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稅延與否 公募收益差別大,最高達1.68倍

近期,財政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稅延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雖然試點政策還未將公募基金納入,但文中明確提到試點期間銀保監會、證監會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完善養老賬戶管理制度,制定公募基金類產品指引等相關規定。

3月初,證監會公告《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對養老目標FOF進行規範。這意味著未來公募基金稅收遞延大概率是從養老型目標基金開展。根據規定,稅收遞延金額是當月應稅收入的6%或1000元;其次遞延到滿足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收稅。

研究發現,稅收遞延與非稅收遞延的收益比值是固定的倍數,這個倍數只與所得稅稅率有關,與投資期限長短和投資收益率高低沒有關系。

“統計可以看到,如果稅率是3%,反而不要參與稅收遞延的養老計劃會比較好;但是稅率只要超過10%,投資稅收遞延的養老產品都是好的。而且稅率越高的人,越有動力去投資。”分析人士表示。

稅收遞延的收益差別

分析人士表示,屆時,養老目標FOF的整體收入25%部分可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固定10%的比例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投資養老目標FOF的資金及收益,最終需要繳納7.5%的個人所得稅。

假設處於25%的所得稅檔,每月投入1000元購買養老目標FOF,投資周期20年,假設養老目標FOF產品年化投資收益率達到8%,最終能領取的養老目標FOF資金是548476.18元;如果沒有投資養老目標FOF,但一樣投資到年化投資收益率8%,且投資周期20年的產品,不享受稅收遞延的情況下,到手收入為444710.41元,兩者相差103765.76元,有稅收遞延的收益是沒有稅收遞延的收益的1.2333倍。

研究發現,稅收遞延與非稅收遞延的收益比值是固定的倍數,這個倍數只與所得稅稅率有關。當稅率達到或者超過45%,稅收遞延與非稅收遞延的收益比值是1.68倍。

年化8%的收益,對基金公司及旗下相關基金產品而言,難度如何?

某基金公司的統計顯示,投資者如果在2001年到2006年期間的任一時點入市,即便不加任何選擇、等權重投資市場中的所有偏股基金,盡管各基金業績表現參差不齊,只要滾動持有十年,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近15%,累計回報率更超過300%,不但比絕大多數理財產品的回報要好很多,也遠遠超越A股指數漲幅。

另一個統計數據也顯示,過去20年,中國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為投資者創造了1.5萬億元的凈利潤,而且如果投資者能夠長期持有、理性配置,凈利潤更將上升為4萬億元。

“未來,基金公司做養老投資是通過TDF(目標日期基金)或TRF(目標風險基金)以FOF的方式進行底層產品優選和動態資產配置的。基金公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作為養老投資底層標的公募基金簡單、透明、成本低廉,而且一直是在完善的監管框架下運行的。二是基金公司在股票和債券管理方面進行了長期積累和人才儲備,特別是股票長期投資收益率有明顯優勢。”中歐基金副總經理許欣表示。

“未來中國養老投資面臨的很大挑戰將是長壽風險,如果投資收益率太低,將無法滿足長壽人口退休後的收入替代。因此,養老投資作為長期資金,應該配置更高比例的權益資產,追求較高的長期受益率。”許欣說。

通過長期持有將極大程度地降低股票投資的虧損概率。統計顯示,滬深300指數自2002年起,在任何時點持有1年、5年、10年所獲得的收益率中負收益的概率。如果只持有滬深300指數1年,則超50%的概率將面臨虧損,如果將持有期提升至5年,那麽虧損的概率縮小到27%,如果持有10年,虧損的概率會縮小到0%。

“我們用相同的方法統計了在任何時點持有偏股基金1年、5年、10年所獲得的收益率中負收益的概率,33%(1年),13%(5年),0(10年)。 ”許欣表示。

需進一步優化

證監會官網最新統計顯示,首批41只養老目標基金於4月11日申報,涉及21家基金公司。4月17日,多家基金公司的養老目標基金收到了受理決定,最早的一批20只基金在5月11日獲得了第一次反饋,意味著距離養老目標基金的問市再進一步。

“養老目標基金從產品設計,包括如何解決個人去買產品的問題,以及如何去降低成本的問題,還是有很多問題等待行業去解決。”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

比如,多位受訪基金公司人士便指出,未來養老金產品的準備,會在現有的投資理念上進行進一步優化。

“這個過程就會產生運營、合規風控、投資等一系列的調整。”東方紅資產管理總經理任莉對第一財經表示。

“即便是看起來是很小的優化,就是考慮養老金的資金安排,但是我們公司要做整體的運營體系改造、投資方式的安排、投資策略的安排以及配比都會做出調整。因為資金性質決定投資策略、資金策略決定投資策略。”任莉解釋道。

任莉進一步表示,會根據市場和投資人的需求全面合理地布局養老目標基金的產品線,一方面考慮公司內部產品,另外也不會放棄對外部優秀的基金產品的考量。

與此同時,第三支柱既涉及社保體系建設、金融資產管理等制度的頂層設計,又與公眾服務、產品銷售等業務環節密切相關。因此,在第三支柱制度體系建設過程中,商業銀行的作用很大。

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指出,服務第三支柱,商業銀行需要在多方面做好功課,比如賬戶服務,產品儲備,業務推廣,科技保障等方面。

