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中國未來30年核電產能料提高10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089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5日發佈了最新的《國際能源展望》,其中一張圖表提到了中國未來30年的核能利用情況。
這張圖表顯示,中國2010年的核能發電量約為15千兆瓦(GW),到2040年將上升至約160GW,升幅約為967%。中國2010-2040年的核電產能增長將佔全球淨增長的40%。
美國目前的核能發電能力約為101GW。
到2040年,核能將佔中國總體發電量的11%,而目前僅不到2%。
EIA國際能源分析師Linda Doman告訴BI,中國到2020年將有很多核電站投入使用。

頁岩氣影響深遠,法國電力集團退出美國核電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445作為世界最大的核動力電力生產商,法國電力集團(EDF)近日宣佈退出其與美國Exelon合資運營的5個核電站項目,全面退出美國核電市場。
金融時報消息稱,EDF首席執行官Henri Proglio表示,
「因為頁岩氣的發展致使核電站在美國電力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而且頁岩革命前景將完全有利於燃氣發電,美國核電市場前景並不樂觀。」
EDF在法國擁有58個核電站,原計劃在美國建立4個新的核電站,並與Exelon成立合資企業經營5個核電站。但隨著美國頁岩氣的發展,EDF認為新的核電站投資回報率極低,而正在運營的核電站的收益也遠低於集團的預期。
Henri Proglio表示,EDF將在2016年至2022年裡,使用認沽期權出售其與Exelon合資企業中49.9%的股權。
對於EDF在英國建設的新核電站項目,Henri Proglio聲稱未受到任何影響,他表示,
「頁岩氣對英國的影響有限,對核電站沒有顯著影響。我們將繼續與英國政府合作,期望在今年年底就構建新的核電站做出決定。」
得益於去年歐洲遭遇寒冬,EDF年度財報高於預期6%。但其業務已經受到集團兩個大客戶——日本和德國退核的影響。同時歐洲經濟依然疲軟,EDF上半年業績並不理想。EDF財務總監Thomas Piquemal表示,
「EDF大工業客戶用電量在上半年已經下降了10%,6月用電量在已經下降的基礎上又適度的減少。」
華電福新:中報受益火電,未來看點在風光核電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83t.html 火電暴利與風水電略減 華電福新在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後,中報利潤同比增長28%到8.54億元,EPS11.21分,動態PE約9倍,PB1.3倍。若扣除2012年出售可門物流公司的一次性收益1.3億元,以及CDM收益減少的1.1億元,經營利潤實際增長了1倍。 分季度來看,1季度利潤為2.24億元,2季度6.3億元,環比增長近2倍。考慮到2季度可門二期的並表影響,追溯調整後1季度利潤可能是3.2億左右,而2季度為5.3億,環比增長6成。 分業務來看,水電由於去年是特豐年,今年來水相對還算不錯,利潤由去年的7.3億降到5.8億,同比下降2成;風電利潤從去年的3.2億下降1成到2.9億,若扣除CDM收益影響,風電利潤同比增長40%,與裝機容量增長近4成和上網小時增加8%基本匹配;分佈式能源利潤持平,但發電量猛增了6倍到4億度。 公司的利潤增長全部來自火電,由去年的虧損0.9億元變成盈利5億元,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勁挫2成。另一個原因是去年底有600MW的火電裝機並網,這與它的收入增長2成相對應。 可門二期收回與利潤的不正常波動 由於今年6月底公司收購了可門火電二期,故公司對去年同期的報表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但第3頁煤電發電量由去年的44億度增長91%到今年的84億度應該是沒有進行追溯調整的,這導致大家對報表理解產生歧義。 2013年4月11日的關聯交易公告披露收購可門二期的對價是4.13億元,中報倒數第2頁披露的實際支付價款是6.11億元,這相差的2億元,即是今年上半年按收購合約規定應歸屬於大股東華電集團擁有的可門二期利潤。 若以此推算,可門一二期2.4GW權益裝機合計的半年利潤約為4億元。而其它1.5GW的火電合計利潤只有1億元,盈利能力似乎太差。 華電集團曾在2月7日的新聞簡報裡稱,今年1月份可門公司單月發電12.7億度,利潤超過1億元。