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评论(4条) * 分享给好友 * 收藏 * 打印 * 给作者留言 请在此处写下您对该文记者的建议或留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8/HTML_QC81VFM35N9H.html


 

堪培拉不吹东风。

中铝接棒者熊维平,没有等到6月15日这个最后审查结果的日子,即被告知,“一切结束了”。

“在过去几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到一个结果。但是很明显,最终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王文福此刻也远在堪培拉。

6月3日那天,作为肖亚庆这项中铝重要“遗产”的继承者们,在堪培拉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三天前,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已经远赴澳大利亚急速协调。

来自市场的压力早在一个月前就跌宕起伏,但在6月1日抵达堪培拉之后,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仍把最大的希望和努力放在政府公关上,毕竟对于这笔交易的最大障碍在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这是被蒙上政治因素的最后较量地带。

最后各方选择了“侥幸”。

“ 此时,力拓董事长不得不行使他的尽职责任,因为在反对意见声音太大的时候,他不能将此扔给政府。”一位本次交易直接利益相关方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最后 的胜出方人士,6月5日这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点破说,“毕竟,矿业公司也是在政府眼皮底下做事,他也知道澳洲政府很为难,希望此事最好只停留于企业 行为。双方都有一点侥幸。”

三方的“侥幸”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即重新回到商业逻辑的框架内。

“最近两三天,JP摩根基金等力拓主要股东,也开始公开反对这个交易。JP摩根还是此次交易中铝的财务顾问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也获悉,熊维平之所以飞往澳大利亚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杜立石在与股东沟通过程中太过侧重“虚心倾听”、而“解释、说服”太少。

“中铝逐渐意识到,单靠力拓不行。中铝前往澳洲努力,主要是跟政府层面的沟通,也间接通过其它途径做些解释,表示愿意进行一些调整。”他说。

但一切还是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关于商业框架的较量还并不被外界所详知。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解开了其中的核心谜团。

中铝的底线

在交易的最后时刻,力拓提出的新交易修改方案超出了中铝的底线。

“对我们来说,从一个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出发,肯定有自己的底线。当触及我们利益底线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接受和低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说。作为中铝海外投资机构的总裁,王文福也是代表中铝与澳方进行谈判沟通的主力之一。

中铝的底线是什么,力拓的算盘又是什么,这是过去一个月这宗195亿美元交易案的谜底。

5月下旬,中铝调整的底线开始流传。“股权不低于15%、不放弃力拓一些核心矿产权益。”在这个前提下,中铝可以接受部分修改建议。

但力拓的部分大股东依旧对于中铝这一“可能的让步”表示不满。

其在英国的一个主要股东匿名表态称:“中铝目前所做的事,方向正确,但我不知道是否足够。”该股东认为,该交易计划还需做出更多修改,“已有让步不足以减轻投资者顾虑。”

不过,对于“15%股权”为中铝调整底线的问题,王文福在5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流言进行证伪:“不是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很明显,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底线问题,他们不能解决。而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太高、太不合理了。”王文福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知,双方关于争夺的底线,在于“铁矿石的营销权益”。

前述中铝内部人士也表示,中铝此前对交易条款的调整,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力拓“不影响资源定价”的要求,“包括修改产品营销、市场决策等条款”。

中铝海外收购团队的一个高层的下面这句话,透露了中铝的底线秘密。他说,“我们不是捡垃圾的公司。”

来自中铝的核心消息显示,力拓要求修改的条款,涉及的资产调整已经突破了中铝的底线了。

在 2月12日双方公布的交易方案中,除了72亿用于购买力拓可转债外,另外的的123亿美元,将用于购买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的最优秀资产的少数股 权,并围绕这三项业务分别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届时双方各占50%的股权,负责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中铝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的董事会席位。

“合资公司隐含的意味,是中铝的发言权和利益更大一些。”作为中铝这次的主要竞争对手,前述利益相关方知情人士5月6日告诉本报记者。

黄雀在后:中铝力拓交易案的漏洞

谁策动了对中铝底线的突破?似乎可以从这桩失败交易的赢家中寻找答案。

“对于现在的力拓来说,中铝与必和必拓两个方案相较,肯定是后者更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力拓是没有办法融到钱,但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DI又站上了4000点,此前可是跌到700点以下的。”

在6月5日两拓签订的非约束性协议中,力拓与必和必拓以各自50%的股权持有合资公司,承担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于5日的公司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该合资公司将世界级的铁矿石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因此,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双方预计,协同效应所产生的净现值将超过100 亿美元。该合资公司将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分别通过各自的营销及运输网络出售均等数量的铁矿石。

为了使双方在该合资公司中股权对等,必和必拓将在协议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将其在该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5%提升至50%。

但无论力拓还是必和必拓,仍需要寻找中铝交易方案的漏洞。

在2月12日的交易案中,中铝和力拓双方还将组建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各合资企业,中铝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

但 或许正是这些交易细节上留下的联想,让力拓的股东们表示疑虑。“如合作委员会怎么定?议事规则如何?这都是外界还看不到的。这种不透明给人想像和施展的空 间很多,模糊性很大,使得最关注的人都开始猜测,中铝可能会在营销方面施加影响,改变潜在的营销格局和游戏规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政府公关之外,无论是力拓的高层还是必和必拓,都找到了以下的疑虑,作为挟持中铝修改条款的武器。

“营销格局对于矿商来说非常重要,西方企业希望,那些市场化的东西能被固化。但他们也知道,中国在追求买方话语权上意愿比较强烈。矿商不希望冒险让现有结构受到任何的潜移默化。”前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是解释。

对于必和必拓来说,这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一笔交易。

三方最后30天的角力

交易方案上的漏洞,还需要市场配合。

是调整方案,还是坚持原计划?中铝力拓交易案留下的这最后30天的谜团,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竞购的难得鲜活案例。

第一个重大节点发生在5月5日。当天,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首度突破70澳元(约合52.24美元),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升至30英镑(约合45.41美元),超过中铝购买可转换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每股45美元)。

在中铝此前宣布的注资方案中,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A、B两部分可转换债券,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的普通股。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年息。

一直质疑力拓“为何不向现有股东配股”的声音,此刻显得不仅有理,而且有据。

一位专注于澳中的能源投资的交易人士反问记者:“换一个角度站在力拓的股东立场上,市场跌到了最低点,你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却要考虑把一部分公司卖掉,你愿意吗?”

这时,一个折中消息从英国传出:力拓或将原计划给中铝的3%-4%的可转债,转而出售给其他股东,从而将中铝的持股比例限制到15%之内。

中铝对此以沉默回应这一传闻。

这时另一个熟悉的角色也正在5月悄然登场。

“事实上,必和必拓和力拓正式洽谈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中铝当然知道此事。”中铝海外交易团队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只是必和必拓没有在媒体或者其它场合多言,它选择了直接下手。”

5月14日是另一个时间点。“这天前后,必和必拓与力拓就达成了初步协议,除了组建合资公司,力拓配股时,必和必拓也希望能大量认购。”中铝得知之后,开始被迫加速调整和沟通。

5月21日,《悉尼先驱晨报》一则消息称,中铝准备“放弃部分销售条款及获得力拓30%铁矿石产量的合同”,“愿意删除部分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在新合资企业任命人员的权利”。

对此,王文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猜测太多,我都不知道从何而来。但实际上,都是不确切的。”

传闻漫天飞舞之下,力拓新任董事长杜立石(Jan du Plessis)在5月期间密集接洽英国、澳大利亚各大股东。

配股是否跟进:中铝的下一步难题

虽然中铝最后获得了1.95亿美元,相当于中铝力拓交易案值1%的分手费,但是留给中铝的棘手难题并未就此结束。

6月5日发给本报记者的公告中,远在堪培拉的熊维平的表态,“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熊维平也进一步表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中铝公司作为力拓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注意到了力拓集团计划实施配股融资并拟与必和必拓集团在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建立合资企业的公告,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事态的发展,即包括了力拓与中铝分手后,转而寻求配股后的情势。

