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早餐 - 徐家健 名利險中求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4年05月14日
1 :
GS(14)@2014-05-19 10:45:11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6741
先來個政治不正確。俗語話:「有煙冇火,不如掉咗。」煙仔與火機的關係,經濟學叫「互補品」。不要聽錯,我不是說煙仔是補品,煙火互補的意思是有煙冇火,煙仔的價值是零。找兩個煙民做實驗,一個有煙冇火,一個有火冇煙。即使平時怕冒險煙民都會想,與其掉咗,倒不如擲個公字來煙火險中求,唔好彩估錯的大不了冇煙冇火,好彩估中的卻可以煙火雙收。
發財要立品,有名才有利。再來個政治不正確,當名與利是互補品,完全消滅相對貧窮是不可能的事。視社會地位如浮雲的人,不顧爭名只為逐利投資時未必敢大賭一手。然而,假如名與利是互補,名愈響逐利之心便愈雄。就如煙火險中求道理一樣,有錢冇面和有面冇錢的人都不甘安於現狀,寧願名利險中求,一人有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但夢醒後,南柯一夢的變貧,夢境成真的致富,社會貧富差距便由此而來。完全滅貧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不論政府怎樣把財富再分配,名利險中求的人最終都會再把再分配而來的財富再再分配。為着發同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是滅之不去的。
向大家介紹過的奇書《21世紀資本論》,強調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大多在經濟增長速度之上,資本家靠黃子華教落的「利疊利」累積財富,貧富懸殊只會不斷惡化。但「利疊利」是哪一個「利」呢?買騰訊(700)發達的人當然十分和味,但買零風險的iBond來利疊利可以有幾和味?不同的資本投資就有不同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往往是因為投資亦有其高風險。騰訊今天如何成功,都改寫不了科網股爆破的歷史。樓價今日怎樣比天高,我們亦不應忘記一幕幕因負資產而燒炭的悲劇。買iBond利疊利的資本家不會是加劇貧富懸殊的元兇,投資回報率平均超過50%的「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卻可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細心想,人人淡薄名利個個買iBond,我們今天何來有得日日玩WeChat?
名利險中求的人,除不怕冒險的企業家,還有敢於創新的經濟學者,而後者往往要不怕挑戰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觀念。因為名利險中求而提出滅貧不可能的學者,是我一位剛過身的老師。22年前他憑着多年來以經濟角度分析歧視、犯罪、離婚、上癮等爭議性問題,贏了個諾貝爾獎。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從經濟學看罪與罰
1 :
GS(14)@2014-05-19 10:45:52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7288
小說家杜斯托也夫斯基著有引人入勝的《罪與罰》,高登音樂台有未必人人啱聽的概念大碟《罪與佛》,剛去世的經濟學者貝加(Gary S. Becker)於1968年亦發表過影響力深遠的一篇文章《罪與罰》,開創了「犯罪經濟學」的先河。
話說在60年代,貝加駕車到哥倫比亞大學主持學生的論文答辯,快要遲到之際,要立刻決定將車泊到收費停車場,還是非法泊在路邊。貝加估計一下給抄牌的機會、罰款的金額、停車場的收費後,認為非法泊車比較化算,值得一博,於是以身試法。貝加靈機一觸:他作為司機會計算利害,政府亦會將司機的行為考慮在內,決定交通警的人數和罰款數額,雙方會達到「市場均衡」!《罪與罰》一文由此誕生。
貝加問的,是為了不同的法例(從吸煙、拋垃圾、打荷包,到打人、強姦、謀殺等),該要花多少資源執法?是「一宗都嫌多」還是「殺雞儆猴」?成功入罪後的懲罰方式和罰款又如何決定?
貝加假設罪犯理性,犯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濟行為。犯罪可帶來快感,愈多愈好;犯罪同時要面對被抓的風險,被抓後又要遭受懲罰;犯罪愈多愈重,邊際成本愈高。有成本有效益,一番權衡輕重過後,罪犯才選擇合適的「犯罪量」。
最理想的執法和懲罰機制是甚麼?貝加認為,理想的制度取決於3個條件:
一,罰案對社會造成的破壞;
二,執法成本(警力和監獄都不便宜);
三,執法鬆緊和懲罰輕重對罪犯行為的影響。
舉個例,若果便溺不只有礙觀瞻,更容易傳播一種新的致命病毒,執法機構便有需要提高檢控機會和罰款金額。面對佔領中環人多勢眾,大包圍拘捕再檢控成本太高,警方會否只拘捕少數人而重罰?
