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林嘉欣×傷健畫家 繪本看世界
1 :
GS(14)@2016-12-27 12:32:52智障人士已經習畫三年,多次探班的林嘉欣,早已與他們打成一片。
【專題籽:胚芽故事】世界多采,只因你我不同。林嘉欣去年與麥當勞合作,以兒童繪本細說與兩個女兒的相處之道,今年她跳出屋企,將畫布擴大至民生社會,與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的傷健畫家,創作「一起愛不同」系列的六本故事書,鼓勵傷健共融。
「一起愛不同」系列的誕生,完全是機緣巧合。林嘉欣愛逛美術館,年初偶然經過一間咖啡店,看見室內的人像畫,就是「愛不同藝術」展覽館,「我看到畫時覺得好突出,好有孩子的感覺,當時我想,畫中人是否存在?於是我抄下了麥惠鴻這個名字。」這次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與嶺南大學藝術系合作,為智障人士設計藝術課程。而林嘉欣個多月來,每周兩次觀察傷健人士的上課情況,透過繪畫過程引發她創作故事的靈感,「自閉症人士不會正面與你對話,也未必會與你對望,反而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繪畫《牙齒痛痛》的鄭嘉恩,她好鍾意畫牙,我個細女3歲,好怕睇牙醫,其實好多小朋友都怕睇牙醫,所以我想讓小朋友透過書本認識牙醫,克服恐懼。」而翁澤國繪畫的《壞心情萬歲》,一尾不愉快的魚,只要將書本反過來閱讀,便成為微笑的魚,將快樂的主導權留給閱讀者,「好像一個收藏家,重看他們3年的畫作,憑直覺篩選,然後串通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都幾難。」當中感受最深的,一定是麥惠鴻操刀的《我就是我》,「我好奇畫中人擁有長頸,原來他畫畫時畫錯了,但他仍然好樂觀去面對這個錯誤,將它變成美麗的畫作。我覺得人越大,反而好怕認錯。」
閱讀建立女兒邏輯思考
大人的解讀總是複雜化,6本圖書能夠從孩子角度出發,傳播人生智慧,全靠兩個小書迷,「由草稿至完成,我一直有同兩個女講,觀察她們的反應,收集意見。」不喜歡擺媽媽款的林嘉欣,將閱讀當作與女兒溝通的橋樑,「小朋友透過閱讀故事人物,好容易會代入角色,曾看過一本書叫《愛哭公主》,描述這個公主好容易發脾氣,囡囡聽完故事便知發脾氣的壞處。在不同階段與她分享的書,正正就是我有事情想跟她說。」今次她選擇透過殘障人士的圖畫,與小朋友對話,「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論擁有甚麼特質,我們也要欣賞,就是因為大家的不同,世界才可以色彩繽紛。」
藝術助殘障人士控制情緒藝術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平復情緒,對於不擅於控制身體、脾氣容易暴躁的智障、自閉人士來說,也是最佳療法,「放假回家時他只喜歡看電視雜誌,從來不會拿起筆畫公仔,經常覺得我們不明白明他,同時不懂用言語表達,溝通上好難磨合。」麥惠鴻的家姐說,他接觸畫畫後,脾氣收斂,人變得開朗。而外號「馬拉松跑手」的鄭嘉恩,經常坐唔定,拿起畫筆時卻出奇專注。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副院長楊美玲解釋,「藝術可以幫自閉症、智力殘障者宣洩情感。加上繪畫世界的空間好闊,可以慢慢發掘他們的潛能,畫出個人風格。」楊姑娘三年間幫助畫家舉辦大大小小的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傷健者的潛能,即將舉辦的畢業展,還晒冷學員們三年的藝術成果,讓大家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麥惠鴻的人像畫帶有成人及小孩色彩。