“比如力拓152亿美元配股,就是个摆在中铝面前的难题。如果不跟的话,作为单一大股东的地位就会被稀释,但跟的话,现在这个股价又在升高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中铝的交易对象力拓,目前还拥有另一个敏感的身份,即中澳铁矿石谈判桌上的“急先锋”。

5 月26日起,力拓已先后与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中国台湾以及其它亚洲地区的钢厂,就2009新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在2008年的基础上,粉矿 价格(占中国进口量的80%)只降32.95%。把坚持“降幅不应低于40%”的中钢协和中国钢企,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本报记者邓瑶、鲍晖春对本文亦 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1

打印字号收藏 [RSS]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更多 德克士转型再进京 顶新集团发力餐饮连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3/3NMDAwMDI0NjE3NQ.html

当肯德基与麦当劳把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时,一直重点经营二三线城市的德克士却改头换面重新杀回了一线城市。

近日,德克士的第五代店“新舒食概念店”落户北京,这是该品牌在北京市场上几进几出之后的新一轮尝试。在顶新集团把连锁餐饮定位成新的支柱性业务后,德克士再次重振旗鼓进军一线城市。

尽 管在国内已经拥有1200家门店,与麦当劳不相上下,但对于德克士来说,一线城市仍然几乎等于空白。此番再度入京,顶新集团给德克士定下的目标是,拿下一 线城市,到2030年全国门店达到一万家。据德克士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德克士在北京只有2家门店,上海7家,广州1家。

目前,顶新集团旗下的连锁餐饮品牌除了德克士之外,还有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后者自2006年7月开出首店之后,目前已在一二三线城市共计开设72家门店,成为顶新集团继德克士之后的第二张餐饮王牌。

据顶新集团透露,在其目前年均约750亿元的销售额中,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全家便利店的营业额是90亿元。在未来20年,顶新集团希望这部分收入可以占到其总收入的一半。

再度进京

重回京城故地,德克士一改往日旧貌,其新店定位为“东方舒食追求”。在这个第五代门店里,餐厅经营的产品不再见传统西式快餐的薯条、汉堡和碳酸饮料,而是更多强调米饭、蔬菜、豆浆、茶饮料等。

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行表示,今年还会在北京再开2家新店,同时深圳也会有1家新店开张。此次进入一线城市的门店都是直营,等成熟后会开放加盟。

1996年,顶新集团收购了来自美国的快餐品牌德克士。不过,与麦当劳、肯德基在一线城市接连攻城拔寨的势头相比,德克士并没能在北上广等地找到自己的舞台。在与麦当劳、肯德基的竞争中,德克士难止亏损。虽是遍地开花,却是遍体鳞伤。

两年后,德克士的54家直营店亏损上亿,不得不逐渐退出北京、上海等市场,转而经营二三线城市。然而,就是在这块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区域里,德克士开始迅速生根扩张。

目前,德克士已经进入到国内382个城市,在五年前扭亏为盈之后,现在其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现有的1200家门店中,直营店占到10%,加盟店为90%。

尽管如此,对于德克士以及顶新集团来说,一线城市的市场吸引力始终挥之不去。

2005年,德克士首次重返北京,但却依然是乘兴而至,失望而归。接下来几年里,在麦当劳、肯德基相继在北上广三地落地生根之后,德克士在一线城市的成绩几乎等于空白。据德克士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德克士在北京只有2家门店,上海7家,广州1家。

德 克士表示,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德克士的门店从第1家到第1000家,现在已经到了进入一线城市的时候。不过,这一次的尝试不会继续原来西式快餐的模 式。魏应行表示,德克士不想做行业里的老三,要与西式快餐有区别,此次新店打造“东方舒食”概念就是要有别于麦当劳和肯德基。

第二航母

如果说上一个20年,康师傅方便面、茶饮料、饼干等产品撑起了顶新集团在内地的业绩,那么下一个20年,连锁餐饮和便利店将会是其第二艘航母。

行业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内地快餐产业市场每年的规模已近万亿元,并正以年平均18%的成长率急速扩大,庞大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快餐品牌进入。

一 时之间,除了麦当劳与肯德基这两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字,赛百味、真功夫、乡村基等多个外资、民营连锁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相继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竞争。今 年初,赛百味已经超过麦当劳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而这位“新科状元”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市场上大举扩张,追赶麦当劳和肯德基。

面对各路资本对连锁快餐行业如火如荼的投资之势,已经凭借德克士在二三线城市站稳脚跟的顶新集团想要更多。

顶新集团表示,未来德克士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将是其快速抢攻内地餐饮市场的王牌。在顶新集团近年来年均约750亿元的销售额中,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全家便利店现在的营业额是90亿元,未来20年,顶新集团希望这一块的收入可以占集团总收入的一半。

目前,顶新集团旗下的连锁餐饮品牌除了德克士之外,还有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后者自2006年7月开出首店之后,已在一二三线城市共计开设72家门店,成为顶新集团继德克士之后的第二张餐饮王牌。

根据顶新集团的计划,今后,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全家便利店将分别以每年150-200家、100家和300-400家的速度扩张。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连锁餐饮行业的实力,顶新集团还已经与日本最大盖饭连锁餐饮品牌吉野家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并计划于5年内在国内开出1000家门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8

IPO攻略:路演選威斯汀燒香雍和宮 打印找榮大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75&PHPSESSID=5f8adf24037465e974473a95d9e5d285

       這裡是名利場。從這裡發出的一件件批文,會帶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財富增長。

  這裡是中國北京西城區金融大街。這裡是中國上市公司和投行朝拜之地。

  這裡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在地。這裡「掌握」財富魔方,一次轉動牽扯億萬資金——生存或幻滅。

  金融街19號的「背包男」

  中國證監會位於北京西城區金融大街19號富凱大廈,門口整日行人往來如織,車水馬龍。

  對於已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來說,證監會就是他們的中心。能否順利募集到公司發展所需要的巨額資金,證監會這一關極為重要。

  證監會有一批酒店,專做IPO的買賣。

  這批酒店表面上無異常,住客以白襯衫「背包男」居多。或背雙肩電腦包,或拉手提箱,穿梭酒店與證監會之間,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公司臨上會時,這些人的身影,還會出現在東城區東北角的雍和宮內。

  為上會,有的發行人準備了三年五年,還有的發行人準備了八年十年,但真正臨到上會前夕,仍舊十分緊張。有剛上市成功的公司IPO經辦人員心有餘悸:「上市一次,就跟扒一層皮似的」。

  進證監會時行色匆匆,出來時或面色沉重,或如獲重釋。

  他們都是IPO上市的主角,發行人和保代們。從遞交材料,證監會受理,到預審,反饋,補充材料,預披,上會,每一個環節都有失敗的風險,因此也都需要發行人和保薦代表人在證監會附近蹲守,等待傳喚,打點一切。

  由於發審現場只允許兩三人進入,其他人都要在門外守候,所以根據「提審」人員出來時的面部表情,可知大概。遇上臉色陰沉、一言不發的,大家就也不多言,一起陪著默默走出證監會大樓。有的時候,保代也會安慰上一句,「還有下次」。

  如果一臉喜悅,甚至喜出望外,在門外等候的人往往一擁而上,抱在一起,甚至喜極而泣。這一刻,多少悲喜交集。

  燒香雍和宮,打印榮大快印

  禮佛之人見廟燒香,即將上發審會的公司老總們也是如此。

  「下午上會,上午準備妥當之後,老總帶高管去雍和宮拜佛燒香,求順利過會,」另一位公司IPO經辦人員告訴記者。據記者初步瞭解,至少8成以上的擬上市公司會專程趕赴雍和宮燒香拜佛,「一次燒香多的以10萬元計,有的公司燒香不止一次。」