從3月19日的新聞簡報看,可門公司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月均發電量水平應與1月份差不多,半年發電估計為70億度,故半年利潤就可達到5億元以上。而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基本沒有貢獻利潤,發電量也只有15億度左右,僅為可門2.4GW的2成多。 不論用哪種方式推算,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其收入和利潤都低得有些不太正常。 5月底公司因其有短期融資債券而發佈了一季報,利潤同比下降近半到2.24億元,扣除去年同期的一次性收益後基本持平,業績差過市場預期,完全沒有反映出今年火電的暴利。聯繫到去年4季度火電單季離奇虧損,這讓我們頗感詫異。故其火電的真實盈利情況,還需要再觀察一二期財報。 資金緊張,將有增發需求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年初的79%上升到了81%,借款由366億(追溯調整前344億)上升到388億元,手持現金僅28億元,淨債務資本率由年初的267%上升到了281%,處於明顯偏高的水平。 公司的應收應付款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但中報卻沒有對這個異常的增長率進行解釋。其中,應收賬款和票據由去年的29億增長到了目前的53億,賬齡高達5個月。公司說電網給的賬期一般是發票後15-30內到期,只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結算時期較長,但都沒有壞賬風險。 我們知道,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是指風光電上網價與當地火電上網的價差,即只是風電和光電收入的一部分。公司上半年風電總收入為13.4億元,其它清潔能源3.3億元,故其差價補貼半年合計不到10億元,而公司又自稱正常售電金額的賬期只有15-30日,那麼高達53億元的應收賬款和票據,又是怎麼計算得來的,賬齡到底是多久呢? 公司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為35億元,資本支出35.6億元,基本能持平。但由於往來佔款規模龐大,考慮到未來在風電和光電上的繼續投入,我們推測公司增發股票融資的意願會比較強烈。 全年利潤可增長5成到15億元,明年核電可期
由於去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很不理想,其中第4季度單季還離奇虧損,而今年上半年火電的利潤明顯偏低,再聯繫到今年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在增加了1.2GW的可門二期後,同比將錄得大幅增長。 去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CDM收益只有0.2億元,由於今年風電裝機增長了4成,所以今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利潤同比也有望錄得增長。 若水電和其它清潔能源業務同比基本持平,那麼全年利潤有望增長5成到15億元,EPS約為0.25港元。 按中報展望,風電在年底將達到3400MW的控股裝機,比年初的2700MW增長700MW或20%,這將是公司明年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其它清潔能源(太陽能及分佈式能源等)儘管今年發電量增長了6倍,但由於基數尚小,故短期還難以貢獻利潤。 公司參股39%的福清核電項目,共4台各1000MW的機組,第一期1000MW有望在明年投入運營,我們預計年淨利可達3億元以上,拉動整個公司利潤增長2成,這將是公司明年和未來幾年的主要增長點。
東電官員承認福島核電站「沒有得到控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9兩年前發生核洩漏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近來爆出核污染地下水流入大海,雖然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竭力說服外界相信可以控制事態,但東電的高管Kazuhiko Yamashita週五公開表示,該核電站的形勢「沒有得到控制」。
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下圖為NHK展示的核污染地下水示意圖