麥惠鴻性格開朗,而最拿手畫人像、陶瓷、織布。
鄭嘉恩為林嘉欣畫人像並送給她。
「一起愛不同」系列還有少量可在「愛不同藝術」展覽館義賣。
翁澤國畫風較細緻,只會用木顏色畫畫。
林嘉欣指自閉症人士未必與人正面對話,但可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
「我們畢業啦!」畢業展日期:29/12/2016-15/1/2017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愛不同藝術」展覽館地址:域多利道1號百年大樓第二座地下1號舖
記者:王佩兒攝影:鄧鴻欣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7/19877506
林嘉欣借佳佳教女
1 :
GS(14)@2017-01-12 08:03:24林嘉欣昨日為海洋公園40周年開業慶典任嘉賓,主題樂園主席孔令成、副主席劉鳴煒及資深員工均現身樂園慶祝,同時宣揚保育訊息。
■劉鳴煒(左)昨日出席海洋公園40周年開業慶典。
嘉欣透露為了讓女兒認識保育,於是每星期也帶囡囡到樂園參觀,她說:「兩個女最鍾意旋轉木馬,每次都連玩三次,機動遊戲我哋就好少玩。」嘉欣指女兒對樂園動物求知欲強,她說:「舊年熊貓佳佳走咗,佢即刻問點解咁多花,我解釋佢聽佳佳年紀大上咗天堂,藉佳佳件事話佢聽媽咪都會老,心裏面有媽咪就得。」談到農曆新年將至,嘉欣表示選擇舉家留港,享受和家人郊遊樂,遠離人煙的感覺。採訪:卓寶花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1/19892731
許冠文惠英紅爭亞洲電影帝后林嘉欣任評審 唔偏心
1 :
GS(14)@2017-01-12 08:08:34林嘉欣及內地導演賈樟柯昨日在尖沙嘴喜來登酒店、以評審身份出席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記者會,公佈今屆入圍電影名單。許冠文憑電影《一路順風》再度角逐最佳男主角,跟任賢齊及韓國演員孔劉爭獎,女主角獎由惠英紅及內地的范冰冰等爭奪。憑《七月與安生》角逐最佳導演獎的曾國祥,表示看好同組爭獎的韓國電影《哭聲》導演羅宏鎮(提名名單見附表)。嘉欣接受訪問時表示一個月內要看34部電影,她說:「好期待,好少機會睇到印度、菲律賓啲電影,仲有南韓等唔同地方嘅戲,機會難得。」她回想未做媽媽時,不時會孭背囊出席不同影展,但現在較難成事。嘉欣笑言雖然有許冠文這位前輩入圍,但不會偏心加分。
■今屆亞洲電影大獎評審主席為賈樟柯(左)。
■惠英紅在《幸運是我》中的角色,令她想起剛離世的母親。劇照
小紅心情矛盾
憑電影《幸運是我》挑戰影后的惠英紅,在戲中演一名腦退化病患者,她說:「我都有私心嘅,最近媽咪因為呢個病就走咗,?家心情好矛盾,每次講起都比較傷感,都多謝所有人嘅認同,好感激!」爭獎的還有《我不是潘金蓮》的范冰冰、韓國電影《德惠翁主》的孫藝珍等。而憑電影《樹大招風》爭影帝的小齊說:「兩位男主角陳小春、林家棟也演得相當好,可能是角色與平日的我反差很大,覺得比較新鮮才選我。」
■熊黛林憑《擺渡人》首次獲提名。劇照
■許冠文失落金馬影帝,且看今趟能否收復失地。《一路順風》劇照
熊黛林覺幸運