  據理財週報記者調查,去雍和宮拜佛燒香的人主要是江浙一帶和廣東的家族公司,「這批公司原本就有禮佛的習慣,上市這麼大的事情,他們當然要去拜一拜。」

  雍和宮又以靈驗著稱,雖不知拜佛之後這些公司是否百分百過會,但對發行人來說,至少可求安心,在發審會上能夠沉著應答。

  同樣被謹慎對待的還有打印材料。金融行業向來注重保密性,券商申報的材料中更有商業機密等等。於是圍繞上市公司,形成了榮大快印、時美、聯邦金 考等專業的打印中心。這幾家打印中心以榮大快印最大,並以「券商之家」著稱。位於木樨地地鐵口的榮大快印是幾乎所有上市公司與券商的必到之處。

  榮大快印內設多個單間,每家公司打印時都會與其他隔離,有專人服務。有去印刷過材料的公司人員告訴記者,榮大快印24小時營業,對於排版、格式 等錯誤,打印員一眼就能看出,並可立即糾正。「一般公司都會在榮大快印預存幾萬塊錢,印製完材料就從預存款裡扣掉」,他們都是榮大快印的常客,「除非榮大 快印忙,機器和人手都不夠,我們才會轉到另外兩家去打印」。

  證監會向東400米威斯汀

  以證監會為中心,向南200米,向東400米,向北500米,向東北600米,分別是順成飯店、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和金融街公寓。

  與其他幾家相比,順成飯店規格多有不及,但憑藉其距證監會更近和寓意良好的名字,住客倒也不少。只不過,順成飯店沒有套房,只有標準間,如果想集中辦公,商討業務,會有些不夠方便。順成飯店的標準間價格是700元/晚左右。

  如果想住好一點,就去金融街威斯汀酒店,當然價格也會較高。威斯汀酒店兩居室套房價格一般在2000元/晚以上,外加20%的服務費。如果想住 久一點,還可以選擇的是威斯汀公寓,公寓沒有標準間,只有兩居室和三居室的套房,價格分別是1700元/晚和3500元/晚,另收15%服務費,但威斯汀 公寓人滿為患,很難訂到客房。

  麗思卡爾頓與威斯汀酒店類似,住在這兩個酒店的一個好處是,IPO過會後的現場推介路演大都會安排在這裡,麗思卡爾頓的二層和威斯汀聚寶盆廳是「路演客」的常選。另一個常用的路演現場在中國人壽中心,這裡距證監會更近,大概只有100米。

  當然,並非所有的IPO經辦人員都會住在金融街上的高級酒店裡。還有很多人住在距離金融街不遠的京濱飯店和國賓酒店或者西單附近。一個原因是經 辦人員級別不同,住的酒店規格也不盡相同,另一個原因是金融街的酒店訂不到,只能往遠處走。好處是京濱酒店確實便宜許多,兩居室的商務套房,700元/晚 左右。(來源:理財週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8

打印飛機、步槍、手機和蛋糕——3D打印機:野蠻神器要革製造業的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53

3D打印的新技術,正在重塑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

兩家3D打印機製造巨頭均為美國公司並在納斯達克上市。

雖然在中國尚未普及,但3D產業鏈正在形成。

有這麼一種打印機,它可以打印出會飛的飛機、可騎的自行車,或是一塊能吃的蛋糕,能穿的衣服與鞋子,甚至加上關鍵零部件就可打印出一把可以射擊的步槍……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已經存在的現實。

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打印機直接製造出一副塑料機械臂,使一位兩歲小女孩的殘疾手臂能夠正常活動。這副「神奇手臂」再次將3D(三維)打印機拉入公眾視野。

新發明與掘金潮

據林永利估計,3D打印機在中國企業界的裝機量在400台左右。

3D打印機(3D printers)發端於軍方的「快速成型」技術,已有數十年歷史,美國的3D打印機製造商Stratasys於1992年賣出第一台商業化產品。

2009年以來,3D打印市場在北美和歐洲急劇增長。根據Stratasys公司2011年財報,其八成左右的收入即來源於歐美市場,美國《時代》 週刊已將3D打印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目前全球有兩家3D打印機巨頭。一家即為上述Stratasys公司,它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剛剛收購了以色列一家名為Objet的3D打印機公 司;另一巨頭是亦在納斯達克掛牌的3D Systems公司,它在2012年初通過收購另兩家3D打印機品牌Z Corporation 和Vidar Systems奠定其江湖地位。

Stratasys和3D Systems創造著每年近兩億美元的市場營收。前者的客戶不乏寶馬、戴爾、英特爾、耐克等世界五百強企業。而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利用3D打印技術創造神奇;過去一年,關於3D打印機「魔幻現實主義」般的新聞時有發生。

2011年3月,英國一名科學家設計出一款名為Airbike的自行車,並用打印機一次成型地打印出車輪、軸承和車軸。通常情況下,這些零部件需要 由多個工廠製造,而後進行組裝。這輛自行車採用尼龍材料,堅固程度與鋼鋁材料不相上下,但重量卻減少了65%,關鍵是——它可以騎。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康乃爾大學一位教授帶領他的學生,在實驗室裡用一台打印機,打印出一塊有草莓醬的巧克力蛋糕;4個月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位教 授和他的團隊,「打印」了一台最高飛行時速100英里的電控飛行器。這架飛機上2米長的機翼、集成操縱面以及艙門,均由打印機製作而成。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研究人員則宣佈開發出一台可以進行生物打印的設備;2011年9月,世界首輛3D打印機製造的汽車現身加拿大溫尼伯市……

雖然中國目前並非3D打印的主市場,但已經有不少嗅覺敏銳的掘金者,而這個群體正不斷擴大。

林永利是3D打印機品牌Objet在中國大華東地區的代理商(目前世界幾家大3D打印機供應商均未在中國設立直銷部門,代理是唯一的銷售模式),他的客戶集中在工業設計、機械電子、汽車製造、建築、醫療、動漫和珠寶等領域,醫療行業是最大的使用群體。

杭州的六維齒科是林永利的客戶之一,他們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牙齒正畸和數字化種牙。「傳統種牙,醫生憑經驗直接種,現在則可以先掃瞄你的牙齒,獲得3D數據圖後打印出個牙模,確定準確的種牙位置,直接種下去就可以了,減少風險和痛苦。」林永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而本文開頭提及的殘疾小女孩,她患的是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症狀是四肢不能伸直、肌肉僵硬。如果是成人患這種病,通常可佩戴金屬機械臂以幫助手臂活 動,但對於只有兩歲的小孩來說,市面上沒有大小合適的機械臂。而使用3D打印機,可以先將成人使用的機械臂按比例縮小,然後輸入打印指令,幾個小時後,一 副定製機械臂就誕生了。

雖然沒有權威的中國市場的統計數字,但身處行業中的林永利估計,3D打印機在國內企業級裝機量在400台左右,近兩年增長尤其快,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場規模肯定在超過1億元人民幣」。

4000元,在家打印

同樣的原理,你甚至可以打印一個「自己」即縮小版的人物模型送給她。

3D打印的故事,遠不止設備製造商和企業用戶那麼簡單。

27歲的創業者金濤三年前在杭州的一間出租屋中創立了自己的3D打印公司,他最初的設想是為一家大型網遊公司打印玩具,後因授權問題,生意沒有做下 去。他便轉而為一些企業提供3D打印服務,直到2010年,國外的3D打印機品牌開始陸續發佈供個人使用的「桌面機」,機器價格和耗材都更便宜,使用方 便,精度也能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這讓金濤看到了不同於企業用戶的另一種可能。