根據《罪與罰》的理論,貝加和另一名家史德拉(George Stigler)後來提出一個大膽建議:將捉賊私有化。
若果被入罪對罪犯的成本是100萬元(可以是罰款,亦可以是坐監之苦等同的價值),而警員有證據將罪犯入罪,成功後可以升職,價值只有50萬元。在此情況下,罪犯會有動機給警員50至100萬元的賄款,警員亦有動機收錢兼收聲,此之謂貪污也。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防止貪污發生,貝加和史德拉建議罰款訂為100萬元,並將罰款撥為警員的收入。從此貪污的「最低消費」是100萬元,減低罪案之餘,亦為納稅人省下檢控和打官司的費用。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買內地電是個怎樣的大倒退?
1 :
GS(14)@2014-05-19 10:46:45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7568
環境局3月中發表了一份《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諮詢期過了三分二,A餐買電,定B餐輸氣,市民和傳媒的反應一直十分冷淡。
直到上星期港燈(2638)主席霍建寧先生一句「買內地電係一個大倒退」,A餐B餐的選擇才算引起較多公眾關注。香港的打工皇帝,彷彿從未如此本土過。
關於這次發電燃料組合的諮詢,兩個月內我在不同報章寫了超過5,000字。鍥而不捨,除了是響應環境局的諮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實在無法理解政府這次諮詢究竟所為何事。講平,諮詢文件話到明A餐B餐價格差距不大;講靚,認為內地空氣質素比香港好的請舉手;講正,霍大班提醒大家內地每戶平均一年停電超過3個鐘,港燈停電卻只少過1分鐘。
霍大班有的是最新數據,霍大班未話俾大家知的是在雨水不足的2011年,雲南水電發不出來的後果是平均每戶停電超過5個鐘。但我最唔明白的是,為甚麼向內地電網買電是一種燃料?不久前,我出席一個有關發電燃料組合的研討會,台上其中一位講者是環境局的高官。我問了高官兩個問題:(一)買電是否發電燃料的一種?(二)以買電來發電講得通的話,為甚麼不索性買夠100%,一次過解決以後所有發電燃料的問題?高官的回應是:(一)買電是發電燃料的一種。(二)假設性問題唔答。
高官之後反問大家,根據國家規劃,向前看內地電業長遠發展只會愈來愈靚、愈來愈正,我們甚麼時候才考慮與內地聯網?公開回答高官的反問前,容我先自問自答今天內地空氣污染仍然嚴重是怎樣來的?煤電廠脫硫脫硝的減排設施,兩電有,內地電廠的確亦急起直追。
但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最近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這樣說過:「很多污染治理設施或閒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形同虛設,完全實現不了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另一單幾日前的新聞,在內地負責煤礦開發、淘汰落後產能、煤炭清潔利用審批權等的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涉嫌舞弊被查時在他家中發現上億現金。
現在讓我回答高官的問題,答案很簡單,至少等到內地的空氣質素和供電可靠度追得上香港。這樣看吧,B餐輸入內地天然氣講靚講正都是我們港人自講,正如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在內地淘寶網購物;至於A餐向內地電網買電,今天還未係時候在淘寶網買內地奶粉給我們的孩子喝。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把私煙納入GDP計算? 2014年06月04日
1 :
GS(14)@2014-06-09 00:15:50http://www.am730.com.hk/column-210117
選擇性地迷信國際標準,在香港是個現象。從普選定義、減排目標、到競爭力排名等,政客與官員對不同國際標準各自表述,應該參考的視若無睹,可以不理的卻煞有介事。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名牌經濟系研究院的高材生畢業搵工,大小國際組織從來不是首選,皆因這些組織發表的研究能登大雅之堂的實在有限。對於甚麼國際評級云云,我的一貫態度是一笑置之。今日破例,同大家討論一個應該參考和一個可以不理的國際標準。
第一個是GDP計算方式。GDP是上世紀大蕭條後美國政府聘請經濟學家發展的一套統計數字,原意是方便政府以有形之手進行宏觀調控。從支出角度看,GDP是私人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消費及投資及淨出口值的總和;從收入角度睇,GDP包括薪金、租金、利息和盈利。但不管支出還是收入,計算GDP時有兩大難題:難題一,因為沒有市價,政府做買賣只能以成本入帳,於是公營基建每超支十億元,GDP便增加十億元;難題二,市價不易量度的個別非法市場活動不會被納入GDP,大政府愈愛管,低估GDP的情況便愈嚴重。