熊黛林憑《擺渡人》有機會挑戰《一念無明》的金燕玲爭女配角獎,熊黛林回應說:「今次係我第一次獲得提名,2017年對我嚟講係一個好開始,我覺得自己好幸運同幸福。」採訪、攝影:張俊銘
【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部份入圍名單】
最佳電影
《哭聲》南韓《密探》南韓《吹不響的小風琴》日本《一路順風》台灣《我不是潘金蓮》中國
最佳導演
《哭聲》羅宏鎮(南韓)《吹不響的小風琴》深田晃司(日本)《七月與安生》曾國祥(香港,中國)《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中國)《離開的女人》拉夫狄亞茲(菲律賓)
最佳男主角
《一路順風》許冠文(台灣)《屍殺列車》孔劉(南韓)《吹不響的小風琴》淺野忠信(日本)《不成問題的問題》范偉(中國)《樹大招風》任賢齊(香港)
最佳女主角
《德惠翁主》孫藝珍(南韓)《我不是潘金蓮》范冰冰(中國)《夢燑花嫁》黑木華(日本)《幸運是我》惠英紅(香港)《離開的女人》Charo Santos-Concio(菲律賓)資料來源:亞洲電影大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2/19893681
林嘉欣帶女遊日拖篋搭巴士
1 :
GS(14)@2017-02-11 18:37:56■林嘉欣(右)日前帶囡囡與媽咪到沖繩旅行。讀者提供圖片
有份出席昨日Emoji活動的林嘉欣,早前帶兩女與媽咪去日本旅行,過海關時被本報讀者李太透過「爆相爆片」直擊,李太受訪時說:「嘉欣冇化妝,佢見到有人望,都好大方咁笑。得佢一個人拎行李,所以都有啲吃力,之後佢哋行去等巴士,大女同佢媽咪都幫手拎行李,嘉欣負責拖實細女。」對於被指身為影后搭巴士夠貼地,嘉欣昨日表示:「點解覺得我坐巴士咁驚訝咁有問題?其實都係生活嚟,唔係咁大陣仗。」問到一個人扶老攜幼是否很辛苦?她說:「其實都要放手畀小朋友,好似家姐見到我拖住阿妹,佢都會主動拖篋。」採訪: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10/19923257
亞洲電影大獎紅毯激鬥老薑林嘉欣中門開晒VS溫碧霞飛釘
1 :
GS(14)@2017-03-23 06:27:20■大會評審林嘉欣性感隆重登場,令人眼前一亮。
第十一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昨晚在尖沙嘴舉行,來自八個亞洲國家的電影角逐15個獎項。紅毯繼續是各女星爭妍鬥麗的舞台,全場最性感的要數兩名人妻,疑似飛釘的溫碧霞(Irene)及大會評審林嘉欣的中空大deep V晚裝,技驚四座艷壓全場。
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前兩屆在澳門舉行,昨晚回歸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於下午5時開始紅地毯儀式,各女星打扮得花枝招展。亞洲飛躍演員大獎得主林允最先登場,之後范冰冰、安心亞、薛凱琪及熊黛林陸續登場。不過數到最性感是評審之一的林嘉欣,她跟提名最佳男主角的任賢齊一同亮相紅地毯。
■飛釘的溫碧霞表示裙子好靚。
■競逐女主角獎的范冰冰,粉藍晚裝莊重而漂亮,果然紅毯常客。
■楊千嬅與淺野忠信拖手進場。
「洗碗都咁着」