南方週末記者在其辦公室看到,一台小型桌面機正在「吐絲」打印一個馬上要用的支架,利用這個支架,耗材就可以直接掛在機身上。

從2010年底到現在,金濤已經賣出了150台桌面機,不僅包括代理的國外品牌,還有他們自己製造的機器。

一位「80後」怎麼可以自己製造3D打印機?「一個做結構設計的英國教授,在研發出3D打印機後,就把一些關鍵的技術在網站上公佈,供愛好者使用,」金濤說,「我就是根據這些開源的信息研發出自己的產品的。」

金濤介紹稱,第一代產品售價是4000元,只有一個噴頭,只能打印一種材料;第二代產品正在內測中,安裝有兩個噴頭,價格「也不會過萬」。

最近兩年,金濤明顯感到了3D打印技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他們的QQ討論群中,已有一千多位參與者。他還於2012年6月初上線了一個3D 打印社交網站,網友可以上傳分享3D數碼圖,討論產品設計。網站也有交易功能,如果你想給女朋友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戒指,可以通過開源的3D軟件,設計出 數碼圖,上傳圖片、選擇打印材料、下單,不出數日,這個獨一無二的定製戒指便到了你女朋友的手裡。

同樣的原理,你甚至可以打印一個「自己」——也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物模型,送給她。

這種作法是受到了美國Shapeways公司的啟發。事實上在北美和歐洲,類似的商業模式早已屢見不鮮且使用廣泛。

Shapeways是一家位於紐約曼哈頓中部的3D打印機服務提供商,正在用社交網絡使普通人參與製造業。如果你是Shapeways網站的註冊用 戶,有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創意,便可把它上傳到網站,網站給出各種材料的價格,你可以選擇購買,然後直接打印,並把產品在線展示,賣給任何喜歡的人。

Shapeways公司CEO彼得稱,2011年他們已經印製了75萬種產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鏽鋼、銀、陶瓷,甚至玻璃,最新的3D打印技術還能套色打印。

普通用戶在使用3D打印技術時通常面臨這樣的難題:並非每個人都能使用3D軟件進行圖像設計,並非每個人都買得起價格百萬的3D打印機。但是「開源」、「社交」等互聯網理念,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一些公司將3D建模軟件分享到互聯網,例如123D和Tinkercad,它們使用起來並不複雜,可以把一張iPhone照片,或舊名信片,轉換成 3D圖像數據。另外一款名為Photofly的軟件,只要你有一台單反相機或者是普通的卡片機,就可以將你自己的人像生成3D數據。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3D技術,Shapeways還開了類似蘋果的體驗店,讓更多的愛好者到店裡參觀,還會定期舉辦3D打印設計的學習班,幫助有興趣的人掌握技術。

「自然造物」

李慶華的做法是通過3D掃瞄技術,將一些有待保護的佛教造像,轉變為三維數據圖像,再用3D打印機打出模型,供文物研究和圖像保留。

2012年7月畢業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宋博文,正在創辦一個3D藝術品工作室,取名格物。這源於一年前某次展覽上,她偶然看到一個奇特、流暢的自行車,「不知道怎麼做出來的」,對造型的敏感讓她迅速在網絡上找到了答案,並和浙江的金濤取得了聯繫。

「3D打印技術與傳統的造型手法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失控』的設計狀態,可以實現完全自由的設計,充滿未知的驚喜感。」宋博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她 很快設計、打印出禮帽、十二水燈、筆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的「禮帽」還在比利時3D打印廠商Materialise舉辦的「世界3D打印作品展」上摘得亞 軍。

25歲的她備受鼓舞,決定和男朋友一起創業,除了生產銷售3D打印的藝術品,也和一些室內設計的公司合作,幫他們設計3D圖像,實現一些「自然造物」的裝修想法。

「我們的目標是讓3D打印技術融入生活之中,你可能意識不到它,但已經在體驗它帶來的改變。」宋博文說。

生活在杭州的李慶華是位雕塑家,對佛教造像特別有興趣,四處走訪的他對國內一些石窟的保護狀況很是擔憂,於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遺產,用數字手段留下資料。

李慶華的做法是通過3D掃瞄技術,將一些有待保護的佛教造像,轉變為三維數據圖像,再用3D打印機打出模型,供文物研究和圖像保留。

李已經完成的一個實例,是山西天龍山石窟18窟的復原。天龍山石窟造像群上世紀30年代遭到洗劫,部件流落世界各地,在時間的侵蝕中已破敗不堪。李 慶華和幾個朋友一起,花了十多天的時間,把18窟的3D數據掃瞄回來,又花了半年時間細緻地拼出三維圖形。李使用的3D圖像處理軟件,來自華盛頓大學發明 者的開源分享。

李的團隊正在設計一款手機應用軟件,把天龍山石窟的三維數據上傳,再根據已有史料,標出遺失部件在世界各個博物館的位置,有興趣的愛好者可以到自己 身邊的博物館,用手機拍下部件的照片並傳回來,李慶華便可以把這些照片轉換成三維數據圖,再通過3D打印出復原後的造像。「我們已經通過這種辦法,將國家 博物館的一個頭像完成了復原,文物研究需要真實的觸感。」

挑戰「中國製造」

2011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一項新政策,並向3D打印產業支出5億美元以提升美國在製造業上的領先地位。

從工業領域到尋常百姓家,3D打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社會化製造」成為行業內外熱議的一個話題,製造業的形態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未來我們有可能利用這項「野蠻」的技術來直接打印出手機。

紐約另一家利用3D技術生產消費品的公司Quirky擁有20萬的註冊用戶,他們在線蒐集用戶的創意,產品設計圖紙,用3D打印機以最快的速度成 型,再上傳討論,最終確定方案後批量生產。屆時在線上和線下都會有銷售,他們最成功的產品是一排可摺疊的接線板,設計者常從一個創意就獲得不少的收入,有 的用戶一年能賺幾萬美元。

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Legacy Effect公司,利用Objet 3D打印機為電影特效片段製造3D模型和原型,為演員量身定製可以完全適合演員的臉、頸部和頭部的道具,在電影《侏儸紀公園》、《阿凡達》、《鋼鐵俠》以及《復仇者聯盟》中都有應用。

日本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面向個人的「Baby復原服務」:只需提供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的X光照片,他們便可以復原成三維圖像後,打印出一個「肚子裡的嬰兒」模型作為紀念。

3D打印還能實現一些傳統製造方式難以實現的複雜結構。2011年巴黎春夏時裝展上,荷蘭時尚設計師Iris van Herpen發佈了他直接用3D打印機製作的立體服裝,這些超太空感的服裝由錦綸打印而成。

不再依賴人工,沒有組裝流程,沒有邊角料,3D技術的這些特點,將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工廠。若成本進一步降低,個性產品將獲得和規模產量同等的競爭力。有人預計,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機將可以從事小規模生產,製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工藝品和商品。

這項新技術正在因此而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

2011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一項新政策,並向3D打印產業支出5億美元以提升美國在製造業上的領先地位。2012年7月17日,美國《外交 政策》雜誌網站發表題為《製造業的未來在美國而不在中國》,稱「技術進步將使中國的製造業像過去20年里美國製造業那樣迅速衰落」。

「和美國相比,中國缺少DIY(自己動手)的習慣和創意設計發展的土壤。」金濤說,在新技術開啟的下一輪製造業競爭中,中國表現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北京計算中心有一台3D打印機,其虛擬現實部經理季紅持同樣觀點,「前不久中國發明家協會組織了一些企業到我們這參觀,大多數人對這一技術不敏感,不覺得它物有所值,唯一產生興趣的是一家想做『山寨』眼鏡的企業。」

而在這個行業中浸淫多年的林永利覺得不必太擔憂,到目前為止,技術還存在一些侷限性,比如材料限於塑料、樹脂和金屬,精度也只能精確到幾十毫米,在規模化生產方面也不具備優勢。他說,「3D打印機不是萬能機。」