一週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際奧委會大會上演講時提到這一問題,稱:
狀況正在得到控制,不會給東京帶來影響。
Yamashita是東電執行職位的「研究員」。日本NHK報導,本月13日,在參加日本在野黨民主黨會議時,有人問他是否同意一週前安倍晉三首相所說的「形勢在控制之中」,他回答
我認為目前的形勢沒有得到控制。
而在一天前,東電另一高管——副社長相沢善吾形容福島核電站仍「在野戰醫院狀態」,還說
我們向政府確認安倍首相出於什麼宗旨做出上述發言時,得到的回覆是因為對外海沒有影響所以做出了那樣的表述。
我們會繼續控制事態。
Yamashita13日發表上述言論後,日本政府和東電立即澄清,稱他是特指核電站的污水問題,並非核電站的整體形勢。
安倍的左右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單獨發表講話指,Yamashita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斷受到民主黨議員施壓。
東電則表示,目前形勢穩定,但需要保持冷卻,避免再次失控。
迄今為止,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尚未出現直接傷亡的報導,而核電站周邊的數萬居民始終無法重返家園。
日本核電重啟或成LNG價格“終結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35
Agency Partners分析師Nick Cunningham撰文稱,過去五年中,兩大因素催生了液化天然氣(LNG)的投資熱潮。第一、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使其天然氣產量榮登世界第一,也使價格在2012年降至每百萬英熱單位2美元的水平,遠低於2008年的10美元,比世界其他國家要低得多。第二、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也打開了LNG的投資閘門。在2011年3月份事故發生前,日本已是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事故發生後又不得不進一步增加進口,填補停用核電設備所造成的490億瓦發電缺口。2012年,日本的LNG需求已占到全球需求總量的37%。
美國頁巖氣產出驟增,加之日本LNG需求躥升,使得美國Henry Hub天然氣基準價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價格出現巨大缺口。據普氏(Platts)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福島核電事故發生一年半以前,日韓LNG現貨價格在每百萬英熱單位4-10美元之間波動,事故發生後,價格迅速躥升至18美元。到2014年1月,日韓LNG期貨價格觸及18.95美元。
另一方面,美國Henry Hub基準價在2014年首周雖然觸及2年高點,但僅為4.50美元。計入液化和運輸成本(大約在每百萬英熱單位4-5美元),企業將天然氣從美國銷往亞洲仍有巨大的盈利空間。
上述趨勢促發美國大舉興建LNG相關出口設備。美國能源部額外批準LNG出口,Cheniere Energy成為了首個受益者。該公司已與英國石油公司(BP)、法國道達爾(Total)、印度Gail、西班牙Gas Natural Fenosa和韓國Kogas公司簽署供氣合約,股價也因此水漲船高。其他公司也在竭力遊說美國政府快速批準更多出口終端的建設。
LNG投資熱潮不僅限於美國,澳大利亞計劃在未來4-5年內將LNG產能提升2倍,屆時,該國將趕超卡塔爾,成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據國際天然氣聯盟(IGU)的預估,到2017年,澳大利亞天然氣出口產能將達到8300萬噸/年,對尚處紙上談兵階段的美國行業構成壓力。雪佛龍公司在澳大利亞LNG行業投入重金,已在建多座終端,產能預計將於2015年正式提升。英國石油公司計劃於今年從昆士蘭Curtis設備開始出口天然氣。
許多公司蓄勢待發,準備在LNG市場大熱中賺個盆滿缽滿。然而,天然氣歷來價格波動,或許會讓投資者躊躇,除此之外,還有一大關鍵風險:如果日本重啟部分或所有核反應堆,那麽許多LNG終端可能無法盈利。
日本原先是位列美國和法國之後全球第三大核電生產國。然而,在福島核電事故後,為彌補大約490億瓦因核電停運而造成的電力供應缺口,日本轉而進口大量LNG(進口量大漲24%)、煤炭和石油。然而,該國或許已經處在重啟核電設施的當口。
