到兩週,現在省卻這一段海運路程,可以直接從上海自貿區提貨,備料數量與週轉金,只需要過去的三分之一,提高競爭力。

台企,哪裡找機會?鎖定三區塊:金融、服務、新產業

「中國能夠走出來,跟國際接軌,對我們來講是安全的,對我們更有利,」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如此詮釋上海自貿區對台商的正面影響。「掌握政策等於是擁有現金,」長期觀察中國政策變動的劉芳榮認為,只要跟著中國政策移動,就能掌握賺錢機會。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一個開放大禮,台商要如何從中抓住機會?攤開這次上海自貿區開放行業,感受最直接的,就是金融業。

花旗、星展銀行搶第一輪進駐後,接著滙豐銀行獲得批准設立。台灣的台灣銀行、第一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都接獲中國方面洽詢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據點的意願。雖然人民幣匯率、利率自由化還未有時間表,卡位後,可先替區域內的企業進行資金調度,光是直接換匯加上借款的利率差,每人民幣一億元大約至少可以省下人民幣三百五十萬元,營運成本下降。產險業的需求也會增加,包括航運保險、離岸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醫療保險,都將帶來新機會。

浦東(上海)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認為,台資企業可在金融類、現代服務業與新產業三大區塊找機會。譬如,台灣的銀行可多推出與人民幣相關的金融商品,也可在物流、全球化行銷、品牌設計等方面多著墨,此外,新能源、電動車這些新興產業,台灣有機會找到施展的空間。更多的商機,陸續從夾縫中竄升出來。

上海自貿區中的外高橋區域,將打造成國際酒類集散中心,有機會成為亞洲新的酒類貿易中心,交易中心可免費參觀,消費者還可以以批發價買進葡萄酒,比沃爾瑪等超市便宜,是一條新的貿易路徑;在服務文化領域,獨資的外資文化娛樂經紀機構,未來諸如明華園歌仔劇團、五月天演唱會,可在這區域提供原汁原味的表演節目。更多的營運模式,將在這區塊發生。

歸納起來,上海自貿區將為台商企業營運帶來兩大結構性改變。

改變一:交易結構改變,商機增加。

企業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貿易公司與倉儲,從其他國家進口貨物,略做加工,或直接銷售到其他國家,在進出口都免稅下,增加三角貿易機會,台商的貿易總倉,可能移往上海自貿區。

改變二:當資金調度中心,減少匯率損失。

過去資金調度都在境外公司進行,未來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可自由結匯,當地可做為資金調度中心,可減少匯率損失與減少利息支出。

上海自貿區成立,除了公司可受惠外,個人也可以搭上順風車,讓荷包進帳。

企業想要進駐上海自貿區,除了有「境內關外」的便利性外,還看中二○一五年迪士尼開幕,屆時將成為帶動上海地區繁榮的雙引擎。在兩大經濟引擎帶動下,要如何抓住獲利趨勢?「投資房地產、股票都是不錯的選項。」劉芳榮說。從今年七月起,大陸的「自貿區概念股」蠢蠢欲動,正式批准後,更是出現瘋狂上漲,陸家嘴、華茂物流、上港集團漲幅超過一倍,外高橋漲幅更接近四○○%。

投資,如何能獲利?陸股留意四大類,台股緊扣物流金融

隨著自貿區的熱度高漲,在中國股市,有四大概念股可以留意。首先,在自貿區周邊有大量土地的公司,如海博股份、錦江投資、浦東金橋、中儲股份;其次是參與自貿區建設開發的公司,如外高橋、陸家嘴、浦東建設;第三是物流倉儲和運輸公司,如上港集團、東方創業、新寧物流、交通股份;最後是金融貿易類公司,如上海物貿、張江高科、浦發銀行。

台灣股市,也是緊扣與物流、金融相關的標的。台新投顧認為,這幾年兩岸開放,兩岸間的運輸、物流增加,如今加上上海自貿區的物流商機,台股中的運輸股如中菲行、大榮、台驊;金融股方面,由於國內主要的大型金控公司都已在中國設立營運據點,未來能否在大陸大力開展業務,才是觀察重點。

至於房地產方面,「上海內環的房子,閉著眼睛買就對了,」劉芳榮說。浦東川沙、外高橋和原南匯祝橋、林港新城四個區塊的房價漲幅超過一成,辦公室的租金也漲了兩成。未來多了迪士尼這項題材,將成為支撐上海房地產價格的重要支柱。

