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動前擲一億 中共秘密掃港樓
1 :
GS(14)@2017-05-01 11:40:16【本報訊】解密檔案顯示,早在1962年中共已秘密於香港投資高達一億港元,主要買賣房地產。有歷史研究者認為中共有份推高樓價,惡化社會問題,成為暴動的催化劑之一。
學者:推高樓價催化暴動
香港殖民地司署於1964年2月向英國發信,引述一間香港著名的英資律師行情報,指中共在香港大舉投資,主要進軍房地產及重建市場,兩年間投放金額直逼一億元,但未有更多詳情。文件不忘嘲諷北京的共產主義政權,竟然躋身資本家行列,在香港物業市場中圖利。司署認為,若中共持續這種投資,或反映他們短期內無意改變香港現況,否則其資金隨時化為烏有。香港前途研究計劃成員陳劍青認為,左派經常說暴動是港英政府一手造成,但原來北京當年諷刺地推高香港樓價,加劇社會問題,變相催化了基層市民參與暴動,「即係話中方都有影響件事」。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指,當年中共剛剛經歷3年大饑荒,一窮二白下應該無錢投資香港,認為該份情報未必可信。■記者陳建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01/20007197
六七暴動大事紀
1 :
GS(14)@2017-05-01 11:40:201967年5月初
新蒲崗的香港人造花廠分廠發生勞資糾紛,約150名工人在廠外集會,阻止廠方出貨,與警爆發衝突;警拘捕21名工人,成六七暴動導火線
5月11日
工潮演變成暴動,防暴隊發射催淚彈及木彈,拘127人,九龍實施宵禁
5月16日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成立,工聯會理事長楊光出任主任委員,左派連日圍堵港督府
鬥委會成立
包圍港督府
5月22日
警與左派示威者多次發生流血衝突,警方鎮壓,港島實施宵禁
5月23日起
左派呼籲罷工及罷課,公共交通及公共機構等職員響應
5月28日
英國軍艦抵港,防備中共揮軍南下接收香港
6月
暴動升級,全港各界罷市,多名工人於衝突中死亡
放土製炸彈
7月
市面出現土製炸彈及燃燒彈,沙頭角中英街示威引發內地民兵與港警槍戰,5名港警殉職
8月4日
港英政府圍剿盛傳為左派軍火庫、地下診所的北角僑冠大廈及新都城大廈,警方聯同軍隊由直升機空降游繩到目標大廈,拘捕時任漢華中學校長黃建立等30人
8月20日
北角一對8歲及2歲小姊弟在街頭被炸彈炸死,社會譁然
林彬被殺
8月24日
商台播音員林彬連番譴責左派惡行,被兇徒燒死,《大公報》報道稱是左派所為,以標題大讚「地下鋤奸隊做得對」;《明報》社長查良鏞亦因反對文革及暴動收死亡恐嚇,離港暫避
12月
周恩來在北京總結六七暴動,給予負面評價,結論是鬥爭受極左思潮干擾,歷時7個月的暴動結束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01/20007186
旺角騷亂案 5人控暴動 3男涉向警掟磚 督察稱三度中招 片段僅拍到拘捕人
1 :
GS(14)@2017-05-13 05:31:32■旺角騷亂早上有大批人群聚集,當中有人縱火及投擲雜物。
【本報訊】去年大年初二凌晨旺角發生騷亂,逾百人聚集街頭,有人縱火和掟雜物,其中五人涉站在人群中手持玻璃樽或向警員掟磚,否認參與暴動罪,昨在區域法院受審。大部份被告在案發時均戴上口罩,但控方聲稱有片段拍攝到他們參與暴動。有被告被捕時血流披面,另有被告則呼叫「光明正大呀」。記者:黃幗慧
案件為第三宗於區院審理的暴動案,五名被告為楊子軒、羅浩彥、陳紹鈞、孫君和及連潤發,年齡介乎18至48歲,共被控三項暴動罪,指五人於2016年2月9日在旺角豉油街近花園街交界,參與暴動。控方指案發當日凌晨有人群聚集,有人縱火及向警員掟磚。清晨6時45分,逾百人於豉油街與花園街交界聚集,警方築成防線,並向人群發警告,要求他們離開。人群中的大部份人士都戴上口罩,他們沒有按警方要求離開,與警方對峙,其間有人高舉硬物、有人以磚頭敲打欄杆、有人將身體伸入一部已損毀的的士內、有人站在欄杆上揮舞棍棒。控方稱,被告楊子軒及羅浩彥經常站在人群最前方,兩人初時手持一個玻璃樽,後來兩個。控方指從警方或網上下載的片段,拍攝到二人在人堆中,但從片中所見,二人均戴着口罩。二人直至8時才被捕。
作供督察無帶委任證