根據DNV GL的LNG博客,如果日本完全重啟其50個核反應堆,那麽將會降低LNG進口量5100萬噸,相當於全球LNG貿易的五分之一左右,並將使得日韓LNG現貨價重挫。這樣一來,地區間價格差異將會顯著收窄,出口利潤將大打折扣,一些項目也將在一夜之間變得毫無意義。
去年夏季,日本政府采納了新規,明確說明核電設施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重啟。日本核電監管委員會(NRA)目前正在評估七個公司的重啟申請,總計涉及16個反應堆,占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預計還將有更多的申請。
雖然日本國內依然充滿了強烈的反核情緒,但政府卻面臨重重壓力不得不重新轉向核電。由於進口大量煤炭、天然氣和石油,該國在福島核電事故後錄得了幾十年以來的首個貿易赤字。據估計,如果重啟一半核電設施,日本每年將會節約大約200億美元,足以完全抵消貿易赤字(2013年11月為赤字為126億美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支持核電項目,他的態度增加了項目重啟的可能性。
如果日本民眾和政府信任新的監管體系,並且接受核電重啟,那麽LNG需求將會大幅回落,使得全球許多項目擱淺,由於成本不低,特別是美國。世界其他國家的許多公司也不得不在市場規模顯著縮小的情況下展開激烈競爭。
LNG前景或許非常樂觀,特別是考慮到全球能源需求一片大好的背景。然而,日本重啟核電無疑是一個重大威脅,恐將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日本接近重啟核電站 安倍民眾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29
2011年,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爆發。三年之後的今天,日本監管者再次向核電開啟了綠燈:日本允許南部部分核電站重新開始運營。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的決定意味著核電站的擁有者九州電力最快將在今年秋季重啟兩處閑置的核反應堆,並給更廣泛的核電重啟鋪平了道路。
目前,沒有核電站在日本發電。
這一決定重新燃起爭議。在核電問題上,公眾與安倍晉三政府意見相左。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人希望日本永遠告別核電,而安倍則希望大幅重振該行業。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表示,位於九州的仙臺核電站的升級將足以保護其免受極端自然災害以及恐怖主義襲擊的影響。三年前,正是地震與海嘯造成了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對仙臺進行了一年的監控,並撰寫了一份400頁的報告。這或將成為日本其他核電站重啟的樣本。
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前,日本的54座商用核電站供電占到日本用電量的30%。大多數的核電站要麽年代久遠,升級昂貴,要麽太靠近泄露中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這些原因大大減弱了這些核電站重回運營的可能。
仙臺核電站是否能重回運營將由安倍政府以及鹿兒島當地政府決定。鹿兒島是日本傳統保守地區,當地政府和市長都表達了對九州電力重啟核電站的支持。日本媒體稱,仙臺核電站很可能在今年重新開始投入運營。
核電設備三劍客: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 格隆匯 亞當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4&extra=前面我給大家分析了核礦雙雄中核國際(2302)與中廣核礦業(1164)。今天接著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核電設備的看法。之所以分析這個環節,是因為以下幾個理由:
1、牛市買週期股。核電設備屬於典型週期股,三年不開工,開工吃三年;
2、核電幾年沉寂後終於放行,行業處在一個超大周期的底部,未來行業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3、從一個稍長時間看,主要核電設備股大概率都處在基本面和股價的最底部,未來不應該再有什麼壞消息了;
4、行業催化劑會越來越多,包括中核、中廣核上市,新的核電站不斷上馬等;