此外,工作機會也會增多,中國官方預估,將可創造約百萬個就業機會。銀行、證券、貿易、倉儲外,律師、旅行社、人力仲介、培訓機構、醫療服務等行業,十八項開放的行業中,每一項都隱藏著對人員的需求。連自貿區外的飯店、旅館、餐廳的住房、飲食需求,對會隨著自貿區內人員進駐、生意往來,跟著帶動起來。

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對保險的需求也會增加。未來自貿區內,將會聚集很多的貿易、物流、航運、倉儲等企業,這些企業對產物保險的需求量將會快速成長。此外,高階主管對意外、健康保險的需要也將大幅提升,這是上海自貿區帶動出來的另一個新興需求。

一個自貿區啟動,不論是企業或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需求,能夠挖到多少寶?創造出多少機會?得看能耐夠不夠,才能在國際企業與人才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抓對3趨勢,輕鬆賺自貿區順風財——上海自貿區投資標的及就業機會

股票物流個股夯:台股可注意運輸股,如中菲行、大榮、台驊;陸股則從與上海自貿區建設、物流、土地相關的個股著手房產首選內環區:上海自貿區與迪士尼,將成為帶動上海房地產價格雙引擎,內環區的房地產是投資首選就業拚證照加分:上海自貿區將創造近百萬就業機會,具備證照、精進能力,就能增加工作機會

整理:吳美慧

【延伸閱讀】Q1企業主,獲利會受影響嗎?上海自貿區中有五大項目,與企業息息相關。包括貿易內容、自由結匯、匯率自由化、離岸金融OBU、開放外商投資特定領域,都會影響獲利數字與競爭力。

Q2工作者,未來機會將有所改變?上海自貿區將帶來約百萬就業機會,都是國際企業,未來你的工作地點,有可能就在此,密切觀察工作機會,等於替自己增加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3

通脹概念股美金50億元回購股份的啟示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50.html

執筆時DJIA於2013年11月6日收市報15,746.88點,已經破了52週高位。52週回報22.68%,看來美股氣勢如虹一年內大有直撲20,000點之勢。

自2008年3月19日首日上市收市價54.38美元直至2013年11月6日收市199.02美元計,Visa (V:US)屢計升了3.63倍,52週升幅39.47%。在2013年10月30日剛公佈了2013年度業績中,不單止每股盈利按年上升22.42%外,更額外加碼以美金50億元回購股份。
根據2005年至2013年年報所示,Visa (V:US)營業額由美金26.65億元上升至美金117.78億元,年複合增長20.41%;純利由美金3.60億元上升至美金49.80億元,年複合增長38.87%。
根據2008年至2013年營運數據,透過Visa (V:US)支付系統完成的交易由美金4.35萬億元上升至美金6.85萬億元,年複合增長9.53%;交易量由美金567億單上升至724單,年複合增長5.00%(其實和拙文《擁有銀聯卡是身分的象徵》中美國Retails and Food Sales數據年複合增長4.50%相若);發卡量由2008年17.17億張上升至2013年6月的22.00億張。
根據2008年至2012年營運收入計,美國本土比重由58.50%下跌至54.89%。
現時全球信用卡業務基本由Visa (V:US)和MasterCard (MA:US)平分天下。以2011年營運數據計,Visa (V:US)和MasterCard (MA:US)的支付系統完成的交易量分別是美金3.77萬億元(51.56%)和美金2.43萬億元(33.25%);發卡量分別是20.11億張(60.77%)和10.59億張(32.00%)。
值得留意的是網上交易增長是近年的趨勢。根據2010年至2013年數據,Visa (V:US)支付系統中網上交易由30.32億單上升至65.33億單,年複合增長29.15%;期內佔整體交易比重亦由6.68%上升至11.17%。
作為全球信用卡支付系統的龍頭,環球特別是未來美國經濟前景對Visa (V:US)和MasterCard (MA:US)的影響甚大,因為他們是押注全球內需和零售前景概念股。從另一個角度看,Visa (V:US)和MasterCard (MA:US)亦是通脹概念股,因為通脹亦是推動貨幣支付額上升的動力。值得留意的是Visa (V:US)營業額增長快過零售增長,而Visa (V:US)網上支付使用比重亦同時快速增長。倘若未來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回到次按風格暴之前,加上預期高通脹,這可對Visa (V:US)和MasterCard (MA:US)未來股價有什麼啟示呢?

I have positions in Visa (V: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52

《矽谷現場》總部設在特斯拉工廠旁的台灣供應商 貿聯押對寶 翻身最強特斯拉概念股

2014-06-16  TCW  
 

 

不同於台灣傳統線材廠,貿聯選在矽谷設廠,不吃NB紅海訂單,卻靠車用、醫療走出一片天。一家矽谷起家的台廠,如何讓特斯拉買單?