無論如何,3D打印技術實現了一種可能,只要你有一台電腦,一個想法,不管你在窮鄉僻壤,還是繁華都市,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改造這個世界——至少改變自己的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02

3D打印:變革還是革命


2013-01-28  NCW  
 

 

這項技術目前還不能推翻或取代製造業原有手段, 在工程技術上只是補充性的◎ 本刊記者 于達維 文yudawei.blog.caixin.com 2013年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技術的獲獎,被業界廣泛解讀為中國3D 打印技術在大型金屬結構件直接製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3D 打印技術的發展進入新的高端。

該技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領軍的研究團隊完成。王華明還有一個身份,是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激光)技術負責人。受到其獲獎消息的刺激,持有中航激光股份的相關上市公司,連日來股票紛紛漲停。

與此同時,3D 打印技術也成為公衆關注的話題。所謂3D 打印技術,通俗說就是三維立體成型技術,在掌握了物體形狀的相關信息後,運用合適的材料,對物體直接進行成型複制。

理想狀態下,通過3D 打印,可以打印飛機、打印賽車、打印槍支,甚至可以打印血管、打印器官,更有人預測:到2020年, 你可以在自己打印的房子里,吃一頓自己打印的飯。當然,上述設想目前只是理論狀態,現實情況還相差甚遠。作為中國3D 打印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王華明告訴財新記者,目前這種技術最多只能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一種補充,說它能夠帶來第三次製造業革命,“我覺得還到不了那個層次。 ”

快速成型

實際上,3D 打印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出現,比日本佳能公司推出噴墨打印機的時間只晚了四年。

1984年,美國發明家查爾斯· 霍爾(Charles Hull)給自己的一項技術起了一個新奇的名字——Stereolithography,該單詞是將通常用于印刷集成電路的lithography(平板印刷)加上一個前綴Stereo(立體) 。這種被稱為“立體印刷”的新技術,成為目前被廣泛應用的3D 打印技術的鼻祖。

查爾斯· 霍爾利用的材料,是一種可以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固化的樹脂,通過計算機控制紫外光束的移動,可以讓一層層的樹脂形成特定的圖形,這樣一層層的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立體的形狀。1986年他的專利申請獲得通過後,查爾斯 · 霍爾立刻成立了一家名為3D Systems的公司, 專門開發商業化的“立體印刷”設備。

隨著“立體印刷”概念逐漸深入人心,科學家們逐漸開發出有別于霍爾的光固化技術的其他立體成型技術,其中 熔 融 沉 積 成 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和選擇性激光燒結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把立體成型技術所能使用的材料拓展到更加廣泛的領域。

FDM 工藝由美國學者斯科特 · 克魯姆普(Scott Crump)于1988年研製成功,並于次年成立了 Stratasys公司

1993年,3D 打印在麻省理工學院誕生。該學院的兩位教授米歇爾· 西瑪(Michael Cima)和艾瑪紐埃爾· 薩什(Emanuel Sachs)製造了一種立體化的噴墨打印設備,並把它叫做3D打印機。

該打印機通過多個噴嘴噴射成型材料和粘接劑來逐層打印3D 實物。這種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可選材料非常廣泛,而且可以直接把計算機中設計好的模型快速塑造出來。3D 打印逐漸成為幾種快速成型技術的統稱。

1995年 Z Corporation 公 司 獲 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多項3D 打印技術的授權,開始商業化這一技術。2012年,這家公司被3D Systems 收購,目前3D Systems和Stratasys都在納斯達克上市,每年銷售額近2億美元。

3D 打印技術的方法是將產品在計算機上設計成型後,將其分割成一系列數字切片,並將這些切片的信息傳送到3D 打印機上,後者會連續地將這些薄型層面通過特殊膠水堆疊起來,直到形成一個固態物體成型。因此在專業上又叫快速成型技術 ;由於這種方法和傳統的通過切削、鑽孔等方法的減材製造工藝相反,又被稱為增材製造技術。

3D打印技術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英超聯賽的球員們已經穿上利用激光燒結技術定制的“完美合腳”的運動鞋,駐阿富汗的美軍已經可以在野外的快速製造車間中得到維修坦克和直升機必需的零件。2012年2月,比利時 Hasselt 大學科學家宣佈,他們將核磁共振得到的下顎圖像輸入3D 打印機,成功為一位83歲的老婦人制成鈦合金下顎替代品。

2012年底,霍爾的3D Systems 公司獲得了來自美國空軍的29.5億美元的投資,開發使用激光熔融技術的3D 打印系統,這套系統將用于製造 F-35戰機和其他武器系統。對於飛機這樣的非大批量生產的產品,3D 打印機將是一個理想的生產工具。

中國跟進

上世紀80年代末,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顏永年在美國瞭解到了快速成型技術,回國後就四處收集資料,並邀請外國專家來華講學,從此中國科學家也開始從事這方面研究。

顏永年告訴財新記者,當時他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任務是考察高性能陶瓷的最新進展,在1988年底一次學術會議上, 他看到一個宣傳單, 介紹了查爾斯·霍爾的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直接把數據模型變成物理模型。他說,這種技術的核心是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的驅動,不是人去操縱機床,而是靠數字模型去驅動,把人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轉化成計算機的工作。

後 來 他 們 從 香 港 買 來 一 台3D ystems 公司出品的機器,從美國請來 一位教授,到各個高校去辦講座。顏永年稱,當時的體制就是這樣,有個好東西就希望大家都來做, “當時的科研體制下,都是出于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很開放,軟件也自由分享,相互之間沒有保留,所以做起來比較快。 ”他說,現在國內做3D 打印商業研發的主要是清華、西安交大、華中科技三所大學和一家北京隆源公司,這四家是真正有開發能力、有自主的技術的。

這三家高校,也分別成立了北京太爾時代、西安瑞特、武漢濱湖等企業進行商業化開發。

此次王華明團隊的“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對中國3D打印研究領域無疑具有推動意義。

據顏永年介紹,王華明團隊的技術,屬於激光近淨成型技術(Laser Engineered Net Shaping,LENS) , 這 種技術1999年在美國被推出時,曾經被評為當年最富創造力的25項技術之一,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打造緻密金屬零件。2010年,他們利用激光直接製造了國產大飛機 C919的中央翼根肋,比傳統方法節省了90% 以上的材料,並且其性能比傳統鍛件還要好。

王華明說,這種技術確實是一種帶有變革性的,短流程、低成本的數字化製造技術,其被國內外公認是對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工業裝備研製與生產具有重要影響的核心關鍵製造技術之一。

顏永年說,王華明的團隊能做出這個成果,還是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但是他也指出,目前3D 打印技術還只能用于試生產,因為質量的可重複性和穩定性都是問題,在量化生產上存在缺陷。

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前總經理蔡道生博士告訴財新記者,3D 打印對於軍用品非常適合,因為後者批量不大,沒必要大規模生產,比如導彈 的零件。 “我們也有很多軍方的項目。 ”和國外相比,目前國產3D 打印設備的差距主要在於材料性能。北京隆源自動成型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濤告訴財新記者,在清華大學做了幾年教師後,他于1993年到了這家公司,從事3D 打印技術商業研發。他指出,3D 打印技術中材料的成型和控制非常關鍵,但目前中國的材料和國外差距非常大, “一方面本身就薄弱,另一方面企業和學校規模投入都比較小,需要長期投入和很深的基礎。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工信部也正在組織研究制定3D 打印技術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推動完善3D 打印技術規範和標準制定,研究制定支持3D 打印產業發展的專項財稅政策。

路還很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經預測,3D 打印的出現,將把生產製造從大型、複雜、昂貴的傳統工業過程中分離出來,凡是能接上電源的任何計算機都能夠成為靈巧的生產工廠,未來製造業將再次回流到發達國家。

美國消費者電子協會最新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隨著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市場需求的增加,3D 打印機的銷售額將從2011年的17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50億美元。但這和同樣誕生30多年的噴墨打印機產業相比,其發展速度還是非常緩慢,目前全球噴墨打印產業的銷售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