中國核電要在年底前重啟,核電產業鏈中上游是燃料,下游是運營,基本都要等到運營後才能體現出價值,但中游核電設備是在建設一開始就能獲得收入。在港股裡,核電設備的標的有3只:上海電氣(2727)東方電氣(1072)與哈爾濱電氣(1133),雖然核電業務對於這3個公司都不算主營業務,但由於重啟核電的短期刺激,加上由於火電的萎縮,集團都把新能源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心。那首先就來瞭解下核電設備行業的大致情況。
一般一個核電機組大約總造價大約125億,從整個核電站建設資金構成來說,所有的設備採購佔總資金的50%(約72.5億),基礎設施建設大約40%(約50億),其他開支大約10%(約12.5億)。核電設備裡又分為三個系統,核島,常規島與其他輔助設備。核島設備大約佔總採購設備的50%(36億),常規島設備大約佔總採購設備的30%(22億),輔助系統大約佔總採購設備的20%(14.5億)。
表1:主要設備分類
設備分類 | |
| 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壓力容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裝置,主冷卻泵/屏蔽泵,穩壓器,硼注箱,安注箱,穩壓器等 |
| |
| 通暖空調設備,空冷設備,吊籃,閥門,泵,儀控系統,電源設備 |
表2:三大公司生產能力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上海電氣在核島方面佔有率是45%,東方電氣大約30%,但是東方電氣在常規島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6%。2013年上海電氣核島的營業額是21億,而東方電氣則只有10億,但是東方電氣在常規島的銷售額卻有22.5億。另根據東方電氣的毛利情況看,核島的毛利率為30%,而常規島只有10%多。
由於核島的建設週期長(約佔總週期80%),所以會提前招標,考慮到上海電氣在核島的市場佔有率,在核電三代技術上的優勢,而且幾乎壟斷了核島中毛利最高的堆內構件與控制棒驅動裝置,再加上上海電氣是三個公司中唯一有能力生產鑄鍛件的公司(核島設備的框架,相對毛利較高)。所以如果核電重啟,僅考慮核電盈利的話,首當其衝受益的應該是上海電氣。當然東方電氣對於常規島過半的市場佔有率,加上能承擔多種核電型號常規島的製造任務,使得其也會成為一大收益者。哈爾濱電氣雖然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明顯落後前兩家,但也總能獲得訂單。
在分析這3家公司中,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主營火電業務下降和核電業務比重小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從2013年年報顯示核電業務營業額在上海電氣中佔比只有2%,而東方電氣也只不過7%左右。哈爾濱電氣最新的核電訂單也只佔總訂單金額的5.8%。
一般週期股不看估值,尤其行業底部的時候。為增加安全墊,我們還是看看估值。從估值來看,三者的市銷率、市淨率都不算高,其中哈爾濱電氣的市盈率,市銷率和市淨率都明顯低於行業水平,如果核電重啟利好可以帶來整個行業估值水平上升的話,三者都應該有一定上升的空間,其中哈爾濱電氣彈性最大,上海電氣兼具核電重啟與上海國資改革題材,認可度應該最高,東方電氣是行業龍頭,個頭最大,長遠看也應該最受益行業復甦。
核電的發電成本及回報率 stockbisque
來源: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4/08/03/nuclear_electricity_roe_cost/
核電ROE
根據申銀萬國2014年4月的核電行業深度報告,核電 “經濟性好,發電成本僅高於大型水電,與煤電成本相當,遠小於天然氣、風電和光伏發電;核電站投資回報高,2012 年核電企業整體毛利率近 40%,在執行新的全國標桿電價 0.43元/千瓦時後,機組發電利潤約 0.09 元/千瓦時,ROE 水平近 26%,遠高於煤電和水電。”
另外,最近瑞銀證券估計大唐發電(991)參股的寧德核電ROE達到20%左右。
火、水、風、核電成本比較
以上是近期的資料,以下是前幾年前火、水、風、核電的成本比較。幾年前煤炭價格高企,所以每度火電發電成本要0.4~0.5元。現在煤價大幅回落,每度火電發電成本大約要0.3元,比幾年前低好多嚇。
(註:貨幣單位為人民幣)
[完]

免責聲明: 由於部分資料來自網上或筆者觀點/計算有誤,本圖表/本文內容可能存在錯漏和僅供參考之用。讀者在作任何投資決定前請諮詢專業人仕及自行承擔一切投資風險。

Like this:
Like Loading...