撰文‧賴筱凡

就在特斯拉的佛裡曼工廠不到五分鐘車程的地方,我們來到了台灣廠商貿聯的總部,過去一年來,貿聯是所有特斯拉概念股股價漲最多的公司,也是營收貢獻率最顯著的供應商之一。

然而,卸下這些外界給予的光環,貿聯不過是一家在舊金山矽谷從零開始打拚的台廠。他們顛覆傳統線材產業的作法,選擇將公司總部設在營運成本相對高的矽谷;當其他線材廠受惠於台灣筆電產業起飛的十年好光景時,他們沒有跟上這波浪潮,卻選擇難度最高的醫療與汽車產業挑戰,靠的還只是連接線材,這是貿聯的故事。

專訪貿聯董事長梁華哲的這天,他正忙著打包行囊,回台灣召開股東會。面對近幾個月股價走跌,梁華哲倒很看得開,畢竟股價是一時,公司營運才是長遠的,問他怎麼會想創業,梁華哲揮了揮手,「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總部設矽谷

吸收史丹佛高材生 接到戴爾、微軟訂單出身聯電工程師的梁華哲,一直以來都在高科技產業上班,後來卻進了線材廠創業當老闆,「做了一陣子,有點倦勤,剛好我太太的公司缺人,就問我能不能來幫忙,是這樣開始的。」梁華哲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既不是黑手出身,也沒有太宏遠的願景,就這麼半路出家進了線材產業。

相較於一般線材廠都將據點設在亞洲,貿聯選擇從矽谷起家。業內人都覺得,這種公司怎麼可能生存下來,美國人事費用與亞洲營運費用,一差就是幾十倍。

「如果把我們與台灣線材廠商放在一起看,當然我們的營業費用會比他們高,可是如果你把我們與歐美線材廠商泰科(Tyco)等放在一起看,你會發現,其實貿聯的營業費用算少的了。」梁華哲之所以會這麼說,主要是每次貿聯的報表與台廠擺在一起,光是營業費用就讓他們輸在起跑點。

事實不然,在梁華哲眼中,「最大的缺點,也可能是最好的優點,如果不是因為貿聯總部在矽谷,我們怎麼會有這些史丹佛等名校人才?怎麼會有戴爾、微軟、奇異這些訂單上門呢?」貿聯公司裡,就像是小小聯合國,負責業務的銷售副總是瑞典人,而負責管工廠的是中國幹部,研發則多半是台灣人。

「如果今天把貿聯擺在台灣,我不會做這門行業,一定是去做半導體業,我們瑞典籍的業務副總也不會來台灣。」在梁華哲看來,這就叫天時、地利、人和。

早在桌上型電腦時代,憑藉地緣關係,貿聯很早就是戴爾、捷威(Gateway)等美國PC品牌的供應商,然而,二○○○年台灣筆電代工廠崛起,這些美系PC廠開始將零組件採購權授予代工廠,「台灣代工廠第一件事一定是叫你砍價,不然就是用他們自己扶植的子公司。」梁華哲搖了搖頭,那是貿聯最不好的時候,就連耕耘多年合作關係的戴爾,訂單也跟著飛了。

「我們幾乎連一台筆電的生意都沒做到。」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台灣多少零組件廠是靠著筆電十年光景,才壯大至今日的規模,但貿聯連骨頭都沒得啃。

錯過了這扇門,那就自己再去開扇窗,「所以我們就開始做車用和醫療市場,把貿聯的線材還有連接器賣進去。」梁華哲顯然沒有太沮喪,反而鬥志更高昂。

堅持做車用

特斯拉一度付不出錢 還是撐下去一開始,他們主動去向一家美系電動車廠接洽,希望有機會能成為他們的供應商,對方將產品寄到貿聯來,「拆開都傻了,根本不會做。」貿聯車用事業群副總王燕超說,他們看準車用市場,一次就押寶三家美系電動車,而特斯拉是唯一存活的。

為了瞭解車用線材的市場,梁華哲還特地去向全球最大車用線材廠日商矢崎總業(Yazaki)取經,找來一位老師傅當顧問,從開模、設計到生產,一步步指導,才讓貿聯成功打入車用線材市場。

「車用線材與其他市場不一樣,就像一輛車的神經一樣,環繞在電動車的電池模組四周;就連工廠的生產線安排,也與消費性電子用的流水線不一樣。」王燕超說,貿聯為了擴大車用線材的業務,甚至大舉改變中國工廠的生產線。