之所以發展相對緩慢,是因為雖然什麼都可以做,但是做什麼都有一定問題。北京太爾時代公司總經理郭戈對財 新記者說,這種技術在各個行業,只要涉及實體開發、實體應用都用得到,因為材料和精度的限制,在生產上用得比較少,在牙科、醫療產品開發過程中應用比較多,或者小批量的零件生產。 “我們自己的設備開發也用到了自己打印的零件。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3D 打印企業,太爾時代每年消費級和工業級設備的銷量也只能達到幾千台和幾百台,年銷售額幾千萬元的水平。

對於王華明的成果獲獎後,相關上市公司股票連連漲停的現象,郭戈認為 這只是炒作。 “即便是國內所有的3D 打印企業加起來,也不足以支撐一個上市公司。 ”他說。現在就好像是大家都在成長,長成了一片大草原,但是還沒有長出大樹。

“要達到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差得遠,我認為機器人對於生產製造的變革更大。當然前途還是有,如果在材料性能、功能性上有所提升,會對製造業產生一種變革。 ”郭戈說, 受制于性能限制,現在的3D 打印技術是理論上可行,但現實做起來就是這個東西不能做,那個東西不能做,目前不過是多做了一點以前做不了的工作而已。

目前,消費品和電子領域是3D 印刷企業最大的市場,其市場份額約為 20.3%;緊隨其後的是機動車19.5%、醫療和牙科15.1%。

快速製造領域的國際權威報告《沃勒斯報告2012》顯示,截至2011年,全球累計銷售4.9萬台工業級3D 打印機,其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國製造,以色列和歐洲各國的份額分別為9.3%和10.2%,中國生產的設備占3.6%,與日本相當。

馮濤表示,目前3D 打印在零部件上的應用只有20%,到2015年將可以達到40%,以後將可能達到80%。 “現在的飛機上、導彈上已經在用,美國之所以重視,不是重視桌面的三維打印機,關鍵還是工業級的快速製造。 ”不過在馮濤看來,從廣義上說,在零部件製造上,使用3D 打印的比例不會高。 “大批量、高效的生產方式必須是經濟成本最低的,都個性化的話,就像每個人手機都不一樣,成本會太高。 ”他認為,3D 打印技術無疑豐富了製造業的方法,但是仍然無法顛覆傳統的製造業。他周圍的大多數人不認為這 是個革命,因為在效率、價格、精度、表面質量上都有缺陷。

目前的3D 打印或者說快速製造技術,可以說是形狀的萬能製造機,但是在材料上的限制,還不能滿足一些對內 在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形狀可以做出來,功能不一定達到。

蔡道生表示,至少目前的3D 打印技術絕對不會對傳統的減法制造造成什麼革命性的改變,更多是一個補充,可以稱為綠色製造,因為浪費的材料很少。

蔡道生認為,即便是在增材製造方面,用3D 打印製造簡單的零件也是得不償失。其優勢在於複雜零件,但是製造速度有待提高。

雖然打印一個部件的成本比製造一個模具低很多,但模具只要開好,就可以短時間做出成千上萬個一模一樣的部件,這是3D打印難以企及的。

王華明教授還對財新記者表示,3D 打印目前最多是做一部分零部件。

他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包括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等,3D打印未到此層次。

郭戈認為,3D 打印技術發展應該 還需要很多年,但如果有突飛猛進的突破,可能就會提速, “計算機剛剛出來的時候也沒想到(發展)那麼快。 ”在顏永年看來,3D 打印不可能推翻或者取代製造業原有的手段,從成型科學上說是革命性的,從工程技術上是補充性的。

他認為,3D 打印在生物製造上的前途遠遠超過金屬。更巨大的意義是做活體,把細胞、生物相容性材料堆積成活體結構。 “現在已經可以培養出一小塊肉了。 ”2012年4月,已經74歲的顏永年在江蘇昆山成立了昆山永年先進製造技術有限公司,專門開發3D 打印技術設備。

顏永年說,昆山公司以後會慢慢以生物為主,在這方面他也最有興趣。

本刊實習記者張鑫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25

警告:3D打印泡沫来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206.html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本週,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了3D打印等新興技術的重要性。不過當地時間本週四,做空機構香櫞(Citron Research)表示,這一技術被大大的高估,而且一直宣傳過度。報告曝出後,3D打印機製造商股票出現大跌。

近年來,3D打印機已經從製造商們使用的技術,不斷發展並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中。製造商們對這項技術的前景表示樂觀,並預測未來玩具、工具等的生產,都能夠在家中完成,這也讓這些公司的股價實現飆升。

不過,本週四,加州投資者安德魯·萊福特(Andrew Left)的做空機構香櫞,發佈一份報告,指責3D系統(3D Systems)CEO Abe Reichental誇大了3D打印技術的進步,並認為這樣的宣傳已經導致了3D印刷企業的股票泡沫。

「那些所謂的『3D打印』技術給股票帶來的狂熱, 已經脫離了現實,特別是『3D Systems'。每一個泡沫背後都有一個好的推動者,而這次是Abe Reichental。」消息曝出後,美國最大的3D打印機製造商3D Systems股票出現下跌,而Stratasys公司和ExOne的股價也應聲下挫。

據悉,香櫞主要研究它們認為有欺詐和故意高估行為的股票。這家研究機構表示,在過去的五年中,3D打印技術並沒有什麼顯著的進步,而現在,雖然已經走入了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卻仍然沒有太大的改善。

目前,Rock Hill、3D Systems、Stratasys等公司,均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革命?

美國時間本週二,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在國情咨文中指出,3D打印技術可能會給製造業帶來一次革新,並表示,「這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製造所有物品的方式」。次日,3D打印機製造商股票出現上漲。

這些領先的3D打印機廠商,希望能夠在製造行業中尋求一個新的角色,比如製造產品原型,以及其他一次性生產。

目前重多公司都有了利用3D打印技術的計劃,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希望,利用3D打印製造輕量級飛機零部件;而牙醫則希望能夠利用這一技術,在1小時之內打印出牙套,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等上漫長的兩週。

但現在消費級3D打印機,幾乎只能製造一些像雞蛋架、梳子這類簡單的產品。

過去12個月裡,3D Systems的股價翻了三番,而另一家公司Stratasys股價幾乎翻了一倍。

香櫞報告發佈後,3D Systems下跌4.36%,至每股62.75美元;Stratasys下挫6.08%,至每股71.20美元;而ExOne收盤時下跌2.96%,報收於每股27.18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59

悲催,珠海打印耗材業600家企業的營收不及惠普打印1/6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348.html
【i黑馬導讀】最悲催的行業莫過於,當新的技術浪潮來勢洶洶之時,自己還在中低端市場徘徊分食著可憐的湯水,還沒有實現產業升級便已面臨徹底被新時代拋棄的命運——中國便是如此,而珠海的打印耗材行業是其中一個鮮明的例子。

珠海打印耗材業在國際上還是有「一號」的:據耗材行業細分媒體《再生時代》報導,珠海600餘家打印耗材企業,供應了全球70%以上的色帶、60%的兼容墨盒、3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組件。雖然業績輝煌,但從20年多前原始模仿起家的珠海打印耗材行業卻是典型的「小、散、亂」,因而綜合實力不強。有數據顯示,2012年度珠海打印耗材生產企業累計產值超過200億元,但這僅相當於同年珠海格力電器營收的1/5,而打印巨頭惠普IPG(打印及成像系統集團)在2010年營業額就已達到260億美元,珠海打印耗材整個行業的產值連其1/6都不到。

造成這個局面跟以下原因有關:

珠海從事耗材生產的企業產品同質化強,技術門檻不高,近年國際經濟環境動盪,不少大企業節省開支,而再生耗材領域不需要大量固定資產和技術研發投入,同時規避了與原裝品牌的專利糾紛,因而最近兩三年有大量的作坊式小企業進入該領域,結果加劇了「只拼價格」的惡性競爭。與此同時,國際原裝品牌則屢次通過更新型號的方式變相漲價。《再生時代》出版人、策展商李廣連認為,這從深層次反映出本地企業在依靠核心專利、自主知識產權支撐的產品定價權方面,能力依然較弱。

技術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有效出路,珠海耗材行業已擁有4000多項專利,但原裝品牌利用知識產權與兼容耗材生產商的「博弈」也日漸增多。

去年年初,日本打印機供應商再次提起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訴訟,指控30多家再生企業及銷售商違反美國貿易法,進口、出售侵權專利的硒鼓,其中珠海企業赫然在列。早在2010年7月,佳能也以相同的兩項專利對珠海耗材龍頭企業納思達提請ITC調查和侵權訴訟,雙方於次年6月達成和解。假設此次ITC頒發普遍排除令,禁止涉案硒鼓和相關耗材進入美國市場,將對行業造成不小震動。

據瞭解,佳能的專利產品平面為三個放射狀分隔,而納思達則將其改為兩個分隔,並申請了技術專利。正是這個僅幾元成本的小零件,卻讓諸多企業栽了跟頭。可見,產品細節與技術背後所代表的知識產權壁壘,已成為珠海打印耗材產業參與全球中高端競爭需要踰越的障礙,技術革新刻不容緩。

珠海最大耗材生產商天威的創始人賀良梅,據說曾在一次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告誡經銷商:「假如還不走進電子商務,很快就會被淘汰。」其公司旗下的一站式打印耗材網購平台——好彩快線,去年銷售量達到3000萬元,較3年前創立時增長了10倍。當地不少企業經營者對於通過虛擬電子商務平台來宣傳品牌和開拓新市場,飽有熱情並積極實踐。一家小微企業「灰太狼」,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建立了多語言版本的國內外銷售平台。其負責人表示,推廣自創品牌的電子商務,能提供企業更好現金流並主動規避價格戰。在去年的低迷行情下,這家企業仍維持了10%—15%的淨利潤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59

從業者談3D打印:賣產品?賣服務才是真正出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01.html

【導讀】3D打印火了這麼久,能從中賺取的有多少?幾十萬、上百萬的設備利潤高,但研發有門檻;一萬上下的「桌面級」看著好玩,但市場有限——中國哪有那麼多創客?買上幾台設備來外包做服務吧,有人說這個更賺錢!

來源:i黑馬 作者:鄧超

有人吐槽中國的3D打印僅僅熱鬧在科技博客和創客圈,對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欲說還休」,不過從黑馬哥近日瞭解到的一些數據來看,事實並非如此。在2012年,杭州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3D打印服務方面拿到了1000多萬的銷售額,而無錫一家3D打印服務中心則收入4000萬,北京上拓科技有限公司賣了2000多萬的設備,他們還另有1000多萬的服務收入,與先臨三維同城的杭州銘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雖然只有9個人,但也有400多萬的銷售。

這些賺產業錢的公司已經不僅僅屬於「小而美」的範疇,但缺乏億元案子的行業仍然不能算作大。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長羅軍曾表示,3D打印的概念雖然熱鬧,但大多數企業還持觀望態度,並不願意投入幾百、上千萬去採購設備,「技術如何與市場用戶結合起來,是3D打印技術產業化的關鍵」。羅軍認為,先做加工服務,待市場被真正教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著力做設備銷售,應當是該行業健康發展的一條可行之路。

「賣服務比賣設備賺錢!」——在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先臨三維副總經理趙東來這樣告訴黑馬哥。這家成立於2004年,從事三維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去年有7000萬的銷售額,其中有1000萬來自3D打印服務,而這只是其近年剛開展的業務。公司面向個人的的3D打印照相服務也吸引了很多創業者加盟,在大會現場錄製的央視《對話》節目,甚至還拿他們的產品來暖場。

3D打印熱鬧起來以後,一直有冷眼派認為用這種技術做模型、模具,成本上比不過手板,精細度又不及雕刻機。對此,趙東來回應,做立體雕刻比較成熟的5軸雕刻機售價上百萬,其優勢在於加工金屬材料,做一個數據包(類比於3D建模)都需要3000元,工業級的3D打印設備同樣可以達到雕刻機的精度。

怎樣「挑戰」手板?趙東來更有心得。他表示要跟客戶充分溝通,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根據對方的需求來選定精度和材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成本。「我們可以只打印手板難以加工好的曲面,剩下的部分都用傳統工藝」,「根據每個部位的功能不同,可以用多種材料組合:金屬+尼龍+ABS,不一定都要貴的材料」。他認為手板對工人的技藝、經驗要求高,而且不能保證一次性成功,「做十個甚至有五個不成」,但3D打印可以多台同時操作,品質、速度都能得到保證。

比起先臨三維,杭州銘展是做3D打印服務起家,而且最初面向個人,做得東西還很有趣——魔獸世界遊戲角色打印。創始人金濤認為市面上雖能買到網遊玩具,但每個玩家在遊戲裡都有自己的裝備、造型,而個性化、少量加工正是3D打印的優勢,因此便做上了這份生意。當時他採用了打印石膏材料的工業級設備,12釐米的模型大約收費四、五百元。比較便利地是,3D數據可以直接從遊戲中導出,簡單處理後便可使用,在2010年那一年間他們一共賣了三四百個,不過金濤表示國外類似的公司一年可以賣十萬個,「通過遊戲官方推廣」。
有從業者告訴黑馬哥,這種玩法實際對遊戲公司及運營方造成了侵權。2010年底金濤停掉了這份業務,他認為市場還不成熟,而版權問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現在看來金濤當時的價格還算是便宜,在北京上拓和西安非凡士兩家3D打印照相館中,打印一個10釐米高的石膏人像均需要1500元左右,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掃瞄、建模等費用。
顧忌於「WOW玩偶」的掣肘,金濤在2010年也開始其他的3D打印服務,主要是面向工廠、研究機構、設計公司進行研發的驗證,當年這塊業務整體收入有幾十萬。兩年來,其服務業務的營收增長不大,去年達到80萬,客戶類別也基本穩定。去年金濤告訴黑馬哥,做服務的毛利可以達到40%~50%(比做代理要高),今年他仍然認可這個數字。
雖然公司草創時只有幾十萬的銷售,但銘展當年即實現贏利,雖然其現在設備銷售收入是服務的4倍,但金濤表示從長遠看來,服務是公司的發展重點,這正如打印機和打印店的關係,快速成型服務是剛需,而設備卻並非人人必備,「現在設備賺錢是因為市場剛剛起步」。

趙東來的一句話令黑馬哥印象深刻:「材料問題在理論上是3D打印發展的瓶頸,但產業上我們都是有什麼材料做什麼事,市場空間同樣有。」為了提供3D打印服務,先臨三維採購了20多台進口設備,再加上自己研發的FDM桌面設備,可謂配備齊全、涵蓋面廣。不過,金濤對此的建議是,如果創業者資金有限,不必購置太多機器,根據自己的資源、領域,定位於一個細分領域就行,如醫療、建築設計等,他最初也只有兩台設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97

創業者自述:我是如何經營一家3D打印公司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90.html

來源:創事記  劉筱攸

5月28日,深圳將進入炎夏。在會展中心舉行的2013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與應用技術高峰論壇上(以下簡稱論壇),老黃忙著與眾多業界人士交換名片。

「聽說很多專家、領導還有投資人都會來,所以我就來了,我要積累多點資源」,老黃告訴我。

老黃曾經是深圳新能源汽車廠商五洲龍的中高層職員,現下海開創自己的事業。他選擇的點,是剛剛興起的3D打印。在老黃看來,3D打印題材好、前景好,將來融資比較容易,很符合他對「事業」的構想;最重要的是,現在還沒成紅海,進入不算晚。