為響應歐盟2010年訂定的國際標準,意大利和英國最近相繼宣佈把非法經濟活動中的「黃」與「毒」納入GDP。英國其實早已把私煙私酒算進GDP,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顧問更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演變,衡量生活水平方的統計方式也要與時並進。」香港計算GDP的方式未能與時並進,對私煙私酒的態度更是眼不見為淨。有顧問報告指市面上私煙銷售比例超過三成,港府卻沒有任何統計數字。
私煙問題嚴重,原因是迷信第二個國際標準。世衛建議,煙草稅率應佔零售價至少七成,但七成稅率有甚麼經濟理論基礎?答案是完全沒有!世衛的建議,是憑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煙價比內地還要低的案例斷估出來。
由於各地成本不同,即使稅率相若香港煙價始終會比鄰近地區貴幾倍。按需求定律,價格差異大,只會令私煙氾濫,大加煙稅的後果亦只會顯著減少稅收,而鼓勵戒煙成效有限。
符合本地整體利益的煙稅,要平衡公共衞生、政府稅收、執法成本、消費者負擔、及有關行業利益等種種因素。訂定這樣的煙稅,除了要破除對世衛建議的迷信,還要與時並進,做好私煙消費的估算。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難以解釋的小費現象 2014年05月30日
1 :
GS(14)@2014-06-09 00:16:13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9633
對飲食從來不講究,但對經濟學者來說,食店往往是個緊張刺激的地方(同樣有趣的是超級市場),充滿不易解釋的經濟行為。
話說上星期剛從美國回港,時差未曾適應,我就到酒樓食晚飯,只見侍應態度冷淡,又不甚留神落錯單,兼且「多謝」、「唔該」未有一句。經濟學者習慣「對事不對人」,我沒有責怪侍應,只想到若果侍應的收入取決於顧客的打賞,其服務態度必定大有分別。
在美國的餐廳吃飯,安排一般是「一枱一侍應」,從點菜、上菜到其他要求,都由同一個侍應負責。飲飽食醉以後,顧客會視乎服務質素給10%至20%的小費(gratuity,或稱tip),以15%為平均數。在美國生活十多年的經驗,遇上的侍應絕大部分態度良好,打醒精神,以賺取最多的小費。
相比旅行到陌生餐廳吃東西,筆者每到住處附近熟絡的食店,給小費都會慷慨一點,以賺取侍應的好感,建立長遠的友善關係。
至於這是否一般的現象,我就不得而知了。此外,小費一手交一手難以觀察,侍應可以知情不報少交入息稅;「一枱一侍應」的流行可能跟美國的稅制有點關係。
低級食店以外(如大牌檔),香港餐廳小費一般是固定的10%(即加一),可能是經理跟員工分,東主也可能分到一點,安排包羅萬有。正如張五常教授在《經濟解釋》講過,這種定額小費跟把餐牌上食物的價錢提高一成實際上沒有分別,跟侍應的服務質素又似乎沒有關係,難以解釋。餐廳收加一是否為證明自己有中級或以上的水平?為何又有餐廳以「免收加一」作招徠,而不更簡單的打個九折?
香港商人出了名創意十足反應快,是否有飲食業老闆試過採用美國「一枱一侍應」的形式提升服務質素?執行起來有甚麼香港獨有的困難?
奇怪的是,「一枱一侍應」的小費形式並非不存在於香港:例如到理髮店、按摩店光顧,付完正價之後,可以將小費放進服務員的「小費箱」。而根據筆者多年來的觀察,不少顧客都樂於付小費,一般從10元到20元不等。何以同樣的安排,不曾在飲食業出現?
問題有趣又難解,讀者有甚麼好答案?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不著邊際的港鐵擠迫論 2014年05月28日
1 :
GS(14)@2014-06-09 00:16:37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9130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最近就自由行發表了一些意見:「很多人最近幾個月爭吵,自由行搞到我們的交通很忙,基本上很多都有一個錯誤判斷,最主要就是現在就業人數,在過去兩年多了十幾萬。多了十幾萬,每個人都要上班,所以上班的人多,我們的交通上亦有很多人堵在地鐵上。」意見出街後,市民反應如何可想而之。之後,張志剛為他幾句「隨口講」說話向公眾致歉,並澄清港鐵擠迫論原意是指自由行非唯一理由。據他指,港鐵擠迫3大原因除就業人口和自由行旅客上升,還有巴士乘客續下跌。但當被問及哪個原因比重最大,張志剛表示手頭上沒有充足資料作出判斷。
以事論事,我認為3大原因都有其理據。然而,「哪個原因比重最大」卻只是「婆仔數」的會計問題。試想你搭港鐵,總站開車時剩下一排凳5個空位。第二個站多了兩個新上班的年輕人上車,第三個站又多了兩個棄巴士改乘港鐵的港人上車,然後一個內地自由行旅客在第四個站上車,一排凳5個位剛好坐滿。輪到第五個站你上車,冇位坐企足全程,你可以怪誰?5個位,平均八成是香港人坐的。但在有位坐與冇位坐之間的邊際(margin),那個只佔二成座位的自由行客一坐,你便從此企足全程。當然,你會問經濟學者,為甚麼總是如此蠱惑,假如那個自由行旅客最先上車,有位與冇位坐之間的邊際,不就是取決於後來上車的那幾位新上班一族,或轉乘港鐵的港人嗎?為甚麼硬要玩弄數字針對自由行旅客呢?