時至今日,貿聯的車用線材佔營收比重拉高至三成,是他們當年從未想像過的。「我們很堅持,認為這個市場是對的,即使是特斯拉付不出錢時,我們也一直覺得要支持下去,幸好特斯拉真的成功了。」王燕超開著特斯拉新一代車款Model S,車內就有好幾項線材由貿聯供應,接下來特斯拉的太陽能儲電系統,也會有貿聯的線材在裡頭。

現在,別人都說,貿聯是受惠特斯拉最多的公司,梁華哲搖了搖頭,「我們當年掛牌時,提到有做特斯拉生意,根本無人聞問。其實貿聯做的市場很多,車用、醫療、消費電子,到太陽能,我只是要說,線材的市場真的能做,而且貿聯會用很不一樣的方法來做。」儘管股價有所波動,但高盛證券分析師嚴柏宇照樣給貿聯高達二一○元的目標價;但這些梁華哲沒多放在心上,他現在最大的目標是確保貿聯在對的軌道上營運,因為那比什麼都重要。

貿聯

成立:1996年

董事長:梁華哲

主要產品:

連接器與連接線

各市場佔營收比重:

IT佔40%、車用30%、

醫療8%、工業2%、

太陽能6%、

消費電子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8

從雪茄頭到氫動力汽車概念股-一隻雪茄股的完美蛻變 南方的石頭

http://xueqiu.com/1355949874/30051747
Hamai Industries(日東交所JASDAQ板上市,股票代碼 6497)系日本LPG(液化石油氣)閥門的第一大生產商,擁有本國市場約40%的佔有率。雖然Hamai在LPG閥門這個小行業裡只能算得上是隱形冠軍,但LPG在整個日本的應用卻還是非常廣泛的。根據日本LPG協會統計,2011年日本約44%的LPG被供給了家庭用戶(日本有將近一半的家庭使用LPG作為熱水器、火爐等的燃料),21%的LPG被供給了工業用戶,另有16%的LPG被用作化工原料生產丙烯、乙烯等,剩餘的則被用作運輸燃料(LPG的士、貨車的燃料)、發電以及為城市供氣公司改採購。不過,由於日本LPG需求的逐年降低(見下圖,其中最上面那條線是日本的國內LPG總需求)以及受日元貶值能源進口價格上漲影響,Hamai所面對的是一個飽和的終端市場,而其營業額在過去兩年裡也幾乎停滯不前。不過即使是這樣,Hamai的閥門還是有著比較穩定的終端消耗更換需求。

查看原图另一方面,受這一年多來日元持續貶值的影響,Hamai的生產主要原材料(進口銅)的價格也出現了上漲,這也導致了公司的毛利空間受到了進一步的擠壓。下圖系Hamai過去10年的業績以及2014/12財年的管理層業績指導,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十年裡除了2008年公司由於證券投資造成了財務虧損外一直都有著比較穩定的盈利歷史。然而,畢竟在證券市場上要獲得基金與投機者的親暱,增長是一個必要因素之一,而Hamai似乎缺少的就是增長性。查看原图

也許正是由於缺少增長性,這家公司才最終淪為了一隻雪茄頭股。我們大約是在去年年初將這家公司正式納入了我們的雪茄股投資標的清單裡並開始建倉的,而由於流動性的關係我們的建倉時間大約延續到了今年5月份,平均建倉價格約為823日元每股,合市值58億日元。相比較下,截止上季度結尾(2014/03),公司賬面供有流動資產淨值(NCAV)加長期金融投資(LT Investment Securities)約81億日元,未扣除負債公司共有79億日元的現金,同時公司在過去10年平均年歸屬股東淨利潤為5.3億日元,相當於10-11x市盈率(未扣除淨現金)。或許我們買早了,因為除了那3%的分紅在最初的這一年裡這只股票沒給我們帶來任何的回報,但同任何沒有潛在催化劑事件的雪茄頭都一樣,投資者在這時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與等待。在投資期間,至少有兩個因素讓我們肯定了自己選擇:1)、公司在今年5月曾近做過一次股票回購,當時以795日元每股的作價回購了約佔總股本3%的股票;2)、公司從去年年初開始就公佈自己在氫動力加氫槍上面的產品研發成果並且多次在本國參展(見公司英文官網:http://www.hamai-net.com/en/)。當時雖曾有預感因素2)會在未來的某一時段增厚公司的業績,但作為雪茄頭投資者,我們更看重實實在在的因素1)。然而,我們還是萬沒想到因素2)才是真正讓公司股價回歸價值的催化劑,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收穫。