嘉欣身穿Gucci性感deep V晚裝裙配Piaget首飾亮相,成為全場焦點。她接受訪問時被大讚很美,她開玩笑說:「我喺屋企洗碗都係咁着。」她透露老公並不知道自己這身打扮:「佢唔知都好啲,不過知都唔會鬧我。」在旁的小齊忍不住插嘴說:「佢老公開心啦,有個咁靚嘅老婆。」現年50歲的溫碧霞貫徹性感,一身粉紅色長裙開胸大露背疑似飛釘,不過她接受訪問時就表示絕對安全:「呢條裙好靚,自己都好鍾意粉色,用咗個幾兩個鐘扮靚,今次以嘉賓身份出席,自己好支持每個電影節。」她又透露今年會開拍新戲,故事發生在自己長大的調景嶺,亦有少少自己的故事在內。擔任頒獎嘉賓的楊千嬅跟日本影星淺野忠信牽手進場,淺野忠信憑電影《吹不響的小風琴》獲頒影帝,他在台上多謝導演在拍攝前後的不斷討論,影后由范冰冰憑《我不是潘金蓮》獲得。擔任大會司儀的蒙嘉慧接受訪問時,被問到日前謝天華以舞台劇《風雲》中的聶風造型現身電視節目,她笑言較喜歡老公伊健的真人版。
■林允角逐飛躍演員大獎,率先登場紅毯。
■薛凱琪一襲紅綠晚裝,有點像聖誕樹。
■林雪以《樹大招風》獲獎。
林雪奪男配角
其他獎項方面,第二個頒發獎項最佳編劇獎項,分別由來自日本、南韓、菲律賓、香港及剛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式遷居》角逐,當頒獎嘉賓游乃海宣佈伊朗導演阿斯加法哈迪(Asghar FARHADI)獲獎時,長達十多秒沒有人上台,司儀周子駒即補鑊跳到下一個環節。而最佳男配角由《樹大招風》的林雪奪得,在致謝辭時不忘多謝導演杜琪峯及游乃海,之後後台受訪時表示好緊張,他謂很多人都沒多謝,他說:「好似天上嘅老竇,係佢叫我拍戲,每個劇本都有好吸引嘅地方,自己都係照番導演要求去演。」採訪:張俊銘、黃曉妍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2/19965609
【Le French May】「法國五月」慶祝銀禧 林嘉欣策展法國電影「畫中畫」
1 :
GS(14)@2017-03-25 10:34:57站在巴黎鐵塔旁的建築遺產博物館的天台,令林嘉欣這位金馬影后想到經典法國電影《紅氣球》。她已經第四年擔任「法國五月」文化大使,決定搞搞新意思,策展主題「畫中畫」(Paintings in Cinema)的電影節目。
【文化籽:Le French May】今年是「法國五月」25周年銀禧,為慶祝藝術節陪伴香港人四分之一個世紀,稍後舉行的「法國五月」藝術節,重頭戲由讚頌「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別炮製的皇家音樂會《太陽王的誕生》揭開序幕,還有來自巴黎羅浮宮的《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及過百場文化活動等。今年記者再度與「法國五月」文化大使林嘉欣走訪巴黎,藉着深度文化之旅作為預展,報道陸續登場。
法國是世界電影發源地,也是電影大國,藝術節自然不能脫離大銀幕。金馬影后林嘉欣今年第四年擔任「法國五月」文化大使,決定搞搞新意思,策展主題「畫中畫」(Paintings in Cinema)的電影節目,選了數齣與繪畫相關的電影,所揀選的都是對她藝術生涯有重大影響的作品。「法國電影除了藝術性,那種毋須解釋的電影語言,令每件事都變得妙不可言。」憑《男人四十》一炮而紅的林嘉欣曾經迷失,2007年毅然推掉片約,隻身跑到巴黎學戲半年,每天瘋狂逛博物館吸收靈氣,法國電影更成為她的補品。寒風颯颯的晌午,我們站在巴黎鐵塔旁的建築遺產博物館(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從不對外開放的天台,欣賞360度無阻擋的巴黎城市景觀,嘉欣就想到了侯孝賢導演第一齣法語作品《紅氣球》,電影以東方人際關係角度,勾勒出法式家庭生活。電影是參照法國導演Albert Lamorisse於1956年的經典短片《紅氣球》(Le Ballon Rouge),氣球滑流巴黎的鳥瞰景象,今時今日仍然不時浮現嘉欣腦海,懷舊思古,引發浮想聯翩。