至於陳紹鈞及孫君和均被指向警員掟磚,但片段沒有拍到他們的舉動,只是警員見到他們掟磚,而片段只拍到二人被捕時的情況。從片段所見,陳被捕時高呼「光明正大呀,影我啦」,而孫被捕時血流披面,沒有反抗。控方指連潤發向警員掟磚後逃跑,最後被捕。辯方均爭議各被告是否有參與暴動。督察王霖昨出庭作供,他指當日5時10分到旺角,見到豉油街地上有很多磚頭及玻璃碎,有人用硬物掟中警員的盾。他與同事衝上人群時,要避開雜物和火堆,他三度遭石頭掟中左上臂、胸口和左大腿,另有同事受傷。至7時,逾百人群繼續與警對峙,王站上高台要求人群離開,但沒人理會。另王出庭前,法庭書記要求他拿出警察委任證作登記,但王稱「無」。案件主管事後在庭外稱,估計王或因更換制服而忘記帶委任證。案件周一續審。案件編號:DCCC86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3/20019925
【專題籽】徙置區被圍毆 四日沖一次涼 前美外交官憶六七暴動
1 :
GS(14)@2017-06-18 21:45:42高思文以前在美國領事館上班,說中環變遷頗大,不過仍記得這座前立法會大樓。
【專題籽:港情講趣】前美國外交官高思文(Syd Goldsmith)最近出版回憶錄,憶述他在1967年暴動期間在東頭徙置區被圍毆,要訛稱是傳教士脫身。他派駐來港三年(1966年至1969年任American Consulate General's Hong Kong/Macau Political Officer),學會一口流利廣東話,女兒就在滿街菠蘿的烽火歲月呱呱落地。
這個6月熱得很,79歲的高思文走在中環街頭大汗淋漓,還得趕往美國駐港領事館跟故人聚舊。他說這種炎熱還好,不像50年前那個夏天,他在港九新界東奔西跑,回到半山家裏還得忍受制水。「由6月1日至10月1日,每四天供水四小時,只有40加侖,我和太太和初生女兒,四天洗澡一、兩次,好痛苦。」他用廣東話娓娓道來。關於六七暴動的書鮮有提及制水。這位前美國外交官最近出版《Hong Kong on the Brink》,記載香港夏天多雨,東江水只在春、秋、冬季依合約供港。偏偏1967年夏天雨下得少,水塘儲水不敷應用,港府向廣東省要求額外買水,但共產黨下令鬥爭,大陸供水部門電話也不接。這情報來自前港督戴麟趾的助理政治顧問Emrys Davies,高思文說:「這是港英政府當時最擔心的事,打算情況持續便向日本買水。」
專欄作家陶傑在六七暴動時才八歲,這天專程來購買高思文的新書。
他在香港外國記者會講述六七暴動經歷,座無虛席。
TC2咖啡店為他泡了一杯「67」Latte。
廣東話流利 自稱傳教士保命
高思文當時在美國駐港領事館任外交官,天天向華盛頓匯報暴動形勢。有天他往東頭徙置區視察,聲援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的人群發現他,即蜂擁而上拳打腳踢,「他們以為我是警察,罵我『番鬼佬』、『白皮豬』,我用廣東話說自己是傳教士才跑得掉。」他於1966年被美國國務院派駐香港,那是他人生首份工作,對這個東方城市好奇不已。他在新亞書院學廣東話,放學跟街市小販練習,回家又跟馬姐聊天,如此成為美國駐港領事館唯一懂廣東話的白人。他閒時愛吹笛和行山,「我最愛行鳳凰山,可以看見香港、澳門,天氣好還會看到廣州!」1966年底,他奉命到澳門視察「一二三事件」,目睹左派社團迫得澳門總督簽認罪書。不久這股狂熱吹到香港,他見證港督府圍滿示威者,那邊廂到沙頭角爆發槍戰,他天天早出晚歸搜集情報,冷落了身懷六甲的嬌妻。「1967年我只放了一天假,是6月1日,因為我女兒出世。」
1967年高思文忙個不停,見證六七暴動,女兒亦於此年在港出生。網上圖片
「當權者總想改寫歷史」
當全城天翻地覆,他的女兒在養和醫院呱呱落地,抱回家才發現制水,連家裏也亂作一團。這段日子人人像熱鍋裏的螞蟻,直到後期左派漸失民心,政府開始穩定局勢。某天早上,水龍頭哇啦哇啦沖下清水,高思文看得怔怔出神,知道共產黨鬥不下去了,他哈哈大笑回憶:「我把浴缸注滿水,浸足兩個鐘!」高思文在香港留守三年又被派駐世界各地,但早已視香港為生死之交,他竭力用生疏已久的廣東話接受訪問,說這次雖然只留港數天,也想去行山緬懷一下,表明反對政府在郊野公園建屋。近年親共組織要求為六七暴動平反,將當年暴徒歌頌成愛國烈士,高思文忽然收起笑容,說要用英文回答如此嚴肅的問題:「當年共產黨聲稱花園道有大屠殺(按:新華社報道港英警方於1967年5月22日在花園道「打死打傷二三百人」,《人民日報》冠以「血腥大屠殺」標題),後來我們知道六七暴動共死了51人。今天政府中有人嘗試令檔案消失,想掩飾自己在六七暴動的角色,以免像楊光領大紫荊勳章時那麼難看。當權者總想改寫歷史,所以我才出版此書。」
《Hong Kong on the Brink》
作者:Syd Goldsmith出版社:Blacksmith售價:$138查詢書店:Bookazine、辰衝圖書、
http://www.blacksmithbooks.com
場地提供:TC2(Tea Coffee Two)記者:呂珠玲攝影:許先煜、林栢鈞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6/2005707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