問得好!「婆仔數」問題,只會得出「婆仔數」答案。四成新增就業人口、四成巴士轉乘港鐵、二成自由行新旅客,都是一堆「不著邊際」的會計數字。要找到解決資源分配的經濟答案,首先要懂得問資源分配的經濟問題何在。經濟學上「平均」與「邊際」兩個概念之分,是後者強調問題究竟是個怎樣的選擇。關於自由行政策,我們要問的政策相關問題(policy-relevant question)是:收緊自由行政策(如開徵入境稅)能否減輕港鐵擠迫問題?我們當然亦不應忽視,收緊自由行又會對香港經濟造成甚麼衝擊?至於張志剛提出港鐵擠迫的其餘兩大原因,其政策相關問題是否唔俾港人返工,或迫港人搭巴士就能減輕港鐵擠迫問題?相信只有張議員才有答案。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愈來愈貴的免費電視 2014年05月26日
1 :
GS(14)@2014-06-09 00:18:06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8613
第一次和大家見面,我講講和欄目「免費早餐」有點關係的免費電視吧。上年年尾宣佈取得流動電視牌照時,當時以為開台在望的王維基曾提出,「free TV」所代表的含義不應只是免費,更應是代表自由自主。很可惜,現在free TV和自由自主愈來愈遠。細台當然不消說,即使是大台現在也好像身不由己,變得愈來愈「是是但但」。
至於free TV是否如王維基所說是免費呢?有睇開「免費早餐」的讀者都知道,這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如果大台是真正免費,它的市值不會過百億元,王維基這生意人亦不會千方百計要取得一個「真正」的電視牌。雖然觀眾不用每月付費,但是他們仍要忍受每15分鐘便會出現的廣告。可以這麼說,廣告的質素和長度是收看免費電視的一個價。產品(相對)優質價錢自然比較貴,所以我們可以理解黃金時段的廣告較長,在大台內較受歡迎的頻道的廣告亦較多(至於細台的廣告是否較大台少,我讓有興趣看細台的讀者自行探究)。
免費電視從不免費,近年更愈來愈貴。細台近年忙於搞重播,免費電視觀眾由原本「二揀一」變成現在的「無得揀」,在近乎壟斷下,大台的「收費」自然有恃無恐。雖然通訊事務管理局對免費電視的廣告內容和時間有作出限制,但「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大台當然會挑戰極限。在一套飛機師追女仔的劇集裡,有人拿著某牌子飲品飲得津津有味、又有人拿著同一牌子的飲品聞到再三回味、更有人用同一牌子的飲品來砌心心逗得女角歡天喜地。這類植入式廣告近年十分多,已幾乎到達無孔不入的地步。
最近大台高層投訴通訊局對植入式廣告的執法不公,他們還用了早前大熱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來比較:為甚麼人家可以有大量植入廣告而我們不能?很多坊間的說法是「星星」的植入廣告做得很自然。
經濟學者反而會問:為甚麼人家的植入廣告這麼自然而我們不能?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競爭程度不同。正如我所說,植入廣告也是一個價,在南韓價太高觀眾會按遙控器轉台,在香港價太高觀眾則只會打電話向通訊局投訴。
大台高層在同一記招投訴通訊局的執法不一「搬龍門」。我其實十分認同:如果通訊局和政府沒有「搬龍門」,港視可以開台增加競爭,我們便不用捱愈來愈貴的免費電視!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不吃早餐 愛生冷食物 脾胃弱 OL手腳冰冷
1 :