Related
中央高層頻頻釋放信號:沿海核電重啟在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07

今年以來,中央高層對重啟沿海核電的願望極為強烈,領導人多次表示要盡快重啟核電。如今,中國沿海核電的重啟基本已經準備就緒,只差發令槍響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經濟觀察報》,遼寧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和廣東陸豐一期等工程,都有望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國首批重啟的核電項目,其中紅沿河二期被認為獲批的可能性最大。
一位國家核安全局官員表示,“目前待批的項目中,只有紅沿河二期采用的ACPR1000技術爭議最小,而且技術相對成熟,年內獲批可能性最大。” ACPR1000是中國廣核集團研發的具有三代技術特征的核電技術。
由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露事故,中國核電項目建設暫停了三年多,如今離重啟已經越來越近了。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一次會議上表態稱“(核電)年底之前怎麽樣都要啟動了”。隨著這一時間窗口逐步逼近,箭在弦上的氣氛日益濃重。
此前,高層也多次表達了重啟核電的意願,今年3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將開工一批核電項目;隨後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著重提出將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6月26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國家能源局上半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
然而,雖然沿海核電項目眼看就要重啟了,但對於一直期望破冰的內陸核電,一位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則表示,近兩年內啟動幾無可能:
一方面2012年部署重啟核電建設時國務院曾明確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
另一方面,一直呼籲重啟的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和鹹寧三座內陸核電站,相關設備已轉移至其他沿海項目,這也釋放了國家近期內不會批複內陸核電的信號。
今年沿海核電項目遲遲沒有重啟的重要原因之一,源於AP1000技術的不成熟。
作為國內首個采用AP1000技術的依托項目三門核電一號機組原計劃於2013年底並網發電,但是事情在去年年初發生了一些變化,負責AP1000主泵制造的美國EMD公司多次運抵中國的設備都不合格。而目前取得核電小路條而未核準的項目中,有70%左右的項目采用或間接采用AP1000技術。
2012年10月底,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
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核電建設做出了明確部署,一是穩妥恢複正常建設,穩步有序推進,二是“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三是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這三條標準被看作是當前核電重啟的充分必要條件。
中國核電版圖:廣東居首 福建第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0037.html

過去幾十年,中國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並基本確定建廠條件成立的核電新廠址有67個,以沿海、中部省份為主。
度延期的福建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已經在20日並網成功,這意味著國內核電運行機組再添一個新成員。《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福建是繼廣東之後,擁有核電廠址最多的省份。
除了福清核電站之外,福建還擁有其他2個核電站。它們分別位於寧德和漳州。福建官方和核電企業已經在三明、莆田、龍巖和南平部有核電廠址,打算用於日後其他新的核電站的建設。
過去幾十年,中國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並基本確定建廠條件成立的核電新廠址有67個,以沿海、中部省份為主。
能源需求和結構調整,是中國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核電站投資數額巨大,其產出效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比如,福清核電站是在2008年中國保增長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元計劃後落地的特大型重點工程,也是當時中國第一份落地的千億大單。
福建當地官方認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福清核電項目的開工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項目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創造1萬多個就業崗位。
而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樺最近稱,福清核電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福清核電站一共擁有6個核電機組),年發電量將達到450億千瓦時,年總產值將達到170億元,至少可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將對海西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中央已經多次釋放重啟核電的信號。最近的一次是,中國政府網站19日發布《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表示,要“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這兩個核電項目均位於沿海。
和沿海核電項目不同,內陸項目已經無望在“十二五”期間上馬。在中國核電版圖上,那些位於內陸的核電項目近年來備受社會關註,也不乏爭議。
反對內陸核電的人們認為,內陸核電因缺乏地理等優勢,而存在更大的風險性。根據本報梳理,截至目前,打算發展內陸核電項目的省份已經超過10個。
但值得指出的是,在全球核電站的436個機組中,有超過六成在內陸。有核電專家表示,在擁有核電的發達國家當中,並沒有沿海核電和內陸核電之分。
(編輯:李燕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