「我和朋友籌了100萬」,老黃說,「模式很簡單,就像現在其他人那樣做:要不就代理做經銷,要不就組裝改一下做自有品牌」。

老黃的商業邏輯,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商業邏輯。「這樣的做法或多或少造成了時下國內3D打印,至少桌面級3D打印領域的現狀——代理、拼裝、缺核心」,國元證券的首席分析師鐘聲犀利點評,「不過資本對這塊興趣還是很大的,因為應用前景廣闊。」

老黃說他只是眾多中國創業者、中國合夥人中的其中一個。但也就是「老黃」們,構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內桌面級3D打印生態圈。順著他的邏輯,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眼下國內3D打印產業,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還好硬件開源了

「我準備雇幾個大學生,懂英語的,專門給我去國外的開源硬件社區弄資料」,老黃說。

所謂開源硬件,是指與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相同方式設計的計算機和電子硬體。如果硬件開源,其設計圖、原料表和上面執行的軟件都已經被授權出來了,你可以自行下載規格說明書後根據個人喜好對原產品做出修改和組裝、或者支付一點點組裝費用給製造商讓他們幫你弄好,然後進行批量生產及銷售。

就是,呃,開源硬件不僅僅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

那老黃的意思就清楚不過了——讓「懂英文的大學生」從國外開源硬件社區下載設計圖紙、規格說明書、控制軟件、基於創意公用的文檔••••••然後,屬於老黃的自有品牌就這麼華麗麗誕生了。

如果你嫌下載啊、組裝啊很麻煩,還有一種更為現成的方法,直接購買國外開源3D打印機廠商的解決方案。MakerBot、CandyFab、Reprap、Fab@Home和Solidoodle,任君選擇。

現在3D打印技術最主要的開源硬件是Arduino,這是一款由5個國際工程師研發的電子原型平台,包括一片具備簡單I/O功效的電路板以及一套程序開發環境。現在國內桌面玩家主要修改或模仿的母版3D打印機,大多數都以Arduino為「藍本」加以改進,所以它們說到底都是是採用Arduino作為主控設備的。上述幾大開源3D打印商,無一例外。

這些國外的開源3D打印機廠商會提供一整套硬件、軟件、拼裝的解決方案,而國內的玩家會支付給他們一定的費用,將這套解決方案買回來,把相應的材料進行複製,再把各部件組裝起來。此外,費用還低得可恥:Solidoodle推出的二代3D 打印機,最低端的配置只賣 4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3,043 元),最高配的版本也不過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上 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603 元)。

低成本加開放的硬件仿造權,老黃說,不創業都對不起自己。

聰明的當然不只老黃。維士泰克算是深圳本地的、較早進入到桌面級3D打印的廠商,它就深諳此道——它當年的主打產品,型號為WT1的打印機,用的就是開源3D打印機廠商 Makerbot的第一代技術。

說白了,大家都該慶幸:幸虧硬件開源了。

代理?好亂好亂

維士泰克比較有野心,它不想把身家押寶在開源技術上。它想做大自己的牌子,它還想有自己的專利。「我們現在在做專利」,維示泰克銷售主管魏輝倩告訴我:「現在已經小有進展,我們做出了擠出頭的內部結構專利。擠出頭就是機器上材料出來的那個小孔,我們的技術讓它不易堵料,保持出料的穩定性。」

這表面上看是個小小的、技術上的突破,可你往深一點想,維示泰克現在做的,就是利用專利來給後來的自主品牌競爭者形成壁壘:你要用?可以,給錢。

老黃顯然不願意在自主品牌的圈子裡面跟維示泰克等先入者兜圈子。他要走的路,更直接,更野蠻。除了利用開源硬件,老黃的規劃是直接找到現在國內的廠商還沒有搭上線的國外品牌,拿下代理權。

「Stratasys很出名吧,可是亂著呢,無數家都說是它的代理,我不會做這種已經被別人做『熟』的牌子。」老黃說。

事實的確如此。百度一下Stratasys在中國地區的總代理(注意不能漏了個「總」字),你會發現是上海福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我打電話過去,一位劉姓銷售主管告訴我,他家的確是;但除了他們家,Stratasys在中國的各級代理商至少有15家。這其中還不乏有名氣的,比如深圳普立得。

我再致電普立得,並表達了濃厚的、想成為其二級代理商的興趣,對方拒絕了我:「我們不需要代理了,我們自己就是代理,我們做Stratasys已經做了十年了」。

此外,去年底才殺入3D打印領域但風頭正勁的西安非凡士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走的也是代理的路:他們拿下了Replicator 桌面型 3D打印機的代理權。我再度以加盟者身份諮詢,其銷售代表很善意地勸告我別打這樣的主意了,因為除了他們家,北京和深圳都已經有公司取得了Replicator的代理權了。

而事實上,別說北京和深圳,就在西安就有另外一家西安海慧商貿有限公司也宣稱自己承接了Replicator 和MakerBot 的山東區域總代理權。

XXX全國總代理、XXX華南區總代理、XXX華北區最大代理、XXX華西區唯一代理•••這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名頭說明了同一件事情——國內很多玩家在給別人做嫁衣裳,賺取差價。

「長期跟蹤3D打印技術的美國沃勒斯公司出具的報告說,到2016年,3D打印會創造31億美元的產業價值。姑且按這個量來看,目前國內桌面級市這一塊也在飛速做大,是能夠維持這些淘金者的」,深圳新產經產業與金融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博士杜曉芬說到,「做代理是比較快打開市場的方式,但這樣的模式不利於國內的廠家構築自己的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什麼的我們還有時間研究,先把代理權拿下,快點進入市場」,老黃顯然立足於自己的商業化考慮。老黃跟荷蘭開源3D打印機廠商ultimaker已經談很久了,並且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我現在什麼都準備好了,公司註冊資金100萬,代理權要是有意外,我就走組裝這條路。我先進入社區,給家庭做個性化定製服務,比如打些玩具什麼的,收取服務費」。

最後,老黃對事業詳細的敘述是以這麼兩句話結尾的:

我 :「把你的商業模式寫出來,你願意嗎?」

老黃:「寫唄,其實做這個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是這麼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99

美國軍方:3D打印將應用在戰場上的軍備與補給!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88.html

他表示,除了無人飛機已經被打印出來以外,彈藥也可能用這種科技製作。另外,立體打印的同時「提供了思考防禦工事或其他據點設施以及戰基地的新方式」。理論上,軍方希望3D打印技術可以減少現代軍方在戰場上依賴後方補給 ​的壓力,包括從食物到替換器官都用3D打印來製造。

這不只關係到企業智慧財產,還關係到國家安全

報導並不代表美國國防部立場,不過該報提供許多軍事專家的理論與觀點,然而,這類的議題也已經引起許多爭議。

蘭薩也擔心任何持有3D打印機的人會複製出更高軍事等級材料,「這不只關係到企業智慧財產,還關係到國家安全」。這代表有心人士只要直接盜用軍方3D打印裝置或武器藍圖就可以製作出強大殺傷力的武器。

中國能用3D打印趕上美國百年軍事工程?

美國的潛在大敵── 中國軍方也開始利用3D打印機技術,中國沒有全球或(相較)有效率的軍事供應鏈,而且他們也沒有全球的基地網絡。中國決定不要像美國花一世紀時間發展海上艦隊,蘭薩表示,3D打印技術很有可能幫助中國加快發展速度。

目前,美國的3D打印用於軍事發展的進度仍比中國好,美軍已經用3D打印機製造出某些較不重要的飛機零件,並在阿富汗部署3D原型打印研究室。奧巴馬政府也撥出2億美元投資3家專注於3D打印技術的研究機構,所以戰場整合3D打印的未來,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