逛藝術館 如小孩般好奇
林嘉欣本身是藝術狂熱分子,與她一起逛藝術館,她總是如小孩般好奇,看到精采的作品會喋喋不休。是次她以畫家為主題,選了數齣電影於藝術節放映,包括Martin Provost的《花落花開》(Séraphéine),講Séraphéine Louis的創作之路,在未受過繪畫訓練下,如何以教堂彩繪玻璃為創作靈感;Gilles Bourdos的《雷諾亞的繆斯》(Renoir),找來與王家衛合作《花樣年華》的台灣攝影師李屏賓,以印象派大師作畫元素拍攝,講一個女人周旋於雷諾亞兩父子、繪畫與電影之間的故事。還有一齣是講述嘉欣甚喜歡的前衞畫家莫迪里亞尼短暫一生及最後歲月的《蒙巴爾納斯19號》(Les amants de Montparnasse),是一齣1958年的經典黑白電影。「導演Jacques Becker從他的角度拍攝了莫迪里亞尼的死亡時刻,效果很震撼。它拍得非常簡單直接,作品令人對畫家產生很多幻想,尤其到莫迪里亞尼生命盡頭時我會想,如果1958年我在戲院大銀幕看到這場戲會很震撼。」嘉欣繪聲繪影,我們在百年的古宅喝着咖啡,更談到戲外更悲情的現實,畫家離世後兩天,他那懷着九個月身孕的太太生無可戀,竟然在他們家的露台跳樓殉情,這一幕在另一齣有關畫家的電影《畢卡索與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有淒美的鏡頭交代。電影更是法國人茶餘飯後聊天話題的首選,2015年法國電影在全球影院入場人數1.1億,歐洲第一。與法國人聊電影,他們不時還會有很獨特的傳譯,你若老是搭不上嘴,還不衝進電影院嗎?
一脈相承 不模仿不媚俗
法國電影有何吸引和社會價值?從香港導演、監製與資深影評人黃國兆身上就能找到答案。他中學畢業後迷上法國電影,一邊學法文,一邊考取獎學金,結果成功到法國讀電影,畢業後跟法國導演Alain Corneau做過電影助理,後來還拿了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獲過此勳章的港人有葉詠詩和莫華倫。「我鍾情法國電影源於它的藝術性,法國電影是最能抗衡荷李活商業電影的國度,它的自家出品也較少走荷李活式商業片的套路,總能與世界潮流抗衡拍出自家風範,不被牽着鼻子走。」黃國兆如數家珍,談法國電影至今沿襲着新浪潮時期一脈相承的傳統,不模仿、不媚俗,特立獨行地涵蓋了法國文化的各個層面,從電影故事體會法國人的生活哲學、藝術品位、人性思索。「全球都不能抗拒荷李活電影,有些國家的荷李活商業片與本土電影比例偏離到9:1,其他如日本電影大國也難以抗衡,約是7:3之比,但法國的比例一直維持6:4。」黃國兆回憶,八十年代回港後,要看原汁原味的法國電影不容易,所有上映的法國電影都配上英語對白。「我想那時我是第一個把法語原裝電影在港上映,自己繙譯中英文字幕,把Alain Corneau的1979年的Serie Noire引入香港,譯為《禍水紅顏》,當年票房仆直但不悔。」他也試過跟英國公司租8mm菲林回來,再貼街招宣傳,收一點費用借學校播放電影。鼓勵兒子學法文的黃國兆,除了高達和杜魯福一眾新浪潮名導作品外,他還不時會向港人推介非主流法國電影,首推亦師亦友的Alain Corneau經典作品《日出前讓悲傷終結》。「他拍很多Film Noir(黑色電影)和警匪片,想不到他亦能拍出如此好的古裝音樂電影。」二人一直保持聯絡,2010年黃國兆首當導演拍了處女作《酒徒》便急不及待的電郵告訴恩師,想不到十日後他便因癌症去世了。」他還推介Robert Enrico的《老槍》(Le vieux fusil),主角的男人味濃過double espresso,此片對吳宇森等香港導演影響很大。幽默的笑片一定要看自編、自導、自演的積大地(Jacques Tati)的作品。