另一位股份行人士也認為,商業銀行的一個優勢便在於賬戶管理。“細則沒有落地,如果落地,先把賬戶作為基本功能開立起來,之後圍繞賬戶,做賬戶增值服務功能,包括個人儲蓄習慣養成,還有賬戶的一些信息查詢,乃至投資品顧問管理等。”

“一方面,商業銀行借助賬戶管理的優勢,服務於蕓蕓眾生,更加了解客戶的投資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銀行擁有資產托管的優勢,服務於基金、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能夠根據不同產品披露的信息和業績標準來判斷相應的收益與風險特征,從而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推薦合適的稅延養老金融產品。”陳錦光表示。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賬戶不僅幫養老投資者實現了產品購買、查詢、報稅等一攬子服務,它更大的意義在於將改變投資者的行為習慣,投資者從過去對一個個單品凈值波動的關註,轉為對賬戶整體風險和收益的關註,同時賬戶可以將資產配置、交易場景和客戶服務融合在一起,這對投資者形成良好的投資行為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58

使費差別大 指數跑贏對沖基金 英之見 - 基金經理黃國英(Alex Wong)的博客

1 : GS(14)@2012-03-27 22:17:51

http://blog.yahoo.com/_QV5MGN2N5 ... ticles/608951/inde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65

【蛋的樣子如何…】蛋大蛋小左右味道?啡白營養有冇差別?

1 : GS(14)@2016-11-12 05:55:38

雞蛋有大有小,錦記蛋莊老闆棠叔說,較大的蛋一般出自老雞。



作為揀蛋初哥,眼前每隻的顏色都深淺不一,有大有小,單憑外表實在看不出有何分別。各人口味不同,有人鍾情來佬蛋,如日本、意大利雞蛋;有人卻愛新鮮,覺得不經雪藏的本地雞蛋最好,並沒有客觀標準。不過,究竟啡蛋白蛋兩者,營養有沒有差別、大小不同的原因,則嚐不出來,要請教一下營養師以及錦記蛋莊老闆。

營養師:雞蛋營養分別在於大小


問到啡蛋白蛋,當中的營養會否相差太遠,尚營坊高級營養師李龍家麒(Thomas)指,其實顏色與營養的關係不大,主要看大小,「若果你吃大隻一點,入面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營養素都會相對較高。」至於顏色方面,他則指:「正如人都有不同膚色,那不同品種的雞,亦會生不同顏色的雞蛋。」雞蛋營養價值(中型大小)﹕卡路里:141千卡膽固醇:290毫克蛋白質:4.77克脂肪:3.61克蛋莊老闆:本地蛋不經雪藏最新鮮最香雞蛋的大小不一,原來當中涉及雞的年紀。錦記蛋莊老闆梁錦棠(棠叔),賣雞蛋超過半個世紀,他指:「不是所有雞生的蛋都是大的,老雞才會生大蛋。」簡而言之,雞蛋越大,同時亦代表雞越老。被問到同一隻雞所生的雞蛋,大小之差會否影響味道,棠叔就稱不會,此牽涉到雞種以及雪藏的問題,「重點是有否經雪藏,因為雪過的蛋,會沾上雪房內其他食物的雜味,影響原本味道。」外國雞蛋運送過程需雪藏保鮮,其間或沾上倉內其餘食物的雜味,影響雞蛋的味道,所以他最推介本地蛋,既新鮮又有蛋香。記者﹕湯珮然攝影﹕劉永發、許先煜、鄧鴻欣


棠叔賣了50多年雞蛋,自言最愛本地雞蛋,稱其不經雪藏,新鮮之餘蛋味最香。

尚營坊高級營養師李龍家麒指,雞蛋顏色與營養之間關係不大,主要看大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2/198308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56

待遇差別損紀律部隊團結

1 : GS(14)@2017-05-26 23:51:28

【本報訊】佔公務員總人數三分一的紀律部隊,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是政府架構重要一環。有資深紀律部隊人員指,紀律部隊文化在過去20年受公務員制度多次改動而影響團結性,投訴文化亦增加前線人員工作壓力,影響執法效率及服務質素。曾為公務員團體骨幹分子的資深紀律部隊人員屈奇安表示,政府取消長俸制改為公積金制度,其後又延長退休年齡,令公務員團隊內出現不同服務條件,影響紀律部隊團結性,「紀律部隊講究團隊精神,但?家有唔同服務條件,紀律部隊流行一個笑話,有乜危險就長俸同事行先,因為死咗,家屬都仲有一筆可觀長俸,但公積金就冇,反映唔同服務條件影響團結性」。


投訴文化增前線壓力

另一重要轉變是投訴文化,屈指市民對政府要求提高,投訴有增無減,部份管理層為要表現有效監督、向投訴的市民交代,將壓力轉移被投訴的前線人員,「特別係紀律部隊,被執法嘅人會對執法者有對抗性,如果日常工作需要預防被投訴嘅壓力,就會造成唔做唔錯嘅工作態度,影響執法效率同服務質素」。同樣曾是紀律部隊團體骨幹分子的資深紀律部隊人員倪錫水也認同,有市民用投訴威嚇前線人員,增加前線人員工作壓力。而紀律部隊另一變化是與市民的關係,「以前官民關係,紀律部隊文化認為官大過民,但回歸後社會轉變,紀律部隊同市民關係逐步改為服務同合作關係」。但他指,紀律部隊始終是執法者,酌情空間有限,衝突和矛盾因而加劇。■記者謝明明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6/20033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