6月25日,豐田正式公佈了一款新的氫動力汽車FCV並計劃在2015年將這款車推廣到北美與歐洲市場,公司也透露會請求日本政府在購車上給予相應的補貼。這個消息公佈後沒多久,氫動力產業鏈相關個股便相繼爆發,而Hamai也收益於其去年開發出來的氫站加氫槍從而成為了一隻名副其實的氫動力汽車概念股。下表系日媒公佈的概念股清單與上週五股票走勢一覽:
查看原图


短短不到兩週,Hamai Industries的股價從豐田FCV發佈前的840多日元每股攀升到了上週五最高的1401日元每股,漲幅超過50%。氫動力汽車市場的前景固然很大,但是否時常過於樂觀了?根據數據顯示,日本共有40,000多個加油站(2009年末數據),而如果我們非常樂觀的假設其中有一半的加油站都採購了Hamai的加氫裝置以及配套的閥門等(售價未知,假設每個加氫站總加氫槍+銅閥總採購值$500美元或約50,000日元),這也僅僅意味著額外10億日元的一次性銷售(公司2013財年的銷售額69億日元),對比起當下業績影響並不十分大。另外,加氫槍這塊究竟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我不是內行無法判斷,但僅僅從自己對一般製造業的認識來講似乎也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當,所以很難說未來這個細分市場會全歸Hamai獨攬。

在股價短時間內大幅上漲並且流動性窗口已經打開的前提下,我們認為估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FCV行業的遠景並且股價亦達到了雪茄股出貨的標準也就是賬面流動淨值加長期金融資產投資總和(見下圖)。這次的出貨平均價格1132 JPY/share,部分持倉出貨略早所以拉低了均價,但幸運的是還是趕上上週五下午的暴漲把尾貨幾乎出淨。剩下的獲利空間,決定流給投機者。
查看原图

最後一言:
對比起A股中小板創業板,日本的中小板尤其是JASDAQ在最近這兩三年裡可謂是雪茄頭投資者的天堂,出現過大批像Hamai這樣"生不如死「的公司,其中不乏所謂的細分行業隱形冠軍,也不乏一些擁有一定核心技術的日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5

阿里得道 概念股升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50

無緣阿里巴巴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中國投資者決定退而求其次。 

彭博和廣發證券整理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個月中,7只與阿里巴巴或有合作關系或有阿里參股的大陸概念股平均上漲了15%,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約為5%。其中,獲阿里入主的恒生電子漲幅高達24%,母公司與阿里有著跨國物流合作的中海集運也上漲了19%。

阿里巴巴IPO預計籌資218億美元,不僅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之一,也讓馬雲獲得了更多資金來支持阿里巴巴增長,阿里的關聯公司也隨著前途更加光明。彭博社認為,阿里概念股大漲,不僅反映出了投資者對阿里IPO日益增長的信心,也顯示出了投資者如何在阿里巴巴選擇在美國上市後找到間接分享該公司收益之路。畢竟,對於絕大部分大陸投資者來說,在美國上市,意味著它們無法直接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

這是網絡效應,如果阿里巴巴做的好,好處也會流向其他公司。

合成交易

采取了類似策略的還有美國銀行。通過一款以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軟銀為估值評估基礎的產品,美國銀行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押註阿里巴巴股票表現的機會。彭博整理的數據顯示,美國銀行為了追蹤該阿里巴巴合成交易(synthetictrade)表現而編制的指數自3月初以來已上漲了兩倍。

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IPO認購意願非常強烈。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監管文件顯示,阿里巴巴昨日將發行價指導區間從最初的每股60-66美元調高到了66-68美元。該公司及包括雅虎在內的股東計劃發行3.201億股股票。

阿里巴巴有望超越中國農業銀行在2010年創下的逾220億美元的IPO融資紀錄,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IPO。如果阿里巴巴敲定的發行價高於指導區間(無需再提交監管申報文件),或是該公司允許承銷商追加發行更多股票以滿足過高的需求,那麽其募資規模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

股價表現

據彭博,在中國內地上市的七只阿里巴巴概念股的市值加權指數昨天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這些概念股還包括酒店和寫字樓設計公司金螳螂以及所制影片《西遊:降魔篇》創下2013年票房紀錄的華誼兄弟。廣發證券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或與之相關的實體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權。

珩生鴻鼎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基金經理戴明9月12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

買進阿里巴巴概念股是一個不錯的戰略,因為國內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於該公司的IPO。

對阿里巴巴IPO的樂觀情緒也提振了海外的阿里巴巴概念股。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的股價在截至昨天的一個月中上漲了19%,持有阿里巴巴23%股權的雅虎上漲了18%。(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