藝術之美 學術文化講座
因為法文流利,與法國影圈、康城熟絡,《胡越的故事》(1981)甚至王家衛,都是黃國兆介紹到康城的。黃國兆續指,巴黎人愛看電影的程度?數數電影院數量便知。除了大規模的院線如UGC、MK2和老字號的Gaumont連鎖外,獨立小影院亦其門如市,電影資料館都有放映室。上映的影片種類多元化,由新鮮出爐的商業大片、舊片復刻、懷舊影展、各種主題的實驗電影或人物回顧,由荷李活還是法式喜劇,日韓華語港產片到印度Bollywood,熱播猛片到小本獨立製作,紀錄片到動畫,都有觀眾。巴黎更是大型電影製片廠,每年不知多少電影在巴黎取景,由《達文西密碼》到Woody Allen的《情迷午夜巴黎》,連《色慾都市》也來朝聖,所以在巴黎經常能碰到拍攝外景團隊或明星。今年「法國五月」的電影放映系列,也聚焦「藝術之美」,入選電影將經典藝術大師的生活展現銀幕,包括梵高、薩賀芬和黛莉達(Dalida)等,透過他們喜與悲的故事,以感性角度重新認識這班大師,還有法國電影相關的學術文化講座。
嘉欣嚴選的電影,包括改編自一代印象派大畫家Pierre-Auguste Renoir及法國著名大導演Jean Renoir的父子真實故事的《雷諾亞的繆斯》,講述二人在邂逅繆斯女神後生命從此不一樣。
Martin Provost的《花落花開》(Séraphéine),講Séraphéine Louis的創作之路,在未受過繪畫訓練下,如何以教堂彩繪玻璃為靈感。
嘉欣甚喜歡的前衞畫家莫迪里亞尼短暫一生及最後歲月的《蒙巴爾納斯19號》(Les amants de Montparnasse),是一齣1958年的經典黑白電影。
「法國五月」將放映五齣精選法國人氣電影,包括港人熟悉的《天使愛美麗》。
「法國五月」將與D2 Place合辦小型天台影院。
記者與林嘉欣離開巴黎到里昂的電影博物館,裏面有詳盡的電影歷史和拍攝器材。
在法國讀電影的導演黃國兆,1979年第一個在香港引入原汁原味的法國電影,2010年把劉以鬯的著名小說《酒徒》搬上銀幕,自任監製、編劇及導演。
黃國兆當過已故法國導演Alain Corneau的助導,並極為推介其作品Serie Noire《禍水紅顏》,並由他繙譯為,曾在香港放映。
《日出前讓悲傷終結》是黃國兆另一推介的Alain Corneau古裝音樂電影。
《法國五月電影之旅─藝術之美》日期:5月15至31日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ific Place法國五月網址:
http://www.Frenchmay.com
記者:鄭天儀攝影:潘志恆、林栢鈞編輯:蕭家慧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5/19968816
【add時尚】紅人主場:林嘉欣 萬能媽咪
1 :
GS(14)@2017-04-28 00:54:42Carven花卉圖案上衣Blumarine開衩長褲
39歲的林嘉欣是人妻也是人母,既是演員更涉獵藝術,去年為日本已故書法家井上有一策劃《花》展覽,口碑非常好,今年尾她將會為另一位年輕藝術家策劃展覽,並再度與麥當勞合作推出一系列兒童書籍,囡囡也受到薰陶,「今年其中三本兒童書,係我同囡囡一齊諗個故事,所以佢都好開心。」統籌:林妙萍撰文:陳蔚渝攝影:周樂恒化妝:Will Wong髮型:Bart Choi of IL Colpo Group配飾:CollectorSquare.com林嘉欣工作關係經常周圍飛,熱愛藝術的她有個小習慣,去到不同地方都會抽時間走訪當地美術館,並會購買一些兒童版的藝術書籍給囡囡。