GS(14)@2015-04-12 12:44:50【本報訊】長期在冷氣辦公室久坐工作的OL,容易受各種小毛病困擾。中醫師指出,OL易因脾的運化功能較弱,氣血受阻導致手腳冰冷,加上常因上班趕時間不吃早餐,又愛吃沙律、壽司等生冷食物,或經常飲用咖啡、奶茶,令脾胃功能受影響,建議日常可適量進食淮山、桂圓等食材保健,或飲用黑木耳豬肉潤膚湯、紅蘿蔔雪耳湯等湯水調理身體。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表示,不少上班族因趕時間而不吃早餐,在中醫角度,食早餐可調養脾胃,因為早上7時至9時為胃經運行時間,此時吃一頓豐富早餐,可將養份及水份運送至身體所需部份。早餐最好有五穀類,例如稀飯、粥等,有養脾胃功效,比只吃白麵包好。部份OL食沙律、麥皮作午餐減肥,但楊指,沙律、水果都屬寒涼食物,可傷脾胃,影響身體的消化及吸收功能,容易引發胃脹、胃痛、腹瀉及水腫。麥皮屬粗纖維,胃功能較弱人士不宜多吃。楊指沙律及果汁不能當正餐,建議每餐要有五穀類、蔬菜及肉類等均衡飲食。咖啡、奶茶為不少都市人的「精神食糧」,楊指,惟咖啡豆經烘焙後屬「大熱」食物,經常飲用會令腸胃燥熱,致手心熱、生痱滋、爆瘡、小便呈黃色及口氣等症狀,燥熱人士常飲咖啡更會加劇症狀。奶茶含咖啡鹼,長期飲用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及津液運行,易令皮膚失去養份,造成皺紋、面黃及乾燥等皮膚衰老問題。
過度用神增脫髮白髮
楊說,根據中醫學理論,在冷氣辦公室久坐與雙眼過度用神均是OL的「致命傷」,其中脾與肌肉相連,經常久坐會減弱脾的運化功能,影響氣血不暢通。長期處於冷氣環境,同樣加劇氣血阻滯,引起怕冷、手腳冰冷、容易頭痛等症狀。冷氣吹頸會容易受風邪影響,致頸部痹痛,建議避免坐風口位,或佩戴頸巾、穿風褸作遮擋。另外,過度用神除引致眼睛疲勞,還會造成血虛,影響頭髮供血,長遠增加脫髮、白髮問題。針對脾胃弱、皮膚咽喉乾燥、眼睛疲勞等問題,楊建議OL可適量進食合適的食材保健,包括淮山有補益脾肺功效,適合水腫、腹瀉等脾胃虛弱人士。桂圓可補血、養心脾,適合氣血弱人士。羅漢果化痰止咳、生津止渴,適合痰多熱氣、容易喉乾聲沙人士進食。另外,黑木耳豬肉潤膚湯與紅蘿蔔雪耳湯均是適合OL的保健湯水,例如因久坐導致便秘、皮膚乾燥及睡眠差人士也可飲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8912
【奇聞】不重複的早餐 兩個男人的浪漫
1 :
GS(14)@2016-01-06 14:48:39早兩年,網絡上流傳一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的潮文,話願意與你食麥記的女人娶得過,但如果有個男人願意兩年多來每日都為你煮早餐,而且係每天煮唔同的早餐,咁又嫁唔嫁得過呢--雖然這位男人的另一半都係男人。兩位鬍鬚佬Michael Zee和Mark van Beek好恩愛,晨早起身就會大晒幸福生活,每日Michael負責整早餐,Mark就開心食,放閃指數百分百。由於早餐係兩人份,拍攝成照片後看起來好似對稱,所以後來乾脆在instagram開設帳戶symmetry breakfast,至今有50萬追隨者。重點係兩年來每日的早餐都不重複,難度指數百分之二百,Michael話想為愛人整早餐,可以由雞蛋三文治加一杯熱茶開始,慢慢再嘗試水果沙律、waffle、奄列等,旅途中他還會煮各式異國風格的早餐,絕對係非常值得參考的早餐食譜。當然晒恩愛的前提是有另一半,獨男當道的世界,有一技傍身真係好重要。新年新願望,強烈建議友台《毛記電視》愛情專家Dickson親身示範,令「脫獨」之日指日可待。
由於早餐係兩人份,拍攝成照片後看起來好似對稱,二人乾脆在instagram開設帳戶symmetry breakfast作分享。
二人晨早起身就大晒幸福,Michael(右)負責整早餐,Mark就開心食,放閃指數百分百。
資料來源:
https://www.instagram.com/symmetrybreakfast/記者:劉東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05/1943889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