Moschino紅色波點裙Carven高踭涼鞋
Carven橫間上衣、黑色短裙
畀囡囡發夢
雖說小朋友多少受到父母喜好薰陶,不過嘉欣卻抱着開放態度,「始終係我自己嘅興趣,冇得強求。屋企有好多畫,或者從事藝術媒體嘅書籍,佢哋都會揭。我純粹放書架,佢哋有興趣就自己揭,冇興趣可以玩第二樣。」雖然囡囡年紀還小,但嘉欣認為給予空間相當重要,「大女六歲,細女就嚟四歲,其實佢哋已經好清楚自己想要乜,所以要尊重佢哋,雖然佢哋好似仲好細個,但只要你相信佢哋,畀空間佢哋,其實佢哋都好清楚自己想要乜。」就算放假,嘉欣都不會為小朋友安排太多活動,「你知香港小朋友好忙,平時會有自己schedule,放假我由得佢哋玩,例如今朝出門見到家姐攤喺床唱歌,我覺得幾好,因此冇可能每一日嘅時間表都滿晒,你要畀時間佢哋發吓白日夢,其實呢個係creative process,當喺一個relax狀態下,先可以觀察到有乜嘢唔同。」
■林嘉欣平日愛與兩女分享不同故事。
■嘉欣去年為日本已故書法家井上有一策劃《花》展覽,今年將再策劃另一個展覽。資料圖片
唔做黑媽媽
雖然身兼多職,但嘉欣大部份時間仍然是照顧囡囡,「佢哋瞓咗,我就會安排時間做自己嘢,又或者功課,譬如佢哋返學,我就會搵coffee shop坐低做嘢,要自己平衡。」說到因為工作需要周圍飛,囡囡年紀還小當然會詐型,「上次去法國,去咗兩個星期,家姐都有話可唔可以唔好去咁耐,好好笑,之後佢話,我唔喺度嗰時瞓我張床,佢話想索我陣味,我話我返黎之後唔可以瞓喇,不過其實覺得好sweet。」不少家庭總會有一位家長擔當嚴厲角色,但嘉欣與先生教導囡囡的方向好一致,「我哋嘅方法係兩個一齊黑,兩個一齊白,總之我唔要做黑嗰個,平時通常都係媽咪做黑嗰個,我話我唔制,我要開心一齊享受。」問到囡囡是爸爸的上世情人,嘉欣可有同感,「其實都係㗎,有一日大女跳完芭蕾舞,正常我會同爸爸一齊接佢,但爸爸話唔好,要自己去接佢,要同阿女拍吓拖,佢哋自己兩個坐地鐵,好開心。」演戲多年,又是金馬影后,但嘉欣認為仍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更笑言自己每次都沒好結局,「我發覺咁多年都係演苦情戲,冇好結局,好多戲都完美結局,但我次次都係苦戀,點解呢?好似現代版阿信。」可會嘗試執導?「唔會喇,我覺得做演員部份都未覺得做得好好,所以唔會考慮第二個崗位。」
都係講故事
嘉欣又認為無論從事藝術、演員,甚至兒童書,其實都有共通點,「就算做兒童書都係講故事,我係鍾意故事嘅人,我透過唔同方式,例如我做策展人,點樣睇完啲作品再演繹,呈現畀觀眾,其實都好似一個導演工作,你要做好多決定,點樣喺畫廊呈現一個flow,其實都係講緊一個故事。」
■林嘉欣分享拍攝《陀地驅魔人》時,跟她做對手戲的小朋友被打到喊。劇照
囡囡拍戲No Way
談到星二代都會入行,問嘉欣會否考慮與囡囡一同拍戲,又或者真人秀?她說:「唔得呀,我覺得拍戲嘅小朋友好厲害,佢哋可以知道係假,假又可以即刻跳去真,又假又真,我會諗會唔會精神分裂。」嘉欣續說:「我拍《陀地驅魔人》,裏面有個小朋友同我一齊做戲,嗰場戲講我嬲佢、打佢,打完之後佢喊,好驚我,所以一cut機我就攬住佢講對唔住,我諗緊會唔會製造咗一個創傷畀佢,我見到咁一定唔會畀自己個女拍戲,小朋友都係要開心、天真,乜都唔使諗。」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